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精选16篇)
1.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篇一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
漳州华安实验小学 李秀霞
摘要: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优化了语文教学,提高了学生素质。在信息技术参与下课前预习,教学目标达成快而有效,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主要把握以下三个最佳时机:新课伊始,激趣导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学生情感朗读和思维训练,课后,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延伸让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使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前预习优化课堂 拓展延伸
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电脑。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和信息技术渗透语文教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挖掘教学潜力,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优化了语文教学,提高了学生素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的一些做法。
一、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课前预习
预习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获取语文知识的起点。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减低课堂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生能根据预习文本的需要,把现代信息技术恰如其分地融合到语文预习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源并进行选择、整合处理,提高文本预习的效率。
比如说预习中,布置学生预先去感知课文,丰富的网络资源就可以有效地利用。了解课文的写作时代背景和一些与文本有关联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去感知课文。等待课堂上老师告诉他们,一者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全面详细;另者,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兴趣不如自己寻找的更加浓厚;再说,这种自主学习的的能力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可以说也是一种生活动的本能。
当然,课前我会告诉学生,需要他们上网查找了解,还要教给学生收集信息并筛选信息的方法,再梳理材料以便第二天课堂上交流。这样也使学生有机会在全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甚至有一些是要求学生与家长配合,在家长的协助下较好地完成。
朗读文本也是预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要环节。网络平台上有配套的课文朗读录音,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随着录音跟读品味。在信息技术的有效参与下,比起传统的预习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学习效率也得到提升!
到了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自学能力,预习还可多采用合作预习,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成果传送到网络平台上来共享,还可以交流预习方法和体会,养成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让预习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让预习真正成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充分预习准备的,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师生双边活动热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目标达成快而有效,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近年来,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过程中,批评甚多,反思后我们也得承认,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大量的视听素材弱化或代替了语文基础能力的训练;边缘知识喧宾夺主,忽视了语文知识;课件制作费时费力,走过场没实效„„但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带来的优点一概抹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呢?在平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把握以下三个最佳时机:
1、新课伊始,激趣导入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引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所说的:“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境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导入新课,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
比如,最近指导学生学习《月球之谜》(人教版第六册)一课,我采用媒体技术,一边展示了几幅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美丽图片,一边用优美且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入新课程:夜幕降临了,你看,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看到这幅场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古诗、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在我的诱导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想到中秋之夜,表姐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此时是否在月光下想念家乡呢?我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想起了背过的李白写的古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看着孩子们充满联想的双眼,我接着说:同学们也被这皎洁的月光勾起了无限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那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我又相机出示了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继续解说到: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自然而然地揭示了课题,更主要的是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已被我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知道,我已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他们探索月球之谜的欲望了。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往往需要反复强调和讲解,既费时又费力,有的学生还是不得要领。这时,根据教学需要有机融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轻松活泼,重点、难点变得直观、形象,化难为易。更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还以《月球之谜》一文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月球是个怎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而难点是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于是在教学中,为了突出本的教学重点,搜集了一些关于月亮的图片、传说,以及月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了解。为了让学生在视觉上对“环形山、月球的荒漠”有形象直观的体验,采用图片与解说相结合的的方式。为了突破难点,充分应用信息技能,收集了描写月亮的诗句和人类对未来月球的探索计划,分类型分版块的制作成页面漂亮的幻灯片,幽静的月色图还配着舒缓的《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片断,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探秘的实况录像,让学生跨越时空,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情感朗读,思维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而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情感教学的科目,而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两者密不可分。科学的朗读指导,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教师牵学生进入语言文字艺术殿堂的捷径之一,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特别是到了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化的今天,教学中根据需要适时适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情感朗读教学增色。
比如把音乐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选用适合的乐曲来配音,展示相关画面,调动学生的听视觉器官,使他们如临其境,这样的配乐朗读,学生能迅速进入情境之中,都乐于展示他们的读书才能,使课堂始终保持着那朗读的热情与渴望!同时,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
再以《月球之谜》一课为例,教学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感受月球的无限魅力,展示月夜的美丽图片的同时,结合文字“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和着优美的音乐引导多次朗读下,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心里去,醉其音,醉其情„„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激境引思,“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随后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遐想的时空,给学生展示语言表达能力机会。这些训练,其实也就是学生要达到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课后,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延伸
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课后拓展是课堂知识学习的延续,是学生扩大学习效果,拓展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语文课不能缺少的环节,我们要让知识始于课堂,而不止于课堂。借助信息教育技术的特点,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能让语文课堂更开放!
一篇课文学好后,学生或感到意犹未尽,或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他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或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的学习行为向课外延伸去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让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
比如前面一再提到的《月球之谜》一课,课后可以布置学生登录网站搜集材料(诸如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等)办月球奥秘小报,或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办木星之谜、火星之谜、宇宙之谜的小报,将课堂学习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可以分小组收集整理有关月球的知识资料,制成幻灯片在班内交流欣赏,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遐想20年后的月球探险会做些什么?还可以搜集各种资料(关于月亮的美称、神话传说、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等),班上开一个交流会等。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给语文教学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途径之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定能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2.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篇二
历史知识具有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和历史教学的融合中, 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对基本史实的落实以及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等的阐述, 可以分专题到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 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 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 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好的媒体资源可增强历史的可信性, 它既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 又能启发思维, 促进理解。此外, 多媒体资源还可根据教材需要使声像并茂的历史画面多次重复, 营造出课堂的历史氛围, 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拜占庭帝国和基督教》这课教学内容来说, 历史久远, 并且属于世界史范畴, 课本的描述偏向概要性, 而缺乏易于理解的解释性文字, 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也难于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 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模式, 将单调的课堂教学变成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活泼的多媒体课堂,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 它不是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所以, 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尤为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检索方便和交互性强、传输质量高、速度快、信息量大, 使用方便等优势, 大大拓展了教育和教学的资源, 有利于教师筛选并链接相关背景。
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例如, 在讲《炮火中的科索沃》的内容时, 先利用多媒体呈现美国轰炸南联盟、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造成大量军人和平民伤亡的记录片,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什么要越过联合国安理会, 发动科索沃战争?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说明了什么?如何看待美国打出的“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强烈的音画冲击,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一个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了一种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 学生被这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所吸引, 增强了探求和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强烈责任感。
●营造自主学习的平台,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 以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 并形成个性化特点和创新思维。而历史学科学习的目的重心在于通过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资料、推敲历史证据, 形成综合、分析、甚至运用史料的能力, 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这种能力的形成, 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为学生比较辨别、思考、分析、综合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效率;爱国主义
一、历史的概念以及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一)历史的内涵及范围
历史从广义上说,是一切事物的演变过程,从狭义上说是人类社会与文明发展的过程。学习历史对人类、对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历史学科的重要意义
1.增加学生对人类文明的认识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曾经创建过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明成果,如埃及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巨像、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等,这让人们认识到古代人民的文明与智慧,开拓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的农牧业、雕刻绘画艺术、数学天文历法、冶金等都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这对世界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3.教学生如何做人
历史人物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名垂千古的中外人物有穆罕默德、牛顿、孔丘、蔡伦等,臭名昭著的有秦桧、希特勒等,经过历史的评判,学生很容易明白应当要做什么样的人。历史可以让学生明白以后的做人方向。
二、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我国中学目前的历史教学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单一的讲课—作业—复习教学形式令学生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而是以历史的背诵、历史的考试为主要学习动力,这违背了历史学科对学生的培养目的。
(二)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
历史一般以过去的事和人为主要内容,而且教材一般都以文字或者黑白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生活中的彩色社会形成明显的对比,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三)强调社会价值,忽略学生自我发展
历史一般讲述的都是大是大非、大善大恶,因此,这常常与社会价值观联系起来,而对学生来说,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似乎离现实很遥远,自己更沾不上边。空洞的历史教学只会让学生考试更好,而不是发展得更好。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指的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或者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尝试,其教学效果得到大大改善,其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有着众多的优点。
(一)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内容枯燥,与现代生活关联小,这是学生对历史的普遍看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看相关的历史影片或播放教学PPT,这便可达到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
据统计,大部分学生认为借助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对于历史教学亦是如此,初中生学习科目众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增加学生的记忆压力,而历史的记忆点以及对历史的评价仅仅通过课堂讲解,学生的吸收效率不高,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教学,则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能力。
(三)开阔学生对历史的视野
历史大部分是黑白色的,仅仅依靠书本难以将历史知识完整地展现给学生,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更能将历史“重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的认识。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历史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包括多媒体室教学、网络教学等。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面向未来,历史是过去的事,利用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能够清楚地展示出历史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生活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我国现代中学教学的要求之一,历史教学也一样,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尽量向课堂生活转变,根据学生对历史的疑问或是对历史的看法,借助网络信息或者手机查询,给学生进行讲解,消除平时课堂的严肃性,缓和教学氛围,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情景体验教学
情景体验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由于历史关乎的人物和事件较多,对当时人物的做法或想法也没有深刻的了解,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历史剧的表演或者观看相关的影片,可以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场景中,亲身体会过去的历史,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知历史、感悟历史。
历史教学是学生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学会为人处世、明辨是非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学质量关乎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文章主要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是促进学生对历史认知的高效教学方法,也是今后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符广梅,刘海涛.信息技术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
[2]周忆陶.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6).
4.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篇四
唐河县实验高级中学 黄书艳
摘要............................................................2 关键词..........................................................2 正文............................................................2 1.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3 1.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3 1.2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 1.3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4 1.4.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5 1.5.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完善课堂教学结构......................6 1.6.运用信息技术,关注个体差异,及时进行反馈讲评.............6 2.信息技术应用与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7 参考文献........................................................9
教学的状况,来概括阐述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1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多媒体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把语言、音乐、文字、图象、动画等各种信息融合在一起表达的技术。它集声、像、图、文于一体,以丰富而直观,生动而形象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单
一、固定、课容小的特点,促进了语文课堂现代化的进程,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鲜气息,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荷塘月色》,重点赏析四、五段的画面美、语言美时,先配乐动画朗读第四段(贝多芬的《月光》钢琴曲),再配乐动画朗读第五段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初步感知、欣赏美景、体味感情。同学们则小声跟读,随文入境!使同学们在体会美、欣赏美之后,畅所欲言谈自己所感受到的美,最后用ppt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用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使学生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这样,视觉上的愉悦,听觉上的快感,产生了语言无法直观表现的良好效果,充分地让学生感知作者的心情变化:由颇不宁静――寻求宁静――求得片刻宁静――重回不宁静。因此,更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拓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创造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如此典型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不仅增加了教学的魅力,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优化了语文
生在审美中获得情趣,获得知识,在美的熏陶中提高驾驭语言能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与手段的制约,语文课堂总给人死气沉沉、寡然无味的感觉,而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其超强的媒体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对提高语文审美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例如学习《石钟山记》一课,石钟山“山形如钟”的形象学生很难想像,难以获得审美愉悦。教师可利用3Dmax制作一个石钟山三维动画立体图形的演示软件,把作品中的意境之美、精神之美有力地烘托出来,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以俯视、平视、仰视等不同角度,从立体的空间位置感受石钟山“山形如钟”的特殊地形地貌,获得一种视觉享受。同时,还可以利用Flash制作苏轼游览的路线图,在字体、字型的搭配,图像、动画等方面进行艺术处理,学生可一边阅读课文,一边体悟苏轼的游览,在审美享受中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如果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反而比多媒体教学要低效得多,多媒体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1.4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以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也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热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世纪的客观要求,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是适应这样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鲜感与过程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德国学者伽达默尔曾说过:“凡有理解,就有不同。”新课程改变了教学和评价传统的一元化为多元化,取得了教学思维上的巨大突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体验,对同样的事物存在不同的理解和想象,正是这种独特的个性体验,才是语文课堂真正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才构成了语文课堂中的美的艺术世界。一位教师在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巧妙地借助于投影创设课文情景,在课文结尾部分,她根据小说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扩展练习:先在投影上打出了浓妆艳抹、悲痛欲绝的杜十娘怀抱百宝箱的场景,提出问题,假设杜十娘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她会这样做吗?要求续写人物未来的生活和命运,反映人物性格,塑造鲜
标准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运用信息技术设置个性化作业,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不同数量的作业,才能体现出个性、体现出实效。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一些难度不同的习题,如:一星题、二星题、三星题、挑战题、„„。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给后进生布置做一星题和二星题,给中等生做二星题和三星题,给优等生做三星题和挑战题等。而这样的作业布置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以至于许多教师望而却步。然而在信息技术平台下实施起来又是如此的轻松自如,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发送”一下就可布置下去了。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于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活动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主体参与不断深化和参与步骤不断升级的重要保障,成功既是参与的结果,更是参与的起点。而多媒体技术功能之一是信息传播快,反馈及时,它能对学生所做的练习及时地反馈和评价。如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投影仪进行反馈讲评,既能让学生本人清清楚楚地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答题的优、缺点,同时教师又能通过这些题,让其他同学也能清楚、明白地了解到答题的缺点所在,以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运用投影仪进行及时评价,既便于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得以更好的巩固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与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
成功课堂的标志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我们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目的就是建构高效率的课堂。本来二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的,不应存在矛盾。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由于人为的原因,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却成了高效课堂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由“人灌”变成了“机灌”或“电灌”。
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才具有广阔的创作天地。如果教师承袭落后的教学思想,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只进行简单的媒体替换,穿新鞋走老路或新瓶装老酒,是难以摆脱低层次低水平的。这样只能人随“机”转,大部分时间里教师不顾学生的“学情”,机械地点击,不停地放映,彻底由“人灌”变成了“机灌”。落入“灌”的老套,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2、过分依赖课件,喧宾夺主。
叹!同时感到可悲,他准备这么内容有什么用呀?一节课只是点呀,点呀。教师不停地点击,课件不停地翻页,教学的内容在点击与翻页中散逸了。整个一节课,教师手忙脚乱,到下课铃声响起时,自己一脸汗水,课却没有进行完,剩余很多。这是滥用多媒体课件比较典型的例子,他忽略了关键性的一点是“适度”这一教学的原则。
总之,信息技术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面,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师生,突出了师生、生生互动,它把抽象的知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激荡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同时,也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自由、自主、主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包办替代语文课堂,应该为语文教学服务,诚如案例中技术先行的语文课,不如封杀。而是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一定要把握好运用的“度”。多媒体运用得当,可以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运用不当则如画蛇添足。因此,我们要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教学效果为准绳,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努力寻求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现代性与优越性,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最优化、最佳化。
参考文献:
5.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篇五
摘 要: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高中历史这一学科在整个高中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若能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学生也能够更加高效地记忆和理解相关历史知识,就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具体措施,以期可以有效提高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高中教学之中,高中历史教学亦不例外。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更深一步的转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很有必要。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作用进行优化
1.改正缺点,提高质量
在对高中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历史的过程中完全是凭借枯燥的语言去描述,不论讲述得如何天花乱坠,都很难让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只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对于历史事件和知识不能有完全的理解和记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和知识有最为直观的认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一改往日课堂的枯燥无味,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此外,教材中的内容是比较有限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只能凭借教师的“博学”,因此知识获取量可以说是比较少的,从而制约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快速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直接改善了这种状况,能拓宽学生和教师知识获取的范围,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可以对历史进行更为直观和深刻的演绎,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
2.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语言的描述还是略显枯燥和不足,很难将学生引入真实历史的回忆当中。例如,在教学《甲午战争》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进行播放,例如电影《甲午海战》和《甲午风云》,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所受的屈辱、将士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壮烈情怀,以此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耻辱,以此来激发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操。
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相对来说,历史考试的内容难度也是越来越大,因此这种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教学模式不得不发生改变以适应教学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将造福于整个社会。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量进行最大化,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
2.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
对于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充分的运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在对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配合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其图像效果和声音效果,给学生一种最为直观的感受,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兴衰荣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已知的历史内容作为基础寻找相关的历史信息和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感和存在感,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长久地发展。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6.初中生物教学信息技术优化策略 篇六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使教育领域发生变革,初中生物教学也随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本文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机结合,分析生物课程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教育技术的作用,帮助教师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物教学
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一项制高点,带动了整个教育领域多个领域的发展。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这是顺应教育时代发展的具体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只有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使教学课堂得到优化提升,为培养生命科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生物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生物知识及技能。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生物知识,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提出几点看法。
1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自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这种情况下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接受能力强。如果是受到外界的强制才被动展开学习,学生的思维将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生物知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搜集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通过直观而丰富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过去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往往是教师依靠黑板、粉笔和书本,教学环境枯燥无味,所教的知识也不符合学生的天性和心理,这样的环境下,自然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如果将内容丰富的图文声像植入生物教学中,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会大大增强,这样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心理特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有关线形动物和原生动物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再配合几张挂图,整个教学气氛会显得枯燥无比,不容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效果较差。而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后,这一现象就会得到有效缓解,教师可以寻找线形动物蛔虫在人体小肠内寄生的场景资料,采取模拟动态的形式配合讲解。这样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学气氛轻松愉悦,也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延伸到课外
传统生物课堂上,教材是教师的唯一依据,教师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中心,教室是唯一的授课场所,学生的视野局限于教材上、教室内,学生学到的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并且也仅仅掌握了理论部分,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掌握必要的技能。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生命学的学科,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并且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教学可以由教室延伸至户外,将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将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将教材与生活有机结合,再配以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资源,让枯燥的生物课本活起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唤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生物学科的应用意识也逐步增强。学生的生物知识与技能可以得到同步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为一门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生物课程应当以实验作为基本形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帮助学生培养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新课标的实施,对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尤其重视,针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新课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现阶段初中生物教材应当与新课标实现同步,教师应当安排学生开展更多的探究活动,例如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在实验中探究和调查,这些都可以促进实验的顺利完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实验都可以顺利完成的,有的实验会受到现实条件的影响,这是现阶段生物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的最大瓶颈。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演示功能,对于受到现实条件影响的不可能进行的实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地讲这些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打破时空的限制,引导学生可以顺利观看实验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公共实验积极观察和思考,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例如,在生物课程中,显微镜是非常重要的实验仪器,它所能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更多的实验。传统课程中,生物教师会将实验的要求及步骤
通过板书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并不能通过这种讲授方式掌握实验的真实情况,如何使用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以及粗细调节器等,这些都不是讲授能够传达的。无论教师讲解的如何清楚,学生也无法通过听讲掌握操作技能,很多学生会在具体操作中不知所措,不能准确进行实验操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依靠更加直观而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操作,并从中掌握基本技能,轻松愉悦中收获知识。例如,在在开展蚯蚓的探索性实验时,需要学生饲养蚯蚓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结构,这些实验并不适合在课堂中开展。为此,生物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在课下开展实验活动,还可以根据蚯蚓的不同阶段拍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课堂中可将这些拍摄的图片以信息技术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突破重重阻力,将蚯蚓的探索实验开展地栩栩如生,专业的实验课程自然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已经全面进入现代信息化时代,教师与学生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学习及交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由信息化带来的全新局面,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促进了学生生物知识与技能以及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景[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
[2]严凤林.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福建中学数学,2004(09). [3]袁建敏,翟振宏,王玉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中小学电教,2004(01).
[4]梁芳.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师生物学教学整合的研究初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5]陈飞.多媒体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7.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篇七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正是建立在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没有兴趣的学习, 没有非智力因素参与的学习, 只能成为学生的负担, 消极应对, 被动参与, 这样的教学自然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教学中大多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枯燥而单一的教学模式, 教学枯燥无味, 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机械而被动的学习, 这是长期以来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它可以以一个全新而多样的角度来向学生传达教学信息。学生所见不再是黑板白字、静止的教材, 而是一幅幅直观而生动的图片, 一曲曲优美而动听的音乐, 一段段精彩而形象的视频;学生所听不再是教师单一的语言, 而是多种声音;所感受到的也是多样的。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而新奇的, 富有趣味性、形象性与动态感, 这使得原本枯燥而沉闷的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动态性。这尤其对于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可以激起学生对英语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 从而使学生积极调用兴趣、情感、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来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学习, 这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如在学习“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 我课前细心地收集相关的资料, 为学生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有着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画面, 并配以悠扬而动听的音乐。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枯燥而机械地照教材讲述, 而是以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这使得教学氛围异常轻松而活跃, 学生处于心理放松状态, 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内心积极的学习情感, 从而使得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活动。
二、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 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将文字的语言素材转换成图片、图像与音频, 还原语言教学的生动与活泼, 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这对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以及语言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 视听结合, 还原语言学科的真实面貌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一味的讲述只能是让学生生硬而机械地记忆单词与语法, 而并不能充分地运用语言来进行交流与交际。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还原语言学科的真实面目, 为学生提供视听结合的语言学习环境, 让学生眼观耳听心思手动, 将语言的学习与真实的生活与交际的场景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才能在运用中学习, 在学习中运用, 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内化, 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二) 纠正发音, 让学生说得更加流畅标准
发音不准, 生硬而机械这是学生口语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广泛的英语素材, 如教材的配音朗读、影视剧片断、经典的英语节目等, 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英语视野,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 帮助学生纠正不良发音, 让学生掌握重读、弱读、连读、意群、爆破、语调等, 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语言的精髓, 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的突破制约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在传统教学中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许多知识的重难点不易突破, 学生似懂非懂, 这是教学低效的主要问题。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改变了教学手段, 优化了教学结构, 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将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与难点, 形象、直观而生动地再现出来, 将其寓于直观的场景与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 具有化静态为动态,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 这样更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能够以特殊的图文声像处理功能来化解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 更加切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 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关于介词用法与词组搭配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将这些枯燥、抽象而深奥的介词与词组寓于丰富、直观而生动的情景之中, 将抽象的逻辑概念形象具体化。通过一段段精彩而生动的视频演示, 便可以将语言所难以描述清楚的介词形象地展现出来,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 直观的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中, 这样学生在今后便可以灵活运用。而且, 这样的教学极富趣味性, 可以激起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是高效的、活跃而快乐的。
总之,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带来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勃勃生机, 使得英语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信息的增大与结构的优化, 教学氛围更加活跃,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更加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让学生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 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这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 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所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营造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这正是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简要论述如下。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英语,学习兴趣,视听环境,教学情景
参考文献
[1]张国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英语教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16) .
[2]尹应龙.浅析网络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26) .
8.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篇八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 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兴趣有很大关系,尤其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更受到教师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检验教学成果的作用。在应试教育下,教学以教师的讲解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感到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虽然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教学效果不佳,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动态地展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基础知识和数学问题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例如,学习一次函数y=kx+b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随着k值的变化,图像的变化情况。在传统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看到图像的变化,教师就要在黑板上画多个图形,这样不但作图难度大,而且还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个能交互操作的图片,这样通过改变k值让学生直观动态地看到图形的变化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k值的改变对图像的影响。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双主教学模式”是目前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地体现。例如,在相似形教学中,要求学生判断哪些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从而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我先利用PowerPoint软件展示出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五角星等图案由学生辨认进而得出定义。在课堂教学中,这些鲜艳、明亮的图片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很大,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相似形的定义给出后,学生自己利用几何画板或者word软件画出不同的图形。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如讲到统计图的知识时,我让学生利用Excel软件对图表以及不同的图如柱形图,折线图之间进行转化。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创新的观点,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熟练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我采用了《几何画板》软件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形象直观。本节课上我先让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和步骤在草稿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x2+2x+3的图像,这是学生能掌握和理解的基本方法。接下来我再利用几何画板将参数a、b、c输入1、2、3,将电脑上所得的函数图像与学生自己所画的图像进行比较,进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然,本节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并不是函数图像而是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我在“操作类动作按扭运动参数的属性”对话框中,将参数a变化由“1”到“-1”,引导学生观察图像,这样学生便能非常清晰直观并迅速地观察出函数图像不同的變化。“参数h变化和参数k变化,图像分别会怎样变化?”我将这一问题抛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发现与总结。这节内容我就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几何画板软件的帮助下,将参数改变而引起图像改变的动态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种动态的模拟不仅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还让学生感受到了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个体差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又各不相同。这样使得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讲演法很难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特别容易形成“满堂灌”。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分层教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就将这节内容做成网页,分成“判定定理”、“例题解析”、“知识探索”、“牛刀小试”、“中考试题”。在“牛刀小试”、“中考试题”这两部分的试题由易到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并且题目与答案均有超链接,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这样学生就能及时得到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成就感,同时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可重现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去侧重解决自己的难点,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9.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九
当前,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本文就从我所任教的地理学科出发,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优势,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才能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大都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产生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时,学生对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很难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来解释,我就用动画显示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使难以理解的板块运动学说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某些地理教学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地理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如:在讲地球公转一课时,我利用动画展示,地球不停地以地轴为中心自转,同时又时快时慢地绕着太阳公转,在公转时,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这时学生则被课件的内容所吸引,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近日点时琼海为冬季,而远日点时琼海是夏季呢?琼海冬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夏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就很自然的把重难点掌握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地理教学中少不了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图。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用图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而且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展示黄土高原范围时,我采用多次闪烁的方式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范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地理读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分析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的成因时,我就给学生出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形成图”,且图中的风向我制作成动画效果,学生很容易就看出一个规律:“离风的发源地越远,风力越小,搬运的颗粒也越小”。由此可推断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由风搬运而来的(即“风成说”)。从而学生也提高了根据图中所给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地理是研究地球的形态特征、人文特点等方面知识的学科。现代教学媒体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课堂。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教师也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来实现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如我在“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这节课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四个活动,这四个活动贯穿了整堂课,使得师生互动。又如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在介绍黄土高原三大典型地貌和黄土高原位置与范围时,我让学生上讲台边指图边讲解,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融洽。
10.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篇十
时间短、容量小、内容丰富等是微课程的显着优势, 深受各阶段师生喜爱。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要多层次巧妙利用微课程, 避免传统教学缺陷, 科学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更好地彰显信息技术课堂魅力。
一、复习课题旧知识, 点燃学习新知识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体系庞大, 包含的知识点较多, 帮助初中学生科学构建信息技术知识框架体系尤为重要。教师要将微课程巧妙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前环节, 科学引导班级学生复习课题旧知识, 顺利点燃学生对信息技术新知识的兴趣, 高效学习新知识。
以苏教版《数据处理与统计-Excel中公式的使用 (二) 》为例, 上课之前, 教师要科学整合上节课所学的《数据处理与统计-Excel中公式的使用 (一) 》重点与难点内容, 在多媒体暂停、回放等功能作用下, 巧妙利用微课程多样化优势, 引导学生观看制作的微视频, 回忆所掌握的该课题一系列知识点, 特别是Excel中序列填充各类方法技巧, 便于学生深化构建的“数据处理与统计中Exce公式使用”的知识框架体系。在复习该课题旧知识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程, 有效活跃课堂氛围, 顺利导入新课题内容, 有效点燃班级学生对新课题知识的兴趣。在讲解新课题知识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将该课题旧知识贯穿其中, 巧设课堂问题, 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 科学引导班级各层次学生有效思考, 利用课题旧知识的基础上, 解决新课题问题, 便于学生有机联系课题新旧知识, 能够准确理解并应用Excel求和以及求平均数公式。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新旧知识结合点, 引导学生进行新课题实践, 结合班级学生实践情况, 进一步补充微课程内容, 便于学生真正意义上吸收“数据处理与统计-Excel中公式的使用”新知识的同时, 有效巩固旧知识, 深化构建的“数据处理与统计”知识结构体系, 为更好地处理、统计数据埋下伏笔。
因此, 复习课题旧知识利于学生将课题新旧知识有机联系, 有效点燃学习课题新知识的兴趣, 借助旧知识点, 科学掌握新知识点, 实时扩大知识结构体系, 促使课题教学目标在微课程作用下顺利实现。
二、梳理核心知识, 发散学生思维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将微课程巧妙应用到课题教学各环节, 帮助各层次学生准确梳理课题核心知识, 将不成系统、零散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机串联, 整合课题知识点的基础上, 明确学生学习思路, 准确把握课题知识, 有效发散思维。
以苏教版《精彩的多媒体世界 (一) 》为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要通过多样化途径深入了解班级各层次学生预习情况, 明确学生课前自主观看学习课题微视频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整合课题内容, 有序展开课题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 引导学生相互探讨、分析课前预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互动过程中, 讲解课题一系列知识点, 促使学生在解决课前预习环节问题的同时, 深化理解课题各方面知识点。同时, 教师要将课前制作好的关于《精彩的多媒体世界 (一) 》课题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微视频巧妙引入课堂中, 使其和课前学生预习课题的.微视频有机耦合, 将其穿插到该课题教学各环节, 帮助学生准确梳理该课题核心知识点, 了解多媒体作品各构成要素以及制作工具的基础上, 学会多维度赏析多媒体作品, 在亲自赏析过程中, 深刻感知多媒体世界魅力。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制作的课题核心知识微课程, 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实践, 在亲自实践操作中, 进一步梳理《精彩的多媒体世界 (一) 》课题核心知识, 为科学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埋下伏笔。
因此, 课题核心知识的科学梳理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课题课堂教学方向以及课题核心知识, 结合自身已有的能力水平, 科学学习课程核心知识, 为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课题查漏补缺, 提高学生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微课程功能作用, 在多样化微视频作用下, 帮助学生对课题进行高效的查漏补缺,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效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过程中,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以苏教版《制作作文选-制作目录》为例,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 教师要借助分层教学方法, 根据班级各层次学生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情况, 以微课程的形式, 设置难易度不等的课后实践作业, 要求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基础上, 利用课堂上所学知识, 独立完成实践作业。完成之后, 教师要根据班级各层次学生完成情况, 深入了解他们对课题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比如艺术字、横竖文本框编辑与插入情况, 文本框架格式、边框和底纹等设置情况, 图片插入方法掌握情况, 科学构建层次化微课程,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化的课题查漏补缺, 并引导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操作, 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因此, 课题查漏补缺利于学生在微课程作用下真正消化吸收课题知识, 提高自身运用、迁移知识等能力, 充分展现微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价值。
四、结语
11.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会计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会计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此,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已成为现时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改变传统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课程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时,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会计专业课程对初次接触的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缺乏生动、形象的描述,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兴趣盎然”。如果再加上教师“填鸭式”的“教”,学生被动地“学”,必然令课堂氛围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将信息技术真正运用到会计教学中,以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课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是克服传统会计教学弊端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情融会、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交互式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满足学生的不同思维需求,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不断地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促进思维、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二、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单纯地依靠教师的板书和讲解,给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节奏去引领学生,既限制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充,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也就不可能去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强化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会计教学中,通过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扩充知识面,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要点做到精讲细化,并可利用电子白板的功效突出重点和难点,更利于学生掌握。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积极思维、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手段是进行练习和测试。会计学习中涉及到大量的计算、表格等,可以利用投影将学生所做的练习进行展示,既清晰又直观,还节省时间。再通过分析,对学生的存在问题进行及时解答,缩短了师生间教与学的反馈周期。
三、运用会计软件,提升实践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从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已逐渐被会计电算化所代替,这也给会计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已广泛运用各种会计软件,如金蝶、用友、网中网、福思特等,这些软件在教学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会计软件的运用,一方面使学生处于一个仿真模拟的环境中,感受企业的氛围,了解工作程序,熟悉各种会计资料,从而加强职业意识,体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三是软件丰富的学习资源能保证学生不断进行反复训练,达到熟能生巧。并且根据需要随时更新,这是信息技术的一个明显优势。现代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已密不可分,熟练运用各种财务软件,不仅大大缩短了课堂与会计职业岗位的差距,而且提升了学习的实践效果,更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保驾护航。
四、利用网络技术,拓展学习空间
12.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篇十二
一、改进教法,使学生爱上阅读课
传统的英语阅读课都是从生词开始的,整节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做笔记,整堂课毫无亮点,学生常常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法的改进势在必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生词的学习复习、词组汇总、创设情景、归纳总结、情感升华、过关练习等,不仅能提高阅读课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阅读技巧,还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短文时,让学生通过阅读上下文揣摩生词的含义,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小游戏进行生词和词组的强化训练。这些做法不仅改善了古板的教法,还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仁爱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5 Topic3 Section C时,笔者让学生先阅读文章,然后猜出espe⁃cially、hang、asleep、thought的含义。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对号入座”的小游戏,让学生巩固练习。
此外,在阅读短文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先前提出的问题快速阅读;然后找出要点精读;最后观看动画升华情感。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2Section C餐桌礼仪时,笔者先给出四句陈述句,让学生快速阅读判断出T或是F。对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再进行精读,通过精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文章中具体提到哪些餐桌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餐桌礼仪,逐一击破重难点。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省时省力。
二、突破教材,使学生在阅读课收获更多
教材是日常教学中使用的最基本材料,它更多地照顾了具有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们的共性。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材突破。比如,可以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在课件中增设一些相关的有难度的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信息源,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以便激发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1中,整个话题都在讲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污染,于是笔者在阅读课快结束时播放一个小视频《大自然在说话》。一方面,程度相对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了解到更多的词汇和语句。另一方面,一些后进生可以通过看视频来陶冶情操,产生对阅读文章的兴趣。
再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3 Topic 3 Section C中,在阅读完文章之后,笔者添加了一首诗《Don’t ask me why》。使学生在了解更多体裁的文章的同时,又使全体学生通过读诗进行情感升华,珍爱生命,感恩生活。
三、拓宽视野,使学生增长见识
在做阅读时,很可能文章中所描述的人或事是学生从未见到过、听说过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前为学习做好铺垫,这可以降低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的阅读难度。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1 Section C《Changes in Beijing》时,有的学生可能并没有去过北京,也不了解北京过去和现在的模样,那就更不了解北京的变化了。没有亲身经历,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况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只是文章。考虑到这点,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找到介绍北京过去和现在的真实纪录电影短片。观看完短片后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述的具体变化。
再如,八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2 Section C《Rain⁃forest》,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几乎没有学生去过热带雨林。因此,在这节课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将网上搜到热带雨林的小视频作为课堂导入,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发思维,使学生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体
除阅读技巧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情感认识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比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Unit 3 Topic 3 Section C《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最后,笔者给学生设置改写故事结局的环节。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又满足了学生们对故事美好结局的憧憬。在轻音乐的伴随中,学生们可以开心愉悦地接受写作任务。
再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1 Section C《Changes in Beijing》的最后,通过北京的变化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学生们通过美丽的图片,带着美好的展望,进行了情感的升华,使学生懂得要珍爱生活,努力学习,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优化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敢想、敢争论、敢质疑、敢创新,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多思考、多发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当然,随着科技的日益更新,信息技术的优化运用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专业修养,把它们高效整合,使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1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篇十三
郏县新世纪小学牛世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也悄然走进了课堂,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了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青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倡导新理念、新思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过去思想品德课上“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语言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为促进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产生内化,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呈现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下面笔者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并结合自己的思品课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1、音乐导入,开端激趣。
上思想品德课的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教学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我的朋友圈》中《朋友挨个数》一框时,上课伊始,我播放了周华健的歌曲《朋友》的Flash,一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而后有的同学开始小声的跟着吟唱,再后来是全班同学一起唱。欣赏完之后,我不失时机的提问“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2、形象欣赏,讨论激趣。
《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不是追求德育或道德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如教学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男女有别》中《我们的交往很正常》一框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学生很熟悉的异性交往不正确方面的情景和材料,欣赏完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谈情境中异性交往的是与非,最后讨论出了正确的交往方式。
二、多媒体展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理解
1、联系社会生活。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讲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手足情深》中《五十六朵花》一框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感受到了我国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这个泱泱中华大国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时政背景。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时政联系比较紧密,为此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可联系当前的时政背景材料进行教学。如本人在上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飞天梦想》中《神舟五号》一框时,如果讲神舟五号就显得有点过时,不能体现与时俱进,为此我就在网上下载了神八飞天的视频材料,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感受。
3、联系现实生活。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我在教学时政热点科学发展观时,学生对这个概念不是很理解,于是本人就联系现实生活,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材料,这个视频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某地招商引资,引进了许多企业,于是乎经济大干快上。但是这些企业都没有上环保设备,最后导致该地大气和水污染严重,群众意见很大,最后企业不得已,只得投巨资安装环保设备,这就是先污染后治理,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例子。学生通过观看这个材料后,教师再联系郧西的环保实际加以适当讲解,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辅助,学生是不会理解的这么快的。
4、联系时事热点。
思品教学不可能不联系时事热点,为此我在教学中紧扣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和情感教育,如南方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我都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视频材料,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受到形象直观的情感、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运用课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使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焦点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课件制作科学美观,符合学生感知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的制作的PowerPoint本身素材很不错,但在制作时忽视了色彩搭配,字显得过小,严重影响了教学较果。为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课件制作中,要坚持科学美观,要注意课堂结构,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讲究美学,注意色彩对比,特别是文字呈现要醒目,易辨认,注意背景色,冷暖色适宜,字特别是不能过小,但也不能过大,若过小,学生远距离看不清;若过大,使媒体板面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在媒体“板书”(不是黑板板书)设计方面也应着重体现四点:一是选择板书的形式要准确,体现教学意图;二是板书的内容要精,概括准确,详略得当,能够画龙点睛,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三是板书文字精美,色彩协调,布局合理,给学生以较好的视觉感受;四是注意板书的易操作性,辅以适当的音响、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4.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篇十四
摘要: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它可以模拟生物的微观世界,实验室的实验也与之有效的结合,高效课堂的目的得到实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也使生物教学更加直观明显,当然了,信息技术在运用中也有很多的误区。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应用和实践中,探究出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方法,这些新方法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运用误区
生物学更加侧重于实验操作,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疫情期间,我们就不能让学生到实验室操作,那么这个时候人工智能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我们在使用职教云等一些软件进行线上课堂教学过程的演示弥补了这种不足。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现代信息技术足可以让实验室与生物的微观世界紧密结合,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就能更好实现。当然信息技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运用中,也有很多的误区。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将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作一下浅谈,与大家共勉。
一、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辅助教学还可以把生物的微观世界展现出来
信息技术可以弥补实验室在某些方面的空白,比如可以完成一些宏大的、微小的生物实验,而这些实验是在实验室中所不能完成的。运用信息技术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出具体的图像,图形和动画,信息技术还可以模拟宏大的、微小的实验,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顺利突破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瓶颈,让学生在感受生物教学中的魅力与奥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收获颇丰。再比如在生物学中本来很小的细胞结构,抽象又不够直观,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动画模拟得以实现,在探究细胞由什么组成的时候可以深入浅出的让学生加深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的探究、比较,自己就可以总结得出结论,这就非常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在探究生物圈和生态环境的时候,实验室不能模拟这些宏大的实验,凭借教师的讲解并不能提高学生空间和时间的想象力,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不同的生态环境得以直接展现,让学生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区别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再例如,通过观察生物圈2号探究生物圈,最终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圈2号计划实验目标并未实现,我们想象的大自然并不是那么简单,人不是万能的,人类要依赖地球存活;也教育学生要懂得顺其自然,因此我们要把握规律,从小就要珍惜大自然的一切,生物圈才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形成这样一种正确意识。
二、传统实验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现在,许多地方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很不成熟,例如总是把传统的实验与信息技术分隔开,认为二者是孤立的,觉得传统实验与信息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没有太大联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更有甚者是单纯的比较传统实验与信息技术区别,不考虑怎么去发挥各自的特长。我认为在显微镜的运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课堂组织比较混乱,这是由于教师在讲解显微镜使用的时候,很多学生自身对于操作还不熟练,讲解后掌握的也不是很好,具体运用的时候一脸茫然,感觉到非常的陌生,教师指导也十分困难,照顾好了前排的,就照顾不好后排的。上述具体事例就间接说明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不过这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顺利地突破。第一步,教师把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用在课堂演示,尤其是模拟实验中,让学生细心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探究、总结使用方法,紧接着教师在播放一些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一些成功的案例,自己模仿,最后教师在实验室指导实验,学生可以根据演示实验加深理解,那么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他们不仅操作熟练,而且我们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自然也就把重点和难点突破了。因此,传统实验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打造高效课堂,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新方向,我们应当大力提倡。
三、大数据和云计算在生物教学中的使用
众所周知,我们的生物实验组织,生物实验设计,生物实验结果还用实验具体评价这些方面都会进行具体的分析,那么这就需要发挥大数据优化初中实验教学方法与思维的作用。那么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在2012年,我们国家在2015年对大数据应用到教育中展开了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明确以大数据作为驱动教育,促进了我国教学时代的变革,也明确了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那么在实验设计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数据资源的分析和处理,比如对蛋白质,糖类,脂肪组织检测的实验中,由于材料的特殊性,那么对于材料的一些价格信息,属性等就很难获取准确信息,这时候仅仅依靠我们搜集的教学经验就不能为实验提供准确数据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大数据的计算从而有效获取准确数据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方便。在实验组织上的应用主要是帮助我们搜集班上学生的一些个人信息,从而了解学生的一些兴趣爱好,年龄特征,还有学习风格和年龄特征,就可以应用大数据把他们划分成不同的实验小组,而划分就是一句大数据对学生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功能从而促使实验小组的划分更加科学有效。同样的,云计算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第一点就是实现生物教学的云环境,第二点就是给教与学带来的变化。随着生物科学信息越来越多,导致很多生物教学项目受到冲击,那么此时应用云计算就可以就可以使云环境得以实现。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沉重云计算可以代替传统的手机,而且学习内容不受限制,学生也可以自主学习,学生的角色也发生巨大改变,由教师被动传授知识变成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误区
尽管信息技术的优点很多,但是盲目迷信信息技术是万万不可的,有人认为信息技术可以完全的代替课堂教学,我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一)老师完全被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取代
教师在生物课程中,如果任意下载资源拼凑,课堂上不加准备,完全给学生播放名师课堂的内容,代替自己讲授,而自己在一边放弃和学生的互动。这种方法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破坏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环境,而且不能让学生提高学生兴趣,更不用说能完成课堂教学了。
(二)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运用信息技术不够灵活
许多教师直接用信息技术代替自己简单的课件,而且下载后直接应用,并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来加以修改,直接复制到课堂,结果自己表现的比较拘束,不能使自己的技能和教学水平得到有效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被很大程度的削减,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三)运用信息技术完全代替了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是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以实验操作为主,而自然学科都有他们的内在规律,对于规律和知识的探索就必须通过实验来探究,信息技术完全代替实验是不可行的。例如初中生物中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这两个考点就非常重要,我们就不能随意用动画模拟,因为仅仅用动画模拟而放弃具体的实验教学,不足以说服学生,也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不符合新形势下的课改新理念。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教学提供便利,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把信息技术与生物的实验相结合,因地制宜,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扬长避短,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它成为我们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董学敏.信息化施教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轴对称图形”
15.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篇十五
一、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优化“课堂导入”环节
新课标要求, 教学时要将学生引入情境。教师在教学时, 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去。我在教曹操的《短歌行》时, 导入环节, 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横槊赋诗”相关视频, 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学生在聆听和观赏中, 走进情境, 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及他对人才的渴盼。这样, 为学生深入研读这首诗奠定了情感基础, 并为学生后期的拓展阅读创设了空间。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优化“课堂导学”环节
语文课堂因信息技术的渗透而精彩。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可以优化“课堂导学”环节。
1、运用信息技术, 加大课堂容量。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处理大量教学信息, 增加课堂容量,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教《项脊轩志》时,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学, 收到良好的效果, 具体如下:导学环节一, 教师投放ppt展示探究题:文章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悲喜之情的?找出平淡中蕴含深情的句子, 品味作者的“悲”、“喜”之情, 领悟传情艺术。这一环节明确了学习任务, 改变了学生学习状态, 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导学环节二,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展示探究成果。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学成果。有一部分同学展示了品味喜情的内容:学生从文中“余稍为修葺, 使不上漏。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以当南日, 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等语句中体味了项脊轩的修葺复新之乐、庭室幽雅之趣、轩中读书之乐。有一部分同学展示品味悲情的内容, 学生从“诸父分爨”、“老妪忆母”、“忆祖母”、“追忆亡妻”这几件悲事上来体味作者家道变故、至亲仙逝、功名艰辛、夫妻两隔的“悲”情。接着, 教师投放ppt展示赏析范例, 用图片、flash动画创设情境, 使文字内容形象化、直观化, 帮助学生弥补了必要的感性认识, 降低了欣赏难度。播放《情归项脊轩》视频创设了氛围, 调动了学生情绪, 生生、师生进行对话交流, 深入体会了文中所蕴含的悲喜之情, 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领悟了细节描写的妙处。导学环节三, 感悟亲情, 体验情感。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熟知的有关写亲情的散文、诗歌、故事、歌曲, 进行情感体验。教师播放MP3《世上只有母亲亲》歌曲, 投放ppt展示感悟亲情的图片, 渲染了氛围, 引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说、唱等形式感悟亲情, 强化情绪表达, 提高了学生的情商。由此可见, 运用信息技术, 不仅容量大, 速度快, 效果更好。
2、利用信息技术, 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 就需要“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而信息技术画音同步, 直观、形象, 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 还能帮助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 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寡人之于国也》把教学重难点分解成几个探究题, 用ppt展示:①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联系写作背景) ②面对梁惠王的疑问, 孟子如何巧妙回答?③孟子是如何描绘“使民加多”的美好蓝图的? (即仁政思想的具体措施) ④《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 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儒学大师, 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竞争使然, 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 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试分析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先让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教师再用ppt播放《战国》视频有关片段、“战国形势图”图片、梁惠王与孟轲的对话的漫画、“五十步笑百步”的动漫等资料, 帮助学生理解探究题, 从而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3、挖掘信息技术资源, 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课程的学习, 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 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 就应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的特点, 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 能极大地扩展语文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我在教《故都的秋》时, 让学生运用网络搜索引擎收集有关秋的名篇和名言名句, 学生收集到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名篇,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等有关写秋的名言名句。这样,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扩大了知识面, 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
三、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评价”环节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控制, 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多媒体教室, 供学生一人一机操作, 进行练习、测试、复习等, 教师利用网络技术检查学生作业, 统计分析评价教学效果, 及时反馈、及时矫正, 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教 《项脊轩志》时, 针对“用细节传情的艺术手法写一个感人的亲情小故事”这一教学活动, 使用了Word批注、修订等信息技术, 采用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 进行了课堂评价。让学生用心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和别人的习作, 夸一夸闪光点, 找一找不足点, 给别人提提建议, 写一写评语, 从而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教师评价学生作品时, 努力发现并抓住学生作文中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闪光点, 给予及时鼓励,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获得进一步提升自己作文的动力。
16.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十六
下面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能使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以形象、灵活、生动的方式把信息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富有感染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主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
如《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是一篇散文,文中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维也纳,对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也无法感受,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维也纳风光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维也纳这座城市有什么特点?”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维也纳有很多音乐家的铜像。” “我看到草地上有个巨大的音乐符号。” “我看到人们在举行露天的音乐演奏会。” “我还看到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挺多的”……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维也纳,他们很快就发现了维也纳是一座离不开音乐的城市。此刻,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主动的状态下进学习。
二、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倘若借助信息技术,就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和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轻松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虎门销烟》,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让学生感知硝烟的经过,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是教学《虎门硝烟》的重难点。但是虎门硝烟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小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是陌生的,而语言文字毕竟是抽象的。因此,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信息技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先给学生播放了“虎门硝烟”的电视录像片段,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具体感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过程;在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时,我再次利用视频资料,呈现了鸦片给国人带来的灾难,通过这一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比较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人应该拒绝并销毁鸦片,抵御外来侵略,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在林则徐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这样,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得到了加强,教学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三、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电教媒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改变微观、宏观的约束,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教学中一些遥远的、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的事物,通过声音和画面显示出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既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材料。
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适时地播放了一些描绘祖国美景的视频资料,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观赏壮丽的山河,看到了银装素裹的北国、春意盎然的南疆,看到了泰山、黄山的雄伟壮观,也看到了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一会儿又被丝绸、陶瓷等祖国丰富的物产所吸引;一会儿又看到了傣家的竹楼、大草原的羊群。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在学了课文后,学生依然沉浸在对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回味中,我又利用媒体技术,补充播放了一些介绍祖国美丽风光、民族风情和各地名产的录像片,让学生对自己的祖国有更深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又如《黄山奇松》一文,主要以生动的笔墨向我们具体描绘了黄山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奇有直观清晰的了解,但是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除了文章写到的几种以外,还有很多姿态,于是我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更多的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图片或视频,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材料,从而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为何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将语文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推荐阅读: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12-18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09-07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0-30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12-10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信息技术08-06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2-05
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10-01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