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赏析(共10篇)(共10篇)
1.黄河大合唱赏析 篇一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作词作曲,创作特征
一、《黄河大合唱》作词的艺术特征
(一)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传达着浓厚的诗意
在艺术作品中, 歌词是整个作品所要表达内容的主体, 旋律好比是歌词的一对翅膀, 旋律把歌词升华为音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表达出一种艺术, 它将诗歌和音乐结合起来, 诗歌作为整个作品的躯体, 在音乐的烘托下, 表达出庄重恢弘的艺术效果。在《黄河大合唱》的所以歌词中, 光未然发扬了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白话诗的作用:在《黄河船夫曲》中, 船夫的口号诗流露出质朴与豪放, 黄河边老乡的对白诗乡情四溢, 让人倍感亲切;以歌曲朗诵为表达形式的叙事诗充满了豪放的激情;在《黄河颂》中, 诗句高度简练, 一字一句中都表达着悲壮之情, 逃亡者的对话中满是凄凄惨惨的韵味, 跳河自杀者的呐喊让人悲伤愤懑;在《保卫黄河》中, 通过乐观豪放的诗句, 表达出游击者的英雄形象。《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以白话诗为写作形式, 情意真, 表达形式多样, 传达出浓厚的诗意, 向抗日战士传达出激扬澎湃的斗志。
(二) 《黄河大合唱》灵活的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在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时, 光未然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段, 不但增加了歌词的文学色彩, 也使得《黄河大合唱》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充沛。在《黄河船夫曲》的白话诗中, 光未然采用了大量的衬词, 如“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 使黄河纤夫们的口号听起来更加浑厚, 更有力量, 形象有力地表达了船夫们生活的艰难性, 也使歌词更具有层次性。衬词修辞方法的使用, 给冼星海的作曲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用不同的曲调烘托黄河纤夫们的口号, 使整个《黄河船夫曲》更具有动感活力, 激情四射。在《黄河颂》的歌词中, 光未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从“我”的角度修饰黄河, “活生生”地塑造了黄河母亲的高大形象, 使赞美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在《黄河颂》的歌词中, 光未然还采用了比兴手法, “摇篮”“巨人”都成为黄河的代名词, 歌颂了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突出了中华儿女在精神领域对黄河的依赖之情。在《河边对口曲》的歌词创作中, 光未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段, 两个老乡的对唱采用六字加七字句式结构, 二者一问一答之间痛斥了日本鬼子的劣行, 格式对仗没有任何呆板之感。
(三) 《黄河大合唱》塑造了多种形象逼真的人物
鲜活丰富的形象是衡量艺术作品品质的标准。《黄河大合唱》通过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达到抒情达意的效果。《黄河大合唱》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有:在《黄河船夫曲》通过描述拉纤的艰难性, 塑造了粗犷豪迈, 韧劲十足的纤夫形象;站在高山, 发出声声叹息的爱国青年, 观众好像能够清楚的看到他满脸的愁容;在《黄水谣》中塑造了河东平原喜获丰收的农民大众和奸杀抢虐、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形象, 形成鲜明的对比, 抛家离乡, 妻离子散的受苦群众的凄凉形象;《河边对口曲》通过对话的形式描述黄河边偶遇的老乡, 仿佛看到了他们的两行热泪;《黄河怨》中受尽凌辱, 被逼无奈的投河农妇, 让观众产生惋惜同情之感;对《保卫黄河》中拿起武器奋勇杀敌的游击队员的塑造, 让观众肃然起敬。每一分痛楚, 每一丝的恨意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正是《黄河大合唱》对抗日战士产生巨大的激励之情的源泉。
二、《黄河大合唱》作曲的艺术特征
(一) 《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使多种唱法的形式巧妙结合
在《黄河大合唱》的作曲方面, 冼星海采用了多种歌唱形式:个人独唱、双人对唱, 多人齐唱、轮唱和重唱, 多声部轮唱以及混声合唱。在《黄河大合唱》的八个分乐章中, 采用不同速度, 多种调性的演唱形式, 并借助文学结构, 多层次的综合表达了人物的各种情绪特征, 并且把喜怒哀乐融合到民族冲突中, 增加了情绪表达的力度。
在《保卫黄河》中, 冼星海创造性的使用了卡农多声部轮唱的方式, 这种唱法描绘出保卫黄河母亲的壮丽画面, 犹如连绵不绝的复仇海浪, 从四面八方涌向台下的观众, 是演唱者和观众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共同为保卫献出一切, 使民族气质上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卡农多声部轮唱方式的运用, 影响了近代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在《怒吼吧黄河》中, 冼星海采用了混合唱法, 使主调与复调完美地结合起来, 用象征着战斗的号角音调比喻战胜日寇, 走向胜利的中国人民发出的声声呐喊。为了使某些歌词发挥更大的作用, 冼星海采用了多次重复的方法, 如“向着全世界劳动人民发出的战斗警号”, 这一句在苏联演奏中重唱了五次。各声部的音高相同, 但是演奏的节奏不同, 有缓有驰, 告知世界中国人民一定会取得战争的胜利。《黄河大合唱》整部作品, 奔涌着一股势不可挡的气势, 使观众身临其境。
(二) 《黄河大合唱》将西方音乐与民族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
冼星海接受过西方的音乐教育, 在艺术思想方面、创作技巧方面倾向于法国的印象派, 并把自己的专业特点运用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中, 把中国的传统音乐同西方的音乐特色结合起来。
《黄河船夫曲》的主体是黄河纤夫拉纤时呼喊的号子, 这种号子曲调悠长高亢, 粗犷有力, 冼星海又借助了广东搬运工的《顶硬上》的曲调特征, 塑造了黄河纤夫艰难的生活形象, 同时也表达了他们战胜各种困难的喜悦之情。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作曲中, 冼星海把中国古典音乐的旋律运用到了该分乐章的伴奏音乐中, 有选择的借鉴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中的旋律特征, 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伴奏乐器方面, 冼星海采用了中国传统乐器三弦, 使曲调更接近人的声音, 以三弦的声音烘托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使观众快速地融入到音乐的氛围中, 产生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在《黄水谣》的作曲中, 冼星海采用了民谣的曲调格式, 民谣广泛的流传在民间大众, 具有诉说的特点, 这种曲调特征贯穿于整个分乐章, 旋律呈波浪式推进, 宽广深沉。在《河边对口曲》的作曲中, 冼星海借鉴了山西民歌的音调, 选用中国民间最常见的锣鼓进行伴奏, 深沉诙谐, 顿挫有力, 亲切感十足, 深情地塑造了流亡人民的悲惨生活, 也激发了战士们要战胜日寇的壮志豪情。《保卫黄河》的曲调极具南方音乐的节奏特点, 冼星海借鉴了珠江一带民间舞狮的音乐特点, 节奏感强, “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创造式采用, 展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灵动性和层次性, 有力的塑造了誓把鬼子赶出中国的坚强决心。
三、《黄河大合唱》总体的艺术特征
(一) 《黄河大合唱》创造了感染力强的音乐场景
苏珊·朗格曾经这样评价:“通过对比注意到音乐语言的不同结构, 并了解两种逻辑形式各自的功能异同处, 这恐怕是准确理解音乐符号的最现实的办法。”[1]冼星海做到了这点。《黄水谣》的唱法选用了男声合唱和女声合唱的方式, 该分乐章以女声合唱开始, 乐段优美, 天籁般的女声合唱描绘出黄河岸边丰饶美丽的家乡之景。女声合唱一结束, 男声合唱立刻出现, 男声合唱塑造的是鬼子烧杀淫虐后的悲惨之景, 观众还沉浸在女声合唱的优美情景之中, 忽然的进入到凄凉悲催的声音中, 这种强烈的对比, 更烘托出鬼子的凶狠残暴。在《黄水谣》的曲调处理中, 冼星海运用男声和女声两种不同的音色塑造在性质上具有强烈对比的两种场景, 两种音色的巧妙运用, 塑造了《黄水谣》感染力极强的音乐场景。在《河边对口曲》中, 冼星海运用简单的音乐旋律, 就塑造出活生生的场景。该乐章选用不断重复单二部曲式的方法, 通过男声对唱的形式, 借助二者的对话, 塑造了各自悲惨的遭遇, 侧面烘托了日寇的罪行。演唱速度的不断加快, 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 以及混声合唱的塑造, 虽然只是简单的对口诗, 却鲜活的展现出两个老乡参战杀敌的决心。
(二) 《黄河大合唱》塑造了强烈的情感反差
由于日寇的入侵, 物产丰饶的黄河两岸变成了可怕的人间地狱。现实社会的强烈反差影响到冼星海对《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在《黄水谣》中, 当观众还沉浸在“麦苗肥啊豆花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的欢快氛围中时, 氛围突然就转换到了悲惨之中, “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 一片凄凉, ”。在第七分乐章《黄河怨》的最后, 描述的是受辱村妇走投无路, 跳河自杀, 所有的观众都笼罩在悲情愤懑之中。在第八分乐章《保卫黄河》的开始阶段, 就洋溢出游击战士们杀敌的激情和对胜利的乐观之情。分乐章内的悲欢对比和乐章之间的悲欢转化, 都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差。
参考文献
2.《黄河大合唱》 篇二
这篇光未然、冼星海发自内心的爱国之作,激情洋溢,高昂雄浑,每一个词、每一个音符都体现了一种力量。
黄河怨、黄河恨!“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
《黄河大合唱》书写了一个民族不可忘却的记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遭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百万倭奴压海陬,神州沉陆使人愁”。数万万同胞在敌人的铁蹄下,惨遭蹂躏。风悲云怒,神州沉陆,一片凄凉。
在黄河沿岸,在晋察冀,旷古未有的沉重灾难。日寇的“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把一些地区完全毁灭成“无人区”。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房屋被烧、财物被抢,被迫拖儿带女离开自己的家园,被赶至“人圈”,或只能到山沟里穴居。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人肉胀死了野狗,荆满侵占了田园”的惨像。
有一位前苏联人彼得·佛拉第米洛夫《日记》,其中的1944年6月27日写道:一个前日本战俘,是日本罔野的助手,给我看了一些俘虏的照片,这些都是叫人看了血都会凝固起来的日军暴行照片:一些农民剥光了衣服,赤裸着身子,钉在他们屋子的墙上;这里一个剖开肚皮,拉出了肠子的尸体,接着又有更多更多这样的尸体。据这个罔野的工作人员说,日本人的习惯总是要把他们的受难者剖开了肚皮,把肠子拉出来,他们对大部分中国战俘,几乎每一个男人都是这样做的。但他们并不就此罢手,依照中古时代的信仰,肝是勇敢和威猛的象征。因此,在许多情况中,日本军人不但把他们的受难者剖开肚子,而且把肝割下来吃掉。要不是我亲眼看到了这些照片,我定会把这种事当作狂人呓语的。
在台北发现南京大屠杀凶刀。台北报道,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杀人魔王向井敏明及野田毅少尉,砍杀中国同胞的“杀人比赛”的凶刀之一“百人斩”于1987年7月7日在台北展出,凶刀上刻有“南京之杀一百零七人”的字样,这把刀是魏炳文中将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古北口缴自一个欲砍杀他的日本军官手中。该日本军官被俘后招供,此刀传自南京大屠杀“百人斩”的元凶,该刀已砍杀中国同肥四百七十人以上。
战后,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日军攻占南京最高统帅、南京大屠杀主犯和祸首松井石根绞刑,判决书写道:“在日军占领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二十万人以上。这种统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团体所掩埋尸体达十五万五千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判决书郑重声明”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所烧毁的尸体,以及投入长江及其他方法处理的人们计算在内。
美国发现南京大屠杀纪录片。日本明和史研究者“之一桥大学”教授藤原彰看过影片后说:“证实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仅此足矣。”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暴行、罪证,血迹斑斑,都是日本鬼子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孽,是日本鬼子欠下的血债。血债只能用血偿还!
黄河怒。“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无数抗日英雄“端起了土枪洋枪,挥舞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他们入山野、进密林、出街头、上屋顶,在青纱帐、道路旁与敌人生死拼搏。
中国是闻名中外的“火箭”之乡,抗日英雄发挥“火箭”的威力,创造出各式各样的雷,如拉火雷、踏火雷、定时雷、子母雷、连环雷、跳雷、滚雷、飞雷。除铁制的,还有石雷、磁雷、木雷等等,口号是“敌到雷到”、“敌未到、雷先到”。一旦敌人进了村庄,见不到一个人影,找不到一粒粮食,迎接他们的只有四处爆炸的地雷。
在鬼子反复“清剿”、斗争极端残酷条件下,抗日英雄创造出多种斗争方法:地雷战、坑道战、麻雀战……使鬼子陷于攻无目标、战无对阵、首尾不顾、处处挨打的境地。
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无数抗日军民,那怒发冲冠的报国志,金戈铁马的英雄气,谱写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被人们称道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以草根、树皮充饥。1940年2月,他牺牲后,鬼子割开他的肚皮,发现里面全是草,在场的鬼子见此情景惊诧不已。被毛泽东称为“拼命三郎”的王震、王首道,1944年12月,率领三五九旅南下,打通陕、晋、豫、湘、赣、粤,把红旗插在吕梁山、中条山、大别山、伏牛山、罗霄山、九连山。若不是爱我中华、拯救中华,能如此拼命吗?
日本侵华,民族危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只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黄河颂。“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黄河!沃野千里,是生命之源;
黄河!掀起万丈狂澜,铸成民族坚强意志;
黄河!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奔大海,伟大的民族精神从此发源,五千年的文明史以及由此沉淀的文化,由此发源。
啊!诚如那位诗人所说:“从歌声中可以听出一个民族的命运!”
《黄河大合唱》是一篇气吞山河的盖世雄文,笔调铿锵凝练,既有情采飞扬的抒情,又有鞭辟入里的分析。中华民族的起源、成长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气魄,尽在其中。行文千变万化,跌宕多姿,振聋发聩,催人觉醒。给人以激励,以鼓舞。
当前日本右翼呈现着复活军国主义倾向,参拜有战犯幽灵的靖国神社;唱表达军国主义意愿的“君之代”;在我国钓鱼岛不断挑起事端,侵害我领土领空。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要铭记历史,发扬黄河精神,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3.《描写黄河的诗句》赏析 篇三
出自明代诗人李流芳的《黄河夜泊》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赏析
此诗写作者在一个明月皎洁的夜晚,宿于黄河舟中。两岸的沙滩在月光下闪着银光,令人想起古战场的气氛。黄河的惊涛拍岸,传来惊心动魄的声响。它沿着开阔的平野如同一条巨龙向前游动,不知所来,不知所止。宦游日久,萍踪无定,与家乡书信难通,求闻达亦无门径。这种凄苦的处境令人心情抑郁,竟生不知今夕何夕的怅惘,不辨故乡异乡的愁闷。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3、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古风・其一》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一首。此诗当作于中晚年,白发已经比较多的时候,每当临镜的时候,都仿佛在提醒诗人抓紧时间,学道抑或学佛。其实回报社会是他永远不改的情怀,只是壮志不酬,悲愤满怀。
4.渡黄河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四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译文
常听说银河倒泻,这事真假难辨,如今见到的黄河,一下子浊浪掀天。
人世间的**,不知比这险恶多少,可人们反说,险途只在这黄河中间。
注释
倒泻银河:银河里的水倾倒下来。
须臾:一下子。
翻说:反而说。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将黄河的浊浪排天,以天上盼银河倒泻陪衬,极力描写它的险恶。说人们一旦来到那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黄河岸边时,就不免被它那“倒泻银河”的神秘传说吓住。对这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人,诗人是非常蔑视的。自然,横渡黄河是有一定危险的,但也只不过是承受“须臾”的“掀天浊浪”而已。在永恒的时间和空同里,人的生命也正如激流险峰中的一叶小舟:当生活的巨浪铺天盖地砸下来时,没人能够事先预见,也没人能知道这灾难会延续到何时。宋琬曾是位少有方名的诗人,早年便高中进士,为官时也颇多惠政,深得人民爱戴。却不想被人诬陷,以至于“立逮下狱”,“并系妻子”,在拘囚的三年中,又险遭不测之祸。这就难怪他会借“渡黄河”之题,发出“人间更有风涛险”的沉重叹息了。
后两句写黄河汹涌奔腾,古人不知其发源地,认为是天上的银河倒翻下来的,故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说。它有掀天的浪涛,但是要渡过去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惊涛骇浪的风险很短暂,一般都能渡过。真正的风险却是在人间。一般人在险恶的人间,习惯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豺狼横行、暗无天日、伤天害理、良心灭绝的生活,还不曾觉察到它的险恶,反而说黄河的险风恶浪才是最可怕的,不敢渡过。
5.黄河大合唱赏析 篇五
女:黄河,一条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男:黄河,一条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女:您的胸怀依偎着13亿中华儿女
男:您的血脉连接着960万神州大地,女:从雪山草地、大渡河边走来,我们用悲壮的歌声回眸历史
男:从枪林弹雨和日寇的封锁线走来,我们伴着歌声奋勇杀敌
女:看,龙的传人团结起来了,合: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三、保卫黄河朗诵词
第一章《黄河船夫曲》
(朗诵词)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船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第二章《黄河颂》
(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着我们的赞歌!
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配乐诗朗诵)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象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第四章《黄水谣》
(朗诵词)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一天便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第五章《河边对口曲》
(朗诵词)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我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上,两个老乡的对唱:
第六章《黄河怨》
(朗诵词)是的,朋友!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谁没有妻子儿女,谁愿意遭受敌人的蹂躏?
有良心的中国人啊,你听听,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
第七章《保卫黄河》
(朗诵词)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
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第八章《怒吼吧,黄河》
(朗诵词)听啊,珠江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啊,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
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你战
6.黄河大合唱赏析 篇六
《黄河》的创作起初,创作组成员共有九人: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许斐星、杜鸣心、石叔诚等,创作组先后在两个地方进行了生活体验,一个是吉县户口大瀑布一一黄河岸边的一个荒僻古朴的小县城,另一个是军渡一一河津县龙门,1 9 6 9年的初夏,《黄河》协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这一稿,以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模式作为依据”[1],同时李德伦发表的意见认为,用“奏鸣曲式”写《黄河》,是一种“洋框框”,于是,19 6 9年9月,殷承宗又请来了北京京剧团参加京剧改革创作的原音乐学院作曲家刘庄。同年底,江青听过录音之后,派来于会泳加入创作。到了《黄河》创作的晚期,江青多次直接介入其中,”她提出“为了突出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应当加入“东方红,的旋律,她从一份简报上看到北京军区的一名战士在听到《黄河》录音之后,‘建议增加《国际歌》的旋律’,以便突出文革期间极为泛滥的‘将世界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她认为这个建议非常好”。[2]在1 9 70年2月4日,《黄河》钢琴协奏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的小礼堂首次正式演出了,同年4月,江青决定《黄河》在“中国广州商品交易会“上对外演出,由此开始,《黄河》钢琴协奏曲正式向国际上曝光了。在2 0世纪8 0年代,石叔诚对《黄河》中的《东方红》和《国际歌》的部分进行了调整,由此也引发了对不同版本的《黄河》的褒贬评论,这一点恰恰说明了,《黄河》钢琴协奏曲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意义及其它的历史地位。
一、与《黄河大合唱》关系
《黄河》源于《黄河大合唱》,依据《黄河大合唱》改编而创作而成的,因此必然与《黄河大合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因为《黄河》是一首钢琴协奏曲,重在突出钢琴这一乐器,所以它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两首乐曲的内容结构图如下:(《黄河大合唱》版本为中央乐团演出版,《黄河》版本为双钢琴谱,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黄河大合唱》《黄河》钢琴协奏曲
1.《黄河船夫曲》——1.《黄河船夫曲》
2,《黄河颂》——2.《黄河颂》
3.《黄河之水天上来》
4.《黄水谣》——3.《黄河愤》
5,《河边对口唱》
6,《黄河怨》——3.《黄河愤》
7.《保卫黄河》——4.《保卫黄河》
8.《愤怒吧,黄河》——4.《保卫黄河》(引子)
显然,《黄河》并没有把《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都最为音乐素材,《黄河大合唱》的三个主题.分别是: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见谱例1],第四乐章《黄水谣》[见谱例2],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见谱例3],这三个主题完整的构成了“黄河”,恰恰《黄河》的改编与创作正是紧紧围绕这三个基本主题,并将第三乐章《黄河愤》中加入了《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的部分.将《黄水谣》与《黄河愤》巧妙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该乐章不具备原声乐歌词所具有的语义情感张力,但由于钢琴织体丰富而强有力的艺术表现力,无论是前面貌似田园风光的描述,还是后面悲剧性的艺术震撼力,都绝不亚于原来的声乐”。[5]第四乐章《保卫黄河》运用了合唱中的《保卫黄河》的素材,并且加入了《怒吼吧,黄河》的“怒吼吧,黄河”这一句,来作为这一乐章的引子部分的旋律,甚至还加入了《东方红》与《国际歌》的曲调,如此编排具有它时代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充分的表现出人民对战争的必胜信念.更加突出的描绘出全世界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因此,《黄河》并不是简单的将《黄河大合唱》改编之作,而是在保留原曲的精髄的基础之上,铸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更具时代性,更突出了其民族性。如果说,《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那么,《黄河》“将中国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在整个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6]
[谱例1]
[谱例2]
二、《黄河》的曲式与演奏
钢琴协奏曲《黄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一“文革”时期,因此无法避免的带有时代的印记,我们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欣赏、理解与分析,在对他的时代背景有了一顶的了解之后,下面笔者将从音乐主题的特征和发展脉络入手,对其曲式结构、调式调性、以及钢琴与乐队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1.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表1
该乐章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如表1),音乐几乎是在主调以D为宫音的大调式上[7]一气呵成的,只有在A2乐段转到了以E为宫音的大调式,以刻画黄河船夫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这一乐章是《黄河大合唱》中第一首歌曲《黄河船夫曲》的完全改编,不论是在曲名,旋律还是在表现意义上都不尽相同,有其值得一提的是民间音调劳动号子的运用。在A段中由定音鼓引出弦乐组和铜管乐器组共同奏出的“呼唤式”音调,充分展现了黄河水的汹涌澎湃,特别是接下来的木管乐器组半音阶上下行式的进行,更加生动的展现了这一画面,紧接着由弦乐组在主和弦奏出急促的(XXX)节奏的“船工号子”音调。
例1
A 1段是由钢琴奏出“船工号子”的音调;A 2段转到了以E为宫音的大调式上对主题动机音调再次呈示,这一段在钢琴技巧上有一定演奏难度,双手有气势的大和弦与急速的琶音交织在一起,配以渐快的处理手法给人以一种紧迫感;A3段“船工号子”音调的出现变得更为饱满、坚定,织体密度加厚.伴随着力度的增强,钢琴以ff的力度奏出,表现了船夫们与黄河搏斗到底的决心,“呼唤式”音调在钢琴上的最后一次呈现,木管和铜管乐器组的乐队层次加厚,与弦乐组和打击乐器组一起共同把音乐推向高潮,表现出一领众合的场面,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恶浪顽强地展开搏斗。
音乐进行到B+C段时,B段再次出现“船工号子”的音调,只是速度和节奏有所放慢,对于展现船工们那沉着“应战”的耐力并没有减弱;C段通过不同的节奏型,钢琴为××××××××××的节奏型,更加强了波浪此起彼伏,船工们勇于奋战与黄河水搏斗的景象。
D段是整个乐章中最轻柔,宽广的一段,节奏从前面的2/4变成了4/4,节奏的拉升,使得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音调变的极其抒情化,虽然只是短短的九小节,但与前边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结尾部分的紧张搏斗的情绪,整个乐章在激烈的搏斗和船夫到达河岸的喜悦之情中结束。
2. 第二乐章《黄河颂》
表2
此乐章为bB为宫音的大调式的复二部曲式结构(如表2).采用了《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音乐借黄河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属于抒情性乐章。音乐由大提琴深沉的奏出来自于a乐段音乐素材的音调,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历史的回忆之中。主题一开始在钢琴以琶音形式从低到高跨越了十三度的音区,用有力的和弦引出了整个乐章的A部主题,从而展示了一个高大而威猛的音乐形象,讴歌了哺育了伟大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第二乐章中钢琴演奏用了许多三连音、五连音、六连音,更加充分而形象地描绘出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乐章的尾声钢琴有奏出了有力的和弦,威猛高大形象在一次的展现。
3.第三乐章《黄河愤》
表3
这是一个加引子的五部曲式,乐曲中有多次转调,借此来深化矛盾,增加戏剧上的冲突。这个乐章主要采用了《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黄河谣》和第六首《黄河怨》。
A乐段在bE宫调式上再现了原“黄水谣”中的第一段音调,乐曲开始由竹笛奏出自由散板式,并带有明显的陕北风格的引子,接下来,钢琴模仿古筝刮奏的音响效果,描绘了一幅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生活画面。突然钢琴经过一个上行的音阶式音型,引出了悲愤的和弦,乐曲进入B乐段,钢琴在低音区以八度框架下的柱式和弦奏出,加之乐队中的铜管吹出了阴沉的阻塞音,民族乐器琵琶的轮指演奏,这些都表现出日寇入侵,百姓惨遭蹂躏和摧残,流离失所,一片凄凉的画面;并且力度上的不断变化,以及不断地转调,更加营造出一种时局动荡不安、情绪跌宕起伏的气氛。C乐段,通过钢琴织体,调性的变化,从而展现妇女的哀怨,愤怒的控诉;在D乐段,通过乐队织体的加重加厚,让矛盾一步步加大,音乐进一步推向了高潮。最后A1乐段的不完全再现,六连音的一系列不断上行的和弦推出了本乐章的结束音,而结束音并不是这个调的主音,而是三音,这样的为终止感,预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斗争的掀起。
4.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此乐章可说是整个协奏曲的主题核心,属于快板乐章,音乐采用了《黄河大合唱》中第七首《保卫黄河》和第八首《怒吼吧!黄河》改编而成的。
音乐是铜管乐在C宫调上,奏出那庄严而嘹亮的富有战斗性的号角声中开始,随后引出了钢琴的一段华彩。这段华彩又可分为三个小段,第一小段是双手八度齐奏的模进音调旋律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最后音乐终止在六级的大三和弦上。第二小段华彩为了情绪不断推进的需要采用了双手八度轮奏的手法,这使得音乐进行的速度又能上一个台阶。这一段的终止是在七级上的大三和弦。前面这二小段的终止变和弦使人感觉非常有新意,色彩也异常明亮,非常准确地表达出中国人民保卫黄河、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第三小段是双手单音的音阶式写法,这一长串急速的音阶,推出了一段乐队全奏的高亢急速的音调。
A段在A宫调式上完整的呈示了原保卫黄河的曲调,钢琴奏出f力度上采用八度或八度框架下的和弦,接着钢琴在p的力度下以单声部的小跳音形式奏出保卫黄河的主题,乐队织体逐渐加厚,力度有所增强,预示着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
变奏A 1中,演奏力度的增强,长号与感情相互轮奏,这种此起彼伏的保卫黄河的主題音调营造了一种风起云涌的抗日战争的场景。变赛A2有乐队奏出十六小节的过渡乐段,节奏型的变化和转调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激烈的战斗气氛。变奏A 3以马蹄声×.××.×的节奏型对保卫黄河主题旋律进行了变奏,小提琴则以级进的音阶上下行快速跑动陪衬,烘托出一种激烈的、紧张的战斗场景。变奏A 4,通过力度的不断变化,调性的游离,以及织体的变化,使得音乐更加深入,并且推进了。变奏A 5是保卫黄河的主题音调在D大调的2/4节奏中最后一次出现,每一次主题音调的出现,乐队织体增厚,力度也有所增强(P—mf—f—ff),乐队与钢琴进行了轮奏,表现出抗日军民一呼百应、抗战到底决心。最后的尾声部分,钢琴奏出的《东方红》与乐队奏出的《国际歌》相呼应,相叠置,随后,钢琴的三连音将音乐推至高潮,并一起终止在主和声上,表现了在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迅猛的发展和巨大的胜利。
这是一部优秀的革命作品,它是集合了群众得力量而产生的;同时它也是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钢琴占了极大的部分。这里,钢琴技巧已发展到了最高难度和广度。充分发挥了钢琴的优势,把革命英雄形象及黄河汹涌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在技巧上运用了刮奏、左右手音数不对称的弹奏、和弦连接紧密、跳度大、震音弹奏、飞速的琶音、模仿马蹄声节奏等等,可以尽显演奏者的精湛技艺。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大胆独创,吸收了琵琶、古筝的演奏特色,加强了民族色彩,以别具特色的韵味出现在台上,使得聆听它的观众们得到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储望华.《黄河》钢琴协奏曲是怎样诞生的?.[J],人民音乐1995,1.
[2]蒲方.有关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史料述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4
[3]储望华《黄河》钢琴协奏曲是怎样诞生的[J],人民音乐,1995,5.
[4]储望华《黄河》钢琴协奏曲是怎样诞生的[J],人民音乐,1995,5。
[5]戴嘉枋.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音乐分析下[J].音乐艺术,2005,2。
[6]戴嘉枋.琴协奏曲《黄河》的音乐分析下[J],音乐艺术.2005,2。
7.张光年 从革命少年到黄河大合唱 篇七
小小少年投身时代洪流
张光年出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一个普通店员家中,从小聪慧。1924年,他小学毕业时年仅11岁,却考了第一名,并考上了老河口商科职业学校。报考商科职业学校当然是他父亲的意思,想让他长大后成为一个商人,发家致富。然而大革命的洪流汹涌而来,激荡了张光年。
1925年,“五卅运动”的消息传到老河口,名界人士,特别是青年学生群情激愤,奋起响应。商科学校的一百多名同学也热血沸腾,自动组织起来,在一些进步教师的支持下,上街示威游行。张光年虽然只有12岁,但十分活跃,不仅跟着同学一起上街游行,高呼口号,而且还在街头向群众演讲,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罪恶,由于年龄小,每次演讲时,张光年就在街头放上一张桌子,跳到桌子上演讲,讲到激越时,他声泪俱下,很有感染力。许多群众都说:“这么小的娃子都知道爱国,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于是纷纷参加到支持和声援上海工人的队伍中。
就在这时,一些在武汉、襄樊读书的学生杨轶欧、张国威、宋正德等回到老河口开展爱国宣传活动,还有在襄阳进行革命活动的左觉农、高如松、方纪刚也来到老河口。张光年很快就和这些革命青年联系在了一起,特别和宋正德这个大哥哥特别要好。张光年在这些革命青年大哥们的指导帮助下,开展反帝爱国宣传活动,唱歌、演新剧。张光年最先参加演出的剧本就是由高如松编的,剧中主要两个人物是两个小孩,一个叫小“弱民”,一个叫小“强权”,内容是小强权欺负小弱民。当张光年扮演的小弱民用长段唱词控诉强权时,他一边唱,一边流泪,台下立时被震憾了。张光年还在高如松编的《亡国恨》中扮演朝鲜族的少年,表现了朝鲜被日本吞并亡国后的惨状。
1926年,老河口掀起了革命高潮。时正值国共合作的时期,许多进步青年都参加了共产党或国民党,老河口的国民党组织都是共产党员帮助建立起来的,这年夏天,左觉农介绍张光年加入了国民党,此后张光年常常在学校向同学们朗诵《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建国方略》。就在这时,黄埔军校在襄樊、老河口招生,相当多的革命青年都报了名,如高如松、方纪刚等都要去军校学习,张光年找到他们,说也要去,他们都劝他说:“你太小,个子也小,长大点再去吧!”
1927年3月,张光年在熊玉珩的介绍下加入了共青团,在左觉民的监督下宣了誓。同时,国民党光化县及老河口党部成立,张光年任老河口第三区分部书记,他经常到老河口党部去听演讲,自己也演讲,并在那里经常看到萧楚女办的《中国青年》和共产党在汉口办的《楚光日报》,及黄埔军校办的《政治周刊》;这时张光年还正式读了共产主义的两本书,一本是瞿秋白的《共产主义回答》,一本是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特别是瞿秋白的《共产主义回答》,对张光年影响很大。
1927年下半年,张罗从襄阳来到老河口,和张光年取得了联系。他是老河口党组织新的负责人,在老河口牌坊街开了家烟纸店,以此作掩护。从此每天晚上,张光年就悄悄来到张罗的店里,看党的文件。来年春,老河口商会决定创办公立图书馆,筹集了3万大洋到武汉购书,商会认为张光年是个有学问的少年,决定请他到武汉去选购书,并派了一个老商人陪同他去。平时张光年就求知欲很强,可他又无钱购书,所以常常把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北新书局等各大书寄来的书目翻来翻去,在自己想买的书目下画圈,聊以充饥。没想到这次梦想却成了现实。到了武汉后,张光年将一个地方图书馆必备的二十四史、重要的古籍丛书、五四以来出版的社会科学、新文学著作,特别是他自己想看的各种图书都买到了。书运回老河口后,张光年又协助三位女图书馆员进行分类编目上架,使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随后,张光年又帮冯汉涛筹办了美化书店,并在书店当店员。
1929年3月间,张光年正式转为了中共党员,组织关系与鄂北特委单线联系。由于书店来来往往的人较多,不会引起外人注意,所以,鄂北特委就将书店作为一个联络点。当有党员在此接头时,张光年就让他们到里边客房去谈,自己站在外边放哨。
1930年5月,中共鄂北特委准备在老河口组织五县暴动,然而在暴动前夕,五县暴动的总指挥袁书堂及其它几个领导成员在开会时被地主武装包围枪杀了。张光年在老河口参加了党组织召开的秘密追悼会,在会上,李金铭代表特委正式通告了袁书堂事件,讲了袁书堂牺牲的经过。大家都哭了,同时义愤填膺,对敌人恨得咬牙切齿。这次会议对张光年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他又一次深深感受到革命的艰巨性和残酷性,但他并不害怕,这以后不久,李金铭也在做土匪工作时被土匪出卖而牺牲了,张光年听到这一消息,十分痛惜。他一向尊敬这位才华横溢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从1925年起,李金铭一有机会就教导他、关心他。张光年被他的牺牲深深震憾了,只要一想起他,就热泪纵横。
1930年的夏天,一个姓杨的年轻人带着鄂北特委的介绍信来找张光年,张光年和他见了一面后,约好第二天来正式接头谈工作。谁知第二天,他便被老河口驻军李柱中旅部抓去了,并供出了张光年。几天后,李柱中的副官员吴某派特务连长带了两个士兵来到书店,叫张光年到旅部去坐坐,实际上是传讯他。因旅长与书店老板是同乡,又常到书店打麻将,所以对张光年还算客气,只是问他是否参加了共产党。张光年坚决否认,只说那时年纪小,被同学拉进国民党,后来不干了。吴副官见问不出什么名堂,就放张光年回去了。但书店经理却怕得要死,不敢再留张光年了,怕张光年闹什么乱子,将他拉扯进去。
张光年被书店辞退后,由开明绅士但更生介绍到化美小学教书。同去教书的青年中有他早就熟知的熊玉珩。张光年入党后,虽然与熊玉珩没有直接的党的联系,但在政治上互相信任,因而张光年晚上经常到他的房间里和他谈心。一天下午,张光年又去看他,熊玉珩告诉他说:“我要出门了,今后一段时间不能见面,你要提高警惕,遇到任何困难不要屈服。”张光年问他到哪里去,他说以后再说,然后一下把他抱了起来。张光年十分惊异,搞不清是怎么一回事。
张光年没想到,熊玉珩这一番话是和他的永诀。后来他才知道:熊玉珩说的“出门去”就是去参加鄂北特委领导的“襄北农民暴动”。在那次暴动时,熊玉珩壮烈牺牲。熊玉珩的壮烈牺牲更激发了张光年的革命斗志,他把熊玉珩临别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张光年在化美小学教了一年书后,攒了一点钱,便决定到武汉去求学。1931年春节后,他离开了老河口,来到了武汉,考上了武汉中华大学中文系。
激情写就《五月的鲜花》
九·一八事变后,张光年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之际,爱国热情如火山般爆发出来,他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先后组织了两个剧团,演出大批爱国的剧目。他还组织了半公的读书活动,读书活动得到了李实、钱瑛、何伟诸同志的支持,他们参与了读书会的社会科学与时事的小组讲习工作。李实是鄂北地区党的创建人之一,他当时也失掉了组织关系,他不止一次地对张光年说:“我现在不谈党的关系,只求像共产党员那样工作。”这话对张光年影响很大,他也按此精神来做。
张光年在中华大学读书期间的最后一个学期,因积欠学校90余元的学费而被迫弃学教书。他一面教书一面继续从事爱国文艺活动。1935年,日寇兵进山海关,威胁平津,张光年为日益加深的民族危亡更加担忧,他满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写下了一个独幕剧《阿银姑娘》,他在该剧的序歌《五月的鲜花》中写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这支爱国的抒情歌曲立即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全国。张光年这个年仅22岁的文学青年自此开始被全国文艺界知晓。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了,张光年开始用笔全身心地投入到宣传抗日的洪流之中。
由于《五月的鲜花》的知名,1937年的冬天,上海文艺界特邀请张光年参加他们举办的“抗战歌咏会”,就是在这次歌咏会上,张光年结识了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对民族命运的关心使两人一见如故,他们开始了在抗战烽火中的伟大合作。
1938年春天,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筹划和领导下,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汉宣告成立。张光年也参加了第三厅的工作,他与冼星海、张曙两位音乐家同居一室。遇到“五·一”、“五·四”、“七·七”这样的纪念节日来临,冼星海就催促张光年连夜写出歌词,他也连夜作好曲,第二天过江去教唱。这期间张光年写的歌词有《新中国》《新时代的歌手》《拓荒歌》《纪念五一节》等。
烽火征途中孕育《黄河大合唱》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张光年率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辗转来到陕西宜川县的黄河壶口附近,准备渡河转入晋西南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他们的渡口,就在壶口瀑布下游几里远的地方。从壶口下来的急流,到此扩成一片汹涌奔腾怒涛狂澜,滔滔向南席卷而去。11月1日这天上午十点钟左右,张光年率领队员们登上了渡船。渡船的样式像是一只四方形没有盖子的木头匣子,船里面积很大,但管船的人限定他们挤在船中凹下去的一块地方,不许他们到宽敞的两头去活动,他们正为此纳闷不解的时候,忽听到一阵吆喝,四十来个打着赤膊的青壮年从岸上跳进水里,把渡船推向河水深处,不一会儿,又一个个跳上船来,整齐地排列在船的两头。他们的动作矫健敏捷,有秩序有纪律,宛如一支即将进入战斗的军队一样。他们大部分人把桨,小部分人掌舵。船头高处,立着一位六十来岁、体格强壮、精神健旺、望来令人肃然起敬的白胡子老头儿。这时张光年等乘船的人才发现原来是他在发号施令,他就是这次掌握全船人命运的总舵手。
登岸的地点在东南方,但由于水势急速,渡船是迎着逆流朝东北方向行进。桨手们和舵手们随着划桨的节奏,一呼一应地喊唱着低沉的有力的船夫号子。十来分钟后,渡船已行近河中心的危险地带,浪花凶猛地扑进船来,乘船人的心情也随之紧张起来。突然,那位白胡子老人直起脖子,喊出一阵悠长而高吭、嘹亮的声音,呼声刚落,船夫号子立刻换成一种不同寻常的调子,声调越来越高,音量越来越强,盖过了浪涛的怒吼;节奏也一阵紧似一阵,越来越急促,原来一呼一应的间隙,已完全消失。船夫们在老舵手的统一指挥下,一个个涨红着脸,肌肉鼓突,拼着性命地划桨,掌稳舵。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生死搏斗,惊心动魄。在劳动的呼声中,充分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雄伟气魄,坚定的信心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这次渡河给张光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起了他要创作长诗《黄河吟》的强烈冲动。
1939年11月中旬,张光年率领“抗敌演剧三队”从吕梁山走向延安。在途中,他不慎坠马折伤手骨,一到延安,他就住进了医院。也在延安的冼星海听闻后,赶到医院看望他,两人交谈中,冼星海提出再度和他合作的建议。张光年听了冼星海的话,当即决定把正准备创作的长诗《黄河吟》改为歌词《黄河大合唱》。但由于他胳臂肿胀,行动不便,无法执笔,便把“演剧三队”的队员胡志涛喊来,他口述,胡志涛笔录。五天后,终于捧出了他的杰作《黄河大合唱》。
1939年的农历除夕,“抗敌演剧三队”在西北旅社一间宽敞的窑洞里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内部联欢会。就在这次晚会上,张光年首次朗诵了他的新作《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凝神听完后,兴奋地一把抓过歌词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
到三月底,冼星海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作曲。
1939年4月13日晚,张光年率领的“抗敌演剧三队”和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举行音乐晚会,《黄河大合唱》在这个晚会上首次演唱,那一天,张光年亲自上台朗诵了其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从此,《黄河大合唱》就以它那磅礴的气势,震憾人心的力量从延安走向了全国;从抗日的胜利走向新中国的诞生,从历史走向了今天,还将走向未来。
张光年与冼星海的名字也将共同随着《黄河大合唱》永载华夏史章!
8.黄河大合唱歌词 篇八
黄河大合唱歌词(有lrc格式歌词下载)歌手名:张真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Music......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黄河大合唱词作者是谁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他很早就有一个宏愿:用音乐表现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和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黄河大合唱》的诞生,正是作曲家孕育已久的创作冲动的必然结果
词:光未然 曲: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的时代背景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反映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族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时代背景
《黄河大合唱》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河大合唱》诞生已经66年,但其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改变、时代的变迁而被人遗忘,相反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传唱。从17岁就开始指挥该曲至今已上千场的严良堃说,《黄河大合唱》之所以历演不衰,主要有三个原因:其歌颂伟大的抗日战争,表达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并最终以胜利告终,充分表现了民族的自信心;其本身的曲调,歌词写得非常中国化,一方面继承了民族的精华,同时也借鉴了西方艺术进行加工,是造诣高深而又雅俗共赏的划时代精品;作品不断改进,加工,跟随时代的进步。
他说,在《黄河大合唱》雄浑的歌声与音乐中,存在一个多世纪的被欺压感得到了解脱。音乐在充分表达了听众的这种情感,同时它还能唤起在海外长大的华人的民族认同感。而在目前,再唱《黄河大合唱》,就更多了一种勿忘苦难心存危机的现实意义。今日我们能从《黄河大合唱》听到的,不仅仅是国家兴亡的民族呼声,不仅仅是时代的战歌。从音乐上来说,《黄河大合唱》音调有黄河船夫的号子,有来自民间音调的民族体歌曲,有乡土味浓郁的山西音调,作曲的技巧与和声,却又是很欧洲的。
已进入21世纪的今日,和60多年前《黄河大合唱》诞生的时代、生活背景虽然完全不同,但是这部作品对中华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励作用却仍然存在,今年正好是冼星海诞辰一百周年,又是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的60周年,这部作品对于我们就更有特别意义。
2010-4-11 黄河大合唱歌词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 21
2009-9-19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黄河大合唱 歌词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
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靳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
朗诵:瞿弦和
指挥:严良堃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团
(朗诵词)朋友!
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拼着性命
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 那么你听吧!(歌词)
咳哟!划哟…… 乌云啊,遮满天!波涛啊,高如山!冷风啊,扑上脸!浪花啊,打进船!咳哟!划哟…… 伙伴啊,睁开眼!舵手啊,把住腕!当心啊,别偷懒!拼命啊,莫胆寒!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行船好比上火线, 团结一心冲上前!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哟!划哟-…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咳哟!咳哟!哈哈哈哈…… 我们看见了河岸, 我们登上了河岸, 心啊安一安, 气啊喘一喘.回头来,再和那黄河怒涛
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咳!划哟……
第一乐章结束
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
朗诵:瞿弦和
指挥:严良堃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团
(朗诵词)
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这里,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独唱:杨鸿基)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二乐章结束
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瞿弦和
指挥:严良堃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
(朗诵词)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 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它震动着, 跳跃着,像一条飞龙, 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在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象烧着漫天大火, 使你感到热血沸腾;
其实
凉气逼来,你会周身感到寒冷.它呻吟着, 震荡着,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爷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啊,黄河!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 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 它要作浪兴波, 冲破人间的堤防;于是黄河两岸, 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 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
扶老携幼, 流亡他乡,挣扎在饥饿线上, 死亡线上!
如今
两岸的人民,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 在亚洲的原野,伸张着杀人的毒焰;于是饥饿和死亡, 像黑热病一样,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 你亲眼看见, 这五千年来的古国
遭受过多少灾难!自古以来, 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 让垒垒白骨
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
染红你的河面!但你从没有看见
敌人的残暴
如同今天这般;也从来没有看见
黄帝的子孙
像今天这样
开始了全国动员.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 野战兵团, 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 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但是,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 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雄的故事, 像黄河怒涛, 山岳般地壮烈!啊,黄河!你可曾听见
在你的身旁
响彻了胜利的凯歌? 你可曾看见
祖国的铁军
在敌人后方
布成了地网天罗? 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 不让敌人渡过!
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
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啊,黄河!你奔流着, 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
唱着灭亡的葬歌!你怒吼着, 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第三乐章结束
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
朗诵:瞿弦和
指挥:严良堃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团
(朗诵词)
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
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水又急, 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开河渠, 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 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乡!
黄水奔流日夜忙,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第四乐章结束
黄河大合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朗诵:瞿弦和(独唱:王秀芬)指挥:严良堃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团
(朗诵词)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但是,我们难道永远逃亡? 你听听吧, 这是黄河边上
两个老乡的对唱.(对唱,合唱)张老三,我问你, 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 过河还有三百里.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我问你,在家里, 种田还是做生意? 拿锄头,耕田地, 种的高梁和小米.为什么,到此地, 痛心事,莫提起, 家破人亡无消息.张老三,莫伤悲, 我的命运不如你!为什么,王老七, 你的家乡在何地?
在东北,做生意, 家乡八年无消息.这么说,我和你, 都是有家不能回!仇和恨,在心里, 奔腾如同黄河水!黄河边,定主意, 咱们一同打回去!为国家,当兵去, 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
一同打回老家去!
第五乐章结束
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黄河怨
朗诵:瞿弦和女声独唱:王秀芬
指挥:严良堃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团
(朗诵词)
朋友!
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谁没有妻子儿女,谁能忍受敌人的欺凌? 亲爱的同胞们!你听听
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歌词)风啊, 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 你不要呜咽!
今晚,我在你面前
哭诉我的仇和冤.命啊, 这样苦!生活啊, 这样难!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
我和你无仇又无冤,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 黄河的水啊, 你不要呜咽!
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冤!丈夫啊, 在天边!地下啊, 再团圆!
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
第六乐章结束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
朗诵:瞿弦和
指挥:严良堃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
(朗诵词)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
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靳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 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第七乐章结束
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朗诵:瞿弦和
指挥:严良??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团
(朗诵词)
听啊:
珠江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啊!黄河!
掀起你的怒涛, 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 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 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合唱)
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 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世界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啊----!
五千年的民族, 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 苦痛受不了!(重复)
受不了……!
但是,新中国已经破晓;四万万五千万民众
已经团结起来, 誓死同把国土保!你听,你听,你听: 你听,你听,你听:
松花江在呼号;黑龙江在呼号;
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扬子江上
燃遍了抗日的烽火!
啊!黄河!
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
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靳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唱的歌曲。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Music......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片段1)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片段2)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一般略去不演)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片段3)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片段4)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片段5)7.《保卫黄河》(轮唱,片段6)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片段7)
《黄河大合唱》歌词
一、黄河船夫曲
曲目
(朗诵词)
朋友!
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拼着性命
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歌词)
咳哟!划哟……
乌云啊,遮满天!
波涛啊,高如山!
冷风啊,扑上脸!
浪花啊,打进船!
咳哟!划哟……
伙伴啊,睁开眼!
舵手啊,把住腕!
当心啊,别偷懒!
拼命啊,莫胆寒!
咳!划哟!
咳!划哟!
咳!划哟!
咳!划哟!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
咳!划哟!
咳!划哟!
咳!划哟!
咳!划哟!
咳哟!划哟……
划哟!冲上前!
划哟!冲上前!
划哟!冲上前!
划哟!冲上前!
咳哟!咳哟!
哈哈哈哈……
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心啊安一安,气啊喘一喘。
回头来,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咳!划哟……
二、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词)
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就是毒龙也不敢在水底存身。在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像烧着漫天大火,使你感到热血沸腾;其实凉气逼来,你会周身感到寒冷。它呻吟着,震荡着,发出十万万匹马力,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啊,黄河!河中之王!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使千百万同胞扶老携幼,流亡他乡,挣扎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如今两岸的人民,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东方的海盗,在亚洲的原野伸张着杀人
的毒焰;于是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在黄河的两岸传染!啊,黄河!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来的古国遭受过多少灾难!自古以来,在黄河边上展开了无数血战,让垒垒白骨堆满你的河身,殷殷鲜血染红你的河面!但你从没有看见敌人的残暴如同今天这般;也从来没有看见黄帝的子孙像今天这样开始了全国动员。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啊,黄河!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古往今来,在你的身边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但是,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英雄的故事,像黄河怒涛,山岳般地壮烈!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四、黄水谣
(朗诵词)
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五、河边对口曲
(朗诵词)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我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上两个老乡的对唱。
(对唱,合唱)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粱和小米。为什么,到此地,河边流浪受孤凄?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乡在何地?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这么说,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
六、黄河怨
(朗诵词)
朋友!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谁没有妻子儿女,谁愿意遭受敌人的蹂躏?有良心的中国人哪!你听听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
(女高音独唱)
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在你面前哭诉我的仇和冤。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我和你无仇又无冤,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冤!丈夫啊,在天边!地下啊,再团圆!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
七、保卫黄河
(朗诵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八、怒吼吧,黄河
(朗诵词)
听啊:珠江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啊!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
(合唱)
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啊!
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不了!
(重复)受不了……
但是,新中国已经破晓;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你听,你听,你听:松花江在呼号;黑龙江在呼号;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扬子江上燃遍了抗日的烽火!
9.《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篇九
《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毛主席为冼星海所作的评价恰如其份,作为民族英雄,毛主席最能理解黄河大合唱的真正意义和内涵。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 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 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黄河大合唱>>,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震撼了我,歌颂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她有着伟大的人民.这是高昂,这是沉厚,这是凄婉,这是悲壮。听《黄河大合唱》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很多人知道《黄河大合唱》。它如黄河奔流,波涛汹涌,九曲连环;如雪山崩颓,烟飘云散,一了百了。它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与激情谱写了这曲感人肺腑的乐章,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
《黄河大合唱》以高昂的节奏歌唱了黄河的博大雄姿,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以热情激昂的歌词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黄河大合唱》深深感染着我。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革命先辈忧国忧民,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国崛起,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青少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10.黄河大合唱赏析 篇十
【摘 要】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分类及分布作普遍意义上的划分,并分析黄河供水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中黄河供水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生态系统;水量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成土最快的河口三角洲, "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连续列入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计划中,同时还是山东省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但由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对黄河三角洲州生态系统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篇旨在从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规律,简要分析黄河供水对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影响。
1.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概况及生态系统分布
1.1黄河三角洲生态概况
黄河三角洲根据其成陆时间可以分为古代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和现代黄河三角洲。本文研究中的黄河三角洲主要是指近代黄河三角洲,即1855年以来黄河尾闾不断摆动形成的陆地区域,地处渤海湾,东经118度07分至119度10分,北纬37度20分至38度12分。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区总面积8100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12.3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达41.9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23.3摄氏度,平均无霜期210天,年均降水量542.3842mm,多集中在夏季,占63.9%,年蒸降比3.6:1。区内人少地多,土地广袤,土壤以滨海盐土和滨海潮土为主,土壤盐渍化严重,主要是氯化物盐土和氯化物潮化盐土,土壤组成以泥沙为主,养分含量低。地下水埋深一般2~3米,距海近者仅0.5~1.5m,受海水盐分和挥发浓缩影响,土壤极易反盐退化。区内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植物种类贫乏,野生植被以盐生植被为主,群落种类组成简单。
1.2黄河三角洲资源和灾害
区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已探明地下石油地质储量38亿吨,水沙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还有野生动植物1917余种。同时,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常常对区域生态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对区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建设影响最大的是土壤盐渍化、风暴潮、干旱、洪涝以及黄河断流。
1.3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分布情况
近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尾闾不断摆动形成的,每次黄河改道均形成一个小三角洲,12个舌壮小三角洲相互套叠组成了近代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是以宁海为顶点,多条黄河故道自三角洲顶点掌状向外辐射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形成掌状高地,河道高低之间分布着低洼平地,河道高地和低洼平地两种地貌类交错分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的起伏形态。自三角洲顶点向海,随着离海距离的不同,地面高程、成土年龄、土壤盐渍化程度、地下水埋深以及植被类型均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自海向陆一次分布着滩涂湿地、盐碱荒地和农耕地三个主要生态系统。
2.黄河供水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作用
2.1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的现状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土壤盐渍化、风暴潮、干旱和黄河断流,其中黄河断流或黄河水资源供应不足给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平衡维持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
但是随着黄河来水减少以及流域内工农业用水增加,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从1972年到1998年的27年里,有21个年份黄河下游出现断流。1997年,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断流时间长达226天,断流河段上延至河南开封附近,长度达704公里。黄河断流不仅引发了河道萎缩、水生物减少、湿地减少等问题,还直接导致黄河造陆功能衰退,海岸线蚀退加快。据统计,1976年至2000年,整个黄河三角洲蚀退面积近284平方公里。
2.2三角洲地区黄河供水的历史和现状
黄河供水是黄河流域及其穿越行政区域的重要淡水来源。截至2006年,山东全省建成引黄涵闸63座,设计引水流量2423立方米每秒。累计引用黄河水2500亿立方米,历史上最大引水量是1989年引水123亿立方米。目前,全省有11个地级市的68个县(市区)引用黄河淡水资源。引黄灌区58处,引黄灌溉面积达3000多万亩。引黄水量和灌溉面积都接近全省总用水量和总灌溉面积的50%。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工农业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黄河水资源也越来越紧张。生态用水的供给量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三角洲地区的脆弱的生态系统要有良性的演替进化,必须对整个黄河供水体制作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改革创新。
2.3经济、社会发展中用水和生态用水的矛盾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泥沙淤积填海而成,其成土过程也就是土壤脱盐和地面不断抬高的过程,因此,自海向陆,成土年龄不断增加。近年来,这一区域降水减少,黄河水资源也十分紧张,在黄河供水统一调度之前经常断流,导致该区域淡水补给减少。
然而,由于人为的强烈干扰,其中上游中游黄河过量取水,造成三角洲地区生态淡水供应不足,近而造成湿地系统破坏,大面积的土地因次生盐碱化而向重盐碱荒地和光板地生态系统方向演替,是生态系统演化进程减速或退化。
3.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维持是以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保障的
3.1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脆弱,这对其生态系统的保护更是一种挑战
自1972年首次发生断流现象后,至1999年共有22个年份出现断流情况。2000年至今未再发生断流现象。2001~2004年利津站流量小于10立方米/秒的天数只出现2001年8月16日1天。
3.2完善黄河取水制度建设
2006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颁布,为实现黄河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促进黄河流域以及相关领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都有积极的作用。该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首部流域取水管理条例。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用水关系,黄河三角洲地区,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随着对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的不断深入,三角洲地区大中型工业项目的引入,以及胜利油田的发展,会使淡水需求量不断增加,黄河供水因素对黄河三角洲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三角洲地区也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模式,工业用水不断提高节水工艺,实施各种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农耕地生态系统中优化种植结构,更新灌溉技术,细化耕作,节约用水,研究发展新型高效的订单农业。在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中发展渔业养殖,采取淡水洗盐、排水冲盐等措施,改良一些重盐碱荒地生态环境。推广重盐碱地造林技术,更新重盐碱地的土壤结构,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淡水资源,使重盐碱荒地生态系统加速演替步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科]
【参考文献】
[1]姚志刚,谷奉天.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垦殖和持续利用.生态学杂志,1996,15(1):7274.
[2]杨业勤.中国的环境脆弱形势和危机区域.地理研究,1992,11(4):19.
[3]郗金标,宋玉民,形尚军,等.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特征与演替规律.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6(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