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人才需求量上升

2024-10-03

复合型人才需求量上升(6篇)

1.复合型人才需求量上升 篇一

企业用工需求走低 在职低龄求职者人数上升

今年在京求职人员出现低龄、实用技能型人才人数上升的趋势,记者昨天获悉,市人社局公布了“一季度北京市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状况”。

人社部门介绍,在连续三个季度求职人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本季度16-24岁年龄段的求职人数为22696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却不降反升,增加251人,增幅为1.12%,呈微增态势。同样,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求职登记的`高中文化程度人员尤其是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人员在其他各文化程度求职人员连续几个季度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本季度同比增加了1471人,增幅为10.53%,也呈微增态势,

据分析,受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影响,大部分25岁以上人员求稳保职,择业意愿不强,加之本市工业景气度下滑,企业实用技能型人才用工需求持续走低,致使16-24岁年龄段、高中(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求职人员有所增加。 (记者 赵鹏)

2.复合型人才需求量上升 篇二

一、相关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 William和Curry就提出良好的物流管理经营人才在技术技能上, 应具备物流相关专业知识、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及领导力;Paul和Poist分别于1991年、1994年及1998年发表三篇有关物流技能需求的文章, 用BLM的模型来探讨物流技能需求, 依次针对高层管理者、资深经营管理者及教育人员进行分析, 指出物流作业人员必须具备商业技能/知识、物流技能/知识与管理技能;Stock和Lambert认为, 物流管理阶层人员需要的重要技能, 除了信息科技、供应链管理、成本及财务影响、全球化、顾客价值及电子商务外, 更应培养管理信息、执行协调关系能力、打造伙伴关系、评估及管理价格与成本, 以及战略性观点设计供应链体系, 以创新为竞争优势来源等能力。

潘永明、赵云提出物流专业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组成的一种综合竞争能力;张俐华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与物流人才培养策略》中提出, 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在知识上要有扎实的仓储运输专业知识、精确的成本管理知识、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和丰富的法律知识, 在能力素质上要有严谨缜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以及奉献精神、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和灵活地异常事故处理能力;梁军等人在《物流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中提出, 现代物流人才不仅要懂得物流技术, 还要懂得物流经济, 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财务管理, 并且要精通一门以上外语, 熟练运用计算机, 知识面宽广等, 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结构等。

二、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

本次关于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的调查, 选取的调查对象包括:本校2011级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 收到有效问卷2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从事物流领域高校教育的教师, 收到有效反馈问卷1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86%, 教师不仅仅来自本校, 还有周边兄弟高校的物流教师;包括民航快递、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圆通快递等外资企业、国企和民营企业, 收到有效反馈问卷13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78%。

总体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高校物流人才的教学方式满意度程度不高, 仅为10%;教师认为目前高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太能满足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比例高达90%;企业也认为物流毕业生符合其条件的占少数, 近80%的企业认为在招聘的物流毕业生中, 近半数都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通过调查看以看出,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寻找到合适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让学生、教师感到满意或满足企业的需求, 这凸显出对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中, 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分析运用能力也被充分肯定为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见图1) 。而对于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物流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技能这一观点, 所有被调查教师都认为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物流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技能, 而学生和企业则有近40%的被调查对象不这么认为, 说明学生、教师、企业对这一观点的分歧较大 (见图2) 。在对综合能力的调查中, 近7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复合型物流人才要具备“灵活机变能力”, 92%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应具备“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调查的基础上, 我们又对目前国内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SWOT分析, 具体见表1所示。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优化

我国现代物流仍处于快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阶段, 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中, 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日益提高。目前物流企业需要的是理论知识技能扎实、综合实践能力过硬, 并且有独当一面的专攻能力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以此为培养目标, 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四方联合专项式”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 (见图3) 。

“四方联合专项式”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中的“四方”是指政府、高校、企业、社会;“专项式”该培养模式的方向。介于我国在人才培养中资源浪费这一大问题, “四方联合专项式”的培养模式旨在于资源共享、合理分配统筹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四方联合专项式”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中, 政府担任的是引领者和统筹者的角色,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 为企业输送人才, 企业是高校得力的合作者, 也是检验高校培养人才成果的阵营, 而社会是人才再教育的场所以及人才培养的最终受益者。在这个模式下, 高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一定是要符合物流企业需求, 这就要求高校首先须通过调查和分析逐步确定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见图4) 。

在课题体系设计的基础上, 完善对物流专业学生的培训:第一步是基础培训, 大二下学期至大三上学期, 在学生有一定理论储备的基础上打下初步的实践基础;第二步是专项培训, 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 在有一定实践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熟悉某一行业或领域的专项能力, 为毕业之后的就业做准备。同时, 建立“二元”考核体系, 让高等院校和企业都参与到学生能力的考核中来, 高等院校负责理论知识部分的考核, 实践部分则应该全部交给企业, 企业按照自己的考核标准, 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上, 要丢掉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片面考核方式, 根据不同的考核评价内容, 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 例如口试、笔试、答辩、竞赛、实操演练, 要有针对性地考核学生每一项能力的掌握情况。

在“四方联合专项式”模式下, 政府要充分发挥资源提供者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 为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资金支持,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并制定政策, 激励学校、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Williams.A.W., Curry.P.Desired Attributes of Logistics Managers and a Learning Hierarchy in Management Education[J].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Review, 1990 (26) :369-380.

[2]Paul.R., Richard.F.Skill Requirements of Senior-Level Logistics Executives:An Empirical Assess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1 (12) :73-92.

3.复合型人才需求量上升 篇三

关键词: 社会需求 高职小语种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小语种专业主要培养在非英语涉外企业部门,从事翻译、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随着中国与非英语国家的贸易合作、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小语种日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许多大专院校设立了小语种专业向社会培养输送了许多优秀的外语人才,在彼此间合作交流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随着小语种专业的不断增多,毕业生整体质量出现下滑趋势,就业形势一年不如一年。

一、小语种人才就业现状

自2005年以来,随着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不断涌现,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高职高专小语种毕业生以适应快、用得上、留得住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总体就业对口率与薪资水平高于其他专业,一度成为“香饽饽”。但最近几年,高职小语种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对口率低的问题,就业形势严峻,小语种专业不再热门,很多人怀疑小语种人才已趋于饱和。但是社会上的小语种学习班却办得有声有色,高校校园里出现其他专业学生纷纷学习小语种的现象,这说明市场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小语种人才更稀缺。但落实到每个毕业生身上,甚至于每家企业身上都不容乐观。目前正处于很奇怪的“两难”期,毕业生难找到专业对口的满意的工作,企业又难招到自己满意的小语种人才。

二、影响小语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高职院校盲目扩招,学生整体水平下降。

随着我国吸引非英语外资企业的投资,企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自2004年以来,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俄语、德语、日语、韩语专业,从整体毕业生数量看,前两年确实出现过供大于求的现象。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原本就比本科弱,再加上降低分数扩大招生,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学能力越来越弱,教师要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未必能取得同等的效果,因此整体就业率下降是必然趋势。

2.学习时间短,课时少。

高职高专的学制是三年,其中近一年的时间是上岗实习,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加三个月,加上因为高职高专在课程设置时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套路,只对课程内容进行压缩而忽视小语种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分配给小语种的课时只占总课时的1/3左右。想利用这少之又少的时间,学好零基础开始的一门语言,无论再怎么努力都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就业型的小语种人才,使其适应社会需求。

3.学生的工作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企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市场对单纯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大量需求“小语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小语种专业学生进入公司后,基本都分配到各个部门,要从事人事管理、品质管理、财务管理等,大多数人不从事专门的翻译工作。而高职小语种专业学生的职业知识比较贫乏,在工作中常常感到棘手,不能立即适应,企业还要手把手地教会,导致企业不敢招用高职小语种专业毕业生。

4.学生的就业期望值高,无法正确认识自己。

小语种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能力,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学生不会客观评估自己掌握语言的水平如何,只认为自己掌握了两种语言就应该进好公司,工资不高的、加班多的一般企业不在学生的考虑范围内。

三、小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1.进行课程优化。

高职高专小语种专业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期只有四个学期,想要在这四个学期里教好一门语言,首先要制定好每学期的教学目标,并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这个目标,根据目标自觉跟上教师步伐。在课程内容上降低比较难的语法教学分量,在兼顾书面知识帮助学生取得语言证书的前提下,利用外教资源加强口语表达。

2.语言与专业结合。

高职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比较宽泛,涵盖贸易、医疗、汽车、旅游、文秘、管理、营销、会计等。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地域特色开设相关职业基础课与职业常识课,虽然学得不一定那么深,但是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为适应岗位和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3.进行双语言教育。

目前市场需要的是既掌握一门语言又懂得专业知识的翻译人才,同时要具备基本的英语能力。小语种专业的学生都说,学完小语种感觉都不会英语了。因此在小语种教学中,可以采取语言对比教学法,比较两种语言的相似处和不同点,使学生自觉学会并运用知识促进知识迁移,学会横向纵向比较分析,总结规律,让这两种语言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一般较高,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做好就业准备工作,从社会需求环境分析了解社会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打破消极的就业观念,主动出击,寻找机遇。

对于高职高专小语种专业来说,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仅凭一门外语就业是过去的说法,单一的语言人才会在市场中逐渐失去竞争力,如果再有一门职业技能则将具有更大优势。

参考文献:

[1]赵丽萍.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2]周若玮.从韩语专业就业现状探讨韩语专业的课程设置[J].考试周刊,2014(11).

4.复合型人才需求量上升 篇四

二2015年我国托盘业发展形势分析

1.托盘生产企业数量及各类生产企业所占比例(如表1)

2.托盘保有量

截至2015年底,我们推测中国托盘保有量为10.2亿片,比前一年递增16%。如图1。

目前,在五大类托盘中,木托盘保有量仍占绝对数量,为78%;塑料托盘增幅较大,已由2010的10%增至2015年的15%。如表2。

木托盘产量减少、保有量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木材资源保障性变差,供给量减少。尤其是国外进口木材价格起伏、质量不稳,迫使一些木托盘生产企业变换树种,减少木材进口数量和产量,以便降低风险。国内的木材资源也因类似情况,导致产量削减。塑料托盘产量明显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利用面不断扩大,用量大幅增加;加之原油降价,因而近几年愈发受到客户青睐。纸托盘虽然也有显著变化,用途面扩展较快,但毕竟仍有一定限制因素。金属托盘中,除了铁托盘外,还出现了铝制或铝合金制托盘。

3.托盘生产

近些年我国的托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增长很快,出现了以下几种倾向。

(1)木托盘由手工向机械化方向转换。

近几年,人工成本上升很快,涨幅也较大。托盘生产一直以来大都依靠人力手工完成,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保证性差。随着劳动成本急速上升,而产品售价不涨,企业压力无法化解。此外,随着用户要求愈发严格,特别是大客户、大订单对托盘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工作业水平根本达不到标准,也很难按合同期交货。因此,诸如天津新创、前程包装、罗浮山卡板等几家知名大型木托盘生产企业,均已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部分以人工作业方式的企业,也在积极筹备转向机械化。

(2)托盘箱产量上升。

由于托盘箱既具有托盘功能,又可防盗、防晒,附加价值高于托盘,加上生产工艺不太复杂,在托盘箱需求增长的趋势下,产量上升倾向明显。

(3)从单一生产托盘转向托盘生产、回收、维修一体化。

托盘企业数量增多,竞争激烈化,恶性降价潮导致托盘利润空间变小,加之木材涨价和资源不稳定,以及循环经济、环保要求、综合利用等原因,一些托盘生产企业开始由单一生产销售托盘,转向既生产又回收维修托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组团出国考察得知,国外情况亦是如此,甚至从以单一依赖托盘生产和销售为主,转向以托盘回收、维修再利用为主。

(4)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大量涌现。

近年来,陆续有大量托盘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材料推出。比如,某托盘生产企业研制的EVA改性复合材料,属于新型环保塑料发泡材料,通过改性发泡复合即可变成缓冲性能好,抗震、隔热、防静电的理想托盘材料。另外,某塑料托盘生产企业研发的一种新型塑料托盘,由于加入长玻璃纤维,使托盘变得重量轻、韧性好,且耐寒耐高温、可塑性强。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托盘生产企业,面对严峻经营环境和竞争压力,大胆创新,近年已有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投放市场,诸如在塑料托盘中嵌入钢件,以废纸、废塑料、木屑、秸秆、树枝为原材料生产复合材料托盘等也逐步打开了市场的大门。

4.托盘利用

整体来看,托盘市场需求强劲,各类托盘的利用状况如下:

(1)托盘利用规格

目前广泛利用的五大类托盘(木托盘、塑料托盘、纸托盘、金属托盘、复合材料托盘)标准化率在10%~25%之间,2008年我国公布的两种标准托盘的规格尺寸为1200mm×1000mm和1100mm×1100mm,前者为优先选择。尽管这两个标准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托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51)规定的范围之内,各有优势和劣势,但从近年情况来看,1200mm×1000mm托盘的利用比例增长速度比1100mm×1100mm托盘高,而且这一趋势有进一步增强迹象。

目前,托盘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是澳大利亚,高达90%以上,但同样比较发达的日本和韩国均在40%以下。我国当下利用的托盘75%~85%为非标准托盘,这些托盘主要用于企业内的物料搬运、仓储等作业环节。企业内部的非标托盘居多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产品多种多样,形状各异,企业考虑包装材料成本,故不太考虑与托盘尺寸匹配。非标托盘中,相对集中的有80~100种之多。其中2050mm×1200mm、1800mm×1050mm、1600mm×1400mm、1100mm×900mm、1070mm×1070mm、1000mm×1000mm、980mm×980mm、958mm×720mm等规格尺寸占多数。

(2)托盘利用场所

按照托盘利用的比例排序为:配送中心、物流园区、仓库、超市、工厂车间、货运枢纽、港口码头、机场等处。如图2。

5.托盘租赁

目前,我国的托盘(包含笼式周转箱)租赁总量约为1200万片。用于租赁的托盘基本是1200mm×1000mm、1100mm×1100mm的标准托盘。其中木托盘约占总量的70%,塑料托盘约占30%。

托盘租赁是发展方向,势在必行。许多企业都看好托盘租赁市场,认为前景无限。但是我国的托盘租赁一直都没有做大做强,背后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托盘租赁难点多多。例如,托盘租赁需要具备一定规模、范围、人力和财力,而且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利润低,因此企业不愿搞托盘租赁。跨国公司集保在托盘租赁方面具有百多年的历史经验,十年前来华开展托盘租赁业务,至今仍未回收投资成本,且还要面对来自同行竞争的严峻挑战。

我们认为,我国的托盘租赁必须有国家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和杠杆调节,政府、企业、用户三者合一,才能搞规模租赁,或者先从小范围、小规模做起,如先从企业集团做起,先搞区域性租赁。

6.托盘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

2014年底,商务部会同国家标准委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其中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从托盘标准化入手,在快速消费品、农副产品等领域,率先开展标准托盘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作为专项行动的起步之年,2015年的托盘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这项工作已在14个试点城市推进,有40家托盘行业企业参与其中。

为了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商务部会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仓储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编制了《托盘标准化与托盘循环共用宣传手册》,并于2015年3月对外发布;此外,还拍摄了托盘标准化宣传短片《托举未来》,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宣传物流标准化。为了让具体的工作人员掌握工作难点和工作部署,商务部会同有关机构编写了《标准托盘循环共用发展指引》,提出了标准托盘应用和共用建设的指标,建设重点方式、模式以及国内外经验借鉴,并辅以案例给地方和企业参考;同时,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的方式给予指导和进行经验交流。并且,商务部研究建立了标准托盘应用与共用状况监测运行分析制度,分半年和全年发布《标准托盘应用状况监测运行报告》,全面分析总结标准化推进情况。

二2016年我国托盘业发展趋势

5.稻区农药新产品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篇五

今年早稻面积的恢复性增加带动了水稻用药需求的增加,加速了旺季的到来。今年在政府推动、政策激励、水稻价格拉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早稻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的势头,农业部预计今年早稻面积达到8800万亩,比上年增加170多万亩。随着早稻种植面积的增加,今年的早稻用药量也出现了上扬,湖南、湖北、广西早稻用药需求高于往年,安徽、广东、江西、广东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今年水稻病虫害发生早促进了水稻农药市场旺季的提前启动。今年水稻外迁稻飞虱危害发生早、迁入早、迁入量大,广东、贵州、广西、海南、福建等南方省份水稻害虫的迁入峰和危害数量均高于往年同期。尤其是广西、贵州等地区虫量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最高虫量。一些稻区稻飞虱危害偏重发生,水稻农药市场供求较紧,农药厂家销量大增。

今年水稻用药市场旺季的提前到来,也导致水稻用药市场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水稻杀虫剂市场本来就是个大市场,加上今年水稻两迁害虫总体偏重发生,导致西南、华南、江南、长江流域稻区对水稻用药需求的增加,稻纵卷叶螟在东南沿海及沿江、湖库稻区偏重发生也带来了水稻用药的市场机会,阿维·毒乳油、甲维·毒可湿性粉剂、噻嗪·杀虫单乳油、噻嗪·辛乳油、敌敌畏、噻嗪酮(扑虱灵)、吡蚜酮、辛硫磷、烯啶虫胺等农药品种看好。

(摘自《农民日报》)

6.复合型人才需求量上升 篇六

社会指南项目负责人娜塔莉亚·朱丽娜表示,对于俄罗斯青年学生而言,高等教育并非是唯一走向人生成功的选择。与其相比较而言,积极有效的、具有更高可接受性的中等职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早地开始职业生涯。

研究结论显示,就业市场上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的专业为经济、管理、地面交通工程、汽车制造等,中职院校公费生名额竞争最激烈的学科是药剂学、法学和普通教育学,部分中职院校公费生名额的竞争比例达到23∶1,自费生名额的竞争比例达到25∶1。但热力工程、建筑学、船舶制造、水上交通工程等专业因缺乏吸引力而不得不录取成绩中等的学生。

俄罗斯联邦杜马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阿列克谢·马约洛夫指出,苏联时期选择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基本上各占一半,而21世纪的前10年,约80%的中学毕业生考入高等教育机构,仅20%的学生升入中职院校。目前,有42%的学生报考中职院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的上升反映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高。

上一篇:工程进展汇报材料范文下一篇:我的叔叔优秀作文300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