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怎样认识电阻》教案

2024-06-09

初中物理《怎样认识电阻》教案(共7篇)

1.初中物理《怎样认识电阻》教案 篇一

电阻

【教学目的】

1、理解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比例系数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由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而产生,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教学重点】

理解电阻定律

【教学难点】

电阻率的概念

【教学媒体】

干电池组,电键,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若干条,导线若干

【教学安排】

【新课导入】

直接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电阻的大小不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而是由电阻本身决定的。那么到底是电阻的哪些因素影响电阻的大小呢?又是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呢?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课内容】

1. 实验探究

(1) 猜想:学生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材料/长短/粗细等等(要求给出猜想的感受或理论依据,并对其函数关系做定性判断)

(2)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1:实验中有很多的物理量,应采用什么方法?应怎么选择待测电阻丝?

——用控制变量法;所以要选择几根电阻丝,其中A、B、C是同种材料,横截面积依次为1:2:4。每根电阻丝可选择接入电路的长度。D是另一种材料的电阻丝,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改变温度。

提出问题2: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由于长度、粗细都可以用倍数的关系,所以主要要测量读数的就是电阻值了。

提出问题3:要如何测定导体的电阻?(请同学设计电路)

——可用万用表的欧姆档,但这样的测量太粗略。所以最好使用欧姆定律,利用电压和电流间接测量电阻值。电路如右图。

提出问题4:实验中如何减小读数时的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可通过多次测量减小,即应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和电流,求其比值的平均值。

(3) 实验操作:按电路,依次将A、B、C、D三段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利用R=U/I测出三段电阻丝电阻,并加以比较。教师演示,学生读数并记录表中,控制变量完成操作。

(4) 数据分析:先定性观察:R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后根据数据表格推理得出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与电阻长度成正比;与电阻材料有关。 ,其中K代表了材料对电阻的影响。我们用电阻率来表示它,符号换成 。即 。电阻率 ,即当导体有1m2截面积,长1m时的电阻值在数值上等于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为欧姆米( )阅读书P52/表格,感受一些材料的电阻率,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电阻率上的差别。

强调:ρ的大小由导体材料决定。 这个公式也非决定式,因为电阻率是由材料决定的。同时,ρ的大小与温度有关,一般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演示实验:把单独一根电阻丝接入前图所示电路中,测出电阻来,用酒精灯加热。再看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可以计算出电阻,从而判断电阻增大了。

阅读书P52/内容,知道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小温度变化范围内呈线形关系。而绝缘体和半导体的电阻率则随温度升高而呈非线性的减小。,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电阻率上的差别。某些合金如锰铜和康铜的电阻率则几乎不随温度改变。不同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物尽其用。常用的电阻温度计是用金属铂做成的,锰铜和康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超导体有很奇妙的特性,如磁场无法渗透到它内部。演示课件:超导现象以及磁悬浮。

(5) 得出结论并板书:电阻定律: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电阻跟它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电阻定律的巩固训练:

例:书P53/例题——了解一定形状的导体电阻还与其接入电路的方式有关。

例:手册P54/例1

3、身边的电阻:

电阻有固定电阻和可调电阻(电位器)。其中可调电阻如电位器、滑动变阻器主要是通过改变电阻接入电路的长度来调节阻值的大小的。阅读书P54/信息窗——学会辨别色环电阻。

【课后作业】

书P54/3、5,教材全练P36-37

2.北师大初中三年级电阻物理教案 篇二

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要想增大变阻范围,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最大位置及滑片的移动方向,都与变阻器的连接情况有关.如图,如果使用接线柱CA或DA,电阻丝AP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滑片P应在B端,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时,电阻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变大,灯泡由暗变亮.如果使用接线柱CB或DB,则电阻丝PB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最大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P在A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A端向B端滑动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a.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b.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c.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即连接好电路,开关闭合前,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最大。

(2)、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与之串联的

3.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换算。

2.会正确使用电压表。

3.会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压表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 2.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大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橘子、发光二极管、铜片、锌片、电压表、开关、灯泡、导线若干、干电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演示实验]用橘子、导线、发光二极管做让发光二极管发光的演示实验。

[设疑]橘子为什么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

[过渡语]橘子竟然能让二极管发光,同学们可能感到很神奇,今天我们就学习16章第1节电压,解开你们心中的谜团。

二.新课讲授

[情景设置]用三节干电池、一个灯泡、开关、导线,做16.1-2的实验,验证电压的作用。

实验目的: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实验器材:三节干电池、一个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观察现象:两次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过渡语]我们看一下水流和电流的形成,对解决上面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件展示]水流与电流的形成

1、水流的形成

[课件展示]水流与电流的形成

[过渡语]:在看“水流和电流是形成”的课件时思考:水流和电流的形成有什么相似之处?

(一) 水流的形成

[设疑]1、在甲图中把活塞打开后,有水流形成吗?水能持续流动吗?

2、在乙图中安装了抽水机后,把活塞打开后,水能持续流动吗?

3.要想得到持续的水流,谁起了重要作用?

[结论]:抽水机—水压—水流

2.电流的形成

(二)电流的形成

在丙图中,开关闭合后,灯泡发光。

[思考]:

1.灯泡发光谁在起作用?

2.在电路中要形成持续的电流要具备什么条件?

[结论]:电源—电压—电流

[结论]:电路中得到持续的电流的条件:① 有电源,② 电路是通路

[深入理解]:综上学习,总结一下水流与电流的形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方法指导]:由于水流的形成与电流的形成很相似,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中叫“类比法”。

(设计意图:用水流的形成要有水压类比到电流的形成要有电压。用类比的方法讲解,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轻松突破难点。)

3.电压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 电压的作用

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本P56的内容,思考:

1.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几个?它们之间单位换算是如何的?

3.阅读小资料的内容,生活中不同用电器的电压各是多大?记住几种常见电源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我国的家庭电路的电压及人体安全电压。

PPT展示:认识身边常见的电压值:

4.课件展示:了解伏特的科学故事

伏特(1745-1827) 意大利科学家,他发明了伏特电堆,这是物理学历史上的神奇发明之一。为了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所以把电压的单位命名为伏特。

[板书]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4.电压表的读数

[自主学习二] 电压表的读数

观察手边的电压表完成:

1.电压表的元件符号是什么?

2.电压表的作用是什么?

3.电压表有几个接线柱?

4.电压表有几个量程?每个量程的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电压表读数的方法,让学生加以总结。

[板书]

电压表: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0-3V 分度值0.1V

0-15V 分度值0.5V

[快学快练] 抢答比赛:练习读数

[过渡语] 我们已经认识了电压表,并学会了读数,下面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5.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自主学习三]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57“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了解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请判断操作是否正确?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1.如果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反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2. 如果电压表的量程选大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3.如果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4.用电压表直接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成果展示,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巩固新知。加深对电压表使用方法的理解。)

6.电压表测电压

[过渡语]同学们对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的很好,现在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电压表。

2.探究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关系。

实验步骤:

1.先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的两端,接通电路,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是 V ;

2.再把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接通电路,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是 V ;

3. 把结果记录下来。

思考:电压表的两次的读数相同吗?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分析与总结]

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如图所示,电压表已与被测电阻并联。如果要把这三个串联着的电阻与电源连接,哪端应该接电源的正极?哪端应该接电源的负极?请在图中标出电流的方向。

三.【盘点收获】

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课件展示

4.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篇四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归纳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电压表”、“电流表”的作用入手,分析测电阻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的提问;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心中“欧姆表”的疑问,从而得出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

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并提出问题:实验中我们需要多测几组电流和电压值,要如何操作?有更简便易行的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前面的实验经验,学生很容易画出电路图,但是较难考虑到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因此以下设计按照学生没有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情况进行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佳处理。)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画出的电路图,通过下面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电路图的合理性。

(1)电路能测出几组数据,只测出一组数据计算的电阻准确可靠吗?

(2)如何才能进行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呢?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练习本章第一节课的探究实验,容易想到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个数或调节利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通过学生对两种方法方便性的讨论,选取滑动变阻器,要求学生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学生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案:

电流I 电流表

电压U 电压表

电阻R 欧姆表??

学生分小组根据实验原理R=U/I

进行实验电路的设计,部分学生设计了如下电路: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改进实验用电路图,明确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3)实验器材:

1、学生明确实验需要的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2、教师在学生自主选齐实验器材后,对主要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进行提问。

学生根据实验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并回顾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5.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篇五

1. 出示标有“2.5V,0.3A”字样的小灯泡,

并介绍“2.5V”的含义。

“2.5V”:是指小灯泡正常发光是的电压即“额定电压”,工作时的电压超过2.5V容易烧坏小灯泡。

2.结合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过程,再次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注意电路的连接,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3.利用投影展示学生一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Ω

1 1.5 2.0 2.5

2 0.34 0.38 0.43

3 4.4 5.2 5.8

4.交流评估

(1)分析测量的数据有没有发现什么新的发现?

(2)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3)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能求平均值吗?为什么?

小结: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能求平均值。

6.初中物理《怎样认识电阻》教案 篇六

(3)学生实验

提供电源直流4V,电压表量程3V,电流表量程0.6A,把学生分成两组,学生可从三个实验方案种任选一个进行实验。

1、要多次测量;

2、测量完一组数据要立刻断开开关;

3、选择合适的电表的量程,注意正负接线柱;

4、电路连接注意先串后并;

5、要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请同学设计好数据记录表格并做好记录。

(4) 数据分析

投影学生的实验数据,讨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只要概括出规律,让学生交流在实验中的做法、收获,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持学生的激情。

结论: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过度:除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电阻串、并联知识来推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3、理论探究

以几根相同的粗铁丝作为教具帮助学生推导出结论: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三)电阻定律

1、内容:在温度不变时,相同材料的导体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2、表达式R??L 其中ρ为比例常量 S

思考:ρ比例常量表示什么意义呢?

选择两种不同的材料的导体(镍铬合金丝和锰铜丝)来计算比例系数.

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画实验电路图。

3、电阻率——ρ

(1)物理意义:ρ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RS(2)计算公式:?? l

(3)单位:欧·米(Ω·m)

图影课本表2.6-1,从表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4)电阻率与材料和温度有关

完成课本思考与讨论:这两个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R1=R2)这对电路元

件的微型化有什么意义?

介绍电路元件的微型化原理。思考:微型化后带来的问题是什么?(主要问题就是散热,因为电阻通电后,温度要升高,温度升高后其材料的ρ值要变化,从而影响其阻值。)

演示实验:利用酒精灯烧日光灯灯丝演示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①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材料的电阻率有的随温度改变而变化大,可以利用制成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如图课本2.6-5所示),但也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改变而变化,可制成标准电阻。

(四)课堂练习

例1:一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截面直径为d,电阻为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

A.R/1000 B.R/100 C.100R D.10000R 例2、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导线原来的电阻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提示导线体积始终不变)

(五)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用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的方法得出了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了解到金属电阻率与温度间的某些关系,我们将上述的结论用以实际的生活中解决一些特定问题,体会到物理学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要学会:①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数据处理(列表法、作图法)。 ③数学方法: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物理规律(简单、明了)。

物理必修三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7.初中物理《怎样认识电阻》教案 篇七

http://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教学目标:

1、了解电阻的概念,认识电阻的符号。

2、知道电阻的单位欧姆、千欧、兆欧,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4、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连接方法。

5、合作交流,探讨怎样使用滑动变阻器调整电路中的电流。教学重点:

1、电阻的概念。

2、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1、电阻的概念。

2、制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的实验方案。

3、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是怎样改变电阻和控制电流的。

实验器材:

1、教师演示器材:1架演示电流表、1块示教电路板、收音机、电视机的 线路板各1块、若干单个定值电阻、电阻定律演示器、1个电阻箱、调光台灯、收音机定位器。

2、学生实验器材:1只小灯泡、3节干电池、1个开关、1架学生电流表、1个日光灯管灯丝、打火机、1个滑动变阻器。教学过程:

一、电阻

1、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与水流对比,认识到电荷在导体中移动会受到阻碍作用。)

2、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学上有关电阻的定义、电阻的符号的规定,电阻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电阻的图形符号。

3、教师出示收音机、电视机的线路板,告诉学生导体中的电阻存在也有利弊。

二、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1)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商店中卖的导线为什么不用铁做,而用铜或铝做?有粗有细?它们导电效果是否一致?(3)空调电线为什么比台灯电线粗?

尽量让学生提出各种猜想,教师适当归纳后提出先研究电阻是否与导体的长度、粗细、材料有关,若有关,会成怎样的关系?

2、实验探究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粗细、材料的关系。

教师引导:应当使用变量控制法去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教师出示课本第65页图14-2所示的实验电路、介绍实验器材。(2)根据所给的实验器材讨论: ①用什么方法比较电阻大小?

②怎样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长度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③怎样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横截面积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④怎样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材料与导体电阻的关系?(3)交流与讨论,共同设计实验步骤与方法:

①分别将导线a,c两端接入实验电路,从电流表读出通过a,c中的电流,通过比较电流大小来比较a,c电阻大小,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研究长度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②分别将导线a,b两端接入实验电路,从电流表读出通过a,b中的电流,通过比较电流大小来比较a,b电阻大小,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研究横截面积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③分别将导线c,d两端接入实验电路,从电流表读出通过c,d中的电流,通过比较电流大小来比较c,d电阻大小,在横截面积、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研究材料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④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三、变阻器

1、探究变阻器构造原理

教师用前面探究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粗细、材料的关系时使用的电阻定律演示板演示即可启发学生思路,改变导线接如的长度,只要将其中一个导线夹在导线上滑动,电流表的示数就随着变化,而且是连续的;改变接如导线的粗细,要将两根导线合并;改变接如导线的材料;改变温度,对导线加热或冷却。

2、怎样使用滑动变阻器(1)认识滑动变阻器

(2)探究滑动变阻器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对应每一种接法在结构示意图中画出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电流的途径,想象金属滑动片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如何变化,电阻的阻值怎样变化?

3、认识电阻箱

教师出示电阻箱给学生看,告诉学生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可以连续改变阻值,但不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多少,电阻箱不能连续改变电阻值,但能直接读出电阻值。

四、课堂小结

亿库教育网

上一篇:财务会计分岗实训心得下一篇:民乐镇中心小学政教处工作计划2014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