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命教育(精选12篇)
1.中学生命教育 篇一
潘祥中学生命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科学有序地组织生命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激扬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活动时间:2018年4月-2018年6月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四月份:
1、在校门口悬挂横幅标语——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向全体学生、教师和所有家长宣传生命重于泰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2、利用国旗下讲话号召同学们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并且发出倡议,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3、建议生物学科教师利用课堂播放婴儿、动植物孕育成长科教片,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产生过程,理解母亲养育的艰辛。
4、各班开展“珍爱生命,争做阳光青少年”主题班队活动课。
5、各班出刊“珍爱生命,阳光生活”主题黑板报。德育处组织检查和评比。五月份:
1、开展母亲节相关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母亲细腻的爱,学会感恩。(1)班主任向学生叙述母亲节的由来。
(2)在综合实践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亲情卡,向妈妈表示自己对她们的感激之情。(3)全校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班会课上给妈妈写一封信。(4)在母亲节给妈妈赠送贺卡和信件。
2、开展5·12纪念活动
在5月12日14时28分,全校默哀1分钟,深切缅怀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引导孩子们珍爱生命,每天快乐生活。
3、通过国旗下讲话,在全校作一个“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动员大会,使全校师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六月份:
1、开展父亲节相关活动,体会父亲深沉的爱,感受幸福生活,学会感恩。(1)班主任向学生叙述父亲节的由来。(2)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感恩画,向父亲表示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之情。(3)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朗诵一首献给父亲的诗歌。(4)在父亲节那天,给父亲赠送感恩画,并且朗诵诗歌。
2、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加强环境教育,组织学生继续开展好社区小清洁工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好身边的环境,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做儒雅的潘中少年”系列活动。
2.中学生命教育 篇二
一、生命安全诉求下的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价值
生命安全教育指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急、应变能力的教育, 避免人自身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自我保护、安全防卫能力, 安全意识的教育, 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1]
生命安全是学校教育的前提, 如果学校失去了生命安全这一前提, 一切意义也将失去。从生理的角度看待生命安全的意义, 就是有了健康的体魄, 才会有依附其上的一切;从人性的角度, 健康地活着, 方能对得起给予我们的, 我们也将要为之付出的这个世界。因此在今天的社会里, 某种程度上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件事情上, 就是看其能否对人的生命给予最大的关爱, 人们在这个环境里生活是否真正感到安全。就中学生而言, 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 另一方面, 其学习和生活又要有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
生命安全教育的作用对象是人, 是一种动态的生命教育, 也是一种直接的生命体验。生命安全教育既是教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教育内涵的深化, 对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以生命的视角审视中学教育, 促进中学生生命的不断成长, 中学生命教育所要做的就是通过最具体的实践创造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唤醒生命、激扬生命, 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的魅力, 使生命通过教育而获得自身的完善, 以体现自身生命质量的完美性和完整性。其作用于正处于生长关键期的青少年, 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增强体质和应对危险事件的能力, 以此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什么样的课程才有生命教育价值
有效的生命教育课程应该指向人的生命意识的培养, 这当然包含生命安全教育, 但更应关注对生命历程的享受状态。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就是赋予生命以新的体验和意义。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有幸福感, 而不是把生命当作装载知识的容器。而急功近利的应试文化太关注“客观知识”, 而忽略了个体的“生命意义”, 从而制造了许多失败者, 使他们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感。即使那些在当下教育模式中成功的“知识丰富者”, 也可能被单一的“分数至上”的价值所填充, 从而使得他们的生命变得单调、乏味和麻木。“知识守护生命”是“知识中心取向”课程的延伸, 主要建基于“知识中心”、“知识至上”、“知识就是力量”的科学主义信念, 却忽视了人文意义之于生命的真实价值。
生命守护不只是依靠知识, 更源自一句承诺、一种信念、一种关系。事实上, 复杂的情境需要的是复杂的人类智慧, 是一些超越知识的综合能力。[2]所以, 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课程”不只是选择知识, 更需要关注具体情境的设计, 需要通过参与活动来丰富体验, 习得生命的意义, 提升个体的生命信念。课程是一个过程, 不只是讲“课”, 更需要关注教育活动之“程”。“课”只是知识的组合, “程”代表着人参与活动的整体过程。同样, 生命教育不能仅靠教师简单的课堂教育完成, 更需要在多样化的实践下完成生命意义的认知与自我救赎。
许多灾难与安全事故一再警示我们, 学校教育体系中应承担起更多的生命安全教育的重任, 这是人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诉求。人类社会发展对生命安全防护以及应急避险能力的弱化, 呼唤学校教育本真价值的回归。我们需要站在人的发展与国民素质提高的视角, 对当代学校教育价值进行重建, 建立“基于生命存在的安全技能教育”、“基于生命维系的生活技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运动技能教育”三维价值观, 将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纳入中学生课程教育结构之中。通过生命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临危不乱的品质, 最大限度地保护其生命及人身安全。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使其对危机有一个较为客观、清醒的认识, 牢固树立“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遵纪守法, 和谐共处”的生命意识。
三、中学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构建
系统、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对于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价值。[3]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安全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使中小学生在各种活动领域中, 能够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危险, 预防有害生命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 以及出现危险时消除不良后果和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等。包括:身体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社会安全教育三方面。其中身体安全教育包括: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运动器械的结构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非正常身体状态下身体素质训练、人体生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安全教育包括:应对突发事件的承受力与忍耐力、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坚忍不拔的个性心理品质。社会安全教育包括:自救与自护、自身防卫技能、健康的生活方式。
1. 身体安全教育
通过在教学中开展各种生命安全教育训练, 使中学生了解自身素质的缺陷和身体机能的薄弱环节, 为今后的身体素质的锻炼与提升提供依据。在教学中逐步突出攀登爬越、耐力跑、障碍跑、跳跃、球类对抗等内容, 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柔韧、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 增强学生的体质, 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到来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从容沉着应对。
2. 心理安全教育
在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存技能、安全知识的同时, 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各种合理的自救、互救等实践发展学生多种动作技能的同时, 设置一定的困难, 磨练学生的意志。要求学生能够挑战自己的体能, 挑战自己的极限, 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失败、磨难与快乐、竞争与协作的生命乐趣。教师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安全自救竞赛, 赛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学会肯定别人的优点, 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3. 社会安全教育
在学校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具有适应环境和生活化的特征, 通过团队挑战项目, 逃生模拟练习等内容的教学, 要求学生通过团队间沟通、协助、配合, 发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 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通过活动中角色的转换, 使学生亲身体验在困境中帮助别人与被别人帮助的感受。形成当今社会所必需的责任感、竞争意识, 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发展到今天, 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要求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因为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全面的素质, 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安全教育, 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 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
摘要:从中学生生命安全的源本诉求角度, 对当代中学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价值进行分析, 我国应当开设专门的适合于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通过将应急避险能力训练与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中学学校教学发展的总体规划, 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周围危险因素的正确认识, 培养学生识别生活中有害因素的基本能力和应急避险、逃生的技能, 倡导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慧萍.中小学安全教育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王子朴.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的构建[J].体育教学, 2009 (12) :21-22.
3.中学生命教育 篇三
一、生命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现代教育学家都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意义就是启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正确判断、自由选择,不仅仅是训练学生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要让学生身体、情感、意志及智能得以全面开展,以面对整体的人生,引导学生成为自主自觉的人,充分体悟人生的意义,学会去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一旦教育与生命脱节,无论学生的脑袋被填鸭式地塞进了多少书本知识,经过了十二年或十六年的教育,对一般事物与人生的了解,将和真实经验完全脱节,对自我的了解更是匮乏。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中学教育必须加强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许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爱惜生命。
生命教育所强调的对现实生活中生命的关注,就决定了生命教育是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的这一特征,又决定了生命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内在相通性。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是各学科的基础。语文还具有综合性特质。所谓“综合性”是指语文不像其它学科,只有一种专属领域,像历史只讲与历史事件有关的课程;地理谈与地理相关的学问;美术则是艺术的表现技巧,而语文它要教识字阅读,同时要讲解课文,把文字与思想、文化、政治、历史、地理、感情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说,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课程与文学作品里经常是地理、历史、政治、文化、情感、思想、逻辑、推理等等多方面的综合。语文的这一综合性特质决定我们能在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二、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教育内容
明确教育内容是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前提。只有清楚了解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才可能正确的对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自在生命”和“自为生命”的统一。所谓“自在生命”就是指人的自然生命,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有着自然本性,人的生命是一个由孕育、出生,到成长,再到衰老,最终至死亡的自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要靠摄取诸如“吃穿住行”之类的外在能量才能维持生命。这实质上是“我是谁”的问题。当然,人更具有“自为生命”。所谓“自为生命”就是指人的生命是一种生成性、关系性和意义性的存在。人能对自己的存在、他人的存在、整个人类的存在进行反思性的思考,而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首先,人要通过学习人类千百年积累的知识来学会“做人”,以完成二次生成,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这实质就是“我应该是谁”的问题。其次,人不是孤立的存在,必须在与他人共处中生存,因此,人要突破个人世界的局限,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对话,在与他共生中走向共同发展。这实质上就是“他是谁”的问题。最后,人应该不断超越自己这个“小我”,学会去思考人类这个“大我”,追寻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寻求“终极关怀”。这实质就是“我们是谁”的问题。
人的这四种存在方式就决定了生命教育的四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生命自身。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自然生命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懂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热爱生命。二是人与自己。帮助学生主动去认识自我,进而尊重自己、热爱自己。三是人与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四是人与宇宙。教育学生认识生存环境,了解人与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关系;协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二)改革教育方式
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关键。要实现由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向大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注重语文技巧与知识性的教授,像生字习写、新词、造句等等内容,长久以来不出课文及写作的范围。虽然这在提升考试分数及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确实发挥了功效;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包括表达、思考、辩论、道德、批判等能力,却显得力不从心或捉襟见肘。
而所谓大语文教学,即是教师尽量提供学生各种有意义、有目的的读写活动,让学生更活泼地使用语文,发挥语文表情达意的功能,并增加师生互动性。大语文教学不强调语文技巧的反复与过度训练,而是培养引导学生自我表达的内涵与空间。
具体说来,这种大语文教学方式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主动从文本中发掘其中蕴含的有关生命的真谛,将生命教育的认知与情意部分,融入于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技能中;同时将语文领域中的说话表达、阅读写作融合自然与生活体验,在课堂中进行启发、探索、陶冶。事实上,生命的悲欢、人存在的价值,在文人的笔端诠释最多,因此,以文学来引领学生了解生命的美丽与哀愁,是最深入也最恰当的途径。古今中外的语文素材中,蕴涵着许多生命教育的内容,如《庄子》一书中“庄子与大鹏鸟”、“庄周梦蝶”的故事,《论语》中“未知生,焉知死”的概念,孟子所提“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杏林子的《生之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文学作品,都是兼具文学价值与励志功能的生命教育素材,能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生死议题,教师可从中撷取精华,让学生深思咀嚼。
4.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篇四
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中学生命教育实施方案。
一、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是:整体规划初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培养阳光少年,奠基幸福人生。
二、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各种文化在多元渗透和侵袭,各种思想在多元碰撞和斗争,各种价值取向也在多元发展。学生的视野在被打开和拓展的同时,身心体验越来越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产生困惑、矛盾和失落。因此,中学生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以下急待解决的问题:
1、难挡负面消极的种种诱惑。
2、理想信念淡漠,人生目标迷离。
3、产生厌学情绪和功利思想,崇拜金钱。
4、挫折感差,意志薄弱,心理脆弱。
5、出现了成长危机(暴力、野蛮行为、辍学、轻视生命等倾向)。
6、出现了“性无知、性困惑和性迷失”等现象。
三、实施目标
生命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整合各类生命教育资源的系统工程。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多元的、有梯度的,包括: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四个方面,根据于此,我们设定如下目标:
1、认知目标:注重“生命认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观察生命的现象,理解生命的价值,发现生命本质中真、善、美的具体体现,建立正确的、高尚的人生观。
2、情感目标:注重“生命情感”——在肯定、接纳、珍爱自我生命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他人生命以及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和热爱,从精神心灵的探索,启迪学生的爱心和善性,对生命充满希望。
3、意志目标:注重“生命意志“——在认识和体验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为了生命的生存、发展而奋斗”的坚定意志,让“决心、信心、恒心”激发自己的斗志,克服困难,逾越障碍,追求幸福的人生。
4、行为目标:注重“生命行为”——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各项实践中,不
断提炼和丰富对生命的感悟,激励学生快乐成长,认真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制定目标,树立理想,积极地自我实现。
四、策略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社会化和终身化实践的体验和感悟”。2 以弘扬师德为先,注重“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分享的和谐互动”。以活动整合为载体,注重“营造温馨、有创意、人性化的教育环境”。以全员育人为核心,注重“创设全程、全方位有利于学生人格发展的平台”。
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讲,有责任把“生命至高无上”的观点告诉每一位学生,有责任呵护每一位学生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关注孩子,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生命教育是把握现在、面向未来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呼唤,则是人性的呼唤!
附录: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具体活动安排:
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5.中学生命教育 篇五
——xx中学“阳光心灵
快乐成长”生命教育周工作总结
著名教育博士肖川认为,作为生命化的教育,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在生命的根基上确定起人的内在的不可让度的尊严,树立起生命神圣的观念。因此,它理应充分体现人的生命活力美,使人生美好而高尚,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使人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生命之花灿烂开放,生命之火熠熠燃烧,生命之水欢畅奔流,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世界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景象,拥有一个无比美好的人生。
我校生命教育周活动正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品质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阳光、健康、快乐、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校认真制订活动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
一、系列活动——“奉献一片爱心 让生命绽放精彩”向朱虹、冯南献爱心募捐活动
生命教育活动周内,一幅水粉画吸引了洛中师生的眼光,画面上,缀满爱心的常春藤簇拥环绕,在人们的呵护下,小天使鼓起精神,振翅欲飞,画面一角,病魔瞪起了惊恐的眼睛。这幅由洛中学生创作的题为《我们和你在一起》的宣传画和一则《奉献一片爱心,让生命绽放精彩》的募捐倡议书迅速成为全体洛中人议论的热点。
事情的缘起是,该校初三(1)班朱虹同学,年底时被目测发现脊柱变形,经医院仪器检查和专家会诊,确诊为脊椎重度S形扭曲。如果不及时手术,脊骨随时可能压迫中枢神经而全身瘫痪,再也无法站起,而手术的费用就高达10万元,这让一个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家庭顿时陷入了两难的窘境„„
同时我校高二(3)班的冯南同学,几年前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来到洛中后,学校曾多次希望给他资助,但这位坚强的同学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都婉言谢绝了。为了给他治病,并不宽裕的家庭已经耗尽了全部的积蓄,而每月数千元的医药费已经没有了着落„„
春天,孕育着生命的精彩;春天,吟唱着希望的赞歌。在这浪漫缤纷的季节里,这两位本该享受欢乐和美好的花季男女,却在病魔无情的吞噬下,承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坚持着他们的学业,保持着他们的人格和学业的优秀。在含苞欲放的时刻遭遇风霜的摧残,他们是不幸的;面对磨难,乐观面对,他们是坚强的。
他们的不幸让洛中人揪心,他们的坚强让洛中人动情。在获悉情况后,杨云逸校长首先在行政会议、教职工大会上作了动情的介绍,又通过学校红十字会、学生会在全校师生中发起募捐倡议,于是,在整个洛中校园,爱心暖流在涌动、在奔腾、在澎湃。
老师们行动起来了,学校领导带头捐款,中层干部紧紧跟上,全体教师闻风而动„„
学生们行动起来了,高二(10)班人人踊跃,高二(8)班个个争先,初一(9)班、初二(9)班,这两个由新市民子女组成的班集体献爱心却毫不逊色„„
感动洛中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师生中:
陆爱珍,保安公司派驻学校的舍管队长,在离任时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韩浩明、吴小菊夫妇,多次捐助过贫困学子,这次又奉上了他们沉甸甸的爱; 张素友,这个平时一贯稳健精细的汉子,献爱心时毫不犹豫; 高二年级俞斌、王林杰同学的家长鼓励孩子要多捐一点,捐重一点; 还有学校临时聘用的全体食堂人员、全体舍管人员„„
短短一个星期,洛中红十字会收到的善款就高达九万六千余元。
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的支持,武进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到现场进行了采访。通过本次活动,既帮助两位面临困难的同学走出困境,同时又能让所有参与捐助的同学从他们与病魔抗争的事迹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珍贵,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
二、系列活动——“生命因爱心绽放精彩”生命教育冯南、朱虹访谈活动
朱虹、冯南两位本该享受欢乐和美好的花季男女,却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突发性脊椎弯曲这样的疾病,在病魔无情的吞噬下,他们承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折磨,坚持着他们的学业,保持着他们的人格和学业的优秀。带着好奇、带着对生命的敬畏,3月17日下午,艺术楼演奏厅我们举行了“生命因爱心绽放精彩”的生命教育主题访谈活动。
访谈由赵洁老师和谈菁老师主持,冯南、朱虹同学的妈妈、班主任章老师、黄老师和两位同学所在班级的同学,在爱心捐款中表现踊跃的学生代表,蔡校长等先后应邀上台和主持人共同畅谈生命这永恒的话题。
安静的舞台,柔和的灯光,优美的音乐,主持人循循善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冯南、朱虹等同学的心路历程。冯南同学在困难和病魔面前的乐观和自信,朱虹妈妈口中女儿的孝顺和顽强,班主任老师的啧啧称赞和殷切期盼,同学眼中的勤奋和优秀,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是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不畏苦难的坚强意志感动了我们,爱心是我们的敬意,也是我们今后认真学习的动力”被邀请访谈的学生代表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语文特级教师蔡建泉副校长最后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交流了对生命的体验,他希望同学们通过活动,理解奋斗的意义,同学相互友爱的意义,珍爱自己有限的生命,享受快乐的每一天。
三、系列活动——“寻美上海,感悟生命”《常州日报》小记者采风活动
踏着三月初春的第一缕晨曦,我校《常州日报》50多位小记者走进了上海!三月,上海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生命的、青春的、理想的激情在这片金色的土地上燃烧!小记者们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参观了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游览了东方明珠和浦东风貌,采访了“大娘水饺”上海地区总经理王晓伟先生。
他们感受到三月的上海是红色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党旗下庄严的宣誓如雷在耳,一句句誓言在炮火与硝烟中得到了血色的印证,在社会主义实践的道路上绽放出异彩:镰刀,斧头,炮火,硝烟,新中国,改革开放,和谐社会„„在这红色的三月,人们从四面八方专程来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瞻仰先哲遗风,缅怀革命领袖,迎接思想的洗礼!三月的上海,将注定成为红色的海洋!三月,革命的激情燃烧在上海!
他们感受到三月的上海是绿色的。科技馆生态园内,生命在以另一种形式向我们发出绿色的召唤!莽莽苍苍的热带原始雨林,带给我们的是绿色的视觉冲击,3 青翠欲滴的灌木丛林,温润暖湿的植被苔藓,千奇百怪的丛林生物,都在向万物灵长——人类发出无声的召唤!它们让你感叹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感叹于生命的丰富多彩,感叹于生命的顽强不屈!绿色是生命最顽强的颜色,三月的上海淹没在绿色的海洋中!三月,生命的激情燃烧在上海!
他们感受到三月的上海是银色的。科技之光普照了整个上海:浩瀚宇宙有我们人类探索留下的深深脚印;茫茫夜空星星是我们探索时不灭的指明灯;微观世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鲜为人知的科技视窗„„银色是希望的颜色,它可以描绘出我们未来的蓝图,三月的上海被笼罩在银色的科技之光下!三月,科技的激情燃烧在上海!
他们看到了我们常州餐饮龙头“大娘水饺”立足大上海放眼全世界的豪迈气概,“水饺,中国的;大娘水饺,世界的!”这一经营理念,让小记者们鼓掌欢呼!
围绕这次采风活动,我们在《常州日报》刊登了“小记者苑”专刊,同学们妙笔生花,把他们在上海的所见所感用最真实而质朴的文字传达给每一位热爱生命的朋友!
四、系列活动——“感悟生命责任,成就美好未来”黑板报比赛
在生命教育活动周期间,全校举行了生命教育系列活动之“感悟生命责任
成就美好未来”的黑板报评比。意在让每个班级都营造出生命教育的浓厚氛围,人人参与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各班级积极准备,精心设计,及时出刊了一期质量较高的黑板报。特别是初一年级、高二年级整体质量较高,凝聚了各班同学的智慧和心血。评比结果如下: 一等奖:
初一(2)班
初二(8)班
初三(8)班
高一(9)班
高二(2)班
高三(1)班 二等奖:
初一(1)班
初一(3)班
初二(9)班 初二(6)班
初三(7)班
高一(4)班 高一(10)班
高二(9)班
高二(10)班
高三(11)班
三等奖:
初一(4)班
初一(7)班
初一(8)班
初二(2)班
初二(1)班
初二(7)班
初三(1)班
初三(2)班
高一(7)班
高一(3)班
高一(5)班
高二(4)班
高二(5)班
高二(6)班
高三(13)班
高三(6)班
五、系列活动——“学奥运精神,秀生命精彩”手抄报比赛
2008年是中国奥运年,3月10日—3月16日又是我校“阳光心灵
快乐成长”生命活动周,我校特组织了“学奥运精神,秀生命精彩”手抄报比赛,让学生了解奥运历史,学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激发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更加自觉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抓住生命中最美好的春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
“阳光心灵,快乐成长”生命教育周活动是一项对我校学生集德育、科技、美育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次“生命教育周”系列活动,让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发动了社会多方积极因素,带动社会的关注、社区的互动和家庭的参与,对我校学生进行了生命与健康、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责任、生命与安全、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激发了学生生命的潜能,提升他们生命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圣和美好,更加用心呵护生命的尊严。我们通过生命教育,使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通过生命教育,使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通过生命教育,使人格变得正直而强健;通过生命教育,幸福从此熙熙攘攘,溢满心房。
“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是我校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仰望生命的高度”,应该成为我们全部教育的追求。我们将继续关注生命教育这个永恒的话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我校学生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释放他们的生命激情,使他们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生命之花灿烂开放,生命之火熠熠燃烧,生命之水欢畅奔流!
6.中学生命教育 篇六
扩大我校生命教育品牌的影响,努力构建一个有益学生生命发展的大环境;既借助家庭、社区等多种渠道实施生命教育,形成唤醒优化学生生命意识的合力;另一方面又将生命意识辐射到整个社会,形成生命教育的良性大循环。在服务社区群众、优化社区管理、促进社区和谐中,充分发挥学校德育能动作用,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做贡献。
二、活动主题
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珍爱宝贵生命。
三、活动时间
5月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00
四、活动地点
塘藕社区塘藕中学“生命教育”社区实践基地
五、活动内容
1.主题学习(珍爱宝贵生命):向塘藕社区(农家书屋)赠送生命教育校本教材《为生命护航》系列丛书。
2.主题宣传(掌握减灾技能):在社区道路两旁展示防灾减灾与生命安全的宣传牌、发放相应宣传资料。
3.主题教育(丰富生命内涵):举办“藕中名师咨询活动”——对社区居民和学生及家长进行以“呵护生命,尊重生命”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咨询。
六、活动安排
1.校长室:负责与塘藕社区联络活动事宜,落实场所、桌椅等布置。
2.德育处:负责编印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传单,组织学生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及行人派发宣传传单。
3.师训处:落实参加咨询活动的老师(校、区、市级教学德育新秀、能手,塘藕社区党员);制作教师介绍座位牌。
4.总务处:布置会场横幅、宣传撑牌;制作绶带。
5.z:制作横幅、负责摄像、摄影。
z市塘藕中学
7.中学生命教育 篇七
一、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最早于1976年由民间团体从日本引入, 并以伦理课程的形式在一些学校中实施。1997年台湾教育部门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 组织有关专家和学校规划《生命教育实施计划》, 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编写相关教材和培养师资队伍等, 生命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全面实施, 台湾正式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 并将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 至此台湾生命教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从以“预防自杀”为主, 逐渐发展为以匡正社会风气、提升生活品质和重建社会价值为目标, 生命教育呈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1]
二、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 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有“从生论生的生命关怀伦理取向”和“从死论生的死亡体悟生死取向”两大主流。“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从生的层面引导学生了解生命, 体验生命活着的意义, 陶冶健全的人格, 其课程的目的在于认知群己关系、增进人我和谐相处, 提升对人、事、物的关怀。[2]其课程目标可表述为:认识生命—关怀生命—珍惜生命。“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从死的层面引导学生认识死亡的本质, 进而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其目标为认识死亡、建立正确面对死亡的态度和有效的适应方式, 以理性的态度省思生命与死亡的真谛,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了解生命的意义, 珍惜生命, 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3]死亡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目标可表述为:认识死亡—尊重生死—珍惜生命。可见, 不同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其实施路径不同, 但其终极目标都旨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2. 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
生命教育取向的多元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使得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呈现多样化特点。“从生论生的生命关怀伦理取向”生命教育课程包含社会教育、伦理教育、家庭教育、生涯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从死论生的死亡体悟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课程包括生死教育、哲学教育和宗教教育等内容, 具体包括认识死亡、失落与哀伤的心理调试辅导、特殊死亡议题的探讨 (如安乐死、艾滋病) 、丧葬仪式与死亡禁忌学习等。归结起来, 台湾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包含人际关系、伦理、生死学、宗教、殡葬礼仪五大课题。
三、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有效实施涉及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外部支持等方面。台湾地区的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有以下特色。
1. 教材选择方面
台湾地区许多中学参照生命教育课程纲要自行编制教材, 强调教材应与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的衔接, 教材内容应与时俱进。同时教材内容要尽量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时事相结合, 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做判断和抉择。教材各章节之后, 提供各种“启发式问题”“思考性问题”或“讨论性问题”, 使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学得并尊重多元价值, 亦提供相关辅助读物或媒体资料,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4]
2. 教学方法方面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包括活动课程与理论课程, 强调体验、省思和实践。理论课程部分教师采用讲演法、启发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价值澄清教学法等进行, 而活动课程部分采用座谈、参观、访问、演练、调查、辩论、竞赛、服务学习、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总之要做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可结合采用多媒体和各种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另外强调教师授课必须遵循“态度必须开放、立场不必中立”的原则, 并协助学生遵循此原则来学习。[5]因为中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 对人、对事、对物缺乏准确的判断, 若教师授课中持模棱两可的立场, 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3. 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涉及怎么评价、谁来评价和评价什么等方面的问题。在台湾地区《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生命教育”课程纲要》中指出, 生命教育课程的成绩评定以“能达成课程目标”为原则, 评价的范围包括行为、态度、知识与技能等方面, 可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及每堂课教学中进行, 而评价方法倡导适当多元,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6]可见, 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 突出对学生行为、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评价, 倡导评价方法多元化, 反对采用单一量化手段对学生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
4.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辅助读物、影像资料和其他校内外课程资源等。台湾地区许多中小学设立了专门的生命教育研究委员会, 承担着生命教育发展研究的功能, 负责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材的编制、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等, 如聘请生命教育专家到学校做报告, 组织不同学校之间进行生命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和交流会, 等等。[7]这些做法提高了生命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5. 外部支持力量方面
课程的有效实施还受到外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如政府重视程度、师资水平、社会舆论导向、学生家长的态度等。在台湾, 地区政府的推动在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台湾地区政府从政策精神的倡导、资源的整合与提供两个方面推动生命教育的实施[8], 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 并规定中小学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同时, 政府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 组织师资培训等。如今, 台湾地区大部分中小学配备了生命教育的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 这无疑有效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发展。同时台湾地区的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研习活动和相关活动、出版宣传品、组织学生夏令营和家长研习活动等, 有效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上至政府部门, 下至学校、非营利民间组织, 均做出有效行动, 这让台湾中学生命教育在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中不断发展。
四、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对大陆的启示
1. 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作用
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地区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前述的台湾地区教育部门采取的举措都体现了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生命教育的高度重视。而大陆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明显不足, 当前只有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关的指导纲要。为推动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 笔者认为应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 国家教育部应出台相关的指导纲要, 使地方教育部门有据可依。各地区可结合当地实际, 成立“生命教育研究委员会”, 负责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 如编制教材、培养师资等。各学校应成立“生命教育教研室”, 负责本校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工作。总之, 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学校层面都应重视, 真正落实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 重视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
2. 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生命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在构建目标体系上, 笔者认为, 不管实施何种取向的生命教育, 其终极目标应是一致的, 即应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应构建“认识生命 (认识死亡) —关怀生命 (尊重生死) —珍惜生命—发展生涯—自我实现”的生命教育目标体系。生命教育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 体会生命的意义, 认识生命的基本议题, 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 并转化为生命正能量, 珍爱生命, 获得尊严。中级目标为帮助学生发展生涯, 当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时, 应帮助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生涯规划, 构建生命的愿景, 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彩绘亮丽的人生。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促成学生达到自我实现, 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体悟中, 不断调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达到人格和心灵的成长。
在内容方面, 笔者认为大陆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应包含生死教育、伦理教育、道德教育、性教育、婚姻家庭教育、生涯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大陆许多学生对宗教文化不了解, 也无宗教信仰, 因而在生命教育课程中加入宗教教育的内容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可考虑删除这方面的内容, 或融入哲学教育的内容中进行。构建生命教育的保障体系, 笔者认为学校在师资配备、教材选择、经费使用方面都应有一定的保障。学校可成立专门的教研室, 配备分管领导, 负责生命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应组织相关人员结合本校实际编制校本教材, 并组织教师进行课前培训, 使教师充分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教学方法。同时应完善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 倡导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除了对学生进行评价外, 也应对教师、学校进行评价, 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师, 在计算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 对其教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并给予一定的激励。
3. 开发生命教育校内外课程资源
台湾地区在“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之下设立了“课程与教学推广组”专门负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推广工作。大陆地区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上明显不足, 教育部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研发, 编写一些典型的教辅教参、生命教育读本、音像资料等, 供各地学校参考。而学校更应注重本校实际, 组织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除此之外, 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可促进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改善课程实施的效果。
4. 建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
生命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一支有力的师资队伍, 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培养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 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各学校指派一定的教师或自愿报名参加课程培训, 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通过专家讲解、现场教学观摩、观看视听教学资料、举办交流会等方式加深教师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识, 并指导教师的具体教学。大陆地区可借鉴这些做法, 除了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理论讲解外, 更应注重实践指导, 使教师真正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2006 (11) .
[2]钱永镇.校园推动生命教育的具体做法[J].上海教育研究, 2006 (10) .
[3]刘香.不同取向生命教育课程对高中生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及生命意义影响之研究[D].南华大学, 2003.
[4][5][6]台湾地区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生命教育”课程纲要[Z], 2008.
8.中学德育的新领域:生命道德教育 篇八
生命道德教育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具体体现为以下两点:
现实生活中呼唤生命道德教育
当历史的车轮驶向物质极为丰富的21世纪时,人类却迷茫了,困惑了:生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尤其令人痛心的是那些中小学生们,他们在学校和家长的“强制”下,为了能融入生存竞争的未来社会,只能放弃一切,努力学习。他们难以感受到生命的快乐、美丽和丰富多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而一些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和一些敏感的孩子,则更深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他们找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有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了生命。不难理解的是,与对自己生命的轻视相伴随的是对别人生命的轻视,对他人的生命缺乏尊重和宽容,使得敲诈、欺压,甚至流血等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一桩桩血淋淋的惨剧令人震惊、痛心,孩子们何以如此漠视生命?笔者曾对所在学校的296名初中生进行了生命意识问卷调查,也访谈了部分学生。在同孩子们探讨有关生命的各种问题时,孩子们的渴望、兴奋、欣喜、好奇之情让我激动和叹息,他们像一棵棵久旱的小苗,盼望着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人生的指引……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关爱生命的教育是多么重要。
对道德教育的反思
我国自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文化价值取向并存的局面。这一切冲击着学校德育,使得与原计划经济模式相匹配的学校德育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反思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性差的原因,究其根源,是无“人”的教育。他无视生命的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脱节,甚至相悖;采取简单化、灌输式、说教式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内容的“理想化”“政治化”脱离现实,强调整体性的社会制度、社会次序与一切行为规范,将理想化的道德视为现实的道德,忽视对生命的现实关注,脱离每个个体生命成长的具体的、现实的生命需要来进行道德教育,并以此来评价个体生命的行为道德与否,在道德教育中出现了生命的“空场”。道德对于生命个体变成一种教条,而不是主观上的接受,很难对学生产生真正的德育效果。
当今德育教育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重视书本,重视知识,将个体道德生命的形成与发展视为外塑的产物。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德育,只能解决知与不知,会与不会的问题,却不能解决信不信、能不能的问题。因此,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命——生活相割裂,忽视了个体生命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导致知行不一,形成个体生命人格的缺陷。
道德教育手段的“说教与灌输性”。现代德育以“美德袋”的形式进行灌输教育,关注普遍的道德原则、规范,忽视或无视学生的生命经历、感受和体验,忽视个体生命所处的具体的、现实的道德情境,以抽象的、单一的、绝对的“善”、“正确”与“错误”为标准来要求和衡量个人的动机与行为。当然,在此笔者并不否认外部道德灌输的作用,而是认为在强调外部灌输的同时要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个体的主观性和情感体验,而不要以固定的、一成不变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下一代人。
反思我们的道德教育,其目的、过程和手段都围绕着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塑造为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人,将一个自然性的生命体塑造为一个社会性的人而展开。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认为:这样的道德教育就必然将自己置于一个无视和贬低人的生物自然性和个体自然性的际遇,现实德育就变成了压抑人的正当自然性和个体性的外加于人的枷锁,这无疑消弭了德育的内在魅力。国际上的一些专家、学者也曾指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和生态上的祸害,就必须从内心最深处改变,也就是从生命教育着手做起。
将生命纳入中学德育视野
的依据
生命与道德是息息相关的,道德规范并不是客觀精神的体现,道德无论就其起源还是发展的动力而言,都是来自于生命,这就促使人们从生命的源头找寻道德的意义,实现道德向人的生命的回归。
1.道德的源头——生命的自爱
生命哲学家们从生命的源头来寻求道德的依据,认为道德有利于生命的充实,而非戕害生命。18世纪的启蒙主义者卢梭和爱尔维修强调,道德的起源在于自爱。爱尔维修认为自爱就是身体的感受性,他有着趋乐避苦的特性,这种情感使人寻求幸福,同情别人本质上是因为这种同情对自己有利。因此,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以求达到两者的平衡;而卢梭认为,自爱是一种善的萌芽,自爱并非自私,“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成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一个人心中都是可以找到它的根底的。”
2.道德的原则——生殖(生命)的原则
19世纪后半叶法国哲学家居友进一步揭示了生命与道德之间的本质联系。他认为,科学的伦理学建立的基础不是制裁与义务,而是现实的事实本身。“我们自然本性的主要和基本的事实是,我们是活生生的、富有情感并能进行思维的生命”,因此科学的伦理学应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生命是道德的动力,“我们只能从生命中获取道德的原则。”生命需要营养,更需要扩张与繁殖;生命力产生行动与创造的欲望,或者生命力向其同伴扩散,便构成了“道德生殖”,所以,道德不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的强制,而是生命的本能需求使然。道德义务不是“应该如此,所以我能如此”,而是“我能如此,所以我必须如此”。因此,德育只能以生命为依托,顺着生命的轨迹逐渐发展,与生命融为一体,并不断发展变化。
3.生命本身具有道德教育价值
生命本身具有最深层的道德教育价值,其突出表现为“死亡”的生命意义。首先,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生活和探询生命意义。别尔嘉耶夫认为,“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有死亡,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学林出版社[上海]2000.330页。)死亡使人意识到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子;其次,死亡易于唤起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当个体生命面对垂危的生命或逝去的生命时,会情不自禁地唤起他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种道德情感主要有不忍之情、珍惜之情,他不仅唤起个体生命对人类生命的关爱,而且也能够产生对他类生命存在的认同感,进而产生道德行为。
生命和道德之间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生命是一种最为有力的、有效的道德教育资源,也是道德教育之所以可能的根源所在。将生命纳入道德教育的视野,恰能实现生命本身的道德教育价值,也更有利于道德教育的“亲人性”与“有效性”的实现。因此,无论是站在整个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校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思考,学校德育都必须摆脱一时的功利限制,把学校德育的主要目标和功能定位在发展学生的个体生命上,引导学生发现、培育人生的意义,向“以人为本”,踏着学生生命的节拍,和着学生生命的律动,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型。
中学德育中生命道德教育
的内涵
所谓生命道德教育,就是在中学德育中关注对青年一代进行整体人生的塑造,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有限性,欣赏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理想,最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这决不是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知识的教育,而是上升到人文关怀层面的伦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对当今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除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存在形式之外,更多的是关注生命的伦理精神方面——人生目标、人生价值、人生超越等等,以期实现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传授生命知识——生命道德教育的基础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所以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有关生命起源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以及人的成长、生病、衰老、死亡等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接受痛苦与困难是生命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痛苦与失落。加强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看待生命现象,既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又认识到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相互关爱与友善的基础上发展其内在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做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2、优化生命关系
学校生命道德教育应提升到“以人为本”的人类社会领域。因为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他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人具有“社会性”,而人的“社会性”的实质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以在学校生命道德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既珍视自己的生命,又珍视他人的生命及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关心弱势群体,关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
3、提升生命价值
9.中学生励志演讲:感恩生命 篇九
当你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离开母体的时候,一个生命降落人间,这就标志着又给人世间增添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无比欢乐。从这一刻起多少人关注着你,期望着你快快长大,成材成器。感谢生命,有了生,一切便有了可能。
史铁生二十岁时截去了双腿,但并未截去他对生命的热爱,在面对悲剧的背景、必死的归宿时,他悟到了:“既然只能走在这条路上,为什么不在这条路上纵情歌舞一番呢?”于是一路上他不羁不绊,挥洒自如,把路上的高山和深渊都笑着玩了一回,玩得兴致盎然。
晚年的贝多芬不仅双目失明,而且耳朵也聋了,但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写出了《英雄》《命运》等不朽的音乐篇章。
美国着名作家海伦。凯勒在很小的时候,疾病使她变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用她残存的触觉,写下了光辉的一生。
在命运面前,在厄运面前,他们都是生命的巨人,是将“人”字放大在天地间的巨人。
冰心老人在《谈生命》中曾经说过: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的,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所以,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生命是一条河,有急就有缓;生命是一条路,有平坦就会有坎坷;生命是一支曲,有高音就会有低音;生命是一朵花,有绽放就有凋谢。有晴就有阴,有圆就有缺,有爱就有恨,有美就有丑,有快乐就会有痛苦。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所以,坦然面对你生命中的风和雨,感谢生命给予你面对生活的机会。
10.中学生感悟生命的作文 篇十
一、《生命的意义》
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失去了壮观;大海,如果失去了浪涛的奔腾,就失去了浩瀚;人生,如果只求两点一线的安逸而本末倒置,便会失去对生命的追寻。
感悟生命,我们才会懂得它的悲壮;体会它的豪迈,感受它的价值。
生命历史的风有过它的悲壮。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生命的悲风中发出阵阵哀鸣。
他们和文天祥一样,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长短。
惶恐滩头,零丁洋里,涛声依旧,叹息不再。然而时间只侵蚀了一个人的物质存在,却无法风化那煌煌诗句中的记忆。谁能忘记文天祥的“辛苦遭逢,干戈寥落”。谁又能忘记那个闷热的雨夜,矮小地牢中挥笔走蛇的高大身躯。“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他正是借天地正气哺育自己,翻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页。
再次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超脱老子骑青牛而过的函古险塞,踏过孔子脚下不逝的东流之水。蓦然回首,生命微笑。杜甫感悟了生命,于是便让汗青中多了一位诗中圣哲。纵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若”;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的悲凉”;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长林梢”的窘境,少陵亦不改自志,用一只如椽巨笔还原了历史本相与民生疾苦,体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然而现实的世界里一片狼藉。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素琴吟风的高雅不再,短笛赏月的古韵难留。现代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难以再想古人那样感悟生命的价值了。
展望当今,成年累月的纠纷;动荡不安的社会,不断衰退的道德品质,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种种劣迹弥漫在我们的周围。人们难以再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悠然自得了;难以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般飘逸洒脱了;难以再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温婉简约了。
我们如果没有能力,那就不要奢求自己的生命像春天花而般的.绚丽多彩;像夏天草木般的;枝繁叶茂;像秋天落木般的萧萧而下;像冬天雪花般的漫天飞舞。
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那就享受绿叶的悠然吧。
生命本该如此。感悟生命,就应该去拥抱那份鱼翔浅底的空灵;去拥抱那份蝶舞花丛的自由;去拥抱那份雁游碧天的豪迈,作回真正的自我。
二、《感悟生命》
多彩的生命,人们赋予了它多彩的含义。哲学家说人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生、老、病、死是不可违抗的自然法则。但人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并且当宽度达到一定量时,这个人会在世人心中得到永生。
人的一生短短数十载,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瞬。但同样是这短短的一瞬,有人除了白骨一堆什么都没留下,有人却被世人铭记在心千百年,为后世所景仰。
从古至今,人们用自己的步伐踏出了一条条生命之路。抗元为国,誓死不降的文天祥,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至今仍广为流传;岳飞精忠报国,英勇善战,为国收复失地无数。
在如今,有更多的人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多彩的生命。有这么一位干部,与乡亲们共同抗洪,结果撇下自己的父母、妻子和未成年的女儿走了;有这么一位老师,为了救自己的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这么一位公民,为了照顾孤寡老人,花光了自己的积蓄;有这么一位警察,为了抓捕逃犯,壮烈牺牲……年轻的他们之所以能被世人铭记,是因为他们生命的宽度远远超过了其生命的长度。此时,生命的长度已并不重要,因为生命的宽度已取而代之。
“人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幽幽之际,我坐上时空的纸鹤,穿越时空隧道,向留下不同生命轨迹的人发出叩问。
我问中国建桥史上、钱江大桥的功勋茅以升:“你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条件下,为何能承担起如此的重任?”茅以升慨然回答:“在建桥上面我决不后退半步,钱江大桥的成败不是我一个人的小事,而是能不能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大事。”
我问执法为民的楷模任长霞:“面对钱势,面对残忍的凶犯,你为何能顶住压力,除暴安良?”任长霞说:“我永远记住领导的那一句话——你一踏上登封的土地,登封63万老百姓的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登封那么多的古迹保护,就是你的责任了!”
我问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的谭千秋:“在地震来临的一刹那,你的心中为何只有学生?”他没有回答,用他特有的方式告诉了我: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问幸福成长中的我:“你的生命会是泰山,亦或是鸿毛?”
11.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语文 生命教育 文本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24
生命是美丽而宝贵的,美好的生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生命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担负着塑造学生的纯洁心灵、教育他们热爱和珍惜生命的重任。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给成长中的孩子们以有关生命意识的丰富养料,那将是一种可怕的失职和遗憾。而更重要的是,语文课具有进行生命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课本素材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生命能量。那一首首激情洋溢的诗歌、一篇篇优美生动的散文、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都包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可以说,语文就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学科,她以人类文明成果的丰厚积淀来孕育和滋养新的生命。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
大思想家卢梭在《忏悔录》中说:“大自然塑造了一个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句话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教育者应当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作最珍贵的财富。”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有着丰富的个性和完整性,是多元化的存在。学生最佳发展与健康成长,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与所在学校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生命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理论,而是教育的精髓所在。众所周知,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语文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关注学生内在生命,拓展其精神空间,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我们要把专制的课堂民主化,封闭的课堂开放化,死板的学科内容生活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好、处理好突发的生成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有思想”的语文、“有情感”的语文和“有生活”的语文。
二、努力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情感
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所以语文教师要挖掘隐藏在语文课程和语文知识中巨大的精神财富,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形成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语文文本就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情感体验的很好载体。情景交融的诗歌,富含哲理的散文,主题鲜明的小说,哀婉动人的戏剧,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古文学习中要让学生从苏武身上感悟那种矢志不移、顽强坚韧的精神,从司马迁那里领会忍辱负重、直面厄运的情怀……对鲁迅的《祝福》主人公的分析,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人物命运的挖掘上,而要上升到尊重生命的伦理层面:祥林嫂的死既有制度对她的迫害,还有柳妈以及鲁镇的人对她的恐吓和冷漠,这也是她走向死亡的催化剂。由此教育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要学会同情和体谅他人的不幸,拥有一种悲悯情怀。在教学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要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坚强地面对生命过程中的艰难坎坷,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让学生感悟人的生命历程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能勇于面对、勇于接受挑战,怀着感恩的心学习和生活,生命就会更灿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应深入文本,认真朗读、品味文中描写作者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从颓废、绝望到坚强的心路历程,教育学生要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同时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文本情感因素很浓,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主旋律,有爱国、思乡、怀人的情怀,有智者的声音和仁者的呐喊。充分发掘并利用好文本中的生命情感,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产生并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崇高的人格。
三、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生命的意识
人们常说,生命无价。是的,生命之花是那样的美好,又是那样的宝贵,因为它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悲哀地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命的态度根本不是珍惜和热爱,而是漠视和践踏。有的学生因为情感受挫而选择绝食、自残甚至自杀,有的年轻人因为工作难找而失去生活的勇气,甚至有小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而相约跳楼,更有学生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冲突就举刀杀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情景引发我们的深思,我们的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冰冷的理性的知识和每一次考试的高分吗?而最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我们语文老师又应该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之外,给学生一点怎样的精神养料以呵护他们的生命健康成长呢?我想,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要让学生明白,生命需要用心呵护,珍视它,爱惜它,绝不可随意破坏、践踏甚至杀戮或抛弃生命。要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学会敬畏别人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以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素质来加强生命的韧性以承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还要以一种宽广包容的胸怀去宽容别人的错误,以一颗善良和热情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所有的这一切都必须有一颗热爱生命之心,热爱生命就会热爱自己、热爱他人,就会热爱生活中的一切体验,不仅是喜乐幸福,也包括悲哀愁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素材,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首首优美生动的诗歌、一篇篇字字珠玑的美文来引导学生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体悟生命的美好和珍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而学会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命,懂得尊重和敬畏他人的生命。
四、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校园也不再是纯净的象牙塔,学生的思想行为也折射出物欲拜金的浮躁之风。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好,就一味地去追求名牌、时尚,以大把花钱、吃喝玩乐为能事,早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有的学生来自农村,经济条件本来就差,全靠父母打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却也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把许多精力花在结交朋友、追赶时髦上。前者往往因出尽风头而洋洋得意,后者常常为力不从心而垂头丧气。这些糊涂的孩子恐怕都把这建立在父母辛劳基础上的物质享受当成了理所当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是多么无知和愚蠢的行为。作为孩子心灵塑造者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在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浪费生命,该是多么的痛心和着急啊!因此,我们应当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教育学生明白生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美丽还是平凡,它都是宇宙间最值得欣赏的风景,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一种令人无比激动的过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生命的每一个日子,都有其内在的美丽。欣赏生命实质上也是欣赏灿烂多姿的自己,享受生命就是用心品味生命本身的美丽,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生活本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是短暂却又最精彩的。多一份欣赏,生命就会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让你的生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在欣赏自我的同时,也要懂得欣赏别人,为别人的优秀而喝彩,为别人的成功而欢呼,摒弃狭隘与自私,学会担当和分享。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课本中的情理触发点,用一颗敏锐的心去捕捉学生心灵的共鸣点,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现生命本身的美,懂得用正确的态度去欣赏和享受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从而提升生命的境界。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在语文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在学生年轻的心里播下的那些属于生命的美丽高贵的种子就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12.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篇十二
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
大思想家卢梭在《忏悔录》中说:“大自然塑造了一个我, 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句话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 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教育者应当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作最珍贵的财富。”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是处于发展过程中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 有着丰富的个性和完整性, 是多元化的存在。学生最佳发展与健康成长, 他们的生活和命运, 与所在学校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因此,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把生命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理论, 而是教育的精髓所在。众所周知, 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语文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 关注学生内在生命, 拓展其精神空间,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我们要把专制的课 堂民主化, 封闭的课堂开放化, 死板的学科内容生活 化。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利用好、处理好突发的生成资源,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有思想”的语文、“有情感”的语文和“有生活”的语文。
二、努力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情感
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所以教育 之“育”应该从 尊重生命 开始。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所以语文教师要挖掘隐藏在语文课程和语文知识中巨大的精神财富, 采取有效 的手段使 其变成生 命教育资源, 启迪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化中的精神力量, 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 形成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语文文本就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情感 体验的很好载体。情景交融的诗歌, 富含哲理的 散文, 主题鲜明的小说, 哀婉动人的戏剧, 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古文学习中要让学生从苏武身上感悟那种矢志不移、顽强坚韧的精神, 从司马迁那里领会忍辱负重、直面厄运的情怀……对鲁迅的《祝福》主人公的分析,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人物命运的挖掘上, 而要上升到尊重生命的伦理层面:祥林嫂的死既有制度对她的迫害, 还有柳妈以及鲁镇的人对她的恐吓和冷漠, 这也是她走向死亡的催化剂。由此教育学生要相互尊重, 相互关爱, 要学会同 情和体谅他人的不幸, 拥有一种悲悯情怀。在教学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 要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坚强地面对生命过 程中的艰 难坎坷, 对生命的 理解和珍惜, 让学生感悟人的生命历程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难和挫折, 但只要我们能勇于面对、勇于接受挑战, 怀着感恩的心学习和生活, 生命就会更灿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 应深入文本, 认真朗读、品味文中描写作者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从颓废、绝望到坚强的心路历程, 教育学生要懂得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同时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 文本情感因素很浓, 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主旋律, 有爱国、思乡、怀人的情怀, 有智者的 声音和仁者的呐喊。充分发掘并利用好文本中的生命情感, 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产生并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崇高的人格。
三、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生命的意识
人们常说, 生命无价。是 的, 生命之花 是那样的 美好, 又是那样的宝贵, 因为它于每个人只有一 次,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悲哀地发现, 有些学生对生命的态度根本不是珍惜和热爱, 而是漠视和践踏。有的学生因为情感受挫而选择绝食、自残甚至自杀, 有的年轻人因为工作难找而失去生活的勇气, 甚至有小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而相约跳楼, 更有学生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冲突就举刀杀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情景引发我们的深思, 我们的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冰冷的理性的知识和每一次考试的高分吗?而最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 我们语文老师又应该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之外, 给学生一点怎样的精神养料以呵护他们的生命健康成长呢?我想, 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要让学生明白, 生命需要用心呵护, 珍视它, 爱惜它, 绝不可随意破坏、践踏甚至杀戮或抛弃生命。要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也要学会敬畏别人的生命。因此, 我们要以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素质来加强生命的韧性以承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我们还要以一种宽广包容的胸怀去宽容别人的错误, 以一颗善良和热情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所有的这一切都必须有一颗热爱生命之心, 热爱生命就会热爱自己、热爱他人, 就会热爱生活中的一切体验, 不仅是喜乐幸福, 也包括悲哀愁苦。在日常的 教学活动中,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素材, 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首首优美生动的诗歌、一篇篇字字珠玑的美文来引导学生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 体悟生命的美好和珍贵,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从而学会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命, 懂得尊重和敬畏他人的生命。
四、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校园也不 再是纯净的象牙塔, 学生的思想行为也折射出物欲拜金的浮躁之风。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好, 就一味地去追求 名牌、时尚, 以大把花钱、吃喝玩乐为能事, 早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有的学生来自农村, 经济条件本来就差, 全靠父母打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却也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把许多精 力花在结 交朋友、追赶 时髦上。前者往往因出尽风头而洋洋得意, 后者常常为力不从心而垂头丧气。这些糊涂的孩子恐怕都把这建立在父母辛劳基础上的物质享受当成了理所当然, 而他们却不知道这是多么无知和愚蠢的行为。作为孩子心灵塑造者的我们, 看到自己的学生在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浪费生命, 该是多么的痛心和着急啊!因此, 我们应当 以课堂教学为契机, 教育学生明白生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 美丽还是平凡, 它都是宇宙间最值得欣赏的风景, 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一种令人无比激动的过程, 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生命的每一个日子, 都有其内在的美丽。欣赏生命实质上也是欣赏灿烂多姿的自己, 享受生命就是用心品味生命本身的美丽, 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 活得有意义。生活本是多姿多彩的, 生命是短暂却又最精彩的。多一份欣赏, 生命就会焕发出无穷的 魅力, 让你的生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在欣赏自我的同时, 也要懂得欣赏别人, 为别人的优秀而喝彩, 为别人的成功而欢呼, 摒弃狭隘与自私, 学会担当和分享。这就要 求我们的语文教师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课本中的情理触发点, 用一颗敏锐的心去捕捉学生心灵的共鸣点, 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现生命本身的美, 懂得用正确的态度去欣赏和享受生命, 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从而提升生命的境界。
【中学生命教育】推荐阅读:
感悟生命的中学生作文10-04
中学生感悟生命初一话题作文09-17
中学生珍爱生命散文随笔10-11
中学生关于珍爱生命国旗下讲话稿08-17
《植物也有生命》生命安全教育教案06-23
学校生命教育06-18
生命安全教育方案10-30
生命安全教育随笔12-19
生命安全教育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