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员工分析

2024-06-15

公司员工分析(精选8篇)

1.公司员工分析 篇一

公司员工流失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所谓员工流失是指组织不愿意而员工个人却愿意的自愿流出。这种流出方式对企业来讲是被动的,组织不希望出现的员工流出往往给企业带来特殊的损失。员工辞职是员工的权利,但由于对企业有害,企业一般要设法控制和挽留,至少要避免这种现象经常发生。按照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隶属关系来划分,一种流失是员工与企业彻底脱离工资关系或者说员工与企业脱离任何法律承认的契约关系的过程,如辞职、自动离职;另一种流失是指员工虽然未与企业结束契约关系,但客观上已经构成离开企业的事实的行为过程,如主动型在职失业。其中前两种在翔宇公司存在相对普遍,这种流失状态既增加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量度,也加大了生产部门的管理难度,不利于公司进行有效的品质管控,不利于生产技术熟练积累,进而影响公司生产效能。员工流失从各个方面危害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般来讲员工流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即群体性、时段性和趋利性。

1.群体性 员工流失往往发生在以下这些人员群体:新兴行业需求量大的,思维活跃的,专业不对口的,对企业不满的,业务管理精英,对未来职业生涯不明晰的,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和人际关系不好的。而部分员工对于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于找到下家的毫无顾虑更加剧了员工的主动性流失。

2.时段性 员工流失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一般说来,薪水结算及奖金分配后,春节过后,学历层次提高后,职称提高或者个人流动资本进一步提高后,最容易发生员工流失。临近年关甚是如此。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这一理念应该落到实处,空喊口号没有实际意义。可以考虑结存部分奖金用于开年上班发放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3.趋利性 员工流失总是趋向于个人利益和个人目标。这些员工可分为追求物质型、追求环境型和追求稳定型。广大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目标比较明确,追求物质利益表现明显,而这一批人也能吃苦耐劳,自愿加班,便于管理。这类人群只要提供相对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就能留住。而对于有一定学历或者专业技能的员工来说,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工作氛围和可预期的职业前景都是重要的个人目标。这类员工往往思维活跃,敢于创新,虽然在务实肯干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只要能统一于被认可的有强大感召力的企业文化,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员工流失的原因,未将最适合的人才聘用或是被选用的人才职业道德(或品德)不佳,这也是导致员工日后离开企业的原因之一。公司现在尚未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暂时是由行政部兼管。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人力需求的增多,尤其是合适的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多,一个专业的选材部门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的选材部门除可以为公司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资源,还可以在一开始就将不适合公司企业文化的应聘者拒之门外,从而规避用人风险和减少员工流失。4.不注重员工的发展与培训。一个有上进心的员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常常会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发展前景,如果企业不能够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员工就会考虑作出新的选择。很多企业创业之初,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都比不上对手企业,但他能够吸引和留住一批忠实员工,靠的就是掌门人给广大员工勾画出来的美好蓝图。华为在08交换机研发成功之前,曾一度徘徊在破产边缘。创业时期的华为人下至卫生保洁员,上至总裁任正非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任正非这种艰苦创业团结拼搏的精神使得最初的华为人愿意相信那个所谓的明天。企业培训是提高企业战斗力的又一把利刃,世界500强企业每年投入到员工培训的费用无一例外的占到公司收入的很大比重。现在商业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优秀人才的竞争,一个关键人才的得失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的兴衰。对于企业员工的持续培训必然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企业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员工流失的成本

一、员工流失的直接成本:

1.员工招聘成本主要包括:招聘准备工作,筛选简历,面试成本,录用准备成本,办理录用手续等成本。

2.培训成本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准备,培训资料,培训管理成本等。

3.内部员工填补空缺成本主要包括:内部员工填补空缺成本,需要额外加班的成本,主管人员协调完成空缺岗位工作的成本等。

4.新员工适应工作岗位期间所付出的成本。员工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要有一个适应期,而在这个期间,公司仍需支付工资,这无疑增大了公司成本。

二、员工流失的间接成本:

1.人员流失使团队士气涣散的成本

员工离职会引起的其他员工多米诺骨牌式离职,因为员工离职之前会有一个考虑和斟酌的过程,在此期间,员工不可避免地要找同事进行商量,从而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心理。据有关机构估算,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企业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10%×3=30%的企业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员工离职率为20%,则有20%×3=60%的企业员工正在找工作。试想企业员工整天都在忙于找工作并处于观望迷惘状态,那么这种现象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成本将会有多大? 2.人员流失造成企业后备力量不足的成本

频繁的人员流动,使企业今后在选拔中层管理人员时面临后继缺人的困境,进而使企业如果从中层中选拔高级人才,会出现无法从内部填充中层岗位空缺,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影响到企业人才梯队建设。

3.人员流失造成企业核心机密泄露的成本 这些核心机密泄露包括技术的泄密、客户资源的流失、经营管理思想的再利用等等。如果这些离职员工带走的资料和信息流入到竞争对手,后果将更加严重,可能直接威胁到公司的生存。比如,一个关键技术职位上人员流失的同时也带走了关键技术,这个关键技术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很可能会使企业一蹶不振。

4.人员流失造成企业声誉被破坏的成本

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流动频繁,一方面,离开企业的员工,自然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有些自我的评价,并且大多数是对企业负面的评价;另一方面,企业内外人员会对企业的这种现象有些猜忌和传言。这些评价、猜忌和传言会逐渐破坏企业名声。人们在选择加入企业时,总能会打听到关于企业的一些情况,这使企业面临着很难再次招聘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如此巨大的、甚至是不可估量的各种人员流失成本,或许真的有很多企业领导者还未意识到人员流失成本这个问题,或许有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了人员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但苦不堪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关心的问题。

减少员工流失的对策 企业的发展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员工的流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措施,稳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具体来说,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选人和用人制度 企业需要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就注意选择道德素养比较高的员工,对于那些一年换一个公司甚至几个公司的员工,务必要谨慎录用。同时,企业应选择那些潜力、价值观与公司制度和文化相一致,能够维护公司声誉并完善公司品格的人。每个公司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人,就像埃德华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所说:“我们要有个性的人,和我们同心同德,与公司文化协调一致,我们要的是白头偕老,像一桩美满的婚姻一样。”

二、创新薪酬的分配模式 在任何企业,薪酬都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薪酬不仅是雇员获取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还能满足人们自我肯定的需要。因此,制定有效的报酬系统,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招聘时的吸引力。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员工,国内外已有了一些较成熟的薪酬发放理论及实践,如期权、红利、股权发放、员工持股等方法。应该看到,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贯彻这样的一个原则:为公司作出的贡献越大,其得到的实际报酬就要越高,又想马儿跑得好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依据这样的原则,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改善自己薪酬的分配模式。超产奖这一方式的运用也是一个较好的尝试,在获得成功检验之后可以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确定下来。前面提到的年终分红或者叫做新春红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减员工流失的状况。管理人员按比例投入购买公司设备既可以减轻公司资金压力,提高管理人员收益性分配,也可以增强管理人员的主人翁心态,强化管理人员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随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们甚至可以运用期权分配,股权发放和员工持股的激励方法。这些方法已经在无数大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得到证明。

三、构建公平公正的企业内部环境 公平是每个员工都希望企业具备的基本特点之一,公平可以使员工踏实工作,相信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相信自身价值在企业能有公正的评价,相信所有员工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企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公平:

1.报酬系统的公平。要制定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大多数人积极性的政策,充分体现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突出投入产出的效率原则。同时,正激励手段的使用应多于作为负激励手段的惩罚,奖罚分明以及重奖有突出贡献者。

2.绩效考核的公平。要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定期考评。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员工的实际工作进行定性考核和定量测定,并做到真实具体。对每个员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建立各种监督机制,以保证考核工作的公正和公开。通过深入各个部门的学习调研,深刻地感觉到公司现在的各项考核基本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导向、约束和促进作用。可以责成人力资源部门(行政部暂代)制定可行方案,切实推进。

3.选拔机会的公平。为了使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在员工的选拔任用上,应做到文凭和水平兼顾、专业和专长兼顾、现有能力与潜在能力兼顾。把员工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去考核,为各类人员提供公平的竞争舞台。

当然,公平还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企业管理若能在各方面都做到公平与公正,将大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从而为企业不遗余力地奉献才智。

四、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确立“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整个企业高层必须有一种意识,即人是最重要的资产,员工们是值得信任的,需要被尊重和参与工作决策。当人得到充分信任时,往往能较高水平地发挥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如果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到每一个员工都树立了一个共同的愿景,形成了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等外在表现形式,那么这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得以延续,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

五、拓展员工的职业生涯,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方向 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致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从而有助于降低员工的流失率。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还要在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愿望的基础上,制定出系统、科学、动态的员工生涯规划,有效地为员工提供多个发展渠道和学习深造的机会,设置多条平等竞争的升迁阶梯,使员工切实感到自己在企业有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希望。例如,惠普公司在因特网上为员工提供技能和需要自评工具,帮助员工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计划,这是该公司员工流失率远远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减少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危害

员工的正常流动无疑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增加企业活力、激励人才竞争、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但同时,就企业来说,人才的流失、员工忠诚的下降,又会给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形象造成重大的损失,有时甚至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一般来说,员工的流动率应该控制在5%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员工的流动对公司的负面影响不大,但是超过5%就意味着公司在某个方面存在问题,就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障碍。员工的流失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已经要发生的员工离职,企业所能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员工离职给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离职并不意味着背叛。企业对于员工的离职,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目前很多企业认为员工离职就是一种背叛,基于这种观点,企业对于离职的员工常常采取一种敌对的态度,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极为错误的,它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员工离职给企业带来的危害:

1.不利于离职员工和继任员工之间的工作交接。任何一个员工,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对于其所从事的工作总是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而这些东西对于继任者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如果出现敌对的情绪的话,必然带来员工的不满情绪,于是在交接工作时,离职的员工就会采取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态度,仅仅进行一些表面上的交接工作,这显然不利于继任者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

2.加大员工离职后对企业的负面评价。对于已经对公司不满的离职员工来说,这种敌对的情绪会进一步加大其不满,对于一些修养较高的员工来说,在以后提及该企业的时候可能不会说什么有损企业声誉的话,但是对于很多员工来说,会说些什么就是可想而知了。长此以往,企业的社会声誉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3.如果矛盾激化的话,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诉讼。目前的很多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都存在着违法的地方,如果激化矛盾,离职的员工就可能一气之下,将企业告上法庭,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减少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危害,企业管理者需要端正态度,正确面对员工离职。企业管理者要有大的气度,不要把离职的员工作为敌人对待,只有具备这个态度,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基于这种处理的原则,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和离职员工进行一次诚恳地对话,了解一下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并真诚的请员工给公司提一些意见和建议。这样做的好处既可以有效地削弱员工对公司的不满情绪,还可以从离职的员工那里得到一些平时得不到的信息,发现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于一个即将离职的员工来说,他可以比较大胆的说出平时不愿意说的事情,这些东西往往直接的击中企业管理的弊端,对于完善管理不无裨益。至于由谁来进行这次对话,建议由企业的管理者直接进行最好。

2.请员工妥善处理好工作交接事宜。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敌对情绪或者敌对情绪被淡化以后,绝大多数员工能够认真地交接好工作,甚至“扶上马,送一程”,这显然对于工作的正常延续具有极大的帮助。

3.为离职的员工组织一次欢送活动或赠送一件小礼物,这个仪式可大可小,规格可高可低,礼物可轻可重,但是其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中国有句古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对于一个重情重义的企业,既是在以前的工作中存在着不满情绪,也会在这样的一个仪式中化解掉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基本上可以将员工离职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而且可以给其他员工展现公司温情、大度、以人为本的形象,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大有好处。

以上所述,试图从什么是员工流失,为什么会有员工流失,为什么要控制员工流失,怎么样控制员工流失,怎么样减少不可控的员工流失给公司带来的损失这五个方面对公司员工流失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对于员工的流失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绝大多数人是不喜欢变化的,所以绝大多数的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一般不会考虑更换工作,所以员工流失总是有原因的,虽然员工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前社会文化背景的因素,也有员工的个人道德素质的因素,但是作为企业这个主体,对员工的流失有着更多的责任。

1.薪酬分配模式落后。应该说,这是人员流失的很重要的原因。显然,薪酬待遇问题是员工决定是否离职时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薪酬待遇高,可以抵消其它很多方面的不足。

2.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及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可以给员工提供一个比较愉快、舒心的工作环境,可以构建一个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会让员工对这个环境产生留恋心理,反之,如果一个公司内部人际关系紧张,公司整体缺乏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也会影响到员工的精神状态和理想追求,进而产生离职的念头。一般来说企业文化的受众多为有一定学历的或者有一定职业理想的员工,在一般加工工厂员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下,企业文化管理确实很难落到实处。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公司掌门人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任用公司内部合适人选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内部选人熟悉情况,便于结合公司实际,且具有操作上的可持续性)。切实让企业文化这一管理利器更好地为公司发展服务。

3.选用人才不当。一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这是民营企业最为常见的现象。民营企业往往是家族企业,他们常常将重要的职位交给自己的家族成员,而这样出于亲属关系的选择,往往意味着效率低下和冗员,而低下的效率和冗员又会使有才能的人对企业产生失望,从而选择离开。二是选用人才的失误。在聘用和甄选人才上发生了误差。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2.公司员工分析 篇二

IBM作为一个跨国IT巨头, 在将近百年的历史里一直在市场上屹立不倒, 经历了很多次的经济危机却依然生命力旺盛, 旗下的员工动辄几万人, IBM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可以说值得其他类似的企业借鉴, 也引起了学界很多的研究。今天, 笔者将就IBM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具特色的员工培训部分来做一个具体详细的分析, 以期能够找到IBM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秘诀。

从关于I B M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 IBM可以说是一个超大型企业, 那么接下去我们将具体看看, 这样一个超大型的企业, 到底是如何进行员工培训的规划, 开展和评估的。

二、IBM的员工培训的特点

1、员工入职培训

IBM认为, 对于员工的培训本身就是一种投资, 而不是酬佣, 也不是例行公事。员工进公司前三个月, 主要介绍公司的组织部门、营销思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等, 对于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的工作流程惊醒分析, 以后便就质量管理、谈判技巧等深入训练, 主要采用现场实习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院们利用一定时间与市场营销人员一起访问用户, 从实际工作中得到体会。IBM花如此多的心血在新入职的营销人员的培训上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因为一个用户判断一个销售人员的能力时, 只能从他如何表达自己的知识来鉴别其能力的高低, 甚而至于来鉴别其所推销的产品的高低, 而对于产品的特点、性能以及可能带来的效益要进行清楚的说明和学习, 将能够帮助这些营销人员很快的去理解IBM所代表产品的特点, 能够形成IBM营销的一种风格, 从而让顾客感到一种专业感和信任感, 这样看来, 员工的入职培训对于IBM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自从IBM转型称为市场导向型的企业以后, 这种营销人员的入职培训更是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高度。

2、IBM, 学无止境

在美国纽约的IBM公司教育中心门口, 写着这样一句话:“There is no Limit to knowledge.”这句话本该写在校园、教室的话却称为了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的座右铭, 也可以看出IBM公司对于员工培训所持的一种态度, 那就是学无止境。

据悉, 在IBM公司, 除了刚刚提到的入职培训以外, 还有一系列的后续培训, 事实上, 入职培训只是漫长培训的一个开始, 随着职务的升迁, 新的培训马上接踵而至:一线的基层经理, 一年内要接受80小时的课堂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公司的历史、信念、政策、习惯做法以及激励、赞扬、劝告等管理技巧;部门经理则专门设立专门的中层管理学校, 内容以公关外交、人员管理、经营思想以及战略为主, 其佼佼者, 将被要求学习哈佛、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斯坦福大学的相关课程, 时间为一周到一年不等。至于公司的2300名高层部门经理, 则要参加为期两周的跨国公司经理培训, 内容五花八门, 只要与本公司有关, 从南美到中东, 从贸易逆差到联邦预算, 无所不包, 甚至连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都被邀请参加讨论。如此一个完备的详细的员工培训系统, 如此专业的对口的员工培训课程, IBM可以说真正做到了, 只要你是一名IBM的员工, 那就得真的做到学无止境。而对于员工来说, IBM的这个体系将一直要求他们不停的去学习去研究, 企业内部将会充满活力。

3、员工培训独特的课程

IBM公司在培训方面对于资金的投入、计划的严密性和结构的合理性来说, 都是首屈一指的。IBM认为, 不合格的培训将会导致销售人员的频繁更换, 会使得公司的信誉受到影响, 也会使依靠这些销售人员提供服务和咨询的客户受到利益上的损害, 其损失的费用会远远超过高质量培训所需要的费用。

IBM的每一个销售人员和系统工程师都要接受为期12个月的初步培训, 主要采取实习加讲课的方式来进行。他们有7 5%的时间是在各地分公司度过, 2 5%的时间是在公司的教育中心学习。分公司负责培训工作的中层干部将在该公司培训学院的教学大纲, 这个大纲包括从学员的素质、价值观、信念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学员们也会最大程度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市场销售人员一起访问客户从实际工作中得到体会。

现场实习过后, 学员们会有一段长时间的理论学习, 这段时间长达14到1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常常压得学员们喘不过气来, 然而很少有人抱怨, 几乎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业。因为IBM公司会针对每一个学员的不满情绪去教育他们:“你们每年要付15000美元的学费, 所以应当让我们决定什么是最好的, 这就是经济规律, 同时也是你们学习经营的第一件事。”当学员们深刻的领会了这段话后, 他们就在艰苦的培训和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中成长起来。

在IBM公司, 市场营销培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模拟销售角色。在公司第一年的培训课程中, 几乎每一天都设计到这种训练。在课堂上, 学员们常常扮演用户, 向学员们提出各种问题, 以检查他们接受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一种测验, 可以对每个学员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两方面的测试。较远们更像是一个裁判, 对于学员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学习状况, 如联络技巧、学习技能、与用户的交流能力以及一般企业经营知识等等, 都回给出一个合理的评判。在这些销售课程的角色扮演中, IBM最具特色的也是最为复杂的课程之一, 就是一个叫做“阿姆斯特朗”案例的联系, 它设计了一种假设由由制造业、零售批发、海洋运输、饭店网络和体育用品等部门组成的复杂的国际间业务联系。IBM的学员就在这样的复杂的环境中扮演各种角色, 通过这样的联系, 他们可以对工程师、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和总部执行人员的个人特点、工作态度、决策能力等进行详尽的剖析。同时, 这个案例会使学员在一个很逼真的环境下去亲身体验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 去感受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到的所有人物类型。

真知来自于实践, 而IBM的实践又是如此的别具一格, 在一种毫无风险的虚拟环境里练就了无数的优秀人才, 这也许就是IBM公司人员培训成功的最大奥秘。

4、和微软的比较

微软试图聘用能够自学的人才, 它并不是那么愿意在培训项目上大量投资, 通过边干边学和言传身教培训新的雇员, 而新雇员则通过观察有经验员工工作和“试错法”进行学习。IBM则不同,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 它非常重视员工培训, 以员工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重视“人才培养, 技能提升”的原则, 为员工准备了最为完备以及广大的空间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培训不仅仅是技能方面的还有处事能力和人际关系训练及其他策略性训练。

对于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培训方法, 至少在中国的角度来看, IBM显然更为适合。从整体来讲, 中国人才素质与国外、尤其是美国尚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 企业一定要更加重视员工培训, 不断弥补员工技术以及相关方面的知识, 有投入才会有产出, 对员工进行培训这一项投资, 会带来几倍的产出。同时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 培养忠诚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中国的信息化进程比较落后, 优秀人才是稀缺资源, 中国的企业不能像微软那样“当需要某类人才, 立即到市场上找到现成的, 最短时间就能担当某个具体工作”。毕竟在美国的人员流动和资本流动都很强, 当有新的机会出现时, 就会有一批企业家抓住这个机会并且从中渔利。发达的劳务市场也是人们非常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同时IBM和微软的员工培训的差异也是和他们的发家史有一定的关系。微软最早时靠软件开发起家的, 而IBM则是早期开发硬件的, 而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远远大于硬件的, 这就使得微软在用人上面必须“快”, 等不及培训, 专用那些“聪明人”;而相比之下, IBM需要更有经验的员工, 这对于硬件开发非常重要。因此, 我们的企业还要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 结合企业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 建立有企业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可以说正是有了上面所说的各种各样特点, 使得IBM公司在员工培训这一块独树一帜, 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IBM个哦年司的第一线销售人员的更换率不到3%, 人员的流动性相当的小。

三、对于IBM员工培训的一些看法

1、要高度重视员工培训

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企业间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和知识的竞争, 而科技与知识的竞争, 就本质来讲, 归结于人才的竞争, 谁赢得了人才, 谁就赢得了市场, 赢得了机遇与希望。当然, 人才的获得有各种途径, 可以聘请、租借。招收甚至挖角, 然而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己。”要想大批量、大面积地提高员工素质, 获得众多地专业人才, 形成“一花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地人才库存, 员工培训是不二法门。

2、员工培训要讲究方法

如果把员工培训比作一项工程, 那无疑是一项浩大地、持久地、艰巨的工程, 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进行, 这其中, 方式和技巧尤为重要, 纵观IBM之做法, 有三点值得学习和效仿:

(1) 针对性

以为我所用为目标, 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 有别于提高国民素质地基础培训, 其目的不外乎是早就企业急需地、必需地专业或技术、技能人才, 为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管理服务。因此它方向明确, 针对性强。以IBM为例, 其员工培训中营销人员占了相当大比例, 正是在这样培训的基础上, IBM建立了极为庞大、复杂的营销网络, 年销售额达到了500亿美元。

(2) 延续性

以阶梯式培训为格局, 因材施教进行培训。IBM的培训从普通员工、基层经理到部门经理到高级部门经理、跨国公司经理, 针对各个阶层的不同工作需要, 分门别类、因材施教, 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培训体系, 不但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也建立起了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 给员工灌输了一种学无止境的概念, 而这样的一种金字塔式的培训体系, 无异于一座庞大的人才宝库, 极大的丰富了企业的人才储备。

(3) 实践性

以现场操作为主, 学用结合进行培训,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以实习现场为第一课堂, 以时间操作为考核成绩, 让学员从书本上走出来, 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增强实战技能, 提高实战能力, 游刃有余的应对即将面临的工作3、员工培训要懂得投资

上面的介绍中仅仅提到了IBM的培训方式、方法, 却没有提到资金投入的问题, 要进行这样大范围的长时间的系统培训, 其资金投入, 必然不菲。那么这样昂贵的投入是不是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悖呢?回答是否定的。的确, 员工培训是要花费很多资金, 但就结果而言, 企业从中获得好处, 远远大于其先期投入。目前, 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企业, 从他们的实际体会中认识到培训员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 他们不惜金钱, 有计划、分期分批的以多种形式培训自己的员工, 特别是经理和管理人才, 使得企业获得了调整发展的条件激发出了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原欢武.从IBM的“学无止境”看企业员工培训.【J】管理纵横, 2006, 3

[2]、段建伟.IBM:独到的人才培训课程.【J】教育与培训, 2005, 4

[3]、刘佳, 李洛.IBM人力资源管理浅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 3

3.公司和员工的交易 篇三

在我近十年的职场经历中,有六年的时间加班没有加班费,这差不多占了我总工龄的四分之三。

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是个软件企业,不知道是不是软件行业的特点,反正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而且养老保险也不是以正常的基本工资为基数缴,只是按一个很低的基数。

在这个公司,工资在整个行业里算是很高的,不过加班也是最“凶狠”的——我最“骄人”的战绩是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工作到半夜3点以后。每天回家的时候媳妇都睡得正香,媳妇早上上班的时候我又睡得正香……公司正常的下班时间是晚上9点,有项目就要到11点,只要项目需要,项目经理一声令下,往往一个月都是11点下班。那时,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开发和测试,开始的时候,我对加班很有抵触,不过大家都在一起干,慢慢也就适应了。媳妇也是,开始还因为我没有时间陪她和我吵架,后来也默默地支持我了。

后来跳到第二家公司,也是没有加班费,保险、公积金之类的都是按照1000块钱做基数缴。我媳妇公司福利待遇比较好,所以,尽管论工资我基本上是她的两倍,她却可以经常拿着我的工资条埋汰我说:看看你的这点钱吧,我都快赶上你了……

我把踏入职场的前四年奉献给了第一家软件公司,又把接下来的两年奉献给了上面所说的第二家公司,就这样度过了我美好的青春年华,说起来有点可悲。有一句话叫“40岁之前用健康换金钱,40岁之后用金钱换健康”。我在第一个公司的经历就可算得上是在用健康换金钱。离开公司前,只是一次小小的感冒,就让我在家里躺了一个星期。

没有加班费,福利待遇也不好,还有长期“非人”的加班……不过,我就是在加班加得快受不了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要和公司闹翻,或把那些违反劳动法的事情揭出来。我觉得,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没什么用的,全国的这个行业几乎都是这样,自己哪里能改变!没想过“闹事”其实还有一个根源——就是那种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想法:工资还可以,还有项目奖金,能干就干着吧!

在第二家公司,我更不会和公司对簿公堂。作为公司的中层,我更不能拆领导的台,除非不想继续留在这里干了,因为对簿公堂的结果也只能是不欢而散。其实,对簿公堂往往需要一个导火索,一个让人无法继续忍受的导火索。进入公司的每个人基本上都是善良的,或者说是忍让的,要么他会在进入公司之前就退却,要么就忍受,要么就到期走人,很少有人去把公司的弊端拿到法庭上来说。

一方面,签约前公司都会明确告诉你公司的政策,哪怕实习期没有工资这样不合理的条款也会当面告诉你;另外一方面,在中国,打官司被认为是一件很麻烦(实际上也确实很麻烦)的事情。再说,人家总经理的人脉总比自己的强,所以我也就成了众多默默接受现实者中的一个……倒是有个“小朋友”,看不惯公司的行为,在实习期辞职,被扣了工资以后找到了劳动部门,他反正都不干了,合法找回自己的损失是件可以想象的事情。

现在想来,其实公司和员工是在做交易:公司为你提供工作的机会,尽管这个机会所提供的条件并不优厚,但是总有很多人,想要挑战这个机会,反正还年轻,条件虽然苛刻了些,不过还是能得到点东西,所以一个交易就达成了。只是各自的目的不同:公司借这些人的青春,实现自己的利益,没有一个公司不讲究利益和成本;个人则借公司给予的机会来获得生存发展和学习的途径。

4.公司员工分析 篇四

江苏省电力公司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维护企业和队伍稳定,建设和谐企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建立和完善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

第二条建立和完善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

(一)建立经常性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各单位对本企业员工的思想状况,对倾向性的思想问题要进行经常性地分析。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党委(总支、支部)委员要经常与员工交流思想,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员工思想状况。

(二)建立定期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省公司和各单位每半年对员工进行一次集中的思想状况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形成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

第三章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三条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一)员工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二)国内外重大事件在员工中的思想反映;

(三)员工对企业改革发展重大决策的建议和要求;

1(四)员工对企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的理解和执行情况;

(五)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对员工思想带来的反响及员工情绪;

(六)企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违法违纪案件等不安定因素对员工造成的心理影响;

(七)员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亟待解决的思想问题;

(八)员工对自身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

(九)员工对企业涌现的典型经验、典型人物的反响;

(十)员工其它重要思想动态。

第四章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的原则方法

第四条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反映问题。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负责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的部门和人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正确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开展分析活动,撰写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第五条注重思想动态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全面、客观、如实地反映情况,既要报喜,也要报忧,防止片面性。对重要思想动态,要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对重要信息和情况不明、伸缩性大的信息,要跟踪调研分析。

第六条思想动态调研分析活动应围绕企业发展、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经营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通过个别走访、集体座谈、调查问卷、员工信箱等灵活多

样的形式,实现与员工的有效沟通,摸清员工各个层面的思想反映、思想动态的发展变化趋势和特点。

第七条为及时了解基层员工思想动态,防止信息滞后,省公司和各单位可根据重点工作和实际需要,确立1-2个基层单位或部门作为工作联系点。

第五章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的具体要求

第八条各单位党委要如实反映本企业的员工思想状况,认真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调研分析创造有利条件。领导干部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班组,做好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企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贯彻,倾听基层员工呼声,及时了解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第九条基层党支部是思想动态收集反馈的主要渠道。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把握员工思想脉搏,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要发动每个共产党员,主动了解周围员工的思想状况,实事求是地通过正当渠道向党组织反映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情况的反馈与落实

第十条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原则上以半年报为主,各单位应于每年的1月、7月的15日前报省公司思想政治工作

部(党委工作部)。报告内容应包括员工思想动态、针对员工反映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问题等。

第十一条实行重大问题、突发事件及时报告制度。对已经或者可能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严重经济损失的重大问题;员工违纪违法构成重大政治、经济、刑事犯罪事件;影响企业形象、影响员工队伍稳定的突发事件和社会舆情;可能导致员工群体上访或越级上访的利益矛盾和思想冲突等情况,要及时反映和报告。

第十二条认真做好反映问题的研究和回复工作。省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党委工作部)负责对各单位员工反映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报送公司党委和行政。对个案问题由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一对一方式分别与相关单位、部门沟通。

第十三条切实抓好问题解决和落实情况的反馈。各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及时与员工沟通,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说明情况,不能解决的说明原因。解决问题的落实情况须在下一个半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中进行说明。

第十四条建立“反映问题--解决方案---反馈意见---落实跟踪”的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闭环管理机制。各单位、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协调一致,各司其职,推进问题的及时解决。省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党委工作部)要加强与本部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加强跟踪和督办,使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

作成果落到实处。

第七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制度由省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党委工作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5.公司员工分析 篇五

求更加多样化,对共青团组织的职能作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问卷和现场调研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泛关注企业的改革改制和长远发展

对于当前企业的改革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28.19%的青年认为是“用人机制”,有21.32%的青年认为是“管理层的领导水平”,有19.12%的青年认为是“企业的管理制度问题”,由此可见,缺乏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层的领导水平是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两大因素。在评价公司长远发展的标准上,29.01%的青年认为是“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24.57%的青年认为是“员工收入呈递增趋势”。而问及“施工企业常年奔波流动,但您仍留在企业”,35.63%的青年认为“是很苦,但现在就业不易,想走又不敢走”,25.63%的青年认为“企业有前途和凝聚力,虽苦犹乐,有一种企业归属感”,说明了部分青年对企业存在较强的归属感,愿意将自身的人生价值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同步发展。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有26.06%的青年认为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有22.29%的青年认为是“人才流失严重”,有21.11%的青年认为是“企业负担过重”。对于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26.98%的青年认为是“管理水平”,25.33%的青年认为是“领导水平”。当问及“搞好企业的关键”,21%的青年认为是“一个好的领导班子”,19.36%的青年认为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19.19%的青年认为是“企业的管理体制”。在如何认同企业的最大优势,较大部分青年均认为是企业规模大和国家政策优势,而对于企业的最大劣势,大部分青年认为是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低。这些问题都充分体现了当前广大青年对企业改革改制和长远发展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领导班子和管理水平是搞好企业和提高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和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前我处工作的重点。

二、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管理

对于企业改革改制的逐步深入,48.42%的青年的态度是“多看书学习,了解掌握现代企业知识,为改革改制献计献策”,28.8%的青年的态度是“积极参与,支持企业的每一项改革措施”,这说明针对企业的改革改制和生产经营,广大青年是积极的参与,而不是消极的应对。在如何看待目前企业存在的收入差距上,46.04%的青年认为“差距太大了,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应进行纠正”,27.13%的青年认为“应该保护正当合法的收入,不管差距是多大”,可见在收入分配存在着不一致的看法,应当注重一方面保证合法收入来源,另一方面防止差距过分拉大。对于“二次分配的形式”,33.65%的青年意见是“一年根据项目效益情况兑现一次”,32.06%的青年的意见是“项目完工后,根据效益情况一次兑现”。在基层单位的指令、制度执行情况上,36.39%的青年认为“制度体系本身不够完善,基层执行情况各异”,18.04%的青年认为“执行不力,导致管理脱节”,而只有14.98%的青年认为“政令畅通,执行情况良好”,说明了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要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完善基础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制度执行情况的监控。

三、高度关注青年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政策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青年人才的竞争,作为企业发展生力军的青年群体,对企业当前关于青年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企业留住人才的最主要依靠,28.69%的青年认为是“优厚的待遇”,21.04%的青年认为是“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而16.67%的青年认为是“个人良好的发展前途”,可见企业留住人才一要依靠优厚的待遇,二要依靠企业和个人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如何看待人才引进的最佳渠道上,60.37%的青年认为是“从社会上公开招聘”,28.05%的青年认为是“从大中专院校引进”,因此,转变当前单一的人才引进渠道是今后人才引进工作的重点,逐步在社会上引进一些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而企业又急需的人才是今后较为合理的人才引进方式。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上,35.96%的青年认为是“岗位轮换”,32.28%的青年认为是“送外培训”。对于如何促进见习生尽快成长,57.59%的青年认为最佳方式是“分配在各单位,根据项目情况多岗位轮换实习,再由个人申请在专业上重点培养”,而只有18.99%的青年认为是“先分配在各单位,根据专业由现在单位的工程师培养”。对于在生产实践中青年成才的主要途径,26.88%的青年认为是“项目实践锻炼”,25.74%的青年认为是“自学成才”。这些问题说明在促进青年的成长成才方面,一要加强在基层项目锻炼,二要加强专家指导和培训力度,要不断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在问及“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和重视程度的满意度”,有40.37%的青年表示均不满意,而只有7.14%的青年表示均感到满意,这说明当前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和重视程度都处在较低的地位,各级领导对专业技术人员在思想上要加强重视,在待遇上要给予提高。

四、青年的行为价值取向更趋务实型和多元化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青年在价值理念的变迁和发展中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出重物质、轻奉献的倾向,但总体而言,其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青年当前择业最为看重的方面,38.89%的青年看重的是“未来发展前景”,22.49%的青年看重的是“眼下的报酬和福利”。而青年对现在收入的满意程度,47.5%的青年表示一般,45.31%的青年表示不满意,而只有0.63%的青年表示满意。对于青年个人思想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39.2%的青年认为是“经济状况”,20.6%的青年认为是“社会观念”。社会的变革、企业的改革给青年的思想带来了最直观的影响,绝大多数青年最为关注自身的发展前景和经济状况,当前青年思想呈现出务实型和多元化的特征。

五、青年群体的思想和心理素质趋向成熟和稳健

在对于遭受挫折、委屈或者失败时,55.88%的青年选择的做法是“经过反思,调整后重新开始”,22.94%的青年选择的是“一笑置之,继续我的努力”,而只有3.24%的青年感觉到“灰心失望,前途渺茫,一次挫折影响整个一生”,可见,当前青年的思想承受得到了提高,面对挫折失败,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平静面对,体现了良好和健康的心态。对青年工作积极性影响最大的因素,38.67%的青年认为是“待遇的高低”,28.4%的青年认为是“领导重视与否”。在问及“当面对下岗的感想”,76%的青年选择的做法是“接受事实,努力寻找合适的工作”,18.25%的青年选择“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争取早日上岗”。青年时期是人格塑造、价值观念确立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思想最活跃、情绪起伏最大的时期,在面对挫折失败、下岗分流等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大部分青年都能够正确对待,平静接受,说明了当前青年思想状况和心理素质趋向于成熟和稳健,也体现了当前青年思想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对企业的改革措施是大力支持的,这有利于今后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六、青年成长成才的愿望强烈,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在问及“平时读书和业务学习的时间”,31.45%的青年平均每天1-2小时,21.07%的青年平均每天在1小时内,14.15%的青年平均每天达到2个小时以上,而只有1.89%的青年没有进行学习,说明了青年的学习愿望和热情比较积极,希望经过持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企业目前改革的需要。在是否坚持业余自学上,有40.89%的青年试过,但没有坚持下来,有32.3%的青年一直坚持了下来。在问及“现在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能否胜任目前工作”,33.33%的青年表示完全胜任,25.07%的青年表示基本胜任,而只有3.98%表示不能胜任。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广大青年的危机意识增强,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普遍表现出一种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

七、积极参与团内活动,期待共青团展示更大作为

在如何看待企业团组织的首要任务,26.54%的青年认为是“带领青年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贡献”,25.89%的青年认为是“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这说明共青团工作重点要放在如何发挥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和丰富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职能作用。对于团组织开展的哪些活动感兴趣,32.3%的青年选择“文体活动”,29.19%的青年选择“青年学习成才活动”。而当问及“团委应侧重在哪些方面改进和加强”,43.11%的青年认为是“开展各种青年成才活动,引导青年岗位成才”,31.38%的青年认为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17.60%的青年认为是“开展各项生产活动,促进企业施工生产”。企业的改革既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也赋予了发展的契机,可以说在新的形势下,共青团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重心、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工作领域进一步扩展,而广大青年对共青团工作又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所以,如何创新和改进共青团工作,更加激发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目前共青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过深入的现场调研和细致的问卷分析,并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当前青年思想状况总体表现为:心理日趋成熟,人心比较稳定,心态基本平衡,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倾向,比如青年归属感不强、政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庸俗化等等,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对青年产生的不良影响,又有企业机制不健全对青年产生的误导,同时青年自身的局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不适应、以及共青团引导、教育、服务青年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都引发了这些非主流思想状况的存在。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年对企业的归属意识不强,对企业发展和自身发展明显表现为信心不足,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存在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在如何评价企业的改革前景上,有36.99%的青年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有18.18%的青年表示有点担心。如问及“您对未来的打算”,有41.54%的青年选择回答了“看企业的发展情况再定”,而有14.46%的青年选择了“寻找机会准备跳槽”。这说明广大青年对目前自身发展和岗位不是很满意,就业和择业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自身的价值实现缺乏信心,并暗藏了人力资源流失的危机,这对企业发展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针对当前人才流失问题,51.21%的青年认为是“待遇低”,24.94%的青年认为是“工作环境差”,因此,提高员工的工作待遇和改善基层的工作环境是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主要途径,否则,将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

2、青年价值体现大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趋向于重物质待遇和个人发展方面,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对于当前青年最关心的问题,36.80%的青年认为是“发展前景”,36.08%的青年认为是“个人收入”,12.59%的青年认为是“住房问题”。当问及“个人目前最大的苦恼”,29.51%的青年认为是“经济状况不理想”,22.79%的青年认为是“发展前景不乐观”。在如何看待在当前岗位上自身的发展前途,20.31%的青年表示“有一点,但不多”,18.44%的青年表示“抑制了个人发展”,而只有9.69%的青年认为“很好”。这些问题都体现了当前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凸显了个人化和务实型的特征,而没有很好的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企业的发展壮大紧紧结合在一起,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而对一个环境艰苦、条件恶劣的施工企业来说,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要拥有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吃苦、大局观强的员工队伍,因此,要加强青年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广大青年求知欲望强烈,对参与学习、业务培训的趣味浓厚,但企业未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青年最希望得到的培训,24.36%的青年希望加强本专业岗位技能培训,18.33%选择企业管理,10.21%的青年选择外语,其次,还希望得到市场营销、财会、电脑等相关培训。青年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期,特别是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青年的知识水平、学历层次、实践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青年均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能够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努力朝企业所需的会生产、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发展。但因为单位平常施工任务紧张和工地搬迁频繁,导致很多青年缺乏学习培训的机会,企业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加大培训力度和资金投入,每年有计划、分批次、分层次地选送青年员工参与相关培训。

4、青年业余文化生活极其单调,缺少活动时间、场所和资金,造成青年在心理上的失衡。施工一线工期紧张,工作繁忙,日常很少举办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并且随着项目法管理的不断深入,行政领导在活动场所、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控制,导致青年业余文化生活极其单调,同时大部分项目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广大青年缺少跟外界接触的机会,思维方式、观念更新等方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如何看待企业团组织的首要任务,25.89%的青年认为是“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对于团组织开展的哪些活动感兴趣,32.3%的青年选择“文体活动”;而当问及“团委应侧重在哪些方面改进和加强”,31.38%的青年认为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因此,各级团组织要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经常性地开展一些集趣味性、教育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丰富团员青年的文化生活,陶冶团员青年的美好情操,做到劳逸结合,从而调动青年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基层党政领导对共青团工作和团员青年关心和指导不够,当前共青团工作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围绕企业中心开展青年活动,41.77%的青年表示“有必要,企业十分重视,但缺乏有效途径”,31.96%的青年认为“有必要,但企业党政领导支持力度不够”。对于当前共青团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结合程度,48.05%的青年认为谈不上结合,43.18%的青年认为结合程度一般。在问及“党政领导对于共青团工作的重视程度”,49.84%的青年表示“口头上重视,实际忙起来就顾不上来”,27.18%的青年认为“比较重视,但要责成有关部门予以支持”,12.94%的青年觉得“不够重视,不够关心”。青年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位注重企业长远发展的领导都把青年工作列为议事日程,但部分基层领导缺乏对青年工作的正确认识,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日常工作中,都缺乏对青年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既不过问青年工作,也不关心青年生活,导致部分基层单位共青团组织出现“无活动、无效果、无作为”的局面。

今后工作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在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企业的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入,激烈的人才竞争、快捷的信息传递、深刻的社会变革将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旋律,而作为企业发展生力军的青年群体无疑将是整个社会最活跃的因子。团委通过本次广泛的思想调研,较为全面掌握了当前青年的思想状况,详细分析了青年的所思、所虑、所盼,并对如何改进企业青年工作和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提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注重思想建设和调查研究先行,准确把握青年思想特点。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阶段,青年正面临着价值观念变迁的巨大挑战,多元取向、崇尚个性、自信自省等等这些都成为当代青年人格形成和价值构成的新特点。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联系党和青年的桥梁纽带的共青团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与政治方向,探索青年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深入青年群体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青年思想脉搏,特别是要针对改革时期基层青年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了解和把握各类青年群体的思想特点、成长需求和思想动态,切实把握并反馈青年在市场经济、多元价值和社会发展领域多变化背景下的思想和活动特点。针对青年面临的现实问题,努力营造具有企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健康向上的青年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不断增强青年对党、团组织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和激发青年的兴奋点,把青年积极性和创造力凝聚到投身企业改革发展上来。在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广大青年尤其要以振奋的精神、积极的姿态和有效的作为发挥生力军作用。各级团组织要在工作实践中切实注重引导、激发和形成青年追求事业和发展的兴奋点,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凝聚到促进企业的施工生产和改革发展上来。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形势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让青年更广泛地认识和把握企业改革发展大舞台对自身成长的锻炼和帮助,真正把在企业的拼搏实践作为一个十分有益而又值得珍惜的人生阶段,用企业和个人同步发展的前景振奋精神、明确任务;要继续深入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积极培养倡导团员青年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大力推进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实施青年人才振兴计划。企业团员青年成长途径的多样化和对自身成长发展的迫切愿望,要求我们把思想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必须放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企业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因此要不断深化青年读书学习计划,带头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青年素质,满足青年成才成功的强烈愿望。一要构建读书场所,提供青年学习阵地。建立形式多样的青年读书组织,并扩大读书网络的覆盖面,强化为青年学习服务的物质依托。二要了解读书需求,营造青年读书氛围。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读书活动,在青年中形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青年读书载体。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读书活动,加强对青年学习的辅导,为青年的学习提供切实的帮助。要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岗位练兵、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实施青年人才振兴计划,竭诚为青年学习成才提供实践舞台,为解决青年实际困难和文化需求提供服务,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建功成才。

6.公司员工分析 篇六

案例描述:

星期四的下班时分,宝洁中国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周艳玲,将一张卡片放在办公桌上,这张卡片将提示每一个来找自己的同事,周五她在家工作。同样具有提示效果的,是她在内部邮件和沟通平台上的留言——如果需要,可以直接打住宅电话找到她。大多数公司完全无法容忍员工如此这般“自由散漫”。但宝洁并非如此,这家全球领先的快速消费品制造和零售商,正在将跨国公司推行的“弹性工作制”带入中国职场。这项名为“工作与生活平衡(Better Work Better Life)”计划,旨在改变几十年来约定俗成的中国商业信条——出勤等同于工作,以至于需要上下班打卡。周艳玲这个周五所做的,正是这个计划的核心部分之一——员工允许每周自由选择一个工作日,在家工作。这项计划的其他部分还包括,员工有特殊需求,最多可以只工作60%时间的“非全职工作”;公司工作1年以上的员工,每三年可以要求一个月个人假期;上午10点才赶到公司的员工并不算迟到,而工作时间去做半小时推拿也不会被上司指责。宝洁位于广州天河的30层办公室里,非工作设施一应俱全,随时去做运动,推拿,吃新鲜水果餐和躺在床上小睡片刻都是被鼓励的。

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作为日化行业的帝国传奇,不仅在品牌管理上闻名全球,作为首创美国最早的利润分享制度和第一个实施员工认购公司股份制度的公司,宝洁也一直是在激励模式上不断保持创新的企业。其多方位的激励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奖励机制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导致员工满意和不满意的因素可以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在保健因素上,宝洁公司为员工提供完善而有竞争力的薪资体制,配以各种基本的福利政策,如住房福利、医疗福利和福利保险等等。在激励因素上,例如2008年起,宝洁中国在公司推行“员工长期储蓄计划”,每一位员

工都可以购买和拥有宝洁公司境外股票,真成为公司的主人。还有弹性工作制、各式各样的资讯教育服务、亲情化管理等。此外宝洁也致力于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司设有水果店、运动健身房、专业的按摩室等等,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

2、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人是有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要的。成就需要指追求卓越、实现高水平目标的内部欲望。这样的人事业心强,有进取意识。所以除了优厚的待遇之外,员工最关心的应该就是自己职业发展空间。宝洁不仅多次或者“最佳雇主”的称号,而且离职率非常低。这样归功于宝洁是当今为数不多的执行严格的内部提升制的企业。公司的职业设计明确而有层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并且提升制度透明公正。给予员工一条明朗的职业道路,表明公司看好他的工作能力和许给他一个有上升空间的职业前景,比任何金钱激励都有效。

3、精神激励

不管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还是ERG理论中的关系需要,抑或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亲和需要,作为社会人,都无法拒绝精神关怀带来的激励。在宝洁员工总能得到关怀和照顾,从“伙伴计划”到日常工作中荣誉称号的评比、口头或书面形式的表彰大会,以及邀请员工参与重要决策,每一种个性化的特殊奖励都透露着公司的贴心关注。

4、开放的氛围

有时候企业文化和氛围也可以作为一个激励手段。宝洁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家一般的让人产生极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企业氛围。所有的员工不分等级,上至最高的CEO,下至最基层员工,全都直呼其名,没有等级、论资排辈的风气,同时也不存在其他企业通常存在的拉帮结派、亲疏有别的问题。

案例启示:

当代企业的竞争由“资本主义”向“人本主义”和“知本主义”转变,“得人才者的天下”,一个企业只有在人才上占尽优势,才能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无往不胜。企业组织中的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某种方法和途径使得组织中的成员或群体为达成 组织目标而积极行动努力工作。

在一般情况下,激励表现为外界所施加的推动力或吸引力,转化为自身动力,使得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使个体由消极的“要我做”转化成积极的“我要做”。我们知道,员工对组织的价值并不是取决与他的能力和天赋,其能力和天赋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动机水平的高低,所以关注员工的主观积极性,以及不断开发激励手段使得员工保持这样的积极性是未来管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所谓激励,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可以满足,哪些是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满足的。二是作为公司、组织应想办法满足广大员工合理的、主要的、可以满足的需要。三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促成组织个人的目标实现。

同时,在实行激励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时代的差异性使得现在员工不再是单纯的“工作的机器”。人的个性化的差异,使得其心理需求也复杂化。要谈激励,首先我们要先理解动机是什么,许多人错误地将动机视为一种个性特质,以为有些人具备有些人不具备,因而是无法被激励的。事实上动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人和人的动机驱动力差异很大,但总的来说动机是随着环境条件而变化的。因此要记住动机水平不仅因人而异,同一个人还因时而异,多渠道考虑到员工的需求,从员工本身的利益出发,从每个人的心理思考,给每一位有潜能的员工充分的施展空间,将企业的发展成果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也获得应有的回报。

7.公司员工分析 篇七

全球化的不断加速使跨国公司不仅参与国际市场,而且能够保持其竞争优势。这导致跨国公司需要制定更好的战略来保持成功。跨国公司的战略之一是加强外籍工作调整和工作绩效。了解干扰外派人员的因素可以帮助管理层改善并调整外派人员以提高工作绩效(Black,et.al.,1991)。

然而,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促使企业在国际项目中依靠新的更好的管理技术以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Harrison,et.al.,2004;Huang,et.al.,2005)。过去长期的研究中,外派人员的失职率很高,有关外籍工作调整和工作表现的许多重要的问题尚未解决。在全球范围内存在非常高的外派失败率,尤其在中国(Huang,et.al.,2005)。外派人员在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工作是具有挑战性的,由于中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民俗,外派人员需要面临更多的工作适应因素。在一个文化民俗独特的国家,为防止和减少外派失败率,必须找到方法来稳定和支持外派人员定居的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外派人员有效地工作调整与五阶段模型之间的关系。五阶段模型的内容分别是:辅助支持,跨文化动机,外籍培训,工作调整和配偶调整。本文旨在介绍外派人员工作适应的综合模型,为跨国公司项目实施成功提供指导。这篇论文除理论意义外,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即旨在减少跨国公司的外派失败率。

跨国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派人员(Takeuchi,2010)。适应的更好的外派人员更容易有效执行工作,因为他们更适应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不必太疲劳,同时他们能投入更多可用的个人资源来完成工作任务(Hofstede,2001;Bhaskar,et.al.,2005)。工作调整是外派人员整体工作绩效表现最接近的预测因素之一。

外派人员激励偏离主要体现在压力和幸福感(Harrison,et.al.,2004)。之前对外派人员的研究有检验作为工作自我能效的激励结构研究,也有对在跨文化接触中激励过程的作用进行研究(Bhaskar,et.al.,2005)。大多数的研究者在研究外派人员激励时,都会关注适应态度的效果(Harrison,et.al.,2004)。因此,为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影响外派人员工作调整的理解因素,会利用有效的外派人员管理模型。

1.1 外籍管理模式

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外籍模型,并提出了四个上下文属性:公司的支持,跨文化激励,外籍培训、工作调整和配偶调整的关系,并带来更好的工作绩效。外派人员管理模型与工作调整有着直接关系,这已经被理论所支持,现在也已经对外籍人员集中研究(Bhaskar,et.al.,2005),外派培训也已建立管理研究(Harrison,et.al.,2004)。文献表明,公司很少提供外派培训,很少提供家庭和配偶的调整。因此,决定在研究中,包括外派培训和配偶调整,会在准备的过程中检查一些重要的方面。

虽然以前的研究集中在外国人效率的多个指标上,但笔者发现,最关键的两个指标是外派工作调整和工作绩效(Harrison,et.al.,2004;Shaffer,et.at.,2006)。这两个指标代表了不同方面的外籍员工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工作调整是在外籍人士主观上感到舒适的处理分配职责,如促进工作会议,与供应商和许多其他谈判。相比之下,外籍员工的工作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捕捉到了外籍人员实际执行他们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的有效方式。可以说,从外籍和组织的角度,整体的工作表现是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措施,外籍人员的有效性。然而,正如在下面解释,工作调整也可以作为外派效力的中间指数,这有可能促进外籍工作的表现。

2 命题

2.1 外派人员跨文化激励

国际项目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一部分原因是境外业务的文化背景差异,需要外派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去适应和有效执行。动机包括:决定行动方向,强度和持久性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掌握个人资源选择和完成工作相关目标的过程。在以前的文献中,动机被认为是一些激励过程的近端认知预测因素,如自我效能和内在动机(Deci,et al.,1989)。具体地,更有效且对其任务感兴趣的员工更可能积极地参与与工作相关的任务,并且更多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任务。

除了初步的证据表明,跨文化的动机与积极的工作调整,(Ang,et al.,2007)还发现,跨文化的动机影响工作绩效的积极影响。然而,以前的研究还没有实证研究的中介机制,通过该机制,外籍跨文化动机可能会促进外籍工作绩效的国际项目。因此,预测:

命题1外籍跨文化动机与工作适应和工作绩效正相关。

只有更好的调整外籍人士的有效的执行力,使他们在工作中减少疲劳,更加舒适,才会开发自己更多的个人资源,以致力于完成工作任务(Harrison,et.al.,2005;Shaffer,et.al.,2001)。工作的调整是一个整体外籍人员工作绩效最新的预测(Bhaskar et al.,2005)。Wang和Takeuchi(2007),在本文的预测中,外籍人员在中国的研究间接支持了预期的调整跨文化动机与工作适应和工作绩效之间的更积极的工作调整。据此,预测:

命题2工作调整对外籍工作绩效有正面影响。

2.2 公司支持

鉴于国际项目固有的复杂性,一些外国的理论和研究已经解决了组织支持在海外效力的作用,这并不奇怪(Bhaskar,et.al.,2005;Black,et al.,1991)。据Kraimer和Wayne(2004),组织支持三个维度是外派成功最相关和最合适的:(1)调整的支持(即,帮助外籍人士和他们的家庭适应国际项目);(2)职业支持(即提供指导他们的职业相关);(3)金融支持(即提供货币激励和帮助)。Kraimer和Wayne(2004)发现个体认知的调整、金融、和职业支持直接和外籍调整和承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正相关。因此,对公司的支持,作为一个多维结构组成的调整,金融,和职业支持维度。也就是说,三个维度更充分地包括整体的附属的支持,而不是单独的每一个维度。

虽然不知道以前的实证研究,审查了支持上下文的调节影响,上述理论依据得出总结:

命题3公司支持缓和了外派工作调整和有效工作绩效之间的积极关系。

2.3 外籍培训

在对外派人员的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是培训预备经理,高管和其他专业人员。根据文献,有三种类型的国际培训:外籍人员的预备培训;外籍人士到港训练;东道国国民(HCN)和第三国国民(TCN)的培训。这三种类型的培训对于外派人员非常重要。在预备培训中,重要的步骤是候选人选择,然后应为外籍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在到达后培训中,应为外籍人员提供语言培训和管理培训,以有效应对文化误解,除了一些文化距离问题。Black(1991)认为,如果外籍人士来自与东道国类似的文化,那么外派人员的培训(如语言培训)可能较为适当。除此之外,文化培训帮助个人更快地适应新文化,更有效地在项目实施的工作绩效。因此,预测:

命题4能够提供培训可以更加积极地促进外籍员工的工作调整和工作绩效。

2.4 配偶与子女调整

对跨国公司来说,对外籍家庭的重要关注和支持对于实现更好的工作绩效至关重要。良好调整的配偶和子女将以积极的方式影响外籍人士,促进文化适应和调整程序(Mc Caughey和Bruning,2004)。外籍人士可能担心他们的孩子的教育是否具有必要的连续性以及家庭如何适应另一种文化的习俗。管理人员表示,配偶无法调整是外籍人失败的首要原因。外籍人的决定的主要关注是他们的家庭。通常,配偶通常承担家庭责任和儿童关心的问题,使得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可能需要通过新的和不同的规则,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来操作。配偶可能需要作出最大程度的调整,而得到组织的少量支持(Mc Caughey和Bruning,2004年)。

配偶调整程度是为外籍人士提供与工作无关的舒适的心理工具。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单独调整外籍人与家庭或配偶调整,并仔细地观察每个人并检查其结论。关于配偶调整的提议如下:

命题5外籍配偶和子女调整将积极地调节跨文化调整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3 方法

3.1 样品

本研究是基于使用第一手数据与定性数据收集程序的比较案例研究设计的方法。这项研究的研究设置将是电信行业的两家公司:诺基亚-芬兰公司和中兴通讯中国公司。在这个案例研究中,试图确定这些跨国公司在国外的外籍人士的管理风格。对两家公司的六十二名员工进行了访谈。在采访中,进行了谈话记录,之后在NVivo软件中进行分析。

使用描述性研究系统地确定影响跨国公司外籍人员绩效的管理特征。尝试用于确定外派管理作为辅助支持,跨文化动机和培训的因素如何影响外派人员在新环境中的调整和绩效。

3.2 测量

数据分析过程包括:组织数据,转录访谈,获得一般数据意识和产生想法,分析NVivo 9中的数据(存储,组织,编码,识别主题),解释数据和表示结果。通过使用NVivo 9字频查询,确定参与者频繁地重复几个词。这个查询帮助确定研究中最重要的主题和新主题。

在本研究中有六个主要主题:辅助支持,跨文化动机,外籍人员培训,工作调整,配偶调整和工作绩效。这些主题来自于从节点聚集产生的最高响应,并且代表了最常见的主题,说明了对外派有效绩效的主要因素。

因此,来自诺基亚公司的参与者在面试过程中主要讨论了表1中的主题。

对研究目的具有较少影响和较少重要性的主题进行丢弃。如果回顾诺基亚的频率词,可看到三个主题作为文化,培训和支持被认为是外派工作调整的重要因素。字频率也被应用于比较两个公司中受访者特定主题的外派意见,如表2所示。

这些频繁的词语中的一些与被视为主要主题的研究模型的维度相匹配,并且其中一些匹配作为研究主题的子主题。

人格特质的有效性:本研究中出现的新主题被认为是人格特质作为影响海外项目实施中外籍人有效表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NVivo软件的分析,特别是在节点编码方面,有助于确定这个主题的新的子主题是热情和激情,从参与者的反应中出现的灵活性。因此,33%的参与者认为人格特质是海外任务成功的重要因素。

4 结果

结果表明,以上提出的命题与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关系。NVivo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经常重复的话:文化、培训、支持、调整和动机、跨文化动机、外籍人员培训和辅助支持显示与工作调整和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其次是配偶和家庭调整。因此,提出的命题与模型有显著的关系。

(1)跨文化动机与外派员工积极相关,影响外派员工的工作调整和工作表现,有效实施项目,这支持了我们的第一个主张。

(2)研究结果表明,外籍工作调整了外籍跨文化动机和外籍工作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3)数据分析证实,辅助支持调节外派工作调整与有效工作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4)分析显示,培训更有利于外派工作调整和工作表现。

(5)外籍配偶和子女调整将积极影响跨文化调整与工作表现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与跨文化动机,公司支持和培训相关的研究建议得到了两家公司的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参与者的大力支持。分析结果发现,作为配偶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强烈支持新发现的可变个性特征积极地关联工作调整和有效的工作绩效。没有一个研究命题被发现无用或被否认,所有提出的命题对于外派工作调整过程和有效的工作表现都是重要的。

5 结论

这项研究旨在找出如何管理跨国公司的外籍人士,以有效地实施海外项目。试图利用新模型和分析与外派工作调整和工作绩效相关的命题为文学作出贡献。

采取定性方法收集目前在这些公司工作的外籍人士的第一手资料。两家公司共有六十二名外籍人士被选为研究参与者。因此,通过使用NVivo软件以适当的方式分析数据。该软件用于管理,塑造和理解非结构化信息。NVivo将数据与强大的索引和搜索过程相结合。该软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具包,用于快速编码,彻底探索,以及严格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基于软件分析,研究者为多层次模型开发了一个名为“人格特质的有效性”的新主题,这被认为是海外派遣中外籍员工有效表现的重要因素。通过选择电信行业中的两家公司—诺基亚和中兴通讯,使用了比较案例研究设计。这些命题得到了强烈和显著的支持。根据访谈结果,外派人员在海外派遣工作面临的频繁挑战是缺乏支持,培训,文化差异和配偶调整。因此,为了以一种方式管理跨国公司的外籍人士,使他们能够轻松调整,应对挑战和有效地履行职责,公司首先需要激励,支持和提供跨文化培训,使外派人员在分配的初始阶段对价值观,规范和文化信仰逐步适应。

结果支持,为了成功实施海外项目,公司需要选择具有个性特征、热情和灵活性的员工作为候选人。

研究结果发现人格特征作为本研究的创新点,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跨国企业,管理人员在选择外籍员工时首先要选择对待工作和企业有热情和激情的,能够灵活应对未来挑战,并且家庭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持,会给他们未来职业很好的发展机会的员工。

参考文献

[1]Ang S,Van Dyne L,Koh C,et al.Cultural Intelligence:Its Measuremen and Effects on Cultural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Cultura Adaptation and Task Performance[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7(3):335-371.

[2]Bhaskar-Shrinivas P,Harrison D A,Shaffer M A,et al.Input-based and Time-based Models of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Meta-analyti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Extens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 Journal,2005,48(2):257-281.

[3]Black J S,Mendenhall M,Oddou G.To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l o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An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Theoretica Perspe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16(2):291-317.

[4]Deci E L,Connell J P,Ryan R M.Self-determination in a Work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9,74(4):580.

[5]Harrison D A,Shaffer M A,Bhaskar-Shrinivas P.Going Places:Road More and Less Traveled in Research on Expatriate Experiences[J]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2004,23(4)

[6]Hofstede G.Culture’s Consequences:Comparing Values,Behaviors,Insti 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M].Thousand Oaks,CA:Sage2001.

[7]Huang T J,Chi S C,Lawler J I.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atriates’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ir Adjustment to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5,16(9):1656-1670.

[8]Kraimer M L,Wayne S J.An Examination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s a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 in the Context of an Expatriate Assign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4,30(2):209-237.

[9]Mc Caughey D,Bruning N S.Enhancing Opportunities for Expatriate Job Satisfaction:HR Strategies for Foreign Assignment Success[J].Human Resource Planning,2005,28(4):21-30.

[10]Shaffer M A,Harrison D A,Gregersen H,et al.You Can Take It with You: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Expatriate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6,91(1):109.

8.浅谈公司员工人本管理 篇八

(一)依靠人是企业中全新的管理理念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劳动力的载体。可以说,在企业的生产中,决定其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企业内部的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人是企业中具有活力的部分,只有人具有活力,企业才能有活力和竞争力。在西门子公司内部,公司完全树立起一种依靠人的经营理念,通过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等,可以直接的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向,依靠人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二)开发人的潜能是企业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重要的目标任务。企业可以说是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一种契约,其能够赋予企业的全体员工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这一地位。这就意味着任何员工都有有控制企业、分享剩余的权力。现代企业管理以这一理论作为开展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使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之一的企业的全体员工成为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在西门子的人本管理中,将企业的全体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充分的激发出全体员工主人翁的责任感,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潜能。西门子通过对员工的适当充电,并且鼓励其对某些公司的决策提出整改意见,即在某项决策出台前,先推出预决策,然后让员工去“挑毛病”,积极开发员工的作用,积极开发员工的潜能。

(三)尊重每一个人是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

在西门子这样一个大企业中,虽然员工的职位有高低之分,但是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所以在尊重个人方面,应该对所有的人都是相同的。在公司里,常常看到上下级之间共同在一起和谐的工作、探讨,在一些特殊节日,领导和员工还在一起联欢,这使得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被尊重了,大大提高了员工为公司服务的热情。人们一般会将尊严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所以说如果员工感到自己的尊严得到了尊重,他会感到无比自豪,当他的工作被充分肯定和尊重后,他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无形中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四)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组织成功的基础

很容易想象,企业组织成功的基础在于一支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企业中如果没有一批素质优秀的员工,则其难以适应现代化、知识化、智能化社会的要求。所以说企业都应把培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作为日常的重要的任务。西门子公司面对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不断更新知识变化速度,防止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可能会迅速的落后于时代,公司鼓励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加强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总之,提高员工素质,是提高企业的生命力的重要渠道,也可以说是唯一渠道。

(五)凝聚人的合力是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只有凝聚力强的企业,才能够在组织中成功。西门子这样一个大的组织本身是一个生命体,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不过是这生命体中的一分子,就像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只有家庭之间、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我们的社会才能够和谐,才具有凝聚力。企业人力管理中重在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其实无数的成功企业的时间也能够证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背后注定是一个内部团结、和睦相处、默契的团队。

二、公司人本管理相关措施

(一)领导者自律工程建设

企业领导人就像掌舵的船长,其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如果领导者做到自律,其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之中,那么员工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能够使其乐意为企业服务,能够大大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相反,如果企业领导人不能够自律,那么企业员工也不会从心底树立起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在西门子公司内,领导人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将其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之中,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员工均表示受到领导工作精神的强烈感染,在为西门子公司服务过程中也比较有干劲,为身为西门子人感到骄傲。

(二)利益驱动工程建设

利益驱动工程主要环节在于对员工的激励,恰当的激烈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适时的激励还可以促进企业创新。西门子公司在未来应该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工程双重设立的基础上,注意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天地,让真正做出贡献的员工得到应得的回报,对有潜力的员工进行发掘和奖励,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机遇,使员工个人发展方向与企业目标形成一种合力,这就是利益驱动工程的目的。西门子公司首先鼓励年轻有为的,喜欢创新的员工向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公司管理方面的建议,对于好的建议不但进行合理采用,还对提出建议的有潜力的员工进行合理的奖励,对于年龄大一些,知识结构有些落后的老员工来讲,公司合理的开发这部分人力资源,也对其进行创新方面的鼓励,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这使得公司利益驱动工程建设有了很好的效果。

(三)企业文化工程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念、管理思想、群体意识、作风传统、行为规则等的统一体。其内容包括共同目标、团队精神、亲情友谊、家庭氛围、志同道合等。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无形的财富和宝贵的资源。企业员工既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又是企业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应该弘扬自己的人文精神,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西门子公司有着优良的传统公司文化,在此基础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实行人心经营,即要重视人心、激发人心、净化人心。要千方百计地保持尊重理解、注重感情投资、鼓励民主参与,以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二是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发展,必须培育员工的开拓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将决定一个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三是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以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務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这样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四是狠抓制度建设,实施严格管理。要改变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不严、纪律松弛的现象,加强规章制度的教育,使员工增强自我调适、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三、公司人本管理建议

(一)全新绩效管理思想至关重要

西门子公司必须引进全新的绩效管理思想,使员工个体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协调一致,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对组织成员的评价标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在监控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应以客观业绩为基础,设定成员行为的准确定位,希望能激发其成员更强的绩效动机,制定时需要成员的参与,并且指标是符合客观情况的,标准应该公开化,以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合理。

(二)企业全方位绩效管理模式

对企业的业绩实行目标管理,要依照任务目标性质和贯彻的深度来决定。如果任务的分解落实到个人,则应以个体为主要管理对象,现实生活中随着人类分工的细化,个体明确任务和目标的工作会越来越少,若完成任务要通过团队协作,则团队工作越来越重要,在开发个体能力的同时提倡团队精神是非常必要的。现代用人制度的作用,团队协作、团体业绩和组织管理应该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以团体为重心的全局绩效管理应该众多绩效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说注重团体的综合组织和员工业绩的绩效管理模式应成为企业绩效管理的基本模式。

(三)在人本管理中实行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是美国创建的一种世界级质里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完美的世界级质量管理模式,得到了美国企业界的广泛认可。世界上如摩托罗拉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等世界级企业,都是优秀地实施卓越细效模式而取得出色经营结果的楷模。其原则主要是要求远见卓识的领导、培育学习型的组织和个人、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主张管理创新以及建立起员工杜会责任与公民义务等。

参考文献:

[1]李琦.论人本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 2006/18

[2]王幸斌.坚持人本管理 建设和谐企业[J].政工研究动态, 2006/22

上一篇:武进市奔牛实验小学创建绿色学校自查报告下一篇:小学毕业超感人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