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下语文教材讲解

2024-12-14

部编一下语文教材讲解(共8篇)

1.部编一下语文教材讲解 篇一

最新部编小学语文一下教材培训——阅读

阅读教学编排及主要特点

1.阅读教材的双线编排。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一年级下册六个阅读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安排如下: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在教材中未予明确命名。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这一点,从低年级教材中就已经开始体现。具体到一下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里,为教师教学提供线索和抓手。

比如,第七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在《一分钟》的课后练习中,让学生用“要是……就……”的句式来说话,既是基于课文内容,又需要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断;《小猴子下山》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说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也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结论。

又如,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文《树和喜鹊》中,“孤单”一词下面吐了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直接点明了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虽然泡泡吐在“孤单”这个词语旁边,但这种方法要在这课教学中重点指导和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孤单”,在接下来的课文《怎么都快乐》中,“独自”“静悄悄”“有劲”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更可以反复操练和巩固,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2.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低年级教材对于朗读训练的安排也有梯度和层次。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拼音这个工具,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一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了“读好长句子”“读好对话”和“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的要求。

教材是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学习目标的提出都不是孤立的,都会前后勾连,相互照应。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利用好教材,抓住重点,瞻前顾后。比如读好长句子的要求,虽然教材中在第三单元的《端午粽》和《彩虹》中作了明确的要求,但在之前的课文中已有铺垫,出现过比较长的句子,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四个太阳》。教学中不妨随时抓住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语文要素的落实贯彻学期始终。

在词句训练方面,多数课文后面安排了词语或句子的练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从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生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积累、积极实践,最后指向运用。

3.重视阅读和表达的关系。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表达是输出的过程。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阅读活动与语言表达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抓住学生语言内化与输出的关键期,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课后练习中,有的是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语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的题目,如《一个接一个》“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一分钟能做什么”;有的是要学生调动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进行表达的题目,如《端午粽》“你知道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有的是让学生尝试进行书面表达的题目,如《我多想去看看》课后,布置学生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

4.倡导大量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

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较广的阅读面,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今后的写作能力是难以得到提升的。扩大阅读量,加强课内外沟通,是这套部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材新设的栏目,目的是照顾此时还不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的学生,采取大人伴读、亲子共读的方式,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听读故事、听读儿歌童谣。这样的编排,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与学前教育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和大人一起读”提倡无压力阅读,不着痕迹地将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下的“快乐读书吧”,内容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是在一上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之后,开始循序渐进、按类别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步。童谣和儿歌,是学生学前就开始经常接触的、耳熟能详的文体,学生阅读起来亲切自然,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教材内容由一本翻开的书页呈现,由两首儿歌和童谣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文前和文后的三个泡泡,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5.长课文的编排。

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的长度相应有所增加。多数课文的长度控制在200字以内,少量课文的长度达到300字左右,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最长的一篇《动物王国开大会》,有18个自然段,字数达到了450字。之所以在低年级教材中安排少量长课文,是希望学生能够从阅读初期,就有从整体上关照文章的初步意识,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阅读能力进行自主阅读,成为一个主动、积极的阅读者。

有鉴于此,教材中安排的长课文,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裁多为童话,内容活泼有趣,容易引起阅读兴趣;二是结构具有反复的特点,学生阅读了第一个环节之后,比较容易推测出下面的情节,并且能用前面的方法进入下面的学习;三是配有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好长课文的这几个特点,在教学中抓住重点,适度放手,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6.连环画课文的编排。

课程标准在低年段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如何理解这个要求?一方面,学生能够借助图画理解文意或语意;另一方面,在识字量还不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认识生字,如,借助图画、生活经验、上下文语境,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进行猜读。这对于培养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独立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有帮助。

为此,教材在一年级上、下册,有计划、有梯度地安排了3篇连环画课文,分别是一年级上册的《小蜗牛》,一年级下册的《咕咚》《小壁虎借尾巴》。

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如,《小蜗牛》一课中没有标注拼音的生字和词语,都是可以从图画中推测出来的,如“蜗牛”“草莓”“蘑菇”。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并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学习方法。一年级下册,除了继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学生还可以运用更多的阅读策略猜读生字。

教材采用难字注音而不是全文注音的方式,目的是逐步引导学生阅读非全文注音读物,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难字注音中的“难字”是指:(1)不要求认读的生字(即见面字);(2)要求认读的生字中,学生凭借上述识字策略无法猜读出来的字。

以《咕咚》一课为例,除了本课要求认识的12个生字(见课后生字条)之外,还有“湖、腿、极、哇、啊”5个学生不认识、本课也不要求认读的见面字,这5个见面字,教材中全部标注了拼音。

而对于12个要求认读的生字,凡是学生可以通过上述策略猜读出来的生字,就不标注拼音,放手让学生去猜读。无法借助上述手段进行猜读的生字,标注了拼音。

本课12个要求认读的生字中,未标注拼音的有6个,分别是“咕、咚、吓、鹿、象、拦”。这6个字可以借助下面的方法猜读:

“咕、咚”两个字,学生从上下文可知,这是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借助生活经验,学生大体可以推测出:比较重的东西掉到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声音;再利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规律,可以准确推测出这个拟声词的读音。

“吓”字,学生之前已经认读过“了、一、跳”,那么“什么了一跳”?学生调动平时的口语经验就可以推测出,应该是“吓”字,没有其他的搭配;再利用形声字规律进行印证,这里可以确定是“吓”字。

“鹿、象”两个字,学生借助第107页的插图,看图即可知字。

“拦”字,借助第107页的第2幅插图,可以看出野牛是站在其他动物的对面,挡住其他动物的去路;再利用形声字规律,可以推测出是“拦”字。

在猜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无法得出准确的答案,但是,在同学间相互交流的时候,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而学会今后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并不简单地指向学习的结果——认识汉字,而是同时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了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2.部编一下语文教材讲解 篇二

关键词:核心素养;部编教材;学习指导;思辨读写;课程整合

2016年秋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公布,明确了我国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在“人”上,学科教学是关键的一环。以语文课程为基点,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部分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各项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上获得较大的发展,这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不懈追求。

时值教育部推出“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新教材教学,是摆在语文教师案头的重要任务。分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着眼当前的教学现状,“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至少应考虑三方面问题:一是如何根据新教材编写体系,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二是怎样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三是如何使学生能在开放的语文课程学习中获得综合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聚焦“学习指导”

“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和获得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教学来讲,现实仍然大量存在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必须尽快转向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独立自主式学习和合作探究性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关注学生质疑问难、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等学习行为,指导并促进学生更为深入地思考、探索。在这由“学”取代“教”的中心位置以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得到了确立,“学会学习”也就成为可能。当然,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并非让教师完全放手,而是要突出教师在学生开展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地位。

因此,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指导”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于任何学科,学科知识都是学习指导的切入口。然而,近十几年来的语文课程改革,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的执行,语文学科知识都被淡化处理。实践表明,漠视语文学科知识的教学,同时也就掉进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个看似合理实则空洞的论调中,且无力自拔。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训练,并落实到各个单元。其中还特别凸显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方面的知识及能力训练,这明显是为了矫正传统、低效的阅读技能训练观。应该说,这是语文教材编写的巨大进步。有了这样的“知识体系”,语文教师就如同获得了语文教学的“阿基米德支点”,“学习指导”也就能由此得以展开。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陷入语文教学“知识本位”的泥淖。我们注重语文知识的教学及其能力点的训练,并非纯粹为教知识而教知识,不能重蹈反复操练以巩固知识的覆辙。语文知识是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养料,学生需要借助这些资源和养料形成语文能力。可以这样说,语文知识的学习是路径,语文素养的提升是目标。

经由语文知识的“路径”而达成语文素养的“目标”,教师的“学习指导”是“魔杖”。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教学体系,三位一体,不同课型,学生从学习知识、策略、方法到将其应用于实践,体现的正是由教师引导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这个过程,如果没有教师“学习指导”的强力支撑,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愿望必定不能实现。可见,“学习指导”的基础是语文知识的教学,“学习指导”的目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然而,语文知识只是形成语文素养的载体,它不能直接转化成语文素养,由“知识”转化为“素养”必须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活动。

处于“学习指导”核心环节的语文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它直接指向学习过程。学生只有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才能消化并吸收相关的语文知识,从而内化、升华为语文素养。经由语文知识切入的教师指导下的语文学习活动,其有效开展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第一,侧重程序性知识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相对于陈述性知识的概念或观点,程序性知识更注重过程和步骤,更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步骤引导,以习得的方式达成学习效果。在这方面“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在设计时就特别关注,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读课文《窃读记》的“阅读提示”就是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首先是对课文整体写法知识的介绍,为学生的阅读作准备;然后根据单元默读要求,引导学生完成全文阅读,其中包括如何“一气读完”并在文中作记号;还启发学生针对课文作哪些关于写法方面的鉴赏与思考,以及如何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这些写法;等等。这种注重“学习指导”的意识,无形地以过程性知识渗透在教材编写中,学生据此可以根据指导步骤有序地完成学习。自然,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这样具体的指导,比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教师就要思考如何将朗读重音和停连的知识有机融合在文本阅读教学中,设计有效的语文活动,有秩序、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研究文本。

第二,讲究知识体系,引导有序落实。多年来,我们已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中不注重语文知识,学生语文学习就没有着落;教学中不构建教学性知识系统,语文教学就显得零碎、无序、盲目以致低效,学生最终无法形成整体语文素养。所谓的教学性知识系统,是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按学习梯度来设计的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在这方面用力甚多,比如关于阅读方式的教学,将朗读、默读、快读、精读、浏览等有序列地落实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同时将这些阅读方式转化成可以具体把握的要素点,渗透在各个单元学习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阅读方式的教学性知识系统。学教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阅读方式的比较,学生在实践和反思中领会知识、形成素养。当然,我们强调的教学性知识系统,是潜在于语文教学中的,其教学的核心思想是随文学习,学习语文知识最终是为了达成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三,坚持学生立场,引导“真实”学习。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将学生放在学习的根本地位,确保学生“真实”地开展学习,“学习指导”也才能落到实处、发挥效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思路,其教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理解探究”“积累拓展”组成,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旁批”和“阅读提示”组成,这些板块根据学习规律、内容范畴、思维层次等来体现“学习指导”的具体过程,引导学生由课内而课外的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浙江省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语文作业本》则完全按照“课前预学”“课堂导学”“课后拓展”的体系来体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些基于学情、探索学生真实学习的实践,都给我们教师的教学以深刻的启发。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考虑以传递信息为形式的“怎样教”的问题,更要在“怎样学会”方面对学生施以援手,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目前被广泛关注的“导学案”或“学历案”,就是体现基于学情、展示学生学习过程、便于学生自主建构的一种学习设计,其主要理念就是贯彻“学习指导”的精神。

根据以上分析,从语文学科的学习方面我们形成了一条“起于语文知识,达于核心素养”的基本学习线索:从语文知识切入,通过学习载体和语文活动,在教师精心的“学习指导”设计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此为基础,深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语文实践和学习方式的改进,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实质性地提升。

二、导向“思辨读写”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以及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透过具体资料展开分析发现,优秀的学生,“在完成那些熟悉的、常规的、知识获得性的任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完成那些陌生的、灵活的、需要创造性的任务方面”,其表现就显得较弱。[1]这就说明我国学生整体欠缺思维能力的训练,其综合发展前景将会受到制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明确将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置于重要地位,其中包含尊重事实和证据、逻辑清晰、具备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主要内容。这些素养内容反映在语文学科上,主要表现为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反思与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

按维果茨基的观点,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和不可分离的,“思维不是在言语中表现出来的,而是在言语中实现出来的”[2]。“实现”一词清晰地表明了作为语言学科的语文教学对于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对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有思考、有评判、有创造地思辨性阅读和写作,应成为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方向。

思辨读写要求学生有独立的阅读姿态,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这与当前一般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有人分别称之为“站立的读写”和“跪着的读写”。自然,“跪着的读写”意味着学生被动接受,阅读的主导方是“作品”;“站立的读写”则反映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阅读的主导方是学生自身。目前名著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推崇的“赏析式”读法和“读后感”写作,常常受人诟病,学生在读写过程中扮演的被动角色确实值得反思;于是教师中一些有识之士,摒弃了“赏析式”读法,改“读后感”写作为“书评”创作,概念的变换反映的是读写主体的易位,更是教师读写教学理念的更新。

思辨读写教学关注学习主体及其对阅读的主动介入,表现的是深度思维和自我意识。根据新修订的布鲁姆学习目标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属于低阶认知能力,分析、评价、创造属于高阶认知能力。若学生一直处于低阶认知能力中,是不可能立足于社会并获得发展的;为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应该使学生立足于基础能力,获得高阶认知能力,以此建构并运用知识。“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高度重视指向高阶认知能力的练习设计,比如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的“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部分,题目几乎都指向高阶思维,其中关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是如何连接起来的”这一问题,涉及清晰的逻辑能力;“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依据”这一问题,以及探讨“美女蛇的故事是否为赘笔”,涉及观点表达与证据支持;评价课文中的教书先生,则涉及欣赏与评价能力;至于要求学生探究“‘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朝花夕拾》的”这一问题,则关乎联系与综合、实证与推理、评价与创造等多种高层思维。

为培养学生面向复杂社会的高层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应努力提倡思辨读写的教学策略。在“三位一体”编写理念下的“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强调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教师可以着力将思辨读写策略运用其中。开展思辨读写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充分的作品阅读,教师可以设计基于整部作品但较为浅层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去了解作品内容或推想作者意图,如关于《西游记》,可以要求学生梳理出一个能统摄各个故事情节的基本模式;关于《骆驼祥子》,可以要求学生以祥子的名义写一份控告书。这个阅读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沉浸到作品中,遨游在作品的人物间、情景里、细节中,触发学生展开思考并不断深入。这以后,阅读活动就自然过渡到关键的第二阶段:深度的思辨阅读。这一环节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反思、创造性地阅读,推动对整部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思考。而为了促进阅读能力并非很强的初中学生达成这一目的,教师要开发出较第一阶段有更高要求的导向性阅读任务,这一任务必须集综合性、生发性和思辨性于一体。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探讨是否认同“《西游记》是一部有关成长的故事”的论题,学生在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中,要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论据支撑,要能在比较中综合分析、鉴别和评断,最终能结合多方面材料从逻辑上加以验证。显然,这一学习活动体现的就是思辨的过程,集中指向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中,学生就可以根据相关论题,在整理和反思中运用语言文字书面表达自己的思考。可见,思辨读写的教学策略,“读”与“写”有机融合是基本手段;教师导向性的学习任务设计是关键;充溢其中的“思辨性”是灵魂。

思辨读写,是理性的阅读和写作,也是一种建构性的阅读写作。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思辨读写活动中,可以促进自身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精神成长和文化发育,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思辨读写,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和敢于质疑的品质,这是一种面向不可预知的未来的核心素养。

三、注重“多元融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从我们追求的教育结果来看,学生要培养的不仅是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有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正确收集和运用信息、进行有效工作的能力等等。以此来考察语文教学,将学生封闭在少量的语文课文、狭小的语文课堂以及有限的几部作品中,万难达成“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虽然教育不是某一门学科的事情,但如果作为开放性特征显著的语文学科都只把学生“囚禁”在“学科象牙塔”里,那学生“有知识、没能力、缺素养”的窘境就可以想见了。由此,语文课程教学要加强多元融合,包括内容上课内外融通、能力上多方面融合、领域间多学科整合等,以形成学生的综合性素养,从而成为能适应未来复杂社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能力的人。

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体现出的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等特点,表明这一学习方式有利于实现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阅读专题探究类是语文学科特性鲜明的研究性学习类型。阅读专题探究类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与名著阅读相结合。近几年来,尽管多数语文教师认识到名著阅读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阅读指导上仍陷于识记名著表层琐碎信息和采用大量试题训练的困境之中。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名著阅读,遵循了阅读的规律,能发掘作品的真正价值。阅读专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注重开发一个(或几个)较为复杂而又开放的研究性任务,这些任务可表现出适当的学科整合要求(如信息学等),学生在独立阅读和合作探究后,以作品(小论文、研究报告等)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多处渗透这类研究性学习,比如七年级教材在推荐《朝花夕拾》后,设置了几个探究专题,其中之一是要求学生将书中相关作品联系起来考察“鲁迅的童年”,以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另外一个是要求研读书中几篇涉及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章,思考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些什么体验和看法,并联系实际,看看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这些专题探究任务都具有综合研究的特性,如果整合各种媒体技术等,还可能为研究学习带来便利,同时因为具有开放研究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多种资源来推进研究的深入。这类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常为人采用,并且已由名著阅读专题研究走向生活阅读探究,如有教师要求学生搜集并研究关于“邻里关系”的各种阅读材料(其中包括非连续性的图例、数据报告等),通过合作讨论后,选择特定对象(如家长、社区负责人等)写一封信,阐述对“邻里关系”的思考和建议。其过程中需要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合作意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充分展现,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语文学科中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的另外一种类型是综合实践活动类。这类研究性学习关注语文学习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的结合,教师根据现实情境设置较为复杂并开放的研究性、表现性任务,研究过程注重多学科介入并整合,强调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成果呈现的形态也多种多样,既有报告、论文等传统形式,也有戏剧、演讲等新形式。“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在这方面用力颇多,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的“文学部落”专题,设置了三项活动,第一项活动“读书写作交流会”就有多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根据自身需要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选择赛诗会、编演课本剧等合适的形式进行读书交流;邀请老师作特约指导;要用拍照、录像、录音等形式记录活动情况;向其他小组展示活动成果;等等。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既展现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更包含统筹协调交流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创意表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和责任意识。这种综合实践活动类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丰富、更灵动,长此以往,学生在应对现实社会复杂问题时也肯定会因其具备的综合素养而更为自信。“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还设置了多个单元的“活动·探究”单元,立足于语文学习,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着眼于现实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需要指出的是,在开展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的同时,我们要认真研究不同于纸笔测试的表现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不仅要关注其研究结果,更要注重其研究的过程。

丰富语文形态,凸显课程整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核心素养不是通过学科知识体系建立的,它是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建立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素养不是单靠语文学科就能够培养的,而是通过多个学科、多样知识、多种能力的相互融合共同达成的。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学科教学,从学习能力的角度,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努力开展有效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应该倡导“思辨读写”的语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走向主动参与式的深度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应该整合其他学科,兼顾多方面能力,结合真实情境,构建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的语文课程。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有一条“变革学习方式”的线索贯穿以上三个维度。因此,要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达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黄浩.批判性思维: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N].中国教师报,2016-06-22(1).

[2][俄]列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

3.部编版语文一下词语表 篇三

风(风雨)(风云)(大风)(东风)

冬(冬天)(立冬)(冬日)(冬去春来)

雪(大雪)(风雪)(雪人)(雨雪)

花(开花)(百花齐放)(雪花)(白花花)

飞(飞鸟)(飞天)(飞虫)(飞机)

入(入学)(入口)(入木三分)(入门)

(要求会读,会用)1霜(风霜)(冰霜)降(降落)(下降)池(池塘)(池水)吹(吹过)(风吹雨打)飘(飘落)(飘下)入(出入)(进入)落(落下)(落叶)游(游泳)(旅游)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2 姓(姓名)(姓李)(姓王)(姓吴)

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

么(多么)(什么)(好么)(对么)

双(双手)(双目失明)(双耳)(天下无双)

国(中国)(国画)(立国)(国学)

王(国王)(王后)(王子)(大王)

方(四面八方)(大方)(比方)(东方)(要求会读,会用)2 姓(姓氏)(百姓)张(张开)(张大)赵(姓赵)(完璧归赵)周(周全)(周日)氏(氏族)(姓氏)古(古今)(古诗)钱(钱包)(赚钱)王(王子)(王后)李(李树)(李子)吴(吴山)(东吴)孙(子孙)(儿孙)官(做官)(器官)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3 青(青山绿水)(青天)(青鱼)(青年)

清(清水)(清明)(清早)(一清二白)

气(天气)(力气)(和气)(正气)

晴(晴天)(晴好)(晴日)(晴空)

情(友情)(同情)(心情)(人情)

请(请问)(请人)(回请)(申请)

生(学生)(花生)(生气)(出生入死)

(要求会读,会用)3 清(清楚)(清洗)晴(晴天)(晴空)眼(眼镜)(眼睛)睛(眼睛)(目不转睛)保(保护)(保养)护(护士)(护卫)情(友情)(事情)害(害怕)(害虫)事(事情)(故事)病(病人)(生病)请(有请)(请到)让(让开)(礼让)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4 字(生字)(字画)(名字)(字体)

左(左右开弓)(左手)(左耳)(姓左)

右(右手)(右耳)(左右)(右边)

红(红花)(火红)(口红)(红红火火)

时(小时)(时间)(有时)(四时)

动(生动)(动心)(开动)(动手)

万(万里)(万国)(千山万水)(十万)

(要求会读,会用)4 相(相互)(相遇)欢(欢乐)(欢笑)互(互相)(互助)纯(纯洁)(纯白)遇(遇见)(遇到)怕(害怕)(不怕)令(命令)(下令)净(干净)(纯净)喜(喜爱)(喜欢)言(语言)(发言)动(动词)(动作)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一 阴(阴天)(阴雨)雷(雷声)(雷雨)电(电视)(电话)阵(阵雨)(一阵)冰(冰天雪地)(结冰)冻(冰冻)(冷冻)夹(夹菜)(夹住)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1 吃(吃水)(吃力)(好吃)(吃东西)

叫(叫好)(大叫)(鸣叫)(叫花子)

主(主人)(主力)(主要)(公主)

江(江西)(江水)(长江)(江山)

住(住口)(住手)(住人)(对不住)

没(没有)(没人)(没用)(没完没了)

以(以后)(可以)(以上)(以小见大)

(要求会读,会用)

1、吃(吃饭)(好吃)

村(农村)(村子)主(主要)(主人)

亲(亲人)(亲热)面(下面)(面条)

忘(忘记)(遗忘)叫(大叫)(喊叫)

席(凉席)(席子)战(战士)(战场)井(一口井)(井水)毛(皮毛)(毛发)乡(乡村)(乡亲)士(士兵)(勇士)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课文2 会(学会)(不会)(开会)(大会)

走(走出)(不走)(走动)(飞沙走石)

北(北方)(东北)(北风)(天南地北)

京(北京)(东京)(京口)(京广)

门(大门)(开门见山)(门口)(出门)

广(广大)(广东)(广西)(宽广)(要求会读,会用)2想(想念)(思想)告(告诉)(告别)京(北京)(南京)

安(安全)(平安)

门(门口)(开门)

广(广场)(广大)非(非常)(是非)

常(经常)(往常)壮(壮丽)(壮观)

观(观看)(观赏)诉(诉说)(诉求)

路(走路)(公路)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3 过(不过)(过年)(过去)(八仙过海)

各(各自)(各人)(各个)(各式各样)

种(种子)(火种)(种田)(各种各样)

样(同样)(一样)(样子)(花样)

伙(同伙)(入伙)(大伙儿)(小伙子)

伴(伙伴)(同伴)(女伴)(学伴)

这(这样)(这儿)(这里)(这么)(要求会读,会用)3接(迎接)(接住)做(做事)(做梦)

样(样子)(一样)伴(陪伴)(相伴)

这(这里)(这边)觉(睡觉)(午觉)

再(再见)(再次)各(各位)(各种各样)种(种子)(各种)梦(梦想)(梦中)伙(大伙)(伙伴)却(盛情难却)(退却)趣(有趣)(趣味)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4 太(太阳)(太子)(太后)(太太)

阳(阳光)(阳春三月)(阳春白雪)

片(一片)(刀片)(叶片)(动画片)

金(金光)(金子)(金秋)(金光闪闪)

秋(秋天)(秋风)(秋雨)(立秋)

因(因为)(因果)(主因)(因由)

为(为了)(为什么)(以为)(自以为是)

(要求会读,会用)4太(太好)(太阳)

阳(阳光)(太阳)道(道路)(道理)

送(送给)(赠送)忙(连忙)(帮忙)

尝(品尝)(尝试)

香(香气)(香甜)

甜(甜美)(香甜)温(温暖)(温和)

暖(暖和)(暖气)该(应该)(活该)

颜(颜色)(颜料)

因(因为)(因果)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二 辆(一辆车)(车辆)

支(一支笔)(几支)

架(一架飞机)(书架)匹(马匹)(一匹马)

册(一册书)(书册)

铅(铅笔)(铅画纸)棵(一棵树)(一棵草)(一棵菜)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5 他(他们)(他的)(他人)(他日)

河(小河)(江河)(河水)(河北)

说(说明)(说一不二)(小说)(说书)

也(也是)(也好)(也对)(也可以)

地(开心地)(种地)(欢天喜地)(地方)

听(听见)(听说)(动听)(听从)

哥(哥哥)(大哥)(二哥)(哥们)

(要求会读,会用)

5块(一块毛巾)(冰块)捉(捉虫)(捕捉)急(着急)(焦急)直(直接)(直线)河(小河)(河水)

行(不行)(行走)死(生死)(病死)

信(写信)(信心)

跟(跟从)(跟随)

忽(忽然)(忽而)喊(叫喊)(高喊)

身(身体)(全身)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四 眉(眉毛)(画眉)

鼻(鼻子)(鼻腔)嘴(嘴巴)(嘴里)

脖(脖子)(鸭脖)

臂(手臂)(臂力)

肚(肚子)(小肚鸡肠)

腿(大腿)(小腿)

脚(赤脚)(一只脚)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6 单(单人)(单手)(单元)(书单)

居(居住)(同居)(后来居上)

招(招手)(招生)(招工)(不打自招)

呼(招呼)(呼叫)(呼气)(打呼)

快(飞快)(快门)(快马)(大快人心)

乐(快乐)(乐土)(可口可乐)(音乐)

(要求会读,会用)6只(只好)(只有)

窝(鸟窝)(鸡窝)孤(孤独)(孤单)

单(单独)(单人)种(种树)(种植)

都(都好)(都是)

邻(邻居)(相邻)

居(居住)(居然)

招(招收)(招手)

呼(呼喊)(招呼)

静(安静)(平静)乐(欢乐)(快乐)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7 玩(好玩)(玩乐)(玩火)(玩水)

很(很好)(很多)(很大)(很长)

当(当心)(当年)(当时)(上当)

音(音乐)(观音)(拼音)(注音)

讲(讲课)(听讲)(主讲)(开讲)

行(行为)(行人)(一言一行)(行走)

许(许多)(也许)(许可)(不许)

(要求会读,会用)7怎(怎么)(怎样)独(单独)(独自)跳(跳绳)(跳高)

绳(绳子)(跳绳)讲(讲话)(演讲)

得(总得)(可得)羽(羽毛)(羽毛球)球(篮球)(足球)

戏(唱戏)(游戏)

排(排队)(排球)

篮(篮筐)(篮子)

连(连接)(连线)

运(运动)(运气)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8 思(思想)(心思)(秋思)(三思而行)

床(木床)(床头)(双人床)(床单)

前(床前)(前后)(以前)(从前)

光(月光)(阳光)(光头)(花光)低(低头)(低音)(低三下四)

故(故乡)(故国)(故人)(故土)

乡(乡音)(同乡)(思乡)(水乡)

(要求会读,会用)8夜(黑夜)(夜晚)光(发光)(光明)

望(看望)(希望)

思(思念)(思考)

床(起床)(木床)

疑(怀疑)(疑心)

举(举手)(举高)

低(低头)(低下)

故(故乡)(故事)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课文9 色(红色)(海天一色)(春色)(出色)

外(里外)(外头)(门外)(闻名中外)

看(看见)(好看)(看书)(看一看)

爸(爸爸)(老爸)(爸妈)

晚(晚上)(早出晚归)(很晚)(晚会)

笑(大笑)(玩笑)(好笑)(笑一笑)

再(再见)(再会)(再三)(再来)

(要求会读,会用)9胆(大胆)(胆量)

外(外面)(外国)乱(杂乱)(胡乱)

原(原来)(草原)

敢(不敢)(勇敢)

勇(勇敢)(勇气)

偏(偏爱)(偏心)

像(好像)(不像)

往(往前)(向往)

窗(窗户)(窗口)

散(散开)(分散)

微(微笑)(细微)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课文10 午(上午)(中午)(下午)(午后)

节(春节)(过节)(节日)(中秋节)

叶(红叶)(竹叶)(叶片)(一叶知秋)

米(大米)(小米)(玉米)(米尺)

真(真是)(真正)(天真)(认真)

分(分开)(分手)(春分)(一分为二)

豆(红豆)(土豆)(大豆)(青豆)(要求会读,会用)10端(端水)(端正)

总(总是)(总共)

分(分开)(分别)

带(带鱼)(带领)

念(思念)(想念)

粽(粽子)(肉粽)

米(大米)(米饭)

豆(大豆)(豆子)

知(知道)(知己)

节(节日)(端午节)间(中间)(一间房)

肉(猪肉)(牛肉)据(据说)(根据)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课文11 那(那样)(那里)(那个)(那么)

着(看着)(笑着)(玩着)(着火)

到(来到)(看到)(一年到头)(从早到晚)

高(高低)(高大)(高中)(高音)

兴(高兴)(兴奋)(兴国)(兴许)

千(秋千)(千米)(千金)(万水千山)

成(成为)(成长)(成果)(成天)

(要求会读,会用)11虹(彩虹)(虹光)

浇(浇水)(浇花)兴(高兴)(兴致勃勃)照(关照)(照看)座(座位)(一座桥)

洒(洒水)(泼洒)拿(拿走)(拿起)

千(千山万水)(千家万户)提(提水)(提前)

挑(挑水)(挑选)镜(镜子)(眼睛)

裙(裙子)(连衣裙)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识字 5 间(花间)(中间)(人间)(乡间)

迷(入迷)(迷人)(书迷)(迷宫)

造(造句)(再造)(打造)(仿造)

运(运动)(运气)(运用)(走运)

池(小池)(水池)(池子)(电池)

欢(欢乐)(欢快)(欢笑)(人欢马叫)

网(上网)(网吧)(电网)(天罗地网)

(要求会读,会用)5蜻(蜻蜓)(蜻蜓点水)藏(捉迷藏)(躲藏)

蚁(蚂蚁)(蚁后)

蜘(蜘蛛)(蜘蛛网)

蜓(蜻蜓)(蜻蜓点水)造(造纸)(建造)

食(食物)(进食)

蛛(蜘蛛)(蛛丝马迹)

迷(迷路)(迷失)

蚂(蚂蚁)(蚂蝗)

粮(粮食)(粮草)

网(蛛网)(上网)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识字6 古(古今)(千古)(古文)(古国)

凉(秋凉)(清凉)(凉风)(凉水)

细(细雨)(细长)(细叶)(细心)

夕(夕阳)(前夕)(七夕节)(旦夕)

李(李子)(姓李)(李花)(瓜田李下)

语(语文)(成语)(外语)(鸟语花香)

香(香水)(香气)(清香)(书香少年)

(要求会读,会用)6圆(团圆)(圆形)酷(冷酷)(残酷)

晨(早晨)(清晨)

霞(彩霞)(晚霞)

严(严格)(严寒)

暑(暑假)(酷暑)

细(细小)(仔细)

夕(夕阳)(除夕)

寒(寒假)(寒冷)

凉(冰凉)(凉水)

朝(一朝一夕)(朝霞)

杨(杨树)(白杨)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识字7 打(打工)(打开)(单打)(双打)

拍(拍手)(拍打)(节拍)(打拍子)

跑(长跑)(飞跑)(快跑)(跑车)

足(双足)(手足)(不足)(立足)

声(声音)(风声)(高声)(低声)

身(身后)(全身)(自身)(身心)

体(身体)(字体)(全体)(体会)

(要求会读,会用)7操(操场)(做操)

拍(拍皮球)(拍手)

铃(响铃)(铃声)

锻(锻炼)(锻造)场(球场)(场地)

跑(跑步)(奔跑)

热(热闹)(热气)

炼(锻炼)(精炼)

拔(拔牙)(拔萝卜)

踢(踢足球)(踢毽子)闹(闹事)(热闹)

体(体育)(身体)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识字8 之(之前)(之后)(一走了之)(好自为之)

相(相近)(相对)(相反)(相同)

近(远近)(不近人情)(从近到远)

习(学习)(自习)(习字)(秋风习习)

远(远方)(远古)(远大)(长远)

玉(玉石)(玉米)(宝玉)(金玉良言)

义(同义)(近义)(义工)(正义)

(要求会读,会用)8之(不速之客)(赤子之心)

初(当初)(起初)

善(善良)(友善)

迁(变迁)(拆迁)

幼(幼儿)(幼小)

义(意义)(主义)习(习惯)(学习)

贵(富贵)(昂贵)

玉(宝玉)(美玉)

性(性格)(个性)专(专家)(专门)

器(大器)(器重)教(教师)(教室)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五 饭(吃饭)(午饭)

茶(喝茶)(茶叶)

鞭(鞭炮)(皮鞭)

能(能力)(能够)泡(泡茶)(泡泡)

炮(大炮)(炮火)

饱(吃饱)(饱和)

轻(年轻)(轻轻地)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12 首(首要)(回首)(首长)(首先)

采(采花)(采风)(采用)(采取)

无(无比)(无边)(无从下手)(无常)

树(大树)(树干)(树苗)(树立)

爱(爱心)(爱好)(可爱)(心爱)

尖(尖刀)(尖子)(尖利)(尖牙)

角(角色)(直角)(牛角)(角尺)

(要求会读,会用)12首(首都)(首领)

浮(漂浮)(飘浮)流(水流)(流过)

荷(荷花)(荷叶)

踪(失踪)(踪迹)

萍(浮萍)(萍水相逢)爱(友爱)(相爱)

露(露水)(露出)

迹(名胜古迹)(痕迹)

泉(泉水)(泉眼)

柔(柔软)(温柔)

角(角落)(边角)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六

棍(棍棒)(棍子)

椅(桌椅)(椅子)

织(织女)(织布)

汤(喝汤)(汤水)

萤(萤火虫)

斗(北斗七星)(烟斗)

扇(扇子)(风扇)

牵(牵牛花)(牵挂)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13 亮(亮点)(亮分)(亮色)(亮晶晶)

机(机关)(机动)(机电)(机会)

台(台风)(台子)(井台)(灯台)

放(放心)(放学)(开放)(放行)

鱼(小鱼)(甲鱼)(金鱼)(鱼肚)

朵(花朵)(云朵)(耳朵)

美(美工)(美好)(十全十美)(美丽)

(要求会读,会用)13珠(珍珠)(水珠)

晶(水晶)(亮晶晶)

展(展示)(展开)

膀(翅膀)(肩膀)

摇(摇手)(摇船)

停(停止)(停下)

透(透气)(透明)

唱(唱歌)(演唱)躺(躺下)(平躺)

机(飞机)(机器)

翅(翅膀)(鸡翅)

朵(一朵花)(花朵)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14 直(直尺)(直角)(笔直)(心直口快)

呀(是呀)(好呀)

边(里边)(边关)(无边无际)(左边)

呢(你呢)吗(是吗)(好吗)(对吗)

吧(走吧)(去吧)(来吧)加(加法)(加工)(加入)(加上)

(要求会读,会用)14腰(弯腰)(伸腰)

伸(伸手)(伸出)

呢(你呢)(他呢)

消(消息)(消失)

响(声响)(响亮)

坡(山坡)(上坡)

潮(潮水)(潮湿)

空(空地)(有空)息(休息)(消息)

沉(下沉)(沉甸甸)湿(潮湿)(湿气)

闷(闷热)(很闷)搬(搬家)(搬走)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课文 15 文(文化)(文书)(文明)(文火)

次(次要)(多次)(次日)(层次)

找(找到)(东寻西找)(找齐)(找钱)

平(平时)(平日)(平生)(平平安安)

办(办法)(办学)(办理)(办公)

让(让位)(让利)(让座)(出让)

包(包办)(包车)(包工)(包子)(要求会读,会用)15具(玩具)(具体)

哪(哪里)(哪边)

平(平安)(水平)

仔(仔细)(仔鸡)

所(所以)(厕所)

些(一些)(有些)查(查看)(检查)

丢(丢掉)(弄丢)

每(每天)(每个)

次(一次)(每次)

新(新衣服)(新年)

她(她们)(她的)

检(检查)(检验)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16 钟(钟点)(钟情)(闹钟)(挂钟)

元(元气)(元旦)(元日)(元月)

洗(洗车)(洗尘)(洗手)(冲洗)

共(共有)(共同)(总共)(同生共死)

已(已经)(已然)(已知数)

经(经常)(经过)(经受)(已经)

坐(坐下)(请坐)(坐地)(坐立不安)(要求会读,会用)16钟(闹钟)(钟爱)洗(洗衣服)(洗手)

叹(叹气)(叹息)

决(决定)(决心)

经(经过)(已经)

元(元旦)(元宵)

背(背包)(背着)

共(一共)(总共)

定(一定)(肯定)

迟(迟到)(来迟)

刚(刚才)(刚好)

汽(汽车)(汽水)

已(已经)(已知)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课文17 要(要求)(不要)(要好)(要么)

连(连日)(连忙)(连队)(连环)

百(百合)(百万)(百花齐放)

还(还有)(还是)(送还)(还书)

舌(舌头)(火舌)(七嘴八舌)点(点心)(点头)(点火)(点子)

(要求会读,会用)17物(动物)(植物)通(通过)(通车)

遍(一遍)(走遍)

鬼(小鬼)(鬼怪)

第(第一)(第几)

虎(老虎)(白虎)

注(注意)(注明)

百(成百上千)(一百)

脸(脸蛋)(洗脸)

熊(黑熊)(狗熊)

意(意义)(意思)

舌(舌头)(舌尖)

准(准备)(准时)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18 块(块头)(一块)(石块)

非(非常)(是非)(非同小可)

常(经常)(正常)(常人)(常年)

往(往常)(以往)(人来人往)(往日)

瓜(瓜分)(西瓜)(瓜子)(南瓜)

进(进行)(前进)(进入)(进口)

空(空中)(天空)(空空如也)(空气)

(要求会读,会用)18猴(猴子)(猴王)

扛(扛起)(扛着)

摘(摘下)(采摘)

抱(抱着)(拥抱)

结(结果)(结实)

满(满意)(满足)

捧(捧起)(捧着)

蹦(蹦蹦跳跳)(蹦床)掰(掰开)(掰下)

扔(扔掉)(扔下)瓜(西瓜)(瓜果)

追(追赶)(追上)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七

吵(吵架)(吵闹)

现(现在)(实现)

弓(弓箭)(拉弓)

胖(肥胖)(长胖)

票(邮票)(电影票)

甘(甘心)(甘甜)

岁(岁月)(年岁)

交(交换)(上交)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19 病(病人)(生病)(病从口入)(病句)

医(医生)(医书)(医学)(医治)

别(别人)(告别)(分别)(别名)

干(干活)(干果)(干洗)(干贝)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21 捉(捉鱼)(捉虫)(捉拿)(捉弄)

条(条目)(条文)(条子)(条理)

爬(爬山)(爬行)(爬虫)(爬树)

姐(姐姐)(小姐)(姐妹)(大姐)

您(您好)(您早)

草(小草)(草地)(青草)(草长莺飞)

房(房子)(房车)(房东)(房间)

(要求会读,会用)21壁(墙壁)(壁虎)

咬(咬断)(咬住)

拨(拨开)(拨水)

房(房屋)(房间)

墙(墙角)(围墙)

断(断开)(断裂)奇(奇才)(奇妙)(千奇百怪)(奇人)

七(七夕)(七上八下)(七个)

星(星星)(星空)(星火)(星云)

(要求会读,会用)

19棉(棉花)(棉衣)

燕(燕子)(飞燕)

然(然后)(不然)

娘(大娘)(姑娘)

别(别人)(别的)

奇(奇怪)(好奇)

治(医治)(治病)

干(干活)(能干)颗(一颗枣)(颗粒)

吐(吞吐)(谈吐)瓢(瓢虫)(瓢泼大雨)碧(碧绿)(碧蓝)

啦(来啦)(好啦)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20 吓(吓人)(惊吓)(吓坏)

怕(可怕)(生怕)(怕人)(怕事)

跟(跟从)(跟头)(跟风)(跟前)

家(家家户户)(家人)(家书)(大家)

养(养生)(养人)(养花)(休养)

象(大象)(象牙)(气象)(盲人摸象)

都(都是)(首都)(都市)(都会)

(要求会读,会用)

20咕(咕咚)(咕咕叫)

咚(咚咚响)(咕咚)熟(熟人)(熟食)

掉(掉下)(扔掉)

逃(逃跑)(逃走)

野(野生)(野人)

吓(吓人)(惊吓)

命(生命)(命运)

拦(拦住)(阻拦)

鹿(梅花鹿)(小鹿)象(大象)(象群)

领(带领)(领导)

甩(甩开)(甩掉)

您(您好)(您的)

傻(傻瓜)(傻乎乎)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八 卫(保卫)(守卫)梳(梳头)(梳理)擦(擦手)(擦窗)澡(洗澡)(澡盆)蚊(蚊子)(蚊蝇)

4.部编版一下语文期中归类之形似字 篇四

春(春天)(春风)

入(入口)(出入)

看(看见)(好看)

人(大人)(人们)

八(八个)(八人)

双(双方)(双人)

对(对方)(对手)

万(万一)(千万)

时(小时)(有时)

方(方向)(地方)

王(大王)(王子)

生(生日)(花生)

玉(玉米)

牛(小牛)(牛毛)

主(主人)(公主)

青(青草)(青蛙)

请(请坐)(请问)

清(清水)(清早)

情(事情)(心情)(同情)

晴(天晴)(晴天)(晴朗)

睛(眼睛)

字(生字)(文字)

左(左右)(左边)

学(学习)(学校)

在(正在)(不在)

右(左右)(右手)

吃(小吃)(吃水)

石(石头)(石子)

气(生气)(火气)

主(主人)(公主)

井(井水)(井口)

住(住手)(住过)

开(开花)(开水)

士(士兵)

红(红花)(火红)

土(土地)

江(江水)(长江)

走(走开)(行走)

北(北京)(北方)

足(手足)(足球)

比(对比)(比一比)

去(不去)(来去)

门(大门)(门口)

广(广大)(广西)

们(我们)(他们)

厂(工厂)(厂长)

村(山村)(村长)

各(各自)(各种各样)

过(不过)(过河)

冬(冬天)(冬雨)

和(和好)(和平)

伙(伙伴)(同伙)

种(种子)(火种)

秋(秋天)(金秋)

阳(阳光)(阳台)

全(全天)(全才)

阴(阴天)

金(金子)(金秋)

力(力气)(大力)

因(因为)(起因)

为(因为)

回(回来)(回去)

(办法)

也(也许)(也好)

可(可以)(可乐)

他(他们)(他的)

河(小河)(河边)

地(大地)

(草地)

听(听见)(听从)

单(单一)(床单)

近(远近)

早(早上)(清早)

东(东西)(东边)

居(居中)(居住)

乐(快乐)(可乐)

后(后天)(后来)

块(一块)(石块)

马(马上)(立马)

快(快乐)(快车)

乌(乌云)(乌鸦)

鸟(小鸟)(鸟儿)

进(进去)(进来)

午(中午)(午后)

讲(讲台)(听讲)

许(也许)(许多)

远(远近)(远方)

跟(高跟)

玩(玩乐)(玩笑)

很(很好)(很多)

光(阳光)(光明)

乡(乡下)(乡村)

元(一元)(几元)

多(多少)(很多)

巴(大巴)(下巴)

看(看见)(看书)

色(红色)(白色)

春(春天)(春风)

着(看着)

外(外公)(里外)

处(到处)(处处)

米(大米)(米饭)

分(分开)(分手)

来(来去)(来回)

公(公主)(公开)

什(什么)

真(真心)(真的)

叶(竹叶)(叶子)

正(正在)(立正)

头(头上)(石头)

千(一千)(千万)

兴(高兴)

5.部编一下语文教材讲解 篇五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只、窝、孤、单、种、都、邻、居、招、呼、静、乐”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单、居、招、呼、快、乐”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

4、 通过课文学习,初步体会到友情的重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质疑导入

1、 师谈话:这节课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大树和喜鹊的图片)?指名学生认读卡片:树、喜鹊。

2、 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课题提问。(如:树和喜鹊是什么关系?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3、 师过渡:要想知道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那就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吧!

二、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听到了哪些内容。

3、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 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 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① 学习“只”这个多音字:

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只有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引导学生发现“只”在两个短语中的不同读音,学习这个多音字,并鼓励学生总结“只”在什么情况下读第一声,在什么情况下读第三声。相机出示练习。

② 出示“鸟窝”的词卡,指名学生认读,同时出示鸟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③ 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 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孤单”一词,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或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对“孤单”一词的理解。

(3) 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强调“种”这个多音字。出示“种树”“种子”两个词,引导学生比较“种”字读音的不同。

(4)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邻居”一词,指名学生认读,强调“邻”是前鼻音,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邻居”的意思。

(5) 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生朗读。

① 出示:招呼、叽叽喳喳、安安静静三个词语,指名生认读,正音:“招、喳”是翘舌音,“静”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② 理解“招呼”一词:鼓励学生根据汉字的字形和生活实际来立即恶(“招”是提手旁,与动作有关;“呼”是口字旁,表示说话,“招呼”放在一起表示向人打手势或说话。)

练习用“招呼”一词造句。(如:家里来客人了,我主动与客人打招呼。)

③ 积累AABB式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两个词语结构上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来。(如: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快快乐乐等。)

(6) 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认读“快乐”一词,引导生用近义词替换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快乐”的意思。

5、 在识字学词后要求生再次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 巩固识字。

(1) 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 单独出示本节课所要认的汉字,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识记。

三、 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师出示读书要求,想象课文中树和喜鹊在数量上有什么变化,他们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2、 生自读课文,圈画,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板书:一棵树、一只喜鹊,孤单;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快乐。

4、 鼓励学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师引导学生做到语言表达通顺、完整。(最初,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他们很孤单;后来有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他们都很快乐。)

四、 指导生字书写

1、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单、居、招、呼、快、乐。

2、 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以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3、 生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 师范写生字,重点强调:“单”字的笔顺是点、撇、竖、横折、横、横、长横、竖;“居”是半包围结构,下部的“古”要写得半藏半露;“乐”字注意与“东”加以区别。生书空。

5、 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给予个别指导。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那么,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和快乐。

3、 探究树和喜鹊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体会到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巩固,复习导入

1、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根据学生的交流,师板书。

3、 师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到树和喜鹊的家园,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孤单和快乐,寻找他们心情变化的原因。

二、 对比阅读,体会心情

1、 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孤单”一词。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2) 师出示图片,图上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生观察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朗读第1自然段,师强调读好“只有”这个词。

(3) 在学生交流自己感受的基础上顺势出示“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指名学生朗读。

(4) 引导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对“孤单”一词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在什么情况也体验过“孤单”,同时练习表达:

当-----------时,我感到很孤单,我真想----------------!

(5)配乐朗读第1、2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孤单的感受。

2、学习5、6自然段,体会“快乐”一词

(1)师过渡:树和喜鹊就这样孤单地生活了很长时间,可是后来呢?他们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5、6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2)生自主朗读第5、6自然段,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①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喜鹊的快乐?

引导学生抓住“天一亮”“天一黑”这两个时间点喜鹊的活动,从“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窝”“安安静静地睡觉”体会到喜鹊结伴而行的快乐,并相机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喜鹊快乐的心情。

②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天一黑,喜鹊们又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③引导学生思考:树的快乐体现在哪些地方?鼓励学生移情想象,进行交流。(如:树有了邻居后,他们可以谈心聊天,说说自己的悄悄话,这让他们感到很开心;他们为喜鹊提供了生活的地方,也会感到开心;好多好多树在一起变成了大森林,吸引来了其他的小鸟和动物们,他们也很开心等等。)

(4)配乐朗读第5、6自然段。

三、探究原因,感受友情

1、师过渡:当树和喜鹊孤单时,我们为他们感到难过,当树和喜鹊快乐时,我们同样感到开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树和喜鹊的心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出示图片: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鸟窝、好多好多喜鹊。引导学生从“好多好多”“每棵树上都有”“每个鸟窝里都有”这些短语中感受树和鸟的多。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师小结:原来,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这才是他们从孤单变快乐的原因啊,原来生活中有了伙伴,有了友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5、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珍贵的友情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阳光,能驱走我们心中的孤单和寒冷,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课文中的树和喜鹊那样,交上很多的朋友,收获珍贵的友情。

板书设计

6 树和喜鹊

一棵树                        好多好多树

一只喜鹊           植树造林     好多好多喜鹊

孤单                             快乐

6.部编一下语文教材讲解 篇六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和“小兔运南瓜”。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部编本”语文教材以“学习提示”的方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使教学的方向更为清晰和突出。第一单元“我说你做”的学习提示是“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第四单元“我们做朋友”的学习提示是“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第六单元“用多大的声音”的学习提示是“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第八单元“小兔运南瓜”的学习提示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中,第六单元“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是在第一单元“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初步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部编本”语文教材非常好地体现了教学要求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二、教学目标新取向:交际能力·兴趣·习惯

口语交际“多大的声音”,教材先用“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两个问句,激发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再用三幅插图“图书馆问话”“交给老师橡皮”“给同学讲故事”,创设三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出现学习提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明确指出说话声音要适中的表达要求。我们从教材编写中可以发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取向,除了要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外,还要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口语交际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并在情境感悟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文明礼仪,浸润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鉴于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用多大的声音”的话题讨论与情演练,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并使其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场合,确定说话声音的大小,用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文明的小学生。

三、教学过程新设计:情境创设·演练·互动

(一)运用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1.录像导入:今天上课,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先看一段录像。

故事情境描述: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很认真地做着作业,教室里格外安静。突然,一声大叫传来:“老师,老师!”同学们吓了一跳,教室里顿时闹腾起来。原来是小东同学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一个字不会写,就大声叫老师……

2。引导评论:你们觉得小东这样做好不好?(大家都在安静地做作业,不能大声说话,否则会影响别的同学做作业,这是不礼貌的)

3。教师小结:说话是一种礼仪的表现,说话声音大小很重要。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板书:“用多大的声音”)

(设计意图:开课用录像小故事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且故事又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熟悉而亲切。通过故事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对主人公的评论中,发现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产生到底该如何把握音量的疑问,从而在自然地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的同时,将学生一颗颗充满疑惑的心也瞬间激活,并顺利地将其引向对真知的探究。)

(二)借助插图创设情境,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插图引入:今天,小东的生活可丰富了。请大家再仔细看这三幅图,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

2。问题悬疑探究:在上面这三件事情中,小东说了哪些话?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我们一起来告诉他。

(1)说说插图一

①出示插图一:你看懂小东说了什么话?(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小女孩在看书,小东想坐小女孩边上的位置,所以就指着那个位置问小女孩:“请问,这里有人吗?”)

②小东应该怎样说话?出示选项,举手选择:

A.大声说( )B.小声说( )

③统计学生选择结果,采访明理:小东为什么要小声说话?

(要点预设:因为这是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要安静阅读,大声说话会影响其他阅读者。更何况墙壁上还贴着一个“静”字,我们更加要自觉保持安静了)

④教师总结:像图书馆、阅览室、影院、医院等公共场所,为了不影响别人,我们要小声说话,保持安静。

⑤表演练习:如果你是小东,你会怎么问话?小女孩又会怎样回答呢?(同桌两人互相演一演,练一练)

⑥展示评价:先请一对同桌表演,评价他们说得怎样,再请两对同桌表演,评价。

(2)议议插图二和插图三

①那么,剩下的两幅图里,小东又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呢?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选择一幅图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②交流反饋。

图2:小东捡到橡皮要交给老师,如果是到老师办公室里,为了不影响别的老师办公,说话声音应该小一点;如果是在教室里,而且是课间,声音嘈杂怕老师听不清楚,说话声音可以大一点。

图3:小东在教室里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为了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听得到,声音要尽量大一点。

③选择一幅图来表演,大家评价:小东说得好吗?为什么?

3.总结提升:小东真能干!你们真能干!我们都做到了说话要看场合,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文交际情境现场化、故事化,借第一幅图进行交际规范的指导,用第二、三两幅图进行巩固迁移、练习提升,教学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梯度递升。并且在说清事理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说练表演,让同桌高效互动;在尊重自主选择的交际情境中,充分实践,在保证交际水平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激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延伸拓展: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声音,有的时候要大声说话,有的时候要小声说话。那么,你们觉得哪些时候,说话要大声些?哪些时候,说话要小声些呢?同桌讨论。

2.同桌表演:老师提供几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图,请选择一个场景,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同桌两人表演,特别要注意说话声音的大小。(请三对同桌上台表演)

3.互动评价:你觉得哪一对同桌说话的声音大小正合适?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流平台,做到学以致用。用表演的方式,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反复演练说话的合适音量,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地落实和提高。这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4.课堂总结:这节口语交际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和别人说话用适合的音量是一种礼仪和修养,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出示儿歌:说话有学问,声音有大小。有时候要大,有时候要小。掌握好音量,人人把我夸!

教师范读儿歌(故意把声音放得很轻很轻),评价:你们觉得老师这样的声音怎么样?(要大声点)教师再大声地朗读一遍,问学生:这样行吗?

齐读儿歌,下课。

7.部编一下语文教材讲解 篇七

春()

入()

看()

人()

八()

双()

对()

万()

时()

方()

王()

生()

玉()

牛()

主()

青()

请()

清()

情()

晴()

睛()

字()

左()

学()

在()

右()

吃()

石()

气()

主()

井()

住()

开()

士()

红()

土()

江()

走()

北()

足()

比()

去()

门()

广()

们()

厂()

村()

各()

过()

冬()

和()

伙()

种()

秋()

阳()

全()

阴()

金()

力()

因()

为()

回()

()

也()

可()

他()

河()

地()

听()

单()

近()

早()

东()

居()

乐()

后()

块()

马()

快()

乌()

鸟()

进()

午()

讲()

许()

远()

跟()

玩()

很()

光()

乡()

元()

多()

巴()

看()

色()

春()

着()

外()

处()

米()

分()

来()

公()

什()

真()

叶()

正()

头()

千()

兴()

干()

同音字:

1.dong

:

()西

()方

()天

()瓜

2.qing

:

心()

()天

同()

()空

3.qing:

()山

()早

()草

()水

4.sheng

:

()日

上()

()音

5.zi

:

生()

各()

文()

()己

6.shi

:

五()

()头

小()

7.yi

:

()经

()后

可()

8.乡相香:互()

()村

()味

9.huo

:

()种

()伴

10.zai:

正()

一()

()家

()见

小红,你()不起床就晚了,怎么还()床上呢?

11.做作坐座:

()位

()()业

请()

12.yin:

()为

()天

()乐

13.he:

()

()好

()苗

我()你

14.wan

:

()笑

()成()具

做()

15元原圆园:

公()

()形

草()

一()

16.向象像:好()

大()

方()

17.ban

:

()法

一()

伙()

18.jin

:

()来

8.部编一下语文教材讲解 篇八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会认3个偏旁和1种笔画。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教学重难点: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大家一起来猜一猜。(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2.师:同学们,谜底是什么?有谁猜到了吗?(揭示谜底,板书课题:影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赶快打开语文书第80页!大家先听老师来读一遍,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老师范读)2.多有趣的课文呀!自己大声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针对指导。)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生自由举手或指名朗读)同学们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好吗?(全班齐读课文)

三、动动脑筋,自主识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课文词语)

2.趣味识字:农民伯伯常常把字贴在苹果上,让红彤彤的苹果卖出更好的价钱。同学们见过贴字的苹果吗?咱们一起去果园里看看吧。(课件出示摘苹果,巩固识字)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老师出示生字卡,让学生认读生字。2.指名朗读课文,老师正音。

二、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觉得第一小节哪些语句最有趣? 2.学习“影子在前,影子在后”一句。(1)学生齐读,教师强调再读生字:前、后。

(2)引导学生看图,指出图中小朋友就是文中的“我”。想一想:影子为什么有时在小朋友的前面,有时又在后面?启发学生看活动演示图,从影子、太阳、小朋友三者关系来理解。

(3)实践活动:出示四幅图,要求学生选出影子在小朋友前、后的两幅图贴在板书上。

3.启发提问:你还觉得哪些语句有趣?

小结:只要有太阳照着,影子就会伴随在我们的前后,与我们形影不离。

三、自读第二小节,理解句子

1.齐读第二小节,再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1)要求:读课文,提出问题,同学之间相互探讨,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解决问题。

(2)问题预设:你觉得这一小节哪些句子最有趣?影子为什么有时在小朋友的左边,有时在小朋友的右边?

2.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节奏提示朗读。

四、实践活动,拓展练习

1.让同学们按照上操的队列站好,自由练习说话:我的左边是,我的右边是。2.小结:白天,在阳光下,影子会伴随我们,影子是我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比 尾 巴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会认2个偏旁和1种笔画。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问号、句号。学会朗读问句,懂得回答问题要完整,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问句、答句,理解“长”“短”“弯”“扁”等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森林王国”。

2.师:同学们,这里是美丽的森林王国。有一天啊,许多小动物们起床一看,吓了一大跳。呀!它们的尾巴不见了!熊二分析呀,是光头强悄悄把它们的尾巴用一种叫“高科技”的新鲜玩意儿偷走了。那咱们去光头强那儿看一看!

3.课件出示光头强的房子,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尾巴。4.师:呀!果然是光头强这个强盗偷走了小动物们的尾巴。聪明的你,能够帮小动物们找回尾巴吗?

5.让小朋友们将小动物们和尾巴一一对应,对应上了的动物会笑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翻开书,自由练习朗读并把这课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2.现在,请小朋友交流:你读懂了些什么?(全班学生边说边互相补充。)

三、动动脑筋,自主识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词语)。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续编故事,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森林王国”里的情景。

2.师: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尾巴之后啊,别提多高兴了。金花松鼠呀提议大家来一个“比尾巴大赛”。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二、精读课文,细品文段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比尾巴的情景吧。请大家先自由读一读课文。

1.认识“?”,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2.师生对读,三问三答。男女生对读。3.表演读第1、2小节。

师:谁愿意当小猴子、兔子和小松鼠?(让学生自由举手分角色朗读)4.请同桌对读第3、4小节,读准字音。(让学生自由举手读,师生评议)5.质疑问难: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出示图片:看看这6种动物,比比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有很多漂亮的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眼睛)

(2)用“最”说话。自由举手说话。6.指导朗读第3、4小节。

三、读读画画,认识动物尾巴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呢?吉吉国王可说了,比尾巴大赛可不是白看的。它们呢,也不要门票,但是呢,小朋友们必须每人画一张画,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尾巴画下来。你们可以做到吗?

2.让学生自由画画,鼓励学生涂颜色。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青蛙写诗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习2个偏旁。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内容。

3.在读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能正确书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内容。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今天呢,我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 身穿绿衣裳,露着白肚皮,专捉害虫保庄稼,唱起歌来顶呱呱。(青蛙)2.师:“小青蛙不但是捉虫高手,而且还会写诗呢,你们想知道它写了一首什么诗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题:青蛙写诗。认读“写、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画出课文生字、词语,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语,四人小组合作,一起读一读。3.小组间比赛读、指名代表在全班读。

4.指导“当、串、水珠、蝌蚪”等字词的读音。

三、指导识字,练习书写 1.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组词练习。3.认识“冖、灬”2个偏旁。4.指导“雨、下”等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出示课件)快听:淅沥沥,沙啦啦……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从声音中你感受到什么?(雨点儿很轻很小)

2.看到这么轻柔、这么细腻的小雨,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它是怎么说的?(齐读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三、学习第二至四小节,感悟童趣

1.听到小青蛙要写诗啦,瞧瞧,都有谁来帮忙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2.自由读并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板书:逗号句号省略号)3.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1)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啦?(小蝌蚪就像一个小逗号)(2)老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啦?(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3)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省略号是六个小黑点,一个不行。)还能说一串什么?(训练语言表达)

4.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①圆圆的,当句号。②一串,当省略号。

③豆芽可以当个小逗号。)

5.在标点符号家族中,你还认识哪些标点?(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四、学习第五小节,启迪灵性

1.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完了(出示诗文——),快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形声字。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2.“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发挥想象,启迪孩子的灵性。)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雨点儿

教学目标:

1.会认“数”“彩”“半”等12个生字,会写“问”“有”“半”等5个生字,掌握3个偏旁和1种笔画。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好吗?(课件播放歌曲《小雨点》)2.这首歌唱的是小雨点儿,我们来看看。(课件播放动画)多可爱的雨点儿呀,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课件出示课题:雨点儿,读准“点”和儿化音。)

二、感知全文

1.听课文录音,听清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第一遍读正确,读通顺;第二遍,边读边数清楚一共有几段,标上自然段号)

3.交流:检查标自然段号,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大雨点儿小雨点儿)

三、指导识字

1.出示:数、彩、半、空、问、到、方、没、更、绿、出、长。(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学生自由读,指导读。

2.师:相信聪明能干的你一定能想出很多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熟字加偏旁:采+彡=彩)3.巩固认字,去拼音读。

4.出示“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指导书写。(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点儿,这节课我们要和雨点儿一起去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

2.师:想和雨点儿一起去旅行,先要和刚认识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要不,它们会拦住你们的脚步哦。(课件出示生字,采取多种形式巩固认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2.学习第2~4自然段。

(1)师: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雨点儿还说起话来了,嘘——(2)出示对话,自由读,找找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3)(课件对话部分变颜色)你们喜欢当小雨点儿的,就读小雨点儿的话,喜欢当大雨点儿的,就读大雨点儿的话。

(4)课文学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5)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过渡:是呀,可它们为什么要到这些地方?)3.学习第5自然段。(1)学习第一句。

①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那么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 ②你瞧,“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课件展示动画生长一)

③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吧!(2)学习第二句。

①大雨点儿要去哪里?那里美吗?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那里?

②不久,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件展示动画生长二)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明天要远足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会认 “目”1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跌宕起伏。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季)那么在秋天,你们和家人都进行过什么活动呢?(爬山、赏菊)活动前爸爸妈妈都做了哪些准备活动呀?

2.师:有一群小朋友啊,明天也要去秋游——远足了。你们知道远足是什么意思吗?(去很远的地方旅行)

3.师:走!我们现在悄悄地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嘘,大家赶快悄悄打开课本,看看明天要远足的同学们在干什么。

2.多有趣的课文呀!自己大声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把生字在文中画一画哦!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学生自由举手朗读,指名读)读得真好,我还想听,我们一起读好吗?(全班齐读课文)

三、动动脑筋,自主识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2.分类识字:

(1)“才”“白”独体字,注意笔顺。

(2)“明”“的”是由哪几个“好朋友”组成的?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学海拾贝,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课文中散落着许多美丽的“贝壳”,你看到了吗?(课件出示“学海拾贝”。)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

2.鼓励学生自由举手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二、学习诗歌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第一节,女生朗读。思考问题:

(1)有一个孩子远足前翻来翻去睡不着,为什么?

(2)哪一句最能体会到那个孩子急切的心情?

(3)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跟大家说一说。(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3.老师指导朗读“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翻过去,唉——睡不着。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4.请孩子们自由读一遍。女生读第一节,男生读第二节,第三节齐读。

[教学板书]

9明天要远足

睡不着海——各种颜色

云——洁白柔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积极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会成功。开课伊始,谈话导入:秋天到了,我们一般会做什么?引出有一群孩子要去远足。那么远足前,孩子们会做什么呢?老师通过从孩子们身边的事情入手,然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启发学生思考那个孩子为什么睡不着?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结合自己出游前的亲身体会,踊跃发言。然后老师顺势问“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跟大家说一说”。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大还是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时”“候”“觉”等11个生字,会写“自”“己”“衣”3个生字。掌握3种偏旁“彳”“亠”“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要学会正视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自己又很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们上学的时候,当你们看到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自己来上学,有没有很羡慕呢?(生答:有)

2.师:那个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要是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大多好啊!)

3.师:为什么呢?(因为我再大一些,爸爸妈妈就不用每天辛苦送我上学了。)

4.师: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和你们一样,有时候能自己系鞋带、穿衣服时,他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够不到按钮、害怕打雷时,他又觉得自己很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小朋友吧!

二、看图读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2.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3.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

4.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并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2.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口头扩词练习)

4.巧识字形。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比一比:己—已自—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本课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出示课件“图图上小学了”。

3.师:同学们,图上这个孩子叫图图。你们看一看,图图在做什么?

4.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然后看图说话。

5.师:图图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他又觉得自己很小。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文,找找原因吧!

二、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思考问题。

2.指名回答。

(1)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4件事)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

(3)为什么“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预设:(长大后,父母会渐渐变老……)

(4)为什么“我”又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引导学生从长大后能自己做或帮助父母做很多的事等方面作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小?(学生自由交流,发言)

三、指导写字,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多种形式认读。

2.自主记忆生字。

3.仔细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好看。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个别难写的字。(学生自由练写,师针对个别指导。)

[教学板书]

10大还是小

大小 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

不要长大,快点长大

[教学反思]

本节课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学生始终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读、说、演、编,师生、生生互动,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兴趣浓厚,这样就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11项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蓝”“又”“笑”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和”等4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教师批注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很好玩的地方?河边呀,公园里呀,森林里呀……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最让你难忘的地方吗?(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2.师:你们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吗?有一个小朋友啊,他去过海边。他说那里可好玩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借助拼音或向老师请教。

2.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老师随机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进行口头扩词练习。)

3.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4.书写生字。(引导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指导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既然到海边来了,当然不能空着手回去,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海边拾贝。

2.游戏“海边拾贝”:课件出示的贝壳和海螺的背后写有生字、词,指名读,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它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师:同学们,读完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3.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并出示配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浪花(雪白雪白哗哗地笑)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举手(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出示问题:小娃娃挂在胸前的彩色项链是用什么穿成的?(海螺和贝壳)这些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是从哪儿来的呢?(浪花冲到沙滩上的)

3.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小娃娃快活的脚印)是谁给它穿的?(小娃娃)

4.课文为什么以“项链”为题?(板书)预设:①因为小娃娃的胸前挂着用海螺和贝壳穿成的彩色项链。

②因为大海的胸前挂着小娃娃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金色项链。

5.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板书]

11项链

大海:海螺、贝壳——小娃娃的项链

小娃娃:金色的脚印——大海的项链

[教学反思]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更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公。因此,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注重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开发进取。学生也都能很好地跟着我的引导,开动大脑,整堂课下来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群”“竹”等11个生字,会写“竹”“牙”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教师批注

一、谈话揭题

师:“不用颜料不用笔”能画画吗?(学生自由说)有几个小动物真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他们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揭题板书,读题)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听清字音,在老师强调的重点字词下做标记。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把你认识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读中感悟

1.教师:下雪了,几个小画家来到了雪地上。都有谁来了呀?(在书本上标出来,再指名回答,师相机贴图)

2.出示句子: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3.教师: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画画的吗?他们都画了些什么?(齐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4.游戏(找朋友):这些小画家的画,老师也带来了。我们现在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黑板上的小画家也想找到自己的画,请你们帮帮他们吧!(指名把相应的动物脚印的画贴到小动物旁边。)

5.教师:小动物们画得多漂亮,你觉得小动物们的画像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句很美的话吗?如“(小鸡)的画像(竹叶)。”(课件出示)

6.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幅漂亮的画吧,你觉得小画家们在画画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用颜料和笔吗?(不是)那他们是怎么画的呢?书本上是怎么说的?赶快找一找吧!(出示课文)

7.小动物们把画画好后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他们说着笑着,忽然小鸡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谁没来?学生接:青蛙。(师贴图,生齐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8.青蛙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生答:他在洞里睡着啦。)

9.冬天来了,小青蛙正在冬眠呢。(师简介青蛙冬眠的习性)除了小青蛙,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要冬眠?(蛇、松鼠、蚯蚓、乌龟、田鼠、蚂蚁、蝙蝠、熊。)

10.师小结: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乐趣,多少美啊!他们在雪地里的画卷上描绘出了那么奇妙美丽的图画,为雪的世界增添了无限生机。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手印和脚印去操场上做回“沙地里的小画家”。

四、书写指导

1.教师:雪地里的小画家送了我们这么漂亮的画,我们是不是也要写几个漂亮的字送给他们呢?(出示生字)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顺,看看应该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写一写,在生字本上练习。

[教学板书]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画竹叶

梅花

枫叶

月牙

[教学反思]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它。”《新课标》更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多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乌”“鸦”“处”等11个生字,会写“只”“石”“多”等5个生字,学习“攵”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教师批注

一、图文结合,故事导入

1.故事导入(出示乌鸦找水喝图片,讲述课文的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找呀,找呀,它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眼珠一转,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什么好办法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乌鸦喝水》将为你解开这个谜团。

2.出示课题,全班齐读。(认读“乌、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大家赶快打开课本,看看《乌鸦喝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精彩的故事。

2.多有趣的课文呀!自己大声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把生字在文中画一画哦!

3.标出自然段序号,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3个自然段)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那只聪明的乌鸦吧!

二、深入探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并学习第一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刚才老师的介绍,看看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2.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3.学生反馈,师生交流。

(1)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的焦急心情。)

(2)乌鸦找到了水,但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着水。(抓住“但是”引导学生了解乌鸦发现水的惊喜和喝不到水的无奈,并指导朗读。)

(3)乌鸦开始想办法了。(指点:怎么办呢?这是乌鸦思考时的自言自语。)

4.小结朗读第一自然段。(举行朗读擂台赛)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过渡:乌鸦找到了水,但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太小,所以喝不着水。再读课题,猜想课文既然以“乌鸦喝水”为题,那事情的结果会怎样?(乌鸦喝着了水。)

2.师: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乌鸦是怎样克服困难喝着水的?或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才喝着了水?)

3.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2自然段猜想:石子——办法(用一句话说清两者关系即乌鸦怎样利用小石子喝着了水。)

4.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交流:乌鸦是怎样利用这些小石子喝着水的呢?

5.实物演示,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知)

6.指导表情朗读,读出乌鸦口渴时的焦急和喝着水后的高兴心情。

三、总结延伸

1.齐声朗读全文。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一讲。(指名讲故事)

3.小论坛: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比比谁的点子更好,谁的方法更合理。)

[教学板书]

13乌鸦喝水 乌鸦口渴了→找水喝→看见一个有水的瓶子(水少,瓶口小)小石子将石子投进瓶子里→喝着了水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识作用下亲自学习实践的过程。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探索新知,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小蜗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住”“孩”“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全”等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借助图画,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教师批注

一、歌曲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欣赏歌曲。

2.师:同学们,为什么蜗牛最后说等它爬上葡萄藤的时候葡萄就成熟了呢?葡萄不是才长出嫩嫩的叶子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动动小手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生字并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3.老师范读课文,解决学生不会读的字词。

4.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让学生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2.老师随机出示课件书上不注音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第二课时

教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摘星星。

2.游戏(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星星的同学

程 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学习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

2.读第1自然段,回答:蜗牛一家住在哪里?(小树林的旁边)

3.读第2~8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

(1)蜗牛妈妈分别让小蜗牛去看什么?小蜗牛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会这样呢?

4.让学生自己读第2~8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2)师点拨,归纳总结。

三、拓展练习

1.让学生尝试看着图画讲一讲这个故事。先自己讲,然后同桌之间互讲。

2.布置作业:回家之后让学生给父母讲这个故事。

[教学板书]

14小蜗牛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小树发芽长满叶子树叶黄了地上盖着雪

[教学反思]

上一篇:捉虾记五年级叙事作文下一篇: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