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6篇)
1.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篇一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2500字
陈铁真
利用暑期放假,我翻阅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对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末期,应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各领域教学不是孤立的,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注重各领域目标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因特别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原则。
通过学习《指南》我深刻的领会到整体性课程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当今幼儿课程的发展趋势,我认为这种整合应该从三个方面:首先要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避免片面的把课程看成是分离的一门门学科。其次是实施者的整合性。每个具体的活动内容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出发有教师、幼儿、家长相互配合参与共同完成,因此新的课程的实施成功与否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与课程之间的相互适应,他将一系列的理论的观点转化成课题内容的尝试,它对原有的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关注幼儿学习发展的整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以儿童为本。
尊重儿童的特点、兴趣、爱好、动机,遵循儿童适应性的原则,而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着个体差异,如:学习故事讲述《小桃仁》,有的幼儿能结合情境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有的孩子还能主动的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故事的内容,我们要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课程的编制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在儿童现有基础上有一定提高和发展为原则,鼓励儿童去积极地发现和创造,课程的设计给教师和儿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共同建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二、课程内容与儿童生活及社会现实紧密联系。
既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又要强调课程的社会相关性,它不像学校课程内容那样有严密的学问逻辑体系,它更多的是培养幼儿的素质基础,重点在于促进幼儿发展。他与小学教育不同,既要适合社会要求又要适应幼儿年龄特点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发展,如学习欣赏古诗,重点是体会其中的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比如《指南》要求4、5岁的幼儿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这一目标的达成可以与认识消防队员或解放军的活动相联系;如艺术教育《唱唱自己的名字》在学会唱自己的名字后,唱唱同伴的同伴;再唱唱周围喜欢的人,最后上升到唱唱我们共同的名字“中国人”,从唱自己名字的愉悦心情上升到自豪的唱出我是中国人,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建立初步的民族意识,把幼儿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潜移默化的引导儿童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培养儿童对社会的关爱。
三、课程的研究走向多学科的整合。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将知识与能力、情感课程整合,必须将儿童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种综合就是将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整合的过程。
1.在活动目标上、将显目标和隐目标相结合;将主目标与次目标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将分科的“学科”内容整合成“领域”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例如《指南》中班动作发展要求“能以匍匐,双膝悬空等方式钻爬”。为了达成目标的实施我设计了活动《穿过封锁线》把目标定位:第一感受爬的乐趣,学习匍匐强进的基本动作;第二通过跨越钻爬等活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第三通过游戏体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快乐。从目标中可以看出: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结合,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相结合。它既要符合《纲要》要求“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儿童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现实要求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2.在课程内容上将分科的“学科”内容整合成领域内容,并将有关内容进行合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在设计《穿越封锁线》时候整合了艺术、社会、健康语言领域的内容,体现了多元化的的教学;在活动中始终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争做小小飞虎队员练习本领,经过演练成为正式的队员,利用音效营造战争气氛,引导孩子勇敢的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越过战壕、跳过雷区、穿越电网到前线送粮食,途中实施加入发现敌人怎么办?队员掉队怎么办?等问题,让孩子即了解一些军人的生活常识又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知道在活动中要有团队精神,教学过程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的参与状态中,当最后完成任务的时候,胜利的军号声,把孩子经过努力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孩子没一起呐喊:“我们胜利了!”孩子们互相拥抱,充分享受胜利的喜悦。
因此,将“自然”和“社会”整合起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还何可以以季节变更和社会性节日为主线将有关内容进行合并;在课程实施的途径上,将游戏、教学、参观、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进行“优势”互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上,把情感、认知、行为、能力的培养过程互相结合在统一的过程中,以儿童积极体验为中心,将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情景性和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儿童学习的主体性。
四、在实施新《指南》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资源体现教育的整合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带幼儿走出幼儿园,主动接触社会,充分利用社区环境中丰富的有教育价值的各种资源,与社区多个单位联合,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如:在交通中队,建立“交通法规教育基地”;在消防中队,建立“安全教育基地”;武警大队,建立“国防教育基地”;设立在关工委的教育办公室随时与老龄委敬老院联系,建立“品德教育基地”;建立“亲子教育基地”,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扩展了空间,丰富了生活经验,开辟了幼儿教育的新途径。
充分利用教育基地丰富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从小知法懂法,遵守交通规则。学做解放军,培养幼儿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亲自采摘,体验丰收喜悦。尊老爱老,萌发爱的情感。利用社区环境资源,扩展幼儿游戏的空间。
我们坚持以《纲要》精神为指导,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为幼儿教育开辟更广泛的空间,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充分发挥全社会的教育功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大环境,让所有0--6岁婴幼儿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不断实践探索,做出我们的新贡献
或许我对《指南》中“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的解读还不够深入,还比较片面,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
2.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篇二
授权公告号:CN205121925U
授权公告日:2016.03.30
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地址:411105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西郊羊牯塘湘潭大学
发明人:傅燕翔;曹勇;余祥杰
3.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育 指南 儿童健康 共同关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为我们一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认真学习了《指南》以后,我的感悟是;
一、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幼儿教育的根本
在《指南》中把“幼儿健康”放在首位,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呢?
(1)《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理性表达,要尊重每个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幼儿能寓学于乐。
孩子们都有尊严,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尊重。按照一桶水的原理,我们每个孩子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在设计活动时,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我在设计区域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区域供幼儿选择,在同一个区域中还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在中班下学期《小鬼显身手》主题中,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开设了各个区域,在美工区的设计区中,有服装、鞋子、房子等不同设计,并且在每一个区域都有范图、半成品、成品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玩法,使他们对游戏充满了乐趣。
(2)做好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解幼儿,这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当孩子犯了错,教师要以慈母般的胸怀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孩子不会、不明白的,老师要用合理的方式让孩子去明白,而不是责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别的孩子进行对比,这样会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
(3)要有多样的教育形式和途径,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将“美”的事物都展现给我们孩子,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美观的外在和内在环境,让幼儿每天都有好心情。
二、在教学中,多与与幼儿交谈、交流。
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我晨间活动中利用孩子自主游戏的时间,来到孩子们中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除了自由活动交谈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的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并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会经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会问你一些有趣的问题,和他们一起分享、交流、探索,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三、和家长需共同关注的问题
(1)“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建议中提到了“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这虽是属于幼儿自我防护的范畴,但我们也要让幼儿树立正确、科学的性启蒙教育。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都要多关注幼儿性启蒙教育,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消除身体的神秘感,这对于幼儿是很有价值的教育!
(2)很多家长认为小学的知识储备特别重要,于是对数学、拼音的学习,有更为强烈的需求。但我明确,在幼儿园“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对于幼儿是不适宜的,也是我们应该杜绝的。在家长会上,我用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家长一起观看视频。把幼儿园严禁“小学化”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使家长转变观念,要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价值的学习环境,從而培养起良好习惯。
(3)《指南》中更强调“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中,越来越多的社会、老师、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将学习品质视作儿童入学准备与持续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的领域。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幼儿学习,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才是我们教育任务的核心,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4.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篇四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且细化了各领域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让我们清晰的了解了近四岁儿子的一般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回想我们在洋洋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既有比较正确的,也有失误的地方。下面也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5个方面谈谈儿子的现状及我们的感想。
一、健康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1、就“身心状况”来说,洋洋满足“具有健康的体态”和“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情绪安定愉快”方面,情绪不够稳定,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闹,好在一般都能在我们安抚下慢慢平静下来。
2、从“动作发展”而言,洋洋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也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但“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稍有欠缺。
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是洋洋目前做得最不好的地方,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吃饭不好好吃,要喂,边吃边玩;特别不喜欢吃蔬菜;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刷牙需要劝说和陪同。唯一令人欣慰的方面是不喜欢喝饮料,最喜喝白开水。在我们的帮助下可以自己穿衣服和鞋;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健康”是5个方面中我们对儿子最为忧心的,今后我们将根据《指南》各方面的教育建议逐步改善,让儿子成为最“健康”的孩子。
二、语言
当别人说话时洋洋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也能听懂日常会话。比较爱说话,讲话也很有礼貌,语言表达相对较好,词汇较丰富,常常 “语出惊人”。喜欢听故事,也爱自己讲故事,基本能将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叙述清楚。喜欢“乱画”但不知何意。语言方面基本是我们对洋洋最为放心的,今后也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三、社会
1、洋洋性格活泼,一般愿意与人交往,基本能与玩伴友好相处,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感觉有时也很会关心人,特别是对比自己弱小或者不幸者表现出同情和格外忍让。但偶尔也会表现出任性和自我,这基本独生子女的通病,不过,在经过近一年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之后,这一方面在慢慢改善。
2、洋洋基本还是喜欢群体生活的,虽然刚上幼儿园的前两周对去幼儿园有很大的抵触,但后来还是非常喜欢的,有时也能感觉到他对去幼儿园的期待。对于基本的行为规范一般能够遵守,但有时要“看心情”,偶尔会我行我素不听任何劝阻,希望在以后能够逐步改善,这也需要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有更多的耐心。
3、洋洋特别喜欢与家人同处,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在时,会表现出无比的快乐,也会显得特别听话。
4、洋洋有一个最令我们疑惑的地方是:好像从来不考虑去记玩伴的姓名和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之类的。不管什么情况下问他同班小朋友的姓名,向来都是“不知道”,跟他说家庭住址和我们的电话,也从来都是“心不在焉”。这让我们很头疼。
四、科学
对自然的一切充满好奇,挖土,玩沙,捞鱼、喂鱼,看蚂蚁等等,都是他平常喜欢玩的活动。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各种形状,排列顺序等,也表现出很浓的兴趣。
五、艺术
爱美是人的天性,洋洋喜欢与自然界接触,喜欢漂亮的花草,听到鸟叫虫鸣会表现出惊喜。但是对绘画和艺术表现出不太敏感,对于在人前表演会很害羞,今后会注重丰富他的体验,慢慢培养和改善。
总之,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感受很多,在以后教育孩子中,一定坚持:
1、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不拔苗助长;
2、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引导其兴趣所在;
3、引导愉悦的情绪表达;
4、培养自主自立的能力;
5、多抽出时间陪孩子,享受儿子的成长过程。
5.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篇五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读后感1本学期读了关于幼儿《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这本书,其中对对于儿童前阅读学习的核心经验、教学策略方法和案例分析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一、创设阅读情趣,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阅读各种交流活动。根据幼儿认知的水平,阅读的材料、内容的需要,教室内设立了阅读角,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二、追求教学艺术,吸引幼儿阅读兴趣。
幼儿的阅读常常会依赖于耳朵的“阅读”,为了逐步引导幼儿,我们常常安排午间活动为幼儿朗诵绘本故事,教师朗诵时咬字清晰,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不是完全照搬书中的文字,而是根据故事情节增添一些形容词或象声词如“老山羊‘嘭嘭嘭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狐狸‘扑通一下摔了个四脚朝天”等等,这样就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能听清、听懂、爱听,渐渐地“迷上”那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同样一些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活动,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追求教师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当运用,例如:小剧场中表演的故事《拔萝卜》采用”感知——体验”教学模式,教师与幼儿共同扮演图片的角色边看边说边做,从而使幼儿在模仿体验中快乐地开展阅读学习,使幼儿在阅读中做到动静交替,从“不愿读”到“愿意读”,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开启了幼儿主动阅读的大门。
三、强调“理解至先”,注重阅读活动的过程。
幼儿的感知、理解、体验是外显的,即通过感知形象的动作,模仿形象的语言,从而完成图画中的形象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在阅读中,可以采用大图书来启发幼儿思考,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内容自制成大型图画故事书或汉字大范文,主要帮助幼儿学习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并加以理解的阅读活动。在大图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幼儿思考。
四、强化“以人为本”,明确阅读目标。
在阅读中,重视“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在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后,提问偏重于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幼儿找出相应的图片来回答,并讲出理由,这样既可促使幼儿仔细观察故事人物的动作、表情,理解画面内容,又可把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对应起来,从而逐步获得阅读必需的能力。为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尽量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问题涉及的范围尽可能广一些,使幼儿能从各个方面回答。能力强的幼儿可多讲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可少讲一些,当幼儿回答不出时,可以提出辅助问题进行引导,拓展幼儿回答,经常让幼儿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使幼儿人人参与。
在阅读中,要将幼儿作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思考者,通过图书的名称,提出相关的信息与问题,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使他们能带着问题,认真地观察画面,寻找线索,学着有目的地观察事物,建立画面之间的联系,从而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同时,让幼儿将阅读中的.问题提出来,进行研讨,共同寻求答案,使幼儿学习了发现问题、表达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的交流方法,增长了与人交流的经验。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读后感26月9日上午九点,学前名师基地的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艺体楼301报告厅准时开始。周兢—徐则民学前名师基地及另两个学前名师基地的导师和学员悉数到场,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名师基地导师之一的周兢老师主持,主要内容是由三位学前教育的专家向学员们介绍三个领域PCK(专业教学知识,或者叫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经验及研究现状,让学员对于这三个领域的核心经验有相对比较深入的了解,从中选择出自己感兴趣的PCK研究领域,与华师大的专家们一起进行后续的研究。
周兢教授首先做了题为《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的报告。周兢教授首先向大家重申了PCK研究的重要性及积极作用,要大家明确掌握领域关键经验(WHAT,即孩子学什么)的意义。其意义在于:
(1)获得有关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
(2)懂的儿童领域学习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3)建构教师指导儿童有效学习的方法策略。
周兢教授指出,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包括:交流谈话的经验、叙事描述的经验、说明讲述的经验(三者为口头语言经验);阅读图书的经验、熟识符号文字的经验、创意书写的经验(三者为书面语言的经验);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欣赏理解文学语言的经验及创造运用文学语言的经验。周兢教授还向大家列举了高瞻课程、光谱方案等课程方案中提到的语言活动关键经验,与她所说的核心经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周兢教授就语言学习的四个关键经验(谈话经验、讲述经验、文学经验、读写经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四个关键经验下的不同分类及每一种分类下的具体要求,并向大家展示了这四个关键经验的结构与维度。
她最后指出,一个活动中,活动领域和活动的认知要求决定着孩子学什么以及怎么学,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关键经验,知道应该教孩子些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去教,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接着,华东师大学前系的黄瑾老师做了题为《数学领域的关键概念》的报告。她首先对“关键概念”做了解释:所谓关键概念,是指对于儿童掌握和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能力或技能。她将早期儿童数学的认知发展分成了五个维度:数、运算、测量、几何空间和模式。
在梳理关键概念时,黄瑾老师详细论述了五个维度的确定、它们与数学教育目标的关系以及各自的阐述角度。接着,黄瑾老师着重介绍了自己及其团队在一些维度上的关键概念的研究情况。她谈到:
(1)分类。根据物体的属性或维度可以将物体分类成集合;同样一组物体能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这是有关于分类这一关键概念所要达到的目标。
(2)模式。模式就是某物的不断重复;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序列(可以是重复或发展的);模式的识别有助于进行预测和归纳概括;模式的能力包括识别、复制、扩展、创造、比较和转换等;同一种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黄瑾老师用了大量篇幅向我们阐述了匹配、分类、模式、排序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搞清楚:匹配→分类→模式,其中的依据就是幼儿的年龄线索。而模式与排序,则是交叉的关系,其中有相同的部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3)数概念。她简单的介绍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并说明了确定集合中数量的基本原则,此外还描绘了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一般线索,谈到了数符号所表示的多种含义。
黄瑾老师将一些重要的有关PCK数学领域关键概念的研究成果给大家做了汇报,让大家明白了数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最后,华爱华老师做了题为《美术领域关键经验》的报告。报告虽短,但是却让大家对于PCK的意义、PCK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教师在PCK研究背景下的行为和作用等做了深入的剖析。
华老师首先发问:我们知道,PCK是学科教学知识(或者叫专业教学知识),它将研究的重点聚焦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学科,这似乎与当前我国的“国情”不相吻合。因为当前国内的学前教育要求课程整合、教学整合,要将每个领域的内容邮寄的融合在一个活动之中。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什么要研究PCK?
华老师指出:研究PCK是相当有必要的。因为现在的教师,往往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学习的不充分,并不清楚语言、数学、美术、音乐等领域有哪些关键经验,哪些内容是真正适合幼儿的,这些内容应该通过什么方法传授给幼儿。如果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一味的要求老师整合,其结果就会导致整合不充分、不科学,并不能真正的达到整合的目的。因此,现在就需要我们把握好每个领域的核心经验,谙熟于胸,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整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好好的学习和研究PCK,明白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到底应该教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教。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读后感3在着重关注幼儿口语交流能力学习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学前阶段儿童的早期书面语言准备经验。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当今社会获得成功的基础。近年的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3—8岁是儿童学习早期阅读和读写的关键期,教育者要切实把握这个发展的时机,在培养儿童口语交流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做好书面语言学习准备。
1、前阅读: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建构意义的过程。幼儿的阅读不同于成人的阅读,其中最大的区别在阅读材料和阅读对象上。
学前儿童主要以阅读图画书为主,并遵循着从“图画到文字”的规律逐渐增加阅读的经验。学前儿童前阅读的经验,重点在于通过学习阅读图画书,建立热爱阅读的行为习惯;逐渐学习观察理解图画书内容,感知图画和文字、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
2、前识字
“前识字”的核心经验是指幼儿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获得的有关符号和文字在功能、形式和规则上的意识,并在有目的、有意义的情景中初步习得符号与文字的经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前阶段,我们不以儿童识字、认字为目的,早期书面语言准备的经验重在激发儿童对符号和文字的兴趣,发展儿童文字意识。前识字的核心经验范畴包括三个范畴,一是获得符号和文字功能的意识;二是发展符号和文字形式的意识;三是形成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
3、前书写
6.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 篇六
一、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重要影响。多数留守儿童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彼此之间的沟通少,致使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常被忽视。而隔代抚养、单亲抚养极易因文化背景、情感依托等方面的问题,产生心理摩擦与冲突。家庭教育缺失,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及性格出现偏差,在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十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校教育问题
由于多数农村学校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很难有效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加上多数农村小学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心理知识水平和辅导能力低,只能靠摸索和经验积累来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容易使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综合素质的培养受阻。
3.社会环境问题
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都未成熟,对善恶没有较好的分辨能力,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其行为和心理受到影响,出现偏差,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却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则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除学校和家庭外,社会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为儿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大环境。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问题
从学习兴趣和学习认识上,儿童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部分留守儿童成绩下滑多是因为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辅导和监督的缺失。我国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多数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留守现象十分普遍,家长不能有效地起到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监督作用。另外,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间的师资水平差异较大,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缺乏骨干教师的引领,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应对策略
1.政府强化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学校的职能
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实现教育公平。如提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建立随迁就学制度,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与管理体系,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提供保障。明确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鼓励留守儿童与父母生活,同时,密切家校联系,优化家庭教育模式。
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公平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两大战略重点。”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更应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尽快完成学校各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注重教育教学的质和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3.深入农村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与学生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逐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及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基础,设定短期目标,与教师的教学计划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谈谈儿童学习困难 篇七
引起儿童学习困难的因素很多,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即智力低下而造成的学习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但有些孩子挺机灵,智力测验总智商不低,就是学习学不好,成绩上不去,或者成绩波动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注意力不集中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因而影响知识的吸收和巩固,影响学习成绩。原因有多方面:有的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或者对学习缺乏兴趣,所以学习肘心不在焉,马马虎虎,这些孩子在从事他所喜爱的事情时,却往往是专心致志的:有的是因为成熟迟滞,也就是虽然生理年龄已达学龄期,而心理年龄却仍处于学龄前期,这些孩子活动的基本形式仍是玩耍,对学习易疲乏,因此,学习时注意力易分散;有的是因为患有多动综合症,这些孩子由于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三大特征而影响了学习成绩。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学习成绩往往显示波动状,家长、老师抓严一点,成绩就上升一点,一松又马上往下掉,很使人头痛。
2、学习不能症学习不能症是指儿童认知功能某一方面发育的异常。以阅读、书写、计算、语言等方面的实际表现与智能之间有相当大的距离为特征。通俗一点讲,也就是这些孩子总的智商不低,但存在阅读困难或计算困难等单方面的功能缺陷。与智力低下不同,后者是智能活动的全面不足,各门课程的成绩都差,而前者仅为学习能力某方面不足。这些孩子往往伴有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3、躯体因素这是因为视觉、听觉、言语或肢体运动等生理缺陷而造成的学习困难,比如弱视、重听、口吃等;有的是因为体弱多病经常缺课或精力不足,学习时易疲劳而导致学习困难;也有的是因为必需微量元素(如铁、锌)的缺乏,或有害微量元素(如铅、铝)的过多,而使学习能力及智商下降和行为偏离正常,这在幼年儿童多见。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及居住地周围环境等诸方面。学校教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不高,教材和学习指导无视儿童的年龄特点、兴趣和能力,使儿童的学习欲望被扼杀,失去兴趣,智力水平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对差生韵歧视,甚至体罚,致使“差生”更差。
家庭住房面积小,环境嘈杂;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不正确,以打、骂为主或放任自流,或者对子女的学习要求不高(只希望将来有份好工作,并不要求子女学业上进一步深造),这些家庭环境下生长的儿童,发生学习困难比一般家庭明显增多。
此外,居住地的社会风气,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孟母三迁”的典故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5、心理卫生问题这里所谈的心理卫生问题,仅仅是指儿童心理卫生偏异,也就是说这类儿童的心理发育,偏离了该年龄阶段的正常心理特征,与同年龄正常儿童相比,在性格、脾气、情绪、行为、人格,注意力、神经和社交能力等方面,有一个或几个问题同时存在,它与上述的家庭环境、学校质量、教养方式及学生本人的学习心理、健康素质等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是引起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占各种因素的84%左右。
比如有的父母对子女不重视教育,溺爱或放任不管,使孩子脾气骄纵,不愿学习;有的父母粗暴或不适当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以巨大的精神压力,造成性格偏异,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学习能力的正常发挥;有的家庭不和睦,造成儿童不安、抑郁,抑制学习欲望;有的儿童情绪低沉、自卑心理很重,遇到难题、新题,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这种孩子,因情绪障碍而妨碍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相应也就下降。此外,还有说谎、逃学、学校适应不良等等心理卫生问题,这些均可影响儿童学习,造成学习困难。
因此,这些儿童虽然有能力胜任学习,但是周为心理卫生问题而抑制了学习潜力的发挥,如能及时得到比较切实的指导,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很快地提高。
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儿童
儿童发生学习困难后,老师急、家长忧,往往对儿童增加学习负担,甚至打骂和处罚。其结果,非但学习上不去,反而把孩子的身体搞垮,而且还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悲观情绪,对学习更加厌恶,造成新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家长不要操之过急,应先设法找出孩子发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再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
1、由于智力因素造成学习能力低下的,可让这些孩子接受特殊教育,同时接受职业培训,以使他们能逐渐走向社会,自食其力。
2、对各种躯体因素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儿童,有的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及时对症处理;有的要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进食,加强体质锻炼,使孩子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去胜任学习。
3、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要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心理特征,耐心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法,并从正面教育着手,多鼓励,少惩罚,指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督促和检查,帮他们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克服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对多动症儿童,切忌依赖药物的作用。
4、因心理卫生问题引起学习困难的儿童,一方面可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行为矫正,必要时还应该用药物治疗,促进他们健康心理的发展,同时给予针对性的学习补缺,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必须改变不良的家庭教养模式或其他环境因素。家长、老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学一点儿童心理卫生常识,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而预防或减少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
5、根据学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制定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措施: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消除自卑感;辅导学习,以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为原则;掌握学习方法,讲究学习效率,根据学龄儿童的注意和记忆特点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
8.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篇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读后感
五泉中心幼儿园
王瑞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我仔细的阅读了几遍,让我在感叹这本书对于3-6岁孩子学习与发展方面给了老师和家长一个细致又具体地参照标准的同时,也深深感叹这本指南出的如此之晚,因为我女儿已经6岁了。我在这里也向各位老师和家长叙述一下我对这本指南读后的感想,有不到之处,请原谅我这个教育方面的“门外汉”,因为作为家长,我也是和孩子在同步成长。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对培养3-6岁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有了具体的描述,而且下面的教育建议里也对家长需要做的给出了提示,做为家长应该时刻给孩子做好榜样。《指南》这本书我大概总结一下,可以在三个方面帮助家长教育3-6岁幼儿,第一,把握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第二,培养孩子生活独立性与学习主动性很重要,享受家庭关爱的同时,又需要在社会交往这个大环境下成长,在探索中学习;第三,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当然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优秀,成绩又好,但是优秀的孩子并不是生而造就的,成绩好也不是不劳而获的,所以对于幼儿阶段我们家长应该做的是培养孩子怎样去学习,应当学什么。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相信只要作为家长善于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独特性,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用孩子的优势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每个孩子都会健康、快乐、优秀地成长!《指南》是我国幼教专家经历四年多时间,对全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依据我国幼儿特点起草拟定的3-6岁儿童成长教育规范,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了很全面的建议,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家长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这样家长了解清楚后,可以在学习和游戏中给予支持,更好的配合老师开展更加高效的教育引导。
通过学习《指南》我从中有所领悟,明白了自己在幼儿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知道了做为一名合格的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成长观、教育观,遵循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学习、成长特点,有针对性的配合老师做好家庭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攀比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唱多少歌,更不是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对比自己的孩子不足。通过学习《指南》,我感到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育中,我将以《指南》里面的标准为依据,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配合幼儿园老师,达到家园教育一致化,使孩子发展的更好!
《指南》给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它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且细化了各领域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让我们这些家长较为清晰的了解了自己孩子3-6岁的一般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操作性。
对比指南,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既有比较正确的,也有失误的地方。在此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拥有健康最重要
二、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让孩子热爱科学
五、培养孩子的艺术天赋
作为幼教要按用《指南》来指导我们的育儿工作。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那么父母就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要求孩子诚实守信,父母首先要诚实守信等等。我常常想,家长总是要求孩子这样做得好,那样要得第一,要孩子成为自己夸耀的资本;但却很少想想,自己是否是个优秀的父母,自己是否是孩子的骄傲。父母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是不是才更有资格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这值得所有的父母深思。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场马拉松,是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得晚一些,并不能影响整体的进程,因为长跑拼得是能力,拼得是耐力,只有短跑才拼在起跑线上。相对于孩子长长的一生而言,幼儿园的教育,更是一个奠基工程,地基要挖得深,面要铺得广,地面要夯得扎实,将来方可树起高楼大厦。因此,每个领域都重要,每个方面都要培养。
总之,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感受很多,而自己在以后的孩子教育中,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那就是:1.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攀比。2.引导愉悦的情绪表达。
姓
名:王瑞芳
年
龄:25
通讯地址:五泉中心幼儿园
9.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篇九
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因此,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他有句名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这让我想到爱默生的话:大千世界蔚然可观,扑朔迷离妙不可言。心脏的狂跳自有根由,茫然的看客无法参透,君心若与天心同跳,东西南北全部明了。每个形体内潜藏心灵,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每一个原子闪光自燃,把它的未来暗暗指点。
大自然为我们的精华所热爱,风景里出现了同它一样优美的人的形象之前,自然之美准会显得虚无缥缈。倘若有完美的人,就不会有这种对自然的入迷。我们仰慕自然,运动或者变化,同一或者静止,是自然的第一和第二秘密。自然总是首尾一贯的,她遵循自己的法则。如果同一性表现了有组织的静止,反作用也就变成了组织,天文学家说:“给我们物质和一点运动,我们就会建造宇宙。
10.如何激发儿童学习潜能 篇十
一、武术攻防教学的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
我们先辈们总结的武术攻防技艺知识与经验宝库,是其他任何一种武技都无法比拟的,面对当前武术教学中攻防教学缺失这一教学现象,作为当代的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改变以往武术教学中的“唯套路论”,树立传承中华武术的意识,特别是传承武术的真正内涵,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其次,要根据现代武术课程发展的需要,武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扎实而精深的专业知识,掌握武术的攻防含义,并在教学过程中学以致用,并将“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这一指导思想切实贯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内心需要出发,能够喜欢上武术课,真正喜欢武术。
2.突出攻防教学,强调应用
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性,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突出武术的攻防教学,如,在进行武术套路教学时要注重实战技法,把武术的攻防含义介绍清楚,便于学生准确快速掌握动作,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攻防意识,还可以增设散打及女子防身术的内容,尤其是在学习完套路以后,进行专门的散打技术教学,等学生经过练习掌握后,再安排一些实战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技术动作,领会中华武术的精髓,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还增加了他们对中华武术的理解,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游戏,施教于乐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恰如其分运用游戏于武术教学中,不仅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很容易调动学习的兴奋点。如果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融入其中,效果更佳。笔者尝试体验的过程是这样的:在训练基本功时,学生往往吃不得苦、累而不愿意练。我就想法用游戏来改善这类状况。将班上80%的学生分四列纵队,相邻的两人互搭勾手,同时以各种基本步型站立,拟建搭成“拱桥”。另20%的学生排队猫着腰、唱着歌欢快地做钻洞游戏。稍后再变换队形,设迷宫,组织学生在迷宫里捉迷藏。在迷宫中互动,在游戏中讲解,不时地纠正错误动作。学生在快乐中忘掉了苦和累,学到该掌握的技能。也许,是童心不泯的天性令笔者能与小学生跌爬滚打,融入童趣中去教学。
4.提高教师综合水平与能力
作为当代一名合格的武术教师,要不断强化自我,增强武术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与提高技术水平,在理论和技能学习方面可以通过在职培训、访学进修等多种途径。教师不仅要提高自我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的能力,当前,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已不合时宜,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如,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不断变换,时刻给学生以新鲜感,吸引其上课注意力,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武术竞赛活动,以加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攻防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难易程度来选择武术的组合技术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在7~12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但是平衡能力较差,体育教师在选择动作难易程度时,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充分注意每个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通过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如,在格挡与劈腿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向上格挡与劈腿相结合的动作来进行攻防教学。格挡分为上、中、下格挡,但是只是采用了向上格挡与劈腿相结合的动作来进行攻防教学,因为在小学阶段武术的动作不宜过难。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差,在进行向上格挡与劈腿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中的安全性以及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将做劈腿动作的同学腿上捆绑气球。
2.应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
在武术攻防教学中,学生通常采用自我动作表现的进步和与他人比较动作的提高程度两种方式来判断学习是否成功。可以充分利用这两种方式诱发学生成功动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学习能力与动作技能学习联系起来,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和自尊心,这样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如,采用录像、课堂报告、小组谈论、表扬和鼓励等教学手段。学生主动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强调目标是提高学生本身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目标,他们自我评价达到目标所进行的成功努力时,就能够认识到自己能力的提高,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还可以通过满足学生强健体魄、愉悦身心和美感的精神需要来增强武术学习动机。
三、结语
11.学习障碍儿童心理干预研究 篇十一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基本条件相似的两所小学3~5年级全部LD学生86人为研究对象, 对甲小学44名LD学生进行干预 (干预组) , 以乙小学42名LD学生作对照观察 (对照组) 。全部LD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成绩低于该校同一年级平均分一个标准差, IQ测验均大于80分。
2. 研究方法
(1) 工具: (1) 用自制调查表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父母文化水平与职业、家居条件、家庭教育方法及态度等24项内容; (2)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第三部分 (CBCL) 测查儿童行为问题[3]; (3) 采用Conners教师用表 (TRS) 测定儿童注意缺损及多动情况[4]; (4) 采用联合型瑞文测验 (CRT) 测量学生智力水平[5]。 (2) 干预方法: (1) 心理干预: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员及心理辅导教师为主, 运用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 对LD学生共同的问题定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针对个案进行个别辅导; (2) 教育干预:由班主任及有特殊教育经验的学科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良好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管理儿童; (3) 家庭干预:由研究人员对家长进行培训, 并和家长交流、座谈以及让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 使家长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心理特点, 掌握一些良好有效的教育知识, 学会正确的家教方式; (4) 自我干预:在上述干预的同时, 研究人员、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要鼓励LD学生克服自卑, 提高自信, 经常性地自我检查与对比, 发现不足并修正, 肯定进步并坚持, 使每一个LD学生从主观上坚定改变的信念。以上干预连续进行了两年。
3. 统计处理
效果评价采用卡方及t检验。
二、研究结果
1. 干预组、对照组学习成绩比较
干预1年内, 学习成绩变化不明显, 干预1年以后, 干预组与对照组学习成绩有明显差异 (表1) 。
说明:干预两年后与干预前比较t=9.91, P<0.01
2. 干预组与对照组检出心理问题情况比较
(1) 经过两年干预, 干预组检出心理问题的人数明显减少, 而对照组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表2)
说明:干预组干预1年及2年后与干预前进行比较, 干预1年, χ2=4.33, P<0.05;干预2年, χ2=4.01, P<0.01。
(2) 干预组与对照组CBCL总分比较
干预组干预后的CBCL量表行为问题测评分值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表3)
说明:干预组干预两年后与干预前比较, t=2.0089, P<0.05
(3) 干预组与对照组TRS量表各因子分比较
通过两年干预, 干预组TRS量表各因子分均不同程度下降, F3因子分下降最突出 (48.24±5.89/55.01±8.87, t=4.82, P<0.01) 。F1因子分 (49.10±6.00/54.01±9.05, t=3.66, P<0.05) 、F4因子分 (49.98±7.99/53.99±9.87, t=2.62, P<0.05) 以及F3因子分 (49.78±7.91/53.89±9.91, t=2.31, P<0.0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同国内其他研究相似[6]。说明学习障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冲动现象 (F3因子) 、品行表现 (F1因子) 、多动症状 (F4因子) 的干预效果良好。
(4) 干预组与对照组IQ测验比较
干预后学习障碍儿童平均智力水平比干预前略升高, 无显著性差异,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表4)
说明:t=0.89, *P<0.05;t=2.90, **P>0.05
三、讨论
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问题是基本学习能力不足, 包括视知觉能力、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感觉能力, 以及多动-注意障碍等行为问题[7]。本研究通过对学习障碍儿童基本学习能力不足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进行相关测验的基础上, 采用以心理干预为重点并配合教育干预、家庭干预等措施, 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干预, 两年后取得明显的效果。
从干预的效果来看,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员及心理辅导教师, 运用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 对LD学生共同的问题定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 针对个案进行个别辅导;班主任及有特殊教育经验的学科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良好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儿童进行管理;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学会正确的家教方式;LD学生自我干预, 提高自信, 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等。这些均能够明显降低LD学生心理问题, 尤其是儿童行为问题和注意力问题的改善非常显著。在消除心理问题后, LD学生的各种学习潜能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 智力水平 (IQ) 也会有所提高, 学习成绩有所进步。正如相关研究所证明的一样, 非智力因素的改善可以保证和促进智力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是潜在的智力因素[8]。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关注和改善LD学生心理问题, 采取良好而有效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的方式与手段, 全社会紧密合作与配合, 就能够形成合力, 使LD学生顺利地学习和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彦伶, 马胜利.认知并语言训练改善儿童学习障碍.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0) .
[2]罗丽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学习能力及行为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8) .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4]徐韬园.connelffi儿童行为问卷.上海精神医学杂志, 1990, 2 (增刊) .
[5]李丹.瑞文测验联合型 (CRT) 中国修订版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6]许道琳, 许道农, 许道莲.儿童学习困难综合干预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07 (6) .
[7]吴汉荣.儿童学习障碍的预防及矫治.中国学校卫生, 1999 (5) .
12.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篇十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学习与发展目标两部分构成。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平等的与他们交流、领会他们的需要、给孩子真正需要温暖的关爱,让他们在自己的引导下健康欢愉的学习、糊口、成长。
创设拥护孩子发展需要与成长规律的课程、环境,让教育回归幼儿的经验,去追随幼儿的乐趣,供给给孩子自己更多操作的机缘,让幼儿自己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成长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自主参与,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摸索,在糊口、学习、游戏中欢愉健康的前进成长。
买办幼儿已经有了合作意识,可是在游戏过程中,老是有些孩子容易与火伴发生冲突,这种现象老是困扰着我。我细细想来,这种现象也和独生后代有一定的关系。孩子们在家受到莫大的宠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幼儿园糊口并非如斯,孩子们很容易因为没能获得一样物品而发生争执、矛盾。为了让幼儿能与火伴友好相处,可以连系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连系具体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和幼儿一路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好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们多发现火伴的优点、好处。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后,我想到在我们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有的教员因为担心幼儿不会做、不会画、不会剪等,对幼儿过于包办,不让幼儿自己脱手去做,好比:在糊口自理能力上的过于包办、对于小班的幼儿,不让幼儿自己画物体的轮廓、不让幼儿自己利用剪刀,担心幼儿画不像、剪不像。这种做法剥夺了幼儿自己练习本领的机缘,结果,教员累了,幼儿却没学到什么东西、能力没获得锻炼,若长期下去,幼儿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和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练习,哪怕要练习良多次幼儿才能掌握,我们需要的是坚持和信心。
13.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篇十三
踏上讲台已近三年了,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却还有着很多的困惑,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分数依然是教育的最高指挥棒。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快乐的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呢?《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给了我很多启示:除了用因材施教的手法来塑造孩子之外,我们还得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深入挖掘每个心灵的闪光点,给孩子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这样我们的良心才会坦荡,这样孩子的笑脸才会灿烂。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微笑,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记得有一次开校会,我表扬了一个小女孩,她学习不太好,但非常刻苦,在没有老师、家长督促的情况下,在寒假中做了好几本的读书笔记。我无意中发现了,就随意表扬了一下。但后来这个女孩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英语老师也反映英语有进步。我没想到老师的表扬有这么大的动力。
最近班里也有这样一个男孩,成绩也不算好,但有美术方面的天赋,这次出墙报我让他当我的助手,他表现得非常好。当我看他埋头制作时脸上是那么地自信,我很高兴,当听到其他同学流露出对他的赞叹和羡慕时,我更觉欣慰,因为此时他和同学们没有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我更庆幸我保持了这个孩子的自信。
14.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篇十四
关键词:儿童的方式,体验,体验学习
什么是体验学习呢? 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经历·体验·探索”这一过程目标,数学教学应致力于注意学生的探究过程,注意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感体验, 通过体验学习来形成或深化其学习成果. 怎么体验呢? 是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只有我们教师把握住学生数学体验的时机,在数学课中留给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数学思想得到锻炼,成为一个见解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数学学习者.
一、我们怎样了解学生的
1. 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当学生
我们应该怎样去创造顺应儿童学习的数学教学活动呢? 奥苏伯尔曾指出:“从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原理看,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所以站在学生的思想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困难,分析学生的学情是多么的重要.
【教学片段1】 一年级下册 “统计”,例题:由一个人报图形名称,其他人作记录,教学收集信息最基本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录,记录方法必定会多样.
生1:有边听边画,听到一个图形的名称就把这个图形画出来,于是画出了一串图形;
生2:把三种图形分开记录,最上面一行画正方形、中间一行画三角形、下面一行画圆;
生3:
(教师补充:你的意思你自己看得懂,其他人不一定看得懂,我们可以在前面画一画图形)
生4:
(指出:生3和生4其实都是符号化的数学思想)
生5:设计了一张简单表格,把三种图形分类记录,而且使用简单的符号(如画“√”)记录.
老师引导学生在“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比较、评价各种记录,学生对分类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和使用这种记录方法.
2.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当自己
把学生当自己,同时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爱,数学教学其实也是一份具有爱的事业,只有真心的爱,才会让老师最近距离地懂得他们,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了解他们之间不同的思维起点,只有真诚地爱他们,也才可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爱戴. 学生才会最近距离地喜欢你的课堂, 喜欢用数学方式思考问题.
3.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当学生
【教学片段2】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一课时的“试一试”:一些物体的1/2.(课件出示主题图)
提问:如果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得到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为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4只桃,画出集合圈.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教师巡视.
出现三种情况:
特别是学生认为三种表示方法都正确的时候,老师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就是让学生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商量哪一种表示的方法是最简便的?
二、学生体验我们要做什么
1.开展多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比如二年级上册的“量一量”,巧妙介绍人的身体尺、介绍不同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二年级下册的“认识方向”,设计课前作业,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场学习,观察几个物体、建筑的方向,不是盲目地在操场上转一圈再回教室! 实践活动之后组织学生撰写“数学观察日记”. 日记中可以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加以评价, 写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再组织学生读一读日记互相分享数学的喜悦.
2.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多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
学生有点空闲可以自己看看书,比如:开展读《小学生数学报》活动,指导学生读报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也要有课余时间, 有空玩玩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
15.学习关乎儿童的终身发展 篇十五
学习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获取的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狭义的学习,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在各类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以发展个人的知识技能,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学习使人各方面获得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儿童的年龄段为0-12岁,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的阶段。
学龄前儿童大都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兴趣。他们正处在性格形成发展的时期,可塑性强,缺乏知识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模仿性又强。在这段时间内,老师、父母的言行、性格及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独立性,希望别人尊重、信任他们。儿童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若受到鼓励,就会形成主动性,为他将来发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学龄期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如果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获得熟练技能和智慧,就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为将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常常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下进行的。提高学习质量要以贯彻“以孩子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多方位的有用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造就人,把培养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当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影响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感、思想,对生活、学习、劳动等各项习惯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家长应该先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培养谦让品质。尊重孩子的人格,增加了解,沟通和疏导,期望不能过高;学会倾听、理解、建议;适时激发、夸奖孩子;不能粗暴施教。成功的父母都是在不断自我学习中提高的。要鼓励孩子去战胜困难,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保护,要养成好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儿童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父母重点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攻克困难的习惯;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父母要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帮助孩子适应素质教育下的应试教育。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更重要的是意志、品德、抱负。这些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父母除做好表率外,还要让孩子多学习,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和自己。家庭教育要努力创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建设学习型的家庭。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学校教育应立足儿童终身发展,方能使儿童受益终身。
小学阶段的教育很可能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实施“健康、快乐、体验”的素质教育理念,并贯穿于管理和教学的各方面。研究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要积极与孩子们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习惯、家庭等问题。备课时合理地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成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发展。
对于儿童来讲,发展教育事业重点是德育教育,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学前教育,为儿童健康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义务教育,是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及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出拥有健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的人才。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和发展中赢得主动。关注儿童终身发展,也是实现儿童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师要灵活科学地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它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知识内容的填鸭式教学,而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质疑的问题进行思考、设计、操作、分析,而得到知识。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者,潜心研究,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我们教育教学的首要原则。
当前教育改革突出强调人的思想解放和发展。要求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重表扬和鼓励的策略;积极引导,促进学生独立性和个性的发展,形成有特质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创造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实现学习为儿童终身发展服务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
16.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篇十六
近日,自己学习了庞国维老师的《学习心理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视频,颇有体会。自己身为师范生,在未来的工作日子中自己将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也是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道路。学习完这三个视频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自己仍要提高学习技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学会自我监控;与他人合作学习,也要指引将来自己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查缺补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创造新方法。
现在,自己对三个学习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
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中,庞国维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给我印象非常深——钱伟长教授,他是我们的国学大师。在钱伟长教授年轻时,他的文科成绩非常棒,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发出一种声音“靠文科不能救国”,当时的钱伟长是清华的一名优秀文科生,理科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他毅然决定转到物理系,经过一年的时间,自学物理基础课程,成绩十分优异。
这给我一个启示,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任务,同时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很重要,学习的动机是我们自己的内在激发,学习的内容也是我们自己选择。平时,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喜欢偏科,在我看来,自己必须找到使自己偏科的原因,改善心态,端正态度,培养自己的好奇心,拟定一个学习目标,慢慢的成为习惯,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而不是厌恶加逃避。同时,学习方法也是自主学习当中的一个个重要因素,学习方法是有计划的,并且可以通过练习达到的,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一定的学习计划量,才为有效学习方法,并且要注意自我监控,排除干扰,保持学习心态。
自主学习的养成,我自己总结为可以观察他人,模仿他人,反思自己,自我监控,最终达到自觉。首先自己要有一科学的心,有学习的动机也就是目标,掌握并不断完善学习方法,强化意志力,坚持学习。
合作学习
庞国维老师提到合作学习不等同于小组学习,在他的论述一番,我也大概体会到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的差别。
何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的形式,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差别何在?合作学习有着积极的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谁。我的理解是每个成员就像一辆小车内不同部件,有着分工合作,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集小智慧为大智慧;每位学习成员承担各自的责任,本着负责人的态度,行使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技能;在课程学习中,老师可以监控每位学生的进度,提出指导和建议,使学生集体更快的掌握知识。
反过来,小组学习,没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各自干各自的活,没有联系,没有交流,很难集体进步,好的学生更好,较落后的学生得不到进步,难以协调两种学生的关系,同时老师也不好监控学生进度。
自己现在开始对合作学习有了大致的了解和体会,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技能指了一条好方法。怎样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合作学习首先,应分好小组,分组也是有讲究的:小组里应该要有异质性,指的是小组成员的成绩,表现,好坏都应兼顾,其次在小组当中确立目标,让他们产生凝聚力,然后相互依赖。
我觉得,合作学习就像合唱团,小组学习就像齐长团,只有合唱听得出层次,使每个不一样的学生都有不一样的突破和成长。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成绩,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自尊心,责任心,让学生习惯团体生活,培养学生们的社会技能,建立一种有爱的,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锻炼思维的一种学习过程,尽管比较累,但是很有趣。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对学习影响不大,但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和思维推理技能。把已有的学习知识应用到新的环境当中是我们传递知识的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是问题,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以问题解决过程,调动头脑当中的已有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同时问题分两类,界定良好的问题和界定不良好的问题。界定良好的问题是目标、条件、结构非常清楚,更重要的是往往只有一到两个标准答案,它是解答往往就是会和不会。界定不良好的问题为目标不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缺乏或者存在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的问题,它是答案往往是开放的。
所以当我们省视自己的探究结果时,或者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时,我们应该分清楚问题是否是结构良好的问题还是结构不良好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当你探究出它的答案,就说明你探究清楚了,同样的结构不良好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解答过程,解答思路。
【学习儿童心理学读后感】推荐阅读:
《3~6岁儿童观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有感08-26
儿童学习乐器的误区——谈儿童学习电子琴11-09
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学习09-11
儿童舞蹈学习09-24
儿童英语学习网08-30
3至6岁儿童学习发展07-13
儿童学习国学:读什么怎么读09-15
适合儿童的英文字母学习方法11-03
儿童外语学习的必要性11-19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的策略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