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2024-09-13

学前教育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10篇)

1.学前教育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篇一

幼儿观察记录与评价幼儿的方法

为了使观察记录不再成为教师的负担,真正帮助教师走进童心世界,我们尝试从规范观察记录的格式人手,借鉴国外成熟的幼儿观察记录范本,确定适合国内教师操作的幼儿观察记录的基本项目及其要求,修订出贴近幼儿教师工作情况和业务水平的观察记录格式,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基本信息

目前,教师所写的观察记录都有基本信息一栏,但哪些基本项目该写、写到何种精确程度,很多教师并不确定,往往写得比较随意。而我们认为,基本信息一栏应有以下项目。

1.观察日期及起止时间

观察记录首先需要记下对幼儿实施观察的时间,一般需要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中的某一环节,如早餐、下午区域游戏。但为了掌握儿童活动持续的时间,还要记下观察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间数据是了解儿童的必要依据,所以建议此项目应明确为“观察日期及起止时间”。

2.观察环境

一般,教师大都会写出观察地点,只是详细程度不同而已。但幼儿的行为与所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显然,环境要比地点的范围要大。周围有什么材料、有哪些成人和同伴、是幼儿自由活动还是教师有组织的活动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行为。观察一定是要“置于背景之中”,才能保证对幼儿的分析客观准确。而单纯记录“观察地点”就比较局限,不能支持教师理解环境与幼儿行为的关系。所以,观察记录应包括对场景的简单描述,涉及地点、周围环境及事件背景。

3.幼儿基本情况

分析幼儿往往要依据普适性的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但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原有经验、学习方式、发展水平和速度、爱好优势等都不相同,所以分析幼儿还要考虑个体的差异性。为了更深刻地体会尊重个体差异,更好地分析幼儿,教师有必要记录幼儿的基本情况。

4.儿童姓名

我们的教师在日常观察记录中,一般都写出幼儿的真实姓名,或者使用幼儿的小名,如文文、小亮等。但在西方国家,出于对幼儿隐私权的保护,观察记录中从来不出现幼儿的真实姓名,而是运用能够识别的字母或符号来指代幼儿。中国教师要注意的是,一旦要将观察记录运用到公开场合,比如上交论文、交流经验、发表杂志时,一定要使用简称或代号,避免出现幼儿的真实姓名,保护幼儿及家长的隐私。

5.观察者署名

幼儿园进行观察记录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教师面向全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相关观察记录都由一位教师完成,观察者的身份非常明确,大部分国内幼儿园都采取这种方式。第二种情况,不同教师针对一位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每一份观察记录就需要由观察者署名,体现对观察行为的负责,不同观察者观察记录的材料最终都被放入幼儿自己的成长档案中,西方国家的托幼机构大部分采取这种观察方式。

我们的教师可以视自身情况而定。当然,任何一份观察记录在进行交流、分享、发表的时候,观察者署名都是必须的。

6.幼儿性别、年龄

目前,许多老师会记录幼儿的年龄或者出生年份。但幼儿的发展速度很快,观察评价以月为单位更为适宜,记录的幼儿年龄也应涉及月份。另外,很多老师由于是对熟悉的本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所以常常忽略性别,在记录中并无体现。其实,为了在教研活动中能够更好地与同伴共同研究,为了今后更好地总结经验和问题,教师应该将幼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填写完整、准确。观察目的及由来、观察项目

“观察目的”是指通过观察想要达到什么,而“观察项目”是指具体观察什么。如果没有具体的观察项目,观察目的很容易流于形式。比如,幼儿对搭建立交桥非常感兴趣,为了丰富幼儿经验,支持幼儿搭建,教师在建构区的墙上贴了一些立交桥的图片,同时想通过观察了解效果。这样,观察的项目是“幼儿对墙饰的关注度和互动的过程”,而观察的目的是“了解目前的墙饰对幼儿的学习是否能够起到支持作用”以及“应怎样调整”。

另外,如果能将“观察目的”扩展为“观察目的及由来”,那么就能够更好地引导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观察策略

由于师生比例居高不下,相关的观察训练不充分,教师的观察能力准备不足,尤其是观察方法单一,教师往往不能围绕观察目的和观察项目,选用适宜的观察方法。为了突出有准备的观察,建议将“观察方法”项目表述为“观察策略”,包括观察方法的选择,还有活动、环境、互动等观察策略的设计等,从而提高教师有准备观察的意识,提高观察的有效性。观察实录

“观察实录”一项可以说是观察记录的主要部分,要填写幼儿真实客观的行为。为了避免教师主观、概括地记录,我将比较通用的“观察过程”调整为“观察实录”,突出真实、翔实的记录。

2.学前教育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篇二

这样的情况往往因为比较常见而被人忽视, 但作为教育研究者, 我们却不得不反思:着力于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进行的课堂评价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现有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内在运行机制, 并在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一评价标准越来越显示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其一, 课堂教学评价形式重宏观轻具体。目前的评价形式具有求全面、求系统的倾向, 希望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所评价, 导致评价指标众多而没有针对性。各种评价指标只侧重质性的、宏观的描述, 缺乏统一的、客观的可操作性定义, 依靠评价者的主观经验做出评价, 这样只能是以笼统的数字呈现出模糊的评价结果。其二, 课堂教学评价重结论轻过程。目前的评价结果多是以简单的分数体现教学之间的差别, 评价的目的只是对教学行为结果的评定 (无论是阶段的还是终结的) , 而不注重对教学事实的认识和解释。且评价多是一次性的、对教师“一堂课”的评价, 并不关注对教师整体教学过程的评价, 无法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其三, 课堂教学评价重功利轻价值。目前的评价目标大多指向教师现有的实践水平, 是对教师曾经能力的衡量, 且与教师的评优、福利等一系列物质奖励挂钩, 违背了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本真出发点和目的, 忽视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价值。

因此,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 探索有较好适切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这种标准应该“是一种研究者、实践者与评价者合一式的评价, 是一种面对改革着的实践十分综合和复杂的评价。它需要形成的不只是一种评价工具, 而是一系列服务于上述目标实现的评价系统, 它只能靠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和创造。”[1]

二、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探索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是评价标准研究的服务目的和研究对象。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应从教学实践出发, 并对课堂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这“对于认定和解释课堂教学事实, 发现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 揭示和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机制与规律, 以及从理论与操作两个层面为当前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支持,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一) 评价关注的具体问题

“改善课堂教学评价实为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3]鉴于目前课堂教学评价的不足, 我们在研究确定评价指标时, 首先要具有针对性, 即使评价的目标指向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明确“研究什么”, 对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剖析以确定研究的指标内容。

教育起源于“问答”, “教学本就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 师生在对话和交往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4]“课堂提问可算是成千上万教师每日每周都在做的事, 这类最平常、最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才是教育研究中最不可忽视的课题”[5]。因此, “问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入到了研究者的关注范围之内。

(二) 评价指标的相关维度

课堂中师生问答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其完整的环节应包括“提问—回答—反馈—质疑”, 当然所有的问答并非是遵从由第一环节开始直至最后一个环节的直线顺序过程, 而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推进的过程;所有的问答也并非是从第一环节开始经历每个环节的完整过程, 从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展开师生间的问答;由于提问的主体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 因此问答过程既可以从教师开始, 也可以从学生开始。

考虑到评价的统一性和可行性, 在研究中对师生问答过程的操作性定义仅仅局限于在课堂教学中, 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以及学生质疑的过程。因此, 对师生问答问题研究的维度集中在这四个方面。

(三) 各个维度的具体方面

根据研究的维度, 我们需要明确各个维度中具体关注的方面, 以及各方面所指向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 在教师提问环节中我们要关注: (1) 什么时候问?这一问题指向的是提问的目的, 其着眼点在于问题的提出是否针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2) 问什么?这一问题指向的是提问的质量, 其着眼点在于问题设置、分布的类型与层次的合理性。 (3) 如何问?这一问题指向的是问题的表述方式, 其着眼点在于教师对问题控制权的实施与使用。 (4) 问谁?这一问题指向的是对提问对象的选择, 其着眼点在于教师对学生获得公平教育权利的机会控制。

其次, 在学生回答环节中我们要关注:答案的期待与非期待性。这一问题指向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 其着眼点在于学生思维呈现的何以可能。无论学生的回答是期待答案还是非期待答案, 都反映了其现有知识结构的呈现、积极思考问题的体现、多元思维的具体呈现, 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和思维灵性的瞬间闪现。因此,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回答出期待答案这一结果, 更要追逐学生呈现出来答案背后的思维形成的过程, 以及思维呈现出来背后所蕴含的信息。

再次, 在教师反馈环节中我们要关注:教师正向、负向评价以及中性评价、无评价的情况。这一问题指向的是学生主体性是否得到认可, 其着眼点在于教师对学生主体意识的认知程度以及评价和影响。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是为了寻找他期待的答案, 看似师生间的交往与互动, 却是缺少了精神平等的基础和相互理解的前提, 特别是在非期待答案呈现出来之后, 这种交往与互动甚至被完全打断。因为, 只有准确猜出教师提问意图, 并提供期待答案的学生能得到教师的正向评价, 而那些提供非期待答案的学生, 只能被忽视或得到负向评价, 再或者直接接受教师提供的“正确答案”而被无选择地纳入教师预设的轨道。

最后, 在学生质疑环节中我们要关注:教师提供的答案是否能引起以及如何引起学生质疑。这一问题指向的是师生与生生间相处的方式, 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受到精神上平等对待的可能性。对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完全没有质疑的课堂是不正常的, 这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权威无条件的服从, 是学生学习主动性长期被压制的结果;当然, 质疑也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 这既可能是课堂讨论的开端, 也可能是学生主体性差异展现的开始。

鉴于对师生问答问题各个方面的分析, 我们针对性地设计了《课堂观察记录表》 (可参见表1、2、3) , 对课堂教学录像进行了量化分析, 并从数据统计结果中发现问题, 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展开实践。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验实践

我们在西安市某中学常态教学情况下进行了两位七年级语文老师对《最后一课》的同课异构教学, 运用《课堂观察记录表》对教学录像进行了分析, 两位老师的差别一目了然 (见表1) 。

通过对比分析两位老师的数据, 我们不难发现:

1.在教师提问方面, Y老师提问过于琐碎、质量不高, 且层次性不强。在45分钟内提问60次, 平均每分钟提问1.3个问题, 且学生回答达到113次, 每分钟平均回答2.5人次。看似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频繁, 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是之后的数据分析显示事实并非如此。根据问题分类统计, 提问主要集中在简单的记忆类和理解类问题, 分别占到41.67%和55%。同时, Y老师提问方式比较单一, 70%为封闭性问题, 且大量采用学生齐答, 占到54.87%, 这也就构成了在一堂课中能够完成如此多问答的有力支撑。

H老师虽然提问次数相对较少, 也基本达到了平均每分钟提问1次, 回答近1.9人次。然而H老师对问题的设置比较合理, 单纯记忆类的问题很少 (8.33%) , 对于理解、运用、判断性问题的设置弧度合理, 且62.50%为开放式提问, 并大多采用个别回答的方式,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有益。

2.在回答对象选择方面, Y老师的提问过于集中于班级部分学生, 在63名学生中, 有19人得到了单独回答问题的机会 (仅占30.16%) , 而获得发言机会的学生平均每人回答接近6次。H老师对提问对象的选族虽然相对Y老师有所改观, 但也比较集中, 在61人的班级中, 23人得到了单独回答问题的机会 (占37.7%) , 平均每人回答3.7次, 特别是经过后期对教学录像的整理发现, 其中有2名学生回答问题各达到6次, 造成学生之间获得单独发言机会的差别明显。而且, 两位老师都有一个突出倾向, 即男生较多地获得了单独发言的机会, 分别占到了63.16%和69.57%, 尤其是H老师, 在她的课堂上男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是女生的2.29倍。

3.在学生回答方面, Y老师在学生回答中得到的期待答案占了绝对多数 (80.53%) , 这与之前对提问情况的分析形成了相互即证关系, 问题层次较浅、类型相对集中, 且多为封闭性问题, 并大量采用了学生齐答的方式, 因此大大提高了学生回答的“准确率”。H老师由于关注了提问的层次性, 并较多采用开放式提问与个别回答的方式, 在学生回答中得到的非期待答案的数量自然超过了期待答案, 这反而证明了学生思维的过程性, 同时也说明提问对教学的引导作用。

4.在教师反馈方面, 两位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多采用了中性评价或者无评价, 多用“嗯”、“好”或简单重复等方式予以回应, 不仅没有在学生回答正确时予以及时鼓励, 也没有在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时对原因做出实质性分析, 提问的目的仅仅局限于寻找标准答案, 并不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尤其是Y老师表现相对突出, 正向评价少之又少。

发现问题之后, 时隔一个月, 我们对两位老师进行了追踪研究。对于Y老师的教学行为, 在不采取任何干预的情况下, 对比前后两次上课情况, 发现她仍然保持其固有的教学模式, 一些明显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 (见表2) 。首先, 提问过于琐碎、问题的层次性不强的情况没有得到重视, 在45分钟内提问61次, 仍保持平均每分钟提问1.3个问题, 问题的类型也同样集中于简单的记忆和理解类型上;其次, 提问的方式比较单一的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善, 73.77%封闭式提问占了绝对多数;齐答的回答方式仍然较多地被采用;基于以上的原因, 在学生的回答中76.81%是教师期待的答案, 而教师也习惯性地给予中性评价或无评价的次数有增无减, 占到了97.2%。

而对于H老师的教学行为, 我们进行了适当干预, 通过量化的数据帮助其分析第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重新设计、修改教学计划。然后再对比前后两次上课的情况时, 发现存在的一些明显问题得到了改善 (见表3) 。关于提问频率的问题, H老师在第二次课中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提问次数明显下降, 更注重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对于回答对象的选择倾向于男生的情况也有所改观,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了女生发言机会的均等;在反馈方面, 大大增加了“正向评价”的次数,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同时“无评价”所占比例从57.64%下降到12.00%, 说明教师更加重视评价对学生的引导的作用。

这一教育实验实践表明, 在进行课堂研究中, 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记录、判断每一个教师在某一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对综合和全面的状态, 也可以通过量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指标, 对过程中每一阶段呈现的状态、水平作出分析性的判断, 发掘现象呈现的原因以及凝结在原因背后的深层次矛盾, 为评价教师、评价教学提供一种相对可观的、客观的标准,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看到自己的总体发展情况, 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切实将有效教学、优质课堂从质性的概念、口号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过程中。

四、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应只停留在对教学过程现实状态的认识, 我们需要通过评价, 发现教学过程的问题,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 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抽象, 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提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 我们目前的研究只是在方法上的一个小小探索。

首先, 在课堂教学评价上问题化、具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领域, 是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服务的, 强调的是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要选择具体的、针对性强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围绕问题选择课堂教学评价的各种维度、指标, 着力于对各种行为的观察,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 并最终以问题的解决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而提升。

其次, 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细化、量化。课堂教学评价其实是给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提供一种反馈信息。这种反馈信息既需要包括对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整体的、质性的描述, 也应该包括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各种行为细化的定量记录, 以及通过对细节的量化分析深入揭示各种行为之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律。因此, 围绕问题设置的评价指标必须要细化, 并且可量化, 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科学的、客观的、完整的解释基础, 从而指导教学实践。

再次, 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进行实验、实践。“在学校的课堂上进行教学观察和分析, 要进行基于课堂观察数据的理论思考, 而不能仅停留于思辨。只有进行实证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才能有实质性进展, 才能解决实际问题。”[6]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缺乏在真实课堂上进行的观察, 而进行的实验实践就少之又少了。对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检验必须基于课堂观察数据的配合与支持,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实验、修正, 这样才能正真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研究围绕“师生问答”中的问题, 分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维度, 在此基础上设计、制定《课堂观察记录表》, 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观察、量化、分析, 并通过教育实验实践来检测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师生问答,实验实践

参考文献

[1]叶澜, 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J].教育研究, 2003, (8) :42-49.

[2]裴娣娜.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J].教育研究, 2008, (1) :17-22.

[3]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 (2) :60-64.

[4]程亮, 刘耀明, 杨海燕.对话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21.

[5]陈桂生.漫话“满堂问”[J].教育发展研究, 2001, (7) :86-87.

3.学前教育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篇三

【关键词】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 应用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的增加,随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对求职择业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有的大学生由于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的因素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育部对此也是高度关注,在2001年頒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由此很多高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而且还把这门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兴趣了解自我、发展自我,进而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各个高校追求的目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十分重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大学生的现状分析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有些大学生会出现一些认知方面的问题。他们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不能积极地参与,想象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缺乏,自控能力较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大学生还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有些学生由于对此门课程缺乏兴趣出现逃课; 还有的害怕考试内容不会做而出现考试焦虑心理,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现象;还有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心理不成熟、独立生活能力差、易受多种思想冲击等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是教学目标模糊。有些教师教学中会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对课堂的教学重点缺乏把握的情况,一节课讲的内容挺多,学生也不清楚这节课具体要掌握什么东西,模模糊糊的。无论是什么课,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课程也不例外,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这样才能使本次课讲解到位,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本堂课上学习得清清楚楚,掌握知识。

二是偏重知识的传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决定了此课程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实践应用课。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进行纯理论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对概念和条条框框死记硬背。我们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重视对理论与实践训练的结合,把我们的学生引导到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来,杜绝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多开展心理训练活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技巧,这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促使其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三是忽视课后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很多心理健康教师课堂上讲得很好,讲完课之后对学生的实践环节却没有考虑,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实践操作的一些技术,在实践中却运用得少,“水过地皮干”,没有多久也就忘记了,以至于遇到此类心理问题时还是没有解决的方法。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经常会遇到的那些心理问题,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督促大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课后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了,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很好的、有效的促进作用;否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只能是流于形式,而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角色扮演法、艺术渲染法、讨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表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最常见的形式是设立心理情景剧。曾湘玲(2014)把心理剧引入到《健康心理学》的教学中,研究发现采用心理剧形式有利于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张兴伟(2014)把心理情景剧引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课程教学中,研究结果发现心理情景剧的介入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这些研究都发现心理情景剧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自发性,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从而减轻心理压力,适应大学的生活,并学会自我探索自身的心理问题,在角色扮演中解决心理问题。

(二) 心理游戏

心理游戏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在教学中使用心理游戏一定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身心特点以及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等原则开展。心理游戏应用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能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对于那些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不起精神、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能使大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对自我进行正确的定位。在心理游戏的作用下,学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进而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改变,同时还会学会怎么理解与宽容他人。心理游戏还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意识,让大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游戏中感受到集体的友爱,逐渐消除人际交往障碍。

(三)艺术渲染法

艺术渲染法是通过电影、电视、歌、舞、诗画等艺术形式呈现,活跃课堂气氛,体现文化氛围和艺术色彩的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多少心理学知识,而是在多大程度上能正面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理,让他们对学习、生活和社会有更多的正面感受。例如把经过精心筛选的电影作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资源,它集声、像、色、形等多种元素于一身,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缓冲心理、放松心情的地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快乐、安慰,还能引起学生对电影中人和事的共鸣,从而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艺术渲染法能使学生体验生活,拓展心理感知的外延,同时还能使学生进行快乐的学习,增强他们心理的健康意识;另外,艺术渲染法的说服力比单调的说教要强得多,可以树立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测评法

心理测评法是通过采用心理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智力测验、性格测验、职业兴趣测验、气质测验、情绪测验、记忆力测验等。心理测评法的原则是:1.要认认真真做一次心理测试,并请相关专业人士或资深从业人员提出建议;2.在自测时,自己怎么想、怎么认识就怎么回答;3.要以最理性、客观的态度去做;4.心理测试时要帮测试者了解自己,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5.理性地对待结论。

(五)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因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

四、小结

以上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给我们的教师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茜.心理技巧设计在心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241.

4.物业公司各种质量记录表格 篇四

《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文件档案借阅/复制登记表》 《受控文件清单》 《文件更改申请单》

《文件销毁申请单》

《公司文件、资料传阅记录单》 《文件审批转呈登记表》 《公司内部发文签收单》 《业主公告/来文转发登记表》 《外来文件清单》

《质量记录清单》

《卷内档案目录清单》 《管理评审计划》 《管理评审通知单》 《管理评审报告》 《内审计划》 《审核实施计划》 《内审检查表》 《内审不合格报告》 《不合格项分布表》 《内部审核报告》

《内审首次/末次会议签到表》 《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员工宿舍登记表》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不合服务处置单》 《月/培训计划》 《会议纪要》 《知会单》 《工作日报》

《周工作计划及情况实施汇报》 《部门月工作计划》 《部门月工作总结》

《部门工作计划/总结》 《日常工作检查表》

《绩效考核管理指标汇总表》

《顾客回访计划及记录》 《公司各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74 75 76 77 80 79 78 79 《顾客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会议/培训记录表》 《培训档案》

《公司员工花名册》 《特殊岗位人员登记表》 《聘用员工面试/录用记录》 《物管员/收银员面试评估表》 《证件存档证明》

《新进员工薪金定级表》 《员工转正申请表》

《员工薪金调整(升/降)表》

《员工加班申报表》

《员工请假申报表》 《调令》 《处罚通知》 《员工考勤、加班统计表》 《员工辞职申请》 《员工离职结算单》 《用车申请单》 《出车补贴统计表》 《总经理/员工信箱信件登记表》 《奖/惩申请单》 《项目要求、能力确定评审表》 《先进/优秀员工/管理干部评选表》《班前会议记录表》 《人员增补申请表》 《未打卡说明单》 《月人事异动表》 《培训申请表》 《印章使/借用登记表》 《员工个人物品领用表》 《服装领用、退还登记表》 《实习生生活补贴申请表》 《培训讲义》 《内务评分表》 《员工业余活动物品领用登记表》 《内务评分表》 《客户投诉处理意见汇总及分析》 《消防档案》 《卷内合同目录》 《下月值班工作安排表》 《求职申请表》 《下月值班工作安排表》

《卷内合同目录》 81

《合同会审表》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7 95 96

104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供方单位名录》 《供方单位考察登记表》

《供方单位最终评定表》

《物料申购表》

《计划外物料申购表》

《月物料采购计划及费用预算》 《各部门物料采购汇总表》 《库存物品盘点表》 《不合格物料处置单》 《市场行情调查表》 《物品领用登记表》 《物品报损表》 《入库单》

《公司月物耗汇总表》 《合同执行情况及验收表》

《部门月物耗汇总表》 《公司月物耗汇总表》

《合同执行情况及验收表》 《入库单》 《出库单》

《物品外修申请单》 《房屋需求看房单》 《物品交接清单》

《客户特惠申请表》

《零星工程完工实物工程量验收单》 《零星项目施工派工单》

《家政服务验收单》

《零星项目施工派工单》

《零星工程完工实物工程量验收单》 《工程估算审定会签表》 《项目工程款申报表》 《项目工程款支付会签表》 《内部施工记录》 《固定资产盘点表》 《财务部日检表》

《测量监视设备履历卡》

《测量监视设备校准计划》

《测量监视设备内校记录表》

《设施设备停用(限制使用)申请表》《当班/交接班记录》

《设备维保商月度考核表》

《电梯保养记录表》 《倒闸操作票》

《___维护保养记录表》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___发电机月空载运行记录表》

《_____发电机带负荷运行记录》

发电机巡查保养记录》 《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记录表》 《弱电系统巡检表》 《消防月/季/年检表》

《设备台帐》

《设施设备检修单》 《测量监视设备一览表》 《管理处____工具登记表》 《管理处工具借用登记表》 《电梯系统日常巡检记录表》 《__年__月电梯故障统计表》 《配电站设备运行记录》

《联排___号厢变设备运行记录》 《厢变设备巡检记录》

《10KV 高压开关站运行记录》 《2#配电站运行记录》 《3#配电站运行记录》

《二次供水系统设备巡查记录表》

《设备卡》 《设备台帐目录》 《管理处检修计划》 《材料领用登记表》 《客户服务中心值班记录》

《客户服务中心日常事务处理/回访表》《管理处日常事务月统计表》 《物业服务费台帐》 《收费统计表签收登记》 《费用催缴通知单》

《管理处公共区域日常事务月统计表》《工具借用登记表》 《管理处物耗明细表》 《管理处物耗统计表》

《管理处物资永续盘存明细表》 《业主证明登记表》 《空置房巡查表》 《报刊订阅登记表》 《邮件收发登记表》

《公告发放记录表》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钥匙借用登记表》 《点火申请登记表》

《派工单》

《管理处工程维修记录》

《业主(住户)入住资料清单》 《业主常住家庭成员一览表》

《业主钥匙、资料、物品签收记录》 《收房书》

《部门文件上报(传送)登记表》 《装修施工申报表》 《室内验收情况记录》 《业主自装承诺书》

《住宅卫生间及厨房防水确认单》 《装修进场通知单》

《装修验收/退款记录》 《装修管理通知》 《装修巡检记录表》

《装修户数月终情况统计表》 《秩序维护制服发放及归还记录》 《机动车停车位登记表》 《交接班记录表》

《外来车辆出入登记表》

《外来人员(来访人员)登记表》

《装修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车辆停放卡办理情况统计表》 《家政服务人员办理出入证登记表》 《消防器材月检查表》

《绿化机器维修保养记录表》

《公共区域消毒、杀害服务记录表》

《绿化植物调整记录表》

《管理处主任日常工作检查记录》 《大宗物品出门条》 《客户投诉处理记录》

《管理处公共区域巡查记录》 《临时出入条》

《学校设备运行记录》 《服务质量日检表》 《门卫室接转物品记录》 《服务满意调查表》

《环境班长工作值班和检查记录表》 《管理处月终日检统计表》 《邮件收发登记表》

《物管员工出勤签到记录》 208 《不合格品项统计表》 209 《管理处物业维修单》 210

《公共区域巡查记录》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环境班长工作值班和检查记录表》 《灭火器更换动态表》

《地下车库租售动态表》 《装修前房屋交验记录表》 《装修进场登记表》 《接报维修记录表》 《夜间查岗记录表》 《煤气报警记录表》

《管理处员工上班安排表》

《消防器材月检查表》 《不合格项统计表》 《工具借用登记表》

5.幼儿园大班教育观察记录 篇五

性别:男

时间:4.15

地点:小花园

行为表现

在开展“找春天”的活动时候,大家来到了小花园里找找春天的足迹。徐书成小朋友发现大多数的树都是叶子在去年冬天都掉光了,现在春天又长出了新的嫩叶子,但有一种树一直都是绿色的,现在反而有一些叶子变成了红色的,然后就掉了下来。怎么会这样呢?他的发现引起了许多同伴的兴趣。

教育过程

徐书成的发现来了更多的孩子对石楠树的关注。有孩子还发现了有一棵枫树也是红色的,但枫树的叶子从小长大都是红色的,但石楠树的叶子是从绿色变成了红色,等红色慢慢褪去叶子就从树干上掉下来。我和幼儿一起观察了石楠。他们发现叶子比较坚实,有一面是亮亮的,边缘还长了许多的小刺,新长出来的叶子是绿色的,等到变老的时候就变成红色。它和其他的落叶的时间是不同的,大数的树是秋天落叶的,但它去是春天落叶。“为什么石楠树的叶子会由绿色变红色呢?”大家一起回家和爸爸妈妈查找相关资料,比一比谁知道得多。

第二天,徐书成兴致勃勃地告诉大家,他找的答案“原来绿色色素叫它叶绿素,黄色或橙色的胡萝卜色素。植物叶片除了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等色素外,还有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就像变色龙。它在酸性液中呈红色,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增减,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旁边的小朋友补充道:“有些树种的树叶会产生大量的红色花青素,叶子就开始变红了。”还有小朋友从资料少数知道了:“夏季很热的时候,叶子会变成亮绿色,在炎炎夏日中,让人们觉得很凉爽。”孩子们发现的真多啊,我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发现幼儿园种的是一种红叶石楠树,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为常绿小乔木,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春秋两季,红叶石楠的新梢和嫩叶火红,色彩艳丽持久,极具生机。”

效果

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幼儿能走进身边的大自然,自主探索春天的“足迹”,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徐书成是一个细心的小朋友,他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一次次的观察、思考的过程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次发现石楠树叶变红,再次体现了他爱观察、爱动脑的好习惯。每次有新的发现,他都能感受到在大自然中自主探索的方式带来的乐趣。孩子们通过一起查阅资料共同学习,尝试了不同的学习方法,丰富了孩子的视野,拓宽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能锻炼了徐书成的大胆提问。

6.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观察记录 篇六

小钰发现自己滚到了外面,又挪了一下身子,回到垫子上,再继续滚,滚一下,又歪掉了,她再扭扭屁股把身体回正,继续爬,直到爬到终点。

接着,她又回到起点,开始第二次的爬行。

这一次,她让自己躺在中间,左看看右看看,直到把身体和垫子呈一个水平线上,她才开始滚。这一次,她滚的时候眼睛还不忘看看垫子,终于,没有再滚出垫子。

技能方面:小钰第一次的滚垫子,看出她滚的时候平衡性掌握得不是很多,所以一直滚出垫子,但是第二次的时候她很聪明,也找到了窍门,用眼睛来帮助自己寻找到平衡点,两次的滚垫子她的进步很大。

学习品质:经过第一次不太完美的滚行,小钰没有气馁,她找到了原因并且寻到了解决办法,尝试了第二次,并且成功,这说明小钰是一个做事有坚持性的孩子,值得鼓励。

滚垫子的游戏孩子们都很喜欢,但是在滚的时候,经常会滚出垫子,而且速度上不去,很累,因此,滚了几次孩子们就不愿意了,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

调整策略:减短滚的距离,掌握窍门,教师在一旁可以提醒幼儿注意滚的时候要保持身体躺平,才能保持平衡。

7.学前教育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篇七

大量数据导出本身就带有风险,因为很大的数据量比如*G的文件根本不可能用

excel来打开,就算打开了也是无法查看的,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excel 07之前每个标签最多有256*65536的数据量,好像最多也是256个标签,

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存储65536*65536个字段的数据量,也差不多能满足一般的数据的存储,。(有点矛盾)

但是存了这么多数据的电子表格能打开吗?。。。

下面说说导出这么大量数据的解决方案,在另一个文章里提到的方式就不用再提了。

1、用csv导出

写一个导出数据的程序,把需要的数据导出,并把输出结果输出到csv文件,每个字段之间做好分隔符,

这样可以直接打开就是excel来打开的。

如果非要存到excel里,还有一种办法,

新建一个excel文件,选择一个标签, 然后在菜单栏里选择 数据->导入外部数据->外部数据

弹出文件选择框,选择csv文件,弹出 【文件导入向导】 选择 【分隔符号】下一步,

然后接下来的对话框里选择自己定义好的分隔符 比如【;】【###】等,选择后下面的

数据预览里就可以看到数据分割后的结果,选择完成,然后选择一个标签中的某个单元格就可以,

2、使用toad工具

toad支持主流的数据库,像oracle,mysql,mssql等,下载对应的软件安装。

新建一个查询窗口,写好sql语句后执行。

在查询结果里选中需要导出的数据,右键选中export 之类的菜单,具体步骤就不用细说了,

可以直接导出为excel,还有其他的一些文件格式。有时间再总结一下,本人电脑没装toad工具

所以不能一步一步的说怎么导出,但是确实可行的方法,而且我自己也测试过,而且导出时很灵活,

设定分隔符什么的,如果需要格式化数据,,那就在sql语句里直接格式化,都格式化成字符串格式,

这样导出时处理起来比较方便,比如oracle德 to_char,concat 之类的函数。反正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

灵活的应用就好了。

3、其他数据浏览工具

比如oracle的plsql ,写一个sql语句,得出结果之后把所有数据选中,直接复制,ctrl+c也可以。

新建一个excel文档,直接粘贴,一般都是已经分割好的,一个单元格一个字段的数据,excel可以识别一般的

分隔符,比如 ; 等分隔符,如果不行 就按照1中的办法,

8.提高小孩智力的各种方法 篇八

何为亲自生活?即从孩子可以主动模仿大人拿扫帚那一刻起,给他们参与生活的权力。要知道,孩子每天进行的正常活动,尤其是自由玩耍和独立生活,就已经是在进行智力开发了。

体验对促进儿童认知更重要。所以,千万不要限制孩子游戏与探索的自由,更不要剥夺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

对于那些习惯了替孩子做好一切的父母,尤其要学会做懒家长。比如从孩子2岁多开始,就可以有意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安排的时候,明确告诉孩子:“你是家里的小主人,这是你分内应当做的。”当孩子做好了一项家务,予以及时的鼓励、认可。

别对孩子说:“你来帮我做……好吗?”或者用物质去利诱孩子做家务。这不叫参与,叫交易。

充满美好的童年

如果我们想利用孩子脑部发育的特性,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就应该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美好的事物,并学会用自己的身体感官去体味,并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结。

美好并非要刻意去寻找。你不一定非要带孩子去那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或者一定要带孩子去多么奢华无比的艺术品才行。美好在于生活点滴间。

比如很普通的吃饭这件事,有多少父母曾经催促你的孩子“吃快点”?就是这样一个催促,把享受食物、感受大自然美味馈赠的好机会,给毁灭了。不懂慢下来吃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不懂生活的人。想滋养心灵,先学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与感官体验。

美好是存在于一切新鲜的、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当中的,包括故事、运动、艺术、动物、植物、大自然,等等。

带孩子接触这一切的时候,都请注意把握度。一旦事情变成父母威逼利诱,而非自然而然让孩子去接触、去享受,那么再美的东西也会变质。

音乐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尤其古典音乐对孩子右脑的开发有很大影响。听钢琴曲时让孩子用左手模仿按琴健的姿势、听小提琴曲时可以让孩子模仿压琴弦的样子。此外,还可以在孩子从事其它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

绘画

绘画是开发右脑的最好方式之一。绘画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训练,它包括了许多项内容,如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

绘画也是提高儿童观察能力的好方法。孩子在学习将周围事物表现在纸上的过程中,帮助右脑细胞激活,促进右脑思维,对于提高创造力有直接帮助。

可以多带孩子参观花展、盆景展,以及各类博物馆,直观整体地欣赏美好事物。涂鸦也是一种综合训练,包括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能力,对右脑刺激也是多方面的。

运动

右脑在运动中对形象的感知及细胞的激发比静止状态更快更强。每天跳半小时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多重复几个动作,以刺激右脑。

可惜的是,中国人普遍缺乏运动精神,孩子们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运动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点,中国父母尤其需要警惕。

阅读及数学能力

在孩子7岁之前,并不鼓励父母过早地让阅读及抽象的数学介入到孩子的生活中。或者说不太主张以书本的方式来让孩子接触阅读及进行数学运算相关的学习。但是做好阅读和数学的启蒙工作是父母们的重点。阅读及数学能力是IQ的具体表现,IQ是阅读及数学能力的综合表现。

阅读启蒙最佳的方式是亲子阅读或者以睡前故事,坚持如此,能够为孩子将来正式的学习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童话故事是右脑形象思维能力开发的最佳方法,孩子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情节的发展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场面和情景。

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这时右脑呈现最佳状态,开发孩子想象力的效果比白天紧张时要好得多。

数学启蒙的最佳方式是亲子游戏。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引入数、空间、逻辑等元素,能够让孩子以更形象、直观的形式认识数学及建立数学思维。

小小“左撇子”

习惯使用左手的孩子,右脑更发达。

孩子小的时候看不太出来,但是四岁左右,孩子惯用哪只手就会很明显了,而且孩子用手做事情的机会也变多了,这时候他们都会主动以惯用手来操作,而对应到的也就是大脑功能比较优势的一边。

有父母反映:孩子是左撇子,自己倒觉得没什么,可是学校老师会帮忙纠正,现在孩子一会儿左手一会儿右手,可怎么办呢?

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跟孩子固定好,比如固定用右手写作业,而用左手吃饭等其他事情。两手并用,同时可锻炼左右脑,只要孩子形成习惯了,其实也是很好的事情。

充足的睡眠

睡眠非常重要,保护脑主要靠睡眠。好的睡眠是恢复脑的重要方法。若睡眠太少,很可能造成情绪失调和神经性疾病。

9.课堂常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总结 篇九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依据教师或材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的特点是学生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事先未知的结果,即发现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他的“认知──发现”说的学习理论提出来的。他认为“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不需要较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只是不断的重复旧东西,而不是创造新东西。发现法则要求学生应付新的问题,发明新的东西,它需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过去的教学法的理论,给学生对刺激的反应以奖励,是从外部刺激学习动机的方法。发现法则强调培养形成对科学本身的爱好和兴趣。如果教师只作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概括出原理法则,他们就会以自己发现得到的满足作为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就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到知识深刻,久久不会遗忘,并能广泛的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因此,布鲁纳十分重视发现的学习,甚至要求小学生也成为一个“发现者”。他还认为,人们在参加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不论是认识一个事物,掌握一个概念,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原理,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一)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遵循,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通常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介绍一些资料和现象,或者由学生演算、观察实验、阅读教材等方式进行。

2.推测结论,探索解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回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知识、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直到发现结论、探索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启发。要注意抓住重点、关键,有顺序、有系统地进行。

3.完善解答,小结方法。或者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整理、完善、小结,教师给以必要的启发、指导、帮助,或者由教师作总结性的发言。这里应着重总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缺点。

4.必要时可在问题解决后,在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综合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充实和改善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发现法教学的要求

1.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使用发现法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提问和讨论上。

2.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活泼地进行钻研、探索,启发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提出猜想,进行论证。

3.要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重要思维环节,因为科学发现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发现问题。

4.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法虽有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等优点,但它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它一般多用于下定义、找结论、想方法三个环节上,因此不能每堂课都使用。比如,绪论课、讲评课、习题课等就不宜使用发现法。

(三)发现法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3.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四)发现法的主要缺点

1.花费时间长。

2.不利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不利与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3.缺乏经验的教师难于随机应变解决学生所发生的问题,难于控制教学时间。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发现法,会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但由于费时、难于控制,运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运用发现法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到发现、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索和研究的习惯。

二、探究——研讨法

没有十分严格的程序,但十分注重利用发展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儿童不同认识阶段的特征

(1、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

(2、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3、鼓励学生的言语表达

(4、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三、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所谓纲要图式教学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根据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包括以下哪几个阶段:

??A.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教学内容

??B.出示纲要信号图式,把小型的“图式”发给每个学生进行消化

??C.要让学生课下按“图式”进行复习

??D.让学生在上按图式回答问题

四、暗示教学法

采取与传统教学法完全相反的做法,上课如同游戏、表演

五、范例教学法

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有教养的人,必须改革教材,充实根本性,基础性和本质性的内容,使学生得以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与范例的接触,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六.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前苏联的马赫穆托夫提出来的。马赫穆托夫反对前苏联当时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要求引进科学实践的方式,把解决课题或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过程。他提出,可以采用教师带领学生解决课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和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使教学成为有明确目的、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七、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指让学生按照一定程序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过程程序化,使学生按程序进行独立的、个别化的教学。这种学习方法是把教材分成许多小段,布置便于检查对每段教材掌握情况的作业,给出学生可能得到的正误答案,按答案指明下一步学习的内容。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同步,只要求最终达到同一个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个别化教学,十分有利于照顾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可以及时防止遗漏知识。但是,采用程序教学法不能完全实现教育和教养两方面的目的,削弱了教师和班集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八、自学辅导法

自学辅导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自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需要有一套适合于自学的教材。现行的心理研究所编的自学辅导教材是在吸取了程序教学法的一些有利因素、一些有效的学习心理学原则和优秀教师的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学辅导教材分“三个本子”(课本、练习本、答案本)。

(一)自学辅导教学的原则

1.寓有效学习心理学原则于教材之中的原则。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阅读教材,因此在教材中必须贯彻好有效的学习心理学原则。

2.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教学中,教是为了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强调自学,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强调自学,并不能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放任自流。

3.强化动机原则。提高自学的自觉性必须用种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把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强化动机对自学特别重要。

4.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学,能将班集体和个别化这一对矛盾协调统一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班集体可以开展教学活动,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教师在个别辅导中可以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达到个别化因材施教的目的,有助于形式良好习惯和个性品质。

5.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启就是启发引导;读,就是阅读课文;练,就是做练习;知,就是当时知道结果,以便及时反馈和强化;结,就是小结。在这里教师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6.自检和他检相结合的原则。检查学习效果时,也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积极性相结合,即把他检和自检结合起来,并且是学生逐渐养成自检的习惯,形成自检的能力。

7.变式复习原则。复习是为了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变式复习不是机械性的重复,它对于加深理解、巩固掌握已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自学辅导法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列出阅读提纲),独立阅读教材,思考其中问题,教师巡回答疑。

2.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拟定的提纲回答或讨论问题。

3.在学生回答、议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讲解时注意突出重点,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新、旧知识的联系等等。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练习。这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阶段。

这种教学方法有学生自学,议论,独立地进行练习,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个别的、集体的辅导,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探索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运用自学辅导法进行教学一般要经历的四个阶段

1.领读练习阶段。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教材的方法和培养独立做题、认真进行自我检查练习题的习惯。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三读”:粗读扫除字词障碍,细读概括段落大意,精读钻研关键字句;学生在读懂讲述内容后,独立做好相应练习,完成一组练习后,再核对答案;教师按提纲进行检查,着重检查学生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的掌握情况。

2.启发自学阶段。目的在于使学生独立自学,培养自学习惯。教师课前备好“启发自学提纲”和“小结检查提纲”;上课是先给出启发自学提纲,学生在提纲指示下自学,作习题,对答案和自己检查;最后教师按启发自学提纲提问,纠正错误,小结。

3.自学辅导阶段。课堂上教师只交代学习任务和应注意之点;学生独立阅读,做练习,对答案,做小结或笔记,与此同时教师进行辅导,检查了解学习情况;最后小结、检查落实学习要求。

10.幼儿教育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 篇十

一、观察记录的性质和意义

就教师局部的行为而言,有些观察显然是不需要做记录的DD如果教师的观察是为了眼下的判断和即刻要采取的教学行动的话。而就教师全部的教学行为而言,从有意识的程度来排列,则是从无观察的教学行为、以观察为基础但无记录的教学行为,最后到以有记录的观察乃至以系统的长期观察记录为基础的教学行为。

所以,从这个序列上来看,要建立教学活动的规范和科学的充分依据,仅仅知道要观察、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合适的记录工具的观察,就像没有反思和计划的教学一样,很难保证有切实的进步。

(一)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记录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观察的一个辅助环节,是观察的一个因素或后期的延续。因此,常见的情况是,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当然,从记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但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记录还有一个朝后看的目的,这就是,记录是为了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从功能上来看,它作为观察和反馈之间的中间环节而存在。教师的全部记录文本可以保存在一个特别的地方,但是记录内容本身是没有任何独立性的。如果一种行为和现象被记录下来之后,这些记录不在当时和以后得到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有关启示,那么之前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由于记录本身的特点,是形成物质的、静止的文件,不是稍纵即逝的场景和观念,也不是某种用于一次性消耗的物品,所以它可以被重复利用,当然也就可以跳出单纯的教学流程之外,被派作别的用途,比如用于研究,用来和家长交流或进行汇报,用于同事之间的讨论,以及各种评价或评比活动。

(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

当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的时候,并不排除偶然的、生成的和突发的情况。但是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生成的灵活性,并不完全是计划性的例外,反而是要以一定的计划为基础、为根据的,或者有时候是作为计划的补充。同样道理,当我们说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时,并不排除少数情况下临时偶发的、或者某些一次性的记录,并且有些不成熟的计划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

观察记录的计划性在于它需要有一定时间安排和方式进程等方面的规划,其中包括记录的规模、频率、时间段、总时间长度、辅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种机器设备)的设计与使用、保存与整理,等等。

(三)观察记录是一种有丰富意义的行为

有规律的记录和良好的记录工具,不但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产生许多附带的、有时候是不期而至的效益:

1、书面的记录比大脑的记忆,在客观性和真实性上更有保证,更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2、书面的记录可以进一步加深大脑的记忆。

3、记录是对现象进行重新整理、在意识中进行澄清和思考的过程。对于教师的记录而言,这个思考的过程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其一,可以增进和加深教师对于幼儿当前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把握他们的兴趣、交往和人际关系情况、所面临的问题和各种生长中的能力;其二,可以发现课程生成的来源,或者渗透某些教育教学内容;其三,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的记录,本身内含着教师对于其教学行为的反思过程和对于师生互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的理解过程,帮助教师清理有关目的是否明确、手段和目的是否符合、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幼儿的反应是否合乎教育教学的预期、为何幼儿会有这样的反应等等问题。

4、记录还可以帮助教师。思考一个目前没有引起大多注意的一个问题:教育过程中的许多现象、教育环境中的许多材料缺乏合适的命名。这是因为具体的进行中的教育教学过程是缺乏反思的,是行动性和场景性的,所以它要么不需要概念,要么由于实物和场景的帮助,不需要准确的或事先得到公认的概念、然而记录则不然,它是反思性的,是脱离具体行动和场景的,而且是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来进行的活动,所以有关现象和实物的命名问题,就成为了现实的不方便,进而在反思中直接成为了教师把握的对象。

5、记录对于观察行为的反作用:它规范、便利教师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的习惯,保证有效省时,它也使得教师在以后观察的时候更有方向性。

6、长期记录的积累,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在总体上了解资源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水平,了解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在局部上了解个别幼儿的现象背后的原因,了解其发展的历程,了解某些材料发挥作用的规律、原理。

7、持续的、有方向的记录,可以检验教师的某些假设、措施的效用如何,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调整。

8、它对于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家园信息之间的沟通等等,起到媒介作用。

9、它是教师个人的档案库的重要部分,是其日后进行自我反思和专业提升的历史基础。

二、观察记录的分类和范畴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观察记录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 根据记录的结构性(也对应着观察的结构性)划分:

1、开放的日记式或轶事性记录。

该记录方式在局部观察、随机观察中经常使用,类似于日记或记叙文。这种记录常常是一种个案研究,或是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思考;它追求“质”,而不保证“量”;它常常没有预先的结构,不对情境作人为的分解,而是尽可能地从某一个角度,保持情境、对象的真实和完整。写作要求:对于特定事件的记录,无论以事后或现场的方式进行,都应当尽可能包括以下要素。

(1)原始记录

特定事件的记录并不完全排除观察者的感受、评论和其它主观的意见,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则必须要保留一个事件的原始记录,而且该原始记录应当尽可能是客观的、具体的、直接引用的。记录者在原始事件中不应当追求可以理解的完整性,不应当对行为者的动机、目的、感受妄加揣测,而只应当追求可以直观的完整性,即知觉到的过程与事件。

原始记录不描述内在的心理事件,而只描述“能够被充分定义为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可以从物理上确定的行为”(参巴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第43页),这些被描述的行为都应当能够得到操作性的定义,应当容易标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作为量化工作的前期准备。

(2)记录者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为目的,不以发现为满足,而是为了实用,为了指导和教学;它不是在工作之外来研究工作,而是边工作边研究,将研究变成工作的一个流程、一个步骤,使研究附属或内化到工作之中。这样,教师一切的观察工作,收集信息的工作,都不能离开她的理解和判断。

纯研究的要求和纯工作的要求之间的矛盾问题,需要有一个调谐的但又不是平庸化的处理。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保证每一方的独立性,明确各自的要求和条件,然后要以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服从于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主观性和价值追求,但是我们将客观性和规律性放在出发点的位置。这是我们从事一切教育实践工作、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一个普遍的准则。因此我们具体的处理原则和措施是:

第一,只有完成了原始记录之后,观察者的判断、推理和感受才可以以某种形式“附加”在原始记录之上,如加括号、旁注,或者结尾的点评分析等等,但不是不加区分地“渗透”、混合在其中。

第二,一个已经完成的教育过程或现象的“质”的记录文本,不能缺少记录者的判断、推论、反思、理解、印象、感受等主观的成分,因为记录者不是一个无关的研究者,而是对眼前的场景、现象负有责任的、对一些现象事件带着实用的关心的内部成员。而上述主观成分,是记录者对此负责和关心的具体表现,也是完全合理的表现。

第三,大量的观察记录不仅反映教师出于观察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更要突出教师自己的行为本身。而对于自身行为的记录,记录者完全可以如实地反映自己当时的感受、动机,当然有时候也要用旁注或括号的方式,但是在性质上就不再是对别人的心理过程的推论了。一个人在情境中现场意识到的意念、情绪,理应同别人的行为一样,都属于可以观察到的、留有痕迹的,因而是对于自身具有同等客观性的因素。

(3)完整的过程和场景

这主要指经过整理的、或是事后回忆的记录,对于现场记录则不可能作此要求。这不仅因为时间的缘故,主要是因为现场记录要求最大的客观性、直接性和丰富性,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冲突的。

事件的记录有两个侧重点,一个重在现象,一个重在人的行为。反映人的记录,着重在揭示人的行为的背景、动机、目的、过程、结果、反馈以及其中的种种影响因素,如记录一个幼儿的个案。反映现象及其规律的记录,则着重在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如记录一件事情的讨论和处理。由此可见,不论何种记录,都要求是完整的,反映全过程的,交代背景、影响因素和后果的。它必须有某种连续性。

所以,事件的记录,常常不是孤立的某一次的行为及其记录,而是或者在数量上有横向比较的,或者在时间上有纵向积累的。因为单纯按照一次时间来取样,很难保证行为的完整性,不能反映个性,也不能反映规律。

2.表格记录。

该记录方式在整体观察、结构观察和实验观察中经常使用,它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对场景中的内容进行反应和判断。

表格记录根据观察的目的、时间的跨度和长度,可以区分为以下三种:

(1)常规性、长期性和连续性记录表格。

该表格常用于分方面记录个案幼儿的发展情况、园务制度和班级规范等成文条款的执行情况、各个环节活动的整体概况、幼儿园各部门的一般活动情况等等,也就是日常进行的、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这种记录应当进入幼儿园的管理,形成习惯性的制度,并渗透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

(2)主题(问题)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记录表格。

[幼儿教育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

上一篇:王维写雨的诗句下一篇:法学专业毕业实习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