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推进环卫治理工作措施

2024-10-10

城乡推进环卫治理工作措施(9篇)

1.城乡推进环卫治理工作措施 篇一

山东省昌邑市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中共昌邑市委 昌邑市人民政府

昌邑市域总面积1627.5平方公里,辖3处街道、6处镇,691个村(社区),人口58万。近年来,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搞好村容整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农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础,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加快建设魅力昌邑、幸福昌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积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卫生洁净生活的新期待,以李克强副总理视察昌邑为动力,以促进村容整洁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环卫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有效缓解了农村“垃圾围村”问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

一、推进模式创新,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格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环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地方“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等 1

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持续有效地解决农村环卫问题,从2008年开始,我们将城市环卫工作模式延伸到镇街、村(社区),在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实行委托管理、市场化运作,把镇街和村(社区)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委托市环卫局全面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链条长、枝节多、重突击、重复作业以及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弊端,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一是配强机构人员。市环卫局与镇街、村(社区)签订托管协议,实行“一杆到底”管理,在各镇街设立环卫所,配备环卫专业人员及专业机械、车辆,全面负责所辖镇街驻地及托管村的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市环卫局按照每100户村民设一名保洁员负责村内生活垃圾收集、道路保洁,全市共配备农村保洁员1500多名。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按每15—20户村民设置一个垃圾桶的标准,在全市农村设置垃圾桶1万多个,对生活垃圾实行封闭式收集。在各镇街设立垃圾中转站。在全市配备大中型垃圾清运机械、车辆160多台。三是提高保洁质量。大力实施精细化作业和立体化保洁,积极开展农村“三大堆”和沉积垃圾专项清理,不断拓展保洁范围。在市环卫局建立调度指挥平台,实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配备GPS卫 2

星定位系统,对清洁、运输情况实时监控、实时调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村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环境保洁服务。目前,全市农村环卫托管率达到95%以上,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大环卫格局。

二、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进程 针对传统垃圾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等问题,坚持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力度。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我市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8亿元建设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主要采用磁选、分选和厌氧分解等技术,将生活垃圾转化为沼气、肥料、再生原油、建筑材料等资源。该处理流程不需要对生活垃圾进行提前分类,全封闭、自动化运行,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向“零污染、零废弃、资源化、产业化”转变。该项目2010年11月份开始试运营,今年4月份正式运营,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该处理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13项国家专利,山东省科技厅拟于近期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投资2.2亿元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立方米,可生产空心砖、标准砖、二灰碎石等新型环保建材150万立方米,实现粉煤灰、废弃矿砂以及部分城乡拆迁废弃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三、推进机制创新,保障和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一是创新资金保障机制。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市镇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市、镇街、村(社区)分级投入。市镇两级财政承担60%以上的环卫托管经费,村级资金筹集主要由村集体出资和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式解决,农村五保户、低保家庭及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的环卫托管费由镇级财政承担。二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先后制定出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镇街“一把手”工程,纳入镇街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列入重点督查考核内容,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环卫局开展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成绩突出的镇街,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适当补助。三是创新监督管理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健全完善考核管理评价体系,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评比,强化环卫作业和服务监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委托具有一级保洁资质的环卫公司承担环卫保洁,确保专业化、高效率。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实现了村容整洁。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4

不断提高。二是优化了生态环境。结合环境整治,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绿化和绿村绿路工程,完成村镇植树300多万株,绿村绿路600多公里,100多个行政村被授予省和潍坊市级绿化示范村,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三是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路网、水网、电网和信息网建设步伐加快,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4%。四是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改变了村民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村民环卫意识、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市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0个,潍坊市级文明村镇、社区15个。五是提升了昌邑形象。前段,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光明日报、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参考等各大媒体对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省内外100多家单位前来观摩交流,被中国环卫协会评为“全国环卫行业优秀集体”。

下步,我们将以全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为动力,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力度,继续巩固和扩大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加快推进卫生洁净进万家,不断提高城乡文明水平。一是在提升环卫水平上下功夫。进一步拓宽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面,大力实施“三清”、“四改”、“五化”(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灶、改厕、改圈,绿化、硬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深入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和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改善农村环 5

境。二是在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上下功夫。加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力度,进一步扩大垃圾资源化利用规模,不断提高利用效率。三是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运行机制、责任落实、日常监管、资金保障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加快建设魅力昌邑、幸福昌邑。

2011年4月16日

山东省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简介

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总投资1.08亿元,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该工程2009年开工建设,全部工艺技术、设备由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已申请13项国家专利。2010年11月份开始试运营,今年4月份正式投入运营,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运行状况良好。

该工程通过对生活垃圾进行磁选、破碎、分选、淘洗、厌氧分解、再分选和污泥沉淀等流程处理,生产出沼气、肥料(或燃料),分选出可裂解物(如塑料、化纤)和建筑垃圾、金属等,将生活垃圾全部转化为可再生利用的资源。首先对生活垃圾进行分解,有机物经过厌氧分解后,产生沼气和肥料(或燃料)。分解后的垃圾残留物进入分选工艺,经过磁选和浮选分离出建筑垃圾、铁和可裂解物(如塑料、化纤等),塑料、化纤等既可用于生产再生塑料制品,也可通过裂解生产柴油、汽油、碳焦等。

目前,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全部通过该系统进行全封闭、自动化处理,彻底解决传统垃圾填埋和焚烧等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的问题,实现了零废弃、零污染和资源化利用。该系统的应用,使全市基本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山东省科技厅拟于近期对该处理技术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2.城乡推进环卫治理工作措施 篇二

自2008年开始,常熟市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加大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同时,提出了统筹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目标计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至2016年6月底,全市共建成投用10个生活污水处理系统,11座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2700公里,1520套设施,650个分散式污水治理村庄,服务2.8万户农户,日处理总规模近31万吨,累计投入37亿元。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从原来不足20%提升到70%,设施正常运转率从原来不足50%提高到98%,规划至2017年实现重点村、特色村生活污水收集全覆盖,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见图1)。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数量质量与运行效果等方面,均居全国领先水平,被住建部评为“县域村镇污水综合治理示范区”和“城市水体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改善示范城市”。

1 工作背景

2008年,常熟市在江苏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一体化推进、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管护”的要求,全面启动城乡生活污水统筹治理。实施之初虽存在不少问题,但同时也具备了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条件。

1.1 存在问题

常熟市生活污水治理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期建成投用3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主要服务城区及周边部分乡镇。因开发区和乡镇环境整治需要,投资建设了一些小型混合污水处理厂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至2008年,全市共有生活污水处理厂(站)29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5套,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率不足10%。农村污水治理存在“各自为政、不成体系、投资不足、管理不力、运行不善”等问题。一是治污设施少而散,设施绝大部分为各镇政府或行政村出资建设,在市级层面上缺少统一的规划作为指导,也没有相配套的财力扶持政策作为支撑,设施建设的盲目性大,且缺乏可持续性和连贯性。二是日常管理不到位,各地既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也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管,治污设备的实际运行效果无法评估;特别是分散式处理的管理较为薄弱,大多数镇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三是日常运行不规范,日常维护保养基本上是由所在村的村民负责,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造成大部分设施故障率较高,正常运转率偏低,污水治理的实际成效不佳。

1.2 具备条件

常熟实施城乡生活污水统筹治理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常熟于2003年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民群众100%使用自来水,农村普遍使用水冲厕所,生活污水能够收集;二是常熟地处太湖周边,水网密集,环境容量有限,生活污水治理要求高;三是常熟人均GDP2.2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设资金有保障。

2 主要做法

2008年,常熟决定加快生活污水治理并调整治理模式,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原则,探索实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新模式,着力构建“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一体化运作、委托第三方监管”新机制,将生活污水治理从“量小散乱”向“规模统筹”转变,体制机制从“多头管理”向“专业运行”转变,规划建设从“各自为阵”向“整体推进”转变。

2.1 统一规划

针对常熟市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市域村镇生活污水基础设施缺乏的现状,从2008年底开始,常熟市着手编制全市域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规划综合考虑各镇区的规模和发展、原有设施状况、人口集聚程度、管线延伸长短等多种因素,合理布局了10个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和11家城镇污水厂,承担全市城、镇、村的集中污水处理任务,覆盖范围760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880平方公里的86.4%。

2.1.1 规划原则

一是打破镇村行政区划,统筹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集中式污水处理为主、分散式污水处理为辅,合理布局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做到全市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规划全覆盖。布局突出“三个重点”:以沿河沿湖、环境敏感区和整村整片为重点;内容突出“四个结合”:与美丽村庄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河道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结合。二是纳管收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遵循“能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原则,合理选定纳入污水管网和就近分散处理方式,集镇区污水和主管网覆盖范围村庄采取集中处理,主管网覆盖范围之外的偏远村庄采取分散处理,全市70%农户生活污水纳管收集处理,30%农户生活污水根据村庄形态和规模分类选用相对集中、村组处理和分户处理三种分散处理方式。村庄规模大、农户密集的,以组团相对集中处理为主;规模较小、村庄农户团状形态分布的,以村组处理为主;零星散户及村庄农户条状形态分布的,以分户处理为主;五年内撤并的村庄实施临时生态户厕改造(见图2)。

2.1.2 集中和分散污水处理深度

(1)集中污水处理模式的污水处理深度

按照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执行。

(2)分散污水处理模式的污水处理深度

根据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2008年试行版)》,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制定了适合当地的水质排放标准(见表1)。

2.2 统一建设

统一建设有利于统筹安排计划,制定建设标准,形成推进合力,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过程中可以做到全程监管,从而有效控制工程质量进度。

2.2.1 明确实施主体

2008年组建国资性质的江南水务公司,整合全市资源并负责统一建设。污水厂、主管网和提升泵站由江南水务公司具体负责建设,其他设施(如小区、村庄收水)由其委托乡镇代建。

2.2.2 统一建设管理

在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监管、部门落实、责任到人”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相关管理部门制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设计指导意见、建设管理办法、工程质量管理意见、施工和监理单位履约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会同中科院研究制定了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排水水质和产品构造标准。

2.2.3 落实资金保障

2003年实现全市区域联网供水后,政府把每年自来水费中按1.3元/吨附征的污水处理费作为建设运维资金及其还贷的主要来源。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主管网、提升泵站建设费用由市级财政全额承担;小区收水等支管网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市级财政承担80%,乡镇承担20%。2015年,为减轻乡镇财政压力,提高治污积极性,全市生活污水治理建设资金均由市级财政统一融资,全额承担。财政部门按规定对投资估算、概算和工程标底组织评审,落实跟踪审价单位,拨付并监管建设资金。

2.2.4 选定可靠工艺

按照“以实效为基础、以验证为导向”的原则,优选可靠工艺和设施,为污水治理找准技术路径。常熟市从2009年开始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选择4种技术:SBR、MBR、生物滴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2013年在开展一体式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净化槽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由于净化槽具有质量好(保证稳定运行30年以上)、少设管网、处理出水标准高、配置灵活(可实现一家一户)等优势,常熟基本上采用净化槽处理设施,该设施占分散式处理设施总数的85%以上。

2.3 统一运行

2.3.1 集中处理设施运行

按照供排水一体化发展方向实行专业化运作,由江南水务公司委托中法污水公司负责运行维护,建立厂、站、网三级运行管理体制,建成系统集成的污水处理厂调度监控中心,逐步实现全市供排水管理统一和资源整合。

(1)资产整合,污水厂统一运行

江南水务公司作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主体,将原各镇所属符合规划要求的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乡镇污水管网进行统一管理,对其它投资主体已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逐步进行整合。

(2)污水管网统一养护

城镇污水收集系统(包括管网、泵站)委托给市政养护所实行统一维护管理,并由市政养护所按照工作要求,制定养护计划,完善管养行为规范,积极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开展养护作业,提高管养质量,确保污水收集系统正常运行。

(3)采用远程控制系统监管

在江南水务公司设置污水治理调度控制中心,作为全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中枢,远程监管从污水收集、处理到排放的一系列自动化信息内容,通过采用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生产调度系统、中心大屏显示系统等技术,实现了指令发布、生产调度、报表统计、状况监控等全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达到了“现场无人值守、中心少人值守”的目标,其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和数据集成程度,达到了国际同行业一流水平。中心正式运行后,全市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站的运行情况和参数都可通过“污水调度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现24小时实时联网管理。

注:1.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控制指标。2.进水水质COD≤350mg/L时,出水水质满足上表出水水质要求;进水水质COD>350mg/L时,上表出水水质各项指标的去除率≥60%。3.村组处理模式处理设施进水COD控制最小值120mg/L。

2.3.2 分散处理设施运行

依托中科院技术支持,开展水专项课题研究,制订了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规定、运行监管细则和污水接纳管理办法等制度。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委托专业公司运行管理,运行维护单位建立了巡检、维修、化验等岗位职责及定期水质检测、检修保养和绩效考核制度,运行管理逐步程序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1)借智示范引路

由于建设时间早,设施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建成后未进行有效运行维护,在未统一运行管理前,设施有效运行率不足20%。2011年7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污水技术研究中心设计出一套采用市场机制委托统一运行维护与监管的方案,并在常熟市辛庄镇进行了模拟示范。模拟示范从2011年7月到12月,实际运行地区为辛庄镇全部26套分散处理设施。示范点设施的正常运行率从不足20%提高到90%以上,设施的完好率从40%提高到95%。

(2)全面专业化运行

基于示范研究,从2012年6月起,常熟市将所有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纳入统一运行,设施有效运行率提升到98%以上。市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运行方,监管内容包括运行计划和内部管理制度等执行情况、运行维护的过程及运行维护的效果,监管的方式包括资料及报表审核、现场抽查、远程监管,并依照监管细则及考核办法按季度对运行方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核定当季运行费用,运行费用由市级财政全额承担。

(3)统一运行技术要点

一是准备事项。分散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需要准备的主要事项(见表2)。

二是人员配备与岗位职责。要求从事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统一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主要人员配置如下:技术负责人1名,负责运行计划制定、技术调度、远程技术支持等。巡检员若干名,负责设施日常维护、常规事故排除、工艺调整、现场测试采样、污泥清扫等。巡检员是统一运行维护的主要技术人员,应能驾驶汽车、熟悉机电操作和污水处理工艺,且具有野外工作的能力。通常每个巡检组配备2名巡检员,一个巡检组负责一片区域内所有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维修员,负责机电设备更换与修理。维修员通常按巡检员人数的1/5~1/10配置。水质检查员,负责对水质进行分析,通常按巡检员数量1/10配置。信息管理员1人,负责台账汇总报告、信息管理等。

三是操作记录、台账编写与信息管理。每次巡检和事故维修的主要工作内容要在设施现场完成,与水质管理记录表共同编制成为设施台账和对相关工作人员考核的主要依据,并作为监管部门对日常运行维护过程进行监管的主要依据之一。运行台账是对具体设施连续运行、维护与事故检修的记录,有助于清楚地了解设施的特点和管理设施的要领,以达到能够稳定有效地运行污水设施。记录的数据可以成为将来改建、修缮设施的资料。常熟市分散污水处理统一运行台账和运行记录已经实现电子化。

四是现场运行维护。在统一运行方式下,巡检员按照既定的巡检计划与巡检路线,对设施进行定期的现场运行维护。巡检员在每天出发巡检时,会针对当日巡检的设施特征,准备好巡检工具、采样工具、现场检查仪器及各种备品,并接受调度下达的工况调整等任务指令。巡检员到达现场后,在对设施和场地进行维护的前后分别拍照记录。

五是检测与分析指标,包括现场检测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其中现场监测又包括感官检查(颜色、水面状况、气味)、仪器检测(PH值、溶解氧、透光深度、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指数)、实验室分析指标(BOD5、COD、SS、TN、NH3-N、TP等)等常规监测分析项目。

六是工艺工况管理。根据不同工艺,注意根据季节性特点和来水情况调整运行工况,改善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能耗。

七是做好污泥处置。分散污水处理设施主要处理生活污水,污泥中一般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不单独设置污泥脱水设备,剩余浓缩污泥经浓缩后用吸粪车运送至集中处理点进行脱水、干燥等作业,适宜作为堆肥原料,最终用于农田施肥或绿化用肥。

八是建立污水治理信息与设施远程监管系统。为进一步降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与监管的成本,常熟开发了一套“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远程监管系统”。该系统用于全天候真实反映全市分散式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通过GPRS无线模块采集、发送设备运行数据至服务器,实时监控风机、水泵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统计,判断故障原因,生成运营报表,大大降低了人工维护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见图3)。

2.4 统一管理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等问题,常熟在开展城乡生活污水统筹治理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统一管理的模式,进一步理顺了行业管理体制,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全市所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划归水务局统一管理,组建市给水与排水管理所,专门负责全市供水和污水运行、维护等方面管理和监督考核;市水质监测站对进出水水质进行监测;环保等部门和乡镇等协调配合,依法监督,形成了城乡一体、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的管理体制;创新第三方监管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第三方监管单位,委托其参与技术性验收,评价工艺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行状况;给水与排水管理所每月对污水设施运行及进出水水质等现场抽检,每个季度开展阶段性考核,并将抽检考核结果作为污水处理和第三方监管服务费支付依据。

3 实施PPP项目助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为减轻短期财政压力,降低投资和运行风险,2015年常熟在全国首推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PPP模式,将330个自然村近1.3万农户总规模6亿元的农村分散式污水治理项目,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选定中车股份作为合作单位,由其出资65%、市国资公司出资35%组建项目公司,以特许经营25年的方式全过程、一体化负责项目融资、设计建设及运营维护,根据建设、运行维护和财务融资成本测算并确定每户每年服务费,污水处理服务费成交价格为1935元/户/年,资本金内部报酬率为6.01%。经营期内政府委托第三方监管,按抽检考核结果支付费用;经营期满项目设施及相关权益完好、无偿地移交政府部门,目前PPP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4 结语

“四个统一”为核心的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常熟生活污水治理的矛盾和问题,PPP项目赋予了“四个统一”新的内涵,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一条完善的企业一体化运作路径、一套科学的第三方监管体系。今后,常熟将不断创新实践,丰富第三方监管内涵,加强与中车集团、中科院等设备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逐步培育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产品认证、人才培养等配套齐全的产学研基地,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标准化、专业化、模块化产业链,真正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彬.日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组织管理与启示[J].水工业市场,2010(1):24-27.

[2]水落元之,小柳秀明,久山哲雄,等.日本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设施建设状况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2(28).

[3]谭学军,张惠锋,张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技术现状及进展[J].净水技术,2011(2):5-9,13.

3.城乡推进环卫治理工作措施 篇三

集贤县工商局按照省、市、县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要求,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部署,做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体现来抓,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是积极与县执法局配合规范广告市场,坚决打击虚假等广告等行为,共查办违法广告案件2件,监测广告65条,责令停止发布各类违法广告9条,净化了我县的广告市场经营环境。

二是抓市场环境、市场秩序整治和平安市场建设。对市场的管理坚持实行业主主导、工商引导并按职责监管的管理模式。督促市场开办者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市场内的门店一律实行门前“五包”责任制,下决心、花气力解决乱泼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四大影响市场形象的突出问题,同时积极构建共防、群防体系,构建和谐平安市场环境。

三是开展了以清理积雪、垃圾为重点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在局党组的带领下,全局对商贸城市场及周边的积雪、残土和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经过十余天的奋战,共清理积雪、垃圾70余车,市场的道路通畅了,环境变干净了,业

户经营的卫生环境改善了,为了感谢我局,商贸城业户为我局送来了“响应县委清雪命、美化市容做先锋”的锦旗。

四是把创建活动同各项整治活动相结合,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和产品质量关,严厉查处假冒伪劣、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加大食品市场的准入、交易、退出的监管,同时畅通12315维权网络,及时受理消费者,做到有报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切实营造宽松和谐的市场经营环境。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文明城市工程,是省委省z-f2009年十大工程之一,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针,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各级zf要通过建立各级行政服务大厅,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切实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无偿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审批备案制、责任追究制,以此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公共管理执法者,各级zf要通过行政执法监督、新闻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畅通zf与市民的联系渠道,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在保证服务中树立城市新形象,营造城市新文化,展示城市新优势。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扎实推进创“三优”工程同志们,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为建设公共服务完善、行政管理高效、文化生活丰富、社会秩序良好、生态环境优良、公民道德高尚的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加大文明机关建设力度。以加强机关形象建设、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活动,积极推动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机关环境,实现“三优一满意”目标。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抓好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抓好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机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抓好和谐型机关建设,优化机关工作秩序;抓好廉洁机关建设,发挥表率作用;抓好节约型机关建设,降低行政成本;加强绿色机关建设,做到环境舒适整洁。围绕转变作风、规范行为、改善服务和多办实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着重解决执法不严、办事不公、态度不好、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以及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问题。把作风建设与保增长促发展紧密结合,与推进大项目建设紧密结合,与规范权力运行紧密结合,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大工程”目标的总体部署,着眼于实现富民强市、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全市上下务必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重要意义。

4.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汇报 篇四

我镇于7月7日召开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会上成立了郭楼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镇环卫所工作人员。会后镇、村干部广泛发动群众、积极行动,仅用两天时间全镇就新招募保洁员47名,使我镇保洁员数量达到94人。为加强对全90多名保洁员的管理,镇环卫所给他们划定了各自的责任区,并与保洁员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保洁员工作通报制度,及时对各村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月例会上进行点评。

同时,为激励先进,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我们还建立保洁员弹性聘任制度和绩效工资制,以镇环卫所为主导,组织保洁员进行互评互比,对综合评定优秀的保洁员给予绩效考核工作,对考核较差的不发放绩效工资,考核不合格的保洁员予以解聘,确保保洁员到岗到位,保洁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各村保洁员积极性大幅提高,责任心明显增强,镇、村环境卫生状况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2、存量垃圾治理及路域、水域环境整治情况

我镇在城乡环卫一体化会议上布置了治理存量垃圾工作,集中治理存量垃圾和路域、水域环境,根据各村存量垃圾治理数量,按照每吨100元给予奖励,全镇共计清运存量

垃圾3100吨。11月28日,镇党委政府又出台了冬季环境集中整治方案,各村积极开展工作,对积存垃圾进行综合整治,特别是对坑塘、路边沟积存的垃圾进行了集中整治,全镇共动用挖掘机、铲车等大型机械设备63台1500余台班,干部群众出工3000余人次。

3、城乡环卫一体化宣传情况

我镇深刻认识到群众良好卫生习惯培养,重在宣传,贵在引导。全镇各村充分利用村公开栏、广播等宣传阵地,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多种方式,加强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了舆论氛围。

4、群众满意度调查综合得分情况

今年我镇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获得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只有张马庄和杨集村在调查中有群众不满意,得知这一情况后,我镇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调研,并督促这两个村进行了整改,目前,这两个村均已整改到位。

5.邵庄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制度 篇五

为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打造了全方位、无缝隙的“大环卫”格局,实现了垃圾处理资源化、社会化、产业化、无污染、零废弃的目标,彻底解决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以及“垃圾围村”问题,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环保的原则,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运作、镇为主体、分类实施”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村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体系,逐步把城乡环境卫生纳入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轨道,从根本上改善村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有效提升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运作模式和实施流程

邵庄镇专门设立环卫处,负责管理辖区内道路、街巷的清扫保洁,并将住户生活垃圾收集到村庄标准化垃圾房或垃 圾桶。由镇城建管理部门负责将村庄标准化垃圾房或垃圾桶内的生活垃圾运到镇区的垃圾中转站。提请市环卫局将压缩后的生活垃圾,用专用生活垃圾压缩箱运输车运到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人员配备与管理使用

1、镇环卫处从现有干部职工中调剂环卫工作人员。村庄按照每50户1人的标准配备保洁员,生活垃圾中转站配备3 名工作人员,由镇规划办统一招聘并管理使用。

2、推进镇村两级保洁队伍建设,成立了镇环卫中队,打造了执法、环卫及道路绿化养护三位一体的城镇管理队伍。全面推行了“门前五包”等多种卫生责任制度,对门前绿化树木和公共设施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进行保护;加大镇容镇貌管理力度,坚决清除乱搭乱建、店外经营等现象,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四、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使用

1、按8000人/台的标准购置小型垃圾运输车,计划配备垃圾车7台,并购置垃圾清扫车一辆,由镇统一管理使用。

2、各村按每200户1个的标准建设垃圾处理处,每村至少建设标准化垃圾处理处1处,由村保洁员管理使用,以便于村内生活垃圾的收集集中。

3、镇政府投资配备垃圾清运车和道路清扫车,做到镇区主干道路垃圾的日产日清。

五、运行费用来源与管理使用

1、各村负责村庄保洁员与生活垃圾收集费用,镇政府予以适当补助。

2、小型垃圾清运车运行费用,由镇政府负责。

3、环卫所经费、工作人员工资,由镇政府负责。

4、垃圾压缩中转站运行费用,由镇政府承担。

5、大型垃圾压缩箱清运车运行费用,申请市财政予以保障。

七、自查考核

镇政府将定期对环卫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全镇部门综合考核,据考核情况实行以奖代补。实行“每周一督查、每月一通报、半年一点评”的“三个一”制度,结合半年一次的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观摩,将环境卫生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先树优和保洁人员工资挂钩。同时加大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力度,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新格局。考核内容:

1、组织健全(30分)

环卫所运转正常所;村成立环境卫生保洁队伍,有固定的管理人员,以每50户村民设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保证村内保洁、生活垃圾收集正常运转。

2、设备齐全(20分)

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进度检查,确保如期投入使用,要做到配套设施齐全。

3、保障经费(25分)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垃圾清运费用及时拨付。

4、垃圾足量(25分)

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必须及时足量集中处理。每月通报各村垃圾清运量,年底总考核。

八、组织领导

6.县环卫治理工作汇报 篇六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动+静”模式以宣传车、横幅、宣传栏等为载体宣传造势,下村入户向群众传授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和回收利用知识,劝导群众规范处置垃圾。

加大监管整顿。由美丽乡村办牵头,着重加大对彭高、坛华两个农贸市场经营秩序的监管整顿力度,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严格废水、废弃物收集处理渠道,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如垃圾桶、垃圾车等。

7.城乡推进环卫治理工作措施 篇七

上半年以来,xx市以“双创”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我市上半年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区方面

(一)深入开展“双创”工作,城市环境卫生整体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做好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全市3584条道路实行常态管理,132辆机械化清扫车以司机轮班、车辆循环作业的方式清扫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7.01%,xx主要街道逐渐显现路面本色。同时,延长保洁时间,主要街道保洁时间在16小时以上,一般街道包括小街小巷保洁时间在12小时以上,道路卫生质量明显提升。

二是优化生活垃圾清运模式,有力促进病媒生物防制。市、区环卫部门和PPP一体化管理服务企业共同研究生活垃圾清运工作长期存在的噪音、臭气扰民,引发城市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制定工作方案,采取增加夜间垃圾清运班次,延长大、中型垃圾转运站开放时间,真正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有效解决因垃圾暴满引起病媒生物孳生问题,有力促进全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三是建立水域环境卫生管理机制。今年5月,我市将全市水域卫生管理移交四个区环卫PPP一体化管理服务企业实行属地管理,按照《xx市城市水环境垃圾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责任分工,对岸线总长160.16公里,水域面积4910万平方米的城区海岸线及内河(湖)、城区外重点水域进行全面整治。同时,起草《xx市水域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完善执法体制机制,建立长效的水域环境卫生管理机制。

四是开展高铁沿线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根据《20xx市高铁沿线xx段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规划了整治内容和进行了责任分工,针对沿线垃圾、沿线建筑工地、沿线空旷地、沿线建筑物立面、沿线广告、电线杆进行全面整治,使高铁沿线环境面貌大有改善。(二)积极推行环卫一体化作业PPP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环卫综合管养水平。

根据孙新阳书记对环卫工作“转变思想、提升管理、改善设施设备”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市环卫现状和发展需求,积极推行环卫一体化PPP综合管养模式试点工作,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我市环境卫生作业水平,为我市实现“双创”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5月,美兰区环卫PPP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环卫PPP模式在xx全面铺开,预计每年投入8.96亿元。目前,各区均已完成业务交接,环卫PPP一体化管理服务企业全面接管城市道路及其可视范围内(含公共活动场所、三无小区、空旷地、闲置地、街心街边公园、小游园等)清扫保洁服务、垃圾收集清运(包括无主建筑垃圾的清运)、公共厕所运营管理、环卫专用车辆和设施设备的配置与更新管理、特殊情况下的环卫保障等工作。

(三)依托数字城管信息平台,环卫监管工作有新突破。

为了加强对环卫PPP一体化项目作业质量的监督考评,进一步提升我市环境卫生监管水平,今年5月,市环卫局从基层各单位抽调120人专门成立了xx市环卫作业质量监督考评队伍,负责对城区范围内的环卫PPP一体化综合管理的城乡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水域环境卫生、公厕保洁以及城区范围内的垃圾转运站、公厕及环卫设施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等情况开展常态化巡查工作,并依托市数字化城管平台,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平台分类立案、派发处置,对案件处置进展及结果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管,确保问题及时有效得到处理,并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加强“三无”小区的环境卫生管理。

“三无小区”是我市双创工作的难点,也是我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我市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三无小区”环卫基础设施和配套投入,不断完善收运体系,使“三无小区”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秀英区环卫部门协同街道办、社区居委会投入100多万元对金滩路省储运公司、丘海一横路冷冻厂等“三无小区”进行整治,建成示范单位。龙华区环卫部门为全区61个“三无”小区配备了密闭垃圾桶,并安排人员定时上门清扫和收运垃圾。美兰区环卫部门对现有的125个“三无小区”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正常收集、清运,其中38个道路条件允许的小区采取“桶车清运”的方式,44个清运车辆无法进出的居民小区则采用电动车进行清运,确保登记在册的“三无小区”垃圾清运实现全覆盖。

(五)抓好法定节假日的环卫保障工作。

上半年以来,清明节、五一小长假、端午节等一系列假期接踵而至。据统计,节日期间全市环卫系统共投入出动35830人次,重点加强港口、车站、机场及城区主要干道和景区景点、繁华闹市区周边的清扫保洁,同时对广场、商业繁华区、公园、海滩等人员密集区域和重要部位进行巡查监管,主要道路实行24小时保洁,为市民提供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白水塘、江东两垃圾转运站,颜春岭垃圾焚烧厂等单位节日期间不休息,全员上岗,确保节假日期间垃圾转运、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乡村方面

根据《xx市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照《xx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验收办法》“五有标准”,继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百日大会战”垃圾整治活动。

上半年以来,各区相继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百日大会战”垃圾整治活动,对陈年积存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累计共出动4.5万人次,垃圾运输车辆台,共清理农村存量垃圾12.6万吨,彻底解决了我市农村长期存在的“垃圾围村”现象,为下一步农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开展双创工作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共投入农村垃圾治理经费合计5094万元,其中秀英区投入1090万元、美兰区投入1361.42万元、琼山区投入1387.12万以及龙华区投入1255.46万元。

(二)农村垃圾清运工程稳步推进。

为加快农村垃圾收运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至今年6月份,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工程,分别在全市22个镇建设了46座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覆盖全市22个镇247个行政村。配备了压缩式垃圾运输车234辆,联体垃圾压缩转运箱16个,垃圾车厢可卸式垃圾车(拉臂车)38辆,桶装垃圾运输车31辆,垃圾桶8883个,清扫车133辆,推桶车429辆,电动保洁车441辆,1505辆手推保洁车等专用机械设备62辆及建设垃圾板房,并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覆盖全市2153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较好解决了这些镇、村居民群众的垃圾投放和收运问题。目前,已建成垃圾收运体系的村镇,垃圾清运、处理率达都到了80%以上。

(三)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机制。

各区、镇人民政府要在已完成收运工程的镇、村,按每500人口配1名保洁人员的标准,配齐专职保洁员,全面落实农村卫生保洁制度。全市农村共配备保洁人员1829人,建立起了农村保洁机制,配全环卫设施设备和清扫保洁员,同时在经费保障方面做出了安排。到目前为止,全市所有自然村均配备保洁人员,农村卫生清扫保洁覆盖率达到100%,真正做到了垃圾有人收,道路有人扫。

(四)稳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工作。

今年各区选取秀英区海秀镇儒益村、石山镇施茶村,龙华区城西镇苍东村、龙桥镇道贡村,琼山区红旗镇苏寻三村、云龙镇长泰村,美兰区三江镇上云村、苏寻三村等8个行村作为农村垃圾分类试点。遵照《xx省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及无害化处理指导意见》的规定,将垃圾按A类、B类、C类3大类进行分类。A类为易腐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利用就地处理。B类为可回收垃圾,进行集中回收利用。C类为不可回收垃圾,转运至市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A类、B类、C类”分类办法设置生活垃圾分类专用桶,并标注明显的分类识别标志。农户自觉完成垃圾初步分类后,有专人统一归类、收集。

(五)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开始形成。

市环卫局起草了《xx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xx市农村环境卫生检查考评标准》,并组织市、区两级环卫部门定期对乡镇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进行督查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向各区政府反馈,要求各镇政府及时整改存在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农村环境卫生考评机制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在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我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今后工作中加以整改。

一是环卫PPP一体化管理作业质量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二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公厕、垃圾转运站数量尚未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三是农村环境管理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发展还不够平衡。

四是垃圾分类工作尚未全面开展。

五是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脏乱差屡有抬头。

(二)下一步主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1、加强对环卫PPP一体化管理作业质量的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督考评机制,依托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按照环卫作业质量考核办法、作业质量标准和检查考核评分细则的要求,对环卫PPP一体化管理作业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考评,推动我市环卫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我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2、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垃圾收运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一是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以及春岭垃圾场浓缩液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确保按时间节点建成,并实行PPP管理模式运行。二是督促各区环卫局及PPP企业加快推进37座生活垃圾收集站、80座固定公厕和51座移动环保公厕项目。同时完成一批老旧收集站和公厕的升级改造。三是积极推进江东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和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处置场项目落地动工建设,提高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水平。

3、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整体水平。一是抓农村环境卫生保洁作业质量管理。我市农村环境管理质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还是保洁人员不足和责任心不强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对保洁人员配备情况进行排查,督促各区、镇按照规定配足保洁人员,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提高补贴标准,把目前保洁人员的兼职身份逐步过度为专职身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农村保洁制度落实和作业质量标准的检查考评,促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环卫设施设备管理标准和使用行为,克服重使用轻管理现象。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使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

4、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城市方面:继续抓好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将分类试点每个区要扩大到10个。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新模式,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采取政府、社会等多元化投入模式,确保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工作取得新突破。农村方面: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发动,把生活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内容,按照省规定的 “A类、B类、C类”三种分类办法,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资源化、减量化。

8.城乡推进环卫治理工作措施 篇八

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和“东城区2009年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要求,东城环卫中心紧紧围绕建设“人文、科技、绿色北京”的理念,全力做好东城区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按照折子工程的要求,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做好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的控制工作

折子工程中要求东城区2009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要控制在3%以下,也就是说今年的垃圾总量与2008年相比增长不能超过1万吨。为此东城区环卫中心加强与市环卫集团的沟通与配合,合理调配车辆,加大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漏洞。然而这项指标的完成还需要全区的配合,需要从垃圾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做好19座密闭式清洁站改造工作

为转变密闭式清洁站目前存在的问题,按照折子工程的要求,从今年起连续三年进行改造,改造后的标准要节约、环保,把噪声、垃圾渗沥液、臭味等污染降到最低,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我区纳入今年改造任务的密闭式清洁站共有19座。经过对上述密闭式清洁站的现场勘测、丈量、原始资料调查。目前,密闭式清洁站改造工作的土建工作、装修设计工作、设备设施更新计划已经经过了专家论证,并完成了政府采购、招标等程序。第一批改造的19座密闭式清洁站将于2009年8月20日开工建设。

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工作

为切实做好小区、机关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工作,我中心从2005年起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运输队伍,配备了可回收物分类运输车,专门从事可回收物分类运输工作,并严格做到每日定时、定点进行收运,确保将小区、机关单位分出的可回收资源得到回收利用。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只要小区、单位能分出可回收物,无论多少我们都能做到分类运走,绝不混合运输。

截止6月底,共分类运输可回收物3.57万公斤。其中:废塑料

2.62万公斤、废玻璃1164公斤、废纸7310公斤、废金属353公斤、废电池721公斤、其他可回收物12公斤。

四、做好餐厨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试点工作

按照市政府折子工程的要求,2008年底,我中心对菜场垃圾楼进行了设备改造,垃圾收集由原来的集装箱混装,转变为现在风选设备,即经过风选将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分离出来。这就要求进入设备的垃圾必须是干垃圾,而不能将混有餐厨垃圾的湿垃圾倒入设备,否则不仅对设备造成损坏也失去了风选的意义。如果不能将餐厨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菜场垃圾楼就不能有效启用。在区城管委的支持下,在东华门街道的配合下,今年4月份,我们在菜场垃圾楼服务区域内开展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工作。

目前我中心备有3辆厨余垃圾运输车、2辆容器转运车,收运工作从5月18日开始对8家单位进行餐厨垃圾分类运输。经过试运行,逐步向王府井周边地区的餐馆和机关单位推广。根据我们调查,王府井周边地区产生餐厨垃圾的餐馆和机关单位约有69家。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对26个餐馆单位实行餐厨垃圾分类收运、运输、处理,占37.7%,日收运量约2.5吨(还有43个餐馆单位未实行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占62.3%)。收集后的餐厨垃圾运到北京日月环能科

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嘉博文科技有限公司处理。处理后的餐厨垃圾制成无污染的可燃物用于热力和发电,制成无污染的有机肥料生产出绿色农作物,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9.环卫治理工作汇报 篇九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实施精细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内容及标准,先后制定印发了《信息报送制度》、《执法人员精细化管理方案》等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市政管理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和单位形象明显提升。

二是找准薄弱环节,主动跟进作为。在基础工作和日常工作中,定期召开流动现场会,边查边改,找准薄弱环节,限期进行整改。从2月开始,清理牛皮癣4000余万次;清理卫生死角220余多处;检修故障路灯115盏,更换破损井盖6套、雨水篦66套,修复路面112.26平方米。同时,安排专人实施错时上班,加大对菜市场、医院、学校等三大区域重点管理,提升城区环境卫生面貌。

三是加强督导督查,确保工作落实。为保证安排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局督查组专职负责督促和检查各部门分解事项的落实情况。同时,强化督导督查力度,狠抓工作细节不放松,狠抓问题解决不放松,有效解决了乱搭乱建、不文明执法乱象,公厕管理薄弱,道路坑槽严重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上一篇:学校总务后勤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美国私立高中排名可以参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