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共16篇)
1.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一
管理沟通期末论文
题目:管理沟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学院: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132班 姓名:唐莹
学号:1226210928
管理沟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大多数企业管理以人本管理为主流,在企业众多的人员中,沟通成为上级与下级、同级之间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有效沟通更是成为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飞速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能够争得立足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沟通是平衡和调节员工心理的有力杠杆,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下企业越来越重视与外部和内部的管理沟通,其次从管理的职能、主体、对象几个方面阐述管理沟通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再者从沃尔玛公司成功运用沟通管理的案例中提出沟通的技巧与应用。最后,总结管理沟通对企业的发展。关键词: 企业 管理沟通 重要性 技巧 一:引言
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不难发现,在管理学的范畴我们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其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而在每一阶段都包含着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的软化就是沟通的升华,即沟通从硬性向柔性转变,从物性向人性的转变。今天我们的企业所实施的文化管理包含着很大的一部分人性管理。人性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而有效的沟通又离不开必要的管理,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为了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人们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企业自身而言,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发展并服务于社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个人而言,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二:管理沟通的重要性与作用
在信息社会,企业管理的本质和核心是沟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沟通是管理者最经常面临的难题。沟通存在问题可能使企业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其它资源无法实现最佳配置也可能使某项常规指令无法正常下达,这样不仅产生不了合力,反而互相牵制,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沟通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润滑剂,更是企业落实经营管理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各级员工有效工作的基础。有两个数字可以很直观的反应沟通在企业里的重要性,就是两个百分之七十,第一个70%,是指企业的管理者,实际上70%的时间用在沟通上。开会、谈判、谈话、做报告是最常见的沟通形式,对外各种谈判、约见也是沟通的表现形式,管理者大约有70%的时间花在此类沟通上;第二个70%,试着企业中70%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
从管理的职能上讲,沟通更是管理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管理是一种协调人的活动,其中哪一个职能都离不开沟通,沟通的效果决定了管理水平和效果。现实中,一个岗位领导者每天所做的大部分决策都是围绕沟通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例如,向上级汇报工作,向下级布置和落实工作,和社会公众交流等等,管理沟通的作用具有广泛性。现代管理理论公认的四大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哪一项功能的实现也离不开沟通。计划的过程需要以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内部资源分析讨论为前提,市场调研和分析讨论就是沟通的重要形式。计划的形成就是良好沟通的结果。另外,计划的下达和正确执行又需要沟通来进行。至于组织、领导与控制,它们本身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没有沟通,怎么组织?没有沟通,又谈何领导?没有沟通,没有信息的掌握和及时反馈,又谈何控制?因此,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可以说管理即是沟通。从管理的主体看,在管理实践中,管理主体基本上是由参加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群组成的,这些人或人群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拥有相应的权威和责任,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管理者向被管理对象输出指令,并从被管理对象方面获取信息,从而有效实施管理。管理是组织、指挥、领导、控制别的人去正确完成工作和按计划实现工作目标。组织、指挥、领导、控制无一不是信息交流,即沟通。
从管理的对象看,可分为人、财、物三个方面。具体即人力资源、财物资源,管理的实质是对各种资源对象的整合。沟通既是整合资源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资源快速整合的催化剂。沟通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换,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安置,最大程度上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从企业内部沟通角度上来讲,沟通是桥梁,实现信息与情感的有效传达。
从管理的过程看,管理的过程是资源优化组合的过程,组合的过程必须借助于各种资源信息大量复杂的交流、反馈。没有这些大量的信息交流、反馈,即沟通的发生、实现,管理的过程就要中断或残缺,甚至失去控制。三:管理沟通在企业中运用的案例
美国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沃尔顿曾说过:“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沟通就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实现沟通的前提就是让所有员工一起面对现实。沃尔玛做的,就是通过信息共享、责任分担实现良好的沟通交流。沃尔玛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市,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每周花费大部分时间飞往各地的商店,通报公司所有业务情况,让所有员工共同掌握沃尔玛公司的业务指标。在任何一个沃尔玛商店里,都定时公布该店的利润、进货、销售和减价的情况,并且不只是向经理及其助理们公布,也向每个员工、计时工和兼职雇员公布各种信息,鼓励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
沃尔玛公司的股东大会是全美最大的股东大会,每次大会公司都尽可能让更多的商店经理和员工参加,让他们看到公司全貌,做到心中有数。萨姆沃尔顿在每次股东大会结束后,都和妻子邀请所有出席会议的员工约2500人到自己的家里举办野餐会,在野餐会上与众多员工聊天,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讨论公司的现在和未来。为保持整个组织信息渠道的通畅,他们还与各工作团队成员全面注重收集中工的想法和意见,通常还带领所有人参加“沃尔玛公司联欢会”等。沃尔顿认为让员工们了解公司业务进展情况,与员工共享信息,是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干好其本职工作的重要途径,是与员工沟通和联络感情的核心。而沃而玛也正是借用共享信息和分担责任,适应了员工的沟通与交流需求,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使员工产生责任感和参与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公司的重要性,感觉自己得到了公司的尊重和信任,积极主动地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沟通的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同激励员工的每一个因素都必须与沟通结合起来一样,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也必须依靠沟通。可以说,没有沟通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就难以发挥积极作用,没有顺畅的沟通,企业就谈不上机敏的应变。四:管理沟通的七大技巧
1.把握目标。确定沟通目标的意义在于:分析整个沟通过程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针对沟通前众多的信息,沟通者必须组织一个清晰的概念传达给受众,才能实现有效沟通。这个清晰概念的组织包括:确定目标、明确观点、安排具体内容。沟通目标不仅要按指导性和咨询性策略进行,还要明确总体目标、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既要界定好总体目标、战略、策略和任务之间的关系,又要明确主导目标,善于在主导目标的规范下,考虑如何把对方的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最后的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
2.分析信息源。在沟通中,信息源即信息的发送者、沟通主体、沟通者,即:分析谁发起这个沟通的行为。在沟通分析过程中,沟通主体关键要明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什么地方?我能给受众什么?而解决好信息源的问题,则是沟通主体建立可信度和确定沟通目标的过程。因此,信息源始发沟通过程,确定沟通对象,选择沟通目的。
3.组织信息。为了使信息顺畅地传递至听众并使其易于接受,策略性地组织信息是至关重要。即重要内容应放在开场白还是置于结尾需要仔细斟酌。信息策略是管理沟通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沟通者在每次沟通发生之前,首先要考虑如何完善沟通的信息结构。信息策略的制定,关键在于解决好怎样强调信息、如何组织好信息这两个问题。
4.了解听众、服务听众。成功的管理沟通是听众导向的沟通。在沟通前应该了解听众背景。如果听众对沟通主题兴趣浓厚,就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对于那些对沟通主题兴趣不大的听众,就应该设法激发他们的热情,征求意见并诱导他们参与讨论。沟通客体分析是成功管理沟通的出发点。要善于运用沟通客体策略,重视伦理道德在管理沟通中的作用。
5.沟通背景(环境)分析。现代企业优化管理沟通,必须重视环境分析,建立环境分析机制,既要经常分析内部环境,又要分析外部环境,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要特别重视对沟通过程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分析:一是心理背景,包括沟通主体自己的心情和沟通主体对于对方的感受和态度,避免由于偏见与好恶而出现偏差。二是物理背景,即沟通发生的场所。特定的场所能造就特殊的沟通氛围,如与上司沟通时,在上司的办公室沟通与在厂区的花园沟通效果是不一样的。三是社会背景。对不同的社会角色,善于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模式,处理好沟通主体双方及对沟通发生影响的其他个体和人群的关系,如:上司在场与否,竞争对手在场与否,自己与他人沟通的措辞、举止会有区别。四是文化背景。它更是潜在而深入地影响每一个人的沟通过程与沟通行为。当不同文化在沟通中发生激烈碰撞或交融时,人们能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威力。
6.优选媒介(渠道)。沟通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包括口头、书面和非语言而完成的。渠道是由发送者选择的、借由传递信息的媒介物。一般来说,口头沟通渠道主要用于即时互动性沟通,沟通内容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无需严格记录,沟通形式活泼,富有感情色彩。书面沟通渠道主要用于要求严谨,需要记录备案的沟通。无论是口头沟通还是书面沟通,都可以作为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在选择沟通渠道时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来正确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电子信息通道出现了多样化,如现在管理沟通电子渠道已经被企业利用。有从理论上讲,管理沟通应该比以前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宽的覆盖面积、更高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7.重视反馈。完整无缺的沟通过程,必定包括了信息的成功传送与反馈两个大的过程。没有反馈的沟通过程,容易出现沟通失误或失败。为了检验信息沟通的效果,即接受者是否正确、完美、及时地接受并理解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如果发送者想要沟通成功,要求接受者及时进行反馈是必要的。当发送者发现传达的信息没有被理解,就应进行第二次甚至更多次地传送。同样地,如果接受者发现发送者收到自己的反馈后,再发送回来的信息表明理解有误,则在调整了理解之后,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反馈,直到确认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准确无误为止。五:总结
在新的信息经济时代,管理沟通已不再是次要的或无关企业全局的一个局部性、部门性质的技巧,而越来越多地和越来越真实地表现为就是企业管理本身,沟通的任务就是管理的任务,沟通的功能就是管理的功能。从更宏观的角度讲,沟通固然是管理中的一部分,但是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管理就是沟通,因此,有必要在原有战术基础上,把管理沟通提高到企业管理的战略高度上。
参考文献:
【1】 Hary Onsman(澳)著,易晔 译《人性管理》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 2005年5月出版
【2】 戚宏亮,刘颖.有效沟通是现代管理艺术的精髓[J].经济师,2004,(6):142 【3】 海因斯 著,贾佳等译 《管理沟通策略与应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
2.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二
一、科学发展观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指导方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逐步完善管理科学化, 必须要在当前形势下, 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首先广大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更新观念, 加强学习, 必须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将科学发展观与企业实际相结合, 增强学习、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树立“科学管理是第一发展力”的思想, 并贯穿于企业日常全面发展中, 不断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 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强的优势, 获得企业不断发展的新动力和制高点。其次, 要开展和运用企业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 健全和完善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管理工作实践, 不断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再者, 企业管理应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企业科学化管理工作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的领先优势, 根据企业现有的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运用, 真正实现“企业人才”到“企业人财”的转化和提升, 从而推动企业整体绩效的有效提高。
二、科学发展观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精髓
时代在前进, 科学在发展, 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滞后是对企业发展最要害的制约。因此, 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 寻求在努力适应市场的同时, 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管理的体系, 确保以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1. 在建立管理科学化体系中注重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人才培养, 注重调动人的聪明智, 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
把抓好人才培养和管好职工队伍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 使管理体系既科学化又人性化。
2. 科学建制、合理规范、高效执行, 实现企业在更高层次上
的科学管理和持续经营。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 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管理制度要体现严密性, 完整性, 可操作性, 易考察性。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企业管理制度也要系统化, 哪一处存在管理漏洞都可能导致企业全盘失利, 因此, 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全能够闭合的“制度环”。
3.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确保好的制度能够得以落实, 必须要配套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就是要鼓励全体员工照章行事, 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在制度要求内充分发挥其才智,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对遵章守纪, 对企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职工要给予表彰、奖励、重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是要对那些不执行制度, 不照章行事的职工实行纪律约束。激励和约束要形成规范的机制, 体现公平、公正、合理性。
4. 大力加强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 建立机构合理、配置科
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大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保证党和职工群众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企业全面发展来。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 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二、科学发展观是管理科学化的行为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企业通过科学管理逐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奋斗目标。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管理科学化的动力, 辨证地认识和处理与企业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关系, 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改革创新, 企业发展才会有新思路和新突破, 才能打开新局面, 使企业在管理科学化的作用下走出低谷, 迈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化管理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企业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内容、企业管理的理念、企业管理方法,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方针, 就能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热点, 紧扣企业当前面临的质量成本的竞争或新产品等竞争的中心任务, 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从而克敌制胜、做大做强。无论企业是属于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 根本来说, 都是坚持以经济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争取较好较快的发展速度,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以科学化管理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景文.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管理观察, 2009, (15) .
3.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十八大;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十八大报告: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44-01
中共十八大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给出了建议。十八大最为突出的特色就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纲领和理念写入了党纲,成为了未来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重要方针。可以说,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形成和丰富有着巨大的贡献,也为我们更好的坚持科学发展观道路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是一次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高瞻远瞩的大会,大会不但对我国未来五至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总体工作作出科学性的布局与安排,也对我党的理论建设和党的总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十八大提出进一步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我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也体现了十八大的精神实质。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理论创新,也是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的一次重要的理论丰富与深化。十八大提出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英明的。从十八大报告的内容看,十八大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全新的解读与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更加务实,更加符合我国长期发展的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这表明,十八大要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并自觉的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无论是我国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毫不动摇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十八大要求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的层次、水平,永葆党的活力与生机。这其中,科学发展观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制度思想和理论之一。在党的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既可以维护党的纯洁性,也可以全面提升党建的水平。所以,十八大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丰富,使得科学发展观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我党和我国发展的实际,这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二、十八大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了全新的历史定位
我党在十八大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的系统、科学和务实的解读,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进一步升级与更新,体现了我党作为执政党的深远目光与高瞻远瞩,也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为重要的是,十八大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贡献还表现为,十八大报告为科学发展观的完善和实际应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是前进的方向,是创新的方向,是追求进步和发展的方向。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这启示我们,科学发展观不是单纯的理论,也不是教条主义,而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新才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坚持不断的创新,才能使科学发展观更加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要求,才能符合全国人民的深切期盼。同时,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新时期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也体现了我党始终坚持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宗旨。
所以,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全新解读与内涵重塑,是为科学发展观实际应用的一次英明布局和科学设计。要知道,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只有引用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应用到我党的建设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发挥其作用。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思想并写入党纲,这正说明我党在未来坚持科学发展的决心和意志。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可以取得新成就,我国的全面小康社会一定可以如期建成。
4.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四
姓名:范玉雪 班级:工管091
学号:08361084
指导老师:杨文升 目录:1.技术创新 2.技术创新与企业 3.实例 4.总结
1.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于1912年由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的,他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新的市场;④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而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推动下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被认识,科学界进一步反思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在对科技创新复杂性分析基础上,指出科技创新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变革,催生了知识社会,使得传统的实验室边界逐步“融化”,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急需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以社会实践为舞台的共同创新、开放创新的应用创新平台,实现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并驾齐驱。技术创新是指经济实体为了适应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变化,借助内外力量引进某种新技术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推动力,是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和促进区域技术进步的最根本的手段。2.技术创新与企业
技术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抓住市场机会,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新的产品或改进老产品,引进新的技术,并将其转化为能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或技术,从而获得最大利润的过程。企业根据自己所制定的技术创新战略,分析企业所具有的资源和能力,寻找技术人员、调整组织、机制和文化等变量。如果资源与核心能力与现在所处行业的结构特点能够匹配,就要对这些资源与能力进行相应的调配与激励。否则还要调整技术创新资源的配置和能力培养的重点,或者依靠市场调整或者建立新的核心能力,使之与行业结构特点相匹配,并进行相应的创新活动。在市场机会少和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技术创新战略的资源基础模式以及相关的理论对指导企业回归主业,利用核心能力不断创新企业的核心产品,才能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企业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发挥作用
3.案例分析 4.总结
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核心是质量效益,关键是科技进步,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自身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谁在技术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技术创新要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紧紧围绕市场。企业首先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进而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通常讲市场机遇主要来源于市场的拉力和技术的推力。这二者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而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拉力式的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成功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5.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篇五
一个企业要想健康发展,成为百年老店,企业的规章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就没有办法对其员工进行相应的约束,也就没有办法具体的告诉其员工,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如果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员工就不知道如何处理公司的正常业务,只能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长而久之,员工的心思就不会放在公司的业务之上,而去揣摩领导的心思,搞人际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对企业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落。在这里所指的企业规章制度其实就是指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按照通俗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指集企业全体员工的智慧,共同制定的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准则。
方方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是我们企业及其员工一切行为的原则与根本。这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条。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根本没有诚信可言,企业如何能够发展得好呢?像美国的安达信公司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为了追求公司的利益,一味满足客户的需求,虚报财务报表和账目,引导股民错误的投资方向,其最终的结果怎么样?以前,是每一名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大公司,现在却是无人问津。我们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诚信对一家企业是多么的重要。魏老师有一句话说的好,对待上级、同事、下级和客户都要以诚相待,一是一,二是二。只有在公司树立起这样的信念,才能把我们公司的业务做好,才能为公司的股东、员工、客户以及合作伙伴带来双赢的结果。
6.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六
浅论市场调研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以房地产营销策划为例
班级:10经51
姓名:顾晓清
学号:10085041
提交时间:2013年10月30日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市场调研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房地产营销策划为例,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成熟与竞争的日益剧烈,房地产营销策划需要在先进的营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营销手段、营销工具兑现房地产价值,实质上是一个从了解市场、熟知市场到推广市场的过程,其中心是熟知顾客的需求。
关键词: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房地产
一、引言
市场调研是在19世纪中期伴随市场营销的产生而问世的,随着统计分析软件的进一步发展,市场调研也受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视,从而在之后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房地产市场调研,就是以房地产以特定的商品对象,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记录和分析,进而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研究和预测,为决策者们了解房地产市场的变动趋势,制定公司营业计划,拟订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和建议。通俗的讲,房地产市场调研就是房地产经营者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营销策划的不同阶段,市场调研的重点也不尽相同。顾客的需求千差万别,注定房地产营销策划从单一化趋向全面化营销服务,从注重表面趋向追求内涵。它不仅要体现物业特征,还要体现市场特征和消费习惯及发展要求,体现市场的要求。营销策划是一种贯穿市场意识的行为方式。营销策划是连接产前市场和产后市场之间的一种行为方式。由于房地产开发的长期性以及市场反馈的间接性和滞后性,使得产前产后市场是不尽相同的。而营销策划就是一座桥梁,衔接产前市场和产后市场。市场是策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说,营销策划的灵魂在于把握市场。房地产市场调研,就是以房地产以特定的商品对象,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记录和分析,进而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研究和预测,为决策者们了解房地产市场的变动趋势,制定公司营业计划,拟订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和建议。通俗的讲,房地产市场调研就是房地产经营者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营销策划的不同阶段,市场调研的重点也不尽相同。
二、开发阶段的市场调研
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不可移动性,所以房地产企业在购买土地之前,要对该地区房地产的整体市场供给、需求状况进行宏观的调查,尤其是对该地区周边的市场供需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这一区域各类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量、消化量、现存量、空置率及租金等情况进行调研,再结合该地区近两年各类房地产项目的营销情况,对各类房地产项目的租售价格走势进行预测。同时进行市场需求方面的调查,了解该地区对各类房地产项目的需求情况。根据以上供需的宏观调查结果,确定该地块大致的产品定位——是做哪一类房地产项目,即:住宅、写字楼、商场或其他类型建筑。以居住性项目为例,首先,要调查消费需求的满足状况。包括某一时期该城市现有多少家庭住房已得到满足,有多少无房户和困难户,未来几年还会产生多少无房户。其次,有需求欲望者其家庭结构和规模怎样,他们需要的住房结构和面积。再次,他们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状况以及会买什么样的住房,愿以什么价格购买。最后,这些潜在的客户集中分布状况,他们在租售、消费信贷等方面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如何。类型确定之后,对所确定的类型项目进行更为细致的调查,以确定是做哪一档次的项目,即高档、中档、低档或者是外销、内销,以及主要客户层的范围,再进行相应的经济测算,即:进行征地、拆迁、设计、市政、建安、销售、财务等费用的估算与预计收入之间的综合盈亏分析。在合理成本利润率条件下,才能做出决策。应该说这一阶段的市场调查结果往往是最为关键的,因为据此做出的决策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经营的成败。
三、项目产品定位分析
在项目定位之前都要进行详细、充分有重点的市场调查,依据所确定的产品宏观定位,对同一档次的项目市场供给情况以及主要客户层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查,给即将开发的产品提供更为细致的定位指导。要根据主要客户群体的消费水平、职业特征、购买偏好等确定以哪一种户型为主打户型,各类户型的建设比例,采用的装修标准等。通过对户型、家庭、人口变化、户籍等调查以测试消费者对户型、面积的需求,为产品定位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价格承受力、价格弹性、家庭收入、个人收入、收入预期、大宗消费品拥有量、消费心理指标等调查以测试消费者支付水平及支付动机,为价格定位策略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建筑风格、层高、楼层偏好、朝向选择、颜色等调查来测试消费者对建造本体的外观造型、风格、颜色的偏好,为建筑设计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景观风格、植物偏好等调查以测试消费者对小区内环境景观的需求特点,为环境景观设计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物业服务项目、智能化程度、物业管理费用预期等调查来测试消费者对物业服务项目、智能化程度、物业管理费用预期等调查来测试消费者对物业服务类型的偏好程度以及支付倾向,为物业管理运作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广州××花园,为了更好的为小区项目的市场定位,找准其购买对象,在项目调查阶段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和消费者访谈调查。调查中共发出问卷468份,消费者访谈调查共完成2O0份卷。其调查结果显示:
1.31%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可接受价位在2000~3000元/m2,客户对建筑面积需求以100~150m2为最多。在同样可接受价位下,客户的首选户型是二室二厅和三室二厅。调查中69%的受访者的年龄在20~40岁之间。73%的受访者学历大专以上。通过以上的数据资料分析,进行了项目产品定位。经过对周边同档次项目进行供给调查,发现所提供的三居以150m2以上为供应量最大。供需两方面综合对比,可得出以下结论:即在该地区价位在2000~3000/m2的项目中,120~15Om2的三居室为市场供需的一个空白点。如果我们的项目确定在这一价位内,就可以在项目户型比例中给予考虑。
四、配合产品设计进行的调研进入设计阶段
进入设计阶段,市场调查工作也应不断地深化。应该选择该地区同档次的明星楼盘进行重点调查,分析其在设计方面的优劣势,以便在设计时有所依据,因为房地产建设周期长,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具有超前意识。比如:2000年某“凤凰城”项目之所以在短短几个月内取得了销售几万m2的骄人业绩,就是其充分利用市场调查这一有利工具辅助设计的结果。该项目的发展商在规划设计之前,就进行了有重点的市场调查工作,通过对大量购房潜在客户进行详细的需求调查后发现,对高档公寓项目的潜在客户而言,小区的环境是除价格、位置、户型、交通、周边环境等因素外,对其购买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因此在社区整体
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小区内的环境,特别聘请德国规划师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整体环境自然、宁静、优雅,使“凤凰城”成为少有的入住时即为住户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项目,大大提升了该项目的品质。在户型设计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查的结果,客户对朝向有着非常强烈的偏好,而朝向是塔楼设计中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经过仔细推敲,在设计中甚至不惜牺牲塔楼西南角可以建设的面积,而尽可能保证所有户型的良好朝向。正是由于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市场调查的结果,使其设计符合客户的心理,且具有超前特性,使得该项目在周边众多的楼盘中脱颖而出,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京城最热卖的楼盘之一。
五、配合市场营销进行的调研
为配合房地产项目的市场营销,要对周边同档次项目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房地产项目的特点之一是地域性。周边同档次的项目必将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要对其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尤其是对其营销策略更要给予密切关注,以便公司随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楼盘的预售与公开发售阶段,将会有数量众多的、不同性质的消费者到销售现场关注开发商的产品。通过对现场的了解、意向购房人群的调查、对销售阶段的媒体策略、销售策略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比如经过跟踪调查,发现周边同档次项目采取了降价促销策略,在项目的近期营销策划中要考虑此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如果缺乏相关的调查。等到竞争对手营销策略已对市场造成影响,再事后做反应。就会十分被动,失去十分宝贵的商机。
六、其他方面的调研工作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还应根据公司对某些具体方面的特殊要求,进行一些专门性、一次性的调查。如:对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调查,对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及提供的服务的调查等,为公司的一些具体决策提供依据。比如中关村地区的某个项目,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后。在外装修方面采用干挂磁板等新技术,使该项目颇具吸引力。就目前的房地产领域,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已经认识到市场调查的作用,并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然而也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对市场研究的意识比较淡薄,他们不相信市场调查的存在价值,对市场调查方式和调查结果持怀疑态度,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它的历史背景。但随着房地产市场化运作的逐步深入,市场调研的重要性会逐渐被房地产行业认识到。
七、结论
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离不开市场营销,而市场调研则是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基础和关键,有良好准确的市场调研为基础,房地产投资才能够开发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房地产商品,才能为开发商带来预期的收益,这样的房地产企业才能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代市场营销中,企业管理者如果对影响目标市场和营销组合的因素有 着充分的了解,那么管理将是主动的。主动的管理意味着通过调整营销组合来适 应新的经济、社会和竞争环境,先发制人。而被动的管理则是等到对企业有重大 影响的变化出现时,才决定采取行动。市场调研在主动式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 用。一个好的战略计划是在出色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得出的,它有利于企业实现长 期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目标:缺乏市场调研的差的战略计划则会威胁企业的生存。
参考文献:
贾士军:房地产全程策划[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叶剑平:房地产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叶雉鸠尉焕李伟:房地产经营销售与购房实务全书[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郭国庆成栋: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七
一、强化内部控制, 有利于企业建立先进的经营管理制度
重视对公司治理的研究, 可以大大促进公司治理结构趋向合理化。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是产、供、销以及资金的供给者如何采取措施, 确保其投资取得回报, 实现资产安全。强化内控已经成为治理公司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为其服务的企业控制模式和管理制度, 人们逾来逾感到强化管理的重要, 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才能加强管理。在新的形势下控制内容已超越会计和财务范围, 渗透到经营的各个方面和管理的全过程。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 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 不必考虑是否要内部控制。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 忽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片面以改革取代控制的观念, 都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有害的。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已被企业广泛关注。现代企业管理最本质的东西, 是企业内部的控制文化和控制机制, 企业管理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其内部控制。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环境条件, 尽快研究制定运用符合本企业的先进内控理论和方法, 强化内部控制, 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 以便提高管理水平。
二、内控是合理地确保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障
治理公司应该参照有关法规和实施细则, 设定一些具体的标准, 认真考察被检查单位的内控系统, 看其是否合理地确保了这些目标的实现。如果不能, 总是可以从内控的某些方面找出问题的。公司内控抓得好不好, 可以从它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是否合理地确保了他们理解和实施具体标准的程度, 它的财务报告和各项管理信息是不是可靠、完整和及时地被草拟和提供, 它的各项活动是否遵从了现行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这些方向性的标准无疑是对一个单位比较有力的鞭策。细化这些标准, 可对内控进行深入地考核。
控制活动应当是公司日常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建立适当的控制结构, 明确定义各经营级别的控制活动。这些活动应当包括高层审查;对不同部门或处室的活动的适当控制;物理控制;对违规经营的跟进情况;批准和授权制度;查证核实与对帐制度。建立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充分的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和管理方面的数据, 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中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可靠、及时, 并能以前后一致的形式规范地提供使用。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需要有效的内控制度, 并涵盖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这些系统, 包括那些以某种电子形式存储和使用的数据的系统, 都必须受到安全保护和独立的监督评审, 并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充分安排加以支持。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有效的交流渠道, 确保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坚持现行的政策和程序, 影响他们的职责, 并确保其他的相关信息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以往进行的“合规性审计”、“效益性审计”和帐务检查等等都属于专项审计, 也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审计工作的重心应当转向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再监督, 而对内控的检查评价有别于传统的审计思路, 其目的要明确和全面, 检评要完整和深入。
三、内控制度是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
管理是管理者确立目标和战略, 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规章制度和操作方法去实现目标的全过程。管理者要执行聘用合同, 为公司的所有者的利益确定明确的管理目标, 包括全局整体性目标和各项业务活动水平上的目标, 然后制定各种战略和实施计划。管理者要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为依托, 以一定的规章制度为依据, 采取种种方法去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有责任控制局面, 并解决和纠正在监督检查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和错误, 包括对有问题责任人的追究和处罚。由于所定的目标和战略计划会对管理单位的行为产生影响, 管理科学运用科学的原则和分析性方法, 研究企业的行为。在发达国家, 不论学术界还是实业界都日益重视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以求实现投资者应得的回报。先进正确的管理方法加上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大大促进了管理的合理化和效率。
四、外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
外部审计对内控的再监督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如果我们把内控的“监督评审”职能视为内控“宝塔”上的最高级的部分, 那么外部审计工作就应该处于内控宝塔的尖顶部位。所谓“再监督”就是在前述两道防线之后的第三道防线, 每一个公司都应当设立这一战线。对于风险较高的金融机构来说, 这第三道防线更是必不可少的。其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外部审计已经变成了最后一道防线。尽管从监督职能的角度来看, 外部审计的工作量应大大少于经营管理部门的自我监督检查和财会部门的管理监督, 但是, 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应有的权威性, 加上其组织系统的垂直性, 赋予了该部门行使对内控进行再监督和再评价的特殊重要的职能。这种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审计人员在严密的计划和组织之下, 能够独立地按照法人要求, 有选择地对内控的各方面行使其检查职能, 并能够将检查评价结果直接地反映到高级管理层乃至最高级领导人, 然后有权督促内审监察建议的落实。改革开放之后, 企业面临种种风险。在经济生活日益货币化和证券化的过程中, 新的形势要求金融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内审工作从传统的以对帐目和会计凭证进行核查为主, 转向以对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为主的审计方式上来。审计人员应认识到这一带根本性的变革, 具有对现代内控理论和方法的超前认知, 并把对内控水平不高的单位和内控意识不强的人员 (特别是管理层) 进行咨询服务作为内审工作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帮助这些单位和人员转变观念, 加强内部控制。正确认识内控与外部审计的关系会推动企业整章建制等内控制度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各项业务的内控,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内控制度能实现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8.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企业文化;油田企业;发展;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文化是企业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企业的符号、员工的工作信念等等。很多学者曾对企业文化有全面的概念界定,但目前还没有得到统一。总体看来,企业文化旨在通过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在基本信念和认知方面达到统一后,为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共同努力。
因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企业文化呈现多样性和多元化,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频率在不断的增多。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遵循的原则也在趋于同化。因此,企业文化的建立对企业尤其是油田等大型企业的发展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油田企业
油田企业是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支撑的企业,油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鉴于油田企业的工作性质,油田企业属于技术、资金和人才都较为密集的企业。作为国家的大型企业,其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成熟对同行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成长和不断进步,这种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导向功能
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能够帮助企业在机会和困难面前进行准确的抉择,能够正确的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时对企业的员工形成良性的影响,并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共识,进而跟随企业的脚步为其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约束功能
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成熟,企业会以文字的形式对每一时期的员工进行灌输和要求。只要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就必须遵循这些基本的要求,与企业统一信念,共同努力和奋斗。
一般,成熟的企业文化的内容不会仅限于制度的要求,会在个人的道德水平等方面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不断的成熟,不仅仅是引导企业走向成功的过程,也是在不断约束员工的过程中提高其自身素质的过程。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员工脱离学校学习后,对其进行约束、管理,帮助其不断提升的另一种方式。
(三)凝聚功能
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建立和成熟,企业内部的员工会在价值观念以及道德理念等方面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企业内部的员工很容易在任何问题面前形成共识,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凝聚力,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度过难关、齐头并进。
有着统一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的企业员工,会将企业和工作作为自身很重要的一部分,会“爱企如家”。
(四)激励功能
良性的企业文化更能体现企业对员工自身能力的肯定和个人的尊重,员工之间、企业领导和员工之间等表现出的鼓励、肯定与支持,能够使员工在企业范围内受到很大的鼓舞。因此,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的员工很容易被激发出其个人的潜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缓解功能
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面对自身的问题,也将面对客观的大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企业文化在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以道德引导性、观念正确性为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所以,当企业内部员工或者部门之间因某些问题产生分歧,企业文化将会促使其进行自身的调节,有助于企业内部的矛盾缓解和统一性;当企业面对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时,企业文化也将帮助其进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抉择,能够快速的适应周边的环境,逐步完善企业自身的形象。
(六)辐射功能
随着企业文化的逐渐成熟,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将不再仅限于企业内部,企业在同行业甚至区域内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成长。
由此可见,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将会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在带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将会促进员工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发展,进而带动企业的成长。
四、油田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油田企业作为组织庞大,对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企业,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并通过成熟的企业文化带动周边行业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油田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宏观规划
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之前,应该进行宏观的规划。确立企业文化建立的核心,避免在企业文化建立以及逐渐成熟的过程中进行更改,这样一方面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另一方面会影响企业在员工心中的地位。
(二)持续性
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很多企业在成立初期会将企业文化作为建设的重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企业会放弃,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的影响也将无从谈起。
(三)时效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外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显现,鉴于国内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为了更好的进行国内外企业沟通和合作,我国的企业尤其是油田企业应该注重吸收国外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点,并能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对文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使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实施能够增强企业在相应社会背景下的发展与成长。
五、结论
油田企业作为大型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更好的树立企业的形象,帮助企业不断的成长,同时,在同行业以及相关领域内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奎昌.建设特色企业文化 促进石化企业和谐发展——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石油石化,2009(03).
[2]侯立行.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及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 ,2004.
9.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九
论文摘要: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新的内容。本文在分析劳动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上,提出了在劳动法规定下,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直接影响到了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分配,其立法宗旨是“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凭证。在劳动合同的立法中,过于强调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将大幅度地增加劳动用工成本,对投资环境则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对用人单位的发展是极为不利。但是,若是强调用人单位的利益,则违背了劳动合同法的初衷和意义。劳动合同法保护的其实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者的合法权益,是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和谐了,才能在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投资环境和企业发展状态。
1.1 在劳动合同签订上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但最长不超过13个月。这种通过规定强制缔约与加大违法成本的措施,来引导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保障劳动者权益。这种规定使得用人单位在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会面临强大的罚款责任。用人单位忽视或者故意不进行劳动合同的签订,不但损害了劳动者的权利,也使自己面临被严厉处罚的局面。
1.2 在员工试用期上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约定及报酬草案给与了明确: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在劳动关系连续存续期间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试用期工资约定不明或者没有约定的,实行同工同酬。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期限、次数等做的更加严格地限制和规定,这给用人单位约定试用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劳动合同的这些规定,都给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在新进员工在约定试用期的管理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3 对企业员工招聘的影响
当前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这类企业中存在着不少用工不规范的现象。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征缴率相对较低。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些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将大幅增加,进而推动企业总体成本上升。另外,由于《劳动合同法》规定,一旦劳资双方出现劳动争议而申请劳动仲裁,都应由企业提供证据。这就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了较高的工作要求,各种档案、制度的建立都要进行专门的管理。企业招聘员工的难度也有所增加,如果招进来的职工不合适,要辞退就得额外支付赔偿金。这也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挑战,要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员工的招聘中需要把好关,在员工的日常管理中,也要防止人才的流失。在劳动法规定下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新劳动法的实施下,更是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的行为,科学合理地应用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即持久获利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是能否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者形成注重发展的工作作风,有利于调和员工的价值观和信念。实施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改善工作态度、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同时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以维持组织的不断发展。
2.1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把关新员工的招聘流程
吸收和招聘进新的员工是企业保证新的血液和运行的重要程序,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使企业必须更加注意新进员工的招聘流程。在新员工的招聘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了解和掌握企业和部门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的标准,找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此外,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实是一个大的工程,部门之间有具体的分工,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流程都要熟悉。各自负责的招聘、培训等工作也需要彼此的协调和沟通,工作的流程需要有连贯性,这样才能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2.2 组织劳动合同的管理
做好劳动用工管理是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和提高防范经营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并对对劳动用工方面的薄弱环节有清醒的认识。在出现相关劳动纠纷之前,就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劳动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支撑劳动合同制度运行的配套规章制度。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内容。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权利义务的体现,《劳动法》规定的必备条款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并尽量细化,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第三,建立劳动合同台帐,强化劳动合同的日常管理。最后,还要注重用工资料的保管工作,避免劳动合同的丢失或者是损坏等低级的合同管理错误。
2.3 加强企业员工的管理,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因此,要想在现代激烈的市场搏击中发展壮大起来,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力量,加强人才的管理,留住企业所需要的优势人才。在企业的人才管理中,必须要加强企业的人才管理和培训机制。在企业中,要建立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的企业实际运作中,单纯的依靠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员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相关的人才管理制度、培训机制和多方位的激励手段。传统的薪资激励在现代自我价值观有所改变的今天,这种制度并不能充分满足人才发展的需要,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需要对传统的薪酬制度上,进行完善和改观。人才的培养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的重要,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技能必须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培训应该是系统化的,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培养出自己的员工。另外,培训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技术的范围内,还应该包括企业文化,个人精神方面因素的培训,使企业员工在培训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技能,而且还增强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结论:
在合同法的规定下,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适应合同法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更多的细化和灵活性。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在借鉴各行业经验管理的同时,认真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企业的现状,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和企业的发展进
程。
参考文献
10.浅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篇十
□ 攀成钢公司 董红梅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江泽民同志也一再强调: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以人为对象、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地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人们思想政治改造和有效的激励,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社会的进步需要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但是,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他们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讲“两手都要硬”,实际上就是讲既要抓经济建设,又不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社会群体的心理呈现出丰富性和活跃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采取更现实、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去高效而生动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从历史上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被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了的科学。我们党正是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人民群众组织和发动起来,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更彰显出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传家之宝”的巨大威力和建立的丰功伟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社会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起到促进作用。
同样,要保持企业稳定,要统一思想,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时候,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这样才能保证需要企业的持续增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本质上讲,如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生产力。何谓生产力?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释,生产力就是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结合,其中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本质要义,就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贴近实际,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劳动者的创造性、责任感、对企业的忠诚
度、向心力。人的行动是由思想决定的,只有人们的思想觉悟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才能自学地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积极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革新工艺,改善经营管理,直至在生产过程中做出重大发明。这样,就能够大幅度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大大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是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的工作,这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同发展生产力不是没有关系,而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是物质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1.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十一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一、概述
中国传统的文化里,包含着各式各样的管理思想,法家、儒家、道家、兵家等传统文化思想给我们留下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包含着从古至今的管理思想,这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传统的文化对现代的企业经济有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目前随着西方的腾飞,很多人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而忽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骨子里都在传承的精神,同时也只有保留自己民族的精神,发挥自己的优点,吸取西方管理理论的精华,才能使我国的企业管理独具特色,在世界企业竞争之林中独树一帜。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
1. 正面影响
(1)以仁为本。企业虽然是以营利为目标,但是企业关系中涉及的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消费者,他们都是形形色色的人,人会有自己的感情,所以企业在经营的时候,不要短视近利,做杀鸡取卵的事情,而要从长远的方面进行考虑,以仁德精神,为企业树立企业形象。
(2)自强不息。企业在经营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经营者不应该轻易被困难打倒,而是要积极想办法,开拓自己的思路,在困难的时候为企业闯出一条生路,同时,企业经营者也要让企业的员工抱着同样的想法,不想轻易向命运低头,不要每天得过且过,要多想想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让整个企业变得有活力。
(3)为人诚信。古人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古人认为作为一个人,守承诺、重承诺是非常重要的事,而作为一个经营者,如果不守承诺,虚假经营,那么不会有回头客。
(4)和谐思想。古人认为,做生意不仅仅是一个经营的方式,也是一个与人交流的方式,与人交友的方式,因此不仅重视金钱上的往来,也很重视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如果经营的方式只有因利而来,因利而去,那么即使经营会有短暂的成果也不会长久。
2. 负面影响
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一直有崇拜传统、崇拜经典、崇拜权威的想法,它们并不鼓励人们自由的思想与创新,如果有人试图在行业中进行创新,就要背负大逆不道的罪名,承担重重道德上、政治上的压力。
(1)家族经营。中国传统思想里也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想法,因此,企业经营者对家族人的照顾超过企业的规章制度,这带来很多的负面效果:独裁思想,企业经营者认为,这个企业就是自己的,不管经营得好或者经营得不好都要随自己高兴,因此对问题的决策一意孤行,没有倾听别人意见想法的意识;上行下效,既然企业经营者的家人都不遵守规章制度,那么我为什么要遵守?其它人也不再愿意遵守经营者定下的规章制度;不负责任,多数与企业没有直接关系的员工认为,反正企业不是自己的,好与不好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何必想那么多?于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做自己分内的事,别的事一概不问不管;才志难伸,对于有才干的人,在家族企业中,即使有才华、有动力、有思想,也由于与企业经营者没有直接的关系,企业经营者也不容易相信他们,不愿意给他们更多施展的机会,于是在大量家族企业里,很多有才华的人认为壮志难伸。
(2)平均主义。在现代的经营思想里,认为企业经营应当优胜劣汰、公平竞争,而在传统思想中,由于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很多事都搞一碗水端平,权力平均,造成各个部门之间权责不明,出了事情互相推诿,互相踢皮球;责任平均,那就是人人都要负责任,结果就是每个人都不必负责任,出了事情每个人都觉得主要责任是别人,不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利益平均,这就造成一旦有利益,立刻一窝蜂的抢上去,不管有没有功劳,如果自己没有沾上利益,或者利益没有别人多,立刻感到愤愤不平。
三、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经营进行整合
1. 建立企业文化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要从形式上对企业样式进行树立,还要从精神上让人看出企业的目标、精神、准则、经营方式、宣扬什么、排斥什么。同时要从自己的行为上进行经营,让人对企业经营表示真正认可,真正地赞同。
2. 加强制度化管理
传统的家族式管理,仅仅只能让企业保持一定的规模,不足以让企业继续发展,可以说,家族化越典型的企业,其规模越大,要背负的担子越沉重,它不适合现代企业的管理与竞争。因此要进行制度化管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的机会,每个人都在企业中能一展所长;同时制度也要求权责分明,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的范围负责。而制度化管理并不是指冷冰冰的一个制度,所有人必须遵守,而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让所有人了解到,制定企业制度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每个人的发展、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制度化管理为形式,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既有自己独到的特色,又有足够的竞争能力。
3. 重视人才培养
如果企业之间一直存在互相挖角的现象,那么只会进行恶性競争,同时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企业中能有多少人才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那么企业就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这种培养不单纯指给人才学习技能的机会,而是要从精神上影响人才的思想、从选择上给予人才自由、从前途上给予人才希望、从制度上给予人才约束。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为礼.《论语》中的员工准则[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2] 李衍民.传统文化对我国经济管理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
12.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十二
关键词:企业发展模式,信用销售,应收账款,财务管理
一、引言
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环境条件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企业推进创新发展模式战略提出了更高更现实的要求,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买方市场普遍形成, 以信用销售为核心理论的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建立。应收账款理论及实践就是在企业之间建立信用销售, 以提升竞争力的情况下形成和完善的, 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信用销售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模式下的应收账款概念界定
应收账款是在企业以信用销售为核心发展理论的企业发展战略模式下形成的, 客观上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 减少积压库存, 促进企业销售量的增加, 增强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
应收账款具体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代垫资金等行为形成的一种经济性债权, 通过建立这种债务关系, 企业拥有的向债务主体收取款项及承兑到期未给付的款项的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通常在行为过程完全完成后形成, 即销售和劳务的提供已经合理发生并完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 一般来说, 认为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信用方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形成的债务性资产, 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性资产之一, 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持续性。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市场竞争及销售过程的分离。市场竞争是应收账款理论形成的主要原因。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直接创造了激烈的商业性市场竞争, 这种竞争机制使企业为了生产发展需要, 不得不依靠产品质量、同比价格、优质服务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扩大销售市场, 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当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中发展较为成熟后, 其类似商品的产品价格、质量品质及相关性服务的差别性就会缩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 就产生了信用交易, 即在严格的信用管理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以顺利完成交易, 应收账款是由竞争引起的一种商业信用。销售过程的分离是指商品的交付与生产销售企业获得款项的时间不一致, 这是形成应收账款的重要原因。在普通的商品交易中, 现金销售是最普遍的一种买卖交付方式, 不存在销售的分离。但对于企业来说其商品交易的数量一般较大, 受到企业合作方式、结算手段及企业阶段性发展矛盾的影响, 可能会影响结算时间, 结算时间的延长意味着发货时间和收获时间外存在销售企业的资金垫付。
依据应收账款的概念界定, 我们可以知道应收账款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以下特征:第一,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 应收账款具有显著的风险性。财务管理不善极大的可能造成应收账款的坏账, 如应收账款增加了与之联系的坏账风险, 资金回收期的不确定性和延迟性, 对现金流有负面影响, 直接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效益;第二, 应收账款在买卖双方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债权人向债务人收取款项, 拥有债的相关权利, 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付款义务, 承担债的相关义务;第三, 实际占用了企业的资金资源, 未回收的资金不归企业支配, 长期性的或者不合理的应收账款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资源, 企业资金循环周期被动延长, 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第四, 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从应收账款本身来讲, 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专门性的跟踪管理, 以实现财务最优化, 这样不仅人力资源成本增加, 还使无现金流入的销售产生销售税金及年内所得税预缴, 企业的投资机会选择性受到限制;最后, 对应收款项财务管理的范围集中在一定的交易形式范围内, 即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行为向对方收取款项。[[[
三、企业财务中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 控制企业经营成果失真的风险
应收账款是建立在企业以信用销售为核心理论的企业发展战略模式的基础上的, 但是我国的信用体系构建还不太完善, 没有形成真正科学的商业信用环境, 大部分信用的出现属于被动信用, 信用保证资源不充分, 信用销售的回报率难以保证, 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特别是,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必须严格遵照权责发生制原则, 通过收入和费用的配比进行核算以确定经营成果。在这种情况下, 应收账款所依赖的信用销售模式形成的是一种账目利润, 极易夸大企业的经营成果, 财务管理能够杜绝利用应收账款核算方式, 为完成利润目标或粉饰报表夸大企业经营成果的风险, 以保证企业市场交易过程中决策的准确性。
(二) 增强企业财务对资金断裂风险的预警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应收账款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资金流动最低承受限度, 从而在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信用销售。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动力, 合理、充足的资金流动能够极大的激发企业的发展创新活力。信用销售将企业经营周期中的资金流动直接转化为财务管理数据, 企业商品存货的价值被转化为应收账款, 企业的目的是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获取更多的销售途径和资源, 应收账款的出现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对资金数量和流向的关注程度, 更加注重实际的分析预估流动资金的回收时间和数额, 以保证流动资金不因外在原因沉积在结算环节上, 应收账款的风险性刺激了企业财务管理对资金循环和周转的控制能力和意识, 增强了企业应对支付危机的能力, 可以最大限度的支持企业的长久性、持续经营。在有限的资源限度内,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企业提升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更加充分的发挥应收账款的功能价值。[[[
(三) 提升企业财务对成本的管理控制能力
理论上讲, 企业因信用销售而导致的应收账款的实现时间是能够通过买卖双方的协商所确定的, 支付方式也是有提前约定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 因为各个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决策者选择性的规避, 企业应收账款的持续性时间总是超出一般约定, 这也就极大的增加了企业收取账款的风险和成本。应收账款产生的管理、机会、短缺等额外成本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在应收账款存在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的控制对客户资产和信誉调查的费用、坏账的损失等不当消耗和开支, 还要保证尽可能的避免因应收账款而丧失其他的投资机会, 实现最大限度的销售额度。应收账款成本风险的存在能够激发企业财务对企业支出成本的控制能力, 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利润才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
(四) 加强企业财务对资金流动速率的控制能力
信用销售能够实现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加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但利润的短期实现难以预期, 应收账款实际上使销售商品企业的现金支出数量大大增加, 同时为了顺利完成这场交易还不得不支出有限的流动资金以垫付相关的各类费用, 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风险。但相同的, 企业现金流动速率的增加也帮助企业财务提升了控制现金使用效率的能力。用有限的资金支付商品销售费用, 决策层能够更加谨慎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广告、包装、装运服务提供企业, 减少因疏忽大意造成的销售风险。应收账款还为企业带来了如增值税、消费税等在内的流转税费用, 这能够最大限度的督促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自我的风险预警意识, 对资金流动更加敏感, 提升控制能力。
四、实现应收账款对企业财务管理重要价值功能的途径
要充分发挥应收账款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价值功能, 必须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完善对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在内的对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
第一, 要确立信用标准, 也就是客户获得销售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相关性条件。这些标准不能因为过度强调违约风险的控制机收账成本而制定的过高, 这样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刺激作用难以发挥, 也会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及占有率的扩张, 也不能只考虑销售数量的扩大而使标准过于低下, 坏账风险的过量增加对财务管理的消极意义大于积极意义。信用标准的制定要严格按照信用品质、偿付能力、抵押品、经济实力及资本五方面展开考虑。第二, 是信用条件的制定, 这是在企业赋予客户优惠资格后所提出的关于信用期限、折扣期限等在内的付款要求。其中, 销售数量和信用期限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影响, 信用期限的延长相对性的能够扩大产品的销售数量, 但增加了坏账损失和收账支出, 只有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相平衡时才能真正的发挥应收账款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意义。第三, 收账政策是指为了防止客户拖延、拒付账款等问题而制定的相关对策方法,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的保障性手段, 在应收账款受到保障的基础上, 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和展开, 实际解决有成效收回账款的问题。
五、结语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旋律。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控制了企业经营成果失真的风险、增强企业财务对资金断裂风险的预警、提升企业财务对成本的管理控制能力、加强了企业财务对资金流动速率的控制能力, 应该对应收账款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最终实现其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郝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2]万旻.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13.浅谈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篇十三
摘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想求得生存、获得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管理,因为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的水平高低,进而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优化财务管理,挖掘财务管理各功能,对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或者核心,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1 财务管理概述
1.1 财务管理的内涵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法规,在一定整体目标的指导下,关于企业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
1.2 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内容极为丰富,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其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从组织企业财务活动的视角看,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了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与分配等内容。从处理财务关系的视角审视,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了诸多对复杂的关系,涉及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投资人、受资人、政府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企业内容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以及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等。
1.3 财务管理的功能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是以其功能为基础的。具体而言,财务管理具有三大基本功能:资金管理功能、成本控制功能、监督控制功能。
1.3.1 资金管理功能
资金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将企业比喻为人体的话,那资金就是身体中的血液。可以说资金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所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基于一定的资金。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具备了资金管理这一最为基本的功能。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基于对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分析,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来支配企业的资金,从而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带来最大的产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这就是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功能。
1.3.2 成本控制功能
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原材料成本的变动,员工工资的变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等等,但是成本因素则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之一。财务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在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企业中不合理的支出,包括对产品成本的控制、对期间费用的控制、对研发费用的控制以及对职工薪酬、福利、保险和劳动保护的管理等。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具有成本控制功能。
1.3.3 管理监督功能
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财务管理中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步步为营,确保企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法前行。不仅如此,在完善监督的体系下,企业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程度挖掘自身产能,优化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从而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财务管理中的的管理监督功能。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功能探析
2.1 以资金管理功能为核心,企业资金利用最优化
2.1.1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纷繁复杂,涉及到资金使用的环节众多,如果资金分散管理,将难以统一协调调度,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大为增加。为此,在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将资金集中进行管理,这将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可以以资金结算中心的形式进行资金集中管理,这样能够有效控制企业多头账户,有效控制和统一调度企业的资金,发挥结算中心的“水库”功能,当企业流动资金充足时,结算中心可以存储部分流动资金留作他用;当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时时,结算中心可以支出部分资金缓解企业的经济危机。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发挥资金最大价值,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
2.1.2 全面推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为了发挥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功能的核心作用,企业应该全面推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企业产品生产之前以及生产过程之中的资金流动,严格执行预算的要求,保证资金有序的流动,使企业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这样一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自然而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反观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推行的资金管理制度常常是产品生产完以后才展开的,如果没有发现资金使用问题固然好,即使发现了企业资金使用存在问题,那时已经来不及进行补救,宝贵的资金就在无形中流失,负面的连锁反应自然而然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需要未雨绸缪,推行全面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2.1.3 加强企业流动资金分析
预测流动资金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净流动资金的多寡代表企业的流动地位,净流动资金越多表示净流动资产愈多,其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因而其信用地位也较高,在资金市场中筹资较容易,成本也较低。为此,企业应加强流动资金分析预测,实时掌握企业流动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确保企业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将流动资金的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来抓,将其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企业流动资金分析预测,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率,增加筹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以成本控制功能为重点,企业资源利用最优化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企业如果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产品的成本,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先机,获取利润,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迅速提升,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为了制定适合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企业首先需要对深入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企业目标成本。其次,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将企业大的目标成本逐步的分解细化为便于实现的小的目标成本,从而调动目标执行者的主观能动性。最后,企业要为推行目标执行者创造良好的服务和指导,使其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执行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通过以上步骤,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既定的成本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除此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告诉发展,企业还能借助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生产产品的各个环节实施实时监控,了解产品成本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动态中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从各种途径降低产品的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2 构建全员成本控制体系
企业产品成本控制可以从多方面着手,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要调动企业全部员工,构建全员成本控制项体系,因为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因素中,其他的因素都是客观可控的,只有人是主观较难掌控的。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因此必须构建全员成本控制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将企业的成本费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横向分解落实到企业内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控制,纵向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进行管理控制,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网络,并对全员进行严格考核。力求提高企业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结语
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为此,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理念,重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功能、成本控制功能、管理监督功能,使企业在控制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在良好的管理监督体系的保障下,不断去发展自己,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庆阁。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管理[J].商业会计,2012,(4)。
[2]嵇秀兰。加强企业财务监督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J].企业研究,2012,(4)。
14.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十四
一、前言
商标作为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出于保护自身产品权益的需要而按照一定程序向相关部门申请的重要行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企业往往将商标视为自身合法性的重要标志和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和实力。而随着国家间科学技术竞争的日趋激励,我国也通过科学的商标管理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商标管理工作来规范社会主体的科技创新行为,切实保障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成果,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氛围。但是就当前我国商标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给国家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优化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点工作。
二、商标管理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商标作为商品的标志,象征着商品的品质、信誉、评价,是商品的附加属性。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通过申请商标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成果成为现代化企业发展中对自我核心创新成果进行保护的重要策略。对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来说,商标管理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商标管理是企业实现知识产权合法化的重要途径
企业在长期从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本领域的研究产生一定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是企业长期付出的劳动结果,是受法律保护的。而这些成果在向社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被侵害的威胁,为了防止不法分子通过不合理的手段窃取企业发展的成果,就需要从国家层面来统一规范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对那些侵权行为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而商标管理就是企业申请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企业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有关部门申请相应的商标来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合法化的确认和保护,可以防止遭受外部的非法侵害。
(二)商标管理是鼓励企业进行相应创新行为的重要方式
在国家间、地区间和行业间经济发展竞争日趋明显的情况下,企业所依赖的重要取胜之道在于资源和技术的掌握情况。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获得技术方面的优势地位是企业思考长远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在大量资源投资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重要成果,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通过商标管理来明确企业知识产权的合法地位是对企业创新行为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企业创新行为进行孤立的重要方式,能够激发企业进行相应创新的积极性。
三、当前商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商标管理作为一项重要活动,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协调和努力才能够实现。就当前我国商标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商标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实现。具体来说,目前商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对商标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
从当前我国商标管理的机制来看,往往是由企业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能获得相应的商标管理权利。但是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出于初级阶段的中小企业对于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重视度并不高,而对于商标管理的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严重制约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商标管理工作的实现。
(二)商标管理存在漏洞
从当前我国商标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的,并且在具体案件处理过程中,往往是企业主动提交相关的申请,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调查处理。这种模式往往是在企业发现自身的商标或知识产权遭受不法侵害以后主动提出相应的诉求,从上文分析我们知识多数企业对于商标管理知识的欠缺使得其无法及时发现自己合法权益遭受损失,从而导致损失在无形中扩大。虽然有写案件是相应主管部门经过调查发现的,但是这种情况仅在少数,商标管理缺乏完善的.体系。
四、发挥商标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价值的策略
鉴于上述实现商标有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和企业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合理的解决路径来对问题加以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切实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一)提升企业对商标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于商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標法实施条例》等来对严格商标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学习商标管理的相关知识,提升企业及其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能够借助有效的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劳动成果,防止遭受不必要的侵权损失;第三,要对一些重大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进行剖析,从中获取关于商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经验,提升主体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
(二)完善商标管理的体系建设
商标管理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的职能,需要两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首先,政府要从法律法规和制度层面明确企业在商标和知识产权方面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使企业对自身的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其次,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严格的商标管理工作,无论是对内部档案、资料等的管理还是外部品牌形象的管理都要依法依规进行,发现侵权行为及时寻求法律保护。
五、结语
15.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十五
关键词: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影响因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发展的不平衡
在现实实践过程中, 一些重点的工程或者好的项目, 企业文化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公司在这些方面积极贯彻企业文化建设, 制定实施纲要, 规定项目文化建设的标准, 雷厉风行, 措施得力, 规范到位, 有声势, 有实效, 文化建设做得有声有色, 而在小项目、差项目, 企业文化就受到了漠视, 行动迟缓, 标准不高, 没有什么实效。
(二) 工作不够扎实
虽然有很好的实施方案方针, 但是一些项目却没能将公司的文化理念体现到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致使项目的文化建设与项目的实际管理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相符现象。此外, 有的项目只是对工作部署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 缺乏考核及评价体系, 工作落实相当困难。
►►二、具体影响因素
(一) 制度因素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纽带和桥梁, 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企业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 形成整体而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制度的建设还将影响到关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等问题。企业的法律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大的文化环境对企业在约束和影响的反映, 体现了企业制度文化的共性。而企业不同的组织形态以及管理形态则体现了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经营特点, 是企业制度文化中的个性因素。由此可见, 企业制度文化实际上是共性和个性的良好融合。
(二) 愿景因素
企业文化是为了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在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 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与企业发展的愿景都不相符合, 那么就实际而言, 这样的企业文化就并不是从企业发展中的愿景实践中产生和提炼的, 也难以解决企业愿景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甚至将对企业愿景的实现带来阻碍。由此, 项目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企业文化的形式, 都应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适应, 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目标实现的思想和文化基础。从本质上来说, 企业的愿景是企业所需要创造的价值, 是由企业中的各项目的愿景共同构成的。而企业项目的愿景具有多种形式。由此, 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文化建设应以培养企业员工的共同项目愿景为文化形成的基础, 使共同的愿景成为项目实施的持续推力。共同的企业项目愿景一方面能激励员工尽最大的努力, 将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员融合到一个项目体系中, 实现共同的项目目标。而另一方面, 项目愿景的形成是对项目成员做有利于项目发展事情的鼓励。同时也为项目成员的行动提供了指南, 增加了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 从而推动项目成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 人才因素
企业的项目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当前, 企业项目管理向全球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上发展, 社会上的证书热、培训热、软件热也是对企业项目管理持续发展趋势的切实体现。企业管理者逐渐重视项目管理。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有些企业的管理者把企业的全部希望错误的寄托在某些咨询机构身上, 幻想其是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良药。这种想法完全忽视了企业人才的重要性, 事实上, 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团队人员自身的素质的。
1.项目领导人员的素质问题
目前, 企业中很大一部分的部门经理或者项目经理是从企业一线中提拔上来的。这一部分人员, 到了经理岗位后, 角色没有及时转变, 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 他们的管理水平也不是很高。因此我们必须要意识到, 作为管理者的项目经理或者部门经理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同时更要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2.项目员工的素质问题
仅仅依靠高素质的经理, 而企业项目团队中的其他成员素质底下也难以推动项目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因为项目中大量工作是普通员工完成的, 如果他们缺乏必要的技能, 或者不能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 也不可能高效地完成相关的项目。企业项目团队中员工的素质主要包含着员工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及技术素质。要建立完善的企业项目管理体制, 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项目管理, 则必须提高员工的这三项素质。
第一, 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首先, 我们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政治理论的教育, 通过此种教育, 使员工知道什么可做, 什么不可做, 从而使他们培养出正确的思想及道德观念。其次, 要组织员工积极参与道德的实践活动, 使他们的知识学以致用, 因为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 通过实践活动, 可以使职工感受到自己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者, 同时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第三, 要搞好宣传活动, 通过文化宣传, 可以使员工不断激励自己上进, 学会明辨是非, 进而塑造美好的心灵。
第二, 提升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企业如果要发展, 就必须重视文化建设, 因为,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如果放松文化建设, 那么企业发展就会变成无泉之水, 很难再取得较大进展。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突出企业的特色, 并且要坚持以人为本, 使人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16.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十六
摘要:俗话说行行出状元,那些状元公司在相同科学技术水平上,是如何成为状元的?就像是对待同样的食材,优秀厨师的作品有的时候更像是艺术。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总是说公司的管理水平可以帮助,是如何做到的?员工作为企业组成的最基本单位,他们的意识决定了企业的寿命,他们的幸福感就是企业的幸福感。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如何掌握更多的人才便是企业成长的捷径。于是人才成长的环境是企业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人才;环境;员工;幸福感
企业是怎么形成的?企业的目的又是什么?员工在企业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员工的质量是否可以改变?如果能弄清这些问题我想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的形成
传统思想认为企业是“经济力量”创造和管理的,事实上经济力量只能给企业形成的机会,让企业管理者抓住机遇并有所作为,大多数人也同样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创造利润的组织,但是经济力量并不能决定企业是什么或者是做什么。“利润”也不在单单指的是狭义上的金钱,而是广义上的收获,不仅仅包括财务上的金钱,还有很多非财务的内容,比如为了让经理们之间提高默契度而增加他们的休息时间,还有用于多方面的特殊津贴也是为了让企业更稳定的发展下去,这样利润这个词语变变得模糊化[1]。唯一的结果是企业是由人创造出来的,通过人的管理产生作用,而不是经济力量创造的。
二、企业的目的
我们要想知道什么是企业,那么必须先弄清楚企业的目的什么!普遍认为企业是为了获取金钱,那么金钱又是从何而来?顾客!企业只有满足了顾客才能获得利益,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的目的便是创造顾客。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发展,服务社会,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服务人类!服务人类?听上去可能会有点迷惑,企业不是赚钱的吗,怎么又服务人类了?往下看或许你会明白一二。
三、员工的重要性
企业在创造顾客的过程中,企业中的哪个部位是与客户有紧密联系的?答案不用多想,员工,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人,管理层便是大脑,员工便是除了大脑以外的各个部位。眼、耳、鼻、手、口、足以及内脏等等,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大脑重要还是身体其他各个部位重要?我想这个问题是有缺陷的,因为根本就不能比较,对于个体来说缺了谁这个个体便会很快消失。
最明显的就是服务业,饭店、酒店、生活中各种商店,员工在这里是与顾客进行直接接触的,员工的态度就是企业的对待顾客的态度。如果员工让顾客感到满意,舒适,甚至是开心,不难想象顾客对企业的反馈是怎么样子的。
毫无疑问所有的企业都想发展,没有哪个企业甘于现状。一个企业发展的地方有很多。产品的创新,业务的拓展,等等很多方面。在这些对企业发展的众多方面里,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对员工的改变,像之前所说的,员工是企业的器官,如果这些企业的根本发生了病变后果不用多想就知道会怎样。同样若是企业的身体变得精神抖擞,器官变得异常灵敏,那么一定可以做到一些别的企业做不到的事情。
四、如何改变员工
如何才能让员工高效的为企业奉献他该提供的价值甚至是可以得到其他的一些附加价值?结果我想是员工真的把公司的事业当做是自己的事业,如何才能让员工这样做,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实则很复杂,是员工的问题还是企业的问题?如果是员工的问题那就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了,我们想办法找到优秀合适的员工就行了,但是如果是企业的问题那就不怎么简单了,什么样的企业如何把一个普通的员工变成一个优秀的员工,或是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把一个优秀的员工变成一个普通的员工?
企业文化?不就是向钱看,向厚赚!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企业倒闭了?俗话说各行各业出状元,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领军企业,这些领军企业中我想并不都是靠自己的独到技术获得自己的现在的地位。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就是企业面对市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打个比方,管理企业好比管理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这个人的灵魂。一个优秀的人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企业文化是灵魂,那么什么是强健的体魄呢?那就是企业里幸福的员工。
如果仔细研究一些世界知名的大企业,看看他们的员工生活状态,或许你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们先来看看大家熟知的谷歌公司,记得在网上看过一篇关于谷歌公司员工待遇的文章,名字叫做《谷歌员工的生活很“腐败”》,谷歌公司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谷歌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埃里克·施密特这样解释:“我们之所以没有正式的公司文化,是因为我们提倡的是个性,而这样最容易激发员工的创意和灵感。”公司不要求员工上班时保持高度的紧张,而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下达与之匹配的任务。他们主张给员工提供轻松的公共空间,让员工在美观和娱乐的环境中,心情舒畅的进行创新。据此公司建立了美容院、高尔夫球场、游乐园、游泳池等,提供免费的饮料和零食等等各种你能想到的服务。这样看来谷歌公司确实是为了服务员工存在的了?再看看埃里克·施密特自己怎么说。有一次一个问题怎么也想不通,就在他心情非常糟糕的时候听见一去了游乐园玩,在碰碰车中茅塞顿开。他的体会是长期禁锢在办公室做事,思维也会被禁锢,只有让大脑处于放松状态,工作也会不知不觉得以轻松完成[2]。猛一看真的以为谷歌是为了服务员工,但是结果是双赢的,员工又舒心的生活和工作,公司又能健康的发展。
有人说谷歌公司太远了,不一定是真的,那么我们来看看我们自己得公司,一个真真切切在我们身边的企业。海底捞!海底捞员工的工资同样是在同行业里最高的,不仅如此,海底捞对员工的生活上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海底捞规定,必须给所有员工租住正是小区或公寓中的两三居室,而且距离店面走路不能超过20分钟,夫妻俩都在海底捞的还必须让他们呆在一个房间。员工的房间都配有空调可以上网的电脑。不仅仅对员工如此,海底捞会给每个店长父母发工资,子女在海底捞做的越好父母那的工资就越多。我自己问过在海底工作的朋友,这些属不属实?朋友给我说何止是这样,领导会定期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去家里问候他的父母,和他的父母聊聊天,说他在店里干得很好,谢谢父母养育了这么一个勤劳的孩子。领导都做到这样了我还有什么不好好工作报答他们。
海底捞在对员工的态度上确实是很真诚,让员工有了家一样的温暖,如果光是这样的话海底捞也不会成灰中国火锅行业的龙头老大,海底捞的管理者深谙一个道理,那就是良性的升迁制度有一个前提,就是要给所有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海底捞给他们员工的信念就是公平,海底捞只有财务总监和采购总监是从外部招聘,其他所有干部,都是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来的。为了让员工更真切的感受到他自己在为公司的发展努力,员工可以享有打折,换菜,甚至免单的权利。事后只要口头说明即可。不仅如此海底捞还鼓励创新,有自己的期刊,很多实用的小物件都是员工们自己发明的,如防止顾客手机溅湿的“包丹”袋(包丹,发明者的名字),对发明者有一定的奖励机制,如此给了其他员工更多的激励[3]。这样员工就会真切的感受大他的努力对公司的重要性,他们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样企业对员工的回报要合理,既能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让他们幸福,又能遏制他们懒惰的情况。
只有员工幸福了,企业才会健康蓬勃发展。(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53
[2]张达明.谷歌员工的生活很”腐败”.杂文月刊[J].经营管理.2012.(2)46.
【浅论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以人为本对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性07-11
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路径论文12-08
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意义11-02
浅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12-08
大数据发展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影响07-0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策略分析论文08-31
浅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08-01
2018辽宁农信社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领导者自我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01-10
浅论优化建筑企业施工的现场管理论文11-05
学习对酒店管理者的重要性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