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日本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精选13篇)
1.感受日本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篇一
如果我们不关注今天的教育,明天我们如何让孩子们立足世界
日前,记者随中国代表团对日本进行了短期访问。短短九天,在日本学校的所见所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日本中学生修身教育,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
从小事做起:感受日本中学的修身教育
《中国教育报》
记者 叶莎莎
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心灵
泛着草香的榻榻米、清雅的日式卷帘,一位70多岁的老人身着粉色和服,细细讲述着茶道的由来、礼节和饮用方式,两侧跪坐着穿着整齐校服的日本中学生。手捧着细瓷碗,浓浓的“抹茶”清香扑鼻,传统的日式点心精致细腻……在日本的中学,一节茶道课就这样淡淡地铺陈开来。
在日本的中学课堂上,学生能学到几乎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学校专门为学生提供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平台,茶道、插花、书道、剑道、摔跤、柔道、甚至弓道都作为学校设置的课程面向所有的学生。在日本三重县的久居中学,一共开设了140多门不同的学科供学生选修,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自主地完成自己的中学学业。
沿着教学楼明净的走廊,在一幅幅装裱精美、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作品尽头,是幕张中学的书法教室。教室里矗立着一块约三米高的黑色“石碑”,从造型到碑文完全是西安碑林的“克隆版”。书法老师小林哲夫介绍说,这块碑是由学校多名爱好书法的学生仿照西安碑林的石刻,按照拓片一刀刀刻上去的,唯一不同的是刻在木头上而非石头上。
小林哲夫老师非常喜爱中国文化,教了23年书法,不仅三次造访西安碑林,带回许多珍贵的拓片,还鼓励女儿在中国读书。在自己的书法课上,他经常教学生颂读中国的古诗,为了鼓励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还将历届学生的书法作品扫描,制成光碟留作纪念。
“其实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谈起自己民宿时的经历,访问团中一位老师感慨万分,没想到一个日本中学的物理老师会熟知中国的历史,读过《史记》和《三国志》。
磨练意志:从“小我”到“大我”
前滚翻、后滚翻、三角倒立、侧翻下腰……这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只是日本中学体育课上的一项必修内容,然而却已然超出了中国学生对体育课上简单跑跑跳跳的理解。在幕张中学参观时,恰逢学校的体育考试,一些日本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上述动作之外,还加上了难度更高的自选动作。
在早稻田本庄中学,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非常多,先是四人接力赛,然后是110米跨栏、推铅球、跳高,最后是200米冲刺跑。如此高强度的训练累得中国学生气喘吁吁,日本学生却显得神闲气定。在110米跨栏中,一名日本学生在跨栏时摔倒,石子和沙子铺成的跑道擦破了膝盖,可是他并没有停,而是马上爬起来,坚持冲到终点,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让在场的中国学生动容。从体育运动中的拼抢合作,到与中国学生联欢时经典的集体舞、合唱,全情投入的日本学生处处体现着他们对这个团体的热爱,观众也会不自觉地被他们专注的神情所感动。
如果我们不关注今天的教育,明天我们如何让孩子们立足世界
都说日本人是工作狂。日本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加油!”在我们所访问的日本中学,大部分老师每天早上8点以前就会到学校,一般要到晚上六七点才会回家,粗略一算,每个人的工作时间至少都在10个小时以 上。当我们感慨于老师的敬业精神,日方老师却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觉得本来就是应该这样做的。”
“正因为认为创造社会人人有责,每个人才都像日本的主人。”一位日本老师如是说。日本的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视集团主义和“立身出世主义”,一方面培养学生为整体而忘我献身的忠诚,一方面又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坚韧、永不放弃的努力实现自我。从个人“小我”的努力和忍耐,达到实现国家“大我”的发展和腾飞。
修学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身着整齐的校服,集体出游的学生是日本各大景点的一道风景。国会议事堂、未来科学馆、东京新干线火车站、奈良公园,处处可见学生的身影。
在日本,这种游山玩水的“修学旅行”已经成为日本中小学校中的固定制度,也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为此政府还制定了一些相关鼓励措施,在车票、门票等方面对学生实行优惠。
日本中学的新学年从每年4月初开始,修学旅行一般安排在5-6月,或者10-11月份。所谓“修学旅行”,就是与历史课或传统文化教学相结合,进行异地参观考察。近年来,日本一些教育家非常倡导本土文化教育,并且强调这种教育应当以具体的可触可体验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名胜古迹成了大多数学校“修学旅行”的首选之处,也有的学校将课内教学与环境教育、和平教育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去富士山看火山地貌、拣垃圾;去二战期间曾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广岛重温历史。
注重通过校外教育、“修学旅行”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是日本中学教育的一个特色。幕张中学的老师介绍说,学校以“自调自考”为校训,每年初中中学的修学旅行都是由学生自己决定,从前期准备中的路线设计、景点考察,到旅行中遇到的问题,完全交由学生自己解决。修学旅行的目的地随学生的年龄层次有所不同,一般初一、二年级多选择去日本国内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初三年级选择去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短期民宿,中学一年级会去广岛、长崎进行和平教育,高二年级会去中国的北京、上海和西安旅行。一本本《修学旅行感想集》记录了日本中学学生从国内到国外,走出课堂了解社会的足迹。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行走中,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也融入了学生心灵。
环境保护:分类垃圾箱走进教室
抵达日本,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目及所见无杂物。日本的清洁固然与海洋性气候有关系,但临海国家并非都能如此干净。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在日本的学校参观时找到了答案。
在幕张中学,每间教室里都有四个颜色不同的分类垃圾箱,其中有两个垃圾箱作用很特别。一个垃圾箱上面写着“鸟儿的食物”,学生们把每天吃剩的食物收集到一起喂鸟,这样既不浪费粮食,又可以给鸟儿提供食物。另外一个垃圾箱专门用来收集废电池,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在农业与环境课上,老师不是拿起粉笔讲理论,而是让学生们拿起农具亲自下地,体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日本优美的环境与民众素质密不可分,爱惜环境对于他们不是一句口号,一个承诺,而是一种生活的责任和习惯。其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当时的世界八大环境公害日本占了一半。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日本人痛定思痛、从头做起,并在六十年代通过了《公害对策基本法》,成立了“中小学公害对策委员会”,从源头抓环境教育。
看着这四个分类细致的垃圾箱,终于理解为什么孩子们放完烟花,会把烟火棒插进水桶里带回家;为什么遛狗后,主人们会把狗的粪便包好带走;为什么熙熙攘攘的街道,没有垃圾箱却还一样整洁……因为从一 如果我们不关注今天的教育,明天我们如何让孩子们立足世界
开始就没想过制造垃圾,更不用说乱丢垃圾。
时间观念:没有铃声的课堂
没有铃声,上课下课的时间全由老师掌握,这种场景在国内学校尤其是城市学校很难看见。但在幕张中学,课间并无铃声,每个老师和学生心里都有一张时间表。看到老师站在讲台上,就意味着要开始上课了,学生们便会自觉地安静下来。
超强的时间观念是日本人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场合都有钟表的身影,甚至包括厕所也能看到无处不在的时间的脚步,那嘀嗒嘀嗒的节奏似乎时刻提醒着人们:千万要守时!
在访问日本的行程里,日本工作人员充分展示了他们守时的美德。在日方提供的日程表里,事无巨细,精确到分钟,执行起来也一丝不苟。在访问中,一位日本官员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东京的地铁以每小时二百多公里的时速高速行驶着,不同的线路有不同的等候时间。其中的环形铁路线,到站时刻能精确到秒,停靠后能使每个车厢的车门与相应站台的候车线分毫不差地对齐,然后迅速驶离。列车的驾驶员,都不是什么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就是日本的普通工人。然而运行了这么多年,从没发生过事故。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对此他们感到非常自豪。
言传身教:文明礼仪刻入心扉
日本学生彬彬有礼,见了客人都面带微笑,深深鞠一躬。习惯成自然,日本学生礼貌待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个习惯是社会大环境养成的,社会的榜样、长辈的榜样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教育。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的。”日本人的这句谚语让父母和成人之间常用这句话互相提醒,给孩子做好榜样。在民宿家庭,严格的日本家庭教育给中国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在吃饭前要双手合十,必须说一声“我开始吃了”才能动筷子,吃完要说“我吃好了”。每次出门前,孩子都要向父母道别说“我走了”,回家后要主动说“我回来了”。在日本,这种文明礼仪已成为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浪费粮食在日本是一件很可耻、很失礼的事情,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不能浪费一粒米。一位老师在民宿家庭里亲眼目睹一个5岁的小孩,自己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家长在旁边却不用督促一句话。她感慨地说,要是在国内,这么大的孩子还得家长哄着吃呢。
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个初一的学生,差不多15斤重的书包自己背,手里还要拿雨伞和便当,而身边同行的父亲只拿一只公文包。”在民宿家庭,访问团中的一位老师看到了让她震撼的一幕。“这样的场景在中国恐怕很难见到,要是中国的父母早冲上去替孩子全拿了。”当这位老师提出帮孩子拿包时,却被孩子婉言谢绝了,理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精神,大部分日本家庭还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帮忙做饭,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让孩子自己买东西等。
在日本,很多家长非常注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家家有车,但是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却很少看到有父母开车接送子女。一般日本学生的家校距离很远,每天都要背着重重的书包,或骑自行车或坐电车、地铁,有的还要步行很长时间辗转才能到学校。每天林荫中的小路和拥挤的火车成了日本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民宿时,很多中国学生都亲身体会到日本学生每天上学长途跋涉的辛苦。
2.感受日本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篇二
日本环境省对企业环境会计的定义是: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保障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 并高效率地推进环保事业, 企业应了解自身业务活动的环保成本与效益, 从而定量地加以测定, 并向社会公众公开这些数据。环境会计明确表明企业环境保护活动的效率, 以及经济活动和环保效率的关系。与国民环境和经济核算体系相比, 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是一个微观的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
一、日本环境会计发展的动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工业经济在迅速崛起的同时, 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 连续发生了三重县四日市煤尘事件和富士县神通川、新泻县阿贺野川和熊本县水俣市有机水银中毒事件。这些事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当受害者诉诸法律时, 当事公司全部败诉。从此以后, 各公司都转向了考虑环境因素的经营方针。
80年代, 日本政府开始提出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上防止污染的战略规划, 后又相继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循环经济等规划, 目的就是要实现生产消费节能减排, 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 日本社会、民众和企业也逐步开始关心自身生存的环境, 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消费者愿意使用可循环的商品, 多数上市企业都要公布环境会计报告, 社会从整体上对环境的识别能力增强。除此之外, 日本还积极学习欧美等西方国家先进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会计报告制度等, 为其环境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
20世纪末, 日本企业受到欧美国家绿色壁垒的影响, 提出了向以“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经济社会”转变。自此, 日本开始重视环境会计的研究, 如今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日本政府的环境会计促进机制
(一) 多主体协作机制。
日本环境会计是以国家政府部门 (环境省) 为主体, 经济产业省、企业界、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和学术团体之间共同协作开展, 几者间相互交流, 相互补充。
环境省在1997年开始实施环境会计项目计划, 组成了环境会计委员会, 并于1999年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成本的把握及公开的原则”。环境省指南注重于外部公开功能, 而经济产业省环境会计指南注重于企业内部管理功能, 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友好投资的决策方法、环境友好的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成本规划) 、物流成本会计、环境友好的绩效评价系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计算。
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发布了“考虑环境因素下公司管理的环境成本信意的利用”和“环境报告书保证业费指南”等指导文本。公认会计士们必须承担起环境报告的保证工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进行深入调研。为促进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的科学化, 日本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报告, 大大促进了企业环境会计的迅速推广。由环境省颁发的《环境会计指南》是日本第一份官方环境会计报告。编委员会中有高校理论研究者, 有公认会计士协会成员, 有行业协会的企业家等。从委员构成上就充分体现了协作和沟通。
(二) 环境教育机制。
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环境会计人才。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对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 在日本各高校现在均设有专门的环境会计课程来培养本国的环境会计人才, 以供给各单位对环境会计人员的需求。
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 中小学就出现了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 并配有相应的环保实践活动。在随后的十几年里, 文部省又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小学教学指导大纲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此外, 日本大学的环境教育更加注重专业性, 很多大学都设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专门研究机构。
(三) 环境审计监督机制。
为获得公众的认可, 日本还非常重视推进企业环境审计监督。开展环境会计第三方认证。进一步树立企业的环保形象, 扩大企业的环境经营成果。
目前, 在日本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独立的审计机关或独立的环境监督机关, 对包括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环境报告进行认证, 以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为适应社会需要, 执行环境审计的主体多种多样, 有会计师事务所、环境检察部门、环境研究所、同业协会中的环境监查委员会、咨询公司等。审查的重点包括环境信息的正确性、报告内容的全面性、环境对策的适当性、环境工作的合法合规性。但由于环境审计至今尚未制度化, 环境审计报告书的格式也并未完全统一。在此次调查中, 编制环境报告书的1, 160家企业中, 有近17.8%的企业接受了第三方机构的评价或审核。通过接受第三方环境审查, 既避免了企业不能如实和全面地进行环境信息披露, 又促进了企业环境经营的改善, 确保了社会公众的确认。
三、日本环境会计立法和相关准则的细化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 为环境会计的推进实施奠定法律基础。迄今为止, 日本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7, 000余种, 并不断进行健全和完善, 为推进环境会计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表1)
日本的环境会计在亚洲发展最快,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环境省的研究推广工作。日本会计界把1999年称为“环境会计元年”, 原因是环境省在同年3月公布《关于环境成本公示指南》, 意味着日本企业在环境会计实践方面跨出了规范性的一步, 初步建立了环境会计框架的同时, 也使得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得到了普及。
之后, 日本环境省发布大量环境会计法规。例如, 2000年5月公布《引进环境会计体系的指南 (2000年版) 》、2000年6月颁布《环境会计手册》、2000年7月委托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编写《环境会计指南》、2001年2月颁布《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会计绩效指标-2000年》、2001年5月发布《环境会计手册Ⅱ》、2002年3月颁布《环境会计指南2002年》、2002年6月颁布《环境会计手册2002年———为了理解环境会计指南2002年》、2004年修订、发布《环境活动评价计划 (2004年版) 》等。多项研究表明, 环境省的《环境报告指南》对企业影响非常大, 80%以上的日本企业参照该《指南》编制环境报告。
四、普及环境报告书
近年来, 日本企业通过健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为环境会计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明确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2002年环境会计指南》中, 对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做出了规定。按照规定, 日本企业对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5项质量要求:即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可核实性。其中, 相关性强调对具有环境影响的重点事项必须进行专门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可靠性则突出诚信披露, 强调实质重于形式, 要做到公正与谨慎。这无疑与当今困扰全球会计界的诚信危机有关。
环境报告书已成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环境报告书是企业伴随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对环境影响程度及为消除影响采取自主行动的说明。它是将企业自身的环保方针、计划和业绩等对外公开发布, 供有关部门、消费者和客户对企业环境会计乃至环境管理进行评价的资料。早在1994年世界产业环境协议会就提出了《环境报告书指导方针》。按照国际惯例, 环境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有4项: (1) 经营方针与体制; (2) 产品、制造工程的环境影响; (3) 环境活动的财务开支; (4) 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等。
日本是从1997年开始实行环境报告书的。按照环境省《2000年环境报告书指南》的规定, 环境报告书的基本内容包括: (1) 基本项目 (经营者序言、企业概要等) ; (2) 环保方针、目标及业绩概况 (方针、目标、计划、业绩、环境会计信息等) ; (3) 环境管理状况 (环境管理体制、研究开发、信息公开、规制遵守、社会贡献等) ; (4) 降低环境负荷 (状况及对策) 。另据日本学者八木裕之对199家上市企业250份环境报告书的调查显示, 近年来日本企业的环境报告书有3个明显趋势:一是每份报告书都详细拟定了环境成本、环保效果、经济效益的计量范围和计量标准;二是建立了与企业内部环境会计相联系的外部环境会计, 或披露内部环境会计信息;三是披露与利益关系人相配比或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环境会计信息。
日本最早的环境报告是1993年本田汽车与东京电力公司两家企业发布的。近年来, 日本发布环境报告的公司数量直线上升。根据日本的地球环境战略协会 (IGES) 调查, 2001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1, 400多家公司中, 有297家发行了环境报告, 超过了20%。2004年日本的上市公司和雇员超过500人的机构共有6, 000家, 其中约700家发布了环境报告。日本内阁于2003年3月发布《促进可持续社会建设主计划》中提出的目标是, 到2010年50%以上的上市公司和30%的雇员超过500人的未上市公司, 应发布环境报告 (日本环境省, 2004) 。日本超大型企业发布环境报告的比重已居于世界第一位。
五、对我国环境会计的启示
(一) 发挥政府环境管理的强制功能。
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环保法律法规, 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法律、法规、准则方面存在很多缺陷, 如体系不尽完善、内容较空泛、可操作性较差、执行力度不够等。2007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第35号令, 公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 在该办法中, 一方面强制规定有关行业的企业必须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另一方面也鼓励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但从2008年度报表来看, 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或内容并没有增多, 为此, 政府应该考虑加大这方面的执行力度, 以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二) 建立激励机制, 发挥专业机构的指导作用。
国外政府往往与会计专业团队合作, 在技术规范上出台统一的标准, 确保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我国政府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为基本战略, 标志着环境会计引起了政府的重视。2001年中国会计学会专门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 为理论界提供了环境会计的研究平台。此后, 我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政府会计管理机构在环保方面作了一系列努力, 但现行的用于指导企业会计与报告实务的一些法规和相应的会计与报告实务基本没有涉及到环境会计问题。对于上市公司也主要是针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有一些对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 而对后续的定期报告则很少有环境方面的具体披露要求。激励机制是促使企业进行环境会计计量的一项重要基础。为此, 应由国家环保总局或其他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予以奖罚, 同时帮助企业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将环保绩效考核纳入企业负责人的有关体系中。
(三) 建立环境教育机制, 形成全民环境意识的终身教育。
要加强环境教育法制建设的研究, 通过深入、系统、有针对性的研究。确定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目标、宗旨及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 可以尝试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制定环境教育的地方性法规, 为全国的环境教育法制建设探索路径, 提供经验。
(四) 环境会计实务要尽早在上市公司实施。
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比较健全, 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相对也比较高, 且需求公司信息的公众面广, 公司的影响力大, 因此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从上市公司做起。现阶段, 当务之急是促使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实施环境会计,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 在环境问题的核算、计量、报告上可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财务会计模式。笔者认为, 目前可以先对上市公司拟定环境会计披露的一般性要求和指导, 这种要求应以简易操作为主。可以把污染企业进行等级划分, 对不同的等级采用不同程度的要求, 尤其是可以先在污染行业中重点试行, 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到其他企业。而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则要待相关理论和实务研究成熟以后再实施。
(五) 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中国科学院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 我国经济成长的GDP中, 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 拉动GDP增长的几乎都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未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补偿列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 导致了GDP的虚增, 国民经济的虚假繁荣。而环境会计能将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中发生的相关活动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进行充分的揭示, 进行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的核算, 以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2007年初,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我国第一个正式考虑环境损失的GDP估算报告。根据报告, 我国需要8, 40亿美元来清理2004年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相当于2004年当年GDP的3%。因此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应当共同关注和推动环境会计。同时, 公开包括环境会计信息在内的环境信息, 提供格式规范具有可比性的环境报告书, 可以使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企业的环境行为有清楚的认识, 使其决策更加理性。我国政府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规范本身起步较晚, 但可喜的是我国企业一直坚持不断地探索与改进, 特别是2008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 使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有了法规依据, 不过还未能有效贯彻落实。因此, 环境信息公开在整体上还需要制度方面的提升和执行方面的监管。
参考文献
[l]龚蕾.日本的环境立国战略与环境会计研究[J].新会计, 2010.9.
[2]杨靖.日本环境会计的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 2005.3.
[3]甄国红.日本政府的环境会计促进行动[J].会计之友, 2006.1.
3.感受日本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篇三
世界卫生组织在25个国家的33个研究中心组织的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发达国家越有5%——8%的夫妇收到不孕症的影响,一些地区的不孕症患病率高达30%。全世界的不孕人数约为5000万——8000万。并且每年约新增200万不孕不育夫妇。所以说,在全球范围内,不孕症已经成为医学家及科学家面临的严重挑战,人类的生育力正面临着空前危机。
经过研究认证,人类生育力的下降,与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密切相关。环境中的物理因素、有机化学因素等有害物质,间接或直接对人类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水源、食物和空气受到污染,从而毒害了人类的生殖细胞。
接下来,我想重点探寻一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男性及女性生育力的影响。环境中对人类生育力产生影响的物质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物理因素,包括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噪声污染、放射性元素、热辐射等;;第二类是化学因素,包括工业化学品、农业化学品、日用化学品、医用化学品和军用化学品等;第三类是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污染及动物和植物毒素;第四类与以上三类不同,它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又称为环境激素,它是存在于环境中的能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的物质,这类物质主要来源于石油、电子及塑料,大致包括双酚A、邻笨二甲酸酯类、DEHP、二恶英、丙烯酰胺及棉酚。这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的生殖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是对男性生殖力的影响。环境变迁对男性的生殖力影响主要表现在精子数量下降、合格精子减少上。
1992年,丹麦学者尼尔斯-沙巴克博士根据分析21个国家近1.5万人的研究数据后发现,1938年到1990年,男性精子数目降低了40%以上,精子密度下降了一半,平均每年下降1%,精液数量也明显减少。日本科学家也有同样发现。经过研究对比,日本科学家发现30——50岁的日本男子平均每毫升的精液中有8400万个精子,而20岁上下的男子只有4600万个,几乎减少了一半。近几年,WTO人类精液分析标准在不断下调合格精液的指标。这无不表明当下男性生殖面临的严峻形势。
男性由于生殖器暴露在体外,生殖力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拿热辐射来说,热水浴、蒸气浴、高温等都能会产生杀精作用,甚至开拖拉机所造成的全身震动也能对精子产生负面影响。
除了对精子数量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精子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也不同。相比之下,Y精子更容易收到环境影响。
英国一项对动物的调查表明,在诺福克郡的艾尔河观测点,由于河水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激增,接受调查的雄性石斑鱼60%出现了雌性化特征,不少石斑鱼的生殖器开始具有排卵功能,甚至出现了两性石斑鱼。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男婴的出生率下降了0.22%,美国下了0.1%。
这表明,动物界甚至人类社会已经面临雌性化危机,而环境污染则是雄性退化的罪魁祸首!在我看来,雄性退化是比精子减少更为严重的问题。真不敢想象未来只有雌性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相比女性,我觉得男性才更脆弱,更需要关怀。
但是环境污染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同样严重。这主要表现在女性月经初潮提前,流产增多、胎儿畸形增多等现象。美国的调查表明,由于环境激素的摄取,美国48.3%的黑人女孩儿和14.7%的白人女孩儿在8岁以前就开始月经初潮,这表明环境变迁已导致美国女孩儿性早熟。
环境污染也会破坏卵子的遗传物质,引起不孕、流产、早产和畸形儿、新生儿低能等。研究显示,经常接触铅、镉等重金属,会增加妊娠妇女流产和死胎的危险性。怀孕后接触二硫化碳、二甲苯、汽油等有机物的妇女,流产率会明显增高,其中二硫化碳、汽油还会促进妊娠中毒症的发生。
4.感受日本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篇四
着这种方向驶去,正如***的“宪法”所说的那样“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人员、营运、管理、流程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我们开始了注重我们的上帝,我们的衣食父母。面对他们我们更有了自信。为什么?因为是他们托起了我们永生的太阳,托起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是他们让我们拥有,更让我们在这里相聚共同创造这永恒的帝业。还有我们最朴实的员工们,最朴实的员工们的家长,因为是他们在背后支持着他们的儿女让我们的企业茁壮的成长起来。公司在2007年8月3日的这一天,也许是员工们最难忘的日子,因为企业的领导层作出了最英明的举措——薪资上调,并且上调的幅度很大,这是让我们的员工最高兴的,我想他们的父母也是最支持的,是啊!承前起后的好来人永远会为这一天骄傲的。踏着海浪、迎着春风我们再次迎来了我们的昌盛繁荣期。
“风口浪尖含啸去,铁马踏蹄迎春风。再到山川壮丽时,天地乾坤任我冲。”祖国在强大,国家在富强,我们的经济飞速的跑在前列,紧跟时代的潮流,紧握共创的和谐,我们的企业又再一次冲向了最前列。时代在进步,我们的企业同样在进步。有原来的认识零售,到逐渐的了解零售,熟知零售,我们好来人一直在奋斗、拼搏,我们有原来的几家门店到今天已发展之13家门店,这些骄人的业绩、闪耀的成就。令我们***人沸腾、雀跃,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没有忘,没有忘去巩固我们的辉煌,在此期间,企业领导层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比如:营采合一、人员优化、薪资调整、关爱员工等,这些决策是深入人心的,是广为传颂的,因为这是***人一直不变的选择,一直信守的承诺。“几多辛酸几多愁,数经风雨共同舟。待到春花烂漫时,回眸一笑是从容”迎风踏浪的时节就是我们共同奋斗的时节,风雨彩虹中要见几分热血,满城荆棘中同度几分欢跃。***人的的春天就是永恒的春天,***人的明天就是恒久的明天。我们共同期待,我们共同厮守一个诺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感受新环境 篇五
人力源部:林海春
今年二月中旬,我依依不舍脱下穿了十三年的蓝制服,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开始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工作。
从货场到培训中心,对我而言是一次大的工作环境转变,身边所接触的人和事物也都发身了巨大的改变。当初刚到办公室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面对的全是似陌生非陌生的面孔,在这个略显突兀的转变中,我开始感到彷徨和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心想:接下来就要和我的新同事共事了,不知道我们会否合作得来呢?很快,我的疑问已经解开了。领导和同事对我很关心:
王经理:到我办公室午睡吧!
李经理:没事,做久了你就上手了!
王姐:好的,去吧!
小黎:冷了?空调开关在这!
小吴:慢慢就习惯了!
林云:孩子怎么了!
„„
听到这些肺腑的话语,不由一股热流温暖我的全部心身,鼻子也当场感得酸酸,就差眼泪没流出来,我想我刚从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出来,又沐浴在更加温暖的小家庭中„„
接下来大家合作的也非常愉快,虽然某些时候在沟通上出现小许问题,导致工作上出现错误。但是经过重新沟通后,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认真准时的完成领导分配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做任何事情绝对不能敷衍了事,而要有板有眼。“生活总是美好的”。我发现,用心工作,其实也是一种享受。
这几个月的工作,给了我很多感想,我们的工作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补充合格的人力资源。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确保一线员工的个人素质和群体素质的提高。
商场的培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人员素质为重点,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培训活动是企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的培训,企业方针的培训,行为规范的培训,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工作责任感的培训等。培训的目的是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为企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力资源。现在的培训工作已成为市场系统,强化了目标性,制度性。众所周知现在的企业竞争是主要突出在人才的竞争,人员素质的竞争。因为现代企业的营销策划、管理手段、市场意识等先进的竞争方式是靠高素质的人才去完成的,如上海知名的国际企业“通用汽车公司”,每年都从各地名牌大学中选拔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断地充实到企业中,并不断地培训其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使得企业整体素质不出现竞争力的断层。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受益匪浅从无知到认知,到深入了解,渐渐的我喜欢上这份工作,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工作的过程是最美的。在这三个月来,我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的体会,新的想法。想说的很多,我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少说。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的掌握。态度不好,就算自己有知识基础也不会把工作做好 ;要心学习。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问题,有的是我懂得的,也有很多是我不懂的,不懂的东西我要虚心向同事或领导请教,当别人教我知的时候,我虚心的接受,不要认为自己懂得一点鸡毛蒜皮就飘飘然。错不可怕,就怕一错再错。每一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工作中第一次做错了不要紧,可以得到领导的纠正并原谅。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还很多,比如我起草的文稿,看到李经理一词一句地细细修改,我深感内疚,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增强自己的文字功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还有很多事情做得不足,我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工作做得更好、更佳。
6.环境心理感受与个人空间 篇六
人和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环境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关心的问题,如今也是建筑学家和规划师、风景园林学家在考虑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看,人所生存的环境可分为两大方面,其一是社会安环境。社会环境指是人际关系,单位、组织关系以及某个民族、社会的传统的特定文化氛围。其二是自然环境,是指人的生存的具体物质空间,大一点的是指河流、山脉、平原、丘陵等;小一点是指人生活工作的场所。我们的环境心理感受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复杂的更小组成单位的环境因子组成,如,(1)视觉因子:光线的强弱明暗、色彩的鲜艳暗淡、物体排列的整齐紊乱,环境的洁净肮脏等;(2)听觉因子:声响、音调、节奏、旋律、乐声、噪音等;(3)嗅觉因子:香味、臭味、刺激性大的刺激性小的等;(4)肤觉因子:寒冷、炎热、潮湿、干燥、等;(5)其它因子;如地理条件的变化,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等等。人的心理现象,实质就是脑与环境相作用的产物。任何一个微小的心理活动的变化,都只是脑对环境中某种刺激的一种反映。如不同的光照、不同的色彩会明显引起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其心理状态明显存在差异。如长期生活在繁华大城市中的人与长期生活在闭塞小山村中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差异导致在情绪、行为动作上的的强烈反差。
1 拥挤
拥挤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拥挤,是指由于受到束缚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或情感,是不愉快的、压抑的、消极的。西方学者认为拥挤会引起疾病,也影响个人或整个社会生活,认为一个拥挤城市往往使人联想到不健康外观以及暴戾行为。拥挤是指那种不适的心理状态,它与一种比实用的空间更多的要求相联系,与当时所处的情境相联系。有时虽然你有充足的空间量,但当你需要独处时,即使具有另外的一二人出现,你仍然会感到拥挤,这是心理拥挤感。大城市中不仅有着拥挤的人群,也有着拥挤的建筑。美国风景建筑师西蒙德(J·Simonds)指出“我们当代的计划似乎是尽量把建筑物在城市堆积起来的游戏。许多我们引以为荣的城区,常常仅是建筑物最高、最大与最稠密的地方。在这些建筑堆里,什么被遗忘了呢?是窒息的人。”
2 密度
密度是另一种概念,过分高密度的环境下,人可能感到拥挤,但在节假日里,许多人爱热闹,即使街道与文娱场所人群密度很高,仍然趋之若鹜,不觉得十分拥挤。而由于在狭小的空间内活动着过多过密的人群,比如有急事穿过闹市区,会使人产生焦急情绪,急于越过人群而增加拥挤感,如某人要想取一条捷径,保持预定的速度和避免碰撞,往往是不可能的。弗里德曼认为在特定的情境中,其他人的存在就是一种刺激,无论我们对靠近我们的其他人有什么反应、喜欢或厌恶,增长着的密度总会加剧这种反应。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Milgram)认为当人们被近承受过度的刺激时,便体验到了感觉超负荷,这就干扰了人的正常工作能力。他还认为造成社会上人群相互关系紧张有各种城市环境因素,如过大的人口密度、噪声、交通等,破坏“个人空间”及人在感情上的基本要求,引起城市居民的心理负担。
3 个人空间与空间气泡
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在社会环境中包括了个人空间与他人空间,而当考虑自己的空间时也得要考虑他人的空间。人际关系的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对自己周围空间的使用。索默(R·Sommer)认为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不可思义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它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即所谓“个人空间气泡”,它控制着人体之间的距离。个人空间气泡又可称为身体缓冲区,它是随着身体而移动的。索默用一个城市公园内一个人单独坐在休息椅一端为例,如果另一陌生人来到椅子前坐下,不坐在另一端而坐在当中,这时原来那人会改变坐姿而偏向另一边,表现出不自在,使后来者轻轻走开或者自己走开,这取决于他自己的个人空间要求,即个人休息时的独处领域要求。个人空间体现了微观空间中心环境———行为关系,它是可移动的有领域性的空间。个人空间是社会的,因为其存在仅仅是当另外有人有意或无意地闯入时,才能被观察到,因此它是看不见的个人空间领域。个人空间随着年龄、性别、人种、民族、文化习俗和彼此的姿态等而变化。
4 私密性
个人或人群有控制自身与他人接近,并决定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在什么程度上与他人交换信息的需要,即要求其所处环境是有隔绝外界干扰的作用,而按自己的想法支配环境和在独处的情况下表达感情,进行自我评价的自由。私密性有孤独、亲密、保留等状态。罗伯特·索默在《私密性的社会生态学》中谈到图书馆读者的私密性要求时认为:“对许多图书馆读者而言,私密性的感觉是不可缺少的———随心所欲能看能写,不致打扰别人,也不致为人所打扰。很少有地方象图书馆阅览室一般有具体的方案保证私密性的存在。在许许多多公共机构中,图书馆是少数几个不允许人们相互交谈的机构之一。”从其对阅览室的调查可以看出,最初十个到达者当中,经常有五分之四的学生是一个人进来,他们均选择空桌子角端的椅子,这是一种维持个人心理安静的私密性要求的反应。公园里的桌椅设置也反应出对私密性的考虑。个人游园时往往喜欢独处,与陌生人同坐在一条椅子上;夫妇、恋人游园休息时,希望座椅能离开公园路径,并在有所隐蔽的场地。“家”是住户自己的生活空间,可以放松自己,可以无拘无束地穿着,可以有比较随便的行为举止,因此,容纳“家”的住宅是私密性场所,是内向性的建筑,尤其是卧室。
以上通过拥挤、密度、个人空间与空间气泡、私密性四个方面简要的说明了人对环境特点的感情和姿态反应,对各种环境场所的接近或回避,以及如何适应环境等。表明了人是从环境的刺激中得到各种信息,环境的认识是由感觉器官与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人类只有通过认知环境,才能从环境中获得指导行为的方法。
摘要:通过拥挤、密度、个人空间与空间气泡、私密性四个方面简要地说明了人对环境特点的感情和姿态反应,对各种环境场所的接近或回避,以及如何适应环境等。
关键词:环境,拥挤,密度,个人空间与空间气泡,私密性
参考文献
7.日本环境法律体系概览 篇七
日本环境法律体系概览
在最近三个世纪,人类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使全球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增长,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在不重视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物质资料生产能力的提升,造成资源过度消耗,带来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作 者:蔡苑乔 吴蕃蕤 作者单位:蔡苑乔(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省技术开发中心)吴蕃蕤(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刊 名:广东科技 英文刊名: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19(9) 分类号: 关键词:8.日本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启示 篇八
作者: 指导教师:周杰
摘要:环境问题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之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环境治理和改善的压力很大,任务十分繁重。二战后的日本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但由于环境保护不到位,以水俣病为代表的许多公害事件非常严重,不仅危害了当地人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也使日本政府和企业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从“水俣病事件”发展演变成的“水俣病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害的最典型的案例,这一由环境问题而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从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中我们要积极的借鉴,更好的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水俣病;汞污染;环境保护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1 水俣病的产生及现状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表现为口齿不清、手足麻痹、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汞也称水银,是我们常用的温度计里显示多少度的银白色金属,它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汞对于生物的毒性不仅取决于它的浓度,而且与汞的化学形态以及生物本身的特征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汞是通过海洋生物体表(皮肤和鳃)的渗透或摄含汞的食物进入体内。
汞进入海洋的主要途径是工业废水、含汞的农药流失以及含汞废气的沉降。此外,含汞的矿渣和矿浆也是其来源之一。水俣湾为什么会有含汞的海产品呢?这都是源于,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在生产中采用氯化汞和硫酸汞两种化学物质作催化剂。催化剂在生产过程中仅仅起促进化学反应的作用,最后全部随废水排入临近的水俣湾内,并且大部分沉淀在湾底的泥里。工厂所选的催化剂氯化汞和硫酸汞本身虽然也有毒,但毒性不很强。然而它们在海底泥里能够通过一种叫甲基钴氨素的细菌作用变成毒性十分强烈的甲基汞。2 水俣病对当地的影响 2.1 受害人自己的矛盾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氮肥公司雇佣了当地50%到60%的劳动力。众所 周知,日本社会是一个封建制度继承性很强的国家,尊敬家长、长幼有序、所属单位就视为自己的“家”。这种“家文化”在每个日本国民心中根深蒂固。在他们心中,公司即是他们生活的提供者,也是他们的保护者,给他们提供生活来源。作为回报,雇员们以信任和忠诚来尊敬公司。当渔民们起来反抗公司的时候,雇员们就理所当然地站在了公司一边。虽然很多雇员同情受害的渔民,但是这种家长制的信任文化不允许他们背叛公司。结果导致不同立场上的市民之间很难相互沟通,使得人际关系和信任关系这一社会存在的基础长时间受到损害,在同一地区出现了群体割裂。由此引发的受害者群体、应负责任的公司和地方、中央政府之间的冲突持续了近50年之久。在这个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冲突中, 水俣病的患者是最大的受害群体。2.2 对大自然的馈赠望而却步
渔民的生活早已深深地嵌入传统的大自然的恩惠中,大海被视为浪漫的化身、生命的恩赐。水俣病的产生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出现割裂,改变了几千年来渔民们与大海之间融洽的关系,给当地居民及生存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渔民和他们的家人因为食用了受污染的海产品, 成为“水俣病”的受害者。很多人身心受到摧残,经济上受到沉重打击,甚至家破人亡。对死去的渔民来说, 不仅仅是他们的食物被污染了, 就连自己对大自然的根本看法都被污染了,它如同一场可怕的梦魇留在许多人的记忆当中。2.3 邻里关系僵化
更为严重的是,水俣病不仅改变了水俣湾居民的社会关系,而且改变了几千年来渔民们之间融洽的关系,大家避而不见,不说一句话,邻里关系日趋紧张。2.4 水俣镇经济发展的衰败
一旦发生汞中毒,患上水俣病,人体往往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持久伤害。更可悲的是,由于甲基汞污染,水俣湾的鱼、虾、贝类不能再捕捞食用,当地渔民的生活失去了经济来源,很多家庭陷于贫困之中。另外,由于捕鱼业的衰败和对水俣病的恐惧,到此地的游客锐减,旅游业受到沉重打击。同时,氮肥公司在由电化学向石油化学方向转型时,职工纷纷调离该厂,因而人口不断减少,对区域性 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水俣湾外的被称为“不知火海”的海域,也失去了生命力,伴随它的是无期的萧条。日本政府控制水俣病环境污染的对策 3.1 制定企业排污废水的标准
从1932年起, 不允许含甲基汞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就从氮肥工厂直接排放入水俣湾。1970年12月, 日本政府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 限定了工厂排污废水的有毒物质最高浓度。
3.2 控制鱼类和贝类的捕捞和出售
规定了可出售的鱼类和贝类总汞和烷基汞的最高允许含量, 总汞不得超过0.4ppm/kg, 烷基汞不得超过0.3ppm/ kg。1974年1月设置水俣湾隔离网, 将整个海湾与其他海域隔离, 防止被污染的鱼类扩散,甚至在水俣湾禁止娱乐性垂钓活动。氮肥工厂负责赔偿捕渔业的损失, 大约9亿日元。政府同时也给当地渔民生活补助和贷款, 以支持渔业的发展。4 日本政府制度环境恢复方案 4.1 实施环境恢复工程的监督
在工程进行期间, 由熊本县水俣湾污染防止监测委员会实施严格的监督,以防止二次污染。该委员会由学者和当地居民代表组成, 工程情况和监测结果在水俣市3处指定地点向市民公布恢复情况。4.2 进行汞中毒的全面研究
考虑到水俣病带来的一系列医学、社会问题,不断改进水俣病的治疗方法, 1978年日本政府在水俣市成立了国立水俣病研究所, 开展汞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从更广泛的立场上收集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 防止悲惨的公害再次重演, 为后世敲响环境警钟, 也成为收集、传播水俣病历史教训的中心。在水俣湾及其附近地区, 环境水样、底泥、鱼和贝类以及人发中的汞含量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4.3 做好水土保持, 保护饮用水源 日本的河流具有坡度大、长度短的特点, 河流的河性系数(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一般都大于200。历史上旱涝问题比较严重。水俣市一面朝海, 三面环山,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涵养水源十分重要。4.4 赔偿和救济水俣病受害者
1973年3月, 水俣病患者和氮肥厂签定了补偿协定, 被官方认定的受害者从 氮肥厂一次性领取1600万至1800万日元的补偿金, 另外还有医疗费、非医疗支出、温泉费、按摩费、丧葬费等费用。熊本县政府和水俣市政府承担一小部分。5 日本水俣病事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水俣病问题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经历同样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来说,能带来非同寻常的启示。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1 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者要相互协调。要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决不能用损害环境的代价换得经济的发展。不论是“二战”后的日本,还是历史上许多通过工业发展崛起的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往往没有兼顾,大部分国家都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也正是因为水俣病等公害事件使许多国家真正开始注意公害治理,环境领域每一次波及面较大的事件都会促使政府制定或修改法律和政策,强烈敦促带来公害的企业履行恢复环境的责任,以及追究它们的责任。因此,提高环境意识,注重科学发展,我国可以在发展中兼顾环境,在环境保护中促发展。5.2 环境事件损害赔偿应通过法律处理。
水俣病事件的启示之一就是在环境诉讼方面要保护弱者,作为一个法制国家,日本无论受害者、政府或企业都行使了法律的权利。虽然水俣病责任的追究经历了长达50年,然而幸运的是,政府和企业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就能逃脱对受害者责任的承担,国民也可以追究过去政府的不作为的责任。只有通过界定清晰的权责,提高国民整体的权利意识,监督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改善单一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从根本上减少这类事情发生。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于隐性成本的考虑应该作为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的基本考虑因素。5.3 环境信息公开非常重要。
在中国,也建立了环境信息公布制度,从2008年5月1号开始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奠定了一个基本的环境信息公开的法规和政策的基础,公众对于有关自身利益的环境信息有了知情权。但是,环境信息公开在中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处于一个不太高的水平,存在着执行等方面的问题。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该法规,企业披露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主动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很少的。特别是一些污染物排放强度比较大的地区和污染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他们在信息公开方面往往不作为。当地政府也对自己在环境领域当中所承担的责任缺乏清醒的认识,没有对维护公共环境安全承担起相应的监管职责。6 结语
预防环境污染远比治理起来容易的多,相对来说付出的代价也小得多。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有远见,注重长远利益而非短期效益。我国虽然目前还没有像水俣病这样的重大公害事件发生,但类似于松花江汞污染这样的情况也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应该说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也敲响了中国环保的警钟。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问题,并在后期的立法和政策执行中予以高度的重视,采取像日本那样的“严刑峻法”的方式,来促使企业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保证各项环境法得以贯彻。在不断适时调整环境政策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套政府正确引导、企业履行义务、国民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机制。参考文献:
9.日本的农村金融环境与政策性金融 篇九
一、日本农村金融发展特有的社会经济环境
任何一个成功制度的建立, 都离不开对其所处的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的正确认识及作出的相应选择。日本农村金融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日本农村具有高度的村落同质性与自治性。
日本学者把农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所谓村落的同质性和自治性。日本人多地少, 平均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在1公顷左右。1989年平均农户规模达到1.4公顷。农户是主要的生产单位, 同时又拥有自己的耕地, 各农户所拥有土地规模都较小, 且生产水平也彼此相近, 经济实力上悬殊不大, 这就使得农村中各农户间贫富差距较小, 社会地位较为平等, 相互之间矛盾较少。这一特点的形成过程中, 单一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 包括古代农村部落制的遗痕, 显然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学者把上述特点称之为同性质。同时认为, “正是由于同质的小土地所有者构成的平均化农业社会, 提高了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性, 并且也奠定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自治性指, 在同质性基础上, 日本农村普遍形成了较有效的农村自治。日本农村基本上处于由民选产生的农协组织的影响之下。农村中几乎100%的农户都参加了农协。农协自中央一级至地方基层, 组织完备, 影响巨大。政府的具体农业政策措施通常都是由这一自治组织来实施的。因此, 连日本政府农林水产省也认为, “离开农协想轻易地推进政策是不可想象的”。由于村落的同质性及组织上具有较完备的民主程序等特征, 农协能较关注民意, 体现平等, 使农村出现高度自治倾向。日本农村的村落同质性和自治性所构成的农村基本社会经济环境, 有利于政策性金融有效发挥作用并确保农户收入的普遍提高。正如日本学者所指出的:“由于农村土地分配的特点, 使村落的同质性与自治性相对较高。在共同的利益下, 农村内部具有较高的协作组织效率, 这就避免低利融资被农村富裕户独占情况的发生。因此, 政府可以有效地利用同质性与自治性, 以达到政策性金融的目标。”
2. 农户间传统的互助协作基础。
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由于水利灌溉的集体需要, 使利用统一灌溉系统的农户形成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互助与协作的传统。现在虽然在协作的方式和程度上有所变化, 但这一传统仍被继续保存下来。生产上这一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在相对固定区域生活而建立起来的农村社会内部联系, 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它使得早在现代金融导入前, 互通有无, 相互扶持的金融活动就已普遍存在, 农户具有了一定的金融意识。另一方面, 人们在愿意向有困难的农户提供资金援助的同时, 也涉及到借贷资金的偿还、继续利用及周转等问题。这样, 农村中很自然地产生了对防止不履行债务行为的集体性监视机能, 而这一机能的存在也为推行政策性金融提供了有利条件。
3. 文化的因素与法治社会的有利环境。
日本学者认为, 儒教文化对日本国民有很大的影响, 这也是构成日本农村金融制度环境重要因素之一。日本著名学者泉田洋一强调指出, 作为在东亚文明发展中起中心作用的儒教, 对人们道德观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作为核心思想“仁”, 具有相互体谅、相互尊重的内含。它对金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日本农村金融得以运行良好, 它反映了儒教这一影响。具体而言, 节约导致贮蓄增加;借东西要还, 这一基本态度是深受儒教思想的影响。这一文化基础环境的影响, 为日本农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道德观基础。此外, 日本法律制度的健全, 也为政府的行为和政策落实提供了法律依据。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制定了确定所有权的法律, 《土地所有权法》也在同一时期出台。日本法治建设的完善, 进一步夯实了农村金融发展的社会基础设施。
4. 政府拥有较高的制度能力。
日本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 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与政府制度能力具有较高水平有关。所谓制度能力, 是指政府的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行政组织运作效率而言。制度能力水平的高与低, 要看行政组织是否能有效地运转, 渎职行为是否较少, 行政组织机构统计数据是否及时、齐全并获得有效处理等等。 (1) 日本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行政组织管理效率较高。政府能够高效获取所需要的各种基层信息;下达与实施指令的路径通畅, 干扰较少;民众对行政的信赖度较高, 能够确保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有效沟通。日本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和资金需求等情况的调查研究也十分重视, 尤其是统计工作, 做到了既及时又细致完备。相关部门能够及时获得与发展农村金融有关的完整统计数据和信息。这对政府有效介入农村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上述社会经济环境特征构成了日本政府主导型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基础。
二、日本农村金融中的政策性金融
所谓政策性金融, 是在一国政府支持下, 为贯彻和配合国家特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 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和经营对象, 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 以优惠利率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日本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是实现其农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为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政府考虑在政策方面对民间的困难给予援助, 以弥补金融政策方面的这一盲点。
1. 日本农业政策性金融实施的理论基础。
如果市场能够实现社会所期望达到的资源配置, 政府就没有必要对经济活动进行强制性的干预。然而, 实际上市场却并不能使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达到最优化。这就需要由政府干预活动来加以纠正。此外, 政府必须发挥的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是进行收入再分配。收入分配公平是和经济效率同样重要的社会目标。市场运作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 但不一定就是改善收入分配的有效机制。如果通过自由市场达不到社会所期望的收入分配, 政府就有必要使用干预性措施进行再分配。实际上, 保持适度的公平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需要, 因为收入分配的恶化将危及社会的稳定, 会使正常的经济交易因犯罪和破坏行为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困难、更为昂贵。
日本农业政策的理论基础, 主要是农业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市场机制的市场失灵理论。从农业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而言, 认为政治家是在对政策的代价与收益的权衡中确定其政策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社会大的结构性变化对各利益群体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对农业的保护有利于平衡各利益集团间的差距, 缓解矛盾, 确保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和谐。迫于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利益集团的压力, 其政策中潜在的政治方面的因素考虑会占了很大的分量。日本社会中代表农民利益的农协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市场失灵理论即认为市场机制本身不是万能的, 它不可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一切问题。市场机制下, 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金融市场调节。由于金融世界的本质是不完全竞争的, 从而使资本的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并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对于“金融市场失灵”, 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性金融来加以校正, 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统一。日本学者认为, 正是由于农业部门的特点导致农业金融的困难, 营利性的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融资往往持回避的态度, 因此有必要通过特殊的农业金融机构来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 于是政策性金融即成为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干预农村金融的重要手段。政策性金融被期待的作用结果是:第一, 确保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即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 运用政策性金融手段, 发挥投资引导功能, 以达到特定的社会目标。第二, 矫正市场失灵, 确保经济活动的效率化。
2. 政策性金融的主要形式———制度基金。
日本的制度基金是指政府对那些难以获得民间商业金融机构提供信贷的农户, 提供长期、低利的信贷资金。政府以此为目的设立有各种名目的制度基金。从规模和影响来说主要有农林渔业金融公库基金 (简称农林公库基金) 、农业现代化基金以及农业改良基金。
农林公库是日本政府于1953年确立的面向农业、农村提供财政投、融资的机构。农林公库基金主要针对农地、机械设备及农业设施类的大规模和长期的资金需要。目的是为提高农林渔业的劳动生产率。资金来源是财政资金 (近几年也通过在金融市场发债来筹集资金) , 偿还期在二十五年之内。支持的对象为农林渔业从业者。此外, 也为食品加工制造和流通业的经营者提供融资服务。农林公库基金是按照专门的用途分为各种资金项目来运作。农林公库除直接向农户、土地改良区和农协直接提供贷款外, 还间接地通过委托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实际上, 在农林公库的贷款余额中, 直接贷款只占四成, 委托贷款占到六成, 且委托贷款的一半以上是委托农协的。
农业现代化基金, 是1961年在《农业现代化资金支持法》基础上制定的。是用于各级政府对农协、民间商业银行向农户或农协融资时的利息补贴和信用担保。是农户以低利获得长期融资的最一般的制度基金。基金主要针对农机具购买;农业设施的维护与完善;长期周转资金的需要。偿还期大致在十五年以内。与农林公库基金相比, 农业现代化基金贷款期短, 资金规模小。在各都道府县所提供的利息补贴中, 国家财政承担1/2。在获得利息补贴的民间贷出机构中, 农协占到95%。
农业改良基金是针对新作物、新领域等开拓性事业提供的无息贷款。偿还期限在十年以内。它主要是通过各级政府来提供无息融资资金。提供的对象包括获得批准的农业改良项目, 引进新型农业经营部门和先进技术等。
除此之外, 还有农业经营减负援助资金, 就农援助基金以及农业信用保证保险制度等, 它们都是构成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组成部分, 并都在农村金融制度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三、结语
在国家工业化及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日本政府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在同期的农业发展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日本的经验表明, 政府主导型为特征的农村金融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城乡收入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从其经验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1. 应重视特定历史时期下政策性金融在兼顾弱质产业稳定发展方面的作用。
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更应重视以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 协调各产业间的关系, 将城乡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使经济社会既能保持一个高速发展的态势, 又同时确保社会政治的稳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资源的配置也需要在效率与公平间寻找契合点。在这方面政策性金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经济的增长和政治的稳定, 反过来也有助于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性, 形成良性循环。
2. 农业政策性金融要立足于产业特点且应具有导向性。
农业具有基础性、弱质性、外部性的特点。对以小农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国家, 土地规模小, 生产成本更高。这些特点决定了市场化的农村金融所能起的作用有限, 客观上要求政府发挥重要作用。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具有高度政府导向性。应重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环境整备、价格稳定及流通合理化等方面引导作用。
3. 重视社会经济环境基础这一制度选择的重要因素。
构建一个有效的农村金融制度, 必须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历史文化基础等社会因素相适应。日本农村金融制度中的政策性金融之所以得以发挥有效作用与其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日本特有的国民性和农村组织结构使日本政府与农协组织得以紧密有效地配合, 使以政府为导向的农村金融制度能够带给农村、农民、农业以真正的实惠, 使这一传统部门不断获得新的活力。
4. 审时度势协调好农村金融体系中政策性金融与民间金融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政策性金融与民间金融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需要伴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地进行调整。“选择一个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最优的市场与政府的结合方式是发展设计中最为根本的。”农村的公共品供给短缺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可能会出现过度“补充”。因此, 在发展的进程中也不能忽视公共品供给的过度问题。如果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活动所需的成本高于纠正措施的收益, 这就会构成公共品供给的过度。但是是否过度还要从整体的社会利益出发来判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 日本学术界和政策部门正在进一步探讨政府主导型的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问题。如何加强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 已成为日本农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摘要:以小农经营为特征的日本, 在工业化及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始终保持产业的平衡协调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处于较低水平, 从而确保了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这其中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的日本农村金融制度功不可没。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 对发展中国农村金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着重分析了日本农村金融制度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政策性金融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认为构建一个有效的农村金融制度, 必须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相适应;政府必须在经济部门转变之时, 在收入再分配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时地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关键词:农村金融,政策性金融,制度金融,小农经营,日本
参考文献
[1]本间正義, 1994.農業問題の政治経済学——国際化の対応と処方[M].日本経済新聞社, 1994:111.
[2]日本農林水産省.ポケット農林水産統計[R], 1991.
[3]速水佑次郎.開発経済学:諸国民の貧困と富[M].創文社, 1995:196-224.
[4]神門善久.農協問題の政治経済学、奥野正寛.本間正義編「農業問題の経済分析」[C], 1998:177.
[5]齐藤仁.日本の初期農村協同組合——組織的側面を中心にして——滝川勉.齐藤仁編《アジア農業協同組合》[C].アジア経済研究所, 1973.
[6]泉田洋一.農村開発金融論:アジアの経験と経済発展[M].東京:東京大学出版社, 2003:127.
[7]白钦先.政策性金融论[J].经济学家, (8) .
[8]日暮賢司.農村金融論[M].筑波書房,2003:67.
[9]速水佑次郎, 神門善久.農業経済論[M].岩波書店,2002:75.
10.感受日本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篇十
在幼儿园的生活里,让我学会了遵守纪律尊师重道,孝顺长辈,无忧无虑的幼儿生活,在老师,家长的呵护下安逸生活,在同学,朋友的陪伴下不断成长,当然,我们在校园里认识的,以前不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家就无理取闹,要什么就给什么,家长的宠爱,就有了我们一身的毛病。在幼儿园里,老师帮我纠正了过来。是校园刷新了我。
后来,又上了小学,小学又比幼儿园严了很多,让我手足无措。幼儿园我不爱学习,不喜欢写作业,上了小学,老师让我们以学习为主,从拼音到汉字到英语,都是在校园里学会的,都是老师的辛勤付出所让我学会的,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是为我们的未来奠定基础,校园是我们的另一个家,这个家丰富了我的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的未来。校园又一次刷新了我的生活。
后来,又上了初中,接触的人又广阔了,在以前我们只是学习啊!有一些朋友,但是上了初中接触的朋友更多了更广了,让我们了解了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让我们知道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真理。还教育我们做一个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教育我们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这一次校园改变的不是别的,改变了我的思想,设定了学习的目标,这一次,校园刷新了我的思想。
11.感受日本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访学感受
引言:
根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5),2015—2016年度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排名在世界第12位,工程技术类土木与结构工程学科排名在世界第3位[1][2]。笔者有幸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交流学习了一年,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体系、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和科研环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受益匪浅。
一、新加坡及NUS概况
1.新加坡。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在马来半岛的最南端,国土面积仅为710平方公里,常年处于夏季。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独之后迅速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移民国家,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同时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整个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的美称。图1为新加坡与中国海口市等比例对比地图。
2.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一共有六所大学,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Founded in 1905),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Founded in 1955),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Founded in2000),新加坡新跃大学(SIM University-Founded in2005),新加坡理工大学(Singap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ounded in 2009)以及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Founded in2011)。从建校的时间看,新加坡的老牌大学只能算2所,即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这两所学校在2015—2016年的世界大学排名(QS Top University Rankings,2015/16)中,NUS排名全球12,NTU排名全球13(中国最高为第25位的清华大学),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新加坡这两所大学有很高的软硬件质量。2000年后建立的几个专业性较强的大学发展也非常迅猛[3][4]。
新加坡国立大学共有16个学院,分布于肯特岗、武吉知马和欧南园三个校区,全校学生数将近4万人,其中本科生约3万人,研究生约1万人。每年的毕业人数如下:学士学位约7000人,硕士学位约3000人,博士学位约800人。学校有专任教职员工约2400人,行政与专业人员约2500人,研究人员约为3000人(绝大多数为Research Fellow,即博士后)。
笔者访学地点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部的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英文全称是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 Faculty of Engineering(简称CEE)。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设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环境与水利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4个教研室,专任教师70余人,主要从事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科研开发、咨询服务及合作研究等。CEE本科生每届约200人,四届共800人左右;课程型硕士每届约40人,学术型硕士每届约10人;博士共100余人;博士后共60余人。CEE下属7个研究中心,其中与岩土工程专业相关的有两个:(1)软土工程中心(Centre for Soft Ground Engineering,CSGE)。(2)离岸工程研究中心(Centre for Offshore Research&Engineering,CORE)。岩土工程研究方向的正教授不多,仅有Professor Phoon Kok Kwang、Professor Chow Yean Khow、Professor Lee Fook Hou、Professor Leung Chun Fai、Professor Andrew Clennel Palmer、Professor Yong Kwet Yew以及已退休的Professor LEE Seng Lip。笔者在CEE的合作导师是新加坡工程院院士Professor Lee Fook Hou。图3为笔者在NUS校园中留影。
二、新加坡国葬
2015年3月23日凌晨,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先生逝世,3月29日,新加坡为其举行国葬。笔者记得29日当天上午下了一场很大的雨,持续时间也较长。尽管如此,新加坡民众还是涌上街头,等候着李光耀先生的灵柩经过。29日中午12点30分,移灵队从新加坡国会大厦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途经旧国会大厦、政府大厦、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以及红山、女皇镇等,巡行路线全长15多公里。笔者中午12点左右,来到NUS工学部前的十字路口,那里是到达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的最后一段路,当时大雨已经基本停息,沿路全是希望目送灵柩的群众。图4为当时现场笔者拍下的照片。
三、玉林舰
2015年5月18日上午,应邀参加“2015年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多边海上联合演习和“中新合作-2015”首次双边海上联合演习的海军导弹护卫舰玉林舰,在两艘拖船的牵引下,缓缓靠上了新加坡樟宜港码头。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组织留学生代表等100余人,挥舞着中新两国国旗,在码头迎接中国军舰的到来。笔者有幸作为代表参加了迎接活动,在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之后,中国使馆人员及我们还参观了玉林舰。图5为玉林舰到达时岸上欢迎的留学生代表们。
四、毕业典礼
2015年7月9日下午,笔者参加了一位博士朋友的毕业典礼,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举行。毕业典礼是学校的大事,更是毕业生及其家人的大事。由于NUS学院众多,毕业典礼分学院进行,共持续9天,每天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场。毕业典礼期间,校园中洋溢着节日气氛,异常热闹。笔者参加的是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的毕业典礼,就像传统的英式毕业典礼一样,大家先端坐好,然后全体起立,伴随着庄重的音乐,执杖者和校方人员入场落座后,主持人宣布典礼正式开始。在一些重要人物致辞以后,便正式进入颁发证书环节。按照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的顺序唱名,毕业生们依次上台与校领导握手。虽然每个学生在整场典礼中参与时间并不长,但却被赋予了平等的登台机会。而台下的人们,无论亲朋好友,都会给予掌声和欢呼声。图6为毕业典礼会场场景。
五、新加坡50年国庆
2015年8月9日是新加坡独立建国5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全国人民会聚在一起用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体舞蹈和大型烟花表演来庆祝这一节日。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见证这个深具历史意义的时刻,当天国庆庆典规模盛况空前,主办方除了首次设立两个庆典场地,还在滨海湾多个地点透过大屏幕直播庆典盛况。国庆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获发礼包。图7为新加坡海洋馆中的节日气氛。
六、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
2015年11月6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11月7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担任“新加坡讲座”的演讲嘉宾,发表了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当时会场外聚集了大量的中国留学生,都想等着目睹主席的风采。当主席的车到达或离去时,留学生们都欢呼雀跃,十分高兴。图8为杨秀桃音乐学院里欢迎习主席的条幅。
七、结束语
新加坡国立大学拥有110年悠久历史,是亚洲乃至世界知名高校。这所大学有何魅力?习主席说———李光耀先生、陈庆炎总统、纳丹先生、吴作栋先生等新加坡领导人都是国大校友,可以说这里桃李芬芳、人才辈出。国大倡导“人才不设墙”、“观念不设墙”、“思维不设墙”、“知识不设墙”的“无墙文化”,体现了新加坡创新进取和开放包容精神。
笔者有幸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交流学习了一年,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体系、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和科研环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受益匪浅。本文从生活方面介绍了笔者这一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的经历和感受,希望能够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与深造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曦.新加坡土木工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11-15.
[2]宋宏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本科培养的特色分析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4):43-45
[3]吴瑾,程吉昕.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及其特点[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4):87-89.
12.保护环境感受作文800字 篇十二
昨天,有位叔叔在广场上散步,他走着走着,手在裤兜里一伸,提出一盒香烟,他把香烟往嘴中一放,随手将烟盒丢在园中的花丛中,那时有一位阿姨在那里路过,阿姨对叔叔说:“同志,请将烟盒捡起,这里是公共场所,请人人保护环境”。那么叔叔不但不捡反而眼睛一瞪,破口大骂起阿姨。公园里的人特别多,看到吵架那更是一拥而上来看热闹。众人听了他们争吵的原因,就你一言我一语地教训起那位叔叔,众人让叔叔对阿姨道歉。叔叔说了一声“对不起”掉头就跑走了。
还有一件事情:我家邻居阿姨的孩子,是一个懂得废物利用的好孩子,他常常去捡易拉罐,纸片,瓶子。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他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我就在周末悄悄的跟踪他。后来被他发现了,他问我:“你为什么跟踪我”我直接转移话题他:“你怎么捡垃圾呀!”他一本正经的回答:“我这是在保护环境,也就是环保。现在人们乱扔垃圾破坏环境,他们不知道环保,咱们可知道,其实废品也可以进行重复利用,不是吗?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痛痛快快的玩了一番。这难道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吗?”从此以后,只要我周末有时间,就和他起保护环境。
13.日本综合商社的起源与发展 篇十三
日本的综合商社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系统, 一是以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为代表的“关东财阀系”综合商社;二是“关西非财阀系”综合商社, 包括“关西五棉”伊藤忠商事、丸红、东棉、日棉、兼松江商这五家纤维商社和钢铁系的日商, 岩井、安宅。经过调整合并, 最后发展成为今天的八大综合商社, 即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伊藤忠、丸红、东棉、兼松江商、双日。综合商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综合商社的产生及发展 (19世纪下半期—二战期间)
明治维新后, 日本确立了经济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但日本自然资源贫乏, 工业化所需的原料、机器设备, 出口赚取外汇支付进口等等, 完全依赖国外市场。但是, 自从日本国门被打开后, 欧洲帝国依靠强大的海上运输力量和长期贸易经验, 强迫日本政府接受一些不平等条件, 控制了日本的进口贸易。因此, 日本政府提出振兴独立贸易的方针, 扶持拥有一定外贸能力的商人开办自己的商社, 从事进口业务, 突破欧洲贸易商对日本进口市场的垄断。
1876年7月由三井家的“国产方”和明治开国元勋井上馨创办的“千秋会社”合并成立了最具代表性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主要经营军用呢绒和毛毯的进口, 以及政府大米和官办三池煤矿煤炭的出口。后来棉纺织业兴起, 经营进口纺织机器和棉花以及出口棉纺织品的业务急剧增加, 三井物产逐步发展成为当时日本首屈一指的贸易商社。1920年又将棉业分离出来成立东洋棉业株式会社, 这是“东棉”综合商社的前身。
1894年创立的三菱合资会社的营业部, 是三菱商事的前身。经营的商品除铜和煤炭外, 还有三菱合资会社直属企业及其控制的企业的产品, 以及造船厂所需材料的代购业务。1908年开始经营与三菱企业无关的商品, 如棉花、桐油、芝麻、蚕丝、大豆等中国土特产和杂货。1918年营业部发展成为独立的三菱商事。1917年—1919年完成了亚洲商业网的部署, 1921年又把三菱合资会社在伦敦和纽约的分店以及巴黎、柏林、罗马和西雅图的办事处吸收进来, 使三菱商事成为能与世界任何地区进行交易的综合商社。
伊藤忠原来是近江麻布商行, 创始于1858年。1918年伊藤忠一分为二, 伊藤忠商店继承本店业务, 主要销售布匹, 从事国内商业;伊藤忠纱店改为伊藤忠商事。1921年伊藤忠商店与伊藤长卫商店合并成丸红商店。日商的前身铃木商店始创于1877年。1934年日商成为日本制铁和神户制钢的指定批发商, 确定了其钢铁商社的地位。1940年“日商”营业额突破2亿日元, 发展成日本十大贸易商社之一。岩井和安宅分别创立于1862年和1940年, 都是大阪专营钢铁的商社。
在日本处于向近代国家转变的阶段, 综合商社发挥了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资源、技术以及向国外出口产品的桥梁纽带作用。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日本式综合商社的产生创造出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加之当时明治政府的大力扶植和保护, 使综合商社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二、综合商社遭遇解体后重新崛起 (20世纪50—60年代)
战后, 美国的对日本经济进行民主化改革, 与财阀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综合商社不得不陷于解体。1947年7月, 驻日盟军总部下令解散两大财阀商社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 前者分割成200家, 后者分割成139家。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的需要, 美国政府对日政策一反常态, 从遏制财阀势力转而积极扶持日本垄断资本。
1954年7月新的三菱商事的成立和1959年2月新三井物产的成立, 标志着战后日本综合商社开始了新的发展起点。住友商事由1919年设立的“大阪北港株式会社”发展而来。1946年设商事部门, 从事住友金属公司钢铁产业的销售以及有关不动产的业务, 在住友集团的支持下, 迅速发展成为综合商社。“关西非财阀商社”也通过调整经营战略和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来改变传统的商社模式, 向真正的综合化演变。1967年江商与兼松合并, 成立兼松江商株式会社。1968年日商和岩井产业合并, 成立日商岩井。1974年安宅产业并入伊藤忠。至此, 日本“九大综合商社”这种特殊的经济组织正式为世界所认同。
综合商社为落实“贸易立国”政策, 着手在全球构筑商业网络, 树立起“日本贸易的尖兵”形象。可以说, 综合商社的大规模海外经济活动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 而生产原料追逐型的发展模式又构成了综合商社跨国化的开端, 综合商社也从战后的幼年期步入了新时代的成长期, 成为综合商社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综合商社”一词也是这一时期开始正式使用的。
三、综合商社的曲折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动荡, 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滞胀。受1971年“尼克松冲击”和两次石油危机, 日本经济也陷入困境, 进入低速增长时期。日本的产业结构也开始调整和转移, 由“贸易立国”转为“科技立国”的呼声日高。在新的产业转换时期, 综合商社面临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商社没落论”的产生。1960年, 东洋大学御园生等教授的论文《综合商社是在没落吗》引发了“综合商社没落论”的话题。认为:一些大的制造业厂商逐步发展为跨国公司, 对贸易中间商的依赖将会减少, 商社的利用价值下降。而且随着流通革命的到来, 对代理商的排除倾向将越来越强, 商社的活动范围将越来越缩小, 将不得不走向没落。1974年安宅被伊藤忠商事吞并后“综合商社没落论”又一次兴起。
2.20世纪60年代综合商社建立起来的多功能体系开始运作不灵, 影响了综合商社的发展。
3.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 综合商社还陷入了形象危机之中。国内社会对综合商社占据了市场流通的霸主地位及其投机行为大为不满;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指责综合商社违反所在国的税法, 从事了有损于所在国经济的倾销行为。一时间, 综合商社形象大损。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的巨变, 迎来了“综合商社的冬季时代”。
针对所受到的严厉批评以及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状况, 商社从根本上对其经营政策、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对管理部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 国际化发展把战略目标转移到跨国公司方面。三菱商事把“超国籍路线”作为基本方针确定下来, 三井物产也以“确立海外分公司自力经营的体制”为目标, 伊藤忠商事则提出了“多中心、多国籍企业”的方针。它们的具体课题是:扩大三国间贸易;积极推进多边的海外投资;促进海外子公司本土化。从单纯的投资进口贸易向直接投资贸易转变, 成为综合商社跨国化的开端。综合商社不仅没有像“商社没落论”所说的那样逐渐夕阳化, 相反, 其规模却更加扩大和发展了。从一定意义上说, 三国间贸易的增长对缓解综合商社因进出口贸易不振带来的困扰发挥了巨大作用, 也对综合商社走出“冬季”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四、综合商社的战略转型时期 (20世纪80—90年代后期)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较为明显的时期。一方面, 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并跻身于世界最强国之列;另一方面, 日元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又给日本经济发展造成新的制约因素, 进而对综合商社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面对现实, 综合商社以积极姿态实施了高层次、规范化的新的国际化经营战略。首先, 从以日本为中心的贸易向以世界为中心的贸易转变。20世纪80年代以前综合商社的主要活动基本上是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的规制下, 追随以重工业为主导“贸易立国”的发展格局, 走的是一条“内向型”发展道路。80年代后, 产业界提出“以世界经营资源为中心”的新的国际化战略, 综合商社也开始向以世界为中心的贸易模式转变。其次, 贸易空间向广域化扩展、经营范围向多样化发展和经营体制向灵活化演进等。20世纪80年代以前, 综合商社海外事业的主要空间是欧美地区, 而80年代中期后, 各综合商社经营空间进一步向世界各个角落延伸, 逐渐形成独特的跨国经营网络。综合商社的经营范围也日益壮大, 从常规的法律咨询业务到尖端的电脑产品, 甚至生态保护等也涉足其中。
五、综合商社国际化 (20世纪90年代后)
20世纪90年代后, 国际经济形势和日本经济形势都相继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经济格局日趋加强, 世界经济进入了以高科技发展为先导的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 在泡沫破裂、金融风暴等经济灾难的重创后,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 其GDP保持稳定增长。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给日本的综合商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制约与发展并行的新局面。各综合商社制定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新战略。
由表1可见重心有三个方面: (1) 在追求现有商权的高附加值化的同时, 通过开拓新商权、新事业实现高收益。 (2) 开展全球化业务, 积极推进海外的事业投资活动。 (3) 强化风险管理。
资料来源:根据各综合商社“正副会长关于21世纪经营构想”资料翻译制作
综上所述, 在日本独特历史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综合商社, 百余年来完成了打破外国垄断日本进出口贸易的历史格局, 在现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辅助经济的轴心作用, 同时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综合商社的发展进化过程中的强势就是它的环境适应能力, 是值得各国参考和借鉴的。三菱商事中国总代表助理小山雅久先生用了一个比喻:“商社是个软体动物”。就是说, 它必须不断地改变自己, 而不能僵化。
参考文献
[1].[日]森井清著.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国际贸易事典.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
[2].[日]野村综合研究所编.魏小荣, 吴德烈译.日本企业的世界战略.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7
[3].袁宏涛, 唐伟东.日本综合商社的演进发展及其国际影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12)
[4].傅波华, 梅木海“.东方型”企业国际化发及其经营策略初探——以日本综合商社为例.广东社会科学, 1997 (1)
【感受日本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推荐阅读:
日本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06-20
浅谈日本汉诗与《论语》08-11
艺术生去日本留学的发展前景08-09
日本东京都垃圾管理经验与启示07-26
浅谈武士道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10-06
高中经历与感受31-307-21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受06-26
学习社交礼仪的感受与体会09-12
最受日本学生欢迎的五所日本大学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