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共13篇)
1.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篇一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洛宁县回族镇王西小学基本情况介绍 洛宁县 回族镇王西小学地处洛宁县回族镇王西村,是一所公办村立小学。学校环境优雅,松柏成行,绿树成茵,草木葱茏,花香宜人,一栋三层教学楼掩映其中,更显学校的圣洁与恬静。
我校今年在校学生760人,有14个教学班,有教职工35人,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22人,高级职称11人,一级职称24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支持,学校的硬件建设得到很大的改善。学校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同时,大胆创新,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在教育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现在校留守儿童191人,单亲儿童17人,孤儿3人,借读学生237人,特殊弱势儿童29人,这些群体的教育管理问题成为学校目前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其中留守儿童问题较为严重。王西村与县城毗邻,土地均被征用,失去土地的村民外出打工人员逐年增多,“留守儿童”数量也日趋增长,这些留守儿童或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或寄养在亲戚家里,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儿童难以同临时监护人进行有效沟通,造成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自卑焦虑心理,抑郁,易怒,等心理问题。在学习困难时,甚至产生厌学。一年级学生井小姣 1
父母到新疆打工,家里剩下上七年级的只有13岁的姐姐照顾她和5岁的弟弟,姐姐年幼繁重的生活压力造成了精神的不堪重负,经常打骂弟妹,一次竟把弟弟打得头部囊肿,十分严重。二年级学生李创新父母到北京打工,在家跟爷爷生活,经过一年的分离,染上了不少坏习惯。除了吃零食成瘾外,还动不动发脾气、乱摔东西,有时竟然打骂年迈的爷爷。在学校学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最后竟长期旷课,以致自动退学。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影响到他们成人后的生活,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的问题一直为学校关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给留守儿童送温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使他们能与其他小伙伴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鉴于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突出,2008年5月在市县妇联的帮助下,得到了交通部的大力支持,在我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给孩子们送来了图书、玩具、体育活动用品等,解决了学校经济上力所不能及的问题,给孩子们送来了关爱。但在长期的工作中,教师们越来越感觉到心理教育知识的匮乏,面对一些心理问题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处理,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看到孩子们的痛苦我们是
急在心头,目前我校急需专业人员到我校对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并帮助解决部分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孩子们早日摆脱孤独,无助,走出阴暗、烦恼,重新快乐、健康。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份爱足以体现社会的温暖,我们将用真心去努力,用真爱去温暖,用真情去为留守儿童服务,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绿荫。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家园。
洛宁县回族镇王西小学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2.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篇二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然而, 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 这些农民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 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顾, 最终造成了农民工和子女分割两地的局面。于是, 形成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然而更令国人关注的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儿教育问题应该是当今教育的新问题, 也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
通过农村中学的大量问卷调查, 资料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严峻的问题。
一、家庭、社会教育缺失。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 到城市里务工谋生, 但由于他们收入普遍不高, 居无定所, 加上城镇教育费用较高, 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 电话、手机这些现代的通讯工具架起了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 但由于诸多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限制, 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真正意义上的联系却很有限。短暂而次数较少的通话, 无法真正弥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造成的对孩子关爱的缺失。
二、是学校教育的无奈。
受城乡教育不均衡的影响, 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他们根本无法开展, 也没有办法为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和配备心理教师, 也很少有组织或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由此导致留守儿童在人格发展、身心健康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发展的不完善。这些因素无疑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作为农村中学的学校和教师, 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 又要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笔者通过长期的班级管理, 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 总结以下几点:
一、建立专门档案。从我们的调查看, 现在的这些孩子除了极个别经济十分困难的以外, 最缺的不是财物, 而是情感, 尤其是留守儿童。因此, 不论是一个班级, 还是一所学校, 我们都应把他们作为我们教育的重点, 在教育活动中, 多关心他们的生活, 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他们。但从现有状况来看, 很多学校与我们调查情况相似, 对其关注不够, 有的甚至漠视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 我们认为, 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 必须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 要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 从而保障对他们生活上的必要帮助、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二、设立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全是共性问题, 不同儿童的问题往往有着本质的不同, 如果从组织的角度, 以集体的活动形式去解决个性问题, 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而, 针对留守儿童的个别问题和个性问题, 学校还要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 一是便于作个别心理疏导, 二是便于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谋划策, 三是保证了专门途经, 如:设立“学生心理教室”、“爱心妈妈屋”、“亲情爸爸屋”, 委派热心且懂心理的老师负责接待。
三、设立亲情聊天室。
在学校的领导下, 以年级为单位, 由班主任照看, 担任爱心妈妈或亲情爸爸。主要让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聊天, 尽量还原其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情感。
四、设立情绪发泄室。
留守儿童大部分学习成绩差, 而且他们往往心理保守、封闭、沉闷, 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心里有大量的怨气。在学校的支持下, 我们建立了“学生发泄室”, 在班主任的带领和指导下, 他们满脸怒气进去, 微笑着出来。
五、师生互结对子。
按笔者的调查统计, 留守儿童、单亲、孤儿一共为15%, 班额以60人计算, 每班不超过9名。因此, 要保证对这些儿童的关怀真正落实, 我们不妨通过师生一对一的互结对子, 实施帮扶。以班级为单位把留守儿童分摊给代课老师, 以班主任为核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 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等。
六、生生互结对子。
在班主任的正确指导下, 以班长为核心, 所有班干部和小组组长与留守儿童结对, 不仅帮助他们的学习、照顾生活, 而且与他们经常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3.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篇三
关键词真情关爱 留守学生 教育
一、性情孤僻
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的缺陷,有的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在有的内向胆怯、任性自私、孤独封闭。
二、学习滞后
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无力,留守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表现在学习没有自觉性,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有些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要帮助年迈的祖辈承担过量的家务活、农活,造成上课时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三、生活习惯差
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多数留守学生不讲卫生。不洗头、不洗脸、不洗澡、不洗脚、不理发、不修剪指(趾)甲、不换衣服。有的长期不吃早饭。还有,家庭是青春期教育的第一课堂,具有青春期教育的优势环境和责任义务,但家长的外出,家庭青春期教育几乎成了空白,使青春期的留守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四、安全无保证
留守学生不仅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一般安全问题,有的双亲外出,没有临时监护人的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独自一人住在家里,也十分危险。
五、违法违纪增多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摸清留守学生的数量,建立档案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留守后谁负责监护、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学生主要表现等情况。如本期我所带七(3)班共有留守生24人,其中父母均在外打工的有18人,大多为爷爷奶奶监管。这些学生中,性格健康开朗的占33.3%,内向胆怯、孤独封闭的占66.7%。成绩优秀的占12.5%,较好的占25%,中等偏下的占33.3%,较差的占29.1%。
(二)经常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动态把握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家,缺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会使他们生活感到寂寞,容易产生自闭心理,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有效的管束,导致他们自由散漫,无法无天。班主任老师只有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才能动态的把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处理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三)定期地进行家访。
为了真实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我经常地走到孩子们家中,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委托监管人对孩子学习生活的照顾情况,及时地与委托监管人进行联系。另外,还定期给孩子的父母汇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委托监管人、孩子的父母与同班主任共同参与管理孩子。
(四)切实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
“留守儿童”一般在经济上不存在什么问题,他们缺少的是亲人的疼爱和生活上的照顾。因此,在思想上我经常开导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鼓励孩子有事要及时对老师说,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以填补孩子的亲情饥渴,使孩子感到班主任就是他最可信赖的人。
(五)做好孩子的直接监护人。
班主任是孩子的老师,似父母,可以说是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直接监护人。有的孩子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如有任何偏激的地方,作为班主任,我首当其冲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这也是老师的义务。有的孩子考试成绩下降了,我总是多安慰、鼓励、引导,帮他们分析查找原因。有的孩子犯错误了,我总是耐心开导,细心的教育,很少乱发脾气,进行指责。
(六)为孩子搭建与父母沟通的平台。
班主任虽经常与孩子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教导他们,可以说班主任是孩子接触最频繁的人,但仍然取代不了他们的父母,所以班主任应为孩子搭建好与父母沟通的平台。如我班周思权同学,人聪明机灵,但学习懒散,我每月让他用我的手机定期与父母打电话。有时还为有的学生提供电脑让其与父母语音、视频交流等。一方面让孩子有机会向父母汇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尽情倾吐对父母的相思之情;另一方面,让父母也能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参与管护孩子。
4.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同一片蓝天 篇四
——记一个“留守儿童”的转变
一、案例背景
在上亿农民进城务工的大背景下,我们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也有了相当一大部分农民出外打工,这样就把正在接受教育孩子留在了家中,形成“留守一族”。父母进城务工无可厚非,但却忽略了自己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隔代监护--溺爱;寄养监护--偏爱;无人监护--失爱等。这群留守儿童从心理的角度看,出现了胆怯、懦弱、孤僻、任性、偏执、抑郁等等不良现象;从德育角度看,出现了情绪不稳定、自私自利、容易冲动等不良个性特征;从智育的角度看,自控力差、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厌学情绪日益加深,学习成绩普遍不佳等等。多年的学校德育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与迫切,也亲身感受了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二、案例描述及成果
由于就近入学,奚斌成了我校的一名七年级新生。刚见到他时,觉得他很腼腆,穿着也较朴素,话很少。从成绩报告册上,感觉他还算是个品学较好的学生,只是在四年级时稍有变化而已。可他叔叔却一个劲地恳求学校,要我严加管教这个孩子,说他不懂事、任性。带着疑惑,学校教导处开始关注这个小男孩。
头一个月,他各方面表现都还不错,只是学习上不肯用功,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有些爱吃零食,且不善与人交往。才过了两个月,就经常有人向我报告:“奚斌打架了”。究其原因,都是为了钱的事。我特别奇怪,便电话询问他叔叔。第二天他叔叔来时,我才知道,这个男孩花钱居然如此大手大脚。星期天他叔叔给他二十元零用钱,从家到校才两个小时,他就花没了。一部分用来买吃买喝,另一部分则用于请其他同学打游戏机、上网、拉帮结派。组成一个小团伙,并时常请人代替完成作业。难怪有教师反映,奚斌的字最近有些变样了。而打架就是因为这些开销不够,借钱未还。因长期不吃正餐,只吃些“垃圾食品”,故经常这疼那疼。据他叔叔说,最近还学会了比穿。脚上那双两百多元的鞋子,就是他爸爸回来看他时,软磨硬泡买下来的。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找他谈谈,开导开导他,可他一言不发。我只好找到他原来的老师和同学了解情况。
原来奚斌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不幸的是,四年级时,妈妈与爸爸离了婚,爸爸外出务工,一下子失去了父母的关爱,让他很孤单,很无助。日常的起居也由他自己打理,经常顾此失彼,被别人取笑。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他很嫉妒,也无心再学习。而今,来到外面这个“花花世界”,一切都那么新鲜,更令他眼花缭乱。为了不被取笑,为了不被欺负,自由散漫,拉帮结派也就很自然了。
一颗幼小的心灵就这样承载着如此之多的创伤,着实令人心痛。作为学校,作为教师,我们有职责让他走出心灵的阴影,让他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让他重新感受父爱的伟大,我及时与他爸爸取得联系,讲述了孩子的情况,并提醒他爸爸,虽然外出打工
是养家活口之必须,但决不能为了口袋,忽视了孩子的脑袋。希望家长“不要因忙而忽视家中孩子,不要因累而对孩子力不从心,不要用钱来代替父母之爱”。同时要求家长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老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还与他叔叔交流,希望他不要溺爱、姑息、迁就孩子,要经常向孩子的爸爸通报真实情况,不能报喜不报忧,督促孩子爸爸关心孩子成长。一个个电话,一封封书信,终于让他又感受到久违的父爱,爱心行动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
为了巩固成果,我和班主任筹划了一个特别的生日会,全班同学在班干带领下,都向他靠拢了。虽然礼物一般,只是些蛋糕、卡片、糖果等,但他非常感动。在作文里,他写道:“这是我有生以来最难忘的一次生日。虽然没有妈妈炖的鸡,烧的肉,没有爸爸订的蛋糕,但是有这么多的同学为我庆祝,这么多人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我真的很开心……”
在接触中,我还发现,这个孩子其实是个很懂事,很坚强的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时,他已经学会了洗衣做饭等各种家务,生活自理能力也不错。于是,我利用学校主题班会,进行“爸爸(妈妈)我能行!”演讲活动,引导留守学生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和不轨人群,引导他们努力做到人格上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等等。虽然这些无法替代父母的关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的不安、烦恼离群等情绪得以淡化。同时,我抓住他的点滴优点,及时表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不管何时何地,我对他的关心总是特
别多。课余时间,我经常找他聊天,介绍好的书籍给他,并经常创造机会,让他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使他建立自信,不再自卑、孤僻。通过这些活动,奚斌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融入了快乐的集体生活中。不仅原来的坏毛病改掉了,而且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三、案例反思和经验体会
在奚斌的转变过程中,我虽然投入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他的进步,却让我感受到了由衷的欣慰。其实,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捣蛋,不是天生的冷漠无情。大部分留守儿童,原先在家庭中是被宠爱的对象,而父母的外出,幼稚的心里承担不起孤独和寂寞,因而有的会变得玩世不恭,有的则变得孤僻、少言。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对自己的学生要一视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更多,只要我们不放弃,肯定会有收获。
学生出问题,应当重视,但不能简单化。首先,教师要摆正心态,先让自己静下来,仔细查找原因。奚斌的事情出来之后,我通过找原来的老师、同学,电话家访、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才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其次,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在人格意义上是与教师平等的。教师决不能以疏远、淡漠、鄙视,甚至是漫不经心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而应该对他们予以深刻的理解和真诚的关怀,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赢得学生的充分信赖,让他们理解教师如同父母般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就会忘却心理失衡,抛开杂念努力学习。如果我在孩子打架时对他斥责,而不是给他宽容,给他机会,他肯定会失去学习的内动力。第三,教育是系统工程,留守儿童的教育尤其需要各方配
5.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篇五
重庆市合川区杨柳街小学秦秀谷电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 甚至早恋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班主任面对当前留守儿童教育应负重前行,充当主角,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重要任务。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许多学生是农村孩子,我长期担任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发现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多。在我班5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15名,占学生总数的30%。如何做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已成为班主任工作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在此,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就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首先,班主任要转变观念,用真正的师爱守护留守儿童。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更应该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其次,班主任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他就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爷爷奶奶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是满足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顾及很少。此时,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班主任应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班主任的教育更应是“和风细雨”式的,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们。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班主任应冷静对待,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从小事入手督促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刻感受
到同学的关注和老师的鼓励,他会更乐意去做,更乐意和大家做朋友。我们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深入调查研究,建立留守生档案
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是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础。由于留守学生的年龄和所处的生活环境等情况的差异,每个班主任所要面对的留守学生都不一样。因此,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每接手一个新班,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地因人施教。
怎样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呢?我的经验是: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找村民、老乡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对班级留守儿童逐一进行调查。建好以下留守档案。
1.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同伴关系、心理需求、学习成绩等;
2.留守儿童的父母情况:包括父母姓名、外出务工的地址、联系方式、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等;
3.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情况:包括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住址、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等。在此基础上,予于整理建档,一旦登记资料发生变化,及时给予更新。
二、抓住留守共性,实施群体教育
留守儿童多是以“自理式”、“隔代式”、“寄居式” 三种方式生活。他们之间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共性,实施群体教育。
1.留守儿童的三个共性
(一)是学习缺乏有力的监督。“自理式”的孩子学习无人监督不用说,“隔代式”或“寄居式”代理监护的,由于代理监护人的文化不足和忙于生计等原因,一般只保证孩子“吃上、穿上、少生病”,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力不从心。
(二)是生活缺乏周全的照顾。“自理式”的孩子生病得不到科学的照顾,乱吃药、吃错药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隔代式”或“寄居式的孩子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三)是情感缺乏正确的疏导。需要亲情呵护是孩子的本能,由于远离父母,“受到委屈无处诉”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 甚至早恋等。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旨在发展和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的各项活动,重在心灵的沟通和心理感悟。名说“课”,但已突破了“课”的界限,室内室外,校内校外,都可进行,与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晨间谈话等可有机结合,通过游戏、唱歌、遐想、讨论、辩析、观察、表演等方式为中介使“课”活动化,达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
四是举办主题班会,开展全面教育。为解决留守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和留守学生情况,采取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进行全面教育。五是搭建交流平台,消除儿童困惑。为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存在的问题,我除开展班级活动、邀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引导外,还设立了班级“知音信箱”,让他们把平时不愿直接向别人诉说的话投入信箱,每周三由班长负责开箱,收集各种意见、建议和心里话。属于个别现象和个人隐私问题的就单独疏导或以书面形式答复,对于普遍性问题则给予公开回答。自“知音信箱”设置以来,我共收到学生来信203封,其中留守生来信就有152封,书面形式回复107封,公示56封,面谈学生196次。解决了不少留守生的问题,留守生文文说:“知音信箱为我们倾诉心里话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让我们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再者,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难题, 我还经常到学生家中家访,给家长或学生打电话,聊qq等。
六鼓励写心语日记
结合高年级学生、写日记、写周记,鼓励留守儿童记“心语日记”。“心语日记”有学生心理的渲泄和排解,有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感悟;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是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浏览写“心语日记”,搭通学生的“脉博”,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七互写“心语赠言”
“心语赠言”是教师主动向留守儿童的心理冲击。教师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设置“心语赠言”卡,并鼓励学生相互间写赠言。“心语赠言”要抓住时机,如留守儿童生日、毕业升学、表扬获奖时,困难受挫时,心烦苦恼时等等。“心语赠言”可以是诗歌、名言,可以是书法、绘画,可以是工艺小制作,总之,是以“美”和“爱”来激活留守儿童,能在他们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灿的火花,成为学生所渴望获取的珍藏品。
八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
九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工作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寻求支持。
1.寻求学校支持
班主任要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争取获得学校领导对留守学生工作上的精神支持、经费支持和教师资源支持;同时积极争取任课老师参与到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来,让“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生活有帮、困难有助。
2.寻求社会支持
班主任在校内做好留守学生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社会对留守儿童给与多方面支持。比如:为班级留守特困儿童争取乡镇政府的物资资助;联系企事业单位帮扶品学兼优的困难留守生;联合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等等,尽量呼吁社会各界、各单位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6.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篇六
关爱成长
共享阳光
——徐庄镇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课题调研报告
徐庄镇教育委员会位于鲁南“板栗之乡”——徐庄镇政府驻地,该镇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民风醇厚, 文化沉淀深厚。辖区现有1所国办初级中学--枣庄三十四中;中心幼儿园1处;13所完全小学;在校生5186人;教职工336人。
一、留守儿童的分布范围与基本现状
目前,徐庄镇有留守儿童745人,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村庄和偏远山村,其中男403人,女342人;初中生187人,小学生558人。
从全镇实际来看,表明留守儿童存在的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研统计显示,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60%的小学生成绩较差,30%的小学生成绩很差;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全镇情况来看,有90%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其次是对留守儿童生活上关心不够,并由此引发性格缺陷。一是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临沂、天津、上海、苏州等地,常年在外奔波,与留守子女联系不够,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关注和指导。二是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了,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留守儿童问题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薄弱环节。原因之一留守儿童人多面广,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方往往是欠发达地区,政府财力薄弱,单纯靠地方政府拿出很多钱来解决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另外制度上也有缺失。根据《义务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实行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原则,适龄儿童少年只有在其户籍所在地才能享受国家所规定的义务教育。外出务工者如果带孩子进城就读,必须缴纳较高的借读费和学杂费。无力负担的农民工只好把孩子送回农村,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更多留守儿童的产生。
根据全镇留守儿童现状的实践,我们认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全社会齐抓共管机制。利用媒体来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同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诸多领域,扎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体系。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发展镇域经济,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镇或本区、本市务工就业,不断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
三、留守儿童工作下一步的打算
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进一步做好全镇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今后镇教委将积极探索关爱工作新机制,充分运用学校、政府和社会资源,形成由关工委、妇联、共青团、公安等部门参与,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树立关爱留守儿童典型。通过发放宣传单、开设宣传专栏和进村入户访谈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等家教知识,提醒家长应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常跟孩子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发展动态。
2、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在全镇农村学校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建立学校(班主任)和家长热线电话联系制度,家长和“留守儿童”热线电话联系制度。
3、在各校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典型经验案例(附)感受温暖〃共享阳光
徐庄镇建银希望小学针对留守儿童开展阳光送温暖活动案例
单位简介
山亭区徐庄镇建银希望小学始建于1996年,为山东省建设银行捐助兴建的一所农村希望小学。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608人。建校以来,学校围绕“一切为了学生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办学理念,在少先队员中开展感恩教育、体验教育,取得丰硕成果。活动特色
建银希望小学开展的阳光送温暖活动是以学校少先队员为主体,针对学校留守儿童,按照“就近就便、互帮互助”的原则,开展的一项以关爱为主体的少先队活动。背景分析
学校现有留守儿童113人。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加入到经商、打工的行列。他们大多跟随爷爷、奶奶或寄宿在亲戚家中。由于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远离了父母的监控,即使出现情绪的波动或心理问题,也无法找到排解的渠道,因此成为学校特殊的群体。对此,学校少先大队委员会决定开展“阳光送温暖活动”,对学校113名留守儿童给予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同伴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庭的幸福,人间的真情。
具体做法
一、学校大队部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定期为留守儿童举办生日聚会,美文朗诵比赛,互换小制作活动,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馨。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疏通和正确的引导。
二、学校大队委号召少先队员与留守儿童建立帮扶结对关系,开展手拉手活动。鼓励少先队员与留守儿童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关心他们的生活,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三、学校大队委员会要求少先队员充分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的时间,就近组织本村的留守儿童,采取与他们共就一次餐,共读一本好书,共看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的形式,让留守儿童告别孤独,充实他们的节假日生活。
实际效果
评析:徐庄镇建银希望小学少先大队针对学校留守儿童开展的阳光送温暖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到了同伴的温暖,家的温馨,使他们体会到人间真情。这是体验教育的效果。同时,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感恩教育得以落实。一年来,徐庄镇建银希望小学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希望小学”、“山东省希望工程20年杰出单位”、“枣庄市规范化学校”,学校少先队活动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报道,成绩显著。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深化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课题
关爱成长
共享阳光
——徐庄镇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课题调研报告
徐庄镇教委
7.关爱留守儿童 撑起希望蓝天 篇七
刚刚过去的2015年,留守儿童的悲剧依然在上演:湖南衡阳一名12岁女孩将同学姐妹毒死,死去的、下毒的,都是留守儿童;贵州毕节四名留守儿童喝农药自杀,而几年前,五名流浪儿冬天跑到垃圾桶取暖,最后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悲剧,也是发生在毕节;其他诸如烧伤、溺水、触电等意外伤害更是不计其数……不知何时,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让人心酸和心疼的群体,他们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让社会各界不得不正视他们的存在,思考他们的需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留守儿童同样是需要呵护的祖国的花朵,谁能无视他们对未来中国的影响?谁又能漠视生命本身的力量?如何让这些悲剧不再上演?这是整个社会都在思考的问题。如何给这个“最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一些帮助和关爱,也是不少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单位和团体努力的方向。
正是抱着“为留守儿童做些事”这样真诚而朴素的愿望,2015年12月26日下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慈善文化传播基金、郑州报业集团、《环球慈善》杂志社承办的“关爱留守儿童,撑起希望蓝天”——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慈善捐赠活动,在北京宋庆龄故居启动。即日起,组委会诚挚邀请热心公益的艺术家捐赠作品,受赠艺术品拍卖所得善款将用于支持“留守儿童之家”慈善工程的建设。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为留守儿童做些事吧。
留守儿童社会的痛点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渐拥人大城市。由于受到户籍政策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子女留在老家,“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由此产生。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本应尽情享受父母关心呵护的年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与背井离乡的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这些孩子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无奈的痛点。
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也就是说,全国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是农村留守儿童——区样的数字,怎能不令人心惊。而伴随着这个庞大数字而来的种种问题,和频频发生在这些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更是让这个脆弱的群体,成为了一个沉重的公共议题。
由于亲情缺失、教育缺位、行为失范、安全堪忧,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自私冷漠、自卑懦弱、孤僻任性、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更有甚者,走上了极端的道路。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可见,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和亲情关爱、及早发现和纠正个别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已是迫在眉睫!
筹善款建千家“留守儿童之家”
此次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慈善捐赠活动,便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举办的,希望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给他们带去爱和温暖。本次活动主要面向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全国各美术院校等全国各地中国美协会员以上知名画家;中国书协、中国国家画院、全国各美术院校以及全国各地中国书协会员以上知名书法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及全国各地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以上知名工艺美术家。
据介绍,组委会将会委托一家具备拍卖资质、实力强、信誉好、知名度较高的拍卖公司对捐赠作品进行拍卖,所得善款将用于在全国各地建设1000家“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筹得的善款将确保一对一使用,并随时向媒体及艺术家通报活动进展情况和善款使用情况。
据了解,1000家“留守儿童之家”计划分三年建设完成,主办方将根据善款情况分期分批推进项目建设。对于“留守儿童之家”的选址、管理、建设,组委会都有严格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它们需要建在云南、贵州、四川、甘肃、安徽、河南、河北等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地方;它们需要位于留守儿童所在的小学或者村两委工作场所;它们需要有20-40平方米的面积。此外,主办方还将为“留守儿童之家”招募一名志愿者担任管理员;配备具备上网和视频功能的电脑一台、电脑桌一张;配备书架2个和图书若干;在全国范围募捐玩具若干。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慈善文化传播基金管委会副主任、郑州晚报社副总编辑、《环球慈善》杂志社执行主编李韬介绍,1000家“留守儿童之家”将以捐赠艺术家的名字命名,捐赠作品将在“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公益邀请展”中展出,并结集成《关爱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公益邀请展作品集》出版。
有意参与活动的爱心艺术家,可将作品用挂号或者特快专递邮寄至:北京市西城区裕民东路5号瑞得大厦511室《环球慈善》杂志社沈哲收。来稿请在信封注明“慈善艺术作品”字样,并用铅笔在作品背面右下角,注明作者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艺术作品尺寸不限,无需装裱。活动联系人吴振海010-56428025 13520680066;马占伟010-57290478 18614092598。
组委会收到第一批名家艺术品
2015年的12月26日,北京飘着小雪,天气寒冷,然而,宋庆龄故居却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慈善捐赠活动的启动而让人备感温暖。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代表、企业家代表、留守儿童所在地代表及中央和地方的20余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出席了当天的启动仪式,见证着这场爱心活动启程。
启动仪式现场,艺术家代表黄泉福、王清杰、袁江、伍灯法师、孙军等纷纷表示,将尽己所能帮助孩子们,他们还呼吁同行们积极参与活动,踊跃捐赠作品,将这股来自社会的关爱汇入留守儿童的心田。同时,艺术家代表还对项目如何推进提出了合理建议。
此次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听闻消息的艺术家慷慨捐赠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泉福捐赠作品《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郑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孙军捐赠钧瓷《乐舞中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画院副院长、郑大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宽武捐赠书法作品《送元二使安西》一幅、国画《渊明采菊图》一幅。启动仪式上,活动组委会接受了第一批捐赠的名家艺术品。
《环球慈善》杂志社行政运营总监陈靖表示,组委会将认真考虑嘉宾们的建议,公开透明地开展每项工作,管好用好每一分善款,这是对艺术家和对留守儿童的一份承诺,也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艺术家代表——
黄泉福:让艺术和爱心同行
在“关爱留守儿童,撑起希望蓝天”——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慈善捐赠活动启动仪式上,一尊黑檀木雕《福》分外引人注目。它憨态可掬的造型、优雅讲究的线条、圆润光润的触感、纯净美好的寓意,给人以祥和、澄明、疏朗的感受,为人们心目中的爱心坐标找到了不移不替的最佳载体。
这尊81厘米高、以弥勒佛为创作题材的《福》,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有着“中国木雕界活名片”之称的木雕大师黄泉福之手。《福》,是活动组委会收到的第一批艺术家捐赠作品之一,另一尊88厘米高的《福》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这足见作品的艺术价值。
“我一直关注着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能参与这次慈善捐赠活动,可以说是完成了自己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黄泉福说,宋庆龄先生为国之慈母,《环球慈善》是新交挚友,而留守儿童是大家共同的牵挂,所以这次善品一定要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
从艺30多年的黄泉福,被誉为“木雕第一人”,他以宗教传统人物为题材,融入中华民族的人文和谐的理念,创作出一百多个造型各异的弥勒佛系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雕刻艺术风格,完美演绎了“和”文化。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万柳堂、泉州少林寺、上海静安寺等地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他用鬼斧神工的艺术作品征服了国内外众多宾客和专家,捧回了“2000年中国雕刻艺术节”现场比赛第一名、“2002年中国雕刻比赛”第一名、“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等众多奖项。外交部还特意在钓鱼台国宾馆专门开设了泉福艺术馆,让外国首脑和贵宾全面感受我国的木雕艺术。
《福》的创意介绍中如此写道:“黄泉福以中国传统福文化为创作主题,融现代审美意识于其中,在造型和技法上古为今用,求新求变,经过空间的拿捏、线条的淘洗,使之蕴藉朴茂,而流水行云。”黄泉福说,他此次特别将中国“福”文化作为创作主题,精心雕琢,努力把多年的艺术沉淀和浓浓爱心融入其中,“希望这幅作品能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福音,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艺术家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让艺术与慈善爱心同行,善行天下,共同为‘留守儿童之家’慈善工程的建设添砖加瓦。”
黄泉福长期热衷于公益事业,他扶危救困、捐资兴学;他为家乡修桥铺路,回报桑梓哺育;他资助社会事业,诠释济世情怀。每参加一次公益活动,他心中的善意和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感也随之播洒到更远的地方,“我希望这次活动能用艺术之美,传递正能量,让这些需要关爱和温暖的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王清杰:愿人人献出一点力量
“留守儿童是全国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每当看到关于留守儿童的负面新闻,总是很心疼这群孩子。很感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慈善文化传播基金、郑州报业集团、《环球慈善》杂志社发起这个活动,让艺术家能靠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劳动去帮助这些孩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国艺美术馆馆长、中国书法展览馆执行馆长、中央国家机关书协主席团成员王清杰动情地说。
王清杰说,他曾参与过与留守儿童有关的项目,对这个群体有一定的了解,“全国尤其是西部留守儿童的情况还很严峻,这群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但却享受不到应该享受的亲情、教育等,每每看到新闻上有关留守儿童的负面新闻,总是很痛心。”王清杰说,如何能为这个特殊群体尽一些自己的力量,是他一直在考虑的事情,听说这次活动启动,便怀着很大的热情来参与。
在王清杰看来,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做公益慈善事业,是艺术家应尽的义务,也是艺德的一个展现,“我本人很愿意拿出一定的时间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我想,如果大家每个人都能尽一点微薄之力,大家都来奉献爱、传播爱,那滴水石穿、积流成河,最终形成的会是一汪爱的大江大海。”王清杰表示,爱心需要接力,温暖需要传递,他希望有更多的同道中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这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爱,照亮他们人生的道路。
王清杰认真了解了此次活动的相关流程,当知晓此次活动募集到的善款将用来在全国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地方建设1000家“留守儿童之家”时,王清杰说:“在100个县捐建1000家活动室,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相信有这样热心、用心、专业的团队,一定能做好这件事。”他认为,活动的社会意义已经超越了本身,“我相信,这间设有电脑、玩具、图书的留守儿童活动室,一定能丰富当地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艺术家们一起行动起来,把这股正能量传播得更远,让留守儿童的笑脸更灿烂。”
袁江:让爱心永远飞扬
“在慈善的道路上,我们收获不少,帮助过不少需要帮助的人,但也走过不少弯路,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之前新闻上屡屡报道一些骗捐、诈捐等事件,伤害了爱心人士的积极性。我希望活动组委会能管理好、用好每一分善款,把爱心行动落实到实处。”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中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艺美术师、著名文化学者、美术理论家、诗人袁江快言快语,为活动的实施提供了许多合理的建议。
“爱讲实话,一点瞎话都不想说”的袁江性情直率,他说,几年前,他也参加过不少慈善活动,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感到伤心失望的他这几年都很少涉足慈善事业,然而,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慈善捐赠活动却吸引了他的目光,“主办方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全国的影响都非常大,非常得民心,大家公认基金会做事很到位,正是出于对基金会的信任,还有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感情,我特别乐意参与其中。”
袁江表示,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帮助他们不光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尽的一种责任,“近些年,艺术圈里争名夺利的事情并不鲜见,我相信,参与这样的活动,对艺术家本人也是一种教育、净化和提升。”袁江说,作为一名画家,他会捐赠画作助力活动开展。
袁江建议,做好事,就要尽力做到极致,有了好的开始,就更要有好的过程和好的结果,“慈善有行,大爱无疆。这个慈善活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对于留守儿童,我认为不仅仅是提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更要去跟踪关注、关爱他们。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牢记我们做这件事的初衷,不要偏离了原来的主题。”
作为当代焦墨焦彩创始人,袁江还在启动仪式上向记者谈到了对于文化、艺术的理解,他认为,中国画的基础是文化,所以一名画家,必须是文人。在袁江看来,“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时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真正的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标志,道德理念的积淀和生存、生活、行为规范的标准。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袁江创立了独特的“焦墨焦彩”,坚持保留了中国画的基本元素,如线条、点、平面构成、留白、散点透视、题款印章、宣纸和矿颜。多年来,性情耿直的袁江始终坚持返璞归真的艺术原则,在他看来,“返璞”是修养,“归真”是境界,用笔看修养,构成看胸怀,施彩看境界。“面对艺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苛,目的就是希望保持艺术的纯洁性和含金量。”
孙军:用艺术传递爱心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郑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孙军带来了自己极为珍视的“宝贝”——曾获得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唯一一枚钧瓷作品金奖、被评为“2014中国钧瓷十大最具影响力作品”的钧瓷精品《乐舞中华》。
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的钧瓷,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极富艺术感染力。孙军创作的《乐舞中华》一改传统造型,以中国代表性乐器琵琶为造型,新颖别致,釉色运用巧妙,窑变瑰丽,人文和美学气息浓烈。
孙军说,之所以舍得将获过多项大奖的《乐舞中华》献出来,既是出于“想为留守儿童做些事”这样的朴素想法,也是出于对活动组委会的信任。
“我曾多次到农村采风,很多村里就只剩老人和孩子,孩子们的生活、健康、安全、教育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每当我看到孩子们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听到孩子们诉说着对父母的思念,我都难过得流眼泪。”孙军有着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和细腻,他说,参与这次活动,他不仅想切实为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想给在外打工的父母提个醒儿:“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请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承担起教子之责,让他们享受到父爱母爱,这是其他人都无法给予他们的。”
孙军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和创作素材,就有责任回馈社会,把自己的作品交给慈善机构,让资金流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这是一个艺术家最基本的良知,“我们常形容一个艺术家‘德艺双馨’,‘德’是放在第一位的,这提醒艺术家们,永远不要把金钱放第一位,而是把对人生的理解、对环境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放到第一位,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具有社会价值。”
“童年的长度反映出一个国家的高度,童年的境遇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所以说举办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我特别受感动。”孙军说,公益慈善活动是对艺术家艺德的检阅和展现,接下来,他本人将创作出一批关爱、关注留守儿童的作品,同时,作为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郑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他也会发动协会会员和自己相熟的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捐出自己的作品,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慈善文化传播基金、《环球慈善》杂志社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伍灯法师:做慈善也是一场修行
“作为著名教育家于右任的徒孙、梁披云的徒弟,我自己也办学快十年了,我深知真正的教育何其难哉。金钱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人,在留守儿童应该得到接受良好教化和引导的年龄阶段,是否有真正的老师、真正值得尊敬的人出现在他们面前。”浙江洞头中普陀寺公益协会执行会长、教育家、诗人、书画篆刻家伍灯法师的话一语中的,发人深醒。
伍灯法师说,这是他第一次真实地接触有关留守儿童的话题和事实,很受震撼,“很惭愧,我以前几乎没有关注过这个群体,直到此刻,我才知道全国的留守儿童竟然已经达到6000万这样庞大的数字,把这批孩子‘带’上来,是整个社会都应该考虑的事情。”
“活动本身是个好事,然而怎样才能把好事做好?是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伍灯法师认为,活动实施过程中,钱不是最重要的问题,知识的普及也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人,在孩子们应该接受良好教化、应该得到很好引导的时候,是否有真正行为示范、学会人师的人出现在他们的生命中,这才是最重要的。他建议,组委会在顶层设计、活动组织规划和人才团队的组建等方面狠下一番功夫。
“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在修行,我希望大家能始终不改初心,把筹来的每一分善款用在刀刃上,把这件事真实不虚地做好。”在伍灯法师看来,慈善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普世价值的代表,每一个参与这个慈善项目的人,都是在进行一场修行,“只有好好修,艺术家才能出真正的好作品;只有好好修,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人才能感到更多的大德大爱;只有好好修,我们大家所做的这一切才能不辜负宋庆龄这块金字招牌;只有好好修,我们才可能让接受我们帮助的留守儿童得到很好的启迪。我们不轻易做事,但每做一件事,一定要让它结善果。”
伍灯法师说,做这件事不能仅仅凭着一股热情,而是要立足长远,“固然孩子的成长等不得我们,固然事情很大也很急,我们必须快马加鞭,但在马上也得做好马上的功夫,也应做好应有的思考和准备,所谓谋定而动,否则事倍功半。”他说,活动筹来的每一分钱都是善款,都要用在刀刃上,“我希望我们能把想法回归朴素,媳灭贪嗔痴,我们大家同心同德,一起把这件看起来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润无细无声地做好,这样才能不辜负这样宝贵的机缘。”
伍灯法师在启动仪式上现场表态:“参与这项活动,我义不容辞,在我有生之年,任何时候找我我都不会推辞,只要做得到的,我都二话不说。”
企业家代表——
张雨舟:让活动惠及更多留守儿童
母性是女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特别是成为母亲后,母性被激发出来的妈妈们往往母爱爆棚,特别见不得孩子受苦。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母性的光辉,让人感觉温暖、柔和、亲切。
3名留守儿童相约喝农药自杀、12岁留守儿童患上精神分裂症、留守哥哥打断妹妹13根肋骨、留守儿童持菜刀砍死母亲……这些惨烈的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常常让北京东方元典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张雨舟坐立不安。作为一个七岁孩子的母亲,她同其他母亲一样,对孩子们身上发生的这些悲剧痛心不已,“这些孩子太可怜了,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所以,当听说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慈善捐赠活动启动时,张雨舟作为企业家代表欣然出席,她想看看自己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想尽一点微薄之力,给孩子们一些帮助。”
在张雨舟看来,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整个社会的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组委会需要我做什么,我将义不容辞。”张雨舟说,“留守儿童之家”慈善工程的建设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她将配合组委会,努力将这项活动开展好,惠及更多留守儿童。
霍春宇:帮助别人,让自己更快乐
“慈善捐赠不光是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是所有的企业家艺术家、媒体等社会群体都应该有的一种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家代表,北京盛世坤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霍春宇来到启动仪式现场。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故居,也是我第一次参加有关留守儿童的活动。一进到故居,我就感觉到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霍春宇说,孩子是未来、是希望,留守儿童更是需要大家齐心去呵护的花朵,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国人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霍春宇说,虽然做这些慈善活动并不能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所有问题,但“大家能做一点是一点,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大家少抽几条烟、少吃几顿饭,就能为留守儿童雪中送炭,给他们前行的动力。”他说,这种慈善义举是宏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实践,大家在帮助这些孩子的同时,其实往往自己也能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作为企业家代表,我们也将积极与组委会配合,共同为留守儿童撑起希望的蓝天,让更多留守儿童从中受益。”霍春宇真诚地说,大家播洒爱,留守儿童收获爱,这股爱的环流,一定会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
留守儿童所在地代表——杨旦旦:给村里的孩子切实的帮助
对于城里人来说,留守儿童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然而,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他们对社会的影响?作为“关爱留守儿童,撑起希望蓝天”——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慈善捐赠活动启动仪式上唯一一个留守儿童所在地代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曲县武坪乡那下村委会主任杨旦旦对村里留守儿童现状的介绍令在场嘉宾无不动容。
杨旦旦是个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高大、豪爽,古铜色的皮肤,眼神中透出坚毅,1981年出生的他,沧桑已经写在了脸上。参加启动仪式,他是抱着十二分的热情和带着“任务”来的——“我希望能获得一些支持,给村里13个留守儿童带来切实的帮助。”
从甘肃那下村到北京,路途遥远,杨旦旦提前3天便出发了。先坐4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再坐18个小时的火车,再换汽车,杨旦旦这一路颇费周折。村里条件艰苦,为了省钱,他舍不得坐高铁,而是选择了坐普通火车。“我这一路辛苦不算什么,我有义务帮助村里这些可怜的留守儿童生活得更好些。”
杨旦旦介绍,村里现有13个流浪留守儿童,他们最大的19岁,最小的6岁,“村里条件好一些的家庭都将孩子接到外面上学了,这13个孩子无学可上,生活困苦,整日流浪在村头,这样下去,他们这一生怕是都要毁了。”提起村里留守儿童的状况,这个坚毅的西北汉子眼睛开始湿润,声音也变得有些哽咽,那种发自内心的担忧和无奈写满了整张脸。
“我希望组委会能考虑在我们村里建个留守儿童之家,让孩子们学点文化,能通过图书、电脑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哪怕就是帮他们多认识几个字,以后对他们打工挣钱也有好处。”杨旦旦说,他特别想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然而个人能力有限,他真诚地希望能得到来自社会的帮助。
8.共享一片蓝天,拥有同样梦想 篇八
——重庆市第十五中学民工子女教育侧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来我市经商务工的农民逐年增多,农民工子女在我市的就读率也在逐年大幅度提高,十五中去年在读学生50人,三个年级三个班,我校学生中本地生源36人,民工子女17人。今年又招收4名插班民工子女入学,经过初三分流后。使我校的民工子女学生占到了学校生源的50%。如何让这些孩子幸福、健康地与本地孩子共同成长成为学校领导考虑的一件大事,很快,全校教职工达成共识:对农民工子女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多一份鼓励。学校还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把对农民工子女教育作为专题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使他们做到“四个在”------“遵纪守法,平安在重庆”、“养成良好习惯,文明在重庆”、“消除心理障碍,快乐在重庆”;“学习安心,学业成功在重庆”。
一、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当作我校办学的重要课题,认真落实各级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意见,办好一所民工子女定点学校。
进一步加深民工子女基本认识,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属于劳动力流动派生的副产品。民工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当前,在“两会”精神大背景下讨论关于“三农”问题,以及农民子女的教育等问题。致力于提升民工子女教育地位,解决民工就业和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课题。改善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也是社会发展日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民工子女是祖国“流动的花朵”,需要大家的共同呵护。民工子女
学校是我们身边的“希望小学”需要我们的关心。社会各界的理解和
支持还不够。还有一些来自社会的偏见。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面不
广。长期关注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注重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师资培
训等。都是在新形式下,有待积极探索的中国民工子女教育规律。
二、将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摆在学校优先考虑的位置,制定了措
施,保障落实。
1、在教学方面,针对民工子女基础差的状况,要求教师做到课堂
教学 “四个一点”,即“微笑和激励多一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灵活安排的时间
有一点”。各学科要强化学生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
范化的管理。把他们的学习质量抓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同时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行为习惯、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好学生适应目前的初中生活。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训练,通过强化,让学生形成习惯,从而成为自
然。
2、在民工子女的思想、行为教育工作者方面,实行‘四个’优先:班主任家访,农民工子女优先;班委会组建,农民工子女优先;三好
学生等奖项的评比,农民工子女优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
优先适度补助。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民工子女加入到了品学兼优生的队伍中,通
过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我校的民工子女进步很快,他们改掉了许多
陋习,放下了自卑,融入了集体,刻苦学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如初二的陈杰,上期名列第三,张杰名列第六。而来至垫江的初一学
生孙俊同学每次考试都名列班里的一、二名。他不仅成绩好,思想品
德也很高尚,总是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困难同学,在值日时特别认真,总是要将门窗关好后才最晚离开校园。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3、在对民工子女的教育中,我校的办学办理念、教师素质也得到了
较大提高,教师们理解了民子女的教育同样是崇高的事业,是充满爱
心的事业,需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需要
“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关心民工子女,献出爱心,提高民工子女
教育质量,使其茁壮成长是实践平等国民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进城
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民工子女定点入学的设立一定程
度上弥补了教育资源的相对缺乏。民工子女是城市生源的补充,是流
动的花朵,社会各界应达成共识,予以充分的关注和重视。我校对他
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民工子女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受到同
样良好的教育,随着我校办学条件的逐渐改善,我校的教育也可以帮
助他们成功地实现人生的理想。
三、积极开展民子女教育工作的课题研究,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
我们尽一切可能做好民工子女教育工作课题。充分挖掘公办学校的教学资源,将闲置校舍为民工子弟服好务,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
和保障机制,真正把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我校全民教育范畴。
四、民子女入学的新困难
1、在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上,外来民工子女与本地的中小学生尚未一视同仁,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外地农民工到重庆务工,子女受教育的费用不是按本地农村学生收费。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满足外来民工子女就读的要求,须加以修订。
9.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篇九
高一学生演讲稿:守住一方净土,共享一片蓝天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高一(11)班的吴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守住一方净土,共享一片蓝天”。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12年,中国最具个性的慈善家陈xx先生要在北京等地方卖空气,每瓶售价4元到5元。这些所谓的新鲜空气分别来自井冈山、香格里拉等地方,甚至还有来自宝岛台湾的。当时,绝大部分的人认为陈xx“卖空气”就是在炒作,甚至是在挑战公众的智商,娱乐大众。而他自己却坦言,销售新鲜空气不为赚钱,只希望唤醒更多的人珍惜环境,减少污染,低碳生活。且不说陈xx先生是不是在娱乐大众,还是故意炒作。但是,不到一年之后,一个以前我们几乎只能通过查字典才会读的字,跳到了14亿中国人的眼前,记在了心里。这个字就是“霾”。从华北到华东、以至于大半个中国,抬头看一眼蓝天,深深吸一口新鲜空气,成为了最奢侈的事情。我们突然处在了“十面霾伏”之中,“霾”成为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大敌。白天不见鸟飞过,夜晚不见满天星。天气预报,专家指导,人们谈霾色变。
20xx年,一个温州老板悬赏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这一下,可把我们xx省的环保局长们忙坏了。于是,全省都在寻找可以游泳的河。其实找一条可以游泳的河并不难,只要往最上游去找就是了,但是如果要求无论上游还是下游都可以游泳的话,那可就难了,大约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水里的鱼儿在污染的环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进化,要么从此绝了种,要么学会吃污水活着,渐渐变了种。
我们这一代人,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物质生活也比较富裕,学习条件日新月异。但是,我们的幸福指数并不比我们的父辈高出多少,我们只能在游泳池里游泳,我们要习惯带口罩出门。稍大一点的城市,仰首不见白云和蓝天,低头不见清清河水。
我们怎么办呢?难道就这样碌碌无为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并且也随之进化,或者变异吗?不,不能,决不能。我们要努力改变这一切,虽然今天我们只是一名高中生,我们做不了太多的事,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学校垃圾最多的地方除了垃圾桶,就是垃圾桶周围,明明稍微伸手就可以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但是很多人还是将这件事当作一种游戏,手中的垃圾是球,桶是筐,“球”进“筐”最好,未进也不在乎。再比如说,食堂的一次性纸盒,也请同学们不要乱丢,白色污染所造成的后果众所周之,何况纸盒对个人的健康也有害。同学们,“守住一方净土,共享一片蓝天”,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10.“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总结 篇十
活动总结
一、活动主题: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二、活动对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全体成员与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三、活动时间:2012年5月5日—18日
四、活动地点:桂林市叠彩社区敬老院、桂林市飞凤小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青春广场
五、活动总结: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益意识,了解老人晚年生活及留守儿童现状的同时,带给他们一些欢乐,给他们的精神世界送上一点温暖。2012年5月5日,我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与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自发组织学生会员们到叠彩社区进行探望老人,传递爱心,后在社区周边进行义务劳动,尽我们力所能及的力量来帮助这些老年人。同时,5月11号我们去了桂林市飞凤小学进行工益支教活动,给予大学生自我锻炼的机会,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亲身体会到了劳动奉献的光荣感,并且希望吸引社会各界更多地人来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经过两个活动以后,两个社团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在14-16号期间向各个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形式,回来汇总后进行总结并制作报告书。活动后期5月18号我们在广场进行了横幅的签名活动与活动期间的照片图片展。通过海报宣传,报道现今“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生活的真实状况,发动跟多的同学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来,使其得到社会以及大学生的关爱,促进他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完善。
通过此次“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引导当代大学生接触、了解、感受社会,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11.关爱留守儿童 篇十一
在这个寒冷的二月,我参加了“携手明天,共享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事就会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监护的“盲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而他们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其余的是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单亲监护型占49.5%。主要特点: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比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再次,社会环境存在不利因素。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极容易导致他们行为的失范,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
农村儿童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对孩子的监控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使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断层”,因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助、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现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反社会人格。
留守儿童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令人担忧。由于父母法定监护职责的缺失,临时监护人监督不严,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不少留守儿童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更有的留守儿童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
党中央正在大力号召新农村建设,这么多的留守儿童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极为不利的。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令我们欣慰的,今年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12.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篇十二
一、海安县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到户籍地以外的地方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少年。据统计,全县留守儿童共有22854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1%。其中男生11541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0.5%;女生1131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9.5%。这些孩子一般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监护。其中由祖父母监护的18999人,占83.1%;由外祖父母监护的2404人,占10.5%;其他人监护的1451人,占6.4%。在留守儿童的现实表现中,学校认为表现较好的9160人,占40.1%;表现中等的10428人,占45.6%;表现较差的3266人,占14.3%。
从调查中发现,多数留守儿童思想健康,自我要求严格,学习比较认真,也有成绩拔尖的,对父母外出持理解支持态度。编辑:。
有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还有一定的自主自理能力。但总体来看,由于监护人绝大多数都是孩子的祖辈,他们中有的是隔代管护,过于溺爱,往往放任自由,管护工作难以到位;有的只重视生活上关照,放松了思想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的由于老年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留守儿童很难管理。因而,一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缺失。
一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在现实表现较差的3266名学生中,学习成绩差的占62.8%,他们中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能力给予帮助和辅导,形成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是个人性格改变,家庭亲情缺乏。留守儿童正处在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情感的沟通,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情感缺乏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南莫小学留守学生在座谈时,提到父母就伤心落泪。还有一名学生父亲外出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母亲出走多年未回,孩子心灵创伤很大。不少孩子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虽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但也产生许多麻烦和冲突,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三是行为有所偏激,价值观取向有所扭曲。留守儿童一般自理能力较弱,部分人纪律松散,言行偏激。调查中了解到,少数孩子在家不听祖辈的教导,我行我素,在学校也时有不良行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管教不到子女,往往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这样容易形成孩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很容易养成奢侈浪费的陋习。
四是存在安全隐患,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上学一般都由祖辈和其他人接送,祖辈的年龄都比较大,在接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安全事故。也有少数留守儿童在家喜欢玩火、玩电、玩水甚至玩农药,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和教育,容易引发重大事故,酿成悲剧。例如:雅周镇夹巷村一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苏州,正常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一天晚上在家做作业,蜡烛倒下来着了火差点酿成大事故。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出现安全事故的比例高于其他儿童。123
二、海安县关爱留守儿童做法
农村留守儿童的素质如何,是一件关系到未来人口质量、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工作总结《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因此,关注留守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我们了解到,全县不少乡镇和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县河东地区的角斜镇是全县率先成立“留守儿童之家”的镇,他们根据“父母在外打工创业揪心,临时监护人教育闹心,社会关心教育担心”的社会现象,认识到营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家庭、学校、社会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该镇建立了由政工书记为组长,妇联、工会、团委、教委、关工委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活动的开展。他们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关爱留守儿童,镇妇联向全镇留守儿童家长发出一封公开信,要求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条件的父母留一方在家照顾孩子;向全镇发出一份倡议书,号召全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教育退休人员和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群众,为全镇近500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量,献一份爱心,做一份贡献。五虎村有14名留守儿童,每个孩子都有1-2名“代理家长”结对关爱,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关爱措施。该镇以五虎村为试点召开关爱留守儿童现场促进会,以点带面在全镇各村推广。
雅周镇是我县西南高沙土地区,也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打工经商的人较多。我们调查的雅周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占本校学生总数的30.9%。该校从领导到教职工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注重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作为第二监护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组建假日活动小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予集体的温暖。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心育,并承担了“xxx”市级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中的缺陷及对策研究》,现已结题上报,得到上级的肯定。
里下河地区的南莫镇,党委政府组织镇妇联、教委、关工委组建“581”(我帮你)表演团,以关爱为己职,以育人为己任,整合校内外教育力量,全力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开展了以帮学、帮教、帮困、帮管为主要内容的帮教工程,落实了581名“代理家长”与582名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帮扶,为留守儿童增补成长“钙片”,弥补人间亲情,撑起健康成长的“保护伞”,为政府担责、为家庭分忧、为学校解难,被广大群众称为“师爱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整理:。
镇关工委、妇联利用留守儿童父母回家过春节的机会召开家长座谈会,向他们通报情况,要求他们通过电话等多种方式定期向班主任了解情况,与孩子沟通感情。南莫小学开办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向监护人传授科学家教知识,极大提高了监护人的监护水平。南莫小学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被命名为南通市级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示范基地。
另外,全县还有不少的镇充分利用校外辅导站派辅导老师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业辅导、兴趣特长的发展等辅导,促其健康成长。 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思考 虽然全县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少数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措施还不到位,效果不太明显,还需要大力推进。我们认为,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县、镇分别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由分管领导挂帅,宣传、妇联、教育、工会、共青团、司法、关工委等部门一名负责同志参加,分管领导任组长,妇联一名同志任副组长。领导组的职责是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工作协调,在政策措施、工作推进等方面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妇联作为牵头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认真抓点带面,加强工作协调和指导,并根据需要及时召开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教育部门把在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课题研讨,创新关爱方式,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测等制度,把教育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关工委要进一步发动“五老”,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运用校外辅导站、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宣传、工会、共青团、文化、司法等部门都要根据自身职能,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宣传引导和配合。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力协作,整体联动,共同做好关爱工作。 2、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关爱投入。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借助实施教育现代化工作的契机,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和政府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学生为主体的留守儿童寄宿制模式,从寄宿生踏进校门到节假日回到家门,学校均要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让众多缺少家长督促指导的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里可以培养良好品德,提高学习成绩,增强生活自理能力,让外出打工的家长放心,让在家学习的孩子开心。 3、加快地方经济,减少“双亲”外出。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本方本土的就业机会,提高报酬待遇,外出打工人员也会相应减少,留守儿童的比例也会相应下降。在舆论导向上要鼓励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倡夫妻一方外出打工,一方留在家中在本地就业创业,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照顾,以免赚了票子,误了孩子,争当合格父母。 ----记赣州爱心志愿者联合会、赣南网迎新联合晚会 寒冷,是冬天特有的标志:暖不热的被窝,抵不过的寒风,易凉的饭菜......外界与体内强大的反差,会让人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远离家乡的我,深切感受到了赣州这座城市冬天的肃杀。梦境中飞舞、旋转的雪花并未降临,阴沉沉的天空龙笼罩着淡淡的一层薄雾,凝视,枯枝落叶随风轻飘,透着丝丝的萧索与落寞。赣州的冬,不见北国原野冰封千里、雪花漫天的雄壮瑰丽,只有那刺骨寒风不断向路人宣示其不容侵犯的淫威。在这样的日子里,没人会愿意出门去体会那更甚江北朔风的寒冷,可我却有幸在这寒冬中亲历了一场让人如同迎着三月天和煦的春风一样寒气顿散的晚会。 2012年12月31日下午3点左右,我来到位于红旗大道23号的山水大厦,也就是这次晚会的举办地点。在临时用作演员休息室的会议室内,见到了许多早为晚会做准备的群友在忙碌着,一张张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庞、时不时传出的阵阵爽朗大笑,使人感觉冬天的封锁正在被一步步的溶解。虽然我加入这个群体的时间并不久,甚至不认识现场的任何一个人,可我却不觉得有丝毫的陌生感,恍若我们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一般,自然的打招呼、闲聊、一起忙着晚会的准备事宜......这一切的一切,就像是一家人在忙着准备年夜饭一样,温馨而又和谐!晚上7点半,伴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本次赣州爱心志愿者联合会、赣南网迎新联合晚会正式拉开了帷幕。晚会的主持人是赣州爱心志愿者联合会的易想天开和姗芹,首先迎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赣州爱心志愿者联合会会旗的入场,所有的观众都起立行礼,许多观众都不由自主的唱起了国歌。庄严的国歌声后,由赣州爱心志愿者联合会和赣南网的朋友们带来的精彩节目一一上演。舞蹈《好日子》、歌曲《大海》、赣州style、激情拉丁舞等节目不断将晚会的气氛拉向高潮。其中一个细节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在晚会的抽奖环节中,一位中奖的观众手舞足蹈的跑上舞台抱着抽奖的红梅阿姨,现场观众不禁为之莞尔。我在这里面看到了群友之间的深厚感情,那种真切不做作正是这样一个爱心慈善联合会应该有的表现,慈善所应该具有的特质在这细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晚会中,主持人姗芹向观众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现在给你100块钱你会怎么办?”,有一个观众回答说交爱心群的基金,或许有一些人对这样的回答认为很官方,但是我却十分感动,这中间彰显着我们每一个人为慈善、为爱心的无悔付出。平心而论,赣州爱心志愿者联合会是一个民间的慈善组织,所有的群员都有自己的家庭与事业,在这里,只有无私的付出与奉献,没有回报。每个成员都是怀惴爱的温暖、给予的心情,相聚在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真情,用爱来融化冰雪,或许这才是慈善的真谛所在。 最后,大家一起拍了合照,这次晚会也就此落下帷幕,取得圆满的成功。踏出会场,望着宁静的夜空,赣州的冬天虽然没有我寄予生命向往中雪的颜色和姿态,我却忽然感觉不染尘念的干净,悠然不语的开一天别样的明媚。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推荐阅读: 留守儿童关爱措施07-19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11-25 留守儿童关爱计划12-09 留守儿童关爱简报12-19 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07-19 关爱留守儿童思想总结10-30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效果11-02 关爱留守儿童演讲比赛11-10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标语11-1713.奉献一片爱心共享一片蓝天 篇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