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六大领域评估

2024-08-02

智障儿童六大领域评估(精选10篇)

1.智障儿童六大领域评估 篇一

走进长沙市阳光中心,这个急需关爱的智障儿童福利院,看着孩子们毫无表情的面孔,心里悄然升

起一丝揪心的痛……

我们志愿者兴奋的为孩子们做着饺子和汤圆,想象着他们吃进嘴里的可口情景,心里有了一丝安

慰……

我们来到孩子们的活动室,尽力的逗他们开心,尽情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心的欢笑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他们其实很可爱,很快就跟我们打成一片了。他们脸上的笑容虽然傻傻的,但我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心中暖暖的,希望这种快乐能持续的更久一点……

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我们离开阳光中心,站在铁门外,往这里面的孩子们。一个小男孩静静地坐着,目光呆滞,那眼神里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他在想什么,他喜欢什么,他记得什么……感觉他的世界已经与我们的世界脱节,他们的心静静地活在另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个世界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无忧无虑……

然而,那样的世界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失去了记忆。

志愿者们离开了阳光中心,可心里会永远留下孩子们的痕迹,会记掂着有这么一个地方,有那么一

群人,正等着我们真正的帮助。无语的心酸,愿一切都好起来!

今天是我们生科一班志愿者到长沙市阳光中心看望智障儿童的日子,可惜天公不作美,我们在临行时就下起了蒙蒙细雨,但这雨并没有使我们志愿者的热情降低,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得以圆满结束。

我们这次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给孩子们做饺子和汤圆,另一部分就是陪孩子们玩游戏。由于地方有限,志愿者们只能一起聚集到一个小房间来做饺子和汤圆,但每个志愿者都很配合和积极,于是几百个饺子和一盘子的汤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但是由于阳光中心自身有严格规定,我们当时不能即场就给孩子们煮饺子和汤圆,只能待他们饭后才能煮,因此做出来的东西就留给中心的护工们来煮了。之后,志愿者们就到孩子们集中的场地跟他们玩游戏。大家刚开始时还有些胆怯,但很快就消除了顾忌,然后就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志愿者们跟孩子们唱歌、跳舞、聊天、拍照……玩得很开心,临离开时都

显得很依依不舍。

活动虽整体上开展得颇为顺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这次是大部分同学第一次参与这类型活动,而阳光中心的孩子们都存在或这或那的问题。因此在刚开始时大家有些不适应。这就是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的结果。因此,下次再搞这类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这点。第二,由于忽略了阳光中心的规矩问题,我们选择了一个不太适宜的时间给孩子们做东西吃,因此,下次搞活动时应尽量相对方负责人咨询详细的情况才好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

总的来说,此次的“阳光一直都在”关爱智障儿童志愿活动算是圆满成功。孩子们得到了快乐,而志愿者们在此次活动中不仅奉献了爱心,也收获了许多,希望日后志愿者们继续努力,使志愿活动开展的越来

越成功!

为了让智障儿童们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得到快乐,也为了增强同学们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社会中如智障儿童这些弱势群体,从而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们,1008203班决定在威海市智障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关爱智障儿童的活动。

由于本班女生过少,因此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共同开展此活动。此活动为长期活动,分组进行,目前共活动六次,本班累计26人次。这些活动不仅为智障儿童带去了欢乐,奉献了同学们的爱心,更加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增加了阅历,总体来说都是非常成功的。

因为想要将此活动长期进行下去,希望能真正教给那些孩子们一些东西,所以活动内容初期定位为教育活动,具体有教唐诗、教英语、教折纸、教唱歌等等。但由于他们对唱歌比较感兴趣,其他活动较难实行,所以在教过折纸飞机后,基本都是教他们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如《大海》《两只蝴蝶》《五星红旗》等。记得有一位男生特别喜欢听大海,不停的让我们唱给他听,刚开始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唱着,因为无论唱的好不好,都能看到他的笑脸。但是,时间长了自然会有些厌倦,很高兴大家都能坚持下来,你累了就我唱几遍,互帮互助的,终于没让他失望,才明白要让智障儿童接受你,就是要用心去跟他交流,你耐心的去教他,真心地对他好,他是能够感受到的,他会对你说悄悄话,还会往你手里面塞糖果。他们的心是那么单纯,他们有爱有恨,会拉着你的手对你说:“老师,教教我吧!”那一刻,我想没有人会拒绝。另外,有些孩子天生吐字不清,正常的交流都有些吃力,也仍然非常努力的跟着我们学唱歌,这一点,让所有的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看,这次活动不仅是教孩子唱歌,孩子们也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努力。当然了,他们中间不乏唱得好的人,比如他们班级中的男班长,声音特别饱满和平滑,让同学们十分吃惊,也衷心的为他们鼓掌叫好。

除了这些固定的常规的活动外,我们还根据天气情况带他们到院子里做游戏,女生们喜欢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男生们则更喜欢投篮游戏。因为游戏场地是开放式的,玩的时候会引起路人都驻足观看,刚开始还会有同学觉得不好意思,但后来,每个人都是全身心的投入,每个人都非常非常开心,我觉得这不仅是在陪着智障儿童们游戏,更是对大家的一种放松,让同学们都释放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孩子天生就是喜欢玩的,而我们和他们一起,就好像是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有几名同学收到那些孩子写的小纸条,虽然歪歪扭扭,虽然语句不通,但所有人都备受感动,特别是收到纸条的同学,都表示会好好珍藏这些,也会常来看看这些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每当我们离开康复中心,站在铁门外,望着里面的孩子们,每个人都是沉默的。我们不敢说来看看他们对他们有多么深刻的意义,但至少希望能带给他们欢乐。有位同学的日志里曾这样写道:我看到一个小男孩静静地坐着,目光呆滞,那眼神里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他在想什么,他喜欢什么,他记得什么„„感觉他的世界已经与我们的世界脱节,他们的心静静地活在另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个世界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无忧无虑„„然而,那样的世界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失去了记忆。

些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虽然我们离开了康复中心,可心里会永远留下孩子们的痕迹,会惦记着有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一群人,正等着我们真正的帮助。

最后,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天天开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心他们。

“尊重的前提是了解,这次和心理社团成员去辅读学校参观,所见所闻,的确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之前对智障儿童的看法,他们表情呆板单调,但偶尔的微笑却让人倍感感觉亲切、温暖,他们行为有点笨拙,他们却真诚、努力,他们智力水平较低,但却并非一无是处,无法与人沟通,我们的社会应该关注、关心这个特殊群体,而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体,改变正应从他们开始。”

2.老师如何对待智障儿童 篇二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智障儿童的认知水平、辨别能力相对低下,带来的情感方面的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对智障学生进行情绪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1.注重环境功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锻炼、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大部分在学校生活中度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情绪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学校的大环境布置应注重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久而久之,学生都能从中知道含义,逐渐形成习惯,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而作为学生的小环境班级、宿舍,则根据学生特点、班级特点,进行美化、设计。教室可设计“好人好事专栏”、“我能行”小红花园地、“卫生园地”,教师通过物质奖励或口头表扬的形式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另外,分年级段进行教育,如低年级以生活自理、行为习惯等为主,中高年级则可以以英雄事迹、名人名言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天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感受,久而久之,他们会用理性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情感培养,补偿学生缺陷。

智障学生在生理、心理、情感方面都有其个体的差异性,其中情绪反常、情感脆弱是智障学生的一个共同特性。智障

学生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别人的理解,别人的帮助,同样希望能和正常的儿童一样交流、跑、跳、游戏、生活。在现实社会里,社会对他们了解甚少,适合他们适应社会的机制还不完善,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因此,对智障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感情教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他们尘封许久的心门,促使他们萌发健康、正常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智慧和能力,为其融人社会奠定基础。

首先要懂得尊重学生。只有懂得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去爱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其次,就是关心学生。教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学生的一切。要在生活、学习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去关心、爱护、体贴、照顾他们,和他们谈心、交朋友。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在情感上受到爱的滋润,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对生活、对他人的爱。

3.注重爱心鼓励,诱导学生主动性。

智障生由于长期受到失败和冷落的体验,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来自老师的鼓励和爱抚是打开学生心、灵锁的一把很有效的钥匙,老师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对智障生来说都很重要,从中学生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友善。在与学生接触中可以观察到他们内心深处对成功的渴望,他们也

会对一个喜欢的事物穷追不舍,直到厌倦为止。在教学中采用鼓励、表扬、激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成功感,以此来诱发学生主动学习,敢于动手,不怕失败。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教师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智力偏低的学生应手把手帮助他们解决。这样分层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课堂和课余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引导低年级学生参与一些高年级的活动,活动中高年级同学自我表现力很强,凭自己高年级的优势,处处时时表现自己,突出自我。低年级同学不甘示弱,模仿他们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例如:课余活动,高年级踢球,低年级跟他们抢,大同学们带球绕过小同学射门,小同学抢到球也这样做,只是因为他们技术不熟练,动作不到位,配合的不好,球被大同学接走,他们再拼命追抢。积极的参与促进了学生主动性的发展。

4.注重情绪调整,加强学生意志品质。

3.智障儿童应注重早期培养 篇三

目前,在智障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两种极端的教育态度:放弃不管与过分保护。放弃不管显而易见是错误的,而过分保护的态度目前在社会上还会得到一些人的赞同。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怪可怜了,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吧,不愿因为要他们学习什么而难为他们。这种态度,表面上是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保护,但实际上这样做忽略了及时培养智力低下儿童的独立性。家长包办代替、处处迁就,使孩子失去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使大脑很少受到外界刺激,变得更加迟钝。一味迁就孩子,让他们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使本来就低的学习效率更低,最终导致什么也学不会,而且更加增强了他们对家庭、社会和他人的依耐性。

智障儿童家庭应该怎样做好智障儿童的早期培养?。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弱智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的是口齿不清,有的是词汇贫乏,甚至有的孩子连基本日常用语说起来都感到困难,这就要求父母在训练孩子的语言上下功夫。孩子从“咿呀”学语到能叫“爸爸、妈妈”开始,就应该特别注意教孩子学习一些简单词汇。最好结合具体实物联系起来教。例如,看电视时应指着电视去教孩子练习“电视”的发音。父母要有意识地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去教孩子说话。如让孩子指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并结合玩具、图片或看图识物等进行语言训练。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交谈,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和正常的小伙伴玩耍、交流,这样孩子的语言就能较快的发展。

二、自我服务劳动能力的培养

自我服务劳动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个人卫生的劳动。家长应在家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如厕、穿衣、吃饭等自我服务的劳动习惯。

1、大小便的训练

由于智障儿童大脑意识反应程度比正常孩子差,常常会大小便失禁。所以家长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观察,逐步掌握孩子大小便的规律,继而采取定时提醒的方法,并要求他们自己说“我要大(小)便。”帮助他们慢慢建立正确的大小便的反射活动,知道大小便要喊人,并且要到厕所里去大小便。其次,家长手把手的帮他们,通过边教边练的形式,让孩子反复的练习已达到大小便自理的目的。

2、穿脱衣物的训练

智障儿童因为发育迟缓,不能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穿脱衣物对他们来说还是很困难的。家长在训练他们穿脱衣物时应先教脱、再教穿,脱衣服比较容易,教几遍基本可以学会。而穿衣服难度相对大一些。开始时先引导他们用动作来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大部分较难的动作,如套头、提裤子等,只留最简单的让孩子来完成,只要求他们伸进胳膊、腿,当这些动作熟练后在逐步增加穿衣动作,直到最后孩子能完成整个动作。而在学习过程中还可提高手脚动作的协调能力。

3、个人卫生的训练 由于智障儿童不懂得如何保持个人卫生,早晨起来干干净净,不一会儿就脏兮兮的。所以家长要时时提醒,刻刻关照,以帮助他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手脏时洗手等习惯。在训练他们较复杂的生活技能时,最好把一些动作分解,比如刷牙,可分解为几个步骤。用杯子盛水——拿好牙刷——打开牙膏——挤出牙膏——刷牙,每天反复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训练,直到掌握刷牙的技能。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孩子养成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一些个人卫生技能,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对周围社会的适应能力。

4、简单家务劳动的训练

应训练智障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在饭前摆放碗筷擦桌椅、扫地、倒垃圾等。比如可以训练他们洗自己的小袜子,手帕等,家长先放好水,让孩子自己放洗衣粉告诉洗衣粉的多少,然后动手搓洗,最后在家长的协助下换水清洗,晾晒。再比如要他们拿筷子或打扫时先多次亲自做给他们看,然后再从旁指导他们做。父母的态度应是“让我们一起做做看”,而不是命令式的“你要做这、做那”。父母热心帮助将使孩子比较容易地完成一件事情。

三,安全意识的培养

由于智障儿童认知水平低,思维缓慢,记忆力差,经受不住食物的诱惑,更不懂得如何来保护自己,这就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他们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事情不可做;什么地方可去,什么地方不可去等。告诉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下,不能随便走开或离开自己认识的人,不能跟陌生人走等。经过反复训练,让孩子学会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具备粗浅的安全意识。

四、家长应给予真诚的赞美

赞美与奖赏是一种有效的力量。对孩子微小的进步,父母必须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真棒!”“你做的很好!”等。对于训练有困难的儿童,父母不应该歧视,不能有埋怨情绪。因为孩子更渴望得到父母亲人的重视、关心,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4.关爱智障儿童心得体会 篇四

为全面体现人文关怀,弘扬社会正能量。12月1日,由县委、共青团、马管家、恰噶啦和自行车协会共同主办,“关爱残障儿童感受生命热度”公益活动在金溪博爱学校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了各级单位和领导的大力支持,活动向县博爱学校捐赠了食堂中央净水器、食用油、书刊等各类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为学校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活动现场,志愿者将精心准备的保温杯、蜡笔等学习用品分发给现场的孩子们。礼物虽小,但却饱含真情。

孩子们将礼物捧在手心,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纷纷竖起大拇指,用自我的方式表达对爱心人士的真挚感激。孩子们身上展现出进取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者现场的每一个人。爱心志愿者们现场捐款共计1420元,每一笔捐款都体现出对孩子们的关爱,体现出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支持。活动结束,熊校长表示由衷的感激;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除了将继续对孩子进行资助外,还能经过自我的努力,影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进取投身金溪县特殊教育事业,为金溪县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5.浅谈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篇五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个体体验的终结语言,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智障儿童也不例外。

作为特殊儿童的教育者,本着“以人为本”的信念,以智障儿童语言特征为基础,遵照思维与语言发展的特征,以及听话与说话相互促进的关系,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对这一过程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

智障儿童,又称智力残疾儿童、弱智儿童、精神发育迟缓儿童、智力低下儿童及智力落后儿童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残疾儿童。由于他们大脑发育方面的缺陷,听觉分化功能差,加上他们生活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如家庭教育不良、单调的生活环境等影响,他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学习说话的早晚有很大差异,一般要到二三岁才会说简单的单词,五六岁时才能讲简单的句子,到入学时他们的语言水平大大落后于正常儿童。他们中有的属于不会正确发音,主要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当;有的是由于智力低下导致语言能力低下;当生活与教育条件不恰当,如受到种种歧视与冷遇时,则更加重他们这方面能力发展的障碍,使智力残疾儿童的落后程度加重。智障儿童理解语言能力低直接影响说话能力的发展,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时,讲不请、无条理、不连贯是经常发生的,甚至用手势,用点头、摇头来表达意思,而不愿意用语言。因此,语言发展必然是缓慢的。

二、听力训练,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

人是怎样学会说话的,是在不断聆听母语后再学会说。也就是说,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听人讲话然后记忆模仿来进行的。听话作为一种能力培养,它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智障儿童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都比较低,训练中更要体现小步子,多循环,逐步提高要求。

1、加强趣味性

培养听的注意力

智障儿童听话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注意的水平比较低,集中注意是训练听话能力的前提。听力培养中,只有首先唤起学生的集中注意,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听,才能听到、听清、听全、听准。因此,加强趣味性,选择好的话题,运用活泼有趣的形式,生动的讲述,唤起学生听的兴趣和欲望,才能培养他们听的注意力。

在实际听话训练中,可以运用头饰、图画、表演等直观形象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低年级的看图说话《运南瓜》,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采用头饰,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听的兴趣。首先老师戴着小兔头饰按“它去做什么?”“它看到什么?”“它是怎么做的?”“它碰见了谁?”的过程讲述故事,根据情节进行表演,活泼有趣的形式,生动的讲述,符合儿童好奇心的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进行听的注意能力的训练的有效方法。

2、创设语言环境

培养听的理解力

人类的语言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和成人的语言交往实践中学习。”但智障碍儿童在与成人的语言交往中,常会出现听不明白的现象,对别人说出的话不能理解,这反映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比较低。这就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语言环境,培养他们听的理解力。

与孩子在一起时,我们应该常常说着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或孩子正在做的事。如:“我在擦桌子” “你在看书”。每天讲一些常出现的字、词、句,并不断重复出现让孩子听明白你说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理解某一个新词的意思,孩子就会在理解语意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点滴生活中把语言训练渗透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对智障儿童进行理解性的语言训练,以达到提高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个别化语言训练,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个别化语言训练就是从学生的个别的语言能力上的差异出发,以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为特征的同时以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的单一或综合内容的语言教学。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表现不同,程度不同,造成的原因各异。在制定个别化语言训练计划前必须要对每个学生的语言情况有所了解。如:我班的12名智障儿童的最初语言状况是:2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好;2名轻度语言障碍;5名中度语言障碍;3名重度语言障碍,无语言能力。基于以上的情况,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的语言训练。

1、图片、实物与名称配对

说名称对应实物和图片,也是训练语言的一种方法。针对班级3名重度语言障碍的儿童,根据他们无语言能力的特点,分别制定了个别化语言训练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有计划地实施。如:让儿童听“香蕉”一词—→拿出实物给他看—→再将“香蕉”图片和实物对应起来。经过多次的重复练习,当儿童听到“香蕉”的发音,就能指出图片或实物。下一步进行的就是长期目标——发音训练。在训练发音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强化物介入训练,这样能够让儿童与教育者自愿合作。如:在学生最想要强化物时进行(如:零食)—→显示食物给学生看(非语言刺激)问:你想干什么?—→要求学生说出“吃”(可作出吃的示范动作)—→最后学生在饿时,会作出吃的动作或发出不清晰的声音。在这时一定要立即给予强化物作为鼓励,哪怕是儿童发出任何与吃无关的一种声音,都要做出正面的积极强化。在反复训练后,能听名称指出图片或实物,能看到图片或实物发出特别的声音,这样语言训练的效果就会上升一个水平。

2、对口型,“一对一”进行训练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走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智障儿童中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对成人的指令作出意识反应的口齿不清的孩子,运用“对口型”的方法进行语言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途径。如:让儿童与成人一对一坐在桌前,桌上放几种不同的水果,成人拿起一种水果,对着儿童说出水果名称,适当夸张口型,鼓励他模仿。有单个的字的训练再到词的训练。这种“一对一”的训练方式,动用的人力、时间较大,但效果明显。

四、创设情境,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儿童语言主要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儿童只有在广泛交往中,感到有许多知识、情感、经验、愿望等需要说出来的时候,语言活动才会积极起来,也只有在交往中,儿童才逐渐地习得语言。智力残疾儿童是儿童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学习更应在一种生活化、活动化的环境中进行。

1、善于抓住生活场景和时机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是口语训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设置口语交际的场景必须选择适合弱智儿童的生活素材,让弱智儿童在曾经实践和体验中滋生交往的动机,在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形成心与心的碰撞。

在学校开展亲情关爱系列活动之一——“给学生过生日”的活动中,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特大蛋糕,孩子们激动的欢呼起来。班里几个语言能力极弱的孩子也跟着发出不清晰的嚷嚷声,以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因势利导,老师们建议每个孩子送给过生日的同学一句祝福的话,也可以是一两个字词的发声,表达自己的祝福。学生都很踊跃,有的模仿着说,有的重复着说,有的说了一次还想说一次。

令人垂涎的蛋糕,还有新鲜香甜的水果……这些直观形象的实物,都能很快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易于智障儿童的观察,促进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2、听读训练提高语言能力的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清晨我们的校园里总是飘荡着悦耳的诵读声,连班里语言能力极弱的孩子都能跟着节奏一起发音。

好的听读训练帮助孩子语言启蒙。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适合孩子们的经典古诗、儿歌和一些生动的故事,在每天早读课的前十分钟放给孩子们听,那细腻多变的角色处理,和蔼的语调,清晰的吐词发音,都能打开孩子学习语言的心门,使他们感受到中国语言的魅力。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孩子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也更有效地促进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

6.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 篇六

【摘要】本文通过个案实例,从实践操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对于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所产生的影响及在实际操作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来探讨沟通与交流在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提出了与感统训练的对象进行情感交流对于感统训练有序进行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沟通

交流

退缩、逃避行为

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各种感觉刺激透过接受器官,成为感觉信息。这些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过整理、组织,继而指示身体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而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各种感觉刺激透过接受器官,未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过恰当调节、区分、整理及组织,继而未能指示身体做出适当反应。其实质就是针对相应的神经生理过程缺陷,通过专门的训练活动,使大脑的相应部位受到适宜的刺激,促进脑神经成熟。从而改善大脑的感觉统合过程。因此感觉统合的实质是脑功能训练。

特殊儿童由于受其身心障碍差异的影响,较普通儿童而言在前庭平衡觉、本体觉、视觉、触觉等感觉系统方面存在一些更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特殊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适应等很多方面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以后的生活、工作等方面。所以,及早针对特殊儿童在感觉统合失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与训练,对其日后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笔者就以在实习期间所带的一个个案为研究对象,谈一谈本人如何进行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姓名:磊磊(化名)

年龄:七岁

残疾类别:智障

所属程度:中度

(二)、现有发展水平:

1、语言:

(1)基本无语言,只能说“爸爸”、“妈妈”,且 发音不准,含糊不清;(2)无书面语言能力;(3)语言理解能力差;

2、社会适应:

(1)不能准确的表达感情或其他感觉;常以哭泣等消极态度来表达情绪:(2)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意思、指令等;

3、感知觉:

(1)前庭平衡觉失调、本体觉发展水平低、触觉防御差;(2)注意力差;(3),触觉敏感(足部);

4、肢体运动:

(1)能独立行走;

(2)精细动作能力差;

二、对个案中智障儿童的感统训练

笔者带着磊磊做感统训练期间,从最初的陌生,不配合训练到现在的基本能够控制其训练进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接触期

此阶段约为时一周。是笔者和磊磊相互认识的阶段。由于磊磊是每周三至四次训练,所以与其接触的第一周主要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笔者对于磊磊的各种情况都不了解,经过与磊磊的家长、其之前的老师交流才对其情况有所了解。(具其母亲介绍其有欺负新老师的的现象,如不理睬老师,不听指令等)

(二)第二阶段:情感建立期

通过一周左右的时间,磊磊较初次见我时少了一些不适应的状况,不像初次带他上课时那样注意力不集中、不听指令、频繁哭泣等,但这些现象依然存在,只是相对前期而言少了一些。此阶段,开始表现为:(1)在高兴时有自己鼓掌的现象,且次数逐步增多;(2)逃避行为依然存在,主要以哭来表现。若是平衡台(木)、触觉板等腿、脚部训练项目时,会瘫在地上不起来;(3)对待训练消极,在遇到不喜欢的项目时会有玩手指、反复指训练器材、长时间注意力不集中、独自发笑等行为,使得训练不得不中止,待其进入状态后,才有开始训练;(4)对训练没耐心,往往在没有完成训练任务量就像结束训练,搬动训练器材,把它放到墙边(我们要求孩子自己拿、还器材);(5)磨牙、示意要上厕所(欺骗老师);在磊磊的这些表现中,积极表现相对较少,消极表现占了大多数。而当我试图纠正他时,由于我们之间情感交流薄弱,磊磊不明白我的意图,更多的是不理睬,对我的指令消极应对,若对其态度严厉还会哭。起先,对磊磊的这些行为我采取劝慰的方式,但明显不起效果,最后态度严厉时也没有用,磊磊不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动作中就是哭。

在总结了前几次的经验后,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来与他交流、沟通,从而建立情感上的交流,并进行感统训练:

1、针对磊磊在对某项事物或者某项活动表示喜欢时有自己鼓掌的行为,我对此予以强化。每当他自己鼓掌时我也跟着他一起鼓掌,伸出大拇指表扬,并予以口头表扬,如:“磊磊真棒”“表现很好”等,使其更有自信心和成就感。有时我也将鼓掌对磊磊的影响作用予以灵活运用。如当其不喜欢某些项目,比如走平衡木,其对此的抗拒反应较大,我就将其抱到平衡木上。磊磊一开始会哭,不往前走。这时,我就会给他鼓掌,先吸引其注意力,然后鼓励他向前走一步,经过多次尝试,磊磊在看到自己走了几步之后会很高兴的给自己鼓掌,然后继续往前走。如是反复几次,磊磊现在对平衡木的畏惧心理以好很多了。

2、由于磊磊语言发展水平很低,不会说话,除了“爸爸”、“妈妈”这亮个词能说的出来外,基本只会发一些如“恩”“呐”“啊”“哦”“咯”这样的音。在他发出这些音时,尽管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我也跟着他发这些音,吸引他的注意力,并冀此和磊磊拉近关系,让磊磊对我产生好感,以此建立情感交流。同时,通过对磊磊所发的音的观察,慢慢的我发现了磊磊的情绪状况可从其发音中看出一些情况,如发“咯”的音时,一般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在做别的事,这时就需要提醒他。在发“呐”“哦”的音时,一般都是其情绪不错的时候。可以具此适当注意调整磊磊的情绪。

3、将训练时的气氛放轻松,在训练时我会一直与他说话或给他唱歌。以此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及带动他的情绪。如在其进行脚踏车、触觉板的训练时,我边牵着他的手边和他说话,这样其在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东张西望的小动作就会少许多。

4、适时的夸奖,对于磊磊来说也有积极的效果。如其表现好时,可予以表扬,那么其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还有就是在磊磊穿了新衣服、理了个新发型时也夸奖一下他,如:“衣服真漂亮,谁给你买的呀?”“磊磊理了新发型啦,真好看。”尽管磊磊可能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但从我的语气中,他能够感受到愉悦。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磊磊对我产生亲切感,使得他尽快与我熟悉,能够更听从我的指令。

5、利用下课时间与磊磊玩耍,增进我与他之间的情感交流。磊磊在上完课后,有时家长来接他的时间较晚,我就利用这段时间与他在感统室玩,在与他玩的同时也让他对我慢慢熟悉。

6、身体间的接触。在训练间隙,通过摸头、脸的身体间的接触,使磊磊对我产生亲切感。

7、对磊磊磨牙、示意要上厕所(欺骗老师)等小动作采取不理睬的方式予以应对,慢慢的磊磊意识到这些小动作已经引不起我的注意了,其这些动作也逐渐消失。

8、在有时磊磊的退缩、逃避行为程度严重,训练无法进行下去时我会给他一个小玩具,安抚他的情绪。待其情绪稳定后,收回玩具再接着训练。

9、用明确的态度向其表明我不喜欢其某些行为,如哭闹、玩弄手指等。并对其一些行为通过强化物等方法进行矫正(问题行为)或保持(良好行为)。

(三)第三阶段:熟悉期

通过上述措施,几周后,磊磊和我已较熟悉。我对他的情绪等方面也有所掌控,磊磊也开始有了应和我的情绪的心理,以前那样不管我是不是生气,自己仍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情况有所改善。训练活动的展开也比较顺利,具体表现为:

1、较刚刚接触的时候而言,其训练时能够较听从我的指令,不再磨磨蹭蹭不愿训练。虽然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依然存在,但在我提醒他一两次后,能较快继续投入训练,不再东张西望。

2、磨牙、示意要上厕所(欺骗老师)等现象很少出现。显然他以意识到这些小动作已经没有效果。

3、在训练时,其情绪较以往而言明显不错。训练时经常乐呵呵的。情绪低落的时候很少。

4、预定训练内容完成的量及所用的时间较初期而言有所进步。训练完成量接近或达到预定计划,所用的时间基本能够控制在一小时至一小时二十分钟之间。(计划时间为一小时)

感统训练中还充分注意了与儿童家长的沟通、交流: 与儿童家长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有以下几点:

1、有助于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情况有更透彻的认识。对教师来说,孩子在训练时间外的表现也是对孩子制定阶段训练计划的参考,经常与孩子家长沟通,可以对孩子在接受训练后的表现有更清楚的认识。而对于家长来说,与教师沟通、交流可以使其了解到孩子的进步与否、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在平时应当如何利用各种家庭设施来训练、教育孩子(如可训练孩子爬楼梯等)。

2、可以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孩子在训练时,哭闹、攻击性行为、自伤等行为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哭闹。在遇到孩子哭闹时有些家长就会认为是不是教师对孩子太严厉或责骂了孩子,而教师实际上什么也没做。所有这些都不利于训练的展开,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利的。此时,对家长的解释、沟通工作就尤显重要。家长的反应往往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家长总有一种不信任)。通过解释、沟通,家长一般都能够理解教师,对孩子哭闹的原因有所了解,认识到自己的担心没有必要,教师才会安心训练。同时,教师也应当明白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对他们的各种反应应当表示理解,并给予解释。

三、总结

通过一个多月的训练,磊磊的训练表现情况有了很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哭闹次数减少、注意力不集中情况能够有效控制及玩弄手指、磨牙等现象出现的次数减少等方面。在这其中,儿童和教师的情感交流及信任关系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正是一系列的沟通与交流措施的实施,有效的帮助了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并最终使感统训练对孩子的感觉失调问题起到了改善与矫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霞,叶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使用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石晓辉.感觉统合训练[Z]

[3]感觉统合训练指导与案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陈文德.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M].远流出版公司

7.随班就读智障儿童学后感 篇七

目前我国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等。其中,随班就读作为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谈谈我对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1、随班就读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智障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融合,也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班就读能为智障儿童提供受最少限制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融入社会主流。

2、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由于随班就读存在着师资质量不高、教育方法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使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难以真正受到符合其残障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出现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如: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智障儿童存在许多不足,在潜力上比不上普通儿童,这种认识给师生在沟通上造成了障碍;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对智障儿童的发展期待不足,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一味迁就,课堂上听任他们自由发展,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在时间划分上理解“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还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照顾智障学生,就多让智障学生回答问题,可是有的问题并不适合他们回答,为了让智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启发、等待,而置大多数普通学生于不顾,占去课堂上不少时间。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搞“一刀切”的多,照顾差异的少,普通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多,智障学生参与机会少。这些做法都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智障儿童随班就读需加强师资培训。有研究认为校长和行政人员对于随班就读的重视程度影响着该校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领导越是重视,态度越是积极,该校的随班就读教育质量越好,反之随班就读工作则难以开展。因此可以首先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特殊教育培训,使其从观念上发生转变,重视随班就读教育,这样对于广大的普校老师是一个榜样和促进。针对普通学校教师与特殊学校教师针对随班就读持有更消极的态度,应组织进行适当学习,使其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8.智障儿童生活技能的调查研究 篇八

----XXXX智障人士服务机构为例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背景:

1、智障儿童现状:随着工业社会以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全世界智障儿童总数也有所增加。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有600万以上的智障儿童。这是一个不小的社会群体。对于这一社会群体,应当怎样更好地关心帮助他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章“特殊教育”中,明确指出,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我国残障人的绝对数量庞大,残障人士特别是智障群体在我国社会的“弱势”和“边缘化”程度比较突出,且学龄智障儿童少年的教育福利普及不广泛,智障儿童的生存、教育、康复与发展状况颇令人担忧。由于甘肃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社会公众对智障儿童的关注度与认同度普遍不高,社会捐助也不是太发达,导致我省大部分的智障儿童生活能力是否足以在社会中正常生活还是值得深思。

2、生活技能的重要性:生活能力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教育”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员所接受,并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因素:那么对于智漳儿童的教育而言,培养孩子们的生活、生存能力就更加重要了。《智力障碍儿童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智障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为智障儿童中的绝大多数人走出校门后,首先面临的是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大家都知道对智障儿童的护理和照顾是有时空限制的,别人不能跟他们一辈子,终究还得孩子自己独立生存,无微不至的替代不等于孩子生活能力的形成。所以我们确立研究目标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孩子们学会生活技能,能够自主自立上,能够更好地生活他们将来要融入社会,与社会其他成员交往、共处所要碰到的问题是很多的,所以说对他们而言,诸如购物、向人问路、乘车、使用公共设施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适应家庭和社会的生存:换句话说,特殊学生学习生活经验、学会生存技能,将会比学习概念化的文化知识更有实用的价值。意义:

(二)文献回顾

9.智障儿童平衡板感统训练教案 篇九

(一)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对前庭固有平衡的建立。二.要求部分学生会独立晃动平衡板。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学准备:晃动平衡板`大皮球感统录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看感统训练录像。

请小朋友看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站在什么器具上?你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样做游戏啊?今天我们就进行晃动平衡板的训练。出示课题:晃动平衡板。

二.(1)引导学生观看感统训练录像初步认识晃动平衡板。

(2)出示晃动平衡板,认识平衡板的形状颜色会说出平衡板的名称(晃 动平衡板)。三.指导练习:

(1)讲解调整板上姿势,上姿,保持重心的平衡。

(2)l老师作示范演示,讲解如何调整站姿,保持重心的平衡。

(3)学生练习,老师依次指导,逐个纠正,个别辅导。四.胆怯,不敢上板练习的同学不急于要求他们上板练习而是耐心的进行鼓励,帮助,请他们观看别的同学做上板练习。

五.请勇敢的小朋友独立上板,进行板上游戏(拍皮球,传球),激起胆怯同学对晃动平衡板的学习兴趣。

10.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篇十

执教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培智学校

董小玉 评课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城关第二小学

肖荣斌

《乌鸦喝水》识字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 喝---渴小朋友们,谁能谈谈你是怎么分出这两个宝宝的? 生:喝水要用口 生:渴了要喝水 生:右边一样

生:喝水 喝牛奶 渴了 口渴

师:孩子们说的真好,孩子们大家有没有渴了的时候啊,比如说上完体育课后,咱们一起来做做渴了的样子,注意表情。做的最好的,可以获得字宝宝。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下喝水这个动作?表现好的可以带走生字宝宝--喝。生做动作,把喝字的卡片作为奖励送给他。片段二:

师:在你们识字的时候老师收到一条短信,你们想看吗?师生同读。(课件出示)

外对处说:你干嘛把脚伸那么长?

为对办说:几天不见你怎么拄双拐了?

刀对叼说:?

师:你能帮老师再编一条短信吗?

生:刀对叼说:你遇上什么不开心的事了,怎么把刀子对准自己呀?

生:刀对叼说:又动口又动刀的,你想自杀呀?(学生哄笑)

师:你们还有哪些识字方法?

生:加一加,减一减。

生:换偏旁。

片段三: 师:快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剩下的字记一记。

开火车检查。

快看,字宝宝可真淘气,又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课件出示)。

早上,红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小白兔拿着瓶子给口渴的妈妈找水喝,鸟妈妈从远处叼来食物飞回大树上,大树旁边有一条小河,小白兔高兴地叫起来:“有办法啦!”它马上跑过去,把瓶子放进水里,然后高高兴兴地跑回了家。

师:把这些字宝宝再放回课文里你还能认识吗?(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评:

听了执教者的这节课,能积极调动智障儿童的内驱力,创设了生动有趣、富有文化韵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不断地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体验识字的快乐,是一堂科学高效的识字课。

1.字理为先,领略文化内涵。紧扣单元主题“祖国”,从题目入手,析解“国”的字理,了解它的构成和演变,在悄然间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也感受了祖国文字的奇妙,浸润了爱国情感。

2.活动为链,搭建兴趣之桥。智障儿童识字是重点,要达成生字音、形、义的目标,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

上一篇:专兼职档案员统计表下一篇:公司主管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