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2024-09-23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精选8篇)

1.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篇一

药品质量管理操作规程

一、药品采购、验收、销售操作规程

(一)药品采购

1.审核供货单位及其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确定购入药品的合法性、与供货单位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1.1确定供货单位合法资格:对首营企业的审核,应当查验加盖其公章原印章的以下资料,确认真实、有效: 1.1.1《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1.1.2 营业执照及其年检证明复印件;

1.1.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或者《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

1.1.4 相关印章、随货同行单(票)样式; 1.1.5 开户户名、开户银行及账号;

1.1.6 《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1.2 确定购入药品的合法性:采购首营品种应当审核药品的合法性,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的药品生产或者进口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并予以审核,审核无误的方可采购。

1.3 审核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企业应当核实、留存供货单位销售人员以下资料:

1.3.1 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的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1.3.2 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或者签名的授权书,授权书应当载明被授权人姓名、身份证号

码,以及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期限;

1.3.3 供货单位及供货品种相关资料。

1.4 与供货单位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企业与供货单位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4.1 明确双方质量责任;

1.4.2 供货单位应当提供符合规定的资料且对其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1.4.3 供货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开具发票;

1.4.4 药品质量符合药品标准等有关要求;

1.4.5 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符合有关规定;

1.4.6 药品运输的质量保证及责任;

1.4.7 质量保证协议的有效期限。

2.首营企业、首营品种经审核合格后,应当填写相关申请表格,报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审核批准。

3.制定采购计划:采购员根据市场需要、季节特点、病疫情况以及结合库存余缺定期编写采购计划,报质量负责人审查同意后进行采购。

4.建立采购记录:采购员根据采购计划协调相关进货事宜,采购申请成功提交后,根据采购商品的品名、数量、生产厂家、价格、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进行记录并按月装订留存。同时,应将采购记录送给验收员一份。

5.向供货单位索取发票:发票应当列明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等;不能全部列明的,应当附《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清单》,并加盖供货单位发票专用章原印章、注明税票号码。

(二)药品验收

1.收货:药品到货时,验收员应当按采购记录,对照供货单位的随货同行单(票)核实药品实物,做到票、账、货相符。

2.药品待验:要将所购进的药品放臵于待验区,及时进行验收。冷藏药品应该直接在冷藏车(箱)内或者在药店的冷藏设施中进行验收,并及时转放至药店的冷藏设施中。

3.验收步骤与方法:验收员在待验区内首先检查药品外包装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符合规定的,予以记录并开箱检查药品。根据“随货通行单”上的商品名称、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数量、单价进行逐个品种逐个批次验收,并查验同批号的检验报告书,符合规定的,在“随货通行单”上盖合格章并签字。凡发现有不符合规定情况时,应填写《药品拒收报告单》,交质量负责人复查处理。

4.通知陈列或入库: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或通知相关营业员办理药品陈列手续。

5.验收记录:建立药品验收记录,并盖合格章、签字,同时将“随货通行单”按月装订存档。

(三)药品销售

1.营业员依据验收合格结论和验收员的签字将药品放臵于相应的销售区域内,按照近效期先出原则进行上架销

售。

2.营业员如发现药品有货与单不符、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等质量异常情况时,有权拒收并报告质量负责人处理。

3.对每次销售的药品做好记录,并开具本药店的规范票据。

4.及时核对货柜药品数量,做到陈列、销售和接收药品的数量相符。

5.对顾客反映的药品质量问题,应认真对待,详细记录,及时报质量管理人员处理。

二、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规程

(一)处方审核

1.确认合法性:处方审核员接到处方后对处方进行审核,首先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2.审核内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要审核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用药禁忌;以及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3.处方拒收:处方审核员对项目不齐或字迹辨认不清的处方拒收,并告知顾客找开方医生补齐或书写清楚;对用量、用法不准确或有配伍禁忌的处方拒收,并告知顾客找开方医

生更正或重新签名;对处方所列药品本店没有的处方拒收,并告知顾客找开方医生更换其他药品。

4.完成处方审核后,应在处方上签署姓名和审核日期,交调剂员调配。

(二)处方调配

1.逐项调配:调剂员依照审核员签名的处方内容逐项调配,调配过程中如有疑问,调剂员立即向处方审核人员咨询。调配处方时应认真、细致、准确,同时要做到“四查十对”即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诊断证明。

2.拒绝调配: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配,告知患者,由处方医师处理。

3.调剂员调配完成后,在处方上签全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将处方与药品交处方审核人员复核。

(三)处方核对:处方审核员按处方对照药品逐一进行复核。如有错发或数量不符,处方审核员立即告知调剂员予以更正。复核无误的,在处方上签字并交还调剂员发药。

(四)发药:调剂员发药的同时,向顾客交待清楚药品 的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等。

(五)将处方留存(或复印),按月进行装订并记录。

三、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规程

(一)处方审核

1.确认合法性:处方审核员接到处方后对处方进行审核,首先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2.处方审核员接到处方后对处方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处方有无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有无药味、剂量、用法、剂数;有无医生签字、开方日期;有无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药、超过规定剂量等问题;处方字迹是否清晰;是否存在错写药名、重味现象。

3.处方无医师签字、项目不齐、字迹辨认不清的,审核员应拒绝调配,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补齐或书写清楚。4.处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审核员应拒绝调配,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更正或重新签字。

5.处方应付药味本店短缺时,审核员应拒绝调配,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更换其它药味。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处方中的药味。

6.审核员对以上项目审核无误后,在处方上签字并交调剂员进行调配。

(二)处方调配

1.调剂员根据审核员签名的处方内容逐项调配,调剂员配方时应认真、细致、准确。

2.调剂员称取药味应按处方所列顺序间隔平摆,不得混放一堆,以利核对。调配过程中必须按处方从上至下,从左到右进行调配。

3.处方中要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法的药味,应进行单包并注明用法。需要临时捣碎的药味应使用铜缸捣碎,铜缸在用后立即擦拭干净,不得残留粉末。

4.调配处方完毕,调剂员检查核对无误后在处方上签全名,将处方交处方审核员复核。

(三)处方复核

1.处方审核员按处方对照药味逐一进行复核。检查药味和剂数是否正确,称取剂量是否准确,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或掺混异物等。

2.检查调剂员是否违法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毒中药是否超剂量。

3.检查处方所列有特殊要求的药味是否单包并注明用法。

4.处方核对完成确认合格后,在处方上签字并交给调剂员发药。

(四)发药:调剂员发药时要核对患者姓名、取药号、取药剂数,避免发错药;向患者详细交代煎法、服法,需另加“药引”或为外用药时,要说明该情况;提醒患者注意对鲜药保鲜,防止发霉变质;检查附带药品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方可发药。

(五)将处方留存(或复印),按月进行装订并记录。

四、药品拆零销售操作规程

(一)设施要求:药品拆零要有专用的拆零工具、包装袋以及相关的清洁卫生用品等,以确保拆零的药品不受污染。

(二)药品拆零销售程序:

1.药品拆零销售是指销售的单位药品无说明书,必须另附包装袋并填写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方可进行的销售。

2.将拆零销售的药品集中存放在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和说明书,将原包装密封或密闭留存,并将拆零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号、有效期、质量状况等及时登记在“药品拆零销售记录”上。

3.拆零药品时,首先要检查拆零工具是否保持清洁,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拆零;拆零的药品放在包装袋内,并在包装袋上标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拆零完成后将拆零工具清洁消毒,放臵妥善以备下次使用。4.拆零药品要按规定温度条件存放,要求养护员每天对拆零药品进行养护,保证拆零药品的质量合格。

5.销售拆零药品时,要坚持“一问、二看、三核对”,即一问清楚顾客所购的药品,二看清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是否同顾客所需的药品相符,三对即销售的药品要细心核对,防止差错。

6.确认药品、包装袋的内容无差错后,将药品发给顾客并详细说明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7.拆零药品销售完成后,要及时填写“药品拆零销售记录”。

五、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药品销售规程

(一)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验收规程:质量验收员负责对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验收,该类药品到货后,验收人员应依据药品说明书中标注的成分及时分辨出该类药品,并按照其储存条件放入相应的待验区,而后,依照验收程序对该类药品进行实物验收,确保质量合格、数量真实、准确。确认合格后方可上架销售。

(二)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药品养护规程:养护员应将该类药品列为重点养护品种,要求养护人员每天对该类药品进行养护,确保质量合格,以及购销记录相符。发现任何质量问题要及时上报质量管理员。

(三)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销售规程: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不开架销售;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时,应当查验购买者身份证件,并登记其姓名和身份证件号码。一次销售

不得超过2个最小包装,并即时登记“含麻黄碱药品销售记录”;单位剂量麻黄碱类药物含量大于30mg(不含30mg)的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

(四)零售台账要及时进行分析汇总,发现超过正常医疗需求,大量、多次购买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等上述药品的,应当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六、药品陈列及检查操作规程

(一)药品陈列

1.药品陈列要求:质量管理员按照药品剂型、用途以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设臵醒目标志,类别标签要求字迹清晰、放臵准确;药品陈列于销售区域柜台或货架上,摆放整齐有序,避免阳光直射。

2.药品分类要求:处方药、非处方药分区陈列,并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专用标识;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的方式陈列和销售;外用药设臵外用药品专柜;拆零销售的药品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特殊管理的药品和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不得陈列,按有关要求专人负责;冷藏药品放臵在冷藏设备中,按规定对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并保证存放温度符合要求;中药饮片柜斗谱书写正名正字;装斗前认真复核,防止错斗、串斗;定期清斗,防止饮片生虫、发霉、变质;不同批号的饮片装斗前必须清斗并填写清斗记录;非药品在专区陈列,与药品区域明显隔离,并有醒目标志。

(二)陈列药品检查方法:

1.药品养护员依据陈列药品的流动情况,制定养护检查计划,对陈列药品每一个月检查一次,并认真填写“陈列药品检查记录”。

2.药品养护:药品养护员在质量养护检查中,依据陈列药品的外观质量变化情况,抽样进行外观质量的检查;抽样的药品依照“药品外观质量检查要点”,按照药品剂型逐一检查,检查合格的药品填写好“陈列药品检查记录”可继续上架销售;质量有问题或有疑问的品种要立即下柜停止销售,并详细记录,同时上报质量管理员进行复查。3.中药饮片养护:中药饮片要按其特性分类存放,药斗要做到一货一斗,不得错斗、串斗;新进饮片装斗前要填写“清斗记录”,按要求真实、准确记录相关项目;养护员每月检查药斗内饮片质量,防止发生生虫、霉变、走油、结串、串药等现象;夏防季节,对易变质饮片要每天检查;如有变化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并如实填写“中药饮片检查记录”。

4.药品效期管理:根据计算机管理系统近效期药品预警情况,及每月对陈列药品的检查情况,填报“近效期药品催销表”,表格一式三份,质量负责人、养护员、柜组各一份,质量负责人督促营业员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进行销售;养护员每月对近效期商品进行核查,在“近效期

药品催销表”上如实记录已售、退货结论。

七、营业场所冷藏药品的存放

(一)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操作程序

1.冷藏药品收货区应在阴凉或冷藏环境中,不得臵于露天、阳光直射和其它可能改变周围环境温度的位臵。验收员收货前,应查看并确认运输全程温度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后,方可接收货物,在运送冷藏车(冷藏箱)中或者移入药店低温柜进行验收。

2.冷藏药品的验收要在30分钟内完成,验收人员需按照冷藏药品的温度要求及外观质量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立即将药品转入低温柜存放;如对质量不合格或有疑问的药品要及时上报质量管理员待查。

(二)冷藏药品的贮藏、养护操作程序:

1.冷藏药品需存放在可调节温度的低温柜中,养护人员每天两次对低温柜内温湿度进行监测并记录,确保冷藏药品质量合格。

2.低温柜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养护人员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先将药品隔离,暂停销售,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质量管理员。

八、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规程

(一)计算机系统管理规程:

1.采用符合新版GSP要求的软件系统,将GSP规范贯穿

企业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过程,运用该系统对药品的购进、验收、养护、销售、查询进行记录和管理,对质量情况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信息化。2.药店计算机管理员定期对计算机的硬件及软件进行维护,确保系统准确无误运行。依据各质量岗位的工作职责,授予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并设臵登陆名和密码,根据系统设定的质量工作岗位及操作流程,按时做好各项质量工作。任何人不得越权、越岗操作。质量负责人有权根据各部门人员配臵的变化而收回或更改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3.各质量岗位系统操作员对自己的操作行为负责。要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操作相应的管理软件。

4.计算机及相应外设异常时,应及时通报计算机管理员和质量管理负责人进行检查维修。如果软件发生异常应先检测操作系统、参数文件等是否正常;如果是硬件故障应及时进行硬件修理和更换;除系统管理员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外严禁其他人员自行处理异常现象。

5.网络发生异常时应立即报告质量负责人,同时找出发生异常的因素,明确因素后立即进行处理;进行异常处理时应在尽可能保证整体网络不损坏的前提下进行;因网络故障

丢失或毁坏的数据,在系统恢复正常后应立即补上,以保证网络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6.定期做好计算机数据的备份工作。计算机系统运行中涉及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数据应当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储存并按日备份,备份数据应当存放在安全场所,(二)计算机操作规程

1.计算机管理员不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培训, 整体提高员工的计算机及业务操作水平;定期检查系统和数据库安全性,做好各项数据备份工作,一旦发现有不安全的现象时,应立即上报总部并详细记录;每月对各项质量工作进行抽查,通过平台直接将自己的管理贯彻到最终的实际工作上去。

2.各质量岗位操作人员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及时准确掌握药品的购进、验收、养护、销售及特殊药品管理的过程,并自动生成符合GSP规范的工作纪录性文件,确保各项质量工作记录真实、准确、按时完成。对于有电子监管要求的药品按药品电子监管管理制度执行。

3.各岗位的电脑操作员要爱惜设备,对涉及企业商业资料要保密,在未经企业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从企业网络系统内复制或打印任何文件或资料;不得使用非企业使用的任何硬盘、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在企业网络系统内的计算机上使用。

4.计算机管理员负责记录公司所有操作员及其使用电脑、附属设施的购买、使用和维修情况,建立专门档案统一管理。定期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检测,并对其数据、病毒进行检测和清理,保证系统进行正常运行。

2.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篇二

盾构管片是盾构施工的主要装配构件,是隧道的最外层屏障,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载的作用。作为盾构法隧道的永久衬砌结构,盾构管片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影响隧道的防水性能及耐久性能。

目前,管片的类型主要有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球墨铸铁管片、钢管片、复合管片等,其中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是最常用的管片形式,福建省地铁盾构区间也主要以该型管片为主。

福建省的福州市、厦门市已经先后于2010年、2013年开始地铁建设,其中福州市地铁盾构区间施工已全面展开。以福州市为例,由于1号线线路穿越地层组成非常复杂,属于典型的华南地区热带风化花岗岩地层,虽然它与相邻省份城市如广州、深圳等相比有较大的相似性,但福州的地层显得更加破碎,岩土层性质变化更加复杂,且地下水水系复杂。福建省省其他地区的地铁建设也将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这些都对盾构区间的主体结构材料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的抗压、抗渗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编制意义

地铁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一百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地铁建设施工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的质量验收管理,如何进一步提高盾构区间主体结构质量已成为福建省地铁建设的重要一个环节。所以在符合有关规范和强制性条文下,组织制定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验收的地方性标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且较为紧迫。为加强福建省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质量管理,规范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的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福州市地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14年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了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的计划。2014年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闽建科[2014]21号文件《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14年第二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中,下达了《福建省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质量验收规程》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项目,标准制定由福州市地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牵头,技术归口单位为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推动福建省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质量的提升。

2编制过程

根据编制计划,编制组开展了调研和相关资料收集工作。随后于2015年1月21日召开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宣布编制组正式成立,并确定了主、参编单位及人员。编制组重点讨论了编制大纲内容及规程主要章节、编制组成员分工及进度安排;2015年5月10日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规程讨论稿内容,分小组逐条分析、修改、完善,并分工调研任务;2015年11月30日召开了第三次工作会议,形成征求意见稿;标准编制组根据福建省及省外专家意见、建议,形成送审稿;2016年5月25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福州组织召开了《福建省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质量验收规程》审定会。审定会与会专家听取编制情况后认真进行审查,并形成了专家组审查意见,会后该标准送审稿又寄送至上海、广州相关专家进行函审,并形成函审意见;2016年7月19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闽建科[2016]25号文件发布了DBJ/T13-244-2016《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质量验收规程》,并于201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3标准主要条文说明

标准共分为8个章节加五个附录: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钢模;5、钢筋;6、混凝土;7、管片成品验收;8、管片修补、贮存、运输与管理。附录A管片钢模质量验收记录,附录B管片钢筋质量验收记录,附录C管片混凝土质量验收记录,附录D管片成品出厂质量验收记录,附录E管片成品出厂合格证。

标准的编写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相关要求,同时结合福建省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编制的,现将主要条款说明如下。

3.1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福建省盾构法隧道施工用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进场拼装施工前的质量验收,其适用对象为盾构施工拼装前的混凝土管片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质量控制、管片成品出厂验收和管片成品进场验收。

3.2术语

标准适在编写本章术语时,主要参考了《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GB/T 22082、《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 164等国家、行业标准中的相关术语。对标准中涉及的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检漏试验、水平拼装检验、抗弯性能试验、抗拔试验、飞边等术语分别给出了定义。

3.3基本规定

标准的基本规定中对管片生产的管理体系、生产工艺、质量验收内容、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要求以及相关记录表格进行明确。其中为了确保盾构管片的出厂质量,要求在管片生产过程中建设单位或相关的监理单位应派代表驻厂监督管片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过程;同时,为了明确管片生产的验收内容,标准中对管片生产过程的各工序内容进行了划分。

3.4钢模

3.4.1一般规定

钢模的安装、拆卸、精度以及材料质量直接影响了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的质量,在钢模的进场、安装以及拆卸过程中应考虑到对钢模质量的控制。同时结合《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的相关规定,确定了钢模的检验内容包括随机抽取不同套钢模生产的三环管片进行水平拼装成环检验和管片钢模允许偏差等。

3.4.2合模与脱模

脱模剂主要功能为辅助钢模顺利脱模,此外还具有保护混凝土结构表面质量、增加钢模的周转使用次数,降低工程成本等功能。脱模剂的使用应避免对管片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故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避免。

本条规定了采用不同脱模方式时,管片混凝土所需要达到的脱模强度,其管片混凝土脱模强度的指标主要参考了现行行业标准《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JC/T2030的相关规定。管片混凝土在脱模吊运过程中,易出现混凝土微裂缝、因磕碰或振动出现缺棱、掉角现象,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管片成品质量,故将管片混凝土的脱模强度技术要求作为主控项目列为验收内容。为了明确钢模的质量控制内容,本条对管片钢模的允许偏差提出要求,主要指标为宽度、弧线长、靠模夹角间隙、对角线、内腔高度等。

3.5钢筋

3.5.1一般规定

钢筋隐蔽工程直接反映了钢筋工序生产的综合质量,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验收是为了确保受力钢筋等的加工、连接、安装满足设计要求和本标准的相关规定。同时,钢筋骨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管片成品的结构性能,在下料焊接成型及制作之前,应严格控制钢筋骨架的质量。考虑到安全因素,钢筋焊接应使用CO2气体保护焊。

3.5.2原材料

钢筋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量应从严要求。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其次,本条也对钢筋的化学成分等提出了专项性能要求,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钢筋的化学成分或其他性能对钢筋脆断、焊接性能或力学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钢筋进场时和使用前均应加强外观质量的检查,弯曲不直或经弯折损伤、有裂纹的钢筋不得使用;表面有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亦不得使用,以防止影响钢筋握裹力或锚固性能。

3.5.3钢筋加工

本条中钢筋加工形状、尺寸和允许偏差值及检查数量和方法,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已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最外层钢筋(箍筋)规定,此种情况下截面尺寸减两倍保护层厚度后将直接得到箍筋外廓尺寸,故本条将原规范的箍筋内尺寸改为外廓尺寸。

3.5.4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

为了确保混凝土管片构件结构性能本条规定了混凝土管片钢筋骨架中钢筋牌号、规格和数量、受力钢筋的安装位置以及锚固方式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3.6混凝土

3.6.1一般规定

本条中的设计规定龄期是指混凝土在掺加矿物掺合料后,设计部门根据矿物掺合料的掺加量及结构设计要求,所规定的标准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采用蒸汽养护的构件,其标准养护龄期按蒸养等效龄期与标准养护条件下龄期之和计算。其次,管片出厂时混凝土实际抗压强度等均能达到C60以上,故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在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时,宜采用标准尺寸的混凝土试件。同时,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根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等国家现行标准,采用各种检测方法推定结构中的混凝土强度。应指出,通过检测得到的推定强度可作为结构是否需要处理的依据。

3.6.2原材料

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的种类主要有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等,对各种矿物掺合料,均应有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矿物掺合料的掺量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质量证明文件包括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同时,考虑到地铁盾构工程是100年结构耐久设计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挥粉煤灰的填充效应、微集料效应等,从而提高管片成品质量及耐久性能,本标准中规定了应采用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中I级技术要求的粉煤灰。

3.6.3配合比设计

管片混凝土属于高强抗渗混凝土,其设计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本标准是根据福建省混凝土技术水平的发展现状提出,在管片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拌合用水等都可能含有氯离子,可能引起管片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锈蚀,应严格控制其氯离子含量。混凝土碱含量过高,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碱骨料反应。除了应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外,设计也可能有更严格的规定,所生产的管片混凝土都应满足设计要求。

3.6.4混凝土生产

适宜混凝土振捣方式的选择可以避免混凝土表面气泡的出现、漏振或过振现象的出现;钢筋骨架在模具内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先定位,浇筑时混凝土留置试件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养护条件、养护工艺的确定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的增长有重要影响,在管片生产过程中,应根据配合比、季节等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养护技术方案,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保证管片混凝土构件性能的增长。

3.7管片成品验收

3.7.1一般规定

本条规定了管片成品在进场拼装施工前的质量验收分类、出厂检验项目以及型式检验项目,有利于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机构等对管片质量的控制,确保盾构施工质量安全。同时,对管片的标记进行了相关规定,管片标记、编号的作用是便于其质量的可追溯性,对于采用倒班作业的生产厂家,还应增加生产流水号。

3.7.2管片成品出厂验收

混凝土管片出厂时,应对其构件强度、同条件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抗渗等级进行检验。其次,混凝土管片制作完后,应对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以及水平拼装的偏差进行检查,并作出检查记录。同时,管片防迷流方面的相关规定有利于确保地铁运营质量安全,管片的防迷流设计要求管片之间的连接,在管片制造出厂前和拼装连接时,要将外引防迷流垫圈中的水泥砂浆清除,使之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在装配时,一定要将螺栓拧紧,使二者紧密结合。

3.7.3管片成品进场验收

本条根据福建省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的相关管理办法对盾构管片进场后的实体构件检验验收进行了明确,当盾构管片在生产过程中监理单位有派代表驻场监督盾构管片生产过程和检测过程时,可只采用出厂前抽检数量不少于同一检验批管片总数5%的管片构件回弹强度报告作为管片构件强度进场验收资料。当盾构管片在生产过程中监理单位未派代表驻场监督盾构管片生产过程和检测过程时,生产厂除应提供抽检数量不少于同一检验批管片总数的5%的管片构件回弹强度报告作为管片构件强度进场验收资料外,还要现场抽取不少于同一检验批管片总数的1%,采用回弹法对管片构件强度进行测试。

3.8管片修补、贮存、运输与管理

3.8.1管片成品修补

混凝土管片制成后,在吊装、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混凝土管片磕碰、掉角现象,为了确保混凝土管片的出厂质量,应及时对破损管片进行修补。针对不同的缺陷,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适宜的修补工艺和修补材料。

3.8.2管片贮存、运输与管理

本条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确保管片生产、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的质量。管片码放高度需要结合存放场地的地基承载力、管片出模强度和管片承压强度等相关因素验算后确定。当采用内弧面向上的方法贮存时,各层垫木应位于同一直线,两条直线相交于管片圆心;采用单片侧立方法贮存时,上下层管片应一一对应,不得错位。运输管片时,每层之间应有支垫且必须稳固,同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碰撞损伤。

3.9附录

为了便于标准验收内容的贯彻实施,本标准有增加了五个附录,均为记录、表格性附录,包含管片钢模、钢筋、混凝土、管片成品质量验收记录以及出厂合格证等。

4结语

3.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管理规程 篇三

摘要:在育肥饲养研究基础上,制定本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标准。标准对环境要求、牛舍建设、饲养管理技术、适时出栏、疾病防治、兽药的使用原则及卫生消毒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关键词: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标准

中图分类号: S835.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49

随着人工授精技术在奶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奶公犊的留种比例极小,大批奶公犊只供肥育用。围绕着如何养好和充分利用奶公犊资源,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饲养方法,效果参差不齐。清镇奶牛场为了去粗取精,在进行了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研究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制定了本技术操作规程。

1 标准规定

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的养殖环境、牛舍建设、饲养管理技术、出栏时机、疾病防治、卫生消毒、兽药的使用原则等。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清镇奶牛场对奶公犊的养殖。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NY/T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128《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NY/5126《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T5030-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T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3 环境要求

奶公犊养殖基地要远离工业三废污染区域,基地要远离城市、公路和屠宰场,防止城市污水的污染和预防疾病的传播。其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88的要求,青饲料种植地的重金属含量要求要低于国家允许标准。

4 牛舍建设

4.1 犊牛舍选址

犊牛舍选址应在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修建。在修建时必须对土壤进行翻新和消毒处理。

4.2 牛舍建造的基本要求

4.2.1 牛舍面积 一般在9~10平方米,门高1.8~2米,宽1~1.2米。

4.2.2 牛舍内壁及地面建设要求 牛舍内墙四周需用水泥打1.5米高的贴角线,牛舍要求混凝土打底,有4~5度的坡度,并建好防滑线。

4.2.3 牛床 牛床是牛采食和休息的地方,坚固耐用。成年牛每头占牛床位置长约1.8米,宽1.3米,牛床由前向后应有2~3度的坡度。

4.2.4 拴牛栏 拴牛栏位于牛栏及饲槽之间,栏架用钢管或角钢制作,高度为1.4~1.5米,固定焊牢。

4.2.5 饲槽 饲槽位于拴牛栏前。饲槽底面必须高于牛床前沿0.2~0.3米,内空宽度0.5米,槽底建成弧形;饲槽上面要设供水管和阀门;饲槽两端设排水孔。

4.2.6 喂料通道 喂料通道位于饲槽前面,通道宽1.5米。

4.2.7 排粪尿沟 粪尿沟最常见的是明沟,沟宽0.3~0.35米。为便于排水,应由中间向两边出水口(或一边向另一边出水口)有约6%的坡度,最浅处为0.05米,最深处不宜超过0.3米。

4.2.8 运动场 运动场应有1.5米的围墙,面积可根据土地条件确定,有条件的可大一点,无条件的可小一点。

5 饲养管理技术

5.1 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

初生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粘液,断脐,并排出脐内污物,然后用5%碘酒消毒,擦干牛体,进行称重,戴耳号。犊牛出生后1个小时内,必须吃到初乳,喂量应不少于1公斤。

5.2 育肥分期

育肥分为三个阶段,即犊牛期(0~6月龄)、育成期(7~12月龄)、肥育期(13~18月龄)。

5.2.1 犊牛期 采用低奶量、早期断奶的方法。犊牛l~7日龄,每头每日饲喂初乳5~6公斤,从8日龄开始饲喂常乳或代乳,并训练采食干草和犊牛料,1月龄左右犊牛能够正常吃草料,40日龄断奶饲喂法和41~180日龄饲喂法(见表1和表2)。

玉米68%、熟豆饼28%、骨粉1%、食盐1%、矿物质添加剂1%、多种维生素0.01%。

5.2.2 育成期 育成期采取舍饲育肥方法,粗饲料以黑麦草、青贮玉米、秸杆或杂草等为主,少量补给精料。育成期精料配方是:玉米58%、麸皮28%、熟豆粕11%、磷酸氢钙1%、食盐1%、预混料1%。预混料中含有徽量元素、复合多维和复合酶制剂。饲喂方法:采取控制饲料给量,利用小型铡切机械将青粗饲料切割成10厘米左右长短, 人工按比例拌和为简单的全混料投喂, 饲喂方式:每天饲喂2次,上午8~9点和晚间6~7点,自由饮水(见表3)。

5.2.3 肥育期 仍然采取舍饲育肥方法,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比例加强,提高精饲料比例。肥育期精料配方是:玉米54%,麸皮25%,熟豆粕18%,磷酸氢钙1%,食盐1%,预混料1%(见表4)。

6 适时出栏

奶公犊饲养18个月,体重达到500公斤左右即可出栏,此时的奶公犊肌肉丰满,膘情良好,是出栏及屠宰的最佳时机,若此时不出栏,虽采食量增加,但增重速度明显减慢。因此适时出栏可达到既降低成本又增加奶公犊育肥的经济效益。

7 疾病防治

疾病的诊疗应由动物防疫部门取得兽医行医许可证的人员负责。奶公犊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进行预防免疫,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确需使用治疗用药的,需在畜牧兽医人员的指导下按NY/T 5125的要求执行,禁止使用未经兽药管理部门批准的兽药。允许使用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钙、磷、硒、钾等补充药、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剂、酸化剂、局部止血药、收敛药和助消化药、微生态制剂。慎用作用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兽药、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禁止使用催眠镇静药和肾上腺素等兽药。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依照《动物防疫法》规定执行。由动物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定期对牛群进行布病、结核病的检疫,定期对牛群进行驱虫。

8 卫生消毒

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对牛舍、料、水槽进行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也可采用次氯酸盐、生石灰、氢氧化钠、高锰酸钾。

作者简介:金睿,硕士,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养殖教学与科研。

摘要:在育肥饲养研究基础上,制定本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标准。标准对环境要求、牛舍建设、饲养管理技术、适时出栏、疾病防治、兽药的使用原则及卫生消毒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关键词: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标准

中图分类号: S835.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49

随着人工授精技术在奶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奶公犊的留种比例极小,大批奶公犊只供肥育用。围绕着如何养好和充分利用奶公犊资源,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饲养方法,效果参差不齐。清镇奶牛场为了去粗取精,在进行了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研究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制定了本技术操作规程。

1 标准规定

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的养殖环境、牛舍建设、饲养管理技术、出栏时机、疾病防治、卫生消毒、兽药的使用原则等。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清镇奶牛场对奶公犊的养殖。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NY/T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128《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NY/5126《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T5030-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T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3 环境要求

奶公犊养殖基地要远离工业三废污染区域,基地要远离城市、公路和屠宰场,防止城市污水的污染和预防疾病的传播。其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88的要求,青饲料种植地的重金属含量要求要低于国家允许标准。

4 牛舍建设

4.1 犊牛舍选址

犊牛舍选址应在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修建。在修建时必须对土壤进行翻新和消毒处理。

4.2 牛舍建造的基本要求

4.2.1 牛舍面积 一般在9~10平方米,门高1.8~2米,宽1~1.2米。

4.2.2 牛舍内壁及地面建设要求 牛舍内墙四周需用水泥打1.5米高的贴角线,牛舍要求混凝土打底,有4~5度的坡度,并建好防滑线。

4.2.3 牛床 牛床是牛采食和休息的地方,坚固耐用。成年牛每头占牛床位置长约1.8米,宽1.3米,牛床由前向后应有2~3度的坡度。

4.2.4 拴牛栏 拴牛栏位于牛栏及饲槽之间,栏架用钢管或角钢制作,高度为1.4~1.5米,固定焊牢。

4.2.5 饲槽 饲槽位于拴牛栏前。饲槽底面必须高于牛床前沿0.2~0.3米,内空宽度0.5米,槽底建成弧形;饲槽上面要设供水管和阀门;饲槽两端设排水孔。

4.2.6 喂料通道 喂料通道位于饲槽前面,通道宽1.5米。

4.2.7 排粪尿沟 粪尿沟最常见的是明沟,沟宽0.3~0.35米。为便于排水,应由中间向两边出水口(或一边向另一边出水口)有约6%的坡度,最浅处为0.05米,最深处不宜超过0.3米。

4.2.8 运动场 运动场应有1.5米的围墙,面积可根据土地条件确定,有条件的可大一点,无条件的可小一点。

5 饲养管理技术

5.1 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

初生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粘液,断脐,并排出脐内污物,然后用5%碘酒消毒,擦干牛体,进行称重,戴耳号。犊牛出生后1个小时内,必须吃到初乳,喂量应不少于1公斤。

5.2 育肥分期

育肥分为三个阶段,即犊牛期(0~6月龄)、育成期(7~12月龄)、肥育期(13~18月龄)。

5.2.1 犊牛期 采用低奶量、早期断奶的方法。犊牛l~7日龄,每头每日饲喂初乳5~6公斤,从8日龄开始饲喂常乳或代乳,并训练采食干草和犊牛料,1月龄左右犊牛能够正常吃草料,40日龄断奶饲喂法和41~180日龄饲喂法(见表1和表2)。

玉米68%、熟豆饼28%、骨粉1%、食盐1%、矿物质添加剂1%、多种维生素0.01%。

5.2.2 育成期 育成期采取舍饲育肥方法,粗饲料以黑麦草、青贮玉米、秸杆或杂草等为主,少量补给精料。育成期精料配方是:玉米58%、麸皮28%、熟豆粕11%、磷酸氢钙1%、食盐1%、预混料1%。预混料中含有徽量元素、复合多维和复合酶制剂。饲喂方法:采取控制饲料给量,利用小型铡切机械将青粗饲料切割成10厘米左右长短, 人工按比例拌和为简单的全混料投喂, 饲喂方式:每天饲喂2次,上午8~9点和晚间6~7点,自由饮水(见表3)。

5.2.3 肥育期 仍然采取舍饲育肥方法,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比例加强,提高精饲料比例。肥育期精料配方是:玉米54%,麸皮25%,熟豆粕18%,磷酸氢钙1%,食盐1%,预混料1%(见表4)。

6 适时出栏

奶公犊饲养18个月,体重达到500公斤左右即可出栏,此时的奶公犊肌肉丰满,膘情良好,是出栏及屠宰的最佳时机,若此时不出栏,虽采食量增加,但增重速度明显减慢。因此适时出栏可达到既降低成本又增加奶公犊育肥的经济效益。

7 疾病防治

疾病的诊疗应由动物防疫部门取得兽医行医许可证的人员负责。奶公犊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进行预防免疫,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确需使用治疗用药的,需在畜牧兽医人员的指导下按NY/T 5125的要求执行,禁止使用未经兽药管理部门批准的兽药。允许使用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钙、磷、硒、钾等补充药、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剂、酸化剂、局部止血药、收敛药和助消化药、微生态制剂。慎用作用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兽药、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禁止使用催眠镇静药和肾上腺素等兽药。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依照《动物防疫法》规定执行。由动物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定期对牛群进行布病、结核病的检疫,定期对牛群进行驱虫。

8 卫生消毒

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对牛舍、料、水槽进行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也可采用次氯酸盐、生石灰、氢氧化钠、高锰酸钾。

作者简介:金睿,硕士,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养殖教学与科研。

摘要:在育肥饲养研究基础上,制定本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标准。标准对环境要求、牛舍建设、饲养管理技术、适时出栏、疾病防治、兽药的使用原则及卫生消毒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关键词: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标准

中图分类号: S835.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49

随着人工授精技术在奶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奶公犊的留种比例极小,大批奶公犊只供肥育用。围绕着如何养好和充分利用奶公犊资源,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饲养方法,效果参差不齐。清镇奶牛场为了去粗取精,在进行了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研究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制定了本技术操作规程。

1 标准规定

奶公犊快速育肥饲养的养殖环境、牛舍建设、饲养管理技术、出栏时机、疾病防治、卫生消毒、兽药的使用原则等。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清镇奶牛场对奶公犊的养殖。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NY/T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128《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NY/5126《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T5030-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T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3 环境要求

奶公犊养殖基地要远离工业三废污染区域,基地要远离城市、公路和屠宰场,防止城市污水的污染和预防疾病的传播。其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88的要求,青饲料种植地的重金属含量要求要低于国家允许标准。

4 牛舍建设

4.1 犊牛舍选址

犊牛舍选址应在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修建。在修建时必须对土壤进行翻新和消毒处理。

4.2 牛舍建造的基本要求

4.2.1 牛舍面积 一般在9~10平方米,门高1.8~2米,宽1~1.2米。

4.2.2 牛舍内壁及地面建设要求 牛舍内墙四周需用水泥打1.5米高的贴角线,牛舍要求混凝土打底,有4~5度的坡度,并建好防滑线。

4.2.3 牛床 牛床是牛采食和休息的地方,坚固耐用。成年牛每头占牛床位置长约1.8米,宽1.3米,牛床由前向后应有2~3度的坡度。

4.2.4 拴牛栏 拴牛栏位于牛栏及饲槽之间,栏架用钢管或角钢制作,高度为1.4~1.5米,固定焊牢。

4.2.5 饲槽 饲槽位于拴牛栏前。饲槽底面必须高于牛床前沿0.2~0.3米,内空宽度0.5米,槽底建成弧形;饲槽上面要设供水管和阀门;饲槽两端设排水孔。

4.2.6 喂料通道 喂料通道位于饲槽前面,通道宽1.5米。

4.2.7 排粪尿沟 粪尿沟最常见的是明沟,沟宽0.3~0.35米。为便于排水,应由中间向两边出水口(或一边向另一边出水口)有约6%的坡度,最浅处为0.05米,最深处不宜超过0.3米。

4.2.8 运动场 运动场应有1.5米的围墙,面积可根据土地条件确定,有条件的可大一点,无条件的可小一点。

5 饲养管理技术

5.1 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

初生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粘液,断脐,并排出脐内污物,然后用5%碘酒消毒,擦干牛体,进行称重,戴耳号。犊牛出生后1个小时内,必须吃到初乳,喂量应不少于1公斤。

5.2 育肥分期

育肥分为三个阶段,即犊牛期(0~6月龄)、育成期(7~12月龄)、肥育期(13~18月龄)。

5.2.1 犊牛期 采用低奶量、早期断奶的方法。犊牛l~7日龄,每头每日饲喂初乳5~6公斤,从8日龄开始饲喂常乳或代乳,并训练采食干草和犊牛料,1月龄左右犊牛能够正常吃草料,40日龄断奶饲喂法和41~180日龄饲喂法(见表1和表2)。

玉米68%、熟豆饼28%、骨粉1%、食盐1%、矿物质添加剂1%、多种维生素0.01%。

5.2.2 育成期 育成期采取舍饲育肥方法,粗饲料以黑麦草、青贮玉米、秸杆或杂草等为主,少量补给精料。育成期精料配方是:玉米58%、麸皮28%、熟豆粕11%、磷酸氢钙1%、食盐1%、预混料1%。预混料中含有徽量元素、复合多维和复合酶制剂。饲喂方法:采取控制饲料给量,利用小型铡切机械将青粗饲料切割成10厘米左右长短, 人工按比例拌和为简单的全混料投喂, 饲喂方式:每天饲喂2次,上午8~9点和晚间6~7点,自由饮水(见表3)。

5.2.3 肥育期 仍然采取舍饲育肥方法,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比例加强,提高精饲料比例。肥育期精料配方是:玉米54%,麸皮25%,熟豆粕18%,磷酸氢钙1%,食盐1%,预混料1%(见表4)。

6 适时出栏

奶公犊饲养18个月,体重达到500公斤左右即可出栏,此时的奶公犊肌肉丰满,膘情良好,是出栏及屠宰的最佳时机,若此时不出栏,虽采食量增加,但增重速度明显减慢。因此适时出栏可达到既降低成本又增加奶公犊育肥的经济效益。

7 疾病防治

疾病的诊疗应由动物防疫部门取得兽医行医许可证的人员负责。奶公犊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进行预防免疫,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确需使用治疗用药的,需在畜牧兽医人员的指导下按NY/T 5125的要求执行,禁止使用未经兽药管理部门批准的兽药。允许使用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钙、磷、硒、钾等补充药、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剂、酸化剂、局部止血药、收敛药和助消化药、微生态制剂。慎用作用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兽药、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禁止使用催眠镇静药和肾上腺素等兽药。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依照《动物防疫法》规定执行。由动物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定期对牛群进行布病、结核病的检疫,定期对牛群进行驱虫。

8 卫生消毒

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对牛舍、料、水槽进行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也可采用次氯酸盐、生石灰、氢氧化钠、高锰酸钾。

4.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篇四

为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管理,提高病理诊断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临床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规范,特制定该标准。所有开展临床病理诊断工作的医疗机构病理科均适用该标准。

一、病理科的设置及基本条件

(一)病理科的设置

病理科是一个专业性强、技术含量和业务要求很高的科室,其设置和基本条件均应有严格的要求。

1.一级各类医院及二级中医、口腔、传染病、皮肤病、整形外科等医院原则上不要求设立病理科。

2.三级各类医院及二级综合、中西医结合、肿瘤、儿童及妇产科专科医院具备条件者可设立病理科。

3.虽属上述级别医院,但年病理检查例数少于2000例(不包括细胞学)者,原则上不宜建立病理科。

4.未设立病理科的医院,其病理诊断任务由邻近的二级以上医院病理科承担,不得擅自委托其他地区的医院病理科或独立的病理诊断实验室承担。

5.医院如新成立病理科,应由病理质控分中心根据当地病理科水平和发展的需要,对申请医院的病理科人员、设备等条件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决策的依据。

6.常规组织病理诊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8000例(次)/年,三级乙等综合医院≥4000例(次)/年,二级医院应≥2000例(次)/年。对于常规组织病理诊断例数不达标的医院,病理科医生每年应到三甲医院业务培训三个月;或根据地域条件等实际情况,采用相邻若干医院共同组建病理诊断中心的方式解决。

7.开设病理科的医院,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项目中必须有“病理科”的登记。

8.医院病理科应该是独立的科室建制,一个医疗机构只能设置一个病理科。为适应医院临床学科的发展和需求,提倡发展病理亚专科化,包括细胞病理、消化病理、肾病理、血液病理、神经病理、眼病理、皮肤病理等。病理科以外的其他科室及其下属的实验室不应从事病理检查及诊断工作。

(二)病理科人员的数量

病理科业务人员的素质和数量是保证病理诊断质量的最基本条件,各级医院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派素质优良的人员从事病理工作。

1.病理科人员的数量,应根据各医院的实际病理检查数量,结合医院床位数量及医院的级别而确定。

2.病理医师的数量按照每100张床位1~2名配备,同时按1:1的比例配备技术人员和相关辅助人员。3.三级以上医院因教学、科研、病理专科化及开展新业务的需要,病理医师和技术人员的编制人数还应提高。

4.医师与技术及辅助人员比例不得大于1:1,分工必须明确,技术员与医师不得相互兼职,也不得兼任非病理专业工作,如内窥镜检查、外科手术等工作。5.二级医院至少有2名医生具有出具病理诊断报告资格;三级医院至少有5名医生具有出具病理诊断报告资格、至少2名医生具有出具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资格。

(三)病理医师的任职要求

1.病理医师应当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医师注册资格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2.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医师应当经过病理诊断专业知识培训或专科学习3年以上,并考核合格。

3.独立签署病理诊断报告者,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需要从事组织病理学诊断工作4年以上。病理医师担任住院医师期间,对小活检病例、初诊的恶性肿瘤、交界性病变、疑难及罕见病例的诊断,原则上均需经过上级医师复核后才能签发报告。

4.开展专科病理诊断(如肾穿刺病理、眼科病理、骨髓涂片检查)者,应另行专科病理培训3-6个月。

5.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会诊工作原则上需由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承担,无条件者也可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承担,以上人员需经过快速冷冻病理诊断的专业培训。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不可强行要求病理科开展此项工作,若需要应请上级医院相应的病理医师会诊。

6.病理科主任应当具有医学专科以上学历和病理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10年以上,三级医院病理科主任应具有副高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病理科的业务范围

病理检查和诊断工作应能满足医院临床工作的需要,应能开展

1.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学诊断,包括切取、咬取活检,内窥镜钳取活检及穿刺活检。

2.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

3.细胞病理学诊断,包括脱落细胞学、膜式细胞学、液基细胞学、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

4.三级医院开展免疫组化染色的种类应在30种以上,二级医院依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开展免疫组化染色,已经开展的免疫组化染色项目应有良好的室内质控记录

5.三级医院应能开展术中快速诊断。

6.三级医院开展组织化学染色种类在10种以上,二级医院在5种以上。7.参加医院的临床病理讨论会。8.三级医院应能开展病理会诊工作。

9.三级医院有条件者,应开展分子病理检测。10.有条件者,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11.尸体解剖(有条件的病理科开展)。

(五)病理科的用房 1.病理科应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工作用房。

2.二级医院病理科应设有标本检查取材室、常规病理技术室、病理诊断室、细胞学制片室、病理档案室。

3.三级综合医院病理科除以上用房外,还应当设置接诊工作室、标本存放室、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室、免疫组织化学室和分子病理检测室等。4.三级医院病理科应当具有与其病理诊断项目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如:会诊室、电脑管理室、资料室、学术活动室、小库房、值班室等;教学基地应有独立的进修医师学习、工作室。

(六)病理科基本仪器设备 诊断用设备

1.双目带光源的显微镜1台/医师,1-2台/技术室。

2.三级医院病理科应装备多人共览显微镜、显微摄影及投影设备、荧光显微镜、病理科管理系统等。

3.有条件者与手术室间需有传真设备,传真冷冻切片报告;或与手术室间安装可视对讲设备,方便外科医师与病理科沟通。4.大体标本摄影设备。

技术室基本设备 1.程控自动脱水机 2.石蜡包埋机 3.石蜡切片机 4.漂烘仪 5.自动染色机 6.细胞离心机

7.液基细胞制片设备 8.冰箱 9.恒温箱 10.空调 11.通风橱 12.排风设备

三级医院要求配备

1、冰冻切片机

2、免疫组化自动染色机

3、自动打号机

4、有条件者可配置PCR仪、FISH检测仪器电镜、超薄切片机、切片数字化扫描仪、远程会诊系统等

病理科特殊设备

1.病理科应布局合理,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划分清晰。

2.取材室:标本取材台应有直排风装置、专用下水道、粉碎机、空调。3.4.5.6.7.8.9.制片室:排风设备、专用下水道、空调。标本存放室:排风设备。

有条件者,设置标本传送专用管道。

标本接收室、取材室应有紫外灯等消毒设备。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独立的尸检室及配套设施。有条件者应建立标准的分子病理室。

专业参考图书,病理科业务涉及临床各学科,所需工具书范围广且查阅使用频率高,医院应提供病理科专用图书资料。

(七)病理科规章制度

1.主任、副主任、病理医师、科秘书、住院总、技术室负责人、技术员等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有科内切片复核和科内会诊制度及相应的落实记录。3.有病理技术规范和病理诊断规范。4.有传染病和废弃物管理制度。5.有资料管理和借阅制度。

二、病理科工作质量控制规程

(一)标本送检及组织固定规范

1.因诊断需要取自人体的组织、细胞等应按病理送检项目的要求,及时完整送病理科检查。对于私自留取标本者,应有批评、教育和惩罚性措施。

2.病理标本及相对应的病理检查申请单转送到病理科,各环节需要有核对和签字,以保证标本的可追溯性;要保证病理标本的及时和充分固定。

3.标本和申请单的核对人、标本的标记、标本转送人和病理科标本接收人应有登记和相关人员的签字。

4.医院应召集相关科室以建立标本核对、送检交接登记和互签字制度。5.除有特殊要求外,标本必须使用4%中性甲醛固定,固定液的量应为组织体积的5-10倍。

6.标本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7.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及时切开。标本充分固定的时间最好大于6小时。

(二)病理申请单填写规范

1.申请单上必须填写清楚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送检科室和日期。2.申请单应填写患者临床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检验、影像)结果、手术所见及临床诊断。

3.申请单上须注明取材部位、标本件数。

4.既往曾做过病理检查者,需注明病理号和病理诊断结果。5.须注明是否为传染性标本,如乙肝、丙肝血清学、HIV等。6.申请单字迹清晰、保持整洁,不得有体液和血液污染。7.病理申请单必须有申请医师的签字(盖章),医师的名字易辨认。

(三)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

病理医师通过肉眼仔细观察标本,判断病变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与切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挑选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材,做病理切片。取材必须遵从一定的规范,才能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提供准确的TNM分期信息和其他与治疗和估计预后相关的信息。取材规范可参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或其他病理取材专著。

1.标本的检查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承担。

2.取材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做到对病变心中有数。

3.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申请单与标本应有双标志和双核对。

4.标本检查和取材应按照有关的操作规范进行。

5.应当对标本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6.应有取材工作记录单,取材结束后必须核对组织块。7.组织块的编号应该每块分别编号,一一对应。

8.取材后的标本、小活检的标本容器应妥善保存,保存至病理诊断书发出后的2周。

9.剩余的病理标本属于医疗废弃物,应按照专门的规定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四)常规病理制片规范

常规病理切片是指组织块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的全过程,由于环节多,极易出现差错,因此应特别注意质控和核对。制片应参照相应的技术规范,以保证切片质量。

1.包埋、切片后,要对蜡块、切片、取材工作记录单三相核对,以保证不出差错。

2.有针对不同组织(如小活检、骨组织、淋巴结等)优化制片、染色流程,以保证切片质量。

3.制片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应立即与有关的病理医师联系,并报告科主任,查清事实,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4.内镜小活检、穿刺等必须连续切片8片以上。5.常规制片应在取材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6.优质切片率>90%。

(五)病理诊断规范、复查制度、科内会诊制度

病理诊断是病理医师根据大体标本、显微镜下病理组织学改变,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以及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和分子病理学结果,综合运用病理医师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得出最后诊断。病理诊断医师需要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训练,并对诊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权衡,只对有把握的疾病做出诊断,对于不熟悉的疾病,应提交科内会诊或院际会诊,从而避免误诊、漏诊。1.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是否相符。

2.必须详细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

3.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

4.有上级病理医师会诊制度,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5.对不能及时发出病理诊断书者,应有迟发报告,并向临床医师说明迟发的原因。

6.疑难病例,应由上级病理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7.病理医师应当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书提供解释说明。8.有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并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字。9.病理石蜡切片诊断准确率>98%。10.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率>95%。

(六)病理诊断书制作规范

病理诊断书是重要的医疗文件,病理诊断书不仅是疾病诊疗的依据,也是法律文书,诊断书中的各项内容均应准确填写,字迹清楚,有条件的应用电脑打印,病理诊断书上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涂改。病理诊断书应由病理医师本人盖名章或亲笔签署。

1.病理诊断书中应有基本资料,包括病理编号、送检标本的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取材部位、门诊号和/或住院号。2.标本的大体描述、病理诊断。3.其他需要说明或建议的内容。

4.病理诊断医师签名(盖章)及其签发的时间。

5.病理诊断书中的诊断应使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的规范术语。

6.病理诊断书应在3~5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病例、特殊标本、需进一步做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检查等病例除外,但应及时出具迟发报告,并说明原因。7.严禁出具假病理诊断书,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诊断书。

8.病理诊断书(迟发报告)应及时发给相应的临床科室或门诊查询中心,相关科室的病理诊断书接收人应有签字记录。

(七)细胞学诊断的规范

1.细胞病理学诊断医师必须是有资质的病理医师,并受过专门的培训。

2.穿刺细胞学标本的采集,应该由有该医疗操作资质的病理医师或临床医师执行,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进行细胞学诊断时,应仔细核对申请单与涂片是否相符。

4.细胞病理诊断书应在2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病例、特殊病例和需要进一步做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者除外。

5.细胞病理诊断书应有出具该细胞病理诊断书的本人盖名章或亲笔签署。

(八)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含快速石蜡切片)诊断的规范

术中快速病理切片诊断是临床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就与手术方案有关的疾病诊断问题请求病理医师快速进行的紧急会诊,需要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之间密切合作。快速切片诊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误诊的可能性。

1.应有制度保证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使用指征,防止快速病理诊断的滥用。2.应有相应的制度禁止不适合开展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情形。3.单件标本的取材、冷冻切片制片应在15分钟内完成,从标本送达到作出快速病理诊断原则上应在30分钟内完成。

4.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仅作为手术中治疗的参考,不是最终病理诊断。5.临床医生应在术前向病人或患者家属介绍冷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局限性,签署冷冻快速病理诊断知情同意书。

6.对于难以明确诊断、交界性病变、送检组织不适宜等状况,病理医师可以不作出明确诊断,等待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

7.冷冻切片的病理诊断书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可传真),同时口头或电话告知。8.从标本接收到发出快速病理诊断的时间,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注明。9.冷冻切片病理诊断书应由病理医师本人盖名章或亲笔签署。

(九)尸体解剖病理诊断的规范

尸体解剖是通过剖开检查器官,并取材制片,加上特殊病理学检查,做出最终病理诊断的过程。尸体解剖是确诊病人死亡的重要手段,也是举行临床病理讨论会的先决条件,对临床各科医师认识疾病、鉴别诊断、改进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价值。尸体解剖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参加尸体解剖的病理医师和技术人员必须有相应的资质。

2.必须有临床医师签署的死亡证明;或卫生主管部门的尸检委托书。3.须事先征得死者家属的同意,签署尸体解剖同意书。

4.尸体解剖需要将病人的脏器全部或部分取出,且不能还纳,必须向死者家属和/或单位负责人说明,并在尸体解剖同意书中予以确认。

5.涉及刑事案件的尸体解剖,应当到当地司法部门规定或指定的医学院校、医院或法医部门进行。

6.开展尸体解剖的单位,应建立完整的尸体解剖档案。7.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书应在3个月内发出。

8.尸体解剖标本应至少保存至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书发出后半年,涉及纠纷和刑事案件者除外。

9.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书应由进行和负责尸体解剖的病理医师盖名章或亲笔签署。

(十)特殊染色操作的规范

特殊染色也称组织化学染色,是利用不同组织对化学染料的亲合特性不同,从而染出不同的效果,以作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因此,必须保证特殊染色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正确的病理诊断。1.进行特殊染色的技术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

2.每一批次的特殊染色必须设阳性对照,可利用组织中的内对照。3.每种特殊染色,必须有本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规程。

4.更换新的染色试剂后,必须使用染色阳性和阴性组织进行验证,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和染色切片档案,相关档案保留2年。

5.特殊染色时所产生的有毒的污染性液体应专门回收,严禁随处倾倒。

6.特殊染色结果不能作为最终诊断,必须由病理医师结合形态学综合判断,并将染色结果整合到病理诊断书中。

(十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规范

免疫组化染色已经成为现代病理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准确的免疫组化染色极大地帮助病理诊断,或提供准确的分子治疗靶标;而不准确的免疫组化染色反而产生误导,造成误诊。因此必须对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 的质控,对技术人员和病理医师进行培训,保证准确的染色结果和正确的结果判读。

1.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特殊的技术,相关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2.每一批次的免疫组化染色必须设阳性对照,可利用组织中的内对照。3.必须建立本实验室每种免疫组化染色的操作规程,并及时更新。

4.更换不同批次抗体后,需要有用阳性和阴性组织进行有效性验证,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和染色切片档案,相关档案保留2年。5.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液体(如DAB)应专门回收,严禁随处倾倒。6.病理医师必须熟悉各种抗体染色结果,阳性信号表达部位、其诊断应用范围,以期做到正确的结果判读。

7.单纯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不能作为最终诊断,必须由病理医师结合形态学综合判断,并将染色结果整合到病理诊断书中。

(十二)分子病理检测

其他分子诊断技术如PCR、FISH、流式等用于病理诊断的实验室检查,实验室应该通过省级病理质控中心认证、人员应该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开展工作。

(十三)病理档案管理制度

病理申请单、病理切片、蜡块、阳性的细胞学涂片等,是重要的病历资料,病理科必须加强对以上档案的管理,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满足病人的医疗需要和医学科研的需要。

1.三级医院病理科,应配备计算机图文报告系统,并对病理资料进行计算机管理。

2.所有的病理档案必须上锁,并有专人管理。

3.有完善的科内、院内人员病理档案的调阅、切片借阅制度,并严格执行。4.病理切片、蜡块和阳性细胞学涂片保存期限为15年,阴性细胞学涂片为1年。

5.应根据病历管理和会诊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病人(或家属)的切片、涂片等资料的借阅和会诊制度。

(十四)院际病理会诊制度

院际病理会诊是指病人或家属带病理切片、蜡块等来院会诊,少部分为病理同行携切片前来会诊。院际病理会诊是病人明确疾病病理诊断的重要途径,但同时因为病理会诊医师掌握的临床资料少,病史不全面等原因,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并告知病人病理会诊的局限性,病理会诊意见仅供原病理诊断医师参考。

1.建立完善的病理会诊制度,告知病人本院的病理会诊工作流程和预计的病理会诊时间。

2.病理会诊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当地的物价规定。

3.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病理医师才能接受院外的病理会诊。

4.对病理诊断时间较久的病例,应考虑到当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诊断标准,对疾病进行一定的解释。5.病理诊断意见必须有会诊病理医师的签字。6.原则上不再接收本院其他病理医师已经会过诊的外院病例。

7.需要做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分子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应当向患方说明收费标准、检查需要的时间,并征得患方的同意。

8.电话咨询中只负责告知病理会诊书是否已经签出,不得透露病理诊断书中的内容,以保护患者的隐私。

(十五)病理实验室应有仪器、试剂的质控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记录

病理实验室的所有仪器应当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并有完善的质控管理措施。

1.病理科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

2.应有仪器设备的运行、维修记录档案。

3.应有完备的试剂登记、有效期和使用记录档案。4.建立病理诊断差错的识别、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5.参加行业内组织的各种实验室质控活动。

(十六)生物安全

病理科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规定,做好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安全管理。1.有定期对取材室、切片室等进行甲醛、二甲苯浓度的检测报告,保证有害气体浓度在规定许可的范围。

2.病理科工作中产生的废弃二甲苯、甲醛等液体,必须统一回收,严禁随意倾倒入下水道。

3.未固定病理标本取材应在P2级实验室中进行,严格区分污染区、非污染区,应有单独的洗手池和溅眼喷淋设备。

4.有完善的易燃品、剧毒化学品的登记和管理规范。

5.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篇五

5工程质量评定

5.1评定标准

5.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等级评定依据:

(1)《评定标准》和国家及水利水电行业有关施工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

(2)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金属结构设计图样与技术条件、设计修改通知书、厂家提供的设备安装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

(3)工程承发包合同中采用的技术标准。

(4)工程试运行期的试验及观测分析成果。

5.1.2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5.1.2.1单元工程质量量等级标准按《评定标准》执行。

5.1.2.2单元工程(或工序)质量达不到《评定标准》合格规定时,必须及时处理。其质量等级按下列规定确定:

(1)全部返工重做的,可重新评定质量等级。

(2)经加固补强并经鉴定能达到设计要求,其质量只能评为合格。

(3)经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建设(监理)单位认为能基本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可不加固补强;或经加固补强后,改变外形尺寸或造成永久性缺陷的,经建设(监理)-1-

单位认为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其质量可按合格处理。

5.1.3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5.1.3.1合格标准:

(1)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2)中间产品质量及原材料质量全部合格,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制造质量合格,机电产品质量合格。

5.1.3.2优良标准:

(1)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有50%以上达到优良,主要单元工程、重要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的单元工程质量优良,且未发生过质量事故。

(2)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其中砼拌合物质量达到优良。原材料质量、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制造质量合格,机电产品质量合格。

5.1.4单位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5.1.4.1合格标准:

(1)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2)中间产品质量及材料质量全部合格,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制造质量合格,机电产品质量合格。

(3)外观质量得分率达到70%以上。

(4)施工质量检验资料基本齐全。

5.1.4.2优良标准:

(1)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有50%以上达到优良,主要分部工程质量优良,且施工中未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

(2)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其中砼拌合物质量达到优良,原材料质量、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制造质量合格,机电产品质量合格。

(3)外观质量得分率达到85%以上。

(4)施工质量检验资料齐全。

5.1.5工程项目质量评定标准

5.1.5.1合格标准:

单位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5.1.5.2优良标准:

单位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有50%以上的单位工程优良,且主要建筑物单位工程为优良。

5.2质量评定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5.2.1单元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质检部门组织评定,建设(监理)单位复核。

5.2.2重要隐蔽工程师及工程关键部位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建设(监理)、质量监督、设计、施工单位组成联合小组,共同核定其质量等级。

5.2.3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在施工单位质检部门自评的基础上,由建设(监理)单位复核,报质量监督机构审查核备。大型枢纽主体建筑物的分部工程质量等级,报质量监督机构审查核定。

5.2.4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在施工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由建设(监理)单位复核,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

5.2.5工程项目的质量等级由该项目质量监督机构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进行核定。

6.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篇六

安全操作“一口清”

绝缘防护齐穿戴,开机启动逐点检; 停电送电守制度,接线确认不带电; 电气线路禁私接,带电部位有防护; 外人进入需申请,试验通电关围栏; 试验过程保接地,吊运信号须明晰。范围

本规程适应于产品质量检验作业的安全操作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13869《用电安全导则》

GB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3 危险源辨识

3.1 人体直接接触到设备带电部位、电源等造成的触电; 3.2 吊具缺陷、指挥不当、操作不当造成的起重伤害; 3.3 电气绝缘破损、电气漏电造成的触电;

3.4 工具、设备使用不当、操作不当造成的物体打击、其他伤害; 3.5 设备保护装置缺失、失灵造成的机械伤害; 3.6 安全用具失效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触电。

3.7 除上述分析外,作业还存在其他危险源,作业前必须根据工艺文件规定及现场作业情况进行危险源识别,制定安全管控措施。4 安全操作要求 4.1 工作前

4.1.1 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产品质量检验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4.1.2 穿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严禁酒后上岗。

4.1.3 检查人员必须熟悉被检产品的技术要求和相邻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了解本区域内安全状况。

4.1.4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进行上岗作业。

4.1.5 对工作环境、现场5S定置管理等进行全面检查。

4.1.6 对现场使用工具工装、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安全防护装置进行点检,严禁设备设施等带病作业。4.2 工作中

4.2.1 工作时间必须严格遵守工厂劳动纪律,严禁嬉戏打闹。

4.2.2 检验产品必须在无障碍物、工件堆放稳固的安全场所进行,禁止在运转的设备近旁工作。注意工作场所附近的生产状态。

4.2.3 检查人员使用电器仪表及设备时,必须检查接地装置是否良好,发现故障应向电工人员反映,严禁私自乱拆乱动。

4.2.4 检查人员使用吊车时,必须严格遵守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在吊起的工件底下进行作业。

4.2.5 检验重、大产品,工件翻身搬动时,用力要均衡,放置要稳固,需要二人以上同时检查时,应密切配合,有一人负责指挥,严禁各行其是,严禁勉强蛮干。4.2.6 在有桥式起重机过往的场所进行检验时,要随时注意吊有重物的桥式起重机,听到警笛或得到其它信号时,要立即避开。

4.2.7 在车上作业时,应从作业登梯或固定(活动)跳板上下,不准跳车。4.2.8 使用工作灯作局部照明时,其电压严禁超过36V,插头及插座必须安全可靠。4.2.9 各类机车、客车、货车及柴油机总装检查

4.2.9.1 进行车底、车顶检查和风制动试验时,应与车下有关人员联系好,工作完成后及时告知。

4.2.9.2 检查人员严禁自行启动柴油机或开动机车。4.2.9.3 在作动态检查时,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技术规范。

4.2.9.4 从事电力机车检查的人员,必须严格电力机车检查操作要求。

4.2.10 在流水线、自动线上工作或上下机车车辆时,应防止头、手碰撞附件或踩踏易滑易滚的物件,以免造成伤害。

4.2.11 严禁在机床加工过程中进行检查(自动控制、动态测量除外)。

4.2.12 热工检查

4.2.12.1 检验热加工产品时,必须待产品冷却后,集中放在安全场所进行,严禁在加热炉旁进行。

4.2.12.2 严禁在锻锤剁料、啃料、制坯中进行检查。

4.2.12.3 搬动较大锻件时应注意安全,凡不属锻、热处理、铸钢、铸铁检查工作范围内的设备严禁乱动。

4.2.12.4 铸件在清铲过程中,严禁进行检查。4.2.12.5 观察钢、铁水浇注时,必须戴护目镜。

4.2.12.6 翻动铸件检查时,注意周围环境,避免砸伤或挤伤。

4.2.13 检查锻铸件,铆焊件毛坯、机械加工件等,来回走动时,应预防工件毛刺、铁肩戳脚或钩住裤管伴倒,严禁跨越大型配件或从高处向下跳。

4.2.14 检查机械、机电设备,在设备运转时,严禁将头、手伸入传动部或走行部行程之内,并应首先验电,防止电击。

4.2.15 检查人员使用的专用器具必须符合规定技术要求,手锤应用倒刹针锲紧,局部照明应用手电或36伏以下的低压灯,禁止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器具。借用他人的器具,必须弄清情况,征得有关人员同意后,方可使用。

4.2.16 检查人员严禁进行与本职无关的工作(如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机动车辆等)。4.2.17 发现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电源,在问题排除后,方可进行操作。4.2.18 除以上要求外,应根据作业现场实际进行危险源识别、确定安全作业要求。4.3 工作后

4.3.1 工作结束后,关闭能源、电源开关。4.3.2 收拾工具,并整齐摆放到指定位置。4.3.3 场地清扫干净,废弃物分类处理。4.3.4 填写交接班记录,做好交接班。5 应急措施

5.1 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立即拉闸断电,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平放在地面或板面上实施人工急救,同时拔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往医院救治。触电者脱离电源后,有可能二次伤害,要采取相应措施。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报告单位领导和安全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5.2 发生起重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或其他伤害事故后,轻者有出血情况时,立即采取包扎等止血措施,对骨折伤员要注意保护骨折部位,不能随意扭曲;重者应保持伤者坠落原位,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同时报告单位领导和安全员,保护好事故现场。

7.蛋雏鸡饲养管理规程 篇七

鸡的体质健康, 体重达标, 骨骼发育良好;鸡群生长均匀, 整齐度高;育雏成活率高, 成本低。

2雏鸡的准备

雏鸡出生后24h内完成雌雄鉴别、马立克疫苗注射, 种公鸡雏还需进行剪冠和断趾, 即用弯剪剪掉鸡冠的全部后用碘酒消毒, 用电烙铁断掉两侧鸡趾第一关节。雏鸡移入育雏舍的时间要在出生后36h之前。

3饮水、饲喂

饮水:雏鸡毛干后3h供给饮水, 水温以接近室温为宜;初饮头3d, 水中加入葡萄糖5~8%和维生素C0.1%, 若再加入电解质营养液则更好;1周龄以内用真空式饮水器供水, 第7-10日龄时, 引导雏鸡全部到外侧水槽饮水器饮水后, 可将真空式饮水器全部移出。饮水方式为自由饮水, 日饮水量见表6.5。

(单位:ml/只)

饲喂:

初饮3h后开食, 一般在雏鸡出壳后24~36h开食为宜;开食的头3d, 可将碎玉米粒均匀撒到开食盘中的开食料表面, 诱使雏鸡啄食, 5日龄后改用外侧料槽喂食。雏鸡的饲喂原则是少喂勤添, 避免浪费, 日饲喂次数从1-2周龄的8~6次降至育雏期末的4~3次。

4温度、湿度:见表6.6

5通风换气:

通风应在中午进行, 通风前可适当提高舍内的温度。

6光照控制:

育雏期的光照程序注意递减原则。

7卫生防疫:

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卫生防疫隔离制度, 鸡群要严格按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接种。墙壁和地面每天用火碱水消毒一次;饲喂、饮水用具每天消毒一次, 消毒液每3-4d更换一次, 消毒后用清水洗净方可使用;其它用具每周消毒一次;经常进行带鸡消毒。饮水免疫时, 饮水器内不得残留有消毒药、金属离子和酸性、碱性物质。

8断喙:

8.1目的:防止啄癖, 并减少饲料的浪费。

8.2时间:7-10日龄进行, 若采用乳头式饮水器, 则应于4周龄进行。12周龄前还需做一次补充修剪, 超过14周龄不得再进行断喙和修剪。

8.3方法:拇指按住鸡头顶, 食指于咽下稍加用力使鸡缩舌;刀片温度以烧至暗红为宜 (约600~700℃) , 断喙器孔径7-10日龄为4.4mm, 以后为4.8mm;7-10日龄雏鸡在离鼻孔2mm处直切, 6周龄以后, 则应于上喙的内1/3处向外斜切, 至下喙正中处后再直切, 之后将切面四周在刀片上滚动压平。种公鸡不断喙, 只需去掉喙尖 (如本交, 还需断掉内侧第一、二趾) 。

8.4管理:断喙前后3d, 饲料或饮水中应加入VC、VK和电解质营养液, 断喙后食槽内要多加一些饲料, 以方便鸡的啄食。

9脱温:

逐渐进行, 不可突然加大温差。

10观察、记录:

经常观察鸡群, 及时发现、挑出病、弱、残、死雏, 及早处理啄癖鸡, 弱雏单独喂养, 尽快复壮。及时调整鸡群密度, 每周称体重一次。记录内容主要有雏鸡品种、进雏日期、进雏数量、温度变化、发病死亡和淘汰数量及原因、喂料量、免疫状况、体重、日常管理等, 以便于总结经验, 分析和提高育雏效果。

11其它:

8.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篇八

为适应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加强我省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提升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新任教学管理工作者和专业负责人熟悉教学管理业务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日前,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程第二十三期高级研修班在广州隆重开班。

本次研修班由广东省职教学会主办,广东省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承办,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协办,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适应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加强广东省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提升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新任教学管理工作者和专业负责人熟悉教学管理业务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来自广东省70多所中职学校,近250位中层以上领导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研修班。广东省职教学会副会长彭铁英、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余德涛教授作了重要讲话和指导。

研修班围绕着“教学文件编制及质量管理”、“教学工作日常管理”、“专业建设与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解读”等主题开展培训,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就校企合作的情况做介绍。本次应邀出席的授课专家有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郑耀涛,珠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唐顺华,省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余徳禄,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院长杨敏,省职教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副校长何倩。专家们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学员们讲解了新的教育理念,为解决职校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实用性强,对加强我省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提升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众学员均表示在此次研修班中获益匪浅。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教案消防下一篇:世界因你而不同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