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某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2024-08-10

新形势下某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精选6篇)

1.新形势下某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

某村联系工作情况报告

某村联系工作情况报告

按照为民服务“五个一”活动要求,罗家村联系工作组于2月23日、3月7日,两次深入村、组、户进行调查了解,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于下。

1、基本情况

罗家村位于XX镇西部,与XX、XX两镇相连,系原**村、罗家村、王坝村三村合并而成。有6个居民小组,全村有712户居民,人口2268人,耕地面积2926亩。全村无特色产业,属纯农业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余元。

该村两委班子齐全,组干部齐全。共有党员76名,党小组6个。村民代表38人。有固定的村两委办公场所。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村组道路全长约12公里,已硬化1.3公里。有提灌站6处,灌溉沟渠26千米。无饮用水困难户。

全村有残疾人36人,其中智障4人,精神病1人。有白内障患者3人,五保户6户,空巢老人21人,贫困母亲3人,贫困党员23人。

全村有企业(空心砖厂)业主1人,种植大户8户,养殖大户3户。致富能人中党员2人。

2、存在的问题

经排查,罗家村当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集资修建水泥路问题。按照村民“一事一议”原则,罗家村1、2组(原**村)650余人,人平集资260元硬化村道2.6公里,工程造价25万元/公里,计65万元。村民集资额为17万元,不足部份由政府补助和社会筹资解决。现村民集资到位还不足6万元,工程已施工一半,余下工程有待收取集资款等筹资开工。

二是,废弃砖厂改建鱼池的租赁问题。1995年,1、2组建起了一个占地60余亩的机砖厂,经多次转包至本村2组周志刚,周经营到废弃后由1、2组群众收回,同年,又发包给2组周志刚堂兄弟周志明改建鱼池。因周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致使改建鱼池未成功,租赁合同未能有效履行,60余户群众的租金未拿到,要求解决。

3、相关工作建议意见

(一)关于水泥路建设筹资问题

村上与涉及受益的集资组,要加大收取集资款的力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大力宣传。利用各种会议、张贴标语等形势宣传修建水泥路的好处,()宣传积极交纳集资款的先进典型等。

2、 某村联系工作情况报告

按照为民服务“五个一”活动要求,罗家村联系工作组于2月23日、3月7日,两次深入村、组、户进行调查了解,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于下。

1、基本情况

罗家村位于XX镇西部,与XX、XX两镇相连,系原**村、罗家村、王坝村三村合并而成。有6个居民小组,全村有712户居民,人口2268人,耕地面积2926亩。全村无特色产业,属纯农业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余元。

该村两委班子齐全,组干部齐全。共有党员76名,党小组6个。村民代表38人。有固定的村两委办公场所。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村组道路全长约12公里,已硬化1.3公里。有提灌站6处,灌溉沟渠26千米。无饮用水困难户。

全村有残疾人36人,其中智障4人,精神病1人。有白内障患者3人,五保户6户,空巢老人21人,贫困母亲3人,贫困党员23人。

全村有企业(空心砖厂)业主1人,种植大户8户,养殖大户3户。致富能人中党员2人。

2、存在的问题

经排查,罗家村当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集资修建水泥路问题。按照村民“一事一议”原则,罗家村1、2组(原**村)650余人,人平集资260元硬化村道2.6公里,工程造价25万元/公里,计65万元。村民集资额为17万元,不足部份由政府补助和社会筹资解决。现村民集资到位还不足6万元,工程已施工一半,余下工程有待收取集资款等筹资开工。

二是,废弃砖厂改建鱼池的租赁问题。1995年,1、2组建起了一个占地60余亩的机砖厂,经多次转包至本村2组周志刚,周经营到20废弃后由1、2组群众收回,同年,又发包给2组周志刚堂兄弟周志明改建鱼池。因周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致使改建鱼池未成功,租赁合同未能有效履行,60余户群众的租金未拿到,要求解决。

3、相关工作建议意见

(一)关于水泥路建设筹资问题

村上与涉及受益的`集资组,要加大收取集资款的力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大力宣传。利用各种会议、张贴标语等形势宣传修建水泥路的好处,宣传积极交纳集资款的先进典型等。

2、公开透明。张榜公布各组收取集资款的进度,公布集资款的使用情况,给群众一个明白账。

3、充分发挥村老年协会的作用。让老年协会参与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会起到很好的积极效果。

4、建立激励机制。对参与收款的组长、党员、代表等人,根据工作效果,村上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奖励。

5、对困难户,分批次地让他们参与修路务工,以抵缴集资款。

6、加大对社会各界的募捐力度,包括村内村外的知名人仕。

另外,政府的相关补助款足额及时到位,以确保顺利施工建设。

(二)关于废弃砖厂的租赁问题

深入调查周氏堂兄弟产生矛盾的原因,逐步消化他们之间的矛盾,再根据租赁合同相关条款进行妥善处理。

(三)关于贫困户的帮扶问题

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尚需进一步的调查了解相关情况,针对不同的个案,提出并实施相应的帮扶措施。

罗家村联系工作小组

3、充分发挥村老年协会的作用。让老年协会参与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会起到很好的积极效果。

4、建立激励机制。对参与收款的组长、党员、代表等人,根据工作效果,村上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奖励。

5、对困难户,分批次地让他们参与修路务工,以抵缴集资款。

6、加大对社会各界的募捐力度,包括村内村外的知名人仕。

另外,政府的相关补助款足额及时到位,以确保顺利施工建设。

(二)关于废弃砖厂的租赁问题

深入调查周氏堂兄弟产生矛盾的原因,逐步消化他们之间的矛盾,再根据租赁合同相关条款进行妥善处理。

(三)关于贫困户的帮扶问题

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尚需进一步的调查了解相关情况,针对不同的个案,提出并实施相应的帮扶措施。

罗家村联系工作小组

2.新形势下某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篇二

下面, 我向大会作报告。

1一年多的工作回顾

就整个行业工作来说, 依据2014 年10 月召开的会长会和协会系统工作会议的要求, 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题, 把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作为行业一切工作的主线, 围绕“五个紧扣”, 联手专业协会、各省市行业协会和大企业集团, 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转型升级加快了步子, 结构调整与“三新”工作加大了力度, 发展的瓶颈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并列为专项开始攻坚。新增产能的遏制与化解产能过剩在艰难中顶住压力缓解了加剧的局面。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全年预计建材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望同比增长7%以上, 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 万亿元, 同比增长4%左右, 利润预计达3 000 亿元, 同比下降10%以内。

一年多来,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紧扣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主线, 将转型升级引向纵深转折

第一, 在全行业一边树立转型升级的典型企业, 一边进一步开展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的大讨论。转型升级既是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又是建材行业已经等不起的、关系到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建材联合会、各专业协会、省市建材协会、各大企业集团和重要骨干企业, 都把这项工作当作当前的中心任务, 在评出北京金隅集团、中材科技、北新建材等77 家转型升级典型企业的同时, 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建材报社、中国建材杂志社联手在全行业开展了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的大讨论。历时9 个月, 部分联合会的副会长、地方协会会长和大企业的领导共55 人带头撰写专题文章50 篇。中国建材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宋志平、刘志江、蒋卫平都在大讨论中专题发表了转型升级的演讲。联合会副会长姚燕连续发表了3 篇署名文章。联合会副会长聂长兰、叶德林、王刚、邱平、马列、徐永模、陈国庆等都撰写了署名文章。大讨论有35 篇文章获得了奖励。为了把大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中国建材联合会和中国建材、中国中材、北京金隅、天津建材、上海建材等企业共同召开“首届中国建材业年度经济论坛”, 有600 多人参会, 全体与会代表发出《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倡议书》, 把全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 旗帜鲜明地遏制雷同技术新增产能, 果断坚决地提出了水泥、平板玻璃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报告。过剩产业新增产能不遏制, 化解产能过剩和遏制经济效益下行都无从谈起。为此联合会与相关专业协会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各地与相关企业宣传国发[2013] 41 号文件, 分别向贵州、浙江、辽宁、湖北等地方政府就有关项目专门去函, 向有关企业发出警示, 对证据确凿的在媒体上进行曝光。2015 年联合会与水泥、玻璃等专业协会, 联手相关省市地方协会, 邀请各地工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参加, 围绕遏制新增产能、提高经济效益、防止无序跌价, 组织召开各种论坛会和研讨会共70 余次;按区域开展水泥、平板玻璃等的行业自律和区域协调工作, 积极推动水泥行业北方地区错峰生产的政策出台。通过全行业的各种努力, 水泥、平板玻璃等新增产能有了一定的遏制。

化解产能过剩扭转经济效益下滑的另外关键举措是提升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和适时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 对行业共性问题、突出矛盾分析原因, 发出预警导向, 警惕经济效益下滑。在中国建材、中国中材、北京金隅、安徽海螺、山东金晶等企业共同参与下, 制定了淘汰水泥和平板玻璃落后产能、推进水玻陶产业兼并重组、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和Low-E节能门窗玻璃的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政策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多项政策报告, 并多次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当面汇报沟通, 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 多数政策建议的思路和内容被采纳, 其中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的政策政府部门已启动, 并已有望出台。

第三, 各专业协会摸清家底, 分三类提出了本产业创新提升、改造提高和拟淘汰的标准。

去年开始联合会组织各专业协会摸清家底, 对本产业的企业和生产线进行了三类划分。这是各专业协会开展工作的依据和落脚点, 可以说这是几十年以来第一次清晰与归类。通过三类划分, 每个产业都明确了创新提升、改造提高以及分期淘汰的对象, 使转型升级有了依据与方向。

积极参与了工信部、住建部牵头的《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制定工作。行动方案出台后, 联合会召开宣贯大会, 并与各产业协会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 明确了每个产业必须制定本产业绿色建材生产与应用的方案与实施的路径和支撑点, 目的是把建材工业推向绿色发展。

(2) 紧扣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瓶颈组织攻坚, 列进国家重点的项目有了新的突破与增加, 重要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第一, 依靠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为主体的、以锲而不舍和知难而进的担当精神为支撑, 推进水泥、平板玻璃两个“第二代”技术装备的创新与研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两个央企为攻坚主体, 经过全行业三年多的持续努力, 一批研发项目即将完成, 一批尖端技术已进入突破与攻坚阶段, 一批项目已具备验收条件。中国建材集团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根据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创新, 成功研制出了世界领先的0.2毫米超薄玻璃基板。到目前为止, 各研发单位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已自筹研发经费13.82 亿元, 得到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支持配套的项目资金近1 亿元, 目前研发已延伸到配套辅机及耐火材料等技术装备的研发。北京金隅、安徽海螺、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玻璃、海南中航特玻等单位也都分别积极承担了研发任务。预计到今年年底有80%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攻关完成率达到70%以上。两个“第二代”是瞄准世界领先水平展开的, 不仅为建材其他产业创新提升树立了榜样, 也将提升中国建材工业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第二, 行业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列进国家重点的项目有了新的突破与增加。2015 年, 国家科技部批准了特种玻璃和特种功能防水材料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据不完全统计, “十二五”以来, 建材行业新增硅酸盐建筑材料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及水泥节能环保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国统管道股份有限公司、惠达卫浴有限公司等9 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合肥神马科技集团公司3 个企业技术分中心。联合会与相关专业协会共同认定了高温陶瓷膜材料等4 个行业重点实验室、水泥窑无铬耐火材料等9 个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和玻璃熔窑烟气脱硝等2 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十二五”期间, 建材行业承担国家“973”、“863”等国家项目总数达200 余项, 获得各种科技经费支持总计11.82 亿元, 13 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意味着科研设施建设和重大技术专项都有了突破与增加。

第三, 抓住新兴产业发展获得三个突破。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事关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传统产业过剩之后的建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未来占比。一是联合会组织全行业力量在去年研究并形成了《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纲要》, 对新兴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的确定有了新的突破;二是向国家科技部专门报送了列入重大专项和重大课题的专题报告后, “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制造工艺技术”、“先进陶瓷材料及精密陶瓷部件制造关键技术”、“节能环保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等五大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已被列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点专项, 使重大技术立项有了新的突破;三是联合会与央企二级单位合作, 重点围绕新兴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非矿及制品三大产业, 与中材科技、中国复材、中国非矿公司等企业开展会企联合攻关, 确定重点攻关的领域与技术, 签订攻关合作协议, 明确达标标准与实施责任, 使行业性的产学研联手攻关落实在具体项目上有了新的突破。同时, 联合会搭建了科技创新平台, 其宗旨是提升技术成果鉴定标准从而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联合会还新设了新兴产业发展部, 使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由一般性的号召变为有目标、有项目、有组织机构。

第四, 扭住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成立专门组织, 依靠行业力量力求逐项突破。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既缺扶持政策又缺系统推广的组织措施;Low-E节能门窗玻璃推广应用益处多多但缺乏推广政策和列进建筑设计标准;行业兼并重组对于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升级意义与作用重大;节能减排面对达标倒逼机制形势急迫但缺乏政策和配套措施;多数大企业和骨干企业强烈呼吁尽早取消32.5 标号水泥, 提升工程质量问题等等, 联合会联手有关专业协会和大企业, 分别成立了联盟、工作小组和专项工作班子, 开展专项政策研究和专项工作推进与突破。虽然这些工作还都在进行中, 目前看突破是大有希望的。

(3) 紧扣产业发展和布局调整导向, 拓展新的发展路径与空间

第一, 从制定规划、产业政策到发展导向目录, 从经济运行分析导向到宣传树立典型, 全行业都注重了既要共同发展, 又将发展导向倾斜在减少传统建材产业和增加新兴产业在总量中的比例。近几年已连续多年建材低能耗、深加工建材产品比例在整个行业基数逐年增大的前提下每年提高2 个百分点, 目前已占建材总量的50%。2015 年在传统建材总量不增和有所下降的情况下, 整个建材行业的销售收入仍有增长, 这主要是由玻纤、复合材料、石膏板、技术玻璃、防水材料等低能耗、高技术、新产品增长带来的。

第二, 推进产业发展方式和组织结构调整, 优化资源配置,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 行业内一批大企业集团尤其是几个大都市的企业集团, 以城市规划与环保战略调整为契机, 率先转型升级, 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金隅集团根据城市规划与拆迁的需要, 将产业搬迁作为提升的机遇, 将多个产业搬进同一产业园区, 形成集成配套的建材产业链, 整合了资源, 集约了经营;上海建材集团、天津建材集团, 根据大都市减少生产企业的规划, 适时转向经营建材产业服务业与经营建材产业相关的服务业, 经济规模与发展速度反而有了新的增长, 为发展建材服务业树立了样板, 上海建材集团邱平董事长表示“明年增长15%, 一点问题都没有”;中材集团已经在非洲投入了数十亿元人民币建成产业园区;中国建材股份公司以参股或相互持股方式与多家水泥上市公司结成联姻, 并相互间展开对标, 既提升了管理又改善了市场环境。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已经在不少地区开始涌现, 如辽宁沈阳、湖南长沙等地都设立了建材产业园区, 它以优于传统的一个产品一个工厂、一厂一地的传统模式, 使资源、能源利用、环保和劳动生产率都得到了优化与提高, 挖掘了经济增长潜能。

第三, 加快“走出去”步伐, 到国外发展成为新的发展热点。围绕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 建材行业“走出去”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有“走出去”投资兴办实体的, 有购置国外企业的, 有联合经营与项目合作的。截至目前全行业在国外兴办各种实体的投资项目已经达到25 个, 中材国际、华新水泥、海螺水泥、华润水泥、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等一批企业已捷足先登, 为不在国内新建产能、扩展到国外经营打开通道做出了榜样。为了更好地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建材联合会专门组建了“走出去”办公室和走出去服务经营公司, 已与4 个国家和地区促成意向项目3 个;同时, 更多地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一对一的信息、政策、国别需求等各种服务。

(4) 紧扣推进节能减排达标, 形成扶持政策、技术装备配套和服务产业链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第一, 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 将节能减排与行业发展融为一体。在全行业引导并树立不仅要将建材行业打造成为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制造并向高端发展的现代原材料制造和加工业, 而且要成为美化、净化环境与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促进生态文明进步行业的新理念。相应提出了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三大行业率先在“十三五”末节能减排力争全部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在今年10 月份召开的全国水泥、玻璃、陶瓷产业全面推进节能减排达标工作大会上, 经与会的金晶科技、南玻集团、新明珠陶瓷、惠达卫浴、华润越堡水泥、沂南中联水泥等三大行业的企业倡导, 由水泥、玻璃、陶瓷三个专业协会分别向所在行业发出了节能减排达标倡议书, 会后带动了砖瓦等行业的积极响应。

第二, 提升节能减排标准和提升节能减排技术装备标准并举, 形成相互匹配和有效的推进机制。中国建材联合会在与国家环保部、国家标准委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建材主要产业节能减排标准的同时, 提升与修订了与节能减排达标相关的技术、装备及相关设施的标准, 规范了达标与验收的规则, 使节能减排达标有技术支撑和可靠的装备保障, 为全行业特别是主要产业率先达标提供了支撑。

第三, 增设节能减排分会和服务机构形成配套的工作体系。为了更好地推进全行业的节能减排达标, 联合会设立了节能减排分会, 成立了节能减排中心, 组建了节能减排服务公司, 已形成从政策研究与争取, 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鉴定与推广, 到节能减排认证、评估、咨询一条龙的服务系统。为了带动与推进全行业节能减排达标, 已树立了越堡水泥、山东金晶、新明珠陶瓷等26 家水玻陶产业的典型企业, 已经推广与宣传了北京水泥厂、华新水泥 (襄阳) 公司、 广东蒙娜丽莎陶瓷等29 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的经验。

(5) 紧扣协会与政府脱钩改革, 初步构建了中国建材联合会与中国字头的专业协会的工作联合体制

面对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脱钩改革和行业协会普遍存在的服务功能薄弱和经济实力不足问题, 近一年多来, 中国建材联合会在多次研究、多次征求与听取相关专业协会意见的基础上, 初步形成了工作联合体制的构架。

第一, 确立了以建立工作联合体制和以服务功能为纽带的股份制体制拟替代代管的管理体制。鉴于联合会与各个专业协会服务对象、服务功能都是相同的, 只有与专业协会建立新的工作联合体制, 才能在一旦归属改变的情况下服务资源不分割, 服务功能不削弱, 相互配合不减弱;只有依据市场化机制组成优势互补的股份制的服务平台, 才能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增加竞争力与各自的经济实力, 才能实现脱钩自强。由此准备在脱钩前的过渡期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联合体制方案。同时, 联合会已经与代管的直属单位组建了8 个业务功能相近、优势互补的, 以资产为纽带的、市场化经营的股份制经营平台, 共同提升和增加服务功能。通过上述两种方式, 替代现有的行政式的事业管理体制, 形成独立于市场的、为行业服务的、责任分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化合作体制。

第二, 联合会本部重新“三定”, 为市场化、企业化运行奠定了基础。新的职能突出了做事的针对性与成功率;强化了新兴产业与绿色发展;明确了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联合会工作的主要职责;增加了实施国际化和“走出去”发展的职能与责任;强化了政策的研究与跟踪推进的职能与责任。同时, 设立了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经营的三大服务产业链公司, 为铸造品牌协会和为下一步脱钩后联手专业协会和直属单位奠定了扩大合作的基础。联合会系统“十二五”规划在提前一年半完成后, 目前改革与发展都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各单位改革的突破点已明确, 经营收入和职工收入都处在同步增长中。

当然, 我们的工作离行业发展的要求, 离新的形势变化的要求, 还有很多差距与不足。

从上述工作的实践中,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建材行业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 而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有效需求供给不足, 长期以来以速度和规模为主导的发展方式积累的结构矛盾已经十分严重, 造成目前转型升级步履十分艰难。如果没有创新, 不能开辟新路, 或者依赖外部变化等待观望, 整个行业发展将面临萎缩;在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 建材行业的总量主要是依靠传统建材产业支撑的, 一旦其增幅下降或绝对量开始减少, 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时间, 建材整个体量会发生重大变化, 因此, 开拓传统产业应用领域, 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 与发展新兴建材必须并举;实践又使我们深深感觉到, 建材传统产业一旦市场拉动稍有减弱, 就会出现产品价格和利润的大幅度下降, 而欧美等国家也产能过剩, 但他们的发展比较稳定, 日子也过得挺好, 但我们产能一过剩就会慌了手脚, 由此说明我们还没有把握与处理产能过剩的经验与能力, 还缺乏对过剩规律的认识与掌控力;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待继续深化, 面对千变万化的复杂的经济环境, 在市场机制尚未成熟的条件下, 行业管理任务很现实, 但是当多数企业和行业有共性需求时, 政府部门虽然有权力但管不了那么具体, 很多问题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 而行业协会是应该多管一些, 但既没有权, 也没人考核其工作, 造成调控缺手段, 服务缺渠道, 对很多现实问题, 有责任心的人干着急, 缺乏责任心的人却可以睡大觉。这种管理体制不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必须进一步改革。

2建材行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纵观当前建材行业面对的形势, 我们既要看到面临复杂而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自身的种种不足, 进入新常态之后的发展意味着必须提高质量与档次, 从而实现效益的提升;目前行业处在艰难的转型时期, 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 行业增长下行, 尤其是经济效益严重下滑是多少年从来没有过的。但更要看到新的发展机遇, 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已经到来, 正在等着我们去挑战。可以说问题与潜力共存, 挑战与机遇并存, 压力与动力同在。所谓困难、问题和不利形势, 很大程度上主要是行业自身的问题, 是自身的不适应和自身的矛盾积累的结果, 因为总体上实际需求蛋糕并没有萎缩, 只不过蛋糕不再每年变大, 获得蛋糕的门槛提高了, 蛋糕分配的规则变化而已。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围绕新需求开辟新领域, 提高质量、档次和品牌, 如何解决传统建材产能严重过剩、新的高档的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要解决新需求供给短缺问题, 既缺技术储备、缺科技成果转化率, 又缺新兴产业、新材料的产业化, 摆在面前的是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的自我挑战;我们面对的是传统建材增幅减少并开始减量, 但如果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受阻, 整个行业将面临总量下滑, 建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这是发展进入中高端并向高端发展的自我挑战;我们面对着转型升级到转折的关键时候, 需要技术和大量资金投入, 而我们又处在经济效益严重下滑期, 存在提升的紧迫性和现实经济实力不匹配的矛盾。加之行业内部自身缺乏统一的认识, 以自我发展为由产品价格一跌再跌, 使行业总体利益遭到严重伤害, 我们面临如何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如何学会用行业力量保护行业的自我挑战。当然, 在看到困难和不利因素的同时, 我们更要看到新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其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科学地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五大发展理念将极大地激发智慧的创造力和资源的潜能, 加上明确了“十三五”期间, 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底线在6.5%以上, 从增幅来看下降不少, 但由于我国经济总量基数不断增大, 绝对量仍然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如以2014 年为基数增长6.5%的绝对量为4.1 万亿元, 高于2008 年增长12%的3.8 万亿元, 甚至高于1993 年的3.55 万亿元的全年GDP总量。再则, 底线是增长6.5%, 如果我们能够开发新领域, 增加新需求, 在挖掘潜力、开发高端产品等方面功夫做到家, 在绝对量中增加我们的比例也完全有可能。

其二, 建材行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升级期, 行业向高端发展、向绿色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建材行业中低端发展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开始向中高端尤其向高端发展的时期已经开始。建材行业以速度和规模为主导, 以牺牲能耗、资源和污染生态环境的低水平、粗放型的发展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应该坚持低碳、绿色与可循环的发展。随着国家构建产业新体系, 《中国制造2025》纲要的实施, 建材工业自身提升的机遇和行业发展提升的机遇同时来临, 这就意味着行业发展由量的增长变为质的提升, 发展转向全面提高其功能、性能, 增加精品、提高档次、形成品牌, 具有高性价比、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 全面提高产品价值和产品价格。一句话, 只要实现高端发展, 获利的几率、经济效益会比增量时期高得多。当然, 这也意味着新的发展必须以绿色、低碳、可循环、可持久、促进生态文明为宗旨, 将创新技术和创新提升标准贯穿于建材工业发展的一切领域、一切过程。无论是现有产品还是未来开发的产品, 都以国际领先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为目标, 全面提升行业所有技术与产品, 并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其三, “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为建材行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使建材行业几十年积累的优势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在国内发展总量已经满足刚性需求并产能过剩之后, 进入提升与向高端发展期。“走出去”发展既是新的发展空间, 又是高端发展的开始与实践。在“一带一路”以及周边的国家与地区, 多数处在经济发展刚性需求阶段, 无论从已“走出去”的企业的发展前景还是从其产品价格来看, 都证明了有市场、有机遇。我国建材行业, 尤其是一批大型企业和骨干企业, 技术、装备、经营管理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 加之成本和管理有国际竞争优势, 我们可以像1980 年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那样把中国建材技术装备带出去发展, 也可以像1980 年代在国内解决建材产品供不应求那样到国外去, 在解决其供不应求中得到新的发展。只要打破疆界的概念, 新的发展空间就在眼前。

其四, 建材行业供给侧改革创新滞后形成的有效供给不足和发展路径窄的问题揭示了新的需求的发展等待着我们。建材行业一直把已经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当作看家本领, 围绕雷同技术重复发展, 带来了产能严重过剩。创造新需求、引导新需求、适应新需求发展跟不上时代进步和新的应用需要, 传统建材大路货多, 低品位产品多, 高端精品和附加值高的品种少、体量小。改变这种结构不合理的格局就是新的发展机遇。以水泥为例, 高标号的、用于隐蔽工程以及地下管廊工程等特殊需要的、用于海洋工程的、尤其是功能和性能得到提升的各种特种水泥, 只占总量的2%, 而32.5 低标号水泥却占到了总用量的60%~70%, 低质低价扰乱市场导致中国水泥每吨平均价格不到外国的一半。平板玻璃, 深加工率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 其创造的附加值不到发达国家的50%, 能够用于电子、国防和高档汽车的优质玻璃虽然也有, 但只占平板玻璃总量的约10%。就传统建材来说, 能够用于改变与提升城乡建设工程功能与质量的, 能够用新的建筑材料替代原有的建筑材料的, 能够改变与提高居住条件、装饰美化环境与舒适健康一体化的产品并不多。就新兴产业来说, 虽然我们已经跨行业、跨领域发展, 但由于体量小加之链条短, 已经进入国防军工领域的, 用于电子、交通、运输与能源领域的, 也存在着他行业产业链延长而有被挤出的可能。延伸产业链、增加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满足新需求, 几乎建材每个产业都存在供给不足的挑战。

总之, 我们既面临着困难和问题, 更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形势, 坚持创新驱动, 善于把握历史发展的机遇, 就一定能够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当前建材行业靠创新驱动

着力推进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6 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既要谋划与制定好未来五年的发展, 更要有效解决当前行业发展中的瓶颈和突出问题, 摆脱被动局面, 开启新的发展里程的重要时期。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 依靠创新驱动推动建材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依靠创新发展理念和创新发展思维方式, 开辟新的发展渠道, 增加新的发展领域, 实现建材业供给侧的变革与创新, 增加新的需求与有效供给;依靠科技创新和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 全面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向中高端和高端发展, 全面推进建材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拓展与发展, 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一带一路”加快“走出去”发展步伐, 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共同发展共同经营, 将建材行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16 年建材行业发展与经营的总体要求是在转型升级中提升, 在增加新的需求和应用领域中扩展, 在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国际化经营中保持规模以上建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

主要工作措施:

(1) “创新”发展模式, 推进建材制造业提升和拓展建材服务业两业互动一并发展

在推进建材制造加工业改造提升, 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和高端发展的同时, 要着力引导与开拓发展建材服务业, 实现建材发展产业形态的创新与扩展。

第一, 全力推进建材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 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其中专门提出“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 全面推进钢铁、建材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我们要以此为契机,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要勇敢地向世界领先水平挑战, 组织行业内大企业和行业产学研联盟, 全面提升中国建材制造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 将各主要产业的核心技术瞄准世界领先水平组织创新与攻关, 真正迈出中国制造和中国引领的新步伐;全面遏制中低档技术装备的复制和雷同发展, 下决心废除各产业的一批落后产能和低档产品的标准, 对落后技术装备的企业和生产线实施关停并转, 淘汰其出局, 使各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与高端提升, 进而提高资源能源材料利用率, 提升产品功能与改善产品性能, 提升产品使用价值与附加值, 进而提升产品价格, 把传统建材的制造业提升为创新型的, 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的, 功能完备并可循环的绿色生态型产业。在保证两个“第二代”技术装备创新标准并全面成功后, 不仅在其本产业全面推广, 而且建材其他产业都要有组织地瞄准国际领先水平创新提升。同时, 要跟进国家重大科技在材料工程重点领域的突破和新的领域的开发, 有机结合国家重点扶持的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等基础材料的开发, 组织对相关关键材料制备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攻关, 使行业在高端材料领域有自己的席位。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 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材新兴产业和传统建材改变用途, 转变为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到整个建材行业的50%以上。

第二, 深刻认识建材服务业也是建材行业范畴内的建材本业, 必须加快发展。与建材产品加工制造密切相关的建材服务产业链, 无论是前端的原料及加工、运输, 还是中端的生产和项目建设中需用的各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还是后端的产品销售、售后服务, 产品再加工, 还是节能减排技术装置以及各种配套认证、评定、咨询服务等, 都是建材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只不过是由于计划经济分工过细, 加之如果不加区别, 人人都要配套, 会造成不经济而长期分割的。市场经济是市场配置资源, 强调资源组合的优势与效能, 而由建材加工制造业延伸到建材服务业最能体现出延伸的优势与效能, 最易延伸产业链, 最易增加附加值。尤其主业在国内发展已经饱和的情况下, 拓展与建材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产业链, 要比拓展其他领域经营容易得多, 有把握得多。至于不同的具体企业, 根据各自的情况能结合多远就结合多远。总体上要积极探索由建材初级产品供应商, 半成品供应商向成品供应商和产业链供应商转变, 由产品一次性供应商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变, 由建材生产商向建材建筑综合服务商转变, 由依赖行业外部服务为自身服务向自己把控集成的主动权转变。上海建材集团和天津建材集团转向建材服务业的事实证明了转型服务产业链大有前途。

(2)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 推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并发展一并经营

第一, 通过改革与调整供给侧拓展国内市场有效新需求, 提高市场竞争力。当前国内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严重跌价, 往往行业内有的人士把问题的病症都归结到经济减速、需求减少的单一原因上。但深层次分析, 是供给侧方面出了问题。由于我们较长时间内都只围绕普通产品、中低端产品重复复制, 而高端的、新型的、高档的精品, 符合绿色生态要求、替代传统建材的、引导新的需求的产品则供给不足, 导致今天的产能严重过剩和新需求严重不足, 是经济增长下行和效益严重下滑的根本原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指出了剩余与结构性短缺并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改革, 着重改革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 他揭示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并指出了改革供给体系, 着重是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为我们供给侧改革指明了方向。建材行业目前被动局面正是供给的低水平和有效供给不足造成的, 为此要改革供给侧必须着力开发新需求。要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建材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要求, 适时引导与创造市场新需求, 围绕供给侧结构转变与创新, 向高端发展要质量、档次、品牌, 要新的价值、附加值和价格;向绿色发展要低能耗、低排放、低碳、绿色可循环, 向资源能源利用率要高回报率;向新的需求和新的应用领域要市场, 要新产品, 要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加快开拓国际市场, 并从总体上形成国际建材规模。“走出去”投资兴办实体、开展贸易合作和联手开发各种矿业产业, 开拓加工业和延长产业链, 是建材行业改变现状、摆脱困境、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我们一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有优势的产业有序地到国外发展, 特别要组织引导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机械装备、玻璃纤维与复合材料、墙体材料等我国具有优势的企业到国外发展;另一方面从顶层设计, 从规划编制, 从经济运行分析与统计, 从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到人才培养, 都统一纳入行业管理与协会的工作系统, 在发展与经营的角度不分国内国外。同时, 我们还要建立一套系统的, 从信息提供、政策研究、国外市场与国内企业对接, 牵线搭桥的“走出去”服务系统, 使“走出去”有支撑体系, 力争“十三五”末, 在国外实现的经营收入达到建材全部收入的15%以上。

(3) 树立“协调”“共享”理念, 依靠行业自身的力量遏制经济增长下行和经济效益下滑

从2015 年开始, 建材行业经济增长下行、经济效益严重下滑, 其原因不外乎四条:一是传统产业需求增幅减少, 靠速度拉动的增长方式遇到了挑战, 加之新增产能还在继续, 导致过剩加剧;二是新的需求供给不足, 新兴的、高端的产品发展缓慢, 在传统材料减少的情况下新的发展跟不上, 形成减的多、加的少;三是扶持关键领域和重要产业发展的政策滞后, 跟不上形势变化, 突出问题和瓶颈不能适时引导与解决, 发展受阻;四是行业内部缺乏协调、共享的理念, 虽然只保企业自身利益、不顾行业整体利益、低价倾销的企业只是少数, 但其损伤力巨大, 波及危害全行业, 导致产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脱节, 导致与市场用量减少严重脱节的价格下跌。这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中最主要的, 也是要命的问题。

第一, 坚决遏制雷同技术的传统产业新增产能, 坚决淘汰各产业的落后产能。全行业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在当前形势下盲目新增雷同技术产能的巨大危害, 它严重背离中央提出的“协调”发展的理念, 既与严重过剩的市场不协调, 又与节能环保绿色发展不协调, 更是与社会进步和科技新的进步不协调。无论是所谓合规的还是借机巧立名目扩大产能的, 不管主客观愿望如何, 实际都在祸害行业。为此, 我们要再次向政府部门呼吁并提出强烈的要求, 要求再次修改项目审批办法, 改变一长制说了算的审批机制, 建立一套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协会组织、中介机构和纪检部门共同参与和联手的, 公开于社会的, 公平、透明、公正的制衡监管机制。围绕化解产能过剩、坚决淘汰各产业的落后产能, 从2016 年起, 争取三年内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 亿吨以上, 淘汰落后平板玻璃产能2 亿重量箱以上。所有的建材产业都要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 列出淘汰总量与实现的时间表。在创新提升标准制定工作的基础上, 创新产品标准。标准一定要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优胜劣汰服务。在提高所有产业进入门槛的同时, 要大胆废除一批起点低、对转型升级不起作用的标准。2016 年上半年完成全面取消PC32.5 水泥强度等级, 可喜的是昨天水泥标委会会上已经通过取消PC32.5R水泥强度等级的建议。下一步进而研究取消其标准的工作。

第二, 树立“协调”、“共享”发展理念, 用行业力量强化行业自律和区域市场环境治理。行业经济增长下行和经济效益严重下滑, 是有外部的共性因素, 但行业缺乏“协调”、“共享”发展的理念, 各自为政是根本原因。由于行业缺乏思想共识和行动的统一, 缺乏凝聚力、缺乏维护行业利益的大局观, 一些企业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理由片面认为只要挣钱, 其他都可以一概不管, 结果行业利益白白流失, 企业全体员工辛勤奋斗在艰苦岗位上的应得的利益被不规范的行为所剥夺, 国家曾经得到过的税收也被减去大半, 企业技改与节能减排资金也没法保住, 危害极大。从近几年水泥行业的实践看, 区域市场环境南方长江中下游市场要明显好于其他区域市场, 除了地域因素外,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区域内以中国建材集团、华新水泥为主的各大企业主动自律并敢于作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东北、新疆等区域自律性的水泥错峰生产的举措也收到了一定效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尤其在市场法律法规与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 只是依靠价格作为竞争的唯一手段, 行业迟早要进入死胡同。因为它缺乏产品优劣之分, 成本构成与地域之分, 节能减排达标之分, 技术先进与落后之分, 对国家贡献大小之分。不能允许一些只满足求生存的企业只顾本不顾利, 甚至低于成本冲击市场;不能允许所谓以占有市场份额为由而低价倾销、扰乱市场;不能默许在区域市场协调中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为了短暂的利益反水坑人。为了行业的长久发展和行业的共同利益, 全行业要敢于抵制各种不讲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 把认识统一到行业必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上来, 把认识统一到行业兴企业兴、行业衰企业败的共识上来。各产业都要在大力推进产能置换、产权置换为载体的多种联合重组, 推进稳定市场创新机制。各产业要制定有约束力的、有责任追究的自律规则与自律公约, 各省市协会要制定解决区域内市场协调与治理的规则, 企业要参与制定并承诺遵守制止扰乱市场的、对扰乱者敢于进行处罚的行规行约。2016 年上半年把这两项规则在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三大产业中首先建立起来, 依靠行业自身的力量, 解决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是遏制经济效益下滑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

第三, 挖掘潜力, 降本增效, 从强化经营管理着手提升经济效益。挖掘潜力, 降本增效是企业永恒的课题, 因为生产经营的组合方式、生产资源的配置方式、原燃材料价格的变动都在动态之中。由此, 挖掘潜能与强化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是永恒的。多数企业在产品价格严重下滑的情况下, 以降一点是一点的精神始终没有放弃降本增效。但不少企业由于产品价格波动无规律, 认为内部降本增效无法抵挡外部价格的波动, 而放松了内部挖潜和管理。面对经济效益的严峻形势, 我们要抓住煤炭等能源降价、贷款利息调整等机会, 把成本进一步降下来。

(4)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全力推进绿色建材生产应用行动方案的实施

在全行业致力推进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和高端发展, 全面改造提升建材制造业水平, 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的进程中, 把建材行业全面推向绿色发展的轨道。整个建材行业要敢于担当, 要成为利用废渣、废弃物、净化环境、美化环境,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从现在起要把推进所有产业的多数企业和多数生产线实现节能减排达标, 作为实现新的发展主要标志。要有计划地构建节能减排技术装备与装置的配套体系、政策导向体系、服务体系和碳排放市场化的交易体系。2016 年上半年各中国字头的产业协会都要分别制定本产业推进节能减排达标的进程表, 并致力推进与实施。

要积极构建绿色建材生产应用的系统工程, 从规划、标准、认证、标识到产品应用设定绿色发展通道。要努力推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与实施细则的制定和落实, 推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实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 开展绿色建材星级评价, 组织编制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 扩展绿色应用领域, 衔接绿色产品应用进入设计, 打开通道。确保“十三五”期间绿色建材要占到整个主营业务收入的30%以上, 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的应用占到35%以上, 试点示范工程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70%以上, 现有建筑改造应用比例达到80%以上的目标。

(5)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统筹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 “十二五”期间建材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建材工业“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2015 年预计实现1.56 万亿元, 比2010 年7 263 亿元增长了115%;销售收入2015 年预计实现5 万亿元, 比2010 年2.4 万亿元增长了108% ;利润总额2015年预计实现3 000 亿元, 比2010 年1 925 亿元增长了56%;全员劳动生产率2015 年预计为108 万元, 比2010 年65 万元增长了67%;建材产品出口2015 年预计380 亿美元, 比2010 年193 亿美元增长了97%。2015 年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0 年下降20%以上。

对于“十三五”规划的编制, 总体要依据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展开, 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就建材行业总体的规划编制在联合会[2015] 136 号文中已经有了基本的交待。在这里重申必须坚持的方向和原则是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 促进智慧、资源与新的生产力要素的激发与集成;以推动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 推进行业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 主要产业和骨干大企业向国外发展和向高端发展;以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发展战略为牵引, 向世界领先水平迈进, 为实现超越引领奠定基础;以发展建材加工制造业和拓展建材服务业并举, 不仅传统建材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翼齐飞, 而且建材服务业要为发展添翼;以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领域和瓶颈为突破口, 全面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做强产业, 形成规模经营;以“新”为新发展的支撑, 用新理念、新理论、新领域、新需求、新空间赢得新的发展。使“十三五”规划有别于以往的以围绕传统产业增量和需求变化为依据的规划线路;有别于以往在雷同技术上复制性发展为主体的而新技术、新领域仅仅作为其附带的规划架构;有别于以往只在本国预测市场与需求, 单一在国内发展与经营的发展规划;有别于以往只求发展不注重结构和供给与需求之间失衡的为发展而发展的规划。通过规划的实施, “十三五”期间工业增加值每年同比增长8%~10%, 行业利润每年增长7%~8%, 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160 万元, 新兴产业劳动生产率比“十二五”提高3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二五”降低30%, 烟尘排放总量削减40%, 综合利用废弃物总量比“十二五”增加20%。

(6) 推进行业协会与政府脱钩改革和协会自身的转型升级

第一, 提升与增加各级协会服务功能, 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行业的能力与水平。面对行业协会与政府脱钩的改革, 正确定位协会组织的职能与作用, 强化服务意识, 增加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能力, 既适应服务政府又适应服务行业需求, 独立于市场, 这是脱钩改革的基本任务与目的。同时, 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包括共同设立联盟、共同组织瓶颈攻关、共同研究制定政策, 共同推进节能减排等新的合作机制, 以改变协会资源与人手不足, 单打独斗成功率低的现状。行业协会的改革落脚点是全面提升为行业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做成事、能够解决问题, 在一业多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 推进协会组织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摆脱依靠依赖, 独立于市场是协会组织脱钩的本质要求。要打破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合理设置机构和优化配置人才, 建立能出能进、能上能下的用工用人制度, 打破大锅饭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主的分配机制, 根据协会具有的优势与条件搭建为行业服务的平台, 在提升服务功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收能力, 形成有行业背景、熟悉业务、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为协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协会与政府脱钩改革说到底, 就是要转变身份, 转换管理体制, 转变运行机制, 实现协会组织服务功能的提升, 更好地发挥作用, 进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使自身发展, 行业、企业得益。

4树立担当意识, 敢于作为、敢于挑战、敢于胜利

(1) 树立担当意识和敢于作为是所处时代对我们的客观要求

当前, 我们面临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 建材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而又急迫, 实现供给侧的变革与创新, 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实现新的发展渠道的开辟, 不是简单而容易的一件事情, 各级协会会长、副会长, 各大企业集团, 都必须有担当精神, 碰到困难不畏惧、不退却, 敢于作为, 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尤其是在协会组织工作的同志们, 在没有资源, 没有更多权力和工作抓手的情况下, 在没人对协会工作考核与责任追究的情况下, 为了行业要敢于担当。如果我们状态不到位, 停留在原来的领域、停留在已经没有带动力的产业身上打转转, 不敢创新, 将会贻误行业发展。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 如果缺乏担当意识, 没有啃硬骨头的精神, 难点与瓶颈就会依然存在, 行业发展将在十字路口被卡住, 发展就会丧失机遇。

(2) 树立行业大局意识、行业荣辱意识和中国建材工业强盛的民族工业责任意识

无论是攻克瓶颈还是有效解决经济增长下行和经济效益下滑, 都要依靠行业力量。除了在宏观政策上争取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外, 其他问题的解决都得依靠行业自己, 依靠行业力量。行业力量来自于统一的认识和步调一致, 来自于行业团结, 团结必须支撑在行业发展的共同利益之上, 共同利益观来自大局观, 来自于行业兴旺还是衰落的荣辱观和世界观, 来自保障中国建材工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后不遭受夭折的民族工业强盛观。有了统一的思想和共同的目标, 依靠行业力量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就会迎来新的发展的春天。

(3) 树立与时俱进的时代进步意识, 依靠创新驱动迎来行业的新发展

科技日新月异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科技、经济、金融, 推动着生产力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客观上无时不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化。生活工作在这样的年代里, 思想的进步和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因而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大胆改革仍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在“三严三实”的教育中, 以时代进步的思想境界, 振奋精神、改进作风、真抓实干,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依靠创新驱动, 开创本单位、本系统工作的新时代, 这是当代建材人的历史责任。

3.新形势下某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篇三

发展新态势

整个中餐业的发展呈现出五大新的发展态势。

第一,抱团发展。中餐的发展从单枪匹马闯天下,发展到依靠组织谋发展,已经逐步成为海外中餐业者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海外中餐从业者逐渐意识到,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依靠行业协会、行业组织抱团取暖,才能得以生存。现在已经有60多个国家建立起行业协会组织,这些行业协会组织制定了章程,在中餐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回归本源发展。过去中餐迫于生存压力,许多海外中餐馆以适应海外当地者口味开发出西式中餐扩大销量,慢慢偏离了中餐。久而久之,当地华人不喜欢,原住人也不喜欢,回归正源成为趋势。

第三,精细发展。海外中餐企业正从过去以小规模、碎片化、实体经营为主,逐渐向多样化、专业化、网络化经营的方向转变;从单一菜品向多样化发展,就餐形势越来越多样;从过去的粗放逐渐走向精细;从家庭作坊开始向现代企业转型。为了顺应社会分工的发展,中餐很多业务已经开始出现外包,提高效率也增加了合理性。同时,中餐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已经从华人聚集区向原住民地区发展。很多有实力的中餐企业开始在海外拓展,也为中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融合发展。海外中餐产业链逐渐延伸,特别向餐饮产业上游延伸,向加工机械、厨具方面延伸,逐渐和旅游业、广告业、房地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和房地产的融合发展,不仅解决租赁成本,还能获得广告收入,是很多中餐企业跨界经营的首选之道。

第五,文化发展。中餐作为宣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把传统烹饪技艺展示在国外人面前,也把绘画等整合其中,中国文化已成为最大的卖点。

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发展的五个新的态势当中,也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一,从业人员亟待培训和提升。海外中餐从业人员,全局意识不足、研发意识不足、品牌意识不足,影响了中餐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全局意识上,很多中餐企业以自我为中心,打价格战,缺乏有效的专业机构和组织来消除和当地企业的竞争冲突和文化冲突。研发不足体现在对行业的研发不足、战略地位不足、对当地法律环境认识不足,特别在食品安全和就业规定方面,屡屡触犯当地的法律。品牌研发上,由于语言不同,面对个别媒体错误的报道,不少中餐企业选择了沉默,给中餐的整体形象造成了影响。

第二,传播的正宗中餐的渠道不畅。一方面中餐技术人员要在技术上提升,回国培训是首选,但是成本高、时间长,很多中餐企业很难实现。另一方面,传播媒介,包括中餐食谱、书籍、杂志欠缺,在国外很难获得信息,建议依托中餐繁荣计划,为海外者提供更多中餐经营信息。

第三,海外的市场壁垒逐渐提高。特别很多国家技术移民门槛提高,从国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要经过漫长的审核,同时在海外短时间又难以培养成熟的专业人才,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海外中餐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即使聘到优秀技术人员,人工成本高、流动性大,也不利于中餐的可持续发展。种种市场壁垒并非针对中餐,但却加剧了中餐业海外发展的难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发展理念的欠缺,很多海外的中餐企业更注重形式上的创新,比如说装修、音乐、中国元素,但是对于中国烹饪的核心内容技艺、技法显得力不从心。其二,是如何平衡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生存是眼前利益,引导消费者吃饱吃好,甚至引导消费则是长远利益。如何做好均衡为中餐可持续发展制定出有规划的可操作的实施计划,也是在发展中欠缺的整体思想。其三,在发展中政府的引导力量也很重要。我们虽然有各种对中餐的支持,但是借鉴其他国家对于本国餐饮业发展还有距离。对于如何出实招帮助海外中餐企业通过品牌认证、质量认证,维护中餐在海外的发展声誉,也缺乏一个统一的职能部门来引领,这些都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海外中餐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预计在未来,海外中餐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能力、盈利水平,会有一个相对低速的增长过程。

对策建议

报告最后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解决好政府层面的引导工作,组织行业调研,协调组织机构,实现行业自律,制定出系统的可操作的中餐扶持政策。二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制定海外中餐的标准,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发挥正宗的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避免一些所谓的海外协会、国内的一些协会对中餐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三是要加大海外中餐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首先是对于发展理念的培训,其次是技术技能的培训、管理能力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对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培训,这方面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大有可为。

4.新形势下某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篇四

乡行政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南部,河西岸,水库的上游。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全村510户,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几年来,这个村依托财政支农项目整合资金,着力打造新型农村经济。不但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这个村农

民人均收入不足660元,到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在全旗遭受到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农民人均收入仍然达到7000元以上,村人均收入已跨入全旗村级人均收入最高的第一梯队。而这一成绩的取得,恰恰说明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整合成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一穷二乱三弱的历史现状

前的村,可用穷、乱、弱三个字来概括。

(一)村集体、村民穷。村地处旗北部比较偏僻的丘陵山区,这个村交通不便,地下资源匮乏,村里的集体、个人更是没有任何企业和产业。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660元,80%的村民住的是土坯房,农机具和农用运输工具更是没有几台。村债务高达20多万元,一年仅利息一项就要支付5万元左右,是旗这个贫困旗比较典型的贫困村。

(二)秩序乱。由于贫困,全村生产生活无序,乡村干部组织开会难,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干部之间关系紧张,干部和村民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张。村民纠纷不断,上访、告状现象时有发生,农闲时候赌博成为习惯,进而导致家庭矛盾上升,社会治安秩序较为乱,村民精神面貌涣散。

(三)农牧业基础薄弱。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是旗乃至村的自然气候特点。实施“千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前,全村只有2眼机电井,660亩水浇地,人均只有3分水浇地,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农业,丰年温饱,灾年几乎颗粒不收,这个村的老百姓只能在温饱线上徘徊。由于村民文化知识少,思想意识落后,缺乏科学种养技术,搞项目只能靠行政命令,加之技术服务跟不上,市场流通渠道不畅,信息闭塞,种烤烟、红干椒卖不出去不挣钱,养鸡赔本,当时村民编出了带有讽刺意味的顺口流:烤烟剩小庙(烤烟房),辣椒拉拉一道(不值钱遍地都是),养鸡剩个罩(鸡笼子),种甜菜攒把票(企业为农民打白条)。

村并不是山青水秀,百姓富庶安康。严酷的社会现实摆在旗乡两级干部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面前,要发展经济,要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必须走出一条适合村特点的新路子。必须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抓起,必须以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二、依托财政支农项目整合资金扶贫扶志造血

-,村被自治区列为首批“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项目村和农业综合开发饲料粮基地建设项目村。三年共整合投入财政支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0万元。用于以打配机电井为主的水源工程建设和肉羊养殖项目。按规划,三年完成了新打配机电井6眼,埋设地下输水管路4000延长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700亩。在上海、中海、下海三个村民组发展小尾寒羊养殖户60户,引进小尾寒羊302只。

—投入扶贫贷款128万元,用于养殖户发展养殖蛋鸡8350只,引进优质基础母猪389口,肉羊1500只,重点推动了全村鸡、猪、羊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

又将村列为旗“整村推进工程”项目村,旗设施农业开发项目重点村。分别一次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0万元,投入财政设施农业建设补助资金216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149万元,村民自筹55资金万元,用于发展设施农业1100亩,打配机电井一眼,建水塔1处,埋设输水管路6000米,建村卫生室1处和科技培训等项目。

同年,又申请上级财政支持15万元,用于村扩建协会项目。建设家畜综合服务站一处200平方米,配备相应人工改良设备。引进优质基础母猪60口。引进种鸡只。购置电脑、传真机等信息建设设备一台套。

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如雪中送炭,又如久旱的甘霖,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和这里贫困的农民注入新鲜的血液,增添了发展后劲。目前村的农业、牧业、水利、经济合作组织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和显著增强,村民的生产、生活、产业化建设项目的做大作强等等有了可靠的保障。

三、各业并举农民在发展中得到丰厚的实惠

5.新形势下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 篇五

大型二级综合医院党建工作主要是要解决好“三个结合”,发挥“三个作用”,做到“一个确保”,即:如何更好地结合卫生改革形势、结合医院的实际、结合业务工作,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和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医院党建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医院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者的挑战和考验。

一、更新观念并与时俱进地做好党建工作

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医院党务工作者必须时刻树立这种意识和观念,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首先,新形势下医院党要管党就是不但要管好自身建设,更要管干部、管发展、管服务、管监督;其次,在医院,党的工作只有很好地与业务工作结合,紧紧围绕并服从服务于医院的中心工作,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具体来说,就是医院党建工作做到“三个服从服务于”,即要服从服务于医院的改革不断深化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从服务于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民身心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服从服务于广大职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对党务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和研究医院党建工作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进党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努力寻找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二、努力做到“六个要”,切实加强医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根据目前医院的领导体制和党章的有关规定,党总支部要进一步明确在院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下党总支部的职责,努力做到“六个要”,切实加强医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要定准位置和扮好角色

目前,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不能停留在过去那种一般意义上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握好医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办院方向这一传统认识的层面上,而是要赋予新的内涵,要以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工作为核心、为重点,通过积极探索“三个服从服务于”的实践来加以实现。“扮好多重角色”就是要发挥党总支部在医院重大决策中的参与作用,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作用,在维护医院各方权益方面的协调作用,在处理好与医院各部门及广大职工关系方面的领导和凝聚作用。

(二)要完善机制和管好干部

这是党总支部发挥好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的核心内容和工作重点,也是关键环节。抓住了干部,抓住了人才,就等于抓住了政治核心,牵住了一切监督和保证的“牛鼻子”。党总支部要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对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做好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拔、任用和管理工作。

(三)要参与决策和工作到位

这是党总支部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的直接形式和主要途径,党总支部要坚持参与讨论和决定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以及关于医院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除支持行政领导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外,还要积极大胆地探索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范围(内容)、有效途径和可行方法,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向院长提出决策事项和决策方案的建议。

(四)要建好班子并提高能力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党总支部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同时,要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和建设发展,加强党总支部的自身建设和医院领导班子的建设。特别要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和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把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和医院的改革发展、管理创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以理论、政策、学习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和驾驭医院发展的能力;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成效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监督。建立医院重大事故领导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鞭策,督促領导干部加大对医院管理的投入。

(五)要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

党总支部要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工作服从服务于医院发展建设的大局,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六)要重在宏观并着眼落实

党总支部及其办公室要转变职能,加强从宏观上、从大局上、从医院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上出谋划策、建言献策,多在开展有关医院发展和经营管理的调研方面下工夫,提出全局性、建设性和改革建议,致力于加强宏观激励机制和微观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又要着眼于微观上的监督落实,指导党支部和科室围绕医院和科室的中心工作。既要防止党支部工作仅限于学习教育、游离于医教研及管理工作之外,又要防止以医教研等业务工作替代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从而使宏观上的决策在微观上得到落实。

三、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并创新干部人才机制,营造良好的成才创业环境

目前,医院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干部人才问题也成为医院发展再上新台阶和更快上台阶的决定因素,党管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贯原则,也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近年来,党中央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党管人才”的新要求和新思路。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并发展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开展干部人才工作,建立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成才创业环境。对此,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要把干部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研究制定干部人才机制上来,党总支部和党建办公室要定期对医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对中层干部的现状及岗位需求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制定医院的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要把干部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制定干部人才政策,特别是制定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上来。

二要改革现行的业务中层干部配置制度以加强科室的经营管理和民主管理。

三要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度。要把培养后备干部人才列为各级主要领导尤其是业务科室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促进医院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四要建立多渠道、多视角发现和启用干部人才的用人机制。既要注重引进人才并切实发挥他们的作用,更要注重盘活现有干部人才资源;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干部人才,也要关注、培养有潜力的干部人才;既要重视优秀年轻干部人才,也要重视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干部人才,从而发挥干部人才整体优势。

五要建立与干部人才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党总支部及其办公室和人事部门要充分领会和贯彻这一精神,更新分配观念,改革和完善现行的酬金分配制度,鼓励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同时也要注意坚持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总之,要确立不同层次的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全院倡导一种激励工作的观念和机制,形成不同层次的激励机制体系。

六要建立有激励性的监督机制。其目的在于:一是监督工作的落实;二是监督是否违法、违规和滥用权力,防止腐败的滋生。并建立一种有激励的监督机制,把监督作为每个职能部门的重要管理职责,尤其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更是如此,不履行监督就是失职,应受到惩罚。监督得好就应得到激励、奖赏,奖罚都要与酬金挂钩。这种监督机制既对监督者激励,又对被监督者形成监督压力。

七要建立干部的诫勉谈话制度并重点做好重要部门干部的诫勉谈话。这是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有效补充形式,其对干部的警戒、警示和激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四、创建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并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医院文化是一种新型的医院经营管理理论,医院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医院文化建设已成为医院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医院的竞争除了医疗技术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医院文化的竞争。以人为本既是现代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理念,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党总支部要从医院工作的特点出发,牵头制定医院文化建设规划,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把宣传思想工作、职业道德教育、行业作风建设和医院管理与医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起“两个中心”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既对外以病人为中心,对内以职工为中心。对内发挥医院文化的积极导向作用,优化职工的素质,力促院内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提高职工积极性,增强医院凝聚力;对外发挥医院文化的公关作用,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扩大医院的社会影响,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和优质品牌。

6.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发展对策 篇六

关键词:党建;现状;问题;创新;策略

1 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党建工作作为企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提高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以及促进企事业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党建工作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单位对员工的管理工作更加轻松,而且员工素质的提高还可以增强单位的综合实力,提高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在党建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开展一些精神文明作风的宣传以及娱乐活动,通过组织和引导员工参加党建活动,一方面可以寓教于乐,在员工的娱乐和休闲中渗透企业文化,宣传党建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员工参加娱乐活动,可以有效地缓解工作的压力和烦恼,使员工再次进行工作时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进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此外,党建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可以增强员工的集体意识,提升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和荣誉感,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党的政策方针是带领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关键,党建工作则是党和企事业单位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党建工作来传播党的新思想和新政策,使员工的思想认识与国家的发展同步,与时俱进,才能形成积极向上浓烈的工作氛围,为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而奋斗终身。

2 我国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国内外环境瞬息万变,导致部分党员在党建意识和思想作风上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少数党员干部存在党建意识薄弱的现象,思想作风较为浮躁,行事浮夸,将自己的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上。

第二,少数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日益淡化,无视党的组织纪律,我行我素,直接影响着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少数党员缺乏坚定的社会理想,不能有效地抵制外界不良思想的诱导,

从根本上失去对崇高事业的追求。

第四,少数党员缺乏对党思想理论的学习,执政意识不断弱化,缺乏政治的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不能科学地执政,影响党的团结和谐。

第五,少数党员严重丧失危机意识,对当前的现状过分满足,放松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追求,不断滋生各种腐败的风气,极大地影响了党的良好作风建设,给党事业的发展带来恶劣影响。

3 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发展对策

3.1 提高党建工作意识。加强党建工作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党建意识进而完善党建工作的基础。对于全体党员干部来说,作为共产党的一员,就必须提高党建工作意识,时刻以科学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来引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首先,应该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思想价值观念,致力于新时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其次,要时刻关注党的理论与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信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努力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3.2 加强党员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加强党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发展与完善的重点。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独立个体,可以满足和实现自身需求。但是,他们同时作为党组织的一份子,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都要以党组织的要求和规范为最高指导方针,服从党组织的领导和安排。这就要求每一位党员要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摆正自身与党组织的位置,并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淡化个人得失,正确处理个人行为与党政纪律的关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广大利益以及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3 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优良的党建作风是凝聚广大群众干部的重要思想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不断加强和深化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党员干部要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互动,深入了解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同时,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腐化恶劣思想滋生,坚持与党内的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保持党政的廉洁奉公,维护党组织清正廉明的形象。此外,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无私奉献、不断奋斗和创新,以自身行动来展示党员的先进作风。

3.4 时刻具备忧患意识。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形势也不断发展和变化,造成党和人民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认清当下的发展形势,时刻具备忧患意识,积极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因此,党员干部坚决不能以党现在的成就而自满和享乐,而是要清晰地认识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社会矛盾,居安思危,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将不良现象及时消灭在萌芽中,并且要时刻提醒自己常怀忧党之心,尽兴党之责,规范自身行为。

4 结语

提高党建意识、完善党建工作是我党建设始终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推进,党建工作的任务和挑战也逐渐增多。因此,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党建工作意识,促进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完善,全面推进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裴洪利.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探讨[J].党史博采(理论),2014(11).

[2]章顺泰,林善军.基层党建工作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3(03).

上一篇:学会遗忘是人生大幸励志文章下一篇:养生的经典名言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