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出纳岗位职责

2024-10-14

行政事业单位出纳岗位职责(共14篇)

1.行政事业单位出纳岗位职责 篇一

一、出纳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

出纳是“现金和票据的付出与收进。”出纳工作是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进进出出的一项工作。具体地讲, 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 办理本单位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 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从广义上讲, 只要是票据、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保管、核算, 就都属于出纳工作。它既包括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机构的各项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收付业务处理, 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整理和保管, 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核算等各项工作, 也包括各单位业务部门的货币资金收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狭义的出纳工作则仅指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岗位或人员的各项工作。任何单位和经济组织中, 出纳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岗位, 会计不得兼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出纳岗位、职责也有限制性规定, 如单位领导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内部牵制制度也规定了机构分离, 职务分离, 钱账分离, 账物分离的原则。因此在会计机构中分设出纳岗位具有制度上的合法性, 工作上的适应性, 行为上的规范性, 管理上的科学性等特点。所以出纳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是特殊的, 不可缺少的。出纳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有一般会计工作的本质属性, 又有自己专门的工作特点。根据工作属性, 出纳工作归集起来有三个特征。一是出纳是现金、票据收付的关口。二是出纳是第一手会计信息的收集者。三是出纳是外界观察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和财务水平的窗口, 会计是以货币计量的价值尺度, 出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充当着现金、票据交换的使者。做好出纳工作对整顿会计工作秩序,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出纳工作的主要内容

出纳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核算、往来结算、工资核算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 货币资金核算。日常工作内容有:

1、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报销的支出票据, 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 票据内容齐全, 字迹清晰, 原始票据的单位、日期、内容、单价、数量、金额等项目真实、准确, 大小写一致, 所压盖财务或发票专用章清晰。

(1) 支付申请。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 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 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 并附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

(2) 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 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

(3) 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 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 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 金额计算是否准确, 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 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4) 办理支付。出纳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 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 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对于重大的开支项目, 必须经过财务科长和单位领导签字后, 方可办理。业务办理后, 在收付款凭证上签章, 并加盖“收讫”、“付讫”戳记。

2、办理银行结算业务。

支票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签发支票时, 出票日期、收款人、金额、用途等须填写完整。严格控制签空白支票。如因特殊情况确需签发不填写金额的转帐支票时, 必须在支票上写明收款单位名称、款项用途、签发日期, 规定限额和报销期限, 并由领用支票人在专设登记簿上签章。逾期未用的空白支票应交给签发人。对于填写错误的支票, 必须加盖“作废”戳记, 与存根一并保存。支票遗失时要立即向银行办理挂失手续。

3、日记帐日清月结。

根据已经办理完毕的收付款凭证, 逐笔顺序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并结出余额。现金的帐面余额要及时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月末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使帐面余额与对帐单上余额调节相符。对于末达帐款, 要及时查询。

4、加强票据及印章管理。

对票证的领购、收发、结报工作严格管理, 健全票据管理制度, 明确专人负责票据。保管有关印章, 登记注销支票。出纳人员所管的印章必须妥善保管, 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但签发支票的各种印章, 不得全部交由出纳一人保管。对于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必须严格管理, 专设登记簿登记, 认真办理领用注销手续。

(二) 往来结算

办理其他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 建立清算制度。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和无法支付的应付帐款, 应查明原因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处理。实行备用金制度的事业单位要核定备用金定额, 及时办理领用和报销手续, 加强管理。对预借的差旅费, 要督促及时办理报销手续, 收回余额, 不得拖欠, 不准挪用。建立其他往来款项清算手续制度, 加强管理及时清算。

(三) 工资核算

1. 执行工资计划。

根据批准的工资计划, 会同人事部门, 严格按照规定掌握工资的支付, 分析工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对于违反工资政策, 滥发津贴、奖金的, 要予以制止或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2. 审核工资单据, 发放工资。

根据实有职工人数、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 办理代扣款项 (包括计算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养老基金、失业保险金等) , 计算实发工资。按照部门归类, 编制工资明细表和汇总表, 填制记帐凭证, 经审核后, 发放工资。工资发放表, 必须由领款人签名。发放完毕后, 要及时将工资计算表附在记帐凭证后或单独装订成册, 并注明记帐凭证编号, 妥善保管。

三、出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出纳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涉及的是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等活动, 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单位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 工作出了差错, 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 明确出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是做好出纳工作的起码条件。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规, 出纳员具有以下职责:

(一) 为人正派, 忠诚可靠。

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人员一定要为人光明磊落, 办事公道正派。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 忠于职守, 干好本职工作, 严格杜绝各种违法事件的发生。

(二) 思想端正, 手脚干净。

对于出纳人员的每一笔现金收支业务, 无论是对公的还是对个人的, 该收的必须如数收, 该支的一定要按数支出, 不刁难、不推脱, 更不能起贪心。

(三) 热爱学习, 爱岗敬业。

出纳工作繁琐单调, 时间长了容易产生疲沓思想。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人员, 必须热爱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国库集中支付规定等新的法律法规, 肯于积极钻研业务, 爱岗敬业。

(四) 参与管理, 强化服务。

出纳在实际工作中间接参加管理活动, 为领导当好参谋, 应具有热情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服务质量。

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人员, 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廉洁自律、坚持准则, 能自觉处理好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自觉维护和执行《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经纪律, 奋发有为、努力工作, 为本单位的财会工作带来升级和活力。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式和财务管理现状就如何做好事业单位出纳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2.事业单位出纳工作实效管理思考 篇二

一、选派合格的出纳人员

出纳工作是一项烦琐而重要的工作,可以说选派出一个合格的出纳员是事关出纳工作成效的先决条件和保证。因此,事业单位在选用出纳人员时应从各个方面作综合性考虑。

1.思想素质高

作为一名合格的出纳员要做到思想端正、为人正派、光明磊落、忠诚可靠。而具备这样的品行是干好出纳工作的前提。近几年来所出现的一些金融部门工作人员或财务人员个别经济犯罪案例正说明了这一点。

2.业务能力强

财务管理中的出纳工作具有单调而繁琐、随机而又严谨的特点。点验现金、签发支票、管理票据、填单记账等,每一个细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都要做到准确无误、正确可靠;每天来往银行进行审查凭证、申请批准、打款取现更是家长便饭。同时,在执行现金管理、账户管理制度过程中面对疑难杂症,还应具有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坚持出纳的收付原则

现如今,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往来越加频繁,作为一名出纳员应能严格按照现行《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自觉坚持出纳的结算原则,以相关准则作为自身的行动指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1.诚信收付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持有各种结算凭证和票据的收付双方当事人在进行业务往来时,要做到诚实守信,严格履行规章所规定的经济承诺和应尽的义务。对于收款方而言,应坚持以提供双方协定的劳务、商品为前提,按照相关约定收取款项,切不可发生套取银行信用的行为;付款方则须按双方约定及时支付款项,不准强行扣款或代别人扣款。同时,银行在收付双方实现完交易后,银行本身还应坚持“是谁的钱进谁的帐,由谁支配”原则,从而保护客户资金的所有权和自主支配权不受侵犯。

2.规范收付原则

当收付单位委托银行进行代收付款项时,收付双方还应坚持一定的规范收付原则。对于收款方而言,在款项尚未收妥之前绝不可提前支用;对于付款方而言,存款帐户内须有足够余额,不可出现签发空头支票或空头汇票的现象,从而损害自身的信誉。

三、执行严格的出纳制度

作为一名事业单位出纳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法制观念,认真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1.现金管理制度

实施现金管理对于稳定货币,促进商品生产、流通和社会稳定,推动货币结算方面的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以笔者目前所任岗位为例,管理着全县计生方面的财务,资金的筹措和运用成为工作的重点,每天都与大量的现金接触,但本人都能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忠于职守,该收的如数收,该付的按数付,不刁难群众,不乱开收票,心中杜绝一个“贪”字,从而保证了单位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多年来在财务审计中从未出现任何问题,优良的品行受到领导的肯定与信任。

笔者所在单位在具体现金管理中提出了“三要”和“七不准”的制度要求。“三要”:(1)现金管理要做到日清月结,每天下班前要对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量的一致性进行核对;(2)要遵守库存现金限额,对超过部分的现金要及时送到相应的银行进行存储;(3)每月末及时核对银行对账单以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目。“七不准”:(1)不准用不符合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2)不准单位之间互相借用现金;(3)对于非现金结算范围内的不准使用现金收付;(4)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5)不准利用银行账户代其它单位或个人存、取现金;(6)不准保留账外公款;(7)不准单位发放购物券变相货币或以任何票券代替人民币流通。

2.票据管理制度

出纳是“现金和票据的付出与收进。”在加强现金管理的同时,还应做好支票、汇票、发票等票据的管理工作,规范使用好各种票据。具体制度要求如下。(1)规范票据手续

如对于报销的支出票据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 内容齐全、字迹清晰;领用转账支票时需手续齐备,写明用途及金额,大额对外支付还需有联合审批签字手续等。

(2)完善票据保管

作为一名出纳员应保管好各种票据,为账务核对工作做好准备。如转账业务的进账回单、电汇业务的电汇回单、利息单、扣款单等均要妥善保管。

四、构建创新的出纳机制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要想实现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实效发展,还应对出纳工作中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等方面加大完善和修订力度,保持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脉博,构建创新的出纳工作管理机制。在具体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考核评价、核算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在人事管理体系方面,可建立起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如“出纳工作总监”这一方式,实现主体相互制衡,降低出纳工作管理控制风险;在对出纳工作审计方面,可采取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实现对事业单位的出纳工作的有效监督。

五、总结

总之,一个强有力的出纳人员,必定会为本单位的财会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出纳工作在整个财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鹽城市射阳县合德镇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3.行政单位出纳的岗位职责 篇三

1、负责公司办公用品的计划、采购、保管和发放;

2、负责办公室日常办公环境卫生管理、绿化管理、装修管理等综合事务工作;

3、办理公司各项现金收支和银行结算业务;

4、公司日常账务往来、日常费用与报销的审核处理,配合部门之间的衔接;

5、协助办理公司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事宜。

任职要求:

1、形象气质佳,普通话标准,声音甜美,具亲和力,做事认真仔细;

2、娴熟的处理各类办公事务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3、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

4、工作细致认真,谨慎细心,责任心强;

5、具有很强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强;

4.出纳岗位风险管控体系探究 篇四

一、出纳岗位职责

(一) 基本职责

1. 货币资金、银行票据及财务印鉴的保管职责。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盈利通常会以现金、银行存款及有价证券等形式存在, 而出纳对其完整与安全负有保管责任。除此之外, 出纳还对财务印章、空白票据的注销和使用负有保管职责。

2. 货币资金的结算职责。

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 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审核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有关的原始凭证。

(二) 延伸职责

1. 保障资金安全。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是企业得以存续、发展的根本。出纳岗位要及时编制资金报表、合理预测现金流状况, 保证企业资金链的完整。

2. 做好服务决策。

出纳应按期向企业管理层汇报资金收支状况, 做好资金控制分析, 针对现金缺口, 及时编制合理的融资方案;针对现金冗余, 编制相应的投资方案, 以保证企业资金效用的最大化。

二、出纳岗位风险

出纳涉及的是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票据管理等活动, 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个人、单位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 一旦出现差错, 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就出纳工作而言, 按照风险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工作失误、违规风险和违法风险三类。

(一) 工作失误

出纳掌握着企业资金的收支, 面对冗杂的事物, 有时不可避免地在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失误, 进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比如保险柜密码或钥匙被他人窃取、清点货币马虎大意造成现金流失;财务印鉴及支票不慎丢失影响企业资金安全;财务档案保管不善, 造成商业机密泄漏等。工作失误是一种客观现象, 尽管责任人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 然而从一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出发, 每一名出纳人员都应当提高对岗位的责任意识, 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一笔业务, 为企业把好资金安全关。

(二) 违规风险

出纳的违规风险根据责任人是否出于主观故意可以分为两类:主观性违规风险和客观性违规风险。

1. 主观性违规风险。指出纳在明知

有关财经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等禁止条款的情况下, 出于个人私心, 利用管理漏洞, 故意出错, 谋取个人利益的风险。如篡改他人报销票据、私自增加私人票据的套现行为;未经企业领导批准的违规付款行为;以及利用职务之便, 占用企业资金赚取收益的行为等。

2. 客观性违规风险。

主要是指制度风险, 即公司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如出纳人员未经人事部门核准发放工资、奖金及各种福利;企业支付信息化程度不够, 现金支付较多, 造成现金流失;报销制度不完备, 出纳付款完毕后撕票留用;以及出纳与业务串通, 将未开票的收款不入账, 私设小金库的行为等。

(三) 违法风险

库存现金应日清、日结、日核对, 保证账实相符, 会计主管人员应随时抽查盘点, 平时尽量减少现金大额收支行为, 以银行收付为主。票据丢失 (单据交接工作、档案借阅审批手续、付讫、收讫及附件、审核章) 、工作失误 (日清日结) 等。

三、出纳岗位风险分析

归根结底, 出纳岗位风险有两个源头, 一个是人的问题, 一个是制度的问题。

(一) 人员选择

在很多人看来出纳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岗位, 一进一出, 一收一支, 仅仅是流水作业, 是个熟练工而已。但事实上“会计无小事”, 要想把出纳这个工作做好, 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出纳岗位人员选择不当必然会给工作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

1. 业务能力欠缺。

出纳人员专业技能较低, 未能很好地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 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比如真假票据的辨别能力、常规业务 (填制及黏贴原始凭证) 的处理能力以及资金收支的掌控能力等的缺失, 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资金风险, 严重的将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 影响企业的存续和发展。

2. 职业道德低下。

出纳岗位是一个自我约束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的岗位, 出纳人员在每日的工作中都应当时刻提醒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实中, 某些财会人员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 经不起金钱的诱惑, 置法律法规于不顾, 做出一些违背职业道德及法律的行为, 如隐瞒收入、挪用资金、修改票据骗取现金等。

(二) 制度规定

财经制度是约束和规范财务工作的基础, 财务制度不完善将会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比如出纳取现无保卫跟随, 不对现金进行不定期盘点, 不兼容岗位设置缺乏内控, 工作交接不明确等, 这些制度的缺失或者不完善都将威胁企业的资金安全。

四、出纳岗位风险管控

人的因素是内在的, 而制度的因素则是外围的。通过分析, 笔者认为只有同时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 企业出纳岗位的风险才能降到最低, 企业的资金安全才得到更好的保障。

(一) 人员提升

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财务人员是企业资金风险防控的重点。为此, 企业在选拔财务人员, 尤其是出纳人员时, 应当把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放在首位, 坚持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机制, 为企业构建纯洁、向上的财务人员体系, 切实降低财务风险。

(二) 制度建设

制度是企业安身立命的准绳, 为应对出纳岗位潜在风险, 企业应当及时梳理账务流程, 寻找风险点,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控制度,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账实盘点控制。

(1) 库存现金、承兑汇票账实盘点控制。出纳人员应对库存现金、承兑汇票每日进行盘点, 及时登记库存现金、承兑汇票台账。同时, 企业财务主管应不定期指派人员对出纳资金进行抽盘, 防止白条抵库及挪用现金现象发生, 保证账实相符。出纳还应当定期上报资金日报、资金周报及票据月报, 为企业高管决策提供依据。 (2) 银行存款账实盘点控制。银行存款账实盘点的重点是对银行对账单的管理, 企业应及时与银行沟通, 定期获取对账单, 并指定专人进行核对,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与此同时, 对未达账项应及时查明原因并督办清理, 谨防银行业务人员或单位出纳人员擅自调动单位资金。

2. 库存限额控制。

银行对企业都有一定的库存现金限额控制, 企业应当在限额之内领取现金, 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进行现金收支, 对于不符合现金支出规定及超支现金有权拒绝支付。在日常业务中, 应当尽量通过网上银行来进行转账交易, 减少现金的开支, 降低现金在领用过程中的风险。

3. 实物隔离控制。

财务印鉴、收据及支票是出纳岗位实物管理的重点。为此, 企业应当将空白支票与财务印鉴分开保管, 财务专用章与个人名章分开保管, 做到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负责, 严禁由一人保管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所需的全部印章。建立支票使用登记簿, 签章备查, 防止空白支票的遗失和盗用。与此同时, 企业应当加强对收据的管理控制, 加强其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监管, 对收据存根联与记账联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核对, 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和舞弊。

4. 岗位分离控制。

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理。企业应当理顺财务管理关系, 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 设置专职稽核会计、专职管理会计, 并不断健全财务人员内部轮岗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 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如出纳不能兼管记账及会计档案、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分离, 空白支票与印章保管分离, 银行对账单取回、余额调节表编制与复核分离等。

5. 大额支出联签控制。

企业对大额资金的调度要严格按程序操作, 发挥企业高层集体决策的作用, 实施大额资金领导联签制度, 降低决策风险。与此同时, 财务人员应严格审查付款手续, 对于合同存在异议、手续不健全的可拒绝付款。还应将内部审计纳入到大额资金支出的监控体系之中。

6. 过程跟踪控制。

企业日常工作复杂繁琐, 在付款工作中经常存在先请示付款后补手续的情况, 造成经办人经常遗忘, 导致付款手续的不健全, 为此, 应当加强付款工作的过程跟踪控制, 及时对手续不全的付款事项做好记录, 并限期查补, 对逾期不补者给予相应的处罚。

总之, 出纳岗位是企业资金风险管控的重要环节, 只要我们严格财务人员选配机制, 不断健全内控制度建设, 采用账实盘点、库存限额、实物隔离、岗位分离、大额资金联签及过程跟踪等控制方法, 规范资金运作, 严格执行制度, 加强审计力度, 企业就会拥有一个安全的资金环境。J

参考文献

[1].万艳玲.出纳岗位工作分析及构想[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 .

[2].章伟干, 周丽.小议出纳工作的风险管理[J].中国商界, 2010, (6) .

5.行政事业单位出纳岗位职责 篇五

一、设计原则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任务的设计。在中职的出纳实务教学任务设计中,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现有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操作技能,以教学目标为前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课堂易于操作

教学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其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依据学生当前的学习和认知能力,避免步骤太多、环节过于复杂。

3.任务创新

采用任务驱动法是想最大可能地增加技能课的实践操作环节,因此任务设计要新颖,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与此同时,任务设计还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

现以“翻打传票技能”这节课为例,具体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1.设计任务阶段

任务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在“任务驱动法”中至关重要。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在“翻打传票技能”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任务:任务一,看国赛、找差距;任务二,学要领、重规范;任务三,学规范、以致用。每个任务之间都有内在联系,环环相扣,要把教学内容细化成几个小任务,交由学生探究学习。

2.实施任务阶段

任务驱动教学法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在课堂中,我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利用会计实训教室,将每6个学生分成一组,让学生在探索新知中合作交流,从而转换固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外,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需要做的是为学生创设好学习环境,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通过各个任务引导并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新知识,完成任务。

在“翻打传票技能”这堂课中,首先带领学生进入任务一,看国赛、找差距。让学生通过看国赛视频和本校国赛选手的参赛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先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为任务二做好铺垫。任务二,学要领、重规范。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来摸索翻打传票的动作要领,再进行小组总结。其中,教师要设置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视频、动画展示的要领要规范;带领学生进行要领练习;设置学生竞赛、师生竞赛环节;教师亲自展示动作要领和规范手法;和各组小组长一起现场给学生纠正错误。学生完成了任务二,学习了动作要领,就要进入任务三,学规范、以致用。在这个任务当中,要先设置出模拟出纳岗位的工作环境,并安排学生进行翻打票据、合计金额比赛,小组内获得优秀的学生要负责对其他同学进行帮助和指导,以带动整个小组学习进步。

整个课堂设计围绕“设计任务——引导实施——任务实施——分析交流——合作促进”,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任务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3.评价任务

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教师需要通过评价手段来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准确的判断。评价内容可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相互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四、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效果不理想。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课堂学习留给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转换观念,变换角色,由主角变为配角,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相信学生的能力,认可学生的能力,设置相应的任务去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2.做好小结,及时评价

6.行政出纳岗位职责 篇六

1、日常费用报销单据的整理、统计及总部汇报工作;

2、银行业务往来的相关事宜;

3、员工的入离职手续办理;

4、行政办公室内勤工作;

5、公司制度的监督与执行。任职要求:

1、有责任心,细心仔细,工作踏实;

2、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各种表格制作熟练;

3、有出纳工作经验至少一年以上;

4、具备团队精神,服从公司安排,严格遵守保密工作。

出纳兼行政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办公、生活用品等的采购、发放和管理工作。

2、登记每天的现金、银行日记账,以及每天的会议纪要。

3、保管库存现金、各种有价证券、网上银行U盾等;做好网上银行密码及银行卡密码的保密工作。

4、月末与总账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按规定进行现金盘点交财务会计审核;协助会计每月的报表工作,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制度,及时缴纳税金。

5、负责财务印签的保管和使用用。

6、员工保险等有关福利方面工作的办理。

7、协助常务副总完成公司行政事务工作及部门内部日常事务工作。

8、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监督并按制度执行。

9、参与公司绩效管理、考勤工作,管理审核监督员工每有考勤。

10、配合常务副总进行公司的招聘工作,为公司引进优秀的人才储备。做好公司人事资料档案的管理工作。

11、协助公司合同的协定,及时跟进经理交代人应收账款的催收。

12、配合工程部工程款项的支付、监督管理工程部物资的使用。

7.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篇七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目前,许多地区都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由此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4 万个行政事业单位纳入了会计集中核算的试点工作,说明这种形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的发展。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意义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减少了核算单位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制约,保障会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更好地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使财政预算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置于财政监督之中。

2. 核算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上,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以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3.政策贯彻通畅,有利于财政制度改革。以往的各项改革措施需要一层一层的贯彻到每一个单位,实行集中核算以后,只需要贯彻到核算中心,由核算中心执行,并向各单位解释。在贯彻各项措施的时候,又不会因各单位的抵触情绪而使改革流于形式。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突出问题

1. 会计集中核算这一组织形式在法律上并未得到承认,配套法规出台不及时,相关问题不明确,致使会计集中核算的法律基础明显脆弱。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只负责报账,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负责账务处理,造成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会计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只能根据单位提供的票据来审核,而对票据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判断。

3.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核算中心审核后才能报销,少数单位领导产生了抵触情绪,有意放松财务管理。有些单位的报账员任命随意,导致报账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4.预算工作尚缺规范影响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实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宜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法。目前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大量存在“基数+增长”的现象。会计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中心有权予以拒绝。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超预算指标和不足预算指标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编制的不规范、批复不及时、年度预算调整频繁等因素均会造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资金管理间缺乏有效衔接制衡。

三、完善对策

1.健全完善财会法规和各项配套制度。现行《会计法》未能涉及到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就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给予肯定,以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各单位都制订了各自的经费开支标准,缺乏统一性。财政资金供给是有限,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从当前全国各地的消费情况出发,重新制定新的、符合客观情况的支出标准,既便于各单位有效地开展工作,又有利于中心的业务处理。

2.统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认识,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认真学习《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及制度,认识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权按财务管理的要求仍归原单位。各单位要继续强化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加强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其流失;加强财务活动分析;按照会计集中核算办法抓好本单位报账工作。

3.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是做好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形成一套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匹配的,适合本单位实践需要和发展目标的预算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有前瞻性的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集中核算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8.出纳岗位核算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八

所谓一体化教学, 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 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 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在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作为一名会计专业教师也在思考着会计专业学生的未来, 通过对市场的调查,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 笔者正好接手了《出纳基础知识与技术》这门功课的教学任务, 根据教材内容、出纳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着手这门课的教学规划和教学。

一根据出纳岗位特点, 提出教学目标

出纳岗位的工作是一种账实兼管的工作, 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和各种有价证券的收支与结存核算, 以及现金、有价证券的保管和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工作。出纳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涉及的是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等活动, 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单位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 工作出了差错, 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做好出纳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要求出纳员要有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 熟练高超的业务技能, 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此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对技能的训练带动学生了解和熟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支付结算办法》和《现金暂行条例》等财会法规对出纳岗位的有关规定, 逐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习惯。

二根据教学目标, 确定出纳岗位培养的内容

作为专职出纳人员, 不但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务的财会专业基本知识, 还要具备较高的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计划按照以下教学模块来开展出纳岗位技能教学。

1. 出纳岗位基本技能

第一, 点钞。教学目标:掌握点钞基本技能和真假钞鉴别等。教学内容:点钞、扎钞、真假钞鉴别。注意应设《会计基本技能》课程学习、训练。

第二, 珠算。教学目标:掌握珠算加减乘除拨打方法并达到五级以上水平。教学内容:加减乘除拨打方法及拨打速度训练。注意应设《会计基本技能》课程学习、训练。

第三, 传票翻打。教学目标: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键盘盲打方法、快速准确翻打传票。教学内容:计算器使用、键盘盲打、传票翻打。注意应设《会计基本技能》课程学习、训练。

第四, 数字书写。教学目标:掌握会计用汉字和数码字书写的方法要求、规范书写。教学内容:用会计用汉字、数码字书写。注意应设《书法》课程学习、训练。

第五, 借贷记账法。教学目标:掌握会计科目的运用并能正确编制会计分录。教学内容:六大会计要素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会计分录编制。注意应设《基础会计》课程学习、训练。

第六, 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装订。教学目标:掌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不同装订并讲究美观、标准。教学内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装订的要求、方法 (角订法、侧订法) 及其操作步骤和操练。注意应设《会计基本技能》课程学习、训练, 在会计综合实训中运用。

2. 出纳业务处理

出纳业务处理主要分三个子模块:现金业务处理;银行存款业务处理;出纳业务处理综合训练。教学目标为:熟练掌握现金、银行出纳业务结算和账务处理方法, 即熟练规范地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 账簿的设置、登记。教学内容为: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支票的填制;现金收付、银行收付业务结算的办理;出纳账的设置、登账、对账和结账方法以及出纳报告的编制。注意教学期间要设《出纳基础知识与技术》课程学习、训练。

三开展出纳岗位核算一体化教学

学生在出纳岗位上掌握了会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最重要的是了解和掌握出纳业务核算有关政策规定和核算方法。如果仍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根据教材的内容逐节学习, 这样即使让学生熟记了有关会计法律法规, 发生的每笔业务都能进行核算, 但当他们真正地在出纳岗位时, 他们就不会融会贯通, 就会乱了章法, 出现违规行为。出纳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单位的钱“来得清清楚楚, 用得明明白白”。所以在教学中实行一体化教学, 假设学生在出纳岗位上, 以任务驱动为导向, 按照出纳业务处理的程序开展出纳工作, 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出纳业务核算流程, 并在模拟操作过程中理解和运用会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帮助学生做好出纳工作。

1. 确定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确定出纳岗位核算的教学模式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为导向, 按任务分解模块, 充分采用演示法、提问法、归纳总结法、巡回指导法, 运用多媒体设施等手段, 以完成整个教学实训过程。

2. 创设工作环境, 实施一体化教学

将传统的教室和实验室结合起来, 根据出纳岗位特点组建手工账实验室, 并备好出纳手工账务处理模拟实验专用账本、凭证、单据、算盘或计算器、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模拟业务章等账务部门专用设施, 结合多媒体设备, 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出纳岗位、不同会计岗位的转换、不同业务流程从单项到整套综合实训的模拟实习和理论教学。

3. 一体化教学的组织

在已创设的工作环境中, 任课老师为企业主管, 学生本人为出纳员, 其同桌为会计主管, 其对坐学生为银行办事人员, 开展出纳业务处理工作。

第一, 单项练习。每位学生都充当同一角色掌握每一模块, 每一项目的操作。每一次单项练习都要在任课老师强调有关规定和演示后进行, 使学生能很快地了解和掌握出纳岗位所要持有的技能。

现金收付业务核算练习时的训练目标及需掌握的知识点如下:

原始凭证的填写。训练目标:通过原始凭证填写训练, 让学生熟悉填写内容和要求, 以便于审核工作的开展, 借此也了解现金使用范围和限额管理规定, 现金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事项。掌握的知识点:原始凭证填写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原始凭证复核。训练目标:在原始凭证填写的基础上, 通过相互复核训练学生的审核能力, 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掌握的知识点:如何复核原始凭证。

办理现金收付业务结算。训练目标:根据已审核的原始凭证, 办理现金收付结算业务, 并在原始凭证上加盖“现金收讫”、“现金付讫”等业务章, 让学生树立收付两清的结算原则。掌握的知识点:现金管理除了应遵循收付两清原则, 还应遵循哪些原则?

填写现金缴款单或现金支票。训练目标:填写票据或支票,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票据或支票的填写要求和规范化的格式, 做到书写规范。掌握的知识点:支票大写日期和大小写金额的填写等练习。

现金支票盖章。训练目标:填写了现金支票后, 学生搭档之间交互盖银行预留印鉴章, 让学生了解盖银行预留印鉴章的要求以及保管规定。掌握的知识点:银行预留印鉴章的保管和使用。

办理银行结算手续。训练目标:要求学生将填写好的缴款单或已盖了银行预留印鉴章的支票给对坐的学生办理银行结算手续, 让学生了解银行结算手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出纳员应取回哪一联缴款单?现金支票是否要领回?

原始凭证的粘贴。训练目标:要求学生将原始凭证有规律地粘贴在原始凭证贴签上, 使出纳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保证原始凭证的完整, 便于会计人员审核。掌握的知识点:如何粘贴原始凭证才符合会计处理要求?

填制收付凭证。训练目标:学生直观地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现金收付凭证, 银行存款收付凭证, 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也让学生熟练掌握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掌握的知识点:思考:当采用的是“收、付、转记账凭证”, 涉及银行存款的业务应如何填制记账凭证?

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核算练习时的训练目标及需掌握的知识点如下:

“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的填制。训练目标:要求能填制“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 掌握“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的填制要点。掌握的知识点:办理银行结算账户需要提供哪些证明文件以及其办理流程。

原始凭证的填写。训练目标: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多种多样, 强调原始凭证的填写训练, 有助于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合理性和真实性等作出判断。掌握的知识点:巩固原始凭证填写的要求。

原始凭证的复核。训练目标:银行存款收付金额偏大, 特别是付款, 对于出纳员工作来说风险大, 原始凭证的复核训练, 能锻炼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能及时确定收入、支付账户和银行结算方式。掌握的知识点:巩固复核原始凭证的方法。

填写现金缴款单、银行结算凭证或支票。训练目标:通过原始凭证的复核, 确定结算方式, 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练习票据或支票的标准填写。掌握的知识点:巩固填写票据或支票的规范。

银行预留印鉴章的盖章。训练目标:要求学生加强盖章技能训练, 保证与银行预留印鉴章印一致, 同时明白银行预留印鉴章的保管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熟练盖章的技巧以及印章的管理。

办理银行结算手续。训练目标:不同的结算方式, 办理银行结算手续不同, 通过银行结算手续的办理, 让学生了解办理银行结算的方法以及取得什么样的凭证才是作为记账凭证填制的依据。掌握的知识点:熟练银行结算手续的办理。

结算凭证和原始凭证的粘贴。训练目标:办理了银行结算业务后, 取得的结算凭证与相应的原始凭证附在一起, 要求学生注意先后顺序及粘贴的美观, 并要记得盖“收讫”或“付讫”章等。掌握的知识点:巩固原始凭证的粘贴及对粘贴技巧的把握。

填制收付凭证。训练目标:学生直观地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现金收付凭证, 银行存款收付凭证, 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也让学生熟练掌握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掌握的知识点:巩固涉及银行存款业务的应如何填制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编号。训练目标:要求学生按照专用凭证分类编号的方法进行编号, 了解并掌握记账凭证编号的方法。掌握的知识点:巩固记账凭证编号的填写方法。

记账凭证的审核。训练目标:要求学生按照记账凭证审核的要求审核记账凭证,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谨慎的工作态度。掌握的知识点:巩固记账凭证审核的内容和要求。

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及登记。训练目标:要求学生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按照序时账登账的要求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让学生真正领会出纳账务处理在账簿上的综合体现。掌握的知识点:巩固登记账簿的要求。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训练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对账发现未达账项, 能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掌握的知识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

编制出纳日报表练习时, 其训练目标:要求学生在进行上述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会计处理后编制出纳日报表, 了解现金和银行存款会计期间的收支情况。掌握的知识点:出纳日报表的结构和需填制的内容。

在上述现金收付业务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单项训练结束后, 要求学生根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编制出纳报告。

通过单项训练, 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出纳业务的操作程序和要求, 认识到出纳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使他们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脚踏实地、有计划性的工作作风。

第二, 综合实训。为了让学生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真正领会出纳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领会出纳岗位与其他会计岗位的关系、原始凭证与出纳结算的关系、银行结算单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关系、记账凭证与序时账以及与会计账目的关系等, 开展出纳业务综合训练,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为出纳员的责任之重大, 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 掌握出纳员岗位专业技能, 熟练地处理货币资金收付业务,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4. 重视实训考核方式的建立及实施

学生的出纳实训情况怎样?学生能否配合实训且都按照实训要求完成和掌握了出纳岗位操作和相关的知识及技能?需要制定相关的考核办法督促和考核学生认真完成任务。

第一, 考核形式、内容。考核方法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为40%, 终结性考核为60%, 强调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常规项目考评、单项实训考评和综合实操考评。常规项目考评是指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综合考核;单项实训考评是指课堂内分组活动时在组内活动情况考评;综合实操考评是指根据综合实习过程及最后提交上来的会计凭证和日记账情况来综合考评。

第二, 评价标准。 (1) 考评实施。过程考评。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出勤、作业、课堂表现情况考评 (10分) ;由组长负责、学生互评 (10分) ;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综合实训过程及编制装订完成的凭证等资料考评 (20分) 。期末考评。按照教考分离原则, 由学校教学科组织考评 (60分) 。 (2) 评价依据。过程考评。个人作业和课堂练习 (10分) ;模块测验专项测验 (10分) ;综合实训 (10分) 。期末考评。考试卷 (60分) 。

5.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结合起来, 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一体化教学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 理论和实践知识过硬, 能够把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结合在一起, 既要博学多能、经验丰富, 又要专业技术熟练, 得心应手。

6. 一体化教学教材的确定

第一, 本课程的教材选用、编写遵循以下原则: (1)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 特别是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理实一体的课程设计思想。 (2) 教材要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 结合系统知识体系, 贴近高职学生需要, 从案例入手, 重实践, 重仿真, 坚持“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企业会计相关操作能力, 同时注意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3) 教材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 要跟上企业行业的实际要求和发展, 并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 依据上述原则, 选定了下列教材作为出纳岗位核算一体化教学教材, 将课堂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 章节实验与章节复习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层次分明, 通俗易懂、易学易用。也就是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就要把所有的教材进行分解, 然后重新整合, 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1) 教学用教材。傅丽主编的《出纳基础知识与技术》第2版, 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于2009年12月出版。 (2) 参考书。沈宝燕主编的《出纳员岗位实训》,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2年01月出版。余国艳主编的《出纳实务》, 由科学出版社于2008年8月出版。杨春英主编的《出纳岗位实务》,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4月出版。 (3) 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要求, 本着“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 确定适合本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使课程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和社会需求。

总之, 改变了出纳岗位核算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出纳岗位的工作实质, 同时还将理论性的会计法规和要求与实际岗位工作联系起来, 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出纳工作的严谨和细致, 以及规范和合法, 使他们更重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 按照会计核算要求完成出纳岗位核算工作, 从而也培养了他们认真对待身边人和事的负责态度。

参考文献

[1]姚安、何江华、黎国玉.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EB/OL].http://www.fjzzjy.gov.cn/newsInfo.aspx?pkId=81015

[2]梁铭娟.技校会计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成才之路, 2011 (7)

[3]肖薇.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模块化的思考[EB/OL].http://www.docin.com/p-365805630.html

9.出纳兼行政岗位职责 篇九

2、及时、准确地将相关资金信息通报相关部门和岗位,按要求提供资金日报表。

3、妥善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票证,确保现金及票证的安全完整;并每月末进行核对,确保账实相符。

4、负责接收、办理各种收支票据,每周一次将其传递至业务相关会计,以便按时进行账务处理。

5、按规定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每日终了与库存现金核对,做到账实相符;及时取得银行结算单据进行登记,每期末2日内核对银行账务,进行现金、有价证券的盘点及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工作,每月末2日内根据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有未达账项,应及时查明原因,确保账、证、表、款相符。

6、每月登记个人借支明细账,并与责任人进行核对。

7、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按现金支出范围、标准及审批手续使用现金;遵守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

其他领导交办工作。

10.行政事业单位出纳岗位职责 篇十

一、出纳岗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 内部控制风险。

从高校财务管理的角度看, 现金、银行存款等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因此, 其内部控制风险也是最大的。一般来说, 各个企业单位对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的收支及使用情况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从制度上讲应该是完善的。但在实际工作中, 在发现各种违规、违法、不合理的经济业务发生后, 出纳人员却往往无法制止或纠正, 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 很多人对出纳岗位的职责不了解, 认为出纳人员应该无条件服从领导, 只要领导同意, 就必须付款。 (2) 管理制度设计尤其是审批制度不合理。目前, 多数校办企业或单位对款项的支付都设计了垂直型的审批环节, 即按照单位领导、主管领导、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等的顺序实行签字审批, 但由于很多单位领导对各项财务法规甚至财务工作都不甚了解, 仅仅根据管理工作或其他需要就认可了某些有问题的经济业务的发生, 由于有了领导的签字, 其他审批环节一般也是一路绿灯, 等到出纳人员发现时, 很多情况下只能将错就错, 却已无法纠正或制止了。另外, 很多校办企业和单位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不够。如盘点制度、设立备查账制度、人员定期轮岗制度等在不少单位往往执行的不好。

2. 会计核算风险。

出纳工作并不复杂, 工作程序也相对简单, 但这却不意味着出纳工作难度低, 要求低。由于一般单位出纳岗位均不多, 相对于其他岗位而言, 出纳岗位是接触人最多, 业务量最大的。如某所高等专科院校, 建设新校区, 校区建设总计发生上十亿, 同时8家独立核算校办企业的日常开销, 均由一名出纳人员负责, 其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与其他会计岗位不同, 出纳岗位尤其是现金出纳岗位一旦发生错误往往是无法更正的, 发生损失时, 也只能由出纳人员自己承担, 这样出纳岗位就面临巨大核算风险, 同时也给出纳人员造成了巨大压力, 可以说几乎所有出纳人员 (尤其是现金出纳) 均有过自己承担损失的经历。

3. 职业道德风险。

长期以来, 在企业及其他单位部门的管理中, 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高, 压力大, 收入偏低, 升迁机会少等。而作为财务基础的出纳工作虽然重要, 但在整个财务管理中受重视程度却不高, 这是因为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观念认为, 出纳工作相对程序简单, 技术性不强, 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高, 所以出纳岗位大多由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或业务水平相对较低的人员担任, 出纳岗位的设置仅从财务制度及财务管理要求、业务流程、人员配备等角度出发, 并未过多考虑其岗位的特殊情况及要求, 所以说, 出纳岗位也面临着较大的职业道德风险。

二、对化解出纳岗位的风险及压力的设想?

1. 加强内部管理, 严格按照财务法规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设定出纳岗位的工作职能。加强内部控制, 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的分人管理, 对重要的证、章、票据严格管理, 尽量实行分人保管并建立定期核查制度。对各项由出纳人员记录的日记账要由专人定期审核, 建立健全备查账制度, 出纳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办事, 努力抵制白条入库, 杜绝账外资金。

2. 规范资金的收付制度, 积极学习并掌握现代的各种理财手

段, 灵活运用网上银行、信用卡等现代电子商务技术进行款项的收付, 尽量减少并严格控制现金收支业务, 从技术上减少出纳岗位尤其是现金出纳岗位的核算风险。

3. 建立健全轮岗制度, 实行定期岗位轮换, 建立岗位考核制度。

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对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有较高的要求, 但一般来说, 会计核算主体的业务范围、管理流程等相对稳定, 加之财务工作又严格遵照诸多相关的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因此, 在实际的工作中, 财务工作又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 建立各个岗位的定期培训制度, 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 除了综合性较强的一些工作外, 使大多数财务人员包括出纳人员都能胜任各个会计核算岗位, 应当努力给出纳人员创造良好宽松的工作条件, 在出纳岗位上尽量做到人员的新老搭配, 创造浓厚的业务交流学习氛围, 从而疏导出纳人员的工作压力, 降低会计核算风险。

4.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应当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道德典型,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实行奖惩结合制度, 在明确岗位责任的前提下, 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补偿, 笔者认为有以下途径可以考虑: (1) 可以尝试设立特殊岗位风险基金 (2) 针对出纳等风险性高的岗位, 也可以考虑实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 按照岗位风险的不同, 设立额度不同的特殊津贴, 从物质上给予支持, 尽量减小出纳人员的心理压力。 (3) 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 设立不同的量化指标, 设立考核机制, 结合实际情况, 对不同的岗位实行量化考核, 对完成考核指标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 分散职业道德风险。

总之, 出纳工作是财务核算中最基本的环节, 我们不应当仅从业务角度看待它, 更应当关注出纳人员的选择和任用, 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 支持、关心出纳人员, 理解他们所承受的风险, 努力为他们降低和分散各种风险, 化解各种工作压力, 这对我们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顾丽娟.高校出纳岗位会计制度设计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10年第6期.

[2]张佰良.会计岗位的内部控制要求[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2年第2期.

[3]董丽英.加强岗位风险管理有效防范会计财务风险[J].吉林金融研究, 2008年第4期.

11.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1.1、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淡薄

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预算机制的认知严重不足,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参与度低下,又由于现在采取的预算方法十分单一,进行预算的编制时并未对有效性进行深入的研究,造成财务的预算极度不合理,有些单位的财务预算与管理根本就是徒有其表,没有任何实际作用。另外,不少行政事业单位都觉得预算与相应的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可是财务部门对单位的其他部门运行机制了解甚少,从而造成了预算编制形同虚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业单位的真正收益。

1.2、财务预算监督机制缺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属性决定了它的具体预算管理目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单位内部并未建立起科学完整的预算执行审核制度,监督以及控制机制严重缺失。因为内部的监督机制缺失,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忽视,造成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出了预算管理的有关制度,却并未能在实际执行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分配以及利用情况没有科学的监督以及约束制度,造成国家资金被随意的使用,甚至出现任意支用的现象,导致资金出现缺口。

1.3、财务预算编制水平低下

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预算编制还都是财务部门负责,由于编制的时间要求很严格、数据过多、周期过短,不少的预算编制敷衍了事、内容根本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实只是在去年同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而已,根本没有针对全年的资金收支有完整的规划,没有考虑到单位的真实业务水平,不少编制项目完全没有实际性和可操作性,造成预算在实际的执行中要不断的进行追加以及调整,降低了财务预算的实效性。

1.4、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近来,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了专项资金被滥用以及盗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部分单位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又由于不少财务人员自身的学历和素质都不高,导致了他们没有把握工作全局的能力,从而造成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混乱、滞后。

二、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预算管理得不到良好的开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单位没有给予該项工作足够的重视。良好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单位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以及资金合理高效的使用,预算管理其实是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在进行预算工作的时候,除了财务部门,其他的部门也应一起参与提供协助和配合,令预算管理变身为系统完整的工作。单位领导层应对预算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提升单位的行政服务效率。

2.2、提高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再好的预算离开了相应的监督也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想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的效率,避免预算的编制和具体预算的执行相互脱节,需要提升对预算具体执行的监督力度,只有在源头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产出率,才可以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只有避免了任意修改资金的使用渠道、无必要的资金浪费、超额超支等情况,对专用资金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监督,才可以令有限的资金实现最大的收益。

2.3、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

第一,预算编制是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借助实地的调查研究、大量数据的分析、可行性的实际论证、目标收益预测等很多方法,不但要联系实际,还应关注长期的发展和变化。所以,进行预算的编制需要合理科学的安排编制的时间。第二,完善预算编制的方法。预算的编制人员需要改变旧有的编制模式,采用“零基预算”的原则,令单位的预算与单位的实际紧密接合,确保预算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提升预算的实际操作性,让预算的过程更加先进。第三,注重对国有资产进行预算的编制,主要是对大型机械设备、建筑等运行以及维修费用进行合理安排。

2.4、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单位应尽量为财务人员多安排专业的培训以及进修等,同时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让财务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升他们的使命感以及工作责任心,让他们对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更加重视起来,同时编制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守则以及行为规范,提升对财务人员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财务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极其复杂,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借助持续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另外,单位的领导在工作时间以及工作人员的安排上应给予足够的支持,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水平。(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台交流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丁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J].当代经济. 2012(19)

[2]段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8)

12.行政单位出纳的基本工作职责 篇十二

1.管理公司各银行帐户,负责开户登记、销户注销以及银行证卡的管理。负责与银行的一般业务接洽。

2.负责银行结算业务,按时准确核对各类银行帐务,及时清算未达帐项。

3..汇总和整理公司各部门每个月绩效考核完成情况。

4.负责各项按相关规定审核批准的现金费用报销。要认真审查各种报销或支出的原始凭证,对违反国家规定或有误差的,要拒绝办理报销手续。

5.负责发放职工的工资、奖金以及各项补贴等工作。

6.及时核对现金及银行日记帐,确保帐实相符。

任职要求:

1.工作有条理、细致、认真、有责任心、办事严谨;

2.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服务意识;

13.行政事业单位出纳岗位职责 篇十三

关键词:高职学生,技能大赛,点钞训练

点钞技术既是财会、金融等专业及相关工作岗位应该掌握的一项专业技术,也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仅从专业学习而言,熟练掌握点钞验钞技术是从事财会、金融及与钞票出纳相关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近几年全国会计技能大赛的举办,更是对教学改革提出新要求,以出纳岗位为例,学生在操作上,点钞方法的选择、点钞动作的规范、点钞的速度和准确度都将成为比赛成绩的关键点;学生在环境上,时间的长短、心理的因素、场景的适应都会是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每一年比赛的新要求,提高学生掌握点钞技术基本功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形成长期的任务。根据比赛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现将手工点钞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构思做以分析。

一、把握学生心理,明确训练目的

人的心理活动包含心理动作和心理内容,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进入学生的情感领域,了解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所认识的问题和怎样认识的,把握学生想什么和怎么想,同时在了解的过程中为学生构建整个大赛框架结构,如手工点钞目前的训练中的细节、清点的动作、捆扎的方法选择、答案和计算的填写等,使学生有意识地搜集和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和比赛信息,以便在后续的训练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针对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训练态度,加强挫折训练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容易形成如下问题,这些问题对一个近期将成为专业选手参加竞赛是需要及时纠正和克服的。

(一)点钞兴趣持续性短

在手工点钞训练项目中,初学者学习兴趣高,一般在学习四个课时左右,特别是训练之后,他们就能体会看别人做和自己做的差距,甚至有些没有耐心的学生兴趣就大大降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一些关键点(如点钞手指的弯曲度、手指的部位点钞)学生练习过程都不规范。这种习惯性错误纠正起来非常困难,如果学生没有意志力,怕吃苦,不能坚持是无法达到训练目的。

(二)点钞过程缺乏坚持

点钞的训练过程既乏味又枯燥,要达到一定的操作水平,一定要经过反反复复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但学生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就放弃,这样是无法进行训练的。这个现象在平时学习中容易出现,但这个问题恰恰是技能比赛训练要规避的难点,所谓要突破自己才能进步。

因此,只有加强挫折训练,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具体实施为,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测试方式,比如说,由原来的定时测试计成绩改变为定量测试计成绩;由原来的综合考核改变为单项考核;由原来的总分计成绩改为单项计分。总之,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下、条件下都能达到好的训练状态。

三、有效突破训练瓶颈期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

手工点钞基本功是点钞技能水平的关键,练好手工点钞基本功需做到以下几点。

1. 规范的指法。

在会计技能大赛要求的前提下,手工点钞的方法选择是一个重点,目前手工点钞手持式中扇面点钞法和四指四张点钞方法都是比较快速有效的。这里以手指式四指四张点钞方法为例,持钞动作中指和无名指之间要固定,清点动作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要依次划动,不能出现拖动动作,清点在钞票右上角边上,动作要轻,记数分组记准确。

2. 点数准确。

点钞技术的关键是一个“准”字,清点和记数的准确性是点钞的基本要求。点数不准不仅影响日常工作的质量,而且会产生差错,造成损失。在点数前要做好思想准备、款项准备和工具准备。点数时一是要精力集中;二是要坚持定型操作,坚持复核;三是要双手点钞,眼睛看钞,脑子记数,手、眼、脑三位一体,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点数准确的效果。

3. 扎把牢固。

钞票捆扎应尽量牢固,以钞票不散把、抽不出为准。扎小把时,将第一张钞票轻轻向上方提拉,以不被抽出为准。扎大把时,按“#”字形捆扎大捆,以用力推不变型,抽不出票子为准。钞票捆扎的方法可根据腰条的长短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缠绕法的腰条比拧扎法的腰条要长,其中,缠绕法的缠绕圈数可以适当调整,前提是在符合扎把要求的基础上,捆扎钞的训练应结合清点动作同时进行,意思就是说,捆扎作为点钞的一个环节,在平时的训练中,不仅只重视清点,忽略了捆扎的环节,必须同时进行,以避免出现比赛时多一个环节后,选手出现紧张心理,影响正常技能水平发挥。

(二)调动训练积极性

在手工点钞训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阶段性停滞,有时还会出现不安、不自信、成绩倒退情况,这期间指导工作会停滞不前。这需要分析原因,如学生近期在训练过程中清点手指是否出现疲惫现象;查找方法,转变训练方式,案例激励,创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多鼓励,少评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知道“I can”。

(三)通过比赛模拟真实场景

在比赛训练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进行模拟训练,这样的方法中,可以让队友扮演对手,这样的方法更接近实战,可以有效地调动选手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以便减少选手。

总之,手工点钞作为会计专业一项基本技能,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和岗位需求不断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注意基本功的训练和方法,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点钞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廖晓群.关于中职会计技能大赛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35).

14.事业单位如何去行政化 篇十四

事业单位行政化的表现及影响

事业单位行政化是我国当前普遍的社会现象,表现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

在管理体制上,事业单位具有行政机关的科层结构。从国家层面看,在整个行政体系的科层结构中,事业单位是其庞大结构的一部分,与政府机关一样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政府将事业单位作为行政机构进行管理;从事业单位内部结构看,事业单位也按照科层结构设置内部机构,并按照行政管理模式管理内部事务。

在运行机制上,事业单位发展所需要的主要资源按照行政级别进行分配。在整个国家的行政体系中,根据行政级别的高低进行资源的分配,级别高的事业单位拥有更多话语权,能够获得更多资源;在事业单位内部,也主要按照行政级别分配内部资源,级别高的内部机构和人员会得到更多的内部资源。

当前事业单位行政化愈演愈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负面。从职能定位上看,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是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由于过度行政化,这一职能定位发生严重偏移:从事业单位外部看,事业单位的领导、经费等主要资源来自于政府主管部门,事业单位要向主管部门负责;从事业单位内部看,内部资源主要按行政级别分配,公共服务依附于行政级别。这样,事业单位成为政府机关的附属,公共服务成为行政权力的附属,而公共服务的对象只能被动地接受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严重背离了公共服务的基本取向。

在发展活力上,社会成员的公共服务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结构不断升级,这就要求作为公共服务主体的事业单位主动适应这种复杂性和深刻变化,在职能定位、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上做出相应调整。但是事业单位依附于政府部门,自主性不高,公共服务主体意识淡薄,这种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公共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

事业单位行政化成因分析

事业单位行政化有其历史背景。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包括政府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科研院所、民间团体等等,都由政府直接管理,都被纳入行政序列,都拥有相应的行政级别,这些组织共同构成了整个国家庞大的行政体系,政府对这一行政体系拥有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权力。

庞大的行政体系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激发发展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1984年,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的中心任务是增强企业活力。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精简机构,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同时,科技、教育、卫生、文艺等领域的精简改革随之展开。

1992年,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了市场是不同于政府的资源配置方式。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政府必须转变其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向市场放权,向企业放权,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下放权力给企业,各级政府不得截留。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同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发挥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发展活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从改革的历史轨迹看,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横向不断分权的过程。从改革前高度集中的庞大的行政体系,到当前职能定位日渐清晰的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三类不同的组织形态,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权逐渐从政府分权到企业和事业单位。

从事业单位的角度看,在计划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不存在行政化的问题,其本身就是行政体系的一部分。随着改革的深入,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行政权力逐渐分权到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成为从行政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从事具体公共服务生产和提供的组织形态。与国外相比,当前的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组织形态,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公立性等特点。

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也有一个日渐明晰的过程,同时由于涉及权力和利益的调整,政府机关对事业单位的分权一直不能到位、不够彻底,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根本改变,与政府机关依然保持紧密的联系,除了市场之外,事业单位还能够通过政府来配置资源。

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的应对思路

事业单位行政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分权不到位、不彻底,要去除事业单位行政化,必须聚焦于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分权,关注政府下放了哪些权力?谁来承接下放的权力?这些权力以什么形式下放?下放后的权力是否得到有效的监督?当前要去除事业单位行政化,应当从以下方面思考:

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当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之间的职能依然存在交叉,有些政府机关忙于微观事务的管理,干预了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运行,同时忽视了监督管理职能,履行自身职能时出现越位、缺位;有些事业单位既承担政府机关的政策制定和监管职能,又从事具体公共服务的生产和供给,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对其他公共服务主体形成不公;还有些事业单位同时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容易形成二者之间的利益输送,挫伤了企业主体的积极性。要去除事业单位行政化,必须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企业三类组织形态的职能定位,将相互交叉的职能剥离归位:将政府职能中对于事业单位和企业微观管理的职能剥离出来,分别还给事业单位和企业;将事业单位承担的政策制定和监管的职能还给政府,将事业单位提供的不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交由企业提供。通过职能剥离归位,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三类组织的职能更加清晰明了,按照各自的职能定位履职尽责。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政府机关向事业单位分权,首先是下放决策权和管理权,退出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承接政府机关下放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监督机构,主要组织形式是理事会,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对象是公共服务的直接消费者,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数量、品种等拥有话语权,其代表在理事会中要超过半数;管理层,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由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组成;事业单位章程,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载体和理事会、管理层的运行规则。在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业务发展各项制度,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力。

改革公共财政支持方式。财政拨款是政府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控制,也是事业单位行政化的重要诱因。要将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权下放给公共服务对象和相关当事人,由服务对象面向包括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公共服务主体购买公共服务,使各种公共服务主体具有平等的地位,形成竞争机制,这样促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分权的形式上,公共服务对象拥有公共服务的选择权,服务的质量、数量、品种、标准、价格等由相关当事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并进行年度更新。

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政府分权的过程还必须是问责机制建立的过程,要使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分权到位、彻底,必须对下放的权力进行有效的问责。在问责机制中,事业单位作为下放权力的承接者和公共服务主体,是必须接受问责的责任人,同时必须设立问责人,赋予其问责的权力,并建立问责人对责任人法定的问责关系。此外,须明确问责的范围和标准,通过有效的问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力用于提供公共服务,确保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取向。

上一篇:北京中考各区生物一模下一篇:酒店楼层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