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网金融理财频道

2024-06-29

新疆经济网金融理财频道(精选2篇)

1.新疆经济网金融理财频道 篇一

深改委首次会议解读

对经济金融和老百姓理财有何影

响?

昨天下午,中央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这个会有多重要呢?

看新闻联播用了多少时间来说它就知道了:11分钟!再看参加的人员规格也知道了:习近平、李 克强、王 沪宁、韩 正。

其中,习近平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简称“深改委”)主任,其他几位是副主任。会议由习近平亲自主持。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文件,详细名录可以参考视频。与经济金融相关的,有如下这么几条:

《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方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关于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的意见》淮信思政1 解读政策的正确姿势

嗯,我知道很多老铁看到这些文件就很头疼,不过不要紧,让我们化繁为简,看看这些文件背后的核心逻辑。从宏观上对这些文件有了统一的认识,再去看文件细节,就有提纲挈领之感了。看过我以往文章的老铁,一定知道我反复强调的一点: 不能就政策读政策,理解任何政策,都必须放到宏观思路和背景下来解读。

就政策说政策的理解思路,是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无法把握政策的长远战略意图和对经济社会的长远影响。我解读理解国家政策有「四个意识」,供大家参考: 宏观意识、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历史意识。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解读政策就是要有全局观和历史观,横向和纵向有一张网,这样才能把具体的政策放到它合适的位置坐标来理解。

因此,我们看本次深改委通过的这些文件,不能只看它们。我们要把它们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思路联系起来,要放在他所有治理经济的政策方针矩阵中来看,这个矩阵最近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重要部分(重点是经济金融领域):

历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上的讲话;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历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2017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九大报告里有关经济金融的内容;2018年全国两会上有关经济金融的内容

这些重要会议的公报,在网络上都是公开的,很容易找到。如果你稍微用心研读一下,对于中国经济金融未来的发展,大方向就了然于胸了。(然而很多人是不愿意做这件事的,所以我常常觉得,大部分人过得不好,并不是因为别的,就是懒)

好了,回头来说我的理解。在这个矩阵中,他有关经济金融的治理思路其实很简单,可以用六个字概括: 防风险、控杠杆。

更早的时候,叫「降」杠杆。最新的公报里改成了「控杠杆」。但我认为整体影响不大。总之,现在任何经济金融大的方针,最主要的目标都是瞄准「风险」二字。这有什么重要影响呢?随便说几条好了。

比如说,资金在金融系统里空转,不进实体经济,各种套利的情况是要被清理的,重点打击对象。又比如说,宏观杠杆是不能再继续加下去的。

宏观杠杆包括三个部分:政府杠杆、企业杠杆和居民杠杆。政府杠杆主要对应各种地方政府债务(用来搞基建投资为主);企业杠杆就是企业部门的负债(如果实体经济回报率不能重构,那么杠杆率就会继续攀升,所以要「脱虚入实」);居民杠杆嘛,就是大家疯狂买房子借的钱,主要是房贷。为啥房贷现在卡得这么死?从宏观战略来理解,是不是豁然开朗?经济各个部分都在去杠杆控杠杆,怎么会让居民部门继续高歌猛进加杠杆?

再比如说,一些绕过传统监管的加杠杆漏洞,统统堵上。像是银行理财,要么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要么从表外回归表内,计提资本。再像是互联网金融,也会成为重点整治对象,各种通过互金平台变相的加杠杆,什么P2P之类的,都是强监管的对象。

有人要问,如果监管搞不定怎么办?

那就改革监管系统啊,所以我们看到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看到了银监保监的合并。

一切的微观细则,都是服务于宏观战略的。宏观战略是什么?那就是防风险,去或者控杠杆。杠杆控制住,降下来,其他问题都好说。2 文件的具体解读

1)《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方案》。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从更集中更统一的角度,来整治金融市场里的各种违法乱象。其实是增强威慑力,让金融行业和市场里的各种「大鳄」「妖精」「游资大户」等等,对监管心存敬畏。

搞金融的,应该老老实实干活,认认真真领会「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精神。如果一定不听,钻监管漏洞,甚至违法乱纪,那对不起,现在有个专门的法院为你而设,就问你怕还是不怕。

2)《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关于这个,公报里是这么说的: 会议强调,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监管短板,明确企业投资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强化股东资质、股权结构、投资资金、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监管,加强实业与金融业的风险隔离,防范风险跨机构跨业态传递。划重点:

明确企业投资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风险隔离…..有的企业,搞金融控股,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各种加杠杆,到处收购,在资本市场上「乱」举牌。玩着资本的游戏,对实体经济本身没有多少贡献不说,还制造了新的金融风险并把这个风险传递给实体企业。这种金融游戏现在也是被重点监管的。

今后非金融企业要投资参股控股金融企业,就不要老想着怎么靠玩金融游戏捞一票。好好领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目标,才是正道。

不多说,大家看看最近受审的AB的WXH,全程直播。树立负面典型的示范意义明显。

3)《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会议公报里说:

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要坚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方向,建立健全同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监管体制,充分调动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意思就是要改变以前比较僵化的行政化的国企员工的福利待遇机制,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推进。伴随着供给侧改革对很多国企效益的提升(明显的如钢铁),未来国企员工的收入水平,有望改善。当然,前提是国企的效益提升,这才是重点。

4)《关于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的意见》。

这个也没有什么好解读的,是和领导人总体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的宏伟蓝图一致的,包括「一带一路」,也包括最新的和美股贸易战的博弈,「人民币国际化」等。意思就是,中国在搞好自己的经济金融问题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并借此来协同和推动国内的一些结构性改革。3 资管新规

这个文件对老百姓很重要,所以单独来说。

去年就已经发布了意见征求稿,昨天深改委的会议上正式落锤通过。细则还没有发布,但按照大的宏观思路和会议公报里的提法来看,此前我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写的东西依然适用。

此次会议公报里关于资管新规是这么说的:

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要立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划重点:

规范……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

总体来说,资管新规的目标还是一个:通过强力监管,来锁死各种套利导致的加杠杆!

对老百姓来说,影响还是之前我写过的那些。归纳起来,资管新规之后,老百姓在理财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买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资金的最终流向,并评估风险。

认真阅读产品相关的合同,是买理财产品前最基本的功课。尽管我知道很多老铁不愿意挨着挨着读,但为了你的资金安全,相信我,合同值得你多花些时间。

很多理财产品,都会经过层层嵌套,各种主体搞得非常复杂,以至于普通投资人看到专业名词就已经头疼,根本理不清资金最终流向了哪里。所以很多人买理财产品只看一个东西:销售渠道。比如在银行买的,总比在互联网平台上买的要放心。在陆金所买的,总比在小平台上的要放心。理论上这样是一个简便的方法。但实际当中,尤其是之后资管新规落地后,大平台上出现违约的情况也将越来越普遍。这时就要求投资人自己先要做好风险识别。

尽管梳理起来比较麻烦,但是为了对你的钱袋子负责,我强烈建议每位买理财产品的老铁,都要搞清楚你的钱,最终去了哪里。那里的情况到底安不安全,风险系数有多高,你能不能承担,违约了会有什么保障措施,如此等等。看渠道闭着眼睛买理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打破刚兑和净值管理。

资管新规的核心战略目的是去杠杆,回归到具体实施细则上,打破刚性兑付,让投资人建立起市场化的投资风险意识,锁住金融机构加杠杆的冲动是最重要的一环。

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不能充当事实上的兜底责任人,投资人要对自己判断失败负责。

打破刚兑以后,银行,券商,信托等,都不能再为投资人提供兜底的刚性兑付补偿,包括陆金所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更是不能,否则,将面临监管严厉的处罚。

资管新规落地后,老百姓买的理财产品就会和买基金一样,你能看到净值的变化。比如类似基金今天是1块,明天是1.1,后天是0.9,如此等等。你能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投资账面价值的波动,这就是清晰的风险信号。

最终你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不会有谁再来为你兜底。3.所以,普通老百姓未来应该怎么做?

让大家都去通读资管新规,是不可能的。一是太过专业很多人读不懂;二是太过繁琐很多人没有耐心。

但以上关于投资理财产品的两点(弄清资金流向&搞明白打破刚兑的含义),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在心。以及你更应该明白的是如下这个事实(again):

闭着眼睛看渠道买投资产品,出事了指望别人帮你「擦屁股」的粗放时代,已经结束了。

以后大家投资都是要拼专业实力的,不懂又不愿意花时间弄懂的普通老百姓,最好的选择就是相信专业的机构投资人,把你的钱交给他们,让他们去打理,比如公募基金。如果说在资管新规出台前,各种刚兑的理财产品,是最后的一片韭菜生长乐园,那么新规推出后,这片最后的乐园,也将消失。

于是留给大家的选择只有两个: 要么把钱交给专业的人,相信专业。

要么你自己开始懂一些金融,不要让自己的金融实践和金融认知出现太大的背离。

在当下中国,一切都在朝着「高质量」的既定方向发展,高质量就意味着高标准,专业化和知识密集度的提升。个人理财,也并不会例外。

2.新疆经济网金融理财频道 篇二

1 新疆农牧区金融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1.1 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

新疆地域辽阔, 人口分布分散, 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普遍不佳, 目前, 在县及县以下, 涉农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由于国有银行营业网点撤并, 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 部分地区出现金融服务“真空”。2001年末至2005年4月末, 新疆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撤并了695个县级机构。使得有些乡镇甚至没有一家金融机构, 年末存贷款需到距离百余公里的县城办理。农村金融服务手段单一, 大多只开展了存、贷款业务, 汇兑业务基本集中在邮政储蓄, 中间业务很少, 现代化支付手段如银行卡、支票、汇票等在农村地区应用很少。留在农村的金融机构效益也普遍不佳。

1.2 农村信用社功能弱化, 农牧民贷款满足率低

目前, 新疆除农业银行以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已经撤离了县级机构, 即使未撤销的机构也是只存不贷。农村信用社成为农牧区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 2006年8月末, 全区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118.54亿元, 占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53.93%。但局限于农信社传统农业贷款模式, 各项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并不能得到有效满足。据调查, 近几年来, 农牧民扩大再生产、进行多种生产经营所需的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贷款满足率不足30%。

1.3 农村金融资金外流严重

目前, 农村金融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和商业银行县域机构上存资金大量流出农业以外的其他领域。数据显示, 农村金融机构近些年存差持续扩大, 存贷比由1998年的83.4%连续下降至2004年的63.3%, 2005年末存差资金达到了1202.36亿元, 资金外流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此外, 有些地区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民间融资活动。民间借贷不仅发生在农户之间农村中小企业也有民间融资活动。

2 促进新疆农牧区金融事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2.1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 发挥好农村金融的主体作用

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来看, 规范的合作制是当前农村经济的现实要求。对农村信用社而言, 一旦脱离农村市场和背弃合作制, 就会丧失其自身优势。对农牧民而言, 需要农村信用社以合作制的方式扩大贷款覆盖面。实践表明, 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活动能有效解决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问题, 对有效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 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 信用社要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 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 坚持合作经营方向, 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保持县 (市) 社法人地位稳定, 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 努力做好小规模农业贷款的零售业务, 有效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资金需求, 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2.2 发挥农业发展银行政策导向性作用, 创新政策性金融服务

政策性金融是各国政府普遍运用的纠正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 其主要措施有:制定各种优惠政策, 如税收优惠、利息补贴等;由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农业贷款做担保, 降低农村金融风险。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 相关金融机构应当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 拓展支农领域,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的信贷支持。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应集目前分散于各家金融机构的诺言政策性金融业务于一身, 承担起支农重任。一是调整、扩大贷款对象;二是适当延伸业务范围;三是拓宽业务种类, 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业务,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突出政策性银行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导向性作用, 积极配合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3 宏观调控商业银行, 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支农力度

要积极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扶植弱势农业发展, 解决商业金融机构趋利性与支农的矛盾, 促使商业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鉴于农业发展银行功能仍然缺位, 农村信用社实力有待增强, 民间金融尚需规范等历史和现实因素, 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国家商业银行的模式, 而应考虑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目前农村景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 以及农业银行的自身实际情况, 实行有限度的商业化。在此基础上, 宏观管理部门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采取适当的直接或间接金融政策, 引导农业银行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发挥商业性金融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 规范农村金融秩序、培育公平、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

3.1 积极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

目前,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一支独大”, 造成其运行效率低和金融服务供给的不足。同时还经常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 使其承担了不应有的财政性职能。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 就需要打破农信社在农村金融行业的垄断地位, 培育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类金融组织。目前, 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体质的改革可以是一个突破口。在银行剥离了政策性业务回归县域后, 可以充分发挥对农业龙头企业、县域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之体作用, 与农信社在县域层次上开展竞争, 从长远看, 通过扶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使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共同享受城市化所带来的实惠, 是实现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和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 以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强化、约束和刺激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组织改善经营、提高服务水平, 推进体制创新, 增加金融供给, 从而实现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范围。

3.2 引导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 使其成为农村金融事业的重要补充

一是应当促使邮政储蓄资金有效回流, 发挥其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为了使邮政储蓄资金有效回流, 人民银行可适当降低转存款利率, 把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降到与商业银行同等的水平, 取消对邮政储蓄的优惠政策, 从增量上对邮政储蓄进行限制, 改革邮政储蓄资金管理体制, 调整有关政策, 使庞大的邮政存量资金更多地回归到农村;引导邮政储蓄走商业化经营之路, 允许其把资金委托给农信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 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二是应当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机构, 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农业保险是各国政府保护农业, 稳定农业经济, 支撑农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有效工具。必须明确农业保险既不同于民政部门的积极救灾, 也有异于一般商业性保险的最大收益原则, 其本质是政策性保险, 是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施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属于特殊的准公共物品, 因此, 应积极创造条件, 成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

3.3 规范农村金融秩序, 取缔非法金融活动

鉴于目前农牧区民间金融活动活跃的现实状况, 必须认真规范农村金融秩序, 保护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加强监管, 大力发展小额信贷, 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在培育和发展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时, 要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和引导。对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和民间借贷活动也应当积极加以引导。认真规范农村金融秩序, 对坑害农民利益的“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必须严厉打击, 坚决予以取缔。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目前, 新疆农村金融市场发育缓慢, 信贷资金严重短缺, 已经不能满足新疆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应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服务创新, 引进商业资本, 提供支农信贷政策, 构建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形成新的农村金融体系, 促进新疆农牧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金融体系,完善,农村

参考文献

[1]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 2010年11期.

[2]改革农村金融体质, 服务现代新农村建设:《时代金融》, 2007年18期.

上一篇:作文常用的名言警句下一篇:观察毛毛虫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