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2024-08-28

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精选8篇)

1.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篇一

教案的三种境界

教案,教师为进行教学活动而预先设计的方案,预设与生成这一对矛盾而统一的关系是教案的特点。在教案的编写与执行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一关系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笔者从教学工作中发现教师在处理教案时存在三种不同的层次,姑且称之为三种境界。 第一,手中有案。对于刚走上讲台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编写教案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他们往往都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思路,编写教案。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不发生“意外”,他们往往把教案设计得滴水不漏,详细地把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表情都写下来,精心的预设是这类教案的显著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手中把持着教案,以不变应付万变。教师心中惟有预先精心设计的教案,当教学活动一旦发生“不测”时,教师手足无措,或责怪自己事先没有想到,或认为是学生的故意刁难、恶作剧。这样的教学,教案是铁轨,教师是火车头,学生是车厢。铁轨伸向哪里,火车便开向哪里。此谓第一境界。 第二,心中有案。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大多数教师都认识到了,预先设计的教案毕竟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有时未必和学生“情投意合”,教学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这种认识上的变化是可喜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往往还是摆脱不了教案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又把学生引向预设的答案。这样的教学,学生是风筝,教案是线,无论风稳飞得再高再远,都挣脱不了放风筝人的.控制。此谓第二境界。 第三,心中无案。道家推崇“无为即有为”的思想,他们认为“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我想,那些在教学上取得建树的名家大师们或许精通这一思想。他们在上课之前心中并没有固定的方案,如果有那也只是一种轮廓,一些大的教学环节,并没有详细的枝枝节节。但是他们都能够注重教学的生成性,能够根据生情学情及时地修改、调整、丰富教案,不光注重共性,更尊重个性,赏识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使教学时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样的教学,学生是太阳,教案是向日葵,不管太阳走到哪里,总是面对着灿烂的笑脸。(关庙中心小学彭敏)

2.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篇二

一、望尽天涯路:初悟境界

教师初登讲台, 正如初学种庄稼者一样, 会模仿老农民种庄稼的做法, 除草、松土、播种、施肥、管理、收获, 经常搬用别人成功的播种的经验, 甚至连播种时间、播种的农作物品种、播种方法都受到了有经验的农民影响。中学政治教学上也如此, 初教者往往会模仿有经验教师在备课、教学的组织、语言、开讲、提问、结课、板书、教态、机智、作业、辅导、评价等方面的做法, 模仿有经验教师的一笑一颦。初教者虽然在大学储备了一定的知识, 学过了众多的教育理论, 但在课堂上师生交流显得生硬而不充分, 有些内容预设过于宏观, 与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一定的距离, 不注重课堂生成, 造成教与学分离。此时的课堂教学处于初悟的境界, 课堂教学主要是模仿别人, 下载现成教案, 把类似的教学设计堆满了案头, 精心选出符合自己要求的教案细节, 迷信网络资源的“偏方”, 出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 这种方式未必能对课堂教学“对症下药”, 日积月累, 教师自身也“积劳成疾”, 在一片迷茫中失去了自我。

笔者就曾对一位新教师进行随堂听课, 一学年下来, 发现她十分注重教材知识的落实, 根据课时的进度, 用沾满粉笔灰的手指一页一页地翻看教案。上课则面面俱到, 完成教学计划是脑海中第一要事, 注重预设, 师生交流显得生硬而不够充分。有时一紧张, 会把一些内容讲溜掉, 形式单一、死板, 板书写得满满的。她力求上课要把教材和教案“背”下来, 把知识点讲得准而全, 便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她平时也虚心好学, 很注意听课, 但有时她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他人的教学方法上, 把别人的整个教学过程乃至板书的内容都记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节课, 她依样画葫芦, 照搬了其他老师的课例, 结果效果不佳, 课时只完成了一半。这样的教学, 纵然内容上毫无纰漏, 但只是知识的简单照抄照搬, 满足于转借和移植, 少了一丝教学灵气, 易出现公式化、形式化倾向, 从一定意义上讲, 还是处于教与学的分离阶段。这一做法往往会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受到淹没或销蚀, 甚至出现自我迷失的境况。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 通过必要的模仿, 也能够使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课堂教学常规、熟悉教学模式和方法, 适应教学的基本需要。因为模仿是教学的起点, 起点一定要高才有发展前途。所谓“法乎其上, 得乎其中;法乎其中, 得乎其下”, 如果起点处即“法乎其下”, 那么何以有“得”?所以, 初执教鞭者切忌盲目模仿, 以免误入歧途, 正像模仿老农民种庄稼的做法, 光有形式, 不得实质的东西, 收成很少。鲁迅先生就曾讲过批判地吸取别人优秀成果, 如食用牛羊, 弃其蹄毛, 留其精粹。也如蜜蜂酿蜜一样, 花粉的状态虽然消失了, 但精华却保存着, 并转化、再造为另一种物质———蜜。因此, 我们要注意选择那些有教学亮点的同行作为模仿学习的对象, 注意与自己的教学个性“潜质”相一致, 做到吸其精华, 去其糟粕。虽然教师的教学没有摆脱模仿他人教学风格的影子, 但就像我们练习书法, 开始要先描红, 然后再破帖, 自成一家。此时, 教师的教学境界处于描红临帖阶段, 即初悟的境界, 但这个境界已经潜藏着个人教学风格发展的种子, 甚或已在不经意间萌生出了幼稚嫩弱的新芽。

二、消得人憔悴:悟中境界

教了三五年书, 甚至更长时间, 教师像种庄稼者有了自己的播种经验, 可以独立地完成各种播种环节, 对农作物的各种习性也都有所了解, 基本上摆脱了模仿的束缚, 进入了悟中境界。在这个境界, 教师能够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比较熟悉教学内容, 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驾驭课堂教学的秩序和调控课堂氛围;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及特点, 教学措施富有针对性, 能够将别人成功的经验通过吸收消化, 变成自己的东西;教学上主观追求与独立意向比较鲜明, 开始树立自己的教学形象, 并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形象进行审视, 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在学生心目中占据怎样的位置?与自己的教学理想有何差距?哪方面潜质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准备怎样改善、修正或重塑自己的个人教学形象?正像种庄稼者已经有自己独特的播种思想, 在选种、农作物的习性、施肥、多种经营、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创新, 收成大增。

随着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入, 教师自身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和研究, 发现原来的模式和别人的经验有很多不适合自己的地方, 这时自己有一种破格的欲望, 有一种改革课堂教学的冲动。正如于漪老师在《爱的事业》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 还觉得自己在‘功底’‘视野’‘开拓’‘驾驭’四个方面存在着不足, 教学之路是一条艰辛的路。”这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境界的真实体现。在笔者自身从教2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非常注重听课, 参与评课, 听同行的课, 听不同学科的课, 关注细节, 对不同教师在教学上处理教材、启发引导、注意“留白”、师生互动、良性循环等独到之处感触深刻, 反复咀嚼;欣赏他们的教学风格, 领悟他们特有的教学思想、文化素养, 兼得各人之所长, 融合重组, 浑然一体,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想和教学风格。

例如, 笔者听了一位有十多年教龄教师执教的一节课, 课题是《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现在借用该课的教学片段来领悟这一教学境界。课前, 教师进行场景布置和角色敲定, 把本班教室模拟成本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 让学生们扮演成县人大代表、县人大主任、县长、县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记者、工作人员等角色。随着上课铃声响起, 教师说:“今天, 我们在教室举行一次重要会议, 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县各地, 由你们来担任代表。请大家思考一下, 这一信息告诉我们要探究的课题是什么?”顺势引导出课题, 请模拟人大代表的学生说说代表资格是怎样产生的?继续请模拟县长、法院院长和检察长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出“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知识。接着, 由县人大主任模拟者阐述“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地位”等内容, 再用“抢答”的方式来巩固“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知识。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记者的采访, 通过记者对模拟代表提问:“你怎样为老百姓说话?”同学通过分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解决了“肩负着人民的重托”这一内容。最后环节, 学生齐唱国歌, 升华了学生的情感。纵观这节课, 我们不难发现, 该教师沉入教材, 读懂、读透教材, 又让学生模拟角色, 找到了极佳的教学切入点;情景材料看似信手拈来, 实则精心编织, 真正做到“胸中有书, 目中有人”。留给人的是一种“清水出芙蓉”的自然清新美。该教师是用心去琢磨了课堂教学, 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种教学特点和教学气派。因此, 一名好教师的课堂一定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是别人模仿不了的。或者说是“一直被模仿, 从未被超越”。因此, 做一名有特点的教师才会成就有特色的课堂。你可以是典雅细腻的、亦庄亦谐的、情理交融的、实中有活的或者是演导兼顾的……但每个老师都不一样。

三、灯火阑珊处:彻悟境界

走过了跌跌撞撞的初悟境界, 又经历了阵痛与幸福相伴随的悟中境界, 从各种喧嚣中沉淀下来, 一切尘埃落定, 蓦然回首才发现, 课堂上其实真正适用的还是返璞归真后的平静。此时, 教师进入了第三种境界。他们对教学内容已经烂熟于心,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 使教学带上了浓厚的个性色彩, 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他们曾经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 让教学内容和形式独特而完美地结合起来, 已经理解并能做到教学形式终究为教学内容服务, 教学真正成为塑造人们灵魂的艺术,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已经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浑然天成, 自成一体。那种属于个人所独有的东西已开始内化了, 表现为教学由不随意性转化为随意性, 即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越来越少刻意追求的痕迹, 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教师自身也得到了学生们的欣赏、同事们的赞同, 并具有了社会影响力。这里, 笔者借用《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教学片段和同行的点评, 来感悟这一境界的教学真谛。

上课伊始, 教师播放了《宰相刘罗锅》主题曲《清官谣》“天地之间有杆秤, 那秤砣是老百姓, 秤杆子挑江山咿呀咿而呦, 你就是定盘的星……”学生进入情境后, 在揭示“‘老百姓’与‘定盘的星’”蕴含的信息中导入新课, 切入“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这一课题;再由同学们朗诵, “看人间, 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 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 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 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 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让学生顺着这段话的意思, 进行句子衔接。同学们分组讨论, 由《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说起, 说出了“哪一部影视作品的素材不是由人民来提供的”“哪一部文学作品不是由人民创造的”“哪一次社会变革不是由人民来推动的”等话题。然后请学生进行分类, 学生把“庄稼———吃, 房屋———住, 商品———用”归类为“物质财富”, 引出“人民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等必需的生活资料”。接着, 教师顺势切入“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把“人民创造文学作品”归类为“精神财富”, 引导出“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从“人民推动社会变革”引导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再接着, 教师用《清官谣》歌词进行设问:天地之间有杆秤, 那秤砣是老百姓,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有关内容。在结课环节, 伴随着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片尾曲《故事就是故事》的背景音乐, 在学生朗读“要成为故事中的好人和做好事, 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声中, 把本课的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教育推向高潮。这节课, 随堂听课的高老师是这样点评的:整堂课下来, 项老师以歌曲开头, 教学过程又围绕歌曲展开, 又以歌曲结尾, 前后呼应, 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没有“做作”的痕迹, 更多了几分“随意”, 就是这几分“随意”, 增加了课堂的活跃,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也淋漓尽致地展示出项老师的亲和魅力和教学功底。

正如钟启泉在《教育机智:教学艺术的核心要素》中说的那样:“大凡优秀教师总是集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于一身的。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步步逼近教学艺术的境界, 看来要做三件事:第一, 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 进行心理分析, 在此基础上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活中思维活跃的主体;第二, 通过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创造的范例, 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巧和机智, 并运用这些技巧和机智驾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第三, 展开教学分析活动, 提高教学分析的理论水准。”

3.校长的三种境界 篇三

校长站在台上,笑容可掬地讲述“又读了一年学校这本大书”的体会。印象极深的是,他花了较多时间来列举自己这一年所犯的管理错误,又感谢了几位帮助他走出错误的老师、学生。当然,他也指出一些正在发生的“我们共同的错误”,然后自嘲说:上半年我每天都花很大的力气控制自己不到处去指手画脚;下半年终于释放了,我觉得每一个错误的发生,都是在督促和训练我怎么做得更好。

校长在台上像学生一样“羞涩”地微笑,老师们在台下像评委一样开心地大笑。正所谓校长在笑中长,学校才学会笑。此时此刻,校领导们纷纷上台自揭其短,台上台下乐子不断。坐在旁边的副校长告诉我,学校这方面的价值观已经渐渐成形:领导们露短犯错很正常,敢于晾晒问题好过不停地展示完美。

平心而论,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感觉的学校年会。当领导不再伟大而正确的时候,带来的结果竟然是:所有人都生动起来,每颗心都仿佛在散发春天的气息。

由此联想到,校长每天进入学校,最应该干的是什么呢?我觉得三个答案决定了学校管理的三种境界:

第一,尽心尽力管人管事,主要任务是通过控制、校正那些不断出错的手下,来实现学校的平稳运行。这样的管理,校长如同传统的学科老师:我掌握对与错的标准答案,我拖着你跑到终点去“摘苹果”。

第二,引导师生自主发展,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度与文化,激发、调动师生的内在动力,想方设法引导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时候,校长如同新课改之后的学科老师:请看我手指的方向,目标在那里,大家“一二三”以最快的速度冲向“苹果树”。

第三,和大家一起当学生,主要任务是与师生一起进步,坦率承认自己并非完人,把每一个问题都当成全校共同学习与改进的机会,把每一位师生都当成可能帮助自己释疑解惑的老师。这时候校长就成为精神领袖,他的行为也将会示范出如下美好的价值观——

1.一切权力都更加需要不停地受教育,好的权力是自己把自己关在笼子里;

2.我们终其一生都必须不断学习,才能在世界的复杂性中,真正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3.人生的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而实现。学校是实现我们共同理想的地方,应当从面对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问题、改变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开始……

这位校长后来告诉我:他也是经历十几年的校长生涯,才从上面所说的第一个层次,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说自己的管理生涯有一个梦想,就是真正培养出在学习上全自动的学生,打造出在管理上全自动的学校;而校长,就是这个过程最大的“研究生”,在旁边傻傻而崇拜地研究与鼓掌——“因为,他们真的能够做到很精彩!”

4.写景的三种境界作文 篇四

写景的三种境界作文

写景的三种境界・・・・   ――眼中景与心中景・・・・   江西省樟树市洋湖乡晏梁小学杨耀兵俗话说,“观景不如听景”,我们总是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参观某处风景,比如学了《黄河魂》就想去看一看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看了《迷人的张家界》就想去看一看金鞭岩是否真如作者所形容的那般鬼斧神工。可是,每当我们身临其境,总会发现并不像文章介绍的那么美,景物不过如此,这是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原作者的水平高,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景物;第二是你自己没有全身心地去感受眼前的美景。景物是一样的,不过,每个人的知识、阅历、心情不一样,写出来的景色也就千差万别了。总的来说,写景作文有三种境界,不知你属于哪一种。第一种境界――眼中有景,心中无景。有的同学按顺序写了景物的颜色、变化、声响、动态与静态,虽然很具体,但文章却是那样呆板、没有生气,就像一张拙劣的风景照,其间原因就是他没有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只是把大家都能看到的山山水水平铺直叙地写出来了。这种作文属于最低境界。第二种境界――眼中有景,心中也有景。有的同学能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描绘景色,能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这样的作文会让人眼前一亮,心向往之。那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修辞呢?著名作家巴金离开香港时,站在轮船上欣赏这香港的夜景。随着船的开动,香港渐渐远去,他的视线也由近而远,开始了对香港之夜的记叙和描绘:・ 我站在舱外,身子靠着栏杆,望着渐渐远去的香港。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灯就像一棵星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的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这段话首先点明了自己的观察点――船舱外面,再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具体描写所看到的夜景。1:对比。先写海和天都是黑的,再写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最后用“只有”这个带有“唯一”意思的词,将香港“万颗星点”(灯)与海天进行对比,突出了香港是“万颗星点的聚会”,而且对比之后发现,“灯”比“星星”更亮。2:排比。用三个“有灯”的.排比句具体写了山上、街上、建筑物上都是灯,突出了香港是灯的世界。3:比喻。为了把灯写得生动形象,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它们密密麻麻的,像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4:拟人。我们先看一段文字:你瞧,小草摇着头,吮吸着春雨的滋润,接受着春风的吹拂,小树摇晃着脑袋,对着春姑娘傻笑;小花舒展着自己漂亮的小脸蛋儿,吸取甜丝丝的春露;小鸟在柳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唱着悦耳动听的歌儿;石凳还是那样沉稳地坐着,像一位威严的军官那样尽职。这段文字的成功之处就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用“摇着、吮吸、摇晃、舒展、叫、唱、坐”一系列动词,准确传神地描绘出春天公园的清晨美景。不满足于“具体”的标准,立足于“生动、传神”是写景作文第二境界的要求,如果我们将自己用心感受到的景物借助修辞表现出来,就可以达到这个境界。第三种境界――眼中无景,心中也无景。这是写景作文的最高境界。此时,所有的修辞技巧信手拈来,但不同的是加入了自己的联想,或者将自己融入山光水色中,自己就是大自然中的一棵树、一片云、一缕峰、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首先,我们谈一谈联想。其实比喻、拟人已属于初步的联想,而如果我们能超越对角色的鸡蛋麻花――由明媚的春光联想到向往与生机,由中秋明月联想到远方亲人与自己千里共婵娟,由瑞雪联想到来年的丰收,那作文便多了一分情感,更能打动人。其次,我们谈一谈与山水相融。《索溪峪的“野”》中,看到野山、野水、野路、野物、游客也变得野性十足,无拘无束,与索溪峪浑然一体了。这种快慰,当然会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了。有一位同学描写故乡的春天,结尾是这样写的:我愿化作一缕春风,剪出那细细的柳叶;我愿化作一滴雨点,去滋润那田野的庄稼;我愿化作一只报春的燕子,飞翔在这无限明媚的春光中……这样融入景物中,可以算是写景的最高境界了。

 

5.公务员复习备考的三种境界 篇五

导语:不同复习阶段考生投入到各门课程上的复习时间不同,不同阶段每一课程需要掌握的重点不同,只有合理分配公共笔试科目——申论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以下简称行测)的复习时间,复习效果才会最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四月篇

四月份是考生复习的起步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应重视申论的复习,尤其是申论基础比较差的考生,更要腾出大量的时间复习申论,四月份的申论时间投入至少要占整个复习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是行测的投入,投入多少时间由考生的基础决定,原则是到四月底,行测教材必须扎扎实实地过了一遍,了解和掌握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要进行一定数量的题目训练。

1、申论的时间分配

论大道大题的基本形态、命题思路等。等。

其次做大量的阅读。1资料文字越来越多,20062007年国家申论考试为8000字,力。只有具备了快速阅读信息,在短时间内能查找关键段、关键句和关键词的能力,才能决胜于考场。

2、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虽然申论考试的阅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如果只重视技巧而不强化阅读基本功显然不能应付考试,所以一定要抽出大量时间刻意训练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

3、景山公务员培训中心认为,除了做一些申论真题、模拟题外,还可以阅读一定量的政论性文章、政治性色彩较强的报刊,以培养自己的语感。据了解,申论考试的背景资料很多都是摘自一些报纸,如人民日报,半月谈等等,大家如能养成阅读并摘抄这些报刊上的“社论”中的措施语句和主要论点,并加以背诵,日积月累,考场上必将信手拈来、才如泉涌。

再次做历年真题。真题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需要认真、反复的练习和总结。但是,这里我们建议在基础未打好之前最好不要去做真题。贸然去做的话,若成绩不好,会影

QZZN公考指南 申论篇 By 田老鼠

响考生以后复习的信心。但是,这也要因人而异,有些人喜欢在复习之前了解一下自己的申论理解和写作究竟处于何种水平。这时候,可以用真题来进行一下模拟。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真题还是要大量的使用。

再次是看书。看书不要贪多,始终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可以选择最基本的几种材料,主要包括《考试大纲》、《考试公告》和《申论教材》。这是申论复习的出发点和重点。另外,就是适当的选取一本内容比较全面、包括课后练习题的参考书。最后是上辅导班。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公务员考试辅导班只是帮助我们复习的一个工具,而决不是目的。不少考生陷入了盲目崇拜辅导班的泥沼,把希望都寄托在考公辅导班上,以为上了辅导班就能取得好成绩,而不注重平时的努力。甚至在上辅导班的时候也不认真听讲,觉得只要拿到资料就好。这种心态是非常不可取的。殊不知,一般的辅导班都不会把最精华

2、行测的时间分配

首先要注意基本概念、考生可以结合公务员考试教材

其次,加强练习,充分利用历年真题,重视总结、归纳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行测考试的所有任务就是解题,而基本概念、公式、结论等也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真正理解和巩固。试题千变万化,但其知识结构却基本相同,题型也相对固定,一般存在相应的解题规律。通过大量的训练可以切实提高行测(特别是数学、逻辑和资料分析部分)的解题能力,做到面对任何试题都能有条不紊地分析和运算。

再次,开始进行综合试题和应用试题的训练。行测考试中的“常识判断”与“言语理解与表达”有一些应用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试题和应用型试题。这类试题一般比较灵活,难度相对较大。在首轮复习期间,虽然它们不是重点,但也应有目的地进行一些训

QZZN公考指南 申论篇 By 田老鼠

6.1和0的思考:人生的三种境界 篇六

自古以来,多少人从“1”开始,没有添上一个“0”;多少人在“1”后面添了若干“0”,最后越走越远,回不来了,甚至忘了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成功的喜悦之后,往往开始了不着边际的幻想。拿破仑登上阿尔卑斯山顶,以为自己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大,结果兵败滑铁卢;罗马尼亚共和国总统、独裁者齐奥塞斯库起初廉洁勤政,受到万民拥戴,后来就完全飘飘然,毫无准备地被哄下台处决了;毛泽东“开天辟地”,建立新中国,很伟大,但是后来的所作所为就荒.唐了;项羽成势之后,气吞万里如虎,简直是恨天无柄、恨地无环,实际上他仅仅统率800壮士起事时有这个力量吗?他已经失去常识,忘了自己的力量是从何而来的了,所以不是天亡他,是他迷失本性,只能自取灭亡,饮恨乌江。很多人就是这样,建功立业,添了很多个“0”却再也回不来,至死回不来了。

我想,人们讲富贵如浮云,非得荣辱如浮云才厉害呢。不被利牵住,还不能被名累着。你拉洋车卖菜、给人当小工时能忍受屈辱,当上伟人之后反而不能忍受了吗?如果你始终知道你还是那个你,这种境界才是厉害的。在这一点上,我的父亲对我影响很大,虽然他这一辈子只守住了一个“1”,没有添上0。我父亲今年85岁了,每天还在捡垃圾。无论你是多么大的人物,你尊重他或者否定他,他都无所谓,一笑了之。他决不会因为你尊敬他,就高兴,侮辱他就恼,他根本不在乎这些。

7.当前家庭教育的三种境界 篇七

第一层境界:父母 (成人) 教育孩子的家教。认为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对象。站在“教育孩子”的层面谈家庭教育, 往往以考试成绩为重要参照, 以考上××名牌学校为目的。这种家庭教育是“重教不重养, 重教不重育”的家庭教育。这种家庭教育也是最简单的教育, 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知识储备, 而对孩子心灵的教育却严重缺失。目前大多家庭教育处于这种层次, 这种家庭教育更像学校, 是典型的“伪家教” (这样的家庭教育“专家”也是伪专家) 。

第二层境界:有教养的家庭。如我们平时称赞某人“有家教”。这是站在整个家庭成员 (包括父母子女等所有家庭成员) 和家族发展的层面谈家庭教育。这种家庭教育注重育人功能, 但过于严苛与迂腐, 也是有悖教育的初衷。当然, 有良好教养的家教, 也应该是真正家庭教育的开始, 但仍然是一种“小家教”。

第三层境界:有信仰的家教。这种家教不但关注“小家”, 还关注“大家”和“国家”, 认为家庭是构成国家和社会的最小的细胞, 把“小家”的发展与“大家”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 站在文化和哲学的高度, 知道爱与自由、责任与权利。有信仰的家教以思想灵魂为家, 以天地万物为庭, 这是真正的“大家教”。

8.生动课堂的三种境界 篇八

语言境界——生动课堂的第一境界。它以字词的理解为基础,以画面的展示为拓展。学生畅游溪水两岸,遍览“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尽听“竹喧浣女,莲动渔舟”。品读词语多义,静观画面之美,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积累,是实践语文素养的三维目标之一——知识目标。

思维境界——语文生动课堂的第二境界。这一境界是进入桃花源的必经的“初极狭,才通人”的境界,是冥思与静想的过程,在沉默思维的外表下思想在主动燃烧,心灵在自由飞翔。此时的课堂是冷静的、专一的、理性的。正是践行语文素养的三维目标之一的“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这种能力既指过程的体验,也指结果的生成。此时,学生可以自主,也可以合作,更可以探究。

精神境界——语文生动课堂的第三境界。这是语言境界和思维境界走过后生成的更高层次的境界,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怡然自得”的境界。真正的最高境界正存在于语言与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学生对语文的解读已由浅层的释义,中层的思维过程之美跃升为灵魂的精神之美,一是灵魂的飞跃,一是理性的提升。这也正是语文素养三维目标的最高级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与地坛》的学习,学生收获的可以是浅层的语言的深邃,文笔的深厚,也可以是对史铁生苦难而又幸福人生的思考过程,但更应该是一个真正人应有的同情之心、关爱之心、感动之心,或是对生命经历种种痛苦的大彻大悟的理解。如果学生的灵魂因感动而飞跃,深切的思维因挖掘而提升,这就可以说达到了一种精神境界。

语文本身的特质注定要实现“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这就要求语文能达到精神境界这一高度。正如肖川所言:“教育的真义就是价值引导与自我建构的统一,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是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三种境界是生动课堂的三个层次。由浅入深,文道统一,是学生认知活动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同一首诗文,不同年龄、或同一年龄不同理解力的学生都可能达到不同的境界层次。如《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语言层次的理解,只是字面的含义和意象的组合:伸长脖子的鹅向天鸣叫,白色的羽毛划动碧绿的河水,清澈的水面分明可以看出红色的鹅掌。思维层面将会向更深一层思考,去想象什么季节,怎样的画面。到了精神层面会有更大的涟漪荡漾开去:红掌,白毛和绿水构成的画面与自然和谐一体,身处其中,心旷神怡,精神感受顿然升腾,融于自然,寄情山水的不仅是鹅,更是诗人或读者的心性,精神境界顿现。

现以《荷塘月色》为例,展示生动课堂三种境界的实践过程:

一、语言境界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一)给课文中生字注音

(二)查字典,解释一些关键的词语

(三)辨析一些近义词,如:幽僻幽静 安静安谧宁静 袅娜袅袅

二、思维境界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一)找出课文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

(二)写景段从哪些角度描摹荷塘美景的?

(三)本文的情与景是怎样交融渗透在一起的?

三、精神境界

《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有多种理解,你认为其主旨应该是什么呢?请谈谈你的理解,并简要分析。

四、拓展境界

(一)《荷塘月色》学后,你发现什么是景物的特征的?

(二)怎样抓住特征描写景物?从《荷塘月色》中举例说明。

(三)在景物描写中,如何进行感情抒发?请举例说明。

(四)走进自然,去观察大自然,感悟自然之美,写篇300字融情于景的散文。

生动课堂的三种境界是由浅而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文字的品味就无从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旨意,也就难以上升到对文本的个性化思考与解读的层面。第一层面是一个较浅层次的思维层面,绝大多数学生能自然而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首先是知识的课堂,但又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学习。第二层面,八九成的学生在前面的铺垫之后能够很顺畅地进入理解与思考境界。这时候,需要课堂的主导——教师去设计问题引领,提供给学习的主体——学生思维的方向与需要达到的境界。这一过程是充满生动性的,学生的思维之花悄然绽放,令人期待的最高境界最终来到。当学生乐于表达他的思考、他的发现、他的个性解读的时候,第三境界已然到来。在这里,有分享的快乐,有探究的交流,更有独创性的表达。

“生动”了的课堂才能生动,语文课堂只有生动了才有境界,才有生命之花的芬芳。

上一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下一篇:语文教研组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