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大学生就业(共11篇)
1.我看大学生就业 篇一
我看七个怎么看之就业篇
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类型多以岗位不足、不合理,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大学扩招,越来越多的待业人口出现。但是,我认为这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式产生负面作用之前的最后一批就业难人群。
结构性失业,目前我国产业升级尚未实现,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吸收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相对于工农业具有更好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迫于就业人口基数大的压力,我国产业升级应当考虑到这一现实,而不是一味的模仿欧美进行技术革新。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对产品的深加工、拓宽产业面,在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吸收了近70%的劳动力。并为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基础。
技术革新,自动化生产,“机器吃人”,当前国内技术革新思潮较为高涨,越来越多的行业投入到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生产中来,进而出现了机器吃人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就业问题的一大因素。因此我们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当适时控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规模,确保当下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而企业更应当在最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把向社会提供服务类型多样化,从自身经营管理层面完善社会服务。适当考虑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协调经济与社会的矛盾,满足适量就业人口的就业需求,而不能一味的通过技术革新,淘汰劳动力,实现经济效益,但是就经济长远发展来看,这无疑是在阻断未来产品的销路,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教育设置的不合理,当下高校的扩招,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而考研热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劳动力投入到就业竞争的速度,但是在进行深造的未来劳动力并未将现实需要作为主修方向。这就造成了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脱节。这在理工科方面还不太明显,但是在文科专业就显得十分突出。这与讲师的科研工作有着莫大的关系,理工专业的科研项目与现实技术生产挂钩,保持了经验教学与实际需要的一致性,而文科专业方面的科研多以学术为主,与现实办公技术、管理有一定的差距。这对于将来不从事学术研究的大部分文科生来说是一种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未来就业专项技能的缺失。这也是招聘单位面对高学历而犯怵的尴尬局面出现的原因。
技术教育的不规范,社会当中有很多标榜技术教育的机构,但是就实际应用来讲,其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并非是科学规范的,或者直接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对用人单位的不负责。一纸文凭只是一种对待业青年的包装,没有到一线车间实际应用的操作技术,对企业生产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专项技术教育应当做实做精,培养出适合社会生产需求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大大降低了人口的出生率,进而未来就业劳动力形式应是十分乐观的。据了解当代学生已出现新增人数的减少趋势,我们应保持即乐观的态度应对当下暂时的就业难问题。困难是一时的,方法是多变的!
20103925社会学2班吴国华
2.我看大学生就业 篇二
依我的习惯, 在回答一个问题之前, 先要对这个问题本身做一番思考。因为,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价值。本文想就这个征文的主题是否有价值做些探讨。
“教师眼里的好学生”这题目, 就是让教师说说自己心目中, 什么样的学生被认定为好学生。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 全体学生在老师心里被分了类, 即好学生和非好学生;其二, 这“好”的标准是每一个教师的主观认定, 即首先不是存在于生活中而是产生于教师的心目中。
我觉得这个命题对于教育教学本身没有价值, 还是不提为好。理由是:
一、如果一名教师在心里确定了好学生的标准, 他也就认定了自己眼里哪些学生是好学生。那时, 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被认定的好学生的身边总是站着同时被他认定的非好的学生, 而且这种情况会永远存在下去。这其中的原因我们的先哲老子早就告诉我们了:“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好学生不会撇开非好的学生孤立存在。西方的哲人斯宾诺莎也说过类似的话:“每一个规定都是一个否定。”即我们规定了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也就同时规定了与这样的学生不一样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好学生总是与非好学生同时产生, 换句话说, 那些非好的学生就似乎因为好学生的出现而出现的。想不出现这种尴尬, 除非我们放弃认定好学生的标准。
当然, 有人会想出另外一种逻辑, 就是把所有的学生都看作好学生, 也就是在我们的眼里根本就不存在非好的学生。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上面提到的尴尬了。这当然好。但这又会面临另一种困境, 即学生的表现差异极大, 当我们把具有各种表现的学生都认定为好学生的时候, 也就意味着这好学生的标准已经被泛化, 已经自然消失了。这时, “好学生”的概念已经和“学生”的概念划了等号, 这意味着“好”字已经没有意义。
二、学生是正处于发展中的人, 还远没有成熟。他们有什么样的表现都是合理的, 都是出于一种发展的需要, 都是一种暂时的行为。对于正处于发展中的学生, 需要教师做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与引导、帮助, 而不是做好与不好的判定。退一步说即使可以做判定, 由于学生在发展, 我们认定为好的学生明天就可能被我们认定为不好的学生, 反之亦然;在整个学习阶段都被认定为好的学生, 在步入社会之后有可能被社会淘汰, 而在整个学习阶段都被认定为非好的学生, 在步入社会之后有可能被社会认可。那么, 这好与非好的判断到底有多大价值?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只标明了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同的, 跟好与不好无关;学生的差异是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根据, 不能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好与非好认定的根据。
三、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由于是教师主观判定的, 学生的某种行为可能会被不同的教师做出不同的判定。例如:上课爱打断老师的讲课发表个人意见, 有的老师会认为这名学生有个性、思维敏捷、敢于挑战教师, 有的老师会认为这名学生没有礼貌、爱出风头、哗众取宠。不同的标准影响了教师的判断, 这名学生有可能在前面那位老师的心里是一名好学生, 而在后面那位老师的心里就不是一名好学生。如此说来, 这种教师主观的判断, 对教育到底有什么意义?
对学生的评价是有标准的, 那就是基础教育的目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以此为依据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不是由某一名教师来决定, 教师更没有资格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四、想一想被我们认定为非好的学生吧。他无端地, 因为你的主观认定, 而成为你眼中的非好的学生。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结果, 他们内心会是什么样的感受?这公平吗?
我们习惯于用好与非好为标准来评判人, 用于成人, 没意思;用于学生, 没价值。人的生命形态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设计成为他自己。真正的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 包括爱犯错误的学生。
如果一定让我来回答“教师心里的好学生”这个问题, 我会写下:“我”的眼里没有好学生。我的眼里, 只一个又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我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自己, 而不是变成一个模样。我希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都有无限种可能, 他们思想和作为都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3.我看大学生志愿者 篇三
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大到城市社区,小到城镇乡村。他们是象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勤于行动,服务人民,服务家乡,服务祖国。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是一群乐观向上、乐于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胸怀天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当代大学生。他们是神圣的,是高尚的,是值得尊敬和推崇的。大学生志愿者,绿色了灵魂的实践者。看他们的真实行动,让人肃然起敬。他们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
大学生志愿者在行动!他们有的在城市帮助维护交通、有的保护城市环境、有的义务家教,还有的义务献血。清理垃圾让城市更加美丽,交通维护让城市更加有序、和谐。义务家教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免费享受到好的教育。义务献血保障血库供血安全。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下基层”志愿者活动,为乡村带去了新的知识和气息。农村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为帮住农村贫困百姓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了社会矛盾。志愿者们奉献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提出了自己好的建议。大学生志愿者有力量!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进社区”活动,进入各个基层社区。看望孤寡老人,慰问福利院、老人院、孤儿院和残疾人学校等。为他们带来了欢声与笑语、歌声与微笑。让他们不再倍感孤独和寂寞不再对社会有偏见。为孩子们带来各种礼物和学习用品。孩子们会心的笑了,孩子们不再茫然。孩子们快乐成长不再是梦!大学生志愿者好样的!他们促进了人与社会相互融洽,形成人与人相互关爱的关系,他们服务社区,继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主义道德风范。为和谐社区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上引导人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百姓心中树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他们总是冲锋在前!再响应“西部大开发”计划时,志愿者们没有畏惧气候与环境的艰巨,文化与生活习惯的差异。8月2日,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新疆服务队出征仪式。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的4200名大学生志愿者齐集乌鲁木齐。从8月3日起,他们将分赴新疆14个地州、61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宾团进行为期1至3年的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等服务工作。他们投身西部,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大步向前。西部条件差,生活不方便。但大学生志愿者们不怕苦、不怕累。为西部大开发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多么让祖国骄傲啊!
无论何时何地,他们永远是榜样。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志愿者。如尹祥佳是甘肃农业大学0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他和甘肃政法学院的08级大学生燕海波共同分配到甘南舟曲县江盘乡开展支援服务活动。一年来,他们响应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扎根藏乡,和那里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谁家有困难,谁家需要帮助,他们就第一时间赶到。从民事纠纷、救灾物资发放、重建户档案管理等工作,他们都能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及时完成。在开展支援服务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在基层工作的经验,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像尹祥佳、燕海波这样作为志愿者到灾区开展支援服务的还有很多。来自定
西的志愿者陈丽丽,07年大学毕业后,去年10月份到舟曲县三孤人员峰迭乡供养点当医务人员,她告诉记者,刚到这里她非常不习惯,每天面对五十几个孤寡老人,使她很难过,也很想家。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和老人们的接触,她视老人为自己的亲人,老人们像对待自己的孙女一样对待她,使她克服了一切困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和医务人员。他们不但帮助了别人,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向他们看齐!向大学生志愿者学习!
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忙碌着!因为心中有爱,他们要让爱满人间,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爱,去奉献自己的一份爱自己的爱。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没有闲着,组织各种募捐活动、慈善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千千万万个人的力量会聚一起的时候是巨大的。例如“单车去西藏”活动,一群人骑自行车去西藏,他们中的人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只因有爱相聚去西藏。那里的人淳朴、善良,孩子们都有一种渴望的眼神,他们会向路过的人打招呼问好。这让许多参与者落泪。是大学生志愿者!是他们向人们证明了社会不冷漠,人间处处有温暖、处处有关爱。
在各种国际性活动中,他们依然给力。如奥运会中他们服务运动员和游客。让无数运动员和游客对他们举手称赞。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2011深圳大运会等。在其中总能找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乐此不疲,奔波着,奋斗着!他们总努力做到最好。他们为祖国荣誉而战,为祖国分忧解难。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优美风范与飒爽英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秀出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风彩和魅力。向他们看齐!
大学生志愿者们,他们燃烧了自己的青春,照亮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前行的路,也温暖了你我他,温暖了世界。大学身志愿者,因为有你,社区温馨;因为有你,家乡更美丽;因为有你,祖国更加和谐美好。大学生志愿者将爱撒满人间。我们都爱你!
姓名:
2011级 管理系市场营销2班
4.我看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四
健康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是每个人所渴望的.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直是"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同生物学因素一样,与人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健康,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2、主观方面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5.小学生作文:我看《龟兔赛跑》 篇五
《龟兔赛跑》的故事最早似乎是从《伊索寓言》里来。
多少年来,多少大人给孩子讲了这个故事已经无从可考多少孩子兴致勃勃地续写了多少新《龟兔赛跑》,也无法计数,但很少写出新意的。他们大多定位于乌龟如何借助新式工具赢了兔子,乌龟如何运用智慧赢了兔子,乌龟如何机智地采取各种方法赢了兔子,或者兔子吸取教训不在骄傲取得了胜利等等。
我以为,《龟兔赛跑》这则寓言,它的寓意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胜于闲置不用的天赋,它赞扬的`是乌龟在自己天生就没有兔子跑的快的前提下,勇敢接受挑战顽强地一步一步毫不懈怠毫不犹豫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精神。昭示着许多被公认为笨或傻的人,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会取得成功,而一些天赋比较好或天资聪慧的人,由于自恃聪明,却放弃或放松了努力,最终没有成功。
这样一个寓言,如果在立意上没有突破,恐怕任何续写都很难让人耳目一新。事实上那些续写的新《龟兔赛跑》,假如换一下主人公,换一个背景,都会是非常生动有不乏情趣的小故事或小童话。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故事新编”而把原本非常不错的故事套旧的框架进去,而限制了孩子们飞扬的想像,也限制了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
6.我看大学生就业 篇六
“童心”。每位班主任要“傻”一些,要保持一颗童心,童心是纯洁的,童心是美好的。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成熟的标志是看你是否有一颗童心。我们初中的老师,永远面对的都是13——16岁的孩子,我们就要来研究、来洞悉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智,哪些是这一阶段孩子容易犯的错误,哪些是该犯得错误。理解这些,老师就可以放下包袱,来和孩子们做心理方面的游戏,让学生“耍一些小聪明”等等。我的上一届学生在教室里私下说,咱们老班傻不唧唧的。后来,我告诉他们,老班的“傻”只要不影响你们成为我们全校乃至全县“名牌班级”就行了。我连续三届的学生在升学方面都保持着我校的历史记录。
7.我看高效课堂 篇七
十年课改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教育观念已经深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内心。在十年课改中,作为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在不断的钻研教学教法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一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在这条漫漫的探索之路上,我们从低效教学走到有效课堂,而今我们又迎来了高效课堂的春天。
高效课堂是一种人文主义课堂,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去实现自我。从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我们知道每一个人在满足生理安全这些缺失性需要后,会自觉的去寻求更高层次的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高层次的生长需要。正是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高层次的生长需要,才使人的人格趋于完整,才使人真正的感到幸福,感到满足,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老师只有充分的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才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个字代表着一切的方法和出路,高效课堂认为相信学生才是师德,解放学生才是教育的使命,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高效课堂的教学重点由对成绩的追求转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让学习的过程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同时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的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让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让课堂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成性。从而达到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这一教育教学目的。但是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许多学校将升学率放在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因此许多老师绞尽脑汁的将心思花在了提高学生分数上,同时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不信任,不考虑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创造力。进行知识的强灌、填鸭。在45分钟内上演独角戏,其结果是老师精疲力竭而学生的生长需要降低为了缺失性需要。许多学生会因老师的填鸭式教学而头痛、焦虑甚至干脆放弃学习,在课堂上蒙头大睡。这种低效教学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要求自身向上发展的内驱力。面对这样进行着低效教学的教师我们不能说他们不敬业,也不能说他们专业水平不过硬,他们的问题出在教育理念的滞后上。因此要建构高效课堂教师教育理念的提高是关键。
课改发展到了今天,作为校长更应重视教师教育理念的提高,为了能够改变教师滞后的教育观念。校长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完善思想,切切实实的帮助老师解决教育中的困惑,建立真正的高效课堂。校长要常下课堂,要成为一名能战斗在第一线的校长,要能够用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去影响教师,去指导教师的教学,要能够切实发现并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找到理论依托,找到方法路径。使教师真正的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为了建构高效课堂,我们还必须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团队。这就需要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课堂教学和团队研修是相辅相成的同为一体的,它们是学校教学发展不可分割的双翼。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团体教研和校本研修往往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许多团体教研的时间成为老师备课的时间,对于教学教法、学生学法根本不予交流,更谈不上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教学思想的相互促进。由于团体意识的缺乏,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各自为政,教师的发展也成为了单枪匹马。这使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变缓,使教师之间的素质差距越变越大。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共同发展,建构高效课堂便是纸上谈兵。因此作为校长应重视教师的共同发展,要重视团体教研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大校本研修的投入。教师的发展主要是在课堂上,在团体教研中作为校长应加强对教师教法的指导,促进团体内教学经验的交流,可以以骨干带头,以“诊断”的方式带领教师对课堂进行会诊,然后再将“治疗方法”用于课堂,在校本研修上更应重视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和务实性,使教师真正的在教学研修中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悟,使教师能够快速的成长,适应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
8.我看建党伟业 篇八
——观《建党伟业》有感
先进的思想是不会被列强的铁蹄所阻断的,站在时代前沿的青年学生们积极探索这新潮的救国之路。他们在黑暗中燃起了点点星火,工人阶级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一九二一年七月底,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几个满怀壮志的年轻人热烈商讨着,为中华民族策划未来,他们开始编制鲜艳的党旗——这是一面代表中国人民红火岁月的旗帜,这是一面代表真理与光明的旗帜,这更是一面渗透着无数党员为追求真理和民族希望洒下鲜血的旗帜,从此,沉睡的中国人民耳畔终于有了自己响亮的声音——中国共产党!
正是这群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以拯救国民为己任的有识之士,我们才能过上这样富足的生活。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里,太缺少过去那种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解放的来之不易,也要学习先人的精神,努力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更富强!只有这样才能回报我们无私无畏的革命先烈们,才能让他们的英灵在地下安息。
二零一一年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整整九十年的岁月,九十年的风风雨雨,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愚昧无知的年代,投入到水深火热的战斗中去,90年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古的光辉诗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宏图伟业;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让黄土地不断创造奇迹,让世界惊叹中华巨变。从东亚病夫到世界强国,中国的进步让世界为之震撼。我有幸观看了近期全国各地热映的电影《建党伟业》,《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董必武、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人,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与今天,血脉相连。我不会忘记他们慷慨激昂、指点江山的豪气,也不会忘却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忆苦思甜,回顾旧日的伤痛,会更珍视今日的幸福生活。记得片尾,共产党员代表们在红船上开完会以后,站起来合唱《国际歌》时,大家的眼睛都噙着幸福的泪水,他们的双眸炯炯有神,充满着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殷切希望,令人感动。
有多少红军,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向组织要求过什么。却总是以自己一颗炙热、真诚的心履行为党奉献一生的承诺,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命运同党伟大的理想联系在一起,为革命事业奉献青春甚至生命而无怨无悔。他们是党员的一份子,是为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众多优秀中华儿女的一份子。
9.我看教学反思 篇九
看了《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我觉得这位老师应该反思。这位老师本来想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可是之前在读懂学生,读懂教材方面做得不好,没有做好课前预设。在加上提问缺少针对性,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没能有效引导,教师的主体地位没能很好地体现。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按照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不应单一,我们可以发现归纳成功的做法,思考记录不足之处,也可以探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迷惑点,做题时的失分点,还可以记录学生的独到见解以及自己子教学过程中的机智做法、突发灵感。
10.我看雷锋精神 篇十
今天和老师去随园参加了一个主题为“榜样的力量-雷锋”的学术沙龙活动,感触颇深,写此文表达一下个人的观点。
雷锋每到3月份就会忙碌起来,因为3月5日是学雷锋日,全国各地的学校甚至是一些企业都会掀起一阵学雷锋的热潮。而学雷锋的问题也引起了网上的热议,有人支持,有人质疑,很多人怀疑雷锋事迹的真假,认为雷锋精神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手段。我真的很同情雷锋,他不过是做了自己想做的认为对的事,他做这些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后来几十亿人的榜样,也没有想到会有一个专门纪念自己的节日,他不过是想做个平凡的好人,想成为一颗小小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螺丝钉,而这个简单的梦想却被粉碎了。他在去世后被拉到了聚光灯下接受着全国人民的膜拜,成为了一代人难以泯灭的记忆,而渐渐地人们不再盲目崇拜,质疑贬低声一阵高过一阵,我想说雷锋真的是无辜的,他莫名其妙地被树立成了至高无上的道德标杆,又莫名其妙地被人随意地说三道四。对那些质疑雷锋事件真假的人,我真的想说“你们也太闲了吧”,现在再去怀疑那些有什么意义吗?雷锋不过是美德的一个代名词而已,况且就算雷锋事迹真的是假的,他对社会难道有所危害了吗?他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太多的正能量,又何必还去纠结于那些小细节。而且现在大家早就已经理性地对待雷锋精神,不再神化雷锋了,也不再需要某些人自作聪明地想要让大家认清雷锋。
而各地学雷锋的表现方式似乎也太过于肤浅了些,刻意地在这一天办一些所谓的学雷锋活动,平时却从来不提,这样的一日雷锋有什么意思?一年做一次雷锋?最近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不少临时工,这样看来“临时雷锋”出现似乎也不足为奇了。学雷锋的真正目的是让那些美好的品德能驻扎到人们的心中,让人们能够自然而然地去做好事,把做好事当成一种习惯,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学雷锋日也就显得可有可无了。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在,社会需要这样一个道德标杆来鼓舞正能量,而五十年来中国都没出现一个能超越雷锋的道德标杆,这难道不也是很可悲的吗?我们又怎么能再去非议雷锋呢?
11.我看大学生就业 篇十一
多和学生交流,用真心、用真诚和学生交流,用生活的例子,用自己的经历,坦诚地指导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烦恼,用此来增加和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的学习少些斥责,少些谩骂,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切忌不要使用冷暴力语言。多鼓励、多表扬,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好听话。交心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共勉一些生活的感悟。例如:转过脸去,世界大得很。梦想和现实其实挺近的等等一些名言警句,让学生充分享受和老师一起成长的快乐,老师也在教学中获得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