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怎样做课堂笔记

2024-06-29

讲座怎样做课堂笔记(精选15篇)

1.讲座怎样做课堂笔记 篇一

读书要做笔记

读书要学会做笔记。一本厚厚的书,读了之后,需要的或者感动你的地方,往往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将这些摘录出来,经常翻翻看看,加深印象。需要用时,只要翻看一下笔记就可以了,不必再去翻看那大部头的书籍了,这样省去许多翻检的不便。

读书做笔记,如同拿着鱼网到河里去捕鱼,满河的水便是那大部头的书,捞到的鱼便是你所需要的知识或感动你的地方。捞到的鱼放到哪儿呢?放在鱼篓里,这鱼篓便是读书用的笔记本。

我在读书时,根据所读书的情况,有时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专用于摘录一本书中的内容,一个本子不够,就再加一个或几个;有时裁几张方正的硬壳纸,随时摘录书中的重点内容,罗列在纸上,然后将纸页夹放或粘贴在书本的首页,以备后用;有时对所作的笔记进行第二次整理,归类存放;有时把一些要点或重点知识,记录在卡片上,归类存放起来,这是阅读短小文章做笔记常用的方法;有时我又喜欢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归纳概括,将要点列在文章题目空白处,清楚的显示文章的要点结构脉络,如阅读一些优秀的教案、课堂教学实录等,我把那设计的思路整理出来,一目了然。

总之,读书要做笔记,做笔记的方法灵活多样。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从内容来说,无非两类,一类以记书的内容为主,一类以记自己的感受为主,前者多是为了吸收,后者多是为了思考。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记在书上,一种记在本子上,再一种是记在活页纸或卡片上。前两种比较系统,复习起来可以联系全书;第三种比较灵活,可按问题重新组合,便于检索,或根据需要再次分类研究。在阅读时应选用哪一种方法做笔记最好,要根据阅读的目的和个人的习惯、能力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下面介绍经常被采用的几种笔记形式,同学们可按阅读的步骤选择使用。

一、符号笔记

就是用不同开头或不同颜色的线条、图形在书刊上作出标记。例如用绿色的直线表示重点,用蓝色的波纹表示疑难,用紫色的双圈标

在句末表示赞赏,用红色的问号标在正文左右的空白处表示内容有错误等。有时还可以配合符号,写上简要的几个字,使符号的意义更具体明确。

这种笔记,一般在初次阅读时使用,目的是引起注意。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有些问题须作进一步思考,或者要设法记住它,便随手标示出来,准备回过头来仔细研究。必须强调的是,书刊应是属于自己的,才能在上面打上各种标记。

符号笔记的各种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由自己掌握。对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以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但要注意:各符号使用前要加以设计,线条和图形的含义要固定,阅读自始至终都要前后一致,也不能一天一变,反而把自己弄糊涂了。使用的符号不可过多,这样才能保证一打开圈点过的书就能明白。还要注意圈点和勾画的地方也不宜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起不到重点的作用。

二、批注笔记

批注笔记就是在书眉上写上校文、订误、提示、心得、评语等眉批,或在原文后面加眉批,在行与行之间加行批,在正文两白边旁批,在佳妙处加旁点,在最精辟处加旁圈。这类笔记的好处是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往往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写得好的批注笔记,小而精,见解独到,一语破的,能启发顿悟,即所谓“思理入妙,要言不烦”。这样的批注是哲学思辩性与文学精炼性的统一,不但于笔记者本人有回味的价值,其他读者亦以一睹为快。古人就很珍爱这类批语笔记,像李贽的《史纲评要》,金圣叹、毛宗岗评的《水浒》和《三国演义》,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流传甚广。

批注时应该做到即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批语要有分析,不管是褒是贬,都应该说点根据来。随便加上一些“好”、“绝妙”或“废话”、“胡说”之类的话是没有用处的。但批语也不应过长,啰里啰嗦地说不到点子上也不好。和符号批记一样,这种形式也是当书刊是属于自己的才适用。

八种最常用的读书笔记做法

现在同学手中的书籍、报刊比比皆是。平时如何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充分发挥书籍的作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笔头勤。”勤写

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克服边读边忘的毛病,避免重蹈熊瞎子掰苞米的覆辙。这里向大家介绍八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如有位同学读了《少年毛泽东》一文,感受最深的是毛泽东放牛,把一份草送给穷孩子的事,从中总结出毛泽东从小同情、关心穷人的好思想。联系到“我”与小伙伴一次偷西瓜的事,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同少年毛泽东一比,心里很惭愧、内疚,这样联系实际合情合理,真实感人。又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体会也可以是札记。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三、提纲式。盖房子要按图纸搭好框架,框架搞好,再进行房子装修;写文章也一样,要先想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结构,这叫做列提纲。我们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洁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读了《妈妈的“病”》一文,可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编列提纲:(1)妈妈犯了一种“怪”病,既不上“医院”,也不让人说;(2)妈妈给奶奶送年礼是一只又瘦又小的鸡;(3)妈妈给外婆送年礼是四只又大又肥的鸡和一大包的年礼;(4)作者抨击少数妇女对母亲和婆婆的两种不同态度——孝敬与不孝顺。这样列提纲,对文章内容了如指掌,印象深刻。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提要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四、批注式。在阅读自己订阅的报刊和购买的书籍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在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就常用这种笔记方法在书头批注。拉法第在回忆马克思读书时说:“他常折迭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上作满记号,他不在书上写批语,但当他发现作者有错误的时候,他就常常忍不住打一个问号或一个惊叹号。”(《回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读书时常在字里行间画着五颜六色的记号,在书的空白处,往往还有评语。毛泽东在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时,全文逐字、逐句用朱墨两种色笔圈圈点点,遇到他认为观点正确、文字优美的地方,就批上“此论颇精”、“此言甚合我意”,认为不对的地方就画“×”,或批上“不通”、“荒谬”之类词句。

五、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六、卡片式。就是用厚纸剪成大小一样的卡片。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下来,再按书卡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每天拿出几张卡片读一读,背一背,日积月累,脑子积累的词汇材料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时,就可以从脑子的“储蓄库”里搬出来用,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做卡片时有四点小的要求: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四是

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七、剪报式。凡是遇到处理的废报、废书,在完全抛弃之前,可以检查一下其中是否有适合留下的文章。不管是一句名言还是一幅图画,都可以剪下在粘贴在自己准备好的剪报本上,空闲时象翻相夹那样随意阅读,也是一种享受呢。

八、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索引笔记只需要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

2.钱锺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篇二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锺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锺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锺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锺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锺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我曾想为他补裰破旧笔记,他却阻止了我。他说:“有些都没用了。”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

锺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锺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锺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以后,他就随遇而读。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来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锺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锺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散乱了,整理很费功夫。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锺书的读书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些“馆”、“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以后屡次迁居,在锺书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

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管锥编》里,在在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共九十五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朗朗记了十六页;《管锥编.周易正义》二十七则,共一百零九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十二页;《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十则,共一百九十四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二则,不足十七页。

锺书在《管锥编》的序文中说:“……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初计此辑尚有《全唐文》等书五种,而多病意懒,不能急就。”读《全唐文》等书的心得,日札里都有。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愈》、一篇《杜甫》。”这两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日札里的心得,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

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锺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锺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

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锺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杨绛敬序

二零零一年五月四日

3.怎样做读书笔记 篇三

临清市尚店镇联校东白中心校林国栋

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或书刊的内容,加深记忆,还可以作为资料,便于以后借鉴、查阅。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种,在书上做记号或批注。这种方法最简便,但只限于在读自己的书时使用。做记号,一般是画线、点着重号或写上问号、感叹号之类,表示警句、重点疑问、赞赏等。某种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每个人可以自己规定,但应坚持使用,有一定的规律。

第二种,摘录原文。就是把自己需要的句子、段落、公式等原文抄在笔记本上,以便随时查阅。摘录一定要忠于原文,就是一个字、一个标点也不能动。摘录原文必须注明具体出处。摘录原文是练习写读书笔记的基本功。

第三种,写提纲,写摘要。这比做记号、做批注、摘录原文要难一点了。提纲摘要,要求用自己的话(或原文上的话),把书或文章的要点一条条简明扼要地记下来。提纲、摘要都应简明,但提纲更加简单,它只留文字的脉络,摘要就得有一些重要资料。

第四种,写心得。就是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把体会、感想、心得等写下来,也叫读后感。经常练习写读后感,能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书心得的写法较灵活,但必须注意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电话号码:***

4.高中语文怎样做笔记 篇四

语文笔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堂笔记,这一类型的笔记通常很有可能会涉及到课文解析和句子理解。不过对于这类笔记,只用简单记忆,在脑海中留下一个大致印象就行。

而真正重要的则在于第二种笔记。这类笔记可称为课下笔记,这也是语文学习最为关键的一环。这类学习笔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自己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5.二年级怎样做读书笔记 篇五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要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怎样才能把书读好呢?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最浅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做读书笔记当是一种传统而又高效的读书方法,只有多记勤写,才能加深对所阅书籍的印象,即所谓“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的道理就在此。

格式要求:

1、 读书笔记统一用活页纸来做,并在读书笔记的上方注明读书时间,纸张的右边留出四分之一的空间作为自己日后回读写感想。

2、 倘若你要做读整本书(或整篇文章)的笔记,可按以下的格式

读书时间___年___月___日

书名__________文章题目(书的章节或页数)__________作者:_______

1、 好词(可以是成语、形容词或生字词,若无则取消该项):

形 音 义

2、 作品的内容概要

3、 佳句

(1)┉┉

点评:┉

(2)┉

4、精彩语段

(1)┉┉

点评:┉

(2)┉

5、其他(可以是对整部作品的读后感)

3、 倘若你的笔记是读了好几篇文章之后的所得,可采用这样的格式

读书时间___年___月___日

1、好词(可以是成语、形容词或生字词,若无则取消该项):

形 音 义

2、 佳句

(1)┉┉

――《 书名》(作者)

点评:┉

(2)┉

3、精彩语段

(1)┉┉

――《 书名》(作者)

点评:┉

(2)┉

4、 其他(可以是读完这几篇文章后的感想,亦可为近来的读书感想)

注:(1)以上两种格式中“原句”和“点评”应该用不同颜色的笔,这样便于区分。

(2)鼓励同学们将“好词”“佳句”等条目依个人表达的需求大胆创造,如“好词集中营”、“妙语集锦”、“好句佳段任我评”、“句宝盆”、“佳句共赏析”、 “我之心语”、“心灵的感悟”等等。

4、在你的读书笔记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点评”了,他是你阅读的感思,也是你飞扬的文字。这部分内容可以有这些方法:

(1)质疑法:对作者观点的质疑,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质疑,对文句哲思的质疑,可以只疑不答,最好是有疑有答,哪怕回答不是很成熟亦可。

(2)比较法: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美的能力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让学生用心去体味语言的精妙,其中一个途径是通过比较阅读。比较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相同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等等。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不是由学生等着教师公布一个标准答案。

(3)联想法:由所读之作中的某一语句激发起自己的情思,进而联想起平日的诸多零星体验,此时即可一并诉诸笔端。

(4)批判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生应该批判性的阅读,敢于质疑经典,不迷信权威,要学会用各种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质疑,在多元的碰撞中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5)旁征博引法:同学们尽可以将自己平时阅读所积累的美词佳句、他人的情感体验,在读书笔记中尽情挥洒。

5、写一篇“读书笔记前言”、一篇“读书笔记后语”。

6、将这些笔记整理好,有可能的话请家长成为你的读书笔记的读者,也为此说上几句,即“家长寄语”。

7、把你的“读书笔记前言”、读书笔记、“家长寄语”(可有可无)、“寒假读书笔记后语”装订成册,最后再设计个封面,这就是你的“小作品”了。

6.怎样做招聘 篇六

考虑清楚人才结构。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招聘经理应该给自己一天的时间冷静地想想:我希望这个公司在一年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构。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发展很快,更要冷静地想一想。我每天都会有很多招聘需求,在面对这些申请的时候,怎样理性地引导业务部门?比如“你希望招什么等级的人,初级、中级或是高级?”对方也许会说:“我现在要一个初级的人就够了。”那么,你就引导他:“你现在想快速招个初级的人,但你将来的战略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要站在一个高度上,而不是对方提出招几个人你就招几个人。如果有100个人的招聘需求,我们要想清楚这100个人怎样分布、放在什么位置上、都去做什么,而不是每次都要被动地挨打、永远在救火的状态。

塑造招聘文化。

第一,招聘高于团队平均水平的人。以前我曾经很担心:如果我招一个比我还要强大的人,如果他不听我的话,怎么办?或者担心:这个^太强了,是不是很难融入现有的业务团队?我现在的体会是,千万不要担心找这样的人:如果新招来的人水平没有高于整体团队,就相当于把现有团队的力量往下拖了。

第二,招聘是要由用人部门自己提出来的。有时候,业务部门会说:“我用人很急”,但是发个邮件就消失了,也不支持人力资源部的面试。而我们一定要对用人部门讲明白,这真的需要他们的协助。当然,HR也要掌握业务知识,在Vancl,每个月有一个熟悉业务日,这一天里HR会跟着业务部门的人一起做工作。其实HR存在的真正意义是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作伙伴,但是现在大多数公司里,这样的定位还没有达到,就是因为HR不了解业务。

第三,不确定就不要招聘。在面试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优点特别突出,但是有短板,例如性格不好的人;而另外一个人虽然不非常突出,但比较均衡。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建议是选择后者,因为这样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他会成长,而不是因为一个短板突然漏水就崩溃了。

招聘流程非常重要。成长型的公司和大型公司在招聘流程上很不一样,我一直在反思,我们的流程能不能正规化:规划清楚谁先面试、谁后面试;甚至面试官迈进来,是左腿在先还是右腿在先。很多细节的东西需要规划,招聘流程越清晰,到后面犯的错误就越少,而且一定要抽出时间把流程落到纸面上,存储下来。

7.讲座怎样做课堂笔记 篇七

一培养教师的自我幸福感

虽然我很年轻,但我不知道在这个岗位上还能幸福多久,作者在前言中说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之,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之,再不管事,只好借助家长的手”修理“之……”每天都纠结于孩子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永远断不了的案。每日牵动着我的心的都是些小事,我真怕自己有一天感觉厌烦。而让自己陷入只为糊口而工作,那就太机械了,就失去教育的意义了。由此我觉得我们首先得让自己幸福,得让自己学会从教育中找到幸福感。要做一个胸怀大爱的老师,只有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自己的学生的老师才是一个幸福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这是陶行知的爱的格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信条。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包容我们的孩子,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不管是漂亮的还是残疾的,不管是在孩子有困难时,还是在孩子做错事时,作为教师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们要用爱的最大维度来包裹他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尊重理解和爱戴为孩子们搭建一片蓝天,让他们幸福成长。

二努力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个性也越来越鲜明。针对孩子的诸多变化,作为引导学生成长的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读了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案例,最强烈地感受就是自己要努力做一个智慧型教师。但如何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又难倒了我,于是我搜集了很多资料,以此来勉励自己:

1.智慧型的教师应该是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同伴分享教学资源、在共同教研活动中互相影响、互相提高的学习者、交流者;

2.智慧型的教师应该具有把握善于教育时机,善于掌控、应变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教师;

3.智慧型的教师应该具有善于借鉴其他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环境、自身的教学特点等实际条件进行改造,以成就自己精彩课堂的研究性教师。

4.智慧型的教师应该是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建构实践性教师。

5.智慧型的教师应该是尊重、信任、宽容、欣赏、会与孩子分享一切的始终微笑着的大朋友;

6.智慧型的教师应该是能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的反思型教师。

总之,要学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首先在对工作的热爱中,在平时的积累中,只要肯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创新,智慧也就点点滴滴的积累起来。其次,在广博的知识学习中,努力开拓知识面,不断储存学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或自己的才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课堂教学闪烁智慧的光芒。

三良好的书籍是指明灯

书中100个例子,分别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入手,做了专业化的展示:

1.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动。

2. 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3.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

4.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大家除了考试分数什么也看不见,本该家庭教育解决的品德问题推到学校,本该幼儿园、中小学解决的品德问题推给大学。难怪我们老得“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没打好,学校要不断“补课”;因为学校一边“加强”某种教育,一边同时把隐患推给高一级学校,在应试的疯狂中,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最后压力都加到社会……

5.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前提。

6.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态,是制怒的最好办法之一。

7.这可能是特点而非缺点。

8.我赞成教师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

8.讲座怎样做课堂笔记 篇八

书有一个副题:“卢志文杏坛絮语”,这本书跟大多名师的书类似,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实际上由不同板块构成,也就是从教多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一个老师的成长史。但是,这种传记式的书,特别是校长们的书大多有拼凑之感,脱不开:走上讲台、成长故事、报告演讲、管理制度、媒体报道等等。不过,卢志文的书始终贯穿他个人鲜明的风格,思想敏锐,充满智慧,激情勃发,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

卢志文是一个可爱的校长,他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大义凛然的光辉正确的高大上领导,他“博学而儒雅,机智而幽默,激情而沉稳,大气而从容”,开口即“智慧、睿智、学养、深刻”,他不官本位,也不只盯着钱。他不是“只会”当校长,教学基本功扎实,爱好广泛,书法篆刻能在专业比赛中获奖,编谜语、写对联。

以下摘录“絮语”中的金句。

1.成功并不是一大堆做成的事情所构成的一种结果,而是积极进取、不断思考与实践所形成的一种状态。

2.我主张“用脑袋行走”,做“思考的实践者”。勤于学习,才能善于思考。

3.许多人对读理论书籍不感兴趣,那是因为没有读进去……

4.找一百个理由埋怨环境,环境不会因为我们的埋怨而有丝毫改变;找一个理由改变自身,明天自己身上就会发生可喜的变化。

5.(卢志文的母亲)自有一套理论:世上只有一个便宜,你讨掉了,别人就没有了。

6.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由低到高可以分成四层:德知、德识、德行和德性。

7.把德育仅仅定位在教育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层面,是错误的。德育,就是教育本身。

8.学校改革才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着力点。……教育体制创新的活力在基层。

9.没有长远战略,学校工作必然随波逐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短期效应,急功近利,在低水平上重复。

10.作为领导者,校长都渴望学校能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但反过来,教职员工更希望自己的学校有一位好校长——品德高尚,事业精进,以身作则,靠得住,信得过。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感到有奔头。

11.人们多乐意“被领导”,但都反感“被管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给我上”不如“跟我来”……校长应该做“闹钟”——通过敲打自己去提醒别人!

12.基层干部做“法家”,中层干部做“儒家”,高层领导做“道家”,这是很多管理行家的共识,也应该是学校较为理想的管理层级定位。

13.校长修养十三条:心怀大爱、知人善任、廉洁奉公、广开言路、开拓创新、负责高效、高瞻远瞩、敏于学习、实事求是、以身作则、委曲求全、上尊下睦、学会权变。

14.校长要学做“车胎”——受得了气才坚强。

15.现实也许很残酷,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决意朝那个叫“理想”的方向走去。

16.进取比进位重要,合作比竞争重要,激励比惩罚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重要。

17.深入研究,把握方向,科学决策,这是“做正确的事”;关注过程,求真务实,赢在执行,这是“正确的做事”;和谐氛围,激发斗志,鼓舞士气,这是“愉快的做事”。有此三点,坚持做下去,必有所成。

18.经营,让学校更像学校,而不是把学校变成学店。

19.有人说中国没有校长,只有教导主任。中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框架,早已让校长降格为教导主任。从教务主任办学,到校长办学,再到教育家办学,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20.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杰出的才能”,而是在于“优良的道德品质”。

21.管理者也好,员工也好,我们的工作就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别人,坐享其成只能是一种梦想。

22.一份成功的事业不是一大堆“做成的事”而构成的一个结果,而是一群人向同一个目标不懈地努力所形成的一种状态。

23.“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敬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高度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致加西亚的信》

24.“文明,从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开始”;“校园无小事,件件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立则”

25.任何管理问题,都不是群众问题,而是领导问题;领导做到了,就不愁老师做不到;老师做到了,就不愁学生做不到。

26.管理就是给人创造成功的机会。

27.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它为团队中的成员所共同创造,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创造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

28.教师,不应当只是春蚕、蜡烛,应当做朝霞、做祥云,照耀天空、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展示着自身的绚烂与多彩。

29.你想知道一个人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炫耀什么;你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掩饰什么。

9.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 篇九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教

我今天要讲的是,每一个父母都爱孩子,关键是用什么去爱,用什么体制去管教,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说:没家教。在中国有没有家教,是对这个家族的综合评价。

中国的父母都想把家里的一切传给孩子,但就是忘了传品格、传道德、传规矩、传家风。我认为孩子的天职,最好的报答父母的方法就是读书,成绩好,行为好。我家规很多,譬如吃饭不能掉饭,从3岁开始就必须睡如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还有非礼莫听、非礼莫视,非礼莫取,三岁在家里就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这些必须在6岁前完成。

我觉得做中国人的家长,必须要这样,孩子是有惰性的,18岁之前,动物性为主;18岁以后,社会性为主。所以在他动物性的时候,必须以管教为主,责罚,让他有肌肤之痛,我是主张打的。用鸡毛掸子打手心,规定打多少下就多少下,另外,不管是爸爸打还是妈妈打,都不要在气头上打,打的时候不要带情绪,打完这个事就了了,一切恢复到家里的伦常。我的建议就是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教”,谢谢!

主持^:我有疑问,你说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父母怎么给孩子搭平台,对你来说容易,但是普通人没有资源,怎么办?

萧百佑:这个问题很好,我为了孩子卖了四次房,到现在还欠我表弟25万元。我觉得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有的家长事业困难时会去举债,挽救生意,但不会为孩子读书去借钱。有句话叫最怕有心人,父母用当年追求另一半的心情来培养孩子,没有不成功的。

主持人:你说打孩子,责罚孩子,给我感觉你在家里是相当有权威,如果换作是我,我肯定要挨揍。你怎样摆平家里的关系?

萧百佑:第一,有耐心,4个孩子从出生那天医生交出来给我到满月,都是我一个人照顾,没有保姆。

主持人:我孩子回到家第一个澡就是我洗的,洗完后,以后你们就照我做的做吧,以后我就不管啦。

萧百佑:我1997年结婚,到现在,没有和太太红过一次脸,我个人从小到大没和任何人打过架,也从不吵架,回家没有一句粗话,我和朋友一起粗话很多。我从不骂孩子,只打孩子,只要你做到这点,儿子女儿都以你为一个伟岸的形象。

主持人:很多爸爸在家要解决地位问题。

萧百佑:我补充下,儿女对父亲的叛逆,常常是因为爸爸对不起妈妈,儿子给爸爸100分,只要你对他妈妈不好,就扣分;到100分扣完之前他都不会反抗,一旦100分扣完,你骂他他就骂回你,如果他不能反抗,他就会自暴自弃。

主持人:年轻人会用自暴自弃报复家长。

萧百佑:他其实是知道自己不快乐的,他会用自己的不快乐去报复你。

主持人:不管是狼爸,羊爸,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一个成年人做自我管理问题。

讨论

听众:刚才狼爸说打孩子,很多人对这种教育方式有质疑,你怎么掌握分寸?

萧百佑:第一,肯定耍打出痕迹,打完,他妈妈涂万花油。李公明老师是把孩子放在大自然里面,让大自然教孩子,我是把孩子进行雕塑,用强迫性,压模一样压下来。

李公明:你今天唯一的遗憾就是没带鸡毛掸子过来。

听众:两位专家,你能接受孩子平庸么?

李公明:这个问题我之前和太太讨论过,平扁有两个观念,第一,是职位和地位,这个我不担心;第二,是是非观念上的平庸,没有是非观念,不能明辨是非,这个才是真正的平庸。其他的,他以后当工人也好,当司机也好,都是一种生活的体验。

萧百佑:我儿子问我他能做什么?我说第一,不能在中国当官。第二,不能经商,我在中国最大的企业工作过,经商必须奸,你又贪又奸,不行。

听众:我是一位父亲,小孩无六岁了,我想问下在什么时候要给孩子灌输恶的东西。

李公明:对我来说,这个不存在,他在成长过程中,只要和他沟通,关心他,就不会有问题,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萧百佑:事情有正有负,有阴暗有阳光。我觉得孩子到18岁,就要教他说谎,如果不说谎,在中国是生活不下去的。

听众:你怎么教孩子的,现在整个世界都是平的了,还在分中国外国。

萧百佑:过了18岁就不是孩子了,不能不说谎,包括善意和非善意的,这就是生活。

听众:我们中国就是因为这样的犬儒,这个社会这个民族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萧百佑:这位母亲有自己的意见所在。

主持人:狼爸,外人就记得一个“打”字,其实都有个爱字在里头。

小孩应该自然成长

与狼爸比较,我只是最一般的爸,小孩的教育肯定没有狼爸的那么系统。我小孩今年快20岁,没参加过国内高考,直接到美国念书,我和太太是大学同学,又同在广州美院教书,从一开始我们就觉得这个小孩应该自然成长,我们只是希望他正直、善良、了解社会就可以了。

1992年12月28日小孩出生前一天,我写了篇文章,题目叫《致儿子》,我把我们马上要当家长的心情写了。我说第一,你要来到一个很清贫的家庭;第二,我们并没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第三,我们唯一期待的,是你正直,善良,能够正确表达思想和感情。半岁前一天,我又写了篇文章,我发现他的眼神非常明亮清澈,引起我巨大的忧郁——他会怎样去打量这样一个成年人世界呢。然后到了1996年,我出版了专著《历史是什么》,在前言又写了封信给儿子。我写道,儿子你今年4岁,通过历史你会学到人类的正直、正义,我们相信有一天,你会跟爸妈一样,以讨论哲学和诗歌作为你的生活方式。到了2009年我们这本著作又重版,我做了很大修订,增加了前言,我就写,你现在已经16岁,已经去过印度,去过埃及,对埃及的历史如数家珍,你现存是高一。面临专业的选择,我们不会强迫你做任何选择。

其实我就想说明的是,第一,我们没打过小孩;第二,没有强迫他读书。教育小孩,我比较认同的一点,不是他考上名牌大学,而是从小他的是非观念,他对现实的理解。我希望更多的90后这样成长,如果你的小孩长大后,面对领导是一种拍马屁的神情,家长应该反省,你怎么教育小孩的!爱小孩,这是天性,我也就把这种爱心和责任,献给各位家长,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刚听你说埃及,历史,英国,普通家庭的爸爸是否就没法教育小孩了?

李公明:其实很多底层劳动人民对知识更加渴望,只要他们价值观得当,知识摄取完全不是问题。

主持人:父母对未来有种恐瞑感,一方面担心孩子没出息,另一方面,家长自己自卑。

李公明:我个人很反感“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我个人认为。如果是人性上的起跑线,没问题;如果是学识上的,我觉得没必要。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狼爸有意给孩子制造一个无菌空间,而你一天到晚跟孩子说,社会很缺德。

李公明:不,不是这样,我是要告诉孩子,生活不是按照他的个人意愿,不是个人主义,孩子的心理就是“我想怎么着”,你要让他自己去发现社会有很多方面,要不然他到社会上怎么办,一定要让他自己去思考。

主持人:你十年前是不是就知道孩子会超越你。

李公明:那当然,我毫不怀疑他会超越我,但是未必是事业上的超越,他的知识、学识,他的感情超越我,这是必然的。

10.讲座怎样做课堂笔记 篇十

“班级,其实是一所学校最小的行政单位。那么,我们的班主任诚然也就是最基层、最重要的行政领导了。”其实,这样的说法一点儿也不为过,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学校的管理千万面,哪一面不涉及到“最小的班级”呢?哪一项工作又不是多多少少会涉及到我们的班主任呢?

所以我感到: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工作量大小的体现,更是一种“肩负责任”的缩影。那么,今天我们到底该怎样做班主任,怎样做一个学生拥戴、领导放心的班主任,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做好思虑和工作的。

在阅读齐学红主编《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之后,个人的感触还是比较多的,书中所呈现的不仅仅是班级管理中的方法、策略,同时也渲染了一种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的谦逊、认真、细致、仁爱等等一些从容的态度,我想这是需要我们年轻班主任去虚心学习的。

11.做最好老师讲座心得 篇十一

在整个报告会,高金英老师用她践行教育过程中生动的教学事例为素材进行阐述,蕴含大道理的小故事,无不令与会的老师们报以历久不息的掌声。报告中所阐述的师德的确让我感想颇多,受益匪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中高金英老师说过的以下几方面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从中也得到深深的启示。

爱心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德的核心是爱,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校,最重要的是爱学生。有了这份爱,才会注重自己的形象,才会无时无刻不关心爱护着自己的学生。不禁想起了有些老师,进出校门不避让学生,对校园地面上的纸屑熟视无睹,看到学生一些不良情况不理睬、不制止,对个性倔强的学生粗暴无礼,动不动就要把他赶出教室,时不时冒出一些尖酸刻薄的言语刺激学生……

师爱是师生关系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爱,促进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使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便于和学生展开心灵的对话。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爱心的教育就没有人类教育的辉煌;没有爱心就没有教师自我完善的动力;没有爱心就没有全面发展的学生。付出了,能不能得到回报是一方面,是不是对得起那一双双眼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想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把真挚的爱毫无保留地洒向自己耕耘的沃土,只要充满爱心,甘于平凡,乐于奉献,任何教师、任何人都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但现实中我们老师一般都只爱听话的学生,不喜欢那些不“听话”的学生。“听话”实际上也只是一种表面的特征。有的教师认为,对一些太顽皮,品行太坏的“差生”,我实在爱不起来。这里要提醒教师,任何事物都有发展过程,孩子们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从伟大人物到我们平凡的人,小时候不也有很顽皮,很不听话的吗?如果老师把我们定为“差生”,我们的心里是何感受?将尚处于成长中的孩子看作“差生”,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教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喜欢“听话”的学生,那并不是真正的爱他们,实际上也存在某些自私的、功利主义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这不仅导致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关心不够,而且,对于学习好的学生面临品行发展和更多的心理压力等问题,教师也常常视而不见。这能说是真正的“爱”吗?有一个很好的说法:作为一个教师,把学生视为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作为一个教师,你把学生视为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这都是你的选择。

12.怎样做最好的自己 篇十二

Q:你怎样形容自己的性格?

温和、理性。

Q:你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为什么?

《北风和太阳》。这个故事教我们要用真心和诚意对待别人,而不是驾驭或逼迫别人。

Q:做什么事会让你感觉最舒适最享受?

和家人度假。

Q:你对自己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满意:积极主动,不惧怕挫折和困难。

不满意:社交能力较低,深交的朋友不多。

Q:近一段时间,让你感到最快乐的是什么事?

参与了数项有关社会责任感的项目,例如谷歌推出的春运地图,在众多中国人碰到灾难之时,伸出援手,短短一天就有七百万人使用。还有谷歌的“益暖中华,公益创意”项目,让大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由谷歌出资金,用学生暑假的时间为他们的家乡做出可持续的贡献,有6000名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最后,在国内做了几十场公益高校演讲,印象最深的是最近在重庆大学,7000名学生冒雨来听,让我非常感动和欣慰。

Q:如果真的有可以让时光倒流的时间机器,你希望回到什么时候?为什么?

希望能回到小时候,更深地认识我的父亲(他在十多年前过世)。我的父亲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是个无私的老师,爱国的文人,但他也是个不苟言笑的父亲。我希望有机会更深地理解他,从他身上学习,并且告诉他我多么地爱他,尊敬他,并以他为豪。

Q:你觉得自己最好的习惯是什么?怎样养成的?

有效率地管理我的时间。我深信“要事为先”这个准则:每天清晨,我会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归纳出来,做一个排序。我会依事情的重要性而不是紧急性来做排序。我会对自己做承诺:那些事情这一天一定要做完,然后我会达到这个承诺。另外,我会准备一个“琐碎事单子”,把一些琐碎但是必须做的事情(例如:回朋友电话、填某一个表格、读一篇文章等),利用一天中时间的碎片(例如:搭车、坐飞机、等下一个会议等)完成。

Q:成长过程中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对你的影响最大?是怎样的影响?

母亲对我的影响最大(在我的新浪博客里面有一篇我写的《儿子是母亲最甜蜜的牵挂》,对我母亲有更深刻的描述)。我很庆幸有一位既传统又开明,既严厉又温和,既勇敢又风趣,既有爱心又有智慧的母亲。她的教育既有中国式的高期望,也有美国式的自由放权;既有中国的以诚待人,也有美国式的积极进取。如果说我今天获得了任何成功,这些成功都是来自于母亲的教诲、牺牲、信任和支持。

如果说有一件事情对我影响最大,那可能是我十一岁的时候到美国读书的决定。在美国,我接受了充满爱心的教育,经过鼓励得到了自信,学习了积极主动的习惯。当然,同时我也没有忘记中国人的谦和、毅力、自省。我深信,融汇中西是21世纪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很幸运,在十一岁的时候得到了这个融汇中西的机会。

Q:你最喜欢异性身上的什么特点?

善解人意,真心待人,幽默可爱。

Q:爱情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又是什么呢?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很喜欢《圣经》上的这一段话:“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这段话既描述了爱的品质,也描述了爱一个人的方式。

Q:失去什么,会让你觉得绝望?

失去了理想,就失去了生命的动力;

失去了家人,就失去了生命的温暖;

失去了理智,就失去了生命的均衡;

失去了兴趣,就失去了生命的乐趣。

但是无论失去了什么,我都不会绝望,因为只要生命存在,希望一定存在。

Q:你觉得最好的职业是什么?为什么?

最好的职业是:(1)做有意义而且喜欢做的事情;(2)每天都在学习、成长;(3)有值得学习的老板和同事。

Q:怎样才能确定一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

你是否每天喜欢上班?你是否每天都在学习?你的公司、老板、同事是否认可你的工作?你是否对你的工作有成就感?

Q:讲一讲对你来说最难的一次选择是什么?有没有后悔?

在1995年之前,我一直是一位科学家,做的主要是学术界的科研项目。1995年,我开始做产品,但在1998年,我的部门做的一个产品失败了,并且造成上百人失业。我当时非常内疚和失落,曾经考虑回到学术界。最后,我选择了继续留在业内,继续努力地做产品,因为我相信每一次失败并不是一个惩罚,而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我一定要把我的教训应用在未来的工作中。

这次的选择显然是明智的,但无论选择是否明智,对我做的所有选择都不会后悔。当我做选择的时候,就清楚我的信息不完整,所以做的决定一定有一部分会是错的。犯了错没有什么好后悔的,而且后悔也于事无补。犯错之后,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从错误中学到的更多。犯了错,只要以后能避免同样的错误就很有价值了。

Q:促使你成功的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积极主动,以诚待人。

Q:你怎样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讲一个你认为好用的方法。

我们常常与人在沟通时发生误会。对于这方面我有几个建议:

1)要确定自己真正了解了别人的想法,只有靠双方的核对和澄清。英文中常说:“Let me make sure I heard you right. What you mean is……(让我确认一下自己听得是不是正确,你的意思是……)”,“Let me put it another way(让我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Did I make myself clear?(我这么说清楚吗)”。是否有“话外音”也只有靠核对和澄清才能搞清楚。

2)试试看“reflective listening”,也就是当对方说完一件事,你做一个总结,给对方一个机会将“话里的话”说明。例如:“公司允许你坐飞机或火车出差。”

“我的理解是公司希望我们选择最便宜的方式?”

3)自己说话不要“话中带话”。如果你想知道公司的出差政策,就直接问,不要拐弯抹角地问。如果你“话中带话”,对方可能也会以同样方式进行回答。

4)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人际敏感度。人是需要交往和互相了解的,交朋友不能速成,也没有办法快速了解对方,要顺其自然。

Q:学习或工作觉得倦怠的时候,你怎么办?

休息,等到精力更能够集中的时候再继续做。如果不能休息,那就喝杯咖啡,用冷水洗脸。

Q:你是否遇到过危机,如何克服的?

用平静的心态,为最坏情况做出准备,然后用积极的态度,争取每一个机会。

Q:如果你有机会可以做另外一种人,你想做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大学时迷上桥牌。我当时的桥牌搭档后来成为职业桥牌手,并得到世界第二名。有时觉得他的“工作”蛮有趣的。

编辑/李一茗

13.讲座怎样做课堂笔记 篇十三

怎样用好《文言趣读入门》,怎样学好文言文,温晓宏老师要我就这二个话题,写一个演讲稿,登在“中小学文言阶梯趣读群”。我想先谈谈第一个话题。

购买了《文言趣读入门》向我复信的家长中,有许多人说“孩子读得津津有味”。如果能读懂,读到最后也会津津有味,这一点我有自信,写此书选材时我定下一条原则:“无趣不选”。我讲了一个前提:“如果能读懂”。现在的家长大多是大学毕业,读懂此书当然不会成问题,而对一个小学四、五、六年级以及刚升上初中的孩子却不是这样。因为作为全书基础的527个知识点(详见附在“上编”后的“基础知识索引一”),是按“上编”中的每个小单元为顺序,分成153次“分批”出现的,一旦出现了,就只有提示而不再注解,前面的记不住,后面的就读不懂了。所以我在博客“告购书者”中谈到:学习本书一定要“循序渐进”。什么是“序”——就本书来说,《基础知识索引一》中列出的527个“知识点”就是序,今天学到(并设法记住)10个,明天学到(还是要设法记住)20个,后天学到(仍旧要设法记住)30个......这就是“序”。这是作者为读者铺设的阶梯,如果前面空了几级,后面的就攀登不上——你的孩子就会失去阅读此书的兴趣。

曾经有朋友劝我说:不断地注解,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每个“知识点”注解他四、五次就能记住了,但我不以为然。所以坚持“只是在最初出现时加注解”,有二个原因:一是凭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未退休前,文言文教学颇受学生欢迎,学生说:“陈老师教文言文好懂”。其中一个原因是:在教授新课时,我都要同学生一起把已经学到过的,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记到基础知识(不包括之、乎、者、也等虚词)找出来。譬如在《出师表》里读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一句,我就说:这个“简”字,是常用词,是“选找”的意思,我们曾经学到过。于是与学生一起找出答案:在《核舟记》中“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有的常用词出现时,出现的义项没有学过,但其中的一个义项曾经学过,也同样与学生一起寻找。譬如《陈涉世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间”,我就会对学生讲:这个“间”是“暗地里”的意思,新学到,另外一个义项作“夹杂”讲,我们曾经学到过,于是一起找到答案:在《口技》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这种回忆式的教学法,虽然费了一些时间,但从帮助学生记忆上来说效果很好。所以在写《趣读》时我坚持:只注解一次,后面出现时加提示,想用这个办法逼使读者记住。这样做我写作时增加了不少麻烦,读者读起来也增加了麻烦,但容易记住我要求记的“知识点”,不记到这些知识点,文言文怎能“入门”呢?另外,我还想把《趣读》写成一本能培养孩子静心阅读的教科书。现在能静下心来仔细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而要成就大材潜心阅读,掩卷三思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建议家长:如果你有时间督促,书最好你自己收藏,每次给你的孩子学二三个小单元,学完后就让他把一则则故事讲给你听听,再根据《基础知识索引》中的提示查查这几个小单元中的基础知识是否记住。学完后就把书收起来:下次学下次再给,以免失去新鲜感。今年(2013年)暑假,我教上五年级的小孙子(还找来一个同样是五年级的小姑娘来伴读),我用的办法是:把附文也去掉标点,把一个个小单元打印出来,让他们先断句,再按“几点说明”中提到的要求,作好笔记,再查知识点。每天用三小时(中间休息半小时)学五则,学了二十则就用一段时间复习。书,我没有给他们看,效果自己认为很好——当然,如果是一个已经是初二的学生,只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老师或家长的指导或督促,也能自己看懂全书的。我现在考虑书稿正式出版时,把“上编”分成15个小阶梯(每过10个小单元为一阶梯),在每个小阶梯中都按排“自测或查问”专栏。如第一阶梯,这一栏的内容如下:

“自测或查问”

乃 ①、及、子、止、父、毋、书①、予①、予②、尔①、执、而已、则、因、负、会、向①、汝、亦、设、吾、但、何、何如、何......之有、余、状、初

君、耶、其、奈何、奈......何、觅、径①、甚、皆、故①、故②、故③、是

俄、俄而、俄尔、俄倾、说①、恸、恒、顾①、索①、赧、焉①、得无

得毋、着、欲、堕、堪、惠、詈、喟然、辈、等①、囊 这样把出现在前面十个小单元中应该掌握的60多个知识点罗列在一起。只要逐个查查,就可以知道是否掌握。等我全部弄好后,这一栏的内容,会在博客上公布。有兴趣的家长或老师,可以下载,作为督查的依据。

第二个问题:怎样学好文言文?我以前为了说明自己写作《文言趣读入门》的动机,曾写过一篇论文,里面谈到我对改革初中段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建议,也谈到这个问题,今把这则论文附在后面,作为我的答案。

附:

明确目标,抓住重点,以长补短,造梯助攀

——改革初中段文言文教学的建议

初中段文言文教学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已在语文教学中占了三分之一(每册六单元,文言文占了两个单元),教学效果却远远不如人意,究其所以,我认为教学目标不具体、没有抓住重点、教学中反客为主,应该是主要原因。

先说教学目标不具体。中学段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要使学生具备这一能力,到底该分几步走: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后学什么?到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具体知识(指词法与句法知识)才算是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些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而这些问题不明白,“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成了空中楼阁,况且在初中阶段,入选的文言课文有限,如果就限于课文,即便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了,也不可能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中段文言文教学,必须拟定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再说教学重点。文言文中词法与句法知识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与白话文相同或相近的,二是与白话相差较大会给学生造成阅读障碍的。现代学生用于学习文言文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口上。在初学阶段(指初一与初二),第一类知识就不能占用宝贵时间。但是现实如何呢?“字字落实”!即便是一些与白话文差异甚微,不会成为阅读障碍的知识,也作为教学重点。举个例子吧,初一册第一课文言文是《童趣》,一本有权威性质的辅导用书在设计的课后作业中,在“解释词语”一栏,选了六个词,其中五个分别是“果如鹤唳云端”的“果”,“以丛草为林”的“林”,“兴正浓”的“兴”,“方出神”的“方”;把“果、林、兴、方”等作为重点强调要学生牢记,不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吗?有人会说“这只是教辅用书而已”,不错,这是教辅用书,但是多少教师,多少练习卷,多少试卷,都是在配合教材的教辅用书的。第二类知识中又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出现频率极高的近二十来个文言虚词。二是在叙事述意中经常用到但是不加注解或详细讲解就成为阅读障碍的知识(为了方便叙述,我把这类知识称为A类知识)。譬如“吾、汝、渠”,“吾侪、汝曹”等用来表示人称的代词,“咸、悉、亟、会”等各类副词,“俟、冀、詈、哂、赧、恸、泯”等表示喜怒哀乐或某种情态的动词„„以及各种固定结构,一些与白话文相差甚大的句式。问题是课文内容太少,A类知识只能涉及到一小部分,即便是涉及部分,出现的频率也不高,若不反复强调,容易忘记。像常用词“俟(作‘等待’解)”、“会(作‘适逢’解)”,常见的固定结构“得无(作‘会不会’、‘莫非是’解)”、“何„„为(常用于表示反问,可以释成‘为什么„„呢’或‘有„„呢’)”,前者在现行的初中文言文教材中只出现一两次①,后者则分别在《岳阳楼记》、《公输》中出现一次②。三是在文言文中极少出现的一些难词或一些指具体问题的术语,如《小石潭记》中“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一句中的“坻、屿、嵁”。对于这三类知识,应该有取有舍,有先有后:譬如二十来个文言虚词,有了文言语感,一看到叙事性的文言句子就能明白大概意思的时候要求字字落实是不难的,但一开始学就要求字字落实只能是事倍功半。而那些极少出现的难词或某些术语也可以一带而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A类知识上,但是现状如何呢?配合教材的辅导用书、各种各样的练习册、数不清的试卷,紧紧抓住A类知识了吗?

谈到反客为主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大道理大家都懂:无论教授什么课程,都应该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只能起到引导与点拨的作用,切忌牵着学生鼻子拉着学生走,“灌注式”、“填鸭式”的教法是早已受抨击被唾弃的,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却逐字逐句地串讲(再加上一些古汉语知识的介绍,或对作者,对作品的一些认识),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不是反客为主又是什么呢?

要使初中段文言文教学有重大突破,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不容忽视,我的建议是:

将初中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拟为: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浓厚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任何一门功课,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刚升上初中的学生,都是些十几岁的孩子,这年龄段的儿童好奇,好胜,好异,对文言文这种陌生的文体,大多是有兴趣的。如果我们把“培养兴趣”作为教学目标,而后在怎样引导、怎样诱发这种兴趣,怎样使其潜滋暗长而后欲止不能中狠下功夫,初中段文言文教学必然大有起色。退一步说,通过现在这种教法,逼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有的学生在中学毕业时确实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若无阅读兴趣,脱离学校后就置之度外,那么培养成的能力也会渐渐消失的。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浓厚兴趣呢?我的建议是:在初

一、初二年级,文言文教学方法应该切底改革。在这阶段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老师只起到提供阅读材料,起到点拨、引导与释疑的作用。阅读兴趣在不断地阅读中才能培养成功的,而且功夫该花在前期,如果学了二年后对阅读文言文还是不感兴趣,而后要想再培养这方面的兴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初

一、初二年级,应该选用大量通俗易懂而学生感兴趣的文言故事让学生自己阅读,对所读的文言,只求学生能口述故事就可以。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用在两个方面,一是搜集材料让学生阅读(每次可以搜集四、五则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就这几则文言文中出现的A类知识,作概括,作讲解,并要求学生记住;二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起到点拨与释疑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可以断句为主要作业。考试也以断句与译词,释句(指含有A类知识的词与句)为主要内容。至于二十来个常用的文言虚词,只要求学生懂得大体用法即可;对与白话文差异不大的句式,如“被动句”、“省略句”等,也可不讲或略略带过,更不能出现在试卷中,这些知识应该放到初三去解决。为了腾出时间,初一、二年级中入选的文言文教材,必须淡化,也只能作为一种让学生自己阅读的材料,教师该强调的只是出现在文中的A类知识。诸如“作者与作品简介”、“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对某词某句的理解”等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领悟,不能为读懂之外的问题浪费时间。要时时记住初学文言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让学生“读懂”。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已经是非常有限的,怎么能再为哪些可有可无的其他内容占用时间呢?

这样教势必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材料何来,二是阅读文言文方面的能力,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先说材料。提供阅读的材料,要使学生感兴趣,能主动阅读,就该迎合当代学生阅读的口味,又要通俗易懂,每则故事中造成阅读障碍,必须加注的词最好控制在十个以内。这样的现成文言篇段确实难找,尤其是刚开始学习文言文时候。我的建议是: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具有阅读白话文的能力这一长处,利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传承关系,用改编与新编的办法,“创造”出一些新的文言文,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铺路架桥。

用改编的办法主要目的是化难为易。譬如下面这则文言故事:

东食西宿

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选自《艺文类聚》 这则文言虽短,却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改成以下的文字呢?

东食西宿

齐人有女,两家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不能决,问其女。曰:“东家食西家宿,可乎?”

这样一改,只要给“其、曰、乎”三词加上注解,让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自己阅读,也能口述这个小故事了。至于改编的材料,古代笑话,明清时期的许多文言小故事,诸如《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用心去找,可以找到很多的。

新编的取材更加广泛了,寓言、笑话、各类故事、报刊上登载的许多奇趣新闻,凡是不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而学生又感兴趣的均可以改成文言文。用改编和新编的办法,就可以有意识地把A类知识不断地编入其中,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自学中不断接触,逐渐掌握。譬如我根据笑话改写的一则故事——

某君吸烟

某君,途中吸烟。连划火柴二,悉为风灭。复出火柴自语曰:“事不过三,向此根亦灭,归家吸哉。”复为风灭。某不说,出火柴四,自语曰:“事不过七,此四根亦灭,今日不吸烟也!”咸灭于风。某怫然怒,罄其所携,曰:“管他三七二十一,何时点着何时吸。”

“悉、咸、罄”三字是在阅读浅易文言文时经常碰到的常用词,把它们编在同一则故事中,便于学生记忆,也容易辩别它们的差异。譬如“悉、咸”是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程度的副词,“罄”也有“尽、用尽”的意思,但它是形容词,如文中“悉为风灭”与“咸灭于火”不能改为“罄为风灭”与“罄灭于风”。另外“向”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常用词,“说”常用来通假“悦”,“怫然”常用来表示大怒的样子„„短短一则故事中,就有多个A类知识。又如文言虚词“而”通常是作连词:表示顺连、表示逆连、表示假设关系;也可以作第二人称代词。当然可以在现成的文言文里分别找到例句,但是学生容易忘记,如果可以新编文言,主动权则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曾为教授“而”字的四种含义,编了以下这则小故事:

山日辩斗

山语于日曰:“子近吾大如车轮,远吾则小似盘盂;近吾则万目瞻仰,远吾而人莫之理。苟无吾,而以为何如?”日笑曰:“足下所以蔚然深秀者,以有林木花草也;所以生气盎然者,以有飞禽走兽也。然林木花草,赖吾而生,飞禽走兽,赖吾而活。而无禽兽林木,足下以为何如?与人一利,则洋洋自喜;得人百利,而昏然不知,足下之谓也!”

山大惭。

故事不难。我先向学生讲述了“而”字的四种不同用法,再要求学生从上文中分别找出含义不同的四个例句。我要讲述的要点是抽象的,但有了这则故事,抽象的知识即有了形象的配合,教学效果很好。

总而言之,改编或新编文言,可以给刚开始学文言文的,提供出足够丰富有趣且难度适中的材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逐渐增加文言语感,积累基础知识。随着语感的增强与基础知识积累丰富,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到那时再阅读原汁原味的古文,也就不怎么感到难懂了。

肯定这种做法,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可以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重点。譬如我为初学文言的学生编写了以下这则小故事:

善忘者

两翁相遇,甲问乙姓氏。答曰:“姓张。”俄尔再问,复告之。俄顷复问,乙不说,大声曰:“吾姓张!吾张姓!吾之姓,张也!”甲笑曰:“王大爷毋恼,吾乃善忘者也!”

如果我把“向学生讲解文言文中常用的第一人称”定为教学重点,那么在讲解了“吾、余、予”这三个人称代词后,就可以把文中“吾姓张!吾张姓!吾之姓,张也!”改成“吾姓张!余张姓!予之姓,张也!”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改动行不行?”讨论一番后可以对学生讲:在同一篇文章中,在一般的情况下都用同一个词,但在上面这篇文章中,这样改动也行。因为乙对甲的善忘不满,故意变换着用词来作弄他。又如我要把表示时间的常用副词:“俄、俄而、俄尔、俄顷、旋、旋即、少时、少顷、顷之”作为教学重点,就可以在“俄尔再问,复告之。俄顷复问”一语中做文章。如果这节课我想突出“何„„之有”这个知识点,这篇短文的结句可以改成:甲亦不说,曰:“王大爷,吾乃善忘者也,何恼之有?”简而言之,教师可以在一节课中,把一点或几点A类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再利用所提供的材料想方设法使学生记住。根据我的经验,这种A类知识,如果能让学生掌握六七百条左右,阅读《聊斋志异》之类浅易文言文时,大部分故事都能懂个大概,都可以口述的。而这点知识,有初

一、初二,两年时间的训练,掌握起来是不会有困难的。

当然这样做,对教师本身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解决的办法是:可以考虑在中学阶段,设专职教师——由专职老师来教授文言文。如果那样,就不需要对所有的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业务培训。而文言文的专职教师,也有时间,有精力阅读大量的古籍,来提高自己的古文修养。时间一长,教师对文言文就会了如指掌,而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因为担心世界上罕有其匹的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有断流的危险,早在一九九五年,夏衍、赵朴初等八位知名人士,在政协、人大“两会”上,提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遗憾的是这提案不了而了,究其原因,可能是“此路不通”。我想如果在中学里有文言文的专职教师,那么就不需要设立“幼年的古典学校”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也不会有断流的危险。所以,无论是从现实教学出发,还是从历史的高度着眼,中学设立教授文言文的专职教师都已势在必行。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我提出上述建议,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坚信这是一条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捷径。我毕生从事初中段的语文教学,而且对文言文情有所钟。现在退休了,还是对文言文教学念念不忘。提出上述建议,给同事,给有关领导参考,也极希望能得到方家的指教。

——————————————————

14.《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读书笔记 篇十四

(1)修身篇。

教师首先自身要自觉遵守《教师法》,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其次,教师要爱岗敬业,热爱幼教事业,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平等、公平对待幼儿。第三,教师要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努力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并能团结全园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第四,教师还要尊重家长,主动与幼儿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养性篇。

就是教师要加强自我保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一个过程,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避免过度的耗伤心神,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但是,在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开心或想不开的事情,那么此时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去呢?读了此书后,使我明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做到:“心宽、心善、心怡、心诚、心静、心纯。“方能扔开一切烦恼和不愉快的事情,认真地做好本职的工作,跨越了过去也就迈向前进了。

(3)育人篇。

此书主要记录了一些名人名师下的老师,他们辛勤地在教育事业下工作一辈子,那种无私奉献,勤勤恳恳,“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的精神,深深地牵动着我。

15.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 篇十五

一、 教育以信任代替恐惧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

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停留在让学生恐惧的阶段,通过纪律让学生恐惧,通过分数让学生恐惧,通过惩罚让学生恐惧。恐惧之下的学习与我们的教育本质相去甚远!有的教师采取奖赏法,对学生进行低幼化教育,但我们发现,奖赏教育同样不能持久。雷夫认为,以上种种都不如学生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我们平时都是强调同学之间要互相信任、协同合作等等,很少强调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相信任,因此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机制。如果我们也像雷夫老师一样,“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在班上建立严格的一整套信任机制,让同学们都体会到说实话光荣,说谎话可耻,给平时表现不够好的同学足够的机会,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那么,他们的表现一定会有所提高。

二、 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练习,不是为老师练习

“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

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家庭作业字迹却龙飞凤舞,我们的学生,是在为老师学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都高效地学习。雷夫老师在教学上另辟蹊径,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养成终生受用的能力而教学。想想我们的考试制度,既然一个人不能改变制度,何不改变我们的思路?不唯分数的教育反而能考出好分数,因为学生的能力养成了,考试分数何愁呢?

三、 做终身阅读的倡导者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我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雷夫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给学生推荐读物。而做到这个的前提,必须是自己热爱读书,唯有自己博览群书,才能引领学生走向书的海洋。每年,我县构建书香校园,定期开展读书节活动。我觉得,在关注学生阅读的同时,首先得关注教师的阅读。所以,我呼唤教师阅读时代的来临!当阅读成为教师的爱好,我们的学生养成一辈子爱看书的习惯就指日可待了。

四、 做珍惜时间的带头人

“每天浪费2~3分钟,一个学期就会浪费200~300分钟,是五、六个小时!”

这是对于我最有警戒作用的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我们对学生不知说过好多遍。说完之后,老师们扪心自问,你按照这句话去做了吗?让我们从此刻改掉身上原有的哪怕是微乎其微的陋习吧,决不能每天再浪费2分钟啦!积少成多啊!多谢雷夫老师给我的“当头棒喝”!

上一篇:关于讨论会发言下一篇:在学术活动月开幕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