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农业扶贫工作计划

2024-09-22

村农业扶贫工作计划(精选9篇)

1.村农业扶贫工作计划 篇一

村扶贫工作计划合集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扶贫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村扶贫工作计划 篇1

为贯彻落实《中共潜江市委潜江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潜发[20xx]11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把“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落到实处,结合驻村工作要求,潜江市供销社驻王场镇红桥、施场两村驻村工作组,结合两村实际,深入了解,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帮扶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本情况

红桥村现共有1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704户,共计2912人,其中1100人在江汉油田工作。耕地面积3910亩,其中旱田1510亩,水田2400亩。

施场村现共有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86户,共计2200人,其中移民19户,共计88人。耕地面积3301亩,其中旱田1650亩,水田1651亩。

二、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精神,帮助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促进农民增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社会和谐。

三、20xx年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一)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调查摸底工作是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基础。驻村工作队按照此次活动精神有关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调研走访,全面把握村情民意,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理清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规划,为今后三年的驻村帮扶工作顺利、健康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把握矛盾与主要矛盾。

现阶段两村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主客观的问题:一是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村人多地少,靠近江汉油田采油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二是农民收入少,来源单一,主要以农业初级产品、传统作物种植、农民外出务工为主;三是主观方面,村民思想观念保守落后,视野窄,需要进一步开阔发展思路;四是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企业。以上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一个主要矛盾:村民对全面小康生活的期待与现实较低的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结合两村的实际情况,初步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将低产的农作物用地转化为虾稻种植用地;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的虾稻共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规模化经营龙虾产业。进行规模化、市场化运作,将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四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使其具备一技之长,帮助农民兄弟在企业中就业或开拓其他就业门路,增加收入来源。

(四)助推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帮助加强村党员队伍建设,对现有党员队伍现状采取针对性的培训管理等措施,提高队伍素质和战斗力;

二是帮助加强村干部作风建设。驻村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要公示、认真走访、建立民情台帐,掌握实情,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努力搞好自身建设。

1、加强政治理论、农业科技和农村管理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纪律,特别是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3、谦虚谨慎,勤奋务实,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以实际行动努力树立干部良好形象,为两村群众走上富裕道路无私奉献。

4、从严要求自己,廉洁自律,依法办事,为基层干部作表率,以实际行动赢得农民群众的支持。

村扶贫工作计划 篇2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共有居民389户,人口1139人(实际现有驻村户325户,1047人),60岁以上老年人196人,70岁以上老年人79人;村中有贫困户17户26人。主要以单身老年、残疾、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者为主,现已加入低保。全村共有党员37名,支部成员3人。全村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1.2亩,以粮棉、蔬菜种植为主,有蔬菜大棚240栋。20xx年人均收入6600元左右。村内街道硬化率98%,自来水入户率100%。武家大沟自东向西穿过本村。20xx年,按照镇政府统一规划,引进蓝海集团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村内流转土地800余亩,已部分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属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自办麒麟食用菌合作社(宋氏菌业有限公司)一处。肉食鸡养殖户7户,每年出栏肉食鸡20万余只。养猪户5户,年出栏生猪600余头。85%的村民以种植业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地打工居多,一百余人从事建筑业作季节工,物流运输五十余户。种植大棚蔬菜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创新意识较差。xx村社区服务中心占地 1625平米,主体三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处,平房5间,306平米。目前村内已修建5米宽柏油路2900米,村庄绿化7800余平方米,路灯70余盏。村民饮用水来自油田供水公司,已经入户,有线电视已经入户。xx村于今年被确定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单位。村党支部威信较高,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较好。党支部书记张新利,支部委员张兰刚、张兰祥。村民委员会选举已完成。

二、帮扶计划

本着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选准帮扶项目,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xx村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根据xx村的发展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村民致富工程

1.富脑工程:(1)打造一个团结务实、战斗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两委”班子;在理论学习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培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定期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活动,倡导班子成员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客观地审视不足,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坚持责任到人;在用人方面,坚持发挥每一名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特长,根据其特点调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对条件成熟村民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增添后备力量。(2)拟邀请市区农业局及畜牧局专家,适时举办大棚蔬菜、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组织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考察学习重点在开拓致富思路,学习大棚种植、畜禽养殖等技术。

2.富农工程:(1)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按照镇统一规划,引进蓝海集团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依托蔬菜大棚优势适时发展蔬菜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以增进村集体收入,为xx村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2)大户带动:拟帮助协调相关优惠政策,扶持部分启动资金引进生态猪、鹧鸪养殖,金银花种植,广泛宣传、引导原有种植、养殖大户积极参加,并扩大规模,适时成立种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全村居民致富。(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善田间沟渠的配套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健全引、蓄、节、排体系,加大改造中低产田的力度,不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3.充分发挥区科技局帮扶本村的优势,利用村科技信息中心,培训村民微机知识,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递不畅,寻求网上致富路。

(二)村容村居美化工程

1.修建 680米健康路一条,铺设花砖人行道760米,粉刷路两侧村居墙面 3600平米,悬挂线杆宣传牌36个,张贴墙面宣传栏39面,提高广大村民的健康和科技文化素质。

2.加强村居规划建设管理,维护村内原有6900米柏油路及77个路灯,搞好街道绿化、亮化、美化,建设生态家园。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争创省级卫生村。

3.大力开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高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河道、坑塘、沟渠综合整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市有关政策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净化农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工程

1.定期为村民健康查体,送医送药送健康,提高村民健康水平。每年为全村村民义务体检一次,建立健全村民健康档案。

2.遵照市委对“区域帮扶”的要求,发挥市卫生局优势,协调有关卫生机构实施“健康直通车”工程,解决市直机关第十六批下派帮扶第三工作队所帮扶村(居)居民“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3.搞好节日送温暖活动。每年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对相应人群进行慰问,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群众中去。

4.在社区服务中心修建健康广场,添置健身器材,建设电子书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

5.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敬老育幼”明星;好媳妇、好公公、好婆婆、好家庭“四好”评选活动。

6.协助编纂xx村志。

村扶贫工作计划 篇3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确保今年底整村脱贫销号和贫困群众全部越过贫困标准线,全面迈进小康社会,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根据《XX县20xx年扶贫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及XX村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137”总体部署和我镇建设“生态蜜蜂之乡、风情滨河小镇、特色边贸集镇”的战略目标,强化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突出生态涵养发展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提升发展能力,以更高的重视程度、更大的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紧盯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我镇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上级扶贫政策的精神,以自力更生为主,抢抓上级财政扶贫的绝好机遇,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坚持综合开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和修建基础设施,同时,要集中有限的资金,优先解决群众最亟需解决的困难,力

争通过项目实施,将该村芝麻、榨菜、李子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群众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又是项目开发的主体和内因。因此,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论在贫困户的确定,项目选择到项目实施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应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项目的财务、物资、管理及建设进度上要及时向群众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布局等方面为群众搞好指导和服务。

坚持整村推进与扶持贫困个体相结合的原则。以贫困户为主,着眼贫困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以贫困村为单元,整体推进,在此基础上,对建卡贫困户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扶贫规划,重点扶持,使建卡贫困户到20xx年底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

三、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南方,距XX场镇7公里,县道“石白路”穿境而过,与我镇骆马村、龙坪村、翟溪村和忠县汝溪镇交界,由原XX村、双河村、新元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6.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46亩,属于半丘陵地带,海拔221-500米。有8个村民小组665户2316人,其中,在家357户857人,外出1459人,其中全家外出308户993人。现有建卡贫困户76户243人,低保户16户49人,五保户9户9人,建卡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1%。

传统农业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油料、豆类为主,全村粮食年总产量600吨。特色农业主要为种养殖业,全村现有养蜂100群以上的大户5户,养鸡大户2户,养猪大户3户。全村现有公路24公里,其中已硬化10.6公里,有山坪塘18口,其中已整治8口,有自来水厂1座。该村现有党员69名,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其中非公党支部1个。该村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生产技术较落后,规模化经营尚未形成,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0xx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0元,属市级贫困村。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底实现XX村整村脱贫销号,全村76户243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2300元(20xx年不变价);20xx年查漏补缺;20xx年巩固提高。

(二)具体任务

到20xx年底XX村实现“八有”:

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覆盖70%的农户,其中建卡贫困户不低于30%,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以重庆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80%的农户参加合作制、股份制等现代经营组织或者独立经营家庭农场;使全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以上。

有一条硬化村社公路,至少6个村民小组通泥结石路,聚居20

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

有一个便民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并配套建设便民超市等设施。

有一套落实社保政策到户的具体措施,确保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贫困家庭成员全部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有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推广清洁能源,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确保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两委班子团结,工作思路清晰,群众基础好,有较强战斗力。

有一支稳定的驻村工作队,驻村蹲点开展工作,群众不脱贫、工作不脱钩、队伍不撤离。

有一个有效的结对帮扶机制,对建卡贫困户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几”帮扶,确保贫困户按期脱贫。

为XX村贫困户解决“八难”:着力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难、便捷出行难、安全饮水难、住房改造难、素质提升难、看病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公共服务难。

五、具体措施

(一)核查调研,摸清底数。

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镇村干部下村逐户摸清贫困户数量和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落实帮扶责任人,建立脱贫台账、列出扶贫清单,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同时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

(二)抓住重点,奋力攻坚。

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亟需解决的难题。一是解决群众便捷出行难的问题。利用扶贫资金和帮扶资金硬化和整治村级公路2.0公里、组级公路

3.5公里,受益人口达1000余人,解决产业发展交通瓶颈。二是解决安全饮水难的问题。管理维护好8口已整治的山坪塘,新整治山坪塘10口、堰渠8公里,新修堰渠3公里,全面完成投资340万元的自来水厂和入户管网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监测,确保农民饮用水质合格率达70%以上,新修积雨池24口,打卫生井40口,使XX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三是解决住房改造难的问题。C、D级危房改造指标重点向贫困户倾斜,完成2户D级危房改造任务,另争取10户住房困难户危旧房改造。四是解决看病就医难的问题。管理维护好XX村标准化卫生室,确保人员设施配备齐全,把贫困户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对象,扎实做好农村医保和医疗救助工作,贫困户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五是解决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对XX村双河口村小加强管理和支持,全面摸清贫困学生数量和情况,让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到县里相关优惠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苦辍学,“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比例达80%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0%以上;考上

高等学校的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六是解决用电难的问题。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户户通电,户户用上安全电。七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管理运行好XX镇污水处理厂,对XX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定期进行河道清漂,加强深丘地区生态屏障建设,整合“鸡窝地”“巴掌地”,发展林下经济,进村入户大力宣传环保知识与法律法规,建立门前垃圾“三包”和垃圾定期清运机制。

(三)做强产业,持续扶贫。

分析致贫原因,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多方征求意见,因地制宜确定扶贫产业,支持XX村发展种养殖业。一是打造1000亩芝麻种植基地。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300余户农户种植芝麻1000亩。二是发展榨菜500亩,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三是发展李子、枇杷、竹笋等经济林木200亩,由建卡贫困户成立合作社,统一栽植、管理。四是发展蜜蜂产业,购买76群蜜蜂,发放给建卡贫困户养殖,使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县发改委牵头的扶贫集团、县财政局、县农委、县水务局、县交委、县林业局等县级部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人饮安全资金、交通发展资金、农村危旧房屋改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巩固退耕还林资金等资金,用于贫困户解决“八难”,实现贫困村“八有”。充分发挥帮扶集团的力量,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和完善基础实施及公共服务功能。广泛宣传调动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济困的积极性。同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按“四议两公开”方法讨论资金筹集方案,完成群众自

筹部分资金,确保XX村各个项目有序推进、按时按质完成。

(五)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通过反复调查核实,对全村243名贫困人口分成6类,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人头”。做到六个一批,即产业带动一批,搬迁转移一批,“低保”兜底一批,就业安置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教育资助一批。

(六)强化服务,提高质量。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升贫困户能力素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借助“雨露”培训,为贫困户提供汽车、挖机、计算机、建筑施工等就业技能培训,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各种种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的生产和创业技能,确保青壮年劳动力均接受过实用技术、非农职业技能或创业培训,有剩余劳动力的贫困户。二是投入资金5.3万元修建村务、党务公开栏,硬化村委会院坝,购置村民培训用设施设备等,进一步完善便民设施,建立村干部坐班制度和服务,切实方便群众办事。三是通过召开院坝会进行政策宣讲,通过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发放、张贴宣传资料,让社保政策家喻户晓,镇便民服务中心,整合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办公,让社保政策落实到户。四是统筹有线、无线、卫星等方式实现村村通广播、通电视、通互联网;保证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正常运行,加强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强化领导。

一是县里成立了“XX村市级贫困村整村脱贫帮扶集团”,帮扶集团由县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孙代

勇和县政协副主席王峻波为牵头领导,由县发改委牵头,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司法局、县统筹办、县投资促进中心、县烟草专卖局、邮政银行县支行7个责任单位组成。二是县里成立了“XX村整村脱贫驻村工作队”,由县司法局副局长xxx为队长,分管领导xx和XX村第一书记xx副队长,xxx、xx为成员,驻村蹲点开展工作,群众不脱贫、工作不脱钩、队伍不撤离。三是成立“XX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人大主席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由农服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四是镇党委班子成员包组、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包户,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充实力量,强化考核。

一是把XX村纳入后进基层党组织,利用党校培训、远教平台、专题党课等形式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二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派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到村挂职。三是选派优秀干部到XX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脱产驻村1年,专职开展扶贫工作,责任到人,扶贫到家,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验收销号的,优先推荐提拔。四是明确XX村两委扶贫攻坚直接责任,党总支书记负总责,成立村级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书记任组长。五是出台扶贫脱贫攻坚专项考核办法,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村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监督机制。成立由镇纪委、财政所、经发办、农服中心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切实加

强扶贫项目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力度,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按要求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实行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制、业主负责制、施工监督管理等制度,建设的内容、地点、规模不得任意改变,不得乱用扶贫资金。产业项目要落实到户,全面确保建卡贫困户切实享受到项目政策,通过项目实施,实现稳定增收。

(四)加强研究,强化运行。

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向镇党委会汇报上月工作的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打算,每月召开扶贫攻坚推进会议,听取相关单位、相关办所和各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每周向县扶贫办上报扶贫信息(工作动态)至少一篇,每月至少上报一期扶贫简报,年终及时报送年度工作总结。

(五)充分发动,强化宣传。

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必须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宣讲工作,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全面准确宣讲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以及具体实施项目等。同时强化进村入户一对一宣传发动,提高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七、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

(20xx年6月至7月22日)

认真学习领会、市委XX书记和县委XX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研究制定行动方案,组建领导班子、帮扶集团和工作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责

任,层层分解任务。

(二)调查摸底。

(20xx年7月23至7月31日)

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深入到全村,逐组逐户摸清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落实“一对一或一对几”帮扶责任人,建立台账,精准扶贫。

(三)组织实施。

(20xx年8月1至12月31日)

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围绕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具体台账抓落实、抓进度、抓质量,确保圆满完成20xx年扶贫脱贫攻坚任务。

(四)自查验收。

(20xx年1月1至1月10日)

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照目标任务对XX村整村脱工作逐项进行自查验收,查漏补缺,完善有关验收资料,并做好迎接市、县级验收准备工作。

(五)迎接县级验收。

(20xx年1月11日至1月30日)

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验收人员,采取对表找、入户算、现场查、问卷答等形式验收。

(六)巩固提高。

(20xx年2月至12月)

结合县验收的结果,对照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同时,进一步开展整村脱贫的巩固提高工作,使之逐步能致富。完善扶贫长效机制,迎接国家、市级验收。

村扶贫工作计划 篇4

在干部下乡驻村工作中,扎赉特旗驻村干部全面履行驻村干部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项目、跑资金、搞培训”,在开展好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嘎查村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得到群众好评。

一是全面落实和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后,积极和本村干部一道,开展“十个全覆盖”工程调查摸底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量,并就危房改造、院墙整修等工作入户动员,做好规划设计,协助嘎查村干部搞好土地、草牧场确权等工作。其中:音德尔镇派驻鲜光嘎查第一书记殷大勇,通过临街门市开发、土地置换的方式,组织群众自筹自建占地6万平方米的鲜光民俗村,目前已完成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0xx万元。旗交通局派驻新立村第一书记王德强协调交通局新建20米过水桥涵一座,在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与村书记、村主任自筹资金3万元,解决了工程所需钢材、水泥等材料。同时,硬化农户生产道路(田间道)20xx米,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问题。

二是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牧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自驻村干部入驻以来,积极和村组干部一道召集老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共谋发展思路,引导农牧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盟委组织部派驻金星村第一书记王岩刚提出了金星村“1238”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即:利用村民院落种植 10000棵景观树,舍饲肉驴达到20xx头,种植谷子3000亩,村民年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旗委农工部派驻五家子村第一书记张承楠协调相关部门争取了20xx亩高标准旱改水项目、黑土地整理项目10000亩;协调建设通村公路5公里;帮助引进工程队,建设院墙1万米。盟社保局派驻居力河嘎查第一书记赵洪波搞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农业设施园区,计划建设温室暖棚150栋,占地450亩,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计划搞特色养殖孔雀项目,孔雀蛋按市场销售100元/枚、8-15元/羽,整体做标本价值3800元左右。旗教育局派驻长发村第一书记郑亚辉协调旗职业高中为村里剩余劳动力开展免费培训,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在高家屯建设一处肉驴养殖基地、5000亩特色种植示范区一处、创建一个绿色果蔬品牌。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派乌鸦嘎查第一书记利用嘎查20xx亩闲置水面,通过大户带动贫困户入股的方式发展河蟹养殖,预计年收入60万元。旗人民银行派驻白音花嘎查第一书记申孔祥为嘎查农牧民协调发放350万元低息贷款。旗扶贫办派驻西胡日台嘎查第一书记高福星积极争取扶贫资金30万元,为所帮助的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计划林下种植蘑菇50亩,预计年收入45万元。旗政府办派驻红旗嘎查第一书记韩胜财引进果树苗1万余株,帮助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旗水务局派驻向阳村第一书记王泽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已完成水浇地6000亩,打水源井85眼。旗就业局派驻五星村第一书记刘凤石聘请讲师,组织村民150人,开展为期5天的庭院经济培训班,为村民调整优化种植业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本村200户村民,每户引进10株果树苗发展庭院经济。

三是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全旗各驻村干部积极协助嘎查村班子落实好“532”工作法,大力做好“两面旗、两句话”等规范化组织建设,动员嘎查村党员履行“党员身份亮一亮,党的精神学一学,惠民政策讲一讲,产业发展带一带,群众困难帮一帮,矛盾纠纷劝一劝,群众意见听一听,个人不足找一找,履职承诺评一评,名利好处让一让”的“十个一”党员工作法,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引领作用。同时,各驻村干部紧紧围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想办法、找出路,重点在筹建合作社上下功夫,为基层组织建设固本培元。其中:旗委组织部派驻茂力格尔嘎查第一书记包连喜组织党员讲党课、培养年轻预备党员,提高科技引领村级后续发展能力。盟环保局派驻图牧吉嘎查第一书记伊宏伟为图牧吉村制定了《20xx年党建工作计划》,召开全村党建工作会议,通过党员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党员干部思想、科技、文化素质。音德尔镇派驻大岭村第一书记于占仁建立全村党员微信平台,组织党员包段包户开展清扫巷道、清运垃圾等党员专题活动,使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活跃在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

四是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各驻村干部在全面完成“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嘎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主动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逐家逐户核实,登记造册,召开党员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名额,并张榜公示,做到了精准识别。如:中央政法委派驻巴达尔胡嘎查第一书记王玮帮扶了12户贫困户的危草房改造,协调建设饲料加工厂一处,实现以“大户带小户”的肉羊养殖,壮大了集体经济,并帮扶71户贫困户实现当年脱贫;同时,积极协调“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资金,已完成6000余延长米的院墙修葺、2.4万延长米的村屯绿化、完成总长11.85公里 24条巷道的道路硬化。旗民政局派驻都尔本新村第一书记孟革命争取上级慈善部门为10户特困户申请救助款1万元,同时为了贫困户大病得到及时救助,积极与原单位沟通,为群众办理各种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使村民不出村就享受到了党的惠民政策。旗农牧业和科学技术局派驻宏发村第一书记积极入户走访调研,最终确定了以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的方式进行扶贫,争取了200只基础母羊投放到养殖大户中,大户每年拿出一定的数量羊,投放给10户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发展舍饲养羊。

下一步工作中,驻村干部将主动下乡对接,主动开展工作,主动补齐短板,进一步发挥个人潜能,不折不扣完成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从而保证三项重点工作及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为基层、为群众服好务。

村扶贫工作计划 篇5

20xx年以来,xx村的扶贫工作,得到了省委领导和省住建厅等对口帮扶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镇党委政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化,三年要脱贫”的总体目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实施,确保了xx村扶贫开发建设强势推进,到20xx年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我镇将继续按照上级部门的指示要求,创新思路、强化举措,进一步加大xx村扶贫开发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切实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扶贫

1、村组道路建设:

在xx县老建扶贫办拨付的20万元的扶贫资金帮助下,我村预计在20xx年11月在东岗2组马嶺上自然村(进坊道至冬芳屋路段)实现通组道路硬化,长约1200m,方便附近24户村民生产生活之便;在xx自然村至水西粮站,修建一天长约1000m的水泥路,为乌鸡养殖基地打开便利的交通大门,同时也方便附近25户农户生活出行,该工程预算资金30万元,初定在20xx年年底实施完工;在东岗3、4组修建一条长约650米的通村道路,解决附近26户农户下雨天出行难的问题,该工程预算资金20万,预计在20xx年启动实施;另外,垇上至坊务连路段(长约1100m)以及山霞9组,合仁屋至泰瑞屋路段(长约350m)的两条通组路计划在三年内(20xx年至20xx年)建设完工。

2、自来水收尾工程建设:

目前xx村自来水工程已完成铺设PEC主体管道3800米,解决安全饮水98户,但还有还有部分自然村(1、2、3、4、9、10、11、12组)没有通自来水,村民的生活饮用水没有保障,直接影响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今年我村将继续落实完善好自来水后续工程,争取在今年年底实现自来水村村通,户户通,解决xx村核心区安全饮水260户。

3、农业水利工程建设:

我镇将投资50万元实施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增加1000亩标准农田灌溉面积。在农业局的大力帮扶下,我村将在20xx年年底完成xx山塘水库的建设,项目预算资金10万元,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勘察测绘。

二、切实强化产业扶贫

1、对每一户家庭建立扶贫档案,落实一项产业扶持措施,做到一户一策。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井冈蜜柚、水产养殖、乌鸡养殖三大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突出抓好xx村井冈蜜柚基地二期建设,计划三年内扩展种植规模20xx亩以上,在20xx年完成下家山路270亩的土地流转和协议的签订。

2、依托当地养鸡大户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无息贷款3万元带动十余户以上农户发展养鸡业,培育一批养鸡1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引导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培育主导产业。根据该村从事泥水、木匠人员较多的现状,组建一支建筑业队伍,大力发展劳务输出。通过特色产业拉动、劳务输出带动、产业基地套种经济作物、土地流转租金、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后水稻增产增收等举措,预计到20xx年村民人均可增加收入650元以上,进一步有效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3、xx村将利用井冈山机场航站楼扩建的契机,在机场进村300米大道处,预计投资3千万,在3年内建一个300亩的集现代化种植有机蔬菜、绿色水果、生态养殖、旅游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生态科技示范园。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到租地流转阶段,并与投资方签订了投资意向书,预计在20xx年完成300亩的租地任务并与农户签订租地协议。

三、切实加强教育扶贫

积极转变群众发展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每年在村里开展2-3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20xx年计划培训乡土人才100人以上,努力实现贫困群众一人一技目标。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认真落实“春蕾”和“雨露计划”,每年为扶贫点培养中高级技师4名以上。同时,经常性地组织农业、林业、工商等部门技术骨干,通过组建专家服务团和服务小分队、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扶贫型、创业型培训,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四、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建设

一是抓好9-12组的新农村建设及村庄整治,三清三改到位;

二是抓好乡村清洁工程,每个新农村建设点建好2-3座垃圾分类棚屋或垃圾池,每户农户配好两个环保垃圾桶一个垃圾回收袋,并实行垃圾分村组清理责任制度;

三是抓好村落社区建设,在村点的核心区域内,建好室内外村民活动场所,具体要建好农村书屋、农村超市、农资供应点,卫生室、计生室、治安室、娱乐室、培训所,幼儿园等服务载体;

四是抓好绿化亮化,结合“一大四小”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在庭院内,道路旁、村庄旁、水塘旁栽种井冈蜜柚等果树。

继续完善绿化工程,保持创建成果,进一步挖掘死角,做到更加彻底、更加整洁。

2.村农业扶贫工作计划 篇二

自2006年启动并实施扶贫开发以来,该村按照“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产业为载体,全面实施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建设典型示范村,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 1个自然村全部开展了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新桥村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积极开拓,大胆实践,依靠勤奋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选好带头人,配强村班子

2005年,在确定新桥村为“十一五”扶贫开发重点村之后,瑞昌市扶贫办与夏畈镇政府一道,结合村级换届工作,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了该村村级班子,选配了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文化素质高的村两委班子。2006年以来,全村在村支书周友兴的带领下,敢闯敢干、吃苦耐劳,想办事、能办事、办事成。载止2009年底,11个自然村全部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平均每年有3个自然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的工作难度和力度可想而知。但村干部们走家串户,排除万难,成就了今天新桥村的新面貌。

二、强化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规划不合理是制约新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彻底改变落后面貌,新桥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每个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分批进行综合治理。经过4年的建设,现在进村4公里村道和2.4公里连接各组的道路全部硬化,水泥路组组通、户户通;新建改建民房343栋,每户还配套新建了厨房、卫生间、浴室;改水改厕工作全面完成,并荣获九江市先进。水塘、水沟、水渠全部修建一新,彻底铲除了血吸虫之害。每户一口深水井,村民100%用上了洁净水;房前屋后、村旁路边种树种草,进行了绿化、美化、净化;新建了村部大楼、村卫生所,村部办公条件和群众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村小学和各组都建起了蓝球场,公益事业不断完善。一个舒适宜人、和谐幸福的新桥村,使广大群众幸福指数大为提升。

三、选准发展路子,培育支柱产业

为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该村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他们因地制宜,确立了以油菜与西瓜种植为主、生猪养殖为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按照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思路,大面积推广耕地种植油菜、套种其它农作物。全村1830余亩耕地,油菜播种面积就达1000余亩。由于耕地少,该村发动群众开发荒山荒坡600余亩,轮作西瓜、套种其它经济作物,仅油菜、西瓜两项产业就让全村人均增收200-300元;通过“1+10”滚动发展模式,该村利用扶贫资金先后三次从外地引进良种母猪60多头,分别扶持四个养殖能手。在其形成规模后,再用仔猪抵其得到扶贫资金的80%分发给其他养殖户。如此形式的滚动发展,带动了全村生猪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新桥村生猪规模养殖户达20多户,其中养殖30头以上的大户有10余户,生猪养殖正成为该村一大支柱性产业。

四、开展技术培训,实施智力扶贫

只有提高贫困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巩固脱贫成果,稳定收入来源,增强发展后劲。为此,新桥村首先把技术培训、智力扶贫作为切入点。每年油菜、西瓜播种之前,瑞昌扶贫办都聘请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授课,从播种到施肥、防虫治病、田间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对生猪养殖户,则请畜牧专家就选种、配种、防病防疫等各项养殖技术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培训一户成功一户,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对于部分剩余劳动力,则组织他们到市劳动力培训基地参加各项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1—2门专业技能,培训结业后统一送到本市工业园或外地企业务工,劳务输出收入已成为贫困村民收入一大来源,占农民收入的40%以上。

五、整合各类资源,保证建设投入

为筹集更多的资金,该村在瑞昌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以国家扶贫政策为引子,以整合各类资源为抓手,广辟资金筹措渠道。一是利用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用好用足优惠政策,争取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等部门政策倾斜和支持;二是利用帮扶挂点单位优势和人脉资源,获得更大的支持;三是发挥本村在外工作、经商、办企业人士多的优势,用乡情亲情感染的方式,促使他们为家乡建设捐资出力。通过多种途径的筹措与整合,新桥村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达110万元,为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早谋划早行动,占主动得先机

该村班子意识到,如果按部就班是不能出高成效的。因此,他们坚持提前谋划、超前行动。一是项目启动早。每年年初,当大多数村还在为启动资金发愁时,他们却主动自筹资金率先启动项目;二是建设速度快。他们与施工方签订合同,规定建设时限,建立严格的“超时罚款、提前完工有奖”等激励机制,使工程进度得到了有效保证;三是诚实守信,按时履约付款。第一年施工项目如期付款后,施工方主动要求参加第二批、第三批建设项目。由于项目进展快,各帮扶单位在外乡亲看到了成效,都乐意合作。因此,每年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第一个拨付就是新桥村。这样,就形成了项目进度快、各项资金到位快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新桥新农村建设赢得先机、整村推进效果好的关键。

3.村农业扶贫工作计划 篇三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今年是农业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的“落实年”,重点要把握好四点:一是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充分尊重当地县情民情农情,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尊重民俗文化,谋划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措施。三是创新理念,用规划统筹各项工作,调动地方政府、农口部门、对口援助省份积极性,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四是狠抓落实,细化工作措施,配备专门人员,调动多方力量,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据统计,目前西藏全区尚有32.7万农牧民未摆脱贫困,仍是中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域。数据显示,2014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22026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6%,贫困人口占农牧区总人口的18.73%,贫困发生率全国最高。

2014年农业部采取有效措施,合力推进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共累计安排14个片区各类中央资金约245亿元,协调落实南疆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设施农业发展等农牧业发展资金,以产业培育为根本,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促进贫困地区、新疆、西藏等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基地示范、科研合作、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方式,引进推广农业适用品种和技术,培养农牧民和农牧业干部。以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提升农民应对市场能力。通过举办展销会、推介会、网上对接等形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农民收益。

2015年,西藏经济增速目标继续维持12%的高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廉湘民、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何刚等专家认为,有中央投资和各省市支援,再加上西藏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强,达到12%的高增速基本不成问题,这将加速西藏小康社会的进程。

4.村扶贫办工作计划 篇四

20xx年,我办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结合自身工作职责,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扶贫开发的政策、法规及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指导、落实责任,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打造新农村和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中心工作,力争进入九江市扶贫开发工作综合考核前三名。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1、抓好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确保今年脱贫人口3500人。

按照“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要求,切实以整村推进推动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一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滤布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和办法,拿真招、见实效。二是抓好规划项目的启动与管理,确保当年完成80%以上的建设任务。三是加强项目建设,以农民增收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优先安排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达到市确定的资金配置额度。五是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效益。六是综合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力求整合扶贫资源,推动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2、加大力度打造好23个新农村,力争3个点进入全市前10名。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利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改造、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措施,通过5年的时间实现整村推进目标。一是加大新农村建设范围。按照省、市要求,20xx年瑞昌要在1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搞23个新农村建设点,我们力争达到每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有3个点。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确保三级财政资金10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每个点整合改水、改厕、建沼气池资金合计不少于5万元,争取社会帮扶资金5万元以上。三是结合实际扶持产业,不搞全市一盘棋。如在洪一发展獭兔、乐园发展中药材、武蛟发展养鱼、南阳发展山药,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种养技能,又能较好的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产业。

3、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努力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问题,实现人均增收200元。

一是要用足用活产业扶贫政策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将发展特色产业纳入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紧紧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以早熟梨、山药、小山竹、獭兔、生猪等品种,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链,建立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二是要着力培植农村经济示范户,大力抓好以扶贫开发重点村为轴心的扶贫产业带、种养经济圈,使贫困群众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三是要充分利用扶贫信贷政策,加强与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联系,认真办好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简化手续,改进服务,不断扩大小额贴息贷款的受益面。重点扶持扶贫龙头企业扩能改造、技术更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4、抓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完成转移培训劳动力249人,组织劳务输出202人。

坚持把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工作来抓,采取上下联动,分层推进的.方式,突出抓好贫困劳动力竞争性技能培训。加强培训资金管理,有效化解培训风险,确保扶贫培训效益。通过基础、学校、企业等阵地,采取短期培训、现场培训、专业培训、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以贫困地区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为重点,以实用技术和技能为核心,努力使贫困群众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或技能,同时广泛收集信息、拓宽渠道,积极组织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力争达到户平转移富余劳动力1人。

5、进一步强化项目资金统筹管理,在确保不少于财政扶贫资金数量的基础上,争取社会扶贫资金100万元。

高度关注国家、省扶贫政策走向,认真研究我市扶贫工作的特殊性,加大对上汇报争取力度,努力寻求资金增量。在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将社会扶贫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调动社会各部门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进一步整合各方面扶贫资源,形成扶贫开发的整体优势和工作合力。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压滤机滤布确保“规划跟着对象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资金走”落到实处,确保重点村建设按要求配置资金的额度落到实处,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备案标准制、公示制、预拨制和审计制落到实处。

6、不断提升系统建设水平。

5.大元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计划 篇五

作者:平文华 日期:2015-08-15 02:17:05 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对大元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村支“两委”的工作部署、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以及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使大元村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大元村位于乐安县鳌溪镇南西方,大元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

大元村是鳌溪镇十八个村之一,共有人口1387人,耕地面积1420亩,现有干部4人,其中农村干部3人,共有1个党支部,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大元组是大元村政治、文化中心,山下组、排下组、小代坊组以发展蚕桑为主,种植大户刘秋华、平中华等,大元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大元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8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陂下、竹员、新树岭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2014年,期末农村人口1387人。调查扶贫对象为79户278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0%。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大元村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设施落后。大元村无村级卫生室,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小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对大元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大元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大元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278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大元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大元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大元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每年实行轮作,需要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计划在古罗江组实施桑叶种植100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蚕桑等种植技术培训。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在大元组新建一座现代化桥梁,需投入资金82万元,同时硬化小代坊至塔元路1.5公里水泥路,硬化陂下至芦元路1公里水泥路,需投入资金75万元,可解决涉及8个组465户1378人的出行问题,同时可解决涉及四个组258户682人的安全出行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三)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镇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责任编辑:平文华

信息来源:大元村

6.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篇六

一是发挥好本村的优势资源发展产业扶贫。充分利用“山水田”优势资源,发展生产脱贫。成立林业管理协会,加强山场(人均6亩)管理,让各家林地发挥效益。引进占地1000亩的江西泰昌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带领群众发展绿色蔬菜、高产油茶、养殖业、农家乐等,带动农民致富。成立河道管理协会,禁止电鱼毒鱼,统一管理渔业作为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并积极招商引资开发水资源,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依托煤炭、煤矸石资源,通过装煤协会和运输业带动全村84户农户(其中有14户56人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实现安居脱贫。争取挂点单位的帮助,立项整治河道,为发展旅游业打下基础。修建贯穿全村的7.9公里道路,另外修筑自然村组组通公路5公里,破解发展瓶颈,让项目、信息、物流进得来,让本土产品出得去。抓紧建设千坊教学点,解决千坊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向上争取村级农民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抓好环境整治,拆迁牛栏、厕所,统一规划,改善居住环境。

7.村农业扶贫工作计划 篇七

一、整村推进成效显著

2002年,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全市有扶贫开发重点村1450个,其中“十五”扶贫重点村403个,“十一五”扶贫重点村1047个(包括2008年增补扶贫重点村476个)。2002-2009年,全市投入到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142991.93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扶贫资金58940.66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1759.06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3126.03万元,其他资金29166.19万元。这些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改善重点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卫生院等社会公益事业及“一村一品”扶贫主导产业等项目建设。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111135.786

龙南县新城村山下村小组新貌万元,占扶贫资金总额77.72%,投入种植业6760.756万元,占4.7%,投入养殖业2605.83万元,占1.8%,投入公共设施及服务建设11207.035万元,占7.8%,其他11282.526万元,占7.8%。项目建设覆盖全市18个县(市、区),其中8个扶贫重点县;覆盖全市1450个扶贫重点村,其中1205个“三个确保”村;辐射全市扶贫重点村农户64.93万户,扶持农村农户32.73万户,其中贫困户7.4万户;辐射全市扶贫重点村农民309万人,扶持农村农民12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1万人。全市按国家新的扶贫标准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到2009年底还有26.1万人;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000年的2100元增加到2009年底的3856元,增加1756元,增长83.6%。

1、扶贫重点村群众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随着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重点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2年以来,全市扶贫重点村新修乡村道路11230公里,桥梁22680米,解决了1450个重点村没有通水泥公路的历史,使200多万人行路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建水井2304个,水池10178个,新建水陂、水渠等农田水利设施2067处(座),解决了49.8万人和24.7万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问题。新增农田灌溉面积35.1万亩,新增基本耕地面积1.5万亩。

2、扶贫重点村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全市扶贫重点村,结合当地实际,因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为做大做强赣南脐橙产业,2002年以来,全市投入果业开发资金16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90万元。新开发脐橙面积22万亩,全市脐橙面积达到162万亩。寻乌县果业面积达到43万亩,全县人平超过一亩果。其中重点村果园面积达8.6万亩,果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扶贫主导产业。兴国县开发果业面积23万亩,种植油茶50万亩,烟叶3万亩;上犹县开发油茶24万亩,发展茶叶4.1万亩。全市有国家扶贫龙头企业5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4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80家,通过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发展产业,调整结构,增加收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扎实基础。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100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3856元,增加1756元。

3、扶贫重点村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中,坚持把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中专学历培训作为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的重点来抓,努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几年来,全市完成劳动力务工技能转移培训7.5万多人,95%以上转移就业;累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100多期,培训农民15万人次,其中80%以上经过培训的农民基本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2005年以来,认真实施全市“农民知识化工程”发展战略,在扶贫重点村开展“一村一名中专生”学历培训计划,全市完成“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一名中技生”学历培训3500多人。为全市扶贫重点村培养了一大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4、扶贫重点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观。

在实施扶贫重点村规划建设中,坚持整村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坚持把“三清三改”工作纳入重点村规划,以此推动扶贫重点村规划的有效实施。全市扶贫重点村清除垃圾150多万吨,清除路障800多处,清理污水沟15万米,有14477户农户安装了自来水,新建自来水厂226座,新改建卫生厕所6500多处。“三清三改”活动的开展,使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观,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重点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一个“学科学、用科学、讲文明、讲礼貌,尊老爱幼、邻里团结、文明卫生、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

5、扶贫重点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贫困农民是实施扶贫开发的主体,也是扶贫开发的直接受益者,在实施村级扶贫规划建设中,各级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引导、支持、鼓励重点村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一是投工投劳参与。投工投劳不仅是项目建设的需要,也是参与式扶贫的具体体现。8个重点县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整村推进扶贫,群众自愿投工投劳折款都在2000万元以上,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了最佳效益。二是项目监督的参与。扶贫重点村充分发挥项目监督小组作用,在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期和竣工验收进行全程监督,让群众知晓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给予群众知情权,使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促使群众在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重点村议事、决策、干事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强化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中,我们在注重群众参与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并完善了扶贫项目资金“十项”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一是“民主选项”制度。申报项目,坚持从扶贫重点村《“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中选择项目,坚持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的严肃性,防止项目选择的随意性。凡是没有列入规划的项目或者需要重新调整规划项目的,在申报项目扶持前,都必须按照规定,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方可申报扶持。

二是三级申报制度。多年以来,我市凡是重点村项目都坚持从基层申报,即村委会在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填写申报表,报所在乡(镇)签署意见,再上报县(市)扶贫办、财政局,县(市)扶贫办、财政局根据省、市下达的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计划统筹安排后,统一将项目上报市扶贫办、市财政局。这项制度的坚持,较好的改变了过去由县(市)一级包办申报项目的做法,克服了以往申报项目出现个别领导主观臆断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各级申报项目的透明度。

三是资金项目“系统”录入制度。2007年以来,我市各级财政、扶贫部门能够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系统”的要求,均按省市项目文件,认真做好每项资金、项目的录入工作。

四是项目监督制度。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真扶贫,扶真贫,安全运行,用出效益,进一步加大了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检查监督的力度。一是将整村推进项目计划审批文件同时抄送同级审计部门,接受审计行政监督。二是将整村推进审批的扶贫项目计划文件通过互联网和乡村公示栏向社会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三是实行年终检查和年度绩效考评制度。每年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实施情况,协同财政等部门组织若干个检查组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认真处理。与此同时,实行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机制,坚持对各县(市)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绩效考评,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总结经验,推动工作。

五是财政报账制度。从2002年起,按照《赣州市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报账管理办法》的要求,市本级、各县(市)财政扶贫资金均实行了报账制管理,坚持财政管资金,扶贫办管项目,坚持做到了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六是管理责任制度。各级扶贫部门为本区域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主管机构,县(市)扶贫办对项目管理具有组织协调、审核督查、验收把关的责任,是项目的具体责任单位。凡是村级项目,村委会为责任单位;所有的财政扶贫项目,县(市)扶贫办均与项目责任单位签订了《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责任书》。各县(市)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坚持做到从项目选择、申报到资金报账、项目验收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些县对项目投入资金采取先审计,再请拨款的措施,从而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有些县建立了项目管理奖罚机制,对按时保质完成项目的重点村,给予项目资金奖励,并全县通报表扬,对未按规定完成项目的村进行经济处罚。安远县在重点村中开展了“村民代表评议项目”活动,增强了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各县(市)都加强了县级扶贫项目资料的归档,严格按市办规定的项目归档要求收录归档,专人管理、统一汇集、装订成册,县、村保管。

七是项目招、议标制度。为规范项目的实施工作,按照有关县(市)的规定应该实行招、投标的工程项目,均实行了招投标。一些相对较小未达到应招、投标额度规定的项目,由县(市)扶贫、财政等相关部门及乡(镇)扶贫专干、村项目执行、监督小组等组成的招投标小组,向社会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公开议标工作。

八是项目验收制度。项目完工后,项目责任单位向县(市)扶贫办提出验收申请,由县(市)扶贫办、财政局组织包括工程技术人员、乡(镇)扶贫专干、村项目监督小组组成的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小组应通过实地踏看,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进行认真检查,对申报验收项目做出是否验收的结论,并对项目建设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做出客观评价。凡项目建设质量差、不符合项目设计和施工要求的不予验收,较好地执行了项目保证金制度。合格项目应按规定要求填写《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验收表》,并做好该项目照片等相关资料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九是检查评比制度。市扶贫办把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每年都专门下发了《财政扶贫项目管理绩效考评方案》。如今年6月份市办组织了五个检查组对2009年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组织了检查,全市共计抽查了42个村124个项目,项目验收率达到99.2%。通过检查,总结交流了经验,进一步推动和强化了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

8.铜仁打响通村公路扶贫攻坚战 篇八

2016年下半年以来,贵州省铜仁市很多偏僻农村捷报频传:

7月24日,松桃县三个碑至长里营通村水泥路工程混凝土路面全面完成,成为铜仁市首条完成混凝土路面浇筑的通村水泥路;

8月15日,贵州铜仁市松桃县孟溪至冷家坝(干坝沟段)通村水泥路试验段路面全部浇筑完成;

8月28日,石阡县瓮仰村公路通村水泥路混凝土浇筑完成,成为石阡县首条完工的通村水泥路工程;

8月31日,铜仁市碧江区谢桥至大坪(棉花坪段)扶贫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拉开铜仁市县乡道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序幕。

……

扶贫先扶智,致富先修路。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的省份,昔日路难行的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观。但是,在贵州省,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山高谷深,目前仍然有很多乡村的交通建设滞后,很多乡村的群众“出行难”一直没得到根本解决。其中铜仁地区就有300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亟待建设。

2015年10月,贵州省出台《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贵州省委省政府引入央企,实施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服务项目,力争打通最后一公里,畅通交通“毛细血管”,确保2017年全面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目标,力争提前实现“十三五”农村公路规划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铜仁市市长陈晏介绍,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服务采购模式,即以市为单位“打捆”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农村公路项目库的项目,重点是剩余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县乡道改造三个类别。这三个类别在贵州省规模为3.6万公里(其中铜仁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建设总里程3196公里,总投资约为28.1亿元)。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社会资本,由社会资本承担项目的实施及交工验收后5年的养护服务工作,政府依据项目建设及养护的绩效评估情况,支付“改造+养护”费用,服务期满后,公路交还地方政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资金主要由中央资金、省级财政补助、市(州)政府及县(市、区)政府投入的建设资金和5年养护资金构成。

陈晏说,现实中点多面广、施工区域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等是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项目的显著特点,农村公路建设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是一场具有挑战性的扶贫攻坚战。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作为中央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管理和设备设施等集团化优势,承担起了铜仁市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服务项目,为当地农村的最后脱贫,对铜仁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充分尽到央企的社会责任。

2016年1月15日,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组织人员到铜仁参加全市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建设试点工程质量现场观摩会,学习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的安保工程、生态绿化工程、排水与防护工程、错车道、混凝土路肩、招呼站“六个同步”和路基宽度、路面厚度、强度及原材料关键指标的控制要点。

1月18日,水电十四局组织人员奔赴铜仁各地,了解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探索性编制实施性策划。1月31日,集中开工仪式在松桃县孟溪镇举行,自此拉开了铜仁市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序幕。

施工步入正轨,一条条通村水泥路浇筑完成。农村公路成了一扇开启脱贫致富的大门。9月6日,松桃县大坪场镇长里营村送来锦旗,称赞施工单位“央企筑路长里营,情系百姓千万家”。9月26日,松桃县孟溪镇干坝沟村送来锦旗,称赞施工单位“真心为村民,铺就致富路”。“群众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指挥部项目负责人袁金明说。

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项目是补齐农村公路建设短板的重要举措,是着力解决农民出行难的良心之策,是一项民心工程、扶贫工程。水电十四局在工程建设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增加了与群众的感情。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少占耕地,增设便民水沟,修建便民河道梯步、洗衣台,适量硬化通组路等多种“惠民”措施。还为石阡县坪地场中学、本庄白龙小学硬化操场,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帮助村民修筑未在施工计划范围内的支线等。

编辑/谭海清

9.七潭村扶贫工作汇报 篇九

2018年是七潭村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为确保本村55户126人2018年顺利脱贫,七潭村召开村支两委会议、帮扶责任人和联户组长扩大会议,结合本村实际,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总目标,精心谋划,倒排工期,合理安排,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坚持政府、行业、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具体帮扶措施,举三方之力,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和转移就业扶贫”夏季攻势,集中力量扶贫攻坚,不断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动力,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总目标

截止到2018年底,实现全村55户126人全部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低于0.78%,七潭村脱贫摘帽,到2020年全村245户768人逐步达到小康水平。

三、基本情况

(一)、村基本情况:七潭村位于七里坪乡东北部25公里,距县城65公里,东部和北部与南召县接壤,南部与内乡县马山口镇接壤,西部与本乡野獐村接壤。海拔1100 米,属于典型深山区,位置偏僻、资源匮乏、山多地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8亩,林地面积4.9万亩。全村辖14个村民组,32个自然村,245户,768人。全村现有党员38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

(二)、贫困发生情况:七潭村现有贫困户72户187人。其中一般贫困户58户164人,低保贫困户7户10人,五保贫困户7户13人。因病致贫8户23人,因残致贫20户51人,缺资金2户8人,缺劳动力10户18人,缺技术2户4人,交通条件落后20户48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0户36人。通过社会帮扶和个人勤劳致富2016脱贫退出贫困人口5户18人,2017脱贫退出贫困户9户38人,现有贫困人口58户132人。

四、村致贫原因

一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本村道路多为沙土路,通畅率低,生产生活物资进出困难、成本高。二是,思想落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淡薄。由于全村以中老年和妇女为主,且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的能力弱,干事创业能力期待提高。三是,资源匮乏、资金缺乏。全村水资源匮乏,种植业基本上靠天收,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经济发展水平低。四是,因病因残。因患重大疾病及自然灾害、突发性事故等造成贫困,逐渐凸显。

五、“两业”方案

2018年七潭村计划通过发展食用菌、林果种植、生态养殖、中草药种植和旅游项目,实现55户126人贫困人口脱贫退出,村脱贫摘帽。

(一)发展产业脱贫

1、食用菌产业。依据本村传统优势食用菌产业为依托,在原来92户的基础上又鼓励5户贫困户种植香菇45000袋,现在全村共有97户农户种植食用菌达690000袋,其中有32户贫困户种植香菇280000袋,按照每袋净利润2.2元计算,扣除坏袋30000袋,这32户通过种植食用菌总收益达550000元,户均收入17187.5元。

2、林果种植业。七潭村山高气寒,林果成熟较晚,错开高峰销售期,而且果品天然无污染,果品鲜、脆、甜特点明显,品质较高,价格高于市场价1.5倍。2017年我村种植黄金梨10亩,2018年在薛庄组通过流转8贫困户土地45亩,计划成立内乡县海群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黄金梨,带动8户贫困户土地流转和转移就业6人,每户年收益达6000元以上。

3、生态养殖业。依据七潭村良好的生态资源,按照“公司+金融+农户”的模式,以品质时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依托,投资150万元,大力发展生态散养土猪产业,计划在2017年出栏300头的基础上,2018年鼓励7户贫困户扩大养殖规 模,年底争取出栏达450头以上,户收益达6000元以上。

4、中草药种植业。七潭村地广人稀,山林资源丰富,中草药漫山遍野,由于原来缺乏统一管理,导致价格不稳定和种植不成规模。2018年以来七潭支村两委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及联户组会议,共同商议,合理流转山坡林地1200亩,初步规划了本村主要以山茱萸、杜仲、天麻、猪苓、川柏为主的中草药种植基地3个,成立合作社1个,种植、采摘、销售、分红一条龙服务,带动贫困户52户,每户年新增加收入3500元以上。

5、旅游服务业。随着近年乡村游、自驾游趋势的日渐升温,七潭村依据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2018年计划招商引资5000万元,开发荆子垛、木子坪、塔草帽和楚长城旅游景点,目前正在同郑州一家旅游开发企业进行洽谈。该旅游区建成后,将带动至少30户贫困户实现转移就业,预计年户增加收入达18000元以上。

(二)转移就业脱贫

七潭村通过转移就业安置贫困人口42人,基本实现“转移就业一人,实现全家脱贫”。

1、省外就业。七潭村通过深入开展“三带五联”活动,依靠帮扶人介绍、帮扶企业对接、政府推介、自主择业及“打工直通车”就业平台介绍就业,安置贫困人口29人到香港、贵州、北京、深圳等各大城市务工,每人每年收益42000元 以上,基本实现“转移就业一人,实现全家脱贫”。

2、县外省内就业。为了满足部分贫困人口需要照顾家中老小的要求,七潭村通过“四缘”(血缘、亲缘、地缘、人缘)关系,介绍贫困人口到郑州、周口、南阳、巩义等市、县务工,共转移安置贫困人口10人,每人每年收益32000元以上。

3、公益岗位就业。七潭村积极争取公益岗位3个(刘占国、马虎生和郭金党),优先安排给贫困人口,用于保洁、绿化,每人每月工资650元,基本满足贫困户日常家庭生活开支。

六、保障措施

2018年七潭村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多次召开“三带五联”助推“两业”脱贫推进会,评出“黑旗”、“黄旗”和“红旗”户,并且通过每月的“5号、15号、25号”帮扶日活动,不断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激励先进,带动落后,逐渐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彻底摆脱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主动走出去,奋发图强,为2018年七潭村55户126人实现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夏季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联合行动实施方案下一篇: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