校歌创作说明

2024-12-18

校歌创作说明(精选5篇)

1.校歌创作说明 篇一

创作说明:学习细节描写指导学生写作

一、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

1.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探”“掏” “咽”“钻”这四个动词在句中的意思,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2.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阐述事情的发展经过,表达所写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

3.通过具体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的真情实感,感受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可以渲染气氛,突出文章主线,真切体会“如茉莉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二、如何突破:

教学本课时牢牢抓住一条主线:爱如茉莉。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为什么妈妈说“真爱就像茉莉”?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三、作业设计:写作

不同的人,对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回顾文中那些感人的细节描写,想一想自己生活中有哪些让你感动的“爱”的细节画面,例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把把当时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

2.漫话中国大学校歌 篇二

国有国歌,军有军歌,市有市歌,厂有厂歌……校有校歌。各行业各地区各单位的歌,都是为了塑造和展示自己的形象,都是形象之歌。大学校歌也不例外。校歌是一种宣示,宣示着自己的立校宗旨和传统,也是一种号召和承诺。对于学生的成才,对于学校的建设,校歌犹如学校的精神图腾,与校徽、校训等相得益彰,其作用概括说来有二:对内,在于自我激励,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对外,在于自我张扬,以展现风貌,广告天下。

中国最早的大学校歌,大概要数1897年问世的南洋公学(1896年创建于上海)师范院的院歌——《警醒歌》。歌词共四章,每一章都以“警警警”开头,“醒醒醒”结束。“惧而思奋,愧而思奋,勤学勤诲,急所当务”,警醒同道,激励师生的报国之志,是其主题。

这首院歌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1902年,黄遵宪一口气写出《军歌二十四章》,每一章的结束语均为三个重叠的字,如“鼓鼓鼓”、“勇勇勇”,可能就是学了《警醒歌》。

南洋公学后改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大学前身),1909年有了由校长唐文治作词的校歌:“珠光灿,青龙飞,美哉吾国徽,醒狮起,搏大地,壮哉吾校旗。愿吾师生全体,明白旗中意,既醒勿睡,既明勿昧,精神常提起。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光辉吾国徽,便是光辉吾校旗。”

早期的中国大学校歌,有不少带着浓重的儒家文化色彩。创作于1916年前后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该校首任校长江谦作词,李叔同制谱,今南京大学校歌),就极为推崇万世师表孔圣人和儒家学说:“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1919年初诞生的《南开大学校歌》也是这样:“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锓锓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这大仁、智勇、真纯,文质彬彬,正是儒家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终于有校歌开始张扬科学民主精神,倡导思想和学术的自由。1925年,由刘大白作词、丰子恺作曲《复旦大学校歌》这样开篇:“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这大概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具风骨的大学校歌,鲜有可与之争锋者。刘大白是五四时代的新诗人,其《卖布谣》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的痛苦,广为流传。他做复旦大学教授时写下的这首校歌,展现了其诗歌的另一种风范(1929年,刘大白出任教育部常任次长,学而优则仕,不知其此后对于不仕者的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有无“羁绊”?)。

1928年东北大学六周年校庆前夕,校长张学良邀请诗人教授刘半农、音乐家教授赵元任创作《东北大学校歌》,歌词深情地讴歌了东北地灵人杰,抒发了学子们报效桑梓报效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并毫不隐晦地道出了时人对于日、俄侵略势力进一步掠夺我东北河山的担忧:“痛国难之未已,恒怒火之中烧。东夷兮狡诈,北虏兮矫骁;苟捍卫之不力,奚宰割之能逃?惟卧薪尝胆,庶雪耻于一朝。”这是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爱国情怀的又一次痛切的倾诉。

抗日战争中产生的《广西大学校歌》则分明是战火硝烟中的一代学子报国的呐喊:“保卫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历“长沙临时大学”半年,值南京失守,更西迁昆明,立“西南联合大学”。由联大中文系教授罗庸作词的《西南联大校歌》,抒写了这段流亡的艰辛和悲愤,更表达了驱逐敌寇、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决心和信念,表达了一代学人担当国运的精神,足为岳飞《满江红》八百年后的一个新版。而歌词中的“仇寇”二字,原为“倭虏”: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逐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1940年,河南大学流亡嵩县,在抗战烽火中诞生了《河南大学校歌》:“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济济多士,风雨一堂,继往开来扬辉光。四郊多垒,国仇难忘,民主是式,科学允张,猗欤吾校永无疆。”于救亡语境中仍不忘民主与科学,有着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主题。

成仿吾(1897~1984)被认为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一生做过好几家大学的校长(党委书记),从陕北公学到中国人民大学,几乎是当一处校长写一篇校歌。

且看他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山东大学校歌》:“东临黄海,南望泰山,这儿是我们学习劳动的乐园。共产党和人民给了我们一切,教我们发展德智体,又红又专。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学习马列主义与科学知识,要彻底改造思想,服务于人民,要永远朝气蓬勃革命到底。奋斗啊,奋斗啊,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人类解放事业。”

还有1980年作的《中国人民大学校歌》:“记取,祖国的儿女们,为了挽救民族的危难,从四面八方冲破封锁,团聚到可爱的延水河边。忠诚,团结,活泼,紧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了坚持华北的抗战,跨越祖国的万水千山。八年抗战,血染华北峻岭与平原,前进,人民的大学,继承先烈的革命模范。艰苦奋斗,勇于登攀,为新中国做出最大贡献。坚持无产阶级政治,克服非无产阶级错误流传。我们永远前进,前进,信守忠于人民的誓言,奋勇前进,争取共产主义的明天。”

1958年,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中国科技大学在北京成立前夕,院长兼校长的郭沫若起草了校歌《永恒的东风》:“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科学的高峰在不断创造,高峰要高过无穷,红旗要红过九重。我们是祖国的好儿女,要刻苦锻炼,辛勤劳动,在党的温暖抚育坚强领导下,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先锋。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永远向人民学习,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这校歌与他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有承袭之处。队歌作于1949年底,其中“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斗争,战斗在民主阵营的最前线”一句,到1953年改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东北师范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5年中共从延安大学抽调部分教师和干部到东北创建东北大学之时。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公木作《东北师范大学校歌》:“烽烟滚滚,雪海茫茫,东北群英融汇一堂,越过平原,跨过松江,智慧的大队在战斗中成长。燃烧着青春的火焰,沐浴着党的阳光,扬起那科学的风帆,泛游知识的海洋。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向着未来,前进,前进,向着共产主义理想。”(第二段略)

这些,就是延安以来的一种校歌风格,近似军歌或党校的校歌。

近年来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是,一些名校纷纷废止新校歌,或不再征选新校歌,而恢复老校歌。例如上海复旦大学,其老校歌作于1925年。试看其三段歌词之一: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其新校歌作于1988年:“你是复旦人,我是复旦人,我们共同拥有新的理想。民族的崛起,人民的富强,未来的历史重任在我们肩上。刻苦严谨,求实创新,努力前程,为国栋梁。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复旦复旦,日月辉煌。”

2005年初夏,复旦百年校庆之际,在广大师生的强烈呼吁下,学校当局决定停用新校歌,恢复老校歌。全校一片欢欣鼓舞。到复旦的校园网和BBS上去看一看:“新校歌轻飘飘的好像念儿歌”,“无论歌词还是曲谱,现行校歌和老校歌都不可同日而语,第一次听老校歌让我为自己是复旦学生而自豪,第一次听新校歌让我觉得无地自容”,“老校歌之内涵、思想以及文笔,无需渲染,已够我辈激动自豪不已,特别是‘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在国内是何等的缺乏,何等的令人神往”,“就是歌词的大气与个性,岂是新校歌所及万一”,“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歌不如故”……只不知如此拙劣的新校歌当年是怎样出笼的?怎么会有这等罔顾民意、让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怪事曾经发生?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清华大学老校歌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文革”后,清华曾搞过新校歌的征集,但至今尚无一首得到大家的认同,倒是老校歌魅力依旧。

南京大学,经过近两年的征集,应征者踊跃,无奈“过尽千帆皆不是”,最后确定复辟该校历史上最早的校歌,即1916年前后问世的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反对者说,校歌应该有时代精神;赞成者说,校歌不是流行歌曲,更应该贯穿时代,超越时代,是学校文化底蕴的体现。

浙江大学的校歌是:“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为1938年11月该校流亡广西宜山期间,由竺可桢校长请国学家马一浮所作,其文辞古奥,含义深幽。1985年、1996年,浙大两次决定重写校歌,终因征集到的词曲均“新不如故”,不得不作罢。

也有坚持新校歌不改的。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其现行的校歌是:“怀着灿烂的希望,我们来到丽娃河旁,带着青春的豪情,我们漫步华夏路上。春风拂岸柳,夏雨催鸣蝉,秋水映丽虹,冬雾迎霞光。美丽的校园滋养着我们,百花齐放,未来的园丁努力学习,茁壮成长……”不知出于什么人的手笔,应该说浅白浮泛得还算可以,而作为该校前身之一的光华大学,其被人遗忘的校歌就很劲健:“鲲鱼久蛰北溟中,今已化为鹏,去以六月羊角风,重霄一奋冲。我有前圣羲与农,肇造文明启晦蒙。我有后圣周与孔,旁流教泽施无穷。观国之光远有耀,重任在吾躬。中华民气原俊伟,奋起自为雄……”

武汉大学1998年诞生的代校歌也嫌轻薄:“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远不及其国立时期老校歌的典重隽永:“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朝斯夕斯,日就月将……”

与之毗邻的华中师范大学,有一首《南湖秋月》据称是其校歌,在其百年校庆晚会上演唱,曾由中央电视台播出:“朦胧月光,夜色未央,南湖水摇醒一片蓝梦乡。万籁都寂静,暖风轻轻唱,花香弥漫中,灯火几扇窗。噢,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的梦啊,伴月任徜徉……”可它分明只是一首情歌,一支小夜曲,与校歌相去甚远。而在该校历史上,是有过一首真正的校歌的:“同学兴起,立德立言立功。当仁不让,发奋天下为雄……”不知两校有没有“复古”之意。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1998年)后,有人归纳了三大遗憾,其中之一就是没有一首能够代表北大精神的校歌。不过,北大历史上还是有过被称为校歌的作品的。

胡适做北大校长时,他的《兰花草》(原诗题为《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就在校园里流行,被戏称为北大校歌。其实,“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尚兰友兰,分明寄寓着一种不屑流俗的追求和自信,说是北大校歌,也并非全是戏言。

景山门启鳣帏成,均又新,弦诵一堂春。

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

数分科,有东西秘文。

论同堂,尽南北儒珍。

珍重读书身,莫白了青青双鬓。

男儿自有真,谁不是良时豪俊。

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

此歌名为《正宫锦缠道·寄北雍诸生》,为国学大师吴梅所作,被蔡元培用做北京大学校歌。据说,在北大百年校庆时,一些青年学子唱着它竟怆然涕下。有人感慨,可能“文章气节”这旧时文人的老生常谈真是和读书人久违了吧。而这才是北大的老传统、真精神。

棫朴乐英才,试语同侪,追想逊清时创立此堂斋,景山丽日开,旧家主第门桯改。

春明起讲台,春风尽异才,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

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

此歌亦为吴梅所作,被认为是北大校歌之一。歌词回顾了北大初期的校史,流露了对“先生蔡”的景仰和怀念之情。蔡元培1916年12月被任命为北大校长。1919年6月发表《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提出中国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1923年1月蔡元培被迫辞职出走欧洲。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

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

狂歌曾竟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这首《燕园情》,应该作于1952年北大迁入燕园之后,也被认为是北大校歌。歌词先对五四先哲的夙求和西南联大的颠沛作了回顾,然后抒写今日学子的读书报国之志。按照时下的提法,用语比较规范,却已不大见“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这一为蔡元培公之天下的校训《燕园情》,用作校歌,格调似乎不够。

而燕京大学原来是有自己的校歌的:“菁莪雅化,学明行修,教泽奏奇功。人文荟萃,中外交孚,声誉满寰中。良师益友,如琢如磨,情志每相同。踊跃奋进,探求真理,自由生活丰。燕京,燕京,事业浩瀚,规模更恢宏。人才辈出,服务同群,为国效荩忠。”北京大学进驻燕园,鸠占鹊巢,又不好进而掠美,只得袭用人家的校歌。

而西南联大的校歌,三家分晋,北大只占其一,也不好据为己有,何况那是战乱年代的一段悲情记录,内容也不相宜。

可叹北大,至今没有一首响亮的校歌。

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带走了多家名校的校长和教授,在台湾“复校”。这样,就出现了一块校牌,分挂两岸,并同唱一支校歌的现象。

清华大学的老校歌,在北京清华园被冷落许久之后又重新唱响,而在台湾新竹清华园则绵延不绝。其三段歌词之一是: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1932年,邹鲁第二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重新撰写了中山大学校歌。歌词是: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

国父手创,遗泽余芳。三民主义,仪型四方。

民国基础,大同梯航。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不息自强。发扬光大,贯彻主张。

懿瞰勉旃,勿堕勿忘。

1949年以后,广州的中山大学很长时间没有理会校歌,直到1994年建校七十周年,决定沿用老校歌,但对歌词作了修改,将其中“国父首创”改为“中山首创”,将“三民主义”等四句,改为“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将最后两句改为“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台湾的中山大学,则由于校址已远离了“白云山”、“珠江水”,就把歌词开头两句改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楷模,邦国之荣华。

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启发我睿智,激励我热忱。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灵泉源,科学之奥府,艺术之林园。

实业扩张,进步无疆,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灿烂文化,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

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这是国立交通大学1943年的校歌。1959年,大陆的交通大学一分为二。西安交通大学在多年沉默之后,于2005年4月宣布启用老校歌,一字不改,遂得了一份嫡传。上海交通大学则于此前已另作新歌:“相聚在东海之滨,吸取知识的甘泉,交大,交大,学府庄严,师生切磋共涉艰险。为飞跃而求实,为创业而攻坚,同学们,同学们,振兴中华,振兴中华,宏图在胸,重任在肩……”可惜又是一个“新不如故”。

重建于台湾新竹的交通大学则沿用老校歌萧友梅的原曲,对歌词作了较多改动。其中“沪渝平唐”四字概括了交大于战乱中颠沛流离的沿革历史:

美哉中华,诞育异葩,吾校启新运,灿烂若朝霞。

济济跄跄,沪渝平唐,为经世之学,夺天工之长。

开物成务,播化明伦,乘桴兴宝岛,击楫复神京。

作教上庠,理工管航,为经世之学,夺天工之长。

不过,新竹的交大校歌,也忒多了一点政治情怀,还有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悲号,还存“击楫复神京”的痴念,想必是在当年内战炮火余烟未尽之时所作。

而我们见到的像交大这样的理工农医类院校的校歌,多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并不刻意作更多的社会关怀、政治煽情。如《西北工业大学校歌》,其所言之志,只在“缕木铄金,飞天巡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歌》只惦记着“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越重关,秉琴心剑胆,御风行”;中国农业大学最近启用的校歌《金色的希望》,只道是“翻开我们的书本,就闻到五谷淡淡的清香。走出我们的校门,就担起天下饱暖和安康”。

一些医科院校的校歌也只是专注于救死扶伤的事业。例如上海中国医学院1933年的院歌突出的是“启迪炎黄绝学”、“独步国医坛”;高雄医学大学校歌强调“奉献爱心服务人类,誉满杏林永芬芳”;首都医科大学也只以“白衣天使的摇篮,人民健康的希望”自许。

也有“出格”的。1924年开办的广州中医药专门学校,其校歌理想居然是“上医医国”(广东人孙逸仙就是上医医国的一个典范吧)。中国医科大学1940年问世的校歌也宣称:“我们正是社会的治疗家,使受伤的祖国走向健康,走向新生。”

理工农医类院校的校歌,到底是该教导学生潜心专业研修,做专门的科学技术人才,还是该教导学生超越专业,热心政治,兼做公共知识分子,心忧天下,修齐治平,看来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早期的校歌多文言,文辞古奥,对于今天的学子已相当费解。所以,当南京大学决定恢复这首最早的校歌,尽管歌词突显了以万世师表孔子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和力量,有囊括六合、天地浑一之势,又有大象无形、道清境远之趣,具有足够的征服力量,但还是有南大学生感叹校歌难唱、拗口,建议校歌年轻化。还有工科研究生对着古汉语辞典,将它译成现代汉语:“多么伟大啊诚实之德,整个世界都为之鼓动。像鼎之三足支撑着它的,是智慧、仁爱和奋勇。集大成的圣人是孔子,是众圣汇聚归依的正宗。直到千秋万代,旁及四面八方,我们的目标都相同……”译文大抵不错,可是原词的典雅凝重之风,译成白话后却丧失大半。对于校歌,也许宁可失之艰深古奥,也不可失之浅俗无文。今天,在肤浅直白的流行歌曲中泡大的一代,骤然接触到古奥的校歌,会有挫折感,会近乎本能地予以排斥,这很正常,也很不正常。大学生、研究生不懂文言,不谙古典,并不是什么光荣。不是在提倡传统文化教育吗?不是提倡学生读经吗?那么,就让文言的校歌为之扫一扫文言之盲,或营造一点向往传统文化的气氛也好。

当然,这并不是说校歌一定要用文言写成,以白话写的校歌就一定不好。在台湾,举世皆“文”惟我独“白”的《台湾大学校歌》沈刚伯词、赵元任曲就全是以白话写成,倒还显得独有精神:

台大的环境郁郁葱葱,

台大的气象勃勃蓬蓬。

远望那玉山突出云表,

正象征我们目标的高崇;

近看蜿蜒的淡水他不舍昼夜的流动,

正显示我们百折不挠的作风,

这百折不挠的作风,

定使我们一切事业都成功。

笔者现在供职的华侨大学,以招收海外侨生、传播中华文化为特色,乔羽、谷建芬两位当代歌坛名家应邀合作的校歌《一方沃土》,其词句也白得不乏神韵:

造一方沃土,播种我们的希望,

引一道清泉,灌溉我们的理想。

昨日五洲四海,遥遥相望,

今日弦歌声声,欢聚一堂。

会通中外今古,攻读世纪新章。

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乡。

至于有的校歌浅白无文,不是因为它没用文言,而是说它没有文采。白话并不等于白开水,白话诗、白话歌词照样可以写得文采斐然。

成仿吾、郭沫若等做校长时作的校歌,是当年的时势使然,时尚使然,反过来又推动了一种时势时尚的形成,这且按下不表。今见有些近年问世的校歌也实在不像样子,简直有损其学校声誉。试看:

《东北农业大学校歌》:“东农东农,你诞生在共和国的黎明之前,东农东农,辉煌与磨难造就你凤凰涅槃。如今满园的绿色,蕴藏着师生绿色的梦幻,放眼校园的繁华,绽放着服务‘三农’的心愿……”其词平庸而且不通。试问,诞生在“黎明之前”,究竟是你的光荣还是你的不幸?强调这一点是什么意思?

《韶关学院校歌》:“迎着丹霞的朝阳,带着北江的激浪,来到韶关学院校园,社会也是我们的课堂。以知识美丽我们的年华,以勤奋绣美我们的青春。立志崇德,勤学创新,学好本领报效人民,热血浇出祖国的繁荣……”浮泛俗套不说,以知识“美丽”年华之后,难道就找不到一个替换词,还必须以勤奋“绣美”青春?

《中央财经大学校歌》:“礼花将你送来,肩负殷切期待,有志青年神往,涌向你宽阔胸怀。你用科学的乳汁,哺育莘莘学子,你用理想的彩笔,描绘美好未来。我们热爱中财,我们歌唱中财,无论天南地北,爱心永系中财……”这歌词是“万金油”,只要把“中财”换成任何别的学校的简称,如“东理”、“南工”、“西农”、“北医”,就可以成为任何别的学校的校歌,放之九洲而皆准。

未见其校,先闻其声,听一首不入流的校歌,让人不能不疑心那是一家不入流的学校。不知那校歌是怎么出笼的?是偌大校园偌大时空竟不曾有一擅词之人,还是其文采不足、雅兴有余的校长书记硬要以权售私,献丑现眼?

不过,要把一首校歌写得雍容典雅,又别致新颖,在全国数以千计的校歌中个性鲜明,魅力四射,在校园内外流行起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概是久为校歌的创作所苦吧,1992年,中国地质大学索性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全国的一首《勘探队员之歌》定为自己的校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这一选择倒有些机智,不乏创意,用一首已经流行的歌,来做自家的形象之歌,也很讨巧。可惜的是有些勉强,毕竟地质大学不是专门培养勘探队员的。如果地质大学可以用《勘探队员之歌》作校歌,那石油大学也可以用《我为祖国献石油》作校歌,让师生们每日高唱“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哇,头戴铝盔走天涯”,那农业大学早些年就干脆唱《社员都是向阳花》算了。

看两首最简短的校歌吧。《金陵大学校歌》仅四十六字:“大江滔滔东入海,我居江东,石城虎踞山蟠龙,我当其中。三院嵯峨,艺术之宫,文理与林农,思如潮,气如虹,永为南国雄。”《焦作工学院校歌》(今中国矿业大学校歌)仅四十一字:“太行之阳河水东,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源深流自远,物阜民用丰。山葱葱,水溶溶,努力,努力,行健天同功。”

3.宏伟无语网易博客创作说明(共) 篇三

宏伟无语网易博客:http://hwwybk.blog.163.com/

博客创作目的:

第一:通过博客,学习、研究、分享、交流地理教育教学。提高自己的地理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综合素质。

本人于1997年滁州师专地理教育专业毕业,一直到2004年11月农远工程实施前,歙县的教育教学设备还是停留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时代。2004年11月,歙县农远的春风,吹拂着歙县的每一所乡村学校,香惹全县之内的老师。

随着歙县农远工程8年的发展,集音响、文字、美术、动画、影视等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深入人心,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同样在地理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也有诸多优势: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充分发挥地图作用和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有利于突出重点、简化难点,提高教学效果。本人通过8年的经历。特别是2012年亲自参加三次地理教研活动。让我感觉农远越来越体现了现代地理教学的“嫁衣”。

由于我个人的努力,2010年被歙县教育局聘为歙县初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

2012年,本人通过农远设备在地理教学上有了较大的进步。6月11日,在黄山学校参加黄山市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比赛。先后在半个月时间内,通过农远设备在互联网上搜集并且把他放在我的个人博客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static/210***3072644320/

观摩学习“2011年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质课”18节次。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合作探究学习、彰显优质课的特点,学习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激情与创新精神,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和课件。与县地理中心组成员通过QQ多次交流,修改课件和视频,接下来运用互联网搜索长江景点图片和长江之歌音乐。运用photoshop对图片修改。运用绘声绘影制作视频《长江景点》和《未来的长江》。先后在学校上了两节地理公开课,主动与学校老师多次交流。

通过搜集整理制作优秀的地理教学视频放在博客里,以便今后更好学习研究。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1086065083

由于本人在地理教学上采用和信息课结合方式,效果较好。比如把历年的地理会考试卷会考复习资料放在我的空间里。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1086065083

让学生学习交流。所以本人的地理会考成绩一年比一年优秀,比如2012年本人的地理会考成绩在全县综合评估中是第一名(一等奖)。

2012年8月13~16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了2012年综合学术年会暨“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新课程改革”会议。

8月14日:

上午——开幕式、领导讲话、合影、专家报告(黄山国际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徽州厅)

下午——全国新课程高、初中优秀课件展示(黄山国际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练江厅、率水、渐江)。

本次课件展示,一个重要信息是,可以用网页的形式来制作课件,在学生自学地理时,通过互动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学习地理。

特别是数字星球系统: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static/210***150350691/

通过计算机把地理的各种球面立体知识展现在立体投影上,极大方便学生学习、老师教学。极大地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把每学期的教育教学总结、每一次的地理教研活动体会和感受放在博客里。以便今后更好的工作。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1086065083

比如:2012年10 月13日至2012年10月16日,在安徽省广德县桃州中学,举办了全省第二届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作为黄山市歙县初中地理教师的一员代表,本人有幸参与此项观摩活动。本次活动是安徽省规模和规格最大的一次比赛,同时也是质量最高的一次比赛,云集了全省初中地理教育的优秀代表。从教师技能上看,电脑水平比较高(如果不具备,但最主要是对制作课件的相关的软件要熟悉。)同时也要具备灵活机动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比如:每一个参赛选手均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有一位选手,由于对flash课件播放器不会安装,准备不充分,从而没有把该有的内容展现出来,从而影响了参赛情绪,也就影响了参赛成绩。

当然,“嫁衣”也要穿的得体,方能彰显新娘的美丽,否则也是作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比如在2012年安徽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中,在最后安徽省的评委专家当中,却有着意味深长的谏言。

安徽省铜陵的章小明点评气候:

各参赛选手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熟练的同时,各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创新。合肥的老师运用安徽卫视的男生女生向前冲,具有挑战性;宁国的老师通过视频看实践;富有时代感召力,滁州老师语言富有感召力,肢体语言形象丰富。亳州的老师大方;蚌埠的老师笑谈中使用电子教具,以加深对气候的认识,有创新精神。淮南的老师拉近学生的距离,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阜阳老师从外表上看是一个大汗,但是上课却细腻,如润物细无声。

感受两点:课改理念引导教学,善于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来,落实地图,通过比较充分利用地图;对于填表,虽然枯燥但是与电子地图结合起来就不会枯燥;对等温线图的处理要如何分析细致处理,特别是疏密分析要透彻;从生活出发,从当地出发,贴近生活实际;实例演示引入教学,注重实际;

安徽省阜阳的特级教师陈鹏飞点评工业:

存在问题:

课件视频导入很茫然,有点牵强附会,导入不能让人折服,导入失衡,特别是对新课标的把握不准。

搜集并整理教育专家的博客和文章,以便充电学习。

安徽省地理教研员吴儒敏老师的精彩博文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static/210******/

地理专家博客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static/210***1141846769/

第二:通过博客,学习、研究、分享、交流农远技术。提高自己的现代远程教育综合素质。

歙县农远工程实施8年,也是本人的计算机水平成长的8年,8年来,本人几乎每天利用空余的时间扑在学习计算机知识上,我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领导也非常关注我的成长,多次派我外出学习、交流,拓宽了我的视野。同时学校让我担任中心校技术管理员,负责学校的远教技术和管理。我非常珍惜机会,不断努力,更是抓住更多的时间学习,几乎天天学下到晚上11点以后,有时还有学习到天亮。

2012年6月14日,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公布了第十二届全省中小学“讯飞杯”电脑制作活动获奖名单,本届活动黄山市一共获得十九个奖项,其中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其余均为三等奖。

上丰学校有两件获奖作品,胡建余老师辅导的,程秀兰同学的初中动画《易拉罐爱低碳》,荣获安徽省初中动画(二维)设计三等奖。方宏伟老师辅导的,鲍玉山同学的初中网页《小袋子改变大世界》,荣获安徽省初中网页设计一等奖。

2012年8月23日,歙县中小学电脑制作评选获奖作品名单中,上丰学校取得好成绩,其中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12人次;三等奖5人次。结合上丰学校多年来,讯飞杯学生电脑作品创作经验,我在这里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一些体会。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static/210***2541123137/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static/210***019733332/

作为学校农远技术员、管理员,积极学习探索、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常用计算机软件,解决计算机维护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把各种成果和经验放在个人博客里,以便分享、学习、交流。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1086065083

通过历年获奖学生电脑作品放在博客里,利用信息课,以便学生分享学习。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1086065083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1086065083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1086065083

第三:通过博客,搜集、整理、制作优秀的德育资源,充分学习、研究、分享、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道德意识。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1086065083

第四:通过博客,搜集、整理、制作、撰写生活各种经验以便学习、研究、分享、交流。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和生活经验。http://hwwybk.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1086065083

http://hwwybk.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1086065083

2012年我在网易开通了博客。我选择了温馨的淡蓝为主色调,让博客里温暖弥漫,爱意充盈;选择了淡蓝色主页背景,用来提醒自己做一个清明通透的人;文字选用了高贵的紫色,我向往高雅的精神生活。蓝色象征地球中的大海博大境界,宽广的胸怀。象征海纳百川。整个博客看起来宁静雅致,清爽明丽,象征着地理教师的风格。

25个版块各有所用,忠实地记录着我的地理教育教学、农远运用探索、农远运用成果的一切。“教育总结、我的课件、教学视频”主要用来叙写教育故事,盘点教育状况,记载教育活动,有记录就有思索,有思索才有进步。“我的文章、开学一颗”述说我的生活心得。开博后,我越来越觉得学习的重要,写读后感就是内化升华的过程。“友情链接、网址收藏”是我新增设的两个个栏目。搜集链接我所整理的推荐的优秀实用教育教学网站网址,生活实用电视台网址,农远技术网址。

坚持不懈地拣拾教育旅途中的一枚枚贝壳,将其串成自身教育思想的项链,这是我的创作特色。所以,我的博文基本是原创,每个星期,我都会坚持写2-3篇博文。就这样持之以恒地采集,兼收并蓄地内化。从而我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创新点在于利用博客,将教育反思置身于众人的视野中,达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理念提升,专业成长的目的。

博客还是一座传递爱的桥梁。博友给了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很多博友关注我的博文并给我的博文留言,给了我许多好的建议。

4.浙大校歌谱曲者究竟是谁 篇四

关于张清常,可以说抗日战争中最著名的两所大学的校歌都与他有关,一是西南联大的校歌,一是浙江大学的校歌,特别是前者,流传极广。不过,这中间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澄清。

张清常曾谈到当时浙江大学校歌的制定过程,如在《忆联大的音乐活动——兼忆西南联大校歌的创作》中,他说:“我是搞语言学的,音乐只是我的业余爱好。由于爱之甚深,所以音乐竟成为我青年时期在学习和工作以外的主要活动”(《张清常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当他在广西宜山的浙大任教时,就曾创作过著名的“西南联大校歌”的歌谱,1938年12月,他的恩师朱自清从昆明写信来嘱咐他做这项工作,朱自清还寄来了供他选择的两份歌词,一是语言学家罗庸先生所写的《满江红》: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逐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一是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写的新诗体的校歌歌词:

西山沧沧,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都要我们担当!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

张清常回忆说:“我反复吟诵,再三考虑,认为罗词上阕悲愤,下阕雄壮,是一首好词,适合于做校歌。于是把罗词谱成男女声四部合唱曲。”至于冯友兰的词,则分别由马约翰、沈有鼎谱了曲。此外,张清常还谱写了《敬献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附中校歌》《西南联合大学附小校歌》,其中《西南联合大学附小校歌》的词、曲,都是张清常自己创作的。

后来,张清常谱写的《西南联大校歌》传遍了大江南北。至于另外一首著名的大学校歌——浙大校歌,张清常回忆他曾于“1939年指挥过浙大学生优秀歌手组成的合唱队,为浙江大学校歌(马一浮作词)谱曲”,因此,“1940年秋我到昆明西南联大后,校内的音乐活动就常有我一份”。

张清常的这一回忆,与我们所知道的浙大校歌制定的过程不一样。那么,浙大校歌究竟是应尚能(国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谱的曲,还是如张清常所说,是他谱曲呢?这很有考辨的必要。

先要说说浙大校歌诞生的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浙大开始西迁,其时马一浮先生逃难至开化,竺可桢校长等议及浙大此前屡次邀请马先生到浙大任教不遂,而此时马先生也表示愿意到江西来“避难”,托人“嘱相容于浙(浙大)”,众人于是一致赞成再次邀请马一浮到泰和的浙大,聘其出任“国学讲座”。

1938年4月3日,马一浮抵达泰和讲学,其讲稿后来汇集成为著名的《泰和会语》。

此时也正是竺校长考虑为学校制定长远办学宗旨的时候,1938年6月26日,在泰和肖氏宗祠举行的浙大第11届毕业典礼上,学生们集体吟唱了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首歌曲正是马一浮嘱咐当时也在浙大任教的丰子恺先生托人谱曲的,竺校长听后,顿时产生了制定一首浙江大学校歌的想法。

根据张清常的回忆,他是1938年由吴宓推荐到广西宜山的浙大中文系做专任讲师的,而那时张清常和丰子恺都因在浙大教授白话文而引起浙大文科主持者的不满(梅光迪、郭斌龢等此前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学衡派”的主要成员)。从这一点可以推断:马一浮嘱托丰子恺觅人为张载“四句教”谱曲,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张清常,而后来张清常又将之误忆为是马一浮作词的“浙江大学校歌”了。

浙大迁至广西宜山后,1938年11月19日,竺校长主持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为浙江大学的校训,并决定请马一浮撰写校歌歌词。12月8日,在校务会议上,众人讨论了马一浮撰写的校歌歌词,决定邀请人谱曲。

1939年8月,校歌编写完成,竺校长要求各学院学唱校歌,同时邀请当时的三个演唱团体——“回声”、“大家唱”、“飞燕”来校演唱校歌,且连续唱了三次(每次三分钟)。浙大校歌很快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竺校长经常在讲演中讲解校歌的内涵,鼓励学生唱校歌之曲、行校歌之义。

1939年11月11日,浙大师生在遵义丁字口庆华电影院的“总理纪念周”上集体演唱了校歌,郭斌龢先生于次日撰成《本校校歌释义》,介绍和解诠浙大校歌制定的过程及其意义,这是关于浙大校歌的最早的历史文献。正是在这篇文献中,郭斌和明确提及:此歌系马一浮作词,应尚能制谱。

“西南联大校歌”以其词曲的“悲愤”、“雄壮”而为人称道,而“浙江大学校歌”正如当时郭斌龢先生在《本校校歌释义》所说的:“感觉美中不足者,不外三点:一以为校歌太庄严;二以为校歌太难懂;三以为训诲意味太浓厚”,当然主要是歌词中引用了较多的古典,而且是文言文,不太通俗,读起来也有点拗口,竺校长当时也曾考虑加以改写(据说曾请丰子恺先生另写,但丰子恺考虑到自己是马一浮的学生辈,遂委婉谢绝),但又觉得马一浮所写的歌词虽然文辞艰涩,但含义十分深远,能够体现出浙江大学所追求的“求是”精神。

总之,“浙江大学校歌”如郭斌和在《本校校歌释义》一文中所说:“一国立大学之校校歌,代表一大学及一国之文化精神,事极重大,非同等闲。本校以前尚无校歌,前年在宜山时,由校长敦请马一浮先生拟作一歌,迭经同人商议,决定采用,并请应尚能先生制谱……”而张清常先生晚年所回忆的为“浙江大学校歌”谱曲,应该是为张载“四句教”谱曲(不妨将它视为正式的“浙江大学校歌”出现之前的浙江大学“代校歌”)。

再来介绍一下张清常先生。

张清常(1915~1998),著名语言学家,贵州安顺人。

张清常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岁时又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师从赵元任、罗常培、朱自清、杨树达等。1938年,张清常毕业后在家乡的贵州都匀师范学校教书,后由吴宓推荐,赴广西宜山浙大中文系做专任讲师。不过,在后来他的回忆中,浙大的经历却是一段不愉快的岁月。他说:“很遗憾!从1938至1940年在浙大,我与‘学衡派’公推的‘贾母、王熙风’相处两年,而‘王熙凤’又恰恰是中文系主任,我的顶头上司,我所受的折磨可想而知。”这是指因为思想观念不同,张清常在人事上受到了排斥。他又回忆说:“‘王熙凤’打算第二年不给我发聘书,告诉了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原举荐人吴先生。吴先生坚决不同意,力争必须续聘。因为吴先生的声色俱厉,我才得保全。这件事被西南联大当时的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先生知道了,聘我到联大任教,跳出了‘王熙凤’的手心”(《肝胆照人的吴宓老师》)。

5.校歌创作说明 篇五

本学期,年级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班上有一个小组进行的就是这个课题的研究,并请我做指导老师。

开始,我认为这个课题涉及集体性荣誉和个性之间的矛盾,于是建议学生多找心理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再做问卷调查,以期达到研究目的。

学生将这个课题的研究意义定义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

一段时间后,学生们来找我进行指导,同时拿出印发的问卷。

组长姚xx说,收回来的问卷主要是本班的,外班收回来的不多。“有的写得很认真,有的写得太好笑了。”

我翻阅了问卷。大吃一惊!

他们设计的问题不多:1.你是否喜欢国歌?2.你是否喜欢校歌?3.集会时你是否大声唱了国歌、校歌?4.你为什么愿意大声唱或不愿意大声唱?5.如果校会时只选一首歌曲,你选哪一首?请解释原因。

第一个问题,多数学生选“喜欢”。

第二个问题,多数学生选“不喜欢”。

第三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选“否”。

第四个问题,选“不愿意大声唱”的学生中,大多数答的是“从众心理”;不少答的是“不想标新立异”;也有少数学生以极其轻蔑、轻佻的口气回答了这个问题,借此来表明自己的不屑乃至厌恶。

第五个问题,多数学生选“国歌”,原因多数答“爱国”;个别第一个问题选“不喜欢”的学生解释理由为“毕竟我是中国人”,语气似乎透出一种无奈;只有少数学生选的答案是“校歌”;也有一些学生用极其轻蔑的言词表达对校歌的厌恶。

看了这些问卷,很久,我才说了一句:“我们的教育太失败了。”姚xx说,国歌的歌词已经跟不上时代,应该修改。

姚是一个很認真的女生。

我只好告诉她,1977年我上小学的时候,“顺应时代的潮流”,国歌歌词改得很有时代特征,原来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被改作了“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但唱了也就那么两年左右吧,歌词仍然改回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原词。

这回该姚xx大吃一惊了:原来国歌的歌词还真的改过?

我问姚xx国歌的歌词为何还是要改回来,姚想了很久,说了四个字——居安思危。我说,对,只有《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才体现了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所以它具有永恒的意义。

姚xx走后,我的心依然沉甸甸的。我们的教育,在教给学生怎么应付考试之外,究竟还教给了学生什么?爱国主义,原本多么神圣的感情,在现在的学生这儿,究竟还有多少分量?最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国歌,为什么却会受到学生如此的冷落?

刚好,我参与了中央教科所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子课题“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的研究。自从走上教师岗位以来,我一直坚持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一直相信,语文的意义不在于一纸试卷而在于学生的心灵,不在于考试分数而在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我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我看重富有凝聚力的班级建设,我重视每一次大型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其中,尤其是“一二·九”歌咏比赛,我更是视为对学生精神的洗礼。我想,不能触及学生灵魂的语文,不是真正的语文。

这是一个契机,一个唤醒学生心中神圣感和使命感的契机。

针对问卷中学生表现出的困惑,我在班上做了公开的答复和批评:

一、国歌,凝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斗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缩影,也是一个民族不朽的文化传承

我给学生讲了法国国歌《马赛曲》的由来,也讲了俄罗斯国歌几十年间的变化过程,但不管怎样,那些国歌都凝聚着一个民族最强大的力量和最根本的精神,就像我们的《义勇军进行曲》一样,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她们唤醒了人们心中最本质的诉求,最强烈的渴望。所以,国歌,就是爱国主义的体现;大声唱国歌,就是对国家的爱的表达。我们不愿意唱国歌甚至不尊重国歌,是不是恰好表明我们没有民族自豪感呢?同样,我们不愿意唱校歌甚至不尊重校歌,是不是也表明了我们没有学校认同感呢?

二、我们为什么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什么呢?”当然,也许同学们更熟悉的是列宁的论述:“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为什么今天世界上有很多人看不起中国人?那就是因为很多中国人缺少一份信仰,缺少一份真正的中国情怀。

三、不少学生表示,不喜欢国歌、校歌,是因为国歌、校歌缺乏时尚元素

时尚,代表着个性。而国歌、校歌,恰恰需要的是共性,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荣誉。你们所自认为的个性,其实是“集体无个性”——无眼光,无胸襟,无真正的独立思想,在长期的应试过程中,失去了个性,却膨胀了私欲;失去了责任感,却膨胀了享乐主义;失去了神圣感,却膨胀了名利心。

一年一度的“一二·九”歌咏比赛来临了,几经周折,学生选好了歌,认真地练了起来,他们充满了信心,他们将唱出集体的心声,他们期盼着,站上那一方激情洋溢的舞台;他们期盼着——呐喊!

我又找来了姚xx,说:把这个课题继续做下去,我觉得它可以做成关于教育的本质意义的深刻课题。我希望你们深入下去,振聋发聩!

上一篇:祝愿同事前程好的句子下一篇:房屋出售出租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