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导学案

2024-07-26

我愿意导学案(共10篇)

1.我愿意导学案 篇一

我使用导学案教学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学期对于我来说是接受挑战的、充满希望和不断探索的一学期,同时也是开拓创新、学习实践和收获经验的一学期。一学期来,在我县教研室及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教育帮助下,我坚持以“互动探究“教学理念为指导,积极推广使用导学案,不断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摸索改良自己的授课方式。现将一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中分析导学案 教学改革中,使用“导学案”,旨在以“导”为主,通过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得以自主、高效地学习。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功过得失是并存的,其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其一,在内容上,知识多方法较少。导学案上罗列了许多知识点、重难点,但却没有细致入微、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学习方法指导。

其二,在操作上,要求比较多。各科导学案每次倒是充分使用了,但因为时间紧张,各科都要做大量的练习,所以很多同学疲于应付像雪片一样飞来的导学案。很多的导学案练习,课堂上是来不及评讲的,因为考虑教材的练习安排。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在分析导学案时,充分地进行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找到导学案与教材衔接点、补充点。根据教学过程相关要求,思考如何使用导学案组织教学,使导学案与课本有机结合。题目的设计应更加有梯度有层次,既保证学困生“吃饱”,又保证学优生“吃好”,实战性增强了,学生做题的时间短了,效果却提高了。

另外要根据学生学情,从“练习、修正、消化和记忆”等方面来思考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有效性。通过作业布置与评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导学案使用的习惯培养,并制定定时检查与随机检查制度,保证每个人的导学案都有人批,每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集中到课堂上。导学案这一个新事物所涉及的工作和管理领域比较宽,很多工作我们可能还没有想到或做到。很多问题并不是很难,只要不断的总结和思考,努力做到“灵活性使用,自编性充实”

二、注重课改的调查和积累,逐步完善

在一学期的课改实践中也注重了调查和积累。首先从教师层面分析: 1.教师们比较认同导学案教学模式,也表现比较浓厚的研究热情。

2.使用导学案教学后发生了很多变化,由于导学案的使用。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增强,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出现明显的变化:发言的多了,小组讨论实了,展示的方法丰富了,后进生也能有表现了,优秀生更突出了,学生的兴奋点多了;老师不再独占课堂,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当堂检测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课后学生主动讨论问题的、问问题的多了。老师课下讨论课堂成败的多了。

3.老师们都很想了解导学案教学,但是仍存在着部分老师对导学案教学了解不深、不透,甚至误解或理解偏差,以及实践中的困惑。其一是教学理念与实际脱离。要真正理解“以学定教”,就必须改变根深蒂固的“教”的统治地位。要突出“学”,为“学”而“教”,同时又要注意

“教”的必要性、重要性,不是不 “教”,是在学生需要时“教”。“教”不是弱化,而是要求更高。

更应树立课改的主人意识,不是旁观者。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方法需要每位老师必须做的;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每位老师研究探索的;集体教研是依赖于每位老师参与达成的;导学案的预设是靠每位老师生成的。调研中老师也提出了诸如导学案不尽完善、教材课标需要挖掘、教研活动需要实在、时间不够充分,责任心需增强、课堂教学难以把握、学生习惯需要养成其三仍有观望现象。学生、教师利用导学案的操作程序需要认真研究,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实,教学需要及时反思,教研气氛因每位的参与才丰富多彩。从学生的层面分析

1、注重了学生的预习,预习时会标记、概括大意了,能找出自己不会的问题了。自己完成作业的能力提高了、自信了。小组讨论时敢说自己的做法了、愿意参与了。课上敢展示、敢发言了。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提高更有信心了,习惯变好了。优等生的优势更大,学困生也积极参与学习了。

2.学生认为导学案中的设问导读有指导作用,课堂检测的作用更大。要求导学案设计注重层次性,少而精,减少作业量。

3.从学生对老师们的要求上可看出,很想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展示自己的机会,要求公平、公正;很想得到老师的方法指导和恳切的赞许。

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以导学案为红线,从问题出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一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对新模式不仅仅是有了了解,更重要的是走上的研究的路子,相信我们认准了方向,在课改的路子上会越走越稳。

2.我愿意导学案 篇二

在课堂上,常常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通常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充满智慧的天真想法。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天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充满个性化的活动,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本节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设置游戏环节,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预习本课的生字。(学生)

2.上网查找有关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师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教师导入。

2.多媒体课件出示北京、天山的风景图片。

3.引出课文题目。

4.指导课文题目中的“想”字。

1.学生欣赏北京、天山的风景图片。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想”。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北京和天山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用时: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听清字音,明确课文讲的是什么?

2.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一读,画出生字、词语。

1.听教师范读课文,做到:听准字音,认清字形。思考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2.学生认真读一读,画出生字、词语。

2.学生和同桌共同朗读课文。

三、学习字词(用时:10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游戏内容。

2.多媒体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自己练读。

3.教师巡查,同桌检查。

4.教师引导: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什么生字?

5.玩“猜字谜”游戏。比一比,看谁的眼睛亮。(巩固生字学习情况)

1.参与“小蜜蜂采蜜”的游戏。小蜜蜂把生字都采到它们的篮子里去。

2.根据多媒体出示的生字,学生自己练读。

3.同桌检查,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5.学生讲得好的奖励玩猜字谜游戏。

想想 告诉 走路 北京城

天安门 广场 非常 壮观

四、比赛朗读(用时:5分钟) 举办朗读擂台赛。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小伙伴的朗读,进行互相评价。

1.学生再次熟读课文。(小组擂台赛)

2.学习互相评价。

3.读准下面的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五、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

1.注意“会”的两横。引导学生观察“会”,引问:看看书中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怎样写才好看呢?

2.教师范写,引导学生书空。

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评议书写情况。

4.教师指导“广”“走”“北”“京”“门”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写,互相评议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写生字。

1.注意“会”字的两个横怎样写。

2.学生先跟着老师书空一遍,然后在田字格内仿写一个。

3.根据同学、老师的建议再写两个生字,争取比原来写得美观。

4.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广”第一笔在靠近竖中线处起笔;“走”的竖在竖中线上。)

5.学生仿写一个后,同桌交换互评,根据建议再写两个。

5.按笔顺写字。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引入(用时:5分钟)

1.引出课文题目。

2.多媒体课件呈现词语,指名读。

3.教师导入:读好了生字和词语,就让我们去看看课文向我们描述了北京的什么景色。 1.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2.学生读生词。

3.读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描述了北京的什么景色。

6.看拼音写词语。

běi jīnɡ tiān ān mén

( ) ( )

二、指导学文(用时:28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谁想去什么地方?

(2)理解“遥远”的意思。

(3)为什么想去呢?

理解升旗仪式的壮观。教师结合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的视频讲解:每天早晨经常有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看升旗仪式,连外国人也都驻足仰望我们国家的国旗冉冉升起。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感叹句。

2.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山美丽的风景图片。

(2)了解“我”为什么想去天山看看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读懂了什么?

(1)欣赏多媒体课件,理解“遥远”的意思。

(2)结合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遥远”。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进一步理解。

(3)学生结合学校的升旗仪式来说说自己对升旗仪式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壮观”,观看多媒体课件“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深刻地体会“壮观”。

(4)学生由视觉到听觉,体会到了升旗仪式的壮观。有感情地朗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2.朗读第2自然段。

(1)欣赏多媒体课件。欣赏天山风景,观看雪莲盛开的图片。

(2)学生自由说说天山的美丽,产生对天山的向往之情。

7.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遥远: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照样子说一说。

我想去看北京天安门。

我想去看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去看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去看_________________。

三、布置作业(用时:7分钟)

1.说一说,看一看。

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北京的了解。

2.教师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声中布置作业:搜集北京风光图片,办一期以“美丽的首都--北京”为主题的图片展。

1.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北京的了解。去过的同学可以拿出自己的照片进行展示

2.学生进行句子训练。

3.学生搜集图片,办一期以“美丽的首都--北京”为主题的图片展。

9.自己还了解哪些美丽的地方,和同学们说一说。

3.乡达标课导学案导学案 篇三

(二)(总第 课时)

主备人 审核: 2013年 月___日

学习目标:

1.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增长率的问题 2.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利润的问题。

学习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利润的问题方法。学习难点: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某商品1月份的价格为20元,若该商品价格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该商品3月的价格为______________元

2、利润=____价-____价; 总利润=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例题示范

1、某件商品5月份的价格为100元,该商品7月的价格为169元,求该商品的月平均增长率

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销售这种衬衫的盈利要达到1200元 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

3、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销售价为2900元,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 分析:

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则每台冰箱的定价为________元,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为___________元,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元,根据上述等量关系即可列方程 解: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由题意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简得: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_____ ∴2900-x=_________ ∴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________元

2、归纳小结: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②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 ③解方程

④根据题意对方程的根进行检验取舍 ⑤作答

三、课堂达标检测:

1.某商场销售商品收入款:3月份为25万元,5月份为36万元,该商场4、5月份销售商品收入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2、某种时装,平均每天销售20件,每件盈利44元,在每件降价幅度不超过10元的情况下,若每件降价1元,则每天可多销售5件,如果每天盈利1600元,每件可降价多少元?

3、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售价在40—60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四、课后作业

4、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张,每张盈利0.3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如果这种贺年卡的售价每降价0.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0张,商店要想平均每天盈利120元,每张贺年卡应降价多少元?

4.我愿意导学案 篇四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之多,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校高中部尝试了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高效;导学案;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之多,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校高中部尝试了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导学案的含义

所谓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已有的学习基础,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生依据导学案的目标要求,独立自学、思考问题,教师根据导学案的执行情况,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交流讨论和讲解引导,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

从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导学案是教师在钻研了教材之后,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的自学提纲式的课堂学习步骤,并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引导学生遵循着老师所指引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有效地参与学习,准确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克服了政治课堂中老师“以讲为主”的满堂灌模式,倡导的是”以学为主”的的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的意义

首先,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唤醒和鼓舞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解决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导学案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最后,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案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构建知识框架。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堂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课中,关于实践的含义和特点,以及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必修1《经济生活》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已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如在讲《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时,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讨论题:“究竟是价格围绕价值,还是价值围绕价格转?”,然后让学生回家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对商品价格及其变动情况作调查,再到课堂进行汇报,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在农贸市场的观察心得,很快能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信服。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课改革》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论文集

[2]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吴立岗主编1997年3日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3] 《思想政治课“热点问题研讨”教学模式及其运用》一文 上海交大附中蒋敏然撰写发表于《思想政治课研究》2000年第三期

5.鸟导学案 篇五

一 目标展示 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2 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 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二 自主预习关于作者 梁实秋,(1903—1987),原名_____,字_____,浙江杭县人,生于北京。著名______家、_____家、_____家。代表作有《_____》等。译有《_____》。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补充:《鸟》收录在梁实秋著名散文作品集《雅舍小品》的第一集中,《雅舍小品》是梁实秋1939年在四川北碚雅舍所写的小品文的结集。《雅舍小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今天我们所学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文中表现“知性”的。2 字词

蜷伏

羽翮

瞵视

昂藏

栅栏

饮啄

鸟啭

........

吱吱渣渣

呱呱噪啼

嘹亮

长喙

胸襟

斑斓

干瘪

.............. 臃肿

丰腴

秾纤合度

弹簧

倏地

迷惘

缩 ......... 伫立

颈子

釉绿

鸢鹰

啾啾

魁梧

豪横无情

蓦然

.......... 啄食

跼蹐缩缩

感喟

筵席

料峭

战栗

抖擞

戟张

........... 蓬松

褴褛

窗棂

鸱鸮

杜鹃

据为己有

孤苦伶仃 .......... 词语解释 瞵视 昂藏 斑斓 丰腴

秾纤合度 倏地 感喟 褴褛

三 自主学习

1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划出写鸟的特点的文字,用波浪线标出作者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括号标出作者悲鸟的内容,批注自己阅读的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2快速阅读第②~⑦自然段,概括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见到______,羽翮不振,蜷伏不动,我感到______

听到______,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我感到______ 看到______,俊俏优美,玲珑饱满,我感到______ 知道______,蛮横无情,鸠占鹊巢,我感到______ 发现______,战栗抖擞,孤苦伶仃,我感到______ 3 依据上一题为课文分段。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四 合作探究 阅读第一段,第一段有什么作用?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标本室里住着罢”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3)第二自然段写鸟儿的“苦闷”,有什么作用?

(4)第2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回答两种即可)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1)“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作者连用两个“不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作者写杜鹃的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补充资料: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杜鹃鸟是凄怨哀伤的象征。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阅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思考(1)作者为何喜欢鸟的形体?

(2)“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思考(1)“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作者的“单纯”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杜鹃的豪横无情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联想到了济慈、雪莱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4)有人认为第5段中的“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可以不要,你同意吗?为什么?阅读第六自然段,然后思考(1)“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这句话有怎样的作用?

(2)作者联想到哈代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写自己与哈代类似的经验的目的是什么?阅读第七自然段,然后思考

(1)作者在最后一自然段中写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言外之意?(在这篇散文里边,作者尽情赞美鸟类的自由、活泼、俊俏,但是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另一番寓意,你能读出这番寓意吗?)

6.《白杨礼赞》导学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整体感知,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

【背景链接】茅盾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1940年5月,受朱德邀请离开新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在此期间,作者目睹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体察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写下了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主宰(zǎi)

恹恹欲睡(yān)

晕圈(yùn)

坦荡如砥(dǐ)虬枝(qiú)

旁逸斜出(yì)婆娑(suō)

不折不挠(náo)倔强(jiàng)

潜滋暗长(qián)

倦怠(dài)

纵横决荡(héng)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秀颀:美而高。颀,高。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2.作者链接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合作与探究】

1.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交流点拨】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是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3.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的抒情线索。

【交流点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当堂训练】

1.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自由朗读第二部分,说说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作者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是什么?

【交流点拨】特点: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觉:雄壮、伟大、单调。让人恹恹欲睡,惊奇的叫了一声。

3.研读第三部分,说说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什么特点?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交流点拨】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分别突出了白杨树的直、直而紧靠、向上以及“微微地泛出青色”的特点。

文章用“倔强挺立”总写了白杨树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4.研读第四部分,说说第7段的四个反问句是怎样逐步加深,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交流点拨】一连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在上文铺垫渲染的基础上,揭示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第二个反问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显示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反问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个反问句从白杨树的“靠近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层层深入地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地讴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展示了扩大而深远的境界。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拓展延伸】

请大家从文中选出一句或几句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借助资料,写出你对所选句子的注解。

【交流】示例:“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起笔一句,直点礼赞对象,抒发了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实在”一词充满了情感,“不平凡”点明了中心,叹号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感悟形象,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点拨】(1)生长环境的不平凡。“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黄土高原,更显其雄壮、伟大。(2)外部形态的不平凡。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写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性格特点。(3)内在气质的不平凡。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合作探究】

1.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交流点拨】“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入你的视野的”也写出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交流点拨】“涌”字说明感情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交流点拨】“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2.本文句式活泼多姿,富于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交流点拨】(1)如四个直接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同中有异,从远指到近指,感情逐渐强烈。(2)描写高原景色的句子,长短相间,坐落有致。(3)第7段中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句,句子由短到长,内涵渐次丰富,境界逐渐开阔,层层深入,酣畅淋漓。

【当堂训练】

1.文章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而是主要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可以。这一段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3.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交流点拨】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主题,以昂扬的调子高声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与开头呼应。

4.作者为了表现主题,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象征手法。文中的白杨树是作者寄托感情,表现情感的象征物。它既是黄土高原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有事民族精神的化身。作者先充分描绘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形和内在气质、精神风貌,再通过联想,由树及人,歌颂了与白杨树极其相似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北方农民,从而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揭示文章主题。

5.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作者起笔便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使读者一开始就对白杨树有了深刻的印象。接着,作者从景、形、神三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描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这是“放”,接着写远远的白杨树,这是“收”。最后,在抒情、议论中直接陈述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次高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

【拓展延伸】

1.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交流】(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2.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你的理解。【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白杨礼赞》导学案(八年级上 学生版)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整体感知,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

【背景链接】茅盾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1940年5月,受朱德邀请离开新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在此期间,作者目睹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体察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写下了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主宰()

恹恹欲睡()

晕圈()

坦荡如砥()虬枝()

旁逸斜出()婆娑()

不折不挠()倔强()

潜滋暗长()

倦怠()

纵横决荡()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妙手偶得:

锤炼:

秀颀:

坦荡如砥:

旁逸斜出:

纵横决荡:

无边无垠:

潜滋暗长:

不折不挠:

2.作者链接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合作与探究】

1.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2.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4段): 第三部分(第5-6段): 第四部分(第7-8段): 第五部分(第9段):

3.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的抒情线索。

【当堂训练】

1.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自由朗读第二部分,说说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作者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是什么?

3.研读第三部分,说说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什么特点?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4.研读第四部分,说说第7段的四个反问句是怎样逐步加深,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拓展延伸】

请大家从文中选出一句或几句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借助资料,写出你对所选句子的注解。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感悟形象,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地方?

【合作探究】

1.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2.本文句式活泼多姿,富于变化。请你举例说明。

【当堂训练】

1.文章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而是主要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4.作者为了表现主题,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5.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

1.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7.海燕导学案 篇七

海燕高尔基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鸥、暴风雨、闪电等的象

征意义。(难点)

4、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检查预习

1、重点字词

翡()翠飞沫()胆怯()呻吟()....

掠起()苍茫()chǔn笨()飞cuàn()..

火yàn()蜿yán()寂mò()zhân()怒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1)《海燕》是_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是《_________》。高尔基,_______国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二、整体感知

※目标一: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1、多媒体课件展示狂风乌云闪电以及海燕,导入新课。

2、教师范读课文。

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胆怯()掠起()号叫()...

呻吟()翡翠()蜿蜒()......

苍茫()蠢笨()...

3、学生赏读。如果让大家来读,大家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呢?指名具体的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纠错,点评,指导(从重音、语速、停顿的处理等方面)。

4、自由诵读,充分想象、体会作品中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

(写作背景简介)总结:高尔基敏锐地体察到时代的脉搏,并以“海燕”这一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吹响了嘹亮的进军号角。

请同学们为课文拟一个简洁恰当的副标题。示例:胜利的预言家。

海燕

——

5、这篇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构成了海燕活动的特定背景,请同学们依照海上图景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变化梳理课文的思路。

思考后把你梳理的文章思路写在下面:

※目标二: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6、通读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评点赏析(可从修辞的角度评析)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3)思考:文中的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用形容词描绘一下)

齐读课文后回答。

※目标三: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难点)

7、结合作品的三个场景,分别朗读,齐读;请同学们特别研读文中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表现的语句。把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如何理解课文塑造这一意象群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

8、大海和暴风雨又分别象征什么呢?

9、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革命者,嘲讽其他鸟是在嘲讽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革命者,而是借赞美海燕来赞美革命者呢?

关于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

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的作用:

1、“用象征的形式可以方便和简洁地说出你想说的东西”(高尔基)

和表现力。

目标四: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10、试着总结一下这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也就是中心思想)

11、启发:同学们,正是在海燕精神的鼓舞下,俄国革命者先后掀起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风暴,一举推翻了沙皇统治,使盘踞俄国政坛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感受海燕精神的伟大,感受高尔基为俄国革命者吹响的战斗号角。

你是不是发觉这世间万物是如此的灵性与美丽?因为它们身上闪动着我们人类的思维之光,并陪伴我们人类一起探索着永恒的真理!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善思的心灵,及善于观察的眼睛!

12、时光流逝,百年历史已成为过去,革命的风暴也已烟消云散,但海燕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挑战生活的暴风雨需要更大的勇气。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

请以“我们是勇敢的海燕”为题写几句话,表达你的观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全班交流)

三、当堂检测

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1)掠起()(2)深yuān()(3)zhē()不住(4)胆qiâ().

2、散文诗运用象征,往往是通篇的运用,而不是某个句子的象征意。在《海燕》中,乌云象征;大海象征;海燕象征;海鸥、海鸭、企鹅象征;暴风雨象征。

3、《海燕》选自“幻想曲”《》的结尾部分,作者是(填国籍)高尔基,它的体裁是。

4、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B.“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的特征。

C.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05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北大跃升至第15位,成为亚洲第一。

6、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那是还在隐约这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B.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

C.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D.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7、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8.《社戏》导学案1 篇八

主备人:隋春红

学科组长:

分管领导

学习目标:

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2、能概括小说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中心。

3、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学习难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学习课时:3课时

用具:多媒体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请多名学生说出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不作阐发,意在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2.教师语: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板书题目)

二、预习导航:

1、读课文,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2.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3.上网查阅有关绍兴“社戏”的资料,了解“社戏”这种乡村戏剧的文字及图。

4、收集有关本文的文学常识知识。(包括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等知识。

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本文作者是(),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级()家()家()家。本文体裁是(),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文章《 》,选自()集《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结合拼音写汉字。解词。归省()潺潺()行辈()惮()凫水()蕴藻()飘渺()旺.......相()撮()桕()棹()船楫()踱步()...yùuzǎo()cuānduo()dàimàn()ménglóng()喝chi()宛转()扬 撺掇()():

委实:

依稀:

弥散():

依稀:

四、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自选一个角度,概括一下全文内容,力求用最简洁的词语来表达,小组合作解决,提示可从“时间”、“事情”、怀念童年的原因等方面去思考。

1、围绕课题,从时间角度来看,全文是这样安排的: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2、从事情角度来看:()——()——()——()——()——()——()

3、你怎么知道是“夏夜”?

4、详略是怎样安排的?

五、合作探究、交流:

(一)品读精段,层次式品析,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摘出来。(学生朗读并记诵美句)

(二)同学们看书都很仔细,这些语句作者写得很美,美词美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请自选一段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用“我觉得_______(美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_________”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三)同学们的感受很真切,刚才我们对文中的两个精段进行了由句到词,由粗到细的品读,感受了江南水乡的温柔秀美,我们在读的时候还要思考,这些自然环境描写对作品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请大家思考并讨论一下。

(四)评人物,抓中心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自然环境描写细腻,更塑造了一些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

请同学们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人物),因为他(他们)_______(评价其性格的品质),比如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勾勒人物形象,请结合课文合作讨论后写话。(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评价人物句子如下)

(五)抓文眼,明主旨

1.本文主要是写看社戏,那么我们来看戏好看么?(播放船头看戏及一段越剧)

2.去看戏,不尽兴,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但文章结尾“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六、拓展延伸 说话训练:我的童年

学生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来进行说话训练,要求叙述完整,声音洪亮,语调自然连贯,姿态大方。

七、课堂达测试:阅读“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选文中哪些动词写出了小伙伴们划船动作干净利落?(2分)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表现了小伙伴们怎样的心情?(2分)

3、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比喻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老渔父的行为?(3分)

波浪线画出的是描写戏台的语句,体会这样的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2分)

八、作业

9.《斑羚飞度》导学案 篇九

课题《斑羚飞度》教务主任签字:

课型新授主备 : 语文组审核初一语文组使用日期:05.0

5【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本文的生字词;品读斑羚飞渡的细节。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领会动物之间那种在危急关头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悲壮。

3、感悟斑羚在为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测,把握基础】:

1、给下列括号前面的字注音

对峙()娴()熟悲怆()

磐()石咩()迥()然不同

眼花缭()乱略胜一筹()斑()斓()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抢答下列题目:

1、读完这个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2、文章里哪个词概括了斑羚当时的处境?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3、面对进退两难的处境,斑羚群有何反应?

4、为什么会这样?进退两难,难在何处?

进:退:

5、他们现在进是死,退也是死,看来是必死无疑了。有没有奇迹发生?

三、【揣摩语言,梳理重点】:

1、第九节,请同学们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勾画出描写斑羚飞渡的动词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以这样的格式表述:

文段运用了_,_,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变现了斑羚的—————精神。

四、【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1、他们这种精神在哪一头羊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镰刀头羊靠什么让羊群明白它的意图?镰刀头羊发出了几次叫声,每次叫声都有什么含义?

2、镰刀头羊靠什么让羊群明白它的意图?镰刀头羊发出了几次叫声,每次叫声都有什么含义?

五、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者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10.对学案导学案设计意见建议 篇十

随着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入,备课组及全体教师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逐步完善,并突出个性化的导学案,让导学案的设计水平再上台阶,更加高效。为此对本学年的导学案设计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一、对“导学案”的再认识

1、“导学案”是借助导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知识 建构的教学模式。其模式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

2、其核心是:“导和学”,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

3、其课堂实施过程为: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反思小结—达标补偿六步。

4、其原则是:始终体现“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

5、其编写过程为:集体讨论—编制初稿—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切实抓好“导学预习—课堂展示—巩固落实” 三个环节。

6、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加大课堂的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坚持课堂“没有学生的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问题不点拨”,7、“做到三精”:即精选备课内容,勇于舍弃;精编导学案,直达核心;精讲知识,一语中的。

8、要注重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什么,学法指导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它不是“取向”,是朝着某个方向行动的“做法”。学法指导是学生学习某个问题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走最短的路、最有效。学法指导是最经典最纯粹的东西。

9.改教学案为导学案必须重视“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让导学案成为学生预习课本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二、导学案设计的新要求

1、导学案应是教师集体与个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教案是教师个人的艺术,导学案设计既是个人的艺术也是集体的智慧。本学年,希望各别课组要加大集体教研的力度,让集体教研真正制度化、规范化、实用化,对所编写的导学案的各个环节和重要内容可先分成小组进行审核,再集中全组老师认真研究此导学案设计的可行性,务必保证对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达成共识。让每一份导学案都凝聚着全组教师的共同智慧。

2、导学案设计要遵循的“四个统一”和“四个特点”

“四个统一”:即统一明确责任教师,统一规范导学案模式,统一编制导学案序号,统一规范导学案的管理和使用。“四个特点”:即学科化、课型化、年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3、百花齐放——设计精品化的个性化导学案

本学年,各年级教师都用导学案替代教学案,但特别强调的是,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导学案,即个性化的导学案。个性化的导学案不完全等同于全组集体研究的导学案,应该是在遵循“四个统一”和“四个特点”基础上,提倡个性化张扬,发挥教师个人优势,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是能充分体现个人特点、班级特点、师生双边活动特点及学生合作探究特点的个性化的导学案。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努力将自己的导学案精品化、实用化、高效化。

4、设计“课时”导学案

(1)导学案一般以课时独立而成

目前,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课时授课制”,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导学案不能独立于这一组织形式之外,理应为学生的课时学习服务,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导学案。(2)应依据学生学习需要增设相应课时

学生要形成技能和稳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归纳已有经验,形成概念并同化原有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材的设定课时中,经常增加习题课,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补充一些专题课,单元或章节完成后增加复习课。

5、导学案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指令

(1)每一个活动前先指明学习的步骤,用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别。

(2)在问题前用简短的学习动作词语概括并加标识。这些指导语言有:归纳、小结、猜测、验证、证明、例题示范、反思、提示、分析、观察、讨论 实验等。

6、问题的呈现方式多采用简答或解答的方式

导学案重点是展现学生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要尽可能的展现多种不同的问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共同特点是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测量的是学生对关键词的知识记忆和结论的准确.但这种题型也有弊端,很难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填空题和选择题由于材料较多,在编辑上占去大量的版面,给阅读者造成阅读困难;问题的零碎呈现也不容易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7、导学案设计应方便课堂教学(仅供参考)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

(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教学环节前的顺序符号应使用图标表示,便于教师课堂组织教学时,学生能根据教师要求准确定位学习活动。

(3)应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而不至于上下文混淆。

(4)应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留有空间。即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5)导学案要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的过程。要安排好反思的时间和反思的内容。反思要深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起始阶段的反思总结,教师可以给出反思的内容。三 制度保障

1、实行级部主任周常规检查制:每周星期一年级部主任要对各个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其中,教师个人的导学案是检查的主要内容,并将结果及时反馈。

2、实行校长室的抽查制:每周星期一校长室应分别抽查每个年级1——2个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比较细致的检查,其中教师个人的导学案是检查的主要内容,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级部主任和备课组长。

3、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之中

学校应编辑出版“优秀导学案集”,收录各年级教师的文本导学案并编订成册,将各备课组的电子版导学案发到校园网上,以方便于广大教师对备课资源的共享。

即墨一中学案导学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地落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学案导学的界定及实施意义

(一)学案导学的界定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学案导学的实施意义

“学案导学” 能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它通过创建师生互动互助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自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导学案的组成及编写原则(一)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的组成: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使学生自学有的放矢;(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2.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或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导学案的内容指向应落脚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上等等。4.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

教师要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出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环节和步骤。5.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题型考察要体现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且要全面、灵活、多样。(2)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3)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5)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6)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参与化原则,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课堂上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感悟与获得,从而还课堂于学生。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

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三、学案导学的实施

(一)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一般分为:编制初稿—集体讨论—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1.编制初稿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提前两周将学案的设计分配给相关教师,主备教师明确备课内容后,要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编写学案的准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构成等,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详细的知识结构,根据新课改理念和要求设计出教学思路和内容,形成初案。2.集体讨论

主备人要向备课组内其他教师讲明本导学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及确立的依据,讲清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及依据等;然后,备课组内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最后,统一认识,确立一个最优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设定,由主备教师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3.展示交流与补充完善

导学案整理完成后,还要利用集备时间进行展示交流,主备人可以说课的形式进行,组内其他成员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内容的设定,再到课堂教学的展开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分析(主要从知识层次化、重难点知识问题化、课堂引导、点拨等方面是否做到了明确、可操作等方面),各备课组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学案导学的具体要求继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欠缺的知识点和导学环节,再返回编者修订,力求做到更完善。

4、编写规范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

(3)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

(4)留有空间。即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5)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的过程。要安排好反思的时间和反思的内容。反思要深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

(6)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5.超前印发

每一导学案都有专门的负责编写者,在印刷版本上必须要注明编者和校审者,经过层层环节编写后的教学案,还要交付备课组长审阅才能最终印刷。

导学案至少要在使用一周前印刷好;教师应在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具体内容进行预习。(二)学案导学的流程

35+10即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前35分钟要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预习加课下自主、合作预习的成果,而后10分钟则是预习,预习的内容则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具体来说,就是一节课分两段,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成“35+10”两段,前段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展示”解决预习案上内容,后段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下课前的10分钟为下节课的起点。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下直至第二天的课堂,与下节课的前段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在每节课的第35分钟时,教师要果断结束本课的教学,收起用完的导学案,并拿出新导学案,然后师生共同做好明确目标、指示方法、点破难点、共同预习的工作。

四、学案导学的落实、评价

(一)导学案的落实 1.实行级部周常规检查制

每周一各级部要对级部内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其中,教师个人的导学案是检查的重中之重,要注意将结果及时反馈,从而加强导学案的修正和完善。2.实行抽查制

成立导学案检查小组,学校将统一抽查指定时间段备课组的导学案,抽查结果即是各组导学案的质量等级。3.导学案的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中,并占有教学常规考核的较大权重。

4.导学案一式两份:一份电子版导学案,上传到校内网,作为学校学案导学的教学资源;一份纸质稿编订成册,留档保存。学校将编辑出版“优秀导学案集”。即墨一中导学案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地落实导学案的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导学案的界定及实施意义

(一)导学案的界定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导学案的实施意义

导学案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导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本中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都可以导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导学案的组成及编写原则(一)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使学生自学有的放矢;(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2.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或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导学案的内容指向应落脚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上等等。4.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

教师要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出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环节和步骤。5.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题型考察要体现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且要全面、灵活、多样。(2)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3)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5)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6)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参与化原则,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课堂上通过导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感悟与获得,从而还课堂于学生。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

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三、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一般分为:编制初稿—集体讨论—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1.编制初稿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提前两周将导学案的设计分配给相关教师,主备教师明确备课内容后,要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编写导学案的准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构成等,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详细的知识结构,根据新课改理念和要求设计出教学思路和内容,形成初案。2.集体讨论

主备人要向备课组内其他教师讲明本导学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及确立的依据,讲清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及依据等;然后,备课组内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最后,统一认识,确立一个最优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设定,由主备教师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3.展示交流与补充完善

导学案整理完成后,还要利用集备时间进行展示交流,主备人可以说课的形式进行,组内其他成员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内容的设定,再到课堂教学的展开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分析(主要从知识层次化、重难点知识问题化、课堂引导、点拨等方面是否做到了明确、可操作等方面),各备课组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导学案的具体要求继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欠缺的知识点和导学环节,再返回编者修订,力求做到更完善。4.超前印发

每一导学案都有专门的负责编写者,在印刷版本上必须要注明编者和校审者,经过层层环节编写后的导学案,还要交付备课组长审阅才能最终印刷。

导学案至少要在使用一周前印刷好;教师应在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具体内容进行预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规范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 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

3.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4.留有空间。即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5.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的过程。要安排好反思的时间和反思的内容。反思要深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

6.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四、导学案的实施

导学案的实施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这里的课堂教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展示与讨论和课后巩固三个部分,具体来说:

(一)课前预习

教师将导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控制预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课前预习是导学案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二)课堂展示与讨论

课堂展示与讨论是导学案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以35+10的课堂模式来实现,即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前35分钟要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预习加课下自主、合作预习的成果,而后10分钟则是预习。预习的内容则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从而将导学案的实施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体。

具体来说,就是一节课分两段,整个教学流程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成“35+10”两段,前段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展示”解决上节课内容,后段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下课前的10分钟为每节课的起点。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下直至第二天的课堂,与下节课的前段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在每节课的第35分钟时,教师要果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拿出新导学案,然后师生共同做好明确目标、指示方法、点破难点、共同预习的工作。下课后,学生带着目标、带着方法、带着成功展示的冲动和欲望离开教室。

(三)课后巩固深化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

四、学案导学的落实、评价 1.实行级部周常规检查制

每周一各级部要对级部内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后,要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备课组,加强导学案的修正和完善。2.实行抽查制

成立导学案检查小组,学校组织专门人员统一抽查指定时间段备课组的导学案,抽查结果即是该组导学案的质量等级。

3.导学案的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中,并占有教学常规考核的较大权重。

上一篇:2016全国直招士官报考、入伍、分配、退役政策解读下一篇:招募日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