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案设计范文(精选11篇)
1.小学英语教案设计范文 篇一
主题三 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过程与方法:交流 说一说 议一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师生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保护动物,使学生爱护、关心动物,有责任心和爱心。
【教学重点】:通过交流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难点】:以各种形式进行保护动物的宣传。【课前准备】:资料 故事 歌曲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物知识知多少”汇报会
师:同学们,我们都非常喜欢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开一个“动物知识知多少”的汇报会,大家讲自己知道的动物能为我们做什么,为我们提供哪些物品等介绍个同学听。(预设)学生交流后汇报:
生一:鸡、鸭不仅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肉食品,还生蛋给我们吃。生二:牛不但能耕地,还能产奶呢!生三:蛇、猫头鹰会抓老鼠,能保护庄稼。生四:羊毛、蚕丝可以制成毛衣和丝绸。
二、关爱动物。
1、师: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不法分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私自猎杀和伤害动物,你们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 学生对伤害和猎杀动物的行为进行谴责:
(预设)生一:我从电视上看到有人大批的猎杀藏羚羊,太惨了,应制止这种猎杀行为。
生二:有的饭店里用珍稀的野生动物做菜,应该查处它们。生三:我看见过有人用粘网粘鸟,然后再买肉,我绝对不吃这种东西。
2、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有许多人为了保护动物,主动给它们搭窝,是动物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家等,激发学生对爱护动物行为的敬佩之情。学生说一说自己保护动物的事情(预设): 生一:我为小鸟搭过窝,使它们有了家。生二:我把爸爸捉的鸟全放了。
生三:我和姐姐把抓到的青蛙放回了池塘。
三、保护动物的行动。
1、为保护动物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学生议一议:保护动物,我们能做什么
2、分组活动:写倡议书、办宣传板报、做鸟巢、画宣传画
3、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动物。
四、扩展:制作一张有关于怎样保护动物的手抄报。【课后反思】:
2.小学英语教案设计范文 篇二
一、教案的内容 (教材) 选定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也是教案编写的重要依据。现今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内容一部分选择《实用英语综合教程》, 一部分选择行业英语, 还有一部分选择自编教材。《综合英语》主要是以基础英语为主, 教学内容多以《高职英语能力测试》的内容为导向, 适用于普通学生, 是用的最多的一种;行业英语, 更注重专业术语的学习, 主要目的是看懂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英文说明书、技术资料等, 这种教材适用于英语基础较好, 自主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自编教材是在教师通过多年教学经验, 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内容的。自编教材对本校学生水平有准确把握, 灵活度大, 对学生来说, 难易程度适中, 能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对教师来说, 学习内容选择范围更多, 除了传统的、常规的、初高中反复提到的的话题外, 还可以紧跟时代, 挑选实事。
二、教案形式的选取
教案是教学的载体, 其形式的选取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手写教案。便于教师自身备课, 节省大量时间。
电子教案。实际上是手写教案的电子文本形式, 与手写教案相比, 因在编写过程中可能要变换输入法, 插入符号、图片, 而加大教师的工作时间。但是便于学生自学、传播, 格式上也更规范。
多媒体教案。适应于当今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内容可以更丰富。在教案中, 可以添加音像视频, 大量的精讲、练习, 节省了学生学习时间, 增加了课堂信息量。
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 不同的技能训练, 选用不同的教案形式, 这样能合理充分地使用教学资源。如训练听说能力时, 可选用多媒体教案, 训练阅读能力时, 选用手写教案;训练写译能力时, 选用电子教案。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
1.教学步骤的安排。经调查, 在《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上, 一般会遵照以下几个步骤:
第1步, 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英语生词、短语。
第2步, 老师逐句逐段的解析课文, 把文章译成汉语。
第3步:学生做书面练习。
很明显, 这是一个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步骤安排, 也是过去几十年英语教学的步骤。因为过去我们强调的是能看懂国外文章, 所以教学内容是以文章为主, 那么上面的步骤没有什么不妥;但现在更多的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 那么教学步骤应根据每个技能的特点来安排。比如英语写作, 教学步骤可以是范例→关键词句→模式套用→练习→反馈。无论是什么课程内容, 我们在所有步骤之前加一步, 背景介绍。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足的背景知识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2.教学时间的设定。一节课只有45分钟, 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尽快地、更多地、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练习技能, 时间的安排非常重要。可以遵循按需分配的原则。听力训练时, 应多安排学生听的时间;阅读时应安排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阅读。重难点多花些时间, 通过学习工具就能轻易查到的信息可以少安排些时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间, 赶进度, 常常会忽略教学目标, 不区分重难点, 也会省略教学步骤, 最后变成一个人在讲台上自问自答。也有的教师依照自己的喜好, 忽略教学大纲, 一个学期结束也没完成原定计划的教学内容。这些都可以通过在教案设计时, 设定好每一步骤的时间来避免。
3.教学策略的选择。我们进行教案设计, 就是为了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 教学策略的选择便是我们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至今, 大概有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传统英语教学法 (语言教学和语法翻译法) , 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法, 特别适用于阅读。
2功能概念法。此法是从语言的功能出发, 一种功能语言可以有多种表达方法, 一种表达形式也有不同的功能, 这就要考虑到说话对象、场合、时机等具体情境。
3听说英语教学法。教师给出提示让学生问问题和回答问题, 学生说得对, 教师就给予表扬, 反之给予否定, 并设法让学生自己改正错误。这种教学法比较生硬, 与现实生活中的交流相去甚远。
4人本教学法, 它包括全身反应法、群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这种教学法强调环境的重要性。
5交际教学法。这种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知识储备和情感因素。
6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个一个任务, 让他们自己经历语言学习。要注意任务的设置, 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 贴近生活交际。
7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现代教学中, 这个教学法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图文声并茂。
8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 是近年国内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相关的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 以上列举的八种教学法, 我们都有用到, 只要根据教学内容、教授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法就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越具体越好。它也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制定出评分规则, 在这一点上可以实现隐形分层教学。这里说的隐形分层是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 将班级里的学生分成零基础、小学水平、初中水平、高中水平, 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学习要求, 其中必须以分数来量化成绩, 但教师所做的这些不需要告诉学生, 只需教师本人清楚即可, 这种做法既能公平公正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能体现因材施教这个原则。另一方面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大多数学校这一点都做得非常到位, 列出许多条目, 可以让督导组、教师本人、学校领导有章可循, 对应来评估。但是, 英语作为一个工具, 一门素质教育学科, 将与其相关的《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或其它考试定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评价并不合适。我们得考虑学生英语水平的真实情况, 各个专业对英语的实际需求, 盲目的将英语考试通过率作为一个标准, 有悖教育教学原则, 对教师也不公平。有的教师带的班级英语整体水平相较比较高, 那么通过率也相对高, 那么教师可能因为追求通过率而舍弃真正的语言学习教案, 去设计一个针对如何通过英语考试的教案, 最终又让学生陷入应试教育这个漩涡中, 这不是我们高等教育者希望看到的结果。
五、总结
教案设计无论是对新教师还是对有经验的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好的教案设计是保证教师上好每节课的重要环节。虽然学生英语水平有限, 但对于这堂课是否有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 教学中重难点是否突出,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精彩, 他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通过对教案的设计, 教师可以更多地关心学生, 加强师生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职业需要, 从而提供学生必要的英语语言技能训练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自己也可以审视自己的教学, 提高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3.论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7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来实现新课标的要求。现在的教学活动总是会经常性的出现偏差,由于考核制度的压制,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情况将教学活动设计认为是对学科知识内容的强制规定、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概括性描述,然而这一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太强,忽略了素质教育,没有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的,而只是单纯的追求教学任务和教学成果。这种教学设计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盛行,就会在学生心里根深蒂固,对学生的学习生涯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一改传统观念下的教学活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加入了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嫁接,提高教学效率。
一、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系统策划。现在的教学过程却少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仅仅是将理论运用于另一理论的解释或承接,这种教学最终只会导致书呆子的形成,而教学设计是把一般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旨是设计出低耗高效的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在各方面都取得最佳的效益,这更是协调了教师教学任务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矛盾。新课程理念中,对教学设计做出了这样的概括:
1.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作为国学内容,生活中无处不体现语文,小学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向是让学生学会识字,学会阅读,学会写作,这一系列课标要求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在与不同的人交流时,应该运用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语文的实践性在众多学科中是最强的,因为学生的谈吐举止无一不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内容。在综合性方面,语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不同于数学培养专门的数学思维,因为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为了解决数学创新题,而语文思维,是为了众多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所以,语文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不能一味的只是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语文学科的综合意义。
2.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趣味教学和以情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方式并未贯彻创新探究的环节,教师一味选择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匆匆忙忙的记,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脑中却没有多少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完成了教学任务,剩下的让学生自己去消化理解,教师的后续任务就是检查,这无疑是给学生重压,导致最终的效果并不会太好。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一种师生都乐于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处于形成思维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只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便可轻易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就是要与学生做朋友,一改教师高高在上的等级教学,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其次,将机械授课改造为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学活动。
3.课程内容面向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语文学习要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逐步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所以,要将教育水平也提高到全球化的高度。这就需要教师扩大教学资源,拓展课程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一般都是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未涉及太多与现在社会科技发展相关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搜寻教学资源方面的时候,小学生能接受的课程内容高度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
二、教案设计要全面体现课程内容
教案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犹如学生的预习工作,教案的设计是把握整节课堂的关键,是控制课堂节奏保证课堂按计划进行的关键。
第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标准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小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能力,再通过后面的学习训练,具备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含义。第二,就是要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在阅读时通常都会有这样的陋习:用手指着去读课文,一个字一个字的蹦着读,这样的阅读方法是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改正的,课程标准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能够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年级再高一点就需要有感情的去朗读,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阶段,语文要求的表达方法和修辞方法都不多,所以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养成边读边去发现修辞和表达方式的好习惯。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将课堂所需的记录资料都准备好,有关课文的内容也要提前整理好,以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举例来说,五年级的课文《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课文的前半部分描写了老人与海鸥的相处默契,他们之间相依相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相处的和谐美好,这是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教案中一定要体现出来。后半部分通过描写老人的去世,海鸥用它们独特的方式进行追忆和哀悼。这时教师可以拓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这篇课文拓展出人类要爱护自然的观点,让学生自主讨论人类破坏自然地行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讲完基础知识之后,提炼出课文的难点,这篇文章的难点就在于文章是通过写话练习来升华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全文贯穿的感情线是整篇文章的亮点,同时把握作者的情感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难点。
这篇文章是小学五年级的学习内容,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也掌握了分析课文的基本能力。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将重点词句标注出来,通过字、词、句来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那么真实生动的表达出来,进而拓展到学生的写作方面,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入情入境,让学生有感情的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真挚的感情。
4.《桂林山水》教案设计范文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字字珠玑,意境优美,结构清晰。作者按照总分总的顺序,首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和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采用对比手法描述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作者引用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点出山水相依之美而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和赞美之情。本文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壮丽河山教育不可多得的精彩文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授课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并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大胆质疑、自学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将诗情画意音韵相融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导入新课。(播放画面1桂林山水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吗?多生展示。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生。师: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师板书《桂林山水》,请生齐读。
2、师:(播放画面2词语荟萃。)师: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开火车读词语,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生读,可随机正音。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师;字词读准确了,才能把课文读流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一语道出陈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预设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2、总结段意。(师播放画面3)师:请问,这个“甲”是什么意思?预设生:第一。师:显而易见,这句话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师板书“甲天下”。师指名读文。
3.师:同学们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预设生:总起。师: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岂有不游之理?出发前老师还有个问题,你能否把“观赏”换个词,而句子的意思不变?预设生:欣赏。师:观赏仅限于看,我们可不能说我在观赏音乐,应该说……预设生:欣赏音乐。
4.师:好,出发,我们现在就去欣赏桂林的山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读文。师:那么谁来做我们的导游,读读第2自然段?生读。师:指名。请你来说说,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预设生:漓江水的特点。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板书静、清、绿。
2、对比-不同。师:(播放画面4并读文。)同学们,老师不大明白,我们是来赏游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生。师:那么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点击超链接。)师:大海什么样?预设生:波澜壮阔;师:西湖什么样?预设生:水平如镜。师:那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现在明白了吗?大海有大海的气势,西湖有西湖的妩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过对比这三种景观的不同特色,来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点击画面,出现“对比”。)
3、漓江水特点分析。师:(播放画面5。)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漓江水的静的?生读。师:静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生。师:请读一读关于描写漓江水清的句子。指生读。师:请问,清得你还能在水中看到什么?
预设生:小鱼、浮萍。师:描写漓江水最后一个特点的句子谁来读?生读。师:你认为绿得还像什么?生。师:对于这句话的描写,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预设生:排比和比喻。师:读排比句应由弱到强,读出它递进的语势,谁再来展示读?生读。师:漓江水这么美,我们不由赞叹起来,应该怎么读?(变陈述为感叹)预设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师:面对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的水,你最想做什么?预设生:歌唱、洗脸等。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师:下面请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方式,自学第3自然段的内容。稍后请你汇报学习成果,可以组内同学互助,生自学,师巡视。
2、自学展示。师:指名读,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生。师适时板书:桂林山奇、秀、险。
3、桂林山特点分析。师:同学们在自学中硕果累累,值得表扬。(播放画面6)谁来读文?生读。师:这一段中,作者继续采用什么方法写桂林山的与众不同?预设生:对比。(师点击超链接)师:(指泰山画面)泰山有什么特点?预设生:峰峦雄伟。师:(指香山画面)香山呢?预设生:红叶似火。师: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则是?预设生:奇、秀、险。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师:(播放画面7)想亲身体验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险吗?生:想。师:请看!(播放画面8)生齐读。好,我们先来见识一下桂林山的奇---(师点击超链接-老人山、巨象山和骆驼山。)除了这三座山峰作者没有再一一举例,而用两个词语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是哪两个词?预设: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我们再来欣赏桂林山的秀---(师点击超链接-屏障、竹笋。)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点?预设生:翠绿。师:竹笋呢?预设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师:明丽也就是?预设生:艳丽。师:我们最后来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险。(师点击超链接-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么样?生。师:怪石嶙峋呢?生。师:面对桂林山,我们无法不惊叹---预设师生齐: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注意“啊”的变音。)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融文入画,由画及诗。师:(播放画面9)风景美吗?生。由画及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写?生读文。师指导:你陶醉了吗?这么美的山水没令你陶醉吗?哪位自觉已经陶醉了,好,请你读!生再读。师:有山无水则失灵气,有水无山则少刚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节作者除了山水还写了哪些景物?预设生: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作者从空中到山间到江上,简单几笔勾勒出桂林山水图,请问:是图画吗?预设生:是连续不断的画卷。师:是啊,图画局限的,而从桂林市到阳朔县全程83公里,沿途处处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诗兴大发,不由吟道---预设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板书:画中游。
2、总结写作方法。师:(播放画面10)那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吗?生说。师:最后,文章以诗句收尾,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这与首句的“人们说”---预设生:遥相呼应。师:(播放画面11)纵观全文,同学们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预设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而2、3自然段则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师:这种写作方法就叫---预设生:总-分-总的写法。师:我们在以后的作
文中也要尝试运用这种“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同时别忘了,还要学习作者细心观察,采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写法。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桂林山水美吗?生答。师: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更美!让我们伴着音乐,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尝试着背诵全文,好吗?生齐诵。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赏读贺敬之的《 桂林山水歌》。
2、收集桂林景观—两洞的资料。
5.张晓英教案设计(范文模版) 篇五
姓名:高一英语教案设计张晓英
Unit 5Cananda-------“The True North”
Period 1Warming up and reading
教学重点
1.Let studends read the passage and learn about the geography, populationg, main cities, natural beau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Canada.2.Get students to learn different skills.教学难点
1.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2.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some basic information and talk about Canada.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2.Let students learn the knowledge of Canada.能力目标
1.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let them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2.Let students learn how to read a travelling report and how to use a map.3.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some basic information and talk about Canada.情感目标
1.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bout foreign countries.2.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教学过程
设计方案
Step 1 Leading-in and warming up
1.Show a map of Canada to students and talk about Canada.Then ask them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kind of country is Canada?
2)How large is it?
3)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Canada?
Suggested answers:
1)Canada is a multicultural country.2)It`s the second lar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It covers an area of 9984670 square
kilometers.It is a bit bigger than China.3)(Students` answer may vary.Encurage them to tell more information.)
2.Make a quiz
Show the following on the screen.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anada?
1.What language(s)do Canadians speak?
A.English B.English and German C.English and French D.English and Spanish
2.What is the capital of Canada?
A.VancouverB.TorontoC.CalgaryD.Ottawa
3.What is the national animal of Canada?
A.BeaverB.Grizzly bearC.Polar bearD.Penguin
4.What is the Canadian leader called?
A.PresidentB.Prime MinesterC.GovernorD.King
5.How many Great Lakes are there in Canada?
A.4B.3C.5D.6
Let students work in pairs and answer this quiz.Then have them compare their answers with another pair.Give them the correct answers and see how many students got 80﹪or better.Step 2 Pre-reading
1.1)
2)
3)
2.Let students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the longer trip you have ever taken? If you take a trip to Canada, what dou you think you might see there? What three word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Canada? Have students turn to Page 34 of the text book, look at the title of the reading passage
and the pictures and predict what the passage is about.Then have them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o see if they are right.Step 3 Reading
1.Fast reading
Ask students to skim the reading passage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2)What is “The True North”?
3)How many citie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 are they?
Three minutes later,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Suggested answers:
1)The passage is about a trip of two girls, and it tells u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Canada.2)“The True North”is the train that goes across Canada.3)Five.They are Montreal, Vancouver, Calgary, Thunder Bay and Toronto.2.Intensive reading
Allow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this to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agraph and get the important details, and then finish the following:
1)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text.(1)As you go eastward, you can see the following things except
A.mountainsB.thousands of lakesC.forests and wide rivers D.cows
(2)Who will take part in the Calgary Stampede?
A.CowboysB, People from Canada
C.Anyone who has a gift for ridingD.Cowboy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stements is true?
A.One can cross Canada in less than five days by train.B.Many people think Calgary is the most beautiful city in Canada.C.In fact, the population of Canada is more than thirty million.D.Ocean ships cannot reach Thunder Bay.(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right route of the cousin`s travel?
A.Toronto→Calgary→Vancouver→Thunder Bay
B.Vancouver→Calgary→Thunder Bay→Toronto
C.Vancouver→Thunder Bay→Calgary→Toronto
D.Toronto→Thunder Bay→Calgary→Vancouver
Suggested answers:(1)D(2)D(3)C(4)B
2)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complete sentences.(1)Which continent were the cousins crossing?
(2)Why were they not flying directly to the Atlantic coast?
(3)Why is the population of Vancouver growing so rapidly?
(4)What happens at the Calgary Stampede?
(5)How are ocean ships able to reach the center of Canada?
(6)What are some of Canada`s greatest natural resources?
3.Reading and discussing
Read the passage a third time and then work in pairs to discuss these questions.1)Which part of the reading passage interests you most?
2)If someday you go to Canada, where will you go?Why?
(Let students have enough time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 with their partners.Encourage them to expand their answer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experiences.)
4.Dealing with language points
Help students analyze some difficult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and guess the mianings of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Encourage them to try to deal with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he context.Give tehm explanations if necessary.Listening and reading aloud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loud to the tape and let them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on of each new word and the pauses within each sentence.Tell them to pick out all the useful expressions or collocations from the passage while reading and copy them to the notebook after class as homework.Read them aloud and try to learn them by heart.Collocations: be on a trip to , rather than, take the aeroplane, all the way, take the train, at the airport, on the way to , chat about, as well as, less than, aboard the train, settle down, manage to do, catch sight of, be famous for, have a gift for, thousands of, in prizes, be amazed to do, at the top of, be surprised at, because of, fresh water.Step 4.Consolidation
Give students 10 minutes or so and let them do the following:
1.Work in pairs and fill in the table about the type of writing and summary of the idea.A TRIP O “THE TRUE NORTH”
Type of writingThis is a piece of narrative writing.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Li Daiyu and her cousin Liu Qian went on a trip to Canada, visiting their cousins and enjoying the beautiful scenery across the whole continent of Canada from west to east.Main idea of Paragraph1 Li Daiyu and her cousin LiuQian were on a trip to Canada.Main idea of Paragraph2 Having arrived in Vancouver ,the most beautiful city in Canada, they were to be taken to catch”The True North”, the cross-Canada train.Main idea of Paragraph3 Settling down in their seats in the train, they enjoued the wild scenery while crossing the Rockey Mountains to Calgary.Main idea of Paragraph4 While arriving at Thunder Bay, they learn more about Canada, its population,resources,etc.Main idea of Paragraph5 The train rushed towards Toronto while they were sleeping.2..Complete the summary of the story with one word in each blank and then retell the whole story.Li Daiyu and Liu Qian were on aacross Canada.Instead of taking the aeroplanethe way, they would cross the whole continent of Canada in aafter arriving Vancouver by air.Danny Lin waitedthem at the airport and gave them a briefabout Canada, the second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Vancouver, the most beautiful city of the country, while taking them tothe train,”The True North”
Having settledin the seats, they looked out of windowthe wild scenery, the mountain goats, and grizzly bear.They went by the city of Calgary andin Thundet Bay, a city at theof the Great Lakes, learning more about Canada of its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so.Their last stop is Toronto, one of the southernmost cities in Canada.Keys: trip;all;train;for;intoduction;biggest;catch;down;at;arrived;top;on.Step 5 Homework
1.Learn th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by heart.2.Read the reading passage again and try to retell the passage.板书设计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
Warming up and reading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
Type of writingThis is a piece of narrative writing.Main idea of PassageLi Daiyu and her cousin Liu Qian went on a trip to Canada, visiting their cousins and enjoying the beautiful scenery across the whole continent of Canada from west to east.Main idea of Paragraph1 Li Daiyu and her cousin LiuQian
trip to Canada.were on a
6.日月明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读准字音,了解会意字的构词特点。
2、正确书写,重点指导钩的写法。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和熟字
1、复习韵母
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先跟拼音朋友打个招呼吧 ing an en ie iu ou in ong
2、拼读音节(注意前、后鼻音)míng xiān chén miè jiān lì nán xiū shǒu lín sēn cóng zhòng
3、复习熟字 导语:我们刚才拼读了音节,现在老师再带你们和几个汉字老朋友见个面,好吗? PPT出示熟字
导语:让我们一起整齐响亮的呼唤它们的名字吧
日 月 鱼 羊 小 土 大 田 人 木 手 目
小朋友,这里有两个读音都是“mù”的汉字,它们所表达的内容一样的吗?(区分 “木” 和“目”)二导入新课
(一)PPT出示 太阳图片
1、请小朋友一起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太阳。我们又叫——“日”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带来温暖。
(二)PPT出示 月亮的图片
1、这是?(月亮)。有月亮的夜晚,我们的眼前就不再那么黑暗了。“日”和“月”呢他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新的字了。哪个小朋友已经知道了它的读音呢?
2、拼读音节 míng,及时鼓励(XX小朋友真的很棒哦)导语:今天我们就学习识字
(二)中的第4课《日月明》。
3、齐读课题 日月明 学习:“明”正音 齐读
4、组词
谁能给“明”找一个小伙伴和他一起玩呢?
三、学习生字
1、我们刚才认识了汉字王国中的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明”
2、记形
“明”是由“日”和“月”两个汉字组成的
师生对答儿歌:明明明,什么明?明明明,日月明。
3、你知道“明”什么意思吗 引语:在我们祖国的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他们的意思就是这两个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字,我们称为会意字。这节课老师还要带你们认识几个这样有趣的生字朋友。
4、学习生字,并理解字义
分别出示“鲜、尘、尖”的图片。(PPT)A 学“鲜”
“鱼”和“羊”合在一起也组成了一个新的汉字。猜猜什么字,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学念儿歌师生对答:鲜鲜鲜,什么鲜?鲜鲜鲜,鱼羊鲜。B、学“尘”
出示有灰尘的一件物品,问这上面有什么呢?
那么这灰尘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很小的泥土组成)
那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尘”字会由哪两个汉字组成的呢?
PPT出示“尘”字的组成。记形并对答儿歌:尘尘尘。什么尘?尘尘尘,小土尘。
C、学“尖”
出示一件尖的物品,让学生说说尖,一头大,一头小,就是尖,猜一猜“尖”的字形。
找找身边还有那些尖的物品。
PPT出示“尖”字的组成。并对答儿歌:尖尖尖,什么尖?尖尖尖,小大尖。
4、学习第一小节的儿歌PPT出示第一小节的儿歌
会读这两行的儿歌吗?(指名读,齐读。重点关注学困生)
5、分别出示“灭、男、休、看”的图片(PPT)小朋友是怎样记住这些汉字朋友的面孔呢?
小朋友记住这些汉字朋友的面孔,现在我们看着它们(灭、男、休、看),你的头脑中能出现一幅幅画面吗?
6、读第二小节的儿歌(指名读,齐读。关注学困生)PPT出示第二节的儿歌
7、分别出示“林、森、从、众”的图片。那个小朋友能根据我们刚才读过的儿歌,自己给上面这四个字也编一编儿歌呢? a、让学生自己编一编儿歌,b、出示这两句儿歌读一读.c、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
1、生自由读
我们又和新的汉字交了朋友,接下去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97页《日月明》这一课,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首儿歌。
2、指名读(三名学生,一名优生,一名中游生,一名学困生,随机正音)哪位小朋友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呢?
3、教师范读
刚才听了XX两位小朋友读得那么美,老师也很想读一读,给老师一个机会行吗?(师范读)
4、齐读儿歌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想读吗?那好,请小朋友们捧起书本,大家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5、合作读
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非常好,老师想跟你们合作读怎么样?
看大屏幕,每一句话中,老师读前两个字,小朋友读后一个字,怎么样? 师:日月。生:明。
„„
6、有时间男女生比读。
7、复读生字。重点关注学困生。
8、注意这些会意字部首的变化 出示PPT
日+月→明 鱼+羊→鲜 小+土→尘 小+大→尖 一+火→灭 力+田→男 人+木→休 木+木→林 人+人→从 手+目→看
五、书写指导“力、手”
1、书空。
2、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生书写。
要求:
1、身体坐正,头也要正,胸离桌子要有一拳的距离;
2、指尖到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朋友,他们呢也很喜欢交朋友,下一节语文课的时候,我们给他们找找朋友。
第二课时(略)附课文儿歌
7.小学英语教案设计范文 篇七
备课时, 精心设计好板书, 根据教材的“编路”、课文的“文路”, 以及自己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全面考虑。“微型教案”讲究少而精, 即内容简练精确。在此, 我想谈谈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整齐美观
传统板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示范性———教师为学生做示范, 因此, 板书的字体要一笔一画, 整齐美观, 笔画、笔顺、间架结构都要规范, 切忌“龙飞凤舞”、“随心所欲”。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老师的字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许多时候都是“生字如师”。当然, 除了书写要工整外, 板书整体的布局也要整洁、美观、大方, 有时还需要用点线连接, 才能更确切地表现课文的内容和内在的逻辑性。
如设计《珍贵的教科书》一文的板书:
这样把有内在联系的几个关键词作为点, 按照事情与情感一定的发展顺序用线条连起来, 既美观, 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二、创新多变
板书设计必须建立在全面把握和深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吸取、参考他人的板书精华, 再进行自我创新设计, 打造出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学情的高质量板书。当然, 板书设计的形式要灵活多变, 不能千篇一律, 板书是因人而设, 因教而书, 因文而变的, 要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 设计出多样性的具有直观形象的板书。
板书的展示过程应灵活多变, 要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展示,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机应变地修改、补充、完善原来的板书设计。不能把预先设计的板书内容作为标准答案, 千方百计把学生往圈套里引, 这样就违背了板书设计的初衷。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的今天, 启发式教学更是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必由之路。让板书设计成为处理教材的缩影, 反映思想内容的精髓。
三、严密组合
板书的好坏, 直接反映教师分析、运用、驾驭教材能力的高低, 因此, 板书出来的每个点、每个字、每个词、每条线、每幅画都要周密考虑安排其位置和形式, 要克服随意性, 要做到板书的内容有条不紊、水到渠成。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 这样设计板书:
黑板左边呈现昔日的“圆明园”是何等的辉煌, 右边概括“毁灭”的过程是如此的残忍 , 这样的反差不得不让人产生由爱到痛再到恨的情感。
因此, 吃透教材的“三点” (即重点、难点和特点) 和“三路” (即文路、教路和学路 ) 是关键 , 只有如此严密组合 , 方可竭力追求板书之内容美和形式美。
四、务实利学
形成的板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记录和记忆, 要让学生从板书里获取知识信息, 要为以后的复习巩固知识服务。语文学科对积累与运用的要求高, 在使用板书时, 对知识点要不折不扣地点明, 但也要简洁明了。
五、合作生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倡导的思想。板书艺术也应提倡师生共同创造成果, 就是要求打破教师“一手包办”的局面, 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 上讲台将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又可拓展学生思路, 开启学生心智, 使师生共享板书艺术带来的成功乐趣, 达到师生思维共振与情感共鸣的境界。备课时, 应坚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与文本对话,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讨论, 让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与书写, 让板书在动态中生成, 学生在合作中发展。
六、画龙点睛
板书设计要富有概括性, 有画龙点睛之妙。在教学中, 要善于运用板书的空白艺术, 遵循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 在板书设计中留有余地, 巧妙设计板书空白, 使学生在协调有趣的教学中启发思维,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有所得, 达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教学跌宕多姿, 妙趣横生, 课堂显现出和谐的美感, 最终与老师一道将板书填充完整。
8.小学英语教案设计范文 篇八
关键词:数学;教案设计;意识形态
一、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的背景
数学学习同语文学习有一些区别,数学是偏理性的学习,它不光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还需要学生自发地去思考练习,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情况还需要良好地控制课堂上的气氛,数学教学具有一般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性,(1)数学教学具有延伸性和拓展性,就是说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能力;(2)数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数学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所学者将其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操作中来,因为只有把握住知识的衍生性和连贯性,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出发,加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以及简单数学符号的把握。
二、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策略分析
1.针对教学方式的设计安排
针对小学生这个群体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一般都是懵懂的和学习的最初环节,本身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处于对未知物质的探索,教师讲授的知识对其的认知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小学生学习意识其实是比较好引导的,教师只需要对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和运算规则同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讲解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体现的内容,比如,在讲授乘除法的运算时,教师以全班的学生作为一个单元体,然后可以假设每个学生所获得水果数量,最后让学生去计算全班总共获得的水果数量,这是典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当然其中的主要策略就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一般数学运算的科学规律,不过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掌握才是学习乘除法的基本依据。但是教师需要在每节课的前半段时间将教案上的重点内容优先讲解,在后半段时间让学生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自我的理解消化,这样的课堂教学也符合小学生对学习注意力集中只会在一节课的前半个小时的规律。这种模式主要兼顾了学习上的关联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学的教案设计需要从这些方面去体现。另外的一种方式同这种策略有些相似,这种方式是一种角色转换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互换,当然互换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在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有一些基本了解时,而角色互换只是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分析一些数学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肯定是需要学生在基础的学习理论有了解之后去发现的,这也是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需要介入的又一重点内容。
2.教学主体的转换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尽量避免过度教授,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进行到一段时间内自发地去询问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的接受理解情况,教师在听学生的叙述时需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最终在教案中得到体现,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互动性和有效性都会在比较及时的情况下得到快速的解决,另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疑问点类型以及提问者的意识做简单的预期准备,这样教师在后期的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的设计上也就会多了一个参考对象,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教学上的成功,同时对学生而言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并认识数学学习中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实这种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教师提前去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之后才决定是否实行的,因为具体的课堂情况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可能会使这种模式推进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教学过程中教案推进需要注意的要素
首先,学生在教师讲授某一堂课之前需要自发地去预习相关的课程,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自己接下来要掌握的知识有所准备,那么对于信息的双向交流就会有一定的提前掌握,对于教师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就会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教师在对一些需要重点预习的知识提前给与提醒或一些必要的帮助。再次,对于一些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学生要学会对其进行仔细的了解,遇到一些不会的或者是有很大疑惑的理论可以提前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积累一些问题。当然教案的设计也需要同时兼顾这些因素,这样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有效性肯定会得到相应提高,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而充满乐趣。
总的来说,数学教学的教案设计策略就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创新的教学手段,不管是学生和教师,都是在这种模式中两个基本体,只要将两者的关系进行拓展延伸,那么这条线就会逐渐增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基本的教学效果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海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尽量做到“五要”[J].新课程:小学,2008(10).
[2]张芳.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新课程:小学,2014(04).
[3]阎春兰.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 2014(01).
9.两只鸟蛋教案设计(范文模版) 篇九
一、播放动画,激趣导入 1.师播放小鸟破壳而出的多媒体动画课件,生观察。2.说说:你看了动画,了解到了什么?(让生自由发言)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写的就是一个小朋友和两只鸟蛋之间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两只鸟蛋)生齐读课题。4.师: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先听老师给你讲讲吧!(老师范读全诗,生整体感知)5.过渡:小朋友,你们一定也很想读吧,快打开书本吧!
二、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小组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划出不理解的词。2.读准生字,认清字形,记住字音。3.组内互相认读生字和词语,互听同学读课文,帮助同学正音 4.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巡视、指导。(着重指导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的方法,看看是否每个成员都发言)
三、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师: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吧!汇报成功的小组可得到一只“鸟蛋”。(老师画的鸟蛋图)(一)请客人 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二)找朋友 1.用卡片写着:鸟蛋小路杨树凉凉的长长的高高的 2.老师把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好朋友,然后一起读词组,再交换左右顺序读,然后带大家齐读。(内容就是课后“我会读”)
四、读文悟情(一)学习一、二两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一节。2.让学生说说:我仿佛看见了。3.看课件:小男孩取鸟蛋和拿在手里玩的情景。4.师:小朋友,你们瞧,鸟蛋凉凉的,滑滑的,多好玩呀!谁来当这个小男孩,带着好玩的心情来读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5.师:小朋友,鸟蛋那么可爱,小男孩为什么又把鸟蛋送还了呢?(女生齐读第二节)指名回答 6.让生闭上眼睛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的样子,然后让学生当当鸟妈妈来演一演,可以加上动作、表情和语言。7.师:想一想,妈妈教导男孩时的话该怎么读?生自由练习。谁愿意当妈妈对男孩说一说?(老师可先来当妈妈,请一个男生当文中的小男孩,老师示范说,再指名说,同桌互说)(二)学习三、四两节 1.生轻轻读第三节 2.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小男孩?是从哪里发现的? 出示句式: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小男孩。(生自由说)3.小结:小朋友讲得真好。这个小男孩在妈妈的启发下,小心翼翼地把鸟蛋送还,老师觉得他多爱鸟呀!(课件演示小男孩送还鸟蛋的情景)4.师:谁能把小朋友爱惜鸟蛋的样子读出来呢?(指名读,师范读,齐读)5.男生齐读最后一节。6.师:读了这一段,你仿佛听见了什么?生说:我仿佛听见了_______________。7.师:你们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生质疑)8.出示课件:男孩把鸟蛋送还,站在树下,望着天空的情景。9.师着重帮学生释疑:(1)这鸟儿的欢唱是指什么鸟儿?(2)他把目光投向高远的天空,他想看到什么呢?(生仔细观察课件,自由读第四节并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如果生答不出,可让他们再次观看小鸟破壳而出的多媒体动画)9.师总结:小男孩仿佛听到了破壳而出的小鸟在枝头欢乐的叫声,仿佛看到了它们在蓝天上飞翔的美丽身影,还看到了小鸟和人类已成为了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带着美好的希望来读读最后几句吧!(齐读第四节,男女生分读)10.齐读整首诗。
五、指导背诵 1.师:小朋友,喜欢这首诗吗?能不能记住它呢? 2.自由读,自由背 3.同桌互背。4.指名背(可以边看整个故事的课件),集体背诵
六、课外扩展,交流资料 1.学生介绍有关鸟的知识,展示各种鸟的图片 鸟蛋取下凉凉的好玩一定捧着连忙轻轻地 仿佛抬头目光欢唱高远蓝天投向 这些词先隐去拼音,小组读词“请客人”,读对了,则词上出现拼音。(可以叫一人读,也可叫小组成员一起读)如有读错的,可请其他小组成员正音。2.猜词语 老师做动作,学生仔细看,老师演的是屏幕上的哪一个词。然后小组抢答。(1)取下(2)棒着(3)抬头(4)投向 3.比一比 师:谁记住了“我会写”中的六个字?怎么记的?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小组汇报。(小组汇报积极的,方法优胜的可得一只鸟蛋。4.解疑惑 师:哪个小组有不理解的词?各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提出来后,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如学生提出“焦急”、“仿佛”不理解时,老师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1)师出示带有这两个词的句子请学生读一读。(2)让生想一想,“焦急”和“仿佛”还能换成什么词语,句子意思不变。(3)生回答后,把说的词(如着急、好像等)代进去读一读,体会词义。5.挑战读(1)小组合作,每人读一节,集体读完整首诗。(2)一人为代表,向其他小组成员挑战读。(3)一小组为代表齐读,向其他小组集体挑战读。(4)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组的朗读,并讲讲原因。师生评出最佳朗读小组,奖励鸟蛋。6.评出学习优胜小组。
七、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听唱 1.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2.师:你们想一想,课文中哪两个字都带有口字旁的?(听、唱)3.让生说说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 4.师:这两个字怎样写才美呢?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说笔画的位置。5.师写完“唱”,让学生说说“唱”中的两个“日”哪里不太像?(上面一个小,下面一个大,并且扁扁的)6.生在书上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八、课外扩展:寻找、搜集有关鸟的知识介绍和图片准备下节课交流。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一)取鸟蛋 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鸟窝,鸟窝里放着一些鸟蛋。(每一张鸟蛋图后都写着一个本课的生字)1.师:小朋友,你想拿到窝里的鸟蛋吗?只要你认出鸟蛋背后的字,它就归你了。谁想要? 2.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来取图片并认读生字。3.老师放课件:搜集的各种鸟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鸟的知识(如:世界上有多少只鸟)4.老师还可告诉学生: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他们。课中操:听歌曲《小鸟,小鸟》,生跟随老师律动
二、指导书写 1.老师出示生字:连远 2.让生说说都是什么偏旁? 3.老师范写这两个字,生观察。师边写边提醒学生看清“走之儿”的写法(点和横折折撇两个笔画间要空一些,捺要平,稍稍有些弧度。)4.生描红、临摹 5.出示:定向 6.师:谁能把这两个字写漂亮?指名板书。7.评议,师强调“定”的最后两笔,“向”的“口”要往上一些。8.生描红、临摹
10.小学英语教案设计范文 篇十
教学过程:
唱歌导入,揭示课题
1、带领学生齐唱《幸福拍手歌》,在热烈的气氛中提问: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说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揭题,导入:对于幸福,大家都有着各自的理解,你们所说的幸福是否与课文主人公的一样呢?让我们从一篇童话故事中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快速读文,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字词,感知大意。
2、请多名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并要其他学生从完整性方面做出评价。
3、提问:这三个青年最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学生齐读)
编故事,深化理解
1、指导阅读:三个青年经过十年的磨炼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弄明白的呢?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学生划句子,读课文,交流,梳理三个表年的经历)
2、组织学生编童话故事:想象这三个青年在这十年中发生的故事,说说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编出动人的故事。)
四、联系实际,体会幸福
1、组织谈话:在现实生活中,非典期间的白衣天使,舍身为民的警察,还有那些默默地工作着的清洁工人,他们难道不也和那三个青年一样幸福着吗?谁能结合生活实际,为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事迹,也可讨论社会上一些损人利己的现象,以加深对于幸福的认识)
2、组织讨论:除了做对他人有益的事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幸福?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名言和他人对幸福的感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看法,领悟到幸福的多元化。)
3、启发思考: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幸福的含义。现在我想问大家一句,你们感到幸福吗?(学生说出心中的真实感受,互相启迪,互相点拨,努力让自己成为幸福的人)。
板书:
劳动-----(付出)-----(回报)-----幸福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3、与他人交流读后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获取认知,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
4、学会去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三个青年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11.小学英语教案设计范文 篇十一
英语“观点型”议论文是高考和模拟考的热点写作形式,其在文章结构和段落展开上有着鲜明特点。对于这类文章的写作训练,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范文的方式,让学生宏观感知范文的谋篇布局,指导学生分析和模仿范文写作结构,积累范文语料素材,体味范文主旨内涵,再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轻松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水平的目的。
比如,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笔者的学生们遇到了这样一个作文题:“People can go to shop, bank and work with smart phones. But the danger of smart phones is people are getting isolated and losing some social skills.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with this opinion?”,也就是让学生们评价“智能手机的消极影响”。由于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写作,为了让学生写出议论文的结构特点,笔者补充了一篇类似结构的“评价电脑的消极影响”的范文,供学生们阅读并加以指导,让学生们体会写出“观点型”议论文应有的语言文字和结构特点。
在引导学生们对范文进行分析和学习时,笔者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学生分析整篇范文的结构
1.运用图示处理文章结构。图示法中的概念图能将文章结构形象化、系统化和图示化,是一种“语义网络的可视化表示方法”,能帮助学生构建语篇的逻辑框架。学生在运用概念图处理范文结构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熟悉和把握议论文的谋篇布局和逻辑结构特点,有利于其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这种能力运用到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中,使自己的文章更具逻辑性,结构更清晰,符合议论文写作特点。
2.强调链接结构在标明文章层次中的重要性。本文中链接结构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它们是的文章更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笔者在分析文章时,向学生强调了三个表示观点列举的链接结构:in the first instance, secondly, last but not least; 表总结的 in general;表转折对比的however, on the contrary;表举例的 for example 以及表递进关系的 furthermore.
3.分析文章段落展开方法。
(1)找出每段的主题句。议论文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作者的分论点一般作为各段的主题句(通常是第一句话)讲明,各段作为支持该分论点的论据展开。笔者采用师生共同分析的方法,带领学生找出文章各段排比形式的主题句,体会如何围绕论点,确定分论点,层层扩展,阐述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2)向学生介绍写好扩展句的方法。议论文的各自然段需要丰富的内容来扩展主题句,对于主题句的展开,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方法:Question, Quotation, Example, Comparison, Survey, Statistics, Classification, Other words, Reason and caus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des。在范文中,学生们可以清楚的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 Reason and cause以及Example等多中扩展主题句的手法。笔者还提醒学生,合理的段内结构(及对主题句的扩展)和巧妙的构思与规范的语言一样,对于一篇议论文至关重要,学生们应在自己的写作中巧妙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自己文章的耐读性。
二、帮助学生积累范文的语料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苦于腹中无词,不能准确得体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积累出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按照语言生成规律,写作的次序应是: 词——句——篇,因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就是为其提供丰富的话题语料储备,并训练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灵活地使用已经习得的词汇,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这些词汇和句型的能力,为他们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笔者在带领学生分析完范文篇章结构之后,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注重常用学生话题词汇的拓展,要求学生找出并吸收文中丰富的话题词汇(文中的黑体字就是推荐学生们积累使用的话题词汇),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笔者还要求学生注重对范文中重点句型的操练,和学生一起找出文中各类从句和含非谓语的句子,总结出好的句子结构。
三、鼓励学生思考、体味范文的立意与内涵,表达自己的观点
写作,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身边事物所思、所想的集中表达,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在学生写作议论文时,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文章的立意和观点态度。
在阅读范文时,笔者还会在最后鼓励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复述作者思想内容,并对作者思想内容进行简单评价,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应当明白,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考的结果,同学们应当向作者那样平时勤于观察思考,写作时善于总结和表达,写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和视角。
【小学英语教案设计范文】推荐阅读: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案设计01-05
英语教案模板范文10-20
初一下英语教案范文11-15
教案模板范文英语 说课12-26
英语教案封面设计12-12
小学英语书法范文09-04
小学英语作文范文09-25
小学英语 教学设计11-06
微课小学英语设计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