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2024-10-14

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共20篇)

1.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一

《房屋建筑学》

小结:建筑平面设计

1.民用建筑的平面设计包括房间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两部分。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其平面组成均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2.主要使用房间设计涉及到房间面积、形状、尺寸、良好的朝向、采光、通风及疏散等问题,同时,还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并保证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等。

3.辅助使用房间也是建筑平面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其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与主要使用房间是基本相同的。但是这类房间设备管线较多,设计中要特别注意房间的布置和与其他房间的位置关系。

4.建筑物内部各房间之间以及室内外之间均要通过交通联系部分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交通联系部分在满足疏散和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应具有足够的尺寸、流线简捷、明确,有明显的导向性、有足够的高度和舒适感。

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时,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功能需求是首要的原则,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明确、平面布置紧凑,结构经济合理,设备管线布置集中。

6.民用建筑平面组合常用的方式有走道式、套间式与大厅式、单元式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新的形式将会层出不穷,因此,在学习中应不断的总结和提高。

7.建筑组合设计必须密切结合环境,做到因地制宜,单体建筑都将建造在一个特定的建筑地段上,基地环境、大小、形状、地形起伏变化、气象、道路及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制约建筑组合设计的重要因素。

8.建筑组合设计时日照通风条件、防火安全、噪声、污染等,对确定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对于一般性建筑而言,日照间距是确定建筑物之间间距的主要依据。

2.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二

本文深入研究了大型公共建筑内的公共卫生间设计, 对其进行多方面深入地剖析、归纳、总结, 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 以期促进建筑设计中该部分的发展进步。

1 分布和数量

建筑物内的任何空间都有其面积、数量、尺寸以及形状, 这些都属于空间的性质属性, 卫生间也不例外。关于卫生间的规模数量问题, CJJ 14—2005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范 ( 下文中简称为规范) 已经讲得很具体, 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 规范中关于厕所洁具数量的计算, 是充分考虑了人性化设计的, 比如: 男女比例问题, 一般男士蹲 ( 坐) 位与女士蹲 ( 坐) 位的比例宜为1∶ 1 ~ 2∶ 3, 商业区域内的比例宜为2∶ 3, 还有不同种类洁具的比例, 小便器与大便器的比例宜为2∶ 1, 洗手台的数量宜和小便器的数量一致等等。只是在很多实际工程中, 都因为种种因素并未做到。

公共建筑中的公共卫生间要满足大量人流的使用要求, 那么它在整个建筑平面中的位置相当重要, 其最好具有导向性好、便于进出、较少干扰等特点。现在的公共卫生间分布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1 大型集中布置

此方案是将卫生间尽量集中布置, 整栋建筑内布置一个或几个大型卫生间, 卫生间内蹲位的数量需要考虑整栋建筑的人员需求, 因此面积较大。那么需要单独开辟一片区域来设计大型卫生间, 此区域往往较为隐蔽, 远离建筑主要功能空间, 甚至有些位于地下或半地下室, 然后通过走道、坡道将其衔接, 走道两侧的空间还可以布置为楼梯间、配电房等辅助用房, 并向走道开门。此类型布置的优点是节省卫生间总面积和配套的设备数量, 对于建筑主要功能影响很小, 缺点是使用者可能需要行走较长的距离才能到达位于建筑物中某个位置的卫生间。

1. 2 小型分散布置

将卫生间分散均匀布置于建筑平面中, 每个卫生间只考虑照顾附近区域的人员使用, 因而面积较小, 但需要布置的数量较多。此类型可以让其更加靠近功能主体, 方便使用者辨识和进入, 并可以缩短到达卫生间的距离, 不利的一面就是所有卫生间的设备数量和墙体所占的面积等元素叠加起来, 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量, 不利于节约面积和减少设备投入。

1. 3 根据性别区分布置

公共卫生间一般会男女合在一处布置, 通过隔墙和入口的设置将其分开。而也有例外, 比如在商业建筑中, 有时候会出现男女卫生间分别布置在不同的楼层和不同方向的情况。相对于男女一处的卫生间设计, 男女分开设计的卫生间能够更好的考虑到使用人群的特殊性, 因为在某些特定场所, 某种性别的使用比率确实要比另外一种高很多, 而且这样设计的环境私密性也很好。但是, 缺点在于男女同伴时需要到不同的地点“方便”,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使用者的不便。

这几种公共卫生间的分布方式, 各自有其优缺点, 很难说哪一种设计更好,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使用功能造就不同的建筑形式, 建筑设计是需要不断创造的过程, 是跟随需求不断变化的。有句谚语叫“魔鬼藏在细节里”, 但凡成功的设计都不会在细节处失败, 而构成细节的空间尺度、人体工程、颜色、气味等等, 集合在一起造就了人的体验感, 体验感的好坏影响了建筑设计的成败。

以下我们集中讨论公共卫生间设计中关于细节的方方面面。

2 入口设计

2. 1 入口的位置

卫生间是带有私密性质的场所, 需要“避讳”, 其入口要具有很好的视线遮挡, 但也要有良好的视觉引导性, 因此想把卫生间的入口设计好还是需要花些心思的, 而首先要注重的是入口的位置。

以商业建筑来举例, 商场内部走道都是环绕着营业厅的, 而卫生间的入口如果直接面对营业厅, 就会带来比较突兀的感觉, 即便是一个卫生条件非常好没有异味的卫生间, 它所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是不舒服的, 因此大部分商场都没有直接将卫生间设计在靠近营业厅的位置, 而是尽量创造一个缓冲空间, 比如走道、连廊, 在这个缓冲空间内再做入口, 它或者在走道的尽端, 或者在其两侧。缓冲空间成了卫生间的门厅。

2. 2 入口视线设计

卫生间入口的视线遮挡作用有两重意义: 一个是遮挡卫生间内外的视线; 一个是遮挡男女卫生间之间的视线。比较传统的做法是设门, 一道门不行就设置两道门, 然而这并不适合大型公共场所, 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 门是需要手去开的, 公共场所如厕的人那么多, 进进出出都去碰那个门把手, 不卫生, 心理上也不舒服, 另外, 门内门外如果同时进出, 也会带来互相冲撞, 十分不便, 而卫生间门的尺寸往往不可能较大, 也限制了人流。因此本文不主张设置门来阻隔视线, 而用墙来阻隔。通过调整平面布局来遮挡视线, 做到曲折而不通透, 方便人员进出 ( 见图1) 。

总之, 公共卫生间的入口看似不起眼, 但如果设计的好, 完全可以起到提升建筑室内整体效果的作用, 增加使用者的愉悦感。

3 空间尺度设计

3. 1 走道宽度

规范中指出“厕内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 3 m, 不得小于1. 00 m; 双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 5 m ~ 2. 1 m”。当然, 规范中所指的数据一般都是极限值, 即最低要求, 如果想创造出更加舒适开敞的空间体验, 则最好是高于此要求设计, 在某些要求富丽堂皇的建筑中甚至远远高出此要求进行设计。

3. 2 顶棚高度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指出“公共厕所室内净高宜为3. 5 ~ 4. 0 米 ( 设天窗时可适当降低) ”。从以上规定中分析得出, 公共厕所要提供给人较为开敞的空间体会, 因此层高不能太低, 还可以借此获得较好的自然光。

3. 3 空间分隔

公共卫生间室内较狭小 ( 部分高级豪华卫生间除外) , 遇上“高峰”时段, 进进出出的使用者在其中“辗转腾挪”, 也颇为不便。因此, 利用空间设计使流线合理、高效十分重要。

卫生间室内空间基本上是以洁具为中心的, 洁具的摆放顺序是基本元素。如: 洗手台放在离入口较近的地方, 方便使用, 小便器或蹲便器放在卫生间较里面的位置, 有助于隐私。如果, 卫生间的空间可以根据洁具类型的不同划分成多个区域, 那么相对于传统的不划分功能分区的做法, 前者有利于将不同需求的人流分开, 让使用者的流线更加简洁 ( 流动性好) , 也减少了相互干扰的可能性, 增强了私密性。

4 局部设计

4. 1 厕位隔间

厕位的尺寸在规范中有要求: “每个大便厕位长应为1. 00 ~1. 50 m、宽应为0. 85 ~ 1. 20 m”, 这个要根据洁具的样式、大小、上下水方式和开门的方式来设计, 当厕所空间较为紧张时, 可按照最低值进行考虑, 而隔间尺寸一般的设计习惯是长度1 200 ~ 1 400, 宽度900, 内开门时长度选1 400, 外开门时选1 200, 但是外开门就需要额外考虑开门后的空间能够不影响通道宽度, 通道宽度适当增加。

一般厕位设计成高于卫生间地面150 ~ 300, 主要是因为蹲便器下方弯头的高度需要一定空间, 另一方面也是为保持厕位内的干燥整洁。国外的相关设计则是将其设计为没有高差, 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外的公共卫生间一般都用坐便器, 另外也是考虑到老年人上下台阶存在不便甚至危险。本文认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 卫生间已经不会再向以前那样经常污水遍地, 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日益得到重视, 建议厕位不再做高差设计, 技术上可以通过局部降低结构楼板来解决存水弯的高度问题。

4. 2 小便器

小便器是男厕所特有的洁具, 小便器的尺寸在规范中规定为“每个小便站位 ( 含小便池) 深应为0. 75 m、宽应为0. 70 m。独立小便器间距应为0. 70 ~ 0. 80 m”。小便池的高度也是设计和施工中往往被人忽视的因素。根据亚洲人的体型特征, 建议小便池底标高高于地面550 ~ 650 之间, 同时建议考虑未成年人或较特殊人群的使用方便, 建议在一组小便器中设置一个高度较低的。

公共卫生间的小便器, 现在已经相当普及“水管内嵌+ 红外感应式”冲水方式, 这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根据此工艺的特征, 水管和红外感应装置都需要暗装, 因此可以在小便器背后砌筑一堵矮墙 ( 高度1 200 左右) , 以便暗藏设备, 还在矮墙顶面形成了一个置物空间, 方便使用者暂时将手上物品搁在上面, 一举两得。

4. 3 洗手台

洗手台的设计属于卫生间的脸面, 往往是进入卫生间的“第一印象”, 卫生间干净整洁的感受有一大半来自于设计良好的洗手台。

洗手台的高度一般为800 ( 参照02J915 公用建筑卫生间) , 但这是成人的使用范围, 对于公共建筑而言, 最好考虑儿童和特殊人群的需要, 儿童洗手台可以与成人洗手台并排设置, 形成错层 ( 见图2) 。

4. 4 通风、采光

公共卫生间的卫生条件和客观感受是通过人的感官器官来形成的, 气味是否刺鼻, 光线是否充足, 是直接决定卫生间体验感的重要原因, 也是干净整洁的基本条件。

规范中对卫生间的通风设计提出强制要求: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 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 m3/ h换气率, 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 m3/ h的换气率, 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当换气量不足时, 应增设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 次/h以上。设置机械通风时, 通风口应设在蹲 ( 坐、站) 位上方1. 75 m以上。”“公共厕所的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不应小于1∶ 8, 外墙侧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天窗。南方可增设地窗。”“单层公共厕所窗台距室内地坪最小高度应为1. 80 m; 双层公共厕所上层窗台距楼地面最小高度应为1. 50 m。”

由此可见, 关于公共卫生间的通风采光, 已经拥有较为完备的设计准则, 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卫生间必须有通风, 且换气率要符合要求, 并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卫生间的采光面积是有标准的: 当采用自然通风采光时, 要注意窗户高度以保证私密性; 当自然通风不足时应考虑机械通风换气系统和人工照明系统。

另外, 基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公共卫生间需要提升一定的舒适性, 以及需要综合考虑外立面效果、城市公共环境的影响等, 自然通风可能经常不能满足要求, 那么机械换气系统也成为了主要的通风方式, 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成为了唯一的通风方式 ( 比如某些商业建筑中, 为保证营业厅的对外面积, 卫生间放在建筑内部而不靠外墙) , 本文建议在建筑设计中尽量预留机械通风的相关管井、孔洞等, 以保证卫生间在启用后舒适、卫生。

5 无障碍卫生间

随着公众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和残障人士的关怀日渐增多, 国家在福利设施建设投入与日俱增, 建筑行业的无障碍设计已经体现在方方面面。

GB 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中指出“供公众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均应满足本规范第3. 9. 1 条的有关规定或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 个无障碍厕所, 且建筑内至少应设置1 个无障碍厕所”。

无障碍厕位是在普通公共卫生间内特别设置的满足残障人士行动要求的厕位, 而无障碍卫生间则是独立于男女普通卫生间之外的独立房间。两者各有利弊, 无障碍厕位无需单独的房间, 占用建筑面积较小, 但会占用一部分普通厕所的面积; 无障碍厕所有独立的房间, 使用较为方便, 但占用面积较多, 也需要诸如通风换气等独立设施。本文建议, 设计中尽量采用独立式无障碍厕所, 原因如下: 根据02J915 公用建筑卫生间的设计范例, 无障碍厕位的使用面积大致为2 000 ~ 3 000 长, 宽度不小于1 000, 男女各需设计一个, 则使用面积大致为4 m2~ 6 m2, 而独立式无障碍厕所的尺寸为2 000 ~2 800 长, 2 100 ~2 300 宽, 则使用面积也是4 m2~6 m2, 由此可见厕位在面积上并不占优势; 无障碍厕位需要在两处设计, 相关设施也需要两套, 而独立厕所只需要一套设施; 另外, 无障碍厕所由于脱离普通厕所设置, 更加方便于特殊人士的使用, 对私密性的保护更好。

6 结语

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其主要的功能需求, 例如展览、演出、商业等, 还要在设计中融入设计师的智慧, 让使用者的感官得到良好的体验, 这也是成功设计建筑的一部分, 其中的公共卫生间也是促成这一感官体验的重要元素, 试想使用者在一个各方面都设计很好的建筑内, 经历了一次“不堪回首”的如厕, 他的体验感会不会受到负面影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承载着特殊功能的公共卫生间, 虽在整个公共建筑中的比重不大, 但是作用却不可替代, 其设计一样涉及到诸如人体工程学、心理学、色彩学等很多方面, 能设计好也并非易事, 需要足够的重视、长期的经验积累, 以及积极的创新。

参考文献

[1]CJJ 14—2005,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S].

[2]GB 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S].

[3]12J926, 无障碍设计[Z].2012.

3.公共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探讨 篇三

【关键词】电气设计;节能措施;用电负荷;照明节能;减少能耗

1、用电负荷计算

用电负荷的合理计算能有效的降低电缆的用量,降低能源消耗。对于民用建筑来讲,常利用需用系数法进行计算,合理的选择需用系数,降低工程的用电负荷量,从而降低电缆的使用量,达到节能目的。

2、变压器的节电

变压器是电气配电中的一个重要设备,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节电分析:

1)变压器的损耗

变压器的损耗主要有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两大部分,由于上述两项在变压器出厂时已经固定,我们无法对其更改,只有在选择变压器的时候尽量选择低损耗节能型变压器。

2)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有三种情况,如果以节约电量为主,则按照有功功率考虑,如果以提高功率因数为主,则按无功功率考虑,如果对两者均无特殊要求,则按综合功率考虑。

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区间一般在75%~85%之间,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及台数时,应根据计算负荷,负荷性质等条件进行选择,对负载率很低(正常使用时低于30%),而且损失率又很高,应予以调整或更换,尽量保证变压器运行在比较经济的运行区间内。对于超过85%负载率的变压器,证明不利于经济运行的变压器,可放大一级容量来选择变压器,以降低其负载率和损失率。

对于采用多台变压器的配电设计,应根据负荷情况,有切换每台变压器的可能性,通过调整使参数好的变压器在运行状态,让参数差的在备用状态,以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对于较大的季节性负荷,应设置单独的变压器,或者把其中不能停电的负荷集中到某一台变压器上,停用不运行的变压器以利节电。

不允许变压器空载运行。

需要考虑大型电动机启动时对电网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容量以利于电动机的正常启动。

3、照明节能设计

公共建筑照明节能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以降低白天时人工照明对能源的消耗;二是合理选用光源、灯具及附件;三是采用智能化的照明控制系统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总量。

首先,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充分利用自然光源是照明节能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白天尽可能利用天然光源,使公共建筑物内获得稳定的光照条件。

其次,合理选用光源、灯具及附件。其一,选择高效、节能、环保的光源。选择照明光源时,应尽量减少白炽灯的使用量,一般情况下室外照明不应采用白炽灯。当悬挂高度大于4.5m时,宜采用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多用于高大厂房、商场及体育馆照明及室外照明等;当悬挂高度在4.5m以下时,宜采用荧光灯,应选T8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有条件时,应采用T5荧光灯,多用于公共建筑、住宅、写字楼等。LED照明灯适用于多种场合的动态照明、室外照明、景观照明等。一般照明场所不宜采用荧光高压汞灯,不应采用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尽可能推广使用高光效、长寿命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其二,选用配光合理、效率高的灯具。在满足眩光限制的条件下,应优先选用开启式直接照明灯具,尽量少用带漫射透光罩的包合式灯具和装有格栅的灯具样式,一般室内的灯具效率不低于70%,并要求灯具的反射罩具有较高的反射比;选用光利用系数高的灯具;选用高光通量维持率的灯具;尽可能选择不带光学附件的灯具;采用空调和照明一体化的灯具,同时应考虑灯具的布置、灯具与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的距离以及灯具的距离比是否科学合理。其三,节能镇流器的选用。应尽可能采用节能型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最后,采用智能化的照明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的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照明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开灯时间、数量和过高的照度,有利于照明的节能;同时可以延长灯具和电器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通过系统控制不同工作场合的照明模式,实现照明场景的多样化,以满足人们对照明舒适度和情趣的多种要求。

4、减少线路电能损耗

应选用电导率较小的材质做导线,其中铜芯最佳。减小导线长度,增大导线截面。对于比较长的线路,除满足载流量、热稳定、保护的配合及电压损失所选定的截面,应再加大一级导线截面。

5、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供配电设计中应通过正确选择电动机、变压器的容量以及照明灯具启动器,降低线路感抗,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应优先考虑采用功率因数较高的同步发电机,荧光灯可采用高次谐波系数低于15%的电子镇流器等。

补偿电容法提高功率因数。当自然功率因数偏低,达不到电网合理运行要求时,应采用并联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無功补偿设备应适当靠近无功源,低压用电设备产生的无功功率宜由低压侧的电容器来补偿,高压用电设备产生的无功功率应由高压侧的电容器来补偿。用电设备集中的地方采用成组补偿,公共建筑内的其他无功功率主要在变电所二次侧集中补偿,并多采用自动无功功率补偿加固定补偿方式。对供电点较远、容量较大,负荷平稳、经常使用的设备多采用就地补偿。空调主机及冷冻泵等常在其附近设专用变电所,可以集中补偿,但若供电距离过长时,最好采用就地补偿。当配电系统中谐波电流较严重时,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应考虑谐波的影响。

6、电气设备节能控制

公共建筑内能源机电设备的能耗占公共建筑能耗的绝大部分。随着公共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的广泛应用,采用节能控制,综合应用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控制等智能化技术对公共建筑内能源机电设备实施集中监控和能效管理,从而实现系统的最优化控制和管理,达到提高能效、降低能耗的节能目标。

其中,空调系统是公共建筑物中的耗能大户,其用电量约占整个公共建筑用电量的50%,因此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内容包括:热交换系统温差与流量的优化控制;定风量全空气系统的空调机组的优化控制;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冷冻水与冷却水系统的优化控制;冰蓄冷系统的优化控制;水蓄冷系统的优化控制,等等。

7、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潜力很大,对于电气设计者而言,应全面认真地考虑电气设计方案,选择高效、节能、环保的设备,应用先进的设计技术,按节能标准合理设计。在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的同时,又能行之有效地节约能源

参考文献:

[1]万小洪:《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科技信息

[2]《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3]《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手册》上下册

4.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四

八、地质

一、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系保证地基强度和稳定的条件下,建筑物不产生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直接影响承载力的高低。

(二)地基土的堆积年代及其成因

堆积年代愈久,—般承载力也愈高,冲洪积成因土的承载力一般比坡积土要大。

(三)地下水

地下水上升时,土的天然重度变为有效重度,承载力也相应减小。另外,地下水大幅度升降会影响地基变形,湿陷性黄土遇水湿陷,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对承载力都有影响。

(四)建筑物性质

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体形、整体刚度、重要性以及使用要求不同,对容许沉降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对承载力的选取也应有所不同。

(五)建筑物基础

基础尺寸及埋深对承载力也有影响。

(六)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一般而言,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如下:

一层建筑:60一100kPa;

二、三层建筑:100~120kPa;

四、五层建筑:120kPa。

当地基承载力小于l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二、地震

(一)震级

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国际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共分为10个等级见 表4-10所列。

震级<22~45~77~8>8

分类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或大地震特大地震

(二)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房屋建筑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分为12度:

(1)基本烈度:某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

(2)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抗震设防烈度。

(三)抗震设防分类

抗震设防分类是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届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源:中华考试网

(四)考虑抗震的场地分类

(1)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属于I类场地土或开阔平坦、坚实均匀的Ⅱ类场地土等地段。

(2)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一般是属于Ⅲ类场地土、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其中包括胶结不良的第三系沉积)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地基持力层在平面分布上软硬不均(如古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非发震断裂与发震断裂带交会的附近等地段。

(3)对建筑物抗震危险的地段,一般是发震断裂带及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山崩、地陷等地段。

场地土的分类 表2-10

分类场地土质

I类稳定岩石

II类除I、III类场地土外的一般稳定土

5.公共建筑艺术设计1004 篇五

课程代码:06223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明清时私家园林有了很大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江南则以南京、苏州、_________、杭州、_________一带为多,园中或堆山叠石、辟池筑台造亭,或种植花草树木,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有密切的联系,文人“乐在其中”的思想是中国造园思想的主流。

2.意大利的造园形式传到法国后,法国结合本土地势平坦的环境特点,将洛可可式作为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园景呈平面铺展式发展,呈现宽阔的大草地、平面图案追求、主轴对称、植物修剪。闻名于世的_________是法国式景观的杰出代表。

3.人机工程学又叫人体工学或人类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探讨_________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4.老子说的很妙:“埏埴……,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_________,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20世纪初兴起的_________运动极大地影响了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艺术家摒弃各种传统形式,致力于追求内在的自我表现,并探索非传统形式的思想模式。

6.人类_________是一个以社会群体部落为形象的活动舞台,是一个与地貌、人种、文脉、生态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的生存环境。

7.道路的分级有: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是古代建筑在宫殿、祠庙和陵墓前对称布置的高建筑物。

9.在纪念性公共艺术的创作中,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应予以考虑:

A、_________——造型上独具特性的视觉形象;

B、象征意义——具有象征性的内涵;

C、_________——地域标识性的呈现。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环境艺术的界定。

2.何谓城市环境设施?

3.请简述公共艺术开放性的涵义。

4.公共空间艺术创作的特定语言要求。

5.简答外部空间的要素。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方案设计文件编制内容。

2.城市广场的起源与发展。

6.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篇六

课程名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适用班级:建筑学15本;建筑工程技术17 专

辅导教材:《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刘云月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从方案设计的角度对建筑空间与形式问题、设计原理与方法步骤进行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归纳和综述,使初学者更易于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提供了大量当代建筑作品作为实例分析,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能更多地了解目前的建筑设计的特点,同时,也对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研究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特点、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的课程。通过对公共建筑的环境设计、总体布局、空间组合、造型艺术、技术经济以及整体观念的全面系统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常见类型公共建筑的特点,掌握关于公共建筑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学会运用公共建筑空间、功能、交通组织以及形象塑造的基本技巧,理解建筑结构、设备及施工的相关基本概念;培养综合分析建筑设计中的环境、经济、技术、美观、适用等诸因素辩证统一关系的能力,提高分析城市环境与建筑个体设计关系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设计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先修课程:《房屋建筑学》等。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

了解:建筑观的来源与建筑设计的特点,当代建筑设计的研究范围与要求 第二章 空间与形式直观

掌握:空间形态的元素与形态,原理与构图,掌握建筑空间的构图原理,在建筑的整体构图中需要服从的基本原理

了解:空间构成设计的基本层次,功能对建筑空间的规定性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章 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

了解: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条件,总平面图中场地分析和建筑形态的确定方法,建筑平面图设计,立体空间的平面化表达方法,平面秩序的确定 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依据,功能分区图和交通流线分析图的分析方法,空间组合的结构与类型;立面设计的法则和原理。

第四章 高层建筑方案设计要略 了解:高层建筑的概念和分类,高层建筑的特点与构成,标准层的概念,高层建筑中的几个特殊楼层的设计,标准层的设计方法,平面类型,平面形状,竖向交通等,城市设计和城市空间设计要点,结构选型与建筑造型的关系,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防火要点和图式

第五章 思维与工具:20世纪设计中三大整体性理论

了解:图与底关系理论,结构与结构主义,文本与文脉理论,形式分析的背景与理论线索

第六章 决策与评价:方案设计阶段三大经济学视野

了解: 技术经济论,空间价值论,价值比较论

四、习题数量及要求

以思考题为主,针对课程内容适时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 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考试

六、几点说明

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刘云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张文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空间组合论 彭一刚,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范围

1.简要说明在建筑设计的学习中强调平衡意识意味着什么?

2.如何理解“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并说明建筑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关系。3.简要说明什么是建筑的比例和尺度? 4.建筑方案设计应具备哪些条件? 5.简述什么是道路红线?

6.简述建筑总平面设计,总体布局作为整个设计构思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7.举例说明在建筑平面设计中,如何应用从外向内的方法进行建筑设计的。8.列举交通空间设计中,动线的三种类型。9.简述门厅的概念和作用。10.空间组合的结构与类型?

11.在建筑剖面设计中,建筑空间在高度上的变化因素反应在哪四个方面。12.论述高层建筑中特殊楼层的类型和相关设计要求。13.举例说明高层建筑与外部空间之间的关系。14.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选型原则有哪些。15.简述什么是防火分区和防火间距。

16.论述20世纪设计中的三大整体性理论中图与底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举例说明。

7.高层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探讨 篇七

高层公共建筑安全疏散的特点如下: 1高层建筑一般为30层及以上,上下楼时间都很长,不利于疏散;2高层建筑内,各种商业种类,写字楼、商场、超市、 影院等等都是人口聚集区,突发事件会引起人们慌乱、踩踏、拥挤等;3高层建筑内多采用竖井通风,一旦火灾发生会造成空气加强对流,如果防火措施没有处理好,极易造成大量伤亡;4国内消防系统还较为薄弱,救援队伍很难立即赶往火灾地点。所以,为了确保高层公共建筑内人员在遇到危机时能够安全疏散,避免、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应当尽量完美。

2高层建筑走廊设置

一些高级宾馆,写字楼,多功能建筑和其他建筑,楼梯、升降梯以及各种服务设施、建筑装饰都在建设规划的核心部分,走廊呈圆环网状或是双通道。 采用这两种方法的高层建筑在不断地增长,这两种疏散走廊各有千秋,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无论在哪里隔断人行走廊, 人们可以快速成功撤离到其他安全的地方,所以为人们能够安全疏散提供必要的结构设计。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走廊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的结构规划图纸, 采用快速、方便的疏散走廊。不过在对高层建筑走廊设计时,应注意该建筑的主要用途。例如该公共建筑主要是一些高级旅馆,住客来来往往较为频繁,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安全疏散走廊在哪里。 不熟悉疏散线路,紧急情况发生时会惊慌失措、不知该往哪里走,耽误宝贵的逃离时间。又如该公共建筑主要承担培训、教育功能,年轻人居多,紧急情况下会慌不择路,采用较为激进的逃离办法,情绪失控、造成踩踏等恶性情况。 所以,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走廊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设计调整。

3高层建筑疏散通道设置

高层建筑因为楼层很高、层数很多, 在对其安全设计时需要着重关注。正常时候,人们上下楼主要搭乘扶梯或是电梯这两个垂直传输通道。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由于电梯电力中断,楼梯成为主要疏散通道,我们必须提供对安全疏散楼梯的可靠设计,安全疏散通道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设计。

3.1疏散通道结构设计

为了避免人员因为紧张慌乱走错方向,耽搁撤离时间,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高层建筑楼梯层出口不应该随意挪换位置,直上直下,一楼要有直达外界的出口。高层建筑一楼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将火情控制在隔墙之外,倘若需要在隔墙处设立出口,至少采用耐火性B级门。通往地下室的楼梯不能与地上楼梯共用,应单独在一楼与地下室一层设立耐火性B级门。这样一来,可以防止惊慌失措的情况下人员进入地下室而不能逃脱的情况,也可以防止起火点在地下室而迅速蔓延至整个建筑的情况。

高层建筑楼层很多,层间距离较大, 发生火灾时楼层内充满烟雾。当较低楼层发生火灾时,烟气向上蔓延迅速,很容易地堵住下层的疏散通道,这时很多人员会选择向上逃生。倘若疏散楼梯直达屋顶平台,人们可以借助直升机、绳索等工具进行逃离疏散,而且直达屋顶的楼梯不能只设置一个,至少有两个互为备用。所以,每个高层建筑必须设置两个楼梯屋顶平台,这是非常必要的。

3.2疏散通道踏步设计

螺旋楼梯以及扇形踏步不适合应用在疏散通道的楼梯和走道台阶。原因是此类台阶形状的两端宽窄不一,一旦在危急时刻人群密度大且互相推搡,则容易致人摔跤,严重时可使楼道堵塞甚至发生踩踏事件。然而一部分高层公共建筑的螺旋楼梯的台阶的上下两层之间的旋转角度小于或等于9°,并且每层在距离楼梯护栏支撑杆0.24米的地方,深度又不小于0.23米,紧急疏散时候的情况同一般楼梯,所以出现上述危险情况的几率较小,允许使用螺旋楼梯。

3.3疏散通道防火设计

现实生活的真实火情案例和实验室的实验成果显示,阻截烟火成效最好的是防烟楼梯间,原因是此类楼梯间的进口的地方有前室,而且配备有阻隔和消散烟的设施或配备有用以消散烟的凹廊和阳台等。阻截烟火成效比防烟楼梯稍差的是封闭楼梯间。单向防火门没有被布设在此类楼梯间内,但是还是能阻挡一段时间的烟气的。楼梯间只有三面设有墙壁,空的一面是通向楼道和屋室的, 发生火灾时通常会在这里引发火情的扩大。所以,防烟楼梯间适合布设在一类以及高于33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中。 封闭楼梯间适合布设在高度小于33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中。但是高层公共建筑都设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建设成本会加大,并且楼层一般都采用高质量的防火分隔,楼层住户又熟悉紧急撤离路径,所以可以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譬如敞开楼梯间可以设在12层及12层以下的楼层,但同时其防火门应该使用耐火极限至少为0.8小时,封闭楼梯间应该设置在13 ~ 19层,防烟楼梯间应布设在20层及20层以上。

4高层建筑避难场所设置

庇护所、避难层等措施是高层公共建筑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场所。此类设施已经在国内外各大城市中成功使用过, 高层建筑内人员集中度很高,一般有庇护所和避难层的高层建筑在突发灾难来临时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对于120米及以上的建筑要求安装避难场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如下:1每间隔12层左右需要加装一个避难层,从一层到首个避难层之间最好不要多于15层,相邻两个避难层之间也不要多于15层。2通风作用的竖井需要在避难层进行隔断、封闭, 避免烟雾进入避难层造成二次伤害。3避难层内应提供齐全的消防措施和简易的医疗设备,例如消防进出通道、消防专线电话、防火设施、应急照明措施等, 应急照明供电时间应大于等于1个小时, 光照强度应大于等于1.0勒克斯。

5结束语

文章结合高层公共建筑特点,对高层公共建筑走廊、疏散通道、避难场所进行了设计说明。然而高层公共建筑人口聚集、危险因素种类繁多,仅仅依靠这三个方面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高层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多加总结、勤于思考,对设计规范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润军.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3,(12):40-42.

[2]石国勇.浅谈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2,(1):68-69.

8.公共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篇八

摘要: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某公共建筑结构设计采用的多种解决方案,在不同部位能较好地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公共建筑;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1.4x104m2。建筑内部由剧场、会议商务、展厅等功能组合而成。由于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出现跃层或层高不同、大跨度楼盖等平面及竖向均不规则的现象。主结构为框架结构,业主要求要以低成本及多种结构形式混合来达到建筑功能的要求。本项目的结构设计重点是如何通过调整结构布置和加强结构整体性能来满足复杂结构的抗震性能。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6度,抗震措施7度,框架的抗震等级二级,50a一遇的基本风压0.35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风荷载体型系数1.3,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一C40,钢筋采用HRB400,钢材采用Q345B及1860级钢绞线。设计荷载均按现行荷载规范进行取值。

二、岩溶地区基础设计

考虑施工的方便及可靠性和结构的经济性,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场地处在石灰岩溶地区,部份岩面高出基础埋深的石灰岩,需进行凿除;部分基础位于岩层断面处,且落差较大,需加大受力面积并用混凝土填平至最高点方能做基础持力层;部分基坑经开挖较大深度后仍未发现持力层(如舞台后侧部分的基坑),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设计采用换填毛石混凝土的方法处理该部份基础,严格控制相鄰基础的沉降差满足规范要求。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了基础的处理措施,但每个基础的埋深随岩石面变化、处理措施均有不同。持力层变化大,岩面破碎,从局部岩面出露,到岩面深7~10m,采用独立基础,现场逐一核准每一基础标高、尺寸,减少了桩基施工难度。

三、不规则平面、超长结构设计

结构长104.8 m,宽74 m,平面不规则,存在开大洞和楼板不连续的情况,楼面亦存在高差、错层。结构设计中通过调整结构布置、加强薄弱部位的连接及周边梁板的配筋,采用弹性板计算复核配筋等措施,保证结构平面的刚度和整体性能。

此外,由于建筑立面及功能需要,平面内不设置抗震缝和伸缩缝。但由于结面内设置了后浇带,并加强了构件配筋。结构的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二层平面结构布置

四、大跨度混凝土楼盖设计

展厅、大型会议室的屋面为大跨度结构,展厅的跨度为17.4 m,梁高限制900 mm。为满足强度、变形要求,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梁。梁截面尺寸400 x 900,跨高比约1 /20,预应力梁单向布置,梁间距为2.5 m。采用预应力梁的优点是施工简单、变形小。典型预应力梁施工图如图2所示。

图2 预应力梁

主体完工后预应力部分的实景如图3所示,整个楼盖呈现出一种结构之关,梁截面整齐划一,梁沿一个方向布置时纵向可走喷淋答,有效满足净高需要。

图3 20m跨度预应力梁展厅施工完成图

1~4层展厅、两边门厅部分框架跨度为14.2 m,柱距为8.2~12.6 m不等。经过对比分析,在此跨度以内可以不采用预应力,简单采用单向密肋梁楼盖予以实现。梁高为900mm,梁间距为2.1 m,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梁的挠度不满足要求,要求施工时预先垂直向上起拱,最后计算发现梁配筋并不大,仅1.2%左右,在经济配筋率范围之内。密肋梁的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密肋单向楼盖局部平面布置

五、钢结构屋盖设计

剧场屋盖横向跨度30m,长30m,舞台顶屋盖宽30m,进深20 m。从便于施工、经济竹省的角度来考虑,观众席及舞台屋盖采用钢管析架+支撑的钢结构屋盖体系,屋面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满足建筑隔音要求的同时也避免了高空支撑模板的困难。观众席钢屋架下安装悬挂面光桥,舞台钢屋盖下悬挂演出设备的钢构格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

采用钢桁架结构的优点是自重轻,设备管道等可以从桁架中间穿过,间接增加建筑空间。不占用建筑空间,在大跨度结构中经常使用。钢桁架和混凝土楼板及周边混凝土结构结合部分构造需考虑防水及建筑美观。

钢结构的图纸绘制应采用简明、清晰的表达方式以便于施工。钢构件的设计连接充分考虑减低施工难度。实际施工反映效果良好,钢结构施工安装没有施工难度,钢析架采用地面拼装完成,一次安装就位,高空作业的工作量很少。

剧场屋盖采用钢结构桁架(图5),为满足剧场的隔声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剧场屋面离地面标高为19.4m,28.2m采用普通模板现浇楼面的方式,其高空模板施工代价过大,经比较采用不需要模板支撑的钢筋桁架楼承板,降低了施工难度并节省了高空支模成本。

图5 观众厅钢结构屋盖平面布置

钢筋桁架楼承板是将楼板中的钢筋在工厂采用设备加工成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镀锌钢板在工厂焊接成一体的组合模板。该模板系统是将混凝土楼板中的钢筋与施工模板组合为一体,组成一个在施工阶段能够承受湿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的承重构件。在使用阶段,钢筋桁架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承受使用荷载。钢筋桁架楼承板上、下弦钢筋采用成盘供应的热轧带肋钢筋(HRB400)或冷轧带肋钢筋(CRB550级);腹杆采用成盘供应的冷轧光圆钢筋;底模采用镀锌钢板,厚度常用为0.5 mm,双面镀锌量不小于120 g /m2。钢桁架楼承板具有技术领先、施工快捷、抗震、防火、防腐性能好、质量稳定、安全可靠、板底平整、关观环保、选材经济、综合造价低、板型丰富等优点。本项目采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如图6所示。

图6 钢筋桁架楼承板

六、计算分析

(一)SATWE弹性反应谱计算结果

结构计算软件卞要采用SATWE进行计算。在弹性阶段各项指标均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其中前三个周期为 ,X方向位移比为1.14,Y方向的位移比为1.22。从计算结果来看,虽然平面较为不规则,但可通过楼面加强,尽量调整竖向构件布置等方式,结构抗扭转性能较好。

(二)弹性时程分析结果

由于平面不规则,设计时采用了SATWE进行了小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根据抗震规范,加速度峰值取18 cm/S2,通过与反应谱方法进行比较,反应谱方法分析出结构X方向和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 /3 174及1 /2 175,而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得出结果为1/3 033和1/2 066,结果比较接近。在基底剪力方面,反应谱方法分析时X方向和Y方向剪力分别为5003 kN和4163kN,而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得出结果分别为5820kN和4710kN,结果相近。

(三)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

为了考察结构在大震阶段的表现,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了考察,所用软件为EPDA&PUSH,采用第一振型的楼层剪力分布模式作为侧推荷载模式,静力推覆结果如图7所示。罕遇地震性能控制点对应的x方向结构顶点位移为30.6 mm,此时基底剪力约为20 346 kN,约为小震时的4倍,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 /588远小于规范的1/100的限值。说明结构在罕遇地震下也能保证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图7 静力弹塑性分析能力谱与需求谱

设计还分析了罕遇地震作用下塑性铰的发展情况。随着荷载一步一步增加,二层平面图中右上角楼板削弱比较严重的周边梁柱首先出现塑性铰,随后就是右侧柱子不断出现塑性铰直至完全屈服,而在此过程中左侧区域由于楼板比较连续,梁柱出现塑性铰的不明显。此结果进一步说明楼板对于结构抗震性能的贡献比较显著,结构设计时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小楼板开洞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

七、结束语

本公共建筑面积不大,但是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采用不同的技术以满足建筑功能和结构本身受力的需要是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设计中必须对平面和竖向进行优化,使得结构设计除了保证建筑本身的安全和抗震需要之外,能更好地为建筑功能服务。本工程设计过程在建筑的不同部位混合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设计思路可供同类建筑参考。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9.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九

1、产权界限、红线: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用地红线: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2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或建筑高度超过24m(不包含单层主体建筑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的公共建筑。

3、建筑层高: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完成面)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4,容积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5,建筑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1.实际空间:现实的、以成就的、比较严格的,关系、定位都比较严格,限定了人的行为,一旦成就后,想改变很不容易,因此,设计一定要严密

2.心理空间:想象的、虚拟的、比较模糊的,根据以往的生活阅历去预期或衡量一个实际空间

3.诱导界面:实际空间有一定的形体,通过诱发使用者的联想和经验暗示使用者空间的特征。联想:首先要给人以方位感,让人知道自己的位置

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之间要有联系

经验:与一般人的认知经验要符合明确怎么诱导人,尽量减少并联的选择

10.公共政策复习小结 篇十

(1)以主权者身份,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 直接行使用个人的权力;(2)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权力;(3)使用威胁手段,如请愿、示威、罢工等活动;(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游说等手段,影响政策导向;(6)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二、简述决策过程中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1)趋避冲突,是指既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想付出代价,而两者又不能同时实现,因 而内心产生矛盾的情况。(2)双趋冲突,指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3)双避冲突,是指因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

三.简述政策终结所针对的情况。

政策终结一般针对以下四种情况:

(1)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2)发现政策背离了政策目标。

(3)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的。(4)发现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四、简述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政策执行中需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要明确既定目标,执行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为抉择,明确既定目标是对执行的 最基本要求。

(2)实施反馈控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必须重视反馈 控制,保持应变能力。

(3)在摸索中前进;对于复杂的、无先例可循的工作,只能在执行中摸索实现目标的 有效途径,并运用管理学的反馈控制原理不断地对目标进行修正,使实施方案逐步完善;

(4)注意政策整合;各政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政策之间整合不好,就会引发新 的问题政策本身成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加强政策整合是很重要的。

五、简述政策主体中的官方决策者。

(1)立法机关。(2)行政决策机关。(3)行政执行机关。(4)法院。

六、简述政策评估主体的构成。

(1)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2)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3)政策的目标群体。

七、.简述小组意识的特征。

(1)一致性思维。(2)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

(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5)很强的群体凝聚力。(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

八、简述政策终结的地位和作用。

作用:1.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2.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 3.有利于政策过程的优化和政策质量的提高

地位: 1.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 2.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九、简述政策执行群体中的个体互补包括的内容。

(1)知识互补。(2)能力互补。(3)年龄互补。(4)性别互补。(5)个性互补。

十.简述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

(1)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2)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与范围。

(3)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十.简要回答公共政策议程本质。

公共政策议程实质是列入政府或其他社会主体讨论的问题清单。公共政策议程是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特定的互动,人们要争夺公共官员的注意力,官员也要对问题进行筛选列表。公共政策议程在政策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首先,公共政策议程是政策过程的第一环节;其次,公共政策议程是政府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配置的基础。因此,研究公共政策的人与制定公共政策的组织都需要认真讨论与解决与公共政策议程相关的问题。

十一、.简要回答政策终止的主要作用。

第一,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及时地终止失效或无效的政策,就可以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配备到新政策实施上去,让有限政策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二,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公共管理部门要对社会公共领域实施最有效的管理,使公众的利益得到最公正的调节,不可能指望通过一两个政策的实施就能实现这一目的。它必须运用政策运行的周期性特征,不断地将绩效变得低下的旧政策适时地淘汰、更换、废止,让新的政策发挥出效能。通过政策的这种周期性的循环,可以保持较高的政策绩效。

第三,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只有将无效的、过时的政策,通过废止、合并、分解、缩短,才能使政策系统不断地优化,从而更能与环境相适应,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6.福莱特思想在行政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什么?第一,为早期正统行政管理理论向行为主义行政学说的转变架起了桥梁。第二,系统深入研究了行政管理中人的问题。第三提出了全新的行政管理观念。第四,理论观点有待系统化。

论述题

1.试述政策评估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制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活动,政策目标的确定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现实中一些原则性很强、目标非常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的政 策,就很难进行评估。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由于政策的影响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有些因素难以 测定或根本无法测定,这就给政策评估带来了许多障碍。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政策资源的混合指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混合 在一起,当测定某项政策的效益时就会遇到麻烦,政策重叠是指针对相同的政策问题,各种 不同机构和部门制定的政策交织一起,很难指出某项政策和实际效果。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由于政策问题涉及许多因素,常常是一个问题中包含着许多 其它问题,各问题之间关系交错,因此分析政策效果时就无法得到清晰的判定。

(5)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当政策评估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对政策主体不利的影响时,来自政策主体的反对会很强烈。

2.试述政策规划的过程。

政策规划的具体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1)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不仅是政府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依据,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且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

(2)政策方案的设计;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方案后 果及其效应的准确估计,二是对方案实施细节的详尽规定。

(3)政策方案的评估;政策的方案的评估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测性评估,二 是可行性评估。

(4)政策方案的选择;即在对政策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择优的过程,该过程中 运用不同的择案规则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3、论述公共政策决策的要素。(1)目标要素

任何公共政策都是针对一定的社会公共问题而制定、执行的,因此在决策活动中,必须要明确政策目标,而这种以确定的政策目标展开公共决策的决策意识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则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决策目标的确定对随之产生的政策议程、政策选择、政策执行以及物质配备与保障等方面均有重大影响。由于政策领域是极为广泛复杂的,因而政策目标应立基于公共利益的保障和发展,为公共福利的增进服务。(2)主体要素

政策主体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一般而言,政策主体要素包括官方政策活动者与非官方政策活动者,他们对于公共议程的发展、政府议程的推进、决策信息的分析把握、政策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政策工具的鉴别以及再决策等公共政策活动均具有重大影响。公共决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政策主体通过政治过程决定资源在不同公共物品之间的配置或决定全社会价值、利益在不同阶层、团体或个人之间的分配。(3)工具要素

政策工具又称治理工具或政策工具。作为公共管理方法和技术论域,其核心是关注如何将政策意图转变未管理行为,将政策理想转变为政策现实。基本的政府工具或政策工具可以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三类。其中,市场化工具包括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域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部市场等;工商技术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目标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和企业流程再造技术等;社会化手段则包括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4)信息要素

决策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是否到位关系导决策的成败。现代化、科学化的公共决策需要对决策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准确、高效、快捷,保证决策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迅捷性是成功决策的根本要素。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类信息高度膨胀,其中不乏非精确性、错误、失真的信息。公共决策者应对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进行适度选择,对公共决策信息的公共价值进行分析,进而在数字化智能处理基础上实现公共决策信息的最优选择途径。

4、论述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政策能够引导人们行为和事务发展方向。从发挥效力的形式看,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分为直接导向功能和间接导向功能。从作用的结果形式来看,公共政策导向功能分为正导向功能和负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具体表现如下:第一,统一思想。第二,确立目标。第三,因势利导。(2)制约功能

公共政策的制约功能是指政策能够对作用对象的行为与事务发展失范的控制和约束。制约功能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制约、禁止政策制定者所不希望的行为发生。公共政策制约功能是一种消极性功能。政策制约功能是公共政策规范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公共政策制约功能可以分为硬性制约功能和软性制约功能。

(3)管理功能

公共政策的管理功能是指政策在其运行过程中应承担和可能承担的基本政策任务。其核心问题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政策主客体服从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共政策的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决策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以及协调职能上。(4)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是指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来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利益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分配的能力和作用。公共政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它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调控各种社会关系及其整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分配机制,它需要回答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为什么分配、需不需要再分配等一系列政策对象所关心的问题。(5)动力功能

公共政策的动力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符号象征对国家管理和社会改造所具有的促进和推动的能力和作用。公共政策组合物质的、精神的、动力的各种要素,利用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创造出各种物质的或精神的新产品与行为,以不断地调整社会关系和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政策的物质动力主要是政策利用物质刺激、奖金激励等手段所表现出来的效力;政策的精神动力主要是政策利用精神信仰、精神激励等手段所表现出来的效力;政策的信息动力主要是政策利用大众传媒等各种信息杠杆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效力。(6)准法律功能

公共政策的准法律功能是指政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起到了指导、补充甚至替代法律的功能。政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一样,是对作用对象的观念和行为进行的约束和限定的规范形式。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制定和实施法律,都必然地要以一定的政策作指导;任何法律由于不可能对现实生活做出尽善尽美的规定而在其实施过程中必须以政策作补充;当法律出现缺位或过时时又要以政策作为替代。

5.试述精英模型的基本观点。

(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 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

(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 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3)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者的精英阶层,该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 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

(4)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 的一致性。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

11.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十一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造型;环境布局

21世纪是信息及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图书馆的主要硬件——图书馆馆舍建设,是衡量图书馆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一座城市的文化设施,特别能体现其精髓。上世纪末落成并投入使用的北海市图书馆以其“珍珠”的新颖独特造型、浓郁的海洋文化风格,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该馆填补了广西北海市一直以来没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空白,成为北海市乃至广西区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在全国同类地市也不多见。本文就其建筑造型与环境布局的合理性作一些分析探讨。

1.北海市图书馆独特的建筑造型

图书馆建筑是一种文化,不仅要给人以文化享受,还要给人以文化熏陶,在建筑造型上一定要力求典雅美观,简洁明快,要充分体现其深邃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图书馆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象征。应当是城市文明与文化的一大景观,是城市建筑的名优产品。

从正面望向北海市图书馆,人们就被它那倾斜的外形和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的球形网架玻璃体—“珍珠”所吸引。它造型独特,是一直径为70米的圆柱体倾斜20度角并切割成大小均等、左名对称的扇体,中间夹着一个球形圆架玻璃体,形成一个极具震撼力与雕塑性的建筑。充分体现了现代图书馆时代性、地方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极具浓郁的海洋文化风格。这种拾阶而上的形体与球形网架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想象空间,同时也象征了人类向知识高峰不断攀登的进取精神,而那镶嵌在中间的球形网架玻璃体,则象征了人类通过艰辛努力而结出的丰硕成果和珍珠。北海市图书馆独具特色的外形让人过目难忘,难怪其建筑设计师豪气地说出北海市图书馆起码二十年不落后。许多来北海市图书馆参观的图书馆界及建筑界的专家都异口同声说北海市图书馆是同类地市级图书馆中的佼佼者,该馆入选了《中国新时期优秀文化设施图典》。

2.北海市图书馆的环境布局

图书馆的内外环境与建筑主体共同构成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图书馆的优美环境不仅使读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消除紧张感和疲劳感,而且宁静典雅和谐的气氛可以刺激读者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对于读者身心健康、提高阅读效率、保持愉快心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整洁高雅的环境还能影响读者的修身行为,使读者在无形中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消除各种不文明的行为。

北海市图书馆选址在北海市中心长青公园的东南角,面临北海市的交通枢纽——北海大道,馆东北边是居民区,可谓闹中取静,环境怡人,方便读者。该馆占地11693平方米(17.3亩),框架七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8719平方米。从正面宽阔的小广场步入大厅,直径达30米的圆形大堂开阔明亮,显得很有气派。在大堂抬头望向退台式的各楼层上面,中间是一个硕大的网球体,网架顶部离地面有30多米,其支架纵横有序,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堂有1000多平方米,是该市重要的文化展览场所。大堂左右两边分别是现刊和现报阅览室,是每天读者流量最多的地方。二楼左边是自然科学外借部,右边是社会科学外借部,读者在这里可尽情邀游于书海中,汲取精神营养。看书累了,在窗边向外望去,长青公园的葱葱树木令人心旷神怡,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使人马上解除了疲劳,恢复精神又投入到书海中去。在这里你也可以感受到该建筑外形是倾斜的,而里面楼层都是平直的,这时你也许会佩服建筑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了吧。自然科学外借部后面是文献过刊部,收集该市各种地方文献和各类过刊。社会科学外借部后面是新技术部,里面有几十台电脑,环境优美舒适,是读者学习电脑知识、畅游网络世界的理想场所。二楼大堂悬梁式走廊两边是办公区域和采编部,二楼前厅上面是全馆“装备”最好的影视报告厅。该报告厅有座位560个,座椅豪华舒适并配有各类音响、照明设备,可举行中、小型晚会、音乐会、歌咏比赛、报告会等,是北海市同类型的会议厅中功能最齐全、环境最好的一个。设计师把它与业务区分割开来,并有两个单独向外的大楼梯,避免干扰图书馆宁静的环境,影响读者正常的学习,布局可谓恰到好处。

一楼东侧新设了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公益文化服务,北海市图书馆于2012年底开始筹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目前已经初步建成,处于内部试运行阶段,争取早日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正式向读者开放。届时,自助图书馆将为市民提供自助办证、自助借阅图书服务,市民凭二代身份证和押金,即可自助办理借书证,并自行完成借书、还书手续,还可以在自助图书馆内看书,以及通过大屏幕触摸屏来阅读全国的电子期刊等。“自助图书馆”为图书馆发展探索了新思路,是推行图书馆建设进程中思路创新的产物,有效地提高了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管理创新,实现了图书馆建设模式创新,为统筹规划图书馆布局,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提供了新模式。对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馆的后区有一个约200平方米的不规则形状的景观鱼池,池中间的檐廊布置得精巧细致。读者读书累了,漫步到这里,看着鱼儿在碧蓝的水中游来游去,非常惬意。

馆的四周是玻璃幕墙的设计,周围有3000多平方米的绿化带,两侧有生态停车场和一个3000平方米的地下室停车场,夜幕降临时,在夜景灯光的映衬下,北海市图书馆更显得美轮美奂。北海市图书馆成为了读书人向往的地方。

3.结语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象征之一,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因素,是城市文化传统延续的展示,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保存文化遗产、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以及促进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北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文化建设目标是:把北海建成具有鲜明南珠特色的海洋文化名城。北海市图书馆今后的发展与北海市城市建设密不可分,要同步进行。城市建设需要精品,北海市是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更需要突出“海”的文化,打造南珠文化品牌。北海市图书馆建筑造型独特,在国内外都属超前意识的设计,环境布局、功能分区合理。该馆采用智能化综合布线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书刊管理的自动化化并与互联网相联,有中央空调及先进的消防安全监测系统设备,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多媒体视听、工具书检索、代查代译、网上漫游、各种培训以及各类展览、讲座、音乐会、文艺汇演、影视放映等多项服务。图书馆建筑是百年大计,我们要以长远的、发展的和变化的思维去认识和思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回归本质,回归主体,追寻自然、建筑与人的和谐共生。

目前,北海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正在实施“树立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北海”的远景规划。北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条件。作为担负保存文献、传递信息、开展社会教育等职能的公共图书馆,要争取资金不断完善和维护原有的设施,充分发挥馆藏文献资源的作用,使北海市图书馆真正成为北海市城市建设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科]

【参考文献】

[1]王永珍,光秀梅.浅谈21世纪的图书馆建筑布局[J].山西建设,2001(5):22-23.

12.公共文化建筑中的防火疏散设计 篇十二

1.1 建筑概况

天津图书馆位于天津市文化中心场地内, 是一座集展览、借阅为一体的大型公用建筑。地下一层, 地上五层, 总面积约55000m2。结构主体长宽均为102m, 高度为29.40m。建筑由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及其团队设计完成, 已于今年五月份对市民开放。由于部分图书尚未布置到位, 当天只能对建筑内部部分区域进行调研。

1.2 设计特点

使用率较高的大众阅览室布置在低层部分, 而将专业性较强的研究室, 修缮、保存空间移到了上部。首层设置了南北贯穿的通廊式共享空间, 视觉上将隔层空间贯穿融合在一起。通廊中心部分提供了供来客使用的竖向交通系统, 包括开敞的楼梯, 景观电梯和一部自动扶梯。

1.3 防火疏散要求

由于采用十分灵活的墙体自由分割空间, 以至于空间比较零散而孤立, 不便于疏散。中间的通廊式空间几乎贯通全部的四层空间, 火势容易蔓延, 而且东西向的建筑空间仅由一层通 (二层仅有一个连廊相连, 之上全部断开) , 形成较为独立的两部分, 无法共同使用疏散楼梯。

1.4 解决方案

连同结构一起考虑。作为巨型桁架柱支撑结构的八个交通核均匀分布于建筑中, 供内部职工以及紧急疏散使用。这样既确保了疏散安全, 同时避免了两种流线的相互干扰。以中庭为分隔, 左右两部分建筑空间各有四个疏散楼梯, 符合疏散要求。在共享空间周围和中间部位设置防火墙及防火卷帘, 以保证防火分区的面积。疏散楼梯位置设置比较合理, 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3的疏散距离要求。

2 中央美院美术馆

2.1 建筑概况

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由日本知名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美术馆总面积14777m2平方米, 地上四层, 地下二层, 建筑顶点高24m。展览及陈列部分共4150m2。二层为固定展厅, 三层及四层为临时展厅。库房位于地下, 报告厅、咖啡吧等公共服务设施则布置在一层。

2.2 设计特点

根据地形, 设计首先考虑临街部分的建筑为曲面墙体, 然后采用既独立又相关的三个自由曲面来组合空间, 最终形成目前的建筑体量。

建筑交通流线设计具有自己的特色。从室外下沉广场上的天桥可以直接进入首层的入口大厅。入口大厅既可以作为大型展品的展览厅, 同时也是整个建筑的交通枢纽。大厅两侧分别设有一层直二层和二层至三、四层的折返坡道。而坡道在半层高的位置与一部开敞楼梯的平台相连, 可以到达作为夹层的一个特别展室, 避免了长时间在坡道中行走的单调。

2.3 防火疏散影响因素

整个建筑空间的交通由坡道主导, 且主要分布于中央大厅。由大厅分隔的两个大的展示空间疏散不易处理。采用串联式的空间组织方法, 除连接两部分展厅的走廊外全部为展览空间。展示空间和交通空间合并没有明显划分。疏散楼梯直接位于展厅之内, 由于展品的缘故不易设置疏散标志, 对防火疏散有一定影响。

2.4 解决方案

在坡道的两侧设置疏散楼梯以辅助坡道进行疏散。三个曲面相交之处一个为主入口, 另两个正好位于展厅的端头, 在此设置疏散楼梯并相应在一层设置火灾时可开启的直通室外的逃生出口。两个展区面积均符合陈列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2500m2, 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1000m2的要求。

3 公共文化建筑常用防火疏散方案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的一部分, 功能较为综合, 空间组织较为灵活。建筑师大多愿意参与此类建筑的设计, 并力求在空间和形式上予以创新以得到更为丰富的空间效果。但这些对于空间、流线和形式的处理往往会带来一些防火疏散上的困难。特别是公共建筑主要面向公众开放, 使用人数多, 对于防火疏散的要求也就更高。

通过之上两个案例的分析, 我总结了公共文化建筑一些常采用的防火疏散方案。

a.设置中庭:公共建筑中往往设置通高的中庭空间作为建筑内部的交通和视觉中心, 同时通过屋顶采光解决大进深空间的自然采光问题。中庭的共享空间为建筑中的人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可能。大型中庭空间通常也是建筑的交通枢纽中心, 即使是非核心位置的中庭, 为了丰富空间层次、加强空间的流动性, 也往往带有一定的交通功能。

b.坡道和自动扶梯:坡道和自动扶梯是公共文化建筑中常见的竖向交通设施。坡道和自动扶梯既可以增加建筑空间的流动性和丰富性, 同时也产生对人流的视觉引导。自动扶梯的运送量很大, 适合在人数较多较密集的场所使用。

c.串联式空间:这种空间处理方法多见于博物馆等展览建筑。串联的展厅便于参观者一次性地将整个展览依次看完, 形成比较完整清晰的展览流线。

4 结语

建筑的空间设计和防火疏散设计是紧密联系的部分, 相互制约和影响。因而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应当对建筑的疏散问题有一个宏观的考虑。天津图书馆中将疏散枢纽和结构相结合以及美院美术馆将疏散楼梯同建筑形体构成结合的做法都体现了这一要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必须结合设计最初的概念和想法, 而不能是在建筑的形式, 空间设计相当深入后仅仅是为了满足规范要求硬生生的将疏散设施加到建筑之中。只有结合考虑建筑各方面的因素, 才不会因为勉强进行调整破坏了建筑设计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山本理显;土岐晃司;牛征, 天津图书馆设计, 建筑学报2010年第4期

[2]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第6.3.1条

[3]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第6.2.2条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6条

[5]东福大辅,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建筑学报2008年第9期

[6]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第5.1.1条

[7]史艳琨, 公共建筑中庭设计探析, 硕士学位论文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1.10条

[1]天津图书馆室外透视, 网络图片

13.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十三

工作小结

2018年上半年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督导工作在上级部门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及院长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开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督导工作的新局面,较认真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全乡的总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的督导工作,其他小组成员负责具体各项工作。各个小组成员可劲职守,认真积极的完成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督导工作。

二、制定标准,使工作做到标准化、规范化。我院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的督导工作的要求,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制度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督导工作的制作标准及各项工作的工作制度。

三、增强工作意识。

为提高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督导工作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全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督导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目前截至我乡共完成督导6次。

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保持原有的工作作风,加大工作力度,坚持以防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刻苦学习业务知识,改进不足。为确保本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督导工作而努力奋斗。

14.公共场所监督检查工作小结 篇十四

根据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安排的工作,我中心对公共场所制定了一套方案。在工作中结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创卫要求,严格对美容美发、洗浴、歌厅、住宿等各行业卫生管理标准,将工作逐项明确,对我镇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宣传公共常识,分步骤完成所制定的目标。

一、宣传动员,细化标准,明确分工。

二、对无证经营者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三、对08.09年办的证进行量化分级工作。

四、查看各公共场所卫生是否符合卫生管理标准。

在检查中,共检查公共场所51家,无证6家,量化分级20家,督促健康证办理210余人,对无证场所现场发放办证通知,令其停业整顿。通过督查发现,少数公共场所单位法律意识不强,卫生设施配备不到位,消毒专间不够,个别单位娱乐场所未设吸烟室。建议:

1、要进一步总结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经验,巩固成果,在完善住宿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其它公共场所,扩大量化分级管理的范围,提升量化分级管理层次。

15.浅议公共建筑中母婴室的设计 篇十五

母婴室是现代文明的有机产物, 它的生成和发展是社会的需要, 人类文明发展及人文关怀的结果。在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中, 母婴室的设计体现了公共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完整性。在国外, 北美和欧洲的不少发达国家都把哺乳期的妈妈“照顾”得非常周到, 加拿大就是一例。首先, 在发达国家的所有商场、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女洗手间旁边或者里面, 都能看到一个专为新妈妈们准备的房间。这类房间专门为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出门或者生育不久需要哺乳或挤奶的妈妈们准备, 她们可以在这里喂奶、挤奶, 或者给孩子们换尿布。因为这种哺乳室与卫生间是分离开的独立空间, 因此也不会受到他人催促。其次, 不仅是在公共场所, 加拿大的许多大型企业也为员工留出了哺乳室, 为在哺乳期内重返工作岗位的女职工提供便利。有需要的女职工可通过公司的会议室预订系统来预订哺乳室, 并可将母乳存放在冰箱中, 确保母乳在带回家前一直保持新鲜。

二、我国的公共建筑中的母婴室设计的现状

在我国, 母婴室的配置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 仅有少数大型一线城市中的大型商场, 部分设置了母婴室作为商场的必须配套, 而大部分公共建筑中基本寻觅不到母婴室的影踪。然而在中国的一线城市, 其经济较为发达, 外来务工的人口居多, 年轻人口多, 以至于婴儿数量增多并较为集中, 这也使大家对母婴室的需求急剧增多, 而供大于求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本文将深圳市的几大商场的母婴室, 列出来做个比较:

1. 海岸城

海岸城市深圳市南山区的一座大型MALL商场, 不单购物环境好, 而且母婴设施很完备, 设置在洗手间旁有母婴室, 指示系统清晰准确。房间呈长方形, 尺寸较小, 家具配有椅子、工作台和洗手盆, 饮水机可以用开水, 房间稍小但基本的设施配备完全。室内还设有专门的沙发给喂母乳的妈妈, 并有帘子遮挡, 非常人性化。有3个给宝宝换尿布的台子很舒适, 热水壶和洗手台, 身高尺和体重秤, 不管是换尿布还是喂奶都很方便。

2. 益田假日广场

洗手间旁有母婴室, 房间中有房间, 不是很大, 但感觉温馨, 有2个沙发和工作台, 可以从容给宝宝换尿布。但好像没有自来水和热水, 冲奶粉就要自备水了。随着广场的人气越来越旺, 这里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

3. 京基百纳广场

母婴用品店楼下的洗手间旁有母婴室, 房间比较大, 但很空旷, 设备简陋, 长条椅子没靠背, 台面是普通大理石面, 没有垫子, 可能用的人少, 东西比较新 (也没很多东西) 。

4. KKMALL

KKMALL的母婴室位于2楼和3楼卫生间区域, 单独设置房间, 有图标 (妈妈给宝宝换尿布) , 也可询问工作人员。母婴室里有迷你热水机, 换尿布台, 椅子, 洗手台、洗手液、温奶器等。柜子上贴有宝宝卡通图案。在2楼母婴室门口, 记者看到的温馨提示很贴心:如遇本层母婴室使用中, 请移步至L3层母婴室。不便之处, 敬请谅解。

三、针对公共建筑中母婴室的设计提出的解决方案

在公共建筑里设立母婴室, 既能满足实现母亲们和爸爸们的要求, 也能够考虑到对妇女儿童的保护与关爱, 更能体现出设计的人性化。女性对公共空间有其特殊的需求, 也应该有足够的相适应的资源配备, 才能体现公共资源分配方面的性别平等。公共空间应考虑不同的人群需要, 公共场所辟出部分母婴室是政府的职责, 而对于商家来说, 设置母婴间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顾客消费, 是一件各方受益的大好事。

1. 公共建筑中的母婴室应注意性别之分

当今社会, 带孩子已经不再是女性的专属, 和很多西方国家一样, 在中国也有很多的潮爸带宝宝, 那么在母婴室的设计中就可以以性别来划分空间, 将母婴室分为男女均可进入的, 类似换尿布和冲喂奶粉的功能空间, 以及母乳喂养的妈妈们的专属空间。这样一来可以避免男女混室, 部分妈妈喂母乳的尴尬目光, 也可以将母婴室的整个大空间邮寄的合理划分, 不浪费空间。

2. 公共建筑中的母婴室应注意环境心理学及建筑色彩来进行人性化设计

公共建筑中的母婴室往往是针对特殊人群特殊需要的功能性很强的私密空间, 他需要给人宾至如归的归属感, 亦要满足小宝宝们不会感到陌生的温馨环境。在设计中特别要注意建筑色彩对环境的影响, 多采用暖色调的温馨配色, 不激烈不刺激的温和氛围, 能缓解小宝宝对陌生环境的胆怯与不适应, 更能让新妈妈新爸爸们放松心情, 轻松应对正在苦恼中的宝宝们, 在人性化的母婴空间里处理问题适当休息。

3. 公共建筑中的母婴室应配备有健全的设施。

纸尿裤、消毒器、温奶器、爽身粉、润肤露、干湿纸巾等用品, 应放置在触手可及的储物空间内;方便妈妈们哺乳和休息的沙发座椅、具有安抚作用的婴幼儿玩具等也应该一应俱全。门口还设有鲜明的指示牌标注是否有妈咪在使用中, 充分助力妈妈宝贝甜蜜约会。初次来体验的新妈妈张小姐很开心:“这里很不同, 非常干净、舒适, 而且很实用。里面的物品摆设很多很全, 功能性强、实用性高, 环境也很温馨愉悦,

(1) 清洁:内设有安全舒适的尿布台, 定时有专人清理, 定时消毒, 确保母婴室干净卫生。

(2) 光线:光线柔和舒适, 不会伤害宝宝的眼睛。

(3) 空气:空气清新流通。

(4) 温度与湿度:室内恒温, 湿度适宜。

四、结语

在公共建筑中为女性哺乳开辟专门的哺乳空间, 以及为新爸爸妈妈开设的照料婴儿的母婴室, 体现的不仅是对妇女、儿童的尊重和关爱, 更是公共服务理念的人性化, 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 亦是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点。

摘要:母婴室缺失已成为公众瞩目的话题。目前我国每年平均有2300万新生儿, 一项近年调查表明, 85.8%的人认为妈妈宝宝外出时找地方换纸尿裤是件麻烦的事, 仅有11.9%的妈妈能够找到专用设施为宝宝换纸尿裤或哺乳, 绝大部分妈妈认为母婴室的分布及其功能不能满足需求, 并希望能有信息平台帮助她们轻松找到就近的母婴室。然而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内, 母婴室又少又难找, 甚至被仓库、吸烟室等不当侵占。本文力图通过剖析母婴室的设计、空间布局、人性化设计等方式, 阐述能够适应我国国情的母婴室设计的具体方案, 使业内人士对公共建筑中的母婴室有更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公共建筑,母婴室,广东省,深圳市

参考文献

[1]《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菲希尔.《建筑无障碍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16.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十六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顶部形态设计;影响因素

1.顶部功能因素

(1)基本功能因素

在传统的建筑学理念中,屋顶的基础作用是遮风避雨、防止室内日晒,现代高层建筑对此提出了更高的功能要求,因此其基本功能要素逐渐发展为设备层和设施层。其中设备层主要是为实现公共高层建筑主体的辅助功能,以丰富建筑体中用户更为多元化的服务体驗和需求。设备层一般属于独立的空间,使用设备主要有高位水箱间、电梯顶端机房、空调排气间、以及其他使用设备间等。相对于不开放的设备层而言,半开放的设施层主要辅助设备层的设备安装和维修,主要设施有避雷器、无线电设备、太阳能设备等。

(2)扩展功能因素

除了基本功能外,公共高层建筑的顶部还可实现扩展功能,比如最为常见的开放性服务空间。高层建筑的顶层开放性服务空间具有更为引人的魅力,可以作为大众休憩、娱乐、锻炼的场所,实现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功能。比如可以再顶层建立旋转餐厅、观景花园或平台、健身平台等。此外还可将功能延伸至服务范围之外,建立集商务、观光、娱乐、办公、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厅。

2.顶部形式美学因素

(1)顶部形式美的传承

经典形式美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影响极为深远,其中包括建筑学。现代公共高层建筑顶部形态的发展和演化受到经典形式美学的巨大影响,使得设计者在对高层建筑顶部设计时十分注重形式美学的表现,用来展现建筑本身的艺术特色及与环境的高度统一性。统计研究发现,高层建筑顶部形式表现主要倾向于集中经典类型,即退台顶、尖顶、穹顶、旋转餐厅构顶、坡顶等。在世界上较为有名的高层建筑中,美国太阳信托广场大厦顶部造型为退台顶,北京恒基中心与美国纽约克莱斯勒大厦为尖顶,北京LG总部大厦为坡顶,东京幕张世界商务中心双楼的屋顶大胆的设计为穹顶造型。

(2)顶部形式美的时限性

形式美学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审美体系,不同时期的人们会对某种或某些形式表现出特殊的喜好和偏爱,从而使得这种形式在该时期占据审美中的主导地位,这样正说明了形式美学的超流行和时限性。形式美学的这些特性在高层建筑顶部合计中的表现较为明显,使得近几十年来高层建筑顶部形态经历了几个主要时期,即芝加哥派时期、折中主义时期、装饰艺术风格时期、现代主义时期。在进入现代主义时期之后,高层建筑的顶部设计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使得顶部造型设计更加丰富。

3.城市环境因素

(1)整体环境因素

城市是多个建筑的有机组合体,建筑与城市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各要素必须相互融合,这样才能达到城市与建筑的共鸣。公共高层建筑的顶部设计与城市整体环境因素主要有城市天际线、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形态、城市轴线。城市天际线是从三维层面展现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组合的艺术,高层建筑顶部天际线变现在建筑单体、建筑群和城市整体三个方面。多个建筑空间结构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因此作为城市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因子,城市空间结构和高层建筑顶部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形态是由城市物质形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建筑屋顶设计风格给城市形态产生不同感觉。建筑是城市轴线的重要参与者,一般来说,建筑顶部与城市轴线的关联有两种,一是高层建筑群形成线性排列形成的轴线空间,另一种是作为线性空间端部的对景。

(2)局部环境因素

城市建筑学中所说的局部环境是指人与建筑的中介物,即场所。优秀的建筑屋顶设计大多遵循了场所的物理条件特征,采用了不同的手法,这不仅是建筑队场所的应答,也是建筑队场所的认识。公共高层建筑的屋顶设计除了要能体现建筑自身的特色和标识性外,还要注意配合建筑周边的建筑环境,与周边建筑顶部形成配合与协调关系,避免过度突出自身形象而对景观造成视觉干扰。另外,高层建筑的顶部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城市街道因素,确保人们的视线能够比较稳定,最大限度的减少视觉跳跃感。

4.文化因素

(1)地域文化因素

通常来说,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当地建筑设计风格产生巨大影响。在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内,高层建筑顶部的设计特征都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地风格的特殊表现意义,在有限的时空和地域范围内存在着适宜这一特定范围内的建筑,而这些建筑则承载了相应的社会属性和物质属性。通常地域文化对高层建筑顶部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表现地域的风俗信仰、体现民族精神、生活习性的延续。

(2)外来文化因素

高层建筑的顶部设计实际上是通过建筑形式来表现某种意义和观念,表现人的情感和意境氛围。随着人们交际、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同地域的文化及观念开始互相影响,这种融合方面的影响也体现在现代高层建筑的顶部设计方面。目前在我国的某些城市中,仍然保留有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性质的建筑顶部形态,但更多的是现代高层建筑顶部所展现的折中风格的形态设计。这种顶部设计受到了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优势欧陆建筑文化的影响。

5.技术因素

在现代高层建筑顶部设计中的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基础技术因素和先进技术因素两个方面,基础技术主要是为实现屋顶支撑结构功能,主要有大跨度屋顶、非刚性结构、梁板结构体系、薄壳及折板结构、桁架结构五种形式。每次建筑体系的变革都会设计到新技术因素,并且往往是新技术的推动作用才促成的建筑体系的变革,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对高层建筑顶部设计具有极大的影响。常见的新技术有绿色建筑技术、建筑光环境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计算机辅助建筑与环境设计技术等。

参考文献

[1]廖文焕.浅谈高层居住建筑顶部形态设计[J].中外建筑,2014.6

[2]范钦彧.高层公共建筑顶部与城市空间的相互影响[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6

[3]刘强.高层公共建筑外观大众视觉偏好因素研究——以成都市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14.5

作者简介

1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小结 篇十七

为做好我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健康人群的建档工作,县慢性病防控技术指导组对各医疗单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督导,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健康档案管理:

各医疗单位管理率、控制率都能达到指标要求,大部分单位规范管理率能达到指标要求。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档案,大部分单位能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认真填写,患者随访能达到一年四次面对面随访。档案规范性较高的单位有......。

(二)慢病监测

大部分单位能按照规定的时限上报死亡病例、脑卒中、冠心病新发病例,达到指标要求,认真填写报卡,及时审核并进行网络直报,报告数据填写完整、规范。较好的单位有:......。

(三)省级开展项目

大部分单位都按要求开展了“高血压与食盐摄入量相关因素调查”、“高血压患者低盐膳食干预”、“协助开展小型餐饮单位减盐指导”等工作,资料整理齐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工作

(1)部分单位随访表未更换新表,仍然使用老表。(2)部分电子档案录入不及时、不规范,高血压、糖尿病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数据不相符,纸质和电子档案体检表、随访表存在空项、错项和前后逻辑错误,部分随访的用药情况、体格测量值等与体检不符合,高血压和糖尿病随访数值不相符,部分体检表和随访表涂改痕迹明显。档案规范性较低的单位有:......。

(3)部分档案随访血压值和血糖值超过标准时,2周内未进行随访,两次值高时未建议转诊;血压和血糖值测量高时随访用药情况未及时进行调整;部分档案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时,没有同时进行随访。

(4)部分档案现存主要健康问题未填写;部分健康评价错误及不完整;危险因素控制未根据个人体检情况合理提出;

(5)体检新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缺乏充足的确诊依据;

(6)高血压和糖尿病随访血压和血糖的控制率太高,大部分单位均为100%,通过电话回访,不符合实际。

(7)电话回访,部分患者存在失访及不真实现象,一些患者联系电话为空号、错号、停机,或是不了解患者情况的联系电话。电话失访较高的单位有:......。

(二)慢病监测

(1)部分医疗单位存在严重的漏报情况,监测数据报告率低。

(2)部分慢病监测报告人员对监测的报告知识掌握不熟练,报卡填写不规范,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类型填写不正确,死因链填写错误。

(三)省级开展项目减盐防控项目

①部分医疗机构2012年未按要求开展“高血压与食盐摄入量相关因素调查”工作,部分单位资料不完善。

②部分医疗机构“高血压患者低盐膳食干预”工作落实不到位,村卫生室未按要求筛查高血压高危人群,未建立花名册及随访表。

18.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十八

建筑2011级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作业

作业要求:

题目:关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深度透析

研究对象:城市公共文化类建筑、城市文化型开敞空间

研究内容:通过对所选择研究对象在:

① 城市区位;

② 城市交通、可达性;

③ 同类型空间的城市格局;

④ 用地现况与特征,空间规模;

⑤ 功能构成及组织,面积指标,空间形态及特征,建筑形式,细部构造;

⑥ 使用状况(包括使用人群、使用时间、使用问题);

⑦ 外部空间(尺度、要素、组织方式、序列等)

⑧ 结论(结合以上内容的客观评价)

需结合以上内容进行信息采集、深度调研观察与记录;进而对资料系统整

理分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强调作业的完整性、客观性。

要求:图文并茂,既要有文字的分析与论述,同时配有调研图片与图解分析;部分调

研资料需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字数不少于4000字。

规格:A4规格,页数自定,手写手绘、电脑制作均可。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8日周日,班长或学委收齐后,联系交予老师。

评分标准:

1.评分按百分制。

2.按时交作业,迟交作业每一天扣5分。

3.作业评定标准:

 内容完整:30%

 调研资料统计:30%

 图文并茂内容条理清晰:20%

 文字通顺:10%

 作业整洁10%

注:平时成绩根据考勤状况和平时作业情况给定,即满分100分,迟到一次减2分,旷课

19.浅谈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安全理论 篇十九

“公共建筑安全重要性”即从安全设计的角度出发, 研究建筑发生灾害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以及防灾减灾能力来确定其重要性。本文从“安全设计”角度出发, 将建筑重要性分为四个方面: (1) 人员密集公共建筑面临突发公共事件风险; (2) 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综合价值; (3) 人员密集公共建筑本体防灾、控灾、救灾能力; (4) 人员密集公共建筑预警、指挥、施救能力。

2 场地设计理论

(1) 场地地理特征

场地设计的设计基础是场地的地理特征, 其中包括了地形地貌、气象、地质、水文等四个主要方面。

1) 地形地貌

场地设计中, 地形地貌的现状主要靠地形图反映。其中, 地物符号、地形符号和标记符号, 高程与等高线, 地图方向与坐标等图例、符号是其表现场地状况的主要手段。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对建筑前期设计尤为重要。因此, 在熟悉地形图的同时, 现场踏勘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2) 气象

场地的气象条件主要由日照、风象及其他气象条件组成。

日照条件是保证建筑使用质量, 进行建筑热工设计的重要依据。

风象指标中的风向、风速、污染系数、局地风对建筑安全设计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风向、风速与污染系数决定了建筑的使用性质、防护级别以及建筑新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而局地风是建筑风荷载计算的主要参照指标, 与建筑结构安全密切相关。

其他气象条件, 如气温、降水量 (含雨、雪、冰雹) 、湿度、气压、雷击、云雾、静风等, 都与建筑安全设计息息相关。

3) 地质

场地的地质主要指地面下一定深度内土、沙、岩石等组成物的不同特性以及地上或地下水的高度状况。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着建筑地基承载力, 当承载力小于100k Pa时, 地基有变形可能, 应采取相应措施。

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设计烈度等都直接影响场地设计。九度烈度区域不宜建设, 八度以下地震区则要注意建筑的高度、密度、防火、防爆、疏散等相关措施的合理采用。

不良的地质现象, 如:冲沟、崩塌、滑坡、断层、岩溶、人工采空区等也直接影响建筑质量与安全。

4) 水文

地下水质深度变化影响工程地基基础处理和施工方案。地表水体应注意流量、流速、水位变化, 特别最高洪水水位、频率, 应考虑加强防洪、排涝的设施与措施、场地排水径流、坡度也应顺畅。

(2) 场地总平面布局设计

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用地自然地形、周围环境, 保持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自然景观, 保护生态环境。

场地总平面设计应遵循功能分区合理, 路网结构清晰, 人流、车流有序, 并对建筑群体、竖向、道路、环境景观、管线设计进行综合考虑, 统筹兼顾。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使用性质满足其室外场地及环境设计要求, 分区明确, 做到集散人、车交通组织流线合理。总平面设计应考虑采取安全及防灾 (防洪、防海潮、防震、防滑坡等) 措施。

两相邻建筑外墙间的间距, 应考虑防火、日照、防噪、卫生、通风、视线等要求。注意避免建筑空间阴暗死角的产生。

3 建筑设计理论

(1) 公共建筑的功能设计

公共建筑的功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其中突出的重点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人流活动两部分。

1) 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

各类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虽有不同, 但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在各部分的构成关系中, 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对建筑的使用及应急疏散都起着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水平交通空间在建筑中主要以走道的形式出现。其设计要点为:直截了当, 防曲折多变, 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 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垂直交通空间在建筑中主要以电梯、楼梯的形式出现。其设计要点为: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 应靠近交通枢纽, 布置均匀并有主次, 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2)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是, 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 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 并按主、次、内、外, 动、静关系合理安排, 使得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 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 次要空间的安排要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 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3)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性 (如商场) 、集中性 (如剧院) 和兼有性 (如展览馆) 。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性的。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 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 必要时可适当分散, 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入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 计算通行能力。

(2) 公共建筑的技术问题

建筑空间和体形的构成要以一定的工程技术条件为手段。建筑的空间要求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选择技术形式时要满足功能要求, 符合经济原则。

1) 公共建筑与结构技术

公共建筑常用墙承重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等三种结构形式。

墙承重结构常为砖砌墙体、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 梁板跨度不大, 承重墙平面呈矩形网络布置, 适用于房间不大, 层数不多的建筑 (如学校、办公楼、医院) 。其承重墙要尽量均匀、交圈, 上下层对齐, 洞口大小有限, 墙体高厚比要合理, 大房间在上, 小房间在下。

2) 公共建筑与设备

建筑设备是维持公共建筑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 主要由强弱电系统、采暖制冷通风系统、生活消防水系统等组成。在设计中应该适当安排设备用房, 解决好建筑、结构与设备上的各种矛盾, 注意减噪、防火、隔热等措施的采用。强弱电系统的是保障所有建筑设备运转的关键。其柴油发电机房, 高压配电间、低压配电间等是建筑安全防护的核心部门。

采暖系统主要分为热水系统和蒸汽系统。热水系统舒适、稳定, 适用于居住性建筑和托幼建筑。蒸汽系统加热快, 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 如会堂、剧场等。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采暖系统, 其加热设备都是建筑安全的主要隐患, 须要重点监控防护。

消防水系统是在建筑发生火灾后第一时间投入灭火工作的系统, 对火灾的早期控制至关重要。其控制系统、泵房以及管网的维护是建筑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公共建筑与经济

应当把一定的建筑标准作为考虑建筑经济问题的基础, 设计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 防止铺张浪费, 也不可片面追求低标准而降低建筑质量。

结语

20.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问卷调查小结 篇二十

读者们在认真完成问卷答题的同时,有近三成的读者回卷附有具体的意见与建议,给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一手资料:

一位有着实际管理经验的读者写道:“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问题,同样是县级市,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基础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当地的党政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是否对文化懂行(重视)。”其实,在我们收到的读者来信中,也不乏在地方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这里真切的希望你们能为社会的文化事业做出最大的努力。

较为集中的问题之一是: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新区开发树立形象,把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搬迁到新区里,而将原有城区内的文化设施改为其他的用途,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城市新区的建设固然需要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引导与带动,但不应以降低现有文化设施的服务水平为代价,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同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一样,作为永久性的设施予以保留,并赋予法律上的约束。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布局时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如何给使用者带来最大的方便。课题编制组会将此纳入课题意见之中。

最令我们感动的一份回信是一位弱视者亲自用盲文写的上千字的建议,从他的亲属代笔的信件中得知,他在身患眼疾之后一直坚持到附近的公共图书馆“借阅”书籍,也是《读书》的一名忠实读者。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公共设施建设中也能增添更多为伤残人服务的设备与功能。

一些读者希望我们能够调查更多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管理、服务方面的问题。限于本课题所主要关心的内容和版面的篇幅,这次活动未能予以更为广泛的调查。我们将对本次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将结果提交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参考。

由于广大读者的踊跃参与,我们将原定抽选的一百名幸运者扩大为一百二十名,赠送三联新版的《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和《旧时书坊》图书各一册,同时,我们又选出了五名特别奖,赠送二○○六年全年的《读书》杂志。同时,我们还为对本课题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的读者准备了一份纪念品。

上一篇:学生代表高考动员发言稿下一篇:外贸英文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