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方案(精选13篇)
1.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方案 篇一
2013年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推进方案
按照国家监管部门要求及公司内控规范总体工作进度安排,公司决定从2013年9月开始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
一、工作目标
按照《内控评价指引》及监管要求,通过现场测试,识别控制缺陷,落实整改计划,从而保证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
二、评价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三、评价范围及内容
范围:公司本部及其所属分公司、子公司,纳入各单位《内控手册》中的全部业务流程。
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四、评价工作机构
本次内控自评价工作由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分层实施。法律审计部作为牵头实施部门,负责自评价工作组织、协调、监督及复核工作。各产业链及未纳入产业链的分、子公司分别成立本单位的内控评价工作组,作为评价工作的执行机构,组织开展管理范围内各单位的内控评价工作。
五、工作安排
根据我公司目前的内控工作现状,本次内控评价结合中天运事务所内控预审同步开展,参照其内控审计的方法进行抽样、测试、评价,并由中天运事务所给与一定的业务指导。
本部评价工作:由财务、人力、生产、质量等相关职能部门各抽调一人组成评价小组,开展本部的内控评价工作;
产业链评价工作:由产业链组成评价小组,本着内部交叉评价的原则,负责本产业链所属单位的内控评价工作;
未纳入产业链的分、子公司:由各单位组成评价小组,开展本单位的内控评价工作。
六、工作要求
1、各职能部门、产业链及未纳入产业链的分、子公司务必在中天运事务所内控预审进点前完成本单位的《内控手册》修订工作,《内控手册》是各单位开展内控评价的主要依据;
2、各产业链及未纳入产业链的分、子公司要尽快成立内控评价工作组,职能部门指定一名内控评价人员。评价工作组成员应至少三人,由本单位熟悉业务流程的骨干人员担任,组长由本单位负责人或内控工作负责人担任,评价工作组成员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请各单位务必于18日下午18:00前将本单位内控工作负责人及联系人名单、评价工作组成员名单或指定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发至法律审计部****邮箱(格式见附件一),联系电话:*****。
3、各单位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好记录,规范编写《内控测试工作底稿》,详细记录本单位执行评价工作的内容,包括评价要素、主要风险点、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关证据资料以及认定结果等,以备检查;发现的内控缺陷,要填写《控制缺陷及整改跟踪表》,制定整改计划,及时完善,确保内控体系持续有效;各单位在本次内控评价工作结束后要形成《内控评价工作总结》,连同《内控测试工作底稿》及《控制缺陷及整改跟踪表》一起上报法律审计部。
4、各单位要积极配合******的内控预审工作,按要求准备好审计所需资料(见附件2);
各单位内控自评价结果是编制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重要依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内控自评价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内控规范工作负责。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客观评价,实事求是地揭示和报告问题,确保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各单位的工作情况将纳入领导班子季度经济责任制考核。
内控规范工作办公室 2013年9月18日
附件1:
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及评价工作组成员信息
单位:华药玻璃分公司
附件2:
本次审计的内容、范围及企业需提供资料
一、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和2013年年报审计预审。
二、范围:所有包含在2013年度华药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的分、子、孙公司。
三、审计期间: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
四、进点前需企业事先准备好的资料
1、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包括职能部门设置;
2、公司章程;
3、岗位流程图,包括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及主要联系人、联系方式等;
4、系统的整理成册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电子版和纸质的);
5、重大事项的领导决策文件(董事会决议及会议纪要、总经理办公会决议及会议纪要);
6、2013年的年度预算及下达的经营指标;
7、2013年8月31日的财务报表、2013年1-8月账簿及会计凭证等;
8、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抵押合同等;
9、针对具体审计工作需企业提供的其它文件资料。
10、各产业链管理模式的介绍
要求:所有提供的资料一定是现在正在执行的最新文件,如果是新修订还未执行的要予以说明;
2.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方案 篇二
1. 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法规规定不统一、不具体。
我国目前颁布的有关内部控制评价的法规数量不少, 但是这些法规没有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详细解释, 界定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不同。由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于2008年5月22日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规定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并要求执行该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其中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 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 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该规范没有具体规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征求意见稿) 》规定,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 根据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等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 (征求意见稿) 》规定, 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 对企业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鉴证, 并发表鉴证意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征求意见稿) 》采用广义的内部控制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 (征求意见稿) 》采用狭义的内部控制概念。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在对外披露年度报告时, 要同时披露董事会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审核意见。两者都采用了广义的内部控制概念, 规定评价主体是董事会, 但对于自评报告的审核主体, 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是注册会计师, 没有提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主体;深圳证券交易所规定自评报告的审核主体是监事会或独立董事,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可见, 目前我国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或监管规定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不同的要求, 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不明确, 所以在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审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相关概念混淆不清, 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
2. 不少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中仍然采用详细的评价方法。
我国企业一般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内部控制框架为标准, 参照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来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最后综合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整体评价, 判断是否存在重大缺陷, 从而得出最终结论。这种详细的评价方法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是不符合系统观, 把内部控制的各组成要素分割开来。其实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 其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企业应评价内部控制整体设计和执行的综合效率和效果, 而不应评价各个要素自身的有效性和它们各自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贡献程度, 所以在评价时要重视各要素之间的耦合性和一致性。其次, 对所有要素涉及的控制点在未分清是重大缺陷还是非实质性漏洞的情况下就进行评价, 这会提高评价成本、降低评价效率。
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策略
1. 合理界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涵义。
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首先要正确界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涵义。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言, 这里的策划活动指的就是企业内部控制。所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具体而言是指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有效性不同的内部控制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是不同的。而且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既可能会好转也可能会恶化, 所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指的是在特定时点内部控制运行效率和效果的反映。而且内部控制设计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有限、执行人员的人为差错等, 都有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所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保证不是绝对的保证而是合理的保证。在合理保证的前提下, 有效性是一个区间, 比如60%~100%的保证。如果保证程度达到70%, 则为有效的内部控制, 如果仅达到50%就是无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设计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有多种, 影响各种目标实现的因素不同, 所以对于不同的目标而言有效性的涵义不同。根据美国COSO委员会于2004年9月正式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规定, 企业风险管理的四大目标为:最高层次的战略目标、促进有效率并有效果地使用资源的经营目标、提高报告的可依赖性的报告目标和促使企业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则的合规性目标。对于前两个目标而言, 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是评价内部控制能否合理保证管理层和董事会准确及时地了解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于后两个目标来说, 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保证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具有可靠性、能否保证企业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由此可见, 内部控制目标不同, 其有效性评价的内容也不同。
2. 正确区分广义内部控制和狭义内部控制, 明确界定评价内容。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内容与内部控制的内容紧密相关, 所以在这里我们先回顾一下内部控制内容在美国和我国的演变过程。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这一报告中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1958年10月该委员会发布了《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 对内部控制进行了重新界定, 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和程序与财产安全和财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联系, 内部管理控制水平主要与经营效率和管理方针有关, 通常与财务记录只有间接关系。1988年AICPA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结构的关注》, 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 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实现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并提出内部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等三个要素。
1992年, 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随后AICPA于1996年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 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 旨在为实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三个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并将内部控制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美国COSO委员会于2004年9月正式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该报告突破了传统内部控制的内容限制, 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在一起, 将企业的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流程等各个方面。该报告将企业风险管理内容界定为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
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 明确了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该规范由总则、控制目标和原则、控制内容、控制方法、监督检查等构成, 其中关于控制活动的规范主要是针对会计控制及与会计有关的控制而制定的, 没有单独提出控制环境概念, 因此内容不全面。在2008年5月22日,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中的第五条规定: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应当包括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从美国和我国的内部控制内容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 内部控制分为狭义的内部控制和广义的内部控制。前者是指与财务报告质量或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的内部控制, 即会计相关控制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后者包括财务、经营、遵循风险及其他风险管理的控制, 即会计控制、公司治理以及具体业务流程控制等。目前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各自颁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 都采用了广义的内部控制概念, 要求上市公司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披露董事会自评报告及注册会计师的评价意见。笔者认为, 企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的评价属于企业自身的一种风险管理, 应该采用广义的内部控制概念, 对包括会计控制在内的所有内部控制活动都进行有效性评价。而注册会计师审核评价内部控制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 并且对广义的内部控制评价审核超出了其能力范围, 因此应该采用狭义的内部控制概念。
3. 遵循风险导向原则, 创新评价方法。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应该遵循风险导向原则, 以风险评估为基础, 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在有效性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评估控制活动的类型、控制活动的复杂性、管理层逾越内部控制的风险、实施控制活动所需要的职业判断能力、控制活动所针对的风险事项的性质及其重要性以及一项控制活动对其他控制活动有效性的依赖等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并且,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缺陷阻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 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其中重大缺陷可能严重影响内部控制整体的有效性, 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严重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情形。所以,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主体要合理确定偏离相关目标的可容忍水平, 从而对严重偏离的情形进行界定。
在具体评价时要摈弃详细评价法, 采取风险基础评价法, 首先要评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 然后识别和确定企业充分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 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接着识别和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运行, 最后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评估, 判定是否构成重大缺陷, 从而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具体运用中, 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法, 即先看结果后查过程, 从财务报表整体层面的审查开始, 然后到各个具体账户的审查;从公司整体层面的控制开始, 然后到具体活动层面的控制。这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评价是统一的, 先评价低层次的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 然后评价高层次的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如果连低层次目标都无法实现, 那么高层次目标更无从谈起。
风险基础评价法提倡的是风险理念, 具体表现在:以评估影响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为起点;关注重要的财务报告和披露方面的风险与问题;评价充分应对风险的控制措施。判断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以内部控制是否很可能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错报为依据的, 所以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结论也是以风险理念为基础的。
4. 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 合理选择和设计评价指标。
内部控制目标中除了报告目标能够量化以外, 战略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合规性目标都要经过定性分析才能确定是否达到, 而且战略目标实现与否在短期内无法判断, 所以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在现实情况下既要从结果理性的角度直接评价内部控制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的实现情况, 也要重视从过程理性的角度判断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实现的概率, 即从两方面综合判断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所以在评价中要采取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统一的方法, 采用措施型指标和结果型指标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措施型指标是指与各种控制要素和控制手段相对应的评价指标, 主要用于过程评价, 比较直观, 可直接用来判断合理的控制手段实施与否, 比如关键业务的授权批准审核指标、岗位牵制指标、信息沟通指标、定期检查监督指标以及记录和考核指标等。但是由于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有关键控制点和次要控制点之分, 而指标必须具有代表性, 所以措施型指标一般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设置的, 若只采用措施型指标, 则会忽略对次要控制点的评价。
结果型指标是用来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效果的指标, 可用于对每项控制措施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所以不管各种控制措施实施与否以及它们的实施效果如何, 只要控制目标达到了, 就说明控制质量较高, 达到了预期效果。比如在结果评价中应该确定企业在采取控制措施后, 是否减少了各种错误或舞弊行为的发生, 是否使各效益型指标达到了预期效果。结果型指标一般包括:日常工作问题的发生率、发现率;日常工作问题的反映率;对造成内部控制执行失效的责任人的处罚率;关于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效益型指标;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的合格率。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最终目的不是评价有效性, 而是通过评价来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所以在评价内部控制时要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指标以达到较高的评价效率。
【注】本文系广东省审计厅2009年度审计科研课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研究” (粤审会[2009]4号)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受到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金编号:9451009001002715) 的资助。
上旬
摘要: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评价存在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法规规定不统一、详细的评价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这两大突出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这两大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以期能够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风险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8;3
[2].林斌, 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会计研究, 2009;2
[3].财政部会计司考察团.英国和法国企业内部控制考察报告.会计研究, 2007;9
3.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方案 篇三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不断加大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这些大型工程项目能否按时按质的完成对工程施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施工单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本文结合XX高速公路工程H标段项目部的内部控制情况概括出了基于风险导向的道路桥梁施工阶段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并结合实际指出了该工程项目的重大缺陷。
关键词:路桥梁;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我国对施工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确立和实行却比较落后,致使在实际施工项目的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有的工程项目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项目建设随意性强,根据管理层的个人意志实施建设;有的施工项目所制定的内部控制不够系统、全面,也不能切实和实际施工相配套,再加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为错误,所以即使这些施工项目制定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但却形同虚设,执行效果差强人意。本文通过对XX高速公路工程H标段项目部的基本情况设计了一套针对该项目部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并对该项目部内部控制是否发挥作用进行了评价,指出该项目部在工程施工工程中存在的重大缺陷。
XX高速公路工程是《浙江省公路水运交通建设规划》(2003-2010)“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公路主骨架中十八连的一连,而H标段在XX高速公路工程中是施工环境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一个标段,H标段项目管理部组织构架内设项目经理室、副经理室、总工室、工程科、质检科、试验室、安全科、合同科、机料科、财务科、办公室等科室。
一、项目工程施工阶段内部控制风险点分析
根据H标段项目的特点,项目施工阶段的控制环节可以细分为:工程监理环节、工程物资采购环节、工程价款结算环节和工程变更环节。
(一)工程监理环节。工程监理环节中,主要的风险防控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盲目赶工程进度;②质量、安全监督不合格。
(二)工程物资采购环节。在工程物资采购环节中,主要的风险防控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材料和设备质量差价格高;②材料和设备没有按照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筹备;③材料和设备采购未按工程进度进行,影响施工进度。
(三)工程价款结算环节。工程价款结算环节中,主要的风险防控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混乱;②项目资金不落实;③预付款、进度款和结算款的支付不按合同履行。
(四)工程变更环节。工程变更环节中,主要的风险防控点是现场控制不当,工程变更频繁,导致费用超支、工期延误。
二、评价指标的设计
要设计评价内部控制的一般标准,就是要设计一套标准并使其能够评价内部控制的每个环节。这样的标准是内部控制制度总体执行时应该依照的原则或者符合的要求。这些标准主要用来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包含企业活动的所有方面、内部控制的设计是不是切实可行以及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正确执行。
评价道路桥梁施工阶段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仅要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策划是否有效还要评价内部控制有没有得到有效实行。这个评价的过程就要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每个环节时,都要考虑设计和执行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文根据H标段项目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点,设计相应的施工阶段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如下表:
三、根据确立的评价指标对H项目部施工阶段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
根据上文确立的H标段项目内部控制风险点以及设计的评价标准,得出H标段项目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如下:
(一)盲目追赶进度,牺牲质量和费用目标。为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H标项目部存在业主未完成拆迁就开工的情况,施工场地无法按时清空,增加了额外成本,并且对按期完工及现场施工安全构成严重的影响。尽管隧道施工现场有项目部施工员、质检员及外部监理对施工情况进行监督,但为了工程进度不对协作单位领用后的材料进行定期盘点,就不能对协作单位的用料情况进行有效的二次监督,难以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
(二)建设资金使用混乱,成本监控不严。按月编制的上报公司报表环节中,大宗材料设计用量与实际耗用对照表中预算量及实际量对比结果未填列,未对材料耗用偏差进行定期盈亏分析,项目部及公司本部不能及时掌握材料消耗动态。据了解,主要原因系项目部未按队伍编制分解控制预算,未按分部分项统计材料用量。材料及设备台班设计消耗量与实际耗用量的对比分析环节是成本动态控制的关键,现场施工员发现异常后及时上报、及时与施工单位交涉对动态成本控制至关重要;据评价组复查工程科上报机料科的月度材料分析报表,发现部分项目偏差较大,但偏差原因栏全为空白;不利于项目部及公司及时掌握项目成本消耗动态。安全成本由合同约定,一般约定由施工队承担,构成工程造价的一部分;据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安全成本中材料部分由公司承担,人工费用由施工队承担。
四、结论
本文研究了道路桥梁项目施工阶段怎样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并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评价。认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主要提出以风险导向为原理对道路桥梁项目施工阶段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项目施工阶段主要风险点的分析,在确定项目施工内部控制的目标后,对影响项目施工的因素进行分析,查看与这些因素相对应的风险控制方法是否建立,这些方法在实际中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宏、崔松.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初探[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3。
[2]王玉香.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1(32)
4.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方案 篇四
摘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小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放羊式”的体育教学在新课标下很适合学校的体育教学。但“放羊式” 体育教学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放任式” 体育教学。所以本文重新审视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的内涵,论述其教学方式、方法、特点和作用,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并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引言
体育课放任自由一直被视为“放羊式”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其实,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混淆了“放羊式”和“放任式”这两个概念,我们应该承认放羊的方式方法是很讲科学性的。如果我们能够把科学放羊方法科学合理地转到体育教学领域中,加速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学生的体质健康全面发展,这不能不说是“放羊式”教学对体育新课标做出的一大贡献。因此,我们对体育教学中基本概念重新审定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理论中常说常新,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是以传授操作性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过程。因此,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是指师生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所采取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它是一个动态变量体系,所以说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没有传统现代优劣之分,贵在得法。
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都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特点,违背了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客观规律,都没有很好地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上好体育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有好的方式方法,达到导与讲、教与练、放与收的有机统一,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它直接关系着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式方法,就会导致师生消耗精力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出现消极和被动的教学局面。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在教学思想转变的同时,教学方法应该更好地为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服务,更要正确理解、合理选择和科学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对于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我认为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是一种教法设计和学习指导,也是指师生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运用放、养、长、收的方式、途径、手段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现行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都是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技术,组织形式单调,对学生控制太死,学生活动的时空太小,很少考虑到对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考虑到学生人格心理的完善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根本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实现新课标了。所以学生对体育课上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普遍没有学会,没有深刻的运动体验。学必然没有兴趣,学必然不悦,最终导致学生厌倦体育课,不愿上体育课,师生关系也就产生了对立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谓“放羊课”的放任课。而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人为本,服务于学生,追求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宗旨,集放、养、长、收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教学方法。
放:不是指体育教师放手不管,任其自流,而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放。一方面在学习目标和思维方式、练习方法上加强指导;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思想教育上的正确引导。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自练过程中去思考、分析、质疑解难,并通过一个个具体步骤和层次,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未曾到达过的知识境界,实现整个课堂教学的目的,达到教学目标。
养: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追求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技术技能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情况或教材内容,不断设计、变换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要注意个别对待,使之积极地探究未知的知识、技术技能,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长:教师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变为“会学”,授学生以“法”,从而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技术技能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练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师也应大胆放开学生的手脚,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活动和训练,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实践中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训练,努力地提高,充分体验运动的感觉。
收: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来进行。同时,要把好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更好的指导以后的工作。
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是一个放、养、长、收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它既考虑整体又注意到个人,既考虑让学生吃饱又让学生吃好,是追求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一体育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开拓进取为主旨的人本化教学方式。
四、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的辨析
体育课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是学生最大的精神享受、也是教育意义最深远的一门学科。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厌倦体育课,不愿上体育课,症结何在?原因固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根本原因我认为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方法的问题,教学方法如果缺乏思想性、针对性、完整性、综合性、灵活性,它就会丧失方法论自己的本质,就是不得法。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无疑在影响着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当体育教学的方法不当,不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任务和目标就不能实现,反而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加上有些教师的专制主义、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心理逆反,必然产生负面的作用,肯定破坏了学生求知的自然和谐的审美天性。
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方法就是追求人于自然的和谐统一,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统一。通过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属性,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完美健康的发展。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的体育教学才会生机勃勃、春意昂然。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的和谐是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只有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的统一互动,才能营造出一块人性的绿洲,只有师生共同拥有这块绿洲,成为他的主人;只有解放所有的学生,才能解放教师自己,师生双方的解放,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只有师生共同以主人的身份和责任感去积极主动的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是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实践的深远意义。
五、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法的运用
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法是以教育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来构建的放、养、长、收一体化的综合性教学方法。我们必须真正理解和认识体育教育教学本质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运用好这种教学方法。只有了解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才能真正了解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的思想内涵。但是,这一点在实践中并不容易做到,人们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不转变,创新就无从谈起。我们转变观念,就必须承认教师和学生除知识、年龄、社会阅历有差别外,人格尊严上是完全平等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你不愿锻炼,我来强迫你锻炼。现在应当改为:你不会学习,我来帮助你学习,你不愿意锻炼,我来启发、引导,使你愉快的锻炼。使学生树立学习为快,锻炼为乐的动机,乐意和教师一起参加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产生“我要练,我能练好”的学习锻炼欲望和自信性。在采用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个体和整体、点和面之间的关系,要让师生都清楚的认识科学的“放羊式”体育教学是一个点、线、面成一体的立体结构,要使师生都意识到只有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课才会有生命力。
六、结束语
5.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篇五
一、评价对象:
被评价单位全称及被评价项目概况
二、评价目的:
表述本次评价的主要目的三、评价依据:
四、评价组织单位及评价组织方式:
评价组织单位全称及评价组织方式(财政部门评价、主管部门评价、项目单位自评)
五、评价工作组:
确定本次评价的评价工作组的组成人员及其所属单位、职务
六、评价机构:
确定本次评价的评价机构(评价组、专家组、中介机构),如果选择采取评价组或专家组作为评价机构的,要确定评价组或专家组人员名单,如果选择中介机构作为评价机构的,要确定选择方式和要求,如果采取指定方式的,要明确中介机构名称。
七、实施步骤:
明确本次评价总体时间安排,以及前期准备、具体实施、报告撰写、完成评价等各阶段的具体时间步骤。
八、其他:
评价工作组认为需要明确的有关其他事项
拟稿:
6.党建述职评价考核工作方案 篇六
一、把党建工作纳入到党委的中心工作,落实党建工作责任
为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我们结合去年市直工委《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和实际考核要求,并召开各支部书记会议,征求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20XX年党建工作,针对目前我处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广大党员的要求,研究制定了《20XX年党建工作要点》。
为了增强党委对全处党建工作的领导,党委会明确了党委成员党内分工和联系支部,即党委成员不仅要做好党委的工作,还要抓好所联系支部的党建工作,不仅要抓好分管的业务工作,还要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务工作,做到“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二、调整党支部和党小组,完善工作制度,补交党费,党员的在党意识进一步增强
去年以来,由于工作需要,处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岗位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带来不便,为方便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健全基层组织,我们对各支部党员进行了调整,在其基础上,党支部又对党小组进行了重新划分;为让党员开展正常组织活动,实现组织活动正常化、规范化,各支部对“三会一课”制度进行了完善,增强了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积极性;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们对20XX年至20XX年党费收缴情况进行清理,并在广大党员中进行宣传,依标准按时缴纳党费是每一名党员的基本义务之一,经过认真核算,全体党员全部补齐了党费,并按照标准核定了20XX年每一名党员每月应交党费数;并对全处党员20XX—20XX年党费进行了核算。通过党费补交,党员的在党意识有了增强。
三、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筑牢基层组织之基,涵养工作动力之源
一是思想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专门召开党委会研究成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处长和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各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处“两学一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处长助理兼任办公室主任,针对今年的“两学一做”活动,明晰思路,分类施策,抓好落实。
二是结合工作实际,拟定实施方案。针对学习的总体安排、参加范围、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等情况拟定了“两学一做”工作实施方案和学习教育年度计划表。
三是精心准备材料,确保学习落到实处。我们为学习准备了《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资料,处党员做到人手一套,并每人发放一个笔记本,做好学习笔记。
四是召开动员大会,营造学习氛围。5月16日下午,在运管处六楼会议室召开全处党员大会,对学习教育进行动员部署,并在处门户网和办公oa上对“两学一做”进行多角度宣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五是召开培训会,深化学习教育。学习教育启动后,为引导机关各支部深入推进学习教育,我们召开各支部书记和部分支委培训会,就如何开展学习教育,抓住哪些重点等进行指导,让支部书记明白了做什么和怎么做。
六是举办党课,加深对重点方面的理解。我们邀请了市直工委组织部张先来部长关于党务基础知识和党建工作开展中应把握的主要方面上了一堂培训课,市直交通运输系统党务干部也参加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晋秀平也主动就《准则》、《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应把握的重要方面与全处干部职工进行了学习交流,加深了大家对《准则》、《条例》的认识和理解。
7.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方案 篇七
一、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其有效控制
(一)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在遵从于企业目标这个大前提下, 为更好的实现企业经营和管理, 派生出企业内部控制, 可以说企业内部控制并不是孤立的, 它是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相关保证程度和水平, 其有效性评价及其变动范围可根据企业目标的相关程度保证和水平来鉴别。
(二) 有效的内部控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保证。国内外大量成功与失败案例告诉我们, 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并融合于企业所有的活动之中, 并且这些控制活动应当相互配合, 形成一个整体。如何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 其主要方法就是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制定, 凡是能够为企业目标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 即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为突破内部控制决策过程中的判断漏洞、成本效益冲突、个人或多人工作缺失以及管理层不顾内部控制等局限性, 为此设定合理保证, 而非绝对保证。
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达到以下两点:1、确保相关水平保证在绝对保证与合理保证区间内。合理保证是视公司具体情况而定的保证标准, 而绝对保证是百分之百的保证,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区间, 只要内部控制相关目标的实现水平在这个区间内, 则为有效的内部控制;2、确保企业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及时显现目标的实现程度。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有些因素并非在企业控制之内, 所以内部控制不能完全保证目标的实现, 但合理保证却能保证财务报告目标的可靠性, 并为领导层了解目标实现程度提供依据。
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一般来讲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能在某些方面会与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混淆, 但是实际上他们二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很显然的就是与很多部门进行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的评价, 为了企业的发展及运转的能力, 必须要提高企业内部有效的合理的控制, 但是目前还没有真正确切的表明内部控制的准确的概念, 内部的控制不是单独运作的, 从根本上来研究就是对企业所谓的服务, 隶属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范畴内, 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发展目标, 只有从根本上控制, 才能使企业逐步的做强做大。所以, 从根源上来看,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 有效性不同的内部控制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保证, 一般情况下, 不同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行在不同的有效性水平上, 同样, 内部控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运行某一特定内部控制系统在不同时点的运行可能也不同。尽管现在企业中的内部控制正在不断的完善并且有了很好的模板, 与其说只是作为内部考核控制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但是, 内部控制会从很多方面入手, 深入到每一环节每一细节中去, 使用不同的思路和想法。从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内部控制自身的评价来看, 主要就是存在着两种的评价方法。
(一) 详细评价法
详细评价法的特点就是从内部控制到相关目标实现的评价方法。然而详细评价法首先要根据现有的内部设计详细的制作标准和运行, 识别出控制缺陷, 然后判断是否为实质性漏洞, 从而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这种评价法在某种意义上面来说得到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实施, 所以, 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照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确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以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为参照物, 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成要素是否存在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 然后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最后综合设计和运行的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总体评价, 评估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 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 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这种思路和方法是从控制到风险, 即从内部控制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这种评价思路和方法, 首先要根据现有的内部控制框架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 识别出控制缺陷, 然后判断是否是实质性漏洞, 从而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运行有效性可以采用的测试方法确定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了实施, 从理论和实务上来说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这种方法如果用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保持应当是比较适合的, 而要用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年度评价则并不是十分恰当, 这一点在美国上市公司过去几年的经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 风险基础评价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另一种思路和方法是从风险到控制, 即从内部控制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到内部控制。首先, 要评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其次, 识别和确定企业充分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 即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应对相关目标实现风险的有效性;第三, 识别和确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 评价现有的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运行;最后, 对控制缺陷进行评估, 判定是否构成实质性漏洞, 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自上而下”和“风险基础”的理念在这种方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风险基础”主要体现在:企业中以评估的基础控制来实现目标的发展为风险的起点;这样一来就要关注企业的财务和人力等各种风险问题;要求做到不仅评价充分还要应对风险的控制;证据的获取和场所的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评价结论 (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也是风险基础的条件, 判断有效与否是根据内部控制是否相当可能没有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错报。“自上而下”主要体现在:从财务报表整体开始, 然合到账户披露, 从公司层面的控制开始, 然后到活动层面的控制。
风险基础评价法与详细评价法的区别类似于财务报表的详细审计与财务报表的风险基础审计,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基础法首先评估实现内部控制相关目标的风险,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照企业的内部控制参考内部控制框架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2、风险基础法在确定内部控制的测试范围和收集证据时也是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 这样同样可以提高评价的成本效益和效率。
3、风险基础法需要更高程度的专业判断。无论是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还是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都是根据最初的风险评估和后续的风险评估进行的, 这与详细评价法下根据一个确定的框架来评价相比需要更高程度的专业判断。
三、关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在对内部控制评价问题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一部分企业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设还停留在传统经验上, 没有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指标;2、一部分企业虽然已经通过各种方法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定相应的指标与框架, 但是没有更深入的进行实施, 只停留在所制定的指标与框架的理论基础之上。
对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 以政府部门与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 应该对企业内部控制和评价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并建设有规范性的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以风险基础评价法为最优的评价方法, 来进行推广使用。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企业管理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要全面的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运用风险基础法, 有效的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问题。
摘要:在企业中, 内部有效的控制是保障企业内部相关目标的控制。因此,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评价方法要在保证一定的要求之下的。其中详细评价法以及风险基础法是我国目前企业内部评价的两种方法。而对两种方法的效益以及效率进行比较, 风险基础法优与详细评价法。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风险基础评价法应给予相应的规范和指导, 以便要求与引导企业以及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和审计中实施风险基础法。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详细评价法,风险基础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办公室课题组:别凌.我国中央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 2008
[2]孟林, 任志宏.内部控制评价量化模型探析——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7;6
[3]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 2006;01
[4]韩传模, 汪士果.基于AHP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 2009 (04)
[5]王希全.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导向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9 (04)
8.履历业绩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篇八
面向长期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招录职位履历业绩评价办法
一、评价对象
面向长期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职位进入面试范围全部人选。
二、实施主体
招录机关负责具体实施。
三、评价指标
(一)履历评价(权重 40%)
1.履历评价指标
(1 1)任职年限:以报考职位要求的工作经历为计分依据,累计 5 5 年--8 8 年(含)计 6 6 分,8 8 年--0 10 年(含)计 计 8 8 分,0 10 年以上计 0 10 分。
(2 2)学历层次:以现已取得的 最高 学历为计分依据,同等层次的学历不重复计分。
本科 及以上计 0 10 分、专科计 计 8 8 分、、中专或 高中(含我省技工学校全日制毕业生)计 6 6 分。
(3 3)受表彰奖励情况:近五年(2015 5 年 年 5 5 月--2020年 年 5 5 月))
取得的 最高表彰奖励,以表彰奖励证书(文件)
原件时间为准,只计算一次。
个人 获得省级 党委政府(国家部委)及以上 表彰奖励的计 0 10 分,获得市 级党委政府或省级部门 表彰奖励的计 8 8 分,获得县级 党委政府 表彰奖励的计 6 6 分。不能提供奖励证书(文件)原件的不计分。
(4 4)
任职情况:担任乡镇(街道)中层正职(管区书记、站所负责人或相当职务层次)计 0 10 分,担任乡镇(街道)中层副职(或相当职务层次)计 8 8 分,以上任职需现任职 且任职 1 1 年以上。其他人员计 6 6 分。
2.实施步骤
被评价人选本人按招录机关要求如实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上任职年限、学历、任职经历等均计算到0 2020 年 年 5 5 月),由招录机关审核确认后,为被评价人选确定 履历 评价 得分。
3.计分办法
履历 评价 得分 为被评价人选分项履历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二)
业绩评价(权重 60%)
招录机关到被评价人选工作所在乡镇(街道),采用“述职评价”的方式,对其近三年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并量化赋分,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权重合成业绩评价得分。
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尾数四舍五入。
四、结果 运用
1.按百分制计算,履历评价与业绩评价得分相加,合成履历业绩评价成绩。
2.将履历业绩评价成绩按规定权重纳入考生综合成绩,统一公示后,依据综合成绩等额确定考察和体检人选。
五、纪律要求
9.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方案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突出德育工作的领先地位、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和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制定本方案。
二、评价办法及标准
(一)教育教学管理
1、学校、各组织、教师制定了完备的、系统的、具体的学期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计划。学校中层组织工作计划要与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目标一致,教师工作计划要与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目标相一致。新学期开学前,学校必须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拟定学期教学计划。计划要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计划一旦通过,要保证按计划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做到计划与活动相对应。校长要代一门课,每学期开办一次讲座,每学期听课 25 节次以上,每月召开(参与)一次校本教学研讨会,每学期写一篇校长演讲稿。
2、学校制定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遵循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导向性的原则,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让教师能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方法,促进专业发展。学校应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发展水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情况纳入教师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A)职业道德的考评。要求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 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 团队精神。教职工职业道德的考评应坚持日常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以日常考评为主,把教职 工职业道德的考评融入到具体工作之中。(B)专业发展水平的考评。主要从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交流与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评。专业素养主要考评教师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了解和尊重学生,善于灵活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反思与自我发展等方面。交流与反思能力主要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教科研工作主要考评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案例研究、专题研究等几方面;可通过考查教师的教研专题性发言、案例自我剖析、评课、说课、撰写教科研论文以及教研成果,考查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考查对获取、评价、使用信息的能力,考查与人合作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的能力等,对教师研究能力和教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当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真实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体现专业水平的典型作品。(C)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考评。教学行为考评主要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评改、学习辅导、考试(考查)等一系列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既要重过程性、又要重创造性和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教学常规工作的考评可与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相结合。教学效果的考评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即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来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绩效;还可以举行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听课、评课、议课及教学反思等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3、学校能够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要根据部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研究确定具有个性的学校课程计划,组织教师认真实施各类课程;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或增减课时,要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使用教材。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实施。其指定领域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要重点抓好师资、课程资源和设备三项基本建设,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好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
4、学校、各组织、教师能够围绕学期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工作总结,总结重点突出,具有特色。
5、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期末质量分析。质量分析报告数据统计要真实准确,试题分析既能抓住重点,又能关注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具体考查点,领会命题的意图;卷面分析首先要用数据说话,其次要进行归因分析,反思平时教学的得失,总结成绩,弥补不足;改进意见及建议具有针对性。
(二)小学教学常规
1、课前准备
(1)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学校应合理计划并充分发挥图书室、实验室、专用教室、现代远程教育室等各类教学设施的作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的最大化;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等。在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中,要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 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充分准备各 种教学用具和实验器材。
(2)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把好三个环节: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材内容重难点。第三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研究确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形成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即课时教学计划,是教学设计的书面表达形式。要反映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求,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要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要注意积累有指导意义或推广价值的教学案例;要加强教学反思,教案要有教师的教学随笔或教学后记。
2、课堂教学
(1)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 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领域,学校可以搜集或组织教师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编写必要的教学资料,为教师处理教材、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努力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教学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3)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课堂上,师生一律讲普通话。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生动、书写规范工整,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3、作业与辅导
(1)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要立足于精心设计、增强实效、减轻负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作业要有弹性,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作业形式要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学生作业要适量,革除机械重复的作业。学生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内完成。
一、二年级书面的家庭作业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其他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变相体罚学生。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正确,批注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尽可能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教师批改作业要与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同时,要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教学进程、调整教学行为。批改作业所使用的符号应当规范、统一。(2)学生学习辅导。学习辅导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辅导要与家庭教育相配合,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助;学习辅导要侧重于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惩罚学生的现象;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当加强指导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脱颖而出。
4、教学评价
(1)学生发展评价。评价学生要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学期末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品德、科学、英语;语文、英语学科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考试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依据教学需要由学校自主安排阶段性单元测验,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情况,做到单元过关。体、音、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通过平时考查与期末测评相结合评定学生成绩。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评语应恰当运用描述性、鼓励性评语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
(三)教育教学研究
(1)完善教科研组织。要成立学科教研组,必须组建各学科中心教研组,要成立备课组。
(2)学校要培养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题组组长等,组织他们观察教学、观察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要组织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汇报活动,督查课题计划的实施情况,落实阶段目标;要合理地配置人员、经费、信息等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各种保障。
(3)认真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和课题研究。备课组必须根据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集体备课活动计划高效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活动,确保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每月活动不少于一次。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案例研究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重点研讨课程实验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把学习、设计、行动、反思贯穿始终。教师应当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学生、反思自己,既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4)案例研究和专项性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纳入教师的工作量,作为教师学考核、职称评聘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努力提高教师团队的教科研水平。
(5)有阶段性研究成果。
(四)教学质量监控
(1)学校各学科要加强教学管理与指导,每月要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情况,并进行评估指导,写出检查总结,弄清问题症结,及时改进教学。
(2)学校每学期要对各学科组的教学进行两次全面检查指导,对检查的结果要及时认真地进行分析,拿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到位。要把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工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解学科组、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执行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开展教学改革和以校为本教研情况,并对各学科组进行综合评价。
(五)学生综合素质
1、语文、数学、品德、科学、英语笔试、口试、面试、动手操作考查:学生对社会比较了解,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知识面比较广,思维活跃,敢于标新立异,好奇心强;有较好的语言文字素养,坚持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学生达80%以上;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达 50%以上;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2、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考查: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在校锻炼不少于一小时,能掌握体育健身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90%以上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眼睛近视率小于10%。80%以上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初步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掌握初步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10.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方案 篇十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公立医院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发展战略得以实现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共同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2006年财政部成立了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8年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成立。同时财政部专门设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咨询专家组,结合国际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经验,参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探索制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范。2006年财政部等五部门颁布了《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此后医院内部控制不断完善。2011年1月,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推出了《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印发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这些制度的颁发为医院内部控制的框架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了制度指引。
医院体制改革以来,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在不断完善,制度不断健全,执行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目前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导致公立医院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医疗成本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违法案例屡屡发生。实行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医疗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法合规性,同时体现医改方案提出的公益性要求。如何形成完整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进行内部控制,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已是潮流所向,刻不容缓,医院内部控制逐渐被学者作为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所关注,尽管有关医院内部控制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对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和评价指标的建立,并未形成一致意见。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概念框架制订、内控实施指引和评价体系缺失,导致内部控制不能成为公立医院提高管理和监督水平的有效工具。探索建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与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系统能够促进医院内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部门的监督水平的提升。
二、公立医院风险与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具体有:(1)医院的领导层认识不足。目前公立医院由院长负责制,但是决策不够民主,导致内部控制受到人的主观控制;(2)没有建立独立、规范、制衡的医院决策治理结构。科室内没有明确的职务说明书,科室之间权责不清,规划性不强,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3)权责分配上,没有明确落实部门和岗位职责权限、执行机制,没有制定医院内部管理执行手册或者制定了也没有很好地执行,员工对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不明晰;(4)人力资源上,招聘、录用、辞退、辞职程序有时不够规范、公正,新员工的考察、试用、培训不够健全,大量临时工对医院的运营影响不佳,培训不足,绩效考核、薪酬、奖励政策有时不能反映人员履约责任。
(二)风险评估不足
风险评估的含义为:医院适时辨别、全面探究运营中设计内控目标的风险,有效地提出相应的策略,这是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和效率的关键。目前公立医院风险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盲目投资,医院仔细分析市场或对项目未经充分可行性论证,盲目购进大批设备,设备购进后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不足,导致设备长期闲置,利用率低,回收缓慢。造成占用大量资金,增大财务风险。其次是信用管理欠缺,病人记账、结算等环节控制不严,出现病人逃账却无人追究的现象,不能及时清理应收账款,造成大量呆账、坏账,使医院遭受重大损失。
(三)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般控制活动上的欠缺。控制政策和程序缺乏,管理层目标不明晰,监管无依据,计划和报告系统不全,只是多以预算为主,不同人员职责没有分离,可能有舞弊行为发生的风险,信息系统管理不健全,存在安全和效率隐患。二是财务控制上的欠缺。医院尚未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医院无统一的、标准的成本定额,导致成本控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算成本分奖金”的观念导致了某些医院的超前分配。预算控制不够科学,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执行部门,也未进行可行性论证,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预算执行失控。三是医院诊疗活动的欠缺。在医技培训方面,没有严格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医疗技术人员技术参差不齐,不能完全达到治病救人的宗旨。医院医疗和医技监督多是医务部门的检查结合,自查较少。
(四)信息与沟通存在的不足
信息与沟通指的是医院适时、可靠地搜集、传达设计内控的资料,保证信息在医院内外有效地流通。随着财务管理软件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rm,HIS)在医院的普及与应用,信息化建设为医院信息沟通提供极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不少问题,包括:未经授权访问数据,可能导致数据的毁损或对数据不恰当的修改;所依赖的系统或程序不能正确处理数据;记录未经授权或不存在的交易,或不正确地记录了交易;信息技术人员可能获得超越其访问权限,破坏系统应有的职责分工;未能对系统或程序作出必要的修改;不恰当的人为干预,可能丢失数据或不能访问所需要的数据,存在舞弊风险。沟通方面,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反馈渠道,行政科室与临床科室、科室、内外部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沟通渠道。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按照评级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客体与评价准则,评价模式可以采取“管理层内部控制评价+注册会计师财务报告审计+政府监管部门(或非盈利机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如图1。
(1)管理层内部控制评价(Control Self-Appraisal,CSA)指公立医院内部评估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实际的效率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内控目标。CSA的主要特性表现在:注重业务的流程与控制的效果;管理机构与员工一起参与;借助机构化的办法进行评估。采用CSA的办法能够促使医院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改进业务经营程序以及控制风险。CSA是医院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自我需要。
(2)政府监管部门或非盈利组织的评价是目前公立医院管理的主要方式,参照现有的制度规范,监管部门通过调查获取公立医院对制度和规章的落实程度,并对结果给予反馈,实施激励与惩罚。虽然没有关于内部控制的评价内容,但是日常监管都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2010年出台的《全国卫生监督调查制度》等4项制度,以及《综合性医院管理标准(2011版)》都是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一种政府监管体现。评价主体是政府监管部门,评价客体是各项被监管项目,目标是为了保证公立医院按照规章运行,评价标准是符合度、运行情况或优劣。
(3)注册会计师财务报告审计模式。根据2011年中注协出台的《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注册会计师要了解医院内部控制。了解被审计医院的内部控制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评价客体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职业判断,考虑一项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是否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针对评估的风险设计和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关。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目的与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是从内部控制的目标出发,来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落实予以评估,检验内控目标的实现情况。评价目标应确定为及时发现内控缺陷,并及时进行修正,从而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不断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维护相关者的利益。本文采取管理层内部控制评价(CSA)模式,最佳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思路与办法需要符合两个准则。
(1)全面性。要既能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又能测试运行的有效性,还需涵盖公立医院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因此,评价的领域要完整,评价结果应当按照设计的可靠性与运行的高效性来得出。
(2)重要性。评价工作需要以完整评价为基础,注重医院关键部门、重要活动与风险频发的地方。如医院的医疗活动、医院采购业务等重要领域及财务风险、医疗质量风险,需要重点检查和评价。
(3)客观性。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可靠性。要验证内控的有效性需要以恰当的证据文件为基础,评价思路和方法必须为内控有效性的评价结果提供合理的支持。
(4)普适性和灵活性。评价方法和框架既要参考内部控制评价指南或规范,又要兼顾医院的特殊性。要根据医院的业务特点、风险评估结果和关键控制点的具体情形采用适当的评价办法、评价步骤与评价内容,构建一个能够适应医院需求同时确保评价结果准确性的评估步骤。
(5)成本效益性。内部控制评价应当考虑成本效益。恰当的公立医院内控评估办法应当将发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确保收益大于成本,而不是视而不见。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高效运转,恰当选择评估指标是重中之重。本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借鉴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规范的成功经验,将《基本规范》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作为逻辑架构,将《评价指引》作为指针,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揭示的公司内部运营与管理潜在的风险和相应的对策作为参照,考虑国内外存在的内控评估指标体系,立足医院实际,参考制度与文献,采用专家访谈方法,几轮模拟评价,层次刷选剔除指标,最后建立以涵盖“五要素”和“五目标”的全面内部控制为评价范围,明确内控评价的责任主体,贯彻成本效益、客观性、灵活与普适性、全面性原则,体现风险管理理念、具有科学性。
前瞻性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五要素评价基于内控要素、关键控制点、风险控制路径为一体的公立医院内部整合实现框架的具体应用。一级指标是要素层指标5个,对应概念框架———基于内控要素的实现框架: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内部监督。二级指标是应用层指标17个,对应实际操作———基于关键控制点的实现框架,即五要素下详细的活动,通常按照内控应用指南里研究的风险为指南进行确定。比如,一级指标“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结构、发展策略、人力资源、社会义务与领导参加;“风险评估”包含风险辨别、风险探究、风险对策;“控制活动”有所不同,根据医院自身特点,分为一般控制、财务控制和医疗质量控制;“信息与交流”包含信息和交流;“内部监督”包含普通监督、专门监督与内控评价。三级指标是措施层指标67个,是基于关键控制点的实现框架的进一步体现,考虑具体业务或步骤实施过程中主要风险的控制措施,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列示见表1。所有指标考虑内控设计和执行的效果,体现基于风险控制路径的实现框架的运用。
“五目标”层次分三级设计了目标评价指标,体现内控运营效果。一级指标2个,即两大目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级指标是应用层指标5个,社会效益分实现战略目标和遵守法律法规,经济效益分为提高运营效率效果、财务效益高、资产资产安全。三级是实施层指标20个,五个应用层目标各分为四个实施层目标,见表2。
(四)基于AHP的公立医院内控模糊综合评价
指标确定后需要解决的是评价体系中的不同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问题。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通常采用等权重法和不等权重法两种方法,对于医院内部控制来说,由于主次轻重不一,等权重法不可取,采用不等权重法。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萨蒂教授(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这既是一种综合人们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也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多指标决策问题。其基本原理为: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所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互不相同的组成因素,根据各组成因素的隶属关系,将各组成因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其步骤分为四步:一是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按照要素性质分类并建立层次关系,上一层要素支配下一层要素;二是构造判断矩阵,逐级逐项对各层级中的要素评比相对重要性,以1~9刻度标度,1表示两个要素相比同样重要,3、5、7、9分别表示前一要素比后一要素稍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三是单一层级下元素的指标权重的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例为CR,判断完全一致时,CR=0。只要CR<0.1,就认为这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四是层次总排序,经过上述两两比较评判,可以得出低层次要素对于高层次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如得出了第三级指标对于第二级指标某要素的权重,第二级指标对第一级指标的权重,再进行对于最高层次要素的总排序,即得第三级指标对第一级指标的权重。
(2)模糊综合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适合于难以用数字表达,却易于用文字或句子来描述的问题。它为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模糊、不清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概念化结构,并以数学语言去分析和解决他们,不是真正的模糊化,而是用数学语言将模糊的东西表达出来,并进行计算和评估,使结果更加直观、科学。其步骤可以分为:
一是确定评价因素和评价等级。因素集U=!U1,U2,...Um",其中U1为评价指标,共有m个评价指标,本文中五要素中三级指标有67种,五目标中三级指标共20种;评判等级V=!V1,V2,...Vn",其中Vj表示因素集中每一个要素所处的状态(即评价等级),共有n种,本文采用5级打分法,V={1,2,3,4,5}。
二是计算权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权重集A={a1,a2,...am},ai即第i个指标对应的权重。A为单行向量。
三是确定隶属函数和隶属矩阵,对各要素进行评判。例如对要素Ui的评判等级为Vj的隶属度为rij,可以得到n个隶属度,这n个隶属度组成了因素Ui的单因素评判集rij={ri1,ri2,...rin},对每个要素进行评判,继而得出总得评价矩阵:
将其归一化处理,使得∑rij=1本文中n=1。R为单列向量。
四是进行模糊综合评判。采用加权平均法,将权重向量A与评价矩阵R相乘,得出总因素的综合分数,决策结果S=A*R。结果是一个数值。
(五)公立医院内控有效性评价标准
评价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指的是判定医院内控为完成有关目标所给予的保障能否位于高效内控的范围。若内控为有关目标的完成所给予的保障位于或者高于恰当保障的水平,就有效;若小于恰当保证的水平,则无效。换个视角,指的是评估有关目标的风险在进行内控后能否回归到恰当的水平,若已回归到恰当的水平,就是有效的,否则,就是无效。
根据上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划分内控有效性评价标准,并得出相应的内控缺陷、目标可实现的保证程度、风险水平和可采取的态度,如表3。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借鉴企业内控有效性评价系统,结合医院内控的特质性,建立医院内部控制过程与结果有效性的评价体系,探讨医院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差异,为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个现实参考;然后融合基于内部控制要素、重要控制活动、风险控制路径的医院内部控制架构,重组医院内部控制的要素构成与整体实现模型。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戴文涛:《内部控制学科体系构建》,《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
[2]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性质与概念体系---基于系统和整体效率视角的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11.社务工作量化评价实施方案 篇十一
一、评价对象
社市委、省直委员会,省委直属支社。
二、评价内容
20社务工作评价范围:主委工作、组织建设、思想宣传、理论研究、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监督工作和机关建设(省直委员会为日常社务工作)等。
三、评价重点
年社务工作评价的重点为:一是需持续推动的基础性工作;二是需重点推进的各项重要工作;三是能提升工作水平的各类创新性工作。
四、评价依据
依据各社市委、省直委员会、省委直属支社年内召开的各项会议的会议记录、纪要;上报和下发的等材料;开展各项社务工作的新闻报道稿;各级中共党委、政府的领导批示;各级中共党委、政府部门奖励等。
五、评价程序
(一)自我评价。各单位对照《评价细则》实事求是地逐项进行自我评价,根据考核标准认真准备证明材料,所提供材料必须真实、客观、准确。其中,涉及活动的报道材料,应提供社省委网站或社省委网站市级频道采用清单(标题、日期、所在栏目等);工作表彰、提案采用情况、项目合作协议等,必须提供原始资料或照片;所有会议必须提供会议记录原始资料或照片。各单位自我评价结果经主委签字确认后报社省委办公室。
(二)评价验证。社省委机关各处室根据工作职能,对照《评价细则》和相关证明材料,结合平时工作掌握情况,对各单位自我评价结果进行评价验证。
(三)综合评价。社省委主委办公会议对各单位的自我评价结果、评价验证计分,特别对加分项进行审核、综合评价,确定各单位的.综合考评结果,研究提名“年度工作先进集体”和单项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报请主委会研究确定。
六、结果运用
社省委将各单位年度考评结果及表彰情况,报送社中央,抄送省委统战部、省辖市中共市委主要领导和市委统战部领导、省直委员会冠名单位的中共党组织或统战部门。获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的,在社省委全会上进行表彰。
年度社务工作的评价结果,作为各级组织领导班子和骨干社员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载入履职档案,并作为向中共推荐干部、社内使用干部的主要依据。
七、组织领导
考核工作在社省委主委办公会议领导下进行,机关各处室按职能分工具体负责实施。
主委工作由各处室综合评价。
办公室:负责评价社会服务、监督工作和社市委机关建设(省直委员会日常社务)等方面的工作。
组织处:负责评价组织建设方面的工作。
宣传处:负责评价思想宣传方面的工作。
参政议政处:负责评价参政议政方面的工作。
研究室:负责评价参政党理论研究和社志编撰方面的工作。
12.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方案 篇十二
为了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广州市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下简称《实施意见》)(穗教基教〔2005〕20号)的有关要求,现就海珠区2006年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成立组织机构
(一)局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二)学校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1、组成人员: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
2、职责: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认定下设的评价小组成员;对校内各班级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认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
3、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下设三个小组:
(1)学生评价小组
组成人员:班委和部分学生代表(不少于5人)
职责:对本班学生综合表现进行初评
(2)教师评价小组
组成人员:由在本班授课不少于一年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小组成员不得少于五人;职责:对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进行最终评价。
(3)学校监察小组
组成人员: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毕业班家长回避)职责:监控评价过程,接受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保证评价工作的透明、公正和规范。
二、落实评价内容
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内容分为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具体内容见《实施意见》,可作为各校实施评价时参考)。其中学习能力中的学业成绩由7—9年级前五个学期期末总评成绩的总平均成绩构成(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六科),按百分制换算,80分以上为A,70分-79分为B,60分-69分为C,60分以下为D。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力求科学性与可行性。
三、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访谈、情景测验、查阅学生成长记录、参考学生本人和同学同伴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等),给予学生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操作程序:
(一)?? 学校根据有关要求制定初中毕业生表现评价工
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要求、人员职责、日程安排等。
(二)?? 初中毕业班年级以班为单位成立两个评价小组
(学生评价小组和教师评价小组)开展评价工作。
(三)在评价工作正式开展前,各班成立学生评价小组和教师评价小组,教师评价小组要向被评价班级所有学生公布成员名单,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为评价者,则需要作相应的替换。
(四)学校在评价工作实施前,学校应认真制定本校的评价实施细则、具体程序,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评价实施细则、具体程序、学生和教师评价小组、学校监察小组成员经在学校公示三天后于3月27日报区教育局中小学教育科备案。
(五)为了保证评价者对综合表现评定的意义、内容、方法、过程、制度有充分和一致的认识与理解,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区教育局将对学校一级进行培训,各学校则要组织学生评价小组、教师评价小组及有关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进一步明确要求,统一操作步骤。
(六)为了使评价工作顺利完成,各校可以根据等级评价比例进行试评,在试评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和交流,最终使综合评价结果全面、客观。
(七)评价者可综合如下内容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描述性评语);
2、同学评价;
3、教师评价;
4、学生在校的操行等级;
5、学生的成长纪录及有关原始资料;
对学生综合表现评价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将日常片段事实和记录作评价依据时,应避免以偏概全。对评价的结论,如果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分歧,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综合表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八)学校综合表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
(九)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评价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可向学校监察小组举报和投诉,学校监察小组负责调查与处理,并在接到投诉后一周内给出答复。
四、完善制度建设
为确保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能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地进行,使评价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评估制度和申诉制度。
(一)公示制度:学校要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评价等级为A的学生名单应在所在班级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
(二)诚信制度:学校要建立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诚信制度,可以与评价主体签订诚信协议。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在评价过程中行为不当的教师不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
(三)评价质量监控与完善机制:学校要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要充分了解评价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处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打下基础。
(四)举报和申诉制度:学校要建立综合表现评价申诉制度,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评价过程中可能危害评价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学校综评领导小组提出举报或申诉,学校应公布申诉及举报电话;如果对学校综评领导小组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区教育局提出举报和申诉。
五、评价结果
(一)评价结果的呈现
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的结果呈现为四部分: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四等),四个等级的比例权重各学校可参考下表:
A
B
C
D
省一级中学
60%-75%
20%-35%
7%以内
0-3%
市一级中学
45%-65%
30%-45%
7%以内
其他中学
25%-50%
40%-65%
7%以内
2、学生自我评价(描述性评语);
3、个人特长及获奖情况记录(校级以上获奖情况);
4、综合性评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综合性描述,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
(二)评价结果的使用
1、通知学生个人及其家长;
2、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
3、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保障措施
(一)技术保障。学校指定相应的技术人员负责学校的综合表现评价系统的技术支持,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系统的技术使用问题,学校可与区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联系,电话:84408718。
(二)人员保障。在评价过程中要保证教师评委、学生评委、学生全部登陆系统进行操作。如有人员因故不能按要求登陆操作,学校应做好相关工作。
(三)电脑用机。学校应按照区的统一部署安排学生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评,在自评过程中应保证学生一人一机。
(四)数据备份。各校应做好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的原始数据资料的保存备份,局会在各阶段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备份工作。
七、评价工作进度安排
时间
进度
负责部门
备注
2005年11月—2006年2月
1、各校做好《实施意见》的宣传工作
2、试点学校试行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
中小学教育科
试点学校为江南中学、76中学、劬劳中学
2006年2月
召开试点中学学校代表座谈会,听取学校意见
中小学教育科
2006年3月上旬
在76中学召开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工作会议,总结试点中学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情况,布置下阶段工作,并进行区级培训
试点学校、中小学教育科
各中学主管该项工作的校长、教导主任、级长、电脑技术人员
2006年3月中旬
1、学校制定实施方案
2、学校成立工作小组,制定评价
实施细则、具体程序
3、各校组织综合表现评价小组进行校本培训
各学校
2006年3月22日前
1、系统调试
2、各校输入有关数据资料
学校做好原始数据的保存(备份)
2006年3月22日—24日
3月22日公示实施细则、具体程序、学校监察小组、学生和教师评价小组成员
各学校
公示三天
2006年3月27日
各学校将工作方案、工作小组名单、评价实施细则、具体程序上报局中小学教育科 各学校、局中小学教育科
2006年3月27日—3月31日
学生完成自评
各学校
2006年4月3日—7日
各校组织学生评价小组进行
试评
2006年4月3日—20日前
班主任完成成绩输入
学校做好原始数据的保存(备份)
2006年4月20日前
1、班主任评价及评语录入工作
2、教师评价小组进行试评
各学校
学校做好原始数据的保存(备份)
2006年4月中旬
学校审核试评结果,调整有关数据
2006年4月21日—26日
各中学完成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
各学校
2006年4月26日-28日
评价等级为A的学生名单在所在班级公示
各学校
接受学生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
2006年4月28日前
对评价结果存有异议的学生向学校评价领导小组提出申诉(举报)各学校监察小组
1、学校公布申诉及举报电话。
2、一周内给予答复
2006年4月30日前
区教育局监控、评估各校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情况及进度 区教育局
2006年5月8日
举报和申诉,接受社会咨询
区教育局
2006年5月8日前
各中学统计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结果及各类统计表 各学校
局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2006年5月8日—10日
各学校打印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结果给学生
各学校
2006年 5月11日
13.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方案 篇十三
东新乡东新小学
田贵红
目前, 对教师评价比较注重对教师某一方面或某一时间范围内的单项评价, 如教学态度、教学成绩、班主任工作, 或者一堂课、一个教学单元、一次家长会等, 一些学校甚至用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指标。在这种评价机制的驱使下, 教师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生, 而是为了获得领导、同事、社会、家长的认可以及职业升迁, 甚至为了可怜的奖金和表扬, 拼命加班加点, 搞题海战术, 限制了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这种教师评价体系既是“应试教育”的直接产物, 又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得以强化和巩固。同时, 现行教师评价也忽视教师的个体差异, 用统一的标准规范, 要求具有不同教学风格和方法的教师, 不但抹杀了教师的个性, 而且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校创建特色。
我认为对教师应从学校、家长、社会、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几个方面入手,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一、学校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学校教师的教学应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其创造性发挥的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阶段评价。为使教师达到这一要求,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的评价应是全面的,主要应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个方面。教师评价的标准是从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科研能力、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几方面综合进行评价。
(一)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应基于对教育事业的进取心、职业热情程度;对学生的爱心、公正程度;对教师自身的正直诚实性、健康心态情况进行评价。
(二)学科知识:是否正确掌握学科知识中的有关概念、定理等;能否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否了解教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是否熟悉教学的基本体例;是否能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能否顺着学生的思路探究问题并准确判断该思路的可行性。
(三)教学能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评价标准:教师是否将学科知识通过精心计划、有趣儿而又有效地教学方式教给学生;又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持续而有效地掌握学生的进步情况,准确找到学生学习学科问题的“闪光点”,并能采取有效的和创新的措施来巩固评价的成果;是否拥有出色的学生管理技能,形成良好的纪律,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起融洽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的、自然的、无隔阂的师生交往,赢得学生的尊敬,激励学生超越自我。
(四)文化素养、科研能力评价标准:教师应具有热爱学习、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能自如地应付日常生活的需要,并可灵活地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热爱祖国的文化,具有较高的文明礼仪水平,丰富的非学科知识和良好的人品。
(五)交往能力评价标准从以下方面考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心理互换,对学生真诚、善意、民主;能机智地扭转出现问题的师生关系,消除交往中的障碍;与学校领导、同事、家长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同事中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六)自我评价能力评价标准:能够通过自我评价,有意识听取有关人员(学生、同事、家长、领导等)的意见和建议,对实施的个人计划随时调整。
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自然十分关心自己孩子在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促进家校协同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家长评价教师是家长的一项权利,也是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径。家长评价教师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育人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与能力、家访情况。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尊敬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
评价标准:教师能够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上课,上课及时,穿着整洁,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教学环节紧凑合理,体现以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准确、及时、到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三位目标的落实,让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价值观、思想觉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提醒、帮助、引导、辅导学困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成分发展;堂堂清测试题设计详细、全面,体现层次性;学生达标侓高,教学效果好。
(三)教师的育人水平:
评价标准:教师在课堂上、课间要认真辅导学生,发现学生弱点与不足,要及时恰当处理;教育学生方法得当,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不弃视差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善于发现学生优点,运用表扬、鼓励、暗示等方式教育学生,及时辅导学科知识,查缺补漏,完善教学过程。
(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与能力: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具有具有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所教班级学风浓,班风正,教学成绩优秀,教育教学效果良好,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五)家访情况:教师能够根据学校的安排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家访,家访时态度和蔼、诚恳,反应学生问题符合事实,解决问题方法得当,注重与家长沟通,给家长讲解一些教育学生的方法与方式,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深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具有较好的家访效果。
三、社会对教师的评价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民族和人类的未来,教师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而光荣的职业,社会对教师就有一定的职业要求,这些要求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形象,决定着对于教师的评价。
(一)社会对于教师的职业要求
1、对待学生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对待自己上,严谨治学,学而不厌。
3、对待教育事业上,要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4、对待教师集体上,团结协作,勇于探索。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
1、教书育人的角色教学角色──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教育角色──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
2、管理的角色
3、心理辅导的角色
4、学者与学习者的角色
5、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6、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只能是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整体印象。在教学中,重点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总评几方面进行评价。
(一)教学态度: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彩、完整,不迟到、早退,不随意调课;讲课富有激情,不照本宣科,注意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关心学生课下学习,认真辅导答疑。
教学内容:课程计划安排合理,快慢有序,条理分明;每堂课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信息量适中。
(二)教学方法:讲课富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课堂气氛活跃;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对重点难点讲述清楚、突出,注重归纳总结;批改作业认真,既有全班总结讲评,也有个别辅导。
(三)教学效果:通过教师的教学,我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教师的教学,我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总评 对该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水平的总体评价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对老师的评价,给每一位教师建立一个档案,同时对老师近两三年的工作进行纵向比较,了解老师的成长和发展轨迹,因为教师从事的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工作中的任何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晶, 绝非一朝一夕的产物, 仅仅依靠
一、两次的单项评价, 不可能真实反映教师工作的整个发展过程, 也必然导致评价结论与教师实际工作表现的偏差。由于教师在个性心理、职业素养、教学风格、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 评价应根据这种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以及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 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等。所以,对于教师评价应突出综合素质、重视个体差异。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方案】推荐阅读:
上市公司董事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07-27
学校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情况汇报08-08
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问卷调查07-01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11-30
伊利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07-12
某某年度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11-20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方案07-08
ST银广夏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12-02
略析会计电算化下有效内部控制的构建论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