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基础信息管理平台

2024-09-01

疾控基础信息管理平台(精选5篇)

1.疾控基础信息管理平台 篇一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办疾控发[2006]92号 【发布日期】2006-05-19 【生效日期】2006-05-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卫办疾控发[2006]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五月十九日

附件: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一、组织机构职责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4、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协助卫生部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

(2)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6)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考核和评估。

2、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6)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

(三)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

(四)采供血机构。

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三)填报要求。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3、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求执行。

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

(四)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

1、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

3、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三、报告数据管理

(一)审核。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进行报告信息审核时,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

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

(二)订正。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

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由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订正过的病例需要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再次进行订正。

(三)补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四)查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

四、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1、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当地统计部门数据为准)。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态监控,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按周、月、年进行动态分析报告。当有甲类或按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

市(地)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工作需要,建立地方疫情分析制度。

3、用于对外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住址统计。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反馈到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应向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上年报告的个案数据。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将辖区内疫情分析结果反馈到辖区内的医疗机构。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疫情。

五、资料保存

(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六、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帐户安全管理。

(二)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各地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使用制度。未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七、考核与评估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考核方案,并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指导与考核。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自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2.疾控基础信息管理平台 篇二

不动产登记即经权利人或利益关系人申请, 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即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 对廉政安检、房产税征收、资源整合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相关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落实的基本条件, 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分析

不动产登记中所涉及的土地、房屋等基本上都是通过相应的部门完成登记, 在数据等级标准, 业务办理流程等方面受各自管理体系独立性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 所以要建设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必须对数据、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进行有效的整合[1]。现阶段以土地为核心的不动产登记体系要求, 在登记的过程中必须以相应的土地所有权登记作为各类使用权登记的基础, 而土地使用权由是土地附着物登记的基础, 在登记的过程中保证登记信息的前后吻合, 是保证登记信息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现阶段我国基本实现全国城镇国有土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登记发证, 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发证也陆续开展, 另外在部分省份开始进行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和动态监管不动产登记信息, 换言之地籍测量现阶段已经实现全国范围的基本覆盖, 在此过程中技术标准的提升和统一, 使地籍数据在全面性、准确性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可见现阶段不动产登记数据信息整合方面的开展应充分发挥地籍信息数据的优势, 以其为基础, 利用宗地统一编码在松耦合集扩展的作用下使地籍以外不动产登记数据也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这在不动产信息数据整合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而且可操作性也可以得到保证, 在信息数据整合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否认前提登记的数据和工作的成果, 而是在尊重历史、充分继承的基础上, 针对初始、变更调查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统一以现有要求、方法进行登记, 利用宗地统一编码使不同种类信息数据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 使其在职能方面首先实现整合, 并结合工作总体的实际安排, 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集中的统一调查, 将调查结果以空间位置关系、统一的整合标准等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优化, 使不同产登记信息数据之间存在的矛盾得到有效的消除, 在此作用下, 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有效性等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图1为我国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的基本思路图[2]。在统一集中调查的过程中地质队的工作性质、内容和专业性决定其具有较大的责任, 是推动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的重要力量, 所以其应结合不动产登记信息整合的实际需要和基本思路, 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 保证收集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不动产登记管理基础平台建设

不动产登记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国家、省、市、县不同行政级别政府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互通使用、优化服务, 这要求市县级政府在构建不动产登记管理基础平台的过程中将地籍管理数据库、信息系统等作为基础, 通过有效的信息数据整合, 构建不动产登记发证信息管理系统, 市县级信息管理系统应以实际登记业务作为建设重点, 有效的保证不动产登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而国家、省、市级政府在建设不动产登记管理基础平台的过程中应将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建设作为重点, 尽可能加大信息接口和范围, 使区域大量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得到有效的整合, 进而实现统一的监督管理和调节, 保证不动产信息登记工作作用的充分发挥。

2.1 不动产登记管理基础平台总体框架

不动产登记管理基础平台的性能决定其应涵盖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源、数据提取、传输、交换、应用等内容和功能, 而且各功能之间应具有满足操作要求的关系, 国家、省、市、县结合其在不动产登记工作中的行政职能, 建设相关的不动产登记管理平台结构, 例如县级政府部门其负责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开展, 所以其应积极构建针对辖区不动产登记的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 进行相关的管理应用;而省、市级管理部门应建立涵盖省市不同产登记信息整体的数据库即动态监管查询系统, 进行相关的管理;而国家不仅要建立涵盖全国范围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和全国性的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 而且要积极落实其对内、对外的相关应用, 充分发挥不动产登记管理基础平台的作用。

2.2 不动产登记发证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实际登记业务操作以地籍、房产等不动产为对象, 所以其要符合不动产登记信息的特点, 将图形管理、信息登记、不动产交易、不动产统计分析、不动产预警预报等功能有机结合, 使不动产登记信息和各项业务之间形成密切的关系, 所以不动产登记发证信息管理系统是不动产登记管理基础平台的重要构成, 其自身需要硬件、软件、网络等提供支撑, 以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低技术局等基础数据, 不动产专业数据以及管理权限、表格等管理数据作为基础;以图形管理、电子政务、共享服务等作为平台, 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维护、登记发证的动态配置等功能;以不动产登记调查数据管理、登记发证、对外服务等作为其服务的主要范围;以服务等级用户, 信息向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共享等作为其系统应用的主要目的[3]。结合不动产登记发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可以对系统的架构产生一定的认识, 其至少包含支撑、数据、平台、业务、应用五个层次, 而五个层次作用的充分发挥有需要诸多子系统提供支持, 例如数据变更、统计、输出等需要数据管理系统完成;而数据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业务流程化管理等需要登记发证系统完成;不动产登记发证信息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共享等需要信息服务系统完成等。

2.3 不动产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

此系统与监管、查询等功能为重点, 所以其强调运行环境的安全性、畅通性和数据库的全面性、准确性, 对数据的标准性和技术的规范性具有较强的依赖, 而且在监管、查询的过程中要求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和传输的实时性, 所以其对网络环境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 此系统的运行需要全面、合理的标准规范做依据, 使其以数据为内容的检查、接收、更新、统计、分析、监管和以系统为对象的维护、服务等功能充分实现, 而且, 要保证不动产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自身数据内容的更新, 以及对原始数据的有效存储, 可见此系统的实现, 对监管技术的专业性具有更高的要求。

3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 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重要性, 并结合不动产信息数据的特点有意识的进行合理的整合, 并积极建设管理基础平台, 这是不动产登记制度全面落实的基础保证, 应受到高度关注。

摘要:随着分散形式的不动产登记弊端的不断暴露, 我国开始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尝试将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有机的整合, 并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本文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背景, 结合地质队不动产特点, 在对现阶段不动产登记业务、数据、信息建设等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前提下, 对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展开研究, 为推动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全面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管理基础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武东海.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研究[J].国土资源, 2014, 06:42~43.

[2]王履华, 孙在宏, 彭英, 丁远.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 2014, 04:76~82.

3.疾控基础信息管理平台 篇三

一、“数字城市”及其应用的现状分析

1、国外“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1)空间数据生产、使用的协调和管理

1994年4月13日,美国颁布了12906号总统行政令,实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ationalSpatialDataInfrustructure,NSDI)计划,正式在美国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中开展直接协调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和管理的活动。

英国政府在认识和分析美国NSDI成功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地理空间数据框架(NGDF)发展计划。

澳大利亚联邦空间数据委员会制定了空间数据管理机构与领导机构的权利与责任、联邦公益空间数据转让等政策。

2)空间数据框架建设

美国FGDC于1995年4月提出了NDGDF实施计划,开始建立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交通、水文、行政单元以及公用地块地籍数据在内的.数据框架。

加拿大GeomaticsCanada负责全加拿大国家地形数据库(NTDB),已经完成1:25万地形数据库和南部人口稠密地区的1:5万地形数据库。

欧洲大多数国家版图较小,数字地理空间数据生产基础较好。英国陆军测量局从1970年开始从事数字化制图,已正式向社会提供数字化地图。

法国地理院从1985年起建立1:5万全国地形数据库(BDTOPO),x、y精度为2.5m,z精度为1.0m。

德国内务部原大地测量研究所(IFAG)负责完成全国1:20万DLM和1:100万DKM,各州测量局负责完成1:2.5万DLM和1:2.5万DKM,其地物精度要求为3m。

荷兰于1990年建立了地籍信息(非图形)的联网查询,有2500注册用户,完成全国地籍图数字化。

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开展地理信息化工作的国家。目前已能向社会提供DEM数字地图等系列产品。

3)空间数据标准建设

发达国家的地理信息管理采用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体系,在“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平台的建设中,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即由中央政府组织相关机构共同推动全国范围统一数据平台的建设。政府在其中主要起到协调政策性事务、组织研究发展、统一数据标准和行业规范等作用。

2、国内“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推进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对“数字地球”给予了高度重视。

11月在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北京市市长刘淇正式提出了启动“数字北京工程”。初,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制定了“‘数字北京’

4.疾控基础信息管理平台 篇四

2011 年下半年信息科工作计划 根据疾控中心的工作布置,结合本科实际,我信息科将在 2011 年下半年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计划: 1、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的网络传输,及时对全县传染病网络报告的报告卡进行审核、订正、上报、确认。做好网络监测登记工作和网络信息反馈工作。2、做好全县各类报告单位的用户管理和用户授权工作以及儿童接种系统、艾滋病专病网报的用户管理工作,负责为本级用户和各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帐号,做好全县网络直报系统的报告单位和地区编码维护工作。3、协助结控办做好结核病专报系统的报表、病历、痰检录入工作。4、继续做好本县级疾控机构基本信息系统数据的录入和更新工作。5、做好网络建设,负责网管工作,保证全中心业务工作的顺利、安全进行。6、协助中心各业务科室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工作和数据处理,并给予技术支持和技术咨询。7、做好资料保存工作,按每月、年将计算机中贮存的传染病报告卡数据和疫情分析报表分类双重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根据中心的工作布置,结合本科实际,我科将在 2011 年下半年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计划: 1、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的网络传输,及时对全县传染病网络报告的报告卡进行审核、订正、上报、确认。做好网络监测登记工作和网络信息反馈工作。

5.医院信息管理平台 篇五

概述:其设计思想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业务处理为基础,以提高检验科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目标,将医学检验、科室管理和财务统计等检验科室/实验室所有工作进行整合,全面改善检验科室/实验室的工作现状。LIS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无缝连接,成为HIS子程序,实现信息全院共享。

产品特性:

 采用条码技术管理检验样本,简化样本传送签收流程,避免样本传送差错,提高检验科室及相关科室工作效率。

 支持ASTM联机接口标准,与各种检验仪器设备联机,联网仪器的检验结果自动采集到系统中;支持检验数据手工录入。

 支持双向联机通讯,无需人工在检验仪器上输入测试项目,无需人工样本排号,利用样本条码管理对仪器实行自动控制。

 检验申请单与检验报告单完全分离,避免检验报告单受到污染。

 检验报告全面中文化、电子化和规范化,便于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分析病情。

 对各类检验数据自动进行分类汇总处理,完成检验科室工作量的月、季、报表。

 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为质控分析和评价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 基于网络的检验申请确认和自动计费系统,可杜绝检验费用漏收。

 提供急诊检验报告计算机网络查询,加速急诊检验报告的传递,并确保其准确性。

 实验数据管理与试剂、仪器事务管理有机结合,可跟踪仪器使用效率、决策设备采购周期,实现成本与效益核算。

 支持对临床诊断和医院管理的铺助决策,支持科研和教学。

系统优点:

1.建立长期患者临床检验档案信息库该系统实现医院林建档案信息化,为及时、准确实施医疗诊断和医院资料共享奠定了基础,实现临检结果的长期储存与多次反复对比使用。

2.建立检验报告单计算机自动查询系统实现医院窗口服务电子化及一系列的便民措施患者通过查询可快捷、准确、卫生、方便地取到检验报告,而且可以查询历史检验数据。提高了检验窗口服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营造出一个轻松地就医环境。

3.检验报告科学规范、清晰美观该系统将各项检验内容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并采用了西文名称汉化。临床检验报告单设有系统检验种类、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提示等栏目,检验结果一目了然,方便了临床医生和患者阅读。

4.完善了检验科的数据库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了检验业务水平该系统实现了所有版本化检验结果审核自动化、室内质量控制网络化,提高了检验质量,促进了临床医生诊断准确率,相对减少了患者的病痛和医疗费用。并为检验科专业人员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非专业性事务工作。

RIS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

概述:

系统以病历方式存储,实现影像科病人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病例信息的大容量存储及检索。完成病人预约、登记、检查、诊断报告等工作流程的自动化。RI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将HIS挂号与医疗器械完美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方便放射科内部管理工作,而且大大缩短病人的候诊时间。其中包括病人排队叫号系统、放射科管理系统。系统提供的强大统计分析功能,为医院做病理分析、疾病统计提供了高效而准确的手段。该系统经不断升级,更加成熟,稳定。渐趋完美,在实施和维护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较符合医院习惯流程及中国实际情况。

系统优点:

以多种方法简化医生操作,快速生成诊断报告,几乎不用汉字键盘输入。集成Web Server功能,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查看病历;安全性高,实现系统内数字签名。

系统组成:

RIS系统由预约登记模块、检查模块、图像及数据获取模块、检索模块、统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远程会诊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可以灵活的组合在不同的工作站上使用。

▲ 预约登记——患者预约安排、检查登记,实现病人信息、检查申请单的输入,患者预约检查安排情况的查询与修改。

▲ 检查——检查安排情况的显示,患者病例的显示,检查报告单和病理统计单的输入。

▲ 报告——网络系统中任一节点查看图像同时编写报告,图像与报告可同屏显示也可双屏显示。▲ 统计检索——多种条件进行统计检索,包括检查工作量、检查费用、病理分类、病人病历等。系统扩展:

可与医院HIS、PACS系统连接,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PACS系统

概述:

遵循SICOM.3国际标准,实现对DICOM格式影像的获取、处理、分析、管理、存档、查询、浏览、打印、标准图像格式输出工具、以及光盘刻录环境,可视化编辑图文报告,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可与HIS系统无缝连接,调用病人的信息。

产品功能:1)排队叫号实现工作站直接呼叫待诊的病人姓名或编号,取代人工呼叫

2)双屏显示显示内容是单凭的两倍,避免了频繁接触切换界面的繁琐操作,视觉轻松,视野开阔,减少疲劳。

3)采集图像采用高清晰图像采集卡采集图像,或DICOM3.0接受图像;可通过快捷键,鼠标,脚踏开关等多种模式采集,可把采集到的图像整合,防止影响信息丢失,使图像输出效果更佳。

4)数字电影剪辑录像具有挑帧功能,在回放时,可逐帧浏览,医生可从中选择提取有代表性的图片添加进报告单,可把录像进行逐幅分解和合并,可插入标题文字和图像,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制作工作。

5)查询系统不同时期的病历图像可以同时显示进行对比,能以任意项目作为条件进行搜索查询,支持模糊查询模式,查询到的内容可以报表形势打印,精细的统计模块,功能丰富,真正代替了手工统计方式。

产品优势: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特点——100%图像原始质量;完全支持DICOM。

影像采集方式——DICOM方式、DICOM网关,视频采集;标准图像文件录入。

数据存储:文字信息——数据库中保存,多种备份方式。

图像数据——文件系统中保存,DICOM格式,可选择是否压缩。

存贮方案——提供几种存贮、集中/分布存贮、分布存贮等多种数据存贮选择方案。

网络性能:Datebase Servet——数据库服务可用NT、UNIX、LINUX等;数据库采用MS-SQL、DB等。DICOM Server——支持各种DICOM服务,提供多种接口将设备转换为DICOM格式,包括视频图像和物理介质的胶片,实现与其它支持DICOM的设备及PACS互联。

WEB Server——采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组成全院的影响INTERNET网络.安全连接——采用内部底层协议传输影像数据、可高速进行数据传输,安全性高。图像处理:图像处理的主要功能——窗宽窗位的调节;图像的放大/缩小;反白(正负片);图像增强;恢复到图像的原始状态;测量功能;标注等等。

显示方式——电影回放;图像的转存和复制;打印和照相;图像比较功能。

系统具有光盘累计恢复、数据库备份、设备备份、数据库逻辑检查和纠正等多种恢复方法。扩展性强,标准模块化设计,可与医院各种医疗信息系统(HIS/RIS/LIS)顺序链接。

新蓝海移动工作站

概述:

移动工作站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移动以来终端(如PDA)为硬件平台,以先进的WLAN技术的无线局域网设备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结合条码及射频技术,全面实现了HIS想病房的扩展和延伸。具有智能识别,随时调取当前患者病史资料、住院情况、病程记录、用药情况、各种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以及既往住院资料的查询功能,并且具备开医嘱写病历,完成各种医疗文书等执行功能,不仅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提高了效率,而且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医生的医疗过程执行得更为准确,患者的医疗过程更加安全。

系统优势:

★ 减少中间环节,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减少差错率。

★ 改变操作模式,缩短操作时间,为挽救病患争取时间。

★ 及时准确提供病患所有资料,随时随地掌握病患的最新情况。

上一篇:用高尚的师德铸就师魂下一篇:《狐假虎威》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