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总结

2024-12-10

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总结(12篇)

1.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总结 篇一

学校2021环境教育工作总结

保护环境,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为指针,以环保教育课为主渠道,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得到了拓展,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现把我校环保教育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是我们开展环保教育的主要途径,我校利用广播站、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利用校园广播宣读环保知识,尤其结合XX县当地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知道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利用每周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废旧物品改造活动,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把学生亲手制作的艺术板块与美术、书法、手抄报在学校大厅展出,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展示了学生成果。从而形成浓厚的环保宣传氛围,也使环保意识扎根在学生的脑海和心田。

二、建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我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校园无处不育人,校园无时不育人”的口号。为了保持校园优美的环境,我校开展了“弯弯腰”活动,要求每位学生每天捡一张废纸、一个塑料袋;开展护绿活动,让每位护绿小队队员认养一棵树、一盆花,每学期进行一次总评,评出若干名优秀护绿队员;与此同时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在校内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箱,把垃圾分为废纸、废电池、废塑料、不可回收垃圾等,并把回收的垃圾进行合理处理。良好的校园环境成为强有力的德育阵地,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三、形成立体的环保教育网络

1、课堂教学渗透教育。

学校的任何一种教育活动只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有生命力,在环保教育中我们注重了课堂教学渗透教育。目前,我校的各科教学都能结合学科特点自觉地将环保教育根植于课堂教学中,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了解人类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新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价值观,初步懂得协调人类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做到珍惜爱护每一滴水、每一片绿叶、每一寸土地。

2、团队活动集中教育。

少先队的集中教育活动是环保教育的重要环节。少先队定期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班队会,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并结合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等特殊环保节日集中开展大型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本开展了“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主题大队活动,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由政教处发出倡议,全校师生积极响应,每个学生都写出一份“争当环保小卫士”决心书,用实际行动美化环境,净化心灵,结合活动的开展,团委评选出40名校园环保小卫士带领其他学生在学校进行“弯弯腰、捡垃圾”的主题环保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等大力宣传,从而增强了全体师生的环境意识。

3、家长学校延伸教育。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增强社会的共同责任感,我们把环保教育工作延伸到家长学校中,在家长学校工作会议上,学校有计划地就如何提高公民素质,增强环保意识做了专题讲座。并让每位学生把环保知识讲述给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和社会环保活动,共同开展家庭绿色行动和绿色消费活动,从而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使环保活动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

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环境意识增强。

在环境知识获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情感上重视环境、关心环境、爱护环境,进而形成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在校环保队成立之初,我们对校环保队员进行环境意识调查,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环境的认识是模糊的,环境意识是淡薄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经过实践,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了。

2、环境行为到位。

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个长期行为,只有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我们生存的环境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环境活动,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去证明自己是环保小卫士,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养成不随地丢纸屑的好习惯。班班进行垃圾分类,把垃圾变卖后的钱积攒起来,进行爱心活动。学生对社会对他人有了责任感,更积极地参与了社区的环保行动。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目前我们已做到了“环境教育在学校,环境意识进家庭,环境行动到社会“。我们认为,孩子们既是“绿色教育“的受教育者,也是向成人进行“绿色教育“的“小老师“,很多孩子回家成了建设“绿色家庭“的生力军。创建“绿色学校“是向全社会推广环境教育的一条捷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2.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总结 篇二

一、学校体育教育环境现状

1. 体育教学场所比较少

学校的体育场所是开展体育课的重要地方,主要包括体育馆以及体育场所周围的周围环境,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备的物质保障。但是,高校对体育投入资金比较少,体育场所建设的数量比较少,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国学校进行规模扩招,学生的数量逐步增加,但是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校的体育建设发展缓慢,二者矛盾日益尖锐。学校基本只有一个体育操场,仅能够开展一般的室外体育活动。室内场所缺乏,如遇到恶劣天气不便于进行体育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 教学设备不足

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在硬件方面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体育教学设备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备。一些基本的体育设备如羽毛球、杠铃、篮球等数量较少,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经常出现学生争抢体育器材或者是排长队等待的情形出现, 大大地降低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此外,一些学校即使布置了足够多的体育器材,但是体育器材质量较差,器材缺损现象严重,维修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开展体育训练。 教师使用的电子化设备不足,如多媒体、录像机等没有为体育老师专门配备,降低了体育老师的上课质量,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要求。

3. 教育内容缺乏整合

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大多数教学内容重复单调,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整合,比较零散,内容落后,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不相符。此外,教学上课缺乏创新思维,上课方式单一,按部就班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在身心发育方面的差异缺少科学的分析与标定。在大多数的学校中,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程,其他学科老师随意挤占体育事件或者体育教师将大部分的课程安排在室内,而不是室外,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热情。

4. 忽视个性化体育发展

我国体育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思维,束缚了学生身心发展。体育教学忽视个性化体育发展,用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采用相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运用统一的模式,所以体育教学千篇一律,体育手段匮乏,体育能力基本上是千人一面。

二、优化学校体育环境的对策

1. 扩建教学场所,增加体育设施

体育教学场所和体育设施是提高体育课堂质量、优化体育环境的基本保证。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育环境,增加投入资金,扩建教学场所。学校体育馆、运动场等是基本的体育场所,可以满足师生在任何天气下都可以开展体育教学,保证课堂纪律。增加体育设施,如羽毛球器材、足球器材、篮球器材等,在选购时不应该仅仅贪图便宜,还要看中器材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体育积极性。此外,针对新增加的器材应做好维修工作,保证器材的高质量使用。

2. 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

新时期的青少年与八九十年代的青少年发展已经大大不同,因此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完善教学内容,要从学生发展的特点出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思维,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3.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质量,因此我国应加大对师资队伍的整合,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学历水平还只是专科或本科,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我国教育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培训力度,学校应该定期开办知识讲座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时期体育教师要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促进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

结语

学校体育环境对学校体育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如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良好的心里环境,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习惯养成起着促进作用,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激发,师生关系,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等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完善学校教育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需要社会上下全体共同努力,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学校的体育事业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完善教育体系,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民体质,增强国民素质。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环境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根据我国教育的特点提出可行的建议。

3.学校环境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篇三

关键词:学校教育;环境教育;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55-02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的无节制,CO2的排放愈来愈多,全球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在2009年哥本哈根、2010年墨西哥坎昆气候峰会上,一致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作为焦点,不得不让人们重新审视我们生活的环境恶化并付之“低碳”行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正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了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学校推行环境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常重大,更关系着世界的未来。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绿色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曾说过:要打造绿色世界,形成绿色价值观,应该加强对下一代关于环保的教育。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面对未来,思考是重要的,但比思考更重要的是行动;行动是重要的,但比行动更重要的是方向。所以按照什么样的价值观去行动,直接关乎教育的成败兴衰。青少年时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社会、懂得感恩和责任的绿色价值观,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低碳生活教育就是培养绿色价值观的一种方式。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能观,增强忧患意识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必须增强危机意识,以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的原则,推广低碳生活,走绿色教育之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中国的人均森林和草原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32.3%,其中森林覆盖率13.92%,居世界第120位;人均水资源和人均矿产资源均位居世界第80位,其中人均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能源奢侈!而推行低碳生活正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三、有利于形成“以孩子带动家庭”的低碳生活大教育

环境教育不是单凭老师讲解或是参加环保知识大赛能解决的,为了更加激发学生的保护环境,增强低碳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做环境教育时,除了利用图片、网络资源对学生在校内进行环境教育外,还要让学生亲自在家庭、社区进行调查、实践。目前,全国在校中小学生约有2.27亿人,人口结构基本是“一个孩子几个家庭”的模式,这样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环境教育的宣传。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要想取得好的成效,需要全方位进行,主要采取以下途径:

1.和谐的育人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是师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形态,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对于师生的成长十分必要。建设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优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把绿色理念的触点布局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师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这一隐性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环境意识,培养环境道德、规范环境行为,是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校园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两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校园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引入生态园林理念,整个校园绿化要乔、灌草结合,呈现出高低错落、简洁明快,规则中蕴含变化的特征,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生物多样性。人文环境不仅体现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包括深厚的学校精神文化,通过标语、警示牌及路、园的命名以彰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内涵,充分发挥绿色景观文化的教育功能。

2.与学科整合,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是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危机的教育,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要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系,而不应当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更不应当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

与学科整合,注重各学科中环境教育的内容和知识的渗透,丰富学生环保知识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自觉性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校提出的各年段环境教育目标,对有关的教育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制订了各年级、各学科渗透环境教学目标的教学要求,形成庞大的学科渗透体系。除了要求地理、生物、化学、物理教师从学中导思,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环境教育的重任外,也要求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如语文、英语教师经常借助大量描述美好环境的文章,从审美入境,激发学生的环保审美情趣;历史教师善于从中国古代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中渗透环保意识从古人“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行,万物与我唯一”的思想中进行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政治教师常常应用生态观点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赋予某些传统的哲学观点和政治理论以许多新的内涵,并特别重视环境法制教育;数学教师应用一些关于植树造林、节约资源、合理用地、兴修水利、计划生育等问题的案例,找到了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切入点;音乐教师则时常运用教材中许多寻求自然界中天地人和谐美的欣赏曲目,让学生感受环境美、鉴赏环境美;体育教师在学生参加各种户外体育活动中,使其感受日光、空气和水等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教师则尝试了用艺术手段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自然、环境、生命科学等内容进行艺术创造和表现,从而实现环保意识的内化。

四、开展主题活动,践行环境保护

1.与重大环境教育日(周、节)相结合开展主题活动

借助于爱鸟周、植树节、世界节水日、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组织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团体活动、社区宣传等,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

2.与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课内外的渗透教育,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也促使同学们产生了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出金点子,并积极参与到各种环保实践活动中,例如植树造林活动、垃圾减量及回收活动、废品再利用创意比赛等,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并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

五、家校结合,强化环保意识

学校与社区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也是一种有效方式。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家长的行为深深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但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保持环境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环保意识才能真正、持久地深入到学生的心里。

4.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总结 篇四

根据庄河市教育局关于《校园外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通知》的有关精神,为了进一步把我校的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一个清洁、整齐、优美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环境质量,建设安全文明生态校园,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学生生活和谐的生态校园,现将我校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订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目标。

为了将我校的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做好,进一步提高我校校园环境卫生的质量,根据《校园外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通知》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订了《庄河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和成立学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我校的《方案》做好环境整治区域划分,将校园卫生环境整治落实到班级和个人,做到分工明确,统一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园林式和花园式的和谐校园,给学生一个优雅的校园学习环境。

二、大力宣传,提高认识。

为了做好我校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我校运用教职工大会及晨会时间要求教师要认真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同时充分运用班队会时间,做好卫生宣传和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卫生意识,着重培养学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提出“伸出你我双手,构建洁净校园”的工作目标。

三、划分区域,分工明确,定期检查,责任到人。

由于我校假期进行楼房加固改造,给我校的卫生整治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为了把卫生整治工作做好,我们把整个校园进行划分,分到各班,由各班主任带队清扫和消除卫生死角,同时要求每位卫生区负责人要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整治,学校每天安排工作人员检查、督导,每周进行一次卫生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确保校园的干净、整洁。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校园。

自开展学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我校的校园卫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校园内的每个人逐渐养成“人人讲卫生,处处都洁净”的良好习惯,但由于我校校园比较大及周边环境比较复杂,而学生却比较小,给我校的卫生整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会把我校的校园整治成为环境优美、树木成荫,鲜花常开的校园。

庄河市特殊教育学校

5.学校环境工作总结 篇五

2017年校园环境综合治理

工作总结

二0一七年十二月

平昌县喜神小学

2017年校园环境综合治理

工作总结

2017年,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主管局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总体工作方针,始终坚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增强育人氛围”为导向,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得以顺利推进,基本守住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这条底线,校园环境治理取得长足进展。现就2017年我校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

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认真落实市委、县委“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增强推动能力”和教体局“提高人的素质,提升工作品位,做感恩、争气、有品位的教育人”的要求,按照学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文化强校”的办学思想,以创建“洁净校园”为载体,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形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美丽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幸福的乐园”。

二、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为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有序推进,提升校园环境治理水平,学校成立了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环境综治办,由朱兴国兼任办公室主任,程伟具体办公。

三、扎实推进,提升水平。

2017年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校园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本年度,我们一如既往地抓好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多措并举,通过活动开展促养成教育,通过督查促责任落实,通过责任追究促工作到位,强力推进校园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创建“洁净校园”,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环境。

1、强化环境治理的常规工作,夯实基础。

(1)、强化整治保洁力度,彻底根治了校园环境卫生。继续加强每天三次的集中整治,各班成立卫生巡查小组,定时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治,做到随时整治、随时保洁。

(2)、强化检查评比力度,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机制。继续加强值周教师、宿舍管理员每天至少一次的集中检查评比;环治办每周至少两次的检查评比;每周必须评出两个最好班级和两个最差班级;评比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3)、强化宣传、曝光力度,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继续加强校园环境治理专题校会、环境整治专栏、校园广播等宣传曝光力度,增强舆论导向,形成良好氛围。

(4)、强化督查监管力度.确保了整治保洁全面到位。卫生巡逻员、值周教师、宿舍管理员、挂包领导要加强所辖区域督查,及时反馈情况,加大整改力度。

(5)、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力度,从源头上确保了校园洁净。充分利用班、团、队会,演讲比赛,知识问答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争做“四好”少年。

2、强化环境治理的问责机制,落实责任。

学校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健全和完善了校园环境治理问责办法。凡是环境整治不力、整治效果差、在各级检查评比中受到批评、曝光或处分的,学校将根据问责办法作出严肃处理。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评优选模、评职晋级和年度考核的等次等都将把环境治理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从而形成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责任。

3、强化环境治理的一岗三责,明确职责。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境治理的“一岗三责”制度,严格要求教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和安全管理的同时,必须做好环境治理工作。这是对每个教职工的刚性要求,没有价钱可言,没有理由可讲;也是检验每个教职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个人品位的重要尺码。使每个教职工深刻认识到抓好环境治理和抓好教学工作一样,是每个教职工的神圣职责,只能做好,不能推诿甚至阻挠。

4、强化环境治理的要素保障,提升水平。

环境治理要上水平,必须要保障足够的要素;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只有在原有基础上力求突破,只有做出成绩、凸显特色,环境治理才能上档次、提升水平。

(1)、配齐配足环境治理的设施设备,夯实了物质基础。

(2)、保证环境治理的基本经费,确保了投入保障。

(3)、彻底转变和更新观念,保证了认识到位、行动到位。改变环境治理影响教学工作、环境治理和教学工作水火不相容、环境治理是多余的落后甚至不正确的观念,把思想统一到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4)、扎实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系列常规活动和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开展促养成教育的提高。本年度,除了继续扎实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小手拉大手”、“除陋习、树新风”等系列常规活动外,学校集中开展了两次主题活动。

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懈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精心组织,细化措施,强力推进,确保校园洁净、整齐。

6.创建环境友好学校工作总结 篇六

南村镇亭兰小学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500名,教职工27名。近几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青岛市环境友好学校为契机,遵照“绿色理念、绿色环境、绿色行为”的绿色办学理念,绿化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和谐校园建设步伐。

2009年以来,我校制定了《亭兰小学创建青岛市环境友好学校工作规划》,认真抓好创建“环境友好学校”各项任务的落实。由于领导有力,规划科学,措施得当,经费到位,活动落实,我校的创建工作成绩显著。

一、重视环境教育工作,形成环保氛围

1、领导重视,确保学校环境教育持续发展。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环境友好学校的创建工作,学校的环境教育逐步向上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学校环保工作运行机制。尤其是今年,学校把“创建环境友好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把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创建生态学校,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整个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办学宗旨。2009年9月,我校成立了学校“创建青岛市环境友好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及各处室组、年级组的工作计划都将创建环境友好学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中,对从校长“第一责任人”到教师、学生、职工等诸群体进行责任分工,以期促进环境教育合力和环境教育整体效应场的形成。

第一,各部门切实担负起了学校环境教育的领导与管理责任。加强了机构和管理队伍的配备,在有关政策上(如活动经费、人员培训、交流等方面)加大对环境教育及创建工作的倾斜度。

第二,校长切实担负起了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第三,环境教育工作者切实担负起了学生环境教育“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全体教职员工,学校各部门都切实担负起了形成环境教育合力的责任,促进环境教育的整体效应。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完善学校环境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每学期开学之初的校行政会,学校领导均要研究学校环境教育发展工作,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的主渠道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全校每个学生认识到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并对各相关教师进行了环境教育课程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各教研组都重视在教学主渠道中渗透环境教育,并开设渗透环保教育的公开课进行全校交流,各年级各备课组均制定了环境教育渗透计划及共享资料;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将环保兴趣小组活动纳入研究性学习课课程中,并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指导环保兴趣小组进行活动,并进行了全校性的环保知识测试等活动,环境教育己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主渠道。

二、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形成绿色校园

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方面,学校确定了“三优先”原则:经费优先投入,活动优先安排,设备优先保证。学校的环境建设根据“融花园、学园、乐园于一园,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的原则,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建设。整个校园布局紧凑,引人入胜。各种各样的教学空间、展示空间、休闲空间、体育锻炼空间、阅读和实验空间中,在看似不经意中体现各种环境教育的设计,同时利用宣传栏等开放空间,学校在校园文化设计理念中创设各种环境教育内容,从知识性内容、提醒语、环保宣传到学生成果和活动展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环境教育的熏陶,提高了学生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识,让每个学生成为环保工作的小卫士。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校园一年四季绿意浓浓。对每一个的绿化区都设立了班级养护、卫生包干区。每天两次,负责校园卫生的值周班学生都会捡拾干净草地上的杂物、拔除其间的杂草。

目前我校的校园环境状况保持良好,道路整洁、用水卫生、空气清新、光线明亮。食堂方便学生随时喝上卫生洁净的开水。厕所均有专人清洁,空气流通,干净而无臭味。所有的生活垃圾,每天都按时处理、清运。实验室装有良好的排风系统,保证及时地排除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学校排水道经常清理,以保证污水及雨水的顺畅排出。学校地面部分硬化,以确保无扬尘现象。通过在各班中设立节电员等措施,使全校的节水、节电工作卓有成效。校园内无卫生死角,无放养家禽,无乱堆放杂物的现象。

三、加强环境教育管理,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在组织管理上,学校坚持“重在渗透”的原则,讲求方法,注重全方位参与,注重潜移默化。因为环境教育的情感色彩很强,要尽可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切忌空洞的说教。学校要求渗透必须达到三个要求的统一:一是全员渗透,学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校长到任课教师,职工,都要心存环境教育;二是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全过程,环环紧扣,相互衔接,密切配合而分工明确;三是实行全面渗透,学校首先本身给学生营造成一所“环境友好学校”,这样给学生接受环境教育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只有“硬件”和“软件”的配合,才能事半而功倍。

为了使学校环保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学校在此方面加强管理,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环保教育工作,制订了近期规划和每学年落实计划,定期召开环境教育会议,研究检查环保工作落实情况。以校长为主的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校的环境教育内容与实践活动,要求保护环境必须人人参加。通过学习,明确环境教育是 打基础,最基本的就是要打好学生环境道德素质这个基础,养成他们自发自愿参与环境改造的习惯。为此,我们重点注意抓:一是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三是环境教育道德培养和行为规范教育;四是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和审美教育等。并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制订了“几个结合”的做法,订出了不同年级阶段的环境教育序列。该序列从四个方面: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环境包涵行为的养成,环境保护的实践,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来规定了教育与实践的内容。

一、二年级环保意识的培养序列要求是:“初步获得环境的感性认识,懂得环境与自己健康的关系,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具有保护绿化,爱护有益动物,保护水源的意识。”

三、四年级序列的要求是:“开始了解有关环境污染,治理,优化的理性认识,初步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五、六年级学生序列的要求是:“开始懂得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本地区的环境状况,以及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环保的法制观念。整个序列体现了环境具有的普及性,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使环境保护教育不超越学生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各个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同时,我们有专人负责环境教育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学校环境教育协调小组每年根据实际制定环境教育工作计划,重视档案工作的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档案材料包括文书、图片、照片、教案等,所有的这些档案材料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分类、整理、归档的,为学校的工作提供了真实有力的依据。如在环境培训方面:教务处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方面的培训。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工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创建环境友好学校的重大意义,相关的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我们还抓住重大环境教育契机,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观念和意识。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广大学生接受环境教育,从而达到“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参与”的培养目标。所以我校始终把广大学生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对象。此外,学校在“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环境日”、“世界水日”、校“科技节”等活动日时期,组织有一定规模的宣传活动。学校教导处、少先队、各班级以重大环境日为契机,刊出了多期“创建友好学校”黑板报、宣传专栏及倡议书,介绍环境知识,提倡环境道德;此外,各班级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采用多种形式,表达同学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愿望。在每年的重大环境日,少先队组织学生进行了“环保杯”征文比赛、环境保护漫画作品征集、班级环境小报征集等活动;举办了多次创绿专栏、爱绿护绿及各项主题活动,印发了环保知识宣传小报、环保调查以及环保意识分值测验,意在检验一下,这几年环境教育活动是否有效。我们可喜地看到调查的结果是让人满意的,同学们环境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拓宽环境教育渠道,培育绿色意识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年青一代从小就树立环境意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充分利用课程教材改革的机遇,大力加强环保课程的渗透、开设选修和研究型活动课。我校的做法是:

首先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引进教育指导思想,构筑了渗透型的环保教学模式。在全校开设环保兴趣小组,每月在研究性课程中固定活动一次,另根据课题需要,增加课时,灵活安排。我们把环保兴趣小组活动同其他学科一样看待,作为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制定了学校环境教育读本,在具体过程中要求有教学进度,教案等教学常规。教学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科目、定教员、定年级和定制度,平时加强检查,及时反馈评估。其次,在学科教材中力求透“绿”。科学、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将与环境科学相关的内容凸现出来,内容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讲解,而是通过补充有关内容,突出“自然也是有生命力”的思想,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人类要正常地生存,就必须维护它们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必须亲近自然、爱护自然;一切违反自然规律的做法,不仅是愚昧无知的,而且也是唯心主义的,到头来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另外,在地方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将环境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

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学校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各教研组,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注意将学科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做到有时间、有措施,很多老师都能在日常教学中联系当前的国内国际的环境现状及其保护措施,将环境教育的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教师注意国内外有关环境的大事,如沙尘暴、臭氧层保护会议;体育课教师则重视环境、气候和场所对训练以及比赛成绩的影响;信息技术课教师收集有关环保的大量图片、网上资料;语文组则积极开展有关环保的主题班会或知识讲座,积极宣传环保意识。例如提出了“把碧绿还给大地,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还给空气,把纯净还给自然”的口号;“只有一个地球”的班会课。这些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环保班会,使同学们增强了环保意识,对“环保”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组织多种形式社会活动,积极参与环保实践

学校的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参与环保实践,学会环保动手技能。我们还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实践,由于领导重视、组织精心、注重实效、学生参与面广、活动内容丰富、社会反响强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学校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把科学教学与 环境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全校师生都受到了深刻的环境教育。

2、呼唤绿色主题教育。为了让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我校多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呼唤绿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学校分年级组织了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班会,让全体师生受到了良好的环保教育;语文教研组组织了保护环境课题征文活动。

3、走向社会开展实地调查。根据环境教育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是搞好环境教育的关键。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外出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走近大自然,并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建设。我们认为,环境教育当务之急是使学生具有“绿色头脑”,故我们主要通过对学生创设环境情境教育,制定系列环境行为准则、创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学生自觉参与有计划的环境实践活动得以实现环境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少先队经常组织环保志愿者进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和社区环保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六、重视环境教育作用,谱写绿色文明新曲

环境教育给学校教改不断带来新的成果。在环境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认为坚持环境教育的方向是正确的,成果是丰硕的,在育人中的作用也是积极的。

1、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我们认为环境教育无疑提高了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而且通过他们来促进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意识的提高。现在的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主力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环境知识水平的高低和环境意识的强弱。同时,环境教育还锻炼了学生的工作意志和科学态度。通过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具有维护清洁环境的自觉意 识。全体学生在校内外不吸烟、不乱丢杂物、不乱倒垃圾、不乱吐痰、不乱画书桌、墙壁,不高声喧哗、不破坏绿化,自觉节约、回收资源;能够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不用或少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耗能高的商品。全校师生都具有较强的环保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加、响应各种环保行为,对社区、家庭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从而为改善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促进了校园绿化、净化和美化,加强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通过校园环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因素,它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则是显性的物质环境。在学校环境教育的推动下,我校进一步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校内的文化生活如课余文化活动、兴趣小组都蓬勃发展,黑板报、宣传栏、讲座等使学校增添了教育气氛,这些都使学生在学校特有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3、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学校的教育改革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带来了机遇,并为他们成才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我校不少学生对环境教育感兴趣,每个年级均有学生参加校环保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些学生刻苦钻研,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4、绿色教育还有效推动了我校的教改,促进了环境教育的教育科研。绿色教育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中营造的师生间民主平等的气氛,即民主化教学思想大大推动了我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落实了素质数育。在全校,绝大部分教师都注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学生质疑问难、师生互学互助、重视动手实践等形式和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较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

七、存在问题和今后设想

我们虽然在环境教育上作了一些工作,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距离,特别是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环境教育的素质,提高全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还要做持续不断的努力。在环境教材的开发和应用上,要吸收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引进和借鉴各种优秀环境教材,建设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与我校教育相结合的特色教材。同时,我们希望在走出课堂,开阔学生视野,接触环保实际,提高学生对环保的感性认识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7.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总结 篇七

一. 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校园周边社区的物质环境方面:街区整洁, 在学生上学期间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禁止非法经营、损害青少年健康的商业活动, 建起文化碑林、诗廊, 设置告诫、安全警示牌, 紧急救助中心等。精神环境方面:社区内人们遵纪守法、举止文明, 热情助人、严谨理性、诚实经商, 一片安全和谐、宁静而有序的景象。这些不仅为学校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大环境, 还以真实、生动的榜样进行示范。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从中体验人生价值, 升华道德情感。

相反, 周边物质环境恶劣, 缺少绿化, 环境卫生不良, 嘈杂的饮食店、发廊美容店、网吧, 欺行霸市、邻里相争、恶语不断、时有案件发生, 学生耳濡目染的是一些低级趣味、损害社会利益的人和事。校园周边密布了一大批以学校为主要营业对象的网吧、录像室、游戏机室、卡拉OK厅等经营网点, 私搭乱建、违章经营的情况屡禁不绝, 对学校的育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也带来了许多不安全因素。近年来, 一些个体经营户和无证流动商贩, 为了谋取个人私利, 在学校周边大肆叫卖经营, 推销“三无”食品和一些毒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玩具、卡通画册。每当学校上、放学的高峰期, 毫无卫生保障的无证流动小吃点、五花八门的玩具摊点, 在学校周边蜂涌而至。一时间, 学校的周边被搞得乌烟瘴气, 乱七八糟。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受到了严重干扰。另外, 社会上一些黑恶势力滋扰学校的事件也常有发生, 严重影响师生的人身安全, 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一些犯罪分子窜入校园敲诈学生钱财, 若不及时给付现金, 就施以暴力, 造成师生恐慌, 分散精力, 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二. 家庭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主要体现在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的关系及教育理念、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等方面。这些因素对学校德育的形成和人才培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个和谐, 温馨的家庭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反之, 对学生习惯, 性格, 品格影响极大。犹如一些问题学生, 大多数是家庭因素所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其言行对孩子起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学校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 人文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需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那么, 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学风良好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同一所没有任何文化底蕴且学风很差的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大不一样的;同样, 一个人品高尚、学问扎实的老师带出的学生同那些既没有人格魅力又没有深厚专业功底的老师所培养出的学生肯定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看重人文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墨子说:“染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 其色不变。”荀子也有类似的观点:“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 与之惧黑。“这都体现了个体在不同人文环境影响下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变性。美国社会学家舒姆纳认为一个社会常由一种紧张状态走向协调一致的趋势, 张与弛交替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因为学生个体素质模式的建构和塑造, 有赖于与之相关的各种人文教育环境的引导、开发和优化选择。老师由于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 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创设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其实具体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 如何对待他人, 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当然, 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上述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其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总的来说, 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环境的影响作用并不都是有意识的和积极的, 有时候环境的影响是自发性的, 甚至是消极的。这就须得我们进行合理的调控了。只要是为了一切学生的进步, 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尝试, 去完善。

摘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 尤其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那么, 周边环境、家庭环境、人文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有很多的影响。

8.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总结 篇八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双重属性;学校;优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78-02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存在和发展,其价值和功能的实现程度也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增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情趣,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疲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培养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精神生活方式,达到文化育人,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双重属性揭示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有两个环境: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境”,即针对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依赖的“环境”,如,现有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社会大环境等;二是期待学生通过在上述环境中的改造而达到的能驾驭的状态,即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建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倡导“对话环境与交往体验”。

再来看第一个“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境”,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也可看作是教学结果。这一点显然已经在研究领域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广泛地被认识到,但人们往往忽视了第二个“环境”对第一个“环境”的反作用,而实质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具有过程性与结果性的双重属性,具有手段性与本体性的双重属性。

根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双重属性,将其分为三个层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环境,文化技能环境,文化情趣环境。文化价值环境强调学生认识到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习得必要的知识,文化技能环境强调学生改善校园或班级的文化氛围的能力,文化情趣环境强调学生形成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显然,比之于第一个“环境”,第二个“环境”实质上是指向过程的,这个环境所关注的是学生达到的结果与状态,具体指向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从双重属性的角度解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可能带来的好处:其一,有利于从理论上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证明其存在价值;其二,提升其实践层面的可操作性,便于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落实。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现状

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坚持正确方向,弘扬主旋律,立足学校实际,建设特色文化等,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价值取向的偏失

1.重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轻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

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中趋向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下大力气出巨资搞建筑、竖雕塑,这势必会影响到文化环境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

2.低俗文化有存在的空间

由于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中,忽视了人的因素,淡化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出现了“课桌文化”、“墙壁文化”。在这样“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3.重现代文化或外来文化,轻传统文化

现在的学生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许多学生以现代青年自居,用挑剔的眼光对待传统文化,并有强烈的崇洋媚外心理,如: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于传统文化,面向现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这二者是相悖的。

(二)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漠视

学生只关注第一个“环境”的优劣,而忽视了第二个“环境”会对第一个“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殊不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不仅是一种既定的事实,更是一个优化的过程。

(三)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等同于知识的“灌输”

长期以来,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时一直强调的是对“规范”的灌输,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忽视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主体——人的培养,使实践更多地流于形式,以至于在工作中常常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

(四)评价体系不健全,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优化

人的思想道德状况难以量化,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周期较长,而现行的评价体系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强调结果,忽视了过程,忽视了主体的体验,即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中的熏陶与改变,以至于学校在实践中只关注第一个“环境”的建设,而忽视了第二个“环境”的优化。

三、基于双重属性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优化的主要对策

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首先要更新理念,这集中体现在:应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凸显主体为实践理念,过程与结果并重为系统理念。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应抓住以下主要对策。

(一)回归到以人为本,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神形具备

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时,必须尊重生命,重塑尊严,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克服在学校整体功能中重物轻人的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社会功能与本体功能协调发展;克服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中重物质文化建设而轻精神文化建设的观念,使二者协调发展,在当前应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建设,使学生不仅能在舒适的文化环境中熏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能达到并驾驭现有文化环境,创造生成更高的精神状态,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神形具备。

(二)坚持主流文化教育的同时,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中

学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崇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坚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学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还应与时俱进,在内容上体现现实性,为此必须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中。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指标,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具有自净功能,但其功能是有限的,不能指望它自动地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课堂内外,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形成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建设校园生态文化。

(三)学会讲“中国故事”,突破跨国度交往中的“文化围城”

欧阳康在讲文化环境时,谈到“文化围城”,其中有两种现象:其一,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其二,城外的人不想进去,城里的人不想出去,而正确的选择应是,城里城外的人,既能走进去,又能走出来。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受着来自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以及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冲击,因此,学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需要国际理解的眼光,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包容度,用“君子和而不同”的大气使之融合,为此,首要的一点是我们应会讲“中国故事”,因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步步精彩。五千年的薪火相传,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留下了无数饱含思想精华和价值追求的“中国故事”。学校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时必须向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理念,符合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发展水平,综合时代特色,本着人文化、个性化的原则定位,切合学校发展历史,有的放矢。培养校园人的文化自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作用,并在对全球文化环境与自身文化环境清醒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文化环境创新,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文化育人、文化创新,超越跨国度交往中的“文化围城”。

(四)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将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体验和创造,因此,传统的只注重结果性的终结性评价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引入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建设良好的制度文化,既要管住,又要理好,关注人的成长过程,“一花引来百花开”,使优化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发挥评价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环境、文化技能环境、文化情趣环境中的诊断、导向、监督、激励、调节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师生的文化素质、道德质量和审美情操。

四、结语

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美的事物赏心悦目,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不仅体现在个体上,也体现在群体中;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也体现在精神文化上;不仅体现在结果上,也体现在过程中;不仅体现在欣赏上,也体现在创造中。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优化是一项双赢的长期过程,学校应该学会用文化环境的视野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反思文化环境。学校只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才能以文化力推动教育力,以教育力促进文化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方李莉.费孝通晚年思想录[M].长沙:岳麓书社,2005.

[4]欧阳康.“文化围城”及其超越[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1).

[5]肖谦.多视野下的大学文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6]李红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7]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9.学校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篇九

我们在校长室、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为了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各部门、各科室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统一行动,都把创建工作一直放在所有工作的突出位置上,大会讲,小会说,不断强化环境卫生观念,强化创建意识。一把手亲临第一线,率先垂范,靠前指挥,亲自督促、检查,及时组织评比,组织整改。领导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有力地鼓舞了全校师生,推动了我校环境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也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卫生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我们充分发挥了环境卫生工作网络的作用。平时的环境卫生,除了全校发动,全面整治以外,主要是局部重点整治。因为整治的重点每次不完全一样,网络各个层面的工作侧重点也就不完全一样。例如这次整治的重点是学生公寓楼的环境卫生,那么就由政教组和总务处牵头,然后落实到寄宿生管理组具体执行,其它以此类推。除此以外,各种卫生设施,定期检查,及时由专人负责清洗、修理和补充。绿化面积逐步扩大,并按园林式学校要求进行改造、完善,努力做到鸟语花香,幽静典雅。食堂环境卫生坚持天天有人查,绝不允许有丝毫马虎;教育和包干区的环境卫生,由学生会组织,一天检查一次,一周评比一次,并把评比的结果作为学期评比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教师办公室、实验室、电脑房,以及各科室,由校长室、考核办组织不定期抽查,并把检查结果与奖金适当挂钩。由于各项措施得力,我校的环境卫生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多次得到教育局和外来参观者的好评。

环境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食堂,它关系到全校几千人的健康和生命。食堂环境卫生区域,主要分五大块:一是未加工菜蔬堆放区域,二是成品、半成品放置区域,三是学生就餐区域,四是炊事员操作区域,五是水冲式涮洗区域。五大块的工作流程一环套一环,环环负责到底,责任到人,校医室每天派人检查督促,校长室、检查组随时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绝不手软,坚决查处。由于管理严厉,食堂环境卫生良好,没有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第二个重点是学校的卫生死角,所谓卫生死角,主要指学校周边环境卫生和人们不太注意的地方。我们主要采取集中整治的办法,每学期集中全校师生,自带工具,大规模清理一到两次,拔去杂草,清理垃圾,铲除口香糖。另外,人们不太注意的地方,主要指高处,如教室里的电视机、电风扇、外墙面、日光灯等物件的除尘、除蛛网;还有车棚的屋顶。因为车棚靠近宿舍楼和教室,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偶尔会把杂物随手扔在上面,日积月累,越聚越多,站在高处一看,花花绿绿,大煞风景。因此,除了教育以外,也必须用梯子爬上去清扫。第三重点是厕所的环境卫生,虽说我们有专人负责,但由于我校人多,使用频率高,厕所极易积垢;再加上有个别学生调皮捣蛋,水箱、水龙头,便池容易堵塞,所以要随时清理、疏通。特别是有些同学不小心,把大便沾上蹲位,如不及时清除,就会引来苍蝇,传染疾病。为此,有关专职人员每到课间都要认真检查和督促,以保证卫生和畅通;另外,学校也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期抽查,一般都要求把问题在萌芽状态中处理掉。现在已基本没有乱拉乱尿、乱写乱画现象。教师办公室的环境卫生,由于人员多,教师的资料、作业本多,稍一疏忽,就会杂乱无章。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暂时还无法解决;我们只能抓住主观原因,虽然每位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甚至无暇顾及办公室的环境卫生,但我们认为,只要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有这方面的思想意识,问题也是不难解决的。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们组织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话不要多说,教师们心里都明白,可工作一忙,容易忘记。检查多了,教师们的良好习惯开始形成,大家都能注意环境卫生保护,办公室显得整齐、美观、大方。

当然,环境卫生工作我们还有很多没有做到位,例如个别学生依然没有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废纸屑、矿泉水瓶、食品袋等还有随手乱丢的现象;有些卫生死角的整治前后的时间拉得过长等等。为了加快创建工作的步伐,今后我们将从“根治陋习”入手。俗话说,治表容易治本难,但不治好“本”,“表”将无穷无尽。人一定要提高素质,养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养成了,环境卫生搞好了,创建全国卫生城市那不是一件难事。

10.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总结 篇十

2016年我校以《国务院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指导,在全面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教育。党员浓厚的绿色校园氛围,促进学校的克持续发展,使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教育上一个台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重视组织建设,建立领导小组

为了加快环保教育及绿色校园的创建步伐,中心学校成立了“环境保护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剑

副组长:张绍华

张涛

张恒

张魁三 成员:各办公室人员、自然校校长、幼儿园园长

中心校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教育工作计划,把环境教育工作列入教学工作计划,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落实。

二、注重载体创新,充实特色内涵

我们一直注重环保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积极营建宣传氛围,培养师生和家长的环保意识。为了让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充实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环保贯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有效促进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环境保护教育工作中,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一起开展节能环境保护教育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全社会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让“大手拉小手”带动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一起参与节能环保,绿化环境。在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的季节里,迎来了文明城市创建,结合此项工作的开展,中心学校举办了“师生共创,绿化校园”环保小盆栽活动,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加强环境管理,丰富创建成果

教育均衡发展使校园清洁优美,清新宜人,绿意融融,为了保护创绿成果。中心校非常重视环境的建设和管理。校园整洁、美丽。每所学校申请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做到了校园的绿化、美化、靓化。力争使每所学校都成为花园式学校。

四、开展环保工作,渗透学科教学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从小培养孩子的环境意识,形成敬畏自然的人生态度,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为此,根据环保部门提出的“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思路,把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思路,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课堂建设和特色活动,培养师生对环境负责的精神,树立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和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为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1.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教育信念 学校文化环境 学校教育理念 教师主体性

教师教育信念是以教师个人工作生活经历、自身知识储备量、学校文化氛围、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为共同基础而形成并发展的。 “其实质反映了特定教师对教育问题的价值取向与价值选择,不但可以指引着教师做出某些教育行为,而且是教师评判他人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评价标准。”[1]教育信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教师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教育信念在现实教育情境中存在着发挥实际效用的可能性,所以,教师教育信念的实效发挥是教师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影响着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进而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

教师教育信念在现实教育情境中的作用发挥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综合来看,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内部因素为教师自身的因素,教师个人教育信念能否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作用,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主观意志。外部因素则主要为教师身处的学校文化环境以及更大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是教师教育信念得以发挥作用的外部支持。如果说内部因素是基础,那么外部因素则是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实效发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此着重分析作为外部因素之一的学校文化环境对教师教育信念在教育情境中发挥实效的影响,从而试图展现学校文化环境在教师主体性发挥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论述之前,需要明确一个提前,即教师教育信念虽然具有稳定性,但此稳定性是相对的。教育信念本身是一个动态体系,在个人与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下,会缓慢地发生建构与解构。由此,在教育情景中起行为指导作用的教师教育信念并非一成不变。外部环境不断与教师的内心发生碰撞,在影响教师教育信念的作用发挥的同时,又促使着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信念,或是更加坚定信心,或是试图改变,或是选择放弃。

影响教师教育信念实效发挥的外部因素包括教师身处的学校文化环境及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两个方面。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以其自身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生活于其中的教师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教师作为社会个体理应自然接受的。此外,社会通过将其具有的价值观渗透到学校环境中,从而对教师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具有特殊性,是教师身为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接受的。此时,学校文化环境可以被认为是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缩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价值观念。

但是,学校的作用不止于此。从其自身性质来看,学校是由身负特殊使命的群体组成的特殊社会组织,其中的群体有能力自发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此种文化氛围在具有社会共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反映出存在于特殊社会组织中的群体异于其他群体的一些特征。此种特殊的文化即学校文化。具有教师身份的个体存在于更为真实、具体的学校文化情境之中,其自身经历、感悟、情绪情感都与学校息息相关。由此,相较于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学校文化环境对教师个人教育信念的作用发挥起到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作用。

“学校文化表征一个学校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信仰、态度和行为。”[2]由此可知,学校文化环境是包含学校群体成员的整体价值取向的情境。在此情境中,个体与群体之间不断发生交互作用。学校教育理念是群体成员的整体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代表着学校文化,具有整体性、主流性的特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起主导性的指导作用。学校文化环境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实际效用发挥所产生的影响可以集中表现为学校教育理念与教师教育信念之间存在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发展及作用发挥都会受到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但是,教师作为独立个体,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思想意识、情感、价值观,在与其他个体存在共性的同时,亦具有特殊性。由此,教师教育信念具有独特性,并非完全顺应于学校教育理念。

虽然学校教育理念与教师教育信念之间不断发生交互作用,其联系密不可分,但是它们仍然可以被看做是两个自成系统的独立价值观体系。这并不是要将两者的联系分裂,而是从教师教育信念的特殊性这一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

从发挥实际效用的能力来看,通常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其教育信念发挥实际效用的能力弱于学校教育理念。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由学校教育理念的整体性所决定的,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范围可轻易涉及整个学校,对学校的组织建设、长远规划、策略实施、教学计划等都有决定性影响,对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也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教师教育信念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其个人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其整体影响力远远弱于学校教育理念。

作为独立价值观体系的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师教育信念,它们之间会存在相融和相异两种情况。当教师教育信念与学校教育理念相合时,或者说,学校教育理念的实施能够给教师教育信念的作用发挥提供或留有空间时,教师的主体性便可发挥,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教育信念指导教育行为,从而利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及教师个人的整体发展。当两者相悖时,因为学校教育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的力量强度强于教师教育信念,所以,教师教育信念的作用发挥会受到遏制,进而遏制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从学校教育理念的实施与教师教育信念的实效发挥之间的关系可知,学校文化环境深刻影响着教师主体性的发挥。良好、宽松、平等的文化氛围利于教师不断修正、发展自己教育信念,并使其发挥最大的正能量,能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并反过来促进学校文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僵化、严苛、等级性的文化氛围只会使教师屈从于权威力量,从而选择放弃或隐藏自己的教育信念随波逐流,丧失教师的主体性。由此,构建和谐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尤为重要,其中心任务即为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给予教师更多的表达自我心声的权利和机会;形成自发性的组织帮助教师反思教育实践;为教师实践其教育信念扩展平台,建立平等性质的组织机构,给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易凌云,庞丽娟.教师教育观念:内涵、结构与特征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5).

[2]谢翌.关于学校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5(4).

[3]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作用[J].教育研究,2000(5).

[4]赵昌木.论教师信念[J].当代教育科学研,2004(9).

[5]刘良华.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6]李红霞.学校文化与价值意识建构[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作者简介:

陈曦(1988— ) ,女,河北保定人,首都师范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生活史、教师教育。

12.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总结 篇十二

1.1 环境教育的发展和意义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通过宣传和教育,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的治本措施。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是全球环境教育运动的发端。197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前苏联的第比利斯召开了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 为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构建了基本框架。199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环境教育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997年, 确定了“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的理念, 这标志着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仅仅对应环境问题的教育, 它与和平、发展及人口等教育相结合, 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思想的出现, 为“绿色学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

1.2 生态学校计划

1994年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 (FEEE) 首次提出了一项全欧“生态学校计划 (Eco-Schools) ”, 其目的是使环境教育从课堂教学逐步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的各个环节, 为学校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环境管理系统。到2001年初, 该计划已扩展至21个国家的近6 000多所学校。这个计划在爱尔兰称“绿色学校”, 在德国称“环境学校”等, 名称虽然不同, 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那就是用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标准来评定学校的各项工作, 包括课程设置、课堂和课外教学、师生教育、学校管理、校园设施和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也包括学校的计划、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实践证明, 创建“生态学校”对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具有显著的效益。此后不久, “生态学校”的概念和实践方式被广泛在世界各地传播, 澳大利亚、印度、美国、泰国、南非、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相继引入“绿色学校”理念, 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2]。

1.3 我国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建设的特点

中国的环境教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1970年末1980年初, 逐渐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环境科学知识内容;1987年, 强调小学和初中要通过相关学科教育和课外活动、开设讲座等形式进行能源、环保和生态的渗透教学, 有条件的开设选修课;1992年提出在相关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环保知识和教学要求;1996年以后“绿色学校”的创建使我国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96年, 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1996—2010) 》中首次提出绿色学校的创建, 并在随后由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编写的《绿色学校创建指南》中为绿色学校做出了定义:“绿色学校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在学校全面的日常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 并不断改进,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 全面提升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这里所指的绿色学校, 其内涵和意义在于通过学校的绿色建设,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并由此向全社会辐射, 提高全民的环境素养, 因而更多的是一种环境教育理念[3]。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而“绿色学校”是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

我国在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联合推动下, 许多学校积极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 在国家表彰“绿色学校”的十条核心评估标准中, 包括了与学校建筑有关的节约资源、节能、校园空间的绿化美化等评估要求。但文献研究表明, 各地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比较重视教育教学或其他一些宣传活动这类软件因素, 而对作为硬件因素的学校建筑是否达到“绿色”标准重视不够[4]。日本《关于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报告书中指出在绿色学校建设时, 仅考虑完善太阳发电、太阳热利用、雨水利用等学校设施的角度 (硬件因素) , 或仅考虑学校设施的运营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角度 (软件因素) , 都难以建成理想的绿色学校, 应当将两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5]。

因此, 绿色学校建筑在新建或改建时应关注建筑的节能, 同时关注这些节能措施的示范和教育作用。

2绿色学校建筑的节能措施研究

2.1 绿色校园总体规划方面

在学校进行总体规划时, 应节约用地, 因地制宜, 同时根据气候条件考虑建筑的朝向和间距。我国地处北半球, 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变化规律的影响, 南朝向的建筑, 夏季可减少太阳辐射得热, 冬季可增加太阳辐射得热, 是最有利的建筑朝向, 所以校园中的建筑物应为南朝向, 这是绿色校园建筑节能的必要条件。此外, 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中、小学校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 h。同时还规定, 教室长边相对时, 间距不得小于25 m, 这些都是从学生的健康角度出发, 为营造舒适的教室热环境和声环境而设置的。

2.2 建筑形体控制方面

建筑物的外部形体设计对能量消耗和对太阳能辐射热的接受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考虑校园建筑节能设计时应选择良好的建筑形体。首先, 应尽量减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积, 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 以减少建筑物外围护架构的传热量。其次, 应使建筑物南向墙面的面积尽量的大, 其他面的外表面积尽量的小, 这样可以接收更多的太阳能辐射得热。此外, 学校建筑应以多、低层建筑为宜, 一方面考虑学生的安全, 同时也可以减少风对建筑物耗热的影响。

2.3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方面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 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 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 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

墙体节能中可采用复合墙体, 即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 (常用聚苯乙烯挤塑泡沫板) 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也可以采用热工性能好的单一材料直接砌筑墙体, 如加气混凝土、多孔砖或空心砌块等。在学校建筑中还可以采用一些可再生和可降解的自然材料, 通常基于自然材料的传统建筑技术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潜能, 它们与混凝土等常规的建筑材料对比, 具有良好的蓄热和隔热性能, 而造价却极其低廉。同时, 这些对学生节材方面的环境教育是非常有利的教材。

窗户的设计在学校中尤为重要, 设计中要保证有足够的采光面积, 同时要避免通过窗户消耗过多的热量, 所以应采用节能玻璃、节能型窗框来增大窗户的整体传热系数以减少传热量;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 通过遮阳设施及高遮蔽系数的镶嵌材料来减少太阳辐射量。可通过反光板的合理设置, 增加教室光线的均匀度, 避免眩光等。

屋面节能的原理与墙体节能一样, 通过改善屋面层的热工性能阻止热量的传递。主要措施有保温屋面、架空通风屋面、坡屋面、生态绿化屋面等。

墙面的垂直绿化和屋顶的生态绿化围护起来需要花费一定的代价, 但是这些绿化可以很好的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同时可以使学生亲近自然,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并可作为学生开展生态学习的实验场所。

2.4 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方面

太阳是清洁能源的源泉, 太阳能建筑设计并不是简单意味着一些高新节能技术和材料的引用, 而是应该作为一种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重新定位和调整常规建筑设计方法, 其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提高生活质量, 并实现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共生。太阳能应用技术日趋成熟, 在建筑节能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学校建筑中, 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的使用都可以大大降低学校的日常能量消耗。结合环境教育的课程, 引导学生了解太阳能在建筑以及其他领域中的作用, 了解对太阳能利用的开发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其他绿色能源, 如沼气、地热等, 也可以在绿色校园建设中使用, 同样可以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如《中国环境报》2007年的一则报道说:湖南省沅陵县沅陵镇第九小学, 建起三口30 m3沼气池, 年产沼气2 160 m3, 节约学校用柴烧火及照明等用能问题每年可减少能耗开支2.5万元, 并通过改厕改灶净化了环境, 减少细菌滋生繁殖的机会。学校利用劳技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 组织学生学习沼气池运作的基本原理, 掌握操作技术, 增长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们回家后, 向周围的人宣传沼气的好处, 家长们纷纷到学校参观效仿 (参见《中国环境报》, 2007-8-14) 。

2.5 水循环利用方面

节水是绿色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学校建设中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雨水的回收利用等, 可以在环境教育中引导学生节约水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如深圳某学校, 利用雨水在天台设立一个集水箱将降落下来的雨水进行收集, 与四楼洗手池废水一起用于冲洗三楼小便池, 以此类推, 可以将收集的雨水用于所有楼层。因为本项目是在已有基础上进行的改造, 受到很多限制。这给我们一个启示, 如果在新建学校的时候就考虑这些问题, 会将水循环利用系统做得更到位[6]。

3绿色学校建筑节能对于环境教育的意义

绿色学校建筑的节能、环保是指在不牺牲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的基础上, 尽可能少的消费资源, 制造最少的废弃物,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室内、室外学习和活动环境, 保证学生的健康和高效地学习, 同时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供一个很好的教育基地。

通过绿色学校建筑的节能设计, 向学生证明学校为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 通过营建学校绿色建筑, 让学生从做中学, 从学中做, 使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一种深切体验, 对于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公民, 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4]。通过绿色建筑形成的“对环境友好”的学校氛围, 加之校内人员 (教师、学生和教职员工) 的全面参与, 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对环境友好的影响。通过这种方法, 不仅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 让学校环境得到改善, 而且还通过学生带动了家庭、通过家庭带动了社区、通过社区又带动了社会, 使更多的人广泛地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摘要:提出“绿色学校”是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 从校园总体规划设计, 建筑形体控制等方面论述了绿色学校建筑的节能措施, 指出营建学校绿色建筑对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公民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绿色学校,环境教育,节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绿色学校创建指南[Z].2000.

[2]曾红鹰.环境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欧洲“生态学校” (绿色学校) 计划的发展概况[J].环境教育, 1999 (4) :12-16.

[3]刘畅, 林波荣, 宋凌.建立我国绿色学校评估体系[J].建设科技, 2009 (14) :42-45.

[4]宋中英.绿色建筑:学校建筑发展的新趋势[J].江西教育科研, 2006 (11) :46-48.

[5]刘继和.日本绿色学校的基本理念和推进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1 (3) :227-231.

[6]自然之友.灾后学校重建绿色行动手册[Z].2008.

上一篇:激励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下一篇:动火作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