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带给我们的思考

2024-12-13

灾难带给我们的思考(共10篇)

1.灾难带给我们的思考 篇一

古外今来,人类的发展进步似乎总是与灾难息息相关,它们宛若漆黑的乌云,时刻笼罩于历史长河之上。但他们所带来的又是否仅仅只有恐怖与死亡?唯有经历磨难才可显现不屈的意志,唯有受到重击才可突出挺直的傲骨,细细想来,灾难淬炼了我们的精神,在死亡的压迫下生命反而更显活力,迸发出最强的音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个体的生命往往经历挫折和磨难才可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里有多少名人骚客是于艰难困苦中懂得生命的意义,背负起社会的责任,磨砺出最为坚强有力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骨气。杜甫行于唐末社会,品味百姓疾苦,如此才作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般诗句;鲁迅出生深受洋人压迫的近代,思想的火花不因社会的黑暗而熄灭,反而愈发猛烈,执笔为刀写下激扬愤慨文字;更不必说在战争中涌出的民族英雄们,为了国家与人民奋不顾身,于枪弹炮火间展现民族意志。正因身处灾难之中,才更能体现出民族的韧性,才更能体现出民族的精神。

若是放眼国家与社会,便更是如此。过去黑死病蔓延,虽造成无数人们死亡这般悲惨结果,但也同样催生出了思想的火花,促使了人们挣脱中世纪的枷锁,其所引发的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危机直接诱发欧洲文化的转变,催生出了当代西方文明,实现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而现今新冠肺炎肆虐,那些逝去的生命化为一个个数字深深刻印在每个人的心头,危机悬于每个人的头顶,也同样引发了人民空前团结的意志力。加之中国在疫情中突出的表现,与其他各国慌张无序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同样培养了更多中国人的爱国热情。网上授课及办公模式的产生促进了我国后续互联网使用的一些新手段,新方法,或许也将造成后续一系列产业的变革。无论是黑死病还是新冠,虽极大打击了国家的经济,造成社会一定程度的混乱,但也同样催生出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灾难,他们给予我们无比的伤害,却也同样赋予我们宝贵的东西。正因身处于灾难中才更不应该放弃希望,愿我们终能摆脱灾难带给我们的压抑气氛,向着更好的未来与明天迈进。

2.灾难带给我们的思考 篇二

关键词:地震,抗震,措施

汶川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 里氏震级8.0级, 最大烈度为11度, 震中位置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这次地震是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为10 km~20 km, 因此破坏性极大。

玉树地震发生在2010年4月14日凌晨, 最高震级7.1级, 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县城附近, 此次地震也属于浅源地震, 大量的房屋建筑遭到破坏,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1 地震中房屋建筑的破坏情况

1.1 土和砖木的混合结构

在乡镇农村,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村民居住习惯影响, 以及村民抗震设防意识的淡薄, 房屋结构大多数为土和砖木的混合结构, 这样的结构绝大多数没有抗震设防, 建筑材料差, 结构简易, 抗震性能差, 所以在这两次大地震中, 诸如此类的乡镇农村房屋, 破坏非常严重。在城区, 有些房屋的建造时间较早, 由于当时的条件的限制和相关规范的不完善, 也未考虑抗震设防, 相比设防房屋的破坏要严重。

在四川地区, 木屋架结构是一种比较传统又常用的结构形式, 该类结构是在木屋架上面铺设檩条和瓦片, 形成屋盖。在地震中, 该类结构的屋架发现有严重的破坏, 屋盖的瓦片大面积滑落、屋架被震松散, 破坏严重的结构在纵横墙之间出现脱开、墙体及屋盖出现严重倾斜。

此外, 还有些近年建造的多层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采用传统的木屋盖形式作为屋顶隔热层, 该类木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没有牢固的连接, 在地震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震害。

1.2 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在我国的房屋建筑结构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形式, 由于它的材料便宜、方便取得、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廉等原因, 在我国广大村镇地区被广泛使用。但砌体结构也有很多严重的缺点, 比如其抗震性能不足, 致使很多砌体结构是带裂缝工作, 在地震来临时, 砌体结构会发生非常严重的破坏。汶川地震灾区建筑震害调查表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是受损最为严重、最为普遍的结构形式。除农村的农民自建房外, 在城镇中倒塌或破坏严重的住宅、办公楼、医院、学校教学楼和办公室也多为砌体结构, 按建造年代顺序的结构, 呈现出不同的破坏规律, 破坏程度也有明显的由重到轻的规律。主要震害形式有:

1) 主体结构破坏导致的房屋整体倒塌。砌体结构具有脆性性质和整体性差的特点, 其抗震能力一般相对较低, 在以往的大地震中, 砌体结构房屋震害都比较严重。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砌体结构房屋, 由于当时设计条件的限制, 没有考虑抗震设防, 在这次地震中, 此类房屋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部分房屋甚至出现了大面积倒塌。主要表现为:底层倒塌导致上层支撑受到破坏而随之倒塌、中上层倒塌而对底层造成的冲击倒塌, 以及楼层面板的整体塌落等。与其他结构相比其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2) 砌体房屋结构的局部倒塌。在这两次地震中, 多数砌体结构房屋属于该类型的震害, 整体结构破坏不是很严重, 但结构的某一构件或者某一薄弱环节遭受了严重破坏。主要震害有:砌体房屋由于墙角构造与连接不可靠而导致的墙角倒塌、纵横墙连接不牢固导致的墙体间拉坏倒塌、楼梯间墙体的倒塌和变形缝两侧墙体的倒塌等。

3) 砌体开裂造成的破坏。大部分砌体结构在地震过后都表现出很严重的裂缝, 表现为:墙体之间的交叉裂缝、窗间墙在承重梁底部出现明显水平裂缝、纵横墙交接处的竖向裂缝等。

4) 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此类破坏主要是屋面的凸出部分, 诸如女儿墙、楼梯间、塔楼、水箱等, 由于地震来临时, 产生严重的鞭梢效应, 其破坏比较严重。

1.3 平面、立面不规则的建筑

在这两次大地震中, 建筑和结构不合理, 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物震害比较严重。平面凹进和凸出的角部、L形的角部破坏较严重;不等高建筑、阶梯形立面的建筑震害较严重;防震缝设置不合理或防震缝被建筑垃圾等杂物堵住, 没有发挥作用, 会加剧房屋的震害。和横墙承重结构相比, 纵墙承重结构的震害要严重一些。横墙较少的空旷房屋震害严重, 主要集中在会议室、教室等大空间部位的承重纵墙, 容易发生预制楼板等构件下落。此外, 外廊式建筑的局部承重纵墙产生了贯穿的X形裂缝, 导致墙体破坏, 基本丧失承载能力。

1.4 违章建筑

在这两次大地震中, 可以发现违章搭建、改建、后封阳台等违章建筑破坏严重。比较常见的局部违章搭建情况是用半砖砌体和玻璃窗将阳台封闭、拆除部分承重墙扩大门窗洞等, 在地震作用下, 虽然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但这些违章搭建部分出现局部倒塌、甚至完全破坏。

此外, 诸如玻璃幕墙等非结构构件大都没有与主体结构进行可靠的连接, 震害严重, 坠落的构件会引起人员伤亡。

2 提高房屋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建议

2.1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抗震设防

在地震预测预报进展不大的情况下, 合理确定结构抗震设防标准, 使每一个结构都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特别是抗倒塌能力。

在这两次大地震中, 按照国家规范和标准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房屋, 即使建造时间较早, 其抗震构造和现行规范存在一定差距, 仍然具有较好的抗倒塌能力。例如在青川县城, 没有一栋学校小学、中学房屋整体倒塌, 这是值得庆幸的, 如乔庄小学的教学楼逸夫楼、青川中学的教学楼, 震后没有发现明显的结构性裂缝, 基本完好, 这些建筑均是按照当时的规范设计和建造的。

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这两次大地震中有许多中小学建筑倒塌, 但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所以对于像中小学这种重要的建筑,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抗震规范进行抗震设计, 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2.2 提高构造措施

根据不同地区房屋结构特点及其抗震薄弱环节, 采取工程措施, 系统地提高民房的抗震设防能力。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和现浇楼板是提高砌体结构延性, 防止房屋倒塌的重要措施, 在这两次大地震中, 未设置圈梁、构造柱的房屋震害比较严重, 所以, 一定要重视墙体的整体性, 对于砖混结构建筑要注意布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对木结构房屋, 要注意提高木屋架、木檩条屋盖的整体性等。

从平面布置、立面布置、楼梯间布置等处加强规则性及结构的整体性, 控制横墙的间距, 每开间均布置构造柱, 采用现浇楼板和封闭的圈梁, 从严限定小墙肢的局部尺寸, 部分小墙肢可改为钢筋混凝土构件, 并加强非结构构件和主体结构的拉结。

顶层凸出物应多增设纵横墙和构造柱, 多做成小开间的办公室、居民住宅, 采用较厚的墙体, 以增加顶层的刚度, 尽量避免出现顶层凸出物为大开间的会议室或活动室。

2.3 加强设计

砌体结构的水平承载力和竖向承载力是相互影响的, 对于砌体结构应加强计算方法和设计方法的改进。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 除了要按照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小震作用下的强度验算外, 还应该从保证“大震不倒”的角度出发, 对建筑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变形进行验算。对建筑顶部的凸出物, 需要考虑其进行抗震验算, 并乘以较大的放大系数。

2.4 合理布置和规划

从结构概念设计着手提高抗震设计的质量, 如在建设场地的选择、房屋形状和尺寸的选择、结构的整体性和规则性、合理设置防震缝、非结构构件的可靠连接等方面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制定好抗震防灾规划, 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建设场地, 避免易发生地震灾害的场地, 加强建筑物基础的稳固性。如果新建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房屋, 应尽量选择具有基岩、碎石类土、坚硬密实的土层并且开阔平坦的场地。

房屋平面布置应力求简单、规整、对称, 避免平面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和不规则的形状。对于违章建筑和顶层违章搭建等情况必须要求拆除。

2.5 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建筑行业的管理

加强对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

加强宣传工作, 提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居民的抗震设防意识, 普及抗震设计的原理和基本内容, 并使其掌握、在设计中应用;避免侥幸心理, 同时加大对于违章建筑的处罚力度。

3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及2010年玉树地震中各类建筑结构的破坏形式做了简要的叙述, 分析了其震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从两次大地震的惨痛教训, 我们应该对房屋建筑抗震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且应迅速采取相应的对策。抗震减灾对于社会的安定、民众的日常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将抗震防灾工作作为长期的重要工作, 不断地吸取教训, 时刻做好抗震设防的宣传工作, 共建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任晓崧.5·12四川汶川地震后青川房屋应急评估中砖砌体房屋的震害情况初探[J].结构工程师, 2008, 24 (3) :3-8.

[2]张熙光, 王军孙, 刘惠珊.建筑抗震鉴定加固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GB 50023-95,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3.服装业库存带给我们的思考 篇三

服装企业库存成因

裁缝是一个古老的行业。顾客自带布料,提出款式规格的要求,委托裁缝代为缝制新衣。这时,设计和生产合二为一,裁缝既是设计师,也是生产工人。在这种模式下,先有需求,而后设计,最后生产,库存为零。

随着服装进入工业化生产,生产开始先于需求。有人说,在众多行业中,离消费者需求最近,同时也最远的行业,非服装业莫属。这个时尚产业,从新品发布到正式上市,却要经历大约6~9个月的筹备期。秋冬就开始备货生产,春夏才正式销售。畅销便供不应求,滞销则木已成舟,是服装业的真实写照。

提前半年预测需求,成为设计师的难题。消费者的心意如此难以捉摸,使得准确预测只是一个梦想。

1985年4月,可口可乐总裁满面微笑地看着新可口叫乐下线,丝毫未察觉这将成为营销史上的一次失败经典。此前的三年里,可口可乐公司对20万名消费者进行测试,表明新可口可乐将成为公司新一轮增长的动力。但3个月后,面对来自消费者潮水般的抗议,公司宣布重新请回原配方的老可口可乐。

2000年,经过严格的市场调查和产品测试,宝洁公司在中国信心满怀地推出“润妍”洗发水,定位于“东方女性的黑发美”;两年后,中国女性开始流行染发,东方女性爱上黄头发,涧妍悄然退市。

可见,市场调研不能帮我们百分之百地预知消费需求。实际上,即便是消费者自己,在上街购衣前,往往都不确定将会买哪个款式。消费需求有越来越多的变量,需求变异速度越来越快,一旦设计偏差,就会形成大量库存。

反串节生产同需求难以预测之间的矛盾,使诸多服装企业陷入“赌,牢式开发”的困局,结果是畅销品种断码,销售机会不能转化为销售收入;滞销品种积压,年终利润变成年终库存。所以有人说,库存问题是服装企业管理者心中“永远也挥不去的痛”。

其实,库存之痛,天下共然。因此,我们希望本义提供的信息也能为其他行业借鉴。

常见方法治标不治本

滞销积压的库存怎么办?最常见的办法是打折促销,季末甩卖。

不过,以打折为要点的推动式销售,从长期品牌建设的角度看,足一种短益长损的选择。尤其是对品牌形象而言,价格折扣更非—种可倚重的经营手段。开服装店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摘过一次打折促销,总要经历一个销售低谷期。

国内一女装品牌,在湖北宜昌发展了‘个经销商。头一年经销商用了很多心思,宣传该女装的品牌形象,培育市场,结果第二年销售增长很快, —下进入公司前十名。

公司年底觉得应当奖励,又不愿意出钱,就按一折给这个经销商20万往年库存作为奖励。经销商也觉得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就搞了一个月的促销,以二到四折出售,一时顾客盈门,赚了几十万块。

谁想两月后当季新品上柜时,却再也没有顾客光临。顾客把这个品牌看成打折品牌,不再认为值得用正价购头。生意从此清淡。

第三年末,该品牌从宜昌退出。

既然季末打折是饮鸩止渴,那有没有办法可以未雨绸缪呢?不少服装厂家依靠订货会,来规避设计蕴含的风险。

在订货会上,厂家责成经销商选型下单,然后自己按单生产。这等于“逼迫”经销商充当消费者的“代言人”。但经销商终归不等于消费者,以销定产的愿望,殊途同归为以产定销的现实,厂家的短期压力虽然暂推到经销商身上,但依然没解决长期问题,区别只是滞销晶形成的库存,不再积压在厂家,而是被塞到渠道。渠道被库存淤塞堵死之时,便是厂家资金吃紧之日。

通过设计新的激励模式来解决库存问题,也足常见的思路。

1997年,杉杉销售收入20亿元,库存9个亿,库存已经成了危及企业安全的定时炸弹。为此,1999年杉杉将所有直营店攻为特许加盟,把总部与门店问的指导管控关系改变成买卖契约关系,把门店山收人中心变身成利润中心。

这样,杉杉门店的经营者成了老板。他们确实有了做事的意愿,但做事的能力却不是一夜间就能有的。服装行业的人才严均素质不高——调查表明:服装业人/J成本占总产值的7%,在各行业中处于偏低水平。等待队伍能力跟上来,组织要做出忍受。时过7年,杉杉品牌的销售额下跌近一半,品牌形象也大不如从前。系统库存水平或许好于以往,但代价未免过了沉重。

还有其他一些现象:

门店卖出货品时不入账,等到季末总部统一打折时,再谎报货品刚刚销出,按折扣价格上交货款;

经销商对J家规定的底线置若罔闻,季末促销时不计后果,以过度打折透支品牌来换取当期现金流;

上海畅销的款式,北京却正在积压……

有企业认为这令是信息不畅的缘故,为此投入重金,为门店配置计算机,构建信息网络,希望能够收集终端实时信息,但很少见能运用良好的。道理很简单,在队伍没有运用、管理、整合信息的能力之前,任何信息设备,都仅仅是摆设。正如改古句:“此宝也,宜为强者器,不宜为弱者用。”

这些方法之所以效果不佳,是因为只关注某个节点上的修补,而没有意识到库存的成因,在于反季节备货中的设计风险,没有围绕这个风险的规避,展开系统的下作。

从CAP到UNIQLO再到ZARA的经营之道

按照哈佛大学纺织研究中心的分类,服装可以分为时尚类(指来自巴黎、米兰、纽约的高档时装成衣),时尚一基本类(有一定时尚因素却以大量销售为日标)和基本类(大众日常穿着)。不问类别,经营之道有别。

对时尚类别,广告不是其策略重点,抢占T型台压倒一切。如阿玛尼(Armani)、夏奈尔(Channel)、迪奥(Dior)这些品牌,每年两次召开新品发布会,不外售门票,现场严格保密,只向特定的行业操控者(如面料供应商、重要买手等)和能影响潮流的意见领袖(如社会名流、媒体评论家等)发出邀请。

这种操作手法,是通过与行业和消费两个余字塔各自的顶端群体直接接触,达成三方共识,同叫获得下季流行时尚上的话语权支持,来保证反李节设计能成为来年大众追随的时尚。因此,三大时装之都:巴黎、米兰、纽约的T型台,是时尚类品牌运作的制高点。

国内品牌多停在时尚一基本类中。这一类品牌设计上通常采取追随策略,模仿时尚类品牌,靠大量销售盈利。由于直接面向‘般消费者,广告覆盖利门碑相传成为策略的重点。对这类晶牌而言,反季节生产中的设计风险,是库存问题的成因。

GAP之遭

美国的GAP是一个典型的时尚—基本类品牌。一方面,它大量销售,

占据了全美服装销售额的5%,几乎每个美国家庭的衣橱里都有GAP的衣服;另一方面,它又与时尚相连。这点,在1996年好莱坞女影星莎朗’斯通穿着一件25美元的GAP人造丝毛衣,搭配一条高档范思哲黑裙和一件阿玛尼天鹅绒外套,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时表露无遗。

GAP走了一条典型的时尚—基本类品牌的“成长一衰退”之路。同国内诸多服装企业一样,GAP没有以顶级设计师命名品牌的高贵血统。事实上,GAF也是从经销商起家的。

1969年美国加州的房地产商人费合(Fisher)夫妇开了一家店铺,代理经销Levi牛仔裤。1974年,推出白有晶牌GAP。自此,踏上店铺快速扩张之路。1976年,GAP有204家店;1983年566家;2000牛3100多家。

当新店开到饱和,为了维持增长,GAP又把子品牌作为增长的新来源。1994年,GAP创建低端子品牌Old Navy,1998年,该品牌就开了2100个门店,2000年,达到3700家,统计显示,从1997到2000数年间,GAP帝国的营业面积就翻了一番。

对GAP来说,首先要回答的就是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其策略很简单,就是用受欢迎的颜色重点开发一系列经典品类,主要是T恤、卡其装和牛仔装,形成丰打。经典的好处是:避开了同奢侈品牌在设计时尚上的直接比较,同时,也降低了设计偏差的风险。但这也使得产品的时尚性受到限制。

对此,GAP充分利用了广告——它发现了时尚与音乐、名人之间的联系。于是它让流行歌手穿着GAP的衣服,在广告中唱经典歌曲。在广告中,GAP强调产品同时尚的关联,而不是产品本身是否时尚。1990年,电影《霹雳舞》风靡一时,GAP马上推出强节奏布鲁斯音乐的广告。1995年,GAP推出里程碑式的广告运动,美国的传奇人物都穿上了卡其布服装,名人效应使得一款普通的棉制长裤被提升到了偶像的高度。

这一切,都让年轻的消费者觉得,GAP本身是一种流行。为了保证理念的连贯,GAP的广告一直由公司内部制作。

不过,从表面看,尽管该模式式能促成某些晶类的较高周转率,但并没有直面时尚—基本类品牌的内在矛盾;如何规避反季节生产中的设计风险。

从新品设计,到面辅料采购,到正式上柜,GAP要用9个月。尽管GAP设计了—套精密的目录管理系统,从估计几百种款式的需求,到采购正确数量的面辅料,再到找到可靠的厂家把衣服制作出来,最后把产品及时运到各地商店,并保证数量、尺寸和颜色都合适,但这些都未完全回应那个“行业性问题”。

这使得GAP成为销售额近90亿美元的巨人时,依然同它年销售额90万美元时一样脆弱,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蒙眼式产品开发+名人广告”模式上。

1996年,GAP推出的一个男装系列过于前卫,结果损害了总体销售,但当时快速开张的新店淡化了受损程度;2002年,新店开设趋缓,GAP推山“GAP春天”系列,这个系列是“低腰裤+女印花衬衫+男艺术T恤”的组合,或许这会吸引10~15岁的青少年,但它同GAP经典款式吸引的25—35岁客户毫不相关,结果导致积压。这次设计失败引发大幅降价,使公司利润削减了40%。

GAP走的是“依靠增量化解存量”的路子,高速增长是这种模式的鸦片烟。第一年10家店,库存200件;第二年50家店,头年剩下的200仆库存,就相对微不足道了。库存问题没有暴露,很大程度是被快速开店掩盖了。当新店扩张走到尽头,GAP也就到了黄河边。

就像GAP被问到的;现在是不是已经达到市场的底线?2002年的大幅降价使GAP门店每平方米销售额从548美元跌落到393美元,效益直线下滑,股票被降为垃圾级别。失去利润后的GAP,成为现金流依赖型企业,陷入到进退维谷的尴尬中。曾到过巅峰的GAP,开始走入低谷。

GAP使人们认识到,对服装企业而言,单纯的开店扩张无助于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反而使风险有机会在更大规模的平台上被放大。没有哪个晶牌能够保证:反季节的每款设计都能吻合来年流行走向。

库存的解决之道,只能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速度与柔性,深化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动态衔接中寻求。

UNIQLO法则

日本最大休闲装品牌UNIOLO(中国店名“优衣库”)的崛起,印证了生产与销售之间衔接的重要性。UNIQLO认识到,尽管无法保证每款设计都适销,但可以通过识别畅销款式,保证畅销款式不断货,在畅销款上赚钱;而对于滞销品,则作简甲的降价处理。UNIQLO所有的产品都由中国代工厂加工。新品上柜试销时,发现某款好销,马上向代工厂下单。一件被称为Fleeze的翻毛茄克,UNIQLO一年销了700万件。

两相比较,GAP产品出来后,无论消费者是否喜欢,都通过广告强塞给消费者;UNIQI。O则不然,而是观察试销反应,由消费者喜欢哪款产品,通过快速补货,抓住畅销款的销售机会。

这部分地回答了如何应对反季节生产中的设计风险:尽管难以款款都适销,但只要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保证畅销产品不断货,就可以抵消滞销产品的损失,获取利润。

不过,当单款产品销量达到这个利润规模,会削弱品牌的时尚性,晶牌也会从时尚—基本类进入到基本类,成为日常穿着的选择。事实也是如此,Fleeze在随后两年,又销出了1400多万件,创造了甲款总销量的奇迹,几乎每个日本家庭都有一件。基本类的特点足缺少创新但价格低廉,这使得UNIQLO进人沃尔玛,家乐福的战场,陷入价格战。

对时尚—基本类而言,解决反季节设计中的风险,除了保证生产的快速响应外,还要保持设计的时尚性。在这种思路是,涌现出了被誉为服装业戴尔的ZARA。

ZARA精要

2006年2月23日,ZARA高调登陆中国,在上海南京西路2000平方米的旗舰店里,摆满了最新款式的男装、女装和童装。这个来自西班牙的服装品牌,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时装零售品牌,其高速成长在于颠覆了时装产业传统。其经营哲学归结为—‘点,就是用速度战胜变化。

ZARA不强调对未来流行的预测,而是注重对流行的快速反应。ZARA已经宣布,要进一步减少大牌设计师的数量,它对设计师的要求只是“会模仿”。巴黎新款式发布3—5天后,它就能完成创意模仿,10天之内,就制成成品发往全球。

15天相比于9个月,ZARA领先GAP达18倍!往往是原创款式还没有正式上柜,ZARA的模仿款式已经开卖。通过模仿,它一年推出新品多达1.2万款,每款均少量生产,而且通常断货不补。这使得在欧洲ZARAI店能够每周完全更新—次。消费者隔周光顾,就像到了一家全新的店。对于占购物主体的女性顾客来说,这意味着极强的刺激力——顾客的购物频率将不是以“月”为单位,而是“周”。

模仿保证了时尚性,而为了提高速度,ZARA没有将生产转移到劳工廉价的亚洲,这使得它生产成本提高了10%~1 5%,但提前面市使得衣服以正价销售带来的好处远大于成本降低的好处。同时,单款上的“小批量、多品补、常断货”引发顾客的抢购心理,使其库存控制水平远远好+竞争对手。

2002年,ZARA库存占总销售为7%,而GAP历史最好水平,也不过14%。

4.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思考 篇四

——关于汶川大地震事件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与此次地震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乐善好施的民族品格。

2、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防震自救的知识。

3、使学生能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有关灾后感受的作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简介有关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资料。

1、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范围,以及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相关情况。

2、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次灾害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行动、工作的开展的一些相关故事。

3、人民解放军及武警官兵在此次救灾行动中的表现。

4、各人民团体、各地志愿者在救灾行动中的具体表现。

5、灾区人民的自救。

6、社会各界人士及普通民众为灾区捐款捐物的相关情况。

7、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可歌可泣的小故事。

二、学生补充自己所知道的相关资料。

三、向学生介绍一些防震救灾的相关知识。

四、我们学校师生在此次抗震救灾活动中的表现。

五、请同学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5.疫情带给我们的考验和思考 篇五

推敲政治素质,考准铁的信仰。干部政治素质的考察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要充分结合疫情防控对干部进行正面考察和侧面印证,深入了解、仔细甄别。要和本人谈,围绕大是大非问题,看其志向、志趣特点是否鲜明得当,力求考准辨清干部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境界情怀,掌握干部的活思想、真性情。要和群众同事谈,结合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环节,对干部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进行综合考察,以日常化、生活化的方式捕捉干部政治素质的信息点,准确掌握其在群众中的口碑、评价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确保干部选拔使用“立得住”“过得硬”。

推敲能力水平,考出铁的本领。“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干部没有真把式,难出好业绩,要增强考察的眼力劲,善于发现和识别在急难险重任务、尤其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思路清晰、谋划得当、处理到位,在日常工作中立足本职、主动思考、积极作为的高素质干部;也要时刻注意把那些工作只谈套路、讲常规,谈思路支支吾吾、干工作毫无头绪的“腹中空”干部甄别出来。要建立健全年度考核、巡视监督、实绩纪实、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考验等方面的立体考察机制,提高考察识别干部的精准度、科学性,切实把干部能力水平的考察落准落细。

6.工会十六大精神带给我们的思考 篇六

【摘要】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3年10月在京召开,这次会议全面传达学习了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本文是根据工会十六大精神谈谈个人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工会;十六大精神;思考

中国工会十六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它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和十年的主要经验,提出了新的工人运动主题,为新时期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根据研究院的工会工作实际情况,我有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工人的力量是伟大无穷的,工会组织从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会组织点多面广,深入各个阶层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工会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树立劳模精神,目的是宣扬和鼓励广大工人积极投身重点建设,推动改革创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力量;在职工提升素质、发挥先进性中,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开展形势政策任务宣传教育,加强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坚定了工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推进了职工素质教育;在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建设中,发挥了组织建设作用。扩大了工会组织面,将工会组织渗透到企业建设中,推进了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建设,使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也发挥了产业工会作用,推进职工之家建设,激发了基础工会的生机活力。

院工会工作始终按照直属党委和直属工会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院党委提出的“使工会成为真正代表广大员工利益的组织”要求,在推进“三基”工作,全面履行“四项职能”,充分发挥“四个作用”上取得了实效。以职工之家建设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团结带领全院职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提升研究院在中国石油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塑研究院的辉煌,在保障科研各项工作的落实、职工队伍建设、全院文体活动推动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确定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实现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总书记在多次座谈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崇高劳动、造福劳动者,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为我国工人运动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工会是做工人阶级工作的,而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汇聚起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正能量。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始终牢记工会是党的群众组织,是做群众工作的,不断增强密切联系职工、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适应职工多样化需求,不断创新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积极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努力把工作做到所有职工中去,把更多职工吸引到工会中来、吸引到工会活动中来,使工会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更符合职工意愿。

三、基层工会组织怎样落实好工会十六大精神

作为基层工会组织,要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牢固树立实现中国梦的庄严历史使命。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绘制十八大宏伟蓝图,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舞台,为工会发挥作用提供根本保证,解决发展中工会组织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让职工群众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获得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享有更加充分的社会保障,享有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和文化生活环境,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同时,基层工会组织充分发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职工利益的维护和国家政权的支柱作用。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更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基层工会要联合政工部门,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灌输,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真正地从物质和思想上强大起来,不断激发职工在群众中的力量。

院工会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持续开展“强三基、提素质、建功业”活动。深入地开展“五型”班组创建活动,打牢“三基”工作的坚实基础。要对照集团公司关于《创建“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班组的实施意见》,明确班组建设标准,把“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延伸到科室建设中。深入地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研究院发展提供有力的素质支撑。开展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团结广大职工求作为、促发展、建功业。切实有效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坚持以职工为本,心系职工,建立健全服务职工的长效机制。要以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把关爱职工落实到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上。持续深入抓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牢固树立“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集团公司直属工会《关于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抓好职工之家建设。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娱乐生活。

基层工会组织要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创新新形势下的职工群众工作,要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大力弘扬单位职工劳动楷模精神,同时,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切切实实解决职工难处,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增进单位职工的福祉;要弘扬法治精神,要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履职、依法维权,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部分力量。

参考文献

7.明星企业轰然倒下带给我们的思考 篇七

主业不专, 被其他业务所累。尽管目前制革业的利润空间有所下滑, 但整个行业运行仍属平稳,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沈奕称, 正常操作的话每年一两千万的利润是应该有的。宏昌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高档沙发革, 下游企业对其质量赞赏有加。据调查, 宏昌制革被老板作为融资平台, 从银行贷来的数十亿贷款根本没有进入宏昌的实体经营里去, 基本上都通过关联公司流入到了房产行业。贷款资金被投入高风险行业难以及时回款, 黄建只能借新钱还旧债, 当窟窿越来越大的时候, 只有一走了之。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恐怕也成为了压垮黄健的最后一根稻草。

银行盲目锦上添花, 助推企业走上不归路。一家注册资本仅为3000万美元, 年产值三四个亿, 固定资产也就一个多亿的企业, 竟然能从银行贷出10多亿的资金。不问贷款资金使用方向, 不监管是否有风险, 只管贷款赚钱, 害垮了贷款企业, 也害苦了银行自己。严防借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也许值得当事银行反思。如果这些漏洞不堵上, 也许还会出现下一个黄健, 倒下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宏昌。

8.灾难带给我们的思考 篇八

按世卫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应该“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一直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

在调查中发现,在美国,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诊,医生一般不会安排静脉输液,对于含抗生素的“吊瓶”更是慎之又慎:在澳大利亚,当地人鲜有“输液好得快”的观念,很少有打吊瓶甚至打针的经历,甚至有人25岁了从未输过液,甚至都不知道“打吊瓶”的英语怎么讲。

美国:看急诊才考虑输液

得了病到底是服药还是打针?世卫组织的推荐是“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在美国人眼里,打吊瓶堪比一次小手术。

◆静脉点滴退热-}真重

在美国,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得知中国人感冒发烧动辄就要输液后,很多美国人相当惊讶。因为当他们得病时,医生只是说多休息多喝水。

轩洋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一家医院的医生,他介绍说,除非遇到特殊病情或病人,美国医生一般都遵从“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输液”的原则,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诊,医生一般不会安排静脉输液、

在美国医院的急诊部,如果有病人正发烧、体温较高,医生也会安排病人输液,但这种输液的目的在于打开静脉通道,而不会立即在吊瓶加入抗生素等药物。轩洋特别提到,像感冒这种病,“病毒感染是不用抗生素的”。在病人开始输液后,护士都会在病床前待一会儿,如果病人出现明显不适就会立即停止输液,转而采取别的治疗方法

◆防病人产生抗药性

对于中国有些感冒发烧的病人为了“好得快”而要求医生输液现象,轩洋表示,在美国,医生很受人尊敬,病人一般都是“绝对遵从医嘱”的,因此不会出现病人要求医生如何如何的情况,

即使需要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设备必须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等。还有美国医生介绍说,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输液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二是交叉感染:三是为了减少病人在用药时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其中的第四点是考虑最多的。

在美国,静脉输液由专职护士负责的。普通护士需通过具有相关资质才能成为输液专职护士,需具备不少于2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和至少1年的临床输液治疗经验:并通过9个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由静脉输液护士认证学会颁发的静脉输液专职护士资格征。

◆美实施“医药分家”

据介绍,美国采取“医药分家”的制度。医院附设一个小药房,但小药房只负责给住院部提供药品

门诊病人一般都是拿着医生开的处方,自己到药店买药。医生开药时“对症下药”,如果涉及要用抗生素,一般只开低端的抗生素,不会一下子就给病人开出高端抗生素。

由于医药分家,医院里的医生对于每种药的价格不甚明了。对于老百姓来说,由于美国大部分人都购买了医疗保险,因此大部分医药费通常是由保险公司支付,因此病人对于自己看一次病、买一次药花了多少钱也不太清楚。

华人在澳13年连“屁股针”都来打过

生活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美籍华人胡宇表示,自己在澳大利亚生活了13年,免疫接种打过针,还有一次在照胃镜前打过麻醉针,此外,不要说“吊瓶”了,就连“屁股针”都没有打过。

◆嗓子哑只建议吃水果

胡宁描述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看病经历、当时因为嗓子哑了无法说话而前往医院,医生看诊后什么药都没给她开,只嘱咐她去超市买些橙子吃、多补充维生素C。当了解到她的日常工作不需过多说话时,医生甚至认为不需开病假条,建议她继续上班。

胡宇表示,在澳大利亚的医院和诊所里,看不到所谓的“吊瓶森林”,连肌肉注射的病人都很少。澳大利亚人生病注重休息。如果患上了咳嗽、感冒等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病症,医生会给你开病假条让你回家睡觉,公司也会建议你休息以免传染给其他同事,

胡宇表示,自己有一位同事前阵子咳嗽了整整一周,感觉很难受,但到医院以后医生只给他打了一针,并且交待他“一个月之后若还觉得不舒服再打”

◆中澳对待发烧差异大

今年25岁的华人Ben是一名土木工程师,在墨尔本出生长大,由于父母是第一代移民,因此他能听得懂大部分中文,但他至今仍然不知道“打吊瓶”的英语应该怎么说,也从来打过吊瓶。另一位亚裔澳大利亚人johnny也表示,自己30多年来从未因病打过针。他表示,医生即便是开口服的抗生素时也不会开多,一般最多开7颗,即一周的药量,

胡宇表示,澳大利亚没有所谓的“退烧针”,医院也不会为退烧而给病人输液。对于两国对待感冒发烧的做法,她深有感触,

胡宇说:“记得在广州的时候,我一发烧,家里人就会催我吃药以后去盖上厚被子睡觉,最好是能出一身汗、但澳大利亚人对待发烧的“土办法”却是冲冷水澡,即便是一个1岁的小宝贝发烧,父母也会把他泡到冷水里。”

输液治疗并非

“药到病除”

◆可能致不适甚至感染

由于静脉输液必须借助医疗器械,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不适甚至感染,专家介绍称,即使注射器和针头等器具完全消毒,输液依然存在看其他风险:如果打点滴时使用的药液浓度过稀或过浓,就可能在进入人体后,破坏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输入过多药液,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甚至,如果针管药液中混入气泡或者血凝块,还会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

◆一半案例都会“出错”

英国有研究发现,在静脉输液的配药和执行过程中,大约有一半案例都会“出错”,其中1%的错误是严重的,58%的错误则相对温和

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静脉输液过程当中的出错率为18%研究于2003年对639次静脉输液进行了687次观察,为时4周。结果显示,124次出错当中,18%是施药错误,79%是执行不当。

◆静脉输液技术日趋“方便化”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1831年,苏格兰医生托马斯·拉塔第一次尝试着用静脉输血的工具给一位病人输入煮沸过的盐水溶液,该实验性的治疗方式是为挽救一位濒死的霍乱病人虽然拉塔医生最后没能挽救大部分霍乱患者的生命,但他却因此成为静脉输液技术的先行者直到今天,静脉输液技术不断发展,甚至出现了一两个星期不用取下针头的套管针。

◆静脉输液出错率高

静脉注射在感冒发烧等“战场”上,常常被称为“大炮打蚊子”,不仅浪费,而且还有隐藏的风险,可能造成额外的“伤亡”。

有医生评论静脉输液称“这是一种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它也可能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被我们所忽略的

输液的盲点

1、假如器具、液体受到污染,输液传染乙肝等疾病的几率比肌肉注射高很多。

2、医务人员不当操作容易引起病症。打点滴时所用的溶液太稀或太浓,都有可能破坏体内电解质平衡。输液操作不当还可引起空气栓塞、静脉炎、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创伤性麻痹和过敏性休克等疾病。

3、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而使患者出现发冷、寒战、高烧等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头痛。

4、心力衰竭:因为输液速度过快,使短时间内血液系统输入太多液体,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5、肺水肿:输液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时出现泡沫状的血痰。

9.灾难带给我们的思考 篇九

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可见少年对国之发展的重要。要想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离不开我们热血青年的奋斗。在这没有硝烟的防控疫情战中,有多少人都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此,为中国人民无私的奉献。他们就是那些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永远在一起的第一线奋斗。

一个青年要有担当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国之重任。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打磨和淬炼,中国青年已从需要呵护的半大孩子,从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变成了英勇无比战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来看他们成了抗疫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疫情一线比其它地方更能考验人。疫情期间中国青年在一线英勇奋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所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我们再看看西方国家的青年,在疫情期间没有理智的看待这个事情,仍然放荡不羁,甚至发起了一些令人感到荒诞可笑的活动,没有为自己考虑,没有为他人考虑,更没有为国家考虑不仅加重了疫情坑害了自己,他人和国家,更展现了“青年风范。”

一个青年。要有不断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过去这一代的中国青年在大众眼中曾经很不堪,他们中有很多的人是独生子女,各种媒体,曾经连片的用“小皇帝”来称呼,为他们贴上一个个标签,怀疑他们丢掉了中国人的勤劳勇敢、朴实善良、勇于拼搏的优良传统。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青年们活跃在救死扶伤的病房和手术室中,活跃在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活跃在机场地铁高速铁路保障交通运输的第一线,活跃在每一个我们看得到看不到,想得到想不到的地方维持着社会的运转。他们拼尽自己的力量守卫自己的祖国,守卫自己的人民,守卫自己曾经或许熟悉到厌烦,但此时想来却格外亲切的一切。

新时代,我们当燃烧激情,挥洒热血,书写青年人奋斗的篇章,从而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10.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十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A Global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的作者是斯塔夫里阿诺斯,他是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全球通史》以时间段作为划分依据,讲述世界各地在同一时间段内经历的历史。拜读后给我了更多的角度看待问题,不像一些历史书固定人的思维,它启发人的思想。历史不是静止在过去的事物,它一直在向现世的人们诉说着世界运行之道。我们应该去聆听和学习,历史会指导我们去迈出下一步。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学习历史也是学习事物运行之道。

一、正视历史接受历史所带给我们的礼物

存在即有理。历史作为过去的事物,它存在过,发生过并经历过,自然有着其缘由,过程与结果。历史学研究历史,就如同研究一个人一样。我们承认现在,但不能否定过去,更不能扭曲过去。每个人的历史组成了每个家庭的历史,每个家庭的历史组成了每个国家的历史,每个国家的历史组成了世界的历史。科学有一个重要的性质——预见性。预见性的本质是事物运行的规律,我们利用它预测事物,制定对策,利用它创造事物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利用它来解释发生的现象,如我们用牛顿运动定律来预测物体的运动,用化学来创造新材料,用电荷来解释闪电。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所揭示的道理是我们人类发展的规律。历史的主角是我们人类,历史学研究的就是人类的发展及人类在每个时间段内生存生活环境。认识一个人可以从他的过去经历中得知,认识我们人类自己需要研究我们人类的历史。自然科学中我们认真对待数据,才能得到真正的公式,历史中我们客观对待每个历史事件才能得到真实的规律。当我们用修改的数据,用个人情感或有色眼镜去看历史都会得到错误的公式和规律,在当我们利用这些东西得到的不是错误的答案就是灾难。所以我们需要客观的正式历史。我们看待一个人的时候,当他犯错时能知错能改,那便是善莫大焉了,对于错误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就会对他有很好的印象。甚至会有认为他有很大的潜力的判断。那我们也应该这样对待我们的历史。不能因为一个事件不好,我们便将之雪藏,更不能将之扭曲颠倒是非黑白。某国政府对于他们的历史不以正视更以加以扭曲并反映在历史课本上去教育他们的下一代,及最近听闻又有一国修改历史书,这无疑是对历史的错误的利用,是对历史的亵渎,历史是一门科学,我们学习它是为规避战争与灾难的,创造幸福与美好的,但若为了政治利益去牺牲他人或下一代人,去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增加了未来发生悲剧的可能,那无疑是历史之殇,再次走入悲剧历史的轮回。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式历史学习历史,用以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对于我们自己学习历史会使我们即使没有高瞻远瞩但绝不是鼠目寸光;即便没有睿智的看法也绝不是愚蠢的思想;即便是没有聪明的大脑也不会是愚笨的头脑;即便不是自信过人也会是有自知之明。每个时代都要编写自己的历史,因为时代在前行,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该用前进的目光看正在发生的事物,思考不能停滞,历史不会止步,思想不能落后。历史带给我们的礼物是一个可以开辟未来的工具,我们使用这个工具去创造幸福美好。

二、关于历史的主角,人性的本质

当我们研究一个事件时,能明白其本质才能让人更容易理解这件事,历史学研究的是我们人类从古至今的生存生活环境里发生的所有事件,所以人性的本事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讨论的话题。古有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性善论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性恶论者言曰,人之性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仪文理亡焉。然则从人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其意为,人皆有欲,知止为善,顺之为恶。人之欲生而故生而固有之,若不知其何止,无从以扼之,欲乃恶,故人之本性乃恶。故教也,人知其何止,乃为善也。这是中国哲学提出的对人之本性的解释,善恶论。还有西方曾有过的利己论,利他论,基于人类是社会性群居动物的协作论,还有基于人类的占有欲的争夺论。不过这都是比较片面的看待人类,或只是从人类的几个方面上的表现来看的。

人类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它拥有高的智商,广博的知识又同时拥有利用知识的智慧,所以单从人类的几个方面或几个地域上的人类族群去探究人类的人性本质是远远不够的。纵观历史,人类生而既不喜爱和平,也不喜爱战争;又不趋于协作,也不趋于侵略,即非善,亦非恶。决定人类的行为是自己本身,但人类生来一无所知,我们通过学习来建立一套自己的行为处世的观念。把人类比作一个系统,从外界输入一个激励,在人类系统内部这个观念作为函数处理这个激励有两个影响结果,一个是输出响应,二是根据响应的反馈,观念对其本身有一个自主修正的过程。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学习。我们从我们生活生存环境中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周遭的社会环境及文化来塑造我们的观念。也可以说是长期以来的外界条件及其积累的效应来决定我们的行为。在《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可以感觉到外界环境有时对一个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新西兰的毛利人对在查塔姆群岛上的莫里奥里人的屠杀。我们不能就此论定人性的本质是侵略或者和平。人性是一种巨大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来自于我们的基因,我们善于模仿学习,只要一个事件在理论上可行,终究有一天我们就有可能将之变为现实。

我们人类会有多面性的原因是我们人类所处的生存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及其他人的影响使我们具有对人性的多种表现形式。侵略性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或不可变更的特性,而是一种鼓励侵略的社会环境产物。这同样对于和平,协作甚至于善与恶也说的通。综上所述,人性有很多面,善、恶、和平与好斗都是其中之一,而这些对立的面具有辩证统一性,一件事再换一个角度看可能是善变恶,大部分的事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因此,在这里需要问一个根源性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分化的?人类的设计图纸是我们自己的基因,基因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即只要一件事能符合规律人类就有可能办到。那么是什么因素使人类更倾向哪些可能?这取决于人获得的信息的倾向,信息量的大小,来源的多少,所处的生存生活环境及社会文化所传递出的信息的倾向。如性善论和性恶论一样,其目的是传递出使人学习和向善的具有此倾向的信息。那么信息的倾向可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人性的本质=可能+观念+信息

三、关于对可能,潜力和多元(变量)的深入思考

在上一节人性的本质中讨论到可能,之前对于可能的思考有点简单,有点天真,可能不仅仅是我们有可能完成某件事,并以努力而实现,而是当我们有可能完成这件事,并完成它后就有可能完成一系列的事,我们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可能的意义在于,它能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更深层次的进步,更多的可能。还有积累效应,当我们完成足够多的事情时就会有量变转为质变。我们做出了风筝,是飞上天有了可能,飞机就做了出来,我们能飞的原来越高,飞出地球有了可能,火箭航天器做了出来,我们能飞的越来越远,就有了登月的可能,月球车做了出来,我们能飞的时间越来越长,登陆火星就有了可能,火星车做了出来,火星都已经登陆了,那么其他星球就不再是不可能了。可能就是告诉我们前方还有路可以走,当我们走的路越多,能够选择的路也就越多,当然我能得到的和能达到的地方也就越多。可能就是实现一系列事并创造更多的可能。

上一节说了人性的本质,现在说说人类的实力,我将人类的实力划为两类:一是硬实力,指的是我们的身体,我们能跑多快,能跳多高,有多大的力气;二是软实力,软实力分为两种,精神品质与智力。智力能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工具,创造更多的可能。精神品质是运用知识的能力,用来实现可能。我们用软实力来创造工具弥补我们先天身体上的不足的硬实力。我就是在不停地创造可能并实现可能中生活并进化。目前我们的软实力远超硬实力。我们可以将人类潜力与软实力相比同,我们的软实力通过学习在增加,同样我们的潜力也在增加。

事物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过程,细思其本质其实就是引入了更多的东西,更多的变量。我们将之称之为多样或多元。这让我想到了很多东西。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维稳的过程,从开始出现总会向一个值趋于稳定,不是绝对的固定的稳定,而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稳态,就像阻尼衰减震荡曲线一样。多样性在生物学中有三种体现: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对于某一个物种而言,其遗传多样性越高此物种的基因库所包含的基因也就越多,可供环境选择的基因也就越多,相对于其它物种而言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就更有利于这个物种的生存和进化。物种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种群内的不同生物种类的丰富度。物种多样性越高,那么这个种群所在的生态环境就更加稳定。同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越高生态圈也就更稳定。在自然科学中引入新变量,多样性越高,新的基因,新的物种都能使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增加。

在社会科学中我们将之称为多元化。其中有两个体现是多元文化和多元化战略。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中文化越多元就能证明其对文化的包容力越强。可以从侧面说明其文明程度越高。对文化的包容力越强对人的包容力也就越强,人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多元文化与发达程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现在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我们可以见到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文化。在世界上的发达的大城市中可以见到世界上的很多文化,即使各国的发达城市,在其城市中能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纵观历史,古代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唐朝就能见到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先进文化。不得不说多元文化是促进经济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商业中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其中包括产品的多元化。现在市场动向瞬息万变,为保证企业的生存多元化战略势在必行。

多样性与多元化在各方各面长期并且持续的影响着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从本书和之前读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都能深刻的体会到。在欧亚大陆上一新月沃地为例,其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润,夏季干热。短距离内海拔与地形多变,其气候与地形的多样性导致其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这意味着能够被人类驯化的动植物种类的可能较多,被驯化可能增加。其结果显而易见,全世界中将种子较大的种类作为驯化候补,有56个种类。在其中新月沃地就有32种,还有大量的哺乳类动物作为动物类的驯化候补。在中国地跨三个气候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地形上从临海、平原、高原、盆地与山区。同样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使得新月沃地与中国成为早期的粮食生产中心。这也使得新月沃地和中国成为早期的发达地区。而对比新几内亚与澳大利亚,由于生物多样性过少导致无法形成大规模耕种的粮食生产是的其土著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采猎生活,无法定居又导致积累财富与知识无法发展技术继而导致了其社会发展落后。再看人类社会,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同样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由于早早地完成统一,社会的意识形态较为单一,其又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其弊端就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当中央集权政府制定了错误的政策时,由于社会承受力和容错能力较弱,对社会的冲击相当大。例如:在明朝时对远洋政策的禁止,和在清朝时的闭关锁国与八股取士。而新的西方文明却与之大不相同,其根源是其独有的特性——多元化。使其社会适应性强,摆脱了束缚欧亚大陆其他所有文明的传统枷锁。新的观念,工业与科学给西方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使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奠定了全球领先地位,并给全球带来影响。先进市场瞬息万变,很难做到对市场100%的掌控,对于只有单一市场作为获利渠道的企业生存实属不易。多元化对于企业而言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市场多,获利渠道多,且获益多且企业随市场变动转型方便,二是有风险对冲,单一市场变动风险较大,多市场可降低单个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例如:海尔公司有多元化的产品,苹果公司和谷歌不仅有线上的虚拟服务和产品还有线下的实体产品,使企业拥有多个市场和获益渠道。多元化与多样性至少给我们带来三点好处,一是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对冲,减少损失;二是多获益渠道,使获益放大;三是顺应环境发展趋势,动态平衡,灵活。

生活在当今社会中学习知识,还要学习使用知识的智慧。我们认识到了多元化,就应该学习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换个角度看待事物会有更好的收获。前一段时间经常有人和我聊到学习与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听话吗?学习应该是一直坐在书桌前看书做题吗?玩真的不好吗?我对学与玩这个命题想了很多,现在用一种多元化的思想去考虑,去解释。我得到我的结论:学与玩相结合,具有协同作用。上一节中我说到人性的本质时有两个重要因素:信息和观念。我们从获得来的信息中去学习然后建立或者修正观念。这个观念就是人们的行为判断准则。学习显然非常重要,我们生来如同白纸一张,所有我们知道的,会的都是学习来的。在这里有必要从新明确一下我将要讨论的学与玩的意义。这里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指的是构建或者修正我们的观念的过程。我们常说的学习是指在学校学习课本知识,是知识性的学习。只是广义学习的一小部分,然后再说一说玩,玩就很难界定的了,因为玩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先说一下狭义的玩,部分老师家长们认为所有与知识性学习无关的娱乐放松行为均视为玩乐。广义的玩包括兴趣,社交与技能学习等等非知识性活动,上面说到的狭义的玩与我所要讨论的广义的玩的区别在于狭义的玩以其形式界定,广义的玩以其意义与结果来区分。这两种玩有交集也有不相交的方面。狮子在幼年时通过玩耍来学习捕猎的技巧。我们人类在幼年时的玩耍有时会影响到人格及观念的建立。童年的玩耍并不那么简单,这会培养人的兴趣,影响人的为人处世,更多的是人在玩耍中学到了一些精神品质,技能等等。特别在于一群同龄人中,玩耍会习得社交技能,领导技能,更重要的是以一种实践的方式学习到社会道德、文化、是非、善恶和好坏。这是一种实际的感觉经历,比书面的无实感的知识性的东西对人更具有影响力。但我认为其中还有一种东西更加宝贵,更具有价值——智慧。用通俗的说,就一个字——巧,用常用的词说——巧劲,也就是方法或方法论。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四两拨千斤用的是巧劲。我们所说的巧就是智慧。这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它将知识转化为一种实用有价值的物件。现在社会与国家所提的创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将专利实现产品化等。我们所缺乏的是这种使用的智慧,我们缺这个巧。这个巧有让我们事半功倍的价值。当然玩还能让我们学到更多好的精神品质,如爱心,耐心,毅力恒心等等。知识再难我们慢慢学习也总有一天学通,但有人学习一辈子也无法明白巧的智慧,有时即使明白了也无法得心应手的使用。我们现今的社会追求的是价值,是成果,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与技能型的。不是知识百科全书式的人,因为知识无穷尽,需要什么学习什么,不知道可以查,但智慧不是速成学习来的。智慧是成事的充要条件。智慧有时也是一种价值观导向,能促成我去更加充分的理解事物,也能指导我们学习。学与玩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会玩的人有时学的更好,学的好的人更会玩,最近有一网络用语——城会玩,也就有这么一层含义,研究调查表明学历高的人幸福感越高,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学习好是我们更易于发现或者创造有意思的事,点滴快乐的积累就是幸福。学与玩的协同作用还能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创新。国家的未来是孩子们,稍稍为没有童年或者被占领了童年的孩子们表示一下担心。那么重点来了怎么做?引导与权衡。权衡学与玩的利弊,计划学与玩的用时比例,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学习,学会玩,学会玩的有意思,引导去发现或创作有意思的事,培养兴趣,懂得巧妙二字间所蕴藏的智慧。玩使生活多元化,能带来新的视角。

四、变化与阶段发展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凡事终有结局,好也罢,坏也罢结束了,但还有接下来新的事情。人类的发展规律亦好似如此。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从书中看到历史上与人类发展过程中由变化到阶段发展的事件比比皆是。

历史学家将地球生命史划分为两个阶段:1.是有机生命的出现;2.是人类的出现。纵观生命发展史有三个阶段:1.是改变基因来以适应环境;2.是改变环境以适应基因;3.是双向改变,即改变基因又改变环境,已达到彼此相互适应的目的。这是从很大方面来看的,那么来细看人类社会的几个阶段化发展。我们可以将社会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1.远古时代的游猎生活为主的社会;2.古代至近代的农业时代;3.近现代的工业时代;4.现代的信息时代。我们来看这几个阶段背后的变化。从游猎到农牧的阶段转变,是什么促成了这一转变?我对比了一下客观的生活环境,游猎生活的事物种类多样化,卫生条件较好(人们不停地在迁徙远离生活垃圾,粪便等),劳动强度小,可以灵活迁徙规避恶劣天气,气候。在农牧生活中,食物种类较为单一,卫生条件较差(因为定居生活垃圾堆积,食物残渣和粪便等),劳动强度较大,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我推测了这一转化过程,在早期人类还没有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种植技巧,也没有驯化了的动物和植物,人类只是跟随气候,季节或所在区域的动植物丰富程度的变化趋势来决定迁徙的方向。初期人类一直在迁徙,后来发展到中期人类掌握了一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后在几个到几十个区域来回迁徙,最后在末期掌握了一些技能,运用长期积累的知识来改造环境,就在几个地方来回迁徙形成了早期农业和季节性的居住点。再细看早期的人类社会,石器时代。游猎时代与石器时代的旧石器时代大致重合。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划分依据是石器工具的制作方法,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使用磨制石器。变化在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利用他们的知识与智慧创造工具。全球各地并非同时从游猎向农牧过渡的,一开始人类推迟从游猎农牧的,其原因是:1.驯化的动植物种类较少;2.游猎部族内部的人口少,生存环境优于人口多的农牧社会;3.一些游猎部落发展出了一些部落文化使之拒绝定居农牧;4.一些地区的自然环境无法发展农牧业。这时是游猎总体人口大于农牧人口的两个阶段社会共处时期。当农业社会发展到人口比例呢与游猎人口比例相等或高于时就是一个加速的过程,不过一般人们都把加速改变这一过程视为改变或变革。那么加速的原因分两方面,主要从游猎生活的人们以意愿——主动或被动来划分。主动归化有两点:1.相对于游猎生活农牧生活更加安全,生活安定;2.不用严格的禁欲以控制人口(由于游猎生活事物来源不稳定需要限制部落人口),事物充足,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定居生活可以积累财富。被动归化,转变也有两种:1.是猎杀;2.是驱逐或者捕获。由于两个社会阶段共存,土地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最终以矛盾爆发引发两个社会的战争。以先进的农业社会战胜较落后的游猎社会作为结局。以游猎社会对比农业社会人口比例大幅降低作为矛盾解决的结局。农业社会能够战胜游猎社会主要有三点:1.农业社会的社会生产力高于游猎社会,其社会对于人口的承载能力强,即农业社会能养活的人口多于游猎社会;2.定居所积累的大量财富与技术为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3.社会结构与社会生产力稳定能够进行长时间的战争投入,农业社会出生率高,死亡率低。游猎社会出生率低,死亡率高。所以游猎社会支付不起长时间的战争投入。总体来看,两个阶段的转变动力来源于人口压力,导致土地矛盾作为社会间主要矛盾突出,最后矛盾爆发引发战争。

在看从农业封建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化。工业社会相对于农业社会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更先进的技术,更加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更高的人口承载能力。最终还是以人口压力,土地矛盾,资源矛盾引起了战争,发生了三件事:1.大航海地理大发现后各列强国对世界的瓜分;2.第一次世界大战;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有两种:1.农业封建社会战败;2.农业封建社会没有战败但损失惨重,并加速想工业化转变。同样的转变放在现代的信息化时代,有些国家已经完成了信息化转变,在此提高了其社会生产力,技术水平等。工业社会与之战争亦是两个结果:1.工业国家战败;2.工业国家损失惨重并未战败,并加快其信息化进程。

我认为改变整个社会阶段的转变都有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技术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财富的积累。这是一个缓慢积累并变化的过程,先进的社会阶段总比落后的社会阶段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能量。继续发展就会使这个矛盾突出,最终成为主要矛盾并爆发,矛盾的爆发就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这样的过程:技术的提高提升了生产力和生活水平,这刺激了思想的变革,当具有新思想的人口增加到一定的比例时社会就变革了。这使我想到了生物的进化,当一个新的基因在这个种群间的频率增加了,或变化了,那么就是说这个物种进化了。进化的实质便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我们也可以将基因频率的说法类比到这里,思想频率,社会进化的实质是:人们的思想频率改变了。所以社会阶段的更迭不可停止。当社会的一个阶段发展到临界时,就是对下一个阶段到来的迷茫与摸索。随着技术的发展推动者经济与社会的进步,但更为先进的社会体系中有着更多的变量,多元化与多样化加剧导致社会发展加速,发展越来越快,新事物越来越多,可能也就越多,但又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也就越多。若不能进行及时并适当的处理,社会就面临着可能崩溃的可能。这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社会在变化,那么人们的思想也应该变化,社会的法则规律也需要变化,且应与社会变化相适应。其变化的越快我们的观念也应该变得越快。以变应变,变成什么样合适才是主要问题。适者生存,稳定不一定稳固。

反观我们人类自己本身,每个人的人生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幼年期,和父母亲人生活在一起,并且依靠他们;2.学习期,主要时间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建立三观;3.独立期,从学校毕业走入社会,开始事业,建立家庭,养育子女;4.天伦期,开始退休生活,子女或已建立家庭。也许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一些人并未走入类似的人生阶段,但也有只属于他的人生发展阶段。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比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也具有某些相类似的特点或特征。我用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相类比与一个社会的技术水平;个人的劳动成果相类比于一个社会阶段的生产力;用个人的财富相类比于一个社会阶段的所积累的财富;个人生活生存所需的生存资源相类比于一个社会阶段发展所需的资源。人每成长到下一个其知识技能就会增加,成长所需的资源也会增加,对要求的个人空间也会更多,随着成长个人能干的事情也多了,也就是其生产力增加了。然而也有矛盾伴随着人的成长,矛盾来自于个人成长需求与有限的资源。当发生阶段转变时人也一样,当我们成长到临界阶段时就是对下一个阶段到来的迷茫与探索。当我们出生后我们对所有东西充满好奇,当我们刚进入学校对于新环境的探索,当我们初出茅庐时对社会的迷茫。社会在某个阶段内发展时基本都是在做提高技术,发展生产力,积累财富,我们也应该在某个阶段做该做的事情,该学习的时候认真的学习,该打拼的时候放手去干。这使我想到一句老话: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是有着其深层次的含义和道理的。

五、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个体与整体化趋势

当我看完本书第三编后想到整体化或一体化,这应该是一个世界发展趋势,历史上有多次整体化或一体化事件,不过大部分失败了,有很多因素导致失败。我想了很久,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是管理者或统治阶级的管理没有协调好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很强的凝聚力,加之外因的干扰破坏于是整体化被破坏了并崩分离析。古代的一体化基本是通过武力征服侵略占领合并了他国的领土。如:春秋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后秦王扫六合,秦始皇统一中国,并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基础之一),所谓车同轨,书同文。元朝时,成吉思汗是欧亚大陆区域整体化。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也曾盛极一时。但这种武统并不理想最后均走向了分裂。后来出现了一些在某方面整体化的组织,例如:宗教的扩张,经济区和军事同盟等。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向全世界传播,使中东地区成为伊斯兰教区,欧美洲成为基督教区。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更对但相对面积较小,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军事同盟有:轴心国,协约国到北约华约等等。有一些成功了,也有一些失败了,但其中失败由于一体化过程中从一方面到多方面没有解决存在的矛盾,如经济问题,文化分歧等。也有由于存在另一个一体化的联盟存在,由外因导致。

我开始想一体化的方方面面。为什么有的成功了为什么有的失败了?每个人到每个群体都有不同的面,总有共同的一方面或几方面。有时人们称之为利益,但我认为这里的利益应该扩大一下范围,从物质利益到精神利益。就像军事同盟间有军事利益,经济联盟有经济利益,宗教团体之间有精神利益。在古代吞并占领作为一体化的手段虽然高效短时间内能完成但在大时间尺度上未能维持,其原因是合并带来的分歧和矛盾,旧团体吞并新团体,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利益需求。当矛盾积累并激化时冲突就爆发了。当整个团体分歧严重时稳定就难以维持了。看一些成功的一体化后的团体,都是坚持一致的利益方向,即使有分歧同也大于异,才能维稳。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共同的敌人,具有共同的竞争对手,在一起还有钱可赚,具有共同的思想观念或信仰。所以一体化并非一定要整合土地,只有坚定共同方向才能稳定,一体化其本质是打破个体间的壁垒,追求共同的利益,矛盾始终存在,分歧有可能更加具有历史,但要维稳团体就要求同存异,有时刻意去解决一些矛盾反而会激化矛盾。只要使天平始终向利益方倾斜不向弊端方就能维稳。一体化有着很高的效率,可以进行系统化的协调,节约成本。多元化的最终结果也是一体化,把团体看作集合,集合A、B,当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也就是交集变大时一体化也就势在必行了。现存的团体中我认为宗教团体最为成功,他们时间长,地跨广,人口众多。对于每个人而言,文化对其观念的影响最大,所以打造一个具有针对性可传承的团体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传承性使团体更加稳定。

对于我们个体而言,团体的整体化可以给我们个人带来更多的便利,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也需要一些一体化的思想,一体化的其中一个思想是建立联系,寻找共同点,生活中有很多事看似孤立但其中确实具有联系,特别在于学习中各个科目间也有一些共性,甚至是一通百通的,当能将这些东西融会贯通时学习成果事半功倍。熟练应用知识方法会使我们受益终身的。

六、社会地位与权力取决于贡献

人类学家们通过对现在仍存在的90个事物采集部落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这些部落中男性主要负责捕猎动物,为部落提供肉食,而女性则负责采集营地周边的一切可食用的东西:块茎、块根、昆虫、小动物、水果和野菜等等。虽然男性提供的肉食很受欢迎,但事实却是女性采集的食物是主要的食物来源,女性所采集的食物是男性的两倍多。因此尽管两性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但这些任务却同等重要。作为是采集的女性不但生育和抚养小孩,而且还提供了大部分的事物。作为负责捕猎的男性还承担着保护营地的责任。所以在这里不存在男尊女卑的或者男权至上的思想。半坡遗址中发现的村落是位于西安半坡村的六千年钱的一个典型母系氏族的公社村落遗址。在这里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男性渔猎提供肉食,保卫村落安全。女性采集种植提供植物性食物,生育抚养小孩,在这里是女权社会,女性的社会权利大于男性的社会权利,其社会地位也同样高于男性。在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由于米诺斯的海上力量非常强大,并借助地理优势足以保护克里特岛不受侵犯,所以岛上的所有城市都不设防。克里特村社在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上似乎都比大陆上的村社更加奉行平等主义。克里特岛远离战争,也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和国家机构,所以原先的新石器时代的血亲体系在这里保存的比中东大陆还要好的多,因此男性在克里特岛上不能像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那样取得对经济权利,军事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垄断。岛上的女性们不仅做“家内活”还不断地做“家外活”,有的女性甚至参加战争。同时克里特岛上的女性可以拥有财产,也可以像男性那样轻而易举的离婚。在旧石器时代的数千年中,两性关系要么趋于平等,要么趋于女权。随着新石器时代和农业的到来,女性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社会权利,成为顺从和依赖男性的人。不平等的程度因地区,时代及社会安定程度而不同。由于农业时代男性的贡献多与女性,在战争年代男性上战场保家卫国,导致男性权利上升,又因为长期处于男权社会中,社会文化就形成了男权文化,让南泉渗透进了文化和观念中去,这也是现代女权难以上升的阻力之一。在中世纪时。主要有两种制度,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教会在性别问题上极为含糊不定,给了女性更多的自由减少了限制,但没有给女性开放过多的权力,其本质未变,在工作与职业方面又限制了女性的贡献,并未使其权力增加,社会地位得到提升。由于生理上的差别,结合环境导致社会权力和地位的不同,并由于较长时间处于此环境中才导致产生具有性别歧视的文化及规定。我们从头开始详细分析,由于农业的出现人们的生活趋于稳定,农业要求力量与体力,用以使用农具耕地,锄草,砍树,维护灌溉设备,挖掘维修水渠等,这类重体力工作,这些工作并不适合女性做,因为太繁重,又因为生活安定,生育率上升,女性有需要大量的时间照顾小孩,于是女性从与男性平等的食物提供者变为食物的消费者,从生活的主导者变为生活的辅助者,男性控制了农业使女性孤立起来成为男性的从属者。就这样将女性的工作限制在做家内活上,男性的工作是家外活,虽然家内活对于维持家庭必不可少,但当时的人们并不这样认为,人们普遍认为男人的家外活更加的重要,而家内活并不重要,也自然人为女性不重要。由于女性被限制在家中不能参与过多的社会活动,男性在外就自然垄断了一些新兴职业,如:议会、法院、和军队中的领导人。于是男性最终获得了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进而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权力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还有一些文明中女性的地位低下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于可继承的私人财产有了新的强调。这使得男人们竭尽全力地确保自己实际的继承人拥有自己的血缘,因为他们的继承人将会得到他们全部的财产,所以对女性就有了更加严格的限制,又致使其社会地位及权力的降低。

再看古代中国官僚的选拔晋升体制,中国古代官僚的选拔晋升经历过禅让制、世卿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其中世卿制失败了,禅让制和察举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被替代,其中科举制最为成功,当然不是清朝的因为政治而被扭曲的八股取士,这种选拔体制能够选贤举能,人用的才兼备的人才,又用以功绩论晋升,即拥有更大的贡献的人获得拥有更多的权力的权力。相比世卿制和世袭制均由于后代的不才而失败。维持社会的稳固发展应该由有能力的有贡献的人才来。再看现在现代某些现象,某些家庭是女权家庭,反转了家庭主妇变为家庭主夫,男性持家,女性赚面包。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地位与权力取决于贡献。不过现在还是存在家外活比家内活重要的歧视观点,家外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家内活提供了精神和后勤支持。对维持一个家庭很重要。不管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还是社会国家做一个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一定会赢得他人的尊敬。

贡献决定社会地位和权力!

七、宗教、教派、文化与文明

宗教与思想学说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对各地的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它们有时可以被称为人类思想的精华。总体而言,它们都是先人们的思想被后人加以总结注入新知后演化至今的,都是人们思想的结晶,思考的升华,有的经历了几百代人的思想的萃取,有的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淘洗。它们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有的被升华为宗教信仰。人的价值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观念,那么它们就是全人类的价值集合。前人的思考,现人的总结,后人的影响,它们是对人性本质中最核心的总结,并持续广泛的影响着后人的观念。

我看完本书后专门去查阅了有关宗教的资料。先从分类入手,我将思想中有超自然力量的有关神佛妖魔鬼怪的,称之为宗教,例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等。还有没有涉及这些超自然力量的,只是纯粹的思想学说我称之为学派教派。我从世界上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开始,有人称之为天启宗教亦称为一神教,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起源相同,同源与古犹太教,它们的教义,信徒信奉一神,区别于多神,例如:道教。我们从它的历史开始,古犹太教起源于公元前十三世纪,是中东闪族,闪米特人的一个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信奉着同一个神。

早在公元全二十世纪至十八世纪间,美索不达米亚即现今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的闪米特人的一支希伯来人,其中一个人叫做亚伯拉罕(亦称易卜拉欣),带领了一些人穿过幼发拉底河到达迦南地区,迦南地区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其后人成立了十二个以色列部落,后逃荒到埃及。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时由摩西率领部落于公元前993年回到迦南,立国定都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成为这三大宗教的圣城。于公元933年分裂为犹太国和以色列国,以色列与公元前722年被亚述帝国攻陷后亡国。于公元前586年,巴比伦攻陷耶路撒冷,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巴比伦之囚。在这期间犹太教趋于完善,后于公元前538年巴比伦被波斯帝国攻陷亡国,犹太人获释,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后于公元20年罗马帝国攻陷耶路撒冷,犹太人流散各地,于公元十九世纪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区重建以色列。犹太教的信徒只有犹太人且犹太教不传教。

于公元一世纪时耶稣基督建立基督教,于公元十一世纪1054年分裂为两个教会,后成为两个宗派,在位于东部的君士坦丁堡的教会成为东正教,亦称正教。位于西部罗马的教会成为天主教。于公元十六世纪,1517年,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后,从天主教中分裂出了路德教,即新教,后新教传入中国被称之为基督教。基督教有三大宗派,天主,东正和路德,在中国的是路德宗派。只是称之为基督教。

在公元七世纪时有一个阿拉伯人,名叫穆罕默德,年轻时游学各地,学习并结合了犹太教和基督教创建了伊斯兰教,信徒被称之为穆斯林。当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死后,由于继承人的问题被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他们在教义上的解释不同造成日后的教派冲突。

这三个宗教起于同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它们都信奉唯一的神,耶和华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称谓,在伊斯兰教中称其为安拉。它们均承认《圣经》的前五卷,即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摩西五经》,亦被称为《圣经·旧约》。基督教后来发展的称为《圣经·新约》,在伊斯兰教中称之为《古兰经》。主要不同在于犹太教把摩西称为先知,基督教将耶稣基督称为救世主,而犹太教不承认他,伊斯兰教将穆罕默德称为先知,而基督教和犹太教均不承认他,这就是以后教派冲突的起因。这就是天启宗教中三大宗教的简单历史。现在的宗教冲突是由于历史上的一些时间所持观点不一样,对于教义的解释观念分歧和大国在背后为了某些政治目的背后操纵造成的。

天启宗教对中东及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那么道教、儒教和佛教则在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道教和佛教均为多神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距今三千多年的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注重个人的思想修养,其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其更加注重思辨。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后逐渐传向日本,韩国。对传及的当地文化,习俗及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教与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均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大约于公元前七世纪,是当时诸子百家中的两家。中国人与外国人在思想意识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外国人一开始就被宗教占领了大脑,而中国人是被先贤的思想的所占领。虽然将儒教和道教称之为宗教,但其实质它们都是一种思想观念。只是后人将圣人神化的结果。因为它们的本质是思想所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亚洲大部分国家均受其思想的影响,它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而非一种具体的形式。

儒教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发展而来。后人将圣人神化发展为宗教。但整体对于迷信的神鬼论持有敬鬼神而远之的不肯定不否定的态度。不讨论人的生前死后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的观念。儒教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其核心为仁、义、礼、智、信,其学说中有两大部分,其一是为人处世,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另一部分是关于学习的,而关于学习这部分最为闪光,偏向唯物主义,有句话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儒学在公元前二世纪时被宣布为官方教义。儒学给人了价值观人生观,制定了社会道德准则。

道教亦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老子所创,以道家思想为起源,道家思想主要是对哲学的研究,将《道德经》奉为经典。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强调了自然哲学,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点,另一部分是治理国家的哲学。道家思想给了中国人世界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由于中国在春秋时代的时候经历了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最后在汉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的学习观点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从人际交往观点上是以和为贵为思想,以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心态。接受美好的事物,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其中国特色化。我在这里理解中国特色就是将好的东西接纳并将之改造为更加适合当前国情及文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极盛时期——唐宋两朝最能体现这一点。所以很多中国人的观念中渗透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来自儒学的社会道德准则,人际关系,学习观,价值观;来自道家的世界观,甚至是佛学的因果报应论。在世界上最具有包容性的学说就是儒学了。给了中国人改造外来事物中国特色化以方法论,其中对于宗教文化改造最为成功,如:佛教传入中国后被改造为适合中国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均有被改造。中国特色就是一种顺应当前环境的一种智慧。使用的是有着巨大力量的方式——潜移默化。道家思想提供了一种诠释宇宙万物运行之理——道,给了中国人顺应自然利用规律改造自然的世界观。儒家思想给了人们社会道德和世俗的准则,帮助人们处理社会各种关系,又给了平身,齐家,治天下的人生目标。给了人们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学习的方法,让人进步的思想。历史上能与之相比的只有毕达哥拉斯学派了。儒家,道家思想是东方人的思想基础,那么现代西方人的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可追溯至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

宗教与思想学说为什么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如此之深刻的影响?这就要追根溯源看宗教了。宗教大部分起源于神化,神与宗教一开始是一个民族思想的发扬,梦想在幻想中的实现。神很多时候都是人的美化,大部分神话中的神都具有人的特征,因为是人依据人自己本身的特点结合幻想在头脑中创造了神,还有很多神话中神创造人均使用了泥土,女娲造人用的土,上帝造人也用的土,安达曼群岛上的创世神话中,贾波特用土创造的人。这些是一些基本的共性,古人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的迷信,对于大自然力量的畏惧,对于自身力量渺小的认知,变成了对超自然的崇拜。宗教是对一系列现象使用同一种思想的解释,经过对这些解释进行了多年的总结,得到基本的教义。宗教就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映射。宗教为什么会被社会或统治阶级所接受?在古时社会形成但还没有完备的法律道德体系,作为一种让大家普遍接受的社会契约。这时宗教提供了一种共同的意识形态有助于解决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如何共处而不至于互相残杀这个问题。并使人产生一种能够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动机,即产生一种普遍的利他行为。可以使少数人战死沙场从而保护大多数人。而在现代具有了较为完备的法律道德体系,宗教就用于个人的信仰即个人的精神寄托,或是一种对自己的自我约束,或利用宗教来化解矛盾。

儒学与道教奠定了中国的思想基础,在汉朝时独尊儒术,在唐朝时佛教兴盛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统治阶级利用思想去治理国家,在西方由于宗教的势力很大,往往是宗教利用统治阶级宗教在艺术上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绘画、雕塑、音乐和建筑上,如:莫高窟,敦煌壁画,乐山大佛和各种庙宇,西方的教堂,音乐等等。宗教虽然解决了人际关系使社会稳定但也阻止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为当时宗教与科学从根本上是冲突的,科学否定了神,而神是宗教的最根本的利益。

文化的形成,技术的前进,宗教的影响使文明到来,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成文明的集合。文明带来了使我们能够战胜灾害保护自己的力量,我们却用之伤害彼此,文明带来了物质的生产,丰富的物资,却有人坐享奢侈,有人饿死街头。我们还做出了能够毁灭自己的武器。就像那个问题一样,文明到底是诅咒还是福音?这取决于人们用它来建造还是破坏,这个世界在融合中前进,我们也应顺应。

八、利益与正确,公平与正义

看完本书后发现了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公平?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以百姓为刍狗,才是公平?有说国家利益的,符合国家利益的才是正义,又有说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是正义,但实际就如丘吉尔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然利益不仅仅是钱,还有权力资产等等。历史上只有符合利益的就是对的,不管这件事是否是正确,公平或正义。哥白尼由于支持日心说被处死,因为他坚持了正确的事,违反了教会的利益所以被处死了,法律是保护公平正义的还是保护弱小的?如果这几个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弱小的不是正义方,正义的不是公平方,公平的不是正确的,又该如何?如果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正义,就应该牺牲少数人吗?或者集体暴力就是正义吗?人类社会依然无法摆脱丛林法则,强大就是正义,强权才是人类社会的核心。

九、政治体制与社会发展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政治体制,有君主封建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制,农奴制,奴隶制。我在考虑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才是好的体制?这些制度各有利弊,封建集权统治,官方几种权力与资源便能够巩固统治可以几种社会的力量与财富去做一些事,如:大规模灌溉工程,大规模的城市防御体系等等。使社会资源不浪费,速度快,效率高。但是过于集中权力会抑制创新,限制了经济发展,助长了官员腐化,若放开权力给个人会刺激创新发展经济,但不利于统治,如:会出现大型极端组织扰乱经济造成社会动荡。看中世纪西欧取得的技术进步,比整个古典希腊和罗马历史时期进步还要多,一个原因是西欧没有奴隶制,而奴隶制限制了能够创新的人与条件,从而抑制了新技术与创新,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地区存在节省劳力的装置。中世纪西方的采邑制也有助于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繁盛时期社会稳定发展,经济水平空前,其根源从书中获悉,中华民族作为统一的民族,其历史空前悠久人口增长,其真正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信条和一种制度。这三个信条是:1.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而不是靠物质的力量来治国,这样能使国民精神安定,减少反政府的动机;2.让最贤能的人来喂国家效力是妥善治理国家所必需的;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肆意放纵自己,从而导致高压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废黜这样的君主。一种制度是:科举制,俗话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职考试制度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原因。正是这种考试制度维护了其他事业,并使这些事业能够有效地进行下去。通常中国政府基本上是建立在道德力量的基础上的,它不是一个专制的政府。它所维持的军队和警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事实上仅能够镇压派别叛乱,而完全不足以镇压一个表示厌恶和愤怒的民族。但是,尽管这一政府并不实施暴政,但它在形式上还是机制上却是一个纯粹的独裁政府。在一个地区内,地方行政官是专制独裁的,在一个省里,总督是专制独裁的,在一个帝国里,皇帝是专制独裁的,民众没有立法权,没有自行收税的权力,没有投票使统治者落选的权力。造反在中国是阻止专断的邪恶的立法和行政的一种古老的时常运用符合宪法的正当手段。只有合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有句古话叫做: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政治体制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做一个符合实情并具有发展性及可以随环境改变而改变的政体最为实用。

十、兴衰与经济看现今世界

经济学中有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能影响经济的是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现今世界的地位和古代不可同日而语。经济是一个强国的象征。经济的本质是商业贸易,因为这带来了需求。中外对比,明朝政府率先控制和约束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之间一个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在西方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享有了相当大的自治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这种自治权。在中国的确存在相应的商人阶层,他们在宋朝时才享有真正的商业革命的益处,但他们不会促进经济也不会扰乱经济。

经济能够引发战争,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间接地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能够打仗,看现在大国间的较量都是经济战先行。各种经济制裁,金融制裁效果不同凡响,不亚于传统战争。国家发展的命脉就是经济。

十一、矛盾在于需求与生产力,知识与智慧

过去我学习到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在于社会生产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变现: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我认为此时其矛盾的根源在于社会中的不平等与观念意识的不同。社会的不平等源于人类生来的欲望,环境和与众不同的天赋,只有很少人能彻底克服欲望。能使社会稳定发展,目前有市场经济为主由市场经济供需定价,政府干预为辅,并设立专家指导经济发展的机构,维持社会市场公平打击破坏者,完善社会保障福利系统,农业医疗,关系民生的不能过于自由,完善保险等风险对冲政策,建立高效的机构与制定政策,能够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能够应对未来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并使管理不落后与未来的变化,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幸福度。

当社会继续发展下去,技术变革能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所以很开被社会所接受采用,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社会变革则由于要求人类自我评估和调整,这通常使人们感到威胁而不舒服。因此遭到抵制。这造就了人们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变的越来越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环境,但不能使环境更加适合居住。所以我们在未来所面对的是我们日益增长的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智慧之间的矛盾,一旦打破平衡,我们人类很可能成为生命史上第一个由于自身行为导致种族灭绝的物种。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且行且珍惜。

十二、用前进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简略看过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历史的每一步前行都是格外的艰辛,守旧的思想在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大多数人都喜欢维持原状,喜欢稳定的生活,对于能打扰到平稳生活的新事物感到排斥,甚至有时候拒绝接受新的先进的事物。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规律了,新事物的出现肯定在某方面与旧的的事物分享一些资源,致使新的矛盾出现,比如:当甜味调味剂的出现时,糖类的生产商总要找些麻烦;当CCD数码相机出现时遭到传统胶卷生产商的排斥,甚至这种对新事物的排斥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在新石器时代,古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拒绝接受弓箭。不仅在物质上,在精神观念上也是如此,封建思想排斥资本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排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这被哲学家们总结成了一句话,旧事物总是在阻碍新事物的发展。

我认为新事物受到旧事物的阻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物质上的,新事物使旧事物利益受损。如:分享了市场,使旧事物的市场占有率下降,或是使其利润下降或收益减少。胶卷与数码还有自动化流水线进入工厂致使大批工人失业,而遭到强烈反对。因为数码相机的出现是胶卷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自动化流水线导致工人的利益直接受损。因为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导致了特定人群的生活与利益直接或间接的受损,所以他们会阻碍其发展。另一方面精神观念上的,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封建主义的统治受损,同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的统治动摇。还有些观念离个人生活相去甚远却遭到反对,如同性恋和胚胎实验。因为这些事物打破了人们以往以来的传统观念使人们感到不安,有些思想会引发人们的反省。反省是一种心理行为,所需要的精神活动比较剧烈,当一个人反省时,时常愁眉紧锁,神色凝重,反省时人们需要运用其批判能力,当有些令人不安的事情进入人的意识中去思考时会令人痛苦,通常人们都会本能的拒绝,排斥和否定这些东西,即使这些事情有的是正确的。就如同现今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却抱着保守的观念,对于人类的一些欲望有人批驳,有人力挺。先贤有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饮食民生,男女康乐。这些事是一些客观的事物,我们只需抱有理性的客观的态度即可。欲望就是需求,有了需求就有了供给,其中就有机遇,需求才能刺激创新。

历史一直在前行,我们更应该学会思辨,使用开放的前进的眼光看待新的事物。新的事物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多元化。说不定能使生活更加精彩更加幸福。现在的大千世界,事物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新事物更是层出不穷,我们也应该见怪不怪了。当然,我们的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一个新的前进的观念能够多元化的看待事物,对角度观察有可能使我们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从而就能轻松解决问题。也有可能我们以前百思不其解无法对付的问题,在得到一个新的观念时就有可能得到一个完美的答案。这使我想到一句话:不管怎样,只要你开心就好。

十三、历史给现在的课后作业,未来我们何去何从?

这是总结的最后一部分了。我每看完一部分,每总结完一部分后都要停下来盘点一番。我都会想一下,历史对我们现在意味着什么?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我们接受了历史带给我们的礼物后该怎么办?我们现在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前页,现在每一年发生的事都比过去的几年甚至几十年还要多,现在回顾一下数千年以来历史中人类的正确行为和错误行为,明智行为和愚蠢行为。

这一次跨越数万年的自我审视让我所惊叹的是我们人类取得了叹为观止的成就。数万年以前,我们人类首次出现在了非洲大陆上,有我们自身的弱小和相对稀少,也没有多少防御能力,我们的未来似乎也因为处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中而没有多少希望。我们没有大象那么大,没有狮子那么强壮,没有羚羊那么迅速,也没有豪猪,刺猬或乌龟那样的自我保护手段,我们仅仅只是一种毛发稀少的中型哺乳动物。然而今天我们人类已经拥有比大象还要大的力量,我们的超音速飞机是一切动物的速度无法媲美的,我们超越了这个星球上其他所有的动物,这是因为我们学会了利用大自然的规律和自然环境来满足我们的需求,使环境适应我们,而不是像其他动物那样改变自己的基因去适应环境。是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因此我们人类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决定命运,而不是命运的产物。我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能够使人类摆脱像小行星撞击地球使恐龙灭绝一般的种族灭绝的威胁,但我们又置身于一个可以使我们自己灭绝自己的尴尬境界之中,因为我们拥有电,拥有核。我们战胜了自然环境,我们不在栖于树下,居于洞穴之中,我们建立了城市,我们不为运送货物肩扛手提而烦恼,我们发明了汽车,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遍布污染与毒气的环境中。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污水,废气,雾霾让我们痛苦着。我们成功的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而又同时因自我怀疑而谨小慎微,步履蹒跚。我们现在完全有能力有技术去建立一个乌托邦,一个大道行的大同社会,然而我们却生活在一个充满着污染,自杀,失业,吸毒,抢劫,偷窃,战争的生活环境里。现在地区战争不断,国际形势紧张,大规模战争也许一触即发。饥饿,难民和死亡还存在。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为什么人们所期待的乌托邦和大同与实际存在的极糟的社会之间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并且这个差距还在不断地扩大?答案在我们的文化之中。所有民族的文化都有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而设置的,控制机构,统治组织构成。文化是在诸个社会的历史中发展并逐渐形成的,因而体现了他们的生存智慧。构成各种文化的各种社会标准被认为增强了社会的结合和生存。因此,通常体现在各个文化中的社会标准有利于最大限度的繁衍生息以保证种族的永存,最大限度的生产以保证经济的维持,最大限度的加强军事力量以保证实际的生存。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文化已成为他们各自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每个人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念才能知道做什么与怎么做。因此任何文化观念价值观有威胁就像对其他生活必需品如水和食物的威胁一样严重。为此人们极不愿意忍受任何对传统价值的大量替换和修改。不过科技的变革通常是被接受的和受欢迎的,因为他一般能够提高生活水平。而文化变革则是令人恐慌和遭到抵制的。因为它威胁到传统的令人舒适的社会标准与实践。这种分歧在整个历史中一直很流行,结果形成了我们自己创造的科学技术风暴中社会的停滞。这种分离一直应该对玷污人类历史的大多数长期的暴力和血腥屠杀负有责任。现在这种分歧仍在继续,并且直接地和间接地并消极的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我们的未来不应该毁在我们自己手里,幸福应该继续。我们应该用前进的目光看待正在以及未来将要发生的事。用符合历史的潮流的价值观做事。我们应该:

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

以上就是我看完本事的思考与感悟。并以此向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表达我的尊敬。

Songhz·kk

上一篇:关于农村稳定问题的调研报告下一篇:一束野菊花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