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细节开始

2024-08-22

沟通,从细节开始(精选14篇)

1.沟通,从细节开始 篇一

学习提问从细节开始

-读《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有感

郭锐捷 细节虽小,但很吸引人。

对于新课程,我们一线教师在很多情况下理念与行为分离,如何将理念与实践融合,需要从课堂教学细节入手。本书从课堂出发,着眼细节,针对现状,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操作中的实际问题。这其中关于提问的细节方面的内容特别有感触。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实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提问技能是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影响着整个教学内容的开展,影响着学生以后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为此笔者就“课堂提问”对25名在校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数学教师和18名小学各个年段,不同学习层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从教师方面看:100%的教师都认为提问是教学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其中5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大都认为在教学中,自己的问题最好能够被学生一炮打中,这样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80%认为这是提问后的最佳状态。10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则有60%喜欢学生的不同回答。98%的教师有过提问的苦恼。教师在提问中遇到最苦恼的问题是:学生的“答非所问”,在课堂中表现为学生或不知道或跑题或回答错误。从学生方面看,各个年龄段和层度的学生差异较大,从兴趣度看:低段优于高段,优等生优于学有

困难的学生。最苦恼的问题也不太一样:有的学生认为提问过深,很难回答;有的学生认为问题太简单,没有挑战性;有的学生认为想要回答没机会;有的学生不想回答被老师请到很是尴尬等等。

在崇文开放周上的执教《确定位置》一课时感受明显。《确定位置》这节课是《新数学读本》四下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在磨课过程中关于巩固练习中问题的设计是考虑的最多的。期望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既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还要让学生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做起来真是有点难的,接下来就以这个课中巩固练习中一个练习内容为例来说说其中的波折。怎样的问题设计才是人人都能参与其中,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呢。我寻求了导师的帮助,杨老师肯定了我要改的想法,和我一起想素材:“种树”、“寻宝”、“抓小偷”„„想要找到既有趣又能体现数对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急事的情境真难啊!两天后就要正式上课了,怎么办!?再一次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发现了“宝贝”,有一道题是请学生写出格子图中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后各顶点的数对,与导师一合计,何不把三角形变成舰队,在海洋中航行确定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保持队形,更重要的是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快速有效地说明位置寻求援助。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活动开始,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学生自由指挥舰队运动”的开放题的设置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特别是教师突然提出某位同学的舰艇遭到敌舰围攻需要大家设计求救语时,学生瞬间理解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现实意义,效果非常好。但在过程中也有让我后背出汗的一刻:引导学生说求救语时,学生说了很多,就是没有说到向指挥中心求助。急啊,幸好这时听到坐在座位上的一个学生小声地说“求救啊”,我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终于可以接着往下了。课后连忙找到了导师,寻找原因,讨教解决的方法。导师一句话点醒了我,你的提问有问题啊。提问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提问简单明了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当时如果改成:“突然,它发现周围有很多的敌舰,想要逃已经来不及了,你会怎样来寻求支援呢?我们每个人都来设计一句求救语吧。”这样应该会更好些。

一个问题激荡一颗心,一个问题激起一片情,一个问题 让学生终生难忘。

学习了,感触了,接下来就要行动了!

2.沟通,从细节开始 篇二

关键词:亲子沟通,问题,策略

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家长和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 以达到共同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家庭中的语言沟通。

一、亲子沟通的意义

1.亲子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管是有意识的家庭教育, 还是无意识的家庭影响, 都需要亲子沟通的方式去实现。

2.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家庭是儿童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 是儿童实现个性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对于孩子的认知、情感、行为、社会习性等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还是沟通的内容, 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发展。

3.亲子沟通是维系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能够跟子女进行良好沟通的家长是最能享受到家庭温馨和幸福的家长, 也是最能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的家长。在良好的亲子沟通中, 沟通的过程是快乐的, 沟通结果也是幸福的。它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让家庭和谐幸福。

二、当前的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

儿童在任何时期都希望能得到家长的帮助, 虽然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愿意与孩子沟通。但在现实中, 亲子沟通却存在着诸多的障碍。

1.沟通方式不平等, 彼此间缺乏尊重

亲子之间需要平等的沟通, 不管孩子多小, 家长都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而很多的家庭缺乏平等, 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 滥用权威, 居高临下, 甚至打骂子女, 这给孩子带去了心理阴影。

2.沟通渠道阻塞, 彼此缺乏了解

沟通应该是双向的, 不仅家长要说, 孩子也要说, 有来有往才是有效的沟通。但不少家长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在单向沟通中, 家长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给沟通带来阻碍。

3.沟通态度不良, 缺少沟通策略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 讲了一大通非常正确的道理, 可是孩子感觉“家长说的道理非常正确, 但是说话的样子非常令人讨厌”。这样的沟通不能解决问题, 还制造了情绪化的孩子, 让沟通更加困难。

4.沟通方法不当, 缺乏科学性

随着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改变, 孩子也在不停地变化着。现在的孩子从生理到心理已经和家长小时候不一样了, 但是家长在养育孩子时, 没有经过任何培训, 还是凭着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从上一辈那里传承的模式来和孩子沟通, 这种缺乏科学指导的沟通使信息的传递出现了障碍。

三、亲子沟通的原则

1.尊重孩子, 平等相处

成长中的孩子, 需要我们的爱和理解, 他们也有独立人格, 应得到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2.倾听孩子, 双向沟通

沟通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让孩子表达他的想法和情绪。同时, 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引导孩子的行为。

3.了解孩子, 方法得当

如同身体发育一样, 孩子的心理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着。在不同的阶段, 孩子的心理发展都会有不同特点。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这些特点, 创造合适的环境让孩子按自身的规律发展, 寻找适合阶段性特点的沟通方式, 万不可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

4.情绪行为, 分开处理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 家长要有自我觉察力, 不要把情绪与教育混为一谈, 不要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当家长把自己的情绪和对孩子的教育顺利地分开时, 才能用理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5.家校统一, 和谐一致

一个内心和谐的人, 其认知、行为和情感必然是一致的。当家长给孩子的观点立场不能和学校保持一致时, 孩子内心会很纠结, 很难进入认知、情感与行为相统一的轨道。家长只有以支持的心态对待学校和教师, 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优秀的孩子。

四、亲子沟通策略

面对亲子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可以遵循亲子沟通的原则, 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探究亲子沟通的有效策略,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 语句肯定, 行为准确

1. 案例再现

常听一些家长说孩子逆反, 和家长对着干。比如, 他们对孩子说:“别把碗打碎了!”孩子却偏偏把碗摔在地上。这样的指令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宝贝, 别睡懒觉了!上学又迟到了!”

“吃饭了, 不能挑食啊!”

“路上别跑, 别闯红灯!”

2. 理论依据:不要去想红色的大象

以上这些否定的指令, 孩子根本不听, 甚至还去实施与指令相反的行为。

心理学有个实验:对一个人说“不要去想红色的大象”, 重复几遍的结果是对方的脑子里都是红色的大象在晃悠。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左脑接收到语言后, 右脑会产生与之相应的画面。当左脑接收到“不去想红色的大象”的信息时, 右脑将已存在的“大象”与“红色”整合起来, 形成“红色的大象”画面。此时, 否定词被忽略了, 被屏蔽了, “不要”已被大脑扔在了一边。

3. 沟通策略:语句肯定, 行为准确

通过以上案例和理论分析, 我们不难理解, 如果对孩子说“不要跑”, 孩子脑海中就会全是“跑”的画面, 这些画面便会引领孩子飞奔。因此, 要想让孩子按指令行动, 应该多用肯定的语言, 用积极的正面的指令来引导孩子的行为。

以上案例中的指令可以改成:

“宝贝, 快起床了, 要按时上学!”

“吃饭了, 饭菜可香了, 宝贝可要吃啊!”

“把碗端稳, 慢一些!”

(二) 说话简短, 少说有效

1. 案例再现

孩子最烦家长的唠叨, 而家长却认为:有时对孩子说话, 孩子根本听不见, 说几遍都记不到心里去。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妈妈越唠叨, 孩子越不听, 孩子越不听, 妈妈就越唠叨。那么, 应该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

2. 理论依据: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 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 很受感动, 准备捐一些钱。过了10分钟, 牧师还没有讲完, 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 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 牧师还没有讲完, 于是他决定, 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 开始募捐时, 马克·吐温非常气愤, 不仅没有捐钱, 还从盘子里偷了2块钱。

由此可知, 相同的刺激过多、过强和时间过长都会引起心理的不耐烦或反抗, 在心理学上, 这种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会引起个体行为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3. 沟通策略:说话简短, 少说有效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 家长会一次、两次、三次地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 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 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因此,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 应秉承着“犯一次错, 只批评一次”的原则。如果你觉得你的批评不足以让孩子认识到他的错误, 需要批评第二次, 那就不要重复, 试着换个角度, 换种说法。“超限效应”还告诉我们, 要让自己的话有权威性, 就应该少说。

(三) 树立榜样, 保护自尊

1. 案例再现

妈妈开完家长会回家, 很生气地说:“期中考试你才考了第九名, 你看看人家张浩, 又考了第一!”

孩子很生气:“你总是拿我和张浩比, 干脆你给张浩当妈妈去好了!”

据调查, 80%的家长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 可是孩子发出了“请别拿我和别人比”的呼声。

面对家长想比较, 孩子不愿意比较时, 我们应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

2. 理论依据:“比较”的目的

家长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 赞扬别的孩子, 是想树立榜样, 想让孩子向这个榜样学习。但是, 孩子不是这么想的。当他听到家长拿他和别的孩子比较, 父母大加赞扬别的孩子时, 会觉得“比较”和“赞扬”是对自己的贬低, 是一种失败和耻辱。在这种情绪下, 孩子不会向“榜样”学习, 甚至还会故意对着干。

3. 沟通策略:树立榜样, 保护自尊

童年时期,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 “树立榜样”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方式。但是, 家长不要拿熟悉的, 或者孩子的同年龄朋友来树立榜样。如果拿书上的某个孩子的故事来鼓励孩子, 他不会反感, 因为那个孩子离他太遥远, 对他不会形成威胁;拿一些名人童年的故事来鼓励孩子, 孩子一定会高兴, 他感觉自己将来也会成为令人佩服的名人, 并且会虚心向他们学习。

注重赏识, 操作得当

我们已经谈了赏识教育很多年, 无论是家长, 还是老师, 都相信期待、信任和赞美是一种心理能量, 能使孩子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然而习得一种理念是容易的, 理解一个理论是简单的, 但是想操作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1.案例再现

常听家长这样赏识孩子:“棒!棒!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好厉害!”“你真孝顺!”这些语言真的起到了鼓励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评价性语言说一句两句还可以, 但是, 如果长期用这样的“赏识”语言去夸奖孩子, 孩子获得的不是一种力量, 而是胆怯, 不敢去尝试新的任务, 不敢去迎接艰难的挑战。由于害怕失败, 孩子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

2.理论依据:婴儿大脑规则

《婴儿大脑规则》的作者约翰·梅迪纳博士指出:当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 家长对孩子说“你真聪明!”, 家长把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归因于与生俱来的智力。这样的赏识很有害处。在学习比较简单的内容时, 他毫不费劲就会取得学业成就, 体现了他的天赋。然而, 随着学习难度的提高, 他开始犯下第一个错误, 但他没有将这些错误看作是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 他会想:“天哪, 我总是得B, 得C, 肯定是我变笨了, 才得这么烂的分数, 我投降了。”如果孩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成功, 在失败之后就不知道该如何去振作起来, 他会变得气馁, 不愿意尝试, 导致分数继续滑坡。

那家长应该如何做呢?约翰·梅迪纳博士指出:家长应该赏识孩子学习的刻苦。例如:“你学习肯定很努力, 我为你感到骄傲”之类的言语。这就将学习好归因于可控制的努力, 而非无法改变的天赋。我们知道, 聪明并无法保证永远成功, 努力才是王道。

3.沟通策略:注重赏识, 操作得当

根据约翰·梅迪纳博士的研究, 要赏识孩子的努力, 而不是聪明!具体可以这样赏识:

要用描述的语言, 不做评价性的赏识;

赏识前进的方向, 而不是前进的结果;

赏识努力的过程, 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例如孩子考试得了80分, 进步了, 妈妈要赏识一番。

妈妈:“上次考了70分, 这次考了80分, 进步了, 这一阶段, 你上课一定认真听讲了。回家后不用我督促, 就能自觉地写作业。你看, 好好学习就会有进步。”

孩子:“妈妈, 下次我想考90分。”

妈妈赏识了孩子付出的努力, 并描述了孩子的行为“认真听课, 自觉写作业”。受到赏识的孩子会巩固好的行为, 又制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对于艰难的任务会坚持不懈地努力。

如果孩子考80分, 家长就说“太好了, 太棒了”这样的评价式赏识, 孩子会怀疑妈妈的话是假的。

总之, 亲子沟通是一个丰富的互动过程, 家长要用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去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用良好的亲子沟通来营造愉快、宽松、向上的家庭气氛, 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鲁稚.让孩子心灵强大.漓江出版社, 2009 (5) .

3.育人从细节开始 篇三

一、细节使德育鲜活灵动

有一天,因小区修主水管不仅学校,还有附近社区都停水了。上课铃就快响时,我班的天赐匆匆赶回学校,跟在其后面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和她都起晚了,匆忙吃过早餐,因家里没存上水,结果连水也没喝上一口就上学了。于是,我答应将会从自己家里带回的一瓶水中与孩子分享。回到课室,我悄悄地跟天赐说如果口渴找老师,老师会帮他。结果,还没上课,他就到办公室找班主任拿了一瓶矿泉水,并喝过几口后把剩余的水倒进自己的水瓶里,还边倒边说:“要留下来慢慢喝。”看着他的一举一动,我的心里想:真是人小鬼大。已经是上课的时间了,我也没多干预其行为了。到了放学时,我看见他没穿外套就回家,于是让他折回课室拿衣服。不一会,天赐拿着衣服、水瓶等就下来了,我奇怪地问:“天赐,不用拿水瓶回家了。家里停水啦。”“不,我要把瓶里的水带回家,跟妈妈、哥哥一起喝。停水了,他们一定口渴极了。”天赐随口答道,还一改他以往慢吞吞的步子迅速朝家的方向走去。“我要把瓶里的水带回家,跟妈妈、哥哥一起喝。”整天都在我耳边回响,并感动着我。为有这样懂得爱自己身边的人的孩子而骄傲!

二、细节助教学撼人心灵

“咦?这只七星瓢虫怎么会这样捉虫的呢?”听着孩子们朗读《棉花姑娘》中七星瓢虫帮助棉花姑娘捉蚜虫的片段,看着孩子们扮演为棉花姑娘捉虫的七星瓢虫的动作,王骏齐同学别具一格的表现令我费解,孩子们都是用小手帮扮演棉花姑娘的同学捉头上、身上的蚜虫,可是他却用嘴巴直接亲吻桌子、“棉花姑娘们”的叶子(孩子的手臂)、花朵(头发),难道小小年纪的他课外知识居然那么丰富,知道七星瓢虫直接用嘴巴吸食蚜虫?当全班孩子第一次表演结束后,我邀请他单独表演七星瓢虫捉蚜虫的动作,这时他与大伙不一般的动作引起了同学们的质疑,于是我扮演记者的角色拿着话筒采访了他:“请问王骏齐七星瓢虫,你怎么这样捉蚜虫啊?”“用爪子捉蚜虫太大力了,我用嘴巴捉会轻一些,不会弄伤棉花姑娘的叶子。”他一说完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鼓起热烈的掌声,我看着他一本正经的脸,他的爱心让我深深地感动着。

三、细节让老师细腻美丽

今天我带着友人送的荔枝回学校,与孩子们分享。我先让他们从外观上口头简单描述,坤烨同学居然说荔枝跟榴莲一样,后来她解释说它们外表都是有刺,厉害!接着就进行过关练习比赛,哪列火车进步大或表现棒的,就优先摘荔枝。何为摘荔枝?我灵机一动,手高高地举起一束束的荔枝,孩子们就排着两队从左右两边摘起荔枝来了。孩子们的认真劲仿佛真的在树下摘一样。一年级的孩子就是纯真!最后就一起剥荔枝壳吃了。这时,子璇同学问道:“江老师,你为什么对我们那么好呀?”“你们爱江老师,江老师也爱大家呀。”我答道。“那就是说我们多爱你,你也多爱我们啦!”“那当然!”“Yes!Yes!”于是,孩子们都响起了幸福的笑声。因为“爱”,师生间一瞬间融为一体,血浓于水!

四、细节促人格魅力绽放异彩

“江老师,走了吗?你看,水果都没吃一个,迪迪拿水果给江老师和罗老师吃嘛。”在欧贝迪同学家家访即将结束的时候,他的妈妈忙不迭地说道。迪迪吃力地捧起一大盆葡萄递给我们吃。我开玩笑道:“迪迪,你就帮老师挑一颗最甜的吧。”只见孩子放下葡萄,左摸摸那颗,右摸摸这颗,忽然他走到桌子的另一边,眼睛瞧瞧摆在桌面的三瓶零食,用手掂量了一下,急急地向另一个地方走去,打开柜门,我们顺着孩子的动作看去,原来迪迪打开了食物柜的门。只见他单膝跪下,先拿出一包巧克力,放下,继而拿出糖果,又放下,最后想了一会拿出一包“香脆红松仁”,“老师,给。”“哦,这是最甜的吗?”我打趣地问道。迪迪用力地点了点头。“谢谢啦!允许老师先不吃,留到家访完再尝尝吧。”说完我就把那包小小的“香脆红松仁”放进了书袋里。“嗯。”迪迪羞涩地答道。“谢谢了。再见。”“老师再见!”第二天,当我在家里拿出教学用书备课时,那袋“香脆红松仁”也随着书本掉了下来,“好吧,就让我尝尝是怎么甜的美食吧。”我笑着对家人说道,“嗯,怎么一点甜味都没有。”女儿听到后,也倒了几颗尝尝,“是的,一点都不甜。”“那奇怪了?”我疑惑不解地说道。“妈妈,我知道了。”女儿严肃地说,“这个甜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味道真的甜;另一种就是自己最喜欢吃的,那自然也是最甜的啦。”女儿这一解释,使我顿感迪迪对老师的爱,而且爱得那么的含蓄,内敛。

4.培养孩子从细节开始(模版) 篇四

二年三班隋昕宇家长 王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教育着孩子。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中反映着家长的思想、理念。教育无处不在,点滴之间见真情。所以培养孩子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

言行一致,做孩子的榜样。

1、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做到,禁止孩子去做的家长一定不做。我们希望孩子有爱心,做有责任感的人,家长就要在细节中注意自己留给孩子的形象。有一次,我家孩子不小心用直尺碰了同学的眼睛,我在第一时间赶到学校,主动向对方家长提出:先领孩子到眼病医院检查。下午,孩子放学回家,我不是打骂孩子,而是给孩子讲道理。并且,对他进行适当的处罚——一个月不许玩儿电脑游戏。虽然不能通过这一件事使孩子变成有责任感的人,但是,只要我们时时处处注重自己的形象,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一定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兴趣,使孩子快乐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孩子就会快乐学习。如果兴趣一直保持下去,孩子就会主动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能一味依赖教师,家长也起着不可推卸的作用。当孩子预习课文时,我与孩子一起读课文,使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当孩子测验回来,有了错题我与孩子一起改错,使孩子体会到数学并不难学。家长对学习的兴趣,会影响到孩子,为了使孩子快乐学习,我们要做一名好学的家长。

统一立场,与老师共同教育

3、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站在同一立场,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支持也是一种教育。孩子订了《好孩子画报》如果不爱看,家长要引导孩子看。孩子刚入学时,参与了一次打架事故,回到家里,我不仅给孩子讲打架的危害、老师的辛苦,而且帮助孩子写出较为深刻的检讨书。从此,孩子大有进步。

5.沟通从心开始 篇五

汝阳县实验小学

赵兴乐

3月24日,细雨霏霏,嗅着春的芬芳倍感神清气爽。上午8点半,教室内武汉华大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冬祥先生准时开始了他的讲座《师生沟通的分析与技巧》。

周院长从师生沟通的概念、师生沟通的方式以及师生沟通的途径和策略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我的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要有同理心。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与人交往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学会换位思考。不管是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在相处沟通的时候都要尊重他们,都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体谅对方、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

第二,我们要有包容心。接纳身边的人和事。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都不是完美的。特别是我们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够强。天天都有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我们一定要宽容他们,善待他们,学会蹲下身子,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三,我们要有进取心。

它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个人魅力,让周围的人每天都能看见一个全新的自己。做为一名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进取心,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不断丰盈我们的内心世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才能让学生爱上我们的人,爱上我们的课,爱上我们我们的教育!

6.沟通从微笑开始作文 篇六

沟通,是人生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这财富,是悲伤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是迷惘时唤醒灵魂的一声号,是孤寂时传送温暖的一束阳光,沟通的目的是创造和谐,让世界美好,沟通的双方要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消除误会。可是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却无沟通可说。

今天早上第二节课一下课,我们便潮水一般涌出教室,去玩“生化危机”。我和卢志贤当“僵尸”,几分钟过后,我们两一个人也没抓着,总是走来走去。忽然,廖俊鹏糕点被撞到了地上,他走过去对着张圆傅就是一拳,接着他们打了起来。我们刚好要再争一次谁当“僵尸”,就叫廖俊鹏来争。只见他闷闷不乐地把糕点丢进了垃圾桶,抛下一句:“我不来了!”就往班上走去。“叮呤呤......”上课铃响了,我们都回到了教室。“给我!”教室里一声大叫,立刻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廖俊鹏又跟张圆傅打了起来。张圆傅飞快的抢走廖俊鹏手中的“三国杀”卡,然后掐着廖俊鹏的脖子,廖俊鹏也咬着张圆傅的手,接着李晓兵大喊在门外的.陈老师,他们终于停了下来。原来,事情的经过是,在玩游戏的时候,有人推了一下廖俊鹏,廖俊鹏的糕点就掉到了地上,而廖俊鹏又认定是张圆傅推的,于是就打了他一拳。最后他回到教室,拿了张圆傅的几张“三国杀”卡,张圆傅发现了,就去打廖俊鹏。按理说张圆傅有错,因为是他最先的一推,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但我认为他们两人都有一个大错,就是没沟通,如果有了沟通,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不是吗?如果廖俊鹏的糕点掉了后,他不直接打张圆傅,而是问:“谁推的?”那张圆傅就可以回答:“我推的,对不起啊!”这样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了。

生活,因沟通而温馨甜蜜;生活,因沟通而精彩纷呈,我希望生活中多点沟通,让生活更美好。

7.沟通从心开始 篇七

企业是个有生命的有机体, 而沟通则是机体内的血管, 通过流动来给组织系统提供养分, 实现机体的良性循环。管理沟通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实质。管理不是门艺术, 也不是科学, 而是实践, 其业绩目标的最终完成来体现企业的价值。

企业管理有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而贯穿在其中的一条主线即为沟通。沟通为实现其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没有沟通, 就没有管理, 没有沟通, 管理只是一种设想和缺乏活力的机械行为。沟通是企业组织中的生命线。好像一个组织生命体中的血管一样, 贯穿全身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 促进身体循环, 提供补充各种各样的养分, 形成生命的有机体。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离不开沟通。日常管理工作即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全部借助于管理沟通才得以顺利进行。业务管理的核心是在深入了解顾客和市场的基础上, 向企业的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群提供适合其综合需要的服务和产品, 而与市场进行互动, 就需要沟通。财务管理中财务数据的及时获得和整理、分析、汇总、分发、传送, 更是企业管理层监督企业运行状态的权威依据, 为典型的沟通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直接以一刻也离不开沟通的人为管理对象, 只有良好的管理沟通才能打通人们的才智与心灵之门, 激励人, 挖掘人的潜能, 更好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管理沟通是创造和提升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主要方式和工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使企业管理的外在需求转化为企业员工自在的观念和自觉的行为模式, 认同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及使命。而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 其实质是一种思想、观点、情感和灵魂的沟通, 是管理沟通的最高形式和内容。没有沟通, 就没有对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共识, 更不可能认同企业共同使命。

管理沟通更是管理创新的必要途径和肥沃土壤。许多新的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出台, 无不是经过数次沟通、碰撞的结果, 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 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

某种意义上讲, 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沟通, 沟通的确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灵魂。

在企业管理中, 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认识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 都离不开沟通。对生产工人的研究表明, 他们每小时进行16到46分钟的沟通活动, 甚至16分钟的最低数字也是每4分钟进行一次沟通。组织等级越高, 花费在沟通上的时间也就越多。对于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主管来说, 各种研究表明, 通常工作时间的20%到50%用语语言沟通。当通过文字工作增加沟通时, 这些数字增加到29%到64%。用于中层和高层的管理人员, 我们发现, 经理时间的66%到87%用于语言 (面对面和电话) 沟通。

当今受到企业家信赖的走动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知识员工管理等管理创新, 不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 就是以加强和加速企业管理沟通为途径。可以说, 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而管理沟通的效能和效率, 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 “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 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 不难发现, 在管理学的范畴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这三个阶段, 其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而在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管理的软化就是沟通的升华, 即沟通从硬性向柔性的转变, 从物性向人性的转变。二十一世纪,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的企业所实施的文化管理大都包含着很大的一部分人性管理。

人性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而有效的沟通又离不开必要的管理, 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 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 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 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 因此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 为了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 人们则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企业自身而言, 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 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与个人而言, 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 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身处一个贸易公司, 公司内部沟通现出现严重问题, 虽然领导层的每一个领导都深知一切结症均源自各级沟通不畅, 但又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解决沟通。公司没有一个切实的方法进行沟通, 而平时的沟通又仅限于聊天, 只达到了“沟”的目的, 却无“通”的结果。

管理人员中大多数人认为沟通是工作的一部分, 没错但沟通的内容不一定全是工作内容。要想沟通达到很好的效果, 首先谈话人的价值观要基本符合, 否则越沟通问题越复杂。应该尽快分清是哪部分人员沟通不太理想。首先应该与各部门相关人员单独谈话, 了解部门经理们的想法和其是否拥有良好沟通意识。若没有应该先培养, 得一层层培养所有的员工有沟通的意愿。

由上而下的沟通和由下而上的沟通, 看似为一类沟通的两个方向, 实质却大有不同。因为地位上的差异, 以及因此而生的微妙心理, 由上往下的沟通比较快也比较容易, 由下往上的沟通比较慢也比较困难, 这也被著名的管理培训师余世维称为地位差异而导致的障碍。

由下而上的沟通一旦严重积累到一定程度, 必然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够充分, 除此之外, 也可能会压抑下层员工的积极性, 甚至导致内部产生消极态度和对抗情绪。很多企业都存在着沟通不善的难题。分析其原因可以看出领导对沟通的反应是一个比较大的绊脚石。领导对于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回馈表现的不热情, 不重视, 合理化建议抛掷一边。不断的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长此以往公司就变得毫无生机。公司内部小人当道, 领导宠信打小报告的员工。每个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性质不同, 所以在工作过程中都会有鸡毛蒜皮的事发生, 而一些小人就会加油添醋, 领导就盲目批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建立互相信任的沟通环境。作为一个综合管理的经理要表现出应有的魄力, 查找本公司沟通不善的根源, 并有力的予以解决。如果领导知道问题的所在而不进行改正那这个公司就是毫无生机的机器人公司。

加强沟通没有一个强硬人物促使公司形成沟通环境是不行的。问题如果主要出在领导身上, 领导不重视员工的呼声, 对一些建议无动于衷, 挫伤了员工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导致谁也不爱说实话, 因为说了也是白说, 况且切中时弊还有可能会触及到个别人的私利, 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何苦呢?面对面都不想说, 去搞电子论坛、网上信箱一定是白忙。解决这个问题有几个思路:

(1) 说服领导, 从公司的利益出发。不过这样面对面地否定他以往的做法, 有一些人不一定能接受。因为根据你的描述, 他一定是一个自负且武断的人。

(2) 让同仁信任你, 只能证明给他看他提的建议得到了落实。要做到这一点刚开始也许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还得讲究策略, 不能直来直去。这一步应该从你关系最好的同事开始, 引导他讲实话, 提练出最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就这个敏感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在适当的时候向领导提出来, 争取他的采纳。

(3) 只要他开始采纳一个合理建议, 则同仁们会相信沟通的效率, 逐步引导, 慢慢扩大沟通的范围, 从而形成员工喜爱沟通的良好习惯, 为公司经营管理的持续改善创造条件。

沟通不畅也可能是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的,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的方法是优化机构。环境是领导风格和公司文化决定的问题, 对沟通的影响只有客观帮助。沟通的跟进, 但是善意应该是所有管理手段的态度而不单指沟通, 复杂的沟通必须用书面来转达。任何有效管理都应有的原则, 但以利益说服领导并不一定有效, 判断领导是否武断还是太早。建立信任感, 引导坦诚沟通, 建立个人的利益感, 争取天时地利人和, 逐渐培训领导, 这些都是任何有效管理中应对抵触情绪的一些激励手法, 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沟通技巧。管理原则是尊重。

首先要分清沟通问题最严重的环节在哪里?是部门之间的沟通?还是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如果是部门之间的沟通问题很大, 要考虑是不是公司的组织结构或者管理体系的问题。同时要对公司的沟通环境、沟通渠道、员工的沟通技巧进行审视。沟通环境指的是企业文化, 公司从高层管理者开始的各层管理人员是否鼓励员工畅所欲言, 是否真正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渠道包括比如例会制、电子公报板、建议箱等等这些是否建立?公司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是否掌握比较好的沟通技巧, 这一点可以通过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而获得提高。建立一套沟通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包括:例会、工作组沟通会、特殊任务组等, 个人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也有助于内部沟通。当然沟通不在于你要说什么, 而在于你说的被人如何去理解, 必要的管理培训、沟通“体系”的建立更有助于管理层的意思表达。

目前, 我国企业, 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 管理层和员工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沟通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建立起由现代化技术支撑的、通畅有效的沟通网络已经成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 研究我国企业的沟通管理, 即具有科学建设的长远意义, 又具有一定的现实紧迫性。对于个人而言, 沟通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课程, 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应该上升到战略高度。每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沟通, 重视沟通的主动性和双向性, 只有这样, 才能够进步得更快, 企业才能够发展更顺畅更高效。

8.沟通从“心”开始 篇八

当前,以“90”后为主体的新战士思想呈现多元化转变,给基层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把握战士心理变化规律、解决战士心理问题,成为了基层思想骨干首先要掌握的技能。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针对战士的心理特点,使用正确的谈心方法“对症下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充分运用好谈心这一手段,关键还要在“心”字上下功夫。

要有“分内之事,舍我其谁”的责任心。

巴顿将军曾经说:“班长的责任心决定了部队的建设高度”。开展谈心工作更是如此,对各级干部骨干来说,责任心犹为重要,要强化责任心就要克服三种心理。

一是克服谈不谈无所谓的轻视心理。

一些基层思想骨干认为,军人要有尚武精神,不能像在幼儿园对战士天天哄着,对开展谈心工作不屑一顾。感觉以前部队的老班长不会谈心,战士都是皮带抽出来的,把兵带的呦呦叫。现在的兵哄着反而是一茬不如一茬。但是,现在兵的成份与以前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兵到部队前割过草、放过牛、拉过板车,在家之前吃了很多苦。现在的兵都是在“草莓班”、“豆豆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在家都是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缺少真正的素质教育应有的“精、气、神”。到了部队发现环境艰苦一些,纪律要求严了一些,很多人心理落差很大,很不适应。所以这种思想工作还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是一切外在行为动力。如果忽视了思想问题,必然会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二是克服我不谈有人谈的逃避心理。

很多人感到谈心工作是干部的事,尤其是政工干部的事,和自己关系不大。实行士官制度以来,士官应该是部队管理的主体,军官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搞战法研究,正因为士官这个管理作用的缺失,才把部队变成“生活型部队,管理型军官”。在作用发挥上,士官骨干开展谈心工作更有优势。班长是一线带兵人,平时和班里战士接触最多,身边战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了如指掌,对他们的表现看的更清,想法摸的更准。好多战士感觉和干部之间还存在着距离,很多思想不愿意和干部讲。思想骨干把这个工作做好了,相当于筑牢了第一道堤坝。

三是克服急于解决问题的急躁心理。

人的心理活动最复杂,也最难捉摸,可以说是瞬息万变。做人的思想工作是需要极度的耐心的。急于解决问题往往欲速则不达,甚至事与愿违。急躁的心理外在表现上,往往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这种情绪传递给谈心的对象,让他感到他是你的包袱,他要么感到让你背他这个包袱他有负罪感,选择逃离不愿再坦露自己的心迹;要么认为你没有这个能力解决他的思想问题,他与你交流是白费口舌,也不愿继续与你的沟通交流。现实中这样急躁的心情很普遍,三句话没说完,感到沟通有障碍,就不愿再继续和他交流,导致谈心工作的失败。因此,我们要戒骄戒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要善于倾听战士的心声,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逐渐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要有“人以伪来,我以诚往”的诚信心

诚信,是为人之本、立世之基。有句古话说得好:“心诚则灵。”只有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彼此信任,才能有效化解战士心中矛盾。

一是要注意自身人格的塑造。

这不能光靠嘴上的功夫,要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的养成。以前,我们把班长比作军中之母,这种比喻是很高比喻,以前的班长也配得上这样的比喻,真是能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饭让其他战士先打,肉让战士先吃,晚上最后一个休息,要给班里每个战士掖掖被子。急难险重的任务,自己第一个上,那时战士也最服我们的班长。

二是在谈心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三忌”。

一忌居高临下大话唬人。我们当中有些人不想上教育,我们主要是认为教育大话太多,跟自己真实生活离的太远,没兴趣,谈心也是如此,我们谈心总是自然不自然流露出居高临下的姿态,我是班长你是兵,我说你听,这种傲慢的态度,这最不利于谈心的进行,最好的咨访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一味大话说教,不但起不到正的效果,反而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

二忌挖人伤疤恶语伤人。好语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在谈心过程中,要用平和舒缓的语言,训斥、喝骂的语言,是要坚决杜绝的,更不允许揭人伤疤。性格好一点他会软抵抗,性格急一点,他会当场给你闹翻。所以谈心的过程要避开对方心理的一些雷区,别去踩别去碰。不能太自我,信口开河,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怎么说。

三忌言过其实假话骗人。在做人思想工作中有的骨干喜欢瞎许愿,讲瞎话,先把对方唬住,这更不可取,这种思想问题解决,只能解决一时,时间一长就会露馅。对方的思想问题你有解决的职权和能力,可以承诺,如没有这个职权和能力,要实事求是讲清,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瞎承诺,乱许愿,否则就会出现前一个问题没解决又来第二个问题。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谈心中要做到:情与言相伴随,言与情相融合,使言中蕴情,言中传情。简而言之,就是要有真情实意,不能用假话“忽悠”人。在战士遇到难题时,要主动靠上去关心他们,而不是迫不得已的去敷衍塞责,或者只是蜻蜓点水走走过场,更不能为了稳住战士情绪,连哄带骗糊弄战士。如果这样,只会使战士心灰意冷不相信组织,从而使事情变得更糟。

三是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学会及时回应与引导。

在谈心过程中要时刻清楚自己是解决问题的主动者,不是对立情绪的回收站。要学会牵着对方的鼻子走,不能被对方牵着自己的鼻子走。在交流过程中要及时回应和引导,当对方一直为自己错误思想辩解时要及时予以提醒纠正。

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去。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是别人喜欢喝茶,就别非要勉强别人喝咖啡。用到谈心上来,就是自己不喜欢听的话,也不要说给对方听。因为从本质上讲,谈心是一种信息交流,也是一种人与人的心理接触。我们只有把握好“人的心理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则,才能开展好谈心工作。

一是平等相待。

平等,不是用强制的手段逼迫对方就范,而是应视人如己,互易立场;平等,应该顾及对方的尊严,唯有人我共尊,才能达成彼此的平等。如果在谈心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把自己放在教育者位子上,战士是被教育者位子上,这种不平等的心态,往往就使谈心双方之间,自然而然地筑起了一道“隔心墙”。如果再加上某些骨干把“官架子”、“官腔子”带到谈心中来,战士那心是绝对“沟”不出来的。所以,谈心要淡化等级意识,把自己与战士的“界线”弄得模糊一点,让战士都“喜欢你,亲近你”。只有你跟战士“掏”了心,战士才会说出“掏心窝子”的话。

二是要将心比心。

骨干与战士要经常“换把椅子坐坐”,骨干要设身处地为战士着想。不能以势压人,以罚代“谈”;不能吓唬战士,给战士造成心理压力,整天提心吊胆。将心比心,说着容易做着难。很多骨干管理上是手电筒,照别人不照自己。现在各级都有这样的困惑,干部骨干这些管理者反而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三是要双向交流。

谈心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协商、相互理解的过程。既然是协商,双方就要同居平等地位,共同研究探讨问题,在民主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我们可千万不能在谈心中只图“嘴上痛快”,只顾自己一味地讲,听不进战士的意见。或动辄训人、动辄发怒,对战士吹胡子、瞪眼睛。要坚信“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努力做到“三个允许”:当战士说了错话时,要允许他收回;当战士做了错事时,要允许他辩解,谈出全部想法;当战士对有些问题想不通时,要允许多想一段时间,直到把问题想通为止。要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反对自己的意见。要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重视解决战士在谈心中提出的愿望和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互相融洽的交流称之为心理相容,是谈心成功的重要条件。谈得来,不仅越谈越爱谈,而且你谈的他愿意听,又能接受;谈不来的,不是相互“抬杠”,就是闭而不谈,你有千打妙计,他有一定之规。因此,造成良好的心理相容,是谈心艺术之一,要引起重视。

要有“泰山不让土壤,大海不择细流”的包容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心是成功沟通和创造团结的必备条件。但包容不是纵容,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理解和体谅战士的正常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主义的文明进步,官兵民主色彩日益浓厚,战士渴望受尊重、被理解,这对骨干的素质特别是谈心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要理解战士,用谅解代替厌恶。

每个战士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知识层次,社会阅历都不一样,我们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多样化,不能按自己的想法来要求都是用你的思想模子塑造,不能不对自己脾气就人为的疏远他,厌恶他。

二是尊重战士,用鼓励代替责备。

星云大师说:每个人资质不一,各有妙用,只要善于带领,败卒残兵也能成为骁将勇士,最重要的是,要能看出他们的优点长处,给予适当的鼓励。我们有相当一部人都有这样的理解,总感到不骂不足以体现自己的管理力度,不骂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权威。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说:初级的管理是训斥,这往往给人一种假象和误解,感到越是这样的管理力度越大,越体现管理水平。

三要爱护战士,以慈爱代替喝骂。

骂的越多,他的心离你越远。对班里的战士还要心存爱心,学会用刚性的纪律去约束他们的时候,还要学会用柔性的人文关怀去体贴他们。要懂得至刚易脆的道理。一味的强硬不光对对方是一种伤害,对自己也同样是一种伤害。

9.沟通,从细节开始 篇九

四月份看到一个消息:“现在的中小学有90%的孩子会觉得跟自己父母交流有问题、有障碍,会觉得情感上的沟通不够”。听到这个数字确实挺惊人的,难道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竟然这么普遍吗?其实,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从小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从每天的交流中开始的。我们每一天都要跟孩子讲话,进行交流、互通情感、解决问题,但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话不起作用?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产生了很多对孩子的否定和抱怨,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总是不懂事,其实,这都与我们跟孩子的语言交流方式有关,与孩子讲话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

与孩子说话,是父母每天都在做的事,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将与孩子的对话变为教育的一部分,让父母的话“言之有效”,这其中包含了一些科学的、有效的育儿方法,例如:嘴巴软,行为硬;描述性表扬;重复性回应;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选择的权力;多说肯定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等等,下面我们通过各种具体事例来了解这些方法:

一、多说肯定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试想一下,“当孩子想买玩具,可是父母已经明确了一定不给他买”的时候,你会怎么样跟孩子说?

我女儿叶童6岁的时候,有一天要买一条公主裙,价格不菲,我的想法是不给她买。

叶童哭着说:“我本来以为你是很爱我的!” 我说:“妈妈是很爱你的。”

叶童:“可是你都不给我买那个。”

我说:“妈妈爱你和给你买公主裙是两回事。”

叶童:“不对,就是一回事。”

通常排除价格因素以外,我们可能还会不给孩子买一些东西,我建议用的方法是:即使已经明确不会立刻给孩子买,也要先说三句肯定的话。如,第一句“这个玩具真漂亮!” 第二句“宝宝很喜欢这个玩具,妈妈知道了。”第三句“妈妈知道宝宝真的很想买”。然后再讲明不买的原因或设定以后买的条件,如“明年宝宝生日的时候再给宝宝买吧”、“宝宝做完某某事或完成某某任务时我们再买吧”,并记得履行自己的承诺。先说几句肯定的话,然后再说出大人的态度和想法,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决定。

我们建议对4岁半或5岁之前的孩子进行指导,尽量只说肯定句,不说或者少说否定句。如,孩子在吃饭时可能把饭弄得到处都是,我们本能的反应第一句话可能就是“别弄得到处都是”、“你别在那里玩”„„这些都是否定句。那么,这时父母应该怎么说呢?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想吃,把饭放到嘴巴里;把菜夹到盘子里;把汤盛碗里„„”妈妈说的全都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说的都是肯定句,都是具体的做法,能帮助孩子迅速完成大人想要的状态。

再例如,当父母心情不太好,很难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讲话时,会用非常简单的一两句话想把孩子打发掉,“我不是已经告诉过你了吗?哪儿有那么多为什么?”这都是我们发泄情绪的方式。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时该怎么办?要想到“应该如何做才不至于伤害到孩子”,没想到好办法之前,起码可以告诉孩子“宝宝,现在妈妈想静一静”、“妈妈想一个人呆着,你可以到哪里去做什么事情,多长时间之后再来找妈妈„„”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他,而不是应付或指责孩子。在说话过程中不用否定句是一种艺术,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在跟孩子说每一句话之前要先思考几秒钟才能说,对于父母来说是很高的要求,但通过有意识的练习应该可以做到。

二、不用命令口吻,让孩子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

有一种情况:可能很多爸爸妈妈会想“孩子不听话,我还好好跟他说,当我是神仙吗?”记得有一次做电台节目时有个爸爸说:“我不打他,我都觉得我很了不起,我的忍耐度很强„„我真是佩服自己,当时都没打他。”其实就是因为家长用尽了方法,无计可施,才只有使出自己认为最狠的一招。成人往往会认为打孩子是最有效的,因为“打”的方式当时就能制止孩子的“不得当”行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有一种方法,就是让孩子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不能用命令的口吻。不能说“你现在去某某地方,你必须去某某地方,你现在要„„”,而是给他一定的范围内的选择,让他有选择权利,但是都是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

比如孩子说:“妈妈,我要出去玩。”但是已经晚上8点钟了,这个时候该怎么办?记得我们先说肯定句:“哦,宝宝想要出去玩,妈妈知道了。”然后孩子说:“妈妈,我现在就去玩。”妈妈:“宝宝明天下午可以去玩”。如果孩子说:“不行,就要现在出去。”妈妈应该回答,“妈妈知道你想要出去玩,但现在太晚了,你可以选择明天上午或者下午出去玩„„我们“要让孩子做一件事情”或者“阻止孩子做一件事情”时都可以把否定句放后面,先说几句肯定句话,这样孩子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建议。这种“有限范围内的选择”也是转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如果我们长时期、经常性地用否定的态度和方式来回应孩子,而不是想办法、多思考、先接纳孩子的情感再回应,随着时间推移,就会没有办法与孩子相互沟通,逐渐产生代沟。所以,我们应该明确爸爸妈妈在孩子生活中的角色是什么。很多父母认为 “我就是你爸爸妈妈,他就是我的孩子,还有什么要明确的?”但实际上爸爸妈妈的角色应该是——“孩子心中很温暖的影子”。也就是说, 孩子走到哪里都知道“在外面受了伤、受了委屈,遇到困难,感觉很痛苦时,回到家里妈妈爸爸永远支持他,永远都会理解他、鼓励他,而且能够在爸妈那里得到帮助„„”。作为爸爸妈妈来说,我们怎么样做才能让孩子感觉是这样的人呢?除了“多说肯定句”、“不用命令的口吻”之外,还有另外一些简单又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与大家分享。

三、嘴巴软,行为硬

很多爸爸妈妈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只要我说什么你听就行了”,觉得打骂是最好的管教方式。有一部新加坡的电影叫《小孩不乖》,很让人感动。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故事中讲了两个家庭。两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是典型的父母认为不乖的孩子,打架斗殴,惹事生非,学习不好,屡犯校规。其中有一个孩子的家长是公务员,每天忙于公务;另一个是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这两个孩子都感觉家庭对他而言无非是吃饭、睡觉的地方,没有温暖、没有父母的关怀。后来家长通过孩子网上聊天记录看到孩子的心里话,他们知道原来自己跟孩子的沟通真的是太少了,而且他们的教导就是打、骂、漠不关心。有一次,爸爸的电脑坏了,第二天到公司没有办法参加跟客户的见面会,非常着急。而他的孩子是电脑高手,发现爸爸的笔记本坏了之后,就把笔记电脑本修好了。然后给爸爸送去了,但耽误了上学。结果爸爸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却是“你为什么不去上学?你又逃学了,又迟到了„„”孩子觉得非常委屈,想跟他解释一下,爸爸又说“干脆什么都不要说了,你还是上学要紧”,就把他撵走了。孩子觉得非常委屈,心想为什么我有优点,但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欣赏我的优点,他们只看到我的缺点。这就是父母们常常不自觉的一种错误——“嘴巴硬,行为软”。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嘴巴软,行为硬”。就是什么事情都要好好的讲,孩子不好好吃饭,就态度好好地对他说:“现在是吃饭时间,吃饭时间过了,饿了也没饭吃了,宝宝要照顾好自己的肚子。”吃饭时间过了,孩子真的饿了,家长也不要堵气地对孩子说:“早告诉过你,你看现在饿了吧„„”而应该用平和的语气说:“宝宝饿了,爸爸(妈妈)也好伤心、好心疼,但我们家没有饭吃了。”这时孩子也许会哭闹,哭闹也没什么,而是告诉他:“如果心里难过就哭一哭吧,哭一哭心情就会好些了,记得吃饭的时候吃饱肚子才不会饿到;宝宝,饿了可以多喝点水,早早睡,明天早上好好吃„„”不给吃就是不给吃,这就是“嘴巴软,行为硬”。

(四)描述性表扬

说到欣赏和表扬,我们也不希望由“从来都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优势”,转到另外一个极端——“我的孩子什么都好,我的孩子没缺点”,表扬时也需要表扬得适当和到位。有个词叫“描述性表扬”,其含义如:你不能只是跟孩子说“宝贝,你长的真漂亮!”因为“长的漂亮”跟他“努不努力”是没有关系的。成人只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漂亮,潜意识传给孩子的价值观就是——只要漂亮,不用努力也会得到别人赞扬的。那么孩子会不会对不漂亮的人产生歧视?如果今后并没有人表扬自己“漂亮”,孩子会不会认为自己没有可以被赞扬的地方呢?所以表扬也要表扬到点子上,“宝宝,我看到你今天的嘴巴红红的、湿湿的,我想一定是宝宝喝了很多水,这样身体很健康,你的嘴巴很漂亮”“宝宝,我看到你今天很有精神,一定是昨天晚上睡得很好,我们睡眠充足,人就显得很有精神、很漂亮”。如果说“宝宝的衣服很整洁”保持衣服整洁就是宝宝的事情了;但如果说“你的衣服很干净”,衣服干净是爸爸妈妈洗的,跟他也没关系。所以说“你的衣服很干净”也是没有表扬到点子上,不如这样说:“你今天能够保持衣服很整洁,妈妈觉得你今天做的很好”。“衣服干净”和“保持衣服整洁”只差几个字,但意义有很大的不同。以上这些都是描述性表扬,不只是告诉孩子“好”,要记得说清楚“哪里好、哪里被欣赏、被赞扬”,孩子会更加明确以后该怎么做。这就是爸爸妈妈在与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掌握的——运用描述性表扬。

五、重复性回应

很多时候孩子会跟你讲“老师今天没有提问我”、“某某小朋友不跟我玩”、“我不想去幼儿园”等。其实,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都有能力适应环境和解决这类问题的,父母完全不要因为他说了这句话而做很多无用功,这样反倒把事情弄的更糟。父母只需要重复性回应:“哦,妈妈知道了,宝宝想要„„”,他的话通过你的嘴巴说出来,就会让他真实感受到“妈妈了解我,因为我想说的妈妈都说出来了”。

重复性回应就是——你在情感上支持他、帮助他,可事情还是要他自己做。爸爸妈妈永远都是这样的角色,因为生活是要孩子自己过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父母今天帮他解决“有人不跟他玩的”烦恼,将来孩子走到社会上,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情况,那么谁去解决呢?当然是孩子!所以爸爸妈妈这个“温暖的影子”应该是在心理上的支持和理解。

说到“重复性的回应”,有位朋友对我说“我觉得应该跟孩子有更多、更深的沟通。前两天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这个朋友的孩子上幼儿园大班,那天我们聚会时孩子瞅了个机会跟她讲:“妈妈,今天我们班在选值日生班长„„”反正是一个小官,妈妈说:“哦,我知道了”。又忙着跟我们说话,不太理孩子,那个孩子特别落寞跑到一边玩去了。我想是不是可以再跟他多沟通一下,比如你可以再多了解一下值日生班长的职责,问一下孩子真实的想法,有什么样的感觉,多跟他沟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他多聊一聊,他会感觉到你更关心他。

朋友所说到的这个例子,也涉及到亲子时间分配上的问题,如果我们这个时候真的需要跟朋友沟通,可以回家再跟女儿沟通,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哦,妈妈知道了,妈妈现在怎么怎么样,妈妈真的很想听,我们回去再说可以吗?”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不至于让孩子有受冷落的感觉。朋友说:“小朋友跟她说完以后,她只说‘哦,我知道了’,感觉小朋友好可怜。”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把话多说一句,可能效果会很不一样。重复性的回应其实并不像很多家长所认为的那样“与孩子的交流不够深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时候,重复性的回应就已经够了。

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有太多的技巧需要家长、老师去了解,如果我们不知道的话会无意中造成对孩子的伤害。父母可能会想不通:“宝宝以前那么爱我,现在怎么不爱我了?”其实在生活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我们每一句不得当的话积累下来,已经使我们变得不可爱了。三十年后,或十年、二十年后我们的代沟,可能就是在这样的不经意当中促成了。电影《小孩不乖》中的孩子说“做父母的应尽量跟孩子用赞赏或肯定的语言说话,尽量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所以,在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掌握的“科学的、有效的”育儿方法。它们是:

1、多说肯定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2、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选择的权力

3、嘴巴软行为硬

4、描述性表扬

5、重复性回应

„„

10.沟通从心灵开始 篇十

一、平等相待,用心交流

俗话说:“浇花浇根,教人教心。”因此,教师要想与学生有效地沟通,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就必须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弯下腰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情感上的知心朋友。心态摆正了,我们与学生的沟通就会顺利多了。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要认为我们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我们就可以高高在上地肆意批评处罚,那样只会引起学生的对抗。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和他们单独沟通、谈心。谈心时对学生要有平等的姿态,不要让学生站着,要让学生和教师一样随意地近距离地坐着,交谈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柔和。要尽可能多地认真倾听学生心声的诉说、情感的宣泄。以一个知心朋友的立场和心情,面对面交流,给学生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性质轻重,提出一些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合理建议,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关心。我们以心相交,学生也会以诚相待,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二、实事求是,当众解释

当学生、师生间有问题时,假如可以公开,就应使用当众说开的方法。教师应做到有理有据、实事求是,而绝不能乱发脾气,简单粗暴处理。错在学生,教师应在理解学生基础上,恰当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后果,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尊重其个人见解,和善可亲地说服教育,使之认识事情的性质,勇于改过;错在教师,为人师表,我们更应坦然面众。“对不起,同学们,这事我做得不对,大家能原谅我,给我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吗?”主动认错并不会丢面子,反而更显坦诚、直率,比强词夺理更有威信。师生间如此,处理学生间的问题更应公平、公正,坚持实事求是,耐心说服、解释、教育。

三、谈天说地,旁敲侧击

当个别心理较内向的学生产生异常行为和想法时,用当众说开的方法不妥,有时个别谈话也不奏效。这时教师可试着通过与内向生关系较好的学生进行侧面了解,用聊天谈话方式,尽量地多涉及人,多谈及一些事。在其中偶尔穿插询问了解相关的话题,在学生不明显察觉,不产生回避、掩饰的前提下掌握第一手资料。还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从家长处侧面了解学生日常表现和思想动态。然后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对症下药,制定合理的沟通方案,妥善地解决、处理学生异常问题。

四、因事而异,媒介释疑

面谈、聊天虽是很直接的沟通方式,但遇到当面不便于直说的话、不愿倾诉的事情时,可以使用书信、日记、QQ、微博、手机短信等媒介来交流。运用这些媒介,学生不用面对老师,不用“察言观色”,不会“惴惴不安”,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明白、透彻地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面对单个学生,也可面对群体学生,为之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教之好的学习方法,可表扬,可教育,可建议,可关心,形式自由,内容开放,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沟通灵活方便,效果显著。

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漂亮,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只要我们做到从心灵深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变化、情感变化,就能与学生产生默契,每个学生就会变得更加可爱,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11.家校沟通,从“心”开始 篇十一

一、凭借教师的专业素养减少问题

曾经有幸与一位即将退休的汪老师同一年级。担任班主任,她的办公桌前一到下课总不会空着,有来问问题的,有来和她聊天的。家长们到校接孩子时也总和她有聊不完的话题,有询问孩子课堂表现的,也有为自己孩子某一方面的小问题而讨教汪老师的。奶奶一般的慈祥让人看到了她对任何人的提问都是如此耐心地解答。她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和融洽,为她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家长们信任她,也信服她。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汪老师从来没有红过脸,但她在教育孩子时碰到的问题却又总能顺利得到解决。在我们年轻老师眼中,她是很好的榜样,同时,她的垂范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汪老师身上的哪些方面,帮助她打通了这条沟通的渠道?不错,正是汪老师身上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她爱她的孩子们:把学生当作家中的亲人,关心他们的衣食与学习;她努力去理解孩子:会像朋友一样,聊孩子们喜欢的热门话题,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对她的喜爱逐渐转变成家长的“服帖”,这会在家校沟通中,带给家长良好的心理暗示:这位老师说得不会错,她是多为孩子着想的人呀!

二、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

“换位思考”,在我们老师与家长沟通时同样需要。不要以为我们是凌驾于学生与家长之上的,家长们有义务来配合学校的工作。每一次孩子出现什么问题,要么电话“告状”,要么把家长叫到身边披头盖脸一顿训。家长们就像被冤枉的孩子一样委屈,但又不敢声张,生怕老师对他们的孩子训得更凶。老师们是否透过孩子一次两次的失误或错误表象,从家庭或学生身上寻找到真正的原因?是否能像父母一样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出错,多点包容?是否真诚地从家庭与学生实际出发想办法,避免下次的再错?要知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六年级的各科作业对于孩子们来说每天都像一座山,但小李同学总是意识不到毕业班学习的重要性,交代的默写作业请家长报词,完成后再签上名,但他的作业本上总是空空的。后来,通过私下的谈心了解,班主任老师才知道了真相。孩子的父母是双职工,都在外资企业上班,去年才买的房,两个人为了房贷没日没夜的干,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全靠他一个人。怎么办呢?父母生活的担子过重,能否让同学来帮帮他呢?针对学区中的孩子大都来自附近的两个拆迁小区,班中不少的同学都住同一区的情况,老师果断决定成立互助小组。放学回家,小李同学就先与班级的同学回家一起把作业做完,签名可以让同学代签。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老师并未就孩子家庭作业中出现了问题而与家长面红耳赤,而是先了解情况尝试着来解决,帮助家长共同克服困难。

“将心比心”,老师始终还要记得:孩子都是父母心头的一块肉。老师们眼中的“学困生”“特殊生”,在父母眼中也是一块宝。所以,当孩子思想上、学习上有了一些问题,老师一定要多点包容。孩子不是模具中出来的产品,不可能做到人人一样。你教会每一个孩子用手中的钥匙开好人生这把锁的同时,家长也定会感受到你的这份“用心”,在沟通的话语中也肯定是充满感激之情。

三、着眼孩子的实际解决问题

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时,老师如果能针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那家长会感觉到特别“窝心”,感受到老师在教育自己孩子上的“贴心”服务。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鲜活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差异我们老师应当牢牢抓住,把它当成我们开展教育的有利条件。班中的小李同学是一位挺聪明的男孩子。半年的接触下,发现他不大说话,不能和同学打成一片,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性格比较内向。但是语文课上的朗读,你听了以后,会发现他还有如此自信的一面,声音好听、洪亮,朗读有情感。后来从习作中了解到:他父母离婚了,后妈和父亲生了一个才几个月大的弟弟,父亲就把主要的心思都用在了弟弟身上。后妈和小李的关系处得不好,孩子不喜欢她。他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父亲又不让他见自己的生母,他心中有想法。学习上没用心,成绩一落千丈,期末考试班中倒数。班主任老师经常与其父亲沟通,告知孩子的近况,并商量如何改变现在被动的局面。老师也把孩子的想法告诉了他父亲,并建议能否让他生母一起参与到教育孩子中来,改变他现在的心理状态。父亲的关注以及最终与前妻的妥协,帮助孩子在没几周的时间里,恢复了以往的笑容,把到校学习作为自己快乐的享受。

当孩子们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家长们希望的不是老师的一番训斥,而是老师能够很快地发现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父母的这份信任与期待,应该激励我们老师努力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化解教育孩子中出现的难题,让学校与家庭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将学校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才能帮助每一位孩子在教育上获得最大的快乐与满足,潜能得以最大的激发。

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人际关系学鼻祖戴尔·卡内基告诫我们:“将自己的热忱与经验融入谈话中,是打动人的速简方法,也是必要条件。”作为老师,只有协调处理好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才能有效避免“学闹”现象的发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摘要:“家”“校”是教育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必定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显得极为紧迫。因为教师和父母都是孩子无可替代的教育者,理应站到同一“战线”上。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12.和谐征纳从有效沟通开始 篇十二

征纳沟通是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情况和交流情感的过程。通过有效沟通,可以更好的了解纳税人的困难和需求,得到纳税认的理解与支持,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与对税法的遵从度,从而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税务部门依法管理、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沟通行为过程。因此,有效的沟通是税收管理得以实施的主要手段、方法和工具,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实现征纳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石。

热情——拉近征纳双方的距离

只要细心留意,你会发现纳税人来办理涉税事项或询问业务问题时的眼神大多是期待性、求助性的。这时,一张微笑的脸庞,一声暖心的问候,会迅速地拉近双方的距离,纳税人心中会自然涌起一种被尊重的喜悦,交谈双方的距离缩短了,沟通交流工作也就比较容易成功。所以,即使在忙活的时候,也请向纳税人说一声“您稍等”,让热情像冰雪中的熊熊火焰,融化征纳之间的陌生,架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平等——摆正自己的位置

征纳双方出现沟通障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税务人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自己比纳税人高出一等,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与纳税人说话,甚至动辄训斥,这样的态度,纳税人怎么会接受呢?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税务人员应当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从内心尊重纳税人,态度谦和,平等相待。

真诚——赢得纳税人的信任

先讲一个故事:去年我们局开展税源摸底排查时发现辖区内新开了家汽车修理店,便上门去了解情况。谁知第一次上门,老板就来了个“下马威”,言语间也不太客气。经过侧面了解,这家汽修店的老板是刑满释放人员,对穿制服的人上门特别不“感冒”。回到单位后,我们仔细分析了汽修店老板的心理,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再次上门,税收管理员改穿了便装,和老板唠起了家常,老板慢慢放松了戒心,与管理员谈起了经营中的酸甜苦辣。随着交流的深入,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管理员的真诚让老板深受感动,这时,税管员又介绍起相关的税收政策,老板很乐意地接受了税收管理。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到,沟通交流时多体谅纳税人的难处和苦衷,诚心诚意地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不同纳税人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等状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上的沟通,最终与纳税人达成共识。

换位——了解纳税人的需求

传统的税收征管是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完成税收任务为目标,强调征纳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税务部门的角度考虑的多,从纳税人的角度考虑的少,造成了征纳双方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如果在税收工作中主动的换位思考,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多层面地了解纳税人的需要,对于税务人员沟通与纳税人的情感、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2010年,辖区内一机械加工厂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资金流转特别紧张。我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按照政策规定主动为他们办理了230万元的抵免税款。事后,该厂厂长专门到局里表示感谢:“企业没有想到的,税务局帮我们想到了,你们把企业的生存当成自己的事,时刻挂在心上,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呐!”

倾听——尊重纳税人的诉求

苏格拉底说过:“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 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用心倾听会让别人觉得你尊重他,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征纳关系中,倾听表示我们愿意客观地考虑纳税人的看法,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关系,彼此接纳。去年年初,我局开展漏征漏管户的排查,有人反映有

位老大爷开了一个小商店没办税务登记,我们便前往查看,发现商店规模很小,商品也不多。老大爷一看见我们就气呼呼的说 “没钱交税”之类的话,还要赶我们走,我们赶紧和气地对老大爷解释不是来收税的,只是来了解一下情况,随后陪老人唠起家常。老人这才絮絮说起家里的情况,原来老人的姑娘远嫁、儿子在外务工、老人独自经营这个门市,是他生活的主要来源,月营业额也只有千元左右,达不到起征点。我便耐心地向老人宣传了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大爷听后竟如孩子般地笑了,说“既然不要税,那我就去登个记,等赚了大钱后,我会上门去缴税的。”看着老人满脸绽开的皱纹,我也笑了。从那以后,老人每看到我们,总要拉我们到他那儿坐坐,我们也会竭尽所能的给老人提供一些帮助。后来,老人还成了我们的义务宣传员。可见,倾听可以使我们与纳税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沟通更顺畅,为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税务干部在与纳税人沟通时除注意上述事项,还必须在提高个人自身素质上下功夫。提高个人素质既要注重外在形象,规范着装,更要充分掌握并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税收政策、财务会计、法律、计算机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目前专业化分工过细,对其他部门和科室业务了解不多的现状,应加强各类税收综合业务和办税流程的培训学习,对

13.沟通从心开始宣传单 篇十三

你们好!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你们会不会觉得,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不是越来越少了?谈到学习成绩的话题时孩子们开始不耐烦啦?家长们越来越难理解孩子在想什么了,孩子们也觉得父母要管的事情太多了……

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吧,从游戏中爸爸妈妈与孩子们相互进行沟通合作,在活动中双方相互理解,从活跃的气氛中共同起舞……

一、活动详情

活动对象:XX街辖区内的家庭 活动内容:亲子一起学做冰皮月饼 活动时间:8月20日 星期六 15:00-17:00 活动资费:免费

活动地点:XX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二、报名方式 电话报名:XXXXXX 或直接到中心报名

中心地址:XXXXXXXXXXXXXXXXX 联系人:X社工

14.让沟通从心开始——我的教学故事 篇十四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它需要将心唤醒, 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 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 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 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收到奇妙效果。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 和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是管理好学生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

送走自己带了三年的2010届学生, 心中有很多的不舍, 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一幕幕常在心头萦绕, 有一位叫N的学生让我记忆犹深。

N来自农村, 在校住宿, 是一个腼腆、内向的男孩。平时不爱说话的他却经常箭步在篮球场, 课堂上也总能看到他收获知识后的喜悦。在初一学年, 刻苦好学的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保持着前十的优势。由于学习上的积极主动, 又从不给班上添乱, 平时我没有过多的关注他。

暑假结束后, 初二开学初, 发现N像变了一个人。眼里透着忧郁, 不与其他同学交往, 课堂上萎靡不振, 经常一个人发呆, 我再也看不到他那获取知识后的满足的笑容, 也看不到球场上那如飞的身影。

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多方了解, 我得知了他家最近有些变故:爸爸因迷恋赌博, 无心工作, 家里欠下巨额债务, 妈妈一气之下离开了家, 留下一个智障的哥哥和他。没有亲人的关心, 没有家庭的温暖, 又不喜欢与人沟通, 他选择了逃避。自此, 他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网络游戏。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接下来我给他开出了一副方子。一方面, 我与N的父亲取得联系, 告诉他孩子问题的严重性, 他父亲深感自责, 并狠下决心要戒赌, 共同拯救这个迷失了方向的孩子。与此同时, 我在班上召开了一个以“远离网吧”为主题的班会;并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网络妈妈》, 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观后感, 并挑了一些同学的观后感在课堂上宣读, 包括的, 收效非常不错;另外, 我在班上组建了一支篮球队, 并委任N做篮球队队长, 他很感兴趣, 也做得不错, 在学校的篮球赛中, 我们班还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还和N一起制订了一份上网时间递减目标。平时在教学之余, 我经常找N谈心, 谈父母的不易, 谈儿女的职责, 谈人生展望和理想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N慢慢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脸上又重绽往昔的笑容与自信。在2013年的中考中, N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重点高中。

上一篇:八年级压强教案下一篇:高职院校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