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逆行者为话题的作文(精选8篇)
1.以逆行者为话题的作文 篇一
伊始,一个叫-n cov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恶魔,在短时间内,让中国这只一直高昂着头的“大雄鸡”,全身都发起了高烧。病毒无情,人有情,就在大家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闭门宅家的时候,一大批最美逆行者不顾自身安危不得不离开了最最安全温暖的家:有离我们最近的社区工作人员、有保障我们生活物资的后勤人员、更有始终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的舅舅也是最美逆行者中的其中一员。
我的舅舅本是一名外科医生,但因疫情需要,他义无反顾地报名加入了我们区新冠病毒指定医院的120急救车随车医生队伍。面对妈妈的质疑时,他回答得云淡风轻:“姐,我当初就是从这部门出来的,我知道这个工作的辛苦和烦杂,尤其这个特殊时期,什么样的病人都可能接触到,但我不是正年轻么,力气大,抵抗力强,这是最适合我的部门了!”
果然一如妈妈所料,舅舅又主动请缨选择值大夜班。初二在家里吃了午饭,舅舅就匆匆赶往医院报到了,大概到晚饭时间,舅舅终于来电话了,给我们强调了疫情的严重性后,就拜托妈妈去帮已怀有身孕的舅妈收拾行李,然后送她回娘家去养胎,因为医院宿舍紧张,他拒绝了医院给他安排单独宿舍,下班后他就回自己家隔离,还警告我们今天过后直到疫情结束,无论什么原因我们都不能进他家了。我清楚得看到妈妈瞬间红了眼眶。
舅舅现在每天的出车次数都在十几二十次,实际工作时间每天都长达12小时,甚至更多,这也就意味这他每天至少12小时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呼吸困难。一次接到任务是一位住在22楼的高血糖老爷爷,已进入了昏迷状态,情况很不乐观,又遇到电梯故障,他们不敢有一丝犹豫的跑到了22楼,经过初步诊治后,等把老爷爷从22楼抬到救护车上后,他们防护服里那件唯一的秋衣已经被汗水浸得湿透,自己也应呼吸不畅差点昏厥。除了正常接治急救病人,他们还是肩负着送高热、疑似病人到指定医院治疗,送高危接触者到指定地点隔离,协助社区给居家隔离人员测量体温……在两趟任务中间的空隙他们也在争分夺秒却又得一丝不苟的做好自己和车子的消毒杀菌工作,不能因为他们耽误了时间,感染了病人。
我知道正是我们祖国有无数个像舅舅一样平凡,却如此勇敢和无畏的逆行者们,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把中国疫情地图上的红色逐渐擦淡,直至恢复他原来的颜色,原来的高傲。最后祈祷我们的最美逆行者们都能健康平安地早日回家!
2.以逆行者为话题的作文 篇二
墓主是一名男子, 大约有50岁, 他的陪葬品有绿玉石项链、黄铁矿和黑曜石人工制品, 以及陶瓷器皿。考古学家艾米利亚诺·格拉盖表示, 这座陵墓可能建造于公元前500到700年。他说:“我们认为, 这是把金字塔作为墓穴, 而不只是作为宗教场所或神殿的最早发现。”
这位墓主可能是恰帕德科尔索 (当时一个非常著名的部落) 的大祭司或统治者, 他被埋在一个石头墓室里。墓墙上的痕迹说明在建造这座陵墓时, 使用了木质罐顶桁架, 但是这些木头早被建在上面的金字塔压塌了。考古学家从4月开始进行挖掘工作, 准备研究其内部结构, 金字塔经常是分层建设, 经常是一层摞在另一层上。挖掘期间, 他们偶然发现一面墙的石头显然面向金字塔里面。在上周的挖掘过程中, 他们发现一个长4米, 宽3米的墓室, 这座墓室位于金字塔下面, 距离塔顶大约有6或7米。
一名1岁大的男孩遗体看起来是被人小心翼翼地放在墓主的身边, 而另一名20岁左右的男性是被扔进墓室的, 他可能是殉葬品。墓主的陪葬品有玉石和琥珀项链、手镯, 以及珍珠饰物。他在下葬时, 面部可能戴着一个装饰着黑曜石眼睛的葬仪用面具。在他左边的一名50岁左右的女人墓室里, 也有类似装饰物。
其中一些装饰品来自危地马拉和墨西哥中部, 在该墓室发现的15件陶制器皿, 显示出奥尔麦克文化的迹象, 奥尔麦克文明是已知最古老的美洲文明, 素有“母亲文化”之称。这项发现意味着奥尔麦克金字塔可能也包含类似陵墓, 尤其在拉文塔遗址 (La Venta) 。奥尔麦克金字塔虽然非常有名, 但至今仍未进行考古挖掘。部分原因是这里的地下水位较高, 潮起很大, 不利于位于海岸上的这座遗址里遗体的保存。
墨西哥自治国立大学的林恩斯·罗维参与了这项挖掘工作, 他说:“考古学家还没对奥尔麦克文化遗址进行深入探索。这可能是因为这座陵墓位于拉文塔遗址。”尽管恰帕德科尔索陵墓位于这种地方, 但是专家表示, 目前还不清楚后来的玛雅文化是否学习或继承了索克人或奥尔麦克人的这种金字塔埋葬习惯。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考古学家利萨·鲁克罗没参与这项工作, 他说:“毫无疑问, 我认为它与奥尔麦克文明有关, 而实质上这个时期它还与玛雅文化没有任何牵连。那些想看到奥尔麦克文明和玛雅文化之间的联系的学者, 可以列举出玛雅文化和奥尔麦克文明之间的很多联系, 但是他们很难拿出这方面的证据。”
3.“剩”者为王 篇三
说起今年的俱乐部的解散大潮,那就要从年初Hacker俱乐部的解散开始说起。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可不像我这个平凡的早晨一样,消息已经传开,中国的电子竞技圈内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业界人士对于Hacker解散事件的讨论纷纷而至,扰得我耳边不得一丝清静。
中国的俱乐部解散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时的5E,这支靠着巨额风险投资支撑起来的电竞航母在没有取得任何理想的成绩后石沉大海,看起来是理所当然。那为什么Hacker在其旗下CS战队获得国内外赛事的好成绩后会以如此突然的方式宣布解散呢?这也是大家争论的焦点话题。其间我也听到过不少的臆测和传闻,说是Hacker的老板当初就是觉得电子竞技好玩,然后投了些钱进来办俱乐部,在年初有朋友和他说中国的电子竞技没有前途后便撤出了所有的投资,自此Hacker俱乐部宣布解散。当然这种传闻的真实性无法考究,不过我觉得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说到原因,这是后话,暂且不提,让我们把目光放到下一个解散的俱乐部身上。
TR的解散相比Hacker来说来的就更加的突然了一些,因为在距离其解散前几天的WCG中国区总决赛上TR两只队伍还悉数参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紧接着我便采访了即将退役作管理层的Ray以及将要接替Ray的Rap,二位选手也都表示了对自己今后角色和TR战队的信心。然而就在我们采访完二位选手的第三天,TR却电光火石般的宣布了其解散。当有媒体关于此事采访Ray时,竟然连他也表示出了一种不知所措,而可怜的Rap也在CEG武汉站上露了个脸就又宣布退役了,他估计也成为了电子竞技历史上单次服役时间最短的选手。而说到TR解散的原因,同样也是扑朔迷离。当然我们可以猜测这与前一阵子其下魔兽选手的“变节”不无关系。但是事情真是这么简单吗?我看不是。
做为国内最老牌的电子竞技俱乐部,Star.ex从中国有了电子竞技这个概念开始就一直伴随着广大玩家成长。其与星空网盟的关系也在中国电子竞技经历了如此多的变数后仍然牢不可破,并成为了广东省电子竞技的一面旗帜,一时间被传为佳话。虽然Star.ex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那么的耀眼,但是2006年cS项目上的两个全国冠军还是为Star.ex争回了不少面子。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支看似稳固的俱乐部,也在前不久因为星空网盟的撤资而宣布解散。如果说前两支俱乐部的解散让人摸不着头脑,那么slar.ex的解散如果从成绩角度来考虑的话就有情可原了。但是这样来想的话就又有一个矛盾出现,sl a『lex的成绩一直就不怎么.突出,而且人员的变动也是困扰他们的老大难问题,那为什么早不解散,而在这个时候选择解散呢?
原Star.ex教练xeno在接受CGA采访时表示:“解散并没有什么大概的原因,主要是公司高层的决定。我们也没有怎么过问为什么。也没有什么想法对这个状况,可能我已经习惯了吧。以后我想我自己也不会在这个圈子里发展了。”这样的回答是不是和TR解散时Ray的状况有些相似呢?
起源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主任王路生同志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这样一个很有建设性的观点, “我觉得电子竞技和其他体育项目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产生的大背景不同,就是经济根源不同。在农耕时代产生了田径这些体育项目,到了工业时代就有了像自行车和赛车这样的项目。而到了现在,信息化时代就产生了电子竞技这一利用高科技设备的体育项目。”
从这个观点来考虑的话,电子竞技的发展就是信息化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说得更细一些,从俱乐部的角度来看,做为信息化产业最大众的表现形式——网吧,就成了电子竞技俱乐部诞生之初的方式。
相信我们所有的电子竞技选手都有过在网吧鏖战的经历,而其中的大多数选手人生中所经历的“第一桶金”也是在网吧获得的。当一个网吧有了一些能够“称霸江湖”的游戏高手后,竞争激烈的网吧老板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宣传自己的绝佳商机。于是一个个依附于网吧进行生存的挂名选手成为了最早的所谓的“职业选手”。而他们与网吧老板这种没有法律依托的简单的雇佣关系也就形成了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最早的雏形。网吧老板获得商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为选手提供资金让他们去外面参加一些小规模的比赛,也有的就让选手驻扎在自己的地盘接受别人的挑战,做为一种炒作自己的模式。
但是,这种及其不稳定的俱乐部模式有着十分明显的弊端。首先,做为俱乐部实体的网吧由于本身经济实力并不雄厚,所以很难为选手提供有力的生存保障,选手一开始也许还可以靠着梦想的支撑来继续,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各种生活乃至生存上的矛盾就会很快的凸现出来。另外,做为网吧的老板来说,这种小商人的意识不可能把眼光放得十分长远,而且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他所看重的只是短期内的利益,而一旦网吧的运营进入正轨,不再需要过多的炒作时,这些选手的命运只有无情的被抛弃而已。
虽然网吧模式的电子竞技俱乐部有着如此多的弊端,但是无可否认这种形式却是最容易发生的。所以我相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还会有相当一部分最底层的电子竞技选手会依托于这种模式进行生存。这种状况是受制于电子竞技大环境的影响,是一种无奈之举,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电子竞技俱乐部发展的原始社会阶段。
进步
中国的电子竞技在经历了这几年的发展后,产业体系也已经逐渐成形,一些有识之士或者是对电子竞技有着浓厚兴趣的商家和个人开始介入到电子竞技产业中来。而很多人首选的方法便是成立一支自己的俱乐部或者是战队,因为他们认为相对于投资办赛事和其他的介入方法来说,成立俱乐部是一个既经济又实惠的方法。就这样,一批以商家和个人的投资行为为依托的电子竞技俱乐部正式宣布成立。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商家和个人都把成立电子竞技俱乐部这样的事情想的过于简单了。在他们看来,电子竞技俱乐部无非就是找一批玩电子游戏玩的好的小孩儿,供他们吃、供他们住、供他们玩,让他们去打一些大型的比赛,赢取奖金,然后分成,再好一点也就是找一些所谓的赞助商,提供一些很有限的支持而已。
但是相对于一开始的网吧模式,这种模式无疑要先进了一步。因为相对于网吧来说,这些商家和个人的经济实力无疑要雄厚了许多,一般都会给选手提供专门的训练场地和住宿场所,所以相对于网吧来说,这种环境无疑要稳定了许多。而且由于很多人是出于对电子竞技的热爱和对这个产业前景的看好才出资,所以他们对于整个电子竞技的了解一般来说要比网吧老板深刻许多,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
然而我只能说这种相对先进的俱乐部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
暴露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出来。一般来说,这些投资者进行投资无非抱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因为喜欢,想要进来“玩一玩”,一种是觉得电子竞技前景不错,想要进来捞上一把。这部分人虽然对电子竞技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俱乐部运作来说却缺乏必要的经验,因为选手们都住在一起接受统一管理,在俱乐部发展的初期由于没有经验可循,必定要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成型
经过了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一些电子竞技俱乐部正式踏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那么相较于前两种俱乐部模式,什么叫做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俱乐部模式呢?首先,这种俱乐部模式的出现是和大环境的发展密不可分的。我们总是说中国的电子竞技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可是坐下来细细想一想,中国的电子竞技发展也就不过5、6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个产业就已经初具规模,我想国人,尤其是作为主要参与者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急功近利的心理在作怪。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忽略那些问题,而是我们要抱着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情。
说得有点跑题,既然电子竞技的大环境初具规模,那么理所应当的就会出现这样一些以独立自主的企业方式介入电子竞技的俱乐部模式,而这种俱乐部才是我们真真正正想要看到的。这样的俱乐部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层,合理的分工以及强大的保障等等其他俱乐部模式所不具备的方方面面。由于有专门人才负责俱乐部的管理和运作,就不会在某些环节出现重大的纰漏,也拥有多种多样的盈利模式。只有这样的俱乐部才能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选手来加盟,也会吸引更多赞助商的目光。另外,由于盈利模式的多样化,在失去了一些赞助商后也不会对其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俱乐部才能拥有极其广泛的生存空间。只有这种模式才能称的上是真真正正的俱乐部。
平衡
在11月合刊中我们曾经采访了北京国安俱乐部董事长张路先生,做为一个大型俱乐部的管理层,他所拥有的经验恐怕是每一个电子竞技俱乐部都可以借鉴的。在采访中我们问道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很多电竞俱乐部会觉得赞助商干预的太多,也太受制于赞助商,从而导致俱乐部很不稳定,最极端就表现为解散。您觉得一个俱乐部的赞助商和整个俱乐部的关系是怎样的?”
张路回答说:“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我们首先要看到两个现实,一是大部分体育俱乐部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尤其是股份制企业。这就意味着体育俱乐部存在大股东,有了大股东,俱乐部就更像私人企业,大股东干涉管理是必然的。二是赞助商参与管理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投了钱,并且大部分因为爱好进入这个行业,他肯定会想实现自己的某些理想。这两点告诉我们一个问题,不要去指望俱乐部中赞助商成为股东,只参与分红而不参加管理。所以对于一个俱乐部来讲,稳定的一个结合点是赞助商和管理层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只有达到这种平衡,俱乐部才能生存。我想电竞俱乐部很不稳定并不是因为赞助商的过多干预,而是管理层和赞助商之间没有达到一种平衡,所以俱乐部才会分崩离析。当然这情有可原,电竞俱乐部才刚刚发展,而足球俱乐部这种平衡是在近百年的博弈中找到的。”
由此可见,如果想让一个俱乐部真正的稳定下来,如何正确的处理好赞助商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让两者的关系达到平衡?至少在国内的众多俱乐部中我没有找到太好的先例,究其原因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交流不够和思想不统一。细细分析一下我们就能得出结论。
电子竞技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绝大多数的参与者是年轻人,但是我们的这一群体所体现出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
首先,缺乏冷静思考问题的能力。现在参与电子竞技的选手有几人认真的思考过如何作为一名真正的职业选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一时冲动才加入到这个所谓的“行业”里来,心里面想的都是特别的好,“终于有了一个能让我一展才华的地方了,我要让别人看看,打游戏一样能够赚钱。”殊不知有多少人因为这“打游戏”三个字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产业就是产业,即使是如同电子竞技这般以“打游戏”为主体的产业也是产业,它就无法摆脱一些特定的规律。在这个应该更多的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年龄,他们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如何玩好游戏上面,却不知做好一个真正的职业选手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是玩游戏远远不能获得的这个道理。以至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到最后一事无成,想要出来却发现自己除了玩游戏以外什么也不会,无奈之下,又只好硬着头皮寄人篱下了。
其次,消费能力与观念都不成熟。年轻人最大的特点便是拥有热情,却没有金钱。这也成了电子竞技俱乐部比较容易形成的一个客观条件,因为没钱,所以好收买,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有没有错误。这样导致的后果便是选手和投资方之间缺乏最根本的交流,因为在以上所提到的第一种和第二种俱乐部模式中,老板无疑就成了俱乐部里唯一一个说了算的人。而其下的队员以为找到了一个稳固的靠山,便糊里糊涂的签了合同,充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游戏玩。但是,老板毕竟只是个人,不是一个团队,他的思想和精力都不可能让他完完全全的运作好这样一个俱乐部。在俱乐部拿不出自己想要的理想成绩或者是自己的思想稍微有所动摇时,俱乐部便会瞬间土崩瓦解。今年解散的这三家国内俱乐部就是最好的例子,作为当事人的队员,对于自己的处境竟然亳不知情,没有一点预兆,真是怪哉怪哉。
没落
电子竞技是一个信息时代的产物,那么信息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更新换代的速度十分之快,有些事让我们都来不及反应就发生了。游戏的更新换代也是这样,其实在电子竞技的领域里面,一款游戏的生存年限已经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从早年的星际争霸,到后来大红大紫的CS,再到如今几乎是中国国技的魔兽争霸3,主流竞技游戏的更新换代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如果有人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那结局必定是被淘汰。
再看看这三家俱乐部吧,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之前的cS项目上都十分的突出,但在转型过程中,他们都遇到了同样的困难,那就是人才稀缺。细细想来,中国的魔兽事业虽然蒸蒸日上,但是掐指算来,真正能够活跃在第一线的人物则是寥寥无几,一个Sky就能盘活整个WE战队。明星效应在电子竞技里面发挥着异常强大的作用。尤其是中国的电子竞技又是一个如此功利的产业,选手如果没有傲人的成绩,那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有,于是在错过了更新换代的改革浪潮和2007年cS项目的没落后,这三家俱乐部的解散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商业模式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我在11月电子竞技转14周年合刊里发表的一篇叫做《围城》的文章,里面讲了一些中国电子竞技商业合作的事情,主要是拿中国的赛事来说事儿。不过其实我在那里所讲的东西在俱乐部上面也是通用的。
所以这里我还是想那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不过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故事,倒像是在过家家。上高一的时候,学校里开始流行起星际争霸这款游戏,于是下课后大家都开始寻找最近的电脑房切磋技艺,久而久之我们隔壁班的一群人走到了一起,成立了一个团队。这是个什么形式呢?说战队谈不上,说俱乐部也没有直接的商业模式,就暂且当作过家家吧。但是我们这个家家过的还是十分严谨的,分工及其明确,有队长、副队长一大堆,还有书记、政委等职务,连队员也分一线和二线乃至三线选手。我还记得当我拿到那块写着“政委”两个大字的竹牌子后的心情,那感觉哪里是加入战队,俨然一副红花会起义的德行。
虽然听起来十分可笑,但是现在大多数中国俱乐部可能分工还没有我们这个所谓的“红花会”细致,更不可能有专业的团队来负责俱乐部所有的商业合作。这样的俱乐部当然会缺少有效的盈利模式,因为它本身并不能够吸引其他的厂商进行投资和合作,只靠一己之力在支撑下去。这三家俱乐部又何尝不是如此?可能Star.ex还要好一些,但是TR和Hacker的突然死亡你要怎么样去解释呢?除了用这种极不牢靠的商业合作模式来解释。其实现存的俱乐部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在我看来,真正达到俱乐部发展第三阶段的也就只有wnv而已,因为现在敢拍着胸口说我是赚钱的,估计也就只有他们一家了吧。
明天
4.以逆行者为话题的作文 篇四
,我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因为人类食用了野生动物,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不得不在家里隔离,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在工作岗位上。
钟南山爷爷已经84岁了。疫情发生后,他严厉警告老百姓“千万不能去武汉,危险!”可刚一转身,他却奋不顾身去了武汉。到了那里,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争分夺秒,日夜奋战……
医院里的护士姐姐因为要穿防护服,都要把长长的头发剪掉。护士姐姐长时间带口罩把脸勒出了伤痕,手被汗水泡得皱皱巴巴的。他们这么辛苦,我们应该待在家里隔离,希望能早点拥抱外面的世界。
5.抓住机遇 变者为王 篇五
编者按:2015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年会已于9月12日在美国旧金山圆满落幕。在上期,本刊对会议重点内容做了深度报道,本期将着重呈现全球纺织业细分领域内各权威人士的主题演讲,分享全球纺织业在零售、家纺、产业用等领域的最前沿信息与观点。
经过为期四天的深入讨论,2015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年会给记者最深的感触就是,当地球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当互联网以雷霆之势彻底打破了国界、疆界、人种、经济差异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命题是:在今天的市场上,人们的消费行为已从单一变成多样,消费模式正从单调变得多元,思维模式正从固化到灵活敏捷,只有以快应快,才能勇立潮头。
在巨大的新市场面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思维快、创新快、模式多、适应性强,才能拥有长久的市场话语权和主动权。
聚焦——网络零售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迈克尔·达尔特:
美国零售业的新规则
过去销售地点是零售商最关注的,现在消费者才是零售商最关注的。这一变化清晰地反映在美国零售产业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目前又面临着新的变革。
美国零售业起步于1850年,至今经历了4次零售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以生产者的力量为主导,当时人口居住分散,可支配收入非常有限,零售模式以百货商店、五金店、一般性商店为主。这个模式延续了百年,不仅流行于美国,也包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第二次浪潮是以营销的力量为主导。1950年以后,欧洲推出“马歇尔计划”,美国则推出了“联邦高速公路法案”,缩短了城乡距离,极大促进了商品的流动,供应跟上了需求。一些服务于生活方式的品牌雏形出现了,分销的渠道大幅度增加,当地的百货公司、五金店开始变得区域化,新的商业模式也出现了。1960年以后,沃尔玛等大的超市、专业零售店开始出现,产生了零售渠道的价值链。
第三次浪潮是以消费者的力量为主导。上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贸易条约产生,全球经济的开放,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商品,产品的供应超过了需求。消费者有了太多的选择,他们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产品,促使零售商更多地考虑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在销售时产生更多的差异化,比如音乐销售等,于是,消费体验的雏形出现了。
第四次浪潮来自体验的力量,美国在5年前甚至更早就开始了。这时的消费者已不仅仅要求产品,还要求有体验,这都源于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消费者成为移动的消费平台。消费者开始出现了细分,从过去的商品购买一致化到购买的定制化、个性化,这就对零售的科学化提出了高要求,包括怎样才能及时供货?怎样才能确保供应链的有效运行?怎样看消费者的数据分析?技术体验的力量就在于此。原来是技术用于工作,现在是技术用于生活,并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零售业要想成功有三个根本规则。首先,企业要能够把消费者的五种感觉都调动起来,并且考虑到第六感觉,不断刺激消费者体验。如何创造这种体验呢?就要通过供应链、店面、货物流动、使用材料等创造满足消费者的体验;第二是要有先发制人的创新能力,要更早、更频繁地用消费者喜欢的方式去触及他们的神经,要领先于竞争对手。对于零售商而言,要有全分销渠道,用更精准的技术以及店面的选择,通过全渠道的方式触及消费者;第三个是要有很好的供应链控制和合作,未来的成功者将是能够控制价值链的企业。
聚焦——传统消费市场
URRUL MONITER 全球市场调研公司负责人克瑞斯:
发达经济体家纺购买力不容忽视
目前全球家纺行业的市场价值大约是1090亿美元。2015年,家纺产品中需求最大的是床品纺织品、卫浴纺织品(包括地毯),以及起居室纺织品和厨房餐厅纺织品。
从分析看,2009~2014年家纺行业年增长率为1.6%,中国的销售额占到27%。也就是说,目前全球家纺行业有约1/4的销售额来自中国。
我们再来看一下不同区域的数字。2014年亚太地区占到了41%,但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状不能忽视。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家用纺织品领域的消费还是非常可观的,占据了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如果把所有的西欧、北美等发达经济体加在一起,从人口的密度来讲可能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家用纺织品销售还是几乎占了全球销售额的一半,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说明发达国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每个家庭在家用纺织品方面的消费比中国和印度高得多。
再分析一下床品市场,这是家纺行业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床品市场的总额度约是490亿美元,年增长率是2.7%,高于家纺产品平均增长率。
在过去的5年里,卫浴、床品等的增长非常明显。相反,厨房、餐厅的纺织品在过去五年里均为负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更多的家庭开始使用一次性的纸质餐巾,这已经成为这个行业里最主要的变化之一。
聚焦——纺织供应链
Levi’s执行副总裁大卫·拉维:
智能生产与责任发展意义重大
nlc202309011614
建立可持续产业供应链需要我们做些什么?Levi’s目前有160年的历史,我们发现消费者越来越关心他们所穿的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生产企业有怎样的行为和理念。
在25年前,作为第一家服装公司,我们很自豪地建立了第一个对劳动力以及生产环境的供应商要求标准。在1994年,我们提出行业废水质量要求,率先发布第一个行业标准,并监督了标准的实施。在过去三年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改变了合作方法,更加注重选择正确的可持续性合作伙伴,同时建立起战略采购关系。
我们始终重视创新,并把可持续性创新带给供应商,以增加他们的竞争力。两年前,在离Levi’s旧金山总部不远的地方,我们创建了尤瑞卡创新中心。这是一个开放的创新平台,并把创新的成果在供应链中与供应商们进行分享,进而培养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比如在2011年,供应商依靠我们提供的节水技术,总计节水达10亿立升,使得成本明显下降,双方的信任度和合作也由此更加紧密。截至2014年,在我们的供应商当中,已有80%的生产量采用了这一节水技术。
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建立联盟进行合作才能实现。我们希望在产业链上把供应商的合作扩大,把服装品牌、零售商、供应商以及政府、非政府组织等相关利益方都结合在一起。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例子,如良好棉花倡议、服装联合项目、有害化学品零排放路线图等。根据2013年最新的数据,我们发现实行了良好棉花计划的中国棉农,与没有实行这个计划的棉农相比,前者节约用水达23%,这是非常可喜的成果。
我们还有一个理念,就是把健康理念传达给女工。这一理念得到了全球32个公司、20个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并已经影响到了200多个工厂的25万名女工,彰显出了企业能给行业带来的可持续性改进。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产品中的80%由那些在实施工人福祉项目的供应商来提供。
香港利丰集团首席运营官罗伯特:
构建更加可持续的供应链
利丰集团作为供应链的推动者,过去,我们的战略完全取决于配额的可得性。现在利丰则要考虑政治、社会、经济、工资上升、币值波动、劳动力的构成以及劳动法规等众多要素。
目前,零售商业的变化很大,在采购决策时,电子商务、全渠道等这些因素都是要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国家的效率指数,比如中国的效率指数就很高。
目前,对于利丰来说,对越南的投资比较突出,采购也从12亿美元增加到了15亿美元,可能还将达到18亿美元。
而对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我们预计在未来10年中,这个贸易路径能够带来2.5万亿美元的额外商业机会。来自企业和数据的迹象表明,目前已感受到了一些影响。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估计,从铁路到发电站,自“一带一路”战略2013年宣布以来,已经签署了价值超过2500亿美元的项目合同。
“一带一路”战略所覆盖的市场空间和人口非常庞大,能加速相对落后区域的发展。我们预测服装行业销售规模会在1.4~1.5万亿美元左右。从全球的增长变化来看,俄罗斯、巴西目前正处于衰退状态,中国和印度正在推动全球新兴经济的增长,中国占到全球服装销售市场的40%左右。尽管近来中国存在股市动荡等状况的发生,但我们对中国市场依然非常看好。
目前全球零售环境发生了变化,供应商受到了直接影响,订单在分流,每个订单的数额也在减少,这些都是棘手的问题。针对这些新的变化,利丰在不断调整模式,与客户紧密合作,让他们知道零售业在发生什么,以便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工厂一起提升效率,共同成长。
聚焦——新型消费者
美国国家棉花公司联合董事梅丽莎·巴斯图斯:
对消费者而言方便最重要
目前零售层面在发生什么,零售商如何和新的消费者进行合作?我们访问了众多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观察他们的购物习惯,以及零售商到底能给客户提供怎样的产品。
我们通过消费者获得对商品的评价,并利用这些去判断消费者喜欢什么。研究表明,未来十五年,全球服装支出将会增加约60%,达2.6万亿美元,我们预期中国将会成为最大的服装消费支出国,可达到6200亿美元。美国是第二大国,接近4000亿美元,印度第三,将超出2000亿美元。这个变化在于,中国和印度在不断增加服装支出。
互联网在全球的使用会进一步增加。到2030年,将有45亿人口可以上网,这将进一步改变消费者的购物方式。
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到2030年,在美国和日本大约20%的人口都将是60岁及以上的人群,他们的购买能力不容忽视。同时,千禧一代(即1535岁年龄组)也值得关注,预计到2030年,千禧一代将会占到美国约三分之一的服装消费额,这些特定消费群体非常值得重视。
到2030年,西班牙人口预计会显著增加,而其他国家预计只有约4%的人口增长。因此,西班牙的人均支出大约会增加370美元,这个群体将会给零售商和生产商带来机遇与考验。在美国,77%的消费者会在网上进行价格比较,很多人会去看评价,互联网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
有观点认为现在一切都上网了,都可在网上购买,其实不是,消费者希望以更方便的方式购买物品,品牌需要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把这种方便提供给消费者。纽约有一家商店,在试衣间就可以用互联网,在现场变换衣服的颜色和款式,消费者的互动也更加频繁。还有不少地区的消费者会告诉网站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衣服,网站每个月会给他们邮寄一盒服装产品,消费者可以选择到底是要留下还是不需要。
nlc202309011614
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告诉我们,他们买的不仅是服装,还有其他东西。调查显示,如果有100美元可以花,约60%的美国人愿意用来买衣服,但其中90%的购买行为还是会在线下进行。对消费者来说,他们希望有线上和线下的体验,这对他们的购买决策十分重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越来越多样化,不仅考虑舒适度,还有服装本身的功能性,消费者需要这样的产品。
总之,和消费者进行接触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找到新的客户群体,了解他们需要些什么,喜欢些什么,这很有意义。对消费者而言,方便变成了最重要的参考因素。
聚焦——智能纺织
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协会(lFAI)玛丽·汉尼斯:
特种纺织品发展空间巨大
什么是特种纺织品行业?我认为,除了时尚服装和家庭内饰的材料之外,所有的纺织品都可以涵盖进去,未来这个领域的需求是不断上升的。我把这些产品分成6大类:
第一类产品为临时安置用纺织品。这类纺织品能为有需要或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提供一个临时的安置点,如开派对、婚礼、公司庆典、零售延伸、仓库、农业、救灾、难民安置等使用的帐篷。临时安置点就是纺织品最古老的应用之一,是最快捷、最轻便、最便宜的安置难民或者军事部署所使用的材料,目前在社交和运动市场需求很强劲。2014年这一领域的销售额增长了4%,预测2015年将继续增长4%~5%。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临时安置点纺织品也在不断创新,包括:充气梁支撑的帐篷,内衬隔热,能够实现内部温度即热或即冷。
第二类产品为建筑用结构纺织品,包括室内体育场、露天剧场、温室和绿色屋顶、蒙古包和其他一些永久性的空间,如绿色屋顶、屋顶花园等。在传统建筑上的应用,可以节能、节水、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创造令人愉悦的空间。一般情况下,10~40英尺的蒙古包至今在度假市场需求量很大。这类纺织品的优点很多,如设计灵活、透明、耐用、成本低等。在过去的几年当中,这类纺织品已经在建筑界引发了震动,如著名的阿根廷垂直动物园Eden Falls、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 德国慕尼黑Allianz体育场等建筑用到的纺织材料具有透明度高、透光度高(透光度90%~95%)、重量轻等特点,对环境污染、紫外线照射、化学品、极端天气变化等非常耐受。同时,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据了解,各种结构面料的销售量在2013年增加了3%,2014年增加4%,预计在2015年还会持续增长。
第三类产品是医用和个人防护纺织品。人们担心剧烈运动带来冲击,那么,面料就是解决方案之一,如防弹背心、防热、防火、防滑、防磨面料等;高功能的纤维加上棉、涤纶、氨纶等结合在一起,可用于户外、军事、运动等装备;还有抗病菌的化学品、义肢、安全带、士兵警察的防弹头盔等,都需要既有强度又有轻度的纺织产品的有效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纺织品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使用,像压力手环、治疗伤口的绷带,可随着伤口愈合并融化等。这一细分市场在2014年的销售额增长了6%,预计2015年还会增长6%。
第四类是工业应用纺织品。这一市场很容易被忽视,制造或者交通运输行业不会注意到这些耐用的产品。但是需求始终在不断增长,诸如工业用油布、防水布、卡车篷布、传输带等。特别是卡车篷布市场 2014年增长了5%,预计2015年也会增长5%。欧洲和美国的货物覆盖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对重型和结实的面料需求很大,如乙烯基涂层的尼龙或涤纶等。
第五类是土木工程和基础设施用纺织品。这一领域包含土工纺织品、膜、土工网格等产品。产品有很多独特的用途,如保护路、岸、坡的稳定;对水和废物的控制;防腐蚀及市政废水排放等。在我们的努力下,已经有了煤灰控制监管及水资源改革和开发法案,里面专门提到了土工材料,土工工程学院和政府机构对该法案已予以认可。这一领域中比较重要的一类产业用材料是用于填埋的土工聚合粘土衬垫(GCL),2014年,其市场销售增长率约为4%,预计2015年将保持持平,在美国和加拿大的销售额将达到22.7亿美元左右。
第六类产品为广告、美学、遮阳用纺织品,包括太阳篷、遮阳伞、顶棚、户外标志广告牌等,主要是在防护、节能方面发挥作用。遮阳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产品受益于腈纶的发展和合成纤维的发展。腈纶和合成纤维可以进行溶液染色,色牢度非常好,色彩可保持10~15年的时间。目前,在美国市场,溶液染的遮阳棚基本上已经占到所有织物遮阳棚的50%左右,市场相对成熟。
6.德者为医妙手仁心 篇六
杨文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国际内分泌》杂志编委、《临床荟草》杂志副主编等。
过去也曾多次采访过杨文英教授,当时总是折服于她的专业水平。这次有机会走近她,更感动于她严谨的专业知识后面,那颗盈盈漫溢着仁爱的医者之心。
孝心为上,义无反顾
高中时候的杨文英是班里的学习尖子,喜欢数理化的她,曾作为学校代表去参加北京市数学竞赛。花季的年龄拥有着许多梦想,正当她意气风发地向着理想进军之时,不幸却突然降临。刚四十出头的母亲,越来越消瘦,“三多一少”症状非常明确,最终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在上世纪70年代,糖尿病还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她的母亲血糖控制得不好,经常因为酮症酸中毒而住院抢救。看到挣扎在生命边缘的母亲,她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家里失去了往日的笑声,空气好像凝结了,压得人喘不上气。母亲在并发末梢神经炎后,情况更加糟糕,周身异常疼痛,几次想要寻死,但终究撇不下聪颖的女儿。高考在即,在填报志愿时,杨文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医。回忆当初,她说:“我没有别的选择,我当了医生就可以给妈妈看病了。”
无巧不成书。1978年在分专业的时候,老主任找到她说:“咱们内分泌专业没有人,你既机灵又聪明,就学内分泌吧!”从此,注定了她这一生的研究方向。当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招全国进修班,她去了协和医院进修。在史轶蘩教授的指导下,她对内分泌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来后,她终于选择了内分泌工作。在1988年转到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后,她更加感觉到内分泌学科尤其是糖尿病领域有太多的空白,便暗下决心要为攻克糖尿病奋斗终身。
一直活到83岁,最终因心功能衰竭而过世的母亲,可以说是第一位受益于杨文英教授的糖尿病患者。杨妈妈打了40年胰岛素,过了40年幸福生活。正是因为母亲,年轻的杨文英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并且无怨无悔地从事了近30年糖尿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衷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糖尿病防治第一线奋战了几十年,让杨教授最感痛心和遗憾的是,患者对疾病管理的知晓率到现在还未大幅度提高。最近,他们医院收进了这样一位患者:刚50岁,由于对糖尿病认识不够加上就诊条件有限,竟然20多年没有认真治疗过。这次入院时,他已经并发了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低蛋白血症,全身营养状况极差,还有细菌性心内膜炎。持续高烧一个月,各种抗感染药物支持疗法的效果都不好,再加上自身抵抗能力差,他的主动脉瓣竟然已经被细菌性心内膜炎腐蚀殆尽,造成急性左心衰,患者挣扎在死亡边缘。心外科马上给他做了急诊手术。现在手术过去10天了,患者的体温基本被控制住,并安装了一个新的瓣膜。杨教授继续稳定患者的血糖,同时配合支持疗法,总算使他度过了危险期。
杨教授痛心地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并非药不够,也不是医务界技术不足,而是患者对自己疾病的防治概念的知晓率不过关。如果这位患者早点重视糖尿病,怎么会才50岁就要急救、下病危通知呢?真是令人惋惜!患者长期控制血糖,控制多重危险因素,是为了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认真务实,兢兢业业
在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杨教授正在着手对中国主要地区进行调查。该研究是对已知的与糖尿病发病相关因素的一次规模大、覆盖面广的全国调查。在基础研究方面,近七八年来,杨教授一直研究脂毒性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上,她也做了深入研究。
临床中,杨教授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学术上,她也是一丝不苟。她参与主持了多项国家、卫生部课题,参与完成了著名的“大庆糖尿病研究”,主持完成了1994年中国19省市25万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和发病相关因素的系列分析,以及两项多中心3年的前瞻性研究。在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和糖尿病预防的前瞻性研究中,取得了可借鉴和可推广的成果。获得了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参与并牵头了很多临床实验研究,尤其在新药研究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130篇。
心系患者,仁心仁术
有一次杨教授在外地讲课时,会诊了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这个瘦得让人心疼的女孩子家在农村,经济条件非常困难,连看病的钱都没有。杨教授询问之后才了解到,原来她总是打一段时间胰岛素,没钱了就停下来,然后因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入院抢救,一年要住几次院。杨教授感慨地说:“动物胰岛素才20元1支啊!每个月花60元买3支胰岛素就能维持她的生命,可每次酮症酸中毒却要花三四千元抢救,我们的医生肯定没有清楚地向她解释。”
谈到这件事情,杨教授非常遗憾,她说:“这说明我们医生的耐心还不够,还没有充分地体贴这些特别穷困的患者,让他们在最基本的医疗条件下,把糖尿病控制好。其实只要给她一个以前皮试时用的蓝针管、几个金属针头,让她有个饭盒蒸馏消毒,能够抽取胰岛素就可以了,起码她可以维持生命。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呼吁,能有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7.披荆斩棘,孤者为王 篇七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2003年秋天刚来时,我慵懒地窝在汽车后座,前往杭州念高中。
车子疾驰着,将高速公路两边的景物——抛在身后,我仿佛看见一座座大厦正迅疾地土崩瓦解着,而里面,存放着我往昔的回忆。最后一幕,那么明亮闪烁,如同窗外穿刺而来的阳光。
伙伴们在KTV开包厢为我饯行,说是让我在成功大道上一路飞奔,功成名就后,拉他们一把。明知是玩笑,我却满是心酸,再过些日子,这些熟悉的面孔将成为我脑海里的一张脸谱,或是手机里的一个号码,那该多难受啊。恰好有人献曲,唱到“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走吧走吧”。
音乐缭绕在包厢上空,扯掉我最后一处防线,眼泪决堤似的泛滥溢出。
如果可以,我才不要经历这种盛大的离别。与挚爱的朋友告别,还要眼看着父母从我的视线消失,也不知道过多久才能跟他们见面。
我当然抗议过,但是没用,我妈总是有很多办法让我屈服。最管用的一招,是她说,如果你想一辈子平平庸庸待在小城,那就别去杭州读书了。
平平庸庸四个字,当时听起来特别刺耳,那个年纪的人,总带着点傲娇,带着点叛逆,谁都觉得自己独一无二,与这个世界不一样。不就是异乡求学吗?有什么了不起,一次次地自我催眠,直到最后踏上征程。
到了杭州收费站时,我兀地探出车窗往后看,看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妈问我后面有什么好看的?我说不出话来,后面什么都没有,我只是在做告别,属于自己的告别仪式,彻底将那些眷恋连根拔起。
对我这么个背井离乡的人来说,眷恋无疑是毒药,侵蚀着我身体的每一寸田地,直到将其啃噬干净。征程才刚刚开始,学会遗忘是第一项技能,将自己变成空壳后,到新的地方,装上新的灵魂,认识新的人。
泥泞般的新生活
一个人烧饭,一个人做家务,是我十岁就学会的技能,十五岁那年,我又学会了一个人住近百平米的房子。
那是同学父母眼里艳羡的学区房,走几步就可以到达校园,在我眼里,不过是间冰冷的屋子而已,还抵不过学生宿舍的一个床铺,至少有人情味。刚开始害怕的时候,打电话给我妈,但电话那端永远是忙不完的吆喝声,不是在仓库就是在麻将室,她有忙不完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以此奠定我优质生活的基础,却连一句“一个人住习惯吗?”都没有问过。
我打给好友,小城的生活节奏总是终止在十点之前,她刚接起我的电话就哈欠连连,谈了些学习生活上的事,过会儿慵懒地说,想睡了,然后轻轻挂断电话。而此时的我,却亢奋不已,望着夜幕如瀑,脑海中不断勾勒着脸谱故事,成为我的娱乐项目之一。
过往,与我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跟前的一切,如镜花水月般让人捉摸不定。
有人说我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很土,有人说我内衬的毛衣颜色难看得掉渣,还有人说我成绩好是因为作弊……
他们说过很多,我忘得也差不多了,那些排斥没有恶意,只因我不是本地人而排斥,习惯使然。
明知不被喜欢,只需稍微偏离他们的视线,看不见,自然不会议论,所有的课间休息,我总是低头看书、做作业。
无风,无波澜,我安静学习,友善为人,流言自会烟消云散。但憋着憋着总会累的,在集体外出烧烤时,他们一群一群玩闹着,唯独我,像严肃的记录者,守在边上,巡视着他们脸上的表情,解读着张合的嘴型。当时特别怀念还在小城的我,欢笑悲伤都有人分享,不似如今这般孤家寡人。
“我们这有烤肉大厨,来,尝尝?”有甜腻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回过神来发现是同桌,她手里正拿着串热腾腾的烤串,往我嘴边凑来。
泥泞一般的新生活,挣扎时总是迷乱方向,越陷越深,以为前路一片黑暗,彻底放弃挣扎。事实上,只需多一点点的聆听和观察,就能发现有人守在身边,试图指引。
从她手中接过烤串的同时,我笃定地说了声谢谢。
自由是孤独的牢笼
独自生活,唯一的优点是自由,说得好听点,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005年,电视上,广播里,甚至同学们的八卦,都在谈论《超级女声》。04年的余温还未散去,新一年造势撩拨着人心,也搔乱着少女的心,当然有我。
报名之前的那几个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那些叫嚣着梦想的广告词像蝼蚁一样啃噬着我。
周五,我洗漱好出门,清晨的马路上很安静,偶尔有计程车疾驰而过,扬起灰尘,还有自行车发出叮铃铃的响声,晨练的老人们脸上是祥和的微笑,一切如常,可我却没丁,上学的心思。
望着不远处的教学楼,我去了另一个方向,坐上公交车,终点在西湖边。
那些压抑在心底的抑郁和不满一股脑地喷薄而出,没有父母照顾的日日夜夜,一味学习的每分每秒,我只知道父母口中的成功,就是积极向前,得到最好。
可到底什么东西最好?有界定吗?对于有唱歌梦想的人来说,在舞台上完美展示自己才是最好。那我呢,我生活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真的需要思考吗?或者只是我厌倦了两点一线的孤独生活,想借着梦想号召寻求点刺激,我不知道,只是呆呆地坐着。
没有神奇地出现替我排解烦恼的陌生人,也没出现坑我的坏人,在平静的湖水边,在不多的游客嘈杂声中,我傻傻地度过了一个早上。
粼粼波光反射着阳光,微微荡漾着,掀起极微小的波澜,宁静得好似世界上只有我,我深深地吸了口气,看了眼手表,回学校应该能上下午的课。
没想到的是,在学校里等待我的,竟然是多日未见的爸妈,我妈一见我就上前拧我胳膊,厉声训斥我荒唐。
我没反驳,出奇安静地挨训,甚至还有点微小的幸福。是在那一刻明白过来,逃课出走,只不过想引起一场骚动,将两个小时车程外的爸妈召唤过来见面,尽管是潜意识的,但这才是真相。
失去了必要的约束,会觉得自由也是一座牢笼,孤独的牢笼。
学校附近的餐馆里,爸妈一个劲劝诫我要听话,能在杭州学习不容易,别冲动砸了自己的前途。是你们的前途吧?我在心里默默反驳,表面上却是顺从模样,撒娇着问他们,生意再忙,能两周抽出一天时间来看我吗?
是的,我学会了和解,与斗争的自己和解,与父母和解。
孤者为王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我守着电脑等韩剧更新,抛开所有学习负担后,我只想做一只懒懒的宅虫,就算蛀空整个夏天我也甘愿,反正分数已经确定能上心仪的学校和热爱的专业,一切都成定局。
好友电话打来,只听到沙哑的抽泣声,应是哭了一阵,还没缓过来,她说这三年的勤奋付出,竟连二本线都上不了,付不起高昂的三本学费只得选择复读一年,怎么办?好友倾诉了好久,才有缝隙让我插上一句话,要不,我来你家?
别来,我妈肯定要问你的分数,我死定了。她这么一说,堵得我什么话都回不了,谈话戛然而止。
曾经是最亲密的朋友,不知不觉地在时间荒原里走散,就算能找回彼此,也不似当初,只因我成了她们眼中的异乡人。
我最初很讨厌成为异乡人,因为这意味着在一个新的地方重新扎根生长,必须全靠自己的力量,可当力量渐渐充斥着我的生活后,才知道这种经历的可贵。
当过异乡人,才能体会有多少的眷恋蚀骨,有多少的困难挡路,还有那些排除万难誓要杀出条血路的狠劲。在故乡,退路太多,在异乡,No back。
好几年以后,我顺利大学毕业,进入全国知名媒体工作,有人问我最怀念读书时期的哪个阶段。我说高中时代,可用八个字概括,披荆斩棘,孤者为王。
8.国际:今天,仍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篇八
一战二战,德国都是战败国。
那时,以武力争夺殖民地是时尚,两次大战不过是重新瓜分殖民地。以武力夺得殖民地,然后达到经济的目的。德国为后起之秀,要拿到殖民地是必然趋势。把希特勒推上台,并支持他扩张,争夺霸权,背后是经济原因,只不过它被法西斯主义掀起的民族的狂热所掩盖了。
二战后,需要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表象之一是建立了联合国。它的本质不是讲坛,而是平衡大国利益的机器。当然,它肯定有讲坛的作用,弱小国家能够利用它发出声音,有时也影响国际政治斗争的走向。这样一架政治机器,对于大国们来说,或许最大的好处———也是建立它的初衷,是降低争夺利益的成本。毕竟大战太残酷了,胜的与败的,付出的成本都太高。大英帝国,两次大战都是战胜国,得到的结果却是殖民地纷纷独立,自己逐渐衰落。美国同样是后起之秀,却聪明一些,罗斯福在二战临近胜利时与邱吉尔捏咕搞一个不同于老“国联”的联合国,即是看出了战后国际政治的这一趋势。而邱吉尔,这位大英帝国的战争英雄,难舍昔日的辉煌,抱着老一套不放,在战争还未结束时被赶下了首相宝座。
美国是二战的最大赢家。美军一路高歌猛进,实际上是为美国的资本及文化充当开路先锋。可口可乐不就因此打开世界市场!战后,美国得到的不是殖民地版图,而是经济版图。罗斯福看到了资本与文化所凝聚的市场力量。邱吉尔看到的还是殖民地。如果把他们比作棋手,就是棋艺高低分明了。
可以说,连我们今日面对的入世的“世”,都是联合国模式的衍生物。
德国毕竟有着深厚的哲学传统,有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也许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指导了它的政治。它跟着世界发展趋势走,老老实实地道歉,诚恳地忏悔,重新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闷头发展经济,创造一个新的经济帝国。它从不招谁惹谁,反倒得到尊敬。
日本,也是二战的战败国。在美军的压制下,实行了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甚至成功地进行了土地改革,但美国人出于自己的全球战略需要,并未彻底拔除它的军国主义思想,几十年来时时作怪,以至渗透于对外交往中。它的经济强大了,却落了个“经济动物”的名号。虽然这里面有白种人对黃种人歧视的因素,但也与视它如同拓展殖民地般地拓展世界市场的野蛮分不开。它一方面适应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总有一股很大的势力念念不忘军国主义。于是,结成奇怪的矛盾体,似乎总是别别扭扭地生活在国际社会中。
我们一向把人民与统治阶级截然分开。哪一国的人民都是伟大的,是勤劳、勇敢、正直的。日本自然不例外。但,一国的行为,终究由统治阶级决定,如此评判,并不贬损人民。
其实,德国也有新法西斯,而且屡屡闹事儿,只是影响不了统治阶级,反映不到国家政治的层面上。
因此,我们看到,施罗德在纪念二战盟军诺曼底登陸五十周年时是一脸的虔诚。
作为政治家,没有谁愿意无来由地低眉顺眼。聪明者,识时务者,只是面对趋势而心悦诚服。
美军攻打伊拉克,当他们推倒萨达姆铜像时,挂上了美国国旗,却很快又摘下来,换上他们设计的伊拉克新国旗。这并非美国人发了善心,而是避免出现殖民者形象。通过武力,把伊拉克变作殖民地,是最蠢不过的了!它一贯的伎俩,是通过武力,或攻打或制裁,送去并强行扶植美式民主,然后是资本是市场,在你不得不赞同的情况下攫取比把那个地方变成殖民地大得多的利益。
现在,它正处在在那里操作美式民主的阶段。
当初,德法俄等国极力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因为它们不平衡,不容美国独呑。现在,它们不谴责了,纷纷帮助伊拉克大选,甚至帮助训练军队。因为它们看到了大选后自己能产生影响的机会,看到了自己能得到利益的机会。这是旧式殖民地与现代攫取利益的不同。一定时候的一定程度上的平衡,才能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更大的利益。
识时务吗?
识时务者为俊杰。时务,为一时的趋势,为一时的规律。这里所讲的时务,是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的时务。
【以逆行者为话题的作文】推荐阅读:
抗击疫情最美逆行者初中话题作文08-29
以珍惜话题的作文07-10
以友谊的话题作文09-17
以鼓掌为话题的作文06-17
以理性为话题的作文06-30
以关心为话题的作文07-02
以人生的执着话题作文07-05
以“肩膀”为话题的作文07-17
以探索为话题的作文07-27
以家乡的味道话题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