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行情况范文

2024-07-27

企业运行情况范文(12篇)

1.企业运行情况范文 篇一

三台县工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1-6 月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根据《关于实施工业园区和重点镇乡工业经济运行目标考核办法》(三目督办[2012]10 号)、《关于工业经济运行考核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及区域》(三目督办

[2012]11 号)文件精神,现将2012 年工业经济1-6 月情况通报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工业产值。1-6 月份,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5.12亿元,同比增长17.59%,完成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二)工业增加值。1-6 月份,我县累计工业增加值19.54亿元,同比增长17.8%。

(三)规上企业户数。1-6 月份,共新增规模企业14 户,目前正在审批的2 户,超过年内目标户数。

(四)工业投资。1-6 月份,工业技改投资完成9.09 亿元,同比增长26.02%。

(五)工业用电量。1-6 月份工业用电量为10986.69 万千瓦时,同比下降4.76%,占全县社会用电总量的38%。今年上半年,我县工业企业生产运行的总体形势稳定。佳联印染、绵阳纺织、鸿凯双泰、绵阳纺织、剑门泵业、太极集团、台沃科技等重点骨干企业生产正常。大部分产品市场稳定,部分企业订单供不应求。

二、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从完成进度看,6 月当月,工业园区实现产值4.27 亿元,其中两江工业集中区实现产值3.58 亿元,完成当月计划数的91.86%;芦溪工业集中区实现产值0.68 亿元,完成本月计划数。20 个重点镇乡中,潼川镇、灵兴镇、中新镇、东塔镇、凯河镇、永明镇、东塔镇、乐安镇、金石镇、三元镇、塔山镇、立新镇、西平镇、金鼓镇、八洞镇、古井镇、老马乡均完成当月产值计划;三个镇乡未完成6 月生产计划:刘营镇完成95.85%、芦溪镇完成86.9%、黎曙镇完成72%。

2、从重点产业看,1-6 月份,全县4 大支柱实现工业总产值47.02 亿元,同比增长18.9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02%。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12.38 亿元,同比增长18.3%;食品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3.41 亿元,同比增长24.37%;能源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1.86 亿元,同比增长16.38%;机械制造产业实现产值9.37 亿元,同比增长15.9%。

3、从重点企业看,1-6 月份,全县34 户亿元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86 亿元,同比增长6.82%,占规上工业企业106户总产值的65%。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部分重点项目推进缓慢。受项目资金紧、拆迁难度大、园区配套弱等因素影响,项目推进存在“签约项目落地难、落地项目推进缓慢、竣工项目难达产”现象,直接影响工业发展增量。如力达年产3 万台水泵、2 万台电机生产线技改项目,波鸿年产60 万套台钳和150 万套汽车零部件生产线项目、和首年产1400 万米工装服装面料生产线项目、锦峰年产6 万锭纺纱及坯布生产线项目。

2、完成增加值增速目标任务有困难。1-6 月我县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7.8%,在县市区中排名第9 位.按此情况预测,离完成市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及奋斗目标任务还有较大差距,要完成增加值增速目标任务较难。

3、部分工业企业招工供需矛盾凸显。从最近我局对全县规模企业用工调查摸底情况看,我县17%左右的企业还存在用工难、企业人员流动大的现象,专业技术工、销售人员缺乏的现状也直接也影响了工业生产效益。

四、下一步对策建议

1、抓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确保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如何做好下半年工作,我们要做到目标不能变、任务不能减、要求不能降。县统计局要切记抓好监测和分析,并加大统计基础完善的指导和核查。各乡镇、园区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要在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同时,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高度关注,要实切

做好企业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着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2、抓好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实施重点项目责任制和项目跟踪制,加强领导实施每月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加大对项目的督促督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项目对上争取工作,积极争取省市现有优惠和资金的支持。

3、做好汛期防汛工作。要求全体机关干职工高度重视防汛工作,组建汛期值班巡逻队,准备好防汛物资,加强防汛值班力度,落实暴雨期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及时主动掌握企业情况并及时上报,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企业运行情况范文 篇二

从原因上看, 商场充分利用月初的劳动节假期、月中的母亲节, 以及月底借力端午节、儿童节假期, 展开全月的营销活动, 对销售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 诸如节庆食品、服装服饰、童装、儿童用品及钟表类等商品销售增长较为明显。

5月份, 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7%, 较上月提升2.5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低5.5个百分点。

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2%, 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月度增速, 增速较上月提高3.9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

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0%, 比上月的同比负增长呈现大幅好转, 增速也是年初以来的最高, 较上年同期增速虽然还有一定差距, 但差距已经缩小至1.6个百分点。

日用品本月销售实现两位数增长, 零售额同比增长13.7%, 大幅高于上月的5.3%, 同样是年初以来的最高值, 并且较上年同期加快3.9个百分点。

3.企业运行情况范文 篇三

吉林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1~6月份主营收入9833.9亿元,同比增长22.7%。累计增加2282.5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全省规上民营工业增长1245.7亿元,同比增长17.3%,规上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利润170.9亿元,同比增长21.8%。

9市州中松原增速最高:30.7%

从9市州来看,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超过30%的2个市州:最高的松原增长30.7%,吉林增长30.3%;增速超过20%的有4个市州:白城增长27.6%,白山增长27.4%,四平增长25.9%,延边增长22.9%;3市州增速较为缓慢,长春增長16.7%,辽源增长15.4%,通化增长10.6%。

个体工商户达到:122.8万户

1~6月份吉林省民营企业户数达到13.6万户,同比增长11.5%,“三上”企业达到9011户,同比增长8.5%。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301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22.8万户,同比增长9%。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纳税同比增长12.4%

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4%,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纳税338.9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33.4%,占地方级财政收入62.4%。吉林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518.1万人,同比增长11.8%,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7.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实现2162.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2.5%,同比提高了18.7%。

吉林省上半年中小企业发展难题

资金缺口在200亿元

融资难仍是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瓶颈

据抽样调查统计和测算,下半年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在600亿元左右,资金缺口在200亿元左右。其中,小微企业资金缺口120亿元,占总缺口的60%。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抵押物少、信用不足,获得银行贷款比较困难,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另外,中小企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市场需求下降、成本费用上升、用工缺口扩大等。

吉林省开展银企保对接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为了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突出抓好融资担保工作。吉林省上半年开展两次银企保对接活动,共实现银企保合作贷款签约项目7376个,贷款金额553亿元。近两年来,省级银企保对接活动签约项目近11000个,贷款额近1000亿元。市、县两级组织的小规模、专业化银企保对接活动在40次以上,融资额超过100亿元,有效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融资贵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主要引导银企保公司等政策性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1-1.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提供贷款26亿元

为企业提供创业贷款及人才培训

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与便利的前提下,吉林省在上半年全面加强与银行合作,积极开展“万民创业小额贷款”、“成长型企业融资”、“园区中小企业集合融资”工作,累计为创业者提供贷款26亿元,支持创业项目3万余个。另外吉林省开展“万名创业者、万名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完成了近万人的培训。另外,我省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推进落实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等。

吉林省下半年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重点

落实“418”模式促发展

下半年吉林省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按照统筹推进“三化”,并按照“418”模式开展工作。

4 抓好企业生成、成长、集群和转型

4个关键环节;

1 全面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

8 突出抓好企业孵化、技术改造和创新、融资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中小企业集群建设、企业素质提升、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八个方面工作。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中小企业面临困难比2008年多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表示,从协会发布的前三季度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来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一直在低位运行,形势依然严峻,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比2008年要多。“外部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三季度GDP增加7.4%和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之1999年的GDP增速差不多,”李子彬说,“在内外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上升、一直存在融资难、人工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订单减少。面临的困境比金融危机时还大。”李子彬是在第六届中国中小企业节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中国中小企业节由中小企业协会和义乌市政府共同主办,于2012年11月29日至30日在义乌市举办。(来自网易财经)

4.企业运行情况范文 篇四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服务“两个加快”,围绕建成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示范,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强化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打造便民、高效、廉洁、诚信的政府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结合实际,现将我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专项目标1-6月份运行情况作以下自查报告:

一、构建规范化便民服务中心,并以此为载体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都规服办[2009]15号文件关于转发《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全面构建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推进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镇便民服务中心使用独立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6人,实行集中开放式办公,窗口工作人员实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之制,对外公布并开通便民服务热线:87286101—8030。目前,五大类48项进驻事项均制定了办事指南,服务项目、工作流程、职责分工,涉费依据和标准均已上墙公示。服务项目全部入驻镇便民服务中心,并实行“一门式”服务标准。群众前来办事只需在一楼便民服务中心即可办理,进一步缩减了办事环节,真正起到了便民的效果。截止目前,我镇便民服务中心共办理各类事项6500余件,无一例超时办理和服务对象投诉情况发生,充分发挥了中心“青年文明号”爱岗敬业的窗口示范作用。

二是全面建立村级综合便民服务室,细化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目前,全镇15个村(社区)已完成综合便民服务室工作,规范化服务项目、工作制度、代办人员已确立并按统一标准公示上墙,代办员由村四职干部和驻村大学生担任,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和办事流程,确定了根据群众经常需要办理而能够放权村一级处理的事项,按照代办员统一受理、现场审核、集中报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反馈到村的工作程序进行规范。为切实提高村综合便民服务室的工作效率,镇机关各科室将经过清理的,可以放权到村的10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的材料初审(预审)前移到村综合便民服务室,由代办员负责对办事群众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齐全性进行初审。并将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的办事指南、申请材料样本、表格等发放到各村综合便民服务室,方便群众咨询、了解相关事项的办事环节、办事流程和所需材料,同时对相关表格提供了网上下载,让群众少跑冤枉路。

三是加强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于2009年5月25日,组织召开了全镇各村代办员和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培训会,对业务流程、服务项目、工作制度、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学习,让全体参训人员明确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二、深化政务公开

一是进一步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提高对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政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使政务公开深入人心,切实把政务公开当作我镇工作运行管理和机关效能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来抓落实。

二是进一步清理和完善政务公开内容。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以及本镇政务公开目录,要将政务公开内容和政务信息进行全面清理,按照应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和不予公开的政务信息进行分类,切实抓好应主动公开政务信息的公开。同时,要与时俱进,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拓展和深化政务公开范围和内容。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认真学习,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管理教育力度,强化督查,保证政务公开工作有效开展。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通过规范和完善,扎扎实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作为公开重点,进一步梳理、规范信息公开内容,加大网上公开力度,全面、规范做好公开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收藏工作,开创政务公开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内容。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要求,建立政务信息主动公开的工作机制。在规定时限内,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及时、主动把公开项目的有关情况向公众公开。全面规范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时限、责任主体,并将应予公开的目录和具体内容在镇政务网以及相关政务信息查阅场所公布。通过目录和指南进一步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提高行政行为和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

权和监督权。

四是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贯彻落实市委、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认真执行政务公开相关规定。按照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要求,及时上传相关信息资料,报送政务公开报表,编制政务公开年度工作报告,收集和整理政务公开工作资料等,用“清单式”管理办法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是大力加强网上信息报送制度。我镇为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镇工作动态,充分展示我镇灾后重建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成果,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宣传报道工作,近一步加大力加强网上信息报送制度。截止5月31日我镇共计上报政务信息137条,审核采用25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09年上半年,尽管我们在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和政务公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各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今后,我们将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不断提高我镇规服暨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水平。

**镇人民政府

5.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篇五

2011年企业经济运行状况总结

沧州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是大型现代综合运输企业,总资产12亿元,主要从事旅客运输、旅游、现代物流、汽车营销、投资、房地产开发等六大产业,下辖39个分、子公司,分布在沧州16个县、市、区和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2011年,在北京设立了企业总部、投资公司,涉足快捷酒店、文化传媒产业,形成了立足河北、辐射京津的经营格局。

客运业,为国家一级客运经营资质,占据本地市场主导地位。高客运输、“亲情旅程”为全国行业知名服务品牌。拥有客运站19个,营运车辆4500余部,营运线路686条。物流业,拥有世界银行资助的国际多式联运中转站,具有二类口岸、一级国际货运代理、特、危品运输等资质;拥有11家专业物流公司和环渤海物流信息网,构建了国内主要干线运输网络和区域配送网络。可为社会提供特种运输、货服、国际货代、配送、仓储、物流信息咨询、三方物流等综合物流服务业务。汽车营销业,拥有一流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修理、检测设备,在沧州、任丘、北京等地设有上海通用别克、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悦达起亚、东风标致、东风日产、福田等汽车4S店,可为用户提供整车销售、汽车修理、精品销售、配件供应、汽车装饰美容、二手车臵换、技术培训等业务。沧运集团在石家庄的控股子公司冀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国家二级客运、货运、一级国际货运代

理、危货运输经营等资质和二类口岸功能、综合现代物流AAA级资质。拥有享誉全国的“河北高客”知名品牌,在省内各地市设有11个分、子公司,拥有运营线路70余条,年客运量350万人次,同时为省内数十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提供通勤班车业务,为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提供保定、邢台、邯郸、衡水、沧州至机场的旅客直通车和石家庄西部城区至机场巴士服务。物流业,在省内及全国设有分、子公司或营业部30余个,开通货运专线10余条,物流网络覆盖豫、陕、甘、东北等区域。旅游业,拥有各类旅游车辆70余部,承揽了石家庄机场全部地接团队业务,开通了5条旅游专线,建有豪华旅游商务车队(礼宾车队),可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出行、考察、会议等提供优质高端服务。

沧运集团公司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为AA级信用企业,连续16年获省、市文明单位。2004年以来连年荣获中国道路运输企业百强和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是河北省最具成长性企业、重点行业排头兵、服务行业五十强、物流行业领军和示范企业。

2011年,沧运集团“运业为本、多元发展”战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精心组织生产经营,加快项目建设,推进转型升级,提高运营质量,深化企业管理,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2011年,沧运集团公司完成运量279.38万吨,同比增长21.03%;完成客货换算周转量4.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52%。实现收入25.13亿元,实现利润4817万元。到2011年末,集团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8.5%,合并收入利润率同

6.企业运行情况范文 篇六

[2009-1-13]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责任编辑: 路得

公司运行模式时间地点数量 :

五洲龙商业化运营2008年11月19日开始深圳首批投放7台、总计25台一汽集团商业化运营2009年1月开始大连首批投放12台、总计100台

福田汽车商业化运营2007年12月开始广州30台

东风汽车商业化运营2006年9月开始武汉首批30台

东风汽车示范运行奥运期、残奥会期间北京15台

一汽集团示范运行奥运期、残奥会期间北京10台

一汽集团示范运行2005-2006年长春2台

金龙客车示范运行2006年6月开始上海1台

安凯客车示范运行2007年10月开始上海1台

中通客车示范运行2008年7月开始天津20台

企业竞逐市场 混合动力客车已到产业化边缘

来源: 中国客车网 2007-6-28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回暖,2007年以来,客车行业产销大幅度增加,各家企业都在力求稳固发展,争取市场份额。由此,客车出口、新产品开发和售后服务水平的提升,成为今年客车企业关注的热点,也是竞争的焦点。

在这种大发展的趋势下,客车企业更是放长了眼光,已经在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竞争而提前准备,不少企业都在逐步推出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等在内的新能源客车产品,并在加紧研发。在今年先后举办的上海和北京两大客车展上,就有包括京华客车、福田客车、五洲龙客车和上海交大神舟等在内的多家企业重点展示推出了其新能源客车产品,在业内形成了一阵新能源风暴。不仅如此,京华的纯电动城市客车已经通过北京市政府和奥组委等相关部门的认证,正式列为奥运用车,并将在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村内投入使用。而业内人士认为,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示范和宣传作用,无疑会加大政府、公交公司和乘客对节能、环保型客车的关注力度,可能会加速推动新能源客车的发展。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政府鼓励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车辆,以提高运输效率和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混合动力汽车的节能、环保优势在城市里表现最突出,因此,发展混合动力电动客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第一个突破口。目前,东风、中通和五洲龙的混合动力客车产品早已登上了国家发改委公告(《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而上汽、宇通、长安、厦门金旅、安凯、北汽福田和重庆恒通等规模企业的混合动力客车规划也已经开始实施,或意向强烈。

经过近几年的研发和推广,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混合动力、纯电动客车的小批量试运营如:2003年11月武汉市投入5辆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在510线进行示范性运营;2005年06月北京市投入14辆纯电动客车在121专线进行示范性运营;2005年11月五洲龙的7辆混合动力客车在深圳的983公交线上进行示范运行。这些试运营为电动客车的进一步研发和全面推广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宝贵的经验。不仅如此,五洲龙的混合动力客车甚至已经开始出口到美国。这些都为我国混合动力客车的进一步研发和全面推广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宝贵的经验,由此,业内人士认为,混合动力客车已经发展到了产业化的边缘。

但必须指出的是,目前高昂的制造成本是制约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发展的最大因素。虽然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油耗和排放优于传统公交客车,但是由于材料和结构与传统客车不同,增加了许多电器元件及其控制件,以及产量低和系统的手工制作,混合动力客车的价格也比传统城市价格高很多。在维修、保养和修理方面,混合动力客车与传统客车也截然不同。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在运行时,电池组频繁充放电会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混合动力客车用铅酸电池大概每三年需要更换一次电池,镍氢电池每五年需要更换一次电池,这些都是其使用周期内费用增加的原因。

湘潭电机集团公司混合动力客车研发全国一马当先

(来源:湖南日报 添加时间:2005-8-4 9:40:48)

日益紧张的原油、高企难下的油价、不断增多的尾气,呼唤新型动力汽车诞生!燃气车、电动车、油电气混合动力车、氢动力车……在汽车家族中,各种动力的汽车竞相亮相,异彩纷呈。其中,油电、气电混合动力汽车,无论是经济性,还是实用性,前景更是一片光明。湖南省机电产业的老牌劲旅———湘潭电机集团公司,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研发优势,在全国混合动力客车研发领域一路领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正午不久前强调,要集中全省一切资源,支持“湘机”混合动力客车产业做大做强。

▲混合动力大巴节油30% 从长沙市大托铺至劳动广场的134路公交线上,“湘机”研制的5台漂亮的混合动力大巴已试运营2个多月。11米多长的混合动力大巴,车内挤满了南来北往的乘客,空调里凉风吹来,如沐春风。驾驶员老盛一脸灿烂地说,混合动力大巴因宽敞舒适、运行平稳,尽管票价要2元,但每趟还是挤“爆棚”。一天跑7趟,每趟司机可得17元,1个月下来收入近3600元。“公交公司更划得来,这种大巴每百公里耗油仅28升,比燃油大巴每百公里少耗油12升,每天行驶250公里,按每升4元算,每月仅燃油费就可节省3000多元;除掉蓄电池的消耗,每月也能节省2000多元。”老盛爽朗的笑声在车厢里久久回荡。

▲尾气排放减少35% 汽车在启动、上坡、停车时,令人最难忘的场景是,在“突突突”的马达声中,排气管中冒出一串串浓浓的黑烟。发动机在此种状态下,不但油耗高,尾气污染也相当严重。而在134路沿途,记者观察到,混合动力大巴在起步、爬坡、减速、制动时,噪音低,几乎看不到黑烟。“湘机”副总经理朱利民为我们揭开了谜底。该车拥有柴油发动机和电动发动机两套动力系统,电脑对两套动力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可根据行驶路况自动切换动力。当大巴起步、爬坡、减速、制动时,电脑便自动启动电动发动机运行系统;当大巴离开城区及进入正常行驶状态时,电脑自动切换为燃油动力。在柴油发动机运行时,多余功率已源源不断转化为电能,储存到电池组内,供电动发动机作功时使用。“湘机”混合动力大巴尾气排放已达到目前国际上最严格的欧III标准;与燃油巴士比,尾气排放一举减少35H。

▲挟“独家功夫”一显身手 “湘机拥有70年生产电动机的历史,这是公司敢于上混合动力大巴的技术支撑!”“湘机”董事长周建雄底气十足地说。他如数家珍地介绍,“湘机”在电传动研发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早在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电动车研究,80年代开发了百吨电动轮自卸车,90年代开发了低地板双电源城市大巴,2002年研制出城市电动中巴。这些研发成果无疑为混合动力大巴横空出世进行了充分的技术铺垫。而本世纪初开发的大型电动车用驱动电机及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更是“湘机”能成功推出国内一流混合动力大巴的独门秘笈!“湘机”混合动力大巴也是多方合作的结晶:携手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加快了混合动力大巴问世的进度;中国顶尖客车生产企业———厦门金龙提供的车身、底盘,使“湘机”混合动力大巴一面世便亮相不俗。去年10月,在“第三届上海国际清洁能源汽车必比登挑战赛”上,尽管全球各大品牌汽车云集,“湘机”混合动力大巴还是凭借着雄厚的竞争实力拔得头筹,节能效果尤为令人侧目。

▲新动力汽车生逢其时 有专家预言,不久的将来,混合动力汽车必将已成为国内外首选交通工具。事实上,当下一股推广使用混合动力汽车的浪潮已在全球涌动: 今年8月1日起,纽约市政府决定在全市推广以电、汽油为混合动力的新型汽车。据美国肺部协会纽约分会提供的2004纽约市空气检测报告称,全市有5个区的空气质量不合格。市政府此举一出,自然博得了市民一致称赞。纽约环保人士希望全市增加1.276万辆油电混合动力出租汽车。在去年底举行的“湘机”混合动力客车试运行仪式上,北京市副市长、发动机专家范伯元透露,至2008年奥运会前,北京市九成公交大巴将换成混合动力客车。…… 面对混合动力汽车这块香喷喷的大蛋糕,“湘机”董事长周建雄胃口不小。他幽默地说,好胃口得益于拥有一付强健的身板。该公司混合动力大巴研制技术目前已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准;最突出的竞争优势在于,该公司混合动力大巴拥有国内外同行难以企及的性价比。据悉,美国生产的同类配置混合动力大巴,售价为32.8万美元;欧洲产同类配置大巴需35万欧元,而湘潭电机产品只需60万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除“湘机”外,湖南省混合动力汽车研发已涌现出多路英豪,长丰集团、株洲时代集团等企业实力同样不可小觑。我省电动汽车(纯电动车和油电混合动力车)研发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11月下旬举行的“第四届北京国际清洁汽车技术研讨暨展览会”上,“湖南电动汽车军团”将集体精彩亮相。

7.山西大病保险运行情况分析 篇七

1 早起步,同步建立基本医保和补充保险

2007年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到2009年在全省普遍推行。在启动基本医保的同时,多数市参照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陆续建立了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实行“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模式。

2013年山西省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运城、阳泉两市先行试点,在原来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大病保险制度。

2015年,山西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实施意见,各市全部按新制度运行。目前,全省参加基本医保的456万名城镇居民已全部纳入大病保险。

2 促公平,统一全省待遇水平

大病保险费用来源于医保基金,作为基金主要来源的财政补助标准各市相同,而且经过几年运行,各市医保基金均有一定的积累。兼顾参保人员享受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实行了全省统一的居民大病保险待遇标准。

参保人员在统筹年度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医保按规定支付后,累计超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以内合规的个人自负医疗费用, 由大病保险资金按规定支付。起付标准为1万元、年最高支付限额为40万元。支付比例向大病患者倾斜,起付标准以上至5万元、5万元以上至10万元、10万元以上至20万元、20万元以上至30万元、30万元以上的部分,分别由大病保险资金按55%、65%、75%、80%、85%的比例给予支付。住院医疗费由大病保险资金按规定支付后,合规的个人自付超过5万元以上部分,再按50%的比例给予支付。合规医疗费用规定为符合基本医保“三个目录”。大病保险支付范围不仅是住院,也将门诊大额疾病纳入进来,这样一些住院不多但常年需要门诊治疗或用药的参保人员也有了保障。

在统一的待遇标准之外,有的市还进一步拓展了支付范围。如晋中市规定,对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内住院和门诊大额疾病费用,由大病保险再报销5%。

3 强服务,努力打造“快捷医保”

山西省的城镇居民医保从启动时就实行市级统筹,而且是“统收统支”模式的彻底统筹,全市统一政策标准,县级征缴的医保费全部上缴市,基金支付全部由市下拨。大病保险启动后,也实行完全市级统筹,全市统一划转资金,统一确定承办的商业保险公司,医疗费统一理赔结算。

依托市级统筹基础和基本医保信息网络系统,目前各市基本实现了大病保险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大大减轻了参保人员的资金垫付负担,也省去了办理复杂理赔手续的负担,使“快捷医保”由基本保险扩展到大病保险。

4 严管理,不断规范与承保商的合作

各市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业务,全部由市级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承保的商业保险公司。开始阶段,各市在招标评标中主要考虑保险公司的报价,也就是承诺的净赔付率(赔付金额/大病保险费收入),净赔付率低于一定比例的,结余的大病保险资金抵作下一年度的保险费。由于保险公司间竞争激烈,普遍报的赔付率高。由此造成以下问题:一是多数市的承保商未实现国家确定的保险公司“保本微利”;二是保险公司连续亏损影响了承办积极性,一些市甚至对参保人员理赔造成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招标时不再“唯价格”,而是综合考虑投标公司的整体实力、历史业绩、经营状况、商业信誉、实际经验、承诺的服务标准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形成标准明确、可操作的评标规则。严格招标公告发布、标书答疑、评标专家组成、评标临场组织、评标过程监督、结果公示、协议签订等各个环节程序,确保招标的公平、公正。

山西省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运行几年来,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对缓解看病贵、减少因病致贫返贫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中部某市为例,该市26万人参保,2013年大病保险理赔854人次, 2014年理赔4018人次, 2015年理赔7588人次,受益人数迅速增长。但从几年的总体情况看,一半左右的市承办大病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是亏损的。仍以该市为例:大病保险的筹资比例为当年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收入的10%,2013年筹资891万元,支出1035万元;2014年筹资1022万元,支出1620万元; 2015年筹资1261万元,支出1667万元。3年净赔付率分别为116%、159%和132%,保险公司累计直接亏损1149万元。原因主要是,医院医疗费用和享受待遇人数增长快,对医疗服务和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监控能力弱。针对这种情况,2014年以来部分市对大病保险筹资标准进行了调整,对协议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实施总额控制办法,保险公司的亏损状态有所好转。

目前,山西省正从几方面完善大病保险的运行:一是与基本医保统筹谋划,随着医保筹资水平的提高对待遇标准进行合理调整,更多向高额医疗费用人员倾斜;二是基本医保2014年就已实现省内就医“一卡通”,今年将研究大病保险省内跨市就医直接结算问题;三是完善对商业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考核办法,促进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更好地发挥保险公司省外稽核的作用,堵塞基金支付漏洞。这些措施,将促进大病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使参保人员得到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东进.关于重特大疾病保障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疗保险杂志,2014,72(9):5-8.

8.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八

1.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落实农业四项补贴。

2.春播工作全面完成

截至6月8日,全市春播工作已全部结束,比去年提前了4天。农作物播种面积102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94.4万亩(玉米580.9万亩、水稻171万亩、小麦1.9万亩、豆类13.7万亩、薯类23.1万亩、杂粮3.8万亩),蔬菜90.1万亩,花生50.3万亩,两瓜37.9万亩,寒富苹果、葡萄、中药材、树莓、蓝莓、向日葵等其他经济作物50.1万亩。目前,大田玉米已全部出苗,大部分株高35-40公分,叶片7-8片;水稻大部分缓苗已经结束,进入分蘖期,大部分株高15-20公分,叶龄在6片半叶左右。

3.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预计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4.5万亩,蔬菜产量221.9万吨。设施农业冬季生产品种以叶菜类为主,以果菜类为辅。其中,叶菜主要品种有芹菜、韭菜、苦苣和生菜等,约占65%;果菜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青椒、黄瓜等,约占35%。4月份以后,冷棚两瓜陆续定植,温室黄瓜、西红柿、辣椒等主栽品种进入盛产期。2015年已成功申报省级现代设施农业小区15个,现小区已全部落实到建设单位和地块。二是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有序进行。形成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2015年建设项目计划,明确了2016年、2017年工作目标,并向波涛副市长进行了专题汇报。2015年项目共分为9大项、15个子项,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中。三是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对都市农业政策引导,并制定了都市农业扶持政策。同时,召开都市农业规划项目推进会,沈北新区怪坡创意主题公园、美加欧观赏树种公司、雨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就项目定位、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四是“三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713.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7.3%。

4.畜牧生产总体运行平稳

预计1—6月份,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7万吨、31万吨和2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3.6%和2%。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6.1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8.3万吨,同比增长2.5%。生猪存栏338万头,同比增长4.8%,出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6%;家禽出栏9120万只,同比增长4.9%;蛋鸡存栏5140万只,同比增长4.6%;肉牛出栏53万头,同比增长3.9%;奶牛存栏14.7万头,同比增长3.6%;羊存栏75.7万只,同比增长3%,羊出栏46万头,同比持平;6月份毛猪收购价格缓慢增长,收购价格在15元/公斤左右;鸡蛋零售价格较上月有所涨幅,价格6.7元/公斤;羊肉价格受疫病、饲养行情影响,近期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5.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序推进

继续深入落实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以推进项目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复)工建设已达60个。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150.3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62%。辉山、希杰、雨润项目已全部竣工投产,恒丰源、成达、方驰、润恒项目已投产或试運行,德宝、毅都、天赢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修改和完善了沈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规范了市级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已申报企业17户,参加监测企业92户。同时,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支持辉山乳业打造世界级乳品企业。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康平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朝阳食品加工园区和法库孟家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园区已开工建设,新民市兴隆农产品加工园区、辽中县精细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浑南区中国北方健康食品产业园等3个园区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近期可开工建设。

6.县域经济平稳发展

一是县域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截至5月底,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62.7%,完成投资152.1亿元。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855个,完成投资468.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203个,完成投资218.2亿元。二是县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截至4月底,县域20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293.9亿元,新上项目126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8.2亿元,入驻企业2189个,上缴税金16.1亿元,带动就业32.4万人。新民包印、辽中铸锻造机加、法库陶瓷和康平塑编等4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329.7亿元,增长1.1%,新上项目68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0.7亿元,入驻企业573个,上缴税金5.3亿元,带动就业12.7万人。三是县域新城新市镇建设扎实推进。截至6月底,县域17个新城新市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7.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1.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2.6%。新城新市镇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个,总投资2461.5亿元,已完成投资246.7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147个,总投资774.7亿元,完成投资95亿元,开发面积749.5万平方米。

nlc202309012234

7.农村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中央、省关于农村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沈阳市印发了《2015年农村改革工作方案》,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取得实效。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确定苏家屯区为省级“整区推进”任务区,其它涉农区县(市)每个落实2个乡镇为省级试点单位,省确权登记工作经费和市财政配套6000万元已全部到位,目前已落实300万亩,是省任务的2倍。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模式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巩固提升“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成果基础上,确定14个土地流转经营模式试点,截止目前,新增流转面积15万亩,总面积226.7万亩,流转率达到27.4%。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推进,于洪区已完成抵押贷款50万元。三是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取得实效。由市联交所、沈北创展集团、沈阳华汇金融服务公司、北京金典拍公司共同出资6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沈阳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已报市政府,待市长办公会议通过后正式运营。四是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实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总结去年经验基础上,在9个区县(市)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多成绩,我们调研团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抓好管理防控,打牢农业丰产增收基础。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指导。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粮食、畜牧等农产品产量,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为完成全年稳增长任务提供必要保障。二是加强田间管理。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强化技术指导,加强肥水调控,加快农作物生育进程。旱田作物做好查田补苗和二三类苗的提档升级,水稻做好缓苗阶段水肥管理。三是强化防灾减灾。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扎实做好玉米螟绿色防控和水田区飞防、机防工作,提前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防范和救灾预案,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建立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为农业丰产增收保驾护航。四是继续实施畜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畜牧规模生产、良种生产,促进畜牧生态发展。做好集中免疫和疫病防控,构建畜牧生产安全屏障。

第二,抓好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强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管理。重点做好113个国家、省、市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在农业生产关键生产季节、粮油作物关键生产阶段,组织农技人员深入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二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认真组织设施农业改旧建新项目,力争当年建成当年见效。三是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出台都市现代农业实施细则,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做好规划和引导,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加入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完善农产品加工项目调度和服务机制,确保规模以上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加快推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建设进程。

第三,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项目的跟踪调度。一是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咬住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加强县域各区县(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计划的衔接和统计上报工作,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切实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投资进度。全面落实项目调度制度,实行“点对点”、“一对一”调度,认真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实名推进责任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等各种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实现按期开(复)工,确保投资进度达到时序要求。三是推进县城和新城新市镇建设。完善路网工程、配套设施、生态水系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蒲河新城、沈抚新城等样板城建设水平,推进新民新城、法库新城等重要节点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兴隆堡、清水台等特色新市镇建设,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一市三县房地产开发面积不低于800万平方米。

第四,抓好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在落实市直各部门农村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农村改革工作各项任务调度和督查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确保完成全年农村改革任务。一是以抓好苏家屯区“整区推进”试点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确保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300万亩,力争完成350万亩。二是以推进“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推广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落实好14家改革试点单位,力争全市土地流轉总面积达到260万亩。三是以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挂牌试运营。四是以开展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计划10月底完成市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评选工作。五是以有序推进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为重点,力争实现产权明晰、运行公开、监管到位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机制,在9个区县(市)上报的18个试点村和备选村名单中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9.企业运行情况范文 篇九

(一)、京郊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预计200*年实现总收入2070亿元,同比增长18%;增加值448亿元,同比增长17%;利润总额145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增加值218亿元,同比增长18.5%。

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一是经济和效益指标继续保持同步增长。乡镇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利润指标增幅分别高于总收入、增加值5.7和7.8个百分点。二是乡镇工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据主体地位。工业企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效益显著提高,拉动作用明显。1—10月,工业占总收入、增加值、利润总额指标的比重为47%、49.5%和44%。乡镇工业企业总收入、增加值、利润总额增幅均超过全市乡镇企业经济指标增幅,分别超过3.5、4.3和12.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增幅分别达到39.4%、33.8%和59.8%,超过总体增幅20、17和36.3个百分点。三是第三产业实现较快增长。1—10月,第三产业总收入增幅为18.5%,与第二产业基本持平。四是结构调整取得成果,已经形成现代制造业配套加工、服装纺织、建材、食品饮料、生物制药、印刷和电子信息的七大主导行业。上述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五是规模以上企业继续保持高增长。1—10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收入538.7亿元,同比增长38.2%,占全部乡镇企业的40.7%;完成增加值89.5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全部乡镇企业的32.7%。

(二)全面超额完成列入市政府折子工程的经济指标增长任务及列入市政府拟办的56件实事之一的农民工就业和培训的任务

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15%已经列入市政府折子工程。预计总收入、增加值、利润总额的增长将达到18%、17%和20%。

2、“培

bsp;外贸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200*年预计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110亿元,连续7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一是纺织服装、机电、轻工等传统出口产品平稳增长,农产品出口增势强劲。二是新增出口企业拉动作用明显。新增出口企业35家,完成出口供货额近10亿元。三是出口骨干企业规模和水平显著提高。5000万元以上的出口企业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2%。

4、农产品加工业取得新进展

农产品加工业是200*年京郊乡镇企业一项重点工作,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京郊乡镇企业需要重点培育的一个重要产业。200*年,农产品加工业取得新进展。一是第一次召开了京郊农产品加工业专题现场会,大兴区榆垡镇现代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正式命名挂牌,列入全国首批示范基地。市领导和部局领导参加了现场会并亲自授牌,对**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给予肯定。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快速增长。预计到200*年,农产品加工企业461家,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企业251家。从业人数达到5.1万人,同比增长30%;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增长43%;利润总额4.4亿元,同比增45%;原料基地总面积达到81万亩。

5、“彩虹工程”继续深入开展,科技进步取得新成果

以“首都高校专家博士帮助京郊农村发展二三产业”为主旨的“彩虹工程”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乡镇企业与首都科技优势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一是进一步开拓了彩虹工程的科技合作渠道,在原来与大专院校合作的基础上,今年又与首科集团和中科院建立了定向联系,部分乡镇企业提出的难题已提交首科集团帮助解决。二是初步建立起科技项目库。目前已有**大学、清华大学、**科技大学、**工业大学、**服装学院等22所高校的300项科技项目与科技成果在乡镇企业局网站公布。三是利用首都大学毕业生志愿者活动,为乡镇企业引进大学毕业生280人。四是全年开发新产品160项,创国家和**市名牌产品21项。

京郊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近期看,一是乡镇工业区治理整顿的善后工作需要继续大力推进。这一问题能否很好解决,直接关系到当前及今后乡镇企业能否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能否继续保持在农民就业增收中的贡献率。从200*年的情况看,如果善后工作不能有所突破,会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根据调查,由于投资商心存顾虑以及申办手续困难等原因,截止9月底,已造成乡镇工业区102个在建项目停工,总投资43.6亿元,已到位资金12.5亿元;造成137个签约项目无法履约,计划总投资11亿元;61个在谈项目无法签约,计划总投资13亿元。这三类项目预计将实现总投资67.6亿元,吸纳劳动力4.2万人,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亿元。二是农民工就业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和投入。从长远看,总量不足仍然是京郊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与破解三农问题和推进京郊农民就业增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乡镇企业发展要继续突出发展这一主题;企业规模小、素质低、名牌少,缺少大规模的知名企业、集约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解决这些问题仍是今后乡镇企业发展要坚持的方向。

二、200*年工作安排

&n

业再上新台阶

农产品加工业要在今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实施“151”计划,以加强基地建设和培育骨干企业为核心,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再上新台阶。一是抓好一个“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对于列入“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的大兴区榆垡镇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200*年计划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000万元,引进项目5个,引进项目资金3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二是筛选命名5个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三是扶持培育10个农产品加工重点骨干企业。

4、继续实施彩虹工程,不断推进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乡镇企业整体素质提高

一是继续实施彩虹工程,进一步推动乡镇企业与**首科集团和中科院在京院所的科技合作,推进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二是在继续实施乡镇企业“5211”培训工程、加快乡镇企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合作,结合首都大学毕业生自愿者活动,引进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乡镇企业。三是结合农业部“蓝色证书”的实施,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力争建设好30-5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基地,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

10.企业运行情况范文 篇十

县工业经济及重点企业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县当前工业经济及重点企业运行情况汇报材料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孙主任一行来我县调研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一、贯彻州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确定全县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州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我县结合实际,在传达学习州经贸、园区、三产等专项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研究制定20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奋斗目标:年我县将紧紧围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财政实力两大目标,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优化一产,扩张二产,提升三产,加速“1132”工程建设步伐,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预期目标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现价)11.34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达到5.0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达到2.76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达到3.53亿元,增长1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5%。二、工业经济指标落实及当前运行情况全县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33135万元,工业总产值(现价)56218万元,工业增加值18900万元,增加27.1%。截至二月底,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33.6万元(不变价),同比下降14.9%。实现工业增加值863万元,同比下降2.1%。工业产品产销衔接逐步提高,全县工业企业累计完成现价销售产值5405万元,同比增长29.6%。主要工业产品有增有减。原煤累计生产2.48万吨,下降31.4%;食用植物油208吨,同比下降76%;发电量累计生产691万度,同比增长64.5%。(一)工业经济运行综合分析。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企业开工不足,油脂公司、百富北庭食品公司,金享美淀粉企业由于原料不足,全部停产。规模以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492万元,同比增长12.6%。主要新增企业派畴新材新增产值88.5万元、黑加仑果业有限公司新增产值32万元。规模以上6家工业企业,截止元月底亏损企业2家,亏损额97万元。所监控企业相抵后净亏损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亏10万元。由于三台酒业,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7.1%,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5.7%。吉玻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主要客户是三台酒业,三台酒业产量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吉玻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产值、产量,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5.8%,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3.2%。(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点企业原材料储备不足,影响企业的生产。例如百富北庭食品制品公司和金享美淀粉厂。2、企业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3、工业发展后劲不强,现有工业企业基础差、底子薄、规模小、工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第一季度工业经济发展预测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56万元(不变价),同比下降10%。现价工业总产值6199万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工业增加值1863万元,同比下降2%。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情况预期宏观发展目标: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53亿,增长18%,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实现3.61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万人。到,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3%。其中旅游、文体、信息、教育、卫生、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2%以上。(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完善内部工作机制。按照“科学谋划、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打造品牌”的思路,营造三产后发优势,成立吉木萨尔县落实自治州加快二、三产业及工业园区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县长等分管县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济贸易委员会。为明确职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成立工业园区、第三产业、工业经济、城市建设,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和项目招商工作小组,分别由分管的副书记、副县长担任组长,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把任务分解到主管部门,实行目标考核制管理。建立向自治州请示汇报制度。每个季度向自治州分管领导和“发展办”汇报一次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以协调解决我县自身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二)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完善和规范第三产业发展。一是研究制定《吉木萨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意见》,将财税、土地、收费、信贷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三产软环境建设,设立优化三产投资发展环境办公室,将其纳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发生;三是消除歧视政策,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发展各类服务行业的积极性;四是整顿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机制。(三)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建立多种经济成分的流通网络。用现代化营销观念、组织形式、管理手段改造传统市场,打造三产发展平台。引入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市场功能,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设施作用,提高市场档次,加快市场建设步伐。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等新型流通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四)构建商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1、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市场,调控和信息引导体系。2、加强诚信教育,逐步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3、加强对三产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4、投入资金,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通过县财政每年从财政预算内、预算外等渠道筹措200万元资金,每年递增10%以上,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贴息和市场开拓配套资金。5、健全第三产业的宏观监测、预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发挥信息的导向作用。6、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问题通报制,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做好项目的跟进服务。7、成立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三产发展局,健全工作网络,发挥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目标考核和协调管理的职能。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纳入县各部门招商引资任务考核奖励范围之内。并依托边贸公司搞好边贸工作,启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五)第三产业项目和新型产业发展项目、储备和筛选情况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一是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投资力度,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围绕我县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南部山区景点、中部平原人文景观、北部沙漠奇特景观来发展旅游业。2005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9.8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770万元。二是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带动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是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全县医疗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农牧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构筑新型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四是积极发展信息业,围绕“数字通信”把吉木萨尔建设成电子政务高效区、信息教育普及区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快速发展区。五是积极发展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开发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娱乐项目,促进广播电视业、体育的发展,逐步形成产业。六是培育房地产市场,扩大房地产消费。七是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社区,增加服务设施,形成服务网络。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一是发展商贸流通领域,以培养完善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为重点,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构建以商品市场为基础的商品流通体系。二是积极发挥交通运输和邮政通讯的综合服务功能,初步建立城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技术水平先进、功能齐全的邮电通讯服务体系。着力培育服务业。一是推进金融保险业市场化,拓宽推进金融保险业的服务领域,促进银行、保险等现代金融业务发展。二是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垃圾和污水处理、市政工程、公用设施服务能力。三是支持广告服务、会计、审计、法律、资产评估、质量认证、工程咨询等服务业的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技术推广应用、科技市场和科技交流服务。2005年第三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一是投资额5000万元的庭州农贸市场建设项目。二是投资2500万元的特色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目前正在招商中。三是江苏张家港客商投资总额万元的商贸大厦建设项目。第三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薄弱,水利设施条件差,水土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二是金融环境差,信贷资金投入不足。工行、建行撤离后,一部分储蓄存款流到了邮政系统,金融资本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致使人气不旺,商气不活。四是财政资金困难,供养人口多,所实现的财政收入,只能维持工资和机构运转支出,无力支持生产发展和基础设施投入,影响了财政功能的有效发挥。五是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由于财政困难,信贷资金外流存差大,本应可用于当地的第三产业发展的资金,但因金融体制等原因,反而把我县的资金撤借到外地,致使我县第三产业发展对流动资金需求的不足。四、工业园区建设情况(一)工业园区及发展组织机构近两年来,吉木萨尔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加快工业化列入发展的重中之重,并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园区建设和园区经济的发展。成立吉木萨尔工业园区发展领导小组,具体抓好园区建设等工作。(二)工业园区的规划及思路吉木萨尔县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重点分为两区:即三台重化工业区,占地25平方公里;食品工业区,占地20平方公里。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力争用3-5年的时间,围绕十个方面的资源,建立形成十条工业产业链。到20,培育1-2个销售收入超10亿、2-3个超5亿元的中型工业企业。使工业增加值占到GDP的50%以上。(三)园区发展目标落实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一是三台重化工业区主要承接能源开发转化项目,重点是煤炭转换产品(煤电转换、煤汽、油转换),油田辅助产品电石等矿产加工产品。目前,通过准东电厂、派畴新材、派畴化工等企业的投入,该园区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8亿元,完成“三通一平”面积0.67平方公里。计划在未来5年在三台工业园区新上的项目有9个,电石、石油助剂、石灰石、煤焦油化工、复合肥、腐殖酸、磁铁等项目。以上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以煤电转换及相关矿产品深加工为主有产业园区。该区已入驻企业3家,就业人数达400人。截止底,吉木萨尔县工业园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8107万元,实现税金168.7万元。园区招商引资累计资金20656万元。2、食品工业区主要承接我县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重点是蕃茄、土豆、食用油、沙生产品、大蒜、红花、黑加仑等小浆果、草莓、中药材等。目前,园区已完成“三通一平”面积2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入0.08亿元。目前,拟在该园区新上的项目有8个(番茄、土豆、大蒜、家禽等),项目总投资7亿元,投产后可为我县年新增工业总产值8.15亿元,工业增加值4.2亿元,年增销售收入9.2亿元。该区已入驻企业7家,就业人数915人;20共实现现价工业产值7053万元,实现税金147.7万元。五、招商引资工作情况(一)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情况一是对项目库中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整理和筛选,重点突出本县资源势。目前项目库已收集、整理的项目35个,这些项目都已形成建议书。二是依托本县企业技改和扩建,在项目库中新增企业融资项目招商。三是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各乡镇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吸纳各类项目信息,拓宽视野,更全面地掌握县境内的势资源和可挖掘资源,不断充实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展情况新疆天恒信投资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土豆淀粉生产加工项目,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对该项目实行了“一事一议、全程服务”的工作机制,为该项目办理了项目审批、土地审批手续、注册登记等工作。目前,该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已深入我县土豆种植乡镇,与农户订立原料种植交售合同。该项目的实施,对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三)存在问题一是项目的能力弱。在项目编写上,思路、眼界、知识层次、专业技能等受到客观限制,编制出来的项目,无论是规模上、科技含量上还是在同行业中,不具备说服力和吸引力。若进行专业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又受到项目资金的限制。二是招商引资过程中把握产业政策不足,缺乏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研究,请求政策扶持工作滞后。三是招商引资信息不畅通,招商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全面的共享,获取项目信息滞后,影响了项目间的对接。六、今后工作重点一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进一步提升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强劲拉动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强力打造、储备、推介品牌。二是科学谋划、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经济活力。三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主抓手,迅速扩张县域工业经济总量。四是采取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为工业的率先崛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之,2005年的工业经济工作,我县将认真贯彻州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落实县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以及州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力量凝聚到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上来,借助乌昌经济一体化有利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11.生猪养殖生产和效益情况运行分析 篇十一

畜牧产业在合浦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产业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合浦县2012年生猪生产和效益情况运行动态,归纳有如下特征:上半年疫情风波影响生猪产品价格暴跌,养殖效益降至历史冰点;下半年生猪疫情趋向缓和,养殖生产逐步恢复,补栏积极性持续高涨;肥猪、仔猪价格双双大幅回升,猪肉产品消费回复常态,价格稳中回旺;商品肉猪价格增幅高于养殖成本增幅,出栏肥猪的猪粮比价超过盈亏平衡点,上下半年生猪生产状况与效益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现结合调查情况和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一、2012年生猪生产基本情况

(一)全县生猪生产概况

据统计,2012年全县生猪出栏70.68万头,同比增2.2%;生猪存栏60.22万头,同比增3.4%;能繁母猪8.23万头,同比增1%。

(二)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村生产情况

全县10个固定监测行政村户籍6462户,年末养猪户2917户,同比减少98户,减少3.3%;年末生猪存栏24713头,同比减少1748头,减6.6%,户均存栏猪8.47头,同比减少0.31头;能繁母猪存栏2717头,同比减178头,减6.1%;待育肥猪存栏16843头,同比减1199头,减6.6%,全年生猪出栏38192头,同比增1966头,增幅5.43%,出栏肉猪头均毛重107.4公斤,同比减7.2公斤。

(三)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户生产和效益情况

全县10个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村,固定监测户数30户。年末存栏1254头,季度环比减168头,剧减11.8%;第四季度有猪出栏27户累计出栏564头,环比减35头,减5.8%;期内出栏肥猪头均毛重121.25公斤,环比增4.28公斤,平均售价13.14元/公斤,同比增26.96%,环比增2.88元/公斤,剧增28%,实现销售收入89.87万元,头均收入1593.50元,环比增416.63元/头。全年有猪出栏30户累计出栏2638头,头均毛重115.62公斤,平均售价10.78元,同比增4.2%,实现销售收入328.85万元,头均收入1246.58元,养殖成本298.70万元;头均成本1132.28元,折算每千克单位养殖成本为9.8元(换算成盈亏点的猪粮比为4.38:1),实现盈利30.15万元,头均盈利114.30元。

二、监测结果原因分析

调查情况和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上下半年生猪生产与效益运行状况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究其原因:一是年初区内外生猪疫情蔓延远超预期,生猪发病率、死亡率,波及省份,疫情持续时间,都是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上半年严重的生猪疫情导致养猪产业一度跌入冰谷,一方面生猪价格低迷,养殖户普遍抛售中猪,提前出栏或清栏,其后生猪补栏不足,以致下半年第三季度区域生猪存栏量锐减,猪源比较紧缺;另一方面受疫病影响养猪效益奇差,上半年5-6月份养猪户普遍缩减规模,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且配种成功率低,以致下半年自繁数减少,适龄出栏肥猪数量较少,局部地区供求出现断档,因而造成第三季度全国性区域猪源紧缺。这是下半年生猪价格回暖的内因。二是下半年随着猪疫病减缓,猪肉产品消费回复常态,价格逐月回升。据市场调查,下半年猪肉产品消费量环比上半年回增2~3%,二元杂、三元杂肥猪平均售价,上半年分别为9.7、10.63元/千克,下半年分别为11.9、13.1元/千克(以下单位称为元),环比上半年分别上涨22.7% 、23.2%;二元杂、三元杂仔猪平均售价,上半年分别为9元、23.5元,下半年分别为11.7、27元,环比上半年分别上涨30%、14.9%;去骨带皮猪肉平均售价,下半年18元,环比上半年15.5元上涨16.1%。生猪产品价格上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三是饲料价格昂贵,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养殖效益持续承载高压。玉米价格坚挺。全年平均价格2.24元/千克(以下单位称为元),同比上涨14%,下半年2.3元,环比上半年2.17上升6%;进口鱼粉价格创历史新高。本年度12.9元,同比飚升40.2%;豆粕价格如股市波动难以捉摸。上半年3.34元,下半年3.45元,环比上升3.3%,本年度3.4元,同比减7.4%;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增幅较大。上半年2.84元,下半年2.94元,环比升3.5%,本年度2.89元 同比上涨8.3%;本年度我县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户养殖成本构成:防疫治疗费用头均18.2元,同比增4.8元;死亡损失头均推销10.3元,同比增5.8元;仔猪费用头均219.9元,同比减30.9元;饲料费用头均866.8元,同比增67元;水电及其他费用头均17元,同比增4.3元;综上各项计算,以二元杂肥猪为例,头均养殖成本1132.2元,同比增51元,头均每公斤养殖成本9.49元,同比增0.44元。本年度出栏肥猪头均收入1246.5元,头均盈利114.3元。按生猪与玉米价格换算盈亏点猪粮比价,本季度二元杂活猪为4.22:1,三元杂活猪为5.07:1,分别低于二元杂活猪4.78:1和三元杂活猪5.48:1销售环节的猪粮比价。表明本季度我县生猪养殖效益已扭亏为盈。生猪监测效益情况表明,3/4的养猪户有盈利,头均盈利113元,1/4养猪户小幅亏损39元/头。全县生猪散养户上季度头均亏损95元,本季度头均盈利90元,扭转亏盈差额185元/头。

三、对监测结果评估和预测

本季度,全县生猪散养户数环比回升2%,期末生猪存栏剧增12.6%,规模户、大型养殖场生猪饲养量环比上季小幅增长,但同比仍锐减2-3成,约3/4养殖场户实现扭亏为盈,,盈利区间80~150元/头。从调查情况和监测结果看,生猪生产恢复状况基本达到了预期。这是主观上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常抓不懈和客观上发挥市场经济规律调节作用产生共振的效应。历经数次疫情冲击波后,广大规模户场业主面对缺陷的生猪产销体制、疫控机制及养殖成本持续承载高压的困难,在养猪效益区间日益压缩的情况下,缩减养殖规模,对养殖出现周期性波动已具有心理准备,在价格低迷时不再盲目萌生大量宰杀母猪的冲动,而是采取暂停母猪配种等软着陆措施放缓增长,在价格上涨时适时适度补栏,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本季度生猪生产形势及其产品价格走势与上半年预测趋势基本相符。从畜禽产品饲料价格调查情况和监测数据看,第四季度在养猪效益不断回旺诱发下,生猪产销渠道将自调畅通,生猪养殖将进入全面恢复阶段,补栏养殖量必然持续增加,仔猪价格仍会适度上升。预计第四季度二元杂、三元杂仔猪价位线分别为11.6~13.6元/千克,25~29元/千克,出栏活猪价格二元杂10.8~13.4元/千克、三元杂12.4~14.8元/千克。头均毛重105~115公斤肥猪盈利可达到140~190元。

四、2013年走势分析

12.2010年农机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篇十二

得出以上结论, 主要是基于农机工业经济总量指标继续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出口回升和效益增长等几个方面。

一是总量指标继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全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 838.1亿元, 比2009年同期增长26.36%;工业销售产值共完成2 768.15亿元, 比2009年同期增长25.46%, 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3.08%。

二是主要产品特别是大型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产量快速增长。大型拖拉机完成15 569台, 同比增长77.69%, 喂入量大于3 kg/s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此外, 手扶拖拉机、插秧机、旋耕机、粮食加工机械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等产品, 也开始热销, 保持较高的增幅。

三是进出口创历史新高。2010年, 农机产品进出口总额为86.40亿美元, 同比增长30.64%。其中, 进口20.74亿美元, 同比增长32.73%;出口65.66亿美元, 同比增长29.99%。拖拉机出口10.31亿美元, 同比增长52.08%;联合收割机出口1.76亿美元, 同比增长27.56%;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和牧草机械, 同比增长分别为113.38%和68.94%。

四是效益同步增长。2010年1—11月, 全行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 521.48亿元, 同比增长24.46%, 利润总额140.8亿元, 同比增长32.74%。亏损企业同比略有增加, 增长1.13%, 但累计亏损额有所减少, 同比下降25.65%。预计全年利润总额为155亿元, 同比增长20%以上。

由于政策影响以及市场波动等现象, 2010年农机工业的发展, 也呈现出生产波动性增强、产品销售增长分布不平衡以及部分热点产品有爆发性增长的现象。

一是生产波动性增强。2010年初, 由于农机购置补贴金额的加大, 企业预期较高, 加大生产批量, 但由于受到低温天气、农民工大量返城以及补贴操作办法下达较晚等因素的影响, 上半年销售旺季不旺现象明显, 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等产品的市场转化为库存, 市场需求远低于企业的预期目标, 甚至一度出现恐慌情绪, 相当一部分产品积压在流通环节。下半年, 随着补贴资金的落实, 市场才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

二是小型拖拉机、插秧机等快速增长。联合收割机和大中型拖拉机增速明显下降, 而小型拖拉机市场增长明显加快。2010年, 小型拖拉机累计产量同比增幅为19.14%, 而2009年增幅仅为9.8%。插秧机高速增长, 2010年生产与市场衔接稳定, 市场表现十分抢眼。一些省份加大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支持力度, 对插秧机给予高额补贴, 在2010年上半年其他大型产品增幅放缓的情况下, 插秧机市场产销创造了记录, 尤其是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出现了“井喷”现象。

三是玉米联合收获机成为“热点”。随着玉米联合收获机技术的成熟, 玉米联合收获机特别是4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成为市场抢手货, 销售台数近5 000台, 而2009年仅为1 000左右。

相关链接农机行业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编者按:

日前, 针对农机工业经济运行数据, 中国工业报刊发述评文章《农机美好时代由什么构成》。文章分析, 2010年农机市场从产销规模上较上年有较大增长是不争的事实。但以此就做出一个在未来可持续上升的结论, 并不具有说服力。农业结构的调整将使市场对装备的需求发生相应变化, 在制造环节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情况下, 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依旧存在。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 (从2004年的7 0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55亿元) , 我国农机市场明显活跃, 尽管这主要是从产值规模上来体现的。缘于此, 有人把农机行业称之为进入了一个“美好时代”。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 2009年, 国内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2 283.18亿元, 比2005年增加了110%;2010年国内农机工业完成总产值2 838亿元。如此算下来, “十一五”期间, 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这看上去的确很美。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这种美好是由什么构成的, 行业或者企业在其中又有哪些收获呢?

事实上, 如果深入产业进行细致观察, 也许很容易发现:农机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不断产生的需求新变化, 与农机行业创新能力“荒漠化”程度未见改观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反差, 的确使这种美感大为失色则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 在“茫茫黄海之中”, 农机购置补贴眼下已成为惟一还能让市场产生些许兴奋的一剂药。

在这一点上, 业内人士的认同度应该是比较高的。但在记者看来, 任何长期以外力刺激或者是靠“药物滋养”才能保持一定增长幅度的产业, 都不会是很具竞争力和很健康的。何况, 长期依赖外部条件支持下的繁荣是否会对产业的进取心以及整体机能造成损伤也未可知。换句话说, 如果一个产业的兴衰主要是受外部因素主导, 而不是由内在因素起作用, 那么, 这个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令人担忧的。

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存在

2010年农机市场从产销规模上较2009年有较大增长是不争的事实。但以此就做出一个在未来可持续上升的结论, 并不具有说服力。农业结构的调整将使市场对装备的需求发生相应变化, 在制造环节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情况下, 市场不确定性的存在也就不奇怪了。从2010年行业的销售情况看, 行走机械的市场前景就变得越来越不明朗。

首先是小型拖拉机。2010年被采集数据的141家企业累计生产小拖228万台, 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19.14%。当然, 这与2009年销售情况严重疲软有直接关系, 应该属于恢复性反弹的性质。但毕竟算是表现不错。不过即使如此, 这个数字与20世纪90年代末小四轮的年产量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这说明, 小型拖拉机在总体需求上越来越接近于一个衡量。而且, 随着乡村道路和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新生代劳动力的进入, 主要用于运输的小拖产品 (耕深欠缺) , 很可能会受到低速载货汽车以及轻卡的挤压。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像新乡一拖、山潍拖、石拖等一些曾在小四轮行业中颇具影响力且具备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 已陆续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而对于那些新进入者来说, 在仍以价格为市场主要竞争手段的背景下, 能否指望其通过产品升级以创造出新需求这一点上, 或许并不令人乐观。

数据显示, 2010年18家企业累计生产低速载货汽车107.85万辆, 比2009年同期增长1.55%。这还是在部分地区将三轮农用车纳入补贴范围的情况下所取得的业绩。而这一产品系列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 发生变数的可能同样存在。这其中包括受政策性的 (强制实施新排放标准) 以及其他行业的挤压等因素影响。

2010年1—11月, 51家企业共累计生产大中型拖拉机43 7718台, 同比增长4.71%, 但11月的产量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72%。目前, 大中拖是农机购置补贴的主要受益对象, 同时也是行业中竞争强度最大的产品之一。近年来, 约翰迪尔、纽荷兰、爱科及久保田等国外农机巨头纷纷到我国投资设厂, 并在大中拖产品的高端领域占据着绝对优势。而与之相比, 受国内配套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国内大中拖产品的表现总是差强人意, 特别是在大功率段, 产品几乎就是一种象征意义。因此, 受购置补贴影响的大中拖市场需求增量选择的不确定性, 使国内的制造商很难成为补贴市场中的最大受益方。据了解, 近年来进入中国农机领域的美国爱科集团等企业, 主要就是受到中国政府给予农机市场补贴的吸引而来。

在收获机械方面, 2010年95家企业共累计生产收割机80.19万台, 同比增长了9.49%。而表现抢眼的玉米收获机则在增长中作用显著。据了解, 2010年小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市场表现低迷, 主要生产企业的销售业绩都不尽如人意, 与2009年同期相比大幅走低的情况相当普遍。这表明, 购置补贴主要是对玉米收获机、半喂入机以及全喂入稻麦机的更新部分起作用。

在统计报表中, 各产品项目中增幅排名第2的是汽车用发动机, 55家企业在2010年1—11月期间, 共生产发动机约9亿kW, 同比增长42.99%。而这部分增量对于农机行业而言, 统计意义显得更大些。

企业满足和创造需求不给力

严格讲, 近20年来, 农机行业自新疆-2型联合收割机后, 再也没出现过有一定规模且能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产品。虽说近年来有的企业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研发生产上已有所突破, 但联合收割机的半喂入时代好像仍是一场梦。对此, 有人说, 也许玉米收获机将是那下一个。

事实上, 目前从事玉米机收获机生产的企业已经不下几十家。之所以尚无占据压倒优势者, 也说明玉米收获机很难做成一种格式化的产品。从最初的背负式机型, 到单行、双行、三行自走机, 玉米收获机总是以一种细分市场的产品形象出现。由于受农艺、收获期、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 玉米收获机械只有在种植面积成规模的地区具有推广潜力。如北京的某企业2010年就成功地在吉林销售了600多台玉米收获机。而在另一些地区, 如西南, 广泛应用玉米收获机的可能性并不大。考虑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如山东玉米机收面积已超过70%的现实, 再对玉米机市场抱有过大的期待, 似乎有过于乐观之嫌。当然, 特色企业在细分市场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受历史原因影响, 农机制造行业长期在微利中运行, 这使得企业在产品研发的投入能力上严重不足, 加之市场购买力的相对疲弱, 就造成农机市场上少有新的兴奋点产生。在记者看来, 也许每年需要30万采棉工进疆收获棉花这样的信息还有些价值。不过, 十多年前, 天津拖拉机厂就曾研制出采棉机样机, 以后却未量产。

粮食加工机械是2010年前11个月农机产品生产统计项目中增长幅度最大的。188家企业共生产粮食加工机械超过300万台, 同比增长48.17%。也许, 这是农机市场需求增量中的最真实部分。那么, 从中是否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 即农机市场对装备的增量需求, 正逐渐从种植环节向收获后加工及深加工领域转移呢?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促使农业生产与经营结构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眼下, 特种养殖业, 如饲养两栖爬行动物、珍禽走兽、淡水鱼类、滩涂海产品等已经成为致富的一大新兴产业, 而且有向规模化和后加工、深加工延伸的趋势。但是, 对于各类养殖业所需要的成套设备、深加工设备以及包括果园机械、畜牧及草场机械、蔬菜种植机械等特色需求的服务能力, 目前在国内农机行业中还多属空白。2010年, 农机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 594家。但真正具备“专、精、特”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相信这些特色需求的潜力和空间, 将会逐渐为行业所重视。建立差异化的服务能力, 也许是企业之间打破目前同质化竞争的一种必然选择。

走出去是企业做大的必由之路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端之年, 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转换经济增长方式, 提倡培育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集团的宏观政策引导下, 农机企业特别是那些强势企业, 对做强做大的主观诉求无疑会是强烈的。这一点, 在不少企业新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可以得到明确印证。而事实上, 目前, 在农机行业中也的确出现了像中国一拖、山东时风、山东五征、常发等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那么, 在“十二五”期间, 更大的产业抱负也同样能够达成吗?换一句话说, 单靠“内需”能够实现企业对做强做大再进一步的意愿吗?显然, 没有人可以简单给出答案。

有专家指出, 目前国内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由于对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当一部分国内企业几乎丧失了对新产品的研发热情, 而无休止的低层次的价格战, 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也不利于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这样下去的后果, 只能是同类产品的利润不断被压缩, 在高端产品领域的高额利润则被国外企业垄断。今后几年, 中国高端农机市场能否成功突围, 对于整个本土农机工业来说尤为关键, 同时也是一个最严峻的挑战。

从另一个层面看, 低端做得再大, 与做强也是无关的, 也是难以维继的, 只要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任何一个大的闪失, 都足以让一个看似强大的企业在一夜中倒下。这样的事例在农机行业中已无数次上演过。

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 由于国内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 实施“走出去”战略也许是国内企业对做大诉求的一个有效途径。纵观国际农机强势企业, 全球化经营是一种常态, 如约翰迪尔、纽荷兰、久保田等, 无不如此。

山东福田雷沃重工就提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农机中端市场竞争的全球化战略, 并着力予以推进。

积极参与全球农机资源的整合, 再造供应链及研发平台, 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以逐步兑现做强的目标, 应该是农机行业中强势企业引领产业升级的一条有效途径。

购置补贴能否成为创新抓手

自国家推出农机购置补贴以来, 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是与非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说它是个“租”;有人说补贴中有一些不正常的衍生物滋长。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 农机购置补贴这份“免费的午餐”对激活农机市场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十一五”期间农机行业产值规模快速增长中就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不过, 在新的形势下, 有关方面能否以创新性思维, 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抓手, 积极推动农机行业的升级以及服务新能力的形成, 应该是很有必要和很值得去尝试探索的。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初三期末考试总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