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总体规划方案(精选8篇)
1.镇总体规划方案 篇一
XX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工作整改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号《关于2015年全县预防接种监督检查的情况通报》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县免疫规划服务工作会议要求,经对照我镇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整改措施如下:
一、存在问题:
接收第一、二类疫苗未按规定索取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证、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按时完成冷链运转登记,接种知情同意书记录不完整。
二、整改措施:
1、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及时掌握本辖区人口变动及接种情况,按规定建立各类登记。
2、加强免疫规划疫苗管理,疫苗领发记录完整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建立冷链管理制度。在疫苗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按照冷链监测规范的要求做好了温度监测记录。有疫苗出入库登记,登记包含疫苗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效期、数量、日期、签名。无过期疫苗、苗账相符、冰箱测温每天2次,间隔8小时,冰箱内无异物,及时向县疾控索取第一、二类疫苗疫苗检验合格证、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
3、认真做好各种疫苗接种知情告知工作(疫苗种类、疫苗作用、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并及时做好监护人签名。
4、做好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接种时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录入计算机,确保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同时,每天对儿童接种信息化资料进行了备份,避免了数据丢失。
XX镇卫生院
2015年7月25日
2.镇总体规划方案 篇二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适度集聚、节约土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江苏省从2005年开始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初,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建设厅也相继制定《推进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为了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及对镇村布局规划定点的村庄建设引导, 江苏省还于2008年5月颁布了《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 (简称导则) 。导则中明确村庄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下, 具体确定村庄规模、范围和界限, 综合部署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
一、当前不断完善的规划编制体系
江苏省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 实现镇村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是加快改善农村面貌, 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民心工程, 符合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其主要任务为:1.落实科学发展观, 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2.指导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3.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农民集中居住;4.整合城乡空间资源, 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事实上, 江苏省已经初步形成了包含市 (县) 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在内的较为完善的规划编制体系, 覆盖了从城到乡的所有空间,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对于乡村空间建设仍旧缺乏规划指导的问题。由于镇村布局规划尚未成为法定规划, 因此江苏省在新一轮的镇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 提出将镇村布局规划纳入镇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由此, 镇总体规划将成为指导包括村庄在内的非城市化地区建设的直接依据。
二、特色村庄的保护困境
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所侧重研究的村庄布点、村庄设施配套两大问题已经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然而值得探讨的是, 现有镇村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仍然存在局限性, 要具体指导每一座村庄的建设还需要下一层次的村庄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 其对非城市化地区, 特别是村庄建设在空间形态上缺乏规划引导。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广大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具特色的村庄布局肌理。为了保护村庄的历史文化特色, 目前已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的村庄建设规划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对特色村庄空间布局的保护。
然而, 这一保护仍然存在两大难题。首先, 历史上形成的村庄大多依托地形, 兼顾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后自发形成。一旦将其纳入统一规划, 其空间布局将经历由无意识的变化性向有意识的规则性的演变, 从而使村庄的“生长”变得机械而缺乏特色。其次, 即使按照传统的空间肌理进行村庄建设, 也同样容易在镇域相对狭小的范围内, 出现空间特征不突出、村庄标识性不强等问题。
三、总体规划的突出作用
在地域特征鲜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地区, 如何能够解决特色村庄保护的难题?这其中, 镇总体规划作为覆盖城乡的法定规划, 其核心作用不容忽视。首先, 镇总体规划以上位规划为依据, 指导镇域范围内下层次规划的编制, 其在法理上具备条件。其次, 以镇域作为研究对象, 规模、尺度合理, 研究、归纳、总结的特征也更具针对性。第三, 村庄布局与特色引导易于相互结合, 发挥作用, 在镇域范围内引导村庄建设实现差异化。第四, 针对力量较为薄弱的镇一级规划建设管理部门, 更为细致、精确的规划引导有利于加强对建设过程的控制。
四、总体规划的实践案例
戴南镇位于江苏省域中部的里下河传统水网地区, 地势低洼, 河道密集, 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均呈现出“垛田”的空间布局特征, 即由水包围, 形成“岛”的形状。从使用功能上来看, 这样的空间布局特征与历史上以水运作为主要交通的出行方式有关;而从实际形态上来看, 由于易发洪涝灾害, 且工程维护成本较高, 居民点集聚规模越大越能够显现出节约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 也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 直接导致类似“垛田”的布局形态特征的逐步消亡。
作为占据全国不锈钢产值七分之一的工业强镇, 高速发展的产业经济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 也带动了对村庄建设的巨大需求。现有的镇村布局规划基本解决了“在哪里建”的问题, 而“怎样建”就成为当下村庄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 《兴化市戴南镇总体规划 (2009-2030) 》 (下称总体规划) 在总体城市设计部分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尝试。
(一) 细致、深入地收集资料, 甄选特征要素
对现实特色的整理是总体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戴南镇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 历史上即以水为特色。由于早期交通出行多采用水运, 在戴南镇, 住宅建设大多依水;为了便于出行, 住宅的大门也多面水开设。住宅与水表现为相互贴合的直接联系。其次, 随着陆路交通特别是机动车交通的发展, 戴南镇出现了填埋河道以增加建设用地、降低道路建设及用地成本的现象。在此背景下, 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四周面水的单个“垛田”的规模也逐步变大, 村庄空间布局特色正面临消亡。
供机动车行驶的道路的出现, 对戴南镇这样的城镇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住宅与水的关系逐渐疏远。由于水面被大量填埋, 加上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 原先临水而建的住宅不再具有优势。人们开始寻求在靠近道路, 特别是公路的地方进行建设, 出现了一般平原地区依托道路形成居民点的特征。2.住宅与路的关系逐渐密切。从出行便捷角度出发, 住宅与路的关系开始成为城镇或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3.路与水的关系呈现多样性。在交通出行方式转变的背景下, 戴南镇道路与水的空间布局特征正逐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总而言之, 无论是城镇或农村, 建设用地、水和路的关系正在越来越趋向多元化, 介于此, 本次规划着重选取这三个要素归纳特征。
(二) 概念性、抽象化地梳理, 归纳空间布局特征
经过对戴南镇现有33个行政村空间布局关系的解读、抽象与归纳, 形成以下结论。首先, 村庄无一例外地均依河而建, 且有至少一条较宽的主要河道流经。其次, 根据流经村庄的主要河道的数量不同, 空间布局特征存在差异。从现有村庄布局来看, 河流以村庄为节点, 有两个、三个、四个方向发散的特征。第三, 即使有相同数量的主要河道穿越, 其空间布局特征仍然存在河道包围和河道穿越两种不同类型。由此归纳, 戴南镇的主要河道与村庄之间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简单归纳为六类, 分别为双向河道开放式穿越、双向河道包围式穿越、三向河道开放式穿越、三向河道包围式穿越、四向河道开放式穿越和四向河道包围式穿越 (见图1—3) 。
临水而建的住宅多有朝向水面布局的特征。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造, 从现有村庄的住宅及道路布局特征来看, 其与水系的关系仍然突出。临水而建的住宅主要建筑界面朝向水面, 在拥有便捷出行条件的同时, 兼顾对建筑景观的展示。而随着陆路交通和水陆联运的逐步发展, 一方面, 道路成为建筑景观展示的主要界面;另一方面, 路与水形成的“桥”则成为水乡独有的景观特征。
事实上, 苏中里下河地区历史上自发形成的村庄很少或基本不会出现路河相邻、平行布局的情况。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也可以归纳为两个。从功能及使用便捷性角度出发, 这样的布局特征很难做到使道路资源利用最大化;而从景观角度出发, 村庄内部道路多以巷弄为主, 由于尺度小、尽端路多, 其景观界面的共享度也相对较低。此外, 由于村庄缺少公共活动空间和开敞空间, 也直接导致路河平行布局的特征在村庄建设过程中的缺失。
(三) 保持空间特色, 引导村庄建设
为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 特别是村庄建设统筹, 突出保护村庄传统肌理、保持水乡特色, 在总体规划中关注了对村庄空间布局特色, 特别是新建集中居民点的引导。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 出于综合功能提升及景观打造的需要, 全面梳理全镇域的主要水系, 区分主次, 避免在村庄建设过程中出现阻断水系或任意改道河流的现象。其次, 依托水系研究、判断村庄布点特征, 综合平衡、兼顾多元, 选择条件较好且能够突显水乡特色的地区新建村庄。第三, 根据村庄所处区位及地理特征, 科学制定合理的水系、道路、建筑布局形式, 在保护村庄建设肌理、突出景观特色的基础上, 引导村庄建设 (见表1) 。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步伐的逐渐深入, 在戴南这样地域特色和空间布局特征突出的城镇, 村庄建设将长期存在保护、改造与更新的需求。为了避免村庄建设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丧失特色, 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城镇总体规划中系统地研究村庄自身的空间肌理与布局特征, 继而将此特征在村庄更新过程中得到保护与延续。
参考文献
[1]陈小卉.城乡空间统筹规划探索——以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为例.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05:138-143.
[2]邓毛颖, 蒋万方.城乡统筹下的村庄布局规划研究.小城镇建设, 2007 (12) :48-50.
[3]张晓阳, 霍达.我国格网式村庄布局的形式、问题及改造.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9 (7) :960-965.
3.镇总体规划方案 篇三
[关键词]乡镇公务员;成长路径;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11-0049-03
在现行行政体制下,乡镇处于国家政权结构中最低一层,各种矛盾和问题辐辏聚集。乡镇公务员则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线传递者和执行者,是改革的排头兵和冲锋队。这支队伍处在干部体系末端,队伍数量庞大、工作事务繁杂、接触群众最为广泛,如何尽快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群众满意度高的乡镇公务员队伍已成为推进“四个全面”在乡镇基层落实的必然要求。本文的“新乡镇公务员”特指2005年以来通过考录和部队转业到乡镇工作的公务员,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长为当前乡镇工作的有生力量和未来基层政权建设的主力军,其中一部分业已走上基层领导岗位。本文拟对温岭市最近10年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人员的成长轨迹进行综合分析,探寻规律,剖解难题,构建起符合当前形势的“新乡镇公务员”成长路径。
(一)乡镇公务员编制总数及来源。温岭市下辖5个街道、11个镇,公务员编制1160人,现有1078人。2005年以来,该市共考录、安置干部465人,其中考录404人,占比87%。安置军转干部61人,占比13%。
(二)乡镇公务员流动情况。温岭市乡镇公务员流动主要分为调入台州市级及以上单位、温岭市级机关选调、乡镇之间调动三类,三类流动一般要求乡镇公务员在原单位工作满三年(包含试用期)。从2014年开始,依据中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乡镇干部在乡镇工作满5年后方可参加上级选调考试,这等于从政策层面延长了2011年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人员参加上级选调的时间。自2005年以来,这批乡镇公务员共流动85人,其中调入台州市级17人,调入温岭市级机关57人,乡镇之间调动11人。
(三)2005年进入乡镇工作且留在乡镇的公务员情况。2005年以来,仍有436名公务员留在乡镇工作,占到近10年招收公务员总量的86.2%。分析其招录情况可以看出,2011年之前共招收了87人,这批人最早从2008年开始可以参加各类选调考试调离乡镇。2011年进入乡镇公务员的对象因政策上的5年服务年限限制,目前均需留在乡镇工作。
(四)乡镇公务员受培训教育情况。乡镇公务员教育培训管理的主体是各镇党委,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层面的培训主要分为特定群体培训和普及性培训。特定群体培训包括公务员初任培训、中层干部培训、中青班等,各类特定群体培训每年至少安排一次,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培训,时间从一周至三个月不等。普及性培训主要是对“新乡镇公务员”进行轮训,一般培训时间为一周。
(一)重视抓乡镇公务员的教育培养,提升乡镇公务员的素质。一是多层次抓培训。包括重视加强对新录用的乡镇公务员培训,对全市乡镇中层干部的培训。另外对于其他一些表现优秀的人员,如各级选调生,均不定期安排统一培训,加强各方面知识的提升,做到对新录用人员、中层干部及重点培养对象全覆盖。二是全面开展竞争上岗,以岗位锻炼干部。2011-2015年期间,各镇街道通过开展竞争上岗,共产生140多名中层干部,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三是实施乡镇干部到市直部门定期锻炼制度。时间一般为3个月到半年,通过锻炼,既加强市直部门和乡镇的沟通,也锻炼了乡镇干部,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二)优化乡镇的工作环境,增强乡镇公务员对乡镇的认同感。一是强化经济待遇保障,如对比市级机关,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增加了1.5万元/年;提高了乡镇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比例,从原先的15%提高到20%等;今年,又专门明确了乡镇干部住夜值班补贴标准。二是深入实施一线工作法。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的“摇篮”,干部提拔向乡镇倾斜。近4年乡镇干部提拔93人,占总提拔人数的44.8%。三是强化乡镇公务员管理。一方面明确责任,加强日常管理。另外,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完善乡镇公务员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住夜值班制度等。从去年开始,全市各乡镇均开展了乡镇干部的绩效考核,用经济杠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阳光工资”后的“大锅饭”现象。
(三)实施“新乡镇干部”成长规划,缩短乡镇公务员成长周期。一是定向培养,及时推出“成长规划”。2010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温岭市“新乡镇干部”成长规划》,提出2、5、10的培养目标,即经过2年左右的培养,使绝大部分的“新乡镇干部”成为合格的乡镇干部;经过5年左右的培养,使大部分的“新乡镇干部”成为镇(街道)工作的骨干力量;经过10年左右的培养,使一部分的“新乡镇干部”成为镇(街道)的领导或后备力量。同时,由每个乡镇(街道)制定“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二是结对帮带,推行“拜师认徒”活动。同时采取“反哺”方式,让已“出师”的乡镇干部结对帮带新进乡镇干部,实现共同提高。三是实绩导向,提拔重用优秀年轻干部。每年组织开展优秀“新乡镇干部”评选表彰活动,对连续三年受表彰的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在后备干部推荐、中层干部竞聘、领导干部提拔时优先予以考虑。
(一)职务提拔缓慢形成的“天花板”,使干部的工作激情逐步递减。县级层面的领导职务本就稀缺,科级领导干部自2011年后退岗年龄延迟,致使空缺领导职位稀少,在一些镇(街道)形成了一般干部须经历4-5个中层岗位才能提拔到副科领导岗位的局面。在非领导职务晋升方面,中办也于2015年1月专门发文停止了原有政策的执行。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晋升难带来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工作时间较长的对象觉得年龄增大、提拔无望,出现工作守摊子;工作时间较短的对象则寄托于调离乡镇,表现为热衷于参加各类选调考试。
(二)重使用轻培养问题较突出,培养好干部缺乏系统性。在考核过程中,各乡镇党委对落实年轻乡镇干部的培养工作开展不平衡。在2014年的考核中,该项工作列入优秀的仅2个镇。主要原因在于,单位一把手缺乏作为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主要领导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完成中心工作,队伍建设方面相对思考较少。由此导致单位中层干部提拔使用较少、干部轮岗少,干部整体流动缓慢,年轻同志因缺乏锻炼平台难以脱颖而出。实践中,新考录乡镇公务员倾向于选择小乡镇作为发展平台,相较中心镇,小乡镇年轻同志少,竞争压力小,更容易得到机会担任中层干部。
(三)职业培训体系有待完善,干部素质提升渠道不足。干部培训体系有待完善,镇(街道)培训资源普遍匮乏,且习惯各搞各的,难以形成带动效应。一些刚刚进入镇(街道)工作的公务员,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进入角色较慢,易出现“本领恐慌”。尽管在一些镇(街道)建立了“师徒结对”制度,但大多尚处于探索阶段,“师傅不愿教、徒弟学不好”现象时有发生。干部作风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驻村干部缺乏工作责任心,对所驻村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造成工作被动;有的工作倦怠,不下基层开展实地指导,演变成坐办公室的“电话干部”。
(四)公务员日常管理考核措施乏力,有“失之于软”的倾向。对于公务员日常的管理考核,政策依据规定较为明确,主要为《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但对于那些不具备处分或者追责情形,工作不愿做、不肯做、不敢做、乱作为的干部,仍缺少相应的管理惩戒手段。在好干部的考核考察方面,以往依赖年度考核及与主要领导的沟通了解,缺乏具体量化且科学化的考核办法,无法真正了解年轻乡镇干部的情况。
(五)流动体制存在障碍。基层单位横向之间、基层与部门纵向之间正常的交流体制没有很好地完善起来,正常的部门向乡镇、部门选调按年进行,乡镇之间、部门和乡镇双向交流基本没有开展。普通干部交流也因种种原因中途夭折,流动性不够畅通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基层工作专业性不强,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同志不愿学习、不思进取、自我满足的惰性容易滋长,凭经验吃老本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强化乡镇公务员队伍管理的责任和组织领导。市、镇党委书记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公务员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乡镇党委要像抓中心工作一样抓公务员队伍建设,切实做好“传帮带”,最大限度激发年轻干部的活力和激情。组织工作考核侧重于对队伍建设的考评,要建立简便易行的考评体系。尤其是县级组织部门,要把公务员队伍建设成效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履职考评的一项主要内容,并设置较高权重,会同乡镇党委积极探索实施符合当地实际和新进人员能力素质、专业层次、个性特征、价值取向的“新乡镇公务员”成长规划。
(二)加强对乡镇公务员的职务职级倾斜,形成乡镇一线出干部的用人导向。一是加大乡镇一线公务员的提拔使用力度,提高一线干部的政治地位。在干部的选拔使用上,向乡镇倾斜,让实干、肯干、能干的人得实惠,让任务重的乡镇率先出干部。合理配置职位,重点把靠得住、有本事、吃得苦的年轻干部放到复杂、重要岗位。勇于把在处置复杂事件、解决重大问题上有突出表现,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有突出贡献的干部选到重要岗位。二是强化乡镇公务员的职级激励。原有的乡镇公务员可以对其落实相关政策,通过晋升非领导职务的办法晋升主任科员,达到提高收入和待遇的目的。从2015年1月开始,中央全面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并对晋升职级进行了政策明确,极大缓解了现有职务晋升困难的矛盾,有效拓展了激励干部的手段。三是科学化使用非领导职务职数。浙江省对乡镇机关设置非领导职务进行了规定,从大政策层面给予了明确。从实际操作来看,在乡镇非领导职务的设置上,既要在副职领导层面增加主任科员的名额,又要考虑在表现好的同志中设置一定的副主任科员名额,并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一套衡量干部实际的评选办法,形成干部使用的良好导向。
(三)深化公务员交流制度,推动干部流动正常化、制度化。深入完善单位轮岗制度,对同一中层岗位任职满一定时间的以及在一些项目、资金、公共资源管理岗位任职满一定时间的干部进行强制轮岗,推行干部轮岗的正常化,倒逼单位党(工)委在人事安排中提早谋划、建好梯队,形成干部使用的梯队正常化。开展全市性的单位间双向交流,改变现有交流体制中较为单一的部门向乡镇选调的方式,推行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部门之间全方位交流。交流的对象既考虑工作能力强的同志,也将年轻同志、需照顾干部综合一起,推出更多的岗位开展经常性交流,让更多的干部到更合适的岗位。
(四)优化教育培训体系,让镇(街道)干部学得实、用得出。加强镇(街道)作风建设和群众路线教育,增强镇(街道)干部的服务群众意识和抵御各种诱惑的“免疫”能力。以提高干部能力为重点,镇(街道)抓好对中层及以下干部的培训工作,每个届期内所有干部要轮训一遍。根据工作实际,把不同层次的干部分层次分类别组织,突出授课的针对性。要将专业知识培训、当前形势教育与本市、镇(街道)改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着眼于增强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建立教育培训与提拔任用相结合制度,将学习培训考核作为组织部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激发干部自学积极性。
(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升乡镇公务员的考核评价机制。要建立常态化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年底考核与日常考评相结合,将日常工作的完成度以量化的形式铺开,让干部时时刻刻在组织的视线范围内工作。考核评价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考察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是否积极面对、是否想方设法去破解、破解成效如何,以破解成效来检验干部。建立履职情况反馈制度、干部谈心谈话制度,通过交流印证,准确掌握干部在日常履职过程中,是否具备好干部的要求。完善谈话诫勉和函询制度,对离好干部标准有较大差距的干部,及时予以提醒,促其改正缺点;对多次谈话诫勉不予改正的干部,应及时进行组织处理,从而达到整肃干部队伍的作用。
本课题组组长:林慷系温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课题组成员:翁青系温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新经济与新社会组织工委书记;徐晓军系温岭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调研室主任;戴海晨系温岭市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遥系温岭市委组织部调研室副主任;李恩国系温岭市委组织部干部二科(公务员管理科)副科长。
4.镇总体规划方案 篇四
镇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
各村(居)委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安徽省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加强我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我镇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镇动物防疫工作职责,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 主要工作目标:
1、名确职责,强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机制。
动物防疫工作在镇人民政府负总责的前提下,逐级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将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村、组和包村干部、村两委等具体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工作局面。对因免疫工作不到位引发动物疫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不履行强制免疫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促其整改并追究其责任。
2、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
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免疫工作计划,做到动物防疫工作年度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有督促、有检查。要坚持集中免疫和每月补免日制度。在免疫注射过程中,要坚持村干部带队制度,对个别不配合免疫的农户,要集中力量实行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要求: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鸡新城疫的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整体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全面落实狂犬病的免疫,羊小反刍兽疫病和禽H7N9流感,指导养殖户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等其它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免疫记录和档案,全面推行《动物免疫证》入户和畜禽标识工作。
3、做好动物防疫物质保障。
动物疫病防控经费要列入村财预算,确保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做好防疫队伍人员的防护工作,确保人员的安全。
4、加强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
按要求完成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样品采集任务,并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畜禽,要及时进行补免和加强免疫,确保畜禽处于有效免疫保护状态。
5、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要密切注视本辖区内的疫情动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应急预案、技术规范要求建立村报告网络,做好动物疫情排查工作,一旦发现可疑重大动物疫情,应立既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采取边报告、边隔离、边消毒、边处置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6、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督查。
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每一阶段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情况进行严格检查,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补缺补漏,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7、加强动物疫病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单、宣传册、等,广泛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和动物产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意识,自觉结受动物免疫,不消售、不食用、不乱扔病死动物。
8、加强动物防疫队伍管理和培训。
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六大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按照“县管、镇聘、村用”愿则,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培训和考核工作,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责任的落实。
9、积极完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布置的其它工作任务。
二、具体考核内容:
(一)、动物防疫工作机制
1、动物防疫工作要有计划、有部属、有督查档案。
2、建立“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各村要建立防疫物质保障制度。
(二)、动物免疫工作管理
1、动物免疫密度要求: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免疫密度100%,对所有的犬实施狂犬病和羊小反刍兽疫病全面免疫,猪、禽和大牲畜病死率分别控制在5%、13%、1%以下,《动物免疫证》入户率100%;畜禽标识佩戴率达100%.
2、全面推行村级动物免疫日制度,进行月月补免和加强免疫,同时填写免疫档案。
3、免疫档案建立:免疫档案内容:按畜主、免疫时间、免疫地点、免疫动物种类数量、疫苗用量、疫苗生产厂家、疫苗种类、疫苗批号、防疫员、反应情况、畜主签名等逐项进行登记建档,村要有汇总表,汇总表要有村领导签字和公章,专业户和饲养场列入属地管理,免疫档案掌握到户,免疫结束后以村为单位汇总,并及时将免疫情况汇总表交到南照镇动物防疫站。
4、疫苗、耳标使用规范。
5、按规定要求领用、保存、使用疫苗,确保疫苗注射的可靠性,真实性、有效性。
6、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免疫抗体监测采样任务。
7、按要求及时上报动物防疫进度。
(三)、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1、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管理制度完善。
2、对村级动物防疫员有监督管理、考核记录齐全。
3、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培训手册填写规范。
(四)、被上级抽查合格的将在年度考核时加分,不合格的酌情扣分,按时完成我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5.镇总体规划方案 篇五
为做好我镇免疫规划工作,加强我镇适龄儿童的正常接种,不出现免疫空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在我镇的爆发流行,按照《竹山县免疫规划工作》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入村督导,使我镇的免疫规划工作更为规范化管理,推进免疫规划工作可持续发展,一类苗接种率达95%。按期进行入村督导,以提高免疫规划管理水平,特制定麻家渡镇免疫规划入村督导方案。
一、成立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阮英勇 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杨习尧 公共卫生科副科长
成 员:刘 东 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 冯 程 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 刘 丹 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 杨习尧负责免疫规划工作日常事务。
二、督导时间:每月15-17日入村督导,按照《村级接种点现场督导记录表》的内容,针对各村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督导,要求各村医生及时掌握预防接种信息和应种对象;按要求通知到接种门诊、接种点进行接种。
三、督导要求及内容:
1、查儿童接证率;
2、一类疫苗及时接种情况;
3、是否对应种儿童进行了预约通知,并了解通知方式;
4、对流动儿童信息是否有登记;
5、核对预防接种册、接种证、疫苗接种报表是否吻合,同时开展接种率调查,单苗接种率调查;
6、是否有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宣传,以及宣传形式;
7、接种情况是否及时登记并上证;
四、督导方式:每月至少完成1 / 5的行政村,当年完成全镇所辖行政村的督导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作为下月的督导重点,以落实督导效果。
村级接种点现场督导记录表
被督导单位:________________ 被督导单位签字:________________ 督导时间:接种中、接种后、日常
一、基本情况:
自然村组数_____个,总人口数_____ 人,_____户,0-7岁常住儿童数:____人,上一年出生____人,当年出生____人,0-7岁流动儿童数__ _人。
二、本次接种情况:
基础免疫应种:卡介苗___人、乙肝___人、脊灰___人、百白破___人、A群流脑___人、麻风___人、乙脑___人、麻腮___人、麻腮风___人、甲肝___人、A+C群流脑___人、白破_ _人。
基础免疫已种:卡介苗___人、乙肝___人、脊灰___人、百白破___人、A群流脑___人、麻风___人、乙脑___人、麻腮___人、麻腮风___人、甲肝___人、A+C群流脑___人、白破_ _人。加强免疫应种:百白破___人、脊灰___人。加强免疫已种:百白破___人、脊灰___人。
领取疫苗:卡介苗___人、乙肝___人、脊灰___人、百白破___人、A群流脑___人、麻风___人、乙脑___人、麻腮___人、麻腮风___人、甲肝___人、A+C群流脑___人、白破 _人。
剩余疫苗:卡介苗___人、乙肝___人、脊灰___人、百白破___人、A群流脑___人、麻风___人、乙脑___人、麻腮___人、麻腮风___人、甲肝___人、A+C群流脑___人、白破 _人。
疫苗存放:冰箱、冷藏包、未冷藏、冰排__ _块.三、接种现场准备:
1、接种现场:卫生室、临时场所、上门接种。
2、接种对象通知形式:通知单、广播、预约、带口信、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记录形式:接种证、接种记录表、预防接种册、免费接种服务册、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场工作人员_____人,其中村医____人,计生专干____人。
5、宣传形式:墙报、标语、宣传画、黑板报、宣传单、广播、其它:______________。
四、安全注射:
1、消毒方式:酒精、棉签、棉球、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性注射器1ml
具,一次性注射器2ml 具、一次性注射器5ml 具来源:下发、自购。一次性注射器处理措施:消毒、毁形、深埋、焚烧、统一回收、丢弃、出售、其它:__________________。
3、药品、器械:75%酒精、碘伏、棉签、镊子、体温表、1:1000肾上腺素针剂。
五、观察接种操作:
如有不正确操作,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抽查当天儿童接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家长姓名 儿童姓名 出生日期 建证 接种疫苗名称 未种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督导人签字:____ __
__ ___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村级免疫规划现场督导报告
被督导单位: 督导日期:____ 年____月____日 督导内容:
存在问题:
意见和建议:
督导人签字:____ __
__ 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6.镇总体规划修改程序(精选) 篇六
(一)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三)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五)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修改后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7.镇总体规划方案 篇七
1.1从蓝图式规划到行动规划
1.1.1规划从蓝图走向行动
蓝图式规划,即终极理想型的规划,长期以来是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范式。然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蓝图式规划因其静态化、周期长、 调整困难,使得规划失效、开发失控的情况屡见不鲜,在目前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静态的蓝图式规划已经难以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需求。
行动规划,或者“action plan”, 最早出现在1960~1970年代的美英,强调了规划的执行力与实施性。近年来,我国在规划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对其给予了较大的关注。行动规划因其动态性、灵活性、 可实施性的特征,能够更好的适应规划实施及管理, 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城乡规划之中(见表1)。
1.1.2我国行动规划研究回顾
自2000年以来,以厦门、深圳、天津、上海等城市为代表,我国各地区都相继在规划中进行了行动规划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目前,国内对于行动规划的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从工作方法入手,对现状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及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由此提出行动规划的概念,强调规划的行动力。以王富海(2003)、 何明俊(2004)、王红(2005)、陈玮玮(2007)、 柳成荫(2008)等为代表,均对我国规划编制中引入行动规划的工作方法及其理念、工作框架等进行了探讨;二是从规划实践入手,总结各地区在规划过程中对于行动规划的利用。例如陈云亮(2009)、罗勇等(2011)、何子张等(2012)、邹兵等(2013) 分别以江津市、广东市、厦门市、深圳市在规划编制中创立项目库、改革编制思路与方法以及行动规划实践中的各类探索及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同时,针对乡镇领域,在近年来也出现了对于项目带动农村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探索。例如黄叶君、 谢正观(2009)提出了以定量化的目标体系为指引,以整合资源的项目库为统一操作平台的新农村建设实施体系;荆万里等(2011)以河南省遂平县城区近期行动规划为案例,思考了欠发达地区行动规划的编制方法;赵迎雪等(2012)以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为例,探讨了以村镇规划为平台,引入项目库分析研究的相关方法。
1.1.3项目库与行动规划
行动规划的特征在于其可实施性,项目库则是编制行动规划的重要工作方式。在乡镇规划中,首先通过将各类项目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与统计,形成动态可控的项目库,再以项目库为基础与指导, 制定科学合理的行动计划与方针,能有效指导规划的落实。因此,项目库是编制行动规划的基础性内容及成果表达方式(见图1)。
1.2乡镇规划中行动规划的特点
1.2.1全域覆盖,范围扩大
乡镇规划的行动规划范围与城市规划不同,其行动规划的覆盖面比城市行动规划的覆盖面大。城市规划中的行动规划,其覆盖面为城市规划区范围; 而乡镇规划中行动规划为全域覆盖,其覆盖范围为乡镇全部,规划项目并不局限于镇区范围,大量规划项目位置处于镇区之外。
1.2.2领域综合,“三农”突出
城市行动规划中,基本以人工设施的建设为主体内容,例如城市道路管网、电力通信设施等等; 而对于乡镇行动规划,其领域更为全面,环境政治、 农田水利、交通环卫等方面项目偏多,并且农业、 农村综合,具有更为明显的“三农”地域特征。
1.2.3层级构建,系统整合
乡镇行动规划中的项目,从镇域、镇区到社区、 中心村、基层村,具有明确的等级与层次,在规划项目时要求更为精准;同时通过对各层次项目的分类梳理后,将庞杂的项目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整合, 最终形成内容丰富的项目库成果。
2镇规划项目库建构理论基础
乡镇规划项目库的编制,既要符合行动规划与项目库编制的一般要求,又要突出乡镇自身的特点。
2.1实施主体——政府主导
现代城市发展是政府、市场和公众三种力量的综合产物。市场“无形的手”与政府有意识的宏观调控共同作用,促成了规划的有效实施。但由于市场调节具有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例如楼盘的市场调节等),因此,行动规划更多的强调对可控项目的规划,即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基于政府维度的行动计划。如此,通过对能够被政府主动干预并引导的项目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控,能够在更大程度上确保规划的贯彻实施。
2.2领域侧重——公益导向
市场调节以盈利性的项目为主要内容,而政府调节则更多的考虑到公众利益。因此,在行动规划的领域选择上,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以及相关政策扶持是其侧重点。对于大部分公用产品及公共服务, 是市场调节的空白领域,需要通过政府的投资与管理来提供;而部分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及项目, 则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调节,政府在这些领域内通过政策扶持影响项目的进程。
2.3项目类别——公共为重
基于以上分析,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行动规划中的建设项目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公共产品,以道路交通、邮政通信等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 二是准公共产品,以文、教、卫、体等项目为主; 三是政策扶持产品,具体到乡镇建设中则以保障房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为代表。
3乡镇规划项目库编制的内容建构
乡镇规划项目库的编制以项目为基础,通过规划分析进行统筹与协调。在进行项目库建构时,重点需要明确项目内容与项目实施主体,以确保项目信息及特征明晰,项目实施路径明确。
3.1项目内容按领域划分
大量的项目经过筛选后进入项目库,规划项目库内项目数量众多,需要按照一定的特征将其分门别类组织起来。在统筹项目库项目时,可依据各项目所属领域进行归纳。
根据行动规划政府主导、公益导向的特点,按照所涉及的国民经济不同方面,结合乡镇规划及建设的具体特征,可以将项目库内的各项目按照基本属性划分为以下三大类、十三小类。
3.1.1公共产品
这里的公共产品指纯公共产品,即为社会公共所消费,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纯公共产品基本由政府提供,公众在消费时无需付出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行政管理:以政府服务为主的行政办公设施等都属于这一类别,包括政府大楼、社区服务中心等。
(2)道路交通:以道路交通设施城镇公路、 村镇通村路等为代表的道路建设以及以信号灯、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等为代表的交通设施属于此类别。
(3)市政基础:包括与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源设施、供排水设施、邮电通信设施、 防灾设施等。
(4)环保环卫:生态环保领域涉及到与绿地建设、环境保护相关的各项建设活动,如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染治理等。
(5)园林绿化:绿地建设、公园建设等与城市绿化相关的活动。
3.1.2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 其特点是由政府与市场共同开发,公众在使用时需付出一定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文化娱乐:与群众文化生活相关的各类建设项目,例如文化馆、艺术馆、青少年宫等。
(2)科技教育:包括各中小学校以及相关科学研究所等。
(3)医疗卫生:镇区医院、卫生院及村镇卫生所等。
(4)体育运动:体育馆、运动场等相关场所及社区健身设施等。
3.1.3政策扶持产品
政策扶持产品基本上属于市场参与开发建设的项目,但由于在某些方面与城镇建设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政府通过政策进行引导与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土地整治:土地整治领域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建设、增减挂钩以及未开发用地的管理。
(2)农田水利:与农田建设相关的灌溉设施、 排水设施等都需要政府引导市场进行建设。
(3)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工业发展以及农业发展两个方面。与工业及农业发展相关的建设项目均属于产业发展领域。
(4)住区建设:住区作为乡镇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有城镇住区建设及农村居民点建设两个方面(见表2)。
3.2项目实施主体按行业落实
以政府为实施主体的项目库,在进行项目梳理后,需要明确各项目对应的具体主管部门,以便于后续的项目具体落实与操作管理。在确定政府实施主体时,可根据项目的行业划分进行对应。
3.2.1项目行业划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1)中,将国民经济各行业共划分为20个大类。本文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1),结合行动规划的工作与管理特征,将乡镇规划项目库内的项目按行业划分为:农业、林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 供水、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电信业、房地产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卫、教育、文化、 娱乐、体育、社会保障,共计19个行业。
3.2.2政府实施主体
项目库项目的实施基本由政府部门负责与主管,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项目在编制中明确各自对应的部门。根据我国“省—市(县)—乡(镇)” 各级政府部门的设置及职能分工,笔者列表对于各行业对应的政府实施主管部门进行了说明(见表3)。
4乡镇规划项目库编制方法
在进行乡镇规划项目库编制时,应当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多种方法结合,以保证项目库的编制统筹兼顾、覆盖全面。
4.1规划引领法
(1)特征:遵循乡镇规划具体内容,确定实施项目。
(2)主要内容 : 这是项目库编制的最基本方法。 项目库内的项目既要来源于规划,也要符合编制的乡镇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通过研究已完成的乡镇规划,了解调整及新建的各类用地;并根据用地调整,确定应当实施的各类项目;最终将由规划提出的各类项目具体化,即将图纸及文转化为各实际项目,形成项目库的重要内容。
4.2政府申报法
(1)特征:政府依据发展计划,申报建设项目。
(2)主要内容 : 这是项目库内公共产品及准公共产品项目确定的重要依据。各政府部门均有基于各自实际的年度发展计划。在进行项目库编制时,要主动联系各职能部门,要求县镇各政府部门及各村集体对应乡镇规划的期限、结合自身的计划,申报在规划期内的建设项目。一般此类项目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并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给予重视。
4.3市场导入法
(1)特征:联系市场开发投资情况,引入开发项目。
(2)主要内容 : 这是项目库内政策扶持产品相关项目的重要来源。对于非政府投资、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项目,通常采取开发引导、市场导入的方式。联系规划乡镇招商引资及建设意向,通过对乡镇开发情况进行整理和梳理,能够为项目库的编制提供基础资料。
4.4分期分级法
(1)特征:根据建设期限和重点,项目分期分级。
(2)主要内容 : 这是对项目库进行编制与整理时的综合方法。通过对已有项目按照时效性与重要性进行归纳,能够有效的突出项目库的重点。一般情况下,根据规划期限,可将项目分为近期(3年及以内) 与远期(3年以上)实施项目,以近期项目为主;根据项目规模、区位及目的等特征,可将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对重点项目的信息要求更为明晰。
5乡镇规划项目库成果表现
5.1项目库成果形式
项目库的最终成果,应当图、表、文对应,形成乡镇规划项目库“一图一表一文”的形式。“一图” 即项目汇总图,以在规划图上明确各项目的位置与范围;“一表”即项目汇总表,将项目的各项具体信息以表格形式进行汇总;“一文”即项目说明书, 对项目库的关键数据与内容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在表达过程中,由于图纸大小与项目数量的不确定性,对于项目汇总图可采用分区、分领域、分时期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始终要保证图纸、表格与文字的统一。
5.2项目库成果要求
5.2.1项目汇总图
项目汇总图以直观的形式将项目在图纸上呈现。图纸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以乡镇镇域规划图作为底图;(2)在图纸上对项目的重要信息进行说明;(3)以点、线、面等不同形式表达面积、特征及范围不同的各项目。
五里界街交通规划项目汇总图将各道路建设项目及名称在图中进行了汇总与说明(见图2)。
5.2.2项目汇总表
项目汇总表是反映项目属性与具体信息的重要载体。汇总表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项目基础信息: 包括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面积、所在区域、 建设期限;(2)项目特征属性:包括具体建设内容、 领域划分、所属行业;(3)项目建设属性:包括投资资金估算、投资主体、政府实施主体。
五里界街道路建设项目汇总表将涉及到道路工程的各项目进行汇总,并列表标注出了各个项目的基本信息(见表4)。
5.2.3项目说明书
项目说明书是对整个项目库进行的分析与总结,反映出项目库内项目的总体特征。项目说明书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数据统计:(1)项目总数与投资总量;(2)分期项目比重;(3)不同投资主体项目比重;(4)不同领域项目比重等。
在完成项目库编制后,五里界街对整体规划项目库的内容按照不同性质进行了统计与数据分析 (见图3)。
6结语
乡镇规划编制过程中,项目库的编制是关系到规划能否实施以及如何实施的关键。乡镇规划项目库的编制及实施,能够成为城市规划向行动规划发展的前沿地,使得规划能够更好的落实与落地。(本文为“第一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优秀论文)
资料来源:湖北省四化同步规划之五里界街全域规划
摘要:城市规划近年来呈现出由蓝图式规划向行动规划转变的趋势,而在乡镇规划领域中也对规划实施、规划项目库的编制进行了相关探索。本文从行动规划入手,分析了乡镇规划中行动规划的特点,探讨了乡镇规划中项目库编制的理论基础,并对乡镇规划项目库编制的内容建构与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8.镇总体规划方案 篇八
全体在编在岗的教职工。
二、项目设置和比例
设立考核合格人员奖、管理岗位津贴、校对人考核奖等项目,一律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内支付,且在年度考核后发放。(101.2%)
1.考核合格人员奖(80%)
2.管理岗位津贴(3.1%)
管理职数:我校配校长1人,每人每年津贴1000元标准。中层校干4人,按每岗每年1000元标准。 3.值班费、各室津贴从绩效工资出,不计工作量;少先队500微机室300卫生室、实验仪器室、体育室、工会(卫生)、领操各200图书室250心理咨询室150中心教研组长150年级教研组长100备课检查组100 4.校考核奖(约占17.7%) 去掉上述各项奖金、津贴,剩余款项用于各校发放校对人考核奖,具体考核项目包括:师德考核、出勤考核、工作量考核、工作过程考核和工作实绩考核。
三、考核内容、分值及权重
(一)教学岗位人员绩效考核 教学岗位人员考核的内容、分值及权重是:1.师德(100分,权重10%),2.出勤(100分,权重20%),3.工作量(100分,权重20%),4.教学过程(100分,权重30%),5.教学实绩(100+X分,权重20%)。 具体考核指标: 师德(100分,权重10%) 根据学校日常检查记录和教师学生民意测评结果计算。
1.凡有工作不服从学校安排、公物私占或恶意破坏、有偿家教、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散布谣言、违反计划生育、出现学生安全事故及其他影响恶劣行为的,扣除该项全部得分外。 2.有举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经查实的,每次扣10分。 3.有举报私自向学生推销、代订各种教辅材料或其他乱收费行为经查属实的,每次扣10分。 4.在工作日内喝酒、打牌、下棋、打麻将、上网聊天、炒股、打游戏等,发现一次扣10分。 出勤(100分,权重20%) 根据学校考勤记录计算。考勤要严格按规定执行。校长室每月统计一次,向全体教师公示。迟到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2分;事假一天扣2分,当月事假超过7天的按本方案第六条执行;病假一天扣1分;旷课一次扣10分,离校没调课每节课扣5分,调课没经教务处批准扣2分。重大活动(升旗、开会、统考;镇、县级以上检查;集体活动)没参加按事假论加倍处理(已履行请假手续或公派出差、学习等除外)。每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校本培训时间和每周周前会时间原则上不准请假。凡不履行请假手续、先斩后奏者,视为旷工。旷工一天扣20分。 工作量(100分,权重20%) 工作量得分=教学人员周实际工作量÷全校教学人员人均工作量×20。工作量计算方法详见附件二《教学岗位人员工作量计算参考办法》。学校的一些临时性工作,教职工要服从学校安排,强调师德第一,不能斤斤计较。 教学过程(100分,权重30%) 重在考核班级管理、备课(集体备课)、上课、作业、学生辅导、教学研讨等的落实情况,以学校平时的检查结果计算。 教学实绩(100+X分,权重20%) 考核计算一学年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突出成绩。X指加分因素,X最大值设定为30分,高于30分时的其他加分因素只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考核时最多计30分。具体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考核细则并考核。
(二)非教学岗位人员考核 非教学岗位人员考核的内容、分值及权重是:1.师德(100分,权重10%),2.出勤(100分,权重20%),3.工作量(100分,权重20%),4.履行岗位职责(100分,权重30%),5.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100分,权重20%)。
具体考核内容由学校根据岗位考核目标确定。
四、考核办法
(一)学校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本校考核和奖金分配工作。考核小组由校长全面负责,由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代表5—9人组成,校长任组长,考核小组成员中教职工代表不得少于1/3。考核小组成员必须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具有较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其中教职工代表必须经民主推选产生。
(二)绩效考核工作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工资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教育系统的行业形象。本绩效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报中心校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绩效考核一般与年度考核结合进行,具体要做到三个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实施考核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随时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和质询。考核要充分听取年级组、学科组、任教班级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意见。量化分数揭晓后,考评的各项得分必须有原始依据。在考核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等情况的,将上报教育局追究其相应责任。
(四)对考核结果实行公示制。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后,要在本校公示一周。教职工对考核结果如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学校考核小组或小学中心校直至教育局提出申诉。
五、结果运用
(一)考核优秀比例控制在12%以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考核等次应确定为不合格:
1.职业道德考评达不到基本要求的;2.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严重损害学生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3.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事故或严重社会影响的;4.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5.从事有偿家教的;6.在职称评定、教育教学研究、质量检测、评优评先、计划生育等方面弄虚作假的;7.有其它违规行为的。
(二)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对师德突出的教职工可以在绩效考核上有所倾斜。一线教师的优秀比例要高于非一线教师。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由校考核后小学中心校发放,按年度将考核结果登记造册,经县教育局、人事局审核后,报县财政局通过个人工资帐户发放。
(四)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职工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绩效考核不合格者,下年度不得申报职称评审。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转岗或解聘。
六、相关政策规定
(一)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享受班主任津贴,离开岗位后不再享受。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正常变动按年度进行。年度内学校发生工作人员构成及工资水平变化的,当年内不作相应变动,待下一年度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时作相应调整。
(三)依据铜教[2006]07号文件《铜山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职工管理的暂行规定》中第六条的要求,中层及其以上管理岗位,若有突破,但按岗设置津贴。
(四)以下人员不参与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
1.经批准脱产学习一年以上的;
2.解除聘用合同的;
3.患绝症、传染病、精神病等人员,不能坚持正常工作6个月以上的; 4.不服从学校安排的; 5.当年考核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的。 (五)凡符合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享受产假待遇的女性工作人员,产假期间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按产假前所在岗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水平执行;产假期满,经批准继续请哺乳假者,按病假人员计发基础性绩效工资。
(六)病假6个月以内或当月事假7天及以上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照实际在岗时间计算。
(七)凡旷工者扣发当月奖励性绩效工资,并按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八)2009年1月1日后因退休、死亡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的教职工,按实际在岗时间按月计算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岗时间不足1个月的,不计算)。 (九)根据徐纪发[2009]23号文件精神,实施绩效工资后,学校将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奖金、有价证券、实物和福利等,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按照组织程序追究责任。
说明:以上各项奖励最高级别为省级。
附件一
教学岗位人员工作量计算参考办法
一、教学岗位人员工作量计算方法
量化出教学岗位周工作量总和(以校为单位),除以全体教学人员总数,得出教学人员周人均工作量。教学人员周实际工作量除以周人均工作量乘以工作量分值,即为教学人员工作量得分。计算公式为: 教学人员周人均工作量一教学岗位周工作量总和÷教学人员总数; 教学人员工作量得分=教学人员周实际工作量÷教学人员周人均工作量×工作量分值。
工作量分值应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二、教学岗位周工作量总和计算方法
每周任课时数按省标执行。各科周总课时数乘以各科系数记入周工作量。小学语文系数低年级1.4,中高年级1.6;小学数学、科学、英语低年级1.3,中高年级1.5;其他学科系数为1。
班级人数与工作量系数:20人以下为0.5:21—30人为0.8:31—45人为1:46人以上为1.2。
【镇总体规划方案】推荐阅读:
镇总体规划调研报告11-11
工业镇总体规划说明书10-20
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10-24
中国西部兰花生态园旅游总体规划方案08-2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10-29
城市总体规划09-10
眉山港总体规划07-30
城市总体规划任务08-24
城市总体规划修改09-02
矿山文化总体规划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