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2024-08-30

党小组组织生活会(精选18篇)

1.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一

发挥基层党小组作用 让组织生活落地生根

——xx县xx镇创新农村党小组建设工作侧记

【产生背景】

xx镇位于xx县东南部,东临漳河与南xx县相望,南与xx县xx镇交界,西与xx镇接壤,北连xx镇。总面积91.6平方公里,辖13个村、2个社区,人口3.2万。系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镇、省级优秀旅游乡镇和省级卫生镇。xx镇党委下辖党总支x个,党支部x个,党小组x个,共有党员xxxx人。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基层的纽带,而党小组是保证“纽带”发挥作用的根基。党小组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以自己的积极活动来实现党支部的决议和担负党支部不便集中进行的一部分工作,保证党支部各项任务的完成。但党小组由于不是党的一级组织,其工作开展被忽视,党小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夯实基层党小组建设,是下阶段xx镇党建工作的必然选择。当前,影响该镇党小组建设的困难和矛盾主要表现为:

一是活动难组织。作为党组织联系党员最基本单位的党小组,由于党员人数的增加和工作任务的加大,每年除了“七一”、年底之外,很难组织起更多、更有效的活动,党员的参与率低,积极性不高。以xx镇为例,全镇71个党小组中,可以正常开展党小组活动的,不到40%,按要求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议,并 1

做会议记录的,仅占约20%;二是管理难到位。农村党员居住分散,不少行政村是由之前的两个村合并而成,在党小组划分时,采用多个村民小组合为一个党小组,管理幅度过宽。加之xx镇为农业大镇,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党员流动性大,从业地域分散,加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党小组对农村党员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三是作用难发挥。当前,村级党组织所搭建的为民服务平台相对较少,党小组难以把无职党员统一集中组织起来,农村党员的作用发挥多依赖于党员自身的自发自觉。党小组内党员之间由于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一,按照传统模式根据住址分在一个党小组内,不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产生依据】

在党小组建设工作中,xx镇结合实际,依托自身优势,为基层建设奠定了结实的物质、精神基础。

一是地理基础,不需要翻山越岭。xx镇总面积91.6平方公里,各村(社区)平均面积约6.1平方公里,区域面积适中,易于人员集中管理;二是交通保障,跨上车子就能到。xx镇域交通便捷,xx路、xx路、xx路、xx道路等相继建成,水泥道路总里程达到145公里,密度位居全县第一;三是信息条件,招呼一声都晓得。xx镇党员手机使用率较高,镇、村两级通过微信、QQ平台建立讨论群,供有条件的党员进行交流、联系,所有党员均可通过手机或电话联系,同时,“村村通”广播工程达到镇域全覆盖,所有村居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收到广播的讯号;四是人 2

际交流面广,抬头不见低头见。社会的进步带来人际活动范围的扩大,xx镇党员多来源于群众、发展于群众,同时,党员的交际范围不再局限于自己生活的一个自然村、一个村民组了,活动范围广了,认识的人更多了,了解的人更全面了,交流也更紧密了,群众基础更加扎实,党员关系更加融洽。【主要做法】

近年来,xx镇党委依托自身优势,发挥阵地作用,抓牢、抓实党小组建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党小组的划分

在党小组的划分中,镇党委创新工作方式,提出“情有所托、爱有所好、业有所向”,根据党员的意愿、爱好、职业进行分组,进而满足不同年龄、行业、爱好的党员的多种需求。

“情有所托”。党小组作为最基础的“党员之家”,同时也是组内党员的“感情依托”,党小组和党员的“配对”尤其重要。在党小组划分时,结合各支部党员的实际情况,主动权交给党员自己,党员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党小组,参加组织生活。这样,让党员由“被动邀请”变为“主动参与”,提升党员参加党小组活动的积极性。xx村第二党支部的15名老党员,他们平时关系不错,一致同意组建第二党支部第一党小组,经常夜间及节假日时间,组织进行学习、开展活动、交流思想。

“爱有所好”。每个党员都有各自的爱好。党员在选择党小组时,建议其结合自身爱好,有相同爱好、相同特点的党员选择 3

同一党小组,这样,在党小组开展活动时,脾气、特点相同的党员一起参加组织活动,成员之间也可以找到更多的共同话题,让党小组活动氛围更加融洽,党员自身也能更好地参加组织生活。xx村xx党支部的12名党员喜欢看书、下棋、钓鱼,他们一起组建了xx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利用空闲时间组织开展活动,今年3月,他们组织一次“钓鱼送鱼”活动,上午钓鱼,下午将所有的收获送给村里的困难户,既收获了快乐,又奉献出了爱心。

“业有所向”。从事行业有相同点的党员在同一党小组,这对党小组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好处,在活动开展方面,可以结合党员的行业特性,选择开展和行业相关的活动,更能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同时,也能让党员们深入联系自身,提升活动开展的可行性。xx村xx党支部的10名种田大户党员组建了种植养殖党小组,每月26日召开例会,交流种植养殖经验心得。

二、党小组长培训

党小组长是党组织决议、指示的“传递者”,也是党员信息、情况的“报送者”,他们是连接“党组织”和“党员”的重要纽带,不仅要密切联系群众,更要有一定的党性修养和组织能力,所以,党小组长的培训至关重要。

xx镇在对党小组长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规范组织生活,指导各党小组长党建业务工作的培训,党小组长作为党小组首要责任人,做好党小组会议、活动等的开展是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是集中培训党的方针、惠民政策、制度 4

等,把党小组长培养成为党和政府政策的宣传者,矛盾的调解者,乡风民约的道德领袖。

同时,镇党委在原有的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基础上,提出党小组长例会“半年制”,每半年组织一次党小组长例会进行交流心得、培训教育。各基层党支部组织下属党小组组长每一季度召开一次座谈会,相互交流心得和工作方法,为党小组走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道路提供有力保障。

三、党小组活动室建立

阵地建设是组织活动的基础,在党小组建设中,镇党委以建设党小组活动室为载体,从硬件设施、活动开展两方面完善。

场地选址“亲民”化。活动室选址方面,要充分体现“密切联系群众”的主宗旨,我镇将党小组活动室建设在村民组中,让“组织生活”主动融入到普通群众生活去,践行我党的建设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室内布置标准化。活动室内布臵要严格按照标准,充分体现组织生活“气息”。要配齐党旗、党徽、入党誓词、会议桌椅等,条件允许的党小组可以配备远教机顶盒、电视机,保证硬件设备完善,党建气氛浓郁。

活动开展常态化。除了每月一次的党小组会议外,我镇各支部结合党员活动日、党员志愿服务月等契机,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党员的身份感、责任感,加深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同时,机关干部党员、村干部党员在参加自己党小组活动的同时,参加 5

所联系的村党小组活动,过双重组织生活。

四、党小组会议

党小组会议要落实、规范、长效,同时,不能仅单纯地组织学习教育,还要充分发挥党小组作用,而党小组长作为会议的组织者、会议决议的拍板者、党的思想的统领者、党和政府的执行者,更要发挥自身作用,把党小组会议开好、开实。

会议议程规范化。党小组会议要严格按照程序,党小组长要充分发挥作用,做好会前准备工作,会议要包括会议的发起、议程的确定、讨论的充分、会议的记录,确保有序、规范。

会议结构综合化。有条件的党小组,由党小组长直接主持;党小组不完善的,可由镇联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协助召开。同时,针对参会人员的组成,可以不局限于组内成员,也可以邀请周边的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等,发展为党员群众座谈会,促进党群关系。

会议方式“地气”化。会议地点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农村自身实际,田头会、门槛会、灶屋会、马路碰面会……一个党小组的党员们农闲时碰在一起,不用局限会议地点,田间地头都是“会场”,聊聊时事政治,讨论组织发展,商议党内工作,开展义务劳动,等等。把组织生活开到田间地头,让组织生活更接地气!【成效启示】

一、方便了党内活动的组织,加强党员建设。

坚持以党员自己的意愿分组,坚持“情有所托”,党小组规模控制在20人以内,且居住较集中、人员较为熟悉、日常联络较多,可以灵活机动地利用夜间、农闲及节假日,组织党员进行学习、开展活动、交流思想,提升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二、延伸了基层党组织触角,筑牢基层堡垒。

通过打破传统地域设臵模式,推广按爱好、行业等设臵党小组,使党小组覆盖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使党组织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得到相应延伸,管理更加到位。同时,将党小组活动与做好群众工作相结合,通过党员联系身边群众,解决群众困难,彻底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发挥党小组在为民服务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激发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助推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基层党小组的规范化建设,促使党内活动和各项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同时,组织生活紧密联系自身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发了他们创先争优的热情。全面提升基层党小组阵地建设,为xx镇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夯实了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

2.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二

关键词:小组讨论,分组,话题,监督,指导

新颁布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 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即倡导使用活动途径,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英语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 能够培养合作精神, 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表达思想和观点、听取同伴的想法提供了机会。但在教学实践中, 存在一些教学问题, 如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小组把讨论活动变成了闲聊;讨论时学生用母语交流。本文就以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 谈几点粗浅认识和做法:

一合理分组是小组讨论取得成功的前提

1. 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

小组人数过多, 会使个体的作用难以发挥, 座位的编排也会成为问题。小组人数过少, 会使小组的数量增加, 给活动的组织及教师的调控带来麻烦。小组人数通常以4~6人为最佳。这样, 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 采用异质分组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采用异质分组, 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在分组时, 教师应尽量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 如学生的个性、学习情况、与同学的关系等。可以安排性格内向的学生与性格外向的学生同组;不要安排好朋友在同一组, 否则讨论会成为闲聊;不要把顽皮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 否则他们的嬉闹会干扰讨论的进行。

二讨论话题的设计是小组讨论取得成功的关键

课堂小组讨论应有讨论的话题和焦点。设计话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讨论话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 才会产生讨论和探求的兴趣, 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和观点的需求, 才会有话可说, 并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获得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如教学Project English Book 6时, 我设计了讨论话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V?”由于学生对“television”这一话题很熟悉, 讨论非常热烈。这样的话题诱发了学生对背景知识和阅读产生兴趣, 使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心理准备。

2. 讨论话题应涉及课文内涵

上阅读课时, 围绕材料内容的细节展开的小组讨论, 只是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 缺少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挖掘,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和培养, 甚至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逐渐对小组讨论感到厌烦, 丧失参与小组讨论的兴趣。这是有议无质的讨论。

因此, 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之前, 教师应深入研究课文, 挖掘材料的内涵, 确定哪些地方适合小组讨论, 精心设计讨论的话题, 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Project English Book 6 Unit 5China’s tea culture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话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ea?”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在熟悉阅读材料的基础上, 对茶叶的历史、产地, 中国四大名茶, 中、英、俄、日四个国家对茶叶的称呼以及茶文化含义的理解等进行了解, 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达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3. 讨论话题应明确具体

小组讨论的话题不能过于笼统, 类似“Graduation”这样的话题会使学生不知从何说起, 不知如何展开讨论。因此, 设计话题时应把握好“度”, 不仅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话题, 还要列出与话题相关的启发性问题, 给学生必要的提示, 使其有话可说。如教学Project English Book 6 Unit 6 Graduation Ceremory时, 结合听力材料内容, 我设计了讨论话题“What do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do during the ceremory?”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 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 (1) What is a graduation ceremory? (2) Do you want to give a speech in yourgraduation ceremory? (3) What does graduation mean?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话匣子, 尽快展开讨论。在讨论中, 学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使用英语表达个人的见解, 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 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是小组讨论顺利进行的保障

小组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性活动。讨论中, 教师的参与是相当重要的,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活动中, 教师要承担起比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大班教学更重要的职责。

1. 教师是监控者

为了保证讨论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扮演监控者的角色。在监控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处理讨论活动的不利因素。如及时发现懒惰的小组成员, 引导其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不少学生忽视了讨论活动中运用英语和提高语言流利程度的重要性, 常常用母语交谈, 教师要及时引导, 使学生懂得小组讨论活动是为他们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平台。对一些学生的偏激观点, 应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如各小组就话题“Is money important?”开展讨论, 有的学生认为“Money is everything.”这时, 我及时与该学生交流自己的切身体会, 使学生明白:钱是重要的, 但不是万能的。这样, 讨论活动才能达到语言学习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2. 教师是帮助者、指导者

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应担当帮助者或指导者的角色。在初中阶段, 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 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如教学Project English Book 2 Unit 8 Let’s celebrate!时, 小组讨论的内容是中国的节日。在讨论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的传统节日, 于是便在黑板上列出这些节日的英文名称, 以便讨论顺利进行;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 我还出示一些相关的庆祝活动图片, 使学生的叙述更准确、更完整。可见, 小组讨论时, 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随时为其排忧解难, 保证小组讨论活动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3.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篇三

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恰当分组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通常是通过分组进行的,这种分组是对空间结构和小组组建方式的合理优化。大多数的教师在安排学习小组时,都是要求前后座的学生组成一个四人学习小组(公开课借班上课时更是如此),而班级的座位安排往往是班主任從纪律、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精心调整后排定的,任课教师在上课时并不会调整学生的座位,这样的分组形式容易造成小组之间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会导致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小组认真完成任务,其余小组无所事事,这必定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由于我既是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在排座位时向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方向倾斜,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平时表现排座位,尽力做好能力平衡,即在前后两桌中同时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及时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而不必为了组织学习小组花费太多的时间,任课教师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分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成绩好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而成绩一般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只是充当“听众”,坐在那里静静地听,有的甚至开小差;在班级交流时,代表小组汇报的还是那一两个频频发言的学生。如此就形成了那一两个学生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而其他学生只能充当“配角”和“听众”。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职责,进行合理的分工,如“主持人”(具体全面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记录员”(专门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过程,尤其是小组对讨论问题所持的观点、结果,形成书面文字)、“检查员”(督促小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每位组员都完成学习任务,并检查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和“汇报员”(主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交流中进行汇报)等。明确的分工能使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可做,这种组内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定期轮换,从而促使小组成员不断进步。

三、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所选择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学习,一般遇到以下两种情况时要安排合作学习:一是有一定难度、发散性的问题或方法思路出现争议,需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群策群力;二是提供材料有限,一个人动手操作无法完成,需要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共同努力。了解了这些,教师就可以避免因随意、无目标或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无效的合作学习了。

四、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把握好教师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就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集体交流等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示范表述。其次,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鼓励提出典型问题和回答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同时也给那些一时找不到思路的学生以帮助。再次,汇报交流过程中对有典型意见的问题,教师要随时引导辩论,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得出一致意见,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不要强求一致,要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要鼓励创见。最后,教师要总结合作学习的基本收获,对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路。

五、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合作有效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强化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价值。比如,学生在组内发表意见时,不但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质疑,而且要注意倾听,并养成尊重他人意见的习惯,学会必要的妥协;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大家要互帮互助,携手合作完成,共同体会团结合作的力量;在大家共同质疑辩论的过程中,要互相补充启发,生成创新的办法和思路,体会合作的价值。

六、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恰当运用鼓励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特征是“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恰当运用方法鼓励合作。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参与的兴趣更高。

总之,作为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恰当分组、合理分工,要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把握好教师的角色,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恰当运用鼓励方法,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4.党小组生活会会议记录 篇四

一.时间:11月29日

二.地点:1605教室

三.到勤人员:张国强、陈魁星、惠静、刘奎、李哲、杨豪光、刘永、王伟

四.缺勤人员:无

五.学习内容.1. 张国强:思想汇报的写法

(一)写思想汇报的目的和意义

(二)思想汇报的内容是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向党组织反映自己的真实思想

状况

(三)写思想汇报应该注意的问题:真实、实事求是等。

2. 陈魁星:西安科技大学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程序——积极份子队伍的建立、教育、培

养和考察。

(一)申请入党.(二)确定入党积极份子.(三)指定联系人

(四)对入党积极份子的培养考察.(五)政治审查

(六)建立积极份子队伍有关事宜.(七)确定发展对象,制定发展计划.3.惠静:西安科技大学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程序——预备党员的接收.(一)发展前的审查

(二)确定入党介绍人和听取意见

(三)填写《入党志愿书》

(四)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

(五)支部大会的主要内容:

(1)支部大会决议的形成(2)入党动机(3)申请人情况(4)政审情况

(六)党支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七)支部大会后应该做好的工作

(八)与发展对象谈话

(九)党委、党总支审批

(十)审批后的工作

4.刘奎: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一)预备党员宣誓.(二)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

(三)预备党员的转正

(四)预备党员转正手续和工作程序

(五)支部讨论转正

(六)预备党员转正决议内容

5.李哲:十七大精神学习及思想汇报格式

(一)联系实际

(二)指导实践

(三)讲求实效

6.刘永:当的十六大以来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7.杨豪光:十七大的精神学习事例

8.十七大上涉及的三农问题

(一)农村

(二)农业

5.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五

局支委:

按照旗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和我局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报经局支委同意2014年8月14日下午召开第五党小组专题组织生活会,现将第五党小组专题组织生活会情况汇报如下:

一、会前准备工作

此次专题组织生活会是在强化学习教育、广泛征求意见、深刻查摆问题、坦诚交心谈心、认真对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会前,在以下几方面做了认真扎实的准备。

(一)、认真组织学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与局全体同志共同集中学习31次,第五党小组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生死牛玉儒》、《焦裕禄》等4部警示教育片。

(二)、广泛征求意见

利用3.8妇女节组织所内全体 女同志到餐饮服务单位当一天服务员,征求业主和从业人员意见,设立征求意见箱。

(三)、精心准备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局支委统一部署,7月份每名党员深入开深入开展党性分析,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

(四)、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二、民主生活会基本情况 组织生活会上学习了党章总纲和党章双八条,5名党员同志分别作了党性分析,其他同志帮助提意见,进行了谈心交心,提出了工作中的难点、不足及努力方向,包局长做了深刻点评,指出3点不足。

三、“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共性问题

一是学习不够,特别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存在以干代学、现用现学现象;

二是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方法不足,在工作中往往是领导交办什么做什么,工作主观能动性未被激发;

三是群众意识减退,对业主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了解不够,解决不及时。

(二)个性问题

个别同志贪图享乐思想孳生、接受业户吃请、作风不够务实、工作上急于求成,认真研究不够,导致工作质量不高,存在好面子、讲排场的心理,甚至有畏难情绪、好人主义及组织纪律不严等现象。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找准问题所在,分析产生原因,是切实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按照边学边改、立说立行的要求,第五党小组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以下整改工作:

1、坚持学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牢固树立群众路 线观念,采取集中学习、自学、以会代训、请进来和走出去多种形式加强学习和培训。

2、强化警示教育 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监狱生 活、警示教育片等强化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3、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环境。

6.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六

一、参加人员:。

二、会议时间:

三、会议地点:

四、会议内容: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思想,第一党小组认真开展了以“对党支部、部门领导、党小组成员等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党员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生活会。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查摆、发现问题,各位党员能够积极发言,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民主生活会的内容汇报如:

(一)问题表现:

1、对支部的讨论总结:

1)、年轻党员较多,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每当写材料时无从下手。2)、健全党支部的管理制度,增加新党员的“帮扶”制度。3)、支部活动少,定期多召开党支部活动,增加交流。

2、对领导的讨论总结:

1)、领导同志增加与教员的接触、沟通。多交流教学、科研、职业规划、专业发展、招生就业等多年来的经验,促进新教员的快速成长。

2)、领导多组织或安排教职工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平时也安排工会比赛的训练工作,提高本部门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 1)、思想、理论学习不够,意识不到位。2)、学生干部培养制度不健全。

3)、学生组织指导老师们增加交流,不可只顾及到本学生组织的活动和管理方法,忽略对其他组织活动的开展影响。

4)、新教员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材料准备工作不严谨。5)、教员的科研意识淡漠,对职业规划没有明确方向和行动。

(二)整改措施:

1、对支部

1)、定期开展党的知识学习、交流,推荐学习扎实、优秀的党员和作品,共同进步。

2)、在教师和学生中建立起“帮”、“扶”制度,教师老党员带领教师积极分子和新党员,教师党员带领学生积极分子和党员。体现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可以增加支部的活动,开展历史视频学习、习仲勋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开展丰富的党支部活动。

2、对领导建议

1)、领导同志多深入教职工办公室或组织谈话活动,介绍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

2)、可以将每周二、四7-8节课期间安排,若无会议安排,则尽量参加相关工会常规性比赛项目练习,即锻炼教职工身体,也促进本单位体育能力的整体提升,还有利于部门的团结和凝聚力提升。

3、相关党员个人整改措施

1)、党小组定期开展党的思想、理论、历史等方面的交流,可轮流做主题报告或发言,大家进行讨论,促进思想方面的巩固。

2)、对学生会、团总支和汽协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干部的选拔、考核、培养等方面,建章立制。

3)、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定期开展近期工作交流,让大家知道目前的学生活动安排,并可以集思广益解决个别老师面临的管理难题,促进学生管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4)、将各位新教员的代培方案和经验进行交流,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对教学资料质量进行自检和互检。

5)、主动向科研能力突出的同志学习,在思想、行动上都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重视,提高业务能力。

XXX学院第一党小组

7.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七

一、合理分组, 尽量使小组合作均匀化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 体现均衡性。就是说每个组中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等都要平均。要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 可以采取轮渡制。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资料员等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汇报员负责写书面报告, 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汇报。这样可以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 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 采用小组竞争机制, 使小组合作自觉化

幼儿学生在学习上自我意识比较强, 而合作意识相对淡薄。他们喜欢自己独立去完成某些事情, 不愿意与人合作, 更不愿意其他人和自己分享成功。如果教师此时就是简单的、强硬的使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 自然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效果。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充分利用教材, 创设合理的情境, 使学生的合作动机在情境中被悄然激发, 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合作的愿望。例如, 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时, 我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工具量一量黑板的长度。学生开始测量, 可过了一会儿, 有些同学就站在那发呆。我就走过去悄悄地问同学说:“怎么了?有什么困难吗?”学生说出困惑后, 我引导说:“那你何不找同学一起量呢。”就这样这名同学找到一个合作伙伴, 不久就测量出了黑板长度回到了座位。而其他同学还在那测量。于是我就先让班里的学生回到座位上, 然后问大家:“同学们, 谁来说说有多长?”这时班里只有两只小手举的高高的, 而且就是刚才那两名学生。我指出一名来回答, 他很快说出黑板的长度。我就装作不解地问:“其他同学都没量好呢, 你们怎么量得这么快啊?”他自豪地说出了自己测量快的原因是与此同学合作。“那你们愿意用他们的办法试试吗?”“愿意。”就这样, 学生开始行动了, 找伙伴一起测量。很快, 同学们就完成了任务, 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洋溢喜悦。

另外, 在创设的基础上, 教师可多采用小组竞争机制, 对配合好的小组给予精神鼓励, 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这样, 合作意识就悄然地生根发芽了。

三、明确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 使小组合作均匀化

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发现, 幼儿学生在合作伊始对他们如何合作并不清楚。这种情况的出现, 一般都是由于教师问题设计的不明确造成的, 学生讨论时往往盲目发言, 信口开河, 出现“会云亦云”的现象。这时, 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思路, 把体现新理念新思想、富有探究性和思想性的问题明确提出来。在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向学生说明交流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完成任务的过程及要求。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 各组员根据任务分工进行合作探究。同时, 教师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担负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责任, 促进学习的迁移。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 形成小组的学习效果, 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四、教师转换角色, 参与指导合作, 使小组合作良性化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会出现许多问题, 所以教师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但是, 对于幼儿学生来说, 教师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怎样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学生的特点, 转换角色, 使自己变为活动中的一员成为参与者。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去, 给予学生建议和意见。使他们在不断的合作过程中逐步提高合作的质量, 最终达到使小组合作获得良性发展的目的。例如, 在参与过程中, 经常给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意见和建议:“在别人发表意见时, 我们认真听了吗?尊重他人才能换来他人的尊重。”“我们可以重新分配一下任务吗?让某某同学做什么……”等等。如此这样, 通过角色转换后的教师建议或意见, 学生很容易接受并改正, 其效果远非“说教”所能及的。

8.浅谈有效组织课堂小组合作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变革,逐步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但是当前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有的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

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科学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因此,教师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一般来讲,都是遵循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同时,要注意角色的轮换,尽量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小组成员民主平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保证合作学习时间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适度,保证顺利完成合作学习,以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也应该以不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为标准。

合作学习中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一定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思考,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以“16-9=?”为例,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到退位减法,如何正确的计算及掌握正确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难点,为此,我把怎么样进行计算作为学生小组合作的内容,进行以下安排:“16-9=?”小朋友自己先想一想,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大家讨论一下我们该怎样进行计算,完成之后给老师一个信号。学生于是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三、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首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其次,培养学生倾听、讨论的习惯。在讨论中,学生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顾不上倾听合作者发表意见。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一是认真听他人表述观点,不插话;二要听清别人说了什么;三是听后作思考,别人哪里说得好,哪里不足,想自己该怎么说。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了不同的意见,这就需要讨论,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提示、点拨、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再则,要培养学生学会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四、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教师的参与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该放任不管,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后就要进行小组成果的汇报总结,在这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都有限,他们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会出现困难,只会停留在表层,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做好小组的总结。在小组交流总结时,教师还应注意调控,让各组成员认真倾听,鼓励他们在大胆质疑的基础上,让他们对先前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让学生把思路说完整,讲清楚。

五、适时恰当地评价小组合作成果,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束后,教师应将对小组合作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内成员的个人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之余,也应注重学生之间互相的评价,如,可以定期开展小组内各成员合作情况的相互评价和各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力和效果的评比,并在此基础上推出诸如: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合作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以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和创新,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9.学校卫生组织机构领导小组 篇九

一、学校卫生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_________(第一责任人)。副组长:_________

组 员:__________________及各班班主任。组长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总体布置。

副组长负责督促落实检查卫生工作的实施情况。组员负责各卫生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学校各部门卫生工作分工情况

1.总务处主要卫生工作:

(1)负责学校教学建筑等环境质量及设备、设施达国家卫生标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

(2)负责开展好“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为中心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3)按照饮食、饮水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学校食堂、饮水卫生管理工作。

2.教务处主要卫生工作:

(1)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和教学卫生工作,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

(2)按照有关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3)负责定期组织对教师、学生体格检查,建立师生体质健康卡,纳入师生档案。

(4)负责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等教学用房和教师办公室的室内卫生管理工作。

3.班主任主要卫生工作

(1)每天加强晨检,发现学生缺课,及时与家长联系,确认学生缺课原因并向医务室汇报。

(2)一旦发现班级内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医务室汇报,并与家长联系,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3)每天到校后提醒学生开窗通风。

10.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十

上的发言稿

(仅供参考,由各党小组结合实际撰写,请各党(工)委

和党支部做好指导工作)

××××:

大家好!我是×党支部×党小组的××,根据党员大会的议程安排,现在由我简要通报我小组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相关情况。

在8月×日,我小组召开组织生活会,会议由我主持。我小组共有党员×名,实到党员×名,其中年老行动不便未参会的老党员×名,因特殊情况请假的×名,因无法取得联系或外出务工等情形未请假的×名。会上,党员之间对支部班子和班子成员提出意见建议,并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了预期效果。经过梳理,我小组党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共有×条。

一、对支部及其班子成员的总体评价

××××

二、对支部及其班子成员的意见建议×条,分别是:

1、××××;

2、××××;

3、××××。

三、党员之间的意见建议×条,分别是:

对××同志:多次不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不向支部交汇报材料,也不说明原因。

对××同志:自201×年×月党员转正以来,党支部无法与该同志取得联系,并多次委托其家人转告,至今杳无音信。

11.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精心构建合作小组,促进集体和谐

良好的学习合作小组人员绝不是班级学生任意的排列组合,而是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性格,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依据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规则而精心构建的。

研究表明,在语文学科上,小组合作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的定位对组建优秀的合作小组来说举足轻重,教师应该在注意树立小组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参考性别、性格甚至身材高矮等因素的搭配。

我们可以把学习小组看成一个“微社会”,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树立“大合作大成就,小合作小成就,没有合作就很难有成就”的观点,成员间各方面要互补,分工明确,扬长避短,且要有一定的自我牺牲精神,才能更好地促进组内的和谐,最大限度发挥小组间合作学习的功效。

二、科学确定合作机制,鼓励角色实践

小组合作机制的确定,可以使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更为规范和高效,是组织成功的小组合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合作机制的制定应遵循“因材定位”“民主转换”的原则。

所谓“因材定位”就是组员根据自身的特长,自我确定在组内的角色。组内角色一般有主持人(协调人)、记录人、组内组外评价人、发言人、补充发言人之分。角色的定位,可以使组员在学习、讨论、交流的同时明确自己在小组内的任务,厘清各自的责任,能更好地总结、陈述小组合作的成果,使小组内甚至全班的学生分享到成功的乐趣。

“民主转换”体现了组内成员角色的多样性和实践性,是在“因材定位”施行一段时间的基础上,组员对新角色、新能力的尝试和挑战。要求成员通过感官在发现、欣赏其余组员特长(倾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的基础上,产生“学习”和“模仿”的冲动,具备将对方的优点内化为自身素养的良好动机,在耳濡目染间潜移默化为自身的素养,并通过外在表现出来。“民主转换”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以生带生”的教育特点,教师应及时地加以诱导和鼓励。

小组合作机制包括接受任务、内化任务、任务驱动、组内个人成果展示(问题反馈)、组内成果(问题)整合、统一成果(问题)、汇报交流等七个阶段。其中前四个阶段是个人行为,带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后三个阶段是合作行为,是个人的再创造和再接受的过程。

三、巧妙把握合作时机,点燃创新火花

小组合作的内容、时间、方式都有章可循,合作的内容一般应注意“三不”,即通过合作活动很难解决的不合作;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问题不合作;可合作可不合作的问题不合作。“真学课堂”要求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前应吃透教材,对本课的重难点烂熟于心,能预设到各种课堂生成。睿智的老师总能巧妙地把握住小组合作时机,及时创设合作氛围,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再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有个很经典的案例,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有学生认为狐狸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得到乌鸦嘴里的肉,“很聪明”。课堂上这种观点得到了部分学生的赞同。面对分歧,老师没有简单地向学生推出自己的观点,而是抓住时机抛出:“狐狸为什么自己不找肉而要乌鸦嘴里的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经过组内交流和跨组合作,学生得出结论:运用脑力做坏事,再好的脑子也只能成为“狡猾”和“奸诈”,而不能用“聪明”来形容。

上例老师对合作时机的把握可谓恰到好处,巧妙地抓住了课堂生成,在学生面对似是而非的人生观进行选择的关键时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以问题的形式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主解剖,自主挖掘,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在思考、讨论、创新、汇报、交流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合理调控合作进程,实现课堂高效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使课堂更高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就应密切关注合作的动态,随时对合作过程进行合理调控。对课程的调控包括对合作内容、合作时长、合作方式等的调控,对合作过程的调控能有效地防止“不合作”、“偏合作”、“伪合作”和“虚合作”,从而让学生真合作、真学习,实现课堂的高效。

语文课堂是灵动多变的,很多时候根据课堂实际,我们要对合作要求作合理适当的微调。调控后的合作内容定位是应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学困生的知识得到提高”,这样的调控可以是在合作前,也可以在合作时。

其次,在进行合作前,根据合作内容难易程度,适当调控留给学生独立练习和思考时长也很重要,调控的目的是能让反应缓慢的学生也有思考的时间,有效减少思维活跃学生提前发言对其个性思维的干扰,产生惰性思维,避免“人云亦云”。

再次,小组合作方式也应随着课情进行适当组织调控,无论是行动合作、情感合作还是认知合作,能同桌合作的尽量不多人合作,能小组合作的尽量不跨组或全班合作,这样既可以节约课上宝贵的时间,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个学生的个性展示,不流于合作的形式,体现学生的真合作。

总之,无论是合作小组的构建、合作机制的确定、合作时间的把握,还是合作进程的调控,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上,教师都应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大原则,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真学”,使小语课堂更高效。

12.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十二

一运用小组活动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关系

目前, 一些地方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习惯于“填鸭式”, 照本宣科满堂灌, 形式单调, 内容枯燥。这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 不符合新大纲要求, 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 尤其是难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近年来, 一些地区为了改革外语课堂教学, 试行了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自信心, 而且也能使学生有机会相互切磋求解、相互合作。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以锻炼和发展, 学生成绩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是学生的独立活动。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积极主动的协调者和创造者。教师从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参与者或观察者。教师主要是向学生讲解小组活动开展的方法和要求学生在自己开展活动时所须运用与掌握的语言知识。强化相互合作的小组活动, 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在每节课的一定阶段进行, 也可以在一个单元的某个阶段进行。每次活动从几分钟至一节课不等, 视需要而定。每个小组的规模以4人为宜。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最好不要移动学生位置, 只要前排的两人一转身就可以面对第2排的两人进行小组活动。每组要选一名外语成绩较好、性格外向、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通过我校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活动方法, 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量,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了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

二丰富小组活动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现代外语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归纳出语法规则进而举一反三, 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维持有效的课堂学生小组活动的应是活动内容、方式的吸引力和高质量, 而不是靠规定学生的行为。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小组活动可以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1. 开展小组演示, 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

新编教科书中安排了很多交际性的活动, 如:猜谜、扮演角色、做游戏等活动。运用小组演示法, 设置情境, 让组员按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在小组共同讨论作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 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通过这些活动, 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 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开阔学生思路,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2. 开展小组探索与创造, 变被动学习为创造性的主动学习

小组探索与创造在课堂上的体现是, 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 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 总结出语法规则以达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探索和创造, 可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和归纳, 独立追求问题的答案。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

3. 开展小组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历来就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阅读训练就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与吸收。在课堂教学中, 小组阅读训练是让小组成员在一起共同钻研书本及有关阅读材料, 强化巩固知识和阅读技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源, 小组阅读后, 通过笔答、口答、讨论、测验、应用等渠道, 把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的信息不断传递给教师和学生。采用小组阅读训练, 可以增强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 使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变得更及时、更详细、更确切, 且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在形式上可以采取小组成员集体阅读、集体讨论、集体答卷, 集体研究后独立答卷、互相检测等。

三增添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 注重反馈效应

实践经验证明, 外语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与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学生小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小组活动时, 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活动形式有:一是有利于增强学生间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效应;二是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关系, 又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三是有利于教学任务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通过尝试, 以下几种小组活动形式有利于外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小组竞赛

竞赛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听写单词、翻译句子、讲故事、演短剧等。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单次成绩赛、累计成绩赛、速度竞赛、语言表达能力赛等。

2. 小组帮差

用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 让全组学生共同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有选择地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按比例混合编组, 其效果更好。

3. 小组交流

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向全组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 并从中得到反馈信息, 进行校正性复习。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相互对答案, 对做题方法等, 但随后应辅之以独立完成的校正性强化练习。

4. 小组对答

小组活动时, 一人提问, 其他人抢答, 然后轮换, 或者组员两两结对, 轮流进行一问一答。问答过程中, 提问者应对回答者的答案进行评价, 允许回答者作更正性的第二次回答。小组对答可以促进思维、理解和记忆, 这对于理解性和记忆性内容的学习比较有效。

总之,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小组活动, 可以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局面, 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 发展个性, 互助共进。同时也可解决因班级学生多, 学生急于实践的欲望得不到满足, 学习积极性受挫等矛盾, 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3.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十三

领导小组及工作方案

组长:詹明斌

副组长:陈少林

小 组 成 员:柯贤伟柯常彬陈益慧

一、工作制度 为了规范本院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医疗和护理系列的规章制度,特成立医院感染控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分管业务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由院感染领导小组成员及部分医生和护士长组成。除各科室日常业务工作外,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实施并开展检查、督导工作。领导小组采取现场自查与他查、总结与分析、批评与表扬、惩罚与鼓励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院内感染领导小组各科室报告的院内感染,应当及时调查处理。院内感染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的决议由护理部执行,并作好会议记录。

14.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十四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寇美 党支部书记 董事长 副组长:张广兴 党支部副书记 校长

成 员:丰宝莲 王志浩 何丽霞 刘亚丽 姚红星 潘 阳 王永红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领导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丰宝莲

办公室设负责日常事务。下设5个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在全校范围内抽调人员组成。

(一)督导组

组 长:王志浩 职 责:

1.负责对各小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 2.了解掌握各小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进展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反映各小组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3.发现和分析各小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解决;

4.全程参与各小组动员会、领导班子集中学习研讨; 5.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综合组

组 长:刘亚丽 职 责:

1.负责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总体协调; 2.负责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与联络工作;

3.负责草拟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和通知、请示等日常文稿;

4.负责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事务,协调各工作组之间的工作关系;

5.负责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关会议的会务工作; 6.负责上级有关文件收集、分类、登记、呈批、传阅和归档等工作;

7.负责有关数据统计工作;

8.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9.负责草拟领导讲话、学习教育总结等文稿;

10、负责归纳梳理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形成问题清单;

(三)宣传组

组 长:何丽霞 职 责:

1.负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 2.负责学校建设、管理与维护“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网页、宣传橱窗,创办校报专栏和广播站专题节目; 3.负责做好舆论信息的收集、处置工作;

4.负责组织开展对成功经验、有效做法、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的挖掘和宣传工作;

15.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十五

关键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活动过程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教学检查手段可以测评的一种教学结果。要想对合作学习的课堂做出具体规划, 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具体目标。即小组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应当“学会什么”。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主要依据为: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原有认知能力。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导学、导教、导测评。

以下介绍两种有效的教学目标描述法:

方法一:ABCD法描述教学目标[Audience——教学对象 (学习者, 一般可省略) 、Behaviour——行为 (做什么) 、Condition——条件 (在什么条件下) 、Degree——水平 (做到什么程度、标准) ]

例如:学会本课生字, 能用所学的每个生字组三个以上的新词。

方法二:内外结合法描述教学目标[外在行为说明内在情感变化]

例如:描述“热爱自然的情感”这个教学目标, 可以描述为: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喜欢在自然环境中活动, 喜欢饲养并照料动物或植物, 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产生反感的情绪并予以制止。

在教学前, 要帮助学生明确并理解教学目标。使学生清楚地知道通过这节课 (或这一单元) 的学习, 必须学会什么、掌握什么, 小组活动应达到什么目的等。

关键设计二:学习活动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任务分析, 选择适当教学方式和学习资源, 以及安排相应活动, 使师生在课堂上有效进行教与学的互动, 形成有序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活动我们称之为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活动必须有学习主体的凸显, 有学习者的交往和实践, 有学习内容的理论操作和学习意义的物化凝固。既然是“活动”, 就必然涉及活动情境、活动运作、活动效果和活动体验。小组学习活动的建构, 就是以小组为单位, 将这些教学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整合。

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 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传递、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 (2) 以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设和把握, 进行有效的设计及组织。 (3) 学习活动的展开, 要突出学习过程, 注重学习体验;小组成员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4) 教师要始终结合教材, 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发展为前提。 (5) 要创设动态、开放、知情共济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设计三:有效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学习任务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为支持学生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学习活动目的要求。

笔者从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反馈中发现, 许多教师对教学任务不做任何设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清楚地布置学习任务或明确地提出问题, 学生常常答非所问, 特别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学秩序混乱, 教学效果不佳。一个有效学习的任务单应具备以下功能: (1) 活动指向目的明确。 (2) 能清晰呈现任务, 有效驱动学生学习。 (3) 学习内容难易适当。 (4) 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5) 便于反馈任务结果 (学生应习得的技能终点要求) , 让学生体验成功。

关键设计四:学习过程评价的设计

16.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十六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小组形式 组织与实施

引言

如今社会的各项分工越来越明确,团队协作、合作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各不同工作领域、各种社会职业的重视和体现,能否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已经成为考量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小学生是社会建设的未来主力军,并且小学生行为记忆能力较强,对鲜艳、明丽、变化频繁的事物更乐于倾注精力,在这一前提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此教学方式可使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内容有更直观、生动的感触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种种有利因素使人们关注和相信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必然,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一、合理分配数学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形式即是以不同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式学习,小组是学习活动的基准单位,为了更有效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需对全体成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个人秉性、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做到全面掌握,以此为依据进行小组划分。

首先,对各小组的人数做出科学、合理安排,一般以四到六人为一小组最适宜,有利于老师分别指导照顾,前后左右等距分作,方便各小组合并讨论和活动;也可以划定活动区域,全体小组成员参与全面活动。其次,小组内各成员的知识水平要搭配合理,即小组内知识水准高、中、低各档次学生要均匀,确保各水平学生皆不会感到孤立,以此标准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人数分组,使小组合作学习由初期的“高低帮扶”到后期发展为“互学互助”,全面、整体提高小组成员知识水平。最后,依据各学生的个体性格差异、不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分配,小学生情感丰富、表达激烈,教师要鼓励各小组成员实行双向抉择,按亲疏关系、兴趣爱好有学生自由组成各个小组,再由老师进行公平、合理的微观调配,保证小组的良好氛围和学习积极性。

二、明确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掌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首先,教师要从心理上承认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学生,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数分钟的合作学习中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合作要求和目标,各小组明晰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需要进行怎样的合作、讨论方能达到目标。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堂进度,按数学教学大纲逐步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组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达到夯实数学知识、解决学习问题的效果,坚决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形式主义,变成老师的“独角戏”或学生的“休闲时间”。教师掌握时机,学生明确目的,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率。

三、合理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任务,科学评判合作学习的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任务活动为载体进行知识的学习、整理,只有合理布置活动任务,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保证学生经过自身的分析、交流、活动达到任务,尽享智力游戏的乐趣,发动“脑力风暴”,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合理地开展学习活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密切关注各个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交流状况,随时为学生的困顿提供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创新,进行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活动成绩、任务成果要进行正面肯定,多创造学生的表现机会,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赋予学生全新的视角,激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享受掌握知识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赏识教育已经证明对小学生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有助于小学生的学习提高,并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健康构建有积极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积极评价,重视成员间的合作程度,突出小组的整体性,使小组成员意识到个人服从于集体,团队的提高才是理想的结果。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小组成员个体的同发展、共进步。开展组员间的自我批评,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委婉的批评指点,注意方式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发挥激励效应,促进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积极效果。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部分,积极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分析问题、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对学生的主观参与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带来显著提高,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创新有着正面积极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是一种应该广泛推广的新尝试和新探索,决不能在教育中成为形式主义,变成上级或舆论予以强加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吸取该模式的成功经验,积极、主动探索该模式的无限运用可能,为教学的改革、教育成果的提高而做出努力,科学化地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冯春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聊城大学,2014.

[2]杨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李莉.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榆林科技,2015,01:41-46.

[4]孙亚丽,张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研究[J].好家长,2015,20:61.

17.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篇十七

当合作走入课堂,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理念后,合作学习方法不断涌现。如何组织小组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对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与同仁分享。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1.小组的划分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将班内的52名学生分成8个合作小组,1-4组每组8人,5-6组每组10人。

2.小组的建设

(1)组内的划分:为了实施真正的合作,还要缩小规模,小组内再划分为A,B两个小组(以4人一组为主),实施组内竞争;在此基础上我还推出2人小小组的合作形式,即根据学科成绩好坏,取长补短,实施优略互补,成立的2人互帮互助小组,为后进生谋求出路。这样就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合作组(大组8人、小组4人、小小组2人)。小组一旦建立,一段时间内要保持稳定,一般不作调整。

(2)组长的指导: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是教师的好帮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组长:①如何调动、保持全体组员的积极性;②如何把握激励组员的时机;③如何组织实施小组的合作学习;④如何推荐汇报交流的代表;⑤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方法、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⑥如何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小组工作。

(3)起好组名:学习小组的命名源于小组成员,凝聚着小组全体成员的智慧,体现了他们对学习、生活的共同认识和向往。我以为,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在小组的命名上多下功夫,力争在命名上就体现出小组特色。例如:3组起名为星耀(群星闪耀之意),可组徽画着杂乱的几颗星,我建议他们:要画8颗,一大两中五小,大的代表组长,两颗中等的代表小组长,其余五科代表组员,而且要画成扇形,象征着小组的团结与和谐,人人努力发光。

(4)合理分工:做到“两个明确,一个到位”。一是明确小组合作的规则与方法,使学生能合作,会合作;二是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了七个岗位,分别是:仪容仪表;学习态度;文明礼仪;纪律素养;劳动卫生;爱护公物;体育锻炼。每组组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报岗,对全组其他成员实施管理。最终实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一个到位是指及时将合作学习评比结果在固定展示台上公布。

二、以评价为保障实施动态管理

1.学习方面评比周最勤奋团队

(1)出勤与学习。

早晨到校排在前15位且认真学习的学生,每人次加1分;迟到一次扣2分。

(2)课堂上的学习。

①解答问题积分制。对学生“劳动成果”按照设定好的加分制度及时记录,每节一记录,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总结结果要及时上评比台,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断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根据前面划分的组号,一号解答问题正确加1分,8号解答问题正确加8分。这样有利于调动后进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订正对方”加分制。经过一段的实践探索,一些问题令老师们困惑。课堂上,老师将本节内容分成若干“板块”由各小组分工完成,这时就出现了小组成员只关注本小组的探究内容,对其它小组的内容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在小组成果展示时,许多学生不知其它小组展示的内容,课堂实效大打折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是要注重预习内容的分工。在预习课的前期,没有分工,教学的全部内容也是全体学生预习自学的内容。到预习的后期,小组再重点突破若干“板块”。二是要在展示课堂上,每个小组展示的内容是其他小组评价的内容,凡指出一处错误,扣除展示小组1分,加到指正的小组身上,如果别的小组还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根据“学术价值”进行加分。这样一来,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关注其他小组问题程度加强了,课堂效率明显提升。

③“创新性答案”奖分制。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都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采取发散思维方式创新性地整合答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对于角度新又简洁的答案给予加分奖励。创新性答案给小组加5分,有新意的答案加3分,照本宣科式的答案加1分。

(3)课下作业完成情况。

被老师点名批评不完成作业或不认真完成作业,每次扣4分。

1.以上得分记录周末由学习委员汇总,得分最高的组获周最勤奋团队。

2.纪律方面评选周最守纪团队

3.卫生方面评选周最卫生团队

4.整体方面评选月金银牌团队

5.注重精神激励和奖励

精神需求的本质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在合作小组运行中,一方面进行月量化考核以及年中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档案,更重要的是通过校讯通家校平台,告知家长,还利用班级及学校板报对优秀学习小组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发奖状或喜报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良好的精神鼓励或奖励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学生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更能增加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18.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篇十八

一、小组活动的意义

小组活动起源于美国,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与个人独立学习相比,小组活动有很大的优势。小组活动能够使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得到增加,能够考虑到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质量。小组学习和传统教学相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英语学习差的同学可以在小组活动中向有些学生虚席,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同时,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能力。有效性小组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联系配合, 是学生们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的过程。小组内的学生不仅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做到共同进步。

二、影响有效性的小组活动的因素

1 . 教师因素。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小组活动的关键在于教师安排的是否合理。如果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话题没有可探讨性,太难或者太容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或者教师直接讲授的任务,这些都属于不恰当任务。有些教师在给完学生任务时,提出的要求不明确就开始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因为不清楚教师的要求造成小组学习的效率降低。

小组分配不合理。分配小组的时候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小组分工不合理的现象。时间不合理。教师给学生小组活动的时间不充裕,会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又或者给时间太充足,耽误教学进度。教师不能及时进行指导。小组活动中教师不参与其中,不能进行及时的指导提供帮助,导致课堂失去控制。教师评价不全面。在评价时,教师注重对个人的评价和结果评价,忽略了其他成员的参与与合作。这种不全面的评价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导致小组活动形式化。教师缺乏对小组活动的设计和研究,达不到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2.学生因素。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需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很少参与活动,因此会出现以下问题:课堂纪律差,学生的参与度低,优等生成为小组代言人,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却不太参与活动,小组活动的效果不理想。从学生方面来分析,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会话能力收到限制,缺乏交流和合作,他们并不知道要怎么去进行英语交际等。

三、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

小组活动要仔细的安排,有序进行,教师要控制活动的情况,不然很容易偏题。

1.准备阶段策略,认真设计任务,分配小组成员和培训学习者。设计话题应当难易适中,任务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经历和兴趣,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在分配小组成员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 根据小组的内容来进行灵活分组;培训学习者是要明确小组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培训的内容包括任务中的相关词汇,文化背景等,告诉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分析和讨论问题的技巧,鼓励学生进行竞争合作。经过学习者的培训,学生会学会如何在小组中进行有效性的小组活动。教师对待优秀生和其他学生要一视同仁,肯定学生们的进步,这样小组活动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2.教师指导、时间控制和落实学生角色。教师是小组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小组活动需要教师更加用心的控制。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的了解到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当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应当提供帮助,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如果学生出现交流阻碍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参与讨论的策略,比如谈论技巧和补交交际的措施,让学生知道如何更好的去参与活动。

3.总结和评价。科学合理的总结和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和提高活动效果。在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需要回顾活动要点和效果,鼓励完成好的小组,并且指出小组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活动做的更好。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应将学习过程和结果结合评价,可以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

总而言之,小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学生动力。小组活动中的选题要适当有趣,合理安排学生,教师给予帮助,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

摘要:小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学生动力。小组活动中的选题要适当有趣,合理安排学生,教师给予帮助,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

上一篇:河南省畜牧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标准下一篇: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