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交流资料

2024-12-10

高效课堂交流资料(共13篇)

1.高效课堂交流资料 篇一

“课堂在行动”学习心得体会

米粮小学唐孝玲

全国高校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展示、操作技巧及策略研讨会 为学习先进课改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县教研室组织各校教师参加“全国九大课改典型名校(语文)典型课、特色课现场观摩评析。活动。我先将此次外出学习具体情况做一汇报。本次学习时间为两天,共听了六节课,三节语文,三节数学。我就语文听课方面的情况做一汇报。第一节语文课是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全国高校课堂改革旗帜学校”

课堂展示:“三三六”

模式展示课《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执教者:崔其同 “三三六”模式是杜郎口中学独创的,通过实践提升的教学模式.三三六即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的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三三六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任务只是点拨。因而教师讲的少,学生自主活动的多。马伟平

第二节展示课,是由“全国课改典型校”——江苏宜兴实验中学的马伟平老师借班执教朱自清的散文《绿》,这篇课文原先是高中教材,现在“下放”到初中了,听课的学生来自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会务安排表上写明马老师是宜兴实验中学教研处主任,他上的是“结构尝试教学法”展示课,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教会学生

“如何赏析景物描写”,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呈现背景介绍,让学生找关键词,逐步“逼”学生删减关键词数量,最后只剩下一个关键词,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慢慢学会概括和提炼重点。第二个环节是六个小组各推选一名代表分读课文的六个自然段,教师让学生评同伴读的水平,而后强调《绿》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仅有两字——“不禁”之差,点拨了“不禁”的作用。第三个环节是学生扮演教师事先写好的“白板”,此设计是让学生分段钻研文章内容再板演填空。接着是让学生思考“‘绿’的象征意义”“作者对‘绿’的情感(线索)”,再品读探究第三段中“美的语言”,最后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方法树”,从内容、方法、作用三方面总结出“景物描写”的赏析法:内容——对自然、社会中风景物体的描写;方法——抓住特征,选择词句,按照顺序,感官(角度),动静,虚实;作用——借景抒情、烘托心情、渲染气氛、丰富内容、深化主题。大洋中学的听课“学员”中一名女生表现特别棒,她的思维很活跃,回答很精彩,这节课上她成了仅次于教者的2号,甚至让我们认为她还有点“喧宾夺主”呢,估计教者也没有意料到有这么一名善说的学生,在探究“美的语言”时,他干脆“让位”给学生了。但说实话,我没有听出“结构尝试教学法”的特点。第三节课是安徽铜陵双语学校——“全国课改人本典型校”执教者:陈仲梅她是双语学校教学副校长。她的课堂展示:“五环大课堂”

模式展示课《大自然的语言》陈仲梅:

五种课型是指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

这五种课型的每日循环实施,使教与学具有了针对性、连续性,真正实现了教学合一、学练合一、教辅合一,避免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无序性。每种课型的实施均制定了标准化的程序和规则,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发挥,又重视教师的导学价值。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模式的“三模”是指课堂由“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个模块组成。“五环”是指导学流程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个环节构成。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的课堂运行模式,不仅规范了课堂师生的导与学,更有价值的是它能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切地落实在课堂这块主阵地。“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交流时三种人先说

1、声音小。

2、成绩差的。

3、最不爱展示的人。高效就是师退生进,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作业方面:教师只改三种学生作业

1、学优生。2‘中等生。

3、学困生。

总的来说,我认为课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课堂教学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革新,不能一层不变。而至于如何去改,还需要进一步摸索。

2.高效课堂交流资料 篇二

一、狠抓集体备课, 向课堂教学要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就是课堂教学, 而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就是教师的备课。我们数学组从集体备课抓起。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 发挥集体的智慧, 以期待思维的碰撞产生更多的火花,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设计合理的教学预案, 拓展课堂教学思路,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针对集体备课, 我们初中教研组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提高备课质量。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集体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创造性友好集团, 这个集团中每个人都为集体的创造转嫁出他的个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 同时他又使他的同事们在精神上充实起来。”在集体备课时, 我们组无论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 每个人在主备人的指导下都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时候因为在教学设计的一个点上, 大家“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集大家的智慧定下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方案。有时讨论不出教学结果的时候, 集体备课可能会延续的时间长一点, 所以我们除了学校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外, 课下还会三两个人针对一些小问题再做进一步的讨论。这样, 年轻教师可以大展身手, 老教师可以讲解传授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 大家在取长补短中都得到了自身素质的发展。

二、侧重在课堂上的落实, 注重“先学后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学工作成功的保证。”我们备学生、备教材, 精研细磨学生的实际水平, 推测学生的兴趣点和盲点, 探讨教参、深研考纲、揣摩高考方向, 可以说把想到的力求落实到实处。“集体出智慧”, 备课的效果如何?我们不只停留在集体备课这一环节上, 还要看备课的落实, 重视听课与评课。每周三下午第一节是集体交流讨论备好一堂课的展示课, 大家一起听课后评课修改, 再分析今后上课应该借鉴什么。“多给机会, 少给面子”是我们初中数学组的评课原则。听完一堂课后少给上课者面子, 无论其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 平时交流时意见与建议都提出来。老教师讲完课后, 青年教师也敢大胆地给其指出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一来听课、上课就不是简单的仿效, 不是照搬, 不是重复。

课堂教学要注重“落实先学后教”。高效课堂、优化课堂关键在集体备课后课堂的实际操作。学案应该怎么用, 课堂提问的操作, 课堂检测的执行, 教师灵活掌握应以“先学后教”为原则。在课堂中教师应做到:提问要有梯度, 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度;做题过程中, 注重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例题讲解时,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做错或不完整的原因;课后作业, 强调学生审题和归纳理论。

在集体备课、上课展示、听后评课、课后操练的反复训练中, 新老教师都有所启迪和收获。这是集体备课的一种发展, 也是求实务本的一种体现。

三、侧重授课后的延续, 注重限时练习

到了初三, 复习资料漫天飞舞, 中考信息也多如牛毛, 令人无所适从, 捡了西瓜又怕丢了芝麻, 天下的麻雀想捉尽, 最终费力不讨好。初三数学复习如何有效进行,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我们所做的仍落在“集体备课”上。方法在课内, 功夫在课外。

1. 出高水平的练习题。

限时练习是我们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形式。面对众多的复习资料, 我们组集体研究分析考点, 在把握考纲的基础上列出训练提纲, 然后再依照提纲选择训练题。每一位教师都出一套自己认为可行的训练题, 然后汇总交流, 寻找几套训练题知识点的交集, 那么训练的重点部分自然就会形成。

2. 在训练中查漏补缺, 在比较中提高。

我们组一般利用晚自习前的小自习, 统一下发练习题, 同时收, 统一标准判分。在判卷的过程中, 各个教师遇到的问题, 学生出现的失误等, 在阅卷时教师就进行了交流, 有利于我们对学生整体水平的把握, 最后把共性的问题作为重点, 课上讲解。同时, 统一的判分标准下给的分数使各个班级之间形成一个比较。成绩不理想的教师自然会在课下督促学生, 暗中使劲。成绩好的教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那就再接再厉了。在相互竞争中, 教师的水平会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 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3.立足课堂 优化交流 打造高效 篇三

一、优化教学设计,凸显信息交流效果。

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贯彻直观性和抽象性统一的原则。直观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将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有效结合,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理解的难度就会大大减少。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并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也是信息有效交流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具备较深的业务能力,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法,凸显信息感知的力度,实现良好信息交流效果。如:在 “力与运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习题: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向右大小不变的拉力F的作用下,如何运动?若拉力F不断减小,那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如何变化?第一问不难,学生都能迅速准确地作答。 第二问有不少学生认为“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理解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联系生活创设这样的场景:有一储蓄罐,每天放入10元钱,储蓄罐中的钱会不断增加;若从今天开始,每天放入的钱越来越少,今天10元,明天9元,后天8元等等,那么储蓄罐中的钱会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答案不言而喻。这样就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虽然拉力F不断减小,但物体的运动速度却在不断增大。”同时也初步了解“拉力F不断减小,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增加变慢了”这一知识,为高中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节课时,先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1)在茶杯中注满水,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小心而迅速的倒置过来,观察纸片是否会落下。(2)取一瓶口直径比鸡蛋略小的玻璃瓶,点燃一至兩张纸,迅速放入瓶中,再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观察现象。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分析纸片和鸡蛋的受力情况,从中找出一个隐形的力量——大气压力。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例举塑料吸盘、拔火罐、输液等例子,并分析大气压强在其中的应用。教师倾听学生的举例,及时给予简要的评价。这样让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从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发现”的喜悦。教学中还不可忽视学生与书本间的信息交流,让学生认真阅读“马德堡半球实验”,写下自己的收获。以实验探究、举例分析、设疑思考、阅读总结为主线,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课本间的信息对流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达到有趣、有效的状态。

二、优化实验设计,提高信息交流质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和激发思维的信息来自于实验。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创造探索氛围,展现实验设计,鼓励多方合作,最大程度的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实验过程,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现象,提高信息交流的质量。如:在讲解“浮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下列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吊起一个石块,测出其重力G。问: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可采用哪些方法?(2)将其浸没到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3)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大,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4)将石块逐渐从水中取出,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5)在一个轻质塑料袋中装入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渐渐浸入水中,你认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浸没后,其示数为多大?做一做,并解释该现象。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取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引发积极、深入的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意识,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由于课堂信息对流充分,老师不需多费口舌,学生完全能概括出浮力的概念。尤其是第五个问题的设置,更为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优化问题设置,实现信息交流共振。

共振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物体在受力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相等,则振幅最大。物理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信息的交流与知识生长的过程,也当力求共振。心理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是否主动卷入学习是衡量课堂教学气氛是否优化的主要特征。好的教师总是善于把全体学生调控到“主体表现”状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信息对流的策动力。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眼前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启发诱导,提供与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信息刺激,使教学双方达到和谐共振的最佳教学境界。例如:学习“电流表的使用”时,在学生了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之后,提出一系列的探究问题:(1)电流表接入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反向偏转,这是为什么?应如何调整?指针偏转角度过大或过小呢?(2)两只不同的灯泡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两灯的亮度不同,则两灯中的电流大小关系。(3)在两灯串联的电路中,若将电流表与灯L1并联,将会出现什么现象?(4)你来谈谈,为什么“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学生的思维在热烈的交锋和和谐的氛围中兴奋激动起来,学生主动交流,积极探究,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

四、优化反问激疑,消除信息交流障碍。

物理概念与学生的固有观念相矛盾时,可以采用反问法动摇学生错误的固有观念消除信息交流的障碍。例如学生总是认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的作用,运动也就停止了。”这时老师发问:“踢出的足球,脚已不再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它能继续前行;子弹离开枪膛后,不再受到推力作用,仍能高速向前运动,为什么?” 思维定势在不少情况下对物理教学也会带来消极影响,阻碍着信息的有效交流。如:小明用水平向左,大小为50N的力去推一放在水平地面上重为500N的石块,结果未推动,则石块受到推力和摩擦力大小关系?有不少学生“认真”思考回答出“推力小于阻力”,这时教师只需稍微点拨:“石块此时的运动状态怎样?”学生就知道推力等于阻力这一正确结果。教学中为了尽量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对物理概念及规律表达准确到位,易于学生理解把握。同时还应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4.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扎实开展“高效课堂”活动,按照实施方案有序进行,认真落实各项具体措施,现将我校的具体作法进行简单的汇报。

一、提高认识,敢于创新,倡导高效课堂。

4月份,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教研室刘主任关于高校课堂的学习材料,在教师中引起很大的反响。5月初,学校举行了“实施高效课堂”动员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的活动方案》,校长从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小组合作与交流、课堂检测、激励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强调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通过培训,老师们认识到构建高效课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还成立了“高效课堂”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为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和组织“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教导主任任副组长,为实践活动的具体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高效课堂实验小组,由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同时,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各学科集体备课组;以近几年我校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各教研组组长为成员,成立“高效课堂达标考核小组”。学校根据创建活动要求,调整并完善了考核制度,将高效课堂达标情况按无效、低效、有效、高效四个等级纳入教师考核评价里。

二、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实施高效课堂。

为了落实高效课堂实施情况,以及应对实施中存在的弊端,我校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实施高效课堂的创建行动。一是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为了切实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我校语文教研组通过集体的智慧,根据教研室下发的语文预习指导意见,将导学案按读书的三个境界设计为“文海拾贝”、“文海泛舟”“文海感悟”,使学生的学习呈梯度推进。二是组织 “高效课堂”立标课活动,要求实验教师上好立标课,立标课必须体现:课前预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小组评价、当堂检测几个重要环节。其他教师在听取立标课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设计导学案,落实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尝试上好实验课。整个五月份,结合领导干部推门听课,安排了全体教师过关课活动,做到了人人过关。三是5月中旬举行了“青年教师高效课堂汇报课”活动。学校精心搭建教学舞台,激励青年教师参加教改活动,让青年教师尽显风采。四是组织“高效课堂”校级优质课观摩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为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展示研究成果提供机会。

在教学模式上我们推出:

第一步:编写导学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第二步:课堂教师的问题引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展示; 第三步:课堂检测,落实目标。

第四步:课后师生的反思,修正,完善提高。

每一步都突出教师导的作用;每一步都体现出学生学的主体。我们要求导学案的编写设计要难易适中;上课过程要扎实有效;作业设计要分不同层次;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对课堂教学时间分配,采取“定时限讲”,要给学生留出自由和训练的时间,突出以训练为主,挖掘学生智能潜力,发挥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大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五”要,“五”不要原则

三、划分小组,合作探讨,配合高效课堂。

实施高效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才会变得富有效率。教师除了在导学案中要给学生出示所要预习的内容,还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质疑,把自己预习过程中出现的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为合作探究做好铺垫。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利用网络,媒体,学习资料等多种学习工具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先划分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将全班学生分成“6人学习小组”,组内优中差学生基本均等,便于公平竞争。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三个2人组,有问题2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4人组讨论,再不行由6人组讨论,实行组长负责制。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通过在组内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合作研讨,达成教学目标。

在一些细节上我们还要求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好以下几方面:(1)起立和回答问题时要挺胸抬头。(2)口语表达要清晰响亮。(3)保持默契配合的关系。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生生相互讨论交流时要体现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在实施高效课堂时,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困惑:

一、个别学生依然惰性较强,很难跟上教学的步伐。尤其我们处于义务教学阶段,在一个班里,学生水平相差悬殊,导学案应该如何兼顾全体学生?分类设计会不会让学生差距越来越大?

二、学生讨论时教师难以做到组组兼顾,有些同学趁机开小差。

三、课堂节奏难以掌控,经常拖堂或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漫漫课改路上,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教改要从大处制定目标,从简单平凡的小事做起。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上下形成一股合力才能让高效课堂落到实处。

一、依托讲课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结合“人人讲大家评”提高课效活动,学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不同的研讨目标,使得不同类型教师的讲课都能产生最大的效益,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有益他人。

1、新任教师讲成长课,关注教师成长足迹

研讨目标:关注新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否不断得到改进,个人特色如何逐渐形成。

我们将近两年分配的师范毕业生和转段、转岗教师定义为新任教师。他们有的储备了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有的由于岗位的转换,需要逐渐适应新的角色。我校的新任教师总能得到关注和培养。通过结对子(骨干教师带一带)、压担子(大型活动练一练)等方法,帮助教师在多次的讲课活动中快速成长。新任教师讲课,结对子教师和骨干教师必须参听参评,凝聚集体的智慧,共同帮助新任教师发现问题,指导他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并给予建议,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近两年,在骆驼坳小学这座灼热的熔炉里,不少新任教师得到了熔炼和打磨,如今已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学技能逐渐提高。这种成长是他们本人积极进取的回报,也是学校跟踪关注和培养的结果。

2、骨干教师讲示范课,引领课堂教学动向

研讨目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推行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引教学的正确走向,展示独具的教学特色。

骨干教师为县级以上教育机构认定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加学习机会,降低学习成本,一举多得。为了提高听课评课效率,我校今春对听课评课要求做了调整,即除分管教学的领导外,其他教师可以只听与自己相同的任教学科、学段的教师讲课,其他课可以自由选听,但学校骨干教师的课得全员参听参评。骨干教师是学校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教师的主力作用,将骨干教师的讲课推介给所有的教师,为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最直观的示范,这样做不仅能加大优质课的辐射范围,同时对骨干教师有着极大的鞭策作用。

3、其他教师讲课效研讨课,探究课堂效率提高方法 研讨目标:充分挖掘教师潜能,深度剖析课堂现象。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有独到的视角和见解。在研讨中张扬个性,去糟取精,找到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是这类课型所要达成的目标。我校除新任教师和骨干教师以外,还有一大批教师,他们同样在教研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不少教师以前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也相对落后。经过一两年的耳濡目染,如今的教学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是一种可喜的成长和蜕变。

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为解决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优质轻负的教育目标,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关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成立由班子成员、村小校长及教研组长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晓华 副组长:叶鑫、余方进

成员:虞忠、董金发、李骏、付琪、高敬群、汪结红、高福生、杨旺生、金明川 鲍陆胜 余长云 高中平杨周芬 金凤宇 金中平

(二)领会内涵、提高认识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课堂上,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确立目标、明确思路

工作目标:构建“高效、优质、轻负”的课堂。

基本思路: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

(四)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1、充分研读教材

基本要求:要求全体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小学部教师要适当掌握初中阶段教材内容,初中部教师要适当掌握高中阶段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主要措施: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教材和研读课程标准,通过专家讲座、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采取培养典型、过程考核、教材教法能手评选等措施,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

工作目标:所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

2、优化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主要措施: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学校力争逐渐为教师有效备课提供充足的课件、课例等资源,推荐名师备课案例。

工作目标:所有教师能够规范备课,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有效备课。

3、构建高效课堂

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四凡四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闲则生非,课堂不允许一个学生闲,忙了,纪律就好,成绩就好。学校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内公开课,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做课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校将每位教师每次公开课摄成课堂实录,做为学校和个人的成长资料。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中评课,由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对本两周的公开课进行集中点评,点评材料必须形成电子稿,作为学校教研资料。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公开课10节(含校内、校际),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25节,校长听课20节,其他班子成员(总务主任除外)、教研组长每学期听15节。

主要措施: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青年教师创优课、中老年教师献艺课等活动。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课堂。工作目标:建立起各学科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全校教师牢固树立起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优化作业设计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工作目标:使全体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的良好习惯。

5、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基本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讲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主要措施:组织学生学习“学习常规”,组织开展学生“学习常规”知识竞赛,召开学生学习经验介绍会,开展“学习标兵”、“学习模范班”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风貌,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工作目标:绝大多数学生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能作到主动学习。

(五)、坚持活动,落实过程 1.举行教育教学教研论坛。

时间:2009年3月~4月 活动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题的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举办经验交流活动,选出在教育教学上有显著成绩的教师畅谈教学心得、教育感悟和科研方面的有益探索;

2.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

时间:2009年4月、2009年11月

活动内容: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有什么样的课堂、怎样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交流”等内容开展专题讲座,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3.开展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主题教育。

时间:全学年

活动内容:利用班队会、板报等组织学生学习“学习常规”,组织开展学生“学习常规”知识竞赛,召开学生学习经验介绍会,开展“学习标兵”、“学习模范班”评比活动。

4.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

时间:2009年9月、10月

活动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说课等项目的教学技能大比武初赛,以文、理、英语分科进行复赛,依据各项成绩综合排名,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适当给予奖励。5.开展优质课大赛。

时间:2009年11月

活动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新课程·新理念”优质课大赛初赛,以文、理、英语分科进行复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适当给予奖励。6.举行总结与表彰活动。

时间:2009年12月

活动内容:召开总结大会,表彰此次活动的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编辑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及典型经验材料。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创新教与学的工作方式,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为我学校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隆重推出个人积分卡活动。

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未减,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学有所获。积分卡一是用于课堂发言,二是用于学习过程的成绩评定,三是用于单位时间内导航书写情况。如课堂发言: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外,主要用于思考题的回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经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或查阅得到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流畅的表达出来,完整或不完整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积分卡。这样,每节历史课课堂活跃,同学们积极发言,师生配合默契,课堂一直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积分卡活动,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成功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且被尊重。在课堂上,历史思维较好的同学其历史思维能力逐步得以升华,平时不擅长发言的同学也开始不断尝试,个别好动同学也试着开始认真听课,争取发言,得到积分。整个课堂,合而不同,乐而不松,和谐共融,收效显著。

就拿宋宏老师的汇报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说,我们一致认为非常成功。这一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复习提问、导入;

2、自主学习——通读教材,快速浏览,并根据教师的要求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去阅读课文,同时做好标记,这也就是学生的“独学”过程。

3、合作学习——教师出示预习题纲,同桌合作交流,达成共识,也就是“对学”过程。

4、探究学习——小组探究讨论,进行展示,这是“群学”过程。

5、体验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消化理解,然后进行检测,同桌互批,并进行小组评比。

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一定是固定的,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掌握。

5.语文高效课堂经验交流稿 篇五

在这个学期高效课堂教学尝试中,我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在此对这个学期的教学做个小结。

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或无效教学。由此我觉得,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因此,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也开始探讨、摸索了我的高效课堂。首先我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学生的课前预习。以前我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是一方面,我们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我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习任务,没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预习实践,证实预习对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由此看来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

同时,我在备课上多下功夫。首先考虑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当然前提是我自己必须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指导。然后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不是越多越好。要做到数量适中,不能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设计的问题要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学习, 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探究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充分的自主

学习的基础上有信心参与合作学习,不做旁观者。如在教学《葡萄沟》时,我只出示了三个问题:

1、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的?

3、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吗?通过这三个问题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读及解决问题上。

6.高效课堂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六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今天能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高效课堂”这一口号我们喊了有几年了,但真正能总结出适合本校教学特点的一个固定模式,学校则不是很多,我校的高效课堂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也没什么好的方法,更谈不上经验,只把我校平时的一些做法讲出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多指正。

一、教学模式

实行“3+3”教学模式(即前“3”体现预习检查、教学指导、巩固训练。后“3”体现节节清、课课清、单元清。“+”两者交汇贯通,反复实施)。

二、操作方法

1、预习检查:教师提前1-2天布置预习任务,布置任务时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要体现具体的训练题型,以学案的形式呈现。采取三种方式监督完成①孩子在家长的监督辅助下完成,教师检查。②以学习小组互相合作监督完成,组长检查后教师抽查。③教师当堂以测试的形式检查,无论以何种形式检查但在课堂上必须留5分钟的预习检查或测试或提问。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不到位不将开设新课,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时利用一切手段如学案、前后黑板、多媒体、练习本、小黑板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检查。检查率必须达到80%,学困生达100%,中等生达50%,优等生达20%。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必须分层布置,分层检查验收。根据检查验收以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展开指导工作。

2、教学指导:教师根据对学生先学的掌握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教学指导即“导案”,“导案”必须有①教学目标②引导方法③教学交流(重难点知识、设问、板书)④预设方案⑤分层作业(掌握训练)⑥教学反思等。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首先必须向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其次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怎样的途径实现目标,即方法指导。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巩固训练

(1)加大随堂训练的力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板演。为此,学校专门为每班又配了两块黑板,要求教师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

(2)作业分层布置,分层训练,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作业。

4、展示点评

板演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对于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则首先在组长的帮助下完成,然后组长将他帮助自己小组成员的过程告诉大家,也就是要求他把这一道题讲一遍这样既鼓励了后进生,也锻炼了优等生。

三、“高效课堂”的“3”条保障措施。

1、“堂堂清”即教师在每节课时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确保学生每节课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2、“周周清”即教师每周进行一次不同形式的温故复习,主要是以小测试为主,巩固学生一周的学习内容。

3、“单元清”即每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必须进行一次达标测验,确保单元教学目标实现。

7.高效课堂交流资料 篇七

要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国现行的身份证号编码的构成。我国现行的身份证号由18 位数字构成, 从左到右第1、2 两位构成一个两位数的编码, 代表我国的省份编码, 例如44 表示为广东省;第3、4 位构成的两位数编码代表该省份下的城市编码, 例如4401 表示为广东省广州市;第5、6 位构成的两位数编码代表城市下区 (镇) 的编码, 例如440107 就代表我校所在的芳村区;接着的7 至14 位是个人的出生日期, 15 至17 位组成的三位数表示在上述编码区中这天出生的人数中你的序号, 这三位数分奇偶数, 奇数表示男性, 偶数表示女性;第18 位是校验位, 将前17 位的数字做校验算法并与第18 位对比, 就能知道前面的数字输入是否有误。从以上分析可知, 这18 位的身份证编码中包含有学生的所在地 (省、市、区/镇) 、性别、出生日期等对班主任有用的资料。可以设计一个Excel表, 只要输入学生的身份证号, 利用Excel强大的函数计算功能, 将学生的出生所在地、出生日期、性别等自动计算出来并填入相应的单元格中。下面就一一说明如何操作。

我在做12 会计02 班的班主任时是这样设计Excel表格的, 工作表“12CK02”中A列为序号, B列为姓名, C列为身份证号, D列为生源所在地, E列为出生日期, F列为性别。要计算的列是D、E、F列。因生源地是中文, 而在身份证中是编码, 要想得到中文, 就需要先建立一个生源地的中文与编码的对照表, 这个对照表可以在工作表“地区”中建立, A列为6 位数字编码, 如:“440103”, B列为生源地, 如“荔湾区”。则工作表“12CK02”中D2 单元格可以这样填写:

其中MID函数是字符截取函数, VLOOKUP函数是一个纵向查找函数, 利用这两个函数的组合就可以用编码在生源地对照表中得到生源地信息。

“12CK02”中E2 单元格可以这样填写:

=DATE (MID (C2, 7, 4) , MID (C2, 11, 2) , MID (C2, 13, 2) )

这里利用DATE函数将截取出来的年月日字符重新设置为一个Excel的日期格式。

在F2 单元格填入:

=IF (MOD (INT (MID (C2, 17, 1) ) , 2) =0, “女”, “男”)

这里用MOD (INT (MID (C2, 17, 1) ) , 2) 的计算值去判定性别, 如计算结果是0 的, 就是女生, 否则是男生。

8.高效课堂交流资料 篇八

[关键词]品德课堂教学 搜集资料 小组分工合作 整合资料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5-071

在品德课堂教学时,搜集资料小组交流后汇报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前教师通常会布置学生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音像、实物等资料,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整合后全班展示汇报交流,这既体现了品德课程标准中的“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但在实际教学时,常会遇到在全班汇报搜集的资料时,小组代表大段读出从网络上下载的文字内容,既占用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听的学生也是不知所云,索然无味,注意力不集中,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中搜集资料汇报交流的有效性呢?

一、教师引导示范,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课前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在品德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资料搜集,由于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对电脑、书本知识等信息工具的运用不是很了解,学生也不能准确判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搜集哪些方面的有效资料,不知如何取舍搜集的资料,不能合理选用搜集资料的途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先作引导和示范,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教师告诉学生搜集资料的具体细化内容、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渠道,示范指导后再让学生进行搜集,让学生在亲历亲为的过程中,提高课堂学习兴趣,感受课堂教学活动,对所学内容学生内心有所触动,这样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如教学《站立起来的中国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第一课)时,课前教师先提问:“关于本课内容,可以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学生讨论后确定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两个方面来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采访、查询等多种方式,搜集图片、视频、文字(包括各国贺电)等材料,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查找网络资料、进行调查访问这三个渠道来查询资料。教师示范搜集关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资料:奥运知识、相关信息介绍、各届奥运会中国队的参赛情况和奖牌数、奥运五环、会徽、口号、吉祥物、火炬、主赛场等,并将所搜集的资料用合适的方法呈现出来。如关于参赛情况和奖牌数的内容列表格,关于五环等用图片形式展示,将颁奖瞬间用视频呈现。教师要求学生分工合作,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内容,再对每个人的搜集内容进行更细的分工,做到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教师示范讲解分工结束后,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接着让学生用相同的方法小组合作搜集关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内容,讨论后在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先示范,然后再和学生一起搜集资料,教给学生搜集有效资料的方法,再让学生实践,把搜集资料的课前准备工作落到实处,将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前准备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承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明确目的,简化内容,量化表格,制定细则,整合资料

在课前布置任务时,教师向学生明确搜集资料的目的,确定搜集资料的范围。课前搜集的资料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要围绕相关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到检索资料的途径:通过工具书检索,或通过经联网,或是请教专家或相关专业人员。教师要提醒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最理想的场所是图书馆;互联网资源有许多,在使用时要分辨真伪。为了防止学生从网上下载大段冗长的资料,教师要求学生在明确资料搜集目的基础上,简化搜集的内容,简明扼要提纲式记录资料的框架结构,将主要数据、地点、人物和事情等重要信息搜集记录或打印。教师建议学生用表格或图片来呈现搜集的内容。

在搜集资料时,教师制定相关的细则,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地区实际出发,对资料及时进行合理搜集整理,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掌握并会运用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效果。

如教学《浓浓乡土情》(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3课)时,教师课前布置广泛收集和家乡安徽合肥有关的信息,学生搜集了大量关于家乡安徽的风俗文化和地域特色这两方面的资料信息。教师指导学生从历史的、地理的视角去了解家乡,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家乡的方言、家乡的历史名人、家乡的建筑、家乡的文化生活、家乡的饮食习俗等几个方面。在课堂上进行全班汇报时,学生绘声绘色地采用多种形式汇报了家乡的徽文化、有名的历史人物和徽商名人、徽派建筑特色马头墙、家乡戏合肥小刀戏和安庆的黄梅戏、合肥的翡翠项链环城河、合肥的四大名点等,说者简明扼要,听者津津有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作为安徽合肥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萌发了对家乡安徽合肥的热爱之情。

三、学会合作,小组协调,二次整合,简洁汇报

新课改后,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前搜集资料时对各个小组的每个组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任务明确后搜集资料,小组内先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交流,对每个组员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整合汇总,小组讨论后再进行二次整合。如开展《中秋节》活动,交流资料是关于中秋节。学生分组搜集的资料有这几个方面:关于中秋节的歌曲,有《十五的月亮》《爷爷为我打月饼》《月亮月光光》;关于描写中秋月亮的诗歌,有《古朗月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静夜思》;关于中秋节的由来,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关于中秋节的活动,有合肥打火把、孩子们吃花生月饼等;关于中秋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月亮上的中秋》;关于中秋节的大量民谣,有月饼的广告、传单以及月饼包装盒、家乡民俗活动……学生通过交流整合资料,从多个角度了解了关于中秋节的内容,在全班进行简洁有趣的汇报,学生一起唱关于中秋节的歌曲、代表吟诵古诗,大家一起品尝月饼。

四、制定评价学生搜集整合汇报学习材料标准

为了提高资料搜集活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正面作用,也为了培养学生敏感的信息意识,形成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及时对课前搜集资料情况进行评价,对能按时高质完成搜集资料任务的学生给予鼓励。教师可以用表格的方式对学生的搜集情况进行评价,避免学生搜集资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高效课堂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九

今天发言的教师中我年龄最大,但我们政治组把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交给我,我还是感到很荣幸。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现就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作一个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政治课,让师生都来喜欢你,下面我讲五个意思:

1,让我们的观念“新”起来。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上好政治课,必须改变对传统政治课的看法。传统政治课在大多数师生的心目中都是枯燥、说教的代名词,其实现在的政治课是一门有用、有味、有趣的课程,因为现在政治教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大模块,每一个内容都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它既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包含着无尽的哲理思想,无论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还是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都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我略举几个政治考题来让老师们欣赏:

《诗经》中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品》中讲“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下列名句中与其所蕴含相同的哲理的是

A、芳林侧畔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是一个哲学题,它充满诗意,把哲学知识与语文知识巧妙结合,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逐步过渡到“精神消费阶段”,不再单纯地吃“风味”、吃“营养”,还要求吃“品位”、吃“文化”,要从中吃出艺术的美感、文化的内涵,享受多样的情趣。据此回答: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B.商品价格全面持续下跌

C.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D.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较为乐观

这是一个经济生活题,它贴近生活,材料从生活中来,把生活与经济学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现象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从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角度,谈谈《如果……》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这是一个文化生活题,它用一段富有哲理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包含着许多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这仅仅是政治众多有趣考题中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现在的政治不枯燥,它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政治准确地说应叫高中“思想政治”,“思想”这个容易被遗忘或被忽略的词语,恰恰是政治学科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所具有的最大特色。……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学走到高考面前就停止了,实在是让人不安和悲伤。有良知的政治教师应该守住课堂的本分,不甘心于仅做应试教育的英雄,而更应做滋润学生快乐成长的甘泉,做学生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感悟生命的思想者,把课堂当作滋养学生性情、丰富学生心灵、充实学生思想的生命场。而这恰恰是学生所需要的,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高效课堂所追求的。

2,让学生的视野“宽”起来。要让学生的视野宽起来,必须先让老师的视野宽起来。政治课内容丰富,政治课与其它课紧密相连,这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现代著名哲人冯友兰说过“一个教师讲一本教科书,最好的教师对这门课的知识定须比教科书多许多倍,才能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如果他的知识和教科书一样多,讲起来难免结结巴巴,看起来好像是不能畅所欲言,实际上他是没有什么可言;如果他的知识少于教科书,他只好照本宣科,在学生面前唱催眠曲了。”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拥有广博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所以我在每次上课时都会及时结合时政教学,补充时新观点,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也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认识身边各种鲜活案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理解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使学生不要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要使学生成为关心国家大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3,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政治课是理性思维的训练场,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政治课成功的关键。为了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下列做法:

(1)用巧妙的导入抓住学生。精彩的政治课堂应当充满着智慧,充满着灵性,充满着师生共鸣。精彩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一个醒目的导入,更需要一个巧妙的切入,这个切入不应该是循规蹈矩的常规模式,而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框,我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用歌词中“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从而引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用合理的过渡吸引学生。政治课教学中的“过渡”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堂精彩的思想政治课离不开精彩且巧妙的“过渡”。科学、合理、巧妙的过渡就像“黏合剂”,让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内容丰富多彩的过渡就像“催化剂”,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形式多样的过渡就像“调色板”,可以让课堂知识学习的形式多样化,让课堂变得色彩斑斓。

(3)用有趣的事例来启发学生。比如我在讲必修四《树立创新意识》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花园散步。国王瞧着面前的水池,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大臣:“这水池里共有多少桶水?”众大臣一听,面面相觑,全答不出来。国王发旨“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回答出来重赏,回答不出来重罚!”随后几天里,大臣们用桶量来量去,怎么也量不出一个确切的数据。眨眼三天时间到了,大臣们仍一筹莫展。就在此时一个少年走进宫殿,声称自己知道水池有多少桶水,国王命令那位战战兢兢的大臣带少年去看池塘,少年却笑道:“不用看了,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国王乐了:“哦,那你说说吧。”少年眨了眨眼说:“这要看是怎样的水桶。如果和水池一样大,那水池里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一半,那池里就是两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池里就有三桶水;如果……”“行了,完全正确!”国王重赏了这个少年。通过这个例子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把这堂课彻底激活了,使学生顺利掌握了树立创新意识的几个要求。

(4)用精妙的设问来激活学生。问题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巧妙地设问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激情。我的做法是:一是用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故设悬念”的技巧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二是抛砖引玉,启发思维。启而不发,只指明方向却不“带路”,只讲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讲问题的结果,只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三是通过联想,启发心智。适当地引导学生们对已学的`知识等进行合理的联想,在联想处提问能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促进思维活动的进行并提高理解的效果。

4,让学生的嘴“动”起来。学会口头表述能让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也是课堂高效的重要手段。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下列做法:

(1)用讨论让学生明辨与睿智。“探究活动”是政治课课改的亮点之一,而探究活动的实施效果如何与问题的设计密切相关,教师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的设置要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为他们的自觉“补白”提供动力,防止出现问题太难无人答出或过于简单不屑回答的情况。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走进学生中去,带着一颗包容和诚恳的心,同学生一起学习,允许他们犯错和质疑,分享他们的成功和喜悦,因为新课程下的政治教材更加注重生活体验,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老师,让他们感受成功。

(2)用展示与点评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强好胜是中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所以每堂课我都会适时地给学生创造展示、点评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展示、点评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收集、改编资料,还能学会结合材料设计问题、联系教材分析问题,有的还能设计学案、自主命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分享自学成果,也能通过树立标杆促使他们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从而超越自己、超越别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

(3)用小结来提升的学生能力。授课阶段,注重对知识的解析,小结阶段主要是对知识的归纳,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小结获得鲜明准确的知识,在课后依据这个小结去复习知识,必然能做到“纲举目张”,一堂课的内容自然就尽收眼底了。同时在今后复习时也能借助课堂小结清晰明确的回忆起所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让学生的手“勤”起来。动手是多器官并用的最好体现,动手多练习、多记录、多收集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1)培养学生会作笔记、重写作的好习惯。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不能局限于课本。虽然新课程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但作业、考试环节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迁移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概括、拓展,因而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教材相应的地方做好笔记,必要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他们编写知识树、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其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在练习中体验时政与生活,学以致用。练习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识,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使课堂知识消化、吸收并得到巩固,同时,练习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材料性练习,以及跟实际情境有密切联系的练习,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感受生活,了解时政,大大提高其解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多收集多归纳错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好方法。收集错题,编辑错题本是很多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一条成功经验,“错误”的背后是杂乱无序、模糊不清的思维,是想当然不假思索的坏习惯。重视对“错误”的反思是优化学生思维、培养良好思考习惯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日常练习、考试,还是大考,学生所出现的错误是师生双方促进教学和学习的宝贵的资源,不能“一错而过”,而应细腻深入多方位地挖掘错误背后的原因,学生若能带着思考去总结,去归纳,坦然正视考试过程的不良表现及错题中的珍贵教训,积极寻找解决的措施,就能因错得福,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当代一名教育专家说过,教育需要“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理想的课堂应该有热烈的讨论,精彩的展示,独到的点评,犀利的质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愿我们的政治教育能早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喜欢政治课。

10.高效课堂交流资料 篇十

为了落实中心学校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我校七年级英语备课组本期以来一直在认真编写导学案,并积极开展“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下面谈谈我在本期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及感受。

一、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1、根据学校的教研安排时间。我们七年级组的英语老师必须在每周三下午进行长达三节课的导学案编写研讨活动,并请学校领导参加督办。在研讨之前,主备人必须完成某个单元的导学案初稿。在研讨时,首先进行主备人的个人说课活动,然后根据他的说课和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各位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并由主备人作好相关的记录和修改,会后由他进行二次备课,形成复稿。接着,上交学校英语教研组进行审核,如果有问题还要再次的修改,直到批准签字,最后还要交给学校督办领导进行审核签字,形成最终的定稿,并提前一周印制好导学案。

2、为了让导学案在教学中起到充分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上每个课时之前,必须先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并利用课余或课堂的时间进行前置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预习,即规定预习的具体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在每个课时的课堂中要严格有效地使用导学案,并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每个教学环节及教学任务,并且导学案中的达标拓展训练,学校把它规定为课堂作业,要求按时完成,准时批改,并每周定期检查作业批改的情况。

二、工作中存在的几点困惑与不足:

1、编写英语导学案中的“展示交流”环节,各校都大不相同。是应体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展示,还是体现学生的动手及讲解能力的展示呢?

2、英语课堂教学与其它科目大不相同。强调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能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吗?对单词、句型、文章等老师如果不花较多时间去教读讲解,那么学生的听说读等能力就很难提高,而且差生会越来越差,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参与多少时间呢?

3、目前,我们营造的“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几乎成为了优等生展示交流的大舞台,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中等生,尤其是差生更是成为了旁观者和看客。老师们应该采用哪些有效措施才能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到展示交流活动中来,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活动的大舞台呢?

三、对导学案的编写改进的几点建议:

1、学校应召集全体英语教师共同研讨出一套符合英语学科特点的导学案模式,各环节和过程应该与其它科目大有不同。如展示交流的环节,不应该就是展示几个练习题的答案,然后进行讲解,应该体现英语科目以口语交际能力为先的能力展现。

11.高效课堂交流资料 篇十一

方里学区 俱春艳

什么是高效课堂?怎么做才能达到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我想结合我校语文高效课堂的相关做法,谈谈我的一些看法。虽然比较粗浅,但的确是我和我校语文老师们在高效课堂教学实施中总结的第一手经验材料。

我先说说我校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语文老师们共同探讨,我们根据课型商讨出精读课的“一导四读”、略读课的“一导四习”模式。“一导四读”的流程是:导课、初读感知、精读感悟、深读延伸、诵读积累;“一导四习”的流程是:导课、熟悉阅读提示、预习检查、分组学习、练习延伸。因为是我们自己根据教学经验总结的模式,所以教学比较得心应手,自我感觉可以达到语文高效课堂的标准。同时,我从三方面汇报这种高效课堂模式运用中总结的经验。

一、导课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课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课,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根据县教研室的相关精神和自己教学摸索,我认为导课时间应该把握在3分钟之内。我校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到了这样几种好的导课方法,和大家分享分享。开门见山导入、课题质疑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激趣导入、根据单元训练主题导入、旧知迁移导入。

总之,“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入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课,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要三好

(一)尊重学生,教态亲切,平等待人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二)课堂提问要整体优化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

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 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 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三)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语文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同时,当堂检测胜过千言万语的传经解惑。科学家研究,老师讲三遍让学生做一遍远不如,老师讲一遍让学生练习三遍。

12.“高效课堂”交流会上的发言稿 篇十二

4月13日上午

一、本学期工作指导思想

1、领导层方面: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推广“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教学理念和实施。

2、教师层方面:我们给予老师的信息是团体智慧是力量的来源。

3、学生的良好纪律是“高效课堂基本范式”推广的有力保障。所以我们首先大力整顿学生的纪律问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本学期“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步骤

1、第一轮:动员会的召开,消除老师对“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种种顾虑心理,给予老师鼓鼓劲。在第一轮的研究课中,采取老师自愿报名参加的方法,主要是消除老师的顾虑心理。并及时的评课,提高认识“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教学理念。

2、优化“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四大环节,通过教师之间听课、评课,并通过学校、教师博客平台进行在线交流研讨,还利用每周一下午例会进行对“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学习,让老师们进一步对“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认识、认可,提高认识。

3、第二轮:采取定标形式,由学校定老师定课题践行“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公开课。让更多的老师参与研究课,使老师们更一步深入“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践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4、本学期的最后阶段,进行“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评优课,并总结表彰。

三、我校教师们的“四个转变”

1、教师们从“争论、排斥”到“认可、积极参与”。

2、学生从“不敢发言”到“积极发言”。

3、“教师在课堂上少表扬”到“课堂上随时有表扬鼓励的评价语言”。

4、课后,常常听到教师们交流讨论某位教师的课堂组织好,某位教师的学教案设计好,某位老师如果某个环节这样设计会更好等等。

今后,我们学校一定要坚持不动摇的对“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推广下大力度,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坚持找出良策,对症下药,利用团体的智慧和力量,把学校推向新的台阶。

13.高效课堂交流资料 篇十三

2.3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实例,联系生活,知道声音在生产、生活、学习、医疗中的应用。

2.通过完成“声能传递能量”实验探究活动,了解次声波的危害和超声波的应用,能举例说明。

3.通过传递信息和能量两个角度分类,认识声的利用,对声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

(一)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38-40内容,勾划知识点并记忆(1)试举出声能传递信息有哪些例子?

(2)讨论在生活、生产中哪些方面运用了声传递能量的知识。

(二)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下面的检测,注意思考,独立完成。

1.声音可以传递 和,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取病人心率的过程,说明 也能传声。

2.蝙蝠采用 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3.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增大声音。(选填“响度”、“音调”、“音色”中其中一个)

4.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具有。大象用次声波交流,说明声能传递。

5.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三)质疑问难

展示小组自学情况,处理自学检测中的问题 交换学案,批改更正

你掌握了吗?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来和大家交流。二 活动设计1

通过学习,我又获取了哪些声与信息传递的例子:(1)

(2)

探究活动二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

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小实验: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由于膜的振动,压缩空气。

(1)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声音传递能量的其他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雷声说明了什么?雷声震耳欲聋呢?隆隆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来临呢?

学法指导:注意举例分析,从主要方面入手,重点是超声波的应用和次声波的危害。过渡语: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当堂训练题。

三、随堂练习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2.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3.如图,将两个相同音叉并排放好,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会发生的现象是,这说明了声音传递能量。4.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A.发出声波探测大钢板内有无裂痕 B.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发出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 D.发出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石 5.下列不属于声传递信息的是()

A.声呐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C.B超 D.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 6.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声传递能量的是()

上一篇:关于租赁挖掘机合同示例下一篇: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