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精选4篇)
1.新乐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篇一
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及突变研究
摘要:运用非参数Mann-Kendall法对连云港市3个定位监测点近10年来的大气SO2、NOx和TSP序列数据进行了趋势检验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市大气SO2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TSP则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NOx总体变化不大,但NOx在住宅商业功能区表现为轻微的.上升趋势,而在工业功能区则有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季节性Mann-Kendall法检验表明,除工业功能区的NOx外,SO2和NOx在夏季的增长趋势要较其他季节更为显著,而TSP在一年四季中都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突变分析表明,除NOx外,大气污染物序列均出现了突变现象,且突变主要发生在2000上半年到2002上半年之间.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连云港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过程和科学制定环保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作 者:陆杰 刘付程 魏晓平 LU Jie LIU Fu-cheng WEI Xiao-ping 作者单位:陆杰,LU Jie(连云港市环保局)
刘付程,LIU Fu-cheng(淮海工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
魏晓平,WEI Xiao-ping(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期 刊:科技导报 ISTICPKU Journal: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2006,24(9)分类号:X51关键词:大气污染物 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 Mann-Kendall检验
2.新乐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篇二
1 数据来源
降水监测是环境监测站的例行监测项目, 酸雨监测点位的布设与样品采集遵循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GB 13580.2-1992) [2]以及酸沉降技术规范 (HJ/T 165-2004) [3]中的相关规定。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共设立了3个监测定位, 分别为望花、东洲和营盘。
2 抚顺市区降水污染现状
2.1 降水酸度和频率
2014年, 抚顺市的平均降水量为545.9mm, 比常年偏少3成。市区3个监测点位共采集到44个降水样品, 降水p H年均值为6.77, 呈中性, p H值范围在6.15~7.68之间, 全年未出现酸雨, 属于非酸雨区。
2.2 降水酸度的时空分布
2014年, 抚顺市区降水p H月均值范围在6.30~7.45之间, 月变化呈波浪型, 其中2月份p H值最低, 为6.30;5月份p H值最高, 为7.45。
抚顺市区降水酸度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均匀, 望花、东洲和营盘3个点位的p H均值在6.70~6.88之间。
2.3 降水离子组分分析
2014年, 抚顺市区降水阴离子中硫酸根浓度最高, 为7.70毫克/升, 占离子总当量浓度的33.0%;其次为硝酸根离子, 为1.85毫克/升, 占离子总当量浓度的6.1%;硫酸根与硝酸根的当量浓度比值为5.38, 为典型的硫酸型污染。阳离子中钙离子浓度最高, 为2.55毫克/升, 占离子总当量浓度的26.3%, 其次为铵离子, 浓度为1.45毫克/升, 占离子总当量浓度的16.5%。 (表1)
3 降水的变化趋势
3.1 年度变化
2014年抚顺市区酸雨频率与上年相同, 全年未出现酸雨;p H年均值增加了0.12, 基本持平。
3.2 年际变化
近5年 (2010~2014年) 的监测结果表明, 抚顺市区未出现酸雨, 降水p H年均值呈波浪型变化, 2011年最高, 为7.47, 2012年最低, 为6.59, 见图1。
单位:mg/L
2010~2014年抚顺市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浓度呈波动状态。各年度硫酸根在阴离子中浓度最高, 在6.55~17.20毫克/升之间, 波动较大;硝酸根浓度在0.86~1.85毫克/升之间, 有一定波动;氟离子和氯离子分别0.17~0.37毫克/升、0.60~1.04毫克/升之间, 年际无明显变化。各年度钙离子在阳离子中浓度最高, 在1.40~6.98毫克/升之间波动, 其它4种阳离子浓度接近。
4 结论
根据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0~2014年的降水监测资料, 对抚顺市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抚顺市2010~2014年未出现酸雨, 属于非酸雨区。抚顺市区降水酸度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均匀。降水样品中主要阳离子是Ca2+、NH+, 主要阴离子是SO42-、NO3-。2014年, 硫酸根与硝酸根的当量浓度比值为5.38, 为典型的硫酸型污染。
摘要:在抚顺市区设置3个监测点位, 监测抚顺市的降水状况。近5年 (20102014年) 的监测结果表明, 抚顺市区降水p H值基本呈中性, 降水p H年均值呈波浪型变化, 抚顺市区未出现酸雨, 属于非酸雨区。
关键词:降水,污染状况,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帅, 唐光超等.沈阳市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3:59-61.
[2]GB 13580.2-1992, 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S].
3.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篇三
【摘 要】本文探讨了目前城市大气污染主要几种污染物SO2、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CO2等的危害和成因分析,并从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加强污染治理、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分析;防治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进行,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明显增多,致使环境空气质量持续较差。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工业废气中各类污染物的排放、能源消耗量、生产和生活煤耗、产业结构和城市绿化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都使空气质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二、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危害及成因分析
(一)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危害
大气污染物按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前者包括粉尘、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后者主要以SO2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NO2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CO2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随着人类不断开发新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最主要污染物还是SO2、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几大类。
1. 二氧化硫(SO2)
SO2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空气中SO2浓度达到1.5 mg/m3 以上,对人体健康就会产生危害;吸入高浓度SO2,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及呼吸中枢麻痹。SO2与烟尘同时污染大气时,两者有协同作用,烟尘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及其氧化物,能催化SO2形成毒性更强的硫酸雾,加剧其毒性作用。
2.氮氧化物(NOX)
氮氧化物(NOX)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NO2可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侵入人体,毒害神经系统,抑制酶的活性,影响脂蛋白代谢,造成心血管疾病。长时间接触低浓度NO2可引起慢性中毒,产生迟钝、失眠、记忆力衰退、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短时间接触高浓度NO2可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3.总悬浮颗粒物(TSP)
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它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沙扬尘及气态污染物经复杂物理化学反应生成的相应盐类颗粒。
PM10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可吸入颗粒物,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PM2.5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2.5 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PM2.5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比PM10更大。
4.CO2等温室气体
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下列几种:CO2、甲烷(CH4)、氢氟氯碳化物类(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引发冰盖融化、极端天气等全球性问题,危及人类生命和生活。据估计,每年有500万人死于由气候变化及碳过度排放引起的空气污染、饥荒和疾病。
(二) 城市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
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为:(1)燃料燃烧:中国能源以煤为主,主要大气污染物是颗粒物、CO2、SO2。(2)工业生产:主要有粉尘、碳氢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卤素化物等多种污染物。(3)农业生产:造成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污染。(4)交通运输:主要为碳氢化合物、CO2、CO、氮氧化物、含铅污染物、苯并芘等污染物。(5)制冷及保温行业:大量使用氟氯化碳(CFC)进行制冷与发泡保温, CFC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对臭氧层破坏作用最大的污染物。
三、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研究表明,针对城市煤烟型污染,最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是调整能源结构。目前,大气污染物工程治理措施方面比较成熟的方法有脱硫技术、脱氮技术、除尘技术。
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改进燃烧技术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和去除烟气中氮氧化物。例如整体分级NOX。还可从汽车尾气治理方面着手。当前,我国已攻克了催化净化器产业化关键技术和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净化技术。
除尘技术方面,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的大型电站燃煤锅炉都配备5个甚至更多电场的高效静电除尘器或多室的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达99.9%以上,实际排放浓度均低于标准要求,一般为50 mg/m3。
城市区域建筑施工引起的颗粒物污染问题越来越显著。主要措施:(1)建筑材料的封闭装卸与运输:较好的办法是采用装箱式全封闭运输,设置专业卸车场,采用喷淋方式进行压尘和洗尘。(2)施工车辆的冲洗:保持施工车辆的清洁,不带土上路,定量冲洗。(3)推广混凝土集中搅拌、供应;建筑施工中,混凝土集中生产和供应,大幅度降低水泥、沙、石料等在各工地运输、存储和使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消耗量,也可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在污染物散播过程中,种植绿色植物可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城市绿化植物可通过吸滞粉尘、SO2 以及减少空气含菌量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四、小结
大气污染防治方法很多,根本途径是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强污染治理。制订国家和地区的废气排放标准,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荣美, 应方, 焦荔, 洪盛茂, 柳展飞. 萧山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2, 34(8): 44-52.
[2] 方惠兰. 南平市2006~2010年空气质量状况及趋势分析[J]. 绿色科技, 2012, (7): 163-165.
4.新乐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篇四
天津地处北温带, 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 主要受季风环流支配, 属温带季风性气候, 四季分明。天津也是我国第三大城市, 是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也是近代工业的发源地。
2013年, 天津市制定了《美丽天津建设纲要》, 启动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建设, 从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 实施清新空气等举措, 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45天, 但与2012年的305天相比下降了110%, 大气环境形势严峻。
1 天津市大气环境现状
1.1 主要污染物均值
从2004-2013年的10年天津市主要污染物变化来看, 总体城市空气质量保持良好。其中, 2013年全市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基本稳定, 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45天, 占全年的40%。全市SO2年平均浓度为0.059mg/m3, 低于年平均浓度标准 (0.060 mg m3) ;NO2年平均浓度为0.054 mg/m3, 超过年平均浓度标准 (0.040mg/m3) 0.4倍;PM10年平均浓度为0.150 mg/m3, 超过年均浓度标准 (0.070 mg/m3) 1.1倍;PM2.5年平均浓度为0.096 mg/m3, 超过年平均标准 (0.035 mg/m3) 1.7倍。全市大气降水年平均p H值为5.90, 酸雨频率为4.8%。全市SO2、NO2多年变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近两年出现小幅回升, PM10多年变化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但2013年明显上升。
与10年前的2004年相比, NO2浓度和PM10均明显上升了, NO2浓度由2004年的0.052mg/m3上升到了2013年的0.059mg/m3, 上升了13.46%;PM10浓度由2004年的0.111mg/m3上升到了2013年的0.150 mg/m3, 上升了35.14%;SO2则出现了大幅下降, 由2004年的0.073mg/m3下降到了2013年的0.054 mg/m3, 下降了26.03%。而且天津市大气污染物种的SO2、NO2、PM10浓度始终高于全国重点区域的平均水平, 大气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1.2 二氧化硫排放量
从2004-2013年的10年天津市SO2排放量变化来看, 除了2005年较上一年度答大幅上升外, 其余年份都呈现出下降态势。由2004年的22.75万t的年排放量下降到了2013年的21.68万吨, 下降了4.7%。
1.3 环境空气质量空间分布
201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无显著空间差异。位于北部山区和东南部沿海地区的PM2.5浓度略低于其他区域, PM2.5在西南部和东北区域污染较重, SO2在中心城区和东北地区污染状况略重于其他区域, NO2在西部区域污染状况略重于其他区域。
1.4 各区县空气环境质量情况
2013年各区县环境空气中PM2.5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087-0.107mg/m3, 均未达到国家标准;SO2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040-0.070 mg/m3, 南开区、东丽区、红桥区、河西区、和平区、宁河县、河东区未达到国家标准, 其余区县均达到国家标准;NO2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035-0.061 mg/m3, 除蓟县外, 其他区县均未达到国家标准;PM10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138-0.171 mg/m3, 各区县均未达到国家标准。
2 大气主要污染物危害及防治对策
2.1 二氧化硫 (SO2)
2.1.1 SO2来源及危害
SO2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 也是反映大气环境状况的主要检测物之一。根据其来源来看, 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见表1) 。其中, 天然污染源由于在环境中产生的量较少, 容易被稀释和净化而对环境危害不大;真正对大气环境构成威胁的恰恰是人为的污染源, 主要是因为这一类污染源产生的相对集中、浓度高、量大。SO2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人类健康、建筑物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其中, 对于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引起各种呼吸器官疾病;对建筑物的损害主要表现在SO2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 腐蚀建筑物。
2.1.2 SO2防治
SO2污染源来源较为复杂, 因此, 防治SO2污染的举措不能单从排放处入手, 而应采取多方联动:天津是工业大市, 也是能源消耗型城市, 因此首先应该做好城市能源结构调整, 加强新型清洁型能源使用比例, 减少煤炭等资源消耗;其次是加大宣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严控城市居民生活中二氧化硫排放量, 大力推广市民积极使用燃气、电等清洁能源;再次是加快淘汰更新辖区内工业企业中容易产生SO2污染的生产设备和工艺, 加强生产过程中硫的回收率;第四是进一步完善全市热力网建设, 采取集中供热措施;第五是政府要制定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 做好引导。
2.2 氮氧化物 (NOX)
2.2.1 NOX来源及危害
大气污染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来自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染三个方面[3]。其中, 工业污染主要是由于一些工业企业 (如石油化工企业) 在燃烧化石燃料过程中排放的气体或者锅炉、窑炉排放的废物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生活污染则主要是城镇居民以及服务性行业在取暖、沐浴等过程中燃烧的矿物质燃料向大气排放的各种氮氧化物;交通污染则主要来自汽车、轮船以及飞机的尾气。氮氧化物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当属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对人体造成病变, 影响生物生长;此外,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 生成O3、高活性自由基以及醛酮等污染物, 形成光化学烟雾, 这种烟雾对人类危害甚大, 可以随着气流连绵漂移数百公里, 对此区域中的生物会造成较大破坏。
2.2.2 NOX防治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的防治同样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 需要各个部门和机构协同起来才能实现有效的管控和治理。将城市的发展规划与全市的工业发展布局乃至产业结构等充分考虑进来, 形成防治合力才能取得实效。根据氮氧化物产生的原因来进行的防治。首先是对天津市内的一些大型化工厂、炼油厂等潜在氮氧化物产生量较大的企业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必要的时候要搬离市区, 要求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 对现有落后技术和产能进行改进, 加大烟气净化技术推广力度;其次是加快旧车淘汰步伐, 加装防污染物排放设备。截止2013年底, 天津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了240万辆, 除了提高燃料标准, 大力推广燃气机车的普及率, 以无铅汽油以替代有铅汽油等之外, 还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加快黄标车淘汰力度, 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再次是设计科学的燃烧反应器, 改进现有燃烧设备;最后是加大氮氧化物排放的监管力度等等。
2.3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2.3.1 PM10来源及危害
近年来, 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京津冀等城市上空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就其污染源来说, 大体可以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其中天然来源主要有地面扬尘、森林火灾灰、沙尘暴等等;而人为来源则主要表现在生产、建筑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如煤烟尘、飞灰、建筑尘以及冶炼尘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的卤化铅凝聚形成的颗粒物等等。大气颗粒物对环境的危害极大, 轻者污染建筑物表面, 影响市容市貌, 重者对能见度、温度都有影响;而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增加还会与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密切相关, 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肺疾病[4]。
2.3.2 PM10防治
多年来天津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一直呈现下降态势, 但2013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这不得不引起重视。纵观可吸入颗粒物来源来看, 呈现出多污染源叠加的复合型污染特征。一是扬尘源, 如土壤风沙尘、建筑物水泥尘、道路扬尘等等;二是煤烟尘, 我国煤烟尘对PM10的年均贡献在15%-30%, 中小城市的贡献尤为突出, 煤烟尘污染呈现明显的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 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煤烟尘占PM10的比例分别为5%-30%和20%-45%[5]。为此, 天津市应该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对市区内重点污染企业先进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步伐, 重点要求各建筑施工企业做好防尘降尘举措, 改善施工环境, 推行绿色施工, 加大道路洒水面积和频次, 减少道路交通扬尘。增加城市内的公共绿化面积。
摘要:本文以天津市2004-2013年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为依据, 分析当前天津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并就主要污染物、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天津
参考文献
[1]於坛春, 许宁, 陈逊.等.近年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成因及控制途径概论[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 5 (3) :180-183.
[2]熊云威.我国SO2污染危害及其治理技术的进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0, 27 (增刊) :37-40.
[3]杨宗鑫, 王兵, 林孟雄.等.大气污染过程中氮氧化合物对大气的危害及防治[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21) :24-26.
[4]董雪玲.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J]资源·产业, 2004, 6 (5) :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