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18篇)
1.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篇一
一、以实物为线索
在写人的记叙文中,如果把这个人所做的事随意选入材料中,往往会犯材料堆积、凌乱的毛病。如果确定一个实物为线索,尤其是人物珍爱的实物,围绕这样的线索组织材料,全文就会中心突出、布局紧凑。史铁生的《老海棠树》,是一篇作者怀念奶奶的文章,讲述的是祖孙两人的回忆和爱。奶奶所有的活动都在海棠树下,海棠树不仅是线索,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是抒发感情的媒介,是将生活片段有机串联起来的“彩线”。
写事的记叙文,尤其是写几件事的时候,用确定的实物为线索,可以将人和事都集中在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二、以事件为线索
我们写记叙文,通常是写较为简单的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把要写的人物、事件、情节串联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我”是某一事件的见证者或者参与者,这就突出了所写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发表观点,表明态度。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以儿时母亲对“我”的教育为线索行文的,请欣赏其中的精彩片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这两段是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前一段着重于记叙,写母亲作为“严父”对“我”的严厉教育以及惩罚的内容;后一段着重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表现母亲的严厉和爱。前一段开头“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后一段结尾“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二者遥相呼应,结构圆融。两段综合运用记叙和描写手法,既表现了母亲的严厉,也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刻的爱。
我们写人物,尤其是写母亲,往往写两件事表现母爱就完了,但是两件事若没有什么联系,就给人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如果能像胡适先生这样确立一个线索后,再组织材料,那所写事件就容易串联为一个整体,文章中心就更突出,结构更浑然一体。
写记叙文时,如果以自己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比较容易让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情感丰富。比如写亲情,由“反抗、反感——沟通——互相理解——为之感动”这样一条轨迹来写,明显比平淡地写亲情之爱更有张力和吸引力;写友情,如果按照“要好——误会引起反感——误会消除,重归于好”这样一条线索来写,情节就跌宕多变,情感也更真挚丰富;甚至写托物言志类作文,如果一开始写对“物”的误解或是写“物”的不起眼,到最终赞扬“物”,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变化,一经对比,“物”的品质也就自然彰显。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优秀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比如《藤野先生》有明暗两条线索。但就我们写简单的记叙文来说,最好只确立一条线索,这样写出的文章更干净利落,更能突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篇二
写人贵在把人物写“活”,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要塑造有个性化的人物, 彻底避免千人一面, 要从生动的真实出发, 熟练的运用多种多样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般来说, 写好以写人为中心的记叙文的总体做法是:围绕文章中心选取一个或几个与人物有关的典型材料, 对人物作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其中记叙的详略服从于突出人物的需要。
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的写作,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写好肖像, 以形传神
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肖像描写必须为塑造人物服务。写肖像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 揭示精神世界, 增强艺术魅力。成功的肖像描写, 不仅使人看到他独特的外貌, 而且可以从中看到独特的性格, 因而留下难忘的印象。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个性特征, 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是透视人物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好的肖像描写不在于多, 而在于“精”, 在于能通过最简洁的话语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如《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关羽、张飞:一个是“两耳垂肩, 双手过膝, 目能自顾其耳, 面如冠玉, 唇若涂脂”;另一个是“面如重枣, 唇若涂脂, 丹凤眼, 卧蚕眉, 相貌堂皇, 威风凛凛”;还有一个是“豹头环眼, 燕颔虎须, 声若巨雷, 势如奔马”。这三段不同的肖像描写, 分别把他们端庄、神威、勇猛的不同性格和神气显示了出来。
2、写好动作, 展现个性
老舍曾说, 只有描写行动, 人物才能站起来。当代心理学家也认为, 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这一意义上说, 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动作是无声的语言, 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动作细节, 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 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人物动作, 可以凸现人物的个性, 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如《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刘姥姥在大观园参加家宴, 为讨贾母喜欢, 便装疯卖傻, 故意逗乐,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 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唉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 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 只说不出话来;薜姨妈也撑不住, 口里菜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却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湘云、探春的豪爽, 黛玉、惜春的娇柔, 宝玉的娇纵, 贾母的欢快, 王夫人、薛姨妈的失态, 无不表现得活灵活现, 在动作描写中展示出了鲜明的个性。
3、写好心理, 倾诉心声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揭示阿Q的心理活动, 从而达到刻画人物典型性格的目的。如《不准革命》一章中有一段心理描写, 描写了阿Q遭到打击后的心理活动。“他躺了好一会, 这才定了神, 而且发出关于自己的思想来:白盔白甲的人明明到了, 并不来打招呼, 搬了许多好东西, 又没有自己的份, 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 不准我造反, 否则, 这次何至于没有我的份呢?阿Q越想越气, 终于禁不住满心痛恨起来, 毒毒地点一点头:“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 好, 你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啊, 我总要告一状, 看你抓进县里会杀头, 满门抄斩, 嚓!嚓!”这段回忆和独白, 表明他对革命的认识程度不过就停留在抢劫财物、满足私利这个水平上, 也再一次体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
4、写好语言, 传神出彩
鲁迅先生指出:“人物语言的描写, 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 这样才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 让人读了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做到: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出场一段的语言描写, 极其精彩。王熙凤的每一句话, 几乎都显示了她性格的一个侧面。看到林黛玉的容貌, 立刻就联系到“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 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 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 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 真是面面俱到, 一箭三雕, 圆滑之至!提到黛玉母亲的去世, 立刻假哭起来, 但一听到贾母的责备, 瞬即又转悲为喜, 赤裸裸地表现了她的善于逢迎和做作。拉着黛玉问长问短, 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 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 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仪威;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答复王夫人给黛玉选料子裁衣服的话是为了显示她的精明能干, 早有准备, 实际上也是在表现她的随机应变。王熙凤声势非凡的出场语言, 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成了她整个性格的缩影。
5、写好环境, 烘托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 “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 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文中的“风雪”描写为人物活动所设置环境, 有利于表现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因为林冲还抱有返回东京、一家团聚的幻想, 这一场风雪, 把林冲“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反衬了后来林冲的奋起反抗是“不得已而为之”。再者, 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悲情的英雄, 他的一系列悲惨遭遇, 已经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对风雪的描写,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 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 大雪纷飞, 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 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 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 奔上梁山, 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文中的“风雪”描写, 将落魄的英雄独自一人置身于茫茫天地之间, 更能激发读者的同情之心, 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第二部分:实战题目
[实战题目]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要求]
请仔细观察身边的人, 自主命题, 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800字。
第三部分:应战指导
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人, 他们各有性格, 各有特征。他们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常常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要将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必须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 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 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 即写他在做些什么, 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写他在一件事面前, 在与别人交往中, 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 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交代清楚人物是谁。这是写人物的基础, 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等。
2、要写出人物的个性。有人说, 在自然界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 那么, 在人类社会, 也同样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既然如此, 我们笔下的人物, 就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有自己特点的人。在生活中, 我们所熟悉的人都有各自的特点, 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 并通过文章表现出这些特点, 这是我们写作的目的。人物的个性是由不同的社会背景、人际环境、人生经历、学识、年龄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而且个性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到定性的过程。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才能表现这一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区别;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也就是表现了这个人物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也才体现了写作的价值。同时, 也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 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 有新意。
3、要选取好典型材料。“事因人生, 人以事显。”写人离不开叙事。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 所以, 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面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 才能使人信服, 活灵活现。“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 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通过一件典型的事写人, 是“写人”作文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典型, 文章就平淡无奇, “写人”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塑造典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理, 所以, 同学们塑造典型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不能无中生有, 捕风捉影。
3.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篇三
可见,在记叙类文体中,既要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支撑骨架,更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丰满文本,愉悦读者。世界著名文豪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是组成作品的唯一价值。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也言:细节描写,是形成富于特征性的形象的重要条件,是克服概念化倾向的不可替代的环节。具体而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极富表现力的细节呢?
一、以真情实感为切入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感人肺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用“事信而不诞”强调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所以,真情实感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前提。因为只有情感的真实,文章的细节才会透出亮点,才会使人可信,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来自哪里呢?来自生活,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请欣赏下面一个作文片段:“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妈妈回来了》)这篇文章看似平铺直叙、语不惊人,在老师的眼里也的确并不受待见,但是却被专家评审为冰心儿童文学大奖一等奖。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文章内容与情感的“真实”:这篇文章的小作者用非常淳朴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妈妈不在家时对妈妈那种“想哭”的思念,以及妈妈回来后自己的由衷高兴之情。可见,训练高中学生写作文章,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是做好细节描写的前提。
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建房子需要建材,写作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素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生活。事实证明: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是我们没有具备发现那些写作素材的敏锐眼光与运用那些素材的敏捷思维罢了。所以,训练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精选素材,要学会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或者人物精神风貌、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典型材料。有的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选材的典型性,写出的作文总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写教师,总是局限于写深夜备课,课间批阅作业,带病坚持上课,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等。虽然写出了教师工作时的忘我精神,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但是却没有写出教师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精神风貌,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样的文章,即便细节描写再细腻、再丰富,也因为选择的素材有欠典型而无法扣人心弦。
在我教学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语文老师上课的细节,曾令我深受感动,因为他写出了语文教师独特的精神风貌:“语文老师讲课时,右边的肩膀总是一耸一耸的,样子怪难看。为这,同学们没有少议论,我在每周要上交的周记中也没有少暗示她改掉这个不雅的动作。但是老师却依然如故。一天,我去办公室交班里的作文,发现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盒中成药:“根痛平胶囊”。这时,我才知道:老师是为了缓解严重的肩周炎引起的疼痛而不停地耸动右肩的。从此,老师每一次耸动右边的肩膀,我都感到莫名的心痛。”
三、依托教材,授予写作技巧,彰显写作魅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记叙类文体文本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对其描写技法加以学习与模仿,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效果。
1.慢镜头回放式细节描写。这是借鉴电影拍摄中的情景回放艺术手法将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描绘,从而达成拉长读者心理期待目标的细节描写法。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开篇对贾府的环境描写用的就是这种细节描写手法,只是当时尚无电影,曹雪芹不自知罢了:林黛玉“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读到此处,谁不会感觉到贾府的豪华与富丽呢?谁不想尽快一睹贾府的奢华与风光呢?可是,曹雪芹却利用这种慢镜头回放的方式描写贾府的豪华与奢丽,让读者产生出一种浓浓的期待之情,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在指导学生描写自然环境或者人文环境的细节描写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借鉴上述手法进行细节描写,创作出能够激发读者浓浓期待心理的佳作来。
2.精选细节描写的词语。世界著名文豪福楼拜曾言:“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可见,选择最恰当的名词、最具表现力的动词、最能描摹情状的形容词可以成功地进行细节描写。
孙犁在其诗化小说《荷花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上述细节描写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勤劳爱夫、深明大义、爱家爱国的女性形象——水生嫂:听说丈夫要到部队上去,“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在这里,孙犁用“震动”与“吮”两个动词,准确、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到大部队上去了”的消息之后极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复杂、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一个体贴丈夫、关心丈夫却又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顿时以定格的形式跃入读者的视野。在指导学生描写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借鉴上述描写方法,反复推敲与锤炼名词或者动词或者形容词等刻画人物动作或者人物心理,由此塑造出令读者难以忘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总之,细节描写是写好记叙类文体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情感更加真实,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饱满,更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施孝丹,细节成就精彩——谈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J,作文教学研究,2014年5月。
[2]孟娜,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6月。
[3]张慧,记叙文细节描写指导策略,J,语文天地,2014年10月。
4.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篇四
1、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2、“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3、“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请你学会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灵活说话。
举手投足见性情
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倘若没有类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支伤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见,行为描写与肖象、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下边举例谈谈行为描写的一些技法。
1、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所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
2、人物行动对比着描写
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3、运用特写镜头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影视剧中类似特色镜头的方法完成的。“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再看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懒惰成性的奥的特写:“他足足躺了半个钟头,为这个打算而苦恼,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样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就这么办了。喝了茶,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中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令人发笑的懒汉形象就这样定格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4、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5、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就得让他过景阳岗,遇上猛虎。否则,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也难写武松神威。何九叔处于西门庆和武松两大力量的夹缝间,谁也不敢得罪,所以他给武大验尸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他胆小、事故、机智、善变,关键时刻他不惜忍痛咬舌来装病避祸,其性格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展露无遗。
6、侧面烘托写人物
《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又如《陌上桑》写较敷之美,不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他们的行为使罗敷在人们的想象中有多美便有多美。学着这些方法,你也试试吧。
洞幽烛微绘心理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人、物于己,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大陆,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有着许多独特的作用。它可以表现人物的面貌,如:“‘夜里写文章’。奥勃洛摩夫想,‘那他什么时候睡觉?……尽写尽写,要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要出卖一个人的智慧和想象,要戕害一个人的天性……要象一个车轮子,象一架机器一样,尽写,尽写,明天写,后天写;假期快到了,夏天临近了——他还非写不可!什么时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冈察洛夫用铺陈心绪的手法,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天天无所事事、苦思冥想和懒惰成性的寄生虫形象。他认为夜里写文章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幸”。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穷困潦倒,却幻想着“先前阔”过,“我的儿子会闹得多啦”(其实连丈母娘出生与否尚未可知);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下列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技法,希望对学写作的人有所裨益。
1、人物独白展示心理
人仲怀在《茶花女》中写任人蹂躏的妓女玛格丽特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强烈控诉时,有一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内心独白,很好地展示了她任人摆布的卑贱地位和痛苦悲愤的心情:“我们一点一点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象野兽似的让人提防,象贱民般地被蔑视。包围着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好占便宜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象狗似地死去。”在戏剧中(如《屈原》、《雷雨》等)就有许多不好展示,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用人物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
2、摹写“意识流”流露心理
我们先看一段王蒙《春之声》中主人公考察回国坐头罐车回家时随车身的颤动而展开的联想:“目前不正是流行着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咚叮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扬子茶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令人不快吗?……都是回家过年的”。主人公从过去现在,从中国到外国,从城市到乡村,驰聘遐思,“火车开动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从闷罐车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旋律,从各个角落的转机中感悟到春天来临了。
3、借梦境幻觉反映心理
写人物的幻觉,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看一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做了坏事,黑夜中总是疑神疑鬼,更怕半夜鬼敲门。有的人心有所仪,看见花影,也会产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幻觉。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里,才易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
梦境描写,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红楼梦》便有许多梦境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她看而致死的恶梦,既透露了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4、让环境衬托心理
平时同学们作文,受了表扬常用山欢水笑的环境烘托,遭了失败则用鸟云盖天来暗示。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听着歌声,什么都不再想了。他望见的已不是黑夜,而是一片青天。他觉得自己的心栩栩然振翅欲飞了。”冉阿让侥幸逃脱追捕的轻松心情随境巧妙点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可多读作品来体会。
小小细节传神韵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细节细小,却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对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目归天的细节记忆犹新吧。他看见屋里的灯盏里燃着两根灯草,心疼费油,放不下心,闭不上眼。只到他小老婆走过去挑掉了一根灯草时,悭吝鬼才“点一点头,把头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说得力于这样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圆圈的细节,更不人见不忘。一个死刑犯人要画押,被逼无奈画上一笔也就算了。可阿q是独一无二,一方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方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他开始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感到羞愧,而后来却又一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这一传神的细节,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并得以鲜明到极至。可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其次,细节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心情也具有重要作用。钱种书先生《围城》中写方鸿渐收到唐小姐的信时欣喜若狂:“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这样的细节描写,把方鸿渐当时的心情细腻,带真地再现出来了。
此外,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细节描写的一般方法是:
1、摄取细小动作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不是克制或是做作出来的话,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小动作,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分马》中老孙头要打儿马的情节异曲同工:“他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形象画出老孙头恼怒而又十分心疼的心理。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把金路易“摔”给太太,又“拈”着玩,旋即“装到口袋里”一系列动作,活画出一个一毛难拔的守财奴形象。鲁迅小说中如杨二嫂顺水拿走灰中的盘子及手套之类东西的动作,阿q画圆圈的动作,孔乙己用手罩盘子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
5.高中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篇五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基础等级
一、 选择较小的切入点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一般都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定“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的篇幅内定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材料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俗话说:“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是:在现代社会里少不了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的幸福,有苦恼,请以“交往”为话题定一篇作文。这个话题很宽泛,基本上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在社会中总是以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如考生不能找准一个较小的切入点,就很容易对现在的人际关系泛泛而谈。而一旦落入此俗套,得高分的只能是妄想了。一篇高分作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由此可见,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实践证明,凡是选择了较小切入点,并做到了“以小见大”的记叙文得高分的可能性就相当大。
二、 材料新鲜
这里不再举例,同学们可以仔细读体会后面编选的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相信会受到启发。
三、 内容真实
与“材料新鲜”一样,内容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保证。那些胡乱编造的所谓“感人”故事,只会让读者反感。有一些同学为了表明自己的“崇高”,文章始终不离“助人为乐、希望工程、捐钱救灾”等,事实上,我们希望社会充满爱,充满关怀,可是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文章里始终充满假话、充满谎言。
我们作文时应牢记: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打动人而胡编乱造所谓的动人故事,只能让阅卷老师反感。当然,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要大家把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去。我们所谓提倡的“艺术的真实”实际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技巧性的加工,如设置悬念、修饰语言等。它和内容的虚假是完全不同的。
如后面选登的.安徽中考满分作文《打工》就完全以真情实感取胜,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是写不出如此传神的细节的。正是这种“真实”的力量打动了阅卷老师。
四、 构思精巧
记叙文要写得精彩、写得让人难以忘记,就不得不在文章的构思上下工夫。构思的精巧起“以小见大”、“选材新鲜”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相包含。一般说来,构思精巧的文章,一定是“以小见大”的,也一定是“选材新鲜”的。如一篇深圳中考作文《留下》就完全以精巧的构思取胜。全文由三个电话留言组成,记录了非典时期一位姑娘的父母、男友、朋友的三个电话留言,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这样的构思在中考作文中实属凤毛麟角,自然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构思的范围不能局限在内容或形式,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遣词造句都可以纳入。在作文之前,审好文题之后,构思就应该开始了。
发展等级
记忆叙文要占领高地,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从发展等级上做文章是不行的。记叙文的发展写作要点是——
一、 立意深刻
这里的立意深刻是指文章的主题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富有深意。
我们仍以《留下》一文为例,作者没在文中给出任何评论,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经历了非典时期,这种亲情、爱情、友情更显得弥足珍贵。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平常的话题,我们也可以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来。
二、 语言生动形象
这是指文章的描写功夫。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心理,事件的动态,景物的变化……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获得高分。
如《打工》一文,在描写语言上就很见工夫:“我努力地干着与我年龄极不相称的活,拚命地抬起二三百斤的铁笼。超重的负荷压得我浑身骨骼‘吱吱’地响,我咬紧牙努力地把自己的脊背弯成一张弓,两只脚死命地扣紧地面,两只眼球鼓成了弹丸,时刻都有射出眼眶的可能。太阳直射在我身上,背上的皮肤仿佛被烤焦了,随时都有撕裂的可能。汗水淌进了我的眼里,辣得睁不开眼,而鞋子里早已像和泥一般滑,我就这样拚命地撑着……”这段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传神地写出了“我”打工的体验,充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技巧熟练
6.高中语文写作技巧指导 篇六
独抒己见,张扬个性。
话题作文具有“一树花万首诗”的特点,所以每位考生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确立文章的主题。但“诗”有高下之分,角度有优劣之别,那些思维独特的学生,面对话题,能看到一般同学所看不到的东西,能独抒己见。如在写“接受与付出”这个话题时,有位考生将题目拟为《学会索取》,他在肯定应该“付出”的前提下,大胆运用逆向思维,呼吁要“在付出的基础上学会索取,在劳动的基础上取得收藏”指出这样做“于己于人,都有帮助”。文中分三个层次论述(“我说学会索取,是要家长在子女身上学会索取”“我说学会索取,是要农民在劳动过后学会索取”“我说学会索取,是要国家在干部们身上学会索取”),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发他人所未发而又言之成理,闪烁着可贵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
7.初中英语写作技巧指导 篇七
一、重视词汇学习, 提高句子准确性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词汇, 因此, 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提高词汇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阅读积累单词。语言学习是由“输入到输出”, 只有前期具备大量的输入, 后期才能顺利输出。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每读完一本书我就会指导学生对于书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 对于语言现象较集中的的故事指导学生进行归类摘抄, 通过归类让学生对于语言现象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经过模仿让学生逐步达到准确熟练的应用。
二、合理使用过渡词, 梳理文章结构
当学生能够规范写出简单句子后, 就可以对写作的结构给予指导了。在开始写作时指导学生对一件事进行简单清晰的讲述, 或围绕某一个观点简要阐述即可, 首要原则即为准确、清晰。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结构进行梳理, 即三段式结构, “观点-要点-总结”。第一段表明自己的观点, 一般两句话即可, 观点的阐述一定要清晰明了。第二段围绕观点进行论证阐述, 注意提示要求中所给要点要全部包含, 这部分可以说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叙述的过程中条理一定要清晰, 注意逻辑性和关联性, 在阐述的过程中恰当的使用逻辑词可以使文章主旨脉络更清晰。除了最常用的:first, second, third, finally等还可以使用高级点的, 如first of all, also, besides, in addition, what's more, moreover。表转折的:除了but, 还可使用yet, however等。第三段是对文章的概括总结, 一般一两句话即可。可以使用总结性的词语作为开头, 如:in a word, all in all, in my opinion, 或倡议性词语:Let’s... , If we..., we’ll....I’d like to say, the more... the more...
三、创设亮点, 提升文章层次
在文章的句子准确、结构清晰基础之上如何再让作文上一个层次, 就需要指导学生适当的使用高一级别的词汇。如:beautiful可以用attrcative, charming来替代。另外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复合句, 注意句式的变换也可以帮助提升文章的层次。
对比以下两段文字:A:W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stop this. We should obey the traffic rules. We should set an example for others. B:I think we’d better do something to stop this. We must obey the traffic rules by ourselves.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set a good example for all the people. 两段都没有语法错误, A段只使用了We should...这一句式语言显得过于单一, B段用到了I think..., We’d better..., We must..., It’s + adj. for sb. to do sth.等多种句式来表达, 语言看起来非常丰富, 表达更加多样性, 使文章增色不少。
四、建立多元有效评价, 调动写作的积极性
单一的评价方式会打消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可以利用写作课展开多元评价, 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乐写乐评, 学会欣赏、互助提升”。评价形式有“生生互评、小组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评价时首先应制定出统一的评价标准,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对作文做出评价:1.内容:完整、要点全面、人称正确、时态合理。2.语言:准确无误, 行文流畅, 合理使用过渡词, 句式丰富。3.段落:开头——表明观点, 中间——阐述要点, 结尾——总结归纳。4.书写:清晰、美观、大小写规范;标点使用规范、合理。让学生以星来作为评价等级, 最高为五星。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或不同的话题可对评比进行调整, 使其服务于教学。将评选出来的优秀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中展出, 供学生互相学习。通过统一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提高纠错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就需要老师围绕写作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进行“读、背、写、评、改”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系统的训练, 耐心地指导, 认真的书写, 多元的评价, 从而真正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重视词汇学习, 提高句子准确性;合理使用过渡词, 梳理文章结构;创设亮点, 提升文章层次;建立多元评价, 调动写作积极性。通过写作技巧的指导,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关键词:写作技巧,词汇学习,句子准确,文章结构,多元评价。
参考文献
[1]胡春词, 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2]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陈凤梅.利用作文讲评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1.
[5]陈绍敏.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技巧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3.
8.谈谈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篇八
一、指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抒发真情实感
现实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源泉,这是写好记叙文的前提。请看下面例文:
“爹正在屋檐儿下给牛拌料,冬天里山坡上没草,要在家里喂养。
他给牛料桶里兑上热水,又丢把盐末。这才伸手试试水温,并把指头放在嘴上伸出舌头尝尝成不成,他做这些活一贯非常认真,总觉得牛干了一年活,冬天里难熬,不能亏待它们。爹常说牛是庄稼人的半个江山,虽不会说人话却通人性,也是隶里一口子,要以心换心。平时犁地赶车,爹手里的牛鞭子总爱在空中绕来绕去,轻易不抽在牛身上。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依为命,耕种着未来和希望。”(选自《乡村情感》张宇著)
给牛拌料,这是生活中一个极其平常的劳动瞬间,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这是司空见惯的,可是,有多少同学曾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进行观察和思考呢,他们总是关注着那些新奇事物的出现,挖空心思地去编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没有真情实感。那么,我们何不把眼光放到平凡的生活中,盯在以前熟视无睹的事物上呢?所以,只有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体察事物,从平凡琐事中积累写作的素材,才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捞到作文的珍珠。
二、指导学生善于提炼新颖深刻的哲理,为文章画龙点睛
写文章应该说理,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要想文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须在记叙的小事中提炼出深刻隽永的人生哲理或科学道理。如上面的例文片断,从父亲给牛拌料的平凡小事,由父亲那认真细致的动作而产生联想。从中提炼出“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依为命,耕种着未来和希望”这样深刻的哲理来。可见,最平凡的事情,往往蕴含着最深的哲理。又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最后一段写:“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有哲理性的议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鼓舞,它告诉人们:新生活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地奋斗。理,是记叙文的灵魂,因此,写文章不能为叙事而叙事,为写人而写人。要想作文成功,必须在“理”上多下功夫。
三、指导学生作文中巧妙转换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训练学生在记叙中巧生波澜,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记救文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然索然无味;如果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吸引读者。在作文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人称转换,内容转换、主题转换、表达角度转换、顺序转换、思维转换等。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习作叫《迟到》,叙述的顺序是:一位同学经常偷偷帮助一位孤寡老人做家务,因此行为显得有点怪异,早上常常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来,经过调查,老师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作文交上来后,我就叫他将作文的材料的顺序重新安排一下,尽量设置一些悬念,使文章能引人入胜。第二天,他把作文交给我,果然,他将材料的顺序调整了一下,还把题目政成了《跟踪》,首先写这位同学行为怪异,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也反映放学后经常不在家,接着写老师带着疑问在一天的清早来到这个学生家的附近跟踪这个学生。结果发现他原来是去帮孤寡老人做家务了。到此,悬念解开,真相大白。经过这样重新安排。整篇文章就“活”了起来,虽然题材旧,但是其情节安排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结尾尤为新颖、别致。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目的。还有一次,我安排了作文《我的老师》叫学生写,一般人都知道,这样的文章不容易写,题目太旧,能写的东西已经被别人写过了,比如写老师关心学生、热爱工作、默默奉献等,很难出新。但有一个同学却写了讲台下的老师,写了老师的课余生活,如何与学生踢毽子、打乒乓球、下棋,从工作的另一个方面揭示了人物特征。展现了课堂教学下一个活生生的老师的形象,这种思维的转换,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四、注重评讲,鼓励学生的写作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的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面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对于写得好的同学,固然要表扬,但对于写得差的同学,也要呵护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使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和希望。在评讲作文时,要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表扬,并对一些作文的选材、写法、一些好的词语,句子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来。
9.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篇九
1.以“富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
【提示】(1)“富有”分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两大类。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不断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无可厚非;但在物质基本富有之后,应更多地考虑提高生活的品质,那就是丰富精神生活,有文化,有理想,有事业,才是真正的富有。(2)如果写记叙文,可以记一个通过自己的正当劳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均可)而变得富有的人的故事,也可以记一个热心社会服务、助人为乐的精神富有的人的故事。(3)如果写议论文,则应对“富有”作多方面的分析:首先要指出“富有”有物质的、精神的两个层面;其次要辩证地论述物质富有与精神富有的关系;阐明正确的“富有观”。中国有副对子:未富先富不会富,未穷先穷不会穷。意思是:还没有真正的富裕,却追求豪华、到处炫富,最终不会真正富有;还没有真正贫穷,却节俭度日、坚持奋斗,最终决不会贫穷。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无不如此。就个人而言,不贪恋物质富有才能拥有真正富有的人生。
2.以“敬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
10.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篇十
高中写作技巧指导:在作文中用好对称句北京李长建
古人写诗为文讲究对偶,中学生作文不必这么严格。这里说的对称句相当于宽式对偶句,由字数、结构大体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相对的一组句子组成。这样的句式在视觉上给人以整饬的美感,在听觉上给人以和谐的韵律,既能显示思维的缜密,又能显示措辞的的精练。正所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这样的句子出现在文中,便会成为亮点,成为发展等级中加分的砝码。
对称句根据前后句的语意关系,一般可分为语意相近、语意相反、两物并举三类,其中尤以语意相近的对称句使用频率最高。
写对称句时,可先据要表达的意思精心写出一个句子,姑且称之为基本句。再据基本句的语法结构和表达的需要,写出另一个与之对称或语意相近或相反或两物并举的句子。下面举例分述之,并示以从高考满分作文和书刊中精选的例句(未署作者名字的摘自高考作文),供同学们写对称句时参考。
(一)语意相近的对称句
写语意相近的对称句,可据基本句的语法结构,写出与其近义且对称的句子。两句相应位置上的词应为同义(近义)。如:
一学生在写《思想的种子》时,据丛飞关爱失学孩子和残疾儿童,累计捐款300多万的材料,先写了“一笔笔捐款,让一位位失学的孩子回到书声琅琅的课堂”,突出了丛飞捐款次数、数量之多和捐助的效果,然后根据这个句子的基本结构写了一个与其对称的近义句子:“一次次资助,使一个个残疾儿童及时得到白衣天使的诊治。”这两句在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为同义(近义)对举:一笔笔――一次次,一位位――一个个,捐款一资助,让―一使,失学孩子――残疾儿童,回到书声琅琅的课堂――及时得到白衣天使的诊治。在这段的结尾,写到“如今斯人已逝,但爱的精神长存。注满爱的思想种子已萌发”时,又设计了一组对称的并列结构:“那些重返校园的孩子灿烂的笑脸,那些得到及时治疗的残疾儿童幸福的笑靥,不正是丛飞心灵花园里绽放的朵朵鲜花吗?”这两处并列结构相应位置上的词均为近义词:灿烂――幸福,笑脸――笑靥。为加强对比映衬的效果,在该段落引出“蜚声歌坛的丛飞,不但用歌声激励人们热爱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还将爱注入思想的种子――心系山乡,关爱失学孩子和残疾儿童”一句前,增设一组对称结构充当状语:“当有的明星耍大牌、争高额出场费的时候,当有的大腕闹绯闻、营造个人安乐窝的时候……”其中“明星”与“大腕”相对,“耍大牌、争高额出场费”与“闹绯闻、营造个人安乐窝”相对。这个段落的完整表述如下:
说到将爱注入思想的种子,我们不由想到深圳歌手丛飞。
当有的明星耍大牌、争高额出场费的时候,当有的大腕闹绯闻、营造个人安乐窝的时候……蜚声歌坛的丛飞,不但用歌声激励人们热爱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还将爱注入思想的种子――心系山乡,关爱失学孩子和残疾儿童。一笔笔捐款,让一个个失学孩子回到书声琅琅的课堂;一次次资助,使一个个残疾儿童及时得到白衣天使的诊治。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时,丛飞几乎没有经济来源,家里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但他却一如既往地捐资助学,甚至把好心人资助他的医疗费也转赠给了孩子们。几年来,他义工服务6000多小时,公演300多场,累计捐款300多万,得到他资助的失学孩子和残疾儿童达146人。这些数字闪耀着爱的光芒;这些数字闪耀着崇高的人格光辉;这些数字令人感动,催人泪下……丛飞一心想着失学的孩子和残疾儿童,唯独没想到他自己。如今斯人已逝,但爱的精神长存。注满爱的思想种子已萌发,那些重返校园的孩子灿烂的笑脸,那些得到及时治疗的残疾儿童幸福的笑靥,不正是丛飞心灵花园里绽放的朵朵鲜花吗?
――《思想的种子》这段文字整散结合,或对称、或排比(见段中画线处)、或长句短句穿插,叙事、议论、抒情,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美不胜收,声美、形美、意美熔于一炉。
示例(文中示例的画线处为对称句、对称结构):
阅读各类对称句时,可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了解句子相应位置上的词语的词性、词义,体会理解对称句表达语意的特点。试分析下面句子。
1.梦想不同于幻想,梦想可以使平庸变得高尚,把腐朽变为神奇。
――《与梦想一路同行》
2.有时我们只是静静地坐着,看乡间夕阳;有时我们慢慢地走着,享自在风光。而当远处的地平线――那心中永恒的渴望在召唤我们时,那便是我们奔跑的时候了。
――《奔跑人生》
3.堕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
――《废墟》
4.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
――《阅读是一种孤独》
5.从此,兴复汉室的重担便历史性地落到他的肩膀上。他并不觉得沉重,因为他满心是欲报三顾茅庐的恩情,满腹是兴复汉室的热忱。
――《肩膀》
6.堕天,行色匆匆,犹如大江东去,再不复回;今天,实实在在,犹如阳光雨露,温馨美好。昨天我们留下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留下奋斗的激情,那么,我们该留给明天什么?
――《留给明天》
7.春暖花开,花开之后才会有绿草如茵的美景,才会有繁花硕果的秋天,一因为梦想充实了心灵,充实了人生。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
8.灾难中迸发的精神要持久弘扬,灾难中闪光的人性要永恒发光。这样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多难兴邦》
(二)语意相反的对称句
写语意相反的对称句,也要先写一个基本句,再据基本句的语法结构,写出与它反义且对称的句子。两句相应位置上的词应为反义词。如:一学生在写作文《这也是一种爱》时,先写了一句“曾几何时,父亲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再据“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的结构,写出与之语义相反的“会为自己的失败感到惋惜”。两句相应位置上的词为反义词:成功――失败,欣慰―惋惜。
示例:
1.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2.人生落魄的时候,也就如伤痛的神经一样,感受性是倍加敏锐的,小小的讥刺可以惨于蜂虿,小小的慰藉可以暖于春阳。
一郭沫若《革命春秋》
3.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常情。
――《勿为情所障目》
4.人生就像一段旅程,充满着聚散离合。(范文网 )这一路上,总是有人走来,有人离开,有人风雨同路,有人擦肩而过。于是,一声“珍重”便常常挂在嘴边。
――《有句话常挂嘴边》
5.于是,官府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一人包揽,大到逢迎接送,小到针头线脑,他全权代理,越俎代庖是家常便饭,自作多情更是小菜一碟。
――《难得糊涂》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两行七言,无尽意味。远看草色欣然,近看却是一片惘然。这不是人生世事吗?跳出者欣然,纠缠者惘然。
――《跳出》
7.志气生于淡泊,而节操丧于享乐。清静的时候思想澄澈,能看出自己的本来;淡泊的时候心态平和,或许能看清生活的真谛。
――《淡泊明志》
8.心里平静下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工作差错是谁的责任?如果是别人的原因,想一想是有意之过还是无心之举?买了伪劣产品,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被无赖纠缠,应该怎样与之斗智斗勇?少一些抱怨,多一些争取;少一些牢骚,多一些阳光笑脸。那样的话,挂在嘴边将不再是“我怎么这么倒霉啊”,而是“我怎么这么勇敢、大度、幸运啊”。
――《有句话常挂嘴边》
(三)两物并举的对称句
两物并举、互相映衬的对称句是指前后各举一物,两物相互映照衬托的对称句,前后句相应位置上的词应词性相同。这样的对称句共叙一事,共说一理,同绘一景,共创一境,颇具意蕴。如:
春光融融,细草在寸寸春晖中绽出新芽;秋风潇潇,熟果在枝枝秋木间弥散果香。
这组对称句,“细草”“熟果”前后并举。先绘细草绽新芽富有生机的春光图,后描萧萧秋风中熟果飘香的丰收景。相应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融融――萧萧,在寸寸春晖中――在枝枝秋木间,绽出新芽――弥散果香。前后映衬,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共赞农村新景象。示例:1.它的干,它的枝,它的花,依旧是那样新美,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老人站在那里,夏天投大片荫凉,冬天掩半空飞雪,默默给人造福。
――《古槐》
2.话说甲猫到了一贵妇人家,妇人视它若子,饥则同食,困则同眠。每天饫甘厌肥,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稍有寒雨,则轻暖加身;一遇疾瘁,便抱视郎中。
一《三只猫》
3.入,则亲力亲为,置身其中;出,则运筹帷幄,全面掌控。只有能入能出,方显大智慧,方能在百卉含英的时代,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一《亲力亲为与运筹帷幄》
4.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著,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
――《诚信不可抛》
5.山,绵延横亘;山,险峻挺拔;山,有巍巍昆仑;山,有喜玛拉雅……
山,巍峨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
――《阅读山水》
6.他紧锁着眉头,背着手,一步一步缓慢地走着,走到这头,又折回去,走到那头,又折回来。
――《陷阱》
7.每一条已经走过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将要走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原因。一年好景橙黄桔绿,人生四季春夏秋冬,宿命一说荒诞无稽,漫漫长路,总会有某个偶然的契机停靠。看好这个生命的转折,把握这次成功的投篮,便能驶向彼岸,扬帆徜徉天地间。
――《把握成功的投篮》
11.时空序列式结构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十一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也是运用时空序列式结构的代表作,诗人把“乡愁”按照“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的时序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
时空序列式结构也是记叙文、散文常用的结构模式。因为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里的,所以,一般人在写记叙文时都喜欢采用这种时空结构。这类文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空顺序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穿越式。
一、时空正常式
1.时序式(纵式)结构。就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人叙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连贯式的,即在时间上不间断的故事;一种是不连贯式的,即截取几个生活片段,然后按照时间顺序组合起来。从另一角度来看,时序式有顺时针方向的顺进式和逆时针方向的逆进式。“顺进式”即按照时间先后和事件的发展顺序安排的结构,“逆进式”即开篇倒叙,然后回过头来再按时间顺序展开回忆的结构。
2.空间转换式(横式)结构。就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展开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背景,所以,人们在写记叙类文章时也常常会采用空间转换式的结构。随着地点的变换,分别展现不同的画面。在游记类散文中常以行踪和方位变化为序,无论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都是空间顺序的体现。
3.时空式结构。这种文章以时间的先后推移为经、空间的方位变换为纬,将时间和空间相互糅合在一起,以此来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这种结构,既可以把不同时间、相同(或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从“纵”的方面串连在一起,又可以把相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从“横”的方面向外扩延。既要保持时间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空间的并列性。这类文章常有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
二、时空穿越式
这种结构的文章常打破时空界限,可以把过去当成现在来处理,人物在时空中穿越,历史和现实交错并置,人物或事件处于多时空变化的格局中。以主观意图来重新安排事物。这种结构的记叙文,其内容一般都是时间跨度较大,而空间转移又比较频繁的人事等。
时空序列式作文一般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其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个环节。其中的“序幕”与“尾声”不是必需的,视情况而定。
请看下面一篇佳作。
忧 与 爱
①早晨,于惴惴不安之中,凌晨三点十分,我便醒了。紧张,焦虑,万分不安都藏于心底,心儿咚咚跳个不停。今日,我将走向考场。
②天刚蒙蒙亮,走出卧室便看到厨房亮着灯,与对面楼层的漆黑一片相比,我家的灯格外突兀。妈妈在准备早饭,可是我的心情迫使我吃不下去,便倒了一大杯水想要一饮而尽。“别,今天语文考三个小时,中途不能上厕所,少喝点。”妈妈连忙阻拦,我恋恋不舍地放下杯子。
③时间嘀嘀嗒嗒,坐立不安的我更加焦躁,口渴难忍可家人不让喝水也令我有几分懊恼。好不容易校车来了,我才风一般地冲下楼去,同校的学生们没有了往日的叽叽喳喳,都在看题目,我也拿出讲义继续翻看。
④看到校车上有饮水机,我便拿出水杯去接,水刚送到嘴边,送考老师便嚷道:“上午少喝水,考语文。”我再次放下了杯子,下了校车领了准考证,我便拉着好友的手去报刊亭买水,谁知她也来了一句:“别买了,上午考语文,三小时呢!”我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又被从救我于水火之中的纯净水旁拉了回来,“考场里有水,你进去再喝。”我无奈地点了点头,此刻的我已没了说话的力气。
⑤进了考场,我先环视了考场一周,传闻中的考生用水呢?根本没有。讲台上只有两瓶农夫山泉,这大抵也是监考老师的吧,我咽了咽干得难受的嗓子,在监考老师用金属探测仪探我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老师,考场哪儿有水?”前面瘦小的女老师腼腆地笑了:“你想喝水啊,桌子上那两瓶水你拿一瓶吧,我不喝了。”我羞涩地笑了,还是不拿了吧,那是老师的,我又咽了咽口水。
⑥找到座位,坐了下来,肚子开始咕咕叫,早上没吃饭,喝点水也是好的呀。我趴在桌子上,一手捂着肚子,一面听着心跳加快“咚咚咚咚……”
⑦耳朵紧紧挨着桌面,咦?仿佛有人向我走来又走了回去。我抬头一看,一瓶水正静静地站在我的桌上,那名齐耳短发、矮矮小小的老师对我一笑,一丝感动涌上心头,温暖我整个宇宙,我迫不及待地拧了开来,畅饮几口,想起早上妈妈、老师、好友的叮咛,我又放下了瓶子,只是那份清凉早已沁入心脾,湿润了我的嗓子,甘甜了我的胃脾。
⑧“谢谢你们,妈妈,送考老师,好友以及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师。你们担忧我喝水过多影响正常发挥,同时那位女老师又担心我口渴难忍,我感受到你们的忧虑与背后那份朴实的爱!”
⑨特别是这位瘦小的老师,大概我这一生与你只有一面之缘,可是你给予我的那份清凉我不能忘。
⑩忧的背后隐藏着爱,爱与忧本是同一物,有了爱才能感到忧虑不是吗?谢谢你们对我担忧,忧的背后的那份爱我更铭刻于心。
忧与爱正在考场中进行着……
这篇文章便是时空序列式结构的典范。
这位同学非常机智,没有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材料,而是就以高考当天的经历为写作素材,巧借高考说事。所写的事情很单纯,“我”想多喝水,而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劝“我”少喝,因考语文要考三小时,大家担忧喝水影响考试。而监考老师见“我”口渴难耐,担忧影响考试,于是把自己的水拿给“我”喝。无论是劝“我”别喝水,还是让“我”喝水,都是出于一种担忧,而这种担忧中饱含着爱。选材切合题意,感情真挚。
文章以时空变化为序,脉络清晰。任何故事都发生在一定的时空里,不同时空里人和事构成了叙事写人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喝水”这件事,运用顺叙方法,文章依次写了五个时段、五个空间。时间上从凌晨到天亮到赶赴考场的路上到考场当中,空间上从卧室到厨房到校车上到报刊亭到考场。时空虽然多变,但交代清楚,并不凌乱。文章将考生活动的时空一一交代清楚,将每个时空里的事情也叙述得清清楚楚。
按照时空顺序写作容易陷入平铺直叙,而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就巧妙运用了复叠和翻转手法,把一个简单的故事演绎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且巧妙地扣住了“忧中见爱”的主题。在厨房、校车上和报刊亭附近,妈妈、送考老师和好友都劝我少喝水,三次情节相似,“我”三次想喝水,三次都被劝阻,这是复叠,“担忧”中显示大家对“我”的关爱。到了考场上,“我”再次想喝水,这时情节发生了翻转,监考老师把自己的水送给了“我”,监考老师也是出于对“我”的担忧,担忧“我”口渴影响考试。按照时空安排结构,便于将文章写得波澜起伏。
12.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篇十二
环境描写包括两类:一类是指描写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这些常常被称作社会环境, 其描写多带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一类是描写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这些常常被称作是自然环境。其中, 后者在初中同学的作文中运用较多。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 (常常是多个人物)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与环境描写侧重于描述人物活动所处的“静态”客观环境不同的是, 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因此, 环境描写常常是场面描写中的一部分。
如何进行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笔者认为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写还是不写, 要强化指向性。
环境和场面要不要写, 要花多少笔墨写, 都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你是要制造环境气氛, 还是要交代人物活动背景?你是想串连故事情节, 还是想推动情节发展?你是要烘托人物心情, 还是要突出人物性格?这些问题想清楚了, 才决定你的文章是不是需要设置环境描写或场面描写。有作用, 就写;没有作用或者作用不大, 就不必写了。
二是先写还是后写, 要讲究顺序性。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文章的层次才清晰, 重点才突出。环境描写的顺序, 可以随时推移, 按时间 (如早中晚, 一年四季) 变换顺序;可以定点绘景, 作者立足点不变, 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的景物;可以移步换形, 以游踪变化和景物转换为序, 从不同的立足点状物写景;可以分类状物, 也就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来写, 着重反映景物不同方面构成的特点;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对于场面描写来说, 既要有整体的概括, 又有重点的具体描写, 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
三是写呆还是写活, 要提高形象性。
对于环境描写来说, 要围绕景物的特征, 考虑景物的地域、时令、气候、形神色味、角度等, 要调动五官细观慢察, 精选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 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 用比喻、对比、烘托等手法加以突出。对于场面描写来说, 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分述“点”的时候, 不能只集中在某一点上, 要把观察的视线向横的方向展开, 要看到整个场面在同一个时间里所发生的事;也要注意写出这一个点在时间推移中呈现的不同变化,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场面”。
四是景语还是情语, 要提高感染力。
13.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十三
先看看叶君健先生的《看戏》。作者为了写出首都人民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对梅兰芳大师的膜拜,从环境和场面上进行着力的描绘:“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的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但不是没有人:“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近效来的农民,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气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魔力,梅兰芳大师作为国宝的魅力,不著一宇,已全然烘托而出。如此,还嫌不够,再写“穆桂英”出场时:“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彩云托出圆月:“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样,侧面烘托,正面勾画,满场热情的观众和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我们再来看看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的精彩描写,先看正面:“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聘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又如一条飞蛇在黄山36蜂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极力刻画王小玉唱书的高超技艺时,不忘从侧面渲染烘托:“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个绝世的说书唱书艺术家,巍然而立。
再看《口技》写“京中有善口技者”:“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即而儿醒,大啼……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正面描绘)。接着:“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再从侧面渲染)“忽一人大呼‘火起’,……俄面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正面再度刻画)。“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中结束)。正面反复的描摹、刻画,侧面再三的烘托、渲染,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由上边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面描摩与侧面烘托有面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广田在《花潮》中写观花人如潮如疾的情形,只从正面直接描写,也情意动人:“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不一会儿,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个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步移向别处去。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看看,好,那棵树下看看,也好,伫立在另一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有有很大方,只是驻足观赏,有人贪心重,伸手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甚至三嗅。‘天公斗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人们面对这绮丽的风光,真是徒唤奈何了。”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美女罗敷的容貌之美则主要从侧面突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个令行人,农民都看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便有多美。这就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
14.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十四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务必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十分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剩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我!要求考生结合自我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我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5.小学高年级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篇十五
一、有机交代六要素
写清楚一件事,使读者明白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最基本的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有机的交代清楚。习作课前,我出示学生作文中的这样一段文字:“时间:星期天的下午;地点:补习班;人物:我与郭强强……”指导学生修改。学生七嘴八舌地开修改。同时,告知学生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必须严格巧妙地安排好六要素,写清楚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交代时间,你大可以通过环境气候描写来使读者明了。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应该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重点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较多学生把握不住事情的起因,往往绕一大圈才到正题。如,写助人为乐的某某,他过多地写自己如何遇难题,又如何绞尽脑汁地想,写了两三百字,最后加了一句:“这时,小明来了,帮我解决了难题。啊,小明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显然,明显偏离了主题。其实,交代起因应简洁明了。这篇作文可以改成:“作业时,我遇到了拦路虎,左思右想不得其解。这时,小明来了……”
二、合理构思文章中心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写作宗旨,张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没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是没有写作必要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中的猪肚,意在力求文中有货,货即为了充分说明中心,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一篇成功之作,是通过典型事例让读者品悟中心的。“有些人说话爱跑野马,闹得‘游骑无归’。有些人作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学生写助人为乐的他(她),可取的题材是见义勇为。那么,如何不离题,怎能确立文章的中心?此时,教师该有意让学生亲自实践,动笔前,指导学生思考:你的作文要突出什么中心?是分担家务?还是助人为乐?是环保意识?还是美好品质……
三、精心设计文章提纲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是衡量文章成败的又一标准。确立好中心后,先对自己的作文列个提纲: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合理编排。这样,文章才有条不紊,清晰感人。可以这样设计提纲:
题目:感人的一幕
开头:炽热炎炎的夏天,我看到一个年过六十的老爷爷在扫马路;重点:老爷爷不怕汗流浃背,把一辆车上落下的碎砖块都清理掉;结尾:老爷爷大汗淋漓,看着畅通的路面笑了。我感动了。
开头,你要表达什么?开头点题,能使文章寓意明了。中间,如何取舍?通过真实事例,详略得当地叙述是关键所在。结尾,阐述什么?掷地有声是文章一大亮点。起因要简洁,直奔主题;经过要具体,通过事情的过程,结合一定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结尾要有力、深刻,升华主题。或者,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直接描写,发人深省。
四、潜心描写细节
细节描写,指环境、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是文章具体生动必不可少的因素。要指导学生对看到的事深入地思考,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使人物形象更加伟大。
一篇作文,好比一幢高楼大厦,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犹如一层层房屋,要紧密配合,相互照应,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文章才能显得结构严谨。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16.记叙文写作照应技巧 篇十六
首尾式照应
首尾式照应,就是在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文章结尾又再次出现,从而构成首尾呼应的关系,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严密无懈的整体。首尾式照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它可以强调某种思想感情,强化主题意义,加深读者印象,提高表达效果。二是在结构上,它可以增强文章的完整性和回环美。
首尾式照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运用倒叙方法的记叙文,必然是首尾照应,这种情况最多,也最典型。例如《记一辆纺车》,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首尾照应很严密。请看首尾两段的有关内容:
首段:“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尾段:“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感情上、修辞上、时间上、地点上、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造成悬念,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回扣文首。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使文章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整体。
二是运用顺叙方法的记叙文,也有首尾照应的,但没有运用倒叙方法记叙文的照应那么周密,那么严整,运用的频率也不高,难度却较大,但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用顺叙方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就运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
先看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再看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而且,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这样照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首尾式照应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运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显得呆板;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开头只能作开头,结尾只能做结尾,不能互换而用。
总结式照应
总结式照应,就是在文章有关段落的前面或后面,对上面或下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或领起,这种总结总领式的语句或段落,至少出现两次,而且句式或段落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从而形成前后照应的关系,使文章浑然一体。
总结式照应既在内容上归束上文,领起下文,又在结构上勾连前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有的从内容上,逐层引向深入,有的从感情上,依次推向高潮。它在内容上以总结总领为主,在结构上以照应为主。例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全文共9个自然节,总结式照应主要体现在第4、第6两节。第4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节:“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两段文字,前者总结是第3节内容,后者总结第5节内容,它们都是一名话,都是独立成段,二者不仅内容相同,都是说白杨树的不平凡,都是说白杨树的评赞,而且句式也都是相同的,都是二重转折复句,都是判断句加否定句,实际上,只有两个词之差,其余所用的文字也都是相同的。这样总结,就构成了明显的照应关系,使文章前后相联,彼此关照,避免了松散和拖沓,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意义,总结很有深度和力度。
总结式照应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如果出现在开头,则起领起作用,如果出现在中间或结尾,则起总结作用。这种照应阶段性不明显,但更自由灵活。《钓胜于鱼》这篇以记叙文为主的哲理散文,就采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体现文章主题的语句是“我是为钓,不是为鱼”,这个句子在文中完整地出现有两次,一次是在第6节,二次是在第 18节,除此而外还有与之相近的句子,如第10节:“能够欣赏钓,而不计较鱼”;如第17节:“不是为鱼的钓者”等。这些语句,有的用于段落的开头,有的用于段落的结尾,概括领起,总结归纳,前照后应,十分和谐紧凑。
总结式照应有明显的阶段性,阶段的体现有两种形式,一是并列式,像《白杨礼赞》;二是递进式,如《钓胜于鱼》。运用时,要注意文章的发展顺序,是并列式还是递进式。如果是前者,总结的语句可以相同:如果是后者,总结的语句就要稍有变化,要符合递进的内容特点,还有,总结的语句宜简不宜详,以概括为主,表达上一般是议论或抒情。
伏笔式照应
伏笔式照应,就是在文章的前面为后面设下埋伏的内容。这种照应,有的体现在事物上,有的体现在线索上,有的体现在情节上,用得比较多的是后者。伏笔式照应讲究的是“伏”,“伏”的内容设计要服从全文的主要情节,不能旁逸。同时,后文要有对前文“伏”的内容的说明,使“伏”的内容有个圆满的交代,从而形式前伏后应的密切关系,使文章结构严谨。
伏笔式照应既有单一性的,又有多样性的,前者按一条线索设置伏笔,单线发展,这种照应,比较简单,读者容易掌握.后者多方面地设置伏笔,也多方面交代结局,这种照应有一定的难度 ,读者不易把握,但用得好,可以增加文章的结构美。例如,《挺进报》就运用了这种多样性的伏笔照应。
17.高中生记叙文的开头技巧写作方法 篇十七
2、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
3、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
4、常听老人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那时,我就在想,桥究竟是什么呢?难道只村西头的那两块老槐树叠加起来的、我们上学必须经过的“桥”吗?
5、伴着年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踩着原野初融的残雪,你姗姗走来,明眸含情。你用爱的温馨,使我腊黄的脸庞泛起红晕;你用爱的吟唱,唤醒我迷茫的信念。我,不再忧郁、沉闷、彷徨,也不再坐等、观望、祈祷,我要振作,寻觅、追回你以及你给我曾经编制过的那个七彩的梦幻!
6、生日是一根线,一头是我,一头是外婆;生日是一个圈,圈住外婆的笑,圈住我的记忆;生日是一条河,那匆匆的流水,把我的思念带到外婆身边。
7、阵阵凉风拂过了窗栏,轻轻扳动着风铃儿,叮铃铃地奏出美妙的旋律;池畔柳树迎风摇曳着,款款地摆动水蛇般的腰身,千丝万缕的柳条羞答答地尽往四边躲;微风吹动着白色的窗帷,波动得如风帆一样。
母爱像长河一样源远流长,像清泉一样清澈甘甜。我也是一个沐浴在母爱阳光里的幸运儿。
18.用影视资料指导写作技巧 篇十八
关键词:影视资料 作文 写作技巧
新课标对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现实中写作教学最大的瓶颈是:学生乐于表达的内容却不知怎样表达。写作技巧的教学仍是语文写作教学的一大难点。传统的写作技巧教学不外乎结合范文讲干巴巴的理论,学生经常是听的时候”豁然开朗“,动笔时却依然文思滞涩。久而久之,对写作技巧敬而远之,想表达的内容也表达不出来。
90后的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接触的信息量超过前几辈的人,但生活体验却大大缺失,生活感悟逐渐减少。他们从小就接触电视、电脑等视频媒体,生活在一个读图的时代。而影视资料融合了图象、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介,是他们最乐于接触和最易理解的。影视资料一般有较吸引人的剧情,细腻的画面,感动人的主题,这和作文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不谋而合,两者有相通之处。借助影视资料来教授写作技巧,既可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直观地展现好的文字作品的画面性,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写作技巧的实用性。
一、选择合适的影视材料作为教学的辅助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影视材料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如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电影,温馨的亲情故事片)
2.具有时代性,知名度高,内容积极健康。
3.有比较著名的场景画面,学生耳熟能详。
4.故事情节集中,线索清晰。
二、激发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兴趣
兴趣和动机是一种引起和维持主体创造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创造目标的愿望和意念,是推动主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原因。在学生看来写作技巧只是枯燥的理论,让人望而生畏。因此在写作技巧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生发出对写作技巧的热爱和渴望,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抵触情绪,教师就要应用恰当的手段来引发学生对写作技巧的兴趣。可以在课上先找学生朗读《哈里波特与火焰杯》片段,让学生谈感受,再播放电影《哈里波特与火焰杯》的相应片段,让学生比较电影和文学的效果:电影画面固然精美,但文字所呈现的意境,任何先进的拍摄手段都难以达到完美,只有在人类的想象中才存在,这种美好的享受正是因为作者有良好的写作技巧,才能将想象中的景色写得如此迷人。在指导写作技巧时选取典型的影视资料,直接在学生面前展现剧本文字的效果,必将引发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热情。
三、利用影视资料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写作技巧的内涵
写作技巧通常都是抽象的概括,对于十几岁的孩子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往往老师举了好几个文字的范例,学生只理解了最表层的含义。比如“首尾呼应”,使用单纯的文字范例,学生很容易将其简单理解为相同的内容在文章首尾重复出现。而如果利用影视资料,用多媒体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片段,开幕时,一幅多彩画卷徐徐展开,以画卷为载体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闭幕时,画卷缓缓合拢,火炬渐渐熄灭。以画卷的开合将开闭幕式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强调展现中国文化的主题,加深印象,引起共鸣,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展现画卷。“首尾呼应”也一样,不是简单的文字重复,而是在呼应中,为了统一意境升华主题而存在的。又如伏笔和对比的讲解:利用电影《功夫熊猫》。
镜头一:师傅“请”熊猫吃包子。表面上是邀请,实际上是想以此来试他的功夫。师傅持筷飞速旋转,熊猫只能对夹两下。
镜头二:还是吃包子的片段。只剩一个包子了,师傅为了迷惑熊猫,将三个碗合上,用其中一只碗将唯一的包子盖住,然后飞速旋转……熊猫竟能分辨出包子在哪只碗下面。
镜头三:太郎(那只坏老虎)要争夺熊猫手里的神旨,情急之下,熊猫将神旨用锅盖住,然后用竹子挑出无数只锅来迷惑太郎……太郎分辨不出,一怒之下将所有锅掀翻。
镜头一和镜头二形成了对比,突出了熊猫学艺的精进。镜头二熊猫学会师傅的招数为镜头三成功对付太郎埋下了伏笔,有利于学生理解伏笔的精髓:前有伏后有应,才是伏笔。
四、利用影视资料启发学生探索写作技巧的创新
电影是最好的启发学生创新寫作技巧的载体。它结构完整,情节紧凑,为了吸引观众兴趣,在拍摄时会使用各种角度,剪辑时会设置悬念,展现画面时会让观众感受画面传达出的主人公情绪。尤其电影中的镜头片段组接,即电影蒙太奇,可以用来指导现在很热门的片段组合作文技巧。如:播放以下A、B、C三个镜头,以不同的次序连接起来,就会出现不同的内容与意义。
A.一个人在笑;
B.一把手枪直指着;
C.同一个人脸上露出惊惧的样子。
这三个特写镜头,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连接,会使观众感到那个人是个儒夫、胆小鬼。
现在,镜头不变,我们只要把上述的镜头的次序改变一下,则会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
C.一个人的脸上露出惊惧的样子。
B.一把手枪直指着;
A.同一个人在笑;
这样用C-B-A的次序连接,则这个人的脸上露出了惊惧的样子,是因为有一把手枪指着他。可是,当他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因此,他给观众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人。
如此这般改变一个场面中镜头的次序,而不用改变每个镜头本身,就完全改变了一个场面的意义,得出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就情同“屡战屡败”变作“屡败屡战”一样。那么作文也要讲述情节,刻画人物,能不能用典型的片段来组合文章呢?学生很自然就可以想到把自己写的平常文“改头换面”用片段组合来展现新的立意。随机移用电影艺术中的一些手法来加以指导或评点,积极引导学生朝“文字画面化(可视),画面镜头化(鲜活),镜头组合化(有意)”的方向努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创新意识。
总之,相对目前写作教学中写作技巧的讲读写式教学,影视资料写作教学占据了教育的先机(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方面集视觉、听觉、体验、思考于一体),相对传统的教学而言,它具有独到的教育优势,这就决定了它将在未来的写作教学中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与功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影视教育融入写作教学中,是值得我们探索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3]沈洁.《电影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4]朱丹.《电影作为语文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初探》.
[5]佚名.《发挥电影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推荐阅读: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07-18
高中记叙文写作范文07-22
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06-08
叙事类记叙文写作指导06-27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解析09-02
记叙文写作指导写人篇10-28
中考英语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07-21
记叙文的写作特色与答题技巧09-21
高考考场记叙文开头的写作技巧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