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拓展型教学尝试(共8篇)(共8篇)
1.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拓展型教学尝试 篇一
(1)、课程分析“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2)、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实用性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尤其是现代主义系列中的抽象主义美术作品,能激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3)、具体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播放相关教学短片及着名电影,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
3、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如优秀的美术作品,画家的生平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4)、教学目标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拓展型教学尝试 篇二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美术鉴赏;多元化
一、当前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1.学生方面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美术鉴赏的兴趣不够浓厚。由于没有考试压力,所以学习动力也不够充足,当然个别学校对美术教学不重视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
2.教师方面
我们的课堂大多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模式。教师通常是一言堂,满堂灌,缺乏对知识的更新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
虽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缺乏变通,忽视教学客体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导致教学模式单一,甚至枯燥乏味,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二、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开放式教学就是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代之以灵活多变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和方法。
1.开放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严重束缚着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开放式教学方法是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育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去猜疑、探索和运用,来盘活课堂。而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和成就感。
2.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并提高创造能力
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独到的见解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并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挖掘和发挥,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措施。而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教,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其他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培养学生为目的,综合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兼容并蓄,帮助学生主动的完成学习活动。教师还要引导、启发好学生,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大胆质疑,勇于假设,力求获取新的创造性结论。
三、开放式教学的应用
1.开放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的探索、发现和表现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
(2)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的教学情境,通过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环境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3)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2.教学环境的创设
开放式教学环境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与其知识结构相适应的环境,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提供互动的教学平台,并通过学生的反馈来实现教学评价。诚然,开放式教学环境的建立并不是教学硬件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教学观点的更新,它有以下几个要求:
(1)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吸收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
(2)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而主要是个指导者;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学习。
(3)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整理、学会迁移、学会评价。
四、在实施开放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开放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全面开放
(1)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开放,学生可以积极发言,甚至不举手就可以发言。
(2)教师所教内容开放,例如教师可根據学生的要求不按顺序上课等。
(3)学生的学习方式开放。例如,学生可以任意组合小组研究讨论等。
(4)教学形式开放。例如,有的课教师可多让学生讲、教师答疑等。
2.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提倡多元化教学
在开放式教学的环境中,教学内容可以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超出教材的范围,甚至超出学科的范围,比如美术鉴赏中涉及到历史等其他学科知识时,可以请历史等其他专业学科老师客串讲演。其好处是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实施素质教育。同时,教学的场所也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延伸到第二课堂或者互联网,例如,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供学生广泛查询相关知识,主动获取需要的学习内容,也可以进一步拓宽教学思路利用好周边现有的人文环境,这种做法,使教学既立足于教材,又摆脱教材的束缚,兼容并蓄,开放多元。
3.教学评价的开放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各种评估方式,收集反馈信息,从而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化。
开放式教学中,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教师评价:从教师角度考查学生,例如通过对日常作业或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得出学生的反馈信息。
(2)学生评价: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例如,可以选取学生的优秀作业演示,供学生评价;也可以把作业交给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评分。
在这个系统里,学生的作业不是提交给老师进行评分,而是提交到一个展示的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其他学生的作业打分。这样做既可以增强了学生相互学习,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要求。
实践证明,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这一模式的不断研究和完善,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精彩,学生学得更轻松,师生互动更活泼。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
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计划例文 篇三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计划
(一)高一美术鉴赏教学计划邓鹏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没系统的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美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美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后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1)、从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中学会感受美术的语言美。
2)、掌握外国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
4)、了解优秀的建筑和雕塑并感受他们的内在表达语言。
2、理解目标:
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美术特点。
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理解和体会部分美术作品的特征和美术语言。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旳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美术鉴赏课审美教育旳主渠道作用,平时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恰当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先进旳教学媒体,使学生成为真正旳学习旳主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旳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旳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旳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旳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旳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旳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旳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旳整体素质。
3、课堂教学延伸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旳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旳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旳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旳画家或者是画家旳生平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旳知识内容。培养他们旳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旳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旳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旳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旳有趣旳有特点旳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
一、枯燥旳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旳有趣旳,丰富旳美术世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旳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计划
(二)一、本计划制订的依据
1、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中实际感受和体会。
2、学生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有必要接触和理解一些绘画乃至艺术领域的其它艺术门类的文化,以提高他们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3、高中美术鉴赏内容,内容很多,知识性强,理论性强。学生要提前收集资料进行较多的预习,才能初步理解课程内容。当然,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媒体信息,去搜集书上没有涉及到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或者是着名画家的一些趣事,然后回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本计划应达到目标
1、认知 ① 感受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的主题结构形式美等; ②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种类和形式。③ 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雕塑艺术的种类和形式; ④ 了解中国传统工艺设计艺术的种类和形式;
2、理解 ① 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② 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及相关知识; ③ 理解和体会部分艺术作品的特征和艺术语言。考核:学校成立学科新课程考核组进行考核。
三、具体实施计划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二课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课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 与瓷器
第四课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课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 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 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
第十一课 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第十二课 传神写照――人物画
第十三课 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
第十四课 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
第十六课 时代风采----中国油画
第十七课 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
四、实施设想
由于高中美术欣赏内容很多,知识性强而且繁杂,学生必须大力发辉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查阅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包括优秀美术作品及画家的生平趣事以及时代背景等等,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美术知识,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使他们开阔视野并提高表达与辩解能力,增加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思考
1、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创新思维,及时参与相关的培训和进修学习等;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与同行保持联系以沟通了解信息。
2、多听各科公开课,多跨学科学习,以提高教学能力。
3、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加强沟通和理解,了解学生的建议和想法,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4、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多媒体技术完美的结合。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接触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感受美术及作品。
4.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拓展型教学尝试 篇四
摘 要 高中时期是学生形成美学意识以及领悟力的关键时期,高中美术课虽不是主修课程,但是它是高中期间艺术课程中必修课。美术鉴赏则直接可以表现一个人的艺术内涵,对于丰富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现也是有很大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目前的该课程的教学状况并不是很乐观,所以有必要对高中鉴赏课授课效率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中美术 有效教学 鉴赏课 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标对当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有教学形势的新要求,高中美术课较之改革之前的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变化。新课标实行后对于高中美术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要求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关怀方面都有更深层次的要求。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要培养高中生对于美术艺术作品内容以及作品文化内涵等的感知能力,是一门传播文化素养以及个人涵养的专业性课程。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判断形成一定的审美观。这对学生今后的艺术生涯或者精神层次品味的养成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在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效率低而且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该课程亟待解决这样的一问题,走出低效率的尴尬局面。结合多年的相关教学对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1高中美术鉴赏课提高教学效率策略
1.1积极引导,让学生全程参与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堂氛围以教师理论授课为主,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没有太多的关注。长此以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可有可无”的想法,这就会导致学生从内心忽视这一学科,如果出现这样的想法就会让课程很难进行,即便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学生对于课程的内容也并不感兴趣。美术课就会变成“休息课”而形同虚设。对于以上的这种情况,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吸引学生全程参与,学生参与其中就会逐渐培养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把“死气氛”搞“活”。通过竞赛、互动等环节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1.2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艺术文化课堂
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对于美术艺术的领略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艺术的内涵,并能够深层次理解作品的美感。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美术鉴赏并不是通过某些计算公式和理论就直接可以对所要鉴赏的作品进行界定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的提升,通过艺术境界对艺术品进行整体的把握,整体来说美术鉴赏较为抽象,可以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很多情况下还需在一个氛围下进行探讨,课堂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条件。但是往往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时,文化艺术的氛围难以烘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音乐或者应景的视频资料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将学生带入一个高雅的文化环境当中。然后再进行作品的品味和鉴赏会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去感悟美、欣赏美,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3艺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学生的鉴赏能力不仅仅靠课堂的有限的授课掌握,更主要的是要留心生活。艺术源于生活,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的。这就要求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及时给学生灌输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品味生活的心得。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时,教师对于艺术品的分析和讲解过程中可结合作品生活原型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加以展开。这样会更加立体地去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有了对生活的理解,相信学生对于作品以及课堂知识的传授的领略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另外还可以灵活地将美术鉴赏课由室内转为室外,或是其他展览馆进行授课。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将上课的地点转移到当地的展览馆或者名胜风景区,让学生与艺术来一个直接的接触。这样学生就能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并亲自感受到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知识传播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对美术鉴赏焕发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教学效果相比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更显人性化和高效率。一是换了教学场所会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更加吸引学生;二是可以带学生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十分有益,并且可以得到教师的直接指导。长期一线教学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够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2总结
美术作为高中授课中未列入高考范围,所以说一般学生不会耗费过多的精力在该课程上。但是美术鉴赏能力在其他领域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学生更多的美术艺术素养方面的知识十分迫切。如何在一堂课中充分的调动学生,提高课堂的效率,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可以积极引导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艺术文化课堂以及结合生活等教学行为转变美术课低效率的窘迫局面。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并根据学生情况科学灵活的对教学方法模式进行转换。从而使我们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5.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拓展型教学尝试 篇五
一、从一则美术教学案例说起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心理的成长速度要慢于其身体的发育,但是,教师往往看到他们长得高大,就以为他们可以像成人那样体会到艺术作品中所传递的复杂的人生感悟和精神体验。这就使得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即当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理解水平与欣赏美术作品所需的生活和理解力之间脱节,从而得出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例如,有一次笔者在鉴赏课中介绍梵高的作品。众所周知,作为后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梵高,他是一位生活坎坷并对绘画艺术有着独特贡献的艺术家。梵高把艺术创作看作表现其个人主观情感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简单地对现实的模仿,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色彩明亮、笔触奔放,整个画面如同火焰般灼人。虽然生前其作品不被人理解,但是其艺术成在当代被誉为现代绘画艺术奠基人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作品内涵和艺术成就,笔者着重介绍了这位画家坎坷的生活经历,他的穷困、劳累、不被理解、精神创伤,等等。但讲到他因痛苦而自残,割去自己的耳朵时,学生当中居然发出了不小的笑声;等再讲到他因精神失常而最后自杀时,学生们居然哄堂大笑„„他们哪里是在听一位艺术家凄惨的经历,简直像是在听一位疯子搞笑的一生。而这种教学经历却是笔者经常遇到的。虽然可以通过课堂纪律方式加以管束,但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仔细反思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可以发现这是与高中生的心理发育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的。我们必须明白,美术作品虽然有其客观的艺术价值,但是其鉴赏确实是一个高度依赖鉴赏个体个性的过程,如果忽视高中生这个群体的心理发育水平和生活经验,而单纯从美术作品本身去介绍,就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从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中的行为表现了解其心理状态
高中课堂教学简单地看起来是一个孤立的、几乎完全由老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但由于美术鉴赏课的互动性质,导致教学过程和效果容易受到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有时还夹带着大到社会、小到学生家庭所产生的各种因素,从而对互动教学带来了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美术鉴赏课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学生心理成长的诸多现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较为常见的干扰教学的学生心理状态: 1.逆反心理。
从学生的心理资料上看,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青春期心理发育的常见特点,特别是在正统的思维定势的教育模式下,在高压单向式教学体系中最容易诱发学生的这种心态。而在中国高中生群体中,由于高考的压力很大,在目前应试教育体系下,学生在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接受这种标准单向式教育模式。而作为非主流课程的高中美术鉴赏互动教学,却不幸成为他们发泄怨气并施展其逆反心态的一个好场所。就以梵高作品鉴赏课为例,以学生现在的丰富信息渠道来讲,他们是不可能对梵高一无所知的,更应该知道能选上课本的作品都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但由于自身的逆反心理作怪,他们“恶搞”艺术家及其作品,将书本上的结论通通否定掉,对此,若教师一味抓课堂纪律,那互动教学就难以继续,由此,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受影响。2.教学要求与学生心理不匹配。
美术鉴赏是一个需要高度的知识和修养才能进行的艺术活动。仍以梵高的作品为例,其实在梵高在世的时候,当时的人们,包括美术界、艺术界精英们,没有人承认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否则也不存在梵高的人生悲剧了。但是他死后,其作品却被社会所接受,并广受赞誉。可见,对艺术作品的鉴赏绝不是对绘画技法的科学鉴定,而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价值趋向发展而变迁的,这也是人类艺术活动发展的动力之源,当然也是美术鉴赏课所要传递给学生的重要信息之一。但教师们常常忽略高中学生的价值观还远没有成型,而且在信息源充沛的时代,他们的判断力还会受到社会快餐文化的干扰。因此,凭借其鉴赏力,还远不能自如鉴赏这些古典的并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价值内涵的艺术作品。其实,即使对高中美术教师而言,也都不敢说有能力摆脱书籍来自如鉴赏每幅美术作品。教师要讲好一堂课,往往需要查阅大量专业书籍甚至历史等其他相关书籍,才能掌握和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在鉴赏课中,教师总是企图以一个或两个小时的时间来介绍一个时期的多幅美术精品,这样,学生又怎么可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呢? 3.对非主流课程的放松心理。
由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应试教育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改变是教师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在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高中学生就像要进入战场的战士,心理承受着连成年人都不愿承受的压力。而各科主课的成绩如此一目了然,令每个学生都无从回避这个特殊战场的战况。因此,作为非高考课程类的美术课,就成为学生感到最为放松的课程之一。所谓放松心态,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不重视,上课听着玩玩,不打算参与互动教学,甚至有的学生在课上补习其他主课没有完成的功课;二是进行“自我心理放松治疗”,虽然主动参与互动教学,但是课上故意或明或暗地对着来,有机会就搞笑一下。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属于第一种类型,而第二种类型的学生较少,但只要有一个,其影响就很显著。
三、改进美术鉴赏教学的几点策略
以上都是学生在青春期心理发育的必然现象,正如别林斯基所指出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是分裂的、不调和的„„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因此,任何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是不能回避或压抑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这个事实的。其实,学生逆反心理是高中学生在成长中建立自我意识的现象,其本质是学生要求形成自己独立和自尊的人格。教师必须适应高中生这种日益增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而不是仍然使用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方法来要求他们。因此,笔者认为,高中美术教学应当采取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鉴赏教育形式,来改进现在的标准化倾向传统教学法。其具体内容主要有三点: 1.尊重学生要求独立的心理需求。
所谓尊重,首先就是不强求。在教学上就是不强求学生一定要接受某某权威或书本的观点,本来美术鉴赏就是一门建立在高度的个人感受基础之上的,与鉴赏者的经验和社会主流价值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直存在许多不同观点和看法。例如,毕加索的著名作品《格尔尼卡》是一幅属于现代抽象的艺术作品,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饱含了作者自己的情感、价值和思想,再加上其表现手法特别,鉴赏难度较大。如果直接拿出来让学生品评,就会适得其反。但若首先拿一幅儿童作品让学生鉴赏一下,他们很快就会被儿童纯真的心态所感动,了解儿童们是用“心”在作画,而不仅仅是眼睛。此时,再拿出作品《格尔尼卡》,同学们就会理解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也会对作品所使用的各种“符号”产生好奇心,这样因势利导,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尊重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建立“求同存异”的氛围,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避免无谓的辩论。教师要能静下心来听他们的,但他们也要静下心来听其他同学的。要知道,他们有时嘴上强词夺理,但是心里还是会接受更加高明的看法的。因此,没有必要强求他们当堂当众“低头认错”。
2.直面可能诱发学生逆反心理的话题。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要事先对可能诱发学生逆反心理或恶搞心态的作品有所准备,要采取直接面对的做法,而不是抱以回避的心态。例如,介绍古典希腊雕塑作品时,面对众多的裸体表现形式,中国学生肯定会有所反应。在上课时采取直接切入的方法,课堂效果就会改进很多。例如,首先就探讨“为什么中国人面对裸体艺术不太适应”的话题,由于首先点破这个问题,大家都不再遮遮掩掩,一举搞清“海洋文明”和“黄河文明”的差异性以及艺术表现的差异性,接下来,对古希腊雕塑作品的鉴赏就会进行得比较顺利,想“恶搞”的学生也失去了着力点。3.采取“轻松”的教学方法。
美术鉴赏课是一门非高考主流课程,那就不能按照主流课程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学生既然要放松,若教师想通过强制方式来改进,不仅学生不买账,就连学校各方面也不支持。既然学生抱着放松心态,美术教学就必须利用这种心态,采取“轻松”的教学方法,当然,这里所谓的“轻松”,不是不负责任地“放鸭子”教学,而是花更多时间研究如何利用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力来进行美术鉴赏活动。如通过与时代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相结合,来开展对古典美术的鉴赏活动,以及如何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培养他们去热爱人生、热爱他人、热爱生活。例如,在介绍梵高的作品时,笔者首先从作为一个现代高中生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开始讨论,通过发掘学生的有限生活经验来取得他们欣赏作品的共鸣;然后逐步展开对梵高作品的鉴赏,其中穿插对梵高人生经历的介绍,使得他们能充分体会梵高作品中所表达的不被世人理解的痛苦;最后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如何理解他人以及努力被他人理解。再如,在介绍现代抽象美术作品时,组织学生一起探讨奥运祥云火炬的设计以及开幕式的艺术表现问题:哪些段落最感动人,哪些环节还可以再做改进等问题。这样的美术鉴赏课,不仅达到了让学生学会鉴赏作品的基本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理解互助、互爱的生活哲理。
6.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拓展型教学尝试 篇六
市五中
林长枫
【内容摘要】:在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师对教学策略研究的不足、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肤浅等尴尬现状,本文拟从“点”的选择、“线”的建构和“面”的生成三个层面,进行“点、线、面”策略的教学思考和实践探索,以期达到不断优化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 美术鉴赏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一、“点、线、面”策略模式提出的教学背景: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在我省如火如荼的展开,高中美术鉴赏新课程对教学内容做了全面的调整,对课程目标做了新的界定,但改革的关键并非是简单的关于教学内容的变化和课程目标的变化,而是教学理念的变化,由此引发教学策略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不是对传统的教学策略的全盘否定,而是传承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旧观念,建立新思维,对传统教学策略不断传承、改进与创新,不断探究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
同时,我们农村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正遭遇着一种非常无奈的尴尬的现状。教师对学科教学认识不足,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致使美术教学课堂容量庞大,作品挖掘肤浅,课堂结构散乱,教学目标自然难于达成。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反映冷漠,在作品描述中,很多时候大部分学生只能是以“很美”或者“漂亮”等字眼来回答或评价美术作品。以笔者的调查,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里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教师对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的不足、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肤浅,使得美术的审美教育流于形式。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能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能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交流;能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能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描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能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而这种三维目标的达成,要求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和深刻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基于此,我们认为如果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按照教材的内容一一罗列,教学过程就容易平铺直述,缺乏深度理解和师生互动。因此,我们构思以“点、线、面”策略展开教学活动,探讨如何立足于美术的学科本体,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索挖掘作品深层内涵的策略,以提升教学层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思考和建构:
“点、线、面”教学策略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对传统教学策略的传承和发展,指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并抓准一个“点”,使它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建构一条教学主“线”,并由此铺开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主动生成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有效改变高中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的尴尬局面。
1、“点”和“点”的选择
新课改后的美术鉴赏课程,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的美术类别或美术史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来进行概括,同时整合了更多的美术现象,更加贴近了生活,扩大了视野。从作品形式看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以及建筑、雕塑、工艺、民间美术、电脑美术等。教材内容的这种变化,使美术教学的课堂容量变的更加庞大,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对教材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一一罗列,要求我们有所选择的展开分析。正如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所描述:在现代知识量无限膨胀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一种具有共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一种个案作为范例,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发现所属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演变之中,具有“迁移效应”,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尹少淳教授也认为初中美术是“走马观花”,而高中美术教学则是有选择的“下马赏花”,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是学生兴趣相对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有所选择并较深入的进入个别典型范例知识的学习,才会对这一类型的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有更深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才会关注与之相关的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科本体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
那么,选择多少?选择什么?我们认为:只要选择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并对此展开深入的挖掘和理解。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件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画家,可以是一句美术评论,可以是一种美术现象等等。当然,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该“点”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该“点”的背后隐藏着的规律与本质。而这个规律与本质恰是我们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要突破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所以,我们选择的“点”不仅是切入点,也要是教学的重难点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对这个“点”的挖掘能直指教学目标并是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关键。
2、“线”和“线”的建构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学习是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中,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一种新建构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这种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使得美术鉴赏活动成为是一个有深度的艺术行为。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基于“点”切入,到展开,到深入,再提升,环环紧扣,层层挖掘,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对“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对包藏在“点”其中的规律与本质的掌握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方法,这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线”。既是课堂教学活动铺开的“教学链”,又是达成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一般思维。从“举一反三”的角度看,“线”的含义就是关注“举”的过程、“反”的方法以及“举”与“反”之间的关系问题。“举”是教师的主导行为,是教师的预设过程,“反”是学生的主体表达,是学生的生成过程,因此,构建“线”的过程是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从“点”到“面”的一个具体行为。由于涉及到教师素质、学生基 3 础以及授课内容的不同,构建“线”的方式也随教学的具体情境产生变化。所以,构建“线”是新课程美术鉴赏教学实施过程最为关键之所在,是一个具体的行为,是最具不确定因素和创造性的过程。
3、“面”和“面”的生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至少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七种智能。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其它智能的独特思维模式,它们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上述的七种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领域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种智能上表现出优越的能力,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统合其它智能。教育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特点,从不同的视觉和层面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充分展示,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向其他智能领域的迁移。
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改革借鉴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美术鉴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的创设一种情境,要使学生能基于自己的智能优势特点,从自身体验出发,有选择的开展对不同美术现象或作品的比较、分析、评论,生成符合自己智能优势的美术知识系统,促进个性发展。所以,“面”的生成应当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实施教学而进行的预设,即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知识“面”。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和能力,从“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的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必要的分层预设,选择适应不同学生的处理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于学生的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对知识构建的方式不禁相同,即生成符合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这是我们界定的“面”的另一层含义。所以,“面”不仅是对关注全体性与基础性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是关注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性的知识体系的生成。“面”的生成是最终目的,是达到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索:
1、课堂教学实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点”的选择:以齐白石的名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教学的“点”。“线”的建构:以作品的对比探究:要不要“似”?什么是“似与不似之间”?为什么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个问题,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缘物寄情的特征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理念。
“面”的生成: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使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观能衍射到对其他作品的认识。
本课于2006年10月9日获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评比一等奖。
2、公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点”的选择:以校园里树的照片与具象(希施金《松树林》)、意象(倪瓒《六君子图》)、抽象(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组图进行对比。
“线”的建构:以自然的树与艺术作品的树比较描述: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寻求适合“我”的方式来表现“物”的结果,欣赏的关键是追寻包藏在美术作品中的“我”;以不同树的作品比较认识:通过探究画家表现树的不同方式来追寻包藏在美术作品中的“我”。
“面”的生成:不同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使美术家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眼光和不同表达方式。我们也应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方式欣赏作品。
本课于2006年12月8日在泰顺开展的温州市第三届高中美术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获得好评。
3、公开课《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
“点”的选择:与江南水乡的建筑接触的机会多,相对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有感情,因此选择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色彩等不同侧重点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并思考,教师由地域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这一角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进行集中并引领挖掘。
“面”的生成:对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能有比较深刻的情感体验,认识和理解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并能从相应的角度,思考地域环境对徽州建筑(地理环境)、天坛建筑等(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 5 表现,培养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增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
本课于2006年12月23日在瑞安市六中开展的瑞安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获得好评。
4、课例说课《构建 “点、线、面”模式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以《托物寄情》一课为例,简单描述为什么进行“点、线、面”模式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和如何进行“点”的选择、“线”的建构和“面”的生成的策略。本课例于2007年3月7日在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高一(下)课前培训活动中做公开交流,获得好评。
四、“点、线、面”策略模式的反思
1、这种“点、线、面”模式的教学策略,对于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构建课堂结构,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现行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锻炼,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解决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对作品分析的肤浅等尴尬局面,挖掘作品深层次涵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如课例对朱耷与《荷花水禽图》的探究过程,对荷叶出淤泥而不染联想到画家不与统治阶级的合作态度,从荷叶的倒挂联想到画家的垂头丧气;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模仿两只水鸟的动态来揣摩画家的情绪等都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受学生的启发而带来的灵感,恐怕在任何资料中,都没有描述象学生这样富有情感和创造力的审美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如《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课,学生从地理、历史、哲学、语文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作品分析时,我们怎样进行引领,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3、只是一种策略和一种尝试,并不适合所有课题和所有教师。如何更大程度的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主要参考文献:
7.高中美术鉴赏试题答案 篇七
一、多项选择(每题5分)
1、美术是:
A造型艺术b空间艺术c时间艺术d视觉艺术e视听艺术f语言艺术
2、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
3、美术在形式语言上划分为:
表象艺术d形式艺术人体艺术g构成艺术
4、属于具象艺术的作品有:
a向日葵b蒙娜丽莎c开国大典d被牛肉片包围的百老汇的爵士乐e说唱俑f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g清明上河图
5、形式美的语言规则中最重要的是:
a变化与统一b对比与和谐c对称与均衡d比例与尺度e节奏与韵律
6、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有:
A大卫b小卫c断臂维纳斯d胜利女神e摩西f西斯廷教堂天顶画g拉奥孔
7、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形神兼备 b以形写神借物抒情
8、属于西方艺术后印象主义的画家有:
尼采 c莫奈 e马奈毕加索
9、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性:
A写实性b写意性c寓意性d象征性e科学性f文化性g艺术性
10、下面属于庙堂建筑的有:
A故宫b天坛c泰姬陵d科隆大教堂e明十三陵f莲花教堂g郎香教堂
二、连线题(每题20分)
1、中国园林虽由人造宛如天开
6、亚威农少女毕加索
2、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7、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3、意大利古典园林人文主义
8、群马图徐悲鸿
4、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
9、内战的预感达利
5、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
10、呐喊蒙克
三、简答(每题10分)
说说西方现代美术的流派有哪些?谈谈你的看法?你喜欢哪个或哪些流派?为什么?
8.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拓展型教学尝试 篇八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音乐的渗透 陆家高级中学
黄宏
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音乐的渗透
【摘要】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把音乐与美术相融合,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作品,欣赏作品,感悟作品。通过音乐,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想象空间,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激发艺术想象,体验艺术情感,活跃思维,深入理解作品,发挥艺术创想。音乐的渗透,必然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
音乐
美术鉴赏
渗透 【正文】
音乐、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能净化人的心灵和涵养人的心智。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有很多,而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引入音乐元素,采用美术与音乐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将美术的视觉之美与音乐的听觉之美完美结合,能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有效性与时效性。那么音乐元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现有效渗透呢?
一、以音乐导入新课,增加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拓展型教学尝试】推荐阅读: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07-14
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艺术欣赏》说课稿07-29
高中作文教学方法尝试论文06-27
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反思11-04
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08-17
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6艺术美和形式美(试讲稿)08-03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9-05
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08-12
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训练的基本方法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