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精选13篇)
1.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 篇一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第一目
生产与消费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要吃、穿、住、行,每天要消费,消费离不开商品,商品是怎样来的?(生产出来的)那么,是生产者生产什么我们就消费什么,还是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就生产什么呢?生产与消费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进入本堂课的学习——生产与消费 讲授新课:
师:请大家看着教材28页方框里面的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DVD、网络等,高科技产品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生:(略)
教师总结:对,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DVD、网络等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休闲方式、购物方式和教育方式。总之,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出现对我们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师:今天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写文章、上网聊天、查资料、打网络游戏,用DVD录制节目,欣赏音乐等,如果没有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我们能不能做这些事呢? 生:(不能)
师:对,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的消费是不是主观上想什么就能买到什么? 生:(略)点拨: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因此说:生产决定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
(板书)
师:那么,生产是如何决定消费的呢?让我们来共同分析。在古代,即使是皇帝也享受不到看电视的乐趣,为什么? 生:(略)
师:因为电视作为一种消费对象还没有被发明和生产出来,由此可见: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板书)
师:前面我们分析过,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红,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娱乐休闲和生活方式,这说明了什么? 生:(略)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板书)师:对,下面请大家看着教材29页的漫画“今非昔比”,在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普通人出行坐的飞机、汽车比古时候皇帝坐的马车快的多,高档的多,这又说明了什么?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板书)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拥有一部iphone4s呢? 生:(略)师:那如果苹果公司没有生产出iphone4s,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这种产品,我们也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产生买它的欲望呢? 生:(略)
师:对,因此我们说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板书)
师: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如果没有iphone4s的生产,人们就不会产生买它的想法甚至强烈欲望。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来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过度:由此可见,生产对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那消费对生产又有哪些影响?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教材29页探究活动2的材料。师: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某某同学,你来说一下 生:(略)
师:某某同学回答得很好,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人们有消费需求,就会促进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可见:
二、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板书)
师:那么消费是怎样对生产发生反作用的呢?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 师:这是我们第二课学过的知识,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分析一下这幅图? 生:(略)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某种消费扩张的时候,适应这种需要的商品就会供不应求,这时候厂家就会扩大该商品的生产规模;反之,当某种消费萎缩时,适应这种需要的商品的生产规模就会缩小。可见,消费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什么的变化?
点拨:消费扩张 生:(略)
师:对,消费需求的变化会影响生产规模的变化,因此,生产者要想盈利就必须怎么做? 生:(略)
师:生产者必须准确把握消费市场的信息,及时调整生产方向和规模。那么,这说明了消费对生产具有什么样的反作用? 生:(略)
师:对,说明了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1、消费调节生产。
(板书)师:接下来请大家请大家听一则材料
材料:目前,住房和汽车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于是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正迅速发展。
师:这则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某某同学你来说一下。生:(略)
师:回答得很正确,刚才那则材料反映的就是
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板书)
师:同学们还能例举一些一些你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知识点吗? 生:(略)
师:回答得很好,看来大家对这一知识点已经理解的很透彻了,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另一个知识点得学习,在前面的第三课中我们学习过消费按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三种类型,大家还记得吗? 生:(略)
师:生存资料消费指的是什么消费? 生:(略)
师:对,生存资料消费主要指的是满足我们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是一种较低水平的消费,只有在我们吃饱穿暖之后,我们才有力气继续劳动,也就是为生产创造出了新的劳动力。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是一种较低水平你给的消费,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已不再停留于低水平的生存资料消费,而是更加注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把更多的钱用于接受教育,培训,用于享受等等,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技能和素质,这个时候劳动力的质量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时,我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就会调动我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我们说: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为消费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板书)
师:接下来,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生产厂家生产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生:(略)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作为厂家生产产品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产品销售出去,成为消费品,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厂家生产这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厂家生产产品的最终目的。
4、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板书)
课堂总结:这堂课我们主要讲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对于二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表示:
2.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 篇二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只有这三驾马车均衡增长, 我国经济才能平稳、健康的发展下去。但是投资需求在这三驾马车中只扮演着中间需求的角色, 而消费需求才是大众比较关注的最终需求。经济增长的动力就来源于消费需求的结构升级和规模扩大, 这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因为他们均肯定了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指出,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因而最终消费是引导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需求是真正的最终需求, 对于投资需求进而对整个经济增长起着直接的和最终的制约作用, 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1]。因此, 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可消费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 始终是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
研究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长期均衡关系, 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是政府进行经济调节, 制定相应的策略的重要依据。作者利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关系和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策略提供些许帮助。
2 初步确定模型
文章选取两个变量:用被解释变量Y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用解释变量X表示的消费需求。利用两个变量在1978~2011年期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1978~2011年的消费需求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数据如表1:
通过观察X、Y的相关图, 选取了四个模型来表示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并对这四个模型进行了初步检验, 如下:
从四个模型中可以看到, 每种模型中的解释变量的F值都很大, 通的过检验, 每个模型的Durbin-Watson stat值都存在一阶自相关。但是这四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却不同, 其中拟合优度最好的是模型1, R2=0.9988。考虑到对时间序列取自然对数不仅不改变原有的协整关系, 而且能够使趋势线性化, 并能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 我们就用第一个模型来解释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3 计量分析
3.1 单位根检验
一般认为, 平稳性时间序列不仅要求该序列的均值和方差在时间趋势上都是常数, 还要求在任何两期之间的协方差仅依赖于该两期的滞后, 而不依赖计算这个协方差的实际时间。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能够影响到它的性质和行为, 运用非平稳数据做回归可能导致伪回归。而宏观经济数据并不是都是平稳的, 因此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通过反复单位根检验整理得表3:
注:D表示一阶差分序列;检验类别 (c、t、k) 分别表示ADF检验模型中是否存在常数项c、时间趋势t、以及滞后约束k。
从表3可以看出, 不论是否存在趋势项, LNX、LNY的ADF检验值均大于1%、5%、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这两个时间序列均存在单位根, 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对LNX、LNY进行一阶差分后, 再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可以发现, 当存在趋势项时, DLNX、DLNY的ADF检验值仍然都大于1%、5%、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此时一阶差分不平稳。但是当不存在趋势项时, DLNX、DLNY的ADF检验值大于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却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作者认为在不含趋势项时LNX、LNY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均为一阶单整I (1) 过程。
3.2 协整检验
从以上分析可知LNX、LNY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 不能用OLS法进行参数估计, 但LNX、LNY均属于一阶单整, 所以可以采用协整检验来验证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数量关系。以LNY为被解释变量, LNX为解释变量, 建立回归模型为LNY=a+b LNX+ɛt, 然后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 结果如下:
以上各参数值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 但是对于模型的自相关检验中, N=34, K=2时查得dl=1.33, du=1.58, 而本模型的DW=0.186, 明显存在一阶正自相关, 对其进行广义差分法消除自相关后得到的模型为:
从两个模型中可以看出, 广义差分后, 模型消除了一阶自相关, 且拟合优度变好了, F值也变大了。为了检查回归残差的平稳性, 再对残差序列ɛt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果如下:
由于残差的一阶差分的ADF值为-3.99, 小于显著水平为1%时的临界值-2.64, 因此可以认为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不存在单位根, 进而说明消费需求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以上可知, 消费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但是这种协整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即消费需求是否经济增长的原因, 或者经济增长是否是消费需求的原因。这种关系需要用格兰杰教授提出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来解决。检验结果如下:
作者选择的滞后期为2, 分析研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知, 在0.1的显著水平临界值下, 消费需求和国内生产总值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而且是双向的。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消费需求变化的原因, 但消费需求也是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原因。
3.4 误差修正模型
有以上对LNX、LNY的协整分析, 可以知道消费需求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的协整残差ɛt。且ɛt=LNY+0.16-1.06LNX, 令残差修正项ECMt=ɛt, 可建立下面的残差修正模型:
其中DLNX表示为LNX的一阶方差, DLNY表示LNY的一阶方差, ut为白噪声, λ为短期调整系数。因为ECMt=ɛt, 所以这个方程也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用软件操作结果如下:
R2=0.87 DW=0.92
该模型各参数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显著。在上面的误差修正模型中, 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变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短期消费需求的影响;一部分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短期消费需求增长或减少1%, 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相应变化104%;从长期看, 消费需求的变动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 误差修正项ECMt的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系数估计值0.139来看, 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 将以13.9%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4 总结
作者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与消费需求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 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以知道, 在0.1的临界值下, 两者互为因果关系。而且相对于消费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而言, 国内生产总值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要小一些。
(2) 从短期方面看, 短期消费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有短期影响, 当消费需求增长或减少1%, 国内生产总值将相应变化104%。
(3) 从长期方面看, 消费需求的变动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 误差修正项ECMt的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系数估计值0.139来看, 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 将以13.9%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参考文献
[1]袁晓玲, 杨万平.政府、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J].当代经济科学, 2008, (5) :49-55, 125.
[2]李燕飞, 徐晓明, 金浩.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及政策选择[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55-61.
[3]马光辉, 宁定琴.中国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978-2004) [J].山东经济, 2006, (3) :25-27.
[4]刘飞.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决策与信息 (财经观察) , 2008, (4) :25.
[5]徐凤, 金克琴.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109-113.
[6]段华栋.云南省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 2009, (9) :141-142.
[7]李俊.广州市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中国统计, 2011, (3) :48-50.
[8]牛树海.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2) :155, 161.
3.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 篇三
教学流程:消费心理——心理篇;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教学过程
消费心理——心理篇
导入:消费心理测试:
师:假如你将来工作之后需要购买手机,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
A、无所谓,用什么样的都可以 B、外观精美,款式独特,与众不同的
C、只挑贵的,可以拿来攀比的D、功能齐全,质量有保证,价格适宜的
测试结果:A 从众心理 B 求异心理 C 攀比心理 D 求实心理
消费心理调查:统计学生选择的结果(略)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学案上面迅速归纳出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利弊两方面)、态度,时间为两分钟。
师:下面我们一同来分析这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我们对它们的评价如何?以及如何去对待?(略)
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
师:“月光族”大家听说过吗?(略)
探究活动:消费理财
师:假如你是“月光族”的理财顾问,你应如何建议他们进行科学合理消费?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师:深入社会(校园),联系实际,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要求一月内完成)。
(二)案例分析
这节课设计了三篇章,分别是:一、消费心理——心理篇;二、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三、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这三篇章依次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绪不断推进。
心理篇——创设情境,导入新颖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提高。课堂已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舞台,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之间进行共同探究。所以,在导入上,教师采用心理测试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分析测试的结果引出我们在消费过程当中会出现的消费心理。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归纳的方式,在学案上总结出四种不同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和态度,之后再对学生归纳的结果进行展示和点评。
片断分析: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意味着教学成功的开始。导入是否简洁、新颖、别致,对调动学生学习探究欲望有着至关重要作用,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开展做好铺垫。在导入上,教师开展了消费心理测试和测试结果调查,心理测试的内容是如何选购手机的过程,这一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使得他们在参与讨论时可以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欲望。在归纳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态度的环节上,采用学生自主归纳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教师写、教师评一条龙的传统教学方式。在点评上,采取边展示学生归纳的结果边点评,使点与评有效地进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但在展示学生归纳表格结果的过程中,由于投影仪器使用过程所带来的不便,使得仪器切换耗费了一些时间,展示的表格内容缺乏清晰,影响了展示的效果。
评析篇——事例生动,热点追踪
设计理念:通过前面心理篇的介绍,学生已了解到四种不同消费心理的特点、对它们的评价以及我们应持有的态度。所以这个篇章,学习的侧重点放在如何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到消费心理对消费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这一篇章,设计了消费理财的等探究环节,采用了具体形象的图片、数据和事例,让学生更能强烈地感受到做一名理智消费者对个人、对社会、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分别介绍这四种消费原则时采用了提问、探讨、分析的方式,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其中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是这四种原则中的重点,所以在讲解到这一条原则时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去开展教学。
片断分析:通过学习,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课前,教师搜集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想通过具体数据和图像的展现,与教师空洞的语言介绍相比是很具有说服力的,也是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反思。如,在讲解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原则时,为了使学生更能够身临其境、有所感触,特地拍摄了一组学校食堂饭菜浪费的图片,向同学们展示。通过教学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可行的。《经济生活》这一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现象生活化,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或模拟体验等方式进行感受,这样才能够把看似深奥的经济原理具体化生活化,使得学生更易吸收和消化。这一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与时政热点和生活结合的较为紧密,如: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条例出台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帮助他们树立在生活当中养成关心时事、了解时事的学习习惯。在讲授过程中,由于知识容量过大,讨论时间有限,使得在讨论的环节中,与学生的探讨和交流还不够深入。
實践篇——亲身体验,学以致用
设计理念:作为最后一个篇章,实践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实践探究,学以致用,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当中可以使用的活学问。这一篇章,希望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加深对消费心理的认识和理解。在调查的过程中更深刻感受到消费心理对消费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注重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
4.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 篇四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增加“消费”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因为()
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拉动经济增长
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C.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2.没有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主要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3.据调查,目前我国至少有85%的新迁住户要装修居室,家庭居室装修业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家庭居室装修业的兴起说明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扩大内需
B.超前消费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C.生存资料消费是居民最基本的消费
D.新的消费热点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
A.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B.落实科学发展观
C.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某市2007年各类经济成分在GDP中所占比重
上图说明该市所有制结构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以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我们应当这样来理解
()
①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②普通竞争行业,国有经济逐步退出
③控制力表现在国有经济越多越好
④对于那些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或重点企业,国有经济不一定要保持100%的股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7.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意味着
()
A.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丧失
B.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C.公有制经济起补充作用
D.我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8.在我国,之所以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非公有制经济的消极作用已经消除
C.非公有制经济能过渡为公有制经济
D.公有制经济能加快生产力发展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企业都是企业法人
B.公司就是股份有限公司 C.公司都是企业
D.公司就是有限责任公司 10.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是否
()
A.是国有企业
B.独立承担债务责任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D.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本
11.判断一个股份制公司所有制的性质是否具有公有性,关键是看它是否
()
A.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B.壮大了国有经济的力量
C.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
12.右边漫画《难博芳心》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与欺诈是不可分离的B.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C.必须把树立全民信用意识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D.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
少的条件
1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兼并、破产是()
A.改善经营需要
B.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C.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
D.提高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需要 14.下列关于劳动者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
②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③劳动者分工相同,地位不同
④光荣属于劳动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焦点。为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必须
()
①尽快制定《劳动法》,使农民工的权益有法律保障
②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③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④劳动者要提高竞争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虽只有短短十条,但惠及到了最广大的劳动者。职工带薪年休假主要体现了劳动者享有
()①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休息、休假的权利
③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④社会福利的权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7.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年底结账时,经常遇到雇主赖账或克扣工资的情况,当一些人把雇主告到法庭时,却因拿不出劳动合同而败诉。这表明
()①雇主不清楚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②签订劳动合同是极其重要的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息息相关
④这些农民缺少法律知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显示,居民拥有的最主要的金融资产仍为储蓄存款。这表明
()
A.储蓄存款是我国居民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
B.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
C.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D.我国居民可选择的投资方式单一
19.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2.25%,利息税为2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利息税为5%.在新的利率税率下,张某将2 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比原来可以多获利息
()
A.360元 B.378元
C.426.6元 D.786.6元 20.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
()
A.存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结算业务
D.兑换业务
21.商业银行以“效益第一”为宗旨的根本原因是
()
A.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款为基础业务 B.银行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C.保证商业银行职能的发挥
D.它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
22.2007年11月4日,中石油宣布已完成招股工作,确定于11月5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股票代码601857,首日上市交易30亿股。公司总股本***8股,本次上市流通30亿股,发行价16.7元,预计该股上市首日价位在40元-45元左右。材料中的股票是
()①居民从公司购买的有价证券
②有限责任公司发给股东的出资凭证
③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
④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财政部2008年5月16日公告宣布,决定发行2008年记账式(七期)国债,实际发行面值金额271.5亿元。期限7年,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4.01%。下列对国债的认识,正确的有
()
A.国债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
B.国债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有效投资方式
C.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
D.国债的收益来源于企业利润
24.张先生打算用5万元进行投资。他没有医疗保险,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投入。除此之外,他还选择风险较小的其他投资方式。比较适合张先生的投资理财组合是()A.人身保险和股票
B.人身保险和政府债券 C.财产保险和金融债券
D.财产保险和企业债券 25.公民存款储蓄、购买债券、参加商业保险的共同点是
①都以获得利息为目的 ②都对国家和个人生活有利
③都是具有较大风险的投资行为
④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26.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我国为什么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5分)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6分)
27.“今天的汽车产业,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都正面临着重大的转折。包括应对新兴市场的扩大、应对美国企业平均燃效法案、欧洲二氧化碳限排案等层出不穷且越发严厉的环境法规,进而解决全球范围的环境、能源问题等等。为适应这种变化,我们现在必须对哪些是需要改变的、哪些是需要坚持的逐一做出准确判断。”在2008年的新年致辞中,汽车巨头丰田公司的掌门人渡边捷昭如此评价目前的汽车业环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如果你是汽车巨头该如何“自救”?(11分)
28.统计资料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当前居民储蓄在15万亿元左右。而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到年10月初,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2亿户;基金资产净值总计已超过3万亿元,基金投资账户数超过9000万个。
(1)居民个人投资主要有哪些方式?(3分)
(2)如果你是一名投资者,你认为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
29.材料一:惠民县是山东省一个欠发达县,许多年轻人都离开这里,到外地寻找发展机会。因此,当毕业于山东大学的潘学鹏不留在大城市,反而回到落后的家乡小镇创业时,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4年夏,潘学鹏回到自己的家乡——惠民县李庄镇,贷款创办了一家绳网加工企业。两年后,公司发展成为年产值100万美元、利税8万美元、产品达9大系列120个品种的知名绳网出口企业。
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由于缺少经验,潘学鹏的产品最初曾因达不到验收标准而被拒收。面对积压的产品,他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产品质量搞上去。他请来高级技术人员对工人进行培训,并严格管理程序,不让一件次品出厂。由于他讲诚信,善经营,仅一年时间,产品便打开了销路,订单雪片般飞来。
材料二:2007年500万大学生毕业,至今尚有100万未就业。“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不少人特别是大学生毕业以后“高不成,低不就”,给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
(1)结合材料一,说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经济意义。(6分)
(2)说明材料二“面对积压的产品,他横下一条心,一定把产品质量搞上去”的经济依据。(5分)
(3)根据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的大学生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就业问题?(6分)
参考答案
1.C 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这个知识点。引用十七大报告的内容,强调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而不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B项不合题意,A项错误,D项不能说明题干的原因。故选C项。
2.D 本题具体考查生产决定消费的第四层内容: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题干的内容就是教材中的例证,依据教材答案选D项。3.D “家庭居室装修业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说明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ABC与题无关,不选。选D项。
4.C 依据题干的内容和教材的表述,正确选项为C。5.B 本题通过图示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由图示各种经济成份所占的比重可知,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项是正确的。A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不符合图示内容。CD表述错误。所以,选B。
6.A 本题考查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的理解。③的表述是错误的,应排除,故选A项。
7.D 本题考查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这一知识点。从题目要求来看,排除错误题肢ABC,选D项。
8.D 本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A项错误,非公有制经济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C错误,因此选D。
9.C 做好本题主要是要搞清企业、企业法人、公司三者的外延关系,就三者外延来说,企业的外延最大,它包含企业法人、公司,企业法人的外延包含公司,公司的外延最小,公司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可知A项错误,C项正确,BD错误。10.D 教材中有“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但表格对比内容中没有其最主要区别。而要把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主要区别,必须对教材相关部分的探究内容有所思考,才能选出D项。
11.A 这道题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判断一个股份制公司姓公还是姓私,关键是看控股权,如果公有制资产掌握了控股权,则公司的性质姓公;反之,则姓私。所以,本题选A。12.D 首先要看懂漫画的意思,然后抓住“启示”这个关键词,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每个备选项进行判断。A项正确,但不是“启示”;BC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符合题意,应入选。
13.B 从四个选项来看,本题考查的角度是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原因知识点。ACD不能说明原因,只有B项符合要求。
14.C 关于劳动者的叙述,③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劳动者分工相同,地位相同,所以答案应排除③,答案选C。15.B 本题考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知识点。①说法不合事实,我国已经制定了《劳动法》,要排除。④与题无关,应排除,所以答案是B项。
16.B 本题通过背景材料考查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从《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这个名称来看,就可知道劳动者享有的是休息、休假的权利和社会福利的权利,故选B项。17.B 本题由四个要素构成的组合选择,每个备选答案都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只要排除一个即可。根据材料并不能说明①,将①排除,答案选B项。18.A 根据材料只有选A项。19.C 本题考查利息的计算。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利息为:20000×2.25%(1-20%)=36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后,在新的利率税率下,张某将2 万元存入银行利息为:20000×4.14%(1-5%)=786.6。因此,张某一年后比原来可以多获利息为:786.6-360=426.6。
20.B 本题考查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根据教材内容,选B项。21.D 扣住“效益第一”,只有D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BC不能说明根本原因。故选D。22.C 本题考查股票的含义知识点。①②说法不正确,③④符合股票的含义,选C项。23.C 本题考查债券的含义、特点知识点。A项是基金的含义,B项说的是保险,D项说法不全面,可以通过排除法,确定选C项。注意C项说法来自教材相应部分的探究内容。
24.B 张先生没有医疗保险,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投入,应上人身保险。他还选择风险较小的其他投资方式,应购买和政府债券。所以,比较适合张先生的投资理财组合是B项。25.D 本题考查储蓄、债券、商业保险等异同点。①是储蓄、债券的共同点,但不是商业保险与储蓄、债券;③是股票的特点,不是储蓄、债券、商业保险的共同点。②④是它们的共同点,答案选D项。26.【提示】本题考查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第(1)问主要依据教材内容回答即可。回答第(2)问要把教材中相关探究的内容包含进去,否则要点就不全面。【参考答案】(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分)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分)
(2)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2分)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1分)③加快科学支柱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1分)④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2分)27.【提示】本题考查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解答这道题依据教材中三个要点,运用材料加以具体分析说明,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参考答案】(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对不断提高的油价和环保门槛,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4分)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了应对公众日益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企业必须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做到既保持和提高汽车的动力,又提高产品的“效能”,进一步降低油耗,贯彻节能减排策略。(4分)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高油价时代,企业要落实节能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汽车行业要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经营。(3分)28.【提示】回答第(1)问首先要明确材料中所提供有效信息;其次,结合教材内容,从而得出居民个人投资的主要方式。回答第(2)问,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作答。【参考答案】(1)主要有储蓄、购买债券(国库券)、商业保险、股票和基金等。(答出出三种主要投资方式即可得3分)
(2)①要注意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2分)②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不局限于一点。(2分)③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经济实力弱,可买国债或银行储蓄。经济实力强,可选择高风险、收益高的投资方向。(2分)④投资方向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和政策。(2分)29.【提示】本题考查劳动和就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知识点。第(1)问要把材料教材所学内容结合起来谈谈意义。第(2)问要紧紧扣住“面对积压的产品,他横下一条心,一定把产品质量搞上去”这个关键句、关键词,找出经济生活的依据。第(3)问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从劳动者应具有的“素质、精神、观念”三个方面来回答。【参考答案】(1)①大学生自主创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2分)②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③大学生创业,能够缓解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④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2分)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把产品的质量搞中去,才能通过使用价值的顺利让利而获取价值。(3分)另外,产品质量好,信誉好,就会引进商品的供不应求,使价格高于价值,从而使商品生产者获取更多的利益;才能占据市场,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2分)(如果从“经营战略、竞争优势、诚信经营”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5.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 篇五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本课概述
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消费入手,让学生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消费的类型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消费的对象是商品,消费的工具是货币,持币购物要看价格。把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与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有机联系起来。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消费及其类型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新课标基本要求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1 消费及其类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
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并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只让学生了解即可,山东省教研室对教材内容调整规定本节内容不作教学要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重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贷款消费 ★教学难点
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建议
本框与大家经济生活紧密相关,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把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现实生活结合,引导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与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第二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变动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又是价格机制调节作用的结果。而本课所讲内容就是第二课内容的延伸,本课则侧重于对消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回忆,感知价格与消费的关系,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情景导入
情境一:目前房价居高难下,有人工作一辈子都难买到一套称心的住房,而有人则拥有几套住房,甚至拥有别墅。
探究一: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原因,这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吗?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情景分析
1.出现这种现象原因: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的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富裕者可以拥有几套住房,甚至拥有别墅,收入较宽裕者可以买到一套一般住房,收入低者可能一辈子都难买到一套住房。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以上材料反映了当前人们的收入差距比较大。
②物价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房价居高难下,影响人们的住房消费行为。
2.人们的收入差距比较大,不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3.解决措施:①从根本上说生产决定消费。提高消费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政府要扩大就业,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③收入差距会影响总的消费水平。政府要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也会有影响。政府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⑤物价是影响消费的因素之一。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的增长。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⑥消费者个人要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适度、科学的消费。
探究二:除了以上因素外,你在消费时还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回答: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问题情境二:小李和小王工作四年了,今年二人准备购买新婚住房。两人目前有15万元的积蓄,每月的收入6000元。
探究一:他们是买新房好还是租房好、贷款支付好还是现金支付好呢?请你支招,并说明理由。
1、买新房。有两种方式买新房,支付现金和贷款。从消费的方式看,分别属于钱货两清和贷款消费。其中贷款消费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医疗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消费者与
贷款的金融机形成了借贷关系,按照约定按时还本付息;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不可盲目跟风,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2、租房。从消费的方式看,这属于租赁消费。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对于刚参加工作工资收入不高的的年轻人来说,租房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探究二:请你运用消费类型的有关知识分析购房消费行为。具体分析:购买新房或是租房,从消费的方式看,分别属于钱货两清、贷款或租赁消费。从消费的对象(或内容)看,消费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这属于有形商品的消费;
从消费的目的看,消费可分为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这是属于生存资料消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3、消费结构(消费结构不做教学要求)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及贷款消费等有关知识。我们在学习中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境回归
依据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作为家庭的一员,请你为提高家庭的消费水平出谋划策?
(四)实例探究
[例1] 东部地区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要高,这主要取决于()
A.东部地区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B.东西部地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
C.东部地区人们的过去和未来的收入水平高
D.东部地区人们的消费观念超前 答案:A [例2] 人们选购电脑总是愿意买品牌机,这主要是因为()
A.人们收入水平高
B.品牌机质优价廉
C.人们希望买质优价高的商品
D.商品的性能、质量、包装、售后服务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答案:D [例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居民利用“十一”长假租车外出旅游。这里的旅游消费属于
()
⑴劳务消费
⑵生存资料消费
⑶发展资料消费
⑷ 享受资料消费
⑸ 租赁消费
A.⑴ ⑷ ⑸
B.⑴ ⑵ ⑸
C.⑴ ⑷
D.⑶ ⑷ ⑸ 答案:A
板书设计:
3.1消费及其类型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客观因素:
1、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原因
(1)居民的收入——基础和前提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2)物价总体水平
(3)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 主观因素:
消费心理、消费观。
二、消费类型
按交易方式划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消费对象划分: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6.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合理消费与消费心理的关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及危害。培养学 生辩证思维能力、判断是非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趣味心理测试,教材漫画资源的利用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提高消费品味,改善消费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不良消费 心理和消费习惯,逐步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着关爱生命意识和节俭诫奢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消费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及危害。
2、教学难点 :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三、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问卷调查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研究教材与教参,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收集资料、 整理信息、制作课件;全面调查学生的不良消费心理和行为使课堂教育有的放矢。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统计9月份消费支出项目并反思自己消费行为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趣味心理测试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热情,化解紧张心理)
【新课讲授】
七、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
1、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
情景一:
某同学生日,同学之间互送小礼物。A同学准备送一张贺卡,但看到其他同学送的都是比较贵重的礼物,于是自己节省饭钱也买一个昂贵的礼物。
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心理?你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该怎样对待这种心 理?
【学生回答略,教师针对学生交流的内容适时给予评价和总结】这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地加入。当别人率先做出示范性消费行为后,他们便仿效和重复,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情景二:
寝室里A同学拿出新买的手机给同学看,B同学拿出自 己的`手机说这算什么,我的是我老爸从韩国带来的最新产品,中国还没上市呢。C同学念叨:等我过生日让我老爸也给我买一个
请问:许多同学的手机、电脑、M P3、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使用高科技产品的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这种风气在我们校园里存在吗?应该怎样看待这种消费?
【学生回答略,教师针对学生交流的内容适时给予评价和总结】这是攀比心 理引发的消费。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在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夸耀性心理。个别学生的消费受攀比心理的影响,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情景三:
一位同学看见其他同学夏天都买软饮料喝,为了标新立异彰显个性而故意购买酒精饮料导致身体不适,体现极端逆反心理。
请问: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相似的情形吗?是什么心理驱使这位同学买酒精饮料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的消费行为?
【学生回答略,教师针对学生 交流的内容适时给予评价和总结】这是求异或逆反心理引发的消费。人们的个性展示,有时是借助消费活动体现的。与众不同、展示个性, 成为一些人的消费行为。这虽然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是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 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多媒体出示】
(1)攀比心理: 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2)炫耀心理: 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 并以此为荣耀。
(3)从众心理: 顺从社会大众 消费潮流, 效仿多数人的消费行为。
(4)逆反心理: 拒绝循规蹈矩, 追求与众不同。
其他的消费心理: 求新心理,求名心理,求美心理等
小结:这些消费心理比较广泛的存在,如果走向极端就有可能成为不健康消费心理,从而形成不健康的消费习惯。
2、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习惯是指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违反精神文明的、或者影响合理消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过渡:消费中的不良心理和不合理的习惯与消费者的心理不成熟有一定的关系。
3、消费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及危害
(1)、 冲动购物
学生活动:
(1) 描述自己或其他人冲动购物的经历
(2)概括冲动购物的原因:消费时缺乏理性(没有自主性)(视频)
(3)冲动消费行为反映了哪些不良的消费心理。
(4)结合自己冲动购物的经历谈谈冲动购物的危害: 妨碍合理消费,
花冤枉钱,甚至花钱买罪受。
(5)克服冲动购物的对策:
2、缺乏自制力
学生活动:
(1)中学生缺乏自制力的消费行为有哪些
(2)描述自己缺乏自制力的消费经历(9月份消费情况调查、展示图片)
(3)概括缺乏自制力的消费的特点:非理性
(4)缺乏自制力的消费行为反映了哪些不良消费心理
(5)危害:有可能有些消费成为不良的嗜好,花钱买罪受,影响生活质量,
3、宣泄消费在不愉快、心情不舒畅时大量购买或大量进食。
小结:这三种消费行为都折射出我们某个或者某些不良的消费心理和不良的 消费习惯。共同特点就是非理性消费、不合理消费;共同危害是影响消费的总体效益,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消费心理。
【课堂总结】学生一起总结
7.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 篇七
一、主要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价格形成及演变的定性分析
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不同的市场模式,农产品价格形成机理不同。一般来说,完整的农产品价格形成过程包括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分别对应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三个环节价格,其形成要素及演变趋势又各有不同。
(一)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价格形成要素分析
1.农产品生产价格。
主要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从目前来看,国内绝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家庭承包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即“农民主导型”、“合作社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等三种不同生产方式。影响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①人工成本;②农药、化肥、种子、农机用具等生产资料价格;③水、电、成品油等资源价格;④土地、林地、草地、池塘等基地租金价格;⑤农产品供求情况。
2.农产品批发价格。
主要指农产品批发企业向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或个体经销商出售作为工业原料或用于直接消费的农产品销售价格,是制定农产品零售价格的基础。农产品批发价格,属于农产品市场的基础性价格,发挥着价格导向作用,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企业、农户确定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影响农产品批发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①收购价格;②人工成本;③运输成本;④水、电、成品油等资源价格;⑤场地租金;⑥农产品供求情况。
3.农产品零售价格。
主要指商业零售企业或个体经销商等农产品零售终端向最终消费者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我国农产品零售终端主要包括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影响农产品零售价格的主要因素共同包括:①收购价格;②人工成本;③运输成本;④水、电、成品油等资源价格;⑤场地租金;⑥农产品供求情况。
(二)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价格演变过程分析
1.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主要模式。
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主要模式有三种:一是传统流通模式,即“农业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二是一般超市流通模式,即“农业基地+批发市场+大型超市”;三是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即“农业基地+大型超市”。一般而言,传统流通模式和一般超市流通模式可统称为传统模式,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可称新型模式,不同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流通环节不同。
2.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不同环节价格影响分析。鉴于农产品涵盖面广、种类繁多,不可能一一涉及。为便于研究,本节选取稻米和猪肉作为代表产品对不同环节价格的形成进行分析①。从总体上看,稻米、猪肉生产流通环节价格变动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从产业链来看,受刚性成本、利润追求、政策安排、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稻米、猪肉从生产到批发再到零售各环节价格均呈上涨状态;二是从时序来看,无论是生产价格还是批发零售价格都表现出随时间增长而增长的态势,客观反映了农产品价格总水平稳定上涨的长期趋势;三是各价格均呈现“S”型波动,具有较高拟合度,反映出农产品价格传导效应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作用明显。
进一步分析可见,在2008—2012年期间,稻米生产、流通、消费三环节对最终价格的贡献率平均为46.4%、22.6%、31.0%,流通、消费环节合计为53.6%,比生产环节高7.2个百分点,已处于主要地位。同样,流通、消费环节对猪肉最终价格的影响亦有逐步转变为主要因素的苗头。在2008—2012年期间,猪肉生产、流通、消费三环节对最终价格的贡献率平均为60.1%、14.3%、25.6%,流通、消费环节合计为39.9%,虽比生产环节低20.2个百分点,也具有极其重要影响。
单位:元/斤
数据来源:重庆市商委典型调查。
3.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不同模式价格形成分析。
囿于数据取得及其他条件的限制,为便于分析,本文选取地域性相对较弱的萝卜作为蔬菜类研究对象,利用重庆市商委开展的农产品流通成本典型调查资料,针对传统流通模式、一般超市模式和农超对接模式三种农产品主要流通模式的价格形成情况分析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萝卜在传统流通模式和一般超市模式、农超对接模式三种模式下的源头价格(生产价格)差别极小,仅为0.06元/斤,而最终价格(消费价格)却差异极大,传统流通模式下萝卜价格分别比一般超市模式、农超对接模式高39.5%、71.4%,绝对价差达0.34元/斤、0.50元/斤。典型调查结果表明,传统流通模式由于摊位费、中介费、人工费等的产生造成其他杂费用较高,多次运输、装卸搬运和包装引发大量物流支出,其他费用、损失、利润等流通费用相互叠加,造成批发零售环节加价所占比重太大,一般会比其他两种模式高13.8个百分点和33.6个百分点。基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往往要上涨两到三倍。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一)研究方法的选取
基于我国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研究的重要性,而当前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研究方法存在一定不足,在充分比较现有各类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的基础上,许世卫等(2010)从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的内涵出发,筛选出能满足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系统研究的集成方法——链合模型,链合模型实际是一系列的模型分别对价格传导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进行分解,如价格传导关系、价格调整能力、价格传导路径、价格传导效率、价格传导强度等进行研究。本课题组选用许世卫等建立的链合模型对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具体如图2。
(二)主要农产品价格传导关系分析
1.数据的选取及来源。
本文选取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来代表农产品生产环节价格(以下简称生产价格),选取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代表农产品流通环节价格(以下简称批发价格),全国食品零售价格指数代表销售环节价格(以下简称零售价格),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农业部价格信息网。三种价格指数的时间跨度均为2005年一季度到2013年一季度。
2.长期均衡关系分析。
通过分析,三种价格指数是平稳数列,研究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价格序列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现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批发价格、销售价格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三者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表示如下:
式(1)中,price1、price2、price3分别表示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e表示误差项。可以看出,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有显著影响,存在正的相关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各变动1%,分别会引零售价格同方向变动0.54%、0.86%。长期看,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波动影响最大。
3.短期动态关系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研究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内部之间的关系,在对其进行长期均衡分析之后进一步研究价格系统内部的短期动态关系。这里采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具体结果如式(2):
式(2)中,ecmt-1为ECM模型的误差修正项。从式(2)可知,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价格变动对零售价格的短期波动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1.07。可见,短期动态波动的影响结果与长期趋势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
4.动态调整速度。
动态调整速度用局部调整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局部调整模型的基本原理,调整系数一般介于0~1之间,越小表示调整速度越慢。根据计算结果,全国主要农产品零售价格、生产价格、批发价格的调整系数分别为0.27、0.36、0.19。说明主要农产品价格内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零售价格稳定,但价格自身调整的速度非常缓慢。
5.价格传导路径。
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产价格与批发价格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生产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6.价格传导效率。
价格传导效率用价格序列间传导反应时间表示。从脉冲响应函数(图3~5)来看,批发价格对生产价格的反应滞后期为1个季度,影响强度在第3个季度达到顶峰然后回落。零售价格对生产价格的反应滞后期为2个季度,影响强度在第4个季度达到顶峰然后回落。零售价格对批发价格的反应滞后期为1个季度内,影响强度在第2个季度达到顶峰然后回落。从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来看也与农产品价格现实情况相符。
7.价格传导强度。
选取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对滞后期内农产品价格传导强度进行分析。其中,生产价格对零售价格的即期乘数为0.599,动态乘数为0.157,长期乘数为0.756,表明如果生产价格变动1%,当期的零售价格将同方向变动0.599%,由于滞后效应而对零售价格产生0.157%的变动影响,包括滞后影响在内的生产价格变动会使零售价格总体变动0.756%;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的即期乘数为0.604,动态乘数为0.222,长期乘数为0.827,表明批发价格在当期对零售价格的影响达到最大,且如果批发价格变动1%,当期的零售价格将同方向变动0.604%,由于滞后期的存在而使零售价格总体变动0.827%。以上数据表明,从即期影响看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的影响程度最大, 而从总体影响看也是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的影响最大,生产价格次之。
(三)主要结论
1.全国主要农产品价格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但是流通环节对农产品销售价格的波动影响最大。
通过协整检验对长期均衡关系分析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各变动1% ,分别会引起零售价格同方向变动0.54% 、0.86%。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对短期动态关系分析显示: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各变动1%,分别会引起零售价格同方向变动0.44%、1.07%。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流通环节的批发价格对销售环节的零售价格的波动影响最大,特别是从短期看更为明显,而作为价格链上游的生产价格对零售价格的影响却相对最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传导环节不同,即批发价格到零售价格之间没有任何阻滞,基本属于完全传导,而上游生产价格到下游零售价格存在中间环节,因此在传导过程中效应减弱。
2.农产品市场本身对价格波动调节能力较弱且调整速度缓慢。
从局部调整模型分析发现,零售价格、生产价格、批发价格的调整系数分别为0.27、0.36、0.19,远小于1,说明主要农产品价格自身调整的速度非常缓慢。可见,仅依靠价格系统内部的自身力量,要将价格异常波动状态回归到合理水平所需时间较长。这就决定了如果农产品供应链价格系统出现非正常波动,仅依靠市场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及时采取有效经济措施,以市场调节为手段,尽早稳定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上、中、下游的价格水平。
3.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对销售价格波动传导时间较短。
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来看,生产价格与批发价格、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批发价格对生产价格的反应滞后期为1个季度,影响强度在第3个季度达到顶峰然后回落;零售价格对生产价格的反应滞后期为2个季度,影响强度在第4个季度达到顶峰然后回落;零售价格对批发价格的反应滞后期为1个季度,影响强度在第2个季度达到顶峰然后回落。从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来看,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价格波动传导时间较短,与农产品价格现实情况相符。
4.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价格波动在当期即传导至销售价格。
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如果生产价格变动1%,当期的零售价格将同方向变动0.599%;如果批发价格变动1%,当期的零售价格将同方向变动0.604%;生产与批发价格的滞后效应均相对较小。
三、政策建议
1.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组织化和标准化水平,壮大农产品生产主体。加大政府和社会对农产品生产的监管力度,向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减少发生农产品质量问题。
2.加大农产品物流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先进仓储技术。
支持老、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强化金融对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建设的支持,推进主要农产品储备体系和进出口调节机制的建设,提高应对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稳定农产品价格。
3.健全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构建“大流通、大市场的全国性重点市场”与“各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市场”并存的双重农产品市场流通格局。坚持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组织创新,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商对接”“订单农业”等新型产销方式,减少流通环节。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规模化中间商,专业化加工、存储和运输组织,提高农产品运输技术、减少因流通造成的损耗,降低流通成本。
4.坚持市场、政府调节相结合,科学制定农价保护措施。
8.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关系论文 篇八
关键词:大众文化 消费 审美心理
由于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迅速与文化艺术进行对接,文化在大众媒介的催生下,逐渐形成“文化工业”,而文化工业由制造生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那就是大众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媒介技术的普及,大众文化的受众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精英文化的话语权被消解。这为大众文化成为一种精神消费提供了群众基础。大众文化的商业特征决定了它与其他大量生产的商品一样,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大众文化遵照市场规律运行着,以满足和刺激大众的文化消费欲望为目的。从大众文化消费的特征来看,又不同于一般商品,被消费的内容着重于产品的实用功能,使用价值的消耗,价值也随之消失。而大众文化则是以大众文化作品为对象的消费行为,是一种精神领域的活动。大众文化艺术品在使用价值消耗之后,价值则在大众精神领域得到增值,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受众从感性形象、意味形式、品质内涵的消费过程中获得某种感官满足和精神愉悦。
从单个个体来说,大众文化消费行为本身,展现了个体本能与超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从社会群体来看,大众文化消费行为则表明了受众的文化渴求和精神危机。一方面,大众文化使得美学平面化、世俗化,破坏了受众审美趣味的胃口,另一方面,受众在进行大众文化消费过程中体味文化狂欢和个体认同的愉悦,审美自身的超越性和理想性从而又把群体文化消费行为引向积极健康的道路。
大众文化消费:个体与群体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
哈贝马斯认为:人对自然认识的中介是社会生产劳动,而人对社会认识的中介则是通过语言、符号、意识等形式表达出来的交往行为。而主体的兴趣(乐趣)贯穿认识的全过程,通过认识实现自身目的。显然,语言、符号、意识等形式形成了人与社会交往的纽带,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大众文化扮演着重要的媒介角色,通过影视传媒、网络资讯、手机信息、纸质媒体的传播,个性化的情绪瞬间演变成了群体共享的“娱乐”大餐,正是这种消费行为恰恰满足了群体的情感饥渴,借助别人的情感诉说满足自身的情感宣泄的需求。而大众文化本身的世俗性、平等性的特质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情感交流搭建对话平台提供了可能性。
大众文化消费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群体共享的场景,在其过程中,社会群体得到了精神愉悦,产生了新的企求,成为日后创造、创意的重要源泉,也成为个体获得更大价值,即审美价值的增值。这也正是大众文化消费热持续高涨的内在驱动力。大众文化消费因其自身具备的求新、求变的特质, 成为文化消费中的时尚宠儿,折射了社会群体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相对独立个体来说,对大众文化的消费,则是个体与群体的情感交流或精神愉悦的过程。
中国古代《乐论》认为:“凡音之起,由心生也”。声音的长短高低表达了歌者情感的起伏。“缘情说”认为文艺作品缘于创造者的情感,作者通过文字、线条、声音不同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对人生的感叹和领悟,所以中西美学史上都有审美活动即情感活动之说。康德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情感判断,客体对象的美的形式引起主体的主观快感,其分别在于一般快感都要涉及利害计较,只是欲念的满足。
也就是说,审美活动就是个体情感传递的过程,在文字、影像、声音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从而使读者、观众、听众获得情感的认同和共鸣,完成情感交流的过程,达到个体与群体交往的目的。 大众文化消费区别于一般商品消费的特殊性,表现在:首先,受众直接对大众文化本身进行消费,即对大众文化的物质载体的消费,当这种文化消费行为由个体演化为群体的行为,即高温不断的武侠热、言情热、韩流等,除去了其创造的经济利益不论,反映了大众当下的情感渴求和愿望满足;其次,大众文化消费反应在大众文化的延伸商品的消费之上。消费主体在聆听音乐中享受到精神愉悦的同时,自然就联想到了与之匹配的生活方式,通过购买文化物化的商品来满足内心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企求,大众文化消费为现实生活和理想境界寻得了契合点。
个体对大众文化消费的过程也即审美主体在审美观照中吸收、品味、体悟的过程,在这种精神性的消费情境中,审美主体通过大众文化中感性形象、形式意味、气韵境界等美学符号获得感官快乐的同时,在情感体悟过程中也获得了精神愉悦感和美感的享受。如:艺术品投资热持续高涨的背后之后,反映出了一方面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的艺术品的审美价值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审美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个体通过大众文化消费之中体验大众文化带来的精神愉快和享受的同时,也遵循着大众文化的商业利益的驱动的运行规律,受众被强制接受那些本不属于他们自身的物质和精神产品,长此以往,大众的精神生活被欲望化、幻觉化所遮盖,渐渐失去了判断力和超越性。
审美需求:大众文化消费的情感制约机制
诚然,大众文化是现代传媒技术和市场经济效益共同催生的产物,现代高科技和商品市场化是与之相伴相生的载体。对高科技的无止境的追求必然带来人们对时尚的顶礼膜拜,促进了科技的高速发展;同时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市场化势必带来文化生产者为了经济利益而全然不顾社会利益的文化媚俗、低下现象的泛滥,以激发受众本能、欲望为能事,从而通过大众文化消费把受众的文化趣味降为庸俗之流。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人们对“游戏”的传播是出于自觉自愿的,个体在消费大众文化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传播了一些媚俗的、享乐的、追求感官快感的内容,这样的大众文化通过个体的消费、传播自然就引起群体(尤其青少年)文化消费趣味的低下。导致一些不健康文化现象的流传和泛滥,其危害是巨大的。另外从市场规律来看,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商品,相对受众来说,满足的是使用价值,个体的消费需求,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作为大众文化消费者,因自身的素质和价值判断等差距,对大众文化消费的选取方面也存在高低上下之分,这无疑是大众文化审美价值低下的现实存在的理由。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消费环节,当下中国一些大众文化的文化品格、美学价值着实令人堪忧。如何走出困境,提升大众文化自身价值,引导消费者提高自身的审美趣味成为当务之急。
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需求有先天或初级需要(如:食物、水、居所、安全和性等),习得的或次级需要(如权利、地位、尊重、成就和关系等)。显然审美需求属于习得需要,它基于我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发展起来的,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而大众文化这种特殊的消费品在向消费者推销时试图满足人们多个需求,这就出现了大众文化的色情、暴力等低级、媚俗的信息泛滥。长期充斥人们的视野,势必混乱大众的价值取向,增加社会更多的不和谐因素。当然采取法律、政治、经济的手段来遏制不良现象的出现是必要且必须的。同时另一种重要的情感制约机制——审美需求,前面说过相对初级、生理性的需求,审美需求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的后天习得的,具有长久性,审美趣味一旦形成,对大众文化的消费品的取舍无疑做出选择,从社会价值角度来说,大众审美趣味的提升,直接决定了大众文化创造的审美追求,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审美品位,在全社会范围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个体审美品位的提高则达到完善人格、追求理想境界的目的。
综观古今中外,我们不难看出,审美心理折射出了人类在超越现实、祈求理想之境的愿望。审美体验的纯粹性、理想化特质,引起了无数人的向往和追求。人们的审美需求无疑给当下大众文化消费领域带来了一股清凉之风。同时,受众对美学价值的追求、文化品质的向往,无疑从源头上给大众文化的生产拓宽了视野、增强了文化内涵。当然,人们的审美需求的产生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体共同培养方能形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审美需求是大众文化消费的情感制约机制,这种制约是温和的,也是有力的,因为消费社会中,消费决定生产,消费决定市场,对大众文化的消费直接决定了大众文化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审美需求正是通过激发受众的这种强烈、美妙的情感体验,提升个体文化消费的心理欲求,抑制低下、庸俗“趣味”,当这种情感体验演变成群体行为之时,大众文化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整体提升则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Duane P.Schultz,Sydney Euen Schultz,时勘等译.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 篇九
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的五个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课堂教学中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师要树立开放意识和民主意识,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构建和谐课堂,推动新课标教学的发展.
作 者:郇鹏天 作者单位:民乐县职教中心,甘肃,民乐,734500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2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关系10.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 篇十
现代品牌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只有当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品牌时,此时品牌会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印象(感觉),呵!品牌代表了我!――即品牌形象与自我形象一致起来了。年青的经理早上去上班,他自豪地穿上Armani西服,因为他感到该品牌符合他的身份,而到晚上与朋友在一起时,他想给人一种不同的形象,便穿上利维(Levi)牛仔裤与保罗(Polo)衬衣。
上述案例表明:强有力的品牌能帮助人(消费者)建立鲜明的自我形象,人们购买不只是因为质量上乘,而是为了塑造自己的形象。最近BBDO广告公司的研究也证实上述观点。该研究认为:消费者在选购品牌时不像以前那样偏重理性的考虑,而更注重使用不同品牌能体现不同的自我(个性)与情感。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说,消费者购买一个品牌的商品或接受一个品牌服务项目,他不只是关心商品具有什么功能,更重要的是体验商品的个性,使他感到品牌的个性适合于这一场合。
所以说未来品牌管理的核心与基石就是如何有效地强化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
以下品牌策略对实现品牌管理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坚持以顾客资料库为导向的个别化品牌营销策略
现代消费者的生活正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一方面,人们带着强烈的自我与自主意识,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生活着。人们试图通过自我显示来向他人展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魅力,希望通过品牌消费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品味;另一方面消费者行为也向着多样化发展,生活成为一个剧场,人们存在着一种想要借助于演出而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愿望,消费者向着多变的和感性的生活者转化。有调查发表明,在六十年代,10位消费者只有一种声音,到八十年代,10位消费者有十种声音,而到21世纪一位消费者就有可能有十种声音。面对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倾向,美国西北大学的品牌传播理论专家舒尔茨教授指出,企业不能再将注意力投于全体消费者,而要投注于消费者之间的不同差异上。但是,长久以来,企业却习惯于同质对待消费者,并将抽样调查的结果用在全体消费者身上。即一种品牌策略用于所有消费者。
建立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策略,必须了解消费者需求、自我和个性的变化,在建立消费者资料库的基础上,进行个别化品牌营销。企业应视顾客资料为公司的重要资产,试着向任何接触到顾客的人,搜集有关顾客的各种资料,最后,运用这些详细的资料制定品牌营销策略以打动特定的顾客群,使个别消费者完全而持续地满意。
11.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 篇十一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它集中体现出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12.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 篇十二
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变量协整分析
摘要:以我国1980-实际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煤炭消费进行协整分析,协整检验结果说明煤炭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结构变化和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说明煤炭消费短期波动不会影响其长期均衡关系,该模型适合于煤炭消费的短期预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揭示了GDP、效率分别对煤炭消费量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正交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说明GDP和产业结构变化对煤炭消费具有持续的`正影响,而效率对煤炭消费具有持续的负影响. 作者: 张兴平赵旭顾蕊 Author: ZHANG Xing-ping ZHAO Xu GU Rui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2206 期 刊: 煤炭学报 ISTICEIPKU 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年,卷(期): 2008, 33(6) 分类号: F407.21 关键词: 煤炭消费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Granger检验 机标分类号: X75 X51 机标关键词: 煤炭消费 经济增长 多变量 协整分析 因果关系检验 均衡关系 结构变化 效率 误差修正模型 方差分解分析 实际数据 生产总值 脉冲响应 检验结果 反向修正 短期预测 短期波动 正影响 消费量 负影响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 篇十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称,截至2017年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2817.16亿元,当月新增657.07亿元,同比多增14.36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1.52%。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储蓄存款的认识,正确的是()A.储蓄存款具有收益高的特点
B.储蓄存款可以随时存取,灵活方便,很受投资者欢迎 C.储蓄存款可以按约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 D.储蓄存款由于收益低,所以没有风险
【解析】 储蓄存款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收益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带来的存款贬值的风险,A、D错误;活期储蓄存款可以随时存取,灵活方便,定期储蓄不具备这一特点,B错误;储蓄存款到期能获得本金和利息,故选C。
【答案】 C 2.下列对储蓄存款增加的根本原因的认识,正确的是()A.居民收入的增加
C.国家经济的发展
B.勤俭节约的民族传统 D.存款利率的提高
【解析】 居民储蓄存款数额增加的原因有多个,如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增加、国家提高利率等,但根本原因是国家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3.假定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3%。银行有自动转存业务,存款到期不取,会自动将利息并入本金再转存一定年份。叶先生将10 000元现金存入银行,他选择“定存一年自动转存一年”方式所取得的利息是()A.660元 C.330元
B.670.89元 D.309.9元
【解析】 定存一年的利息为10 000×3.3%=330(元),由此第二年的本金为10 330元;转存一年的利息为10 330×3.3%=340.89(元);两年共得利息为330+340.89=670.89(元)。
【答案】 B 4.根据统计,在银行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中,活期存款占了很大一部分。居民之所以选择活期存款,是因为()
A.活期储蓄比定期收益高 B.活期比定期更安全、可靠
C.活期储蓄不受存期和金额限制,非常灵活 D.银行对活期储蓄有特殊的优惠政策
【解析】 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一样安全、可靠;活期储蓄比定期收益低;银行对活期储蓄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A、B、D三项的说法均是错误的。
【答案】 C 5.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是()A.存款业务 C.结算业务
B.贷款业务 D.买卖外汇
【解析】 此题考查商业银行的营利来源。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答案】 B 6.各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解决不良贷款问题,这是因为()A.贷款越少,安全系数越大,商业银行的效益越好 B.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C.贷款业务是银行的结算业务 D.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解析】 贷款少,银行利润低,故A项表述错误;贷款业务是主体业务,故B、C两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观察漫画。据此回答7—8题。
客户没有按时偿还贷款,当他再次贷款时,被银行拒绝。
7.该银行拒绝为上了黑名单的客户办理贷款,是因为()①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存款 ②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③商业银行要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 ④贷款不是银行利润的来源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 银行之所以拒绝上了黑名单的客户,是因为这些客户对银行的经营带来风险。①与材料无关;④表述错误。
【答案】 C 8.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银行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B.客户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C.银行要加大对客户的监管 D.客户要遵守诺言,讲求诚信
【解析】 A错误,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且与材料无关;B不符合材料信息;C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设问中的“我们”要求;D正确分析了作为客户的“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
【答案】 D 9.2017年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十周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成立以来,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全面办理商业银行的业务,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1)我国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什么?(2)商业银行的业务有哪些?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主要业务。第(1)问,直接回答商业银行的含义即可;第(2)问,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此外,商业银行还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
[学业达标] 10.近年来,山东居民的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迅速攀升,若期间伴随如下变化: ①利息率上升 ②居民收入上升 ③消费增加 ④储蓄机构增加 其中导致储蓄增长的原因是()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①②是引起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迅速攀升的原因,符合题意;③④不是导致储蓄增长的原因。
【答案】 A 11.如果你于2017年3月9日以1美元兑换6.91元人民币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一年,年利率按4%计算,那么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A.71 864元 C.69 100元
B.2 764元 D.10 040元 【解析】 此题第一步先计算出1万美元=69 100元人民币;第二步计算出存入一年应付利息为69 100×4%×1=2 764元;第三步计算出本息即利息2 764+本金69 100=到期本息71 864元。此题关键是要看清楚存款到期应付“本息”而不是利息。
【答案】 A 12.下图是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进行存贷款业务活动的流程。选择适当的选项完成该图。()
A.①存款 ②贷款 ③还款 ④还贷 B.①存款 ②贷款 ③还贷 ④还款 C.①贷款 ②存款 ③还款 ④还贷 D.①贷款 ②存款 ③还贷 ④还款
【解析】 图示显示的是存款人、银行和贷款人的关系。存款人向银行存款,银行向贷款人贷款,贷款人向银行还贷,银行向存款人还款。
【答案】 B 13.2017年我国经济运行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治理通货膨胀通常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列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手段的是()①提高存贷款利率 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④降低存贷款利率 A.①③ C.①②
B.②④ D.③④
【解析】 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应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是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不选。
【答案】 C 14.201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某地中心支行公布了储户问卷调查结果。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储户中,15.5%的被调查者倾向于选择“更多消费”,26.1%倾向于“更多投资”,58.4%选择“更多储蓄”。
有人认为,储蓄存款越多越好。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此观点是不科学的。(1)利:居民适量的储蓄存款可以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中政治生产与消费关系】推荐阅读:
不言代价与回报精选高中政治教案教学设计06-18
高中政治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08-12
高中政治大纲06-25
高中政治常识07-10
2008-2009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二单元)人教版必修10-15
高中政治详细教案08-22
高中政治会考真题11-01
高中政治常识原理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