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范文

2024-12-18

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范文(精选15篇)

1.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范文 篇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形成监管工作合力。

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兽药市场、生猪养殖户、蔬菜生产基地开展拉网式专项检查,主要检查生猪养殖户是否存在使用“瘦肉精”等禁用兽药、是否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

三是开展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生猪养殖场进行抽样检查,增加对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养殖场农兽药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巡查密度和频次,实时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确保源头农产品安全。

 

2.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范文 篇二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展,重庆市涪陵区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是一项全新的福祉事业和民心工程[1,2,3]。涪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起步于2002年涪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管理站的建立, 在2008年底实施国家内需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的支持下, 经过多年的发展, 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监管队伍不断壮大, 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然而,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涉及面广、基础薄弱, 要彻底解决和攻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这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 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需要认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需要认识到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 涪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进展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自涪陵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以来, 截至2013年底, 区域监测范围涵盖了长寿区、武隆县和涪陵区的主要水果蔬菜生产基地、涪陵城区三大超市 (新世纪超市、新大兴超市和重百超市) 、1个大型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18个城区农贸市场。每年检测涉及农残参数23项。2009年以来, 涪陵区蔬果农产品的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7.0%以上的高位水平, 在近年监测频次、监测样本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实现了涪陵区蔬果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4年稳步提升。涪陵区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4年均达100%。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2010年, 涪陵区农业委员会出台了《涪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 (试行) 》, 北碚区农业委员会各相关产业科站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 统分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格局初步形成。2011年, 涪陵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明确指出加快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同年底, 涪陵区25个涉农乡镇街道全部挂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实现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零的突破。虽然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已建立, 但由于缺少专业人员、检测设备和监管制度,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很难开展。2012年上半年, 为加强人员配备和制度建设, 涪陵区农业委员会先后印发了《关于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确认名单的通知》、《关于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年度考核办法的通知》, 确认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 并将监管制度建设纳入基层监管站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考核范围。目前, 涪陵区25个涉农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各项监管制度上墙公示, 基本形成区级、乡镇街道、村 (居) 委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整治深入开展

按照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和涪陵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 涪陵区连续4年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先后开展了绿箭护农行动、种子执法年活动和“三品一标”品牌提升等重大活动, 不断推进全区农业执法监管工作。通过监督检查、执法整治, 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2012年在涪陵区召开的“重庆市‘绿剑护农行动’高毒禁用农药及假劣有毒农资销毁现场会”现场销毁涪陵区收缴的假劣有毒农资27 t, 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涪陵区对农业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涪陵借鉴沿海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经验, 与上海复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开发建设了《涪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对辖区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远程实时监控。先后在龙桥、百胜、珍溪等多个乡镇街道的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试点,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2011年, 涪陵争取到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农发资金支持, 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品种和面积。截至目前, 涪陵区质量可追溯的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 (含青菜头) 、水果、食用菌和茶叶四大类, 可追溯农产品产地面积约1600 hm2, 年总产量10万t。2012年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试点项目建设, 在8个乡镇街道的12家农业企业 (合作社) 进行试点。通过探索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试点, 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

1.5 农业标准化进程稳步推进

2010年, 编印了涪陵区第1本指导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庆市涪陵区农作物及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首印4000本。推进农业标准化, 必须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 以示范园区创建为手段进行示范带动。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发展, 涪陵区现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3家 (其中国家级5家, 市级19家, 区级29家)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37个、新型农村股份合作社47个、微型企业2106家;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2个 (其中市级园区4个) ;成功创建了重庆市标准化茶园, 正在创建农业部蔬菜标准示范园;2012年成功实施了“出口榨菜质量安全示范区项目”。截至2014年底, 涪陵区通过官方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业品牌共135个,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85个、绿色食品34个、有机食品12个, 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涪陵榨菜”、“涪陵龙眼”、“涪陵胭脂萝卜”等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2013年“涪陵榨菜”以125.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首位。“三园两场”建设、出口榨菜示范区创建和“三品一标”发展, 助推了涪陵区农业标准化进程, 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从生产源头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压力不可小觑, 作为“农安人”, 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深刻理解、高度重视。

2.1 社会大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

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消费意识的提高, 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 农业发展也由主要解决食物数量安全问题步入到注重食物质量安全问题的时期,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4]。近年来, “海南毒豇豆”、“青岛毒韭菜”等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夜间便成为各大媒体的热点、头条, 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如今消费者更注重食品安全、营养和健康, 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之一。

2.2 产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联度日益密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发展现代农业, 提升农产品质量是关键。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目标[5]。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传播“秒行万里”, 人类就好比住在一个“地球村”, 农产品质量安全环节一旦出现问题, 势必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 甚至毁于一旦。涪陵是全国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 榨菜是涪陵的一张名片, 是涪陵特色农业, 榨菜产业涉及到千家万户, 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产生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 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统筹好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2.3 国际贸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把关日益严格

由于国际上先后发生了禽流感、疯牛病 (BSE) 、口蹄疫 (FMD) 等事件[6], 各国纷纷在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进出口上采取了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同时, 随着关税等贸易措施的弱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技术性贸易措施也备受进口国高度重视和频繁使用, 各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苛刻。要想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量和增加农产品出口品种, 除了必要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扶持外, 最重要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以品质赢得进口国的认可。质量安全过硬, 是农产品扩大出口的最基本保证。

3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形势严峻, 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到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

3.1 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抓发展

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的关键, 在于真正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2008年“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中不难发现, 为了自身的利益全然不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最终导致“三鹿集团”破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社会越是发展, 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就越高, 企业就越要重视抓产品质量安全, 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才能永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千家万户, 如果我们不能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 维护消费者的人身利益, 而是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来获得经济效益, 这种发展是很难长久的。一旦消费者发现其消费的农产品对自身存在危害, 生产者就会被消费者抛弃, 企业的长足发展就无从谈起。

3.2 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抓效益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表明, 一些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和抢时间, 在农产品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时就上市销售;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忽略必要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控制措施。一旦因此酿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是令人痛心的, 对企业声誉的损害是巨大的。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每周质量报告》等多个品牌栏目联动报道, 立即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使双汇这个特大型龙头企业遭受重创 (双汇发展因“瘦肉精”事件影响, 其市值3个交易日内蒸发143.6亿元) [7]。从安全经济学上讲, 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有学者研究表明, 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1万元产生的效果与事后整改投入5万元产生的效果是相当的[8]。

3.3 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抓管理

2013年底, 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 基础在农业, 必须正本清源, 首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9]。 (1) 农业生产离不开管理, 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主体的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措施, 管理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 确保农产品优质、安全、生态。 (2) 农业生产需要技术指导, 作为监管部门必须认真履责, 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引路人和带头人, 管理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这支队伍, 创新监管方式, 提升监管能力, 督促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生产安全可靠的食用农产品, 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源头关。

3.4 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抓民生

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 我国每个公民都享有生命健康权。为了生存与生活, 我们与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水产品等各种食用初级农产品息息相关, 只有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上去, 确保我们每天都能吃上安全、健康、优质的农产品, 才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 才能保障我们每个公民都真正享有生命健康权。因此, 从维护人身基本权益的角度我们应该认识到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抓社会民生。

参考文献

[1]涂平荣.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4, (2) :8-11.

[2]戴杰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7) :296-298.

[3]智红涛.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2, (2) :18-21.

[4]赵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 (1) :49-54.

[5]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1, (5) :5-9.

[6]张蕾.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经济学领域研究的文献综述[J].世界农业.2007, (11) :28-30.

[7]李庆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舆论引导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2, (6) :8-10.

[8]陈万金, 刘素霞, 杨涛.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7) :41-45.

3.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范文 篇三

目前,德惠市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个,基地总面积10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总数33个,其中无公害温室面积10000亩,总产量8000万公斤,总产值12亿元。初步形成了黄瓜、辣椒、茄子、番茄、豆角等十多个蔬菜主导产品,且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其产品已远销沈阳、长春、俄罗斯等国内外大中城市。

1.从源头上抓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保障全市蔬菜产品安全

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确保蔬菜产品安全,德惠市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推行诚信品牌战略。围绕“打绿色片,走特色路”的发展目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利用德惠松花江绿色大米的品牌效应和收入效应,引导德惠市蔬菜种植逐步向无公害产业健康发展,树立自己的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最终向绿色食品迈进。二是实施基地无害生产。为了确保德惠市无公害种植业的健康发展,市农业局印发了《德惠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同时对基地农户如何发展无公害产品,正确用药、施肥等进行了技术培训,在管理上指导种植户采用生物杀虫,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使基地的无公害产品种植达到了安全标准,真正做到了无害化。三是实施生产规范管理。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技术规程操作,进而提高了德惠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合格率。四是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深挖德惠市的资源,运用现有的政策条件,扩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规模,提高德惠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影响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機制,保障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从生产上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保证基地生产质量

德惠市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占消费量的一定比重,其中蔬菜类就占65%左右。抓好无公害基地生产农产品的种植过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统筹规划、综合建设”的原则,切实加大对农业生产基地的环境保护力度,做到生产到餐桌全程监控;二是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档案记录和农药安全监管制度,生产基地严格按照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运输,对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三是推行产品入市前检测制度。无公害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抽检,检测不合格的不得入市;四是推进无公害认证工作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严格按照《德惠市农产品管理办法》、《德惠市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和《德惠市绿色食品管理办法》、《德惠市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推进农产品认证工作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促进企业自律。

3.从日常监管制度上抓基地建设工作,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质量

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日常监管工作中,落实了四项无公害农产品监管制度来强化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一是责任制度。落实农产品生产监管责任制,尤其是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做到巡查到位、责任到位、监管到位、落实到位。二是监管制度。全面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巡查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分类监管制度。三是经营制度。开展“规范市场”活动,坚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完善经营台账等五项制度。四是检测制度。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德惠市设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发挥四位一体检测系统的作用,强化对上市无公害农产品抽样检测,层层把住市场上蔬菜和农产品的质量关。

通过几年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体会到,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始终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必须立足长远,掌握规律,夯实基础,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还应该在以下三个机制上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第一,要构建自律组织机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首要的问题是要落实责任,实现生产经营主体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能立足于政府大包大揽。无公害农产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食品,生产经营又十分分散,完全靠政府包揽质量安全管理是难以做到的,也是没有效果的。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组织机制,可以有效和依法落实包括农民、个体经营户、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内的生产经营主体第一责任。除了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外,还要依托农村基层组织,成立相应的协会,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践中一些地方推出了在协会框架下实行小组质量联保办法,即一户出问题,要连累小组其它成员,大大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群众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第二,要完善全程管理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众多的因素和环节,必须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管理机制。在产地环境管理上要通过强化环境监测,及时全面掌握产地状况。在此基础上,划定不宜生产区域、开展产地治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科学安排作物品种。在农业投入品管理上,要根据国家发布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名录,严格禁止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农业上的使用。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限用投入品经营台帐,全面反应限用投入品流向,实行可追溯管理,落实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责任。在基地准出管理上,要以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应的农产品协会为组织主体,全面执行系列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从基地流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上市销售的产品要进行产地检测,检测合格的要出具检测报告并随货同行,不合格产品严禁上市销售。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自行建立或委托检测机构,开展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尚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基地,可由协会组织,委托公益性检测机构,根据生产记录和相关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基地产品进行抽查,并向被抽查农户出具质量报告单。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品要依法包装标识,详细注明品名、产地、生产日期、生产者、质量检测等方面情况。不具备条件的农户自产自销基地,可尝试由协会统一印制产品销售单,由农户简要注明相关情况,向消费者做出质量保证。在市场准入管理上,经营户要严格执行相关进货索证索票、质量检测、处理不合格产品、包装标识产品、出具销售凭证、登记经营台帐等规定,严格对销售产品负责。市场可采用签订协议形式,明确经营者义务和管理办法,督促其自觉接受相应的管理。

第三,强化政府支持保障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者经营者自律是基础,政府引导支持、监督管理是保障。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步入正常轨道,进入良性循环,需建立和依靠三大体系支撑。一是标准体系。没有标准,就没有依据,就没有章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也就无从谈起。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相关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在内的标准体系,满足执法监督、生产管理、产品流通、认证认可、技术推广等实际工作需要。对我们县域来说,就是要在农产品如何达到标准、执行标准上做文章。二是检验检测体系。检验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可缺少的手段,产品是否合格,最终靠检测。要加快建立包括公益性和自律性检测机构在内检测体系建设,合理配置检测机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能力,针对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检测技术研究,不断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三是认证认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着力培养和开拓安全优质农产品市场,鼓励市场主体加强管理、改善品质、打造品牌、珍视声誉、增加盈利,走上自主提升、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路子。开展农产品认证是避免产品质量良莠不分,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现象,优化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要动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申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这三大体系上,政府要在人力、物力上舍得投入,从而实现农产品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4.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范文 篇四

我市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1.8万亩,2014年预计全市水产品产量2.86万吨,渔业产值6亿元以上。水产品不仅丰富着城乡居民“菜篮子”,而且为保障供给、稳定市场物价和食品安全,增加渔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市水产局始终把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做为重大的民生问题来抓,全系统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现将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如下:

一、扎实推进,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几年来,水产局针对监管、检测和执法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扎实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各项工作有亮点、有突破、有成效,较好的完成了水产质量安全的各项任务,无公害水产品每年抽样检测合格率达100%。主要是做好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工作。

市水产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以局长周明华担任组长,全面负责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分管局长任副组长主要抓,安全生产检测股、市渔政站、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等单位参与,具体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严格按照水产局与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签订的责任书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有力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突出科技培训,强化安全第一的理念。

每年举办各类培训会议不下于30次,培训渔民3500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和技术资料近5000份。培育渔业科技示范户100户,辐射带动2000多户养殖户,每年组织发放各种安全渔需物资近1.5万元,引导养殖户正确用药。做到逢训必讲健康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渔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科学防病和用药知识。从思想上转变从业人员的健康生态养殖意识,规范用药观念,牢固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这根“高压线”不能碰的的理念,确保我市水产品质量的绝对安全。

三是积极开展“两认”和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场,倡导健康养殖。

近年来,安陆市水产局为深入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省部级示范场的辐射带头作用,促进全市渔业基地建设上规模、精养鱼池改造上水平、行为上规范渔业养殖和养殖投入品上标准的工作目标,积极组织和鼓励全市各养殖企业和各专业合作社申报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活动。目前,全市已创建市三河养殖场、市百花养殖场、碧涛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甲天桃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等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6家,创建王五水产养殖基地等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3家。全市已有9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通过了水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有42个产品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各基地.通过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大大改善了生产设施,完善了相关技术,规范了养殖制度,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了建设水平,从而促进全市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渔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四是强化源头整治,加强投入品和三项纪录的管理。水产局每年根据不同时期的养殖投入品使用情况,为从源头强化水产投入品管理,针对农资市场每年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活动,采取了突击检查,主要检查鱼用饲料厂、生产记录、销售记录以及相关资料,以及经营者的进货渠道(查看生产厂家相关资料),销售台帐,是否生产经营了违禁药品,饲料中是否含有国家禁(限)用药添加剂等投入品。年初要求经营门店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针对查出的问题并要求各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以整改,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对个别经营户未做销售台帐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当场下发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同时对于养殖基地组织力量到养殖现场例行检查。到养殖现场查看了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饲料的来源记录等“三项纪录”,重点检查养殖过程中是否使用禁用渔药情况和携带有害物质残留的、变质和过期的饲料。促进各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五是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公众水产品消费安全。

安陆渔政在工商、畜牧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专项整治行动,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推动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开展节假日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和平时例行检查相结合,主要对城区各超市、农贸市场所销售的水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查。检查中从未发现使用国家禁止的渔药(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虾类氯霉素药物残留抽检全部合格,确实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六是积极配合上级抽检送检,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时了解我市产地和市场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保障市场水产品质量安全,根据省局要求,每年至少两次赴各乡镇等地的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农贸市场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抽检样品封样后将交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氯霉素、孔雀石绿、呋喃唑酮代谢物、镉、无机砷等药残、重金属指标检测。为进一步加强渔药、饲料等投入品销售、使用、储存的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加大渔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的力度,防止违禁渔药、“三无”渔药及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投入品在养殖过程中的使用,不断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二、存在的不足。通过我局几年的不断努力,我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有大幅提高,人们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但与国家、省、市对我们工作要求相比和广大消费者的期盼,还有很多困难和不足。

一是我市目前没有快速检测的检测设施和技术人员,只能配合部、省的水产品抽检活动,不能自行检测水产品和渔药、苗种。这与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我局水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在机构和经费保障上还存在一定困难。我局的二级单位渔政船检港监管理站和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目前共同承担了水产品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但该两单位目前既不是参公参管单位,也没有纳入财政全额预算,这种人事管理体制和经费制度影响了其更好地发挥其管理职能

三是投入品的监管存在职能不清。渔药生产、销售经营的审批权不在水产部门而在畜牧部门不利于有效监管。

三、狠抓重点工作落实,扎实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水产健康养殖市现阶段建设现代渔业的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健康养殖,是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局一方面将继续推进鱼池标准化改造和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重点抓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保障水产品产出安全;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增强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范围,提高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严防重大水生动物疫情大范围蔓延和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扎实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是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将逐年加大对渔药市场和鱼用饲料等投入品的抽检频率及检查力度,强化对鱼用生物制剂的管理。

三是进一步加强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

产地抽检是加强产地监管、依法查处违法生产单位的重要手段。我局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抽检方案,每季度例行抽检一次,每年随机抽检2次,年抽检品种不少于10个,被检单位不少于3家。

四是主动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一方面建设水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完整建立每条鱼从繁育基地到苗种培育再到成鱼养殖整个环节的养殖数据库,并能提供查询。另一方面建设产地准出制度。只有合格、安全的水产品方能上市销售和流通。

五是深化水产养殖和质量安全执法。

水产养殖和质量安全执法是近几年形势发展多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养殖证发放、生产记录、养殖用药、水域环境等重点环节,加大执法力度,改善执法手段、增强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健全渔业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以渔政部门为主,技术推广、质量检测、环境监测和服务中心等机构协作配合的水产养殖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机制。

5.镇农产品监管工作总结汇报 篇五

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抓各类专项整治,二抓加强基础管理和日常巡查、监督抽查。

1、20_年初元旦春节期间专项检查。20_年_月上旬起全面启动开展食品生产安全百日监督大检查行动。出动执法人员人次,对区域家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米、面、油、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儿童食品、桶装饮用水;并对桶装饮用水、肉制品、特别是禽类制品进行了抽查检测。桶装饮用水及禽类制品各项指标全部合格。

2、桶装饮用水整治,与市局食监所配合就解决饮用水生产过程中微生物超标、违规添加除垢剂、滥用添加剂等顽疾进行了调查,并加大整治力度,责令其中一家生产企业停产整顿。同时结合本区实际,就_月_日下午区人大代表视察检查提出的看法,对饮用水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无序等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调查和专项整治。

3、月饼和夏令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我局将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转向月饼生产、夏令防暑降温食品,如茶叶、包装绿豆汤等产品方面,进行重点抽查监控;并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结合起来向社区延伸,把食品安全落到实处。

4、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等非法行为。

5、配合市生产卫生监督所进行了食品用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调查整治,共家包材生产企业涉及食品用包装材料生产,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

日常巡查、监督抽查等基础管理工作主要是:

1、按计划对食品生产企业分类分级开展巡查工作,重点检查各类企业的原料进货把关、质量卫生关键控制点、食品出厂检验、不合格食品处置、食品标签标注等环节,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同时按计划完成预定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查任务。并完成国家监督抽查、市局监督抽查后下达的后处理工作。共立案查处食品案件起,确保全区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卫生安全总体情况良好。

2、两证发放、管理工作。今年,着重加快推进糖果、茶叶等食品生产企业的“qs”获证工作。

二、关于严厉打击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和坚决取缔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窝点。主要开展下列工作

1、组织开展查处无证生产、无证销售食品、生产经营性使用无证食品的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止违反《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违法行为。并根据举报对于部分零售店及酒楼饭店无证销售、使用植物食用油的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处理。

2、充分利用建立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案件移送交办制度,受理、处理各类投诉举报。

三、关于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开展食品重特大安全事故紧急演练

1、由市局牵头开展了食品重特大安全事故紧急演练,大大提高了监管队伍的应急应变和处置能力。进一步细化了方案,经受了实战考验,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2、在建立各生产企业和业余食品安全信息监督员网络的基础上,

今年逐步发展各主要大卖场、超市的售后客服管理人员加入网络,今年争取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

四、关于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6.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篇六

今年以来,**区严格落实党委、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于集镇为试点,探索建立“1234”新型监管模式(即建立一个体系、以“双述”亮工作、以“三牌”亮身份、强化“四个保障”),利用“以考促改”新举措,营造“比超赶学”的新境界,实现安全生产新突破、新跨越。目前,企业安责险投保率100%,安全生产审批服务窗口群众满意度达100%。

一、建立一个体系,把安委会搬到企业生产一线。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建立起安委会、属地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安全生产全链条管理体系,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每月选取一家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考核的考场,进行“解剖麻雀式”现场考核;安委会全体成员单位通过对属地党政负责人和生产企业负责人进行现场考核,实现安全隐患“一线识别”“一线解剖”“一线处理”“一线消除”,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

二、以“双述”亮工作检验成效促进步。

重点围绕在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设想等,由属地党政负责人进行现场汇报、现场考核。现场考核结束后,区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进行现场打分、现场反馈,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同时,迎检企业也对政府的相关工作进行打分,帮助政府改进工作方式,提升监管水平,建立起政府和企业共同主动维护安全生产良好秩序的工作新格局。

三、以“三牌”亮身份严格奖惩促发展。

强化评分结果运用,制定“红、黄、蓝”管理制度,根据现场检查清单和评分单情况,对企业和党委、政府实行安全生产“红黄蓝”现场挂牌。对“蓝牌”单位进行表彰通报,发放应急设施等物资奖励;对“黄牌”单位加强督导帮扶,企业如两次挂“黄牌”则直接评为“红牌”单位;对“红牌”单位根据检查情况,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停业整顿等相关处理,实行“一票否决”。“红牌”单位每月、“黄牌”单位每季度向区安委办报送工作进展整改情况,每半年根据工作成效,由区安委办决定是否摘牌。

7.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范文 篇七

安顺市的农业生产特点较为复杂, 整体农村人口比例较高, 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 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在农业生产中, 农户的生产较为分散, 主要以家庭为单位, 采用独立经营的方式, 整体商品经济的水平发展较为滞后。发展过程中, 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市场条件、利益驱动等各方面的影响, 从而造成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出现。安顺市由于自身的农业发展与生产的特点, 造成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农业产品质量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保证, 就难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无法达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目的。

1 安顺市农产品生产的现状

目前, 安顺市农户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另外种养兼营与专职养殖的农户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是肥料与各种农药的不合理运用。在粮食作物种植的过程中, 各种农药的随意使用, 造成农产品出现相应的质量问题, 出现农药污染的情况, 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外,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 采用水稻氮肥, 容易造成稻米中硝酸盐含量超标, 出现相应的问题。安顺市的农户整体素质偏低, 经营与生产的规模偏小, 难以实现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农户缺乏科学的生产知识, 不具备良好的经济意识与商品意识。农户由于缺乏安全生产的知识, 导致在农药以及相应化学产品的使用时, 造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2 导致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的原因

2.1 污染源头治理的问题

目前,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 对于污染源头的治理与把关工作存在不足。农产品的认证过程进展缓慢, 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并且相关农药以及兽药的使用规定难以得到良好的落实。在对于污染治理的认识上, 管理者缺乏良好的环保意识, 并且忽视相关的认证工作。安顺市的无公害以及具备相关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蔬菜的数量还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难以体现认证所带来的市场效益。同时, 认证体系也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 缺乏相关的经费支持, 使农产品认证工作举步维艰。

2.2 农业生产缺乏标准化

我国农业生产的相关标准的规定有300多项, 但是安顺市在进行农业生产上, 相关的标准化管理水平还远远不足, 对于标准的实施以及应用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农业生产上缺乏对标准化的认识, 在生产中难以按照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农产品的相关质量监管体系也存在着不足, 整体体系还需继续完善与健全。

2.3 农产品的监测存在不足

目前, 农产品在质量的检测上, 缺乏具有足够权威与统一性的机构。安顺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上, 涉及的相关部门较多, 并且各部门的分工不够明确, 存在着职能交叉等情况。并且, 由于检测机构经费来源分散, 市级财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专项经费相对国内同级城市而言, 投入严重不足, 很多单位人员的检测能力没有得到新的提升, 人员培训方面缺乏系统的投入与计划。另外, 市乡 (镇) 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建设应该依托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立, 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 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行政关系乡镇一级政府管理, 因此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人员多被抽调去做诸如计生、维稳等其他工作, 无法实现专人专岗。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也无专项运行经费, 造成部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3 加强安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3.1 指导思想必须明确

地方政府应该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 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 将工作的思想提高, 从而达到保护农业发展, 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目的。在执行监管工作中, 要仔细研究与学习国际相关质量法规与规定, 建设良好的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生产环境。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行为、市场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保证民众的健康, 从而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3.2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投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需要检测机构出具的详实可靠数据作为依托。全市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测机构的在得到中央补助后相继建立, 但机构的编制、从业人员素质、检测能力并不合理完善。还需地方在政策及资金上加大投入, 使检测机构的能力以适应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需求。

3.3 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3.3.1 要优化农业物资的流通过程, 在污染源做好把关

我国以往的农业产品的生产供应链存在着一些问题, 难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与质量。要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就必须要做好供应链的管理, 从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程序进行严格的把关, 保证农产品的生产环境。

3.3.2 完善农产品的批发市场的管理体系

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需要进行集中的管理, 做好产品的分配, 建设具有良好的存储、配送标准的流通市场, 提高农产品流转的卫生水平。对于农产品的流通管理中, 做好相关的冷藏与保质措施, 保证农产品在到达消费者之前, 安全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保证。

3.3.3 加强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监测工作

相关部门要明确监测的分工, 提高农产品的监测效率, 加强安全质量问题的监测水平, 完善相关质量规范与标准。

4 结语

现代化农业的进步与发展, 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保证民生的重点问题。我国的农业现阶段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的过程当中, 由于农业生产的转变, 农业产品的生产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只有切实的做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有效的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才能保证人们的健康,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柯炳生.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理论、现状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 2003 (02) .

[2]范小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状况[J].农业质量标准, 2003 (01) .

8.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范文 篇八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柞水县从2004年开始进行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几年来,该县一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展至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由于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要求。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1.加快了三级机构建设步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初步形成

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总体思路和“属地管理,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和检测”的基本原则,制定下发了《柞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完善行政管理体系和检测设备为重点,按照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互相配套,产地、投入品和产出品全程监管以及种、养等专业相对齐全的建设标准,成立柞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在县农业局内设柞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13个镇设立监管站,122个村(居委会)级设立监管员。成立了柞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各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县内主要农产品经营市场(超市)和生产加工企业设立自律性检测室。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农残、药残、光谱分析仪器、检测车等设施设备配备到位,检测工作有序开展。

2.加快了“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柞水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建设得到加强

柞水县从2004年开展”三品认证“工作以来,到2010年底,全县共有35个品种获得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基地认证规模达到30万亩,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柞水木耳,柞水核桃2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注册登记了“汇生源”、“泽龙”、“新田地”等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在西安、北京等地建立农产品配送经营门店50余家,柞水特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已成功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3.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优化了农产品生产环境

2009年实施测土配方项目以来,该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按乡镇耕地面积分配布点采样数量,合理划分采样单元,应用GPS点位技术进行定点采样,完成了1100个土壤采样、1100户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每年完成3414实验5个(其中小麦3个玉米2个),实验合肥效对比试验,对6个乡镇150个测土配肥典型农户的施肥现状进行重点调查。建立省级肥力监测点46个,国家级肥力监测点26个。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建立取样地块农户调查档案,为建立科学施肥方案打下良好基础,为优化该县农产品生产环境建立了科学依据。

4.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该县按照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县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城区3个农产品市场建立了监测点,基本上做到了天天自检、月月抽检,实行了合格产品挂牌销售。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管,每季度、节假日会同工商、质检、经贸等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推进了农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的紧密结合,确保了全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积极开展市场质量监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提升监测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该县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使全县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就该县的农产品质量与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满足城乡居民安全消费需求等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潜在问题。

1.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生产涉及的范围广,受利益驱动,生产者不愿花费太多的金钱与精力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女、老人难以按无公害要求组织生产。广大的消费者虽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品牌产品由于价位较高多数消费者很少问津。对于农产品质量建设有一部分地方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过程之中,大部分农户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顾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安全间隔期制度不能完全执行,在化学肥料的使用上存在误区。重施无机肥,忽视有机肥,大量施用氮磷肥,很少施用钾肥,造成氮磷过剩,钾素不足,土壤中的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既浪费了资源,增加成本,又破坏了土壤结构。

2.分散的经营方式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虽然近年来该县农业标准化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的来看还很不够,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县域表现更为突出。分散、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产品质量认证、技术人员培训、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方面都带来了不便,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多数农户不能掌握相关的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要领,制约了该县农产品水平进一步提升。

3.是市场监管难度大,行政效能低

目前市场的农产品监管主体是农业部门,而市场主体是经贸部门,产品的销售又是工商、质检等部门主管,管理的部门多,出现了农产品质量问题很难做到联合执法、当场查封、现场处理,延误了最佳处理期。

4.县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产品监管体系尚未健全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来,该县农产品检测监管、特别是检测费用较高,没有充足的经费保证,很难进行正常的检验检测工作。目前该县城区已开展了检测工作,但乡镇检测仪器不到位,检测工作无法开展。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无公害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进行治理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只靠政府投入无异于缘木求渔,杯水车薪,但由于现在还没有形成好的投入机制,因而资金短缺是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瓶颈”。

5.检测人员检测技术力量薄弱

柞水县现有的检测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不能定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三、原因分析

1.宣传不到位,种植户素质有待提高

种植农户一向先注重农产品产量,退而求质量,且种植户对农产品质量也只是以好看、好吃为依据,很少顾及其中的营养、有害物质等因素。

2.监管人员不足,难以对农户生产进行有效监督

柞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直注重申报,而对申报成功的产地、产品缺乏正确引导。

3.体制不顺,误时误事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为多部门管理,相互协作,而一旦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最终误时误事。

4.经费不足,难以承担重任

作为农业大县,现有的检测人员及检测设备很难适应其发展要求。受政府财力的限制,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农业环境监测、“三品”基地建设、“三品”品牌申报认定、市场准入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抽检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的需要,亟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投入机制。

四、主要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各部门加强配合、整合资源、搞好协调,也需要有关企业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当前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宣传力度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城乡人民生活与健康的重要事情,意义重大。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宣传计划,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涉农企业、各个环节经营人员和广大农户及消费者的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强化领导,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政府要加大投入,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供经费保障;要建立和完善县域检验检测机构,充实仪器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强化检测手段,增强检测数量,完善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为龙头、农贸市场速检室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农业部门要根据全面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需要,整合资源,充实力量,加快职能转变,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向依法行政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落实好执法责任,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检测人员培训学习力度,熟练操作设备,提高检测精确率,培养一支业务精、水平高、能检测、会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

3.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违法现象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法律意义上明确了农业部门从农田到市场的监管责任,并赋予了必要的监管手段。农业、质检、工商等监管部门必须严格执法,强化管理,把单纯从过去的农业投入品监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完善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制度,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重点加强蔬菜等农产品加工品的检测和整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放心菜”。

4.创新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监管内容上以源头管理推动全过程管理,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追溯的原则,做到五个结合,即:产地环境监测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紧密结合;投入品使用许可审批与生产技术规范紧密结合;农产品检验检测与质量安全认证紧密结合;质量安全认证与创建品牌紧密结合;标签标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紧密结合。二是不断创新监管形式上。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站,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方案、专项整治活动等资料输入网站,接受网民的监督与支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三是健全例行检测制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结合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常规性的监测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纪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及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备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把产品标签和农产品认证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等结合起来。

5.推行农业标准化,大力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9.季度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篇九

一是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全面宣传贯彻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落实“四有两责”要求,完善监管机制。

二是制定食品“五小”摸底普查方案,对“五小”生产经营户进行摸底登记;全面完成有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数据初始化,实现“一户一档”制度。

三是完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流程和工作规范,实施分类监管;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建设,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

10.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范文 篇十

切实做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2年第09期

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农业部日前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精神切实做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精神,切实做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通知》指出,这次国务院《决定》和《规划》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要求,对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依法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做好今后一个时期食品安全工作的行动指南。《决定》和《规划》确立了“四个相结合”的工作总原则,明确了未来3~5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决定》和《规划》作为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干部培训学习的重要内容,系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对照农业部门的职能和职责进行认真梳理,细化各层级、各环节任务分工,实现目标明确,任务量化,责任落实到位。

《通知》从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强化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监管、加强监管能力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做好应急处置和宣传培训等方面对下一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农业部今年确立的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农资打假6项整治活动及重点工作,集中排查治理行业性隐患和“潜规则”问题。强化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控制、产地准出管理三个重点环节监管,加强风险评估、监督抽查、例行监测三方面重点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抓住机遇,加强基层监管体系、质检体系、标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四个重点体系建设。加强应急处置和宣传培训,做好舆情监测、举报投诉、专家队伍、信息发布、人员培训等工作。

11.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范文 篇十一

1 饲料经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 饲料企业监管不严。市场上饲料品牌繁杂, 琳琅满目, 不知道哪个是合法注册厂家, 哪个是违法企业生产, 饲料产品包装简单, 没有使用QS或防伪码。

(2) 行业和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缺少通用性强、权威性高的饲料质量标准及添加剂和违禁药物使用标准, 造成标签无统一标准, 而且保质期是由生产厂家自己决定。标签内容混乱, 而且添加剂预混配合饲料保质期有的为3年, 有的是12个月。浓缩饲料有的是2年, 有的是90天。有的饲料厂没有把“含有药物添加剂”字样按要求标注在显著位置;有的没标明药物添加剂配伍禁忌和休药期;有的厂家把几种药物添加剂联合使用。

(3) 检测手段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兽药饲料监测机构仍以省级检测为主, 而且检测以常量和微量项目为主, 而国际上的兽药饲料卫生安全指标往往是恒量甚至是超恒量级的。县级无检测设备, 仅靠送检, 而且资金投入不足, 检测经费匮乏, 致使检测覆盖面小, 已不能适应行业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需要。

(4) 监督管理和服务能力落后。没有一部通用权威的饲料管理法律标准, 这给监督管理及执法造成很大难度。同时执法人员的服务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人员变动和法律法规培训滞后, 执法工作中的失误和纰漏不断, 给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5) 使用环节监管难度大。农户分散养殖, 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环节监管难度大。畜禽分布在各家各户养殖, 集约化程度小, 多数有以下情况:自行配制饲料、不按照标签上的规定使用饲料甚至使用过期饲料, 未满停药期就出售畜禽等。

2 饲料监管措施

完善饲料监管的执法依据。基层兽医站对辖区饲料生产及经营户实施监管主要依据《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食品质量安全法》等, 各地还需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禁止销售、使用“瘦肉精”等违规添加物的管理办法, 以此规范和约束辖区的饲料经营行为。

明确重点监管对象。各乡镇 (农业区) 监管的主要对象是饲料销售经营户、各规模养殖场 (户) ;基层的监管内容主要是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苏丹红和三聚氰胺等饲料违禁添加物, 还有对滥用抗生素、重金属和激素等加以制止;必要时针对兽药经销店员进行检测、监督和管理。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对兽药、饲料监管工作的宣传力度, 将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宣传, 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知法守法意识, 让兽药饲料生产、经营者和广大养殖户充分认识到生产、经营和使用假劣兽药、饲料的危害性和不良后果, 自觉抵制假劣兽药和饲料。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规范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和秩序, 从源头上保证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

12.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范文 篇十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为认真搞好我县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推动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我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着重立地管理,强化执法监管,完善制度机制,坚持标本兼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行为,增强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使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遏制。

三、工作任务

1、加强宣传培训。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和农业标准化技术的培训。重点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种植大户,增强其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规范其进行安全生产。

2、做好各地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的登记造册,定期和不定期对其农产品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定期对辖区内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不达标农产品监督其自行销毁。

四、工作安排

七月至八月为宣传、培训和调查基本情况阶段。八月末,各乡镇要将本乡镇农产品生产的基本情况报到县农村经济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同时搞好自查。九月至十月,配合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搞好抽样检测,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将在不同季节,深入到各乡镇检查指导工作开展情况。

五、组织保障

13.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篇十三

二是突出重点,开展监督检查。采取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街道食药监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购进渠道、储存设施设备、养护记录、质量管理、重点部位制度落实等情况,严防问题食品、药品流入市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加大宣传,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发放宣传页、设立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LED屏幕滚动播放等形式,大力宣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食品药品经营企业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14.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范文 篇十四

为认真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XX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准绳,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生产加工、包装标识和市场流通管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杜绝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行为,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监管工作及经费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和财政预算。强化监管队伍建设,明确监管人员,开展“三定一考核”网格化监管,健全完善无盲区监管网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监管制度,着力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强化“一对一”监管,保障农产品生产消费安全。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细化监管职能,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2、净化源头,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完善监管手段,加强对农业生产投入品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和使用投入品行为,坚决从源头上堵住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

3、加强宣传,强化培训,提高公众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大力度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科技下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生产消费知识,对投入品经营单位和农户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公众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4、加强产品检测,保障消费安全。加大检测设备的硬性投入和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升农产品监测检测能力和水平,增加监测检测频次,扩大监测检测范围,详实记录检测数据,出具检测报告,对检出的不合格产品进行溯源处理,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产地不流入市场。

5、加强技术推广,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应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治技术,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逐步推行农产品生产安全跟踪制度和田间档案管理制度,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管。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1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十五

节假日期间严格落实日报告制度,及时妥善处理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确保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来访来电专人登记、专人处理。

(二)加强源头控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重点加强农药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督检查,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同时,联合农药管理站利用农资市场集中整治活动,加大对我市农资市场特别是无公害生产基地附近的农资门市的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和高毒农药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高毒以及禁限用农药流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督促农药经营者和农产品生产者认真做好农业投入品经营档案及农产品生产记录。

(三)切实加强监管,搞好专项整治

上半年以来,农安科人员深入到全市农资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通过实地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对个别农资销售点售出的农药等农资产品登记不详和少数农户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经营户进行了清理整顿,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强化宣传引导,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今年春耕备耕、”3.15”、”五一”期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送科技下乡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技术宣传、咨询、培训等活动,重点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工作,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展技术培训、接受咨询、销毁假劣农资和不合格农产品等多种形式,向农产品生产者和城区居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如何识别假农资、不合格农产品等相关知识。上半年共发放农业法律法规、科技及政策宣传资料5000余份,组织农产品质量法律法规知识专题培训2场次、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5场次,有效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二、目标完成情况

目标任务

1、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管理,加大农产品投入品的管理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面积1.2万亩、产品2个,推动农业向品牌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2、创先争优。

3、重视信息上报工作。

完成情况

1、新增无公害生产基地(**科农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面积333.3公顷,产品石榴1个,正在申报中。

2、争创河南省无公害生产示范县。

3、及时上报蔬菜、水果抽检信息。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突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一要继续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加投入,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心系群众生命健康;二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农产品安全意识,(m.depeat.com)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组建党员义务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关知识,全面增强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思想意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突出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做到标本兼治。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农安科将继续开展农产品监测,加强对”三品一标”基地的日常监管,规范基地生产经营行为,不断创新防范机制,建立长效机制,逐步消除不安全因素,依法打击一切违法行为和坑农害农事件,确保全市城乡居民生活平安、社会稳定。

(三)突出农业投入品市场整顿,建立投诉制度。

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流动经营农资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做到有报必接、有报必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禁用高毒农药、兽药、鱼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行为。

(四)加强对”三品”认证基地的监督管理。

上一篇:单位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下一篇:欢乐的夏天初一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