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共14篇)
1.小学科学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小学科学学科(四、六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克枯小学校教师-张明
本人在本学期担任克枯小学四、六年级科学教学。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该学科课前器材准备和课后器材收拾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总结: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观念。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四年级学生刚步入科学学科的学习一年;学习兴趣浓、学习基础差。
二、主要成绩:
1、具体措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三、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科学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三、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此外,我坚持检查后进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进一步培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2、经验浅谈: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科学有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己教学理念更新不够,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6年6月30日
2.小学科学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一、农村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对科学的质疑,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提出质疑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现阶段农村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极度缺乏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科学教师专业水平低
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比较差,学校对科学学科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对科学学科的重视度比较低,缺乏专业的科学教师,科学教师缺乏丰富的科学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比较低,一些科学教师自己对科学知识都是一知半解,难以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教师的科学意识淡薄,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讲授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学生科学知识不全面,难以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缺乏教学设备
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农村小学的教育资金有限,教学设备比较少,甚至连一些科学实验基本仪器都没有,难以进行科学实验,科学教学依赖教材,学生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尚未实现信息网络、多媒体和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学生和教师查阅相关学习资料比较困难,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难以进行有效扩展。教育资金有限导致农村小学教学难以展开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难以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教学质量比较差。
3.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落后
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过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科学学科形同虚设,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度都比较低,科学学科难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教学质量比较差。
4.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农村小学教学中,学生没有对科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只将语、数、外三门课程作为学习重点,缺乏学习科学的兴趣,课堂参与度比较低,一部分学生会在科学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教师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没有鼓励学生集中精力学习重点课程,科学教学难以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作用,无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学习中提出自己与科学相悖的意见,总是会有顾忌:“我提出的问题其他人都懂,同学不会觉得我很笨吗?我提出的问题不是教学重点,老师会批评我吗?”缺乏信心,不敢提出质疑,质疑能力难以展现出来,学生缺乏自信,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农村小学科学学科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师的科学意识
农村小学开设了科学这门课程,就说明它有存在的价值,教师要对科学学科产生正确的认识,增强对科学的重视,正确理解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使学生参与到科学课堂学习中,对于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要通过其他渠道理解这些重点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对于涉及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验中正确认识科学知识,教师和学生具备科学意识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缺乏教学设备,但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观察小动物》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观察小动物,农村小动物比较多,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观察活动,得出结论,学生就会对知识产生正确的认识,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将科学和大自然进行有效结合。学生在自然中寻求科学的奥秘,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
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质疑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吸引力。例如,在学习《光与色彩》这一个单元的时候,教师打开手电筒,手电筒就会发出光,教师就可以提问“光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看到的光,回答““直线传播”,教师再将手电筒的光对着镜子,这个时候光传递出去的路线就会变弯,这个时候就会有学生提出质疑问:“为什么光照射在镜子上传播路线会变弯?”带着问题进行本章学习,在学习教材知识之后,学生会发现光的传播路线变弯是由折射作用决定的,在情境教学环境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所有学生提问,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自己的质疑,就可以提高自信心,这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其他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4.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小学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科学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培训活动中可以学习其他优秀科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将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化为适合本校教学情况的方法,应用于科学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对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后,利用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提高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并将问题提出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科学学科的实践性比较强,教师要为学生创作实验的机会,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可以实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教学目标。
总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科学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具备质疑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这对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带着“为什么”的问题进行学习,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重点教学内容,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质疑科学的态度进行科学学科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丰富自身知识。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农村科学学科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讨论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措施。
3.小学科学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具有创造性的
研究方法的人才,而培养具有很强研究能力、有创造性的研究方法的人才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良好的科学情感教育不仅对学生科学知识、技能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对学生科学方法、能力和良好科学习惯的培养和养成。
一、情感教育对科学知识、技能学习的作用。
学生的情感是《科学》学科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
情感态度对学生的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和制约作用,在科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不怕艰险,孜孜不倦地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勇敢前进才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有了正确的情感态度、热爱科学的精神,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物质可以变精神,反之精神可以变物质。人的精神是物质的反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情感,形成科学价值观,形成科学精神,能促进学生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牛顿发现的地球引力,是物质的苹果落地现象在牛顿执著的科学精神的导引下产生的。如果牛顿和其他人一样没有执著的科学态度是不会有什么发现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情感作用,许多科学家就会被许许多多的困难所吓倒。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技能的教育的时候,特别要注重正确情感态度的教育。
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一样也会有或大或小的困难和阻力,正确的、积极的情感会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冲破阻力,不顾一切去完成科学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从而获得科学知识、技能,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虽然没有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大,但一样也会有困难。例如:我教学的班级中有一个平时特胆小的女同学,在我上完小动物单元后的一节课前,捧着个玻璃瓶来到我前面给我看她的“杰作”,一条大蚯蚓,高兴地喊到“老师、老师,我敢捉它,你相信吗?”说完,用手一把抓起蚯蚓,举到我眼前……原来它为了研究刚毛蚓(上节课布置课外观察更多的小动物),克服了原本她很怕蚯蚓的胆小性格,而敢于去捉,去研究。多么好的“小科学家”呀!
二、情感教育对科学方法、能力的培养。
科学的方法有着非常严谨的要求和实施步骤,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随意性。科学家的精神是不僅要想象丰富,更要有严谨、一丝不苟的研究作风,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方法。在上实验课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敢于提前预测,更要告诉他们光凭猜是不行的,一定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然后设计比较方法、过程,并进行实验。当实验结果出来时,不管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得到了培养,学生有了科学的情感态度,对科学的研究的方法有了更深的印象,那就是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科学猜想。一个具有良好科学情感态度的人,在研究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好的,新的科学方法,表现出很强的研究能力。
另外,我们要有“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学会巧干,不蛮干,能不苦干成功就不苦干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这些对于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
三、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科学行为习惯的养成。
行为习惯作为人的行动表现,受情感态度的支配和影响,科学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情感态度,向他们传授知识、技能,训练科学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又通过学生的科学行为习惯反映出来,学生在形成科学行为习惯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干扰,通过正确的科学情感态度的教育和培养,能促进他们科学行为习惯的形成。一次,我在给学生做的纸车评定记录时,一个学生看到我给他的纸车评良好时竟然放声大哭,我马上给他解释为什么评他的纸车为良好级,但他却哽咽着对我讲了一件让我也差点流泪的事,原来他做的纸车的确很好,但在家里快做好的时候,他妈妈看到了,竟然说不准他再做这些“小玩意”,并威胁说要扔掉它,于是这位学生就将纸车偷偷塞到书包里带到学校来,没想到被压坏了,直到我上科学课也没能有时间修好,于是就出现了我给他评定良好级时的情景。思想观念的碰撞,不良环境的影响都没能阻止我们的学生的科学研究、创造的激情,我仿佛又看到了一百多年前贝尔迎着人们的排斥心理和旧习惯的干扰进行长途电话通讯实验……
所以,在平时的科学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没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良好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这对学生良好科学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四、情感教育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学校、教师、家长不能越俎代庖,没有学生自己的体验,就无所谓人性的独立,特别是如果没有了学生的心灵的感受,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乏味,精神家园就会荒芜。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4.小学科学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2020年7月6日至 9日,数学教研组对本校一~六年级的数学备课、作业进行了检查,现小结如下:
一、综述
1、检查内容:
(1)一~六年级数学补充习题。
(2)一~六年级所有老师的备课,包括青年教师的手写备课,其他教师的电子备课。
2、上交情况:
各班学生作业本基本交齐,每位老师的备课本,上交及时,齐全,能按规定时间交至二楼多媒体室。
3、检查时间:2020年7月6~9日。
4、检查地点:二楼多媒体室
5、参与检查的老师及分工:
一年级:略 二年级: 略
三年级:略 四年级:略
五年级:略 六年级:略
二、优点
一年级
数学备课:教学目标清晰、具体,学情分析具体、到位,能分析清楚孩子之前的水平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新授课比较注重大问题的设计,并能说清设计意图,板书、作业每课都认真设计,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格式规范,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其中,徐豪老师的反思比较深入,二备思考比较多,并且有价值。
补充习题:都能按照学校制定的作业规范和要求全部完成,而且大部分学生字迹清楚、书写规范。出现错误以后,学生能及时订正,教师批改及时、严格、仔细。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此外,蔡丽珍老师的班级非常注重书写习惯的培养,有鼓励性记号。
二年级:
数学备课:整体看来,教学目标清晰、具体,学生分析具体、到位,能分析清楚孩子之前的水平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新授课比较注重大问题的设计,并能说清设计意图,板书、作业每课都认真设计,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格式规范,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其中,周游老师撰写的反思比较认真。
补充习题:整体看来,都能按照学校制定的作业规范和要求全部完成,而且大部分学生字迹清楚、书写规范。出现错误以后,学生能及时订正,教师批改及时、严格、仔细。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其中,经辉老师的二(3)班,学生书写特别规范,数字、符号书写特别到位,而且做题的习惯非常好,例如等号均用直尺,老师的批改也很严格,仔细。整个班级的书写习惯比较好。
三年级:
数学备课:整体看来,教学目标清晰、具体,学生分析具体、到位,能分析清楚孩子之前的水平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新授课比较注重大问题的设计,并能说清设计意图,板书、作业每课都认真设计,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格式规范,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其中,丁文婷老师的反思比较深入,二备思考比较多,并且有价值。
补充习题:整体看来,都能按照学校制定的作业规范和要求全部完成,而且大部分学生字迹清楚、书写规范。出现错误以后,学生能及时订正,教师批改及时、严格、仔细。这是她们共有的特点。此外,孙林霞老师的班级注重书写习惯的培养比较到位,尤其是孙林老师班上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写得非常具体,到位。那么多汉字,大部分学生书写工整清楚。虽然今年碰到疫情这种特殊情况,允许作业适当减量,但孙林霞老师的两个班,作业量还是没少。
四年级:
数学备课:教学目标清晰具体,文本和学情分析具体到位;每节课都有二次备课且二次备课切实可行;每节课都有课后反思且深刻实际;每课都精心设计作业。
补充习题:按照学校制定的作业规范和要求,补充习题全部完成,而且大部分学生字迹清楚,端正,学生能及时订正,教师批改及时、认真,有个性批改。
五年级:
数学备课:格式规范,态度认真,进度一致,教材分析准确,活动设计能贴近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经验,优化重难点的呈现方式,可操作性强,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针对性强。
数学作业:五年级数学《补充习题》,学生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端正,能严格按要求去写,订正及时有效,对学生的做题过程要求细致,特别是五5,字迹端正清楚,格式规范,特别棒!
六年级:
数学备课:
1、注重二备。
2、大部分课都有反思。
数学作业:整个年级都比较注重书写,大部分同学按照作业要求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本较整洁。其中六(4)班整班在改正错题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过程的改正,学生统一用红笔改在旁边,比较清楚,也便于学生对比错题。对于一些难点,用红笔将思考过程记录下来,便于复习。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作业:学生的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
1.鼓励性评语比较缺少。在平时批改作业过程中,遇到比较优秀的作业,可增加一些鼓励性评语,既可以激励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对其他孩子起到示范作用。
2.个别同学改正错题之后错误没有及时圈掉,老师批改作业应该严谨,认真,做到全批全改,特别是错题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及时批改。
3.解决问题需要列竖式计算,个别学生在数补封面上有书写竖式的情况,书写比较马虎、潦草,等号、横线不能用尺。可以要求学生在数补上端端正正列竖式,横线、连线、等号等要养成用直尺的好习惯。
4.常规作业要求让孩子写日期,打记分线,但是有的班级整体没有。个别班级学生书写的日期格式还不统一,有的同学没有划横线,有的同学划横线的长短不一;六年级对于错题的改正要求不统一,有用修正带的,有不用尺乱划的,有改在原位的,有改在其他地方的。老师对学生应统一标准,严格要求,下学期开学一定要重温校《数学作业设置与批改要求》,让每位数学老师明确批改要求。
5.个别老师批的等第也比较潦草,不规范,应做好示范,严以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6、个别班级作业本折叠和破损情况比较严重,要注意书本的整洁度,平时应加强爱护书本教育。
建议:
1、对学生作业进行适当的奖惩,对认真完成的学生应及时表扬,或在作业本上写一些鼓励的话语,增强学生作业的兴趣。
2、关注学困生的作业,要求这部分学生当天作业当天清。
3、对学生的作业,整体要求要严格,以身示范,做好榜样。
4、纵观学生的作业本,我觉得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管理上真的有一套,不仅作业字迹清楚端正,正确率高,而且簿本整洁,破损较少,建议大家多学习优秀作业,以便后续改进。
备课:
今年受疫情影响,上课时间大大缩短,学校及时组织师生进行线上学习,大家克服了前所未有的的困难,体验到了家中学习的乐趣。由于时间紧,开学后备课中有些内容、有些环节并不齐全。教师备课问题主要表现在:
1、执行备课常规的严格程度还不够,有少数备课环节不全。如课时的标注,上课时间的书写等。
2、二次备课在教案中有所体现,但篇数不多;有的字体颜色一样,没法区别,应有所加强。
3、教学反思的力度不够,思想也不够深刻,不能很好地反思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指导思想。教学后记要认真思考后再总结,既要指出本课的成功与不足,又要分析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打算。
4、青年教师的手写备课要严格按照我校制定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里面的备课要求来备课,要认真备满课时,练习课也要备,最好标上课时,上课的时间,杜绝随意性。
建议:
1、建议老师们要及时反思,课后要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反思要有深度、有质量,应就讲授过程中成败得失进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收获、困惑、改良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后续的重建,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建议老师们重视二备,个人钻研教材要体现自己的想法,要展示自己的亮点,可以是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也可以是新授过程的设计或练习题的设计,不一定面面俱到。
3、建议老师们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把时间和空间充分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立场。
4、根据电子备课的实际情况,建议老师们在书上备课,拿着书本进教室,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有重点地记录在书上,上课才能有的放矢。
四、备课、作业优秀的名单:
优秀备课:
一年级(略)二年级(略)三年级(略)
四年级(略)五年级(略)六年级(略)
优秀作业:
5.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篇五
一、明确了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较全面的科学素质。
1.重视培养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小学生科学素质最重要的一条是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任何事物。我们科学教研组成员在开展科技活动时以培养学生对科学较浓厚的兴趣和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作为最基本的目标,让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技能力,最终达到尝试运用科学知识改造事物的目的。
期初,学校在各班中挑选有科技特长的学生组成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包括航模、信息技术、金钥匙竞赛等类别),每周定时在科技教室开展活动,由科学老师专职人员进行辅导,培养能够随时参加各项科技比赛的优秀人才。
2.科学组的教学工作着力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超群表现和学生超越自我的实现。科学教学以它特有的优势提供了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创造力的机会。在认识到“创造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我们教研组加强了“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和实践,每月组织组内教师集体研讨、分析,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拓展教学范围,把课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利用多媒体、录像,激发学生创造意识。本学期,学校还专门为科学组增添了一个新的多媒体实验室。
此外,我们组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便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电子小报制作、小实验、考察空气与水域污染、制作环保宣传牌、编辑《我爱我家》科技小报等,同时还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小发明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要教会学生一些小发明的技法,如主体附加法、缺点列举法、功能聚集法等,最后鼓励、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制作完成“小发明”。通过学校举行的“校园科技节”活动,在活动中讲科学家的故事,撰写科学小论文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确定科学组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一般形式。
1.明确科学教研组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对于各阶段的科学课,明确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的配套材料,另一方面穿插自主的特色活动。教研组活动的形式以讨论、沙龙、论坛等为主,但也不受限制,使教研组全体成员得以在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全面提高、完善自我。
2.加强教研组课题研究,以研促教。
随着教学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组内成员在教研组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又确立了小组成员的个人子课题研究,并及时做好调查、记录,撰写研究性论文及总结,真正做到“以研促教”,通过教学研究来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6.最新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篇六
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学好科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深入学习《
省小学科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探索本学科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将德育有机地融于科学教学中。
3、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整册教材内容,要注意季节性较强的内容,可按季节、天气等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阅读教学参考用书和相关的科普书籍,了解前沿科技信息,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4、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探究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充分把握学情。在教学开始前,通过简单谈话、口头交流、游戏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为教学做好准备。
5、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加强大单元整体安排,教学时能按计划进行,不拖延或赶超进度,不任意增加教学难度。
6、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逐字逐句研读本课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的意图,并与教师用书结合起来研读,确定本课的核心活动。课时目标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关键问题,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的需要,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做好观察记录。
7、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和资料,器材尽量体现结构性、全员性、典型性,避免无准备的低效教学,并注意实验器材的安全性。
8、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探究实践活动的重点和本质。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可以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9、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像科学家、工程师那样,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探究实践机会。
10、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师生应共同制定有序的课堂教学常规,教师要及时把握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11、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理想的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教师要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2、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13、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要灵活运用视频、课件、资料、讲解等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教学。
1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融合,一些活动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倡导跨学科的STEM教学,充实科学教学。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模式,推进常态化应用。
15、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16、对探究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活动;也避免教师过度指导,不让学生的活动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机械操作。
17、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科学课的重要特性表现为对证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在教学中开展论证活动,要注重证据,突出证据来源正确,证据运用恰当,体现科学本质。要精心设计观察实验的记录单,既要把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指导隐含在记录单中,又要让学生通过记录单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18、探究从问题开始,要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可研究的问题。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作假设一定要符合逻辑、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一时不太清楚,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究、求证,切忌信口开河。要博学多识,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
19、要重视技术与工程教学。把握工程实践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学习明确问题、设计图纸、制作测试、修改改进等工程实践的过程,渗透工程思维。
20、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尽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组学习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组织形式。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动手、人人记录,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色定期进行互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用事实说话。提倡在证据基础上的论证,尊重证据、尊重民主。根据有说服力的证据,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
21、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研讨活动,要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帮助学生及时作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使用批评教育的手段要慎重。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奖励实物的方法不能经常采用,以免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和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22、科学课堂的书面作业,根据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一般在课堂上用3-5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些观察、实验记录单均可视作科学课的课堂作业。小学科学一般不布置书面的课外作业。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与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寻找相关资料、课外的观察记录,均可视作科学课外作业。要鼓励学生自主的课外研究,主动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积极的评价。
23、做好实验开出率的记录工作,及时整理保养教学仪器,做到定位入柜存放。对缺损仪器要及时报损,并提前订购,保证下轮实验的正常开展。提倡课外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发挥教学仪器的效益,重视实验安全教育。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24、教师要对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对学生所做的每道作业都要亲自批改。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评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要组织课堂讲评与矫正,对优秀作业要予以展示,提倡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记录。
25、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检测,还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特别要关注迁移应用、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习惯等也作相应评价。
26、科学知识的测评,建议分学段采用多元评价,倡导等级评定。1-2年级提倡游考等实践的形式。中高年级每学期要有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笔试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命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重点突出对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科学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题目及怪题、偏题。
27、探究实践能力的测评,主要采用作业(作品)法、现场操作法和档案袋评价法。可以依据学生的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学习记录本、科学报告等进行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践评估。提倡建立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低年级主要以活动表现、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测评。
28、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主要采用行动观察法,观察平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记录,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增值性评价。
四、拓展性活动
29、认真学习《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框架》,指导学生开展教材拓展、课外实验探究、专题研究三类拓展性活动。提醒、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周期较长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长周期活动,以便深入体验活动,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30、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科学实践活动,组织校园科技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学好科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学好科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小学科学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七
李灿莉在会上希望通过教师实验教学基本功竞赛,发现一批好苗子、好典型、好教师;通过实验操作比赛,形成一批很好的案例;通过这次活动,发现总结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个性化问题。
徐世昌主任在会上先简单介绍了这几年安徽教育装备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未来教育装备更好的发展机遇。他希望在即将开始的大赛中参赛选手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希望各位参赛教师回到学校能够总结过程,学习并消化其他教师实验教学中好的经验、好的办法并应用好。
李强副主任希望各位选手要充分利用这次基本功竞赛的机会,互相学习、展示自我,争取好成绩。
本次竞赛由理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卷面笔试主要考查教师的实验理论知识,实验操作主要考查教师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大部分选手无论是10月22日下午的理论笔试,还是10月23日的动手实验操作,都能沉着冷静、仔细答题,充分显示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
本次竞赛是安徽举办的规模较大、水平较高、参与人数较多的一次活动。与以往竞赛相比,这次选手的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实验操作,选手们大都以娴熟的技能顺利完成,这与各地、各校近年来陆续建立、完善了实验室,普遍重视、开设了实验课程是分不开的,也充分展示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后的显著成果。
8.小学科学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八
黑龙江省红兴隆分局局直第二小学 王岩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造中,科学课是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探究自然奥秘的重要学科。它能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了解自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又是学生今后的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科学课程的学习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保证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应尽的责任。而如何保证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如何激发学生学科学的欲望,需要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去钻研。以下我简单谈谈我从教这几年的经验:
我经历了那个由“自然”转变为“科学”的时代。从开始的茫然到现在对“科学”这一学科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以前《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科学态度等,而新课改之后教师学生地位的变化对师生教学的影响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的。那如何更好地完成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呢?我来简单说下自己的心得: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变换教学方法,并且教师还要懂得如何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最终来唤起学生对学科知识探讨的欲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才会积极、专心致志而且津津有味的去认识和探究科学事物和现象。如《点亮小灯泡》一课,我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玩一玩”,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多种方法将一节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组装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自行探索,自己
想办法去做实验,自己想办法让灯泡亮起来,相信随着小灯泡一个个的亮起来同学们也会得意、喜悦和自豪,这个时候教师则可以引入简单电路的主要内容了,这种教学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欲和好奇心,又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让学生们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和想象力,增强对知识的求知欲。由此可见,在进行自然科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环境的优势开展教学,让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并且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能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并学到新的知识。所以我认为在小学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让学生轻松的学、开心快乐的学,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的第一步。
当然光有放开不行,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去完成。如我在教《磁铁》一课时,在课内引导学生实验认识了磁铁的基本性质,在即将下课时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把一根磁铁截成两段后,每小根磁铁是否具有磁铁的基本性质?这样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学时间。
第二,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学习习惯。
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不专心。针对这一问题,应特别强调学生课上要专心听讲,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老师讲解。因为这既有利于把握对方要表达的内容,又对自己的学习是一种提示和启发,同时也是保证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还是对讲话人的一种尊重。为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课上,有时让学生补充别人没有说到的方面,有时也会有意识的让学生根据他人的观点,来阐述自己的意见,只有认真倾听的孩子才不会与他人的答案重复,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同学的发言作出准确的评价或对老师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在这时适时给予鼓励,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久而久之,上课时不仅学生走神的现象明显减少,而且学生在倾听的同时还能够不断动脑思考,根据别
人的讲话内容理清自己的思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效的是,学生还学会了在倾听与交流中,归纳总结,记录学习要点的学习方法,保证了学习效果。
第三,我们在课堂任务安排上要注意动手实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实验来。如教师演示“热喷泉”的实验。在一只盛有少量红水的烧瓶上塞上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将烧瓶放入热水中,瓶里的水立刻从玻璃管上喷出,就像喷泉一样。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道理。这时教师进行“热胀冷缩”的知识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多安排一些由学生动手实验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快乐的实验中进一步理解自然科学知识。当然,在针对学生活动上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 的这种精神。要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为了落实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讲解、示范和指导。这样做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如在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后,他们实验用的铁钉需要收拾,教师并不直接命令学生如何把钉子装好,而是将表现的机会充分地给予学生,让他们自己想一个又快又方便的方法把铁钉收 拾好,学生通过运用学得的知识把问题自行解决了。这样做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积极表现的心理需求。
第四,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带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感情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往往是对那个老师有感情,就对那个老师教的课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科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首先,我在上课时,力争做到教态亲切、说话和蔼、辅导耐心,使同学们感到可亲可敬。其次是正确对待学
生的错误和挫折,不随意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学生,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还与学生经常谈心,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和他们一起完成课外作业。我和学生一起做过“土电话”,玩过风筝,有的同学做的风筝飞不起来,我就和他们一起研究其中的原因,帮助他们改进。由于师生感情融洽,不仅使原来学习兴趣浓的学生能持续下来,而且也带动了原来学习兴趣不够浓的一些同学,也积极地参加了课外的自然研究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学习自然的持久兴趣。
第五,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改变评价方式。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我们用一张考试卷让一位学生去做,也许他会考得成绩不理想,但是如果我们让他动手做实验,他很有可能比其他同学会做得更好。所以,教师应该要注重应该用怎样的标准去衡量科学学科上所谓的“优、差生”。就比如我们刚刚举的例子,这位同学平时在做实验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并且会比其他同学高,但是如果他的这种学习热情没有被老师即使发现并予以肯定,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一定要及时、要注意方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也应该要提出鼓励,当然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在合理的轨道上提出问题,教师在对其进行解答时还应该要注意留给学生自己的想象空间和好奇心,不能因为老师的表扬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认为,教师正确的评价方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要素,这也应该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能力。
以上只是本人从教科学这么多年,对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的理解和观点,如有不合理之处,还望同行能多指教。
浅谈小学科学学科新课改后的教学心得
9.小学科学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科教研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科学教研工作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础,以加强教学研究为重点,坚持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进一步强化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努力提升全区科学课程实施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规划,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
科学学科深入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科学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和方向,同时继续学习《小学科学课型范式及其实施策略》,进一步理清科学课堂的基本结构,熟悉操作步骤,指导教学实践,服务于日常教学。
2、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加强课程管理,推动课程的健康发展。
、抓好常规管理,每月底定期对本组教师的教案、听课笔记、读书笔记、学生作业等资料进行检查,将结果上报校行政,并按教导处要求,上网公布总结。老师的备课本、听课笔记,读书笔记,符合学校的要求,教师能按时完成网上实验汇报登记工作。
教师能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学习武进区学科教学建议,严格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并通过加强课程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利用周边学校的学科带头优势,积极参加课题组研究工作,王丽媛参加的区课题《构建小学科学完美教室的策略研究》,并即将结题,努力提高本校科学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课程的实施水平。
10.小学科学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策略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已经成为必然,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手段的日益更新以及电脑的应用普及,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的整合,使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能够给学生开辟一个更加直观的、开放的学习空间,弥补以往信息量的不足。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的整合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内涵主要是运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科学运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实际的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以及课程的基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能够融为一体,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这种整合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然而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但是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主要是为教师提供有利的教学工具,是学生提高认知程度的有效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材形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制约因素
(一)教学设备匮乏
虽然我们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必须以教育信息化作为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我国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很多小学教室中缺少多媒体设备,只是配备了计算机教室,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所以教学设备的匮乏,就阻碍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的整合。
(二)对整合的认识不够
由于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是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形式,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重要性,他们还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倾向于运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教学方法。此外,有些教师不能真正认识整合的内涵,对于整合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有些教师认为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认为只要学生利用计算机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就可以了,没有真正地理解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三)整合能力差
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具备课程能力,而且还应该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很少从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进行整合。此外,从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教师不能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而且能力方面不足,这就严重阻碍了整合策略的实施。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策略
(一)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满足整合的硬件要求
由于小学教育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要想解决硬件设备短缺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政府的重视度。从而在政策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外,可以与一些办学条件差,而且规模较小的学校进行教育资源整合,以满足整合的硬件要求。
(二)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观念对整合的实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注重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例如,学习相关的学科整合的基本理论,使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够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并且组织观摩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研究课,在理论和实践中做好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准备工作。
(三)加强教师培训
对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针对一些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能力欠缺情况,进行组织培训,其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课件、音频、视频、图像的处理、制作网页等方面,培训的方式主要是运用远程的学习和参与校内培训。为了使培训能够有效地实施,可以制定各个科教师课程整合设计比赛,这样能够使教师在比赛中弥补自身的不足。
(四)建立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库
建立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能够给教师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多积累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为自己的教学素材增添内容,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短时间里一些教师不能将所有的信息资料都集中在一起。有些信息资料和教学的课件只是通过教师自己去搜集,这样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可以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库,运用局域网来实现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设置自己的个人网页,通络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五)重视课程目标
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不能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夸大,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同时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课程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挥整合的主导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没有固定不变的整合模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来进行合理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的整合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只有在最合适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菊萍、张立玉,《.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04
2.李桂敏,《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的有效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7
3.王勇,《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模式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05
4.林红,《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有效整合》[J],《青春岁月》,2013.02
11.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一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工作计划。相信大家又在为写工作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的生活”、“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我们的家园——地球”5个单元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2.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教学任务与目标
(一)教学任务
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
3.能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步骤。
(二)教学难点
1.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感知、体验;
2.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教学的各方面都应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3.注意对学生学科学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4.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12.物理学科期末工作总结 篇十二
物理老师:
本学期我担任教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和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很快过去,总体看,我认真落实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完成各项材料和各项任务,同时积极探索,学习前辈的经验,改变教学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在教育教学方面
首先,要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复习专题。虽然七年级已经提前学过物理了,但是很多人忘得差不多了,这个学期把八年级下册内容重新上一遍,一边讲课本 一边讲练闯考,没有用导学案。复习阶段上课完全用专题来上,课堂上先给学生写十五分钟课本并填写复习专题,然后由学生上白板展示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剩下三十分钟,再给学生讲解课本及导学案内容。课后,严抓学生的作业,练闯考的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加星制度,充分提高 学生的热情,给表现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在讲练习过程中,强调学生做好笔记,抓住关键字,并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这样,学生既容易集中精神听课,又方便考前复习。在考试前,我认真观察过,复习试卷及《练闯考》的时候,做有笔记的同学,复习速度普遍比上课没听课的,或没做笔记的同学效率要快两三倍。
在教学进度方面,谨记领导教悔,“前紧后松”。但这个学期由于用花了太多时间上九年级内容,而期考内容复习时间不足,导致复习得不够深入。再者,本次八年级期末试卷,难度大大的加深了,也与玉林中考题型接轨,导致本次八年级学生成绩很不理想。
二、在引导学生方面:因材施教
从整体上看,各个班都存在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太差,太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种情况,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不一味指责学生,而是不断鼓励,在教学时,多提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和鼓励,并适当地讲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技巧与方法;
2.上课时要求学生多做笔记,把归纳的知识作好记录,复习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些在课堂讲的比较难的题目,一些同学一下子转不过弯来,课后可以看笔记,一般会理解的。
三、在自身素质方面:
认真落实学校教务处的一些要求,做到一期听课至少18节,特别是陆老师的课,通过听课可以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补充自己的不足,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尽量少去玩游戏。
四、不足之处:
13.语文学科教师期末总结 篇十三
【导语】工作总结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语文学科教师期末总结》是东星资源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语文学科教师期末总结
一年来,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
一、不断学习是工作的根本
新课程实验搞得红红火火,为了保证新课程实验能健康顺利开展,重要的是教师要树立的新课程理念,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领悟新理念。为此,我十分重视学习,平时认真阅读教学杂志上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学习教科研专著,认真听讲座,用心参加校本培训,透过一系列的学习,自己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感悟也在一步步加深。除了学习理论文章外,我还学习文化知识方面的书籍。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我还虚心向同行们学习,用心参与教研组的,听课,评课,观摩,研讨活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脉搏。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用心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此刻: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十分注意学生的实际状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齐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样教和怎样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用心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构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透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用心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就应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这天比他的昨日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这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用心因素。
首先帮忙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就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就应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理解,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向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礼貌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透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构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持续联系,互通状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透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在校级比赛中,上学期下学期的校班容班貌获得了三和二等奖,广播操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六一元旦汇演获得了二等奖,学生池小薇在学校讲故事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李盼获得了三等奖。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篇二】语文学科教师期末总结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三年的初中教学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点成绩。在这苦乐参半的初三生活中,流出了辛酸的汗水,收获了学生们可喜的成绩。回顾一年的语文教学,感慨颇多,总结如下:
一、及时调动初三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本学期注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提高学生成绩。但感觉语文成绩并不乐观,今后还需要加大教学力度。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尤其是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学中,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三、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反馈工作
课后的作业能很好地反映学生课上的学习情况,因而本学期精选课后作业,并且及时批改,认真记分析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及时反馈,杜绝学生作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有目的地做好作文指导和批改工作。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更是初三学生考学的关键。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他们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本学期改变了上学期的做法,认真指导学生作文,鼓励他们多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注意从生活中搜集素材,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平时多给学生创造写作的氛围和写作的灵感,使他们真正地爱上作文。能写出真正的内容。课后加大作文批改力度,分析好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在反馈时让学生注意发扬优点,并改正缺点;在作文批改课上,让学生相互批改,使他们自己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优缺点,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热情和作文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在所教的班级学生中,有几名学生其它科成绩较好,但他们最不理想的却恰好是语文,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本学期加大力度,做好优生的提高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巩固基础知识,把七至九年级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巩固。加大字词的理解掌握。
2、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部分学生从未看过什么文学书籍,因此知识面太窄,平时做题理解能力上不去。本学期将有意识地指导他们阅读分析,鼓励他们广泛地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文学视野。
3、提高作文水平,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力争三天一篇,并且保证质量。教师做到及时批改,并尽量找相同题目、相同体裁的例文让其比较,以扬长避短,提高作文能力和作文质量。
从成绩来看效果还可以,但个别优生考得不够理想。可见,语文学科的可变性较强。
五、结合相关文章,进行思想教育
初三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做为德育教育的好素材。因此,教材中合理地把握这些文章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在各单元教学中,使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从散文诗中,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所以,通过选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习古代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质、博大胸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利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其思想品质。一学期来学生的思想积极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六、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教学中注重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根据学生发展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平时加强课外阅读,扩大积累,拓宽知识面。在阅读名著时,有意识地做读书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课上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能力,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提高语文素养。这样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感觉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够理想。今后我将继续进行教学研究,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篇三】语文学科教师期末总结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初三语文科教学工作,通过一个学年的教学活动,按照拟定的计划,初步完成了本期的任务,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班语文平均分89.1分,列乡镇高中第一,优秀率、合格率均列前茅。为了以后更好的计划好教学工作,特对本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在新课标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课堂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对象都在不断更新,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思维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
本学年,语文教学工作在各位科任教师的协作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方法。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差的实际,从字词抓起,由浅入深,逐步发展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两班学生参差不齐,语文能力各有差异,对基础欠一点的同学要求低一些,重在培养他们的语文兴趣,抓基础,达到逐步提高;对较好的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关心生活,全面提高阅读,写作水平的能力。
本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中,认真履行职责,严谨务实,虚心听取意见,勇于探索创新,语文素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学期主要采取实施了以下教学措施。
首先、注意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其次、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三、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四、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感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五、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学期我在有目的地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地向同行学习。在独立专研的基础上,辅之以集体研究,把大家的思维集中起来,在相互切磋中获得丰富的、有益提高各方面素质的知识。
我力争通过这样的教学,进一步指导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各方面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14.小学科学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四
一、填空
1、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3、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和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4、传统的科学教学目标一直以(认知)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
5、探究法的基本程序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
6、科学中的实证意识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可以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
7、“示范—模仿”教学法属于与(习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教学方法。
8、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9、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10、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科学习惯)。
11、逻辑思维就是(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实证的检验,也经得起逻辑的检验)。
12、质疑精神是指(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它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13、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
14、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15、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16、科学课程资源,广义地说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7、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制订(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交流)等规则。
18、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19、英国学者将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师为促进学生的(学习),组织全班学生,向学生进行(讲解)与应用(教学媒介)时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20、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而定。
21、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统一。22、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克拉克)和(斯塔尔)把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分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两部分。
23、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是选择问题、(提出假设)、(实施探究)、解释结论、评价反思。
24、知识发现式探究式学习,就是要学生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其一般程序是:从已知的学习内容出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25、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演示法、观察法属于通过(直观)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
26、对于科学本质的界定,就小学科学课而言,它从(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三方面体现科学本质。
27、课时教学目标设定时应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来表述。28、20世纪80年代苏联对教学方法定义为: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29、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讲授、谈话、演示属于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30、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式有:(问题讨论式)、知识发现式、(实验探求式)等。
31、语言传递法、直观显示法、实践操作法分别是以(语言)、(视觉形象)、(动觉刺激)为信息载体的。
3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3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34、(情境)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属于与调节情感活动有关的教学方法。
35、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选择问题)、提出假说、(实施探究)、解释结论、评价反思。
36、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37、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订(规则)。组织教育活动的规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简洁)越好。
38、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层次。
39、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40、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
41、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合作)意识。
42、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所选择的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即选择问题要适合自己的(实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
43、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44、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最大的发展。
45、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
46、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47、合作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48、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对现实的教学活动的认识)之上,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教学方案。
二、简答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哪三方面?
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怎样才能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1)、科学建组,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2)、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规则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切忌流于形式(4)、把握契机 激发兴趣(5)、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3、《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方法的定义作出了哪两种解释?
①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统称。可运用于一切学科和年级。②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4、判断课堂生成教育资源是否有益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生成教育资源是否有益的标准有:
(一)应遵循以下原则:(1)开放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个性化原则
(二)应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探究,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
5、教学方法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第一类: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讲授、谈话、演示等。
第二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读书、讨论、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
6、交流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
(1)表达自己的见解(2)尊重别人的发言(3)小声交流
7、教学方法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哪三类?
第一类:通过语言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
第二类:通过直观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演示法、观察法等。
第三类: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信息的方法,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法等。
也有人以语言、视觉形象、动觉刺激为信息载体,依次分得与上述相同的三类:语言传递法、直观显示法、实践操作法。
8、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哪些?
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
9、为什么课时目标设定时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
应获得怎样的知识,形成怎样的技能,产生哪些行为,这是目标的基本成分。目标行为应该是可观察到的,必须用能精确、具体地描述行为的动词来表达。
10、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方面?
有六个方面:①教学任务;②教学内容;③教学允许的时间;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⑤教师本人的特色(善写、善说、善于用实验说明问题等);⑥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经济状况。
11、什么是预设与生成,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预先设计,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生成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师对预设的调整。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具有对立统一的发展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就是要消除对立,保持统一,从认知角度来看,就是要使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
1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常识大纲有哪些突破?
(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13、当前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方法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
(1)、教学方法的运用单一化。(2)、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恰当。(3)、教学方法的运用不灵活
14、小组合作学习率先兴起于美国,它的基本做法是怎样的?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15、我们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怎样才能防止误导学生?
(1)确定材料有必要,接着就要考虑准备的材料有没有问题。去掉有争议的材料。(2)因材料而引起学生过多的关注无关现象。(3)材料是否最有利于学生认识。
16、什么是实验探索式学习?
实验探索式探究式学习,就是借助实验、调查等手段来解决“未知”问题,其一般程序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或不直接操作)—>分析实验数据(或预设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7、在小学科学课材料准备中,后续材料有什么作用?
后续材料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并使学生在逐渐复杂的问题中思维活动步步深入,步步推进,继而给人以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发现。
18、只有让学生置于互动式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那么教师可以从哪几方面关注学生的互动?
① 关注学生的表达 ②关注学生的倾听
19、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基本特征:以提出(发现)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以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识作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以事实和证据作为科学解释的依据;以合作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以全方位的开放作为探究学习的前提;以探究的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从学习方式的层面来看,探究式学习也是一种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
20、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倾听?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21、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倾听学生”?
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22、概念辐射的材料结构性有哪几种呈现的方式?
(1)、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是递进关系,最后形成概念。(2)、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是同一个概念。
23、小组合作学习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有什么优势?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中的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
24、探究教学中如何关注“儿童的问题”?
首先要关注真正来自儿童和属于儿童的问题,要注意了解儿童最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关注对学生自己的问题的探究,并允许学生对问题先自主进行一些非指导性探究,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25、为什么要强调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
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而且也只有这样的亲历过程,儿童才能真情地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价值之美。
26、探究式教学要求的材料结构有哪几种情况?
(1)、因探究式教学模式而安排的材料结构。(2)、根据探究式教学特点安排的无关因素研究的材料结构。
27、组建学习合作小组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28、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放在以下4个方面:
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
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29、有结构的材料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
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建构认识,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科学概念。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助于心理的沟通、交流、领悟、感应和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共同责任感,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形成。
30、小组合作学习有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2)小组成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4)有效地解决组内的认知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从而来解决问题,理解知识。
3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什么?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和行为习惯和科学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32、小学科学课三维目标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三、辨析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课中每堂课必须要进行探究。
错。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但我们也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而没必要每堂课都采用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2、科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传统的讲授法完全可以摒弃。
错。科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但不等于摒弃传统的讲授法。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仍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与引领之下进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有时依然显现出了简便有效的优点,因此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摒弃。
3、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在具体操作时一个都不能漏掉。
错。探究活动有侧重,有时某个环节可省略。
4、在讨论、辩论活动中,教师不必多干预,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展开讨论,效果更好。
对。
5、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探究的基础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探究的过程是曲折坎坷的,探究的结果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或者出乎意料的。
对。
6、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对。
7、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整个学习过程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护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对。
8、不成功的探究更可以成为学习的资源,分析不成功的原因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对照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探究活动同样也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既可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能进行面对失败的情感教育。
对。
9、为了体现探究活动的开放性,一位老师在上《磁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为多个小组分别提供了多种开关的磁铁都两块、游戏棒、纸片、铁钉、玻璃、塑料、回形针、牙签等材料,然后说:“同学们,接下去让你们自由玩磁铁,但在玩中要有所发现磁铁的特性,待会儿我们看看哪组发现的最多。”于是,给了学生们足够的时间玩磁铁。你认为这位教师选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不合理。这是放任自由缺乏监控,探究目的性不明确,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0、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应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后继性和层次性。
对。
11、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所在社区没有联系。
错。社区与家庭是科学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12、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后小学生玩电子宠物就够了,没有必要亲手饲养小动物。
错。玩电子宠物与亲手饲养小动物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替代不了。
13、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家庭没有联系。错。家庭是科学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1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尊重事实,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对。
15、教师为满足特定教学过程的需要开发的课件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开发。
对。
16、《摆》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个摆。对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够搜集数据来验证自己的假想。
(2)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知道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意识到搜集证据、验证假设的重要性。
对.
四、观点论述
1、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突出“科学味”?
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科学的本质,要体现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特点。即: 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2、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整合科学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活动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内涵,重新设计一系列有结构的活动来构建课堂,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最大限度让三维目标在教学中得到整合。
3、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
生成性资源指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形成课程资源,这是一种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直接关系的课程资源,这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及其教学的新的理解,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创造性理解,特别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而产生的对课程及其教学的师生双边影响,它们是教师实施课程,实现课程目标的非常重要而有效的课程资源.
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开放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个性化原则
4、从教学目标入手,比较《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和常识大纲,它们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常识教学目标一直以认知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缺乏对学生的发展的整体关怀。
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这类目标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操练而达到,而必须是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果。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与大纲比有许多的突破,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5、“倾听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请你谈谈你是怎样来认识“倾听”的?
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6、试论述在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1)、有效引导,确立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2)、有效引导,保证小组合作活动正常开展。(3)、积极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7、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除了文中提到的8点建议:(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老师应具备材料结构性意识;(4)教师应树立角色意识。除此之外,你觉得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注意什么?并谈谈你的看法和体会。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正确处理众多探究的问题。
2、正确处理探究的开放性与学习上时空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
3、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
9、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许多误区,你认为存在着哪些误区?选取一个谈谈怎样才能走出误区?
几个误区: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放任自由缺乏监控;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合作过滥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等等。
10、我们必须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种常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但现在不少教学存在着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试阐述什么样的学习内容、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11、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关注些什么?
1、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基础。
2、关注合作中的互动。①关注学生的表达②关注学生的倾听
3、关注合作后的效果。
12、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科学探究活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探究学习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以和操作技能上。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不必追求科学家探究的水平,在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不必要求过高,这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点。当然也不能满足于儿童自发探究的水平,而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具体说来,教师指导下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4个方面:(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
13、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请你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这三类探究中某一种探究的认识。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把探究看成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
14、为什么课程资源开发应坚持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经的开放性。类型的开放性是指不论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空间的开放性是指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应加以开发与利用;途经的开放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经或方式,应探索多种途经或方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15、教育专家提出:“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会理解。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要点: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科学课中教师应该提供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6、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要点: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方法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一种方式,其联结点在于教师。教学方法必须体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上,教师起主要的控制作用,这种作用又受制于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
17、探究问题的设计应首先关注“儿童的问题”,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请你根据下面的案例,谈谈你对王老师处理方法的观点,并说说你打算如何来处理?
第一节课还在下雨,第二节时就停了。凸凹不平的地面上出现一些小水洼。刚刚做完课间操的一群小学生蹲在花池旁,热烈地议论着什么。还有几分钟就要上第三节课了,教小学科学的王老师从工具库中提着一大包下节课要用的教具朝教室走去。经过花池时发现他的学生还未进教室,他低头一看,原来他们正对草丛中的两条蚯蚓感兴趣。
“他们为什么从泥土中钻出来了?”
“是因为缺氧。下雨时,小鱼也会从水中探出头来呼吸。”
“或许是准备搬家。不是蚂蚁下雨前要搬家的么。”
“现在的雨都是酸雨,把土都给腐蚀了,蚯蚓在土里呆不下去了。”
“土里有空气,下雨后土里灌满了水,没有了空气,蚯蚓憋得慌。蚯蚓不喜欢太湿的地儿。”
“他们出来让雨给他们洗个澡。”
王老师一看表,马上就要打上课铃了。他招呼同学们进教室准备上课,这节课他将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声音的产生”。他很高兴同学们对自然界保持着的积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遗憾的是,涉及蚯蚓的探究是在下一学期探究“动物与环境”的一课中。在那一课里,将引导学生主要探究“蚯蚓适于生活在什么环境里?明亮的地方还是阴暗的地方?潮湿的地方还是干燥的地方?”
作为教师,他还没有随意改动教学进程的权利,否则在上级进行教学检查时就可能受到批评。走进教室时,他发现同学们仍在小声地议论着蚯蚓的事。因此,他上课时不得不把同学们的探究兴趣从蚯蚓上移开,转到本课的探究题目上来。不过他对同学们说:
“我刚才已经注意到同学们对蚯蚓的兴趣,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学期研究,你们可以把今天的发现记下来,日后会用得到。不过,这节课,老师打算与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在本案例中,学生探究蚯蚓为什么从雨后的泥土中钻出来的兴趣相当浓厚,以致走进教室后仍在小声地议论。案例中的王老师虽然关注了学生对蚯蚓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告诉学生把发现记下来以便日后研究,但是他还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没有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而是让学生去探究教学进程中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教师应该有权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可以随时插入临时性的单元或课题。一学期多数探究主题将是预先确定或设计的,但应该允许少数例外。
我们的课程首先就要关注这些真正来自儿童和属于儿童的问题,教师要注意了解儿童最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应该是关注对学生自己的问题的探究,并允许学生对问题先自主进行一些非指导性探究,而不应该对学生说:“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学期探究。”也不应该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是„„,你们刚才提到的那个问题以后再说。”
因此,教师首先应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以此作为设计课程时选择探究主题和安排主题顺序的基础之一;第二,每学期都应留出一些“自由探究时间”,供学生探究他们自主提出的问题;第三,日常的课程设计应该根据儿童的即时兴趣做出适当的及时的调整。还可以每学期末集中安排一些课时,与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实验或查资料,共同来探讨一些“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
1、在《奇妙的指纹》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想研究的关于指纹的问题时,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假如是你在执教这一节课,你接下来会如何处理,请你写出处理的设计过程。
生1:人为什么会有指纹?
生2:为什么指纹是一圈一圈的? 生3:为什么我的指纹不一样? 生4:为什么透明胶可拓印指纹? 生5:指纹有什么用?
生6:怎样才能去掉人的指纹?
生7:人的指纹从出生到长大会发生变化吗? 生8:动物有指纹吗?
生9:为什么指纹可以帮助警察破案?
生10:除了书本上介绍的3种指纹外,还有没有其他形状的指纹? 生11:人拿过东西后为什么会留下指纹? 生12:双胞胎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
答:
(一)学生整理、筛选和确定研究问题
(二)亲历过程:拓印指纹
(三)生生互动:研究指纹
(四)汇报交流,体验成功
2、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自己的“角色”,请你结合下面这个案例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探究的一般步骤谈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如何把握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节题为《液体》的小学科学课上,老师顺次安排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1)要求学生用老师提供的三种液体在斜面上赛跑;(2)让学生把几滴蜂蜜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3)要求学生把几滴金龙油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4)让学生把一些洗洁精倒入活动3的烧杯中,搅拌并观察。
其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由教师先讲清活动主要过程和要点,学生再操作。教学现场的情景是:全班学生兴致勃勃,个个忙于实验,操作;老师则忙于控制每个活动的时间,并让学生起来展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操作的方法。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参与,每个学生都在动手实践,而且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
答:(1)、恰当地对待学生活动中碰到的问题。不是说一定要把学生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先交代清楚才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2)、辨证地处理探究的开放性与学习上时空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高效的知识获得的过程并不一定是高效的探究过程。
(3)、理性地看待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科学探究。教师要指导学生获得探究过程中的体验。
3、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中的一个片段实录,请你从教师如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胡萝卜、卵石等11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你觉得物体的沉浮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1:和物体的不同材料有关。
师:很会动脑筋!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材料因素,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2:可能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
师:那你的意思就是“大沉小浮”?(师板书:大沉小浮)这个结论正确吗?(师板书?)
生齐说:正确。
师:在没有验证以前,我们暂不要妄下结论。想一想,除了可能和大小有关外,还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3:可能和重量有关。重量重的沉下去,重量轻的浮上来。师:哦,和重量又发生关系了,重沉轻浮。(师板书:重沉轻浮)这个结论正确吗?(师板书?)
生齐:(迟疑,声音略轻)正确。
师:认为两者都正确。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研究,请看大屏幕,老师用电脑把这11种物体的大小给排出来了,请一个同学根据刚才的观察记录把这11种物体标上沉(↓)浮(↑)记号。(一学生根据小组观察记录操作电脑)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踊跃举手)生4: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没有关系!师:应该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生纠正重复)
生5:胡萝卜最大,在水中是浮的;卵石比它小,在水中是沉的;可牙签最小,却又是浮的,所以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没有关系。
师:你说得真仔细。就是说“大小无关”了? 生齐肯定:对。(师跟着“大沉小浮”后面板书“大小无关”)生6:那只有和轻重有关了。
师:是么?老师用电脑排出它们的轻重,你来标出它们的沉浮记号。(电脑自动按从重到轻排出顺序,生操作电脑标沉浮)
师:你发现什么了?(生又踊跃举手)生7:和轻重也没有关系。„„
师:奇怪了,物体的沉浮看起来居然和大小、轻重都没有关系。那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一下。(学生看似激烈地讨论了2分钟)
师: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么有关?(学生面面相觑,无人举手,沉默半分钟)
师: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真的和它的大小、重量没有关系吗?(学生还是沉默)
生8:老师,我觉得还是和轻重有点关系的。师:对呀,在什么情况下和轻重就有关系了呢?比如说,统一一个标准„„ 生8:大小一样。
师:好,老师这儿有5个大小一样的乒乓球,把它们放入水中,你推测一下,沉浮可能是怎样的?„„
答:要注意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的结合。“自主探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放手也不等于放弃指导”,探究学习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断的“从漫无目的的发问到选择性的提问”,“从自发的行为逐渐到井然有序的活动”,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4、《豌豆荚里的豌豆》课堂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同学都说到这两种果实里的种子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把黑板上的小问号去掉,该怎么办?
生:解剖,剥开„„ 师:要剥开我们得注意,这些果实里头的种子宝宝呀都是一个一个小生命,我们要怎么剥才不会伤害到它们?
生:我觉得应该从柄开始。生:动作要轻轻的。
师:我也建议大家,可以先把豌豆荚的柄拉下来,这条丝先把它拉下来,再剥开。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容易,而且这时候的种子宝宝不要让它到处满地洒,老师给你准备的这张纸巾可以摊开,在这张纸巾上把它剥开。但是油菜荚更加细嫩,你们特别要小心,我建议大家可以从尾部开始,大家可以看看,这尾部是没有种子的。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把豌豆荚和油菜荚小心剥开;教师巡视指导。(如果拉不开,可以从这边上小心的剥开,尽量不要伤害到里面的种子宝宝。老师给你的仅仅是建议,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我想你们自己动脑子肯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
剥开后学生不断发出惊叹!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看到两种果实里的种子宝宝。
师:谁找到了它们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来告诉大家。
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如何恰当的发挥指导作用?
答: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小学科学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课中,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等,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作好充分的准备,担负着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5、《淀粉的踪迹》中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片段。
师: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其中有两袋粉末,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师:看来大家对这两袋粉末到底是什么很感兴趣,今天老师带来的一袋是淀粉,另一袋是滑石粉,(板书:滑石粉、淀粉)可是老师忘了贴上标签,你们能把这两袋粉末区分开来吗?
师: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指名说)(学生分组动手观察)(汇报交流)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初步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刚才我们用看、摸、闻等方法有了两种初步判断,那么哪种判断对呢?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加以证明?引出用实验方法。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方法:分别从两袋里取出一些粉末,放在纸上,再滴入碘酒,仔细观察,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实验时当心把粉末弄到桌上。(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汇报实验发现,教师记录结果)
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答: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6、在教学《观察蚂蚁》一课时,老师课前让学生带来了蚂蚁,可刚上课不久,有一位学生不小心打翻了装有蚂蚁的盒子,蚂蚁倒了一地。这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处理:
方式一:老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批评,并且制止他抓蚂蚁,让他与其他带蚂蚁的同学一起观察,然后继续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
方式二:老师没有指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捉。这时有的学生努力地去捉东奔西跑的蚂蚁,满头大汗但却一只也没有捉到;有的轻易就捉到了两三只;有的学生用放大镜在地上就展开了观察;有的让蚂蚁在自己的手上爬;还有的和蚂蚁玩起了堵截的游戏„„
这两种教学方法你认为哪一种处理比较恰当,或者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请阐明你的观点。
答:方式一是比较传统也是大多数老师会采取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显得井然有序,但学生可能发现不了蚂蚁的更多的特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展。方式二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比方式一处理恰当一些,教师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成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势必比较主动好学。当然,采用方式二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忽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抓蚂蚁,在地上观察蚂蚁,但教师要同时给予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或游戏完了,还应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研讨。
7、《植物的叶》一课教学中,老师利用植物叶的若干标本和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大自然中不存在两张完全相同的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表示怀疑。
生A:同样的一棵树上应该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生B:这么大一个大自然,肯定有不少叶子是完全相同的。
生C:我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信,我可以去找来。„„
学生对老师的结论充满了怀疑。此时,老师并没有反驳,而是顺水推舟说:“看来还得继续研究,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找找看,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节课,学生们果真带来了许多植物的叶子。在经过观察后,确实发现班上所有的叶子没有完全相同。
为了要得出“大自然中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如此简单的结论,花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答:值得。原因:① “事实胜于雄辩”,在第一堂课中,如果教师直接进行反驳,告诉学生结论,学生显然是不信服的,同时也把学生的后续探究活动给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拓展。② 学生去搜集树叶,比较树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观察探究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趣的,主动进行的。③ 在第二节课中学生通过搜集到的大量树叶的比较,自己得出了“大自然中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的结论,这比教师直接讲授效果更好。虽说为了要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花了比较大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种教学方法是十分可取的,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比较、概括等多种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体”、“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等教学理念。
8、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看月亮》中的一个片段实录,说说这一课使用的教学策略,并谈谈你对教学策略有什么新的认识? 激趣导入(略)画月亮
师:看来,大家对月亮还挺熟悉的呢!那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生都举起了手)
师:现在啊,老师不要你们说了,想让你们把心中的月亮画出来,行吗?(生:行!)
师:在下笔之前,听听老师的建议,也许对你们画月亮有所帮助!在每张纸上画一个月亮,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别忘了,要把月亮画得大大的!明白了吗?(4人一组,每组有10张24开的白纸)(生:明白了。)师:好,那么我们快来画月亮吧!(生动笔画)说月亮
师: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哎呀,画得多美呀!谁拿自己画的月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橘黄色的,这是月中时候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师:还有谁画的月亮与众不同?
生: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 生: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弯弯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 生: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
师:真好,我们好像看到了她画的月亮在对我们微笑呢!„„ 排月亮
师:我们的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小朋友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我画的月亮是满月,他们画的月亮有的是细细的,„„ 师:是啊,大家妙笔生花,画了这么多好看的月亮。„„
师:你们刚才画了这么多不一样的月亮,老师看得真有点眼花缭乱,那我们能不能按月亮样子变化的顺序来给它们排排队呢?
(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看月亮
师:刚才,你们组说得头头是道,其他组的反驳也有根有据,那老师该相信谁呢?怎么办?大家出出主意吧!生:做实验!
师:怎么做?是模拟实验还是„„ 生:实际看一看。
师:好,大家再讨论讨论:怎样看?晚上出来看月害不害怕?怎样克服害怕黑暗的心理?看多长时间?很长时间能不能坚持到底?怎样记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几个问题都落实了,下课)
答:这个教学片段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实验技能、思维特点、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很好地采用了实验法和谈话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氛围,萌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恰当运用教学方法,以使所采用的方法发挥最大的效益。
【小学科学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期末评语新11-16
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的有效方法07-05
小学教师科学教学总结09-10
小学科学教学学期工作总结06-14
小学科学年度教学工作总结07-26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总结论文06-21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总结06-25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7-12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07-10
新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