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孝(共15篇)
1.国旗下讲话孝 篇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中午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宁波江北有一个慈孝之乡吗?知道是哪里吗?它就是开展过全国首届慈孝文化节的慈城。今天借着午课时间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下慈孝文化吧,让怡江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懂得怎样孝敬自己的长辈,做一名懂得孝道的小学生。
如果有人问,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来的?谁是我们最亲最亲的人呢?毫无疑问,那当然是爸爸妈妈啦!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父母不仅毫无怨言地养育我们成长,而且还给了我们纯粹无私、宽大无边的爱。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最无私的。父母为了抚养我们成人,总是那么幸苦,那么努力,倾尽了所有的心血。所所以,一个懂事的孩子,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鸦有反哺之效”,“羊有跪乳之恩”。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提倡讲孝道。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培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连动物都知道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
现在,我们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农村家庭最多也只有一两个孩子。他们都是父母的“心肝”、大人的“宝贝”从小被宠爱惯了。在父母、爷爷奶奶面前,任性撒娇。从不知道去感恩父母、孝敬老人。那么,我们小学生怎样做到孝敬父母呢?
首先,要听从父母的话,不辜负他们的殷切希望,做一个听话的孩子。父母叮嘱我们的话一定要牢记心上,并努力照着去做。对于父母的批评,要虚心接受。如果父母批评过于严厉,不要当面顶撞父母,如有必要,可以事后心平气和地向父母解释。要懂得,我们的成长就好像一棵小树一样,如果不剪枝修理,任其自由发展,那么,将来能够成材吗?俗话说“孩子要从小教、树苗要从小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要懂得体贴父母,邦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的孩子。例如,早上起来自己整理房间,整理生活、学习用具,学会自己洗自己穿的衣服、鞋袜等。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不要总是让父母包办代替。当父母心情不好,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做子女的不要去打扰他们,而应该主动去陪陪他们散散心,或为他们捶捶背,或为他们洗洗筷子刷刷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为他们做一些可口的饭菜。要知道,这些举手之劳之事,定能够给父母带来极大的安慰,定能够抚去他们内心的不快,定会慰藉他们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其实,感恩父母,孝敬老人,这并不难做到。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著名作家老舍童年的时候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老舍自幼家境贫寒,他两岁便没有了父亲。母亲为供他上学,每天靠给人家浆洗、缝补衣服来维持生活。老舍看到母亲的双手总是又红又肿,心里总不是滋味,说不出的难过。每天放学回家后,他总是抢着帮母亲干活。母亲洗衣,他就燃火烧水、送水。母亲缝衣,他就看炉火,递烙铁。只要是他能做的事,他都做。他常为减轻了母亲的一点劳累而高兴。老舍学习非常努力,他知道,自己只有得到好的成绩,才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和安慰。
在吃饭穿衣上,老舍从不提任何要求让母亲为难。他的袜子破了,母亲给他买了双新的,他舍不得穿,仍然穿那满是补丁的旧袜子。有时中午回家吃饭,赶上家里没粮食了,他就一声不吭,扭头就会学校,饿着肚子继续上课。
一个微小的进步,去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与孝心吧!”
今天的慈孝午课活动暂告一段落,期待下周的相聚,祝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每天好心情,谢谢!
2.国旗下讲话孝 篇二
一、话题应可感
国旗下讲话相当于一堂面对全校师生的公开课, 如果没有精心准备讲话稿, 或者话题不吸引人, 讲话内容脱离学校和学生实际, 就很难吸引学生, 也难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演讲的话题可大可小, 可以关注国际国内时政大局, 可以围绕社会热点和师生关注焦点, 也可以围绕学生生活、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等常规问题来谈。有的学校结合一年的节日选择对应的话题, 也有的学校制定一年的德育话题, 逐周演讲, 这都可以。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多年前顾宪成写的这副楹联恰好为今天的国旗下讲话作了绝妙的注解。
当然有一些国旗下演讲话题也不错, 但是过于空洞, 缺少例子或者未能结合实际。学生听则听之, 绝不会往心里去。真正受学生喜欢的应该是一些贴近学生实际、具体可感的话题, 不在于话题的大小, 关键是能否打动人心。对此可以总结为三个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比如去年5·12汶川大地震, 举国齐悲, 众人伸手援助, 这样的话题既重大又有实际参与, 效果就比较好。再比如节水日里谈节水, 就容易将生活中的细节上升到责任高度, 让学生明白节水的意义。从此节水就不只是行为问题, 更是道义责任的问题。这样的话题学生爱听, 教育效果自然显著。
二、演讲须精彩
国旗下讲话不是简单的发言, 应该是一场演讲, 应该从演讲的高度去审视和衡量国旗下讲话。首先, 是演讲者的确定。很多学校习惯性地安排学校领导讲话, 也有安排老师学生讲的, 这些都可以。大多时是根据话题选合适的人, 除了本校人员, 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邀请花木工人、校友、社会人物等谈相关的话题;也有因人而确定话题的, 比如对师生有教育意义的特殊嘉宾、重要校友等。演讲者要常换常新。其次是演讲者要重视演讲活动, 要作充分的准备, 尤其是演讲稿要准备好, 如果照本宣科, 与观众缺少眼神交流, 效果会大打折扣。有的学校一律要求演讲者先试讲, 有经验的老师可以自己试讲, 没经验的老师和学生必须公开试讲, 以确保演讲成功。再次要尽量提高演讲水平, 力求精彩。作为全校性的集会, 而且又是早上这样的黄金时间, 如果演讲者持敷衍的态度, 成本就太高了。更关键的是作为劳师动众的校级活动, 大家期望值都比较高, 众目睽睽之下, 评价往往只有两种——“好”与“不好”。一旦不成功, 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反而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直接影响学校的风气。所以说, 演讲精彩是教育高效的关键。
演讲是一门艺术, 做到专业有难度, 但是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却很有必要。诸如外在的形象、衣着、姿势、表情等, 声音的高低强弱, 语速的快慢与节奏等都要考究。有的演讲者满口方言, 动辄训斥学生, 揭露批判不良行为, 尽管用心良苦, 但只会激起学生的反感抵触, 自然没有教育效果。为了提高演讲水平, 有的学校还专门对国旗下演讲进行评价, 邀请学生代表、老师等对演讲的主题、形式、语言、演讲技巧以及演讲者的仪表等打分评议, 使得人人重视个个上心, 这样对国旗下讲话能起到良好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三、形式务新颖
升旗仪式有简单的程序, 但国旗下讲话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有许多老师创设出不少新的形式, 比如用英语和汉语双语演讲来宣传英语学习, 有的安排两个人演讲, 有的组织几名同学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代替演讲, 也有的安排一个团队进行诗朗诵, 效果都很好。有的老师演讲时穿插讲一些笑话谜语什么的;高明一些的老师演讲时适时抛出一些话题给学生回答的机会, 从而调动全场, 形成上下互动的情势;更有一些老师随身带一些图片、实物等展现在学生面前, 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比如有位老师进行“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的主题演讲时, 他从虎门销烟的背景讲起, 讲鸦片的特点、对人体的危害, 然后取出随身带来的图片, 展示鸦片对人体的侵害, 对人性的扭曲, 对人生、家庭的改变等, 图文并茂, 情真意切, 全场学生无不受到触动。
当然, 形式不需要太过花哨和繁琐, 其必须为演讲主题服务。原本是利用心理上的“喜新”而行的教育方式, 一旦变成哗众取宠、喧宾夺主之举, 就会显得画蛇添足, 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 演讲时间不宜过长, 应控制在3~10分钟以内。而就整个升旗仪式来讲, 也应该务求简洁, 力避繁琐冗长。
四、氛围要创设
演讲效果离不开环境氛围的烘托, 而环境最起码的要求是净、静二字, 此外就是空间适宜、音响设备良好。一个整洁安静、气氛和谐的环境能给演讲者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 也能给听众以舒服愉悦的心境, 也唯有这样的心境才能使观众更专注更深入地理解演讲的内容, 在心理和情感上与演讲者形成共鸣。
有时为了特定主题的需要, 演讲现场需要适当准备一些布景道具。比如有一所学校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里演讲时, 事先准备了电影短片、《屠城血证》一书和小红旗等, 演讲者情绪激动, 慷慨陈词, 场下观众挥舞小旗积极互动, 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环境氛围的适当营造并非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我们要像备课一样把国旗下演讲当作一节课去准备;我们要把它当作一场灵魂洗礼, 如果真的有一个或者几个甚至更多学生因为这一场演讲而彻底改变了世界观人生观, 树立理想, 奋发图强, 最终成为国之栋梁, 付出这样的劳动岂非事半功倍?当然, 若非主题特别需要, 一般情况下也以简单便洁为宜, 适当点缀渲染即可。
五、教育当系统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系统的各组织共同合力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效果。国旗下讲话也需要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国旗下讲话可以成为学校教育大系统中的一环, 也可以以自己为中心, 结合学校其他的教育活动。国旗下讲话可以成为学校一周、一月、一个学期学习生活的总动员, 或者成为一项活动的开幕式;可以是一项主题教育系统中的一环, 协同学校其他教育活动开展, 也可以以国旗下讲话为先导, 引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比如有的学校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 事先定好计划后, 就在某月开始的升旗仪式上演讲发动, 各班级则利用晨会夕会进行具体的教育培训, 中途安排适量的文明礼貌实践作业, 月底举行主题队会, 最后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总结。
国旗下讲话既可以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 比如主题班会、晨会夕会、实践作业等;也可以与教学相结合, 比如联系科学社会学科谈环境教育, 联系语文学科谈阳光阅读等;还可以将学校最近的重要活动, 比如校庆、创建、开放日、友谊赛等结合起来作动员。总之, 国旗下讲话要能将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充分结合起来, 形成合力, 以期达到德育效果的最大化。
3.国旗下的讲话≠训斥 篇三
与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一起聊天,不知何故,她五岁的儿子突然蛮了起来。我和朋友慌了手脚,但还是想方设法赶紧哄骗他,而小家伙却一点也不买账,不管我们怎么施弄伎俩,他也不予理睬。朋友实在没办法,只好亮出最后的撒手锏对儿子说:“你知道这位阿姨是谁吗?她是老师。”嘿,这句话还真灵验,刚才还蛮气通天的孩子一下子就像六月的阴天转为晴天。其实,把老师作为威吓孩子的“武器”并不止朋友一个。邻居家的小孩与父母闹别扭,妈妈只要说“我打电话告诉你的老师。”她马上就乖乖地说“妈妈我错了,不告诉老师,好吗?”这不把老师的力量神话了吗?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总喜欢嘀咕这句话。但每次过后,同一个问题又总是萦绕在我脑海中: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力怎么就这么大呢?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星期一早晨。这是第七周,轮到总务主任在国旗下讲话。作为学校后勤部门的主要领导之一,针对当前学校卫生状况较差,学生行为存在诸多不文明等实际现象,主任决定把讲话内容圈定在“文明”上。我们知道,国旗下的讲话与升国旗、唱国歌这两个程序一样庄严而又神圣。因此,总务主任当机立断立于升旗台中央,居高临下地面对全校师生开始了这场演讲。微型话筒虽然很小,但它把总务主任那气势恢宏、铿锵有力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每一位学生在鲜艳的国旗下都认真地聆听着从总务主任嘴里迸发出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不知是出于激动,出于职业原因,还是出于对学生平时种种不文明行为的深恶痛绝,总务主任的声音显得越来越大,以至于我们能很清晰地辨别出那是一种批评,一种很严厉的、近似于破口大骂的、使人听了毛骨悚然的批评。我看了看总务主任,此时他正铁青着脸,用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着全体学生,那架势似乎就要用他机关枪般的眼神和严厉的批评立即扫灭学生所有的不文明行为,使他们立刻与文明起航同行。
无论是作为总务主任,还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确实有必要指出并帮助学生纠正一些不文明习惯,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做一个有几千年文明礼仪之史的传承者、被别人称道的有教养的人。可利用国旗下的短暂讲话来进行这种大规模的训斥,它真的能立竿见影?让学生自觉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并就此改掉?我想不会。这样的讲话非但起不了好的正面引导效果,还会让学生打心眼里鄙视这位演讲者。国旗下的讲话,在我看来,它应是一种心灵的交织与渲染,灵魂的交流与碰撞。它应该有血有肉,有具体的生命,能让学生在教师激情飞扬的妙语中回味,在典型事例中深省。它应该有很强的辐射力,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让他们听后立即想去干点什么。换句话说,国旗下的讲话应具有励志作用。
不可否认,总务主任的初衷是好的,可他使国旗下的讲话演变成了“批斗会”,这不仅违背了原先国旗下讲话的原则和本质,还让学生对教师更畏惧了三尺。当然,这位总务主任的严肃与排山倒海般的批评也正给了我“老师缘何在学生心中拥有巨大威力?缘何能成为家长管理孩子撒手锏原因”的最好答案。由此我试想,如果总务主任在写讲话稿时能换一种口气婉转地表达,把坚决的否定改头换面成恰到好处的疑问或反问,就像有些教师在课堂中把自己喜欢问的“为什么”改换成“你是怎么想的”便于学生回答一样,那么学生在老师的“看到乱扔垃圾的同学你会想些什么?如果看到路过的地方正好有废纸,你会捡吗?这是一座环境多么幽雅的校园啊,我们有理由破坏吗?”等问题的促动下就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4.百善孝为先国旗下演讲稿 篇四
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是一首动听的歌传诵至今,“孝”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长江黄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动天地的古老传说。从西汉的董永卖身葬父,东汉的黄香扇枕温衾,三国的孟宗哭笋,到今天的山里女子佘银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母亲。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他们给予我们心灵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他们是我们心灵的浸润剂。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是“孝”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行动。那么“孝”到是什么呢?“孝”是沉香不怕艰难险阻,排除万难一定要救出母亲的赤子之心,“孝”是许士林为了救母亲磕红的额头,“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远见。
从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朋友们想一想是谁用虬劲的手臂,为我们撑起一片无邪的天空,没有风也没有雨,是谁赠我们傲翔的双翅搏击长空。我们始终飞不出那一双牵挂的眼神。回想一下吧,来自深夜的一声咳嗽,是否叩醒你们沉睡的心灵,你们是否听到筋络退化的声音,是否听到皱纹肆意绽放的声音,是否听到黑发脱落的哀怨。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伟大的父母。当我们渐渐长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搀。怎可忘记,父母曾因为给我们撑起一片天,背影已变的衰老,憔悴已布满的双眼。
因为“孝”我们才有了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是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孝”不仅是我们应该尽的义务,更应该是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和爱。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那是对蓝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时代的骄子,更应该把“孝”付诸于行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不要等到父母他们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才懊悔。有了侍奉父母的心,即使不能终老,亦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天地。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筑永恒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恒的奇迹。
5.国旗下讲话孝 篇五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会谦让》。
在我国安徽的桐城,有一条巷子特别出名,人们总爱讲起这条巷子的来历: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说,从千里之外来的家书只是为了一堵墙,你再让对方三尺又有多大损失呢?你看,雄伟的万里长城今天依然蜿蜒曲折,但是当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经不在人世了。其实,这首诗就是劝告他的家人,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争来抢去呢?张家人看罢来信,深深领会到张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看张家礼让三尺,也随即退后三尺。两家不仅化解了纠纷,还为过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这六尺巷已成为了我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是呀,让人三尺又何妨呢?生活中常常需要我们大度地让出这“三尺”,谦让会让我们的心境更加明澈。英国的《太阳报》曾以“什么时候最快乐”为题进行有奖征答,他们从八万多封来信中统计出了选择人数最多的答案:礼让别人时最快乐!因为,我们的谦让,会换来别人的感谢和微笑,也会为自己换来快乐的心情。
谦让是一种美德,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风度。我们小学生理应学会谦让,养成相互谦让的良好习惯。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之间为了琐碎小事,发生争吵甚至打架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固执己见、互不相让的争吵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可是,如果我们拥有了谦让的精神,遇到这种争执明智地退让一步,或许,我们便会发现很多误会和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因为,谦让不仅可以化解矛盾,更能化阻力为动力,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就拿我们高年级学生来说吧,每当周一的升旗仪式结束后,楼梯口便聚集了很多班级的同学,这时,我们各个班的领队同学便会带领我们静静地等候,让低年级的同学先走。体育课后,饮水机前少不了急着喝水的同学,而一些懂得谦让的同学总是友好地让其他同学站到前面。谦让,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显得更加温暖可爱;谦让,让我们心胸宽广,收获了更多的友谊和快乐。
同学们,你们也想收获这样的快乐吗?你们也想让生活充满阳光,溢满芬芳吗?那么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谦让吧!给人方便,与己方便,中午就餐时,让同学站到前面;发放新书时,让同桌先拿;下楼时,让低年级的同学先走;出教室门时,让老师和女同学先行;做游戏时,把玩的机会让给还没有玩过的同学;看书时,把书让给另一位也很想看这本书的同学,自己下次再看……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谦让的精神为我们自己储蓄文明,共同分享我们的欢乐吧!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国旗下讲话:学会走路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 走路礼仪遍校园。
走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婴儿,人人都会,且天天在做,是一件极其寻常和简单的事情,而被我们所忽略。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校园里这样的镜头: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像支离弦的箭,直奔教室而去, 下课铃响了,众多同学蜂拥而出,如洪水决堤,势不可挡!
我们来听一段新闻: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中学曾发生学生踩踏伤亡事件,导致6名学生死亡,39名学生因受惊吓及受伤住院治疗观察。发生在校园内的踩踏伤亡惨案,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发生24起中小学生拥挤踩踏的事故。
在这血淋淋的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不能再把父母、老师所说的:“小心走路!”
“注意走慢点!” 等充满爱心的话语当成耳边风;不能再把习以为常地走路视为走马观花来应付了。
其实,走路也是一门学问。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体态语言。正确的走姿,能体现一种动态美,能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韵味,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青春活力和自我魅力。
正确的走姿如一位良师益友,相信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大有帮助。但以下几种错误的走姿我们更不能视而不见,而应当引以为戒。
第1种:横冲直撞
行走时,专爱挑人多的地方走,在人群之中乱冲乱闯,甚至碰撞到他人的身体,这是极其失礼的。
第2种;抢道先行
行进时多注意照顾和方便他人。通过人多路窄之处务必讲究“先来后到”,对他人“礼让三分
6.国旗下讲话孝 篇六
小学2010元旦国旗下讲话,元旦国旗下讲话稿
同学们:我们刚刚欢度完元旦假期,迎来了崭新的2009年。新一年的到来,意味着同学们又长大了一岁,每一位同学在生活上、纪律上、学习上都应该有所进步。在新年到来之际,祝愿全体同学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在这一周的周四、周五,将迎来我们的期末考试,为了在期末考试中能够获得好成绩,在这最后几天的复习中,向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1、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老师布置的作业。
2、及时归纳总结自己经常做错的题目,还有不懂的一定要请教老师或同学。
3、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作业外,还应该抽出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
4、做到劳逸结合,确保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7.多重视野下的孝文化研究 篇七
一、孝文化的历史演进
中国孝文化从“殷人无孝”到“周公推孝”、“孔孟扬孝”、“移孝作忠”, 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丰富完善、扭曲异化的历史演化过程, 其中既有人文思想的精华, 又不乏封建性的糟粕。
(一) 萌芽:殷人无孝, 重鬼轻人。
中国社会自古就有孝的思想。《尧典》中岳荐舜时, 即赞美舜之“克谐以孝”。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中, “孝感动天”讲的就是舜的孝悌故事, 舜作为一个孝的典范, 标志着中华孝道的萌芽。但在舜生活的年代及以后的漫长时期, 孝并没有普遍的社会道德意义。“殷人无孝”说法认为, 即便是殷人也不存在“善事父母”意义上的孝道, 殷人之孝, 重在祭祀先祖和追奠亡灵上, 重鬼事而轻人事, 行孝的对象重在已逝的亡灵, 对身边生活的父母亲长则不以为然, 有孝之名而无其实。
(二) 发展:周公推孝, 以孝入刑。
根据史料, 周人在孝道上与殷人正相反, 它看重的是对身边父母现实的行孝, 而在祖宗祭祀上重在哀思之心的挚诚, 这是由周人的农耕人群传统决定的。[3]农耕社会中, 长者在长期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不仅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而且负责族群的组织和管理, 对族群的生产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人们尊重和信赖的对象。对孝道思想和实践做出伟大推动的人是周公。因为周公把孝的对象放在实在的人上, 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他还把孝的思想和行为法律化和政治化, 使它成为强制性的法律规范。
(三) 完善:孔孟扬孝, 孝行天下。
周公是孔孟仰慕的对象, 也是孔孟思想的主要源泉。孔孟对周公的孝道思想进一步挖掘整理、丰富完善, 形成了孝道完备的理论体系并进行大力宣扬,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孟的孝道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孝经》《礼记》和《孟子》等经典著作中。其中《孝经》的产生, 标志着孝道思想的成熟完备。
(四) 异化:忠孝合一, 愚忠愚孝。
秦王朝统一六国后, 地主阶级为了维护专制主义的统治, 大力宣扬“忠孝合一, 移孝忠君”, 把孔孟孝道思想加以篡改利用, 不断扭曲异化, 使孝最终沦为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人民的工具。主要表现在孝的专制化与绝对化、孝的神圣化与迷信化、移孝作忠、忠孝合一、忠高于孝等方面。
二、多重视野下的孝文化
(一) 道教孝道观。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道教在自身神仙信仰的基础上对历史上既存的思想、鬼神学说和孝道观念要素加以融汇、整合与升华, 创立起自己独特的孝道观念和教化系统, 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展, 对世俗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道教素有重视孝道的传统, 并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孝道伦理思想。同时道教孝道的产生也是道教走向贵族化、官方化的需要。[4]在道教孝道观的来源方面, 李远国先生曾提及:“考察道教孝道思想的来源, 无疑来自儒家。”[5]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明确提出孝的重要性, 即“天下之事, 孝为上第一”, 认为孝与寿并为天下最急迫的事情。众所周知, 追求长生就是道教最鲜明的特色和最重要的事情, 将孝寿并言, 可见道教对孝的重视程度。
在道教看来, 行孝不仅是儿女应行的义务, 而且有助于个人心性的修炼。《太平经》中有“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君亲师, 即是道教“孝”的对象。在君王统治天下的时候, 道教对君主的孝即忠诚, 表现为“常旦夕忧念其君主也。念欲安之心, 正为其疾痛, 常乐帝王垂拱而自治也。但乐使王者安坐而长游, 其治乃上得天心, 下得地意, 中央则使万民莫不惧喜, 无有冤结失职者也”。[6]
道教的孝道思想有许多现实意义。在家庭方面, 它倡导尽心赡养父母的理念, 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在个人方面, 它可以帮助提高个人修养, 特别是有助于个人心性修炼;在社会方面, 它可以帮助维系社会秩序, 并且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自然方面, 它倡导保护自然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这些都是由道教自然无为的核心观念引发出来的, 在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二) 儒家孝道论。
孔子和孟子大力宣扬孝道。首先, 他们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人生法则, 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孝经·三才章》讲:“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7]《论语·学而》中也提到:“其为人也孝悌, 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 其为人之本与。”[8]其次, 孝也是德育的切入点, 是治国理政的法宝。《孝经·开宗明义章》中说道:“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9]认为孝是“至德要道”, 用以治理国家, 就会“民用和睦, 上下无怨”。第三, 孝还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孟子·尽心上》中说:“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 一乐也……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10]
关于行孝, 《孝经·纪孝行章》中这样写道:“孝子之事亲也, 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 然后能事亲。”[11]可以看出, 孔孟的行孝思想内容丰富多彩, 完备而深刻, 代表了中国孝道的最高境界。孔孟孝道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仁”与“和”, 因此, 孔孟的忠君思想与后世的“忠孝合一”“愚忠愚孝”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三) 佛教之孝经。
佛门孝经的出现, 使中国人的血缘伦理规范在儒家经典之外又获得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的佛教信众看来, 劝亲信佛、出家修道、普度众生等都是在尽孝道。
1. 劝亲信佛是尽孝。
佛教主张自己信奉佛教, 也应该劝说父母共同信仰佛教。在最早译经的《四十二章经》中就以较量功德的方式提出了这样的主张:人生在世最应孝敬尊重的人, 除佛之外, 就是自己的父母了, 以佛教度化父母所得的功德仅次于对佛的供养。与儒家的重视谏诤相比, 佛教更为强调从积极的方面对父母进行教化和引导。
2. 出家修道是尽孝。
自从东汉末年起, 许多人就以剃发、独身、僧服等不与中国孝道相合之处对佛教进行攻击。到了东晋时期, 高卧庐阜的慧远认为, 佛教信众有在家和出家的区别。在家居士仍然处于君主的治理和父母的庇护之下, 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 故而在忠君孝亲的实践中并无异于常人之处。但如果是因慕道而欲出家修行, 则必须得到父母与官府的准许;君父不许, 不得私自出家。出家之后, 专心行道, 师表人天, 堪为众生超脱生死苦海的向导, 是政令教化的最好的辅助, 因此并不与孝道相违。[12]在反佛风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况下, 被认为是“道德所居”的庐山慧远德为物尊, 朝野崇重, 南北各方, 无不致敬, 其造论著文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力, 是处于东晋朝廷制定佛教政策时必须要考虑的重大因素。自此以后, 出家修道即是尽孝的观念得到社会的认可, “一人得道, 九族升天”的说法逐渐流行起来。
3. 慈悲为怀是尽孝。
中国大乘佛教认为, 人们不仅应该绝对孝敬今生今世的父母, 而且还应该无条件地孝敬无数的前生来世的父母。因此慈悲为怀, 善待一切众生, 就成了孝敬父母的应有之义。僧人在出家之初即发下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以此来上报四重恩 (即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三宝恩) , 下济三途苦 (即地狱、饿鬼、畜生等苦难最深重的三恶道) 。[13]
佛教在完全容纳和接受儒家孝亲观的同时, 又根据儒家经典和佛教的慈悲之心, 对其进行扩大和提升, 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形成了一些既与儒家相关、又有所区别的新的孝亲观念, 这无疑是对中土孝道观的丰富和发展, 对中国民间尽孝之风的盛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百善孝为先, 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中国人把孝视为人立身之本、家庭和睦之本、国家安康之本, 同时也是人类延续之本。传统孝观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经过历代统治者、思想家的改造, 已经变成了内涵极其丰富的伦理规范。其中蕴涵的许多伦理精神, 在中国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对维护国家、社会和谐稳定,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明译注.墨子[M].广州:广州出版社, 2004.
[2][德]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3]邓田田.论周公之孝道伦理思想[J].伦理学研究, 2010 (1) .
[4]孙亦平.论道教伦理的两重性及其现代意义[J].当代宗教研究, 2005 (1) .
[5]李远国.论道教的孝道思想[J].文史杂志, 2002 (5) .
[6]乐爱国, 庹永.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J].伦理学研究, 2009 (3) .
[7][9][11]汪受宽.孝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8]金良年.论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10]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60.
[12]刘玮.佛教《盂兰盆经》中的孝道思想[J].孝感学院学报, 2007 (4) .
8.国旗下讲话孝 篇八
关键词:德育;少先队;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
每周星期一或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中升国旗仪式后进行的国旗下讲话,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其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实践调研中发现,目前不少学校未能建立起优化国旗下讲话的有效机制,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未能充分发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国旗下讲话没有专人负责组织,没有精心准备,临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成为一般性讲话发言、小结和布置工作。各次讲话之间内容缺乏有机联系,互相脱节,而且国旗下讲话也往往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要求脱节。国旗下讲话的精神,讲话中提出的要求等未能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贯彻,讲话归讲话,工作归工作,削弱了教育效果。同时,国旗下讲话形式一成不变,缺少讲话前及讲话后的相应教育活动,难以起到有效地组织教育的引导功能。
国旗下讲话主旋律不够突出,对弘扬和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线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仓促应付式。临时拟题,匆忙准备,缺少人文性,缺乏激情;就事论事式。讲话内容局限于校内近期发生的问题,教育缺少前瞻性和预见性;照本宣科式。国旗下讲话成了照读文件和讲稿,内容成人化,未能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灌输填鸭式,不注重演讲技巧,缺少典型事例,讲话过程中没有互动共鸣;指责训话式。批评斥责多,诱导激励少,少先队员处于消极的被动接受状态。
经前期充分调研,笔者以为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低主要是基于以下四方面原因:其一,学校对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例行公事,直接导致国旗下讲话的高耗低效;其二,国旗下讲话的德育目标被拔高,“高大全”导致了“假大空”,演讲者总是喜欢讲套话。其三,传统德育方法上的单一,说教式的灌输法一以贯之,使得国旗下讲话效能愈加低下,从而造成许多队员兴致索然。其四,传统德育评价手段的形式主义倾向,难以激发国旗下讲话组织者演讲者强烈的创作欲及表现热情。实践管理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只要把握好“一主线、两原则、三措施、四要求”的工作策略,必能有效提升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
一、贯穿以灌输培养朴素感情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线
国旗下讲话应围绕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努力在全体队员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1)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2)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的教育。(3)全面发展教育,引导队员听党的话,争当四好少年。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对国旗下讲话在内容上要求讲话内容健康、真实,能体现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如:围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可先后安排《党是太阳,我是花》《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学党史,我能行》《小英雄的故事》《争做知党爱党的好少年》《红领巾永远心向党》《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争当四好少年》《时刻准备着》《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等多次讲话,以爱党爱国主义为主旋律,进行朴素的爱党爱国教育,把少先队员的报国之情落实在勤奋学习、全面发展、争当四好少年的教育上。
二、坚持及时与生动的两原则
1.及时原则
每个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和纪念日都是重要的教育时机,及时教育能提高教育的效果,能引起受教育者对某些问题的注意,加深受教育者对正确理念的理解,形成集体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如果不重视教育的时效性,等时过境迁才进行教育,就会降低实效性。国内外(包括本地区、本校)重大事件,各种法定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我们都应在国旗下讲话中加以阐述,将世界风云和国家大事纳入少先队员视野,引起深层思考。
2.生动原则
讲话内容和形式都要求以生动的表现方式来贴近队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坚持不讲空话,做到讲话内容贴近队员生活,贴近队员心理,讲队员关心的事,用艺术时尚情感生动的元素来讲。在活动形式上,注重少先队礼仪教育,强力培训少先队国旗班同学。针对队员实际,可组织“我当一天护旗手”“我是光荣的升旗手”“今天我在国旗下发言”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内容组织上,争取形成主题系列化,注重指导队员将正确的理念和高尚的情感化为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国旗下讲话过程管理与互动评价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措施
根据国旗下讲话的上述性质,相关管理人要积极寻求校长室充分支持,确定国旗下讲话的领导小组。“国旗下讲话领导小组”可由学校校长任组长,成员有德育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等人组成。由这一小组负责国旗下讲话的决策、组织、研究和收集评价意见。实践证明,领导小组的多元组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负责人,可以经常性地给予国旗下讲话活动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为活动提供思路和理念引领;中队辅导员作为最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能将队员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倾向性苗头及时反馈,作为讲话内容的来源。
2.讲稿优化、形式活化,加强过程组织措施
要提高讲话质量,提升育人实效,首先要确保讲稿质量。学校可尝试建立以下制度:
(1)集体拟题
每学期开始,由德育副校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召集国旗下讲话小组全体成员会议,研究全学期讲话的计划,通过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形式向全校公布。这一计划确定每学期讲话的内容安排和重点题目。每月一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则具体确定下月的讲话题目。由于形势和情况变化而需要改变题目的,由德育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临时研究决定。
(2)个人拟稿,集体审稿、改稿
拟稿者一般为讲话者。同时,学校应欢迎全校师生按学校公布的讲话安排表投稿。有时为了提高质量,也可邀请水平较高的老师拟稿或指导修改。同时,为了方便师生撰写稿件,学校应为每个年段订购《辅导员》《少先队活动》《中小学德育》等期刊,供师生参阅。拟稿完毕,讲话者提前将稿件发给学校少先队,再次修改后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定稿。
(3)适当安排试讲
学校领导和有经验的辅导员,可以独自试讲或不用试讲,少先队员代表则必须试讲多次,直到合乎要求。首先是要求脱稿演讲,需要演讲者将讲稿完全演化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语言,讲话中可以根据实际和情感的发展适当离开原稿增补少量内容,但必须对文稿原意有益无损。要求发音准确、语言流畅、表情和动作处理得当,并能与听众交流,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缺乏经验的讲话者试讲时,请由演讲水平较高的老师到场指导。
为吸引少先队员注意,达到生动的育人实效,少先队可对学校传统的升旗仪式流程、旗手选拔等均作细化及优化。结合纪念日活动,学校少先队可将国旗下讲话组织成一个队日活动,用庄严仪式塑造人;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学校少先队可组织小主持人海选活动,用海选培训锻炼人;结合旗手选拔活动,学校少先队可组织“我是光荣的护旗手”,用光荣责任培养人。同时,少先队组织应注重活动细节的打造,伴奏音乐的选择、礼仪服的添置等细节应充分论证、谨慎选择。同时积极借助学校少儿管乐团、金话筒主持团、体育队列社团,为活动增色,用少先队仪式文化熏陶感染少先队员。
3.重互动评价,建立激励措施
建立评价机制,是为了通过评议和反思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对国旗下讲话的认识水平,而建立激励机制是为了鼓励支持那些积极参与这一教育载体的师生。
(1)评价程序规范,重视流程管理
先讲话者自评,把评价表发给每位讲话者,让他们自行评价;请领导小组评,由讲话当天的行政值周收集起来并作反馈;师生代表自主参评,设立书面告知和口头反馈这两条参与评价的途
径,然后再集中向演讲者反馈。
(2)激励机制可行,重视精神鼓励
少先队大队部在作出评价和收集意见后,可由德育副校长或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安排时间,与演讲者进行一次沟通,给以肯定,告知领导小组的评价和收集到的意见,与之切磋,鼓励其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水平。同时,学校应建立优秀国旗下讲话奖的评奖制度,评出学校国旗下讲话优秀讲话奖和优秀礼仪队员,在绩效考核中有所体现。
四、做到四点要求,提升国旗下讲话针对性和感染力
1.讲话者身份依主题而定
学校应改变老是由学校领导及大队辅导员、德育主任上台讲话的常规形式。除了领导讲之外,应增加由各类型辅导员(如先进教师、老教师、青年教师、中队辅导员代表、社团辅导员等)讲话,各类型队员(队员干部代表、进步生代表、毕业生代表、新生代表等)。根据不同主题还可邀请校内外不同角色的人来讲。如革命传统教育邀请老干部讲,起到励志勉行、激励一代代新人成长的教育效果。
2.讲稿表达方式多样化、有创新
首先,在讲话体裁上要更灵活。有立论,有驳论,有“答疑式”讲话,还有近似散文诗式的讲话。其次,讲话的谋篇布局更多样化。过去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先总后分,开头往往是根据上级指示,先作号召后说具体要求,听多了难免乏味。在谋篇布局上,其实可出现多种形式,有先叙后议式、层层递进式、夹叙夹议式、纵横交错式等。
3.讲话过程注重情感与艺术
(1)注重感情的流露
笔者认为,国旗下讲话不同于作报告和讲课,它的任务是唤起全体师生对某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由于时间短,因此不可能作系统的知识传授,不可能做深度的理论阐述,不可能全面地详细布置工作任务。重要的是用炽热的情感调动起听众对论题的高度关注和全情投入,使他们激奋而起,闻
声而动。因此,讲话者必须富有激情,做到情理交融。
(2)注重言语演绎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指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了文采的重要性。增强文稿的文采,可使国旗下讲话不但思想先进、观点正确而且富有美感,富有感染力。在炼章方面,我们可先声夺人,主动出击,也可或欲擒故纵,或悬念吸引,或委婉迂回,或跌宕起伏。
(3)注重论辩性和战斗性
国旗下讲话所讲说的是学校少先队德育活动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重要话题,是因事而发,有感而发,它实际上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的一次重要发言,一次要在国旗下这个庄严情境中郑重作出的发言,它应该有很强的针对性而绝不应是无的放矢。在批评一些不良倾向时,辅导员也不应一味地回避,偶尔也可出现直面批评而不是隔靴搔痒。
(4)注重有声语言表达技巧
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要通过在试讲中相互切磋和加强辅导,提高讲话的重音技巧、节奏技巧、语调技巧。特别是队员演讲时,辅导员要邀请演讲专业指导老师予以倾力指导,以帮助队员尽快掌握演讲技巧。要求演讲者讲出自己最好的状态,珍惜在国旗下讲话的机会,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5)提高无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控场技巧
我们要求国旗下讲话者应做到表情与演讲内容相协调,自然、亲切、生动。眼神以前视为主,根据内容需要,适当作环视和点视,使在场中的师生有很好的聆听感觉,而在描绘故事、回忆、憧憬时,则可用虚视,引导大家进入想象,适当配些手势语、表情语、肢体语,表达效果会更强。
4.讲话前后深化教育,反馈提高
国旗下讲话具有引起注意、激发情感、弘扬倡议的功能。但不能代替其他形式的少先队德育工作,它只是少先队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学校少先队在国旗下讲话后还注重加以深化。
(1)深化教育
周一上午的国旗下讲话内容可是本周队会的主题。在队会上,各中队围绕国旗下讲话的精神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延续在升旗仪式的教育活动。如: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就能激发同学们在队会上开展“助人为乐”“钉子精神”的讨论等。学校少先队有时可前期公布演讲题目,供师生讨论,起到教育前导的作用,更有益于激发现场师生的共鸣。
(2)反馈提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国旗下讲话,受不受师生欢迎,师生喜爱何种形式、何种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学校少先队可通过问卷调查,从师生反馈意见中改进国旗下讲话的质量,为下阶段的效果提升打好基础。
实践证明,实施上述改进措施,学校国旗下讲话内容将更突出主旋律教育,形式将更彰显少先队文化;师生对国旗下讲话教育功能认同度得到提升,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明显增强。广大德育工作者只要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国旗下讲话这一德育工作的创新载体,努力寻求设创新载体与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的结合点,必能进一步提升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为培育四好少年作出应有贡献。
9.国旗下讲话孝 篇九
国旗下讲话 成长中别忘了说“谢谢”
演讲者:陈晶
有这样一个传说:两个人同时去见上帝,问天堂的路怎么走?上帝见二人饥饿难忍,先给他们每人一份食物,一个接过食物,很是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另一个人接过食物,无动于衷,仿佛就该给他似的。之后,上帝只让那个说“谢谢”的人上了天堂,另一个则被拒之门外。
被拒之门外的人不服:“我不就是忘了说句‘谢谢’吗?”上帝说:“不是忘了。没有感恩的心,就说不出谢谢的话;不知感恩的人,就不知爱别人且也得不到别人的爱。”那人还是不服,说:“那少说一句‘谢谢’,差别也不大啊?”上帝又说:“这没有办法。因为上天堂的路是用感恩的心铺成的,上天堂的门只有用感恩的心才能打开,而下地狱则不用。”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心酸的故事。前不久,我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份报道:“在山区的一条盘山路上,因下雨路面塌陷,一个极疲惫的中巴车司机没有看清危险标志,等车飞速开过来,想急刹车时已经迟了,车的整个右前轮开始往下陷,而下面是深达几百米的沟壑。正在旁边抢修道路的一名护路工冲了过去,用手中的钢钎死死撬住了车轮,车上二十多名乘客才得以逃生,他却因虚脱昏倒,一条腿也被压碎了,不得不截肢。不久,电视台记者前来采访他,让他面对观众说说自己最想说的话。他想了想说:“说起来最让俺遗憾的是,现在都说俺救了二十多个人的命,可这二十多人长啥样,叫啥名,是男是女,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俺都不知道。俺并不稀罕当什么救命恩人,俺只想知道俺救的人是谁,能得到他们的一句‘谢谢’,这就够了。可直到今天,一个人也没来过„„”听到这儿,我流泪了。
一番话留给人们无尽的冰凉与心酸。这位护路工以失去一条腿的代价换来了二十多条鲜活的生命,所需要的“报答”仅仅是一声“谢谢”,然而还是让他失望了,难道这二十多人的生命比这两个汉字还要轻吗?一声“谢谢”有多难,张口就可以说出。有人做过统计,每个人平均每天要说的字词达数千个甚至上万个,可为什么不能多说一声“谢谢”呢?!
有这样一个盲女在她妈妈生日时送给她妈妈一份礼物,那是一点一点扎在生日贺卡上的盲文。妈妈看不懂,请别人给翻译,没想到那段盲文竟让她妈妈泪流满面,并视为她一生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那段盲文是:“妈妈,谢谢你把我养大!虽然你没给我眼睛,但谢谢你给了我生命;虽然我看不见你,但我永远爱您,感谢您——妈妈!”„„
有时,一千句、一万句的感激之情,都凝聚在“谢谢”这两个字上;有时,词山句海的感恩之心,都没有“谢谢”这两个字表达得更完美、更充分、更淋漓尽致!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时候都需要开口说一声“谢谢”!谢谢父母,谢谢老师,谢谢支持或帮助过我们的人。除此,我们还要感谢自然,感谢阳光,感谢祖国,感谢万物生灵。是它们的存在才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生命需要“谢谢”,生命离不开“谢谢”。“谢谢”是人生天平上的一块砝码,它能准确地测出你道德的高与低,文明的大与小,生命的轻与重。因为不懂得生活,就不懂得爱,就不懂得做人。文明程度越高的地方,“谢谢”出现的频率就越高。反之,没有“谢谢”的国家,是一个隐藏着极大危险的国家;听不到“谢谢”的社会,是一个正在逐渐走向堕落的社会。
10.国旗下讲话孝 篇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努力争做环保小卫士”,同学们请环顾一下我们的周围,我们的校园绿树环绕,鲜花点缀其间,空气清新,我们的教室窗明几净,地面干净整洁。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心情倍感愉悦。这是因为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校园的各个地方总有一部分热爱环保的同学将一些废弃物悄悄捡起。
但是,也有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出现在我们左右。每节课后,过道,课桌下会出现废弃的纸片,水房的水声滴答滴答不断。同学们,作为未来的小主人,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
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随地乱扔纸屑,把废纸,铅笔屑,塑料袋等放进垃圾桶,不随地吐痰,清理干净自己的抽屉。还要养成捡拾垃圾的好习惯。
其次,在洗干净我们的双手后,要记住拧紧滴水的龙头,放学离开教室时要关闭电源,电脑,以免浪费,尽己所能节约每一点资源„„。请 “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土”„„
最后,我们要争做环保的宣传者。告诉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亲朋好友环保的重要性,要以身作则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地球,我们以虔诚的声音呼唤生命的绿色:
为了让大地山清水秀,为了让家园绿树蓝天,让我们小手拉小手,让我们小手拉大手,保护绿色家园!
今天播下一份绿色种子,明天收获一片蓝天绿地!
行动起来,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
11.国旗下讲话孝 篇十一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产业;孝文化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54-03
一、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状况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满足上述任何一个条件的国家,就证明该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参照这项规定,我国在1999年,60岁以上人口约1.3亿人,约占我国总人口数量的10.1%,65岁以上人口接近l亿人,约占我国总人口数量的7.3%,标志着我国步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在发展中国家里,我国是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
2013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人。老年抚养比从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是亚洲老年人口的二分之一。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40年。
3.高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年均约4.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
4.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年型,而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在2010年才进入,相差约30年。
5.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至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目前尚不足1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二)我国养老产业的特点
养老产业是指以老年人为对象,以养老服务为内容,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配置养老资源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由老年市场需求拉动而兴起的综合性产业。
从养老产业的产品分析,养老产业产品包括以下几大类:与养老有关的商业保险产品,包括商业养老金、长期护理保险等;与养老有关的养老机构设施,即不动产、场地和基础设备;与养老有关的社区服务,包括医疗救助、心理救助、生活救助等;与养老有关的其他服务,如老年旅游、老年大学等。我国养老产业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老龄化与城镇化同时进行。截止到201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约为6.6亿人,占人口总数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约为6.7亿人,占人口总数的50.32%。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近年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流动更加频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造成了传统扩展家庭(extended family)家庭的动荡和解体,家庭结构逐渐趋向小型化,形成了大量核心家庭(nuclearfamily),即二代家庭。
2.养老成本增加,专业人员缺乏,基础养老设施不完善。据统计,我国现在有养老机构4万多个,床位299.3万张,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远不能满足5%老年人总数比例的需求,缺口达550万多张。养老机构护理工作有较大的行业风险而且收入较低,护理工作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培训人员,大多为外地或农村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低,流动性较大。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需求也变得多种多样。(1)健康医护的需求。这是老年人最急需、投入最大的市场,因为老年人比任何人都要注重和关心健康状况。(2)老年日用商品的需求。老年人具有独特的心理和外貌特征,在饮食、衣着、医疗保健和文化消费等方面都需要符合本年龄群体个性的老年型商品。(3)精神娱乐的需求。根据有关调查,大多数老人喜爱短线旅游、登山、游泳、气功、钓鱼、球类活动,还有的喜爱书画、跳舞、收藏、花鸟养殖等等。(4)学习深造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持心理健康,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生活咨询的需求。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知识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拥有的知识跟不上日新月异时代的脚步是难以避免的。
二、孝文化对养老产业的影响
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孝文化是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孝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待家庭和社会的行为和态度,还对养老产业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一)孝文化的内涵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形成并享有的以儒家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系列关于孝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及物质表征的总称。“孝”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它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层面的意思。
1.孝是养亲。“孝”源于人类对父母生养的报恩意识,生命创造和养护的客观事实产生了自然的人性意识。因此“孝”实际上就是一种侍奉父母、赡养父母的思想和行为。
2.孝是敬亲。真正的孝行为要求子女发自内心地尊敬父母,能始终如一地在一言一行中表现出对父母的爱。养亲是孝的外在行为,敬亲则是孝的内在动因。
3.孝的传递。孝文化不止停留在敬亲和养亲,这一意识被儒家学派进行全面演延,进入到中国传统社会的网络,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社会。
(二)孝文化对养老产业的影响
1.子女基于孝敬父母的意愿,倾向于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比较普遍的养老模式。特别是在中国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致使家庭养老在两代甚至三代家庭中普遍存在。家庭养老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生活照料。子女能够为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给予帮助,父母也可以力所能及地照料子女的生活所需。二是精神和感情上的慰藉。老年人在家庭中和子女有情感上的交流,亲情能够使老年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心理得到安慰。三是经济上互相支持。父母能够提供自己的积蓄和养老金供子女使用,子女也可以依靠工作所得满足父母日常的花销。
但是,家庭养老模式具有局限性。比如,子女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不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生活护理的基本要求。在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子女一方面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又要承担照顾老人的义务,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父母,很容易造成老年人精神上的空虚。老年人空闲时间充裕,和子女一起生活,会被子女的事物牵绊,缺乏与同龄人的沟通交流,并且无法实现自己文化活动和学习深造的愿望。
2.阻碍了部分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养老产业包括医疗服务、日常护理等服务业务,老年人受限于家庭养老模式,依靠子女的照顾,不利于养老服务业务的扩大和发展;金融行业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金融投资业务,但是老年人投资心理保守,并且将储蓄用于子女的生活支出,不利于老年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与家庭养老模式相对应的是集中养老模式。集中养老模式是指养老机构将老年人集中在一起、由专业服务人员对老人进行照看的养老模式。集中养老提供规模化服务,对老年人的照顾更有效率性。老年人集中在一起,与同龄人相处互帮互助,能够消除孤独感。集中养老具有规模效益,因此具备经济性。但是在孝文化的影响下,老年人和子女不愿意选择集中养老,认为集中养老有碍子女对父母敬孝。
三、瑞典居家养老模式案例
瑞典人长寿名列世界前茅,由于环境安逸和医疗条件有保障,男女平均寿命分别达到79岁和83岁,瑞典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瑞典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3%。上世纪70年代,在瑞典兴起了一种老人公寓养老形式。由地方政府负责建造的老人公寓楼在瑞典又称“服务楼”,楼内的住房都是按老年人的特点设计的,方便老年人居住。楼内还设有餐厅、小卖部、门诊室等服务设施,并有专人提供24小时的服务。利丁屿市共建有159套老人公寓房,分布在3个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里。这些公寓房大部分是两居室的小户型。
瑞典各地方政府眼下都在大力推行居家养老的形式,争取让所有的人在退休后尽可能长时间地在自己的家里安度晚年。这主要是因为居家养老比较人性化,也很个性化,更能给人以安全感。利丁屿市在居家养老方面也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全市约95%的老人都是居家养老。不过,老年人独自居住在家里,不便之处必然存在。为此,利丁屿市政当局采取措施,为老人们居家颐养天年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在全市设立了功能齐全的家政服务系统。目前,全市已成立了10家家政服务公司,为当地所有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提供全天候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个人卫生、安全警报、看护、送饭、陪同散步等,只要是日常生活需要的,都可以提供服务。
从瑞典利丁屿市的居家养老模式案例可以看出,居家养老形式已经多元化,并成为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主要养老方式。养老机构向养老、休闲、文化娱乐、康复一体化方向发展;社区服务向老年人养护、日间照护、康复保健、精神慰籍、家务帮助、福利用品配送、法律帮助、文化娱乐一条龙服务。同时,保险业涉入养老产业融资部分也适应养老产业稳定长期的特点,补充产业资金缺乏的需求,两者相得益彰。
四、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展望
养老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日后市场需求会增加,市场竞争会愈发激烈。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家庭养老方面,支持家庭养老资金来源的金融产品虽然存在,但是影响力弱,形式单一。此外,在机构养老方面,数量和质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从机构建设资金来源上,我国逐步引入企业资金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收效有待提高。
在借鉴外国居家养老产业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孝文化倡导子女赡养双亲,家庭养老向居家养老的融合过渡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投入的支持,还要求企业从“孝”的角度出发,着力研究子女与老人两方面的需求,对养老市场进行细分,扩大产品组合长度与宽度,促使养老产业产品种类的扩大和结构化发展。从物质层面,既要注重养老的经济化,使养老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产生经济效益;又要满足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做到个性化服务。从精神层面,既要促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实现老年人乐享天年、儿孙满堂的快乐;又要兼顾老年人自身的精神文化追求,比如老年大学、老年旅行团以及老年人艺术团等机构。
参考文献:
〔1〕龚文君,周健宇.对居家养老新模式的思考[J].社会观察,2009,(8).
〔2〕刘昌平,殷宝明.发展养老产业,助推老龄经济[J].学习与实践,2011,(5).
〔3〕闫晓慧.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C].厦门大学,2008.
〔4〕潘剑锋.传统孝道与中国农村养老的价值研究 [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88.
〔5〕郑岩.国外养老产业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J].政治瞭望,2011,(7).
〔6〕陈金锋.孟子的“养老”观[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7〕乜堪雄,何小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对策与产业选择[J].中国人口,2007,(1).
12.国旗下讲话孝 篇十二
同学们,你是否为了偶然的失败而懊意苦恼,难有东山再起的雄心壮志?你是否曾经为了前途渺茫而黯然伤神?如果有过,那么你又是否思考过,把信心留给自己,重新让自己昂首挺胸地奔向自己的锦绣前程呢?
人生如海上行舟,不知何时就会遭到恶浪和风暴的袭击。既然我们来到人间,就应该用青春的镰刀去披荆斩棘。懦弱的人站在雨中怕淋湿,站在阳光下怕晒黑,如此命运只能让他们在山脚下徘徊。恰恰相反,勇敢的水手从来不惧怕风高浪险,因为他们深知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年轻人不要畏首畏尾。请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永恒的信念——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心更高的山。
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有多么远,经过双足跋涉,终会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和执著。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的行进下去,就会惊讶的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并不那么遥远。
是的,人的出身、门 国旗下讲话:文明礼仪伴我行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伴我行》。
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在这里我却要大声说:“少年文明,则国家昌盛。”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以上的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点滴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
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文明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3.国旗下讲话 向国旗敬礼 篇十三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是的,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道德高尚的知识者。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要我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会成为有道德的人。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我们党和政府对公民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十分重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还将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成败兴衰。
最近,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主办的活动“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我们学校的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到了活动中来,一起来听听我们同龄人的心声吧:
1、生命因绽放而精彩,国旗因我们而骄傲,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我们为国旗增光添彩。
2、道德是一道彩虹,装饰我们的生活;道德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灵魂;道德是一眼清泉,润泽我们的心灵;希望人人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奉献爱心,奉献社会。
3、作为一名21世纪的学生,站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我深深地感受到身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仰望国旗,我暗暗宣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奋力拼搏,作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我是一名刚入学的少先队员,每当学校组织升旗仪式,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因为妈妈从小告诉我,国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我要感谢我的祖国,让我自由的飞翔成长,等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的丰满,就勇敢的向着天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5、红色是跳动的火焰,黄色则充满了希望。红色的国旗+金黄的五角星=闪亮的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您是中国的象征,您是华夏文明的见证者,您孕育着希望,孕育着喜悦,孕育着华夏儿女们的理想...您象征着和平友善,象征着中国的飞黄腾达。五星红旗,我为您自豪,您是我们的骄傲,在此,我向您敬礼,借此来表达我对您的敬意。愿您永远美丽,鲜艳,光彩夺目。
看,同学们说得多好啊!
其实,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我们要想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就必须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比如说,在家里我们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妈妈端上一杯热茶,在学校里我们帮助同学解决一道难题,在公交车上我们主动为年迈的老人让个座,在上学路上我们扶正一棵被风吹歪了的小树,在广场上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屑等等。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人向一位诺贝尔获得者请教:“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最重要的知识的?”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却说:“是在小学。”提问者一下子愣住了,接着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科学家耐心地回答:“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做错了事要表达自己的歉意;要爱护花草;要尊敬师长„„”谁也没有想到,在我们平时看来最平常的道德行为,却成就了这位科学家最辉煌的事业,这位获奖者的一席话是多么的耐人寻味啊!
是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重视自身道德品质和习惯的养成呢?这是造就健康人格的主要基础。人们常说: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从小事做起,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长大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响当当的中国人,用实际行动向国旗敬礼!
国旗下讲话
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张
14.国旗下讲话孝 篇十四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近几天关于6.1“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报道牵动着人们的心,原本正常行驶的“东方之星”号游轮突然翻沉,船体完全倒扣,四百多条生命顷刻间遭遇覆顶之灾,整个过程几乎不到一分钟。岸上的家属们含着泪水焦灼等待,因为冰冷的水下有他们的至亲骨肉:年迈的父母,稚龄的孩子,相濡以沫的伴侣……生命如此脆弱,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把无法接受的离别推到面前。
6月是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安全生产月,而今年六月一日的沉船事件不仅让我们惋惜生命易逝,更为我们的重建安全意识敲响了警钟。大家也许觉得这样的事毕竟离我们很远,那么下面的一组数据也许会让同学们警觉起来。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性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青少年的 国旗下讲话:用梦想点亮青春
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xx,来自于经济与贸易学院国贸xx班,现担任经贸学院 同学们可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坚定不移的向着梦想奋进,坚信没有人可以阻止你实现梦想。最终大家会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人生境界。
用梦想点亮自己与众不同的青春,书写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青春篇章吧,因为没有人可以阻挡我们实现梦想,相信自己,yes, you can!
15.国旗下讲话孝 篇十五
想当年老师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也在学校读书,我的老师曾经问我和我的同学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大家公认的、好而不贵的东西是什么?”全班同学各抒己见,但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直到有位同学提出,是“父母之爱”时,全班同学自发鼓掌,一致同意。
是啊,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好”,能超过父母之爱呢?父母的爱,无私无畏、不顾一切。不管你高矮胖瘦、黑白美丑,不管你健康还是疾病,贫穷还是富有,即便你天生痴傻,即便你肢体残缺,你仍然可以一出生就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关爱。而这份爱,又是那么的廉价,因为父母从不求取任何回报。
父母之恩,恩深似海。我想,不需要我多说,同学们就能和我达成这个共识。而且我相信,虽然同学们年龄不及老师的一半,但你们对于父母之爱的体会,一定和我一样地深刻。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当如何回报父母这份深爱呢? 多年前,当我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我曾经和你们一样,无数次在心里发誓,我下定决心,等我工作了、挣钱了,我一定好好孝敬爸爸妈妈,让他们吃好的穿好的,可以随心所欲的花钱,带他们去最美的地方旅游。可是,我真的工作了挣钱了,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买衣服,爸妈说,人老了不用那么多衣服;去饭店,爸妈说自家的馒头炒菜可口又养胃;去旅游,爸妈说又远又累的,哪儿都不如家里好……
其实啊,父母最需要的是陪伴。可是,我们最给不了的恰恰也是陪伴。同学们不妨看看站在你们身后的这一排班主任,不妨想一想,老师们一星期里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有多少天,一天里呆在学校的时间有多少小时。工作之后挣钱之后的你我他,还有时间陪伴父母吗?我和现场所有老师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真的没有多少时间!所以,不要把“感恩”寄托于未来,留给明天;“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应该从现在做起。
三年前,那天是我儿子的生日,我准备了他喜欢的饭菜等他放学,没
想到儿子一进门就拿出两支百合送给我,说:“妈妈你辛苦了。”我至今都后悔那天儿子问我“妈妈你高兴吗”,我没有给他一个紧紧的拥抱。儿子不知道,在之后百合飘香的几天里,每当疲惫的我推开家门闻到百合清幽的芳香时,便顿感五体轻盈,身心愉悦。不管是在做饭,还是洗衣,我都会不自觉地哼起小曲儿。这是一个全身心爱着孩子的母亲感受到孩子同样的回应时,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恩父母,就要让父母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
虽然同学们一个月才能回家一天,但只要你在父母身边,哪怕只是一小时,你也要用自己的行动来疼爱父母,就像他们平时疼爱你一样。帮父母盛盛饭,洗洗碗,拖拖地,倒倒垃圾,守在他们身边聊聊学校的事,耐心地听听他们的唠叨,温柔地应一句“我知道了”。感恩的回应不一定是鲜花,但一定是尽我所能的、包涵耐心和爱心的行动。
那么,不在父母身边,在学校的日子,我们该怎么做呢?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里是要加倍的。”作为一个母亲,我深知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儿子的快乐在母亲那里也是要加倍的,父母最大的快乐就是孩子幸福。所以感恩父母,就要努力让自己幸福。
而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性格,一条腿是本事。性格好,人际关系就好,生活就和谐,心情就愉快。有本事你才能让生活过得更有质量,才能让自己更随心所欲,灵魂更自由。
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作为老师,我向来都知道:高考不是孩子,也不是同学们人生的唯一出路。但今天在场的所有老师,和你们远在家乡的父母,都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高考是通往幸福的最快的一条路径。高中三年是同学们通过努力,为自己赢取更高学习的平台和发展平台的关键时期。能不能学到本事,有没有机会学到大本事,换而言之,能不能更容易地走向幸福,能不能更顺利的找到幸福,高中三年最关键。
所以,当你感受到父母之恩,恩深似海的时候,不妨化感恩为动力,抓住现在,把学习抓紧,抓好,考一个好大学,学一身好本事,让爸爸妈妈不为你的幸福担心。
感恩父母,感谢有你。用感恩的心回报爱,用实际的行动回应爱。能够和父母同行的日子,请同学们且行且珍惜。
国旗下讲话:感恩父亲节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首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知道本周星期日,即本月21日是什么节吗?------对,是父亲节.所以我今天国旗下要讲话的题目就是是:《感恩父亲节》。
同学们,谈到父亲节,我们应当知道它的由来。
19XX年,居住在华盛顿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在庆贺母亲节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个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和他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是由父亲一手抚养大的。多少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回忆慈父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XX年6月 亲来说,孩子的好成绩就是父亲最大的欣慰,面对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我们只有刻苦努力,搞好期末复习,争取取得期末考试优异的成绩,才能不辜负父亲的期望,用优异的成绩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今年的父亲节只要那么一天,很快就会过去的,但我们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却永远不能消失。希望我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一种感激的心态对待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在母亲节、父亲节来到的时候,别忘了为他们送去一声祝福,一声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