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静物

2024-10-09

大班美术教案:静物(精选6篇)

1.大班美术教案:静物 篇一

美术《静物素描写生》教案

学科:美术 授课年级:九年级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1日——5月30日 课型:新授课(造型.表现)课题:《静物素描写生》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静物素描组合训练的这一阶段,当然也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向学生讲解线条、空间、明暗的这些基本写生方法的造型要素和步骤,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与教师示范为主,让学生在课上和课后进行长期训练。通过写生来达到完成基本的素描关系对整体画面的一个整体把握,更深入的了解线条、空间、明暗、质感的规律与作画步骤。

学清分析:学生对静物的明暗、空间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前进行的素描静物临摹及写生的训练,但是对于作画的步骤及深入的刻画和整体的关系把握,不能准确的把握,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解,引导进一步掌握素描静物写生。教学目标:知识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静物写生的步骤与方法的艺术语言和特点分清楚每一阶段每一步骤的方法,了解物体的基本造型、质感、明暗和体积等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画

-找出缺点-教师示范-学生改正。方法 通过递进互动的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与创造

精神及认真学习目标精神和严谨的绘画技巧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复习旧的临摹知识与教师的指导。难点 学习怎样将新旧知识点进行充分利用。教学媒体:绘画书籍 老师作品 画具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旧的知识

提问:同学们,咱们的素描临摹与写生有什么差别啊? 师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还是从最基本的素描方法与步骤说起。1 打轮廓 观察 从整体观察多角度的观察,找出最喜欢的角度。构图 确定画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最左点和最右点,尤其是主体物的位置大小,通过比较确定出其他物体的大小,注意突出主体画出的物体不宜过大或者是过小,也可以在其他纸上先将构图物体比例画好将它放大到自己的画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整体观察抓大形,不去先画细节位置大小相对都一定要准确)

2画出大色调:找出各个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后,可以对整个物体进行一个整体的黑白灰的大关系的处理,即从重到轻、从轻到重进行“排队”,画出大体的黑白灰,使画面的体积空间和一个整体的色调氛围,为以后的进一步塑造深入做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明暗色调要整体概括。注重黑白灰大关系的把握。不过细的刻画局部和局部深入。)

3深入刻画:是塑造形体最主要的部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画刻画出来,抓住物体的本身固有色,从物体的形体出发去进一步深入明暗的变化,通过对物体的明暗和形体的联系更深入的刻画出更充分更深入的形体塑造(需要注意的是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画起把握整体关系注意整体的比较灰面是丰富的一个面,决定了画面的丰富程度,所以要调整灰面的微妙的丰富变化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充实形体的塑造要细节服从整体,细节不能破坏整体的氛围)

4调整统一 使画面有节奏和韵律更生动。5作品欣赏(老师范画,让学生课下练习)

教学反思:

2.大班美术教案:静物 篇二

一、认识色彩

要想画好色彩, 就得先认识色彩。大家知道, 没有阳光什么也看不见, 一切形体、明暗、颜色都无从谈起。只要有了光, 五彩缤纷的世界就会呈现在你眼前, 让你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 所以光源是产生色彩的根本原因。

十七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太阳光谱, 赤、橙、黄、绿、青、蓝、紫, 科学实践证明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物体的色彩是由于光的反射和吸收而形成的。严格地说, 物体本身没有固有色, 只是由于不同的物质会反射和吸收不同的色光, 当物体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色光时, 看到的就是红色物体。依此类推, 我们就可以看见不同颜色的固有色了, 所以色彩是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是影响色彩的主要因素, 写生时必须认识和理解物体色彩的相互影响, 弄清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 才能画出色彩丰富、和谐的作品。比如蓝衬布上的白陶罐呈现橙味, 这是视觉环境色的影响, 高光部位的紫灰色这是光源色的影响, 中间灰面则是固有色的影响, 反光部位的蓝灰色是周围环境色的影响。

色彩比素描视觉冲击力强, 是因为它不仅有自身的情感存在, 而且还有最基本的冷暖属性。习惯上人们把红黄颜色称为暖色, 它给人以温暖、阳光、热烈的感觉, 把蓝、绿、紫颜色称之为冷色, 它给人一种寒冷、凉爽的感觉。在视觉的作用上, 暖色向前冲, 冷色向后退, 纯色往前跑, 灰色向后缩, 所以, 我们就归纳出色彩空间的规律:是近暖远冷、近纯远灰、这是画好色彩空间的法宝。其次, 物体受光面偏冷、背光面偏暖 (指室内) , 这是色彩的冷暖向背规律, 是色彩表达物体体积的法宝。每一块颜色都有它自身的明度、色相、纯度, 这是色彩的三要素, 其中明度关系就是素描的黑、白、灰关系, 它和冷暖构成了色彩最基本的关系, 即有了色彩的冷暖关系和素描的黑白灰关系, 才是完整的色彩静物写生。

二、观察色彩

观察色彩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整体观察、整体比较, 具体如下:

(1) 感性观察。当一组静物摆好后, 要从整体出发感觉一下, 看这组静物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即第一感觉。紧紧抓住这个印象不忘记, 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这就完成了初步的感性观察, 这个意识要贯穿整个作画过程。

(2) 理性观察。理性观察就是在色彩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观察。比如, 我们知道在室内写生一般都是冷光源, 那么物体的射光面一定偏冷、背光面一定偏暖了, 前面的色彩一定鲜亮后面的则变灰了, 红衬布上的黑罐偏绿灰, 黄衬布上的黑罐偏紫灰, 蓝衬布上的黑罐带橙味。这些都不用考虑, 肯定是这样的, 不用反复琢磨。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3) 比较观察。 (1) 比色调。每组静物的色调都不会一样, 需要细心观察比较。从冷暖上来说它是冷调还是暖调, 从明度上来说它是亮色调、灰色调还是重色调, 从色性上来说它是高调还是低调等等, 定了调以后才好安排画面的其他因素。 (2) 比明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差别, 在素描里叫黑、白、灰关系。首先, 我们要找到画面明度最低 (最重) 的一点, 明度最高 (最亮) 的一点, 然后把明度由高到低的按顺序排列出来, 这样就使画面建立了一个明度秩序, 画面就不会画灰了。 (3) 比纯度。观察对比这组静物最纯的一点在哪里, 然后其他物体的纯度都不能超过它, 使画面有了个纯灰的空间秩序, 空间感强。 (4) 比色相。色相就是颜色的相貌, 一幅画中必须有明确的色相, 也就是比固有色, 没有明确的色相, 这张画就会画灰画脏。 (5) 比冷暖。观察这组静物远近的冷暖关系, 平立面的冷暖关系, 物体和物体之间的冷暖关系, 同类色之间的冷暖关系, 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冷暖关系等, 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画出丰富的色彩变化。

三、表现色彩

(1) 技法的运用。 (1) 先深后浅、先暗后亮。先画物体暗部的投影和重色, 再画物体的灰面, 然后画亮部浅色, 这实际上是一个作画程序, 优点是有利于画面主次、虚实、空间层次的表达, 不容易把画面画灰, 非常适合训练高考学生。 (2) 先湿后干、先薄后厚。先用湿画法画背景, 抓大关系, 笔触与色块相互交融, 能产生清新、透气、自然的画面效果。一般第一次用色要薄, 在此基础上用干画法充实画面, 用笔肯定、果断、坚实有力, 常用于表达主体物和前面的环境, 给人以形象突出、体积感强、空间感强, 虚实效果好的感觉。 (3) 先远后近。先画远处的东西, 比如天空、远山、后面的空间或衬布, 再画近处, 这样近处的物体就会很自然地压住远处的空间和物体, 层次清晰, 主题突出。

(2) 笔触的运用。 (1) 先大笔触后小笔触。先用大笔触来铺大的色彩关系, 即背景衬布等, 能很快地捕捉画面的色调关系, 笔触奔放有力, 画面效果轻松、自然;然后再用小笔触塑造物体, 优点是细腻深入, 能表达丰富的细节。小笔触常用于表现主体物和前面的衬布, 大小笔触相结合能增强画面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2) 曲直、长短、不同方向的笔触综合。曲线笔触灵活生动、自然客观, 常用于对物体外轮廓和衬布的褶纹处理;直线笔触结实、流畅, 适合用于对结构体块的表现, 具有较强的肯定性和表现力;长笔触流畅、夸张、概括, 常用于起稿和物体外形的调整;短笔触变化灵活, 适合塑造细节, 且能丰富色彩关系。

形体结构的塑造和画面效果与笔触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意流畅、无固定方向的笔触能使画面生动、自然、轻松、亲切, 直线笔触结实、稳重、肯定、概括、整体、统一, 点的笔触清新、透气、鲜亮。但更多的是多种笔触的综合运用,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创造笔法, 使画面更加丰富、表现力更强、增加视觉冲击力。

四、训练色彩要讲究方法与步骤

(1) 整体训练。初学者不注意整体观察和整体作画, 为了让学生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教师必须严卡作画步骤和方法,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教学。开始时写生色彩不要求细画, 而是要铺大颜色, 抓大色调, 进行色块训练, 反复比较几个大色块的关系, 必须准确。起初可以用16K纸画小色稿, 等小色稿基本准确后, 说明观察方法有了一定秩序了, 开始画大色稿。画大色稿不仅要求颜色准确, 而且还讲究用笔, 每一个步骤都要考虑清楚, 使画面能够有清晰的空间感和节奏感。

(2) 局部塑造。会铺大色调以后, 就要转入局部训练, 即深入塑造物体的体积感、空间感和质感。这时, 就要单研究一个东西, 比如单画一个陶罐, 把它画得圆圆的厚厚的, 敲起来当当响。这就要把素描的三面五调关系用进来才能画结实, 一个东西要“体积”起来必须有三个面来组成它 (亮、灰、暗) , 一个东西要圆起来必须有五种色调 (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 表现在色彩里面缺一也不行。首先, 区分出两大部:受光部和背光部, 亮、灰面是受光部, 明暗交界线以后的暗部和投影是背光部。色彩有冷暖相背规律, 如果受光面偏冷, 背光面则暖。在室内往往是反射天空的冷光, 所有我们一般以冷光做范例。陶罐上最鼓的地方是高光, 高光最冷。其次, 离光源越近的灰面越冷, 离光源越远越暖。罐口除有前后的冷暖关系外, 透视关系也必须准确, 两边最宽, 前宽后窄 (近宽远窄) , 高光在罐口的棱角上。千万不能偷懒画一片亮白颜色, 那样把好多结构和关系都弄没有了。另外高光也有主次之分, 相对的冷暖之分, 色随形走, 形依附于色。物体受光部的颜色一般是固有色加光源色, 明暗交界线是物体的固有色加它的补色, 反光是固有色加周围的环境色, 投影是光源色的补色加环境色, 这是简单的一些调色规律, 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灵活掌握。

(3) 色调的对比与和谐。其实, 色彩关系很复杂, 它往往是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综合反映。而且大环境又比较重要, 它决定着色彩的色调关系, 即大和谐大统一, 所以色彩以色调为主。比如, 暖调中的冷色就不易过冷, 否则会很生硬不协调;冷色调中的暖色也不易过暖, 它们要统一在一个色调之中才行。色调的和谐就好比舞台上的灯光一样, 当一束红光打下来后, 所有的物体都笼罩在红光之中, 一束蓝光打下来, 所有的物体都笼罩在蓝色之中, 但仍然能变出其他颜色的色相, 这就是色调的和谐。但要注意太统一了缺乏变化, 画面不够丰富, 需要制造点对比和变化, 不过对比物体的面积不应很大, 否则影响色调。要把握好度数, 这样就能使画面和谐、统一而又丰富。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大和谐小对比, 先统一后变化。

3.大班美术教案:静物 篇三

关键词:美术;特长生;色彩;静物;探究

随着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的变革,为众多文化课功底一般但在艺术修养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尤其是为美术特长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道路。面对农村中学生源大多是学习上的困难生,导致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的现实状况。如何围绕“低进高出”的目标,为农村中学的美术特长生探究一条出路,是我们农村中学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色彩静物教学是初学者色彩入门的最佳手段。而所谓色彩就是色与色的关系。色彩是有规律可循的,静物的静态特征,使初学者能在相对稳定的光线下悉心观察物象的色彩现象,研究色彩变化的规律。如何学好色彩静物,有效地通过相对便利和可操控的教学媒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色彩的观察和表现方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获得最大潜能的发挥,也是我们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我县农村中学美术特长生实际情况,认真设计调查问卷,发放了两次问卷调查,调查人数共计320人次,回收率100%。从问卷的统计分析,了解到中学生现有的美术学习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学习过的绘画:简笔画占65%、水彩画10%、油画棒17%、水墨画5%、素描2%、水粉画0、其他形式绘画1%;学习美术的主要途径:自学3%、常规美术课堂40%、学校第二课堂47%、校外培训机构10%;对学习美术的态度:非常喜欢18%、一般喜欢82%、不喜欢的没有。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差异性大,许多学生绘画基本功薄弱,进入高中美术特长生专业学习的原动力并非单纯地来自于自身兴趣。因此,在农村中学开展美术特长生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形成美術特长生开展色彩静物教学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美术特长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兴趣,树立信心。有了信心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恒心。在教学中,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推行“带着问题学的方法”,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信念。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开创自己独特见解。以故事、事实案例、参观美术展览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了解美术的重要性,生活离不开美术。为减轻美术专业学习过重的负荷,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提高美术特长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生正处青春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需要和享受充满着热情和期待。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人的审美观念决定着人的审美活动,如何对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培养呢?

1.引导学生欣赏,解读优秀作品,了解大师,突破传统,达到创新

我们的学生通过广泛接触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掌握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教师用心细致列举美术鉴赏的角度,为学生尝试鉴赏指引方向。

2.学生自主鉴赏

开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活动,每个学生向同学们推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作品,谈谈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3.激发学生发现色彩现象背后特有的色彩结构关系

在教学中,注重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去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实现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开阔美术视野,不断深入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经过不断地思考与学习领悟,就会感悟到什么是艺术中的真善美、什么是非艺术中的假丑恶;就会逐渐提高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和审美判断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习色彩静物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欣赏和能力水平也有差异,接受知识能力有强有弱,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应遵循学生身心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教学,把“理论→实践”转变成“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紧扣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

1.观察为先

常言道: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整体”是观察色彩的基本要求,“比较”是观察色彩的关键所在。对整体色调的观察,把握好色彩的色相、冷暖、明度和纯度的关系;对物体进行比较观察,了解其大小方圆形态、前后关系及色彩色调倾向;对物体与背景衬布的形态及色彩关系进行反复比较;对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空间深度的观察与把握;对物体的质感、量感进行控制和把握等,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觉,逐渐理解色彩现象与色彩变化规律。

2.色调为重

色调是色彩的有机组合,是画面色彩的基本倾向。色调即格调,它是艺术表现的需要。色调其实是对复杂色彩有序的排列,这种色彩的有序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必须协调,二是必须对比。画面色彩要有一个倾向,或冷或暖,或红或蓝,形成基本调性,对比色要受主调制约,局部的细微变化要统一在整体色调之中。如,画面的明度关系,首先体现为画面的黑、白、灰基调,可分为亮调、灰调、重色调等。对比也是必要的,没有色彩间的相互对比,就没有色彩的丰富性。色调是具有个体性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色彩感觉去校正或代替学生的色彩感觉,切勿千人一面。

3.冷暖为要

主要取决于色彩的冷暖对比。冷暖是色彩的属性,也是色彩的变化现象,更是色彩表现的手段。掌握冷暖变化规律是首要任务,冷暖是对立统一的。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直观式教学,通过示范、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耳聆听,直接感受后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提醒学生不能简单地用色轮上的冷暖色划分区定义色彩,而是要色彩间相互比较,确定冷暖关系。理解两个含义:一是色与色之间的冷暖差异,二是物体受光照射后受光部和背光部色彩有冷暖变化。在教学中,理解色彩冷暖变化规律,培养学生主动利用冷暖对比表现物体的能力。

4.写生为主

色彩静物一般以临摹起步,目的是熟悉色彩表现工具材料的性能,掌握作畫基本步骤。一是帮学生选择优秀色彩范例,并对优秀范例作品进行解读,尽快让学生建立色彩直观概念。二是坚持先入为主,高起点,给学生设定色彩标高,培养良好的色彩品位,但临摹终究是辅助手段。学生要学会观看和思考,才能学会表现,因此,在临摹进行一段时间后,要尽早进入写生训练。作为从临摹到写生的过渡,可根据参考范画摆放静物,有意识地还原参考范画的静物摆设和光线条件,然后让学生对实物写生,有困难再参考范画,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了解从物象到绘画转化的路径。以范画辅佐写生,巩固对色彩规律的理解。这一阶段还可进行一些色调训练,抓大色块,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色彩感觉的能力。

从学会观察,到掌握色彩变化规律,学会用冷暖色调对比,运用色彩表达个人意愿与情感,从写生、变化到创意,由浅入深地练习,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主观控制色彩的能力和驾驭色彩的能力。

四、以生为本,关注心理健康

有人说:“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除了知识,除了升学,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教给学生,譬如,对人生的乐观、对困难和顺境、失败和成功的态度……这一切都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他们才能做到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在美术特长生培养中,在专业训练中经常会出现“眼高手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现象,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并对学生的负面情绪给予梳理、引导,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阶段所出现的状态,做出有效的教学调整,为学生的学习重新树信心。当学生表现出亢奋、失眠、焦虑、烦躁、精疲力竭的状态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学习心理上的波动信号,及时给予疏导与激励,营造宽松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规划,互助共勉,劳逸结合,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分层教学,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为基本组,第二组为加强组,第三组为冲刺组。实行晋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第一组的可晋级第二组,第二组可升级第三组,因材施教,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后进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同时,帮助其分析落后的原因,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师道尊严”的心态,创造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和谐共处,互动交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4.静物写生教案 篇四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3.体会写生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美术,更好的能发现生活中的美。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具学具:各种静物、写生工具

教学重点:写生的基本方法,写生的构图知识。教学难点:简单的素描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师问:这几张照片中哪一张比较好看呀,为什么呢?

生答:略

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 二. 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生活中的日用器皿、文具、玩具、运动器具、以及蔬菜果品、盆栽植物等,都可以用美术的形式表现.2.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 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3.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生答:略

4、学生实践:让学生自主选择静物

5、让学生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

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三. 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师示范)

3、制作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 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六.教学延伸与拓展:

5.静物质感表现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学习素描静物中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教学过程:

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构图和透视。

提问:素描静物绘画基本的绘画步骤是什么?

(1),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用概括的线条大致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透视以及比例关系。(2),从暗面入手,大体的绘制出暗面的色调,强调物体的明暗交界线,背景不需要太多太杂,以免抢主体物。

(3),调整各个物体的结构的准确性,分析各物体之间不同的暗面变化,灰面与暗面的衔接关系,背景要紧密结合物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绘制,亮面得东西留到最后去绘制。(4),调整大的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物体在空间环境中的明暗虚实关系,强化体积感和质感,注意细节的刻画要符合整体关系,同时也要强化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

引入新课

1、什么是质感

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体验是人的感官经验的积累。

2、绘画中质感的表现

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工具的区别:炭笔,铅笔,刀,粉笔,卫生纸等),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一、不同质感静物的表现要点

1、通过粗细质感静物对比表现质感

图片解析:粗质感静物和细质感静物的的特征以及处理方法。

2、通过明暗对比表现质感

图片解析:明暗对比静物表现的方法。

3、通过暗部反光部分表现质感

图片解析:怎样用反光的强弱表现静物质感。

4、通过高光表现质感

图片解析:怎样提取静物高光,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

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厚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1.粗质感的静物

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子、麻、牛仔……)。

特点: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2.细质感的静物

石膏制品,皮革,棉布,绸布等。

特点: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受光源及环境的影响。

如:细棉布明暗变化丰富,对比较弱,反光较弱,高光很弱,边缘不清晰

三、优秀作品欣赏

分析作品的特征和表现方式,一起探讨作品!四:课堂实践:

1、绘制一幅以丝巾为主体静物的衬布。

6.五年级静物写生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3.体会写生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美术,更好的能发现生活中的美。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具学具:各种静物、写生工具(主要根据农村学校条件选择性的准备)教学重点:写生的基本方法,写生的构图知识。教学难点:简单的素描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 二. 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生活中的日用器皿、文具、玩具、运动器具、以及蔬菜果品、盆栽植物等,都可以用美术的形式表现.2.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 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 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3.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生答:略

4、学生实践:派学生代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由于农村条件限制可根据多媒体画面,进行实物选择)

5、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

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三. 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师示范)

3、制作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 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

五. 作品展示: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反思

《静物写生》一课,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造型能力。学生通过实物写生练习,观察事物必须细心敏锐,才能准确画出物体结构,造型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画好一幅画,经过细心观察后的构图是关键,画的在形象逼真,没有一个好的构图也是徒劳。虽然经提示都知道主体要画中间,但是还是有的同学“跑偏”,画面不稳定,还有的同学胆子太小,放不开手脚,画得太小,整张纸太空、不饱满的感觉,还有的太大,好像要把纸涨破,都是构图不合理导致的。在处理静物的空间前后层次感时,有一部分同学透视感强,很快能表现出来,但还有部分同学透视观念不强,出现了远小近大的现象,使前后层次混乱,画面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我鼓励他们今后要多观察,找透视规律,加强练习,一定会对自己以后画画有非常大的帮助。透视问题是美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今后要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提醒并改正错误认识。

上一篇: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二0一0年工作计划下一篇:“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