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常态的生命化英语课堂(精选3篇)
1.打造新常态的生命化英语课堂 篇一
全国小学英语“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有感:新常态新精彩
全国小学英语“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有感:新常态新精彩
11月6日,我们一行三人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短短的两天半时间,我们聆听了数位专家的讲座和数十位大师级教师精彩的示范课。
首先呈现的是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装备处乔玉全处长的学术报告《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改革》,乔处长幽默风趣的语言,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地位和作用,小学英语教育不仅仅要关注知识点,关注语言与能力,更
该让学生拥有人文素养,人文情怀。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黄耀华老师始终用她的激情和热情感染着学生,优美动听的口语表达,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自然流畅的教学设计,让这个古老的伊索寓言更多了一份现代的活泼可爱气息。
来自杭州市北秀小学的夏恩力老师夏老师则是把学生带到了时光机里,让孩子们感受到未来机器人Robin需要朋友的迫切,善于利用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创设情景,成功的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林丽老师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课,她把一篇难度偏大的短文分割成三小段,让孩子们轻松阅读,并在阅读中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大胆猜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流畅而自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杨杰老师教态和蔼可亲,语音纯正、指令语准确,课堂教学设计条例清晰,以人物描述为主线,发散学生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并引导学生尊敬自己的老师,这也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自西藏拉萨市实验小学的扎西老师身着西藏民族特色服装,一上台就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课堂上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单词拼读及书写等各项基本功的训练。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锦田小学的陈静老师从学生熟知的绘本故事切入课堂,和要学的食物联系起来,自然的进入学习情景,关注学生的意义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但学习了语言,而且学会了合作和创新。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的黄慧老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德胜学校的田湘军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鲁子问教授联袂呈现了同课异构《Games》:黄慧老师的课层次清晰,读前用现在和曾经的自己做适度的铺垫,交流自然,读中用听,小组交流的方式解读文本,让学生自主的学;读后适度拓展了其他的改变,发散了思维,还引发了对改变的思考;田湘军老师使得课堂的不同环节趣味化、让学习材料鲜活化、让词汇量的积累日常化,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深厚的教学功底,不仅吸引了学生,也深深抓住了听课老师的心;集沉稳、大气、睿智于一身的鲁教授带来了一堂有深度、有内涵的游戏课,他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内容本身,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通过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而不是固守在课本上仅有的知识上,让学生通过阅读继而延伸到更多的问题。
走进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学校的主维山老师的课堂,不仅可以听到他那纯正的语音,而激情四射、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板书让学生学在其中,思在其中。
河南省郑州市经开区六一小学的王超老师关于TroubleIsAFriend的歌曲
教学让人眼前一亮,惊叹不已:纯正的口语,专业般的歌喉,原汁原味地演唱技巧教授,不仅孩子们深深沉浸于歌曲中,老师们更是如学生般情不自禁地学唱,孩子们最后完美地展示,大胆地做小小演唱家,俘获了在场每位老师的心。
来自台湾的两位老师——台北市实践国小的沈佩玲老师和台北市兴雅国小的郑茜文老师则是带来了台湾特色的英语课堂:沈老师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她的绘本教学,别开生面,结合简易歌谣和韵句,提供给学生快乐自主学习的氛围和空间;郑老师利用活泼可爱的英文歌曲辅助绘本教学,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加深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更引发了其自主学习的意愿。
除了示范和学术报告,评课和辩课也是异常精彩。浙江省小学英语教研员郑文老师,湖南省小学英语教研员夏春娥老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夏谷鸣老师,北京师范大学褚金丽副教授,广东省广州市罗湖区
小学英语教研员余致晓老师和广东省小学英语教研员张荣干老师分别进行了半天课的评点,当老师们在听课时有所感动有所反思有所疑惑时,点评老师的即席发言更是推动了听课老师的深入思考。鲁子问教授和刘兆义老师通过辩课,深度、精彩地点评了三节同题异构课《Games》。专家们还指导老师们如何看课,如何备课,如何制定课堂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整个谈话对我们老师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冲击力和启发。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更能深刻体会“新常态”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并会更好地把它加以实践。
2.打造新常态的生命化英语课堂 篇二
关键词:科学教学,动态生成,预设,生命化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关于“动态生成”这样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比喻成一次旅程的话, 终点站固然是有的, 那就是三维目标, 只不过在沿途如果你是知识丰富、思维灵动, 又善于发现的导游, 那你的团队必定能和你一起享受到一次充满“激情的行程”。当课堂上出现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时, 独具慧眼的教师会善于捕捉并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使课堂生成出人意外的精彩。利用这些精彩, 教师就可以打造出一个生动、活泼、充满人性的生命化教育课堂。
充满“激情的行程是如何造就的?笔者在“动态生成”的生命化科学课堂中找到了些许灵感, 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动态课堂:始于精心的预设
对于教学, 教师课前充分周全的精心预设是重要的。预设不是为别的, 是为生成奠基, 课前多一份精心的预设, 课中就可能多一份精彩的生成。
[案例]:有一个活动:“探究空气中CO2的存在及含量”。教材中是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 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及变浑浊的快慢。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一致的结果, 都说石灰水和未通入空气时一样没有什么变化。面对意外的生成笔者没有慌张, 在教学设计时已经考虑到 (这一点) , 空气中CO 2的含量本来就很低, 而用针筒通入的空气很少, 效果当然不明显。于是, 笔者抓住机会, 问:“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生1:“广口瓶中盛的可能不是澄清石灰水。”
生2:“可能空气中没有CO 2。”
生3:“可能我们通入的空气太少。”
三种猜想中, 前两种想法, 学生很快就用事实和实验推翻了。而第三种猜测, 一时还无法推翻。
笔者乘机再次追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多通入空气呢?”有的学生提议用打气筒;有的学生提议用液态空气;还有的学生提议用固态空气更好。此时, 笔者引导学生讨论各种方法的利弊, 最终达成共识, 一致认为用打气筒比较合理, 于是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打气筒给学生, 要求再次做实验。不一会儿, 澄清石灰水就变浑浊了, 问题迎刃而解。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教师既不能急于求成, 也不能守株待兔, 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树立课堂动态生成意识, 以期待性地运作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二、动态课堂:源于大胆的质疑
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 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吸引学生倾情投入, 使之产生探索的欲望。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但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时, 课堂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 而这种意外和新鲜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 鼓励学生质疑能引发精彩的非预设生成。
[案例]:有道练习题:“杯子里面装了一根蜡烛, 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若将一张纸插入杯中, 则发现蜡烛能一直燃烧下去, 这是为什么?”答案是插入纸后形成空气对流蜡烛就不会熄灭。讲评习题时, 有个学生说他回家做过实验, 发现不插纸片蜡烛也不会熄灭。同学们听说实验与题目不符, 所有人都异常好奇, 等待老师给个说法。对此, 笔者没有急着做出判断和解释, 而是引导大家探讨为什么实际与理论不符, 让学生从猜测实验装置上找原因。第二天上课发现班里四分之三的学生又去做了这个实验, 但只有三名学生成功, 说明这个实验理论上可行, 但操作性不强。这次在解决质疑问题的过程中鼓励了学生敢于怀疑的信心, 更是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当学生提出未曾预设的问题时, 教师要及时把握, 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 凭借自己的教育智慧, 当好“向导”, 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有效解决方法, 切忌武断地将教师个人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在努力促进预设生成的同时, 教师还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胆略, 鼓励学生质疑, 去促进更多的“非预设生成”的课程资源, 并不失时机地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 使这些鲜活的质疑型课程资源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三、动态课堂:追求“精彩”的意外
教师在组织教学互动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落实预设好的教学设计, 另一方面, 还要根据课堂的动态随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对那些与教师预设不相吻合的内容, 或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教师要思考其价值, 并及时将其纳入课堂的动态生成中, 对预设作适当调整, 以便更好地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案例]:在CO2性质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 在演示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并检验CO2的特性时, 由于课前准备太仓促, 就拿了一瓶浓度较高的盐酸。结果在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 产生了与预期不同的现象:“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学生们议论纷纷, 甚至有个别调皮的学生怪笑着准备看老师的笑话。对此, 笔者并没有被这意外“吓倒”, 也没有采用欺骗、搪塞等手段强行按预设施教, 而是顺水推舟, 先告诉学生所用盐酸浓度较高, 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石灰水不变浑浊的原因, 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想。
通过对“意外”事件的转化, 不但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还使学生对药品 (稀盐酸) 的选择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而且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有了亲身体验。只要教师树立生成意识, 有足够的教学机智, 完全可以将意外生成变成新的教学资源, 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四、动态课堂:捕捉思维碰撞的火花
随着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其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 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倾听, 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并在倾听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 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 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学生的能力总是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
在讲授“物质的溶解性”一课时, 学生提出了有创意的见解, 笔者及时地捕捉并利用, 动态地构建生成的课堂。
[案例]:“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片断
在一定条件下, 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哪个大?学生讨论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几分钟后)
生1:在两杯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中, 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食盐和蔗糖, 充分搅拌后, 如果两种物质都有剩余, 只需比较剩余物质的多少, 就可得到结论。
生2:在两杯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中, 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食盐和蔗糖, 充分搅拌后, 如果观察到一杯完全溶解, 另一杯还有剩余, 就可得到结论。
生3:在两杯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中, 分别逐渐地加入食盐和蔗糖, 一边加一边搅拌, 加到都不能溶解为止, 比较溶解的量的多少, 就可得到结论。
(学生两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进行实验, 教师则在旁边指导, 突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
生4:在设计上我认为这样也可以, 取相同质量的食盐和蔗糖, 分别放入两烧杯中, 再往烧杯里逐渐加水直到完全溶解, 如果加入水的质量不同, 就说明它们的溶解能力不同。加水少的溶解能力大, 加水多的溶解能力小。
师:对, 非常有创意!刚才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都把食盐和蔗糖加到水中来进行比较, 而生4反过来思考, 把水加到食盐和蔗糖中, 真是有价值的设计啊!
生5:老师, 我也有一个有创意的设计, 刚才, 他们设计时, 都用两杯水, 我只用一杯水来进行实验。我是在同一杯水中, 先逐渐加食盐、搅拌, 加到不能再溶解为止, 然后再逐渐加蔗糖, 搅拌, 同样加到不再溶解为止, 再比较加入的食盐和蔗糖的质量, 就可得到结论。
生6:同一杯水中加两种物质, 它们的溶解能力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师:这倒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探究。不过生5的想法的确很独特!
(学生的实验还在继续着……)
通过这案例, 说明注意捕捉并善待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素养, 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 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值得关注和尊重的, 泰戈尔说:“教育是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责任。用变化、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 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 1997, (9) .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 2002, (10) .
[3]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 2004, (6) .
[4]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5) .
3.打造新常态的生命化英语课堂 篇三
打造公路精细化养护
今年以来,会昌公路分局始终把养护管理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大养护投入,坚持“专业、精细、创新”的管理理念,全力打造精细化养护品牌。
强管理促规范
该局以四化管理为主线,从细节入手,立足实际,制定了《四化管理养护分册》,不断完善养护工程、日常管理等各项制度,突出抓好精细化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并通过业务培训等方式,让每一名职工能够熟悉各自工作的流程和工作标准。日常性养护、小修保养实行“三单制”,发现问题签发《整改通知单》责令责任单位进行整改,责任单位整改后提交《申请验收单》,验收后分局签发《验收确认单》;中修工程推行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工程质量方面实行“零容忍”,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强化工序管理、全过程质量监控。
抓路域促畅通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公路通行状况的要求越来越高,由过去“有路走、走得出”转变为“走得顺、走得畅”。“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成为新时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完善干线公路基础设施、实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是提升路网的整体服务功能和水平的重要举措。会昌县公路路域环境代表着会昌的形象。因此,公路分局按照政府主导、属地为主、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原则,对全县从事建筑材料装运的运输车辆,违法违规进行超限超载和“抛、洒、滴、漏”进行专项整治。通过联合整治行动,行驶在国省道公路上的绝大多数货运车辆都进行了平车装载并且有效的覆盖,减少了散装货运车辆对公路的污染,交通运输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公路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超限运输得到有效遏制,取得了明显效果,实现了与邻市公路软硬环境的良好对接。通过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沿线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联合行动,集中进行了穿村路段整治,采取绿化遮挡、绿化带分隔、平交道口合并及硬化等措施,实现路宅分家,占路经营、摆摊设点等“公路市场”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抓生态促美化
【打造新常态的生命化英语课堂】推荐阅读:
课堂教学资料《新常态》07-27
打造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09-26
网络常态化安全检查12-31
安全管理需要常态化07-14
学雷锋常态化调查09-15
两学一做常态化发言11-16
两学一做常态化实施方案08-19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12-22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自查报告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