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选择题

2024-09-04

医学影像学选择题(精选8篇)

1.医学影像学选择题 篇一

影像系医学生如何学好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应用科学,包括X线、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及介入影像学等。主要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影像医学生必需掌握的一门课程,是成为一名合格影像医生的必备技能。

一、学习医学影像学的重要性

1.是适应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及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不断创新,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当今医学新兴重要学科。近几年我国许多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如彩超、螺旋CT、MRI等已配备到县一级医院,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区、镇医院亦拥有。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设备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影像医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2.是正确诊疗疾病的保证。影像学诊断是对疾病进行较精确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的学科,是临床的常规检查,已使过去不能诊断的疾病得到了早期适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影像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疗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临床各科室各种疾病的诊断,临床对影像诊断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因此,掌握好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适应症以及各种基本病变的表现是正确作出最恰当诊疗的保证。

3.是服务于病人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学诊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外科手术已经不能最合理的解决所有需要手术的病人的问题,人们在不断的追求完美。影像学中的介入治疗方法创伤小,术后不留大的瘢痕,对于原来一些手术禁区(如颅内生命禁区)的病变也能轻易解决,而且这种方法不易遗留大的后遗症,因此越来越受到医生与病人的欢迎。

二、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特点

1.实践性强。学习影像学必需借助机器或胶片,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学习必要的技术操作。应重视每一个实训操作机会,多动脑多动手,在老师指导下,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程序和技能。

2.想象力强。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图像为基础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大量的图片培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学会对影像图像的直观认识、三维空间思维,建立起各种影像间的立体联系,可大大增强对疾病多方面影像的认识能力。对将来阅读CT、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RI片和超声声像图大有裨益。

3.范畴广泛。医学影像学所涉及的临床学科广泛,涉及检查技术比较多,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电子电工学、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密切相关。只有学好本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律,掌握医学影像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才能在将来工作中正确应用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

三、怎样学习医学影像学

1.学好医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本门课的保证。现代影像诊断是通过人体组织器官异常密度、回声、频谱及信号变化来反映病变存在的,这些不同的影像特征代表着疾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只有学好相关的基础课程,才有可能学好医学影像学。①应学好化学、物理学、电子计算机等学科。有助于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成像原理,正确使用各种检查器械。②应熟悉大体解剖和断面解剖。有助于正确认识影像解剖,鉴别正常、异常和变异,才能对病变部位准确的认识、定位和描述。③应掌握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将病理基础与医学影像征象有机联系将大大有助于对所见影像征象的理解与掌握,并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

2.学好医学临床知识是学好本门课的铺垫。医学影像专业医师要面对内、外、妇、儿诸科病人,他们又需是全科医师,所以影像专业医师应有坚实的临床医学基础。同样的疾病可能有不同的影像表现,而不同的疾病亦可能有类似的影像表现。一个临床知识和经验较差的医师,很难进行疾病的鉴别诊断。脱离临床实践,单从影像分析,有可能导致误诊,但过多依赖临床同样也可能出现错误,影像结合临床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3.掌握每章内容的概述是学好该章节内容的基础。医学影像学的每个章节前都有一段概述,在概述中主要是介绍该章内容的重点和特点,学好概述对掌握全章节主要内容十分重要。每一章都介绍各种检查方法的禁忌症和适应症,以及一些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这些内容是诊断的基础,也是临床对各种检查方法选用的凭据,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本门课的关键。应重视实训教学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多看图片、多看病例,设法搜集病例资源,注意观察阅读正常影像表现,培养对异常影像表现的辨别能力及描述能力,注重实习报告的书写等基本功训练,书写报告时要求达到认识准确,语言精炼,并有分析鉴别,从而达到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

5.重视外语学习可更好的胜任专业工作。由于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大多为外国进口,机器操作为人机对话形式,不掌握外语无异于文盲或半文盲,就不能很好的胜任专业工作。何况现代知识更新快,更新周期短,能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可追踪本专业国际学术动态,努力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要参加新知识讲座、各种临床外语查房、病例讨论、国际学术讲座等,可开拓视野,改变学习信息面过窄的状况,便于与国际接轨。

总之,当前影像学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影像医学生只有学好影像学,掌握常见及多发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和要领,才能够当一个合格的影像医生。

2.医学影像学选择题 篇二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反映人体解剖、病理与生理的一门医学桥梁科学。随着技术进步,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方法也由原来的板书、胶片发展到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这些变化,推动了影像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但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影像学基础相对薄弱,影像学学习时间较短,加之不是自己的专业课,如何达到影像学的最佳学习效果,尚需要进一步探讨。结合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

1 从思想源头抓起,向学生阐明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影像诊断工作,把医学影像学当作是一门辅助课程,从思想上对影像课程不够重视。因此,在开始讲授医学影像学课程时,首先就要向学生讲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结合临床相关案例,让学生知道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多地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段;要告知学生医学影像学涉及到所有的临床专业,它不仅能提供诊断信息,还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对医学影像学学习的重视。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2.1 正常影像解剖是教学的基础

医学影像学是研究活体组织器官形态功能的临床医学, 各种医学影像检查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和器官的大体解剖及断层解剖作为基础。只有掌握了解剖学知识,才有可能鉴别正常、异常或变异,才有可能确定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累及的范围, 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在讲解疾病之前应首先复习解剖基础。对于临床学生来说,大体解剖相对熟悉,而对于断层解剖及影像解剖相对陌生,所以,在教学中,大体解剖大体讲解一下,这是普通放射学的基础,应在断层解剖及影像解剖之前讲解。授课重点应集中在断层解剖和影像解剖,这是CT、MRI的基础,结合影像图片,培养学生的影像概念,对影像产生感性认识。

2.2 病理特点是教学的重点

病理改变是疾病发生的基础。医学影像成像是通过器官组织的密度、回声及信号的改变等来反映病变的存在, 而这些改变正是反映了疾病的病理过程及程度,因此熟练掌握病理学改变对征象分析、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将病理基础与影像学征象联系起来将有助于学生对所见征象的理解和掌握, 继而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

2.3 突出重点、难点及常见病、多发病讲解

对于教学内容,应提前做好计划。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应当做到“有的放矢”。讲课内容应当有所侧重, 对什么内容重点讲、详细讲,什么内容简单介绍, 哪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做到胸中有数。每个章节、每个系统都有常见病及多发病, 对于住院医师来说,能够对多发病、常见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就可以基本完成临床工作。所以,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教学重点也应放在常见病、多发病讲解上, 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而且明确了学习重点,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学习[1]。

2.4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讲授影像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诊断步骤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问题式(PBL)、启发式(案例引导,Case-base learning)、讨论式(分组讨论,Workshop)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先分散后集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与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逐渐学习掌握[1]。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及外科学等相关知识,对疾病的影像学征象、产生原理、临床表现,甚至治疗加以讲述,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加深对影像的认识。通过开展临床教学和问题启发式教学与讨论式相结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基础的学习环境,使其了解自己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影像教学的效果[2]。另外,下课前强调当天的重点教学内容,适当布置课后作业,下次讲课时对上次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并请学生作答,也能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

2.5 注重教学实用价值,提高教学质量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学有所用。对于临床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合理选择与临床患者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实习课的重点。通过对不同设备及检查手段适应症的讲述,让学生掌握合理运用适应症与医学经济学相结合的原理,针对不同疾病设计相应合理的检查流程。能够在填写检查申请单时依据检查目的选择合理的检查部位及检查手段。

2.6 征求学生意见,适当采取学生能够消化理解的教学模式

由于临床学生影像基础相对薄弱,采取学生能够消化吸收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重要,因此,可以征求学生意见及建议,采取适合学生的灵活教学方法,将会事半功倍。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多看图像,在上理论课时就可以拿出较多教学片讲解,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经过课后进一步的复习理解,实习课时学生接受会更加容易。

3 选择合理的考核方法

医学影像学考核的形式比较单一,多是限时笔试,阅片考核也仅限于给出图片写出诊断及诊断依据。针对临床专业的学生,考试的连贯性不强,容易造成考前死记硬背就能轻松过关,但对于医学影像学内容的理解不深。所以,考试成绩要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并结合平日实习课中的表现,将实习课中学生的表现打分并计入最终学科成绩中。这样,在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对临床医学生的教学中,首先回忆解剖学基础,然后对疾病的病理改变做出阐述,在此基础上,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讲解病变的影像学征象,帮助学生吸收理解。结合合理的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积极性,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医学影像学教学不断追求的最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春,徐凯.医学影像学教学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505-506.

3.医学影像学选择题 篇三

关键词: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

R-4

超声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超声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超声临床诊断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近二十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超声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不能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是业内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超声影像学的特征

1.超声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使其教学内涵在不断丰富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1]。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超声医学、CCT ,、同位素扫描、MRI)中,超声医学发展尤为迅速,目前,介入超声、三维、四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其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超声影像学诊断的医疗工作者、技术人员人数不断增多。

2.超声影像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学科知识面较广

超声影像学涉及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很宽的医学知识面。想要很好掌握超声影像学,我们应有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超声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外、妇、儿等多方面知识,了解各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由临床医师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误诊、漏诊。

二、传统的超声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1.教材、教學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超声影像学》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但它的学时数较少,同时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的医生平时既要给病人做检查,又要承担教学任务,较为繁忙,这是超声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很多医学高校中,在课程设置上,一般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是融合在一起的,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影像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诊断必须是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导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课时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掌握的不够好。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的滞后,不能满足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要求

由于超声影像学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下而的分支学科,教师均为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医师,在很多高校,针对超声诊断的超声诊断学教学研究较少,目前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模式,超声诊断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较少涉及CBL(Case-based 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更不涉及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2],所以,目前的教学方法己经明显落后于当今飞速发展的医学院校高等教育,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超声影像学教学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面基础好、知识面宽、技能高的高层次超声影像学专业人才,超声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改革超声影像学课程体系

我们医学高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所以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医学高校附属医院的实践平台较多这一优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先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2.抓住超声影像学教学重点,转变教学理念

现代超声影像学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一类多分支的综合学科,依据现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本科生的课程设置状况,教师要想系统、全面地讲授全部超声影像学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超声科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单技术、单病种的教学模式

3.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大数据时代的发达的互联网为我们的超声诊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样,就促使学生们和老师们建立了新的资源观,大数据时代资源的获取方法,避免了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因其不同的的个性化特征导致的同题异构。但是,目前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并没有恨充分地、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大部分的教学仍然是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将自己个人的经验通过传统的PPT的形式进行讲授。

总之,教学改革是个比较庞大的课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调查了其它一些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影像学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科特点以及我们科室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一些比较前沿的、优秀的专家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超声影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见解,我们要瞄准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总结、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自己,充实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超声影像学专业技术人才。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发金,谢鹏,罗天友.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 [fl.重庆医学,2005, 34 (5 ): 771-776

4.医学影像学选择题 篇四

第四届医学影像学技能竞赛活动的通知

一、比赛目的专业技能竞赛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检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适应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配合“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开展,提高在校医学生判读医学影像学图片的能力以及提升广大学生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水平,特开展此项活动。

二、主办部门:临床医学院放射学教研室

协办部门:临床医学院学生会

三、参赛对象

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1-8班全体学生;

2011级医学影像学本科1、2班全体学生;

2012级医学影像学本科1、2班全体学生;

南亚留学生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

四、比赛预计时间1、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南亚留学生(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2014年6月7日 8:00—17: 00。

2、医学影像学专业(2012级):2013年5月31日8:00—11: 00。

3、医学影像学专业(2011级):2014年6月6日19:00—22:30。

五、比赛地点1、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201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及南亚留学生2011级临床医学:医学影像网络数字实习室—医学实验楼A座4楼(A401-A406)。

2、2012级医学影像学专业:大理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二楼。

六、比赛内容1、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竞赛内容:

①医学影像学绪论(基本知识);

②骨骼与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X线、CT、MRI片判读(检查方法(5%),影像描述(45%),影像诊断(50%))。

2、201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竞赛内容:

⑴放射学部分:介入放射学、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与肌肉系统。

①X线、CT、MRI片判读(70%): 检查方法(5%),影像描述(40%),诊断(50%),鉴别诊断(5%)。

②介入放射学:10%。

(2)超声部分(20%):总论、肝、胆、胰、脾、泌尿、妇、产科:

超声描述(50%),超声诊断(50%)。

3、2012医学影像学专业竞赛内容:

1、放射学部分(80分):检查技术学体位摆设(70%)+理论提问(30%);

2、超声学部分(20分):超声检查技术学(70%),显示的主要影像解剖结构(30%);

4、南亚留学生(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骨骼与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X线、CT、MRI片判读(检查方法(5%),描述(45%),诊断(50%))。

七、方法步骤:

1、学习训练阶段: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周末实验室开放和技能强化训练进行学习训练。

2、竞赛考核:临床医学专业2011级1-8班,医学影像学专业2011级1、2班,医学影像学专业2012级1、2班,南亚留学生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共905名学生。

3、竞赛办法:

⑴ 每一位选手必须参加所有的竞赛项目,在规定时间内(100分钟)完成竞赛考核内容。

(2)按班级分组顺序进行考核,每两个班级考核同时进行。

(3)每个同学在答题卡第一页填写自己所在班级、学号和姓名,竞赛考核结束后,各班级班长、学习委员负责收齐本班的考核试题按学号整理好后上交给监考教师。

4、竞赛程序:参赛人员按时进入指定的竞赛考核现场→按规定时间完成技能竞赛考试→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取总分)。

八、参赛选手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统一着装白大褂。

2、参赛选手未经评委老师允许,不得擅自进入比赛场内,只能在比 赛场外等候。

3、各参赛选手要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按照学号顺序入座并关闭一切通讯工具,在整个考核过程中严禁交头接耳,如有发现违反考

试纪律者将取消本次考核竞赛资格。

4、比赛开始后迟到5分钟者取消比赛资格。

九、奖项设置

①一等奖: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4名,201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1名,2012级医学影像学专业1名,南亚留学生(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2名,颁发奖金300元及荣誉证书。

②二等奖: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20名,201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5名,2012级医学影像学专业5名,南亚留学生(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10名,颁发奖金200元及荣誉证书。

③三等奖: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40名,201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10名,2012级医学影像学专业10名,南亚留学生(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20名,颁发奖金100元及荣誉证书。

④优秀奖: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201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20名,2012级医学影像学专业20名,南亚留学生(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50名,颁发荣誉证书。

临床医学院放射学教研室

5.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篇五

能明确肿瘤对静脉窦的压迫程度及静脉窦内有无血栓。18.硬膜外血肿CT:平扫,表现为颅板下方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19.硬膜下血肿CT:平扫: 1.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 2.亚急性或慢性水肿,呈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脑出血CT平扫:急性期、吸收期、囊变期。20.腔隙性梗死:系深部髓质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中老年人常见。21.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及附近分支,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22.颅内血管畸形,分为动静脉畸形(AVM)、静脉畸形、毛细血管畸形、大脑大静脉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AVM最常见。23.椎管内肿瘤的病理类型与其部位有关: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硬膜外肿瘤。24.鼻咽癌,病理上,大多数为低分化鳞癌。CT为鼻咽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25.喉癌,常发生在声门区,其次为声门上区,而声门下区最少。26.肺野:通常人为地将双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1.横向划分: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一水平线,即将肺分为上、中、下三野。2.纵向划分:分别将两侧肺纵行分为三等分,即内、中、外三带。27.右肺包括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包括上、下两个肺叶。28.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29.胸腔积液大于250ml时X线有阳性表现 30.支气管阻塞可引起不同类型的阻塞改变,包括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和阻塞性肺不张。31.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32.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33.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并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所形成。34.空腔:与空洞不同,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35.游离性胸腔积液,少量积液250ml左右时。36.支气管扩张 CT,1、柱状支气管扩张。

2、曲张型支气管扩张。

3、囊状型支气管扩张。

4、支气管黏液栓。CT肺窗,双肺多发支气管扩张,表现为“轨道征”和“印戒征” 37.大叶性肺炎病理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38.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肺炎 39.大叶性肺炎x线表现:病变多位于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表现为多发散在斑片状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并可融合成较大的片状影 40.间质性肺炎:可沿淋巴管扩散引起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41.结核病分类:1原发型肺结核I型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3继发型肺结核III型4结核性胸膜炎IV型5其它肺外结核V型。42.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典型征象表现为“三均匀”,即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

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典型征象表现为“三不均匀”,即大小不

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43.继发型肺结核为成年人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 44.肺结核的影像学分型及各型的X线表现有哪些? 1.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灶及周围炎--边缘模糊的云絮状影,可大可小,增大至肺叶可与大叶肺炎相混。淋巴管炎--数条索条状致密影,可被病灶周围炎掩盖。纵隔淋巴结炎--可表现为肿块。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①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密度相同,1.5~2mm的粟粒状病灶,正常肺纹理常不能显示。②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a.大小不一:小如粟粒,大如结节。b.密度不均。c.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两肺上中上野。d.病灶新旧:早期的已钙化,近期的为渗出增殖 3.继发性肺结核: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呈陈旧病灶周围炎,锁骨上、下区。中心高密度,边缘模糊的致密影。也可出现新的渗出病灶,小片状云絮状影,病灶大时→肺段、肺叶受浸润。多呈慢性过程,可有渗出、增殖、播散、纤维、空洞等多种性质病灶同时存在。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纤维增生,支气管播散灶,空洞形成,代偿性肺气肿。5.胸膜炎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干性胸膜炎。45.继发型肺结核x线和ct主要征象为:1,局限性斑片影。2,大叶性干酪性肺炎。3,增生性病变。4,结核球。5,结核性空洞。6,支气管播散病变。7肺间质改变。8,硬结钙化或索条影。46.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属于继发型肺结核晚期类型,由于肺内结核灶迁延不愈,并严重破坏肺组织,形成纤维空洞所致 47.中晚期中央型肺癌 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肺门肿块,呈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形,常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CT:可清晰显示支气管腔内或壁外肿块、管壁不规则和官腔呈“鼠尾状”狭窄或“锥形”、“杯口状”截断。中晚期周围型肺癌 X线:胸片大多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可见分叶,短细毛刺及胸膜凹陷征;当肿瘤坏死经支气管引流后,可形成后壁偏心空洞,肿块内钙化很少见。CT:多期增强CT,肿块呈短暂性较明显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有助于肺癌的诊断。48.简答:纵隔原发肿瘤和瘤样病变。

1、胸腔入口区:成人多为甲状腺肿块,儿童常为淋巴管瘤;

2、前纵隔:常见为胸腺瘤和畸胎瘤,心膈角区肿物多为心包囊肿和脂肪瘤;

3、中纵隔:由于淋巴组织丰富,故以淋巴瘤最常见,其次为支气管囊肿;

4、后纵隔:由于神经组织丰富,故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主要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或节细胞神经瘤等,可伴有局部脊椎骨质的异常改变。49.胸腺瘤常位于前纵膈中上部。淋巴瘤常位于前、中纵膈。50.正常心脏形态可分为横位心、斜位心和垂位心。51.心脏形态和大小异常,心影可分为:二尖瓣型、主动脉型和普大型。52.心胸比率,大于0.50至0.55为轻度增大,0.55至0.6为中度增大,0.6以上为重度增大。53.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最可靠的方法,被称为“金标准” 54.肺门及肺血管异常主要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区动脉大分支扩张而外周分支变细,两者间有突然分界,即肺门截断现象或残根样表现。55.房间隔缺损 X线: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心型,右房、室增大为其突出表现,尤其是右房增大是房间隔缺损的重要征象。56.法洛四联症基本畸形: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57.心包钙化是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性表现。心包腔内超过300ml液体,即为心包积液。

58.MSCT增强肺动脉成像是肺栓塞诊断较常用和可靠的诊断方法。59.(名解)充盈缺损: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60.(名解)龛影:是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为消化性溃疡及肿瘤坏死性溃疡形成的腔壁凹陷,使钡剂充填滞留其内所致。61.食管静脉曲张 X线:早期食管静脉曲张表现为食管下段粘黏膜皱襞稍宽或略为迂曲;随着疾病的发展,食管中下段的黏膜皱襞明显增宽、迂曲,呈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并显示食管官腔扩张,张力降低,钡剂排空延迟。x线造影检查时,发生静脉曲张的食管壁柔软并伸缩自如,是与食管癌的重要鉴别点。62.胃溃疡的直接征象是龛影,良性溃疡表现为:黏膜线,项圈征,狭领征。可恶变。63.十二指肠溃疡百分之90以上发生在球部。不恶变。64.早期胃癌是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的肿瘤。65.肠癌分为:增生型、浸润型(肿瘤主要沿肠壁浸润,致肠壁不规则环形增厚和肠腔向心性狭窄)溃疡型 66.肝脓肿:超声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典型表现: “环征”即脓腔呈低回声、脓肿壁表现环状高回声。67.肝海绵状血管瘤ct,整个过程呈“早出晚归”强化表现。68.肝细胞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直径不超过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的结节,成为“小肝癌”,69.肝转移瘤ct直接征象呈“牛眼征”表现。70.超声是胆系疾病的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方法之一。71.急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增大;胆囊壁明显增厚,呈强回声,其间有弱回声带,重者呈多层弱回声带表现;慢性胆囊炎时胆囊多缩小,胆囊壁增厚、钙化,边缘毛糙,回声增强。72.急腹症: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的腹部急性疾病的总称,涉及消化、泌尿、生殖及循环等系统多种疾病。73.游离气腹:某种原因导致腹膜腔积气并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称为游离气腹,常见于胃肠道穿孔、腹盆部术后或合并感染。胃肠道穿孔后不一定有气腹,有气腹者不一定为胃肠道穿孔。74.肠梗阻分为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三类。75.绞窄性小肠梗阻可见“假肿瘤”征和“咖啡豆”征。76.用影像学方法评价临床拟诊肠梗阻的急腹症患者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对有无肠梗阻的判定2对肠梗阻部位的判定3对肠梗阻有无绞窄性的判定 77.超声检查通常作为泌尿系统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78.输尿管在与肾盂相连处,通过骨盆缘处和进入膀胱前有三个生理狭窄区。79.约百分之90结石可由x线平片现实,称为阳性结石。余少数结石如尿酸盐结石难以在平片上发现,称为阴性结石。80.肾上腺意外瘤:指临床上无明确肾上腺功能异常表现,而在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行影像学检查时所意外发现的肾上腺肿块。81.乳头状癌表现为自膀胱壁突向腔内的结节状或菜花状充盈缺损,表面多凹凸不平。82.骨质按其结构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83.骨化主要有两种形式膜骨化和软骨内骨化。84.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有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长骨可分为骨干、干骺端、骺板和骨骺。85.骨关节与骨组织基本病变表现: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骨与软骨钙化,骨质坏死,矿物质沉积,骨骼变形。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两者比例仍正常。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破坏原因可由病变组织本身或由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和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86.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病理改变:(1)骨质明显增生硬化;(2)脓腔、死骨和瘘管 87.短骨结核:X线、CT和MRI表现为:患部骨质疏松,骨干膨胀、皮质变薄,骨膜新生骨较明显,称“骨气臌” 88.骨结核的诊断要点:起病缓慢,以骨破坏为主、少或无骨质增生、邻近骨质疏松和可有脓肿形成。89.若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与骨皮质间呈三角形改变,称为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79.骨折是骨和(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90.儿童骨折可以发生骨骺骨折和青枝骨折。91.Colles骨折:又称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92.椎间盘由纤维环、髓环与软骨板三部分构成。93.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等鉴别。骨巨细胞瘤:常位于骨端,病变直达骨性关节面下,多数为偏侧性、膨胀性骨质破坏。以多发于干骺愈合后的骨端和以膨胀性骨破坏为其特征。多因发生病理性骨折而被发现。94.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肉瘤起源于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95.转移性骨肿瘤:是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主要是经血流从远处原发肿瘤,如癌、肉瘤等转移而来。96.骨囊肿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及肱骨近端更为多见。97.骨囊肿x线平片表现为:长骨干骺端或和骨干内卵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楚的透明区,多为单房。98.关节基本病变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99.退行性骨关节病:X线平片上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并形成骨赘,可有关节游离体形成。100.关节结核:骨型关节结核、滑膜型结核。101.什么是介入放射学?

1、概念:是在DSA、超声、CT及MRI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经皮穿刺或体表自然孔道的路径,引入导管、导丝、球囊导管、支架、引流管相关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的新兴亚学科。

2、地位: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逐步代替部分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成为与内科外科鼎立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按其临床应用技术和解剖部位可分为血管介入技术及非血管介入技术。血管介入技术是以Seldinger技术及同轴导管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102.主动脉分型:Stanford分型(型和B型)和DeBakey分型(I型、Ⅱ型、Ⅲ型)103.主动脉夹层 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AD急性期介入手术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指征为复杂型AD。复杂型AD主要指伴有持续性或发作性难以控制的疼痛、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主动脉的进行性扩张、脏器或肢体缺血和先兆破裂表现。非复杂型AD,则可严密观察、随访。对于慢性AD腔内治疗的适应证主要包括:①主动脉最大径大于5CM;②主动脉夹层的迅速增大(大于5MM/6月);③合并内脏、下肢动脉的严重缺血;④Manfan综合征或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⑤长期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主动脉峡部缩窄者。(2)禁忌证:主要包括:①因髂动脉严重迂曲或闭塞,且不能纠正而无介入治疗入路者;②你回双侧股动脉受夹层累及,造成重度狭窄者;③碘过敏者;④凝血机制障碍及肝、肾衰竭者。100.TEVAR技术主要用于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101.介入治疗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①病理性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 ②创伤性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 ③医源性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 禁忌症:①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 ②难以纠正的休克状态 ③透析无效的严重肾功能不全 104.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X线造影的鉴别诊断要点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龛影形状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 不规整,扁平,有多个尖角 龛影位置 突出于胃轮廓外 位于胃轮廓之内 龛影周围和口部 黏膜水肿的表现,如黏膜线、项圈症、狭颈征等。不规则的环堤、指压痕、裂隙征、黏膜皱襞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影口部 黏膜皱襞中断、破坏 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附近胃壁 柔软,有蠕动

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良性 恶性 生长速度 缓慢 迅速 生长方式 膨胀性 浸润性 骨质破坏边缘 清楚,常有周围硬化带 不清楚 骨皮质改变 变薄,膨胀,但多有完整 虫蚀状破坏,缺损,中断 骨膜反应 少有 常见,破坏并产生Codman三角 肿瘤骨 无 常见,针状,放射状 软组织肿块 少有,边界清楚 常见,边界不清 远隔器官转移 无 常见

6.医学影像学发展及应用 篇六

超声(Ultrasound,简称US)医学是声学、医学、光学及电子学相结合的学科。凡研究高于可听声频率的声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即超声医学。包括超声诊断学、超声治疗学和生物医学超声工程,所以超声医学具有医、理、工三结合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广泛,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中有很高的价值。每秒振动2万-10亿次,人耳听不到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影像学科,称为超声医学。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目前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计算机X线摄影(CR)是X线平片数字化的比较成熟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CR系统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成像信息的成像板(imaging plate;IP)作为载体,以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或平片影像。目前的CR系统可提供与屏---

片摄影同样的分辨率。Digital Radiography,直接数字化

X射线摄影系统.。DR 由探测器、影像处理器、图像显示器等组成。透射过人体后的X线信号被探测获取,直接形成数字影像,数字影像数据传到计算机,在显示器上显示,也可以进行后期处理。现在主要的DR探测器为非晶硅探测器和非晶硒探测器,两种探测器获取影像的效果差别不大。其它的还有多丝正比室探测器,这是一种空气探测器。还有一种CCD探测器。非晶硅探测器和非晶硒探测器都被称为平板探测器。核磁共振全名是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又称自旋成像(spin imaging),也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海扶超声刀采用超声波做为能源,充分发挥了超声波在聚焦过程中脂肪不过热、测温容易、穿透性能好、指向性强、聚焦性能好的特点,利用现在已发展应用非常成熟的设备,能准确定位,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特别的超声发射器,把数百束声波通过超声通道从不同的方向聚向同一部位(肿瘤),使其转化为热能,在0.25秒左右使肿瘤治疗点的温度达到70-100℃,造成肿瘤细胞的变性坏死。伽玛刀又称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外科技术于一体的治疗性设备,它将钴-60发出的伽玛射线几何聚焦,集中射于病灶,一次性、致死性的摧毁靶点内的组织,而射线经过人体正常组织几乎无伤害,并且剂量锐减,因此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界限非常明显,边缘如刀割一样,人们形象的称之为“伽玛刀”。光子刀虽然称之为刀,但实际上并不是人们日常所见到的刀。“光子刀”是“光子同位仪系统”的简称,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刀”,而是一种三维适形技术。“光子刀”能够在计算机的指导下准确定位,自动调节光束,聚焦需要毁损的病变部位,并根据病变的大小、位置、深度来选择不同能量的光子照射,使得能量照射至病灶深层,从而使病灶组织充血、水肿,直至坏死,以及死亡细胞被周围正常组织吸收、分解、排泄。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类似,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直径为3~10mm)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PET-CT将CT与PET融为一体,由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而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PET-CT的出现是医学影像学的又一次革命,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PET/CT目前是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的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一种最先

进的医学影像技术,PET

7.医学影像学选择题 篇七

1 循证医学及循证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EMB是临床医学与日益完善并走向实用化的信息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全面系统收集相关的临床研究,并逐个进行严格评价和分析,必要时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的统计学处理,得出综合结论的过程,可为我们提供最佳的、科学的建议[1];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看,EMB的实质是一个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2]。

循证医学影像学(evidence-based medical imaging)是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即根据EBM的理念进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性、介入治疗性试验设计和文献评估[3]。将现代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影像学实践,使科研与医疗同步,科研证据直接进入临床实践,解决医疗中存在的问题[4]。

2 EBM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

目前,循证医学的应用主要包括治疗性试验和诊断性试验,前者开展的较早,方法较成熟,后者起步较晚,且在方法学方面尚存在一些需解决的问题,例如评价指标,统计学方法等。诊断是治疗的前提,选择合理的诊断方法也符合医学经济学的要求。因此,完善与发展诊断性试验是当前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循证医学影像学属于诊断性试验的范畴。即通过将个人知识、经验与所能获得的最新研究证据相结合,综合分析后做出判断,更科学、更合理地选择影像学检查设备和方法。常见的研究形式是以“金标准”为参考,对某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做出评价,或对几种不同影像学方法进行比较。对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包括三方面:①科学性。有关诊断试验准确性的证据是否可靠?②有效性。这些可靠的证据有无能力来正确鉴别病人有无此病?③实用性。是否可以应用这种可靠而又重要的诊断试验去诊断我的病人?目前已发表的循证影像学文章主要是针对影像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例如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似然比等[5,6]。对其他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3 研究生阶段开展EBM训练的必要性

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指导教师不仅要注重其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国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长期存在教学内容陈旧、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2]。传统的影像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强调以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为目的。而对影像学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科学性缺少合理的评估,对临床上一些难以理解和解释的影像学结果很少做出正面回答,往往更注重个人经验和权威的意见。采用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可能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自我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影像教学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不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促进人的发展。在终身教育制度下,教师的作用不应是单纯传递知识,而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掘学生的特长、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7]。

EBM是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方式,为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学习观念,使研究生教育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教会研究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可不断获得新的有价值的信息,以适应医学影像的发展成为终身的自我教育者,另一方面它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信息,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及学术水平[8]。

4 研究生阶段开展EBM训练的必然性

EBM思想注重科学证据,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医学教育的全面改革,为培养开拓型的医学创新人才提供动力,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学中让学生实践EBM,是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将EBM应用于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的改革,不仅能使教学形式更新颖灵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和进行文献分析的能力,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临床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因为EBM中的系统评价收集了世界范围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并且是严格按照统计学标准筛选、分析而得到的结论,是论证强度最高的证据。以上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

5 研究生阶段开展EBM训练的可行性

首先,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经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前期的临床实习,自身具有了以下的学习优势:①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的愿望和渴求,即主观能动性;②已经初步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循证医学的根基[9];③具有较扎实的相关理论课知识;④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其次,EBM的具体实践主要需要两部分资源的支持:①EBM相关专业知识,包括EBM基本概念、实施步骤、实施途径、方法学等;②文献资源,包括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已发表的系统回顾、meta分析文章,及应用关键词所检索到的相关研究。而Internet具有丰富、便捷的EBM资源;且现代化大学先进的电子检索系统及多种形式的循证医学课程的开展,使得在研究生中开展EBM训练成为可能。因此,研究生阶段,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6 EBM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实践

EBM的实施包括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应用证据三个步骤。将EBM应用于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训练学生如何在临床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包括前期基础知识的传授及之后的具体实践。

前期的基础知识传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内容一般包括:①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EBM、EBM基本知识、EBM资源的重要数据库、网络检索EBM资源的方法、EBM文献的评价方法和如何辨析EBM的结论。本部分内容不仅要注重理论的传授,更要注意通过实例的讲解(如已发表的循证医学文章)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和便于理解;②诊断性试验的相关知识:诊断性试验的设计标准、评价指标、统计学方法等;③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及临床知识:此部分内容常常针对研究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且应鼓励研究生尽量通过自身的学习解决此方面问题。

后期的实践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0,11,12]:①结合临床实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CTA与DSA——金标准,相比较,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如何?);②针对具体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EBM资源,检索所需要文献(如Mediline、中国期刊网等);③根据EBM评价标准,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严格评价,最后得出最佳证据(可按照STARD、CDSR和QUADAS等诊断性试验的设计标准进行,对纳入文献的信息进行提取,综合定量分析得出结论——CTA可代替DSA诊断严重的颈动脉狭窄,但对于轻、中度狭窄的诊断仍不理想。);④根据最佳证据,将选定的诊断实验方法和应用指南用于临床决策(对于颈动脉严重狭窄的病人,CTA的结果可作为接受治疗的证据);⑤通过评价实践后的效果和效应,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不仅包括医疗诊治的效果,还应包括经济学方面的收益)。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传授和讲解EBM知识、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和检索途径、全面查询研究证据,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以及将文献结果与具体病人的情况相结合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对于循证影像学的教学,比较难掌握的是:①纳入标准的制定与文献筛选过程;②对最佳证据的评价,以往的研究更为注重的是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而新近的研究往往加强了对于证据本身局限性的解释;③不同的影像学技术总是在不停地发展,无论是在图像采集还是在后处理方面。但目前循证医学还缺少用来评价技术发展的方法,因此,很难去评价这些或小或重大的发展对于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7 需要注意的问题

将循证医学应用到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育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选择比较普遍的临床问题进行研究,避免过多浪费时间与精力;②教师要灵活掌握基础知识的传授及具体实践两部分教学内容,两者常常需要穿插进行;③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生循证医学思想的建立和方法学的学习;④要注意向学生介绍循证医学的局限性,使用循证医学方法只能得到接近“正确”的结论,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结论或肯定就是正确结论。此外,Meta分析也具有时效性,必须随时和定期更新。⑤要积极尝试与探索,并及时归纳与总结,不断丰富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Zhang MM,Li YP.A brief history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J].Zhonghua Yi Shi Za Zhi,2002,32(4):230-233.

[2]陶军,杨天德,刘禹莲.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9):549-551.

[3]高培毅,薛爱华.重视和发展循证医学影像学[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8):565-566.

[4]于甬华,罗立民,于金明.循证医学及其在放射学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8):750-753.

[5]Wardlaw JM,Chappell FM,Best JJK,et al.Non-invasive imaging com-pared with intra-arterial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 meta-analysis[J].Lancet,2006,367(9521):1503-1512.

[6]van Randen A,Bipat S,Zwinderman AH,et al.Acute appendicitis:meta-analysis of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Tand graded compression USrelated to prevalence of disease[J].Radiology,2008,249(1):97-106.

[7]李静,王家良.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J].华西医学,1999,14(3):272-273.

[8]肖影,张健,魏文娟,等.循证检验医学在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实践[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400-3402.

[9]苏伟,赵劲民,刘军廷.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培养医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S1):51-52.

[10]Staunton M.Evidence-based radiology:steps1 and 2-asking answerablequestions and searching for evidence[J].Radiology,2007,242(1):23-31.

[11]Dodd JD.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radiology:steps 3 and 4-appraiseand apply diagnostic radiology literature[J].Radiology,2007,242(2):342-354.

8.检测心室重构的医学影像学新技术 篇八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左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VR)是从多种心脏疾病发展为心衰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贯穿其始末。因此,对于左室重构发生过程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肌重构的检测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左室重构的检测在医学新技术做以综述。

1 斑点追踪技术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是基于医学超声成像模式,通过对组织内部的大量散射粒子形成的斑点进行跟踪,从而实现对人体组织运动的跟踪。在获取高帧频二维灰阶超声图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序列图像中最优近似的散斑模式,跟踪每一帧图像的心肌回声斑点位置、运动轨迹及空间运动,以此显示心肌运动速度、位移、应变和应变率、旋转角度等参数[1,2]。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具有组织多普勒时间分辨率较高的优点,由于它本身是非多普勒原理衍生而来的技术,所以它不同于多普勒技术,不受角度和心脏摆动的影响,既可以实现横向(垂直于超声束方向)的跟踪,也可以实现纵向(即沿超声束方向)跟踪,反映心脏纵向方向的变形运动 [3],反映环形方向及径向的变形运动。它排除了周围组织牵拉和心脏整体移动对心肌运动速度的影响,反映局部心肌的变形速率,准确评价心肌局部组织的舒张和收缩功能,而无角度依赖性,从机械做功角度来看,它真实的反映了心肌局部功能。国内外学者对经组织多普勒与斑点追踪显像技术的应变与应变率成像两者间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用两种方法测得同一受试者的应变值不同,但两者相关性良好。Modestokm等研究结果显示,斑点追踪显像的测值与组织多普勒测值之间高度一致(应变r=0.94;应变率r=0.96) [4];另有研究显示斑点追踪显像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的核磁共振技术结果一致[5,6]。而核磁共振方法是是评价收缩期心肌形变的金标准。在临床上,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心肌形变能力的分析也是可行的,可作为心脏的常规检查[7]。

所以,从理论讲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评价心室重构。Park 等[8]研究了左室的纵向应变能否能预测左室的重构。他研究了5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及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得冠脉再灌注治疗后前降支供应的左室各节段的峰值收缩速度及纵向应变。左室的重构被定义为随访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容量的增加≥15%。结果显示,组织多普勒顯像技术(P=0.005)与斑点追踪显像技术(P=0.001)测得的纵向应变能预测左室的重构。结论是急性前壁心及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即刻的左室纵向应变能很好地预测左室的重构。Edvardsen等[9] 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随着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的动物及临床研究日益增多,其可提供心脏空间运动的多维信息,无创、迅速、定量地评价局部及整体心功能,能够准确测量心室肌在心动周期中的扭转特征,帮助识别早期心功能变化,有望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信息。

2 电影磁共振成像(Cine-MRI)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是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的影像学方法,特别是心脏核磁共振技术心肌灌注延迟显像的应用使得体外检测坏死心肌能够达到近乎“组织学”般准确[10]。核磁共振技术已被认为是测量心功能的最佳方法,它可全面显示左左室测量各处心室心肌收缩、舒张期内径,定量评价其病变程度,它直接测量体素数目,并可显示早期缺血心肌网格运动减弱的程度以及与正常心肌运动不同步的情况[11]。无需行左室形状的几何学假设,无放大率等问题。这些功能指标对判断左室功能、估计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目前诊断左室重构的主要诊断指标之一。

电影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自旋回波门控技术相比较,90°脉冲后无180°脉冲,代之为磁场回波,因其产生快,勿须等待R波触发,而为连续扫描,故提高了时间分辨率。电影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时间分辨率一般为29~36ms,最多可采集心动周期的32个时相。电影磁共振成像技术与一般门控图像不同,由于其使用很短的TR(一般为30~100ms)、磁场回波和血流补偿,故大血管腔及心腔内流动的血流为高信号,相对静止的动脉壁、心壁为低信号。加之与心脏周围的肺野组织对比,心脏各腔室的内外边界清晰。因此电影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为观察室壁心肌运动及测量室壁心肌厚度、长度和左室腔容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检测左室重构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Pflugfelder等[12]利用室壁增厚率将心肌节段的运动分为运动正常、运动减弱、运动消失和矛盾运动四种形式,运动减弱、运动消失和矛盾运动为异常运动,该项检查与血管造影和心电图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另有学者Sechtem等[13]注意到仅以室壁增厚率小于18%为判定运动异常的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加注室壁增厚幅度小于2mm,其研究结果证实当有舒张期室壁心肌变薄时,尽管收缩期增厚率大于18%,仍考虑存在异常运动。有研究表明[14]电影磁共振成像技术测定的左室缩末容积、舒末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得结果相关性良好,能真实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情况。

3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是通过分析心肌背向散射信号的变化对心肌物理特性和结构进行量化分析,该技术可无创地评价心肌细微结构和功能变化[15],通过探测组织的声学参数来定量描述正常和病理组织特性的方法。他是通过特制的时间门控电路,在射频信号处理前,提取相关区域的射频信号,将理想平面与功率谱的反射器的回声信号功上比,取其有效频率范围时行积分,并将积分值显示出来。

许多实验显示,左室重构时左室心肌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增生,肥大与重新排列、功能改变,细胞外基质最主要的成分是胶原。左室重构心肌间质胶原沉积是决定病变心肌组织超声背向散射积分的主要因素,超声背向散射积分与胶原沉积间存在着良好相关性关系;心肌胶原网络存在重构时,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值较正常心肌有明显升高[16]。另有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组织及胶原网络发生重构时,室间隔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参数也有所改变[17]。所以,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可成为检测心室重构的一项有意义的方法[18]。

4 实时三维超声

三维超声(RT-3DE)是超声医学领域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近几年,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三维超声为容积式成像,是评价左室功能、左室容积及左室腔内径的无创方法。测量时,无需依赖心脏几何形状的假设,是从左心室整体采集数据,根据左室实际几何形状测量左室容积,较传统超声心动图检查优越[19-21]。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只需要一个心动周期即可获得三维数据,克服了图像重复性差、获取时间长等问题。实时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换能器的晶体片呈矩阵样排列,探头发射声束时按相控阵式沿着y轴(纵向)进行方位转向,形成二维图像,后者在沿z轴方向扇形移动,进行立体仰角转向,形成金字塔式数据库。由于三维超声是特殊的发射与接收方法,使扫描速度提高60余倍,仅在几个心动周期内便可采集到完整心脏结构的三维数据,从而实现动态的三维成像[20,21]。三维计算容积公式中的平面实际面积,并非通过径线测量假设左室椭圆体面积,能真实地计算出左室容积,所以在段性室壁心肌运动异常、心腔变形节等病理状态下可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研究表明[19]利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体外左室室壁瘤模型左室容积与实测室壁瘤容积存在一致性,证实了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不规则左室容积的准确性。Jiang和Qin等[22,23]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分别对室壁瘤模型、动物活体心室壁瘤、离体心脏的室壁瘤体积、左室总体容量与实测值高度相关;且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与实测值也高度相关。Buck等[19]也进一步用三维超声与核磁共振对比计算了23个慢性左室室壁瘤形成的患者左室腔容积和功能,证明两者一致性好。国内学者研究表明[22]分别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了10例左室明显增大并整体收缩活动普遍减弱者,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者以及20例正常人的左室容积及收缩功能,并与M型Teicholz法和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测量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4、8、16平面法所测数值更加准确。所以实时三维超声对于心室重构的预测尤其是不规则结构的心室重构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容积和功能尤其是不规则左室以及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左室容积和功能有其优越性,现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目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二维图像欠清晰,扇角过小,帧频过低,随着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其将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23]。

5 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技术

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是将多普勒频移原理应用于心肌组织,从而获得关于心肌组织运动速度、时间、方向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直观的来检测心脏功能的一项新型技术。

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技术恰与普通超声心动图相反,它在启动普勒心肌组织成像技术功能时,来自室壁运动的低频高振幅信号不再通过高通滤波器,而是通过一系列自相关信号处理技术,对代表心肌运动的多普勒频移信号进行分析和彩色编码,以多种方式显示出来以供临床应用[24]。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是基于组织多普勒,可测定数个节段的心肌收缩和舒张速度,是一种能够定量检测心功能的方法[25]。每一帧的二维彩色多普勒组织速度图中均含有心肌运动速度的信息,对二维彩色多普勒组织速度图中不同心肌节段的速度信息进行采样,以时间速度曲线的方式显示出来,即形成了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曲线,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曲线可以同时记录多个节段心肌的速度信息。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可测得冠脉动脉再灌注治疗后的左室心肌各节段的峰值收缩速度及纵向应变。左室的重构被定义为随访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容量的增加≥15%。结果显示,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P=0.005)测得的纵向应变能预测左室的重构。结论是即刻的左室纵向应变能很好地预测左室的重构。Edvardsen等[26]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并且,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舒张期测值不受心脏负荷状态的影响,可准确地反映左室重构的舒张功能。研究中显示心肌梗死组各节段平均VE/VA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分别为(r=0.58和r=0.62,P<0.01)。这与Carcia等[27]的报告相符。所以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反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舒张功能。

总之,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分析冠心病室壁运动的敏感性和方便性方面较传统的组织多普勒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技术不断地完善和丰富,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已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检查技术。

6 心肌灌注显像

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具有独到之处,它可准确地显示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功能等多项指标。心肌灌注显像的特点[28]是图像直观,不仅能清楚显示灌注分布及异常改变,而且容易对梗死部位(灌注减低缺损区)进行解剖定位,可客观形象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减少误差,并可直观反映心肌能量代谢,血流灌注,存活力,进行室壁运动测定等,是研究左室重构的重要手段。有研究结果提示[29],心肌梗死组膨展指标EG/EF、FG/EF、球化指标EF/AB明显高于正常组,表明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梗死区膨出、左室球形化等左室重构现象。国内学者张居洋[30]等证实选定正常组EG/EF、FG/EF、EF/AB为界值(分别为0.506,0.6283,0.798)其特异性分别为88.33%,89.45%,83.36%,心肌梗死患者组分别为76%(19/25)、36.67%(11/30)和81.82%(45/55)表现为EG/EF、FG/EF和EF/AB增高,显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观察心肌细胞血流灌注的同时,通过左室梗死区膨展指标和左室球形化指标的测定,可对左室重构进行定量评估。反映左室重构的定量指标(EG/EF、FG/EF、EF/AB)可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临床评价,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且定量指标容易获得、重复性高、可靠性好,因此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Amundsen BH,Helle-Valle T,Edvardsen T,et al.Noninvasive myocardial strain measurement by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validation against sonomicrometry and tagged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J Am Coll Cardiol,2006,47 (4):789-793

[2] 潘敏,鲁树坤,王双双,等.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的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 (9):1267-1269

[3] Bohs LN,Geiman BJ,M.E.Anderson,et al.Speckle tracking for multi-dimensional flow estimation.Ultrasonics 2000,38(1-8):369-375

[4] Peter SA,Lysyansky P,Agmon Y,et al.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a novel index of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J].JAm Soc Echocardiogr,2004,17 (6):6302633

[5] Korinek J,Kjaergaard J,Sengupta PP,et al.2D st rain Doppler independent ultrasound method for quantification of regional deformation:validation in vit ro[J].J Am Soc Echocardiography,2005,18 (5):523

[6] Korinek J,Sengupta PP,Wang J,et al.2D strain novel Doppler independent ultrasound method for quantification of regional deformation:comparison to sono micrometry in a model of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J].J Am Soc Echo cardiography,2004,17 (5):542

[7] Modesto KM auduros,DispenzieriA etal.Two dimensional alacoustic pattern derived Strain araeters closely correlate with one-imensional tissue Doppler drived strain measurent[J].Eurj Echocardiogr,2006,315-324

[8] Park YH,Kang SJ,Song JK,etal.Prognostic Value of Longitudinal Strain After primary reperfus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wal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Soc Echocardiogy,2008,21:262-267

[9] Edvardsen T,Helle-ValleT,Smiseth OA.Systolic dysfunction in 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injection fraction: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Prog

[10] 邵耕主编 现代冠心病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346-3492 谢道海,丁乙,陈学仁,等 电影磁共振对正常人左心功能的测定.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7):4443

[11] 李坤成,刘玉清,刘汉英,等,中国人心脏磁共振成像正常所见及测量研究[J].中国微循环杂志,1991,6:24

[12] Pflugfeder pw,SechtemU White RD etal.Quantificationofre gional myocardial function by rapidcine MRIimaging.AJR,1988,150(3):5234

[13] SechtemU,ScommerhoffB,MarkiewicW,etal.Regional left ventricular wall thickening by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evaluation innormal personsandpatients with global and regional dysfunction.AmJCardiol,1987,59(1):1455

[14] 陈英敏,张人姝,吴杰,等.电影磁共振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实验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1999,15:45-47

[15] PicanoE,PelosiG,MarzilliM,etal.Invivoquantitativeultra-sonicevaluationof myocardialfibrosisin humans.Circulation,1990,81(1):58-64

[16]  蔡恒,张运,张梅,等.声学密度技术评价高龄高血压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133-135

[17] MaceiraAM,BarbaJ,VaroN,etal.Ultrasonicbackscatterandserummarkerofcardiacfibrosisinhypertensives.Hypertension,2002,39:923-928

上一篇:供电所窗口服务下一篇:写风景拟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