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计划及实施方案

2024-11-20

小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计划及实施方案(共12篇)

1.小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一

课题研究方案———

“在英语课堂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武 安 市 第 九 中 学

课题负责人:张美兰

“在英语课堂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在英语课堂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题组成员:英语组全体教师

课题组实验对象:英语组全体教师和学生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那么教师就要设法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交际的王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自己思维和情感。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人际关系好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消除同学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我们系统和全面的把握小学英语教学的规律.2.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有利于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避免不和谐的因素发生。

三、课题的界定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它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个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彼此所处的地位,另一个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交往。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敬拥戴老师,彼此信任,相互吸引。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主动与老师接近、交流,课堂上心情舒畅,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及时把自己的接受状况反馈给老师,使老师的讲课有的放矢。教师为了教好学生,不记个人得失,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建立师生关系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这样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采取互动交流,共同协作方式实现课程目标,实现教学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研究具体目标: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推动在小学开设英语的进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设英语语言环境的研究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老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口语的能力,使学生尽快地习惯于听陌生的外语语音。

2、采取互动课堂模式的研究

在传统的教学法中,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老师试图以教代学,结果学生收获甚微。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上讲的时间比例最多不应超过这节课的1/4,即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想方设法以学生的操练代替讲授,使学生通过操练掌握知识。

3、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协作式师生关系的研究。

4、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的研究.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不倦,越学越爱学。

本课题的重点是研究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探询问题发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与对策。

六、研究的思路

1.用英语组织教学,并为学生创设较真实、有趣的英语语言环境。

2.讨论并改进教学方法,用心去营造热气腾腾、轻松愉快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3.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合作的荣誉和愉快。

4.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

5.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七、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早期准备阶段(2010.3——2010.6)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动态,客观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讨论、选题,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审报工作,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实施阶段(2010.7——2010.12)

制订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师上汇报课,并且请专家指导。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形成中期成果资料积累。并不定期地交流研究的进展情况。

3.总结提高阶段(2011.1——2011.3)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探索出在课堂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较为可行的方案。

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如何构建和谐课堂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

经常 组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并适时邀请专家指导,提高研究的水平。3.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总结研究的得失,并且以论文的形式汇编。4.调查问卷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随堂听课等形式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八、成果表达形式

1、教学论文

2、研究个案

3、优秀课例

4、反思随笔

2.小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二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师生间的心理环境和课堂内外的自然环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的老师是高高在上的。但为了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的时代,老师们宜于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多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才愿意接近你,也才可能理解你、信任你,师生的关系才可能逐步地融洽起来。只有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近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成为可能。在师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热情主动、有自信,对学生有爱心、耐心,跟学生彼此尊重,自由平等地相处。

教室内外的环境也很重要,如果学校在山清水秀的湖畔,空气怡人,花木扶疏,这种自然的美就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更容易地使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氛围。教室里应打扫干净,布置井然,角落里可以摆上一两盆花卉或树木,让学生自己办黑板报,上课之前可以欣赏一下优雅的音乐,这都能很好地把学生引进课堂的氛围中,尤其当他们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教室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育的灵魂———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执着地爱学生,才可能耐心地去塑造、帮助每一个学生,老师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每一个学生,信任他们,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对学生的爱还要落到实处,比如经常和学生谈谈心,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况还有家庭情况等。关心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状况,多些微笑,多些细致的交流,多些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热心诚恳。

人们常说,一个教师在教学上取得成功,15%靠的是他的专业知识,而更大的一部分,85%靠的是他的沟通技巧。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主要是通过对这个老师的直接印象和与这个老师的关系来决定是否喜欢这个老师的课程,是否遵守这个老师提出的合理要求,是否参与这个老师发起的各种活动。上课时,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爱和激励带进课堂,把热情和专业带进课堂,把信任和尊重的目光投给每一个学生。教学无小节,老师每一个赞许的目光,每一个亲切的动作,每一句赞扬安慰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这样做,不仅体现了老师的教学艺术,也体现了老师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落实。

三、创造开放、信任、尊重的课堂

课外语文是课堂语文的延伸,同样,校外语文资源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来认知和感受,这样,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外面的语文世界,提高他们认识和思考的能力,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无疑具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开放的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尤为必要。可以组织学生旅游,让他们去看看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这样既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感情,又能让学生有思考的载体。同时,还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讨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这在师生之间尤其重要和必要。老师要更多地信任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要多多地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支持他们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尊重中化解矛盾,在尊重中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着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刚毅的意志品格。慈爱是一种教育风格,严厉也是一种教育风格,只有尊重学生,才可以择机选择。教师也要善于倾听,这样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

总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条件,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信任尊重学生,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心血。

参考文献

[1]甘华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教研,2011(8):41-42.

3.小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师生关系 和谐 构建

小学数学在小学生们的学习与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想要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全面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是小学数学课程始终不变的一个建设性目标。以小学生为本的思想,激发了其参与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在发展当中所必需的。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和谐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研究发现,学生们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中,良好师生关系都激发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成为其强大的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刚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畏惧情绪,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亲切的关怀,就会带动其产生一种良性的依靠性心理,便于教师们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亲密的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奠定在日后师生之间的沟通基础,便于教师们及时地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反馈,从而调整教学的方案,更好地去引导、帮助学生们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

2.良好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成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和学生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可以得到学生们百分百的依赖与信任,他们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进行教育,可以有力地保证其教学活动的圆满成功。师生关系如果紧张的话,学生们对教师就会充满质疑与敌意,教师也会对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只会更加恶化师生的关系,彼此之间没有沟通,教学活动是很难顺利地进行。所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既可以转化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也可以提高教师们的数学教学热情,不断激励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工作方面,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良好师生关系有直接的教育价值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小学生们正处在一个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时间段,教师就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同时学校也是孕育社会风尚的一个摇篮,教师只有学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才会使学生们同样敬重教师。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们性格方面的培养和发展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其强烈的感染之下,学生们会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推动性作用。

二、怎样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1.以鼓励为主的小学数学教育方式

就现实的情况来讲,教师们更加偏向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对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会存在一种轻视。教师必须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教师一定要以一种亲和的态度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们不可以质疑任何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需要经常的去鼓励学生,激励性的语言有利于调整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2.按照学生的具体情来制定出不同的数学学习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因人而异,按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各自不同的数学学习计划。构建良好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们深入地去了解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及爱好,以及家庭背景和心理特点等等,深入到学生们的内心精神世界,和学生们做知心朋友,从而切实的去帮助学生们解决在生活以及学习当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同时根据学生们的具体实际情况去制定出不同的数学学习计划,注意关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通过主动地与学生们进行沟通,来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友谊。

3.改变传统常规化的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们在学习之中的主体位置,严重地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于数的认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图形识别,还有长度与宽度方面的计算等,它是一门将练习作为其主要方式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形成一种严谨化的数学思维。

4.营造轻松、愉悦的数学学习氛围

4.小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四

活动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追求的理目标。学校作为教育人的场所,它不仅影响着社会其他层面,而且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师生关系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学校的教学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出现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着正常的教育教学,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施帮扶活动,帮助“经济困难生”顺利完成学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共建共享”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业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目的,紧密结合市教育局和谐校园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帮扶活动,促进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实施经济困难生帮扶活动,可以进一步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激发社会各界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确保“经济困难生”顺利完成学业。

实施经济困难生帮扶活动,能够解决他们的暂时困难,让他们度过难关,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关爱。

当前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师生往往急功近利,不仅造成大量学生厌学,而且造成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反映在师生关系上,一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的 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没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二是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不仅没有建立师生情谊,个别甚至有师生对立现象。

中共中央作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决定、教育系统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和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教学改革的新形势。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要求和任务。这为我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

二、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一)研究目标:

1、通过帮扶活动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通过帮扶活动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

3、通过帮扶活动使家庭经济困难生,战胜自卑、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二)内容:

1、如何转变经济贫困生的思想,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如何解决经济困难生的生活需要,帮他们度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如何实现和谐共生,促进教学相长。师生真诚相处,和谐合作,和谐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经济困难生帮扶活动,帮助“经济困难生”完成学业,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相关组织,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职责明确,安排周密,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建立“经济困难生”信息档案,做好经济困难生帮扶对象的资料归档工作。通过健全档案制度,实施科学有效的动态管理,及时、全面地掌握经济贫困生状况,进一步提高经济困难生帮扶的实效。

3、经济困难生建立公示制度。学校要将经济困难生帮扶对象、条件、标准,申办时间、地点、程序及资金发放办法等具体事项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确保扶贫助学公平、公正、公开。

4、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拓宽活动内容。围绕活动的总体安排,搞好与日常工作的结合,把关注细节、发展内涵的工作做实做细。结合帮扶活动,深化学校管理,把学校档案管理、校务公开、安全教育、师德建设、课堂教学、规范办学行为等系列制度与措施深化到活动当中。要多载体、多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要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建立社区、家庭、学校相沟通的社会教育体系,争取全社会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关心、支持,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四、课题研究的要求

1、助工作应保持持续性、稳定性

2、学生的教育引导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之中。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在学习上,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促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分阶段成果

1、启动阶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

(1)成立课题研究组。选择子课题开展研究,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小组。

(2)课题方案的制订、论证和定稿。起草总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 组成员研讨,邀请专家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3)召开课题研究启动会议。部署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明确人员分工、职责及要求。形成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负责人:宋平均)

2、课题实验阶段(2008年5月—2009年10月)

⑴家庭经济困难生、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在各年级各班抽样调查,并形成分析报告。

⑵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围绕研究任务深入进行实验研究,积累实验资料,撰写案例,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工作总结,评选优秀案例和论文。(负责人:宋平均)

3、课题阶段性总结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分类汇总课题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进行课题成果推广。(负责人:宋平均)

六、保障机制

为有效地协调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建、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局面,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经研究决定: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宋平均

成 员:王学升 连松玲 邵利素 常奉宇 李春英

2、把课题研究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专家指导。我校定期聘请高等院校一些专家给予教科研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莘县妹冢中学教研处

5.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五

【摘要】本文通过对师生关系的简单分析,从中找出适合我国当前师生关系建设的一些

建议,借此进一步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民主;真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当今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为教育工作的我,尤其是职中的教师,对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困惑。去年我国有几起教师被杀事件,有一起就在和我同一县城的一所初中……我们教师的教育方法也该改革。

现今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

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请看某校的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吧:29.3%的学生被罚过站,18.6%的学生被罚过写作业;一位有15年教龄的教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一直是兢兢业业的骨干,而学生的喜欢率却只有9%。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主能创新吗?这更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多么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民主性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

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真诚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当然,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只能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1----2012学年)

赵屯小学

四年级二班

吴红英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对那些做作业不主动的学生不是大批特批,而是在布置作业时这样讲,我原来想留五道作业题,但考虑到你们的心情,我就留三道题好了。(实际上他只想留三道),学生一听,马上说:老师,您还是留五道吧。老师说,那好吧,我留五道,如果你做三道,也算你完成作业。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做完了五道题。事后,老师大加表扬,这更加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做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了。1.确保主体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题多,学生思考得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客。陶行知先生历来主张:"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这也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2.突显个性化

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个性化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陶行知深刻地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加强培养发挥创造力",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3.注重情感性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

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有人提出了一个理念:"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即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看待去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1----2012学年)

赵屯小学

三年级一班

6.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六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得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对于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有几点建议:解放思想,树立新型教师观;深入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化解逆反心理;巧用策略,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

作 者:王美娜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河北滦县,0637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xx “”(7) 分类号:G45 关键词:师生关系 新型教师观

 

7.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七

一、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是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障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社会群体关系中一个包含多元因素的一个关系体系,它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包含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因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师生关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关系,在传统的过去,教师一直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主宰一切、是学术的象征和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传统的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但随着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比过去已日益强烈;随着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的今天,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早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原来那些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首先,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教育全过程已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必将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优化师生关系则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建立良好和谐师生关系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深入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倍受父母的溺爱、宠爱,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连最基本的穿衣、做饭、洗碗都不会,更不要说什么是劳动的艰辛和困苦,被人们称为“抱大的一代”,这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什么都缺乏自信心、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常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打架斗殴,在家骗父母,在校骗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不仅给家庭、学校带来巨大影响,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而我们应及时有效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引导他们,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与他们相交,真正从内心深处与他们交流、沟通。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们,作他们的良好师益友。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经常鼓励他们,不断以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教育、鼓励他们,帮助她们从小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我们广大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再差的学生也会转变过来,这不正是我们所渴望的吗?因而,我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为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尽量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具体体现在: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使学生真正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渐完善和发展自由个性及健康人格;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刚调入一所乡镇中学的那一年,当时该校的校风、学风不太好,社会反映强烈,没有谁愿把自己的子女交给这所学校,毕业班的老师也没有谁愿当毕业班的班主任,因而班上成绩稍好一点的都走了,全班只剩下30来人,成绩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好的是一名总分仅为299分的复读生。后来部分学生听说学校进行调整,换了一位刚调来的(试教时上过他们的课)老师当毕业班班主任,于是有的学生就抱着试试的心理插入我班,于是插班生(有安龙、兴仁回龙的)、留级生、复读生50多人汇集一堂,而且有好几个是被其它学校开除的顽劣生,学生的素质可想而知。首先,我与学校领导取得一致意见后,与校领导积极配合,互相达成共识,学校再与派出所联系,开展整顿校风特别是校纪活动,经过多次整顿教育,一学期就初见成效。其次,我从了解、掌握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入手,深入到学生中,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及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对学校的要求。在走访了解过程中,使我及时发现一系列存在的问题和不少隐患,更避免了几起悲剧的发生,并尽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领导一起与那些不法分子交涉,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终于平息了许多事端,我们的行动影响、感动了学生,师生间做到了真正理解,学生的各方面都 得到较大的提高,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班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4人上了430分,最高分486分,300分以上的20多人),学校和我都获得了成功。由这个事例可看出,只要我们与学生相互沟通,真正做学生良师益友,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取得成功,教育事业一定更加发展。

三、解决好相关师生问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随着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据了解,在不少偏僻地区多年来一直因受“棍棒出孝子”、“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完全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并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性,总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这种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严重地挫伤学(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于是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不少教师和学生都为“成绩”疲于奔命。部分教师则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布置了超负荷的作业量,学生每天除了作业还是作业,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学习。这就无形使得部分学生过重地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挖苦讽刺,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感到自己受到排挤,学生的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的念头随之而生。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她们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少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明显降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的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对某些问题的研究不及学生,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四、掌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体会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真正做他们的引路人。“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在我刚刚当班主任时,我对那些所谓的“差生”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热爱读己书。直到有一次,我发现一位老教师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让这些学生帮助他批改作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其他教师面前表扬他们、鼓励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2、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平时一定要多给学生鼓励和尊重,且我认为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我在全体学生的面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我说:“男同学劳动时应该向他学习才能体现男子汉的魄力。”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我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家长沟通中我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很多学生都说他“娘娘腔”。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了解,做到多观察。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社会、家庭前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特点,我们具备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一次,当我得知班上有几位家庭经济非常困难 的学生后,我就尽量帮他们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当学校通知他们去领困难补贴时,看到他们那惊讶而又感激的神情,我也分享幸福的快乐。

4、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做学习的主人。我们知道,一切知识最终总是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终归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开切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恢复学生的自信,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们学校很多班都 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收到良好的效果,终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5、善于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一般而言,师生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首要任务 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8.9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篇八

王伟丽周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校教育的发展,“以人为本”成了教育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只有师生情感共鸣,建立起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因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师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

师生关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二)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

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师生关系作为学校关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传统的教育中,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传统的教育中,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所以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二、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

(二)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

三、如何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而教师如果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以细无声的滋润,不但会使学生爱其所教的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情感效应,而且会促使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给学生以尊重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尊重为前提的,每个人生下来就有被尊重的权利,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

(三)对学生要有研究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光去看待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应注重在教学中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的欣赏和关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因此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占据学习的主动性,在师生关系中获得一种平等的主体意识,为融洽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挖掘学生优点,激励学生自尊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一个基础而又必要的工作。

(四)让学生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要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变教为导,把思考的权利留给学生。现代学生知识的获得不能只是从教师口中得到的答案,而应该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调动和驾驭课堂上。

(五)改变自己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

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这种良性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去为之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时时以一种宽容的胸怀去面对学生提出的种种疑问甚至是责难,那么素质教育的花朵将在神州大地遍地开放。

9.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传道为先 篇九

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因此,这就意味着交往型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双向性关系,其基本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师生交往、对话和交流、合作、认同和欣赏、共鸣、反思等若干方面。高校教师想要做到“人师”,必须遵守“传道在先”,“传道”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这种平等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在交往过程中要互相尊重,这是建构交往型高校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高校教师既不能因为自己年龄的优势、阅历或某一方面知识经验的丰富就居高临下,也不能因为知识的老化或跟不上潮流而感觉不如学生;高校学生既不能因为自己的观念时尚、知识前卫等否认教师,也不能“唯师是从”。

第二,理解和宽容原则。高校师生之问只有做到彼此理解才能建立、维系和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三,互利原则。所谓“教学相长”,古人也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来而不往非礼也”。高校师生关系是双向的,既有文化知识观念的双向交流,也有精神情感的双向沟通。在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中高校师生双方都应该是受益者,高校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学生也不能只考虑自己从老师那里获得了多少知识经验,而应该互惠互利。当然这种互惠互利更多地体现在知识和情感方面。

第四,主动原则。师生交往,教师应该主动迈出第一步。在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知识来源和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加丰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依靠,高校教学也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高校师生在知识占有量上的差距日益缩小,社会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所谓“身份地位”,主动与学生平等交往。

在“传道”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要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才能让广大教师得以从容地“传道”。总体而言,有效的机制与制度是促进师生交流交往,是高校教师达到“传道”境界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从机制和制度上确立和落实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强调“传道”是教师的首要责任,要求和引导、激励高校教师积极投入人才培养,并体现在教学规范、教师行为规范、教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教学互动,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交流;在教师教学评价中应体现对学生指导和交流的要求,落实和引导教师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

其次,“传道”过程中,有效的、深入的、高质量的师生交流首先应该围绕“授业解惑”展开。具体而言就是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等,这些都是师生交流的主渠道,加强师生课堂教学交流(授课、课堂提问与讲解、作业答疑)、课外交流(课外专业实习指导、教育实习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指导等)都是加强师生交往互动的重要措施。同时,实施新生导师制、辅导员制度等,也是搭建高校师生交流的有效渠道。新生导师制对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会学习规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研兴趣和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借助新生研讨课、本科课程助教制等制度,能促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其核心也是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学习、创新。

再次,在新媒体语境下,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网络交流平台,扩大师生交流渠道,提供更加便捷交流平台,是“传道”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这也符合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90后、00后)的交流习惯。高校建立的BB网络课程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实践教学平台、新生导师网络交流平台,以及教师个人建立的师生微信群、QQ群等,对促进师生交流都有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课堂、网络、实验室、项目小组、讲座、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是师生交往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战场。有效的师生交往应视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教也多术。因此,“传道为先”也更需要教师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基础,博大的仁爱之心。只有具备了“四有”品质,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才能真正达到“传道”境界,成为“人师”。

10.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演讲稿 篇十

用爱浇灌和谐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心里便暖流涌动。只要有爱,世界就会美好,人间就是和谐的;只要有爱,校园就会春光永驻,我们的生活就是和谐的。构建和谐校园,原来就是每个人都用心去爱这个校园,用心为校园做点什么。

我轻轻的闭上眼,动人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交织!凝聚!升华!爱的激流一次又一次的撞击着我的心。记得是上学期的一天,我们班的杨琳突然头疼得厉害。她不时用手使劲的打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了下来。同学们围了过来,看到杨琳难受的样子,真是急在脸上,疼在心里。班长祝丽梅靠近杨琳的耳边,轻声问:“杨琳怎么样,还能坚持吗?”趴在桌子上的杨琳摇了摇头。这可怎么办?离上课还早着呢,等老师来了再处理肯定晚了。同学们个个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这时,班长祝丽梅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嘈杂:“木君、爱英,我们仨把她送回家去。何之亮、申栋臣、马立旺,你们几个把杨琳架到我的自行车上!大家快点行动!” 她们回来的时候,第一节课都快结束了。她们额头闪着汗珠,脸涨红得像熟透了的苹果。从她们疲惫而灿烂的笑容里,我们大家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啊!我们班,我们班的全体同学,用爱谱写了一首动听的歌。我的思绪如决堤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 我们班分五组,每组打扫一天卫生。可一到星期五,五组打扫时,总会出问题。也难怪,五组全是男生,个个调皮,简直成了“捣蛋鬼俱乐部”了。一到星期五,不是这个不带笤帚,就是那个迟到,把组长申豪臣都快气疯了,好几次向老师提出辞职。唉!换了谁也头疼啊!老师也教育过多次,当时奏效,过不久老毛病又犯了。

11.浅议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论文 篇十一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师生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效果。当今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传统师生关系,则是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大潜在问题与障碍。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之上的,它认为,“长幼有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是长辈,学生是晚辈,作为晚辈的学生必须对长辈的教师处处恭敬有加,时时听从教诲,不得抗逆,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进步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的世纪,新的世界,新的发展和变化,要求以人为本,创建现代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举措。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

关键字:师生关系

和谐 教师 学生 教育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及类型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因素所制约,并受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和社会制度下会出现不同的师生关系如在封建社会,强调师道尊严,学生处于绝对服从的被动地位。而在当前我们应该有一种要包含着成熟者与未成熟者老一辈与新一辈先知者与未知者的要求和期望,包含着园丁对花朵精心引导和培育的情谊。也包含着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的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关系形式,而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具体来说,它是由以下几种层面的关系构成: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在师生关系中,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一种合理化的结合关系。师生之间良好工作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 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良好素质修养的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二)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以及暗含于教育中的期待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肯定,从而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效应,教育实践也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学生便会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鼓励,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教师。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嫌弃、厌恶、对他们的期望较低或不抱期望,学生便会从教师的表情态度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并因而以消极的态度来对抗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具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它不仅可以激发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空间上和心理上的距离,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还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同样的话语,同一教师用不同的情感来表达会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批评,由与学生建立不同情感的教师来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是以情感作为基础的,没有情感关系作为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师生之间的正常的心理关系。

(三)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 师生之间在学校组织中所产生的关系是一种正式关系。但师生之间也会产生正式关系之外的非正式关系即个人关系 它是一种非外来强制和约束的发生在正式组织之外的自然形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的交往没有正式关系中的拘谨、刻板及模式化的倾向,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实现正式关系中难于达到的师生间的深刻了解和情感沟通。如师生之间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建立的关系就是这种个人关系的表现 师生之间个人关系的形成有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它对于影响学生,控制教育过程有着师生间其他关系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教师对他的更细微、更具体的要求。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学生对教学和教育工作比较客观和真实的信息反馈,而且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还可以缩短信息沟通的流程与层次,实现与个别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双向沟通和交往。但是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必须掌握分寸如果交往过密,关系过于特殊甚至超越了界限,就不仅无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反而会使教师无法继续工作。同时,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要区分在不同场合下不同关系中师生充当的不同角色所应遵循的不同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得到健康发展。

(四)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巩固的。师生关系虽然是师生之间在教育情境中建立的人际关系,但它从最简单的社会联系开始直到最复杂的具有稳定的社会行为无一不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和制约,无一不遵守一定社会的伦理要求。从而保持自身的伦理结构,因此,师生关系能集中反映社会伦理文化,表现为一种鲜明的道德关系。从教育和教学的特点来看,教育和教学活动自身就是一种道德活动。在师生关系建立过程中,师生一刻都不能离开对道德规范的遵守,也离不开道德规范的调节。因此,建立健康的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统一应该成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是一种美,当然与其他的和谐美不同,师生关系的这种和谐的美具有自己的特征,它不是一种刻意追求的行为结果,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痕迹,它不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真诚与善良,合乎教育规律性与合乎教育目的性交融无间的辩证统一。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师生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效果。当今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传统师生关系,则是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大潜在问题与障碍。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之上的,它认为,“长幼有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是长辈,学生是晚辈,作为晚辈的学生必须对长辈的教师处处恭敬有加,时时听从教诲,不得抗逆,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进步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的世纪,新的世界,新的发展和变化,要求以人为本,创建现代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举措。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办学过程中,在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重视人际关系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潜在影响作用。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双方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民主、平等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它打破了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对象之间易产生的“心理对抗”,改变了以往教育活动中信息传递的单向性,提倡参与性、交互性、探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我们的教师从思想深处热爱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严格而宽容的和谐氛围中进行。

(二)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活动的共同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肩负着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品德高尚、思维活跃、体魄健美、个性充分,心理素质良好的优秀小学生。这个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教师的指导、组织作用,对学生的信任、尊重、民主、严格而宽容的爱将对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教育战线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管理教育学生过程中的教育方法单

一、缺乏民主、宽容,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状况。这些方式(做法)往往都是在教师们不经意间就已经完成了,教师也认为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关心、爱护学生。从教师的角度讲,每一位教师都会肯定地说:“我是热爱学生的。”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大多数恐怕不能接受这种“爱”。这一现象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双方都能承认和接受的“爱”。研究和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系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跨世纪教育的改革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以往教育活动中学生与老师间单纯的服从、听从这种教育过程的单向性的缺陷,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的交流以多维的方式进行,“交互”的功能得以充分的体现,育人的实效性极大提高。所以说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成才环境,塑造了一批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形成了师生在课堂内外交往方式的“友好界面”。相互尊重,严格而宽容的爱使学生喜欢也敢于向教师倾吐内心深处的秘密;教育教学活动中反馈的信息量增大,可信度提高;培养出的孩子懂得尊重他人,与人相处、协调的能力增强。同时,这种“友好界面”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往性和兴趣性产生重要影响,将会把美好的童年留在学生永恒的记忆之中。

(三)和谐师生关系是学校面向新世纪办学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受教育程度日益提高,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寄予厚望,家长自身素质高,学历高、熟知教育规律、方法。他们不仅仅满足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老师对孩子的人格的尊重,对孩子的态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科学,关注着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在不断拓宽、增多,除了从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获得,还能通过其它媒体、渠道获得很多信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时代的学生掌握信息量获取知识的渠道不一定比老师少。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教师也应向学生学习,善于捕捉各种信息,适应学生信息量大、知识面宽的特点。把握新时期教育活动的特点,满足家长、社会对高质量办学的需求。从这个意义来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生存竞争,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学校的一种管理风格;是一种教育活动的“情调”;也是对家长、社会的承诺。在教育即将走向新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在培养新世纪需要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定能培养、塑造出一批又一批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思维敏捷、与人友好相处的身心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众所周知,教育过程是教育者(老师)和受教育者(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必须形成并依赖于一定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恳切地说,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以怎样的态度和情感互相对待的问题,这种态度和情感制约着师生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气氛。所以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都以和对方的接近交往为乐趣,相互信任,在对方面前都有 安全感、和谐感,敢于向对方敞开心灵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就会态度和蔼,表情亲切,语调温和;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态度认真,精力集中,更不愿违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把教师对他们的热爱和尊重,化为学习上的一股动力,能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意见,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此外,师生之间还会由于有感情基础而产生共鸣效果,整个教学气氛就出现活跃、轻松和愉快的局面,良好的气氛所激发的是积极、热情、认真、自信的心理状态与轻松、愉悦、舒畅、欢快的心境和情绪。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学生心理压力小,兴奋度高,容易形成优势兴奋的中心,有助于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某科成绩好的学生,他(她)们对任教该科的老师感情就较深。如果学生出现逆反心,故意与老师对着干,对学习冷淡,不感兴趣,甚至有厌学的情绪,教学效果就会极差,老师的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思孟学派所著的《学记》中就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主张,即:使学生与教师和睦相处,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精神的要求,关注、促进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使人的智力、技能、体质、人格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以实现教育的全部意蕴——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四、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又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优化,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结果来看,具有三个特征:

(一)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尊师是学生对教师正确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现,是人类的美德。得到学生尊重是教师最大的需要和满足。

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爱生包括“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并公正地对待学生。

现代“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的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二)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而且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向学生学习、;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利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也要求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民主平等是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参与,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以不同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入实际的教育生活,形成需要、智能、个性等方面的互补,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师生的融洽、协调。和谐亲密体现了师生的人际亲和力、心理融洽度。

(三)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快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共享共创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共享共创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学生的道德、思想、智慧、兴趣、人格等全面声成,是教师专业自我的成熟过程。

五、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是作为人而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因此,确立人的客观存在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始终是真实的人,而不是具有某种固定角色职能的行动体,尤其是教师更要有人的意识和信念。一方面,教师要使自己有独特而真实的表现,以富有人性的力量感召学生,另一方面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感,更有独特个性和巨大创造性的人对待,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关怀。这样,整个教育过程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相处和人际交往的过程。如果不以人为教育之根本,而是让知识和权威成为维系师生的纽带,成为教育过程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师生之间就没有建立和谐关系的可能性。之间对话和互为主体交往的前提和目标。没有理解,对话便失去了基础和导向,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只有理解,师生才能与对方产生精神上的相遇和沟通,共同体验同一经验;通过理解,师生才有彼此的“敞开”和“接纳”,真正进入对方的精神领域,生成平等的对话。而对话又是促成双方直接理解的前提,通过对话,形成新的共识,师生的理解才成为可能,没有对话,难以达成共识,难以互相理解。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并不仅是二者对对方的心理状态的体验或移情,不仅仅是二者达到情感的一致性,而是牵涉到更为宽广的东西,诸如语言、思想、情感、态度、意见等等。师生之间的高级理解是把精神生命的整体参与到理解中,从生命的整体性上把握彼此,彼此进入相互的精神世界,以期人格的相遇。师生之间通过理解达到精神的契合,达到学生理解真理、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自我理解,把握人的本质属性,即人的意义与价值、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关联。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进

(二)接纳和包容原则 接纳和包容还意味着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宽容。师生交往中彼此既要体验个人本身,又要看到对方的独特性,认同和接受对方。师生双方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当双方要建立和谐的关系时,必须首先接纳对方的差异性,尤其教师一方更需具备宽容精神。接纳和宽容意味着尊重和保障学生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有权就某些问题或事实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师不应强迫学生服从己见;还意味着信任,特别是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独立、合理的见解;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错误的过程也是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应妄贴标签,要给学生留有改正的机会,并相信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对教师的接纳和宽容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行为、思想、情感给以属人性的理解,而非属神性的理解,把教师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整体,而非是神。当然,接纳和宽容不等于纵容和放任,纵容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教师的教育责任所内在规定了的师生之间虽有宽容,但对影响学生发展的思想和言行,教师理应毫不姑息。

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最活跃,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受教育目的任务制约的,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的教育现状来看,师生之间的交往还不太令人满意,学校里师生情感相斥难以沟通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对立冲突的事件也常有报道。我们知道,不良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厌学弃学心理发展异常的重要原因。为此,教师在教育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师生关系由以前的专制型或权威型转变为合作型或伙伴型的关系,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鼓励、是尊重,师生之间是一种理解、信任、合作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意识也发生相应的转变,由以前的主宰者变成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育是协商式的、和风细雨的,而决不是君临天下式的。教师一定要有民主合作的意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经验。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长和/当仁不让于师的主张”唐代学者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1)虚心,(2)宽容,(3)与学生共甘苦,(4)跟民众学习,(5)跟小孩学习,(6)肃清形式,教条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著名教师魏书生执教前经常与学生商量教学的内容,形式与方法,注意吸收其合理的建议。他认为,教师要有公仆之心善用-民主.的法宝,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开阔。

第二,尊重学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正如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所强调的: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不要忘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在我们的手中掌握的是最宝贵的财富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这里的人不是只有生理需求的生物,而是一个社会人。作为社会人的学生,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思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卡连柯也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理想,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充分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师生间的美好情谊,其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传统教育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当成一架录音机,一个传声筒,更有甚者对学生进行讽刺、谩骂,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负担等。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花了几十年时间,对9万个学生进行调查从而概括出学生的心目中喜欢的教师的12个特点,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这些特征,其中有三点是这样的:(1)友善的态度 “她的课堂有如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尊重 “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宽容 “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西班牙从1999年6月开始提倡教育不打骂运动,这充分表现了对受教育者的尊重。

第三,热爱学生 列.尼.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者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第四,理解学生”理解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前提,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关键“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做教师的常常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总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高于学生,所以同学生谈话往往是教训的口气”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第五,赏识学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的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教学的天空将是一个冰冷的世界”所以,给每一个学生以赏识,赏识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一点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高峰体验中奋发、崛起“切不可讽刺、挖苦学生。要知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第六,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一种对学生成长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是一种更深的爱”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教师应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持之有恒,不偏爱,不强制地爱,不盲目地爱,不粗暴的爱,不扭曲地爱“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境界”。

12.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美好校园 篇十二

作者:刘艳平

【摘要】建设美好校园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师生关系的和谐成为了这一工程的关键,师生关系的和谐,易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对师生关系的简单分析,从中找出适合我国当前师生关系建设的一些建议,借此进一步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师生关系尊重赞美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同时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那么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呢?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对人而言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对其人格的泯灭、不尊重,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时,注意方式方法上的度,拿捏要有分寸,既要宽容又要严格要求,“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

二、表扬赞美学生。

成年人需要赞美,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和赞美。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教育似乎已逐渐远离了学生心灵深处这最美好的愿望,他们经常听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们在尊重学生同时还要学会欣赏赞美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教师应充分发挥表扬和赞美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

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三、与学生融为一体

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行为的主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被激发,他们就会自觉地要求学习,自然地要求上进,能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展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做人”为“我要做好人”。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齐认为,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从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变为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教师也只有要摆正自我,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四、学识渊博

提高学生,培养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常流常新的活水。”这桶活水要源于教师的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能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感。除本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有广博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数学老师多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用高超的艺术启发学生;多读一些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的书籍,用精彩的未来吸引学生。假如教师只掌握了教材中所陈列的那些知识,照本宣科地教给学生,必然使他们感到索然无味,课堂变成一潭死水,师生关系也难以和谐

五、教学互动

教学中要讲互动,这种互动不是表面上的你问我答,单向沟通。沟通应是双向型的,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我讲你听”的陈旧的教育方式,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来了解自己。教师要鼓励学生争论质疑;允许学生思路背离教师的预设程序;尊重学生的每一束思维火花。哪怕这火花在老师看来是有点可笑,但对其能力而言,就是一次跳跃,它可以使学生增智、明理。例如我在教学小学六年级数学“园的周长”时,由故事导入:今天森林王国里开展运动会,小狗和小猫要赛跑,请来大象当裁判。小狗沿着圆形跑道跑,小猫沿着正方形跑道跑。结果它们同时回到起点。大象为难了:到底谁是冠军呢?孩子们能帮帮大象裁判吗?动人的故事情节,精彩的动画演示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孩子们顿时七嘴八舌生们争论起来:有的学生说小狗和小猫跑的时间相同,无法分出冠军;有的学生说虽然小狗和小猫跑的时间相同,但小狗沿着圆形跑道跑,其跑道路程比小猫的跑道路程长,所以小狗是冠军;还有的学生说小猫沿着正方形跑的跑,其跑道路程比小狗的跑道路程长,所以小猫是冠军;,,,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大胆猜测中和争辩中,我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新课《圆的周长》的教学,学生们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和好奇,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六、凡事身体力行。

上一篇:2022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下一篇:我的寒假乐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