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2024-11-23

经济专业就业前景(共16篇)(共16篇)

1.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篇一

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行业与岗位

经济学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适合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从事政策分析、教学研究、经济管理、营销等工作,也适合自主创业。如果具有相关的专业资格认证,则就业层次相对较高。另外,名校经济学专业有较高的升研率和出国深造率。

经济学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

(1)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此职位各个行业中都有,但一般只有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2)对外贸易人员

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3)市场营销人员

销售职位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而这个职位对专业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高。一些跨国公司的销售培训生中常能见到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这类岗位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4)管理职位

管理职位一般对学历的要求比较高。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5)基金经理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产生,社会将需要众多的基金管理人才,基金经理就是这一行当中的高层次人才,其职责大致可分为:负责某项基金的筹措;负责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负责基金的上市和上市后的监控。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其职业的前景看好。基金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又以基金经理需求最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并不容易,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风险控制专业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较强的多学科、多行业分析判断能力,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必须的。

(6)证券经纪人

我国股民数量庞大,证券经纪人有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证券经纪人有证券业务员、佣金经纪人、中介经纪人、交易所中介经纪人之分。证券经纪人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扎实的金融学基金知识;二是基于对市场的长期观察之后得出的投资经验;由于证券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作为证券经纪人必须通过对政权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研究,把握规律性,并结合影响证券价格的各种因素分析,逐步积累并具备相当的投资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

(7)股票分析师

股票分析师主要为股市投资者提供股市投资咨询服务,以及举办有关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部分股票分析师在报刊上发表股评文章,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媒体提供股市投资服务。在我国从事股票分析工作,须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以及从事证券业务两年以上经历,需要考核《证券投资基础理论》、《证券投资分析》这两门课程。通过考试符合条件的人员需向所在地证券管理部门或直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经审批后,方能获得资格证书。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其所在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向证券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从而获得执业资格,最后由中国证券协会颁发执业证书。

行业待遇

经济学毕业生的适用就业范围广,因此行业待遇差距也较大。

一般来说,在政府机构工作较稳定,福利较高,但收入水平可能并不很高,但不同机构工作内容和待遇差距较大;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工作竞争压力大,薪水较高,发展空间较大;高等学校适合热爱科研工作的学生继续深造或留校工作,有较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工作稳定。

目前热门行业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咨询机构、信托公司、会计事务所等。

潜力行业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应该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因此可以反过来说经济学毕业生适合于大多数行业的就业要求,也适合自主创业。

2.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篇二

一、经济危机影响下中国旅游的发展形势

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行业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在经济危机影响下, 从2008年1月至2 0 0 8年9月份入境旅游下降了1.29%。从整个外国人入境游客的比例来看, 远征市场下降了20%以上。然而, 从中国旅游整体运营的情况来看, 可以通过发展国内旅游来弥补外国人入境旅游这部分的损失。截至2008年12月底, 国内旅游人数已经占到了旅游总人数的92%, 从收入上看已经占到了旅游总体收入的74%, 所以国内旅游应该是中国旅游运行最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危机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就现在就业环境来看, 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都面临着各种经济困难, 因此, 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 压低成本, 而在这当中, 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

1、对就业岗位供给的影响。

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将达20万人左右, 人数创历史新高。整体来看, 2009年需求岗位较往年整体减少了30%左右。因此, 就业岗位的缺损就更为明显, 岗位供给便成了最大的就业问题。

2、对大学生择业方向的影响。

经济危机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方向。为了能更加贴进和了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意向的选取, 我在2009年3月对沈阳师范大学旅游专业1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具体内容见表1:

而在这直接就业的46名大学生中, 又相继对这些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具体内容见表2:

3、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当代的大学生在就业屡遭挫折, 部分人的心理有了不同的变化:有些大学生怀疑自己选错了学校和专业, 在经过了大学期间的认真学习后, 如果没能顺利就业, 就会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和学校有所怀疑;有些大学生抱怨社会的不公平, 把自己不能就业迁怒于父母没有足够的社会关系, 而影响到自己不能顺利就业;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因此彻底否定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对自己失去信心, 心理受到打击。

三、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对策

1、尽早完成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及时做好学业设计, 考虑自己是现在就业还是继续学习, 进行考公考研;大学生还可根据自身条件, 为自己正确的定位, 尽可能让择业的目标和岗位的要求相统一;大学生们要慎重考虑自己未来就业地点, 是参与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还是支援大西北, 要与旅游规划和开发相结合。

2、充分挖掘人脉资源。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在社会关系网络中, 选择依靠父母关系的人居多。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 应该与身边好友多多密切联系, 对就业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挖掘自己身边的人脉资源。

3、彻底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稀缺资源, 当今社会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白领和蓝领的区别以不再明显。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大学生不要因为无法就业而否定自己的能力与实力。我们要正视这次就业危机, 彻底调整就业心态, 认识自我, 摆正自己的位置。

4、全面提升就业能力。

在就业能力方面, 诚信、责任感和脚踏实地也是不可忽略的考察方面。大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 平衡的心态作为就业基础;以大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随机应变能力作为就业的主要内容;最重要就是要脚踏实地做人、做事, 勤勉虚心,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创新。

5、就业新取向——自主创业。

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异业合作”现象的出现, 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不再单一。对于旅游专业的大学生而言, 自主创业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就业选择。对自主创业大学生而言, 金融危机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旅游业是一个十分敏感的产业, 但其也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 而且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将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追求的同时, 休闲娱乐也将会成为未来最受欢迎的娱乐、放松方式, 因此, 人们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也是必须的。面对目前的境况, 我们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积极向上的应对措施, 不要丧失信心。在不久的将来, 旅游产业必将恢复的更好, 变得更加辉煌!

摘要: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变得更加严峻。旅游行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表现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在素质上的更高要求。因此, 旅游专业大学生们就必须认清就业现状, 增强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 才能更好的就业。

关键词:就业影响,就业对策

参考文献

[1]、陈佳贵.2009中国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程士国, 后藤基.经济走势分析:中国、日本与东盟联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3.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篇三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意向;前景

中图分类号:F241.4

此调研报告基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资助,主要通过对江苏省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典型外贸企业的实地调研,将学生的就业意向与现实行业的需求相结合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给予有建设性的就业意见。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发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帮助企业正确认识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乃至所有学生的共同优势,为独立学院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博取更多认同感。在现实的背景下切实提出解决就就业问题的意见对策。

一、江苏省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研

2011年9月—11月,团队承担的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江苏省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意向与前景调研》启动对江苏省四所独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学院滨江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2份。回收率90.38%。

1、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省内代表性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定位、就业地区选择,就业行业选择、求职渠道,求职意愿、求职困惑等方面的问题,充分了解学生需求,为本专业学生培养提供现实依据,同时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调查对象

因江苏省内独立学院众多,地区分布较为分散,因此选择四所代表性的独立学院,近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兼顾了学生的地区方向和年纪层次,使得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参考性较强

3、调查内容

问卷共设置了14项调查内容,分別为(1)

4、调查结果分析

(1)就业意向

根据对江苏省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调查分析显示,超过58%的学生认为工作可以与专业有关联,但是不一定要对口,这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是个很好的选择。国贸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相关联的工作,这避免了出现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情况,也可以缓解市场就业的竞争压力。但是我们也发现,选择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只有4%,这对于国贸这个专业来说人数偏少,这让我们思考,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就业意向过于偏离自身所设专业的初衷,给我们提出了要加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竞争力的要求。

(2)独立学院国贸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根据抽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9%的学生认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就业困难的原因在于自身缺乏实际的经验与技能。外贸行业是一个重在实践的行业,在独立学院本身存在的与公办学院的区别的同时,必须为国贸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而作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也不能安于现状,自己也应该去争取更多的上岗实习机会。上图可以看出在学生心理中认为的就业困难原因,超过79%集中于缺乏实际技巧与精炼,这便显示了毕业前实习和工作经验的重要性。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从实际操作上入手,通过各方面实习工作渠道,争取到学习工作经验的机会,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3)职业规划

对于国贸专业学生是否关注过本专业就业问题的统计如下,有专门去了解的仅占有23%,明显数据偏低。

根据以上两项数据可以很明显看出,国贸学生毕业并没有充分做好就业的准备,甚至对自己专业就业问题并不看重,这无疑给现实就业严峻形势雪上加霜。作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在与公办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竞争就业的过程中,如何超越他们得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更多的取决于自己对于就业的准备情况。

(4)就业优势的自我认知

在对于自身优势的问题上,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家庭背景次之。但是个人就业竞争力不只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其中,前面统计有79%的学生认为个人实际工作操作能力不足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独立学院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知识和能力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般的学生在求职中并无突出的竞争优势。因此,国贸毕业生要顺利就业,最根本的就是要有针对性的提高个人核心就业竞争力。

二、企业访谈调研

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团队在2011年11月对江苏省内三家外贸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三家企业兼顾国有、私营不同企业性质,了解外贸企业对主要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对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在对江苏省粮油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近几年,虽然国企在体制改革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基本形成的招聘观念仍然看重本一学生,而且应届毕业生所占比重很大。但是本一文凭只是个证明你学习能力的用具,企业更看重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该公司外贸部经理认为,考各种证书能够证明学生本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将来的求职工作有一定的规划和准备,一些证书作为上岗的敲门砖,在面试求职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比没有的学生还是具备一些竞争力的,但是要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并不是说拥有的一张证书就能胜任一份工作,重要的还是个人能力,在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的并不是很多,往往考验人的还是对行业与市场的把握分析力度、处理工作中所遇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效果以及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素质。同时,也肯定了学好语言的重要性,基本的是能灵活应用英语,毕竟是做外贸,语言沟通存在障碍无疑是大伤,并且看好对其他小语种的学习,在工作中多多少少还是会用到而且很具优势。另外,很现实的情况是,在外贸行业工作很不容易,能够做好、取得相当的业绩就更不容易,现在很多非外贸专业学生进入到外贸行业,就他们公司而言,做粮油食品进出口,对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也是日益增加的,比如做食品出口的,就需要类似于生物检验等相关专业的,做一些机械设备进口的可能就需要工科专业的学生,招聘这样的毕业生,虽然外贸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强,但是会有相关的培训并且学起来入手也很快,但是他们具有专攻业务的专业优势是仅仅国贸专业学生无法具有的,这样无疑使就业竞争环境很激烈,外贸专业学生有无竞争力就要看个人能力如何了。

与国企相对,我们选择了南京松正公司和前身是中铁下属外服子公司永信达国际货运代理这两家私企进行采访。两家私企经理给了与国企经理不同的看法。他们不是很看重应聘者的学历、出身,甚至不怎么考虑研究生,而更注重应聘者个人素质和能力,在招聘和平时工作考核中看重一个人的责任心、处理事情的条理性和与人沟通、团队协作力。另外,我们发现了一个私企的普遍现象,做外贸业务的女性比男性多,就这两家公司而言也是女员工比例大,同时,私企也比较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主要是因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在其他单位工作过,不会带来曾经工作环境的不良习惯,而且刚毕业具有相当的活力和冲劲,可塑性和创造性强等等。从这样角度说来,应届毕业生还是有很大的需求市场的,毕竟还是有很多需求市场的,那就从提高自身能力开始,为求职工作做好相当充分的准备。另外,很多人都认为私企工资待遇不如国企,这是一个比较片面的看法,他们只看到了私企的基础工资,没有看到私企对员工提成的奖励,这就是多劳多得。

从上述比较可看出:国企更看重毕业生学院的知名程度,从现实意义上,独立学院国贸毕业生进入国企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而且在国企打拼难度也大。而私企更看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国企对独立学院歧视偏见较小,是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方向。但总的来说,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存在着专业能力相对集中于外贸行业,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不具有专攻业务的专业优势。我们注意到,在大学生考各类从业资格证流行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要想在学习能力上得到重视,最好认真选择考取符合自己专业的有含金量的资格证。

三、结论及建议

1、国贸专业型人才流失严重

这一点在国企方面尤为突出,表现为企业更看重其他专业人才,认为经过一系列培训后即可胜任国贸工作,但是这在原则上就否决了国贸专业专业化的知识,会在以后一系列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下产生比较严重的失误问题。特别的,在更看重工作经验的企业招聘环节中,更多的国贸应届毕业生被有工作经验的应征者所代替,在很大程度上措施了很多有能力的应届毕业生,这对企业以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2、专业认同感不强

根据上文的实际统计可以明显看出,只有极少是的学生会选择和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而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无关或者仅仅有关联的行业进行就业。如此低的专业认同感一方面反映了独立学院在专业知识授予上做的并没有到位,另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欠缺,更谈不上深入探究了。

3、毕业生能力不符合外贸企业要求

在上文对外贸企业采访中我们很明显看出,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不仅仅局限在本专业范围内,更多的其他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谈判知识,法律知识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企业看中你的能力,学习能力便是其中之一。企业看中你是人才,多面型人才更受企业的青睐。

4、国贸学生就业知识不足

从学生自身方面看,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对就业择业的准备不充分,出现了忙于毕业却没有准备就业的情况发生。这需要独立学院加强就业知识的普及,以避免学生出现求职准备不当的尴尬场面出现。

我们分析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设置的门槛较低,大量招入学生进行教学导致了专业化程度逐渐降低,而这也造成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专业知识得不到充实,这必然使得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难以取得企业的认可;其次,企业对国贸专业学生学历的要求使得大部分独立学院毕业生望尘莫及,这一点突出体现在国企等大型企业上。国际贸易专业作为应用型强于学术型的专业,国企等大型企业基于大企业就要用高文凭的古板思路,对应聘毕业生文凭过于看重往往抹杀掉了很多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的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另外,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在中国大学本科阶段过于宽松的背景下,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要想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并发展其他专业知识以培养自身综合竞争力必须养成自律的学习习惯。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1、对于独立学院:

从课程体系设置和教材使用上进行改革,配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及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分配上也进行相应的改革。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公共课程体系中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压缩课时,并调整考核方式,将部分课程由考试科目改为考查,为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提供基础。

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划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专业理论课程、一块是专业实践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注重构筑学生经济学基础知识,形成对经济环境的自主分析和思考能力,重点是结合实际经济现象包括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国家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等进行理论性的分析,减少经济学的单纯数学模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关注经济贸易的兴趣;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主要注重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建成后的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包括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验室,引进包括外贸单证、报关、国际结算、物流、证券等软件,通过软件模拟熟悉流程后,进入仿真模拟实验室进行国际贸易角色扮演模拟,内设海关、银行、工商、税务、检验检疫局等贸易相关部门,运用真实单据进行仿真模拟,实现实践课程学习与真实的零距离。同时,在同一门课程的课时分配上也注重实践课时的占比,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在内,也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实践和见习课时.

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太过注重理论,忽略操作环节;考试考核方法老套,不能突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等等弊端都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目前提倡“合作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堅实的基础。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让大课堂变为小课堂,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最后,在师资队伍培养上的改革。要使以上培养模式达到预想要求,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上就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新引进的教师要具备实践经验,从事过贸易、金融等相关行业的人员更好,这类教师能够在实践性教学中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并且更能发挥相关理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推进实践性教学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二是对现有师资通过进修和调研增强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使教学过程更贴合实际。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国贸专业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就业指导机构要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育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

2、对于企业:

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过多的实习生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在这一点上,用人单位眼光要长远抓住人才储备良机,消除用人偏见。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也发现,有不少大学生认为缺乏社会关系、用人单位选拔不公等给他们求职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国贸专业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直是很多用人单位的诟病,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外贸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加强独立学院与用人需求单位的对接,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的密切合作,有利于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3、对于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

(1)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国际贸易行业具体工资收入差别也比较明显,企业根据你自身毕业学院的不同也会给予不同等级的工资。作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要看清事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避免出现期望过高过大的情况出现。面对现实争取符合自己能力的一份工资,工资和未来前途提升效益要符合自己能力条件。

(2)自我分析,合理定位,明确就业目标。就业目标是为实现职业目标的一个准备,在现阶段,就业目标要实事求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结合自身的国贸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选择一个适当的外贸企业或者外贸行业显得尤为重要。

(3)准备宜早不宜迟。作为独立学院学生,要做好任何工作准备都先于他人的心理准备,独立学院定位实力不如公办学院,要想再职场上获得自己一席之地,在国贸行业就业,就要从进校门的那一刻起认真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并作出相应的努力。考取证书要认真考虑,避免多而无用。培养综合能力要适当,避免出现能力广而浅薄的情况出现。即将毕业要注意规划就业细节和求职细节,避免出现忙于毕业却疏于就业。

(4)就业和创业并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解决就业压力的最好一条途径就是创业,特别对于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创业氛围比较浓厚。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创业是一条风险巨大的道路,无论是企业还是学院还是个人,并不过于鼓励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的创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行业,在没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业务操作的锻炼情况下盲目创业很可能会血本无归,而且也会没有门路。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创业必须基于自身实力和行业前景仔细考量的情况。

4.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四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而相对的体育产业,指的就是以活动的形式向全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是体育服务业的总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剧,体育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1、全球化趋势增强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伴随着体育运动国际化的深入,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诸如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国际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明显出现了全球化、集约化趋势。

2、垄断程度不断加深

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轨迹来看,体育产业已经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竞争阶段。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运动用品的经营公司已发展成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占有了全球运动服、运动鞋市场的8O%,各公司的年销售额都已达到数十亿美元。其次,大型体育赛事的广告经营权也呈垄断趋势,且赛事规格越高,广告经营垄断的程度就越高。

3、更加突出体育的主体产业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体育产业结构中,许多国家注重发展最能体现体育活动本质功能市场需求最大与体育产业其他部门关联度最高的体育健身服务业(如健身娱乐、健身技能培训、健身辅导与咨询、体质测试和评估、体育康复和医疗等),使体育健身服务业成为体育产业中的主体产业。

4、加大运用资本市场的力度

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体育产业与其资本市场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体育产业从证券市场募集的资产越来越多,体育股票在许多国家二级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体育产业资本在经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5.美国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五

雇主喜欢美国经济学专业毕业生

根据美国大学和企业雇主联合会的统计,xx年美国雇主最喜欢的专业是经济和商业,此外还有会计、电子工程以及机械工程。除了银行业和保险公司外,经济专业的学生还受到公共设施和零售企业的青睐。

贝克教授说:学生们最终发现,雇主雇用经济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成本要比雇用MBA毕业生的成本低得多,因而经济学专业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不过,相对于电脑和工程学,经济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水平还比较低,第一年的年收入大概是4.3万美元,而电脑和工程专业则是5万美元。

全球化吸引更多的人学经济

6.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篇六

大家好,我现是大学三年级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本科院校不是很好,感觉就业前景不是很景气,所以有考研的打算。但对于会计,硕士学位感觉不是很有必要,而且自己对会计不是特别有感觉,所以想考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这个专业与会计财务相关对我来说比较易学,而且上面的分析测量正是我所感兴趣的东西,看起来做起来可能会有些感觉,不至于以后工作在枯燥种度过,但是对于这个专业他究竟学的什么?干什么用?只有表面的认识,还没有深刻的理解,希望有心人帮忙解读一下这个专业

当然,最关键的是,选择这个专业与否和此专业的就业前景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希望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学长学姐及已就业的哥哥姐姐能帮忙指点迷津,帮忙介绍一下此专业的就业现状及就业方向,让我尽快走出选专业的围城。在此,真诚的谢谢各位了!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怎样?就业前景如何?]

7.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篇七

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 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 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 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 毕业生的去向有政府统计部门, 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信息咨询公司等。在很多院校, 本专业继续深造的机会很多, 如攻读研究生, 将来在工作中会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第一,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首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 后继课程的学习离不开数学能力的培养。现代的统计学专业是在随机抽样基础上建立的推断统计学, 在专业课程中, 概率论是基础课程, 其次是数理统计。基本的统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试验设计、时间序列分析及描述性统计等, 是主要的专业课程。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也能为将来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第二,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熟练掌握一至两门统计软件。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统计软件主要有两种:SPSS和SAS。前者的优点是完全菜单化, 操作简便;后者的优点是功能强大, 有很多子程序, 可以自己编制程序调用子程序。SPSS由统计专业与非统计专业人士共同使用, SAS主要由统计专业人士使用。现在很多教材中例子的计算都是由SPSS或SAS来实现的。另外, Excel软件中也有简单的统计计算功能, 且很多政府及企业的统计人员较习惯用该软件。因此,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利用在校的一切教学及学习资源, 熟练掌握统计软件, 并能结合统计理论及方法对输出结果给予恰当的解释。这样对今后的就业帮助很大。

第三,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因为我们遇到的很多都是与经济现象有关的问题。在成功地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前, 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 这样对我们统计模型的建立及结果的解释, 显得尤其重要。

第四,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思维。统计是一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并解释数据的学科。数据是统计的生命, 因此, 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总要求能收集到最新的数据。从而, 若学生只用过时的数据来分析问题, 没什么实际意义。

第五,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广阔的视角。统计是方法论学科, 很容易与其它学科结合, 从而也就产生了卫生统计学、医药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环境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保险精算、数理金融等, 这也未我们学生提供更多的深造的空间, 而且也更加强了统计学的应用。因此, 学生在决定考研时, 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报考。

第六,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 每个学生都会参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以及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 这些都是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若能充分地利用这些机会, 不但能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能从中发现课堂知识与实际的脱轨, 从而加强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及如何促进中国的统计事业的发展。

第七,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证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如市场调查师、质量工程师及精算师, 等等。

总之, 新形势下, 一方面, 统计专业学生就业面越来越广, 另一方面,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希望统计学专业学生能珍惜在在校的学习机会, 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

摘要: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 对各种类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的学科。文章从就业前景的角度论述了统计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几个方面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专业素质,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及课程介绍.

[2]闫敏伦, 李宗娟.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 :109-111.

8.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篇八

关键词:广告设计;动漫设计;专业;前景

广告设计的内涵及专业课程设置

1.广告设计的内涵

广告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设计包括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其实笔者觉得广告设计这个叫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广告设计的产生原因及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营销,所以笔者认为更准确、更全面的叫法应该是营销设计或者行销设计,这更符合广告设计的本质和内涵。

设计者应该明白广告设计的目的在于实现产品的销售,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那么设计就会脱离实际变为艺术品,就会失去广告设计原本的价值和生命力。而纵观当下很多的广告设计作品,笔者觉得设计师始终没有在市场和艺术之间找到平衡点,广告设计刻意艺术化的趋势,使得广告作品在表达时过于委婉含蓄,甚至出现消费者很难看懂的现象,这样的广告设计作品不能说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广告注重艺术,这一点我们无可否认,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但我们要明白广告设计的“艺术”跟专业术语上的“艺术”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广告设计的艺术是一种准确实现并契合广告沟通的表现方法,是要交由市场检验并为商品销售服务的,而不是单纯的艺术作品,所以有时会出现美仑美奂的设计作品却无法打动消费者的现象。

2.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一般是由邓小平理论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英语、广告学概论、广告电脑制作、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心理学、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广告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VI制作、市场营销学等必修课和美学、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摄影等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这些课程基本上涵盖了广告设计所有的知识面,学会、学好并能灵活运用这些专业知识是成为一个专业的广告设计人才的基础。

动漫设计的内涵及专业课程设置

1.动漫设计的内涵

动漫设计是通过现代艺术之理念和现代艺术之能力来实践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理性思维和创作鉴赏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三维动画软件工具进行三维影视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而且还要能够独立完成动画设计、动画编辑、动画创作等创意任务。所以说动漫设计对培养影视动画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及专业技能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2.动漫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动漫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素描、透视、线描、速写、色彩构成、手绘漫画、动画概论、卡通形象设计、插画设计、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3DsMAX、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软件应用、AXA、PAINTER、绘画后期编辑、影视后期合成,影视特效合成等。

动漫设计专业的产生虽然是基于动漫设计的发展需求,但在现实广告设计中,动漫设计和广告设计都是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广告设计专业和动漫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似乎并无多少共同之处,但若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二者还是存在不少共通之处的。随着现代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动漫制作也应用在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广告中,特别是在户外以及一些特殊场所中动漫的应用十分广泛。广告是依靠各种媒介进行发布的,而广告媒介一般可以分为平面媒介、电子媒介、户外媒介以及其他一些媒介等,动漫也基本上在各种媒介上都得到了应用。

广告设计专业和动漫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

1.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

广告设计专业在社会上用途很广,专业覆盖面很大,涉及领域较为宽泛,并且在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中所占比例很大。根据我国广告设计的发展及与市场结合的表现来看,笔者认为目前的广告设计基本上是走在前端,特别是户外、报刊、网络等方面,网络科技的不断创新也促使着广告设计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商品市场的繁荣,人们今后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会加大广告设计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可以说,广告设计专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未来将是一片繁荣。因此,高校学生要认真看待自己的专业学习,确立自信心,珍惜良好的学会机会,关心社会发展,关注时尚生活,注重培养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这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2.动漫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

动漫设计前景是很好的,从我国市场需求看,国产动漫游戏产业商机无限。经专家分析指出,动漫游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休闲娱乐最为流行的一种方式,高科技的运用使动漫游戏产业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互动娱乐体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永不过时的朝阳产业。截止2008年,在国家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下,全国动漫生产基地已达20余家,动漫游戏制作公司约有6000多个,为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即使不能从事这些专业的动漫产业,其所学的动漫设计专业知识也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如出版社当编辑、翻译、封面设计、书籍插画、动画片字幕制作、翻译引进的动画等,同时,应用在校所学设计知识从事广告设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不能灰心丧气,无论是广告设计专业还是动漫设计专业,只要大家学得好、学得精,都会在各自的领域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张念硕.广告设计及其未来的发展[J].时代经济信息,2012(05).

[2]彭泽立.设计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张之益.现代动漫技术与“大动漫”[N].中国文化报,2010年4月.

[4]张龙卿.动画速写技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9.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篇九

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_大学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本页讲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用人企业招聘需要的要求、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在哪些城市比较吃香以及同类专业还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工资待遇

截止到 201x年12月24日,50193位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4249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247元,以上工资4247元,0-2年工资4037元,3-5年工资4424元,8-10年工资6716元,6-7年工资10713元。

城市就业指数

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深圳。薪酬最高的地区是石河子。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深圳[3个]、北京[2个]、郑州[2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石河子[17499元]、宿迁[12499元]、舟山[11224元]、乌鲁木齐[7610元]、银川[6999元]、南昌[6537元]、太原[6470元]、兰州[6383元]、南宁[6344元]、昆明[6203元]、哈尔滨[6171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法学类中的法学类,其中法学类共24个专业,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在法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5,在整个法学大类中排名第15位。

在法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知识产权,法学,女性学,家政学,知识产权法,消防指挥,国际文化交流,欧洲事务与欧洲关系,边防管理等。

10.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

关键词:劳动关系;就业;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6-4;G642

引言:本文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的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加以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比研究方法等主要方法和手段来深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将“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关注质量”作为院校的指导思想,通过成立的专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本部分采用定量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

图1 近5届劳动关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统计

注:计算公式--近5年(2011~2015届)毕业去向各项人数/近5年(2011~2015届)应届总人数

据图所知,近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比例分别为:出国3.4%,待分0.8%,二分30%,考研8.8%,派遣57%。派遣及二分人数比例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選择直接工作方式。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可知,虽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水平,但是近两年的专业对口率仅为62%左右。

结合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情况来开,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基本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就业率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既有市场需求情况因素,还有课程设置、其他院校增设劳动关系专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劳动关系专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关系专业对于解决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情况而言,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就业率偏低

我国各高校劳动关系专业为满足多元化就业形势,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国家公务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岗位。无论是名牌院校还是地方普通高校多形成培养公务员这一思维定式。上述情况严重背离了劳动关系专业的专业特点,国家机关能够提供的相关岗位较少也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国内部分院校在扩招过程中也增设了劳动关系专业,这种缺乏调研的盲目增设、扩大招生的情况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

2、专业认可度较差

我国就业市场对劳动关系专业认同度较低。这种情况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其一,劳动关系专业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方向性的欠缺导致报考学生未能将自身情况与专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其二,政府与社会对于劳动关系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突出表现于人才招聘单位提供的劳动关系岗位少之又少。

3、就业方向不明确

通过分析国内各高校就业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关系专业定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向为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其次,培养方向为社会学,主要侧重于劳动法规与社会保障学方向;第三,培养方向为公共管理,主要侧重于培养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领导与协调能力。由于就业方向各不相同,造成用工单位与就业学生对岗位认识存在较大偏颇,毕业生无法更好地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目前,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就业率、高校知名度、高校所在地域等主动因素影响。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很多学生受到该院校在北京,属于部位直属院校的影响。这些学生填报志愿时忽视了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的深入分析。

4、自身素质有待完善

由于劳动关系专业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还需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因此,专业院校需重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提升学生的领导、组织、合作、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各院校应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只有通过更多工作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综合素质。

5、课程设置系统性不足

我国本科院校设置劳动关系专业较晚(2005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最早设置了劳动关系专业本科教育课程),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较短,所学课程缺乏足够的系统性。

三、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

通过调查法对国内设置劳动关系本科专业的八所国内院校,以及国内十多所设置劳动关系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该专业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专业招生受阻

受国内院校扩招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格局短期内无法缓解。另外,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为院校与报考学生拥趸的方向,作为该专业的分支专业,劳动关系专业受到较大冲击。根据推测,这种负面影响还将在未来几年内不断增加。

2、就业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

目前,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呈现出逐渐下滑的态势,且专业就业率也随之下降。受多种原因影响,这一格局短期内无法根本发生转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复苏与市场环境不断规范的进展,劳动关系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各界对劳动关系专业认识的深入,各专业院校不断重新塑造专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劳动关系专业将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将从晦涩走向光明。

解决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需从多角度入手,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院校、学生个体与社会等多方位的参与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没有相关师资力量的院校加大劳动关系专业方面的投资,以此保证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专业性较为突出的优势。

其次,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弱化劳动关系理论教育,强化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如: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优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会被企业认可,进而提升专业就业率可能性。同时,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教育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再次,我国各专业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生源在入学前对专业认知度较低。入学后会因为心理落差造成对专业的抵触。院校应适当调整入学后学生跨专业的可能性,同时针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这样有助于新生对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并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专业院校可单独或组成相关的专业协会,并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不断宣传劳动关系专业的特色、优势,以此提升相关用工单位对该专业的认识。如条件允许,还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关大内、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探讨。这不仅能为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思路,还能以此实现专业的对外宣传。

通过个案法我们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业指导加以分析。针对上述不利因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不断开辟出更好的就业指导思想,这也将影响着该学科的良性发展。首先,做好毕业生出口工作。通过积极的外部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QQ、微信、电话、飞信等现代化通讯方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其次,发掘专业优势。目前,我国很多管理类专业多存在“大而全、广而浅”的共性缺点。很多毕业生看似就业面非常广泛,但其专业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相距甚远。因此,劳动关系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努力打造出具有开创性、实践性、理论性的专业。再次,注重以实践为中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数量与质量直接影響着毕业生与社会的融入效果,优质的实践不仅能让毕业生进行“软着陆”,还能快速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让就业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同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危机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学校会针对入学伊始的新生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四年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质的变化,蜕变为更加接近社会,更加接轨于岗位的可用之才。

结论:

本课题明确了几个重要研究观点:以通用和专业能力为培养重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导向、专业就业率有待提升。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具有较强的推动价值、平衡大学生的专业就业率,并奠定了劳动关系专业就业理论,对劳动关系专业的教育理论有长足的影响。本课题结合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大量数据,研究成果对我国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还提出了以就业为龙头,以开发专业优势为主线索,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保障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常凯,等.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56—57.

[2]丁沧海.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8),23-24..

[3]王秀娟,徐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就业分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01-08.

[4]石晶瑜.浅谈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就业指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2009(07):109-110.

[5]朱晓妹,丁通达,连曦.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回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58-62.

11.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一

作为全国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 到贵州主政不到一年的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指出, 工业强省战略是贵州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 “十二五”时期贵州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教师, 深感机电一体化专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 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 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但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 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 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 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 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 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 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1.1 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传统机械制造业是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 靠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 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 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 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 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 其特征是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 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近年来, 制造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相继诞生, 如计算机数字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

1.2 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而且使整条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使其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控制的同类设备。可以大大改善食品饮料包装生产设备产品的质量, 提高其国内、国际竞争能力。

1.3 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 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采用组装合并方式, 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 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

2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 在上世纪80年代初, 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 (含电力电子) ———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 属高新技术, 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 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 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 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 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而“十二五”时期贵州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因此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立足贵州, 放眼全国, 就业前景很好, 而且往届毕业生普遍反应待遇较好。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就业方向有:

2.1 机电一体化专业

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2.2 机电一体化专业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

从事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与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 并熟练使用和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 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 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 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2.3 机电一体化专业 (模具CAD/CAM方向)

从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2.4 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CAD技术方向)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 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 适应范围很广。我校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 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如维修电工, PLC程序设计师, CAD制图员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学生必须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后才能取得毕业证, 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历届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 从事加工制造业, 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 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 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 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 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助柏.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2.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信 篇十二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览我的推荐信,今向贵单位推荐我系毕业生XX同学。

该生是XX大学经济贸易系经济管理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在校的四年内,她一直信守做事尽心尽力的原则,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专业技能,积极投入实践,全面充实和发展自己并取得一定的成绩。通过四年的学习,她较系统地掌握了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实习期间,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勤于动手动脑,掌握了现代基本管理工作及常用管理知识,并逐步向理论基础扎实,具有思维严谨的综合型人才发展。

勤劳朴实是她的本色;正直真诚是她的原则;锐意进取,敢于拼搏是她的性情,

自入校后,该生参加过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并在协会中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舞台,充分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在这些活动中,她不但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和交际能力,锻造了自己脚踏实地、勤劳务实的个性品质。走上工作岗位后,她将虚心学习,再接再厉,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她还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和暑期实践。在参加社会实践工作时,该生积极投入,谦虚谨慎,团结同学,吃苦耐劳,很好地完成了工作,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与人密切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持经伦以侍慧主,怀赤诚以报知恩”。贵公司倘若能给她一个支点,她定能寻到一方广阔的天空让自己展翅翱翔,把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回报社会,贡献人类。

希望贵公司能给该生一个发展的平台,她定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奋斗。热切期待您的回音!最后,祝贵单位宏图事业蒸蒸日上!

推荐人:XXX

13.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三

关键词:高职教育,德语专业,就业前景,对策

一、引言

随着中德两国贸易的不断加深, 我国开始吸引德资企业在华投资, 许多德资企业需要大量既懂德语又具有相关背景知识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就业压力和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使得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本文从市场、学生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 对德语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进行分析, 以拓展就业思路, 争取使毕业生早日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高职院校德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 学习时间短, 翻译及实践能力较弱

相比高校的大学本科四年学制, 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大三期间就被安排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德语专业的学制一般是三年甚至更短。大多数学生是从零起点上学习德语, 许多学生学习的时间很短, 很多专业知识都学得很不扎实, 德语听说写的能力相对较弱, 更谈不上翻译。许多大型德资企业不仅需要求职者有较高的德语水平, 并且对自己的企业文化、产品情况甚至企业前景要有很深的了解, 所以许多德语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工作时望而却步。

2. 英语水平相对较弱

众所周知, 德国的教育文化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基本上人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 也是德资企业的官方工作语言。因此, 很多应聘者往往到德资企业面试首先考察的是英语的使用, 在专业领域方面才考察应聘者的德语翻译能力。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英语的基础较弱, 在学习德语的同时忽略了英语练习, 所以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3. 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

很多求职者到企业应聘时, 企业要求应聘者有1—2年的工作经验。可是作为应届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 在大三期间有半年的实习时间, 学生在实习期间还要完成毕业论文, 所以很多毕业生在工作经验上往往也是十分欠缺的。

4. 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实用性

众所周知, 掌握一门语言就是掌握一种交流工具, 而不是一个专业。很多企业在招聘广告上注明要求求职者有一定的机械专业或者IT行业的相关背景或知识。很多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对于相关课程涉及得很少, 往往开设一门科技德语的课程让学生进行随堂翻译。很多学生随堂在教师的讲解下能够迅速翻译出来, 但是课下在某个专业领域通晓的单词却很少, 因此在口译上也是困难重重。

三、针对高职院校德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与建议

1. 注重口语练习, 了解德国的风土人情

无论是求职者在德资企业从事哪项工作, 德语的口语学习和练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学生学了几年德语, 还是处在“哑巴德语”的程度上, 与外国人交流时根本听不懂。相比在国内学习了几年德语专业的学生, 有过留学经历的求职者反倒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另外, 了解学习一门语言, 同时也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因为只有了解了他们的文化, 才能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有话可谈, 避免在今后的交流中因为文化差异造成误会和不必要的麻烦。

2. 随时关注市场信息

求职者在求学期间要多关注相关的市场招聘信息, 及时了解市场所需。自己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好将来的求职意向和就业打算, 并且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了解自己的长项和需要日后改进和努力的地方, 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也要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定期做一些问卷调查。学校应关注学生在毕业后3—5年之内工作的内容是否与本专业相关, 以此不断调整学校的招生和课程设置等, 从而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 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外合作

高职院校应根据本地区德资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进行企业调研。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使学生的德语应用能力和商务交际能力达到德资企业的要求。学校也可以与一些德国的高职院校共同搭建出国平台, 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机会, 从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 人才培养模式要宽泛化,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 对课程进行设置及优化。结合企业对德语人才的实际需求和今后学生的就业方向, 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 将人才培养范围扩大至餐饮、酒店及旅游等各个行业, 使学生在求学期间能够选修到除了德语以外更多使用的知识, 以开拓自己的视野, 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以来, 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高职德语教学必须突出“实用性”原则,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高职院校要形成一套适合培养高职德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花大气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就业面试的时候更加自信, 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也许才是缓解德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石云龙.多维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 2003, (3) .

[2]王丽香.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J].教育探索, 2010, (6) .

[3]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4]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4.就业经济学 篇十四

问题不仅仅在大学生。今年春节刚过,数千万的农民工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迁徙,然而今年他们所面对的是冰冷的现实——工作岗位大幅消减。于是,他们有的在城市里进行最后的坚守,另一些则不得不回到家乡操持生计;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个珍贵阶层——中产阶层的命运,更是颤颤巍巍。没有制度保障的他们只有一套体面的西装和装着专业知识的头脑,连挥起锄头刨食的土地和力气也没有。

对于这场就业危机的原因,有人以经济领域的危机——金融危机的理由加以解释。的确,金融危机在此次就业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些方面起到了直接作用。但是我们如果深入思考:假如没有这次金融风暴,“大跃进”式的高校扩招就不会危及大学生们就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不会对密集型劳动者农民工带来影响?缺乏制度保障的中产就真的会风光体面地承担起社会缓冲剂的作用?

这场危机的背后,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金融危机只是把这些昔日隐藏的问题变得一览无余。危机之下,除了体制内的国家工作人员,每个阶层的人都将面临着高昂的就业成本。而正是由于这些阶层付出的价值过大,他们对市场的回报——“价格”的追求才更加强烈。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这次就业危机又是一件好事——在人才体系中,市场的作用会得到重视。

人们对市场的呼唤,呼唤的其实是制度。一个共识和常识是:只有有效、合理的制度,才能保障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而这需要政府的强有力的手——对人才制度进行完善。

其实,在中国政府出台的系列性金融危机应对措施中,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解决就业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更是代表们讨论的最大热点之一。

一般来说,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人口结构以及每年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二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有专家曾经根据各国人口构成的情况,以经济增长能保证劳动力就业增长的需要为依据,界定过各国经济衰退的临界点:中国8%,印度6%,其他发展中国家3%—5%。

于是,在国内,也形成了这样一个普遍的共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定要保持在8%以上,否则失业问题就会恶化。有一种说法,经济增长每下降1%,就将增加约千万失业人群。因此,保增长就成为应对失业问题的最重要的措施。

但是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并非仅仅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也取决于经济增长的模式。有时后者的影响甚至更为重要。因此,8%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关系。有数据显示,在不同产业部门增加边际投入1万元,能形成的就业机会是不一样的:商饮业可以带动就业0.247人,而包括金属制造、电力、机械制造、化工等在内的重化工业都在0.05人以下。加强对创业和中小企业的资金、政策扶持则意味着创造很多就业机会。

因此,如何将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的措施真正落实到扩大就业上来,是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一个的政策很好,但是如何保证这些政策能够及时有效地参与到市场中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一个以市场法则为依归的经济体制中,经济运作最好的手段是如何通过市场法则来让每一个人能够自由选择。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人们不仅能够以自己的约束条件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而且能够对自己所选择的行为承担责任。这是一个经济能够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其实,“有业不就”表面上看是由于择业者的“挑剔”,背后也是保障不完善、机会不均等、待遇不公平的就业制度漏洞所造成的。就像全国人大代表孙淑君为大学生就业难开药方时所提到:政府应从成立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制定政策,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落户、档案保管和派遣等方面就业服务的限制等制度建设方面消除造成大学生“有业不就”的后顾之忧。

15.河南工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五

一、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管理者孵化器

经济学是所有经济类专业的基础,经济学专业主修经济学理论基础,而经济学类其他专业研究的都是经济学理论基础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拓展。经济学专也的毕业生就业面相比较其他经济类专业算是广泛的。大多数从事经济分析、预测、市场营销和经济管理类工作。从大连招聘网上统计到的企业管理层招聘要求中大型企业除了行业了解之外多多少少对经济学都会有些要求。不过经济学专业是国内高校开设比较早的专业,而且,经济学专业本身设计广,但不够精深的特点让他在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容易碰壁。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证书成就就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是我们俗称的国贸专业,专业涉外,所以在就业时范围很广,类似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外贸公司、证券公司、保险、期货公司、等很多类型的企业都需要。所应聘的职位以报关员、销售、外事秘书、外贸业务员为主。这个行业证书对顺利就业有很大帮助,近些年来,国际商务谈判成为国贸专业就业的又以热门版块,而且人才缺口非常巨大。

三、金融学高学历、更新快、复合专业

金融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资金流通的学科,随着行业的发展,现在金融学在就业时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互联网飞速发展让金融学行业信息更新迅速,金融学人才必须时刻了解国际金融规范,掌握最新国际金融消息。最后金融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备受追捧,在高端职位市场,金融学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备受追捧,深受大中型企业喜爱。

四、被误解的保险学

16.经济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培养不再是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社会就接受什么样的学生,而是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去培养学生。高校作为培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应当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的需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与学校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二、高校公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界定

高校公管专业是顺应我国政府与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变革而出现的,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学校、社区、体育、卫生、文化与传媒、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它是以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为基础,注重强调运用经济学原理与定量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从公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要求来看,它体现为较强的创造性与技术性,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大多都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方式转变成具体的技能才能得以熟练的掌握及运用,因此,公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优化对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至关重要。

三、目前公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以2014届本科毕业生为例,从表1(3)可知,当前公管专业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很低,与相关度较低的前几名专业差距很小,但和全国本科平均水平相比小了24%。这体现了大多数公管毕业生未能正确认识公管专业的职业方向。而这和我国现行的公管人才培养体系息息相关。具体问题如下:

(一)课程设计缺乏专业特色

当前公管专业的教学包含了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基础理论课程,涉及的基础理论课程较多,而缺少能表现专业特色的技能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考核方面,由于公共管理实操能力的考核未能比较客观的呈现,仍旧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弱化了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等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二)学生培养目标与就业定位脱轨

大多数学生缺少清晰的学习目标与就业预期。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就业方向与目标上尚未形成一个能够凸显多种能力及兴趣,且方向、目标清晰的立体就业模式。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不同学科课程的开设,涉及的学科范围过于宽泛,使得学生难以把握各个学科的精髓,从而产生对就业前景模糊而难以把握的状态。基于西方独有的政治制度与行政体制而建构的公共行政学难以适应我国国情,而当前我国公管学界也未能正面解答此类问题。这就致使学生未能制定好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时势必感觉措手不及。

(三)社会需求研究相对欠缺

当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大多数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去考虑。而高校现行的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缺少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方向和所处区域社会、经济、企事业发展的实际概况与人才需求相结合。同时,培养方案还缺少对所在院校的学科特点及特色的凸显。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侧重于领导、管理、政府官员等“官僚型”意识培养,而缺乏服务大众的平民化、基层化等的“事务型”就业意识,而后者对公管人才需求潜力巨大。这就体现出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未能顺应国家产业结构变革与经济增长模式的革新。

(四)公管专业工作进入壁垒低、退出高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智力的投资,才能进入经济、法律、工商管理等领域,而其他人文社科专业的人才却能轻易进入公共管理领域学习与工作。例如在公务员考试中,由表2(1)可知,公务员考试招考职位数量及招考人数更倾向于经济学、会计、财政、法学类、税务等,政府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限,且明确针对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的招考更少。从管理学中迈克尔·波特的“壁垒”分析框架入手分析可知,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目前正处于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的尴尬境地,难以让人看到公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公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措施

在公管专业培养上,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课程设置自主权,挖掘专业本质,以社会需求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科学设置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切入,探索一条创新的教学新路子,紧随市场办学科、凭借优势开专业、根据岗位定课程、提高技能求发展。

(一)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实践结合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了我国高校实践性教学欠缺的问题,因此,加大实践教学建设力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性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大学课程要完善实践教学比例,重视个体经验价值。罗伯特·M·戴尔蒙德关于优质课程体系的观点如下:第一,综合经历。只有让学生综合使用从不同地方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或特殊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才可以取得最大程度的成功。第二,及时实践所学技能。未经实践的技能往往会退化,特别是计算机与写作之类的技能。第三,教育与体验相结合。对于公管专业而言,做到理论课和技能课的有机结合,构建优质课程体系的关键就在于实施好“三实”教学———实践、实习、实训,三者应形成科学协调的体系。实施“三实”教学,一要通过竞赛增加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国家、地方、学校等的实践类竞赛,将知识学以致用;二要招聘相关教学人员增加实训,可以聘用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任职过的高级人才为兼职教师、举办讲座,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等形式,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三要完善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机制增加实习机会,构建学生实习基地、平台,通过实战来收获经验。

(二)人才差异化培养

高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等情况来明确各自的培养方案。高校在公管专业培养目标方面通常界定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以及“熟悉政府运行机制,了解公共管理和政治学知识”等比较宽泛的概念。在就业去向方面,多为党政部门与企事业单位。在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培养目标与就业去向趋同导致求职竞争愈演愈烈,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博而不专的尴尬境地。因此应该限定公管专业的招生规模,各个高校可根据社会的需求与自身的优势,设置一些公共事务管理的新专业,如城市管理、危机管理、政府采购等,以便在人才培养上差异化发展,形成就业上错位竞争。

(三)制定具有特色的培养方案

依托学校特色与优势,在专业教学中发展自身特色应和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出地方特色。要尽量依据本校学科资源、师资优势与特点及地方发展的具体状况开设凸显本校特色的课程,使专业课程顺应特色化的社会需求,同时这更是拓展学生知识、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例如经济类院校定位在财政管理方向,农业类院校可将专业定向为土地管理方向,并且紧紧围绕所确定的方向设置课程。专业方向特色转化后,专业课程设置也变得更有针对性、实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就业所应备的操作技能。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公共管理(人口与社会管理方向),设置了社区管理、社会政策评估、老龄工作管理等课程;厦门大学公管专业(卫生管理方向)设置了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险、卫生法与卫生监督、卫生经济、卫生政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针对性课程。这些特色课程的设置对于就业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四)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公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从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着手,并准确界定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促进其专业可持续发展。而这就和学生们的从业发展意愿密切相关,需要对不同年级的在校生与不同年份的毕业生进行调研,主要了解公共管理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在不同阶段,对从事工作类型想法的变化及能力要求,以此来权衡其与高校现行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是否相符。如若有出入,可依据社会需求方招收毕业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的就业意愿,或从社会需求方接受毕业生的需求条件与学生的就业意愿两方面优化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预期,最终达到三者的动态和谐一致。

五、结语

从我国现状出发,以学生就业前景视角入手,创新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是提高学生受教育水平,对其未来的就业与发展能力的培养,还是着力于培养和提供适应社会、经济、企事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有效途径。这对国家目前关于公管专业人才就业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坦英.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3,(21):157-158.

[2]李建生,林顿,戴年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2):116-118.

[3]邱成岭,安俊美.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及改革路径分析——新情境下学生就业前景分析视角[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9(6):108-110.

[4]邱成岭,安俊美.高校晓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探究——以行管、公管和政行专业为例[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6,18(2):107-113.

上一篇:2011上海高三各区二模县翻译题下一篇:银行计划财务科职位竞聘上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