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期刊(共10篇)(共10篇)
1.农业经济期刊 篇一
经济、管理类学科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目录
(A、B、C级)2011-02-26 17:10:0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经济、管理类学科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目录(A、B、C级)等级
期刊名称
发行单位
A 管理科学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A 管理世界
A 经济研究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A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B 管理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
B 管理评论
中科院研究生院 B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B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B 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B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 B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B 系统管理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B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C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C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 C 管理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
C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C 科研管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C 控制与决策
东北大学 C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会
C 世界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C 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C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所 C 系统工程
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 C 系统工程学报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C 系统科学与数学
中科院系统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C 心理学报
中国心理学会
C 预测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等 C 运筹学学报
中国运筹学会
C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等 C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C 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C 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理论版(2500 字以上文章)D 级学术期刊
序号
刊名
出版单位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英文 版)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院 2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报)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北京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 4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 5 财贸经济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 6 改革 重庆社科院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国家教育部 8 工业工程与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9 管理现代化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所 10 管理科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11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13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院 金融学季刊 中国金融学年会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5 经济管理(新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 17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18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20 经济学季刊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杂志社、西南财经大学 22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院 科学学研究 中科院科技政策管理所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 25 南方经济 中山大学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27 清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社科院经济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中科院计算中心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30 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信息系统学报(新创刊: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 32 研究与发展管理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等 33 营销科学学报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34 运筹与管理 中国运筹学会 35 证券市场导报 深圳证券交易所 36 中国会计评论 北京大学
中国金融评论(新创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主办 38 中国金融学(新创刊:四川大学)四川大学 39 中国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农业经济期刊 篇二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1],文献数据库是科研人员研究新课题、推出新成果的重要情报源,是有效的检索工具。期刊被权威数据库收录能扩大论文的传播渠道、提高论文的影响力。科技文献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之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也是评价基础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开展科研活动实力和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2]。在权威数据库收录源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为了能使从事农业经济与政策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科研人员了解本领域期刊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情况,产出更多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和优秀论文,并且在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笔者特将农业经济与政策类期刊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编译整理,以期通过本文提供的这些信息使农业经济与政策科技工作者能够科学、快速、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还可为科研人员客观了解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供公正、合理、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
根据2013年网络版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编译整理SCI-E收录的农业经济与政策期刊14种(其中SCI收录农业经济与政策期刊5种)。根据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多元化数据库网络版提供的来源刊名目录信息外,又通过网上检索补充了最新影响因子等详细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相关数据库网址。
1 SCI收录的农业经济与政策期刊概况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目前收录全世界出版的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55种,其网络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简称SCI-E)来源期刊为8500种[3]。SCI是当今国际公认的自然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权威检索工具。JCR是ISI出版的网络版期刊引用报告,它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等指数并加以报道。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期刊的被利用程度和影响力,科研人员可根据这一指标跟踪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并权衡投稿期刊[4]。
1.1 SCI收录的农业经济与政策期刊的基本信息
表一为按照影响因子大小排序的14种SCI农业经济与政策期刊的基本信息。从表一中可以看到,由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Emerald联合主办的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名列其中,影响因子为0.367,排名位列12。
1.2 SCI收录的农业经济与政策期刊的详细信息
SCI收录的农业经济与政策期刊的详细信息如表二所示。参考文献表中提供的期刊网址为目前最新的期刊网站(检索、校对时间为2013年4月)。通过提供的期刊网站,作者可浏览投稿指南、期刊目录、论文文摘和部分免费的全文信息。表二中所列信息是农业经济与政策领域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投稿指南,也是读者获取SCI权威数据库收录的期刊电子版免费文摘和全文信息的重要途径[5]。
2 结束语
农业经济与政策期刊被SCI数据库收录情况综合分析结果如下:
(1)SCI收录的农业经济与政策期刊按影响因子大小排名前3名分别是英国的Food Policy、美国的Applied 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Policy和英国的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2)SCI收录的14种农业经济与政策核心期刊中,美国有5种期刊,排名为2,5,8,9和13;英国有3种期刊,排名为1,3和4;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德国、中国和西班牙均为1种期刊,排名分别是6,7,10,11,12和14。
摘要:文章以表格的形式汇总介绍了SCI-E收录的14种农业经济与政策期刊的刊名、国际标准刊号(ISSN)、出版国/地和最新影响因子,并详细介绍了这14种期刊的出版周期、出版者、联系地址、最新期刊网址及期刊描述等全方位的期刊信息。期刊描述内容包括:期刊的创刊年以及期刊的发展,期刊刊载的主要内容,网站可免费获取的该刊目次和文摘及全文信息等,以便为相应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3.从发行看农业科普期刊的生存困境 篇三
由于行业发行优势明显,使很多类似的期刊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渐渐由依托变为依赖,甚至有意无意中把自己定位为从属行业,办刊方针由为读者办刊兼顾行业变为为行业办刊不顾读者,把行业通过一些行政手段创造的发行量当做刊物的真实发行量,对邮局订阅部分,最能体现发行状况的发行数字不敏感,在具备行业发行优势时,没有把行业优势转为自己的优势,缺乏以发行促广告的前瞻意识。当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国家不再对期刊大包大揽,不允许行业通过行政命令搞硬性发行;实行管办分离,委办厅局不能直接办刊等政策相继出台。一些农业科普期刊对政策环境的变化后知后觉,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对市场的概念依然模糊不清,当各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竞争异常激烈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无所适从。
发行量日益萎缩,使一些农业科普期刊陷入印一本赔一本的窘境。国家虽然没有将农业科普期刊完全推向市场,但仅有的一点事业拨款仅够维持人员工资,办刊经费完全靠自筹。曾经轰轰烈烈的《农业科学实验》,在有行业优势可以依托的时候,没有抓住机遇做大做强,使自己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当失去行业依托后,发行量急剧萎缩,入不敷出。很多农业科普期刊由于国家不再拨办刊经费,自己又没有创收能力,结果发不出稿费,导致稿子质量无法保证甚至稿源枯竭;缺乏优秀的稿源又使刊物质量不能保证;刊物质量低造成发行量进一步下降;发行量低没有回报,企业不愿意投放广告,生存的困境使农业科普期刊陷入恶性循环,举步维艰。
更大的问题在于,面对这样的生存困境,很多农业科普期刊已从惊慌、茫然变为麻木,对刊物质量和考量刊物生存价值的发行量漠不关心,只是靠一点事业拨款和版面费得过且过。
那么,对农业科普期刊来说,走出生存困境,走上做强做大之路,是否就无法可寻呢?同样作为农业科普期刊的《长江蔬菜》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长江蔬菜》原名《武汉蔬菜》,1984年创刊,由武汉市农业局主管。1986年11月,《武汉蔬菜》更名为《长江蔬菜》,由长江流域上海、长沙、重庆、南京等8城市联办。打破地域分割,开启了中国地方报刊联办之先河。中国著名蔬菜园艺学家、蔬菜植物生理学奠基人、浙江农业大学教授李曙轩担任主编,36名教授、博导成为期刊的编委。期刊定位为:“生产者的指南,经营者的参谋,工作者的助手,消费者的顾问,学习者的益友。”全新的办刊理念,站在时代前沿的行业分析、预测,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覆盖长江流域的信息量,使《长江蔬菜》知名度、影响力迅猛扩张。 截至2004年已累计发行550多万册,期刊发行量达4万多份,居全国同类期刊首位。
在集中精力办好刊物的同时,《长江蔬菜》充分挖掘品牌资源,利用发行优势,开发广告市场,使广告额从几百元增加到400多万元,走出了经济困境,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比《长江蔬菜》在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尚能在市场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许多有事业拨款的农业科普期刊应该更具有优势,《长江蔬菜》的成功经验并非无法复制,关键在于要有创新意识,更要有闯市场的勇气,如果只是怨天尤人,闭门办刊,结果只能是从一个困难走向另一个困难,只有主动的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敢为天下先,才能走出生存困惑,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
4.期刊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论文 篇四
1、主动邀请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共同办刊
专业科技期刊种类繁多,但是每一种专业科技期刊涉及的领域很小,受众面很窄,因此,专业科技期刊应该寻求多方合作,积极和相关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和他们联合办刊,这对专业科技期刊的发展非常有利。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如果有科研成果和科技产品,需要进行介绍宣传,可以用论文的形式或者广告形式展现自己的产品,为其树立形象,扩大知名度。因此,期刊社可以和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办刊,在刊物上登出协办单位的名称。这样不但为他们做了宣传推广,扩大了知名度,而且也为期刊社增加了办刊经费。如《中国核电》期刊,他们的主办单位是“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同时还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清华大学等六十多家支持单位。这些支持单位为了中国核电的发展,都会支持这本期刊的发展,给办刊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2、向作者收取版面费
专业科技期刊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专业科技期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和园地。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是有成本费的,而且随着有关商品和劳动力的上涨,成本费也不断升高。期刊社除了要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用外,还要支付出版费用、作者稿费、专家审稿费用等,而大多数科技期刊的作者都拥有一定的.科研课题和科研经费。因此,科技期刊可以适当地向作者收取版面费,以祢补办刊经费上的困难。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期刊收取版面费方面也没有文件规定不准收取,而一个期刊的生存和发展,也需要作者来支持。假如一个期刊因经费紧张而停刊了,这对作者和这个领域都是巨大的损失,只有期刊社和作者一起努力,各个科技期刊要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生存下去并不断发展。
3、出版增刊和专刊
专业科技期刊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发行量少,一般每期的印数只有几千册,如果仅靠发行销售作为经济来源,很难维持期刊社的正常运转。因此,专业科技期刊可以利用出版增刊、专刊的机会有效地增加办刊经费。,新闻出版总署出台规定允许每种期刊每年出版两期增刊。出版增刊、专刊不但能解决稿件多无法及时发表的问题,还能集中深入地报道某种科研成果,或是某一重点工程。如有的科技期刊出版科普增刊,既为期刊社带来了经济效益,又担负起了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又如《中国核电》期刊,从起,就结合当前中国核电大发展的需求,与知名核电公司合作,每年都出版核电增刊。这样不但宣传了核电企业,而且给期刊社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4、适当地开展广告经营业务
广告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期刊的经营和发展来讲,广告和发行同等重要。科技期刊刊登广告,可以使期刊融学术、技术、信息于一体,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同时,广告具有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等特点,可以美化期刊版面,增加期刊质感。但专业科技期刊在开展广告经营业务方面要有适当地选择。广告的刊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遵守广告法规,杜绝虚假广告;语言表达准确,内容真是可信;围绕特定行业,确定广告方向;适度控制数量,避免喧宾夺主;增强责任意识,注重社会效益。
5、小结
5.农业经济期刊 篇五
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杨军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今天,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期刊分会的代表们相聚重庆,相互交流如何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发行、广开经营门路,共同探讨新世纪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问题。我谨代表中国农学会,向“2004年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期刊分会年会暨农业科技期刊工作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期刊分会自1994成立以来,迄今已经整整10个年头了。作为面向全国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在这10年中,在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和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分会广泛联系和凝聚全国农业科技期刊界的力量,坚持民主办会,群策群力,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在传播农业科技信息、交流农业科研动态、促进期刊学术交流、提高办刊水平以及农业期刊理论的完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繁荣农业科技期刊事业,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挂靠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分会的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农学会对中国农科院多年来对农学会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科技期刊既是优秀科技成果的传播渠道,又是传承先进学术思想的重要工具。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体现了一个国家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优势。它记录着科学的发展进程,记录着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足迹。科技期刊所弘扬的科学态度与学术思想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无形资产。同
样,我们农业科技期刊也是传播农业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我国农业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发现和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在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越来越彰显其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的期刊业的发展正日益呈现出质量精品化、内容专业化、编辑规范化、载体数字化、出版产业化、传播国际化、管理科学化、队伍学者化的趋势。农业科技期刊编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树立产业化办刊理念,深化改革,努力在大幅度提高办刊水平、扩大国际影响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借这次会议的召开,我代表中国农学会就新阶段继续办好农业科技期刊分会和搞好农业科技期刊出版工作,提出5点建议。第一,要有积极开放的办刊意识。学习国内外著名科技期刊的好经验,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定位,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扩大影响。第二,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围绕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大力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把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第三,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办刊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追踪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多发具有原创性和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研究成果,把突出期刊的前沿意识、主题意识作为提高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第四,努力推动科技期刊编辑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严肃学术纪律和学术规范,倡导优良学风和文风,强化行业自律。第五,大力提倡精品意识,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力求出精品、上水平、上档次、创名牌,以此增强期刊的竞争力。
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希望广大农业科技期刊工作者,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新机制,发展农业期刊产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紧密围绕中央关于农业和新闻出版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自觉按照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去认识农业期刊出版工作的重要性;以科学的发展观和
人才观指导我们的出版工作,促进农学学科的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牢牢把握住正确的出版方向,大力弘扬主旋律;在对农业和农业科技宣传中,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后,中国农学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分会的工作。由衷地祝愿农业科技期刊分会不断取得新成绩,做出新贡献。
最后,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
6.论文发表期刊评职称教育期刊 篇六
高等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是要走一条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要从大学本身的定位和实际操作出发,并把系统论和全面质量管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下面是有关于论文发表期刊评职称教育期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路径【1】
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话题。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不仅事关民办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总体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的独特地位,当前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制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一)学校层面
对于多数民办高校来说,就业就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民办高校侧重的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部分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重形式、轻内容,这些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预期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层面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大班授课,学生人数比较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并且教师忙于科研,与学生的接触也不多。
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缺乏热情和相应的教学艺术,不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同时,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运行机制,部分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相对不稳定,这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层面
民办高校的部分学生本身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进入高校后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模糊,自学、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所选择专业以及课程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开展活动的重要依据与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
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决定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有差别。
(四)课堂教学方面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绝大部分教学内容是阐述对世界、国家以及社会等普遍问题的共性看法,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课堂教学知识体系,将教材语言转化为课堂教学语言,必然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同时,在网络的冲击、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只关注自身的当前利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用价值,与自身的生活实际以及将来的就业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他们在思想上不重视,在具体行为中也会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前部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存在偏差,
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客体,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规范和转变人的思想与观念的手段,而忽视了这个学科的本质在于追求人思想的解放与启迪人的智慧。
因此,在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固化,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反感等情绪,进而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成效。
二、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
(一)加快改革步伐,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实践的深入,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地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要改革,要与时俱进,用新科技、新知识、新观点来充实自己,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不滞后、不为学生所厌倦。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同时不断发展与创新,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增添新的活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认知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以时代的实际、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寻找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有效阐述、剖析这些问题,进而让学生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内容,增强吸引力
现代教学培养的合格人才不是知识的固守者或机械的运用者,而是可以灵活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实践者。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关联,能够解决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要实现由重知识到重生活的转变,使教学内容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和经验也应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
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寓于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中,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学习、成才、交往等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在解决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困难中得到提升。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改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实效性
有调查结果表明,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因素,除了社会环境,主要是教学过程本身的原因,其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问题是主要因素。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因此,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应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立足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针对情况因材施教,同时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环境、学生状况等。
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慕课等,这些教学法各有新意、各有所长,也各有局限。
我们应釆取支持和学习的态度,相互借鉴、大胆尝试,以教学方法创新为突破口,努力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能否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是教育的一面镜子,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是教书育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和专业的教师队伍。
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课程理论教育是基础。
因此,民办高校应加强并完善课程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民办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具有专业知识、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善教师结构,使更多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投身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强化教育的专业性。
其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完善,民办高校应组织或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
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认清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校情、学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的目的性与实用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学实践永无止境,教学创新也永无止境。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民办高校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师范院校钢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
一、引言
师范院校是中国主要的教育机构,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为了实现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的现代化教学目标,提高钢琴教育的教学水平,教师开始对对钢琴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增加了钢琴教学的灵活性,实现了钢琴新课改教学目标。
二、钢琴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
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其和其他音乐院校的的教学具有不同性,首先师范院校和其他艺术院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目标较为不同,进而其实际的教学内容也不相同。
站在师范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师范学校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增加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来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
其一,对于技术训练这一教学内容来说,站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技术训练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因为学生钢琴功底和技能基础有限,进而教师在进行技术训练教学时,要增加基础训练的次数。
例如: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加杜宇五指练习的关注度,增加对哈农联系的关注度。
其二,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和训练。
在进行艺术训练教学指导时,在学习一些大众的练习曲的同时,可以增加不同流派的练习曲的焦旭也对学生进行不同风格练习曲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实现现代化音乐教学的目标。
三、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为了实现钢琴教学的现代化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灵活性,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全面贯音乐教学改革理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首先,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其可以进行小组教学。
师范院校的钢琴课,是学生的基础专业课,但是因为刚刚步入师范院校的学生,不具备较强的钢琴基础。
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钢琴教学难度,其可以利用小组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有实际教学意义。
例如: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本班学生的人数,来进行小组的划分。
保证整个班级划分为4-5个组别即可,保证每个组别的人数在4-5人之间,进而来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
其次,教师在小组构建时,要保证同一组别具有不同钢琴学习能力的学生存在,便于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进行互相的帮助和指导,增加钢琴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不同的组别进行人物的布置。
7.农业经济期刊 篇七
1 农业科普期刊的现状
1.1 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普遍萎缩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 是全国农业科普期刊黄金时期, 仅30多家农业科普期刊中, 月发行量60万份以上就有《农民文摘》、《农业知识》、《湖南农业》三家, 20万份以上有《农村百事通》、《农家顾问》、《专业户》等近8家, 月发行量较低的也接近10万份。上世纪末到2012年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不断萎缩, 大多数月发行量降到10万份以下, 如果把各省农村书屋订数除外, 多数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都下降到5万份以下 (表1) 。发行量下降幅度大, 农业科普期刊难以生存, 如果, 农业科普期刊不再被各省农家书屋订购, 农业科普期刊就到了还要不要继续办刊的地步。
1.2 农业科普期刊多数亏本运行
由于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大幅下降, 随之刊社的经营性收入也不断下滑, 多数农业科普期刊社经济收入小于经济支出, 出现亏本。以《农家顾问》为例, 期刊社工作人员6名, 发行杂志收入120万元, 经营性收入20万, 总收入合计140万元。支出有印刷成本60万元, 发行费率36万元, 工作人员工资福利人平7万元合计42万元, 办公费和其他支出10万, 总支出合计148万元, 亏8万元 (表2) 。
2 农业科普期刊面临的困境
2.1 传播途径增多
电视、网络和电子出版物快速发展使需要农业科学技术用户越来越容易获取所需技术, 特别是网络在乡村不断地全面覆盖, 更方便懂得上网的农民获取农业技术信息, 虽然农民一次性投入大, 但可终身受益。农业科普期刊虽然价格不高, 易于收葳, 但由于周期长, 发行渠道不够畅通, 获取信息慢, 很容易受到冲击。
2.2 读者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 农民责任田的流转, 种养加各类合作社兴起, 农民不再是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单干户, 而是生产上有农业合作社牵头进行技术指导、种子统购和产品统销。这些巳进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民不会再为种什么养什么发愁, 也不会再为怎么种怎么养去索求。很多从事房地产、工业、广告和餐饮娱乐的公司都不断投资农业, 反哺“母亲产业, 走种养加、产供销的产业化道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下岗职工纷纷下乡承包或租凭土地, 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例如, 成都锅炉工杨祯全下岗后, 通过打工和借贷积累了一笔资金, 1997年底在大邑县租下13hm2土地种植广东蔬菜供应成都市场;有近20位下岗工人在成都锦江区三圣乡承包土地种植花卉;还有大批下岗人员在乡下办起养猪场、养羊场、养鸡场等。三九集团在京注册成立“三九神农发展有限公司”;希望集团与大寨合资兴办的“大寨希望农业有限公司”;中国远望集团与成都市的新津县政府共同建立了西南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 主要包括自控温室蔬菜的生产、专用肥料生产、温室设备生产和高科技含量的种子栽培五大板块的内容。因此, 农业涉足的领域, 不再单独是传统农业, 还有服务业、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和其他乡村工业等。总之, 农业科普期刊读者对象不再是单干的农民。
2.3 缺少政策扶持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央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连续9年以一号文件形式要求加强农业。农业科普期刊服务“三农”同样需要政策扶持, 然而随着出版业的改革, 农业科普期刊也和其他类型期刊一样进行市场运作, 取消了自费订阅后, 使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大幅度下滑。以沈阳农业大学和辽宁省农业厅主办的《新农业》为例, 1972年创刊伊始, 由邮政发行, 基本上是公费订阅, 发行量在10万份左右;20世纪80年代末, 通过省农业厅自办发行, 公费订阅占90%以上, 发行量最高达30万份;20世纪90年代末, 自发和邮发并举, 发行量为10万份左右;2001年, 农民自费订阅杂志量不足《新农业》杂志发行总量的20%, 基本上是由村里公费订阅, 因此发行量下滑很大。另外农民自费订阅, 由于乡邮员往往不能将杂志直接送到农户手中, 只能送到村委会, 一些户常常因不能及时收到杂志而放弃订阅。公费取消了, 自费订阅的数量又少, 这是杂志发行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农业科普期刊更好地服务“三农”, 发挥更大的作用, 能不能象重视党报党刊那样扶持发行, 使农业科普期刊早日摆脱困境。
2.4 体制不顺
农业科普期刊基本上是农业大专院校和农业科研院 (所) 主办, 期刊杂志社 (编辑部) 只是一个科级单位, 不是院校和院 (所) 的主业。期刊社 (编辑部) 生存和发展主办单位很难得到重视, 扶持力度不够。如20世纪90年代政府对《安徽农业》支持扶持资金为每年8万元, 截至2001年政府不仅停止了支持, 《安徽农业》反而向政府上交3万元。由于体制不顺, 扶持不够, 期刊杂志社 (编辑部) 要想变改变现状难以实施, 真是要死死不了, 要活活不起来, 农业科普期刊还在转型中苦苦支撑。目前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思维方式去办刊物, 道路只能越走越窄。
3 对策
转企改制依然是期刊界最关心、最热门的话题。目前, 国内期刊由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而来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期刊出版单位规模小、期刊种类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困扰着办刊人, 阻碍了期刊在市场经济时期发展的步伐。特别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更为传统期刊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抓紧时间做大、做强, 转变发展思路, 就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挤压。据不完全统计, 近万种期刊中已有上千种实施了转企改制。农业科普期刊如何进行转企改制, 应着手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3.1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中国农展问题历来受到中央重视。中国农民是相对不富裕的群体, 农业作为产业是刚刚兴起的产业, 都需要政府在资金和科技上不断投入。农业科普期刊面对读者就是这样的群体, 同样需要政府的扶持。这种扶持不是要政府直接的资金投入, 而是间接的, 只要政府把农业科普期刊纳入科技推广组成部分, 把扩大发行农业科普期刊当作向农业投入资金项目, 允许公费订阅, 这符合中国国情。只有扩大了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 才能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普期刊的推广普及农业科技、信息知识, 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作用。
3.2 改革体制, 管理创新
农业科普期刊转企改制首先是要理顺与主办单位的关系, 农业科普期刊社要具有法人资格, 经营权要交给期刊社。期刊社有权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条件进行内容定位、读者定位以及价格定位, 借鉴企业营销方式, 利用一切机会和各种方式抢占市场份客额。二是通过联合、重组, 组建期刊社或期刊集团, 把作者群、读者群、客户群有机联合起来, 形成以期刊为龙头的产、供、销以及信息服务的产业。
3.3 重新进行市场定位
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全国期刊更名的数量为120种左右新创办的数量为50种左右;2010年, 期刊更名的数量为240种左右, 新创办的数量为40种左右, 新创办数量比上年减少, 但更名的数量比上年翻了一番。通过调整期刊的定位来寻找新的读者群, 是目前农业科普期刊唯一出路。如《现代农业科技》杂志原名为《农林科学实验》更名为《安徽农业》而来的, 经历三次更名的《现代农业科技》, 由月刊改为半月刊, 由小16开改为大16开, 由农业科普型转为农业技术研究类。
参考文献
[1]江琼姬, 浅议如何办好农业科普期刊[J].甘肃农业, 2004 (6) :46.
[2]吕凯、王元辉, 农业科普期刊的办刊现状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4) :3550-3551.
[3]苏柱华、林伟君、骆浩文等, 农业科技期刊的办刊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情报学报, 2006, 25 (10) :251–255.
[4]张泽青, 2010年中国期刊现象[M].北京:中国年鉴出版社, 2011.
8.农业经济期刊 篇八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技期刊;机制;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刘康民,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文化强省建设中湖南地方高校学报优质成果转化推广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C1211。
科技期刊具有传播科技信息、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等功能,在国家创新体系、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作为地方性高等院校举办的刊物,应担负起引领当地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当前,有相当部分高校科技期刊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科技期刊服务地方的效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强化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与区域经济建设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与区域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能促使区域经济社会有效利用科技期刊所刊载论文的应用推广价值及地方高校的科研、人才等资源,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不断创新办刊理念,动态调整期刊办刊思路,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以实现期刊影响力和应用价值的真正提升。
一、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良性互动的机制
1. 导向机制
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实现良性互动,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和规定促使期刊的主办单位、编辑、作者等各方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努力。首先,教育、科技、人事等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要把握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学术评价体系,不要把在SCI、EI等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衡量和评价教师、科技人员科研能力的唯一标准。相关部门在职称评审、科研成果评价、科研考核、人才评价等方面,要着重考虑所刊发论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价值。其次,国家新闻出版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改革完善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评价,不能单纯以科技期刊的被引用率、影响因子等情况来评价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应鼓励和倡导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突出实用性技术特色,在技术应用、技术创新以及解决生产发展问题上做文章,引导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不断提高引领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2.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有关部门制定理性化的制度来激励期刊编辑、作者及成果推广单位重视应用研究并推广应用研究成果。首先,科技期刊编辑部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期刊所刊论文在区域经济社会中的有效应用,推动科技进步。其次,对于经常被政府部门、相关机构或组织、有关行业企业所采用,具有较高转载率的论文,或者引起读者积极回应和追问,并有可能把论文的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的论文,期刊编辑部及相关主管部门要给予这些论文作者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广大作者及潜在作者面向区域实践寻找选题并深入研究的学术兴趣和创造欲望,以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
3. 合作机制
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与区域经济建设的合作机制是指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通过适当的合作方式,有效增加合作效益。新闻出版、科技、教育等职能部门要制定并切实执行相关的制度与规定,激励地方高校科技期刊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要加强与区域内行业企业、专业协会、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将刊发在期刊上的有实践应用价值、有理论指导价值的成果向有关单位推介,为高校科技期刊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作者要帮助当地企业、行业等领域理解有关科技成果的意义与价值,掌握推广应用的要领。
二、地方高校科技期刊有效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
1. 强化服务,做好科技联姻和“纽带”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社会职能不断完善与创新,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也应该像高等院校一样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不能把高校科技期刊办成“职称晋升、学位论文、科研考核”等的工具。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编辑应关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结合当地企业、生产第一线等领域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导组织相关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并及时发表有指导价值的论文。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不仅要完成传递先进科技信息的任务,而且要帮助科研与区域社会需要之间的联姻,促进发表在刊物上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还要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刊物的媒体作用,跟踪报道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力所能及地帮助作者和使用单位解决科技向生产力转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2. 不断扩大期刊的读者面,积极推进科技普及工作
目前,我国有相当部分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读者面窄、实用价值不大。在国家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这些期刊不改革原有的办刊方式,其发展路子会越走越窄。首先,综合素养较高的期刊编辑队伍是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不断扩大作者群和读者群、不断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期刊编辑被称为读者的信息导航者,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编辑在做好编辑业务工作的同时,要走出编辑室,走向社会,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实践中挖掘优质稿源。其次,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积极与当地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合作,是地方高校科技期刊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当地民众科学素养的有效路径。由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从专业的角度提供前沿、创新、有应用价值的优秀论文成果,大众媒体通过适当形式的加工将这些成果介绍给公众,并通过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区域内的行业、企业。这是论文作者、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行业企业等各方共赢的活动。
nlc202309011247
3. 培育行业学术人才和区域生产技术人才
科技期刊在培育科技人才的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改革与完善组稿工作,不仅要提高期刊来稿的质量,而且要注重稿源的实践与应用价值。首先,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要向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约稿,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使读者通过阅读科技期刊提高自身素养。其次,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要积极向当地行业的实践工作者约稿,这些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可能捕捉到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等有推广价值的东西,但他们不一定能将这些内容形成文字表达出来,编辑应与他们主动联系,引导他们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更好地引领所在行业的科技发展。再次,期刊编辑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科研与学术底蕴并不厚实,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编辑更要忠于职守,忠于科学,精益求精,绝不允许急功近利者、弄虚作假者及怀有投机心理的人在地方高校科技期刊有立足之地。
三、区域经济建设推动地方高校科技期刊创新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发展较快,已进入世界科技期刊大国行列,但并非是科技期刊品牌强国,地方高校科技期刊更是缺乏具有较大权威与影响力的品牌期刊。区域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需求、区域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为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区域企业的技术革新、行业的创新发展以及地方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给地方高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地方高校科技期刊顺应当地的社会实践,不断创新;要求科技期刊引导作者发现、挖掘、研究相关热点、焦点问题,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难题,使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满足广大读者、实践工作者的求新愿望。
2.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不断创新选题
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科技期刊内容创新的相互促进,要求高校科技期刊的选题不仅应跟随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创新趋势的亮点。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编辑要与时俱进,开阔视野,扩大业务范围,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企业技术开发、行业标准制订完善与实施等过程中,全方位、深层次寻找、探索科学问题,并将其作为期刊选题,超前策划,发挥学术引导作用,使地方高校科技期刊刊载的内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动态平衡。
3.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地方高校科技期刊创新办刊理念,准确定位
任何一个地方的社会进步都基于当地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当地行业的发展为地方高校科技期刊注入创新的源泉和活力。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能使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推动地方高校科技期刊创新办刊理念。行业企业管理与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地的企业管理者、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等实践工作者不断产生新期待和新要求,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编辑要有效引导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牢固树立服务发展意识,促使地方高校科技期刊根据社会实践不断调整办刊思路,创新办刊思路,动态调整期刊定位。
[1] 张敏,李柏宁,林再峰等.论学术期刊编辑与“学术土壤”的培育[J].编辑学报,2009(6):474-476.
[2] 肖建洲,邓德红,黄登怀.论技术类期刊编辑开展互动型服务的策略[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8-71.
[3] 申海菊.编辑加工活动中修改权与编辑的人格追求[J].编辑学报,2010(6):480-482.
[4] 袁桂清,刘培一,杜杏叶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期刊品牌影响力与品牌状态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6):1037-1042.
9.农业经济期刊 篇九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gjbjb@mailhust.edu.cn 2.《教育发展研究》(上海)jyfz@263.net 3.《中国高等教育》(北京)gdjy@edumail.com.cn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adge@bit.edu.cn 5.《中国高教研究》(北京)cher1234@263.net 6.《江苏高教》(南京)jsgjzz@ec.js.edu.cn 7.《教师教育研究》(北京)gdsz@chinajournal.net.cn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jysbjb@mail.tsinghua.edu.cn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gaogong@mail.hust.edu.cn 10.《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hljg@chinajournal.net.cn 11.《现代大学教育》(长沙)YSJG@chinajournal.net.cn 12.《高校理论战线》(北京)gxllzx@263.net 13.《高教探索》(广州)gaojiao@gdjy.cn 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jypl@gse.pku.edu.cn 另附12家教育类其他重要期刊电子投稿地址如下: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北京)cvate@163.com 2.《职业技术教育》(长春)cctve@vip.163.com 3.《职教论坛》(南昌)zjltzzs@263.net 4.《职教通讯》(常州)zjtx@jstu.edu.cn 5.《教育研究》(北京)jyyjzz@263.net 6.《教育与经济》(武汉)ccnujyyjj@126.com 7.《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吉林)yxdlh1@sohu.com 8.《教育与职业》(北京)zazhi1917@263.net 9.《职业教育研究》(天津)zhyejyyj@263.net 10.《中国远程教育》(北京)zzs@crtvu.edu.cn 11.《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版)》(武汉)whzb@chinajournal.net 部分教育类报刊和学院学报投稿指南 《教师博览》 jsbl@jxjyqk.sina.net 《教师之友》 jszy@mail.sc.cninfo.net 《教育参考》 jyck2002@hotmail.com 《文汇教育家》 wbl@wxjt.com.cn 中国教师报(论坛)gaoying@chinateacher.com.cn 中国教师报(新课程)zhaijy@chinateacher.com.cn 中国教师报(对话)machaoh@chinateacher.com.cn 中国教师报(创新课堂)ywg@chinateacher.com.cn 中国教师报(综合实践)xfu@chinateacher.com.cn 《人民教育》(教学平台)chengsh@edumail.com.cn 《人民教育》(班主任)baiht@edumail.com.cn《现代教育报》(总编)xwb@modedu.com 《成才导报》(南北)jybnb@yahoo.com.cn 《成长导报》(于国宁)yuguoning@sina.com 《北京教育》 bjjybjb@public.bta.net.cn 《教育文汇》 jywenhui@263.net 《教学与管理》 jxygl@sohu.com 《继续教育》 jjxhx_bjb@sina.com 《湖南教育》 huangyhedc@163.net 《辅导员》(下半月刊)fdylove@sohu.com 《扬子晚报》教育话题 jyht@yangtse.com 《光明日报》(教育版)2002@gmw.com.cn 《教育时报》 jysb@shuren100.com 《教师报》(教研)jiaoshibao@yahoo.com.cn 《教书育人》 jyyr@chinajournal.net.cn 《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编辑部 1—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邮编:100088 《教学与管理》杂志社 22—103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邮编:030031 电话:(0351)7125475 《班主任之友》编辑部 38—64 地址:湖北省武昌阅马场 邮编:430060 电话:(027)88867432《数理天地》杂志社 82—538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37号 邮编:100080 电话:(010)62514245 E-mail: Mpw91@YaHoo.com.cn Mpw91@163.net http: // 《江苏教育》编辑部 28—1 地址: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邮编:210013 电话:(025)3714155 《苏州教育》编辑部
地址:苏州市迎枫桥弄13号 邮编:215006 电话:65100105 E-mail: sjbjb@szedu.com 《苏州教育科研》编辑部
地址:苏州市迎枫桥弄13号 邮编:215006 电话:65100105 E-mail: sjjkybjb@szedu.com 《苏州教研》编辑部
地址:苏州市慕家花园3号 邮编:215003 电话:65226877 65153155 《教师报》编辑部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19号 邮编:710003 电话:(029)7310866 7331290 《教育现代化》编辑部
10.药学期刊影响因子 篇十
次序 期刊名 影响因子 CHEMICAL REVIEWS 20.220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12.880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8.029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FERENCE DATA 6.229 5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5.936 6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5.725 7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5.153 8 TOPICS IN CURRENT CHEMISTRY 4.397 9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3.407 10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 3.336 11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2.861 12 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 2.609 13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530 14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463 15 BIOCONJUGATE CHEMISTRY 2.269 16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238 17 MARINE CHEMISTRY 1.967 18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1.894 19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1.797 20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764 21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1.677 22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1.641 23 COMPUTERS & CHEMISTRY 1.566 24 CHEMISTRY LETTERS 1.546 25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1.404 26 ENANTIOMER 1.388 27 REVIEWS ON HETEROATOM CHEMISTRY 1.349 28 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1.338 29 ACTA CHEMICA SCANDINAVICA 1.257 30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 1.197 31 INFLAMMATION RESEARCH 1.141 32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135 33 USPEKHI KHIMII 1.099 34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REVUE CANADIENNE DE CHIMIE 1.092 35 CHIMIA 1.058 36 ISRAEL JOURNAL OF CHEMISTRY 1.022 37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1.000 38 SOLVENT EXTRACTION AND ION EXCHANGE 0.984 39 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 0.970 40 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 0.941 41 JOURNAL OF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DATA 0.917 42 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 0.909 43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0.844 44 ADVANCED MATERIALS FOR OPTICS AND ELECTRONICS 0.837 45 JOURNAL OF MOLECULAR MODELING 0.809 46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0.802 47 CHEMIE IN UNSERER ZEIT 0.792 48 MENDELEEV COMMUNICATIONS 0.781 49 CROATICA CHEMICA ACTA 0.697 50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695 51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CHEMISTRY 0.694 52 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S 0.687 53 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OLECULAR RECOGNITION IN CHEMISTRY 0.685 54 ACS SYMPOSIUM SERIES 0.677 55 ANALES DE QUIMICA-INTERNATIONAL EDITION 0.631 56 CONCEPTS IN MAGNETIC RESONANCE 0.609 57 ARCHIV DER PHARMAZIE 0.584 58 HETEROATOM CHEMISTRY 0.577 59 ARZNEIMITTEL-FORSCHUNG-DRUG RESEARCH 0.568 60 MONATSHEFTE FUR CHEMIE 0.563
Chemistry, Analytical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18.330 2 ANALYTICAL CHEMISTRY 4.580 3 LC GC-MAGAZINE OF SEPARATION SCIENCE 4.012 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 3.494 5 CRITICAL REVIEW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3.095 6 ELECTROPHORESIS 3.054 7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2.502 8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321 9 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127 10 JOURNAL OF MICROCOLUMN SEPARATIONS 2.036 11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1.991 12 CHROMATOGRAPHIA 1.844 13 ANALYST 1.843 14 JOURNAL OF ANALYTICAL TOXICOLOGY 1.834 15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1.760 16 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 1.754 17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692 18 ELECTROANALYSIS 1.651 19 ANALYTICAL COMMUNICATIONS 1.628 20 REVIEW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1.615 21 HRC-JOURNAL OF HIGH RESOLUTION CHROMATOGRAPHY 1.570 22 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1.513 23 CHIRALITY 1.472 24 JOURNAL OF CHEMOMETRICS 1.425 25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1.395 26 JPC-JOURNAL OF PLANAR CHROMATOGRAPHY-MODERN TLC 1.321 27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1.312 28 TALANTA 1.291 29 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1.131 30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 1.028 31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1.014 32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1.013 33 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 0.948 34 MICROCHEMICAL JOURNAL 0.948 35 ANALYTICAL LETTERS 0.915 36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0.914 37 PHYTOCHEMICAL ANALYSIS 0.912 38 ANALYTICAL SCIENCES 0.880 39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0.840 40 FIELD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0.838 Chemistry, Applied MOLECULAR DIVERSITY 2.544 2 TOPICS IN CATALYSIS 2.436 3 CATALYSIS TODAY 1.860 4 MICROPOROUS MATERIALS 1.763 5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1.681 6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1.586 7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434 8 FOOD HYDROCOLLOIDS 1.357 9 CARBOHYDRATE RESEARCH 1.354 10 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1.249 11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1.141 12 CARBOHYDRATE POLYMERS 1.129 13 CHEMISTRY & INDUSTRY 1.118 14 CEREAL CHEMISTRY 1.093 15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1.024 16 CHEMTECH 1.017 17 FOOD AND AGRICULTURAL IMMUNOLOGY 0.963 18 FOOD CHEMISTRY 0.889 19 JOURNAL OF MICROENCAPSULATION 0.841 20 ADVANCED MATERIALS FOR OPTICS AND ELECTRONICS 0.837 Chemistry, Inorganic & Nuclear PROGRESS IN INORGANIC CHEMISTRY 8.412 2 ADVANCES IN INORGANIC CHEMISTRY 5.875 3 JOURNAL OF BIOLOGICAL INORGANIC CHEMISTRY 4.412 4 METAL IONS IN BIOLOGICAL SYSTEMS 4.344 5 ORGANOMETALLICS 3.471 6 INORGANIC CHEMISTRY 2.965 7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786 8 STRUCTURE AND BONDING 2.567 9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DALTON TRANSACTIONS 2.507 10 TETRAHEDRON-ASYMMETRY 2.484 11 PROGRESS IN SOLID STATE CHEMISTRY 2.333 12 COMMENTS ON INORGANIC CHEMISTRY 2.241 13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1.612 14 INORGANICA CHIMICA ACTA 1.454 15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1.432 16 POLYHEDRON 1.335 17 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1.249 18 ZEITSCHRIFT FUR ANORGANISCHE UND ALLGEMEINE CHEMIE 1.168 19 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 1.162 20 RADIOCHIMICA ACTA 1.010
Chemistry, Medicinal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 4.571 2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4.406 3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3.739 药物化学杂志 4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 3.336 5 MOLECULAR DIVERSITY 2.544 6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1.967 7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1.779 8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764 9 PERSPECTIVES IN DRUG DISCOVERY AND DESIGN 1.733 10 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 1.718 11 ANTI-CANCER DRUG DESIGN 1.692 12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1.641 13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1.522 14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1.500 15 CHIRALITY 1.472 16 PLANTA MEDICA 1.322 17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 1.197 18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135 19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116 20 MEDICINAL CHEMISTRY RESEARCH 0.896 21 NATURAL PRODUCT LETTERS 0.692 22 ARCHIV DER PHARMAZIE 0.584 23 ARZNEIMITTEL-FORSCHUNG-DRUG RESEARCH 0.568 24 JOURNAL OF LABELLED COMPOUNDS & RADIOPHARMACEUTICALS 0.527 25 PHYTOTHERAPY RESEARCH 0.509 26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0.495 27 PHARMAZIE 0.419 28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0.343 29 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 0.153 Chemistry, Organic ALDRICHIMICA ACTA 5.462 Sigma-Aldrich公司的有机学报 2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4.406 3 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 4.053 4 ADVANCES IN CARBOHYDRATE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3.800 5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3.500 有机化学杂志 6 ORGANOMETALLICS 3.471 7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2.814 8 SYNLETT 2.752 9 TETRAHEDRON LETTERS 2.617 10 TETRAHEDRON-ASYMMETRY 2.484 11 BIOCONJUGATE CHEMISTRY 2.269 12 TETRAHEDRON 2.160 四面体 SYNTHESIS-STUTTGART 2.150 14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1.779 15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PERKIN TRANSACTIONS 1 1.700 16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PERKIN TRANSACTIONS 2 1.679 17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1.612 18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1.500 19 CHIRALITY 1.472 20 ENANTIOMER 1.388 21 CARBOHYDRATE RESEARCH 1.354 22 CARBOHYDRATE POLYMERS 1.129 23 JOURNAL OF CARBOHYDRATE CHEMISTRY 1.033 24 BIOORGANIC CHEMISTRY 1.000 25 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 0.950 26 JOURNAL OF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0.915 27 HETEROCYCLES 0.831 28 ORGANIC PREPARATIONS AND PROCEDURES INTERNATIONAL 0.830 29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0.771 30 ZEITSCHRIFT FUR NATURFORSCHUNG SECTION B-A JOURNAL OF CHEMICAL SCIENCES 0.731 31 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0.696 32 BIOORGANICHESKAYA KHIMIYA 0.655 33 MAIN GROUP METAL CHEMISTRY 0.642 34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0.605 35 JOURNAL OF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JAPAN 0.591 36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0.545 37 KHIMIYA GETEROTSIKLICHESKIKH SOEDINENII 0.487 38 HETEROCYCLIC COMMUNICATIONS 0.469 39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B-ORGANIC CHEMISTRY INCLUDING MEDICINAL 0.379 40 ZHURNAL ORGANICHESKOI KHIMII 0.267
1..Chemical Reviews《化学评论》
ISSN 0009-2665,1924年创刊,全年8期,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20.993,被引频次35148、年载文量146。刊载化学研究关键领域进展的评论与分析文章,旨在节约读者查找过多文献的时间。本刊内容包括有机、无机、物理、分析、理论和生物化学。
2.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化学研究述评》美国
ISSN 0001-4842,1968 年创刊,全年12期,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15.901,被引频次15616、年载文量112。刊载反映化学各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最新进展的分析和评述文章。
3.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应用化学国际版》德国 ISSN:1433-7851,1962年创刊,全年26期,John 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8.427,2003年EI收录1098篇。1962-1997年刊名为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in English 1962 – 1997 Organic Letters《有机快报》美国
ISSN:1523-7052,1999年7月创刊,全年26期。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收录1169篇。
Macromolecules《高分子》 美国
ISSN 0024-9297,1968年创刊,全年26期,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0年影响因子3.534,被引频次44707、年载文量1168。刊载聚合物化学基础研究论文,涉及合成、聚合机理与动力学、化学反应、溶液特性、有机和无机聚合物以及生物聚合物的整体特性等。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天然产物杂志》美国
ISSN 0163-3864,1939年创刊,全年12期,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0年影响因子1.652,被引频次4972、年载文量442。刊载生药及其相关科学方面的研究论文、札记和简报。美国化学会与美国生药学会合作出版。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杂志》美国
ISSN 0022-3263,1936年创刊,全年26期,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0年影响因子3.440,被引频次60651、年载文量1516。发表有机化学所有分支
原始研究和阐释的文章、札记和简讯。简明报道有机反应、生物有机化学、理论有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光谱学等进展。注重新化合物报道,包括对其性能、纯度和数据的分析论证。
另外,国外期刊影响因子可通过网站: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