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2024-06-12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11篇)

1.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篇一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第一时

◆导入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的,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一)解题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这篇的体裁是“赋”。“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二)解说作者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赋”和古文方面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区别于“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他对赋这种文体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三)整体感知

学习本文的生字词

缦回

不霁何虹

妃嫔媵嫱

焚椒兰

辘辘

杳不知

尽态极妍

摽掠

鼎铛

迤逦

锱铢

架梁之椽

在庾之粟粒

横槛

呕哑

参差

2让学生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将疑点画出,以备质疑。

3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1)阿房宫的来历。

(2)阿房宫的外在形势。

(3)阿房宫的本体构筑。

(4)宫人的生活情境。

()秦爱纷奢的描写。

(6)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质疑、教师指导,明确掌握重点词语

.重点实词

六王毕,四海一毕:完了,结束一:统一。

北构而西折

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不霁何虹

霁:雨后天晴。名词活用动词。

2.古今异义:

直走咸阳

走:趋向

今多指行走。

钩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聚;

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3.词类活用:

几千万落

落:座。今多指下降,衰败。

四海一

“一”数词→动词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

“骊山”名词→状语从骊山。“北”“西”名词→状语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

“腰”、“缦”名词→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缦带一样。

蜂房水窝

名词→状语像蜂房,像水窝。

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云”“龙”“虹”,名词→动词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虹。

歌台暖响“响”动词→名词歌声。

4.段意理解:

设问: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从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从占地广、建筑物之高、建筑群布局,从楼阁之多,设计工致、变化统一的布局,从长桥、复道建造的复杂情况,从宫中的歌舞之盛等角度来定阿房宫的。

在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内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方“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如“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并有音韵之美。

第二时

(一)分析第二自然段

学生质疑、教师指点。

“绿云扰扰”

绿云,浓墨有光彩的云,此处形容女子的头发黑密;扰扰,纷乱蓬松的样子。

2“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用辇车

3段意理解:

这一段作者写了宫人的来历,写宫人的生活情境,以及宫人的悲惨命运来反映秦王的生活奢侈,荒淫。

(二)分析第三自然段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格——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词,因对偶、押韵或字数的限制,临时拆开来使用,但理解时又应合在一块儿。这句话可译为“燕、赵、齐、楚、韩、魏六国之统治者有无数的金玉珍宝。收藏,经营,动词用如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精英,形容词用着名词,精品。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玉、金、珠,是名词用作状语。铛、石、块、砾,是名词用作动词。

3重点词语:

纷奢:繁华奢侈

直栏横槛:槛读作iàn,栏杆。

函谷举:举,被攻占。

可怜:可惜。

4段意理解:

这一段作者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铺写了秦王的骄奢淫靡、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灭秦。“叫、举、炬”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迅速灭亡。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

段意理解:

这一段作者发表议论,指出六国灭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在于本国自己而非秦国和天下人。作者运用了假设论证,说明爱护百姓可以拒敌固国,万世而为君,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作者讽谏时弊,希望统治者以秦灭亡为借鉴。

(四)讨论

关于秦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何不同?

相似:

都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己,都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

2都受到赋的影响,甚至本身就是赋。

立论不同:

《过秦论》以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以“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2《过秦论》以秦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房宫赋》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3《过秦论》作为政论文重在说理,《阿房宫赋》作为一篇赋重在讽喻现实。

◆布置作业

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篇二

阿房宫站为西成客运专线中距离西安站最近的车站, 位于西咸开发区, 该站的设置促进了西咸一体化, 加快了新区与西安市的联接。车站合理布局、快捷换乘, 体现了高铁建设的高效优势。阿房宫站以独特的历史文化闻名, 站房建筑取先秦文化的精髓, 通过梁柱、斗拱、坡屋面的独特造型, 用简化的建筑语言展现其威武雄姿。阿房宫站站房建筑面积为5 896.5 m2;设进出站地道2座, 宽度为12 m, 净高3.5 m, 建筑面积为1 636.8 m2;站台雨棚面积为16 137.2 m2;站场规模为3台7线, 车站最高聚集人数为1 000人。

2 BIM实施的意义及目标

西成客运专线阿房宫站工程BIM实施范围主要包括阿房宫站站房、旅客进出站地道、站台及雨棚、站前平台、市政广场及站场咽喉区以内设施。

2.1 BIM实施的意义

(1) BIM技术在该工程中的使用, 可以建立真实3D实物模型, 直观了解各部分实际结构, 有效解决本工程在定位测量、幕墙施工及深化设计、方案论证等方面的工作。

(2) 通过多专业协同设计, 缩短设计时间, 减少协调、沟通所浪费的资源;各专业掌握并熟练运用BIM设计方法及流程。

(3) 通过碰撞检测, 解决差错漏碰, 避免返工窝工, 并为施工验收提供依据;通过模拟施工次序, 掌握工序流程, 提高施工效率。

(4) 通过BIM实施, 建立和完善站房BIM应用标准, 为以后同类项目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2.2 BIM实施的目标

(1) 设计阶段BIM模型的搭建以站房建设为主。通过建立BIM模型, 完成设计、碰撞检测、管线综合、施工模拟、漫游展示、图纸输出、工程数量统计及模型信息录入等内容。

(2) 施工阶段根据设计模型, 由施工单位参与, 继续完善模型, 进行站房BIM深化设计, 输出能够指导施工的相关模型及数据, 最终提交竣工模型。主要完成4D施工模拟、各专项深化设计、重要设备的安装模拟。根据运营管理需求录入相关信息。

(3) 根据项目峻工模型对所有设施及设备进行数据统计, 并通过相关软件实现可视化管理, 探索性开发“铁路站房BIM运营管理平台”。试验通过BIM数据来对项目所包含的构筑物、建筑设备、三维空间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监控和维护。

3 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

3.1 站前专业规划设计

通过Civil3D建立地形地貌三维数据, 并导入Revit平台。

通过Revit软件构建站场设备族文件, 包括路基本体、轨道结构、综合沟槽以及其他客货运设备。

通过链接的方式将站场系统中其他站前、站后专业的BIM模型进行整合, 实现站场系统的整体应用与展示 (见图1) 。

通过前述阿房宫站的B I M实例研究与应用, 发现Revit软件平台在与地形的契合与应用方面存在天然的缺陷, 故研究小组又转而研究了Civil3D对站场线下工程的BIM应用。确定站场路基的实施路线为线路线下工程 (含路基本体与地形) 通过Civil3D实现, 线上实体模型通过Revit构建。将Civil3D生成的线下工程与地形转换成实体后, 按照坐标关系导入Revit中, 各专业实体模型在Revit中进行拼装组合与布尔运算, 形成最终的站场系统三维BIM应用成果, 并能按照实际施工过程在Navisworks中进行施工模拟与碰撞检测, 以及在其他整合展示平台中进行大场景整合与展示。

3.2 BIM虚拟现实技术

在传统二维模式下, 进行方案设计时, 无法很快地校验和展示建筑的外观形态, 对于内部空间的情况更是难于直观地把握。三维效果实景展示是跨越传统二维的表现模式, 通过虚拟现实软件将项目在逼真的实景环境中进行展示 (见图2) , 设计方案的虚拟现实展示可以供业主快速决策。

虚拟现实所建立的虚拟环境, 是由基于真实数据建立的数字模型组合而成, 严格遵循工程项目设计的标准和要求, 建立逼真的室内外三维场景, 对项目多方案比选进行真实的“再现”。用户在三维场景中任意漫游, 人机交互, 这样很多不易察觉的设计缺陷能够轻易地被发现, 减少由于事先规划不周全而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与遗憾, 大大提高项目的评估质量。

在Revit Architecture系统环境下, 大型场景的渲染对计算机要求较高, 一般计算机的渲染速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型场景渲染问题, Revit Architecture支持将模型导入到如3ds Max、Lumion等三维软件中进行渲染。经过多次尝试, 选用Lumion三维软件进行效果图渲染及漫游动画展示。经测试, Google Sketch Up以及Lumion恰恰可以与该系统的后项对接, 这样就形成适应当今市场的一套完整设计流程:Sketch Up前期推敲方案→进入B I M系统进行虚拟建造→应用Lumion进行虚拟仿真表达 (见图3) 。

通过对阿房宫站项目的后期效果对比可以发现, 使用L u m i o n制作出的效果图及漫游动画, 比R e v i t Architecture更为出色, 也并不输于3ds Max, 而且在操作上要简便许多, 这对于效率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 Lumion三维软件更适合与Revit Architecture软件对接, 来进行效果图渲染及漫游动画的制作 (见图4) 。

3.3 建设项目的虚拟施工

Autodesk Navisworks软件可以提供大型建筑综合项目实体模型的渲染、漫游、管线碰撞及施工组织模拟;可以将建筑信息模型 (BIM) 、数字化样机和设备装置设计应用中创建的多学科设计数据合并在一个集成的项目模型。Navisworks Manage将空间协调与项目进度表相结合, 提供4D施工模拟和分析功能。

Navisworks Manage在4D环境中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过程进行仿真 (见图5) , 以可视化的方式交流和分析项目活动, 解决施工排序问题, 减少施工延误。4D模拟功能通过将模型几何图形与时间日期关联起来, 制定施工或拆除顺序, 从而支持验证建造流程或拆除流程的可行性。

使用Time Liner工具可以将3D模型链接到外部施工进度, 以进行可视4D规划, 即施工组织模拟。Time Liner从各种来源中导入进度或直接在模型中建立进度, 接着使用模型中的对象链接进度中的任务以创建4D模拟, 使用户能够看到进度在模型上的效果, 直观显示计划进度与实际项目进度之间的偏差。Time Liner还能够基于模拟的结果导出图像和动画, 如果模型或进度更改, Time Liner将自动更新模拟。

3.4 三维管线碰撞检测

传统的二维管线综合仅仅是将每个专业的平面管线布置图进行简单的叠加及断线, 然后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管线间的相对位置, 进而制定各管线的原则性标高。由于二维平面表达的局限性很难完整清晰地表达各专业管线的相对关系, 故采用BIM技术在三维模型空间中解决上述问题。

在本项目模型碰撞检测工作中, 利用BIM软件信息交互的功能, 将模型从Revit软件导入到Naviswork软件中, 因前期已严格按模型构件命名规则建立模型, 故可利用该名称信息对模型构件进行类型与系统的划分, 并形成模型构件选择集列表, 通过分别选择左、右列表框中的模型构件选择集依次进行碰撞检测, 可得到碰撞点的位置详图 (见图6) 及碰撞构件ID报表。在碰撞点处理方面, 对于土建专业与机电专业间的碰撞, 主要采用机电管线避让建筑、结构构件或修改管线敷设路径的调整方式;对于风、水、电专业间的碰撞, 采用“小管避让大管, 有压管避让无压管”的原则, 以及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相结合的方式来调整管线。通过以上述调整原则, 并借助于BIM三维模型的直观展示, 在空间狭小、多管交汇的地方均实现了精细的避让。

3.5 工程量统计及图纸生成

施工图的深化工作是完成全部施工图的必要步骤, 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1) 在原有构件的基础上进行构造做法的定制, 并对图元所用到的材质进行调整, 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标准; (2) 通过一定的二维修饰作为构造定制的补充, 最终达到施工图 (见图7) 表达的深度; (3) 通过面积明细表的制作, 将模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 作为设计输出的条件; (4) 其他施工图设计工作。

BIM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于, 整合建筑整体的物理及功能特性以便于各相关专业之间的配合。因此, 通过Revit Architecture建模并不是一味追求完全通过模型来表达建筑的所有信息, 而是在综合考虑出图效率、信息表达的准确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决定某些建筑信息的表达方式。例如墙身详图、节点详图以及一些其他建筑构件的大样图就可以通过二维图元来表达。

在Revit Architecture中可以将模型搭建得很详细, 但在很多时候不需要建得太细, 因为需要耗费太多时间来增加模型量, 反而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首先, 影响建筑出图的效率, 增加设计院的人力和时间投入;其次, 过细的模型包含的数据量较大, 影响软件平台的运行。在Revit Architecture中用二维图元表达这些详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用注释工具栏中的详图工具, 深化索引出的建筑局部详图, 使之满足施工图出图标准;二是导入CAD详图文件, 将CAD文件引入到建筑BIM模型信息中, 要求为纯CAD图元。

工程数量是项目施工采购和项目概预算的基础, 使用明细表视图可以统计项目中各类图元对象, 生成各种样式的明细表。Revit Architecture可以分别统计模型图元数量、材质数量、图纸列表、视图列表和注释块列表。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 最常用的统计表格是门窗统计表和图纸列表。

4 结束语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加快BIM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列入了“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要的任务之一。

BIM技术使项目所有的参与方能够协同工作, 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BIM技术可以支持建筑环境、经济、能耗、安全等多方面的分析和模拟, 可以实现虚拟的设计、虚拟的建造、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预测和控制。BIM技术可以支持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的一体化, 促进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BIM能够连接建筑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 所以它能够支持建筑行业产品链的贯通, 为工业化建造提供技术的保障, 支持建筑行业的工业化发展。

随着国内建设行业对BIM技术关注度不断提高, 需求不断增加。依托政府的支持, 依靠行业的统筹, 发挥企业的力量, BIM技术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应用水平也将得到提升。

BIM技术对建筑行业包括轨道交通是再一次深刻的技术推动和革命, 随着BIM技术实践的不断进展, 行业思考的不断深入, 它将对行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运营方式以及建设的整个产业链条带来深刻影响。它会是一次新的生产方式变革, 这种变革将涉及到行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 对于行业中的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该加深认识, 深入思考。

摘要:实践通过BIM数据对西成客运专线阿房宫站项目所包含的构筑物、建筑设备、三维空间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监控和维护。BIM模型的搭建以站房建设为主, 通过建立BIM模型, 完成设计、碰撞检测、管线综合、施工模拟、漫游展示、图纸输出、工程数量统计及模型信息录入等内容。实现BIM技术在施工方、建设方、运营方中的推广, 建立和完善站房BIM应用标准, 为以后同类项目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3.我教学生这样背诵《阿房宫赋》 篇三

一、分清层次来背诵

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阿房宫旅游景点的导游来介绍阿房宫。《阿房宫赋》起笔就总写阿房宫建筑奇伟、豪华奢侈。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层次清晰。

1.交代建宫的时代背景及巨大耗资:“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阿房宫占地之广,规模宏伟:“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阿房宫的建筑地形:“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学生导游在外围参观后进入阿房宫内部构造的介绍,注意过渡“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由外到内,将视角转入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过渡自然。

4.楼阁再现,不计其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5.桥梁奇伟:“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覆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6.宫室内部极尽夸张手法:“歌台暖晌,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层次清晰,思路明了,背诵时带有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

二、联系生活好背诵

作家写作的素材应该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就说明作家的写作源泉应该是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且符合生活逻辑的。这样在背诵《阿房宫赋》的时候就可以灵活运用了。

阿房宫的女子从哪里来?“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这些女子在干什么呢?从生活的角度来说,早上第一件事是梳妆,梳妆的第一件事是打开镜子,所以后宫三千的女子同时打开镜子梳妆的效果就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梳妆结束后是洗漱,胭脂水粉必不可少“渭流涨腻,弃脂水也”。为了美化房间,当然要点上时尚的香薰灯,也就是古代的香炉“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打扮停当。作为阿房宫内的女人不管是不是得到宠幸,最终是不是像杜牧自己所说的“轻罗小扇扑流萤,坐看牵牛织女星”,但她们心中期待的是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君王的宠幸,这是她们生活的全部,“雷霆乍掠,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生活的实际就是背诵的基础!

三、做好联想快背诵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背诵也需要联想、需要想象。第一种就是相似联想。那么所谓的相似联想,无非是根据事物的某一个特征出发,然后想到了具有这个特征的其他的事,如由张同学勤学,我想到李同学勤学、王同学勤学、赵同学勤学,这就是相似联想。第二种是相对相反联想,即由事物的某一个特征,你想到了和这个特征相对相反的特征。这就是:由某某某勤学,联想到了某某人学习不大努力;由某某某爱国,想到了某某某卖国。这就是相对相反联想。相关联想就是指根据事物的某一个特征,你想到了和这个特征相关的其他若干事物的若干特征。我们运用联想来背诵《阿房宫赋》第三自然段中的一系列排比句,原文如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联想:负栋之柱——农夫(男),架梁之椽——工女(女),钉头磷磷——粟粒(吃),瓦缝参差——帛缕(穿),直栏横槛——城郭(住),管弦呕哑——言语(活动)。前者是房屋建筑的步骤及规格,后者是生活的实际。【相关联想】

四、全面领悟来巩固

杜牧在晚唐时期写下的这篇《阿房宫赋》,源于“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渐趋没落。晚唐时期,多数皇帝不思进取,又多为政党、宦官左右。朝廷党争激烈,宦官专权,地方藩镇割据,都围绕着控制皇帝和政权进行着生死较量。尤其是宦官,利用亲近皇帝的时机,诱使皇帝耽于享乐,挟持皇帝以干预朝政,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杜牧在唐敬宗和秦始皇之间发现了惊人的相识之处,写作《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秦警唐,提醒唐王朝统治者应充分认识到,荒淫无度必然导致民怨沸腾,国王族灭,表达出一个正直文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呜呼”后引出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使用两个判断句,表达兴亡自取的道理;“嗟夫”后则引申论据,指出爱国和长治久安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称呼,委婉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篇四

1.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

3.积累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

4.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诵读1、2段,重在学习文赋的“体物”(叙述、描写);第二课时诵读3、4段,重在体会本文的“写志”。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阿房宫:“阿房宫”的“阿房”旧读为ēpáng。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

2、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chi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3、杜牧,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可引导学生背诵《过华清宫》、《泊秦淮》等诗歌)。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1、2两段。

1、教师说明: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chi文,体物写志”(刘勰语),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我们初次接触这种文体,尤应抓住这个特点来研读课文。即不但要像读别的文言文那样准确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样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美的文辞来“体物写志”的。

2、要求反复研读三遍:

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

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层次,读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骈散结合的和谐韵律。

3、重点词语:

“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是没有文采的帛,又通“慢”,“慢”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索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缓”义的引申。“回”,注释为曲折。

“钩心斗角”——课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义,与现在用作成语的意思有别。在文言中也常用来指写作中的巧思,如:“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注释为“座”、“所”,是由“院落”义引申为建筑单位的量词。

“妃嫔媵嫱”——“嫔”(pín)和“嫱”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地位低于“妃”;“媵(yíng)”指陪嫁的人,把它与“妃、嫔、嫱”并列,是用来足成四音节词语。

“辇来于秦”——“辇(niǎn)”,本义是手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这里用作动词。

“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

4、疑难语句: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两句历来解说纷簇,但都难令人满意。由“暖响”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觉,由“冷袖”引起“风雨凄凄”的感觉,这是一种“通感”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是大家同意的。但舞袖为什么用“冷”来形容?联系下句看为什么会“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有人回答第一个问题,说用“冷袖”,是因为古人常用“舞袖”来咏“雪”,或用“雪”来“舞袖”,如:“舞袖回雪,歌声遏云”(舒元舆诗句);“据似飞燕,袖如回雪”(张衡诗句)。这很有道理,但联系下句看,仍难说通。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台”、“舞殿”和“暖”、“响”,实际上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写“舞”同时兼指“歌”。后一句的“气候”,不是现代汉语的“气候”,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或用来指环境气氛(均见《辞海》)。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节令不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一句,课本无注。“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这里是“缭绕”的意思;“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环状发髻。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为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相训(解释)的原则,“绿”与“青”、“黑”可以辗转相训。“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吴均句),“绿”和“青”是同一种颜色。不用“青云”,而用“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

三、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一,并练习背诵1、2段。

教师的点拨: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2段是全文中写得最精彩,最能典型地反映初期“文赋”特色的一段文字。从内容上看,作者从“宫人”、“珍宝”两方面对秦皇荒淫奢靡进行了充分的铺陈夸张的描绘。这种铺陈夸张的手法,表现在句法上,是基本上采用了骈文的四言句式(骈文主要是交替使用四言、六言两种句式),但又不像骈文那样讲究严格的对仗,句与句间只有跳跃性,而是具有散文的意脉,一气贯通,文意鲜明。表现在修辞上,不但用语凝练,而且灵活、综合地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特别是用“明星”来比喻妆镜的繁、多,用“绿云”来比喻头发的美感,用“烟横雾斜”来喻指香烟的浓郁,不但奇特新颖,而且能给人以充分的美感。全段文字虽极力铺陈,却不显得枯燥;虽极力夸饰,却不显得浮靡,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反复诵读,就会体会到作者运笔行文的美妙。

四、布置作业:

1、背诵1、2段。

5.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案例 篇五

1、 把阿房宫读“大”。

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读,读出其“大”。

2、 把阿房宫读“小”。

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场景扩写语句,然后师生进行阅读交流。

3、 把阿房宫读“活”。

这阿房宫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各抒己见。

二、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请大家再次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一个字!学生到黑板上完成表格: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 矣,

其制可谓 矣,

宫中之女可谓 矣,

宫中之宝可谓 矣,

其费可谓 矣,

其奢可谓 矣。

其亡亦可谓 矣!

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 矣。

三、 教师点评总结上表。

四、 合作探究,明察文章之志。

1、 一座奢华至极的.阿房宫,一位暴虐至极的秦皇,结果如何?

2、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哀”和“鉴”字?

五、 联系现实,拓展延伸,在现实背景中深化文章主旨。

【课后作业】

1、 全篇熟读成诵。

6.《阿房宫赋》教学反思 篇六

本课教学,我很注重对文言知识的积累,也要求学生务必把课文中的文言知识记牢,只有把文意弄懂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丰富的`知识内涵。

一开始,我对学生是很有信心的,我相信他们能根据教辅书的内容自主梳理。然而,我错了。当我口干舌燥地解释了一大通之后,学生还是用茫然无措的眼神看着我时,我才意识到,这些学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他们对语法知识一头雾水,有听没有懂,连带的,根本没有多少学生弄得懂我所说的文言知识。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学生要学习好文言文,必须把语法知识补上。于是,我专门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为他们讲本应在初中时该学却又没学的语法知识。内容包括词性、句子成分和关联词语。

讲完之后,收获还是挺大的。虽然学生对语法知识还是一知半解,但这对他们学习文言文已经有很大的帮助,基本上达到我预设的目标。梳理好知识点之后,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就简单多了。

7.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篇七

据赋序及赋中“守五原之烽燧”可见《遂初赋》作于徙五原太守时。为河内、五原太守, 缘起上书让太常博士。

刘歆因上书责让太常博士, “诸儒皆怨恨。是时名儒光禄大夫龚胜以歆移书上疏深自罪责, 愿乞骸骨罢。及儒者师丹为大司空亦大怒, 奏歆改乱旧章, 非毁先帝所立。上曰:‘歆欲广道术, 亦何以为非毁哉?’歆由是忤执政大臣, 为众儒所讪。惧诛, 求出补吏, 为河内太守。以宗室不宜典三河, 徙守五原, 后复转在涿郡, 历三郡守, 数年, 以病免官, 起家复为安定属国都尉。会哀帝崩, 王莽持政, 莽少与歆俱为黄门郎, 重之。”[10]1972“房凤……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奏除补长史, 荐凤明经通达, 擢为光禄大夫, 迁五官中郎将, 时光禄勋王龚以外属内卿, 与奉车都尉刘歆共校书, 三人皆侍中。歆白《左氏春秋》可立, 哀帝纳之以问, 诸儒皆不对, 歆于是数见丞相孔光, 为言《左氏》以求助, 光卒不肯, 唯凤、龚许歆, 遂共移书责让太常博士, 语在《歆传》。大司空师丹奏歆非毁先帝所立, 上于是出龚等补吏, 龚为弘农, 歆河内, 凤九江太守。”

绥和二年 (前7) , 卫尉王能为侍中光禄勋, 二年贬为弘农[10]。王能建平二年 (前5) 贬为弘农, 此处“王能”疑为“王龚”。孔光绥和二年 (前7) 三月至建平二年 (前5) 四月为丞相。师丹绥和二年 (前7) 十月至建平元年 (前6) 九月为大司空[10]。于是学界据上书让太常博士在绥和二年 (前7) 三月至建平元年 (前6) 九月推《遂初赋》作于建平元年 (前6) 。此推理忽略《汉书·刘歆传》中“是时名儒光禄大夫龚胜以歆移书上疏深自罪责, 愿乞骸骨罢。”

“是时”证明龚胜上疏深自罪责在刘歆让太常博士后、刘歆被出前。龚胜受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 被征为谏大夫。为大夫二岁余, 迁丞相司直, 徙光禄大夫。何武绥和元年 (前8) 四月至二年 (前7) 九月为大司空;阎崇绥和二年 (前7) 为执金吾[10], 则龚胜被荐只能在绥和二年 (前7) 正月至九月。“二岁余”迁丞相司直, 徙光禄大夫则在建平二年 (前5) 二月至三年 (前4) 八月。哀帝顺傅太后旨意下孙宝狱时, “大司马傅喜、光禄大夫龚胜固争, 上为言太后, 出宝复官。”傅喜建平元年 (前6) 四月至二年 (前5) 二月为大司马[10], 则龚胜建平二年 (前5) 二月为光禄大夫, 如此则建平二年 (前5) 二月刘歆在京师, 不可能于此前之建平元年 (前6) 徙五原。建平二年 (前5) , 哀帝初立, 司隶校尉解光亦以明经通灾异得幸, 白贺良等所挟忠可书, 事下奉车都尉刘歆, 歆以为不合五经, 不可施行。六月, 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之谶, 汉家历运中衰, 当再受命, 宜改元易号[10]。解光荐贺良当在建平二年 (前5) 六月稍前, 时刘歆以为不合五经, 不可施行, 当在京师。

《遂初赋》言“漂积雪之皑皑兮, 涉凝露之隆霜。扬雹霰之复陆兮, 慨原泉之凌阴”, 可证赋作于冬季十、十一、十二月。元寿二年 (前1) 六月哀帝崩, “数年”当在三年及以上。若太初元将元年 (前5) 十月至十二月徙, 至哀帝崩, 45—43月, 三年多。若建平三年 (前4) 十至十二月徙, 至哀帝崩, 仅33—31月, 不到三年。何况中间还有任三河、涿郡太守, 以病免官, 复为安定属国都尉之经历, 故刘歆出任五原太守在太初元将元年 (前5) 十至十二月, 《遂初赋》作于此时。刘歆《甘泉宫赋》作年陆侃如[1]14、康金声[4]247、张永山[6]、龚克昌[11]435、石观海[7]142系于元延二年 (前11) 。扬雄《甘泉赋》是为祭祀求嗣而作。《古文苑》章樵在刘歆《甘泉宫赋》题下:“成帝时扬雄从祠甘泉, 还, 奏赋以风。此赋不及祠祝, 后有缺文也。”考刘歆生平, 其在成帝河平中, 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 诸子诗赋, 数术方技, 无所不究。向死后, 歆复为中垒校尉[10]1967。并无从祠甘泉之记载;且刘歆《甘泉赋》现存内容正如章樵所言不及祠祝, 故赋之作年需重新考虑。

哀帝即位, “元始五年 (5) 五月庚寅, 太皇太后临于前殿, 延登亲诏之曰:……麟凤龟龙, 众祥之瑞, 七百有余……”[10]4074当年愿意臣服于汉之外族曰:“太皇太后圣明, 安汉公至仁, 天下太平, 五谷成熟, 或禾长丈余, 或一粟三米, 或不种自生, 或茧不蚕自成。甘露从天下, 醴泉自地出, 凤皇来仪, 神爵降集……”[10]4077上述文句与刘歆《甘泉宫赋》中“翡翠孔雀, 飞而翱翔, 凤凰止而集栖。甘醴涌于中庭兮, 激清流之沵沵。黄龙游而蜿蟺兮, 神龟沉于玉泥”极其相类。

汉时祥瑞之兆, 记之本纪, 其神圣重要不可随口说。平帝元始五年 (5) 王莽多次奏言祭祀问题, 其中便涉及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且当时中垒校尉刘歆、太中大夫朱阳、博士薛顺、议郎国由等六十七人议[10]。元始五年 (5) , “羲和刘歆等四人使治明堂、辟雍, 令汉与文王灵台、周公作洛同符。太仆王恽等八人使行风俗, 宣明德化, 万国齐同, 皆封为列侯。”[10]359故刘歆《甘泉宫赋》作于元始五年 (5) 议甘泉泰畤等祭祀问题时, 时王莽篡位之意尚不甚明, 而非作于元延二年 (前11) , 重新考定刘歆《遂初赋》、《甘泉宫赋》写作时间, 有利于刘歆生平研究的细化和明确化。

摘要:刘歆《遂初赋》、《甘泉宫赋》作年学界有所论及, 然考刘歆守五原之烽燧时间及《遂初赋》文本内容, 论证《遂初赋》作于太初元将元年 (前5) 十至十二月, 而非学界所说之建平元年 (前6) 与建平三年 (前4) 。

8.意动用法与《阿房宫赋》疑句辨析 篇八

课文对这两句话的注释都是“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很明显,是把“铛”、“石”、“块”、“砾”四字活用为意动。但这又不符合意动用法的一般规律。

所谓意动用法,其活用为意动词的词在前,宾语在后。其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主语主观上认为后边的宾语具有谓语所对应的内容,具有谓语的性质、状态,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当做什么”的意思。

在古代汉语中,意动用法常见有如下三种。

一、动词意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认为宾语怎样”,其结构形式多是动词+代词,与后边的宾语构成一个动宾结构。可译为“以……为……”和“把……当做……”。动词的意动用法中动词多数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例如: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韩愈《师说》)耻本为一般动词,此处活用为意动词。耻:以……为耻。译成:不把相互拜师学习当作耻辱。

2.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羞本为一般动词,此处活用为意动词。羞:以……羞耻。译成:尚且把这样的事当做羞耻的。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奇本为一般动词,此处活用为意动词。奇:认为……奇。译成:邑人认为这个孩子有奇特的才能。

4.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异本为一般动词,此处活用为意动词。异:认为……奇异。译成:打鱼人觉得十分奇异。

5.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怪本为一般动词,此处活用为意动词。怪:以……为怪。译成:孟尝君感到很奇怪。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认为……形,其结构形式是形容词+名词/代词,构成一个动宾结构。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也较常见。例如: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美本为形容词,此处活用为意动词。美:以……为美,认为……漂亮,赞美。美我,“认为我美”。

2.成以其小,劣之(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劣本为形容词,此处活用为意动词。劣:以……为劣等。译成:成名因它个儿小,认为它差。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句子中的两个“小”本为形容词,此处活用为意动词。小:认为…。译成:孔子登上东山以后,鲁国就在自己的脚下,就像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以后,天下就在自己的脚下,天下如同变小了。

4.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迟本为形容词,此处活用为意动词。迟:以……为迟。译成: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

5.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苦本为形容词,此处活用为意动词。苦:以……为苦。译成:在沼泽低洼地区居住苦于水患的人。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其结构形式为名词+名词/代词,构成一个动宾结构,前边的名词活用为意动词,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译:把……当做……,以……为……,认为……是……。像此种用法,在古汉语中较为常见。例如: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译成: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友: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侣鱼虾”与“友麋鹿”是动宾结构,侣,以……为侣;友: 以……为友。译成: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师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译成:把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当做老师。

4.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客我”是“以我为客”,译成: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5.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夫人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夫人:以……为夫人。译成:(国君)把她看做夫人,我可以不把她看做夫人吗?

综合以上古汉语词语活用的一般规律,只要是意动用法,都是活用为意动的词+宾语的形式,而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属于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却是宾语在前而活用为意动的词在后,这不符合意动词的使用规律。所以,笔者认为正常的语序应为“铛鼎石玉,块金砾珠”。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淮阳中学(466700)

9.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篇九

【点 评】结构美,在于它为内容的排铺提供了舒畅的空间,并具备使前文后语有机承接的逻辑机制。授课教师抓住了这一要津,从概括《阿房宫赋》的内容入手,让学生 感受课文结构与内容的和谐,其间注意引导学生审视各段文字的内在联系。教法合理,推进顺畅。“假设置换”,给学生以深入探究的机会,亦属妙着,果然有收 效。

《阿房宫赋》“铺事”的材料极为丰富,作者精心切分、钩连,由物及人,再由人及物,为“写志”奠基蓄势,堪称“巧妙”。欣赏这点,似应着力强化。

师:欣赏完了《阿房宫赋》的结构之妙,再让我们欣赏它的语言之美。《阿房宫赋》的语言之美是众口同声的。有人说,它的语言是有颜色、有声响的。你甚至可以 听到百姓的叹息声、宫女的啜泣声、帝王的呵斥声、戍卒的呐喊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去领略美、品味美吧!

师:(板书:二品语言)下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句子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赋”的特点,说说哪句话、哪段话最精彩? 为什么?

(生读书、思考3 分钟)

师:(巡场、了解学生情况)同学们画出的值得品味的句子很多,比较集中的大概有十几处,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句子共同咀嚼品味。

同学们先看第一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很多同学都画了这一句。它好在哪儿?

生1:简洁。两组偶句,12个字极俭省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巨大的耗资。

生2:概括。从“六王毕”到“四海一”,历史漫长,作者只用了六个字。

师:好。从“(秦)孝公据肴殳函之固”到“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从“毕”到“一”,横扫百年时空,可谓力扛千钧。这六个字体现了“赋”的什么特点?

生(部分):跳跃。

师:对,跳跃。“赋”非诗非文,亦诗亦文,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跳跃。除此之外,这句话还好在哪儿?

(生沉默)

师:同学们看“兀”“出”两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儿?

生1:用得好,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

师:留下什么样的想像空间?想到了什么?

生2:我想,用的木料一定很多。

生3:我想,为建阿房宫死的人一定不少。

师:请同学们再从地理位置上考虑,由蜀山到关中,要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砍伐者为什么放弃距阿房宫较近的“秦陇”,而偏要舍近求远,去蜀山砍伐树木呢?

生3:蜀山的木材好。

生4:附近的木材全都砍光了。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从一“兀”一“出”中,同学们想到了“路途之艰、用料之多、死人之众”。这六个字里有没有什么“暗示”或者说“伏笔”?

生5:有。暗示六国已亡,唐不久将亡。

师:看来,这句话为此后许多文字埋下了根,真不愧是大手笔,起势雄健,涵盖无穷。

师:再看第二句,“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句话用了什么写法? 好在哪儿?

生1:用了比拟的写法,非常形象。

生2:运用骈句,句式整齐。

师:还用了四个表示动物官器的名词,有—— —

生(齐声):腰、牙、心、角。

师:好处是什么?

生:用这种器官比拟建筑物杂然交错的样子,形象、新颖。

师:今天“钩心斗角”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内心的活动”,不是也很形象、很生动吗?

请看第三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好在哪儿?

生1:用排比和夸张的写法,渲染美女之多。

生2:写美女之多,用意是突出秦始皇骄奢淫逸。

师:说得对。作者用“明星、绿云、渭涨、雾横”比喻,又用“妆镜、晓鬟、弃脂、焚椒”间接写美女之多,实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真可谓“笔里藏锋,意在言外。”

请看第四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宫女;钉头磷磷,多于在瘐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世人之言语。”好在哪儿?

生1:同一意思,不重复,而是变化多端地加以深化。

生2:虽然是议论,但极为形象,没有枯燥之感。

师:这六个排比句极为经典。前半句写阿房宫的事物,后半句写有关民间事物,前后对比,尽情夸张,把封建帝王将奢侈享乐建筑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本质,揭露无遗。用笔真是精彩!

请看第五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好在哪儿?

生1:简练。14 个字就交代了战争的始末。

生2:这句话意味深长,让人深思。

师:“可怜焦土!”与开头哪句话照应?

生(部分):“阿房出”。

师:对了。“可怜焦土”以4个字了结了前文大量的铺陈渲染,于严峻中包含无限感慨,并引出末段议论。

最后看第六句:“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好在哪儿?句中“后人”共出现4 次,重复吗?所指一样吗?

生1:有哲理味儿。

生2:精辟。“后人”出现4 次,没有重复之感。第三个“后人”,是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其余三个“后人”所指一样,都指秦以后的统治者。

师:答得很好。这句话是超越时空的预言,精辟奇警,如夜半鸣钟,远天走雷,令人惊心动魄。前面令人目眩的铺张描写,都要在这里结穴,找到依附与归宿。

下面请同学们小结一下《阿房宫赋》的语言特点。

(生思考)

师:刚才我们所举的六句话,用得最多的是哪一种写法?

生(部分):夸张。

师:对,夸张。夸张的效果怎么样?

生(部分):真实。

师:(板书:夸张—— — 不过度)文章后半部分用了什么写法?

生(部分):议论。

师:对,议论。议论的效果怎么样?

生(部分):形象生动。

(师板书:议论—— — 不干枯)

【点评】教师以精准而儒雅的文学语言作导语,带领学生进入《阿房宫赋》这座华美的语言殿堂,别具匠心。文学鉴赏课需要教师制造艺术气氛,授课者深谙此道。

在“品语言”的过程中,恰切自然地输出精要的知识(如“赋”的诗歌性)以指导鉴赏活动,体现了中学文学教育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议论性文字的审美价值,是提高他们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课上,教师很下了一番功夫,也确见收效—— — 所谓“议论—— — 不干枯”的评价语,便是学生在教师点拨下通过语言品味后的“发现”。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最后,我们再读《阿房宫赋》,重读《过秦论》,然后比较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再分别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点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

〔投影〕思考:①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相同点是什么?②从材料的详略安排、艺术构思等方面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不同点各是什么?

(生看书、思考4 分钟;师板书:三作评价)

师: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相同点是什么?

生1:同是借古讽今之作。

生2:均涉及了六国灭亡,秦统一天下及秦朝灭亡之事。

生3:一个希望汉文帝以“仁政”治天下,一个希望唐敬宗勿为自己享乐而劳民伤财,都提出“爱民”“仁政”的主张。

生4:都使用了“赋”的写法。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请看屏幕:(投影)

相同点:1, 同是“借古讽今”之作;2, 均涉及了同样的史料;3, 都提出“爱民”“仁政”的主张;4, 都用了“赋”的写法。

师:也许有同学会问《过秦论》既然通篇用了“赋”的写法,为什么不叫《过秦赋》? 这就涉及了《过秦论》的中下两篇,教材所选是《过秦论》的上篇,就上篇而言,的确通篇用“赋”,但中下两篇却是以议为主的。

好,了解了两篇文章的共同点,下面请同学们再从材料的详略安排、艺术构思等方面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不同点各是什么?

生1:在材料详略安排上,《过秦论》比《阿房宫赋》要详;比如,六国灭亡、陈涉起义等。

师:对,这点讲得非常好。

生2:在艺术构思上两篇文章有明显不同。《过秦论》是借助历史史实言志;《阿房宫赋》是借助丰富想像托物言志。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请同学们看屏幕:(投影)

不同点:

1, 《过秦论》陈涉起义等史料详写;

《阿房宫赋》陈涉起义等史料略写。

2, 《过秦论》借助历史史实“言志”;

《阿房宫赋》借助丰富的想像“托物言志”。

师: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文章不愧是文言文中的极品,难分高下,各有千秋。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点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

(生思考,师巡场并与学生交流)

师:(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还记得《过秦论》的作者贾谊是多大年纪离开人世的吗?

生:(摇头)不知道。

师:贾谊33 岁忧郁而死。(学生笑)同学们也许觉得一个大男人怎么会忧郁而死? 如果换成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还差不多,但是贾谊的确因忧郁而死。贾谊才华横溢,遭人嫉 妒,怀才不遇,郁郁寡欢,因此忧郁而死。苏轼曾经对贾谊就有过这样的评论:“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我们读读《过秦论》,看看“文”真的如“其人”吗?

(生读《过秦论》思考)

生1:《过秦论》写得很有气势。

生2:针砭时弊,说理透彻。

生3:很有男人气,“文”不像“其人”。

师:同学们评得很准确。贾谊虽然性格内敛,可文章却写得汪洋恣肆,似大江奔流,一泻千里。很有男人气,这种男人气又叫—— —

生:(齐声)阳刚气。

师:如果用一个短语来表示就是—— —

师生:阳刚之文。(板书:阳刚之文)

师:《阿房宫赋》呢?

(生思考)

生1:脍炙之赋。

生2:华美之作。

师:哪个说法更好?

生:(几乎异口同声)华美之作。

师:好,“华美之作”与“阳刚之文”还是个对句呢。

(板书:华美之作)

师:今天这节课欣赏了《阿房宫赋》的结构之妙,语言之美,同学们一致认为它是一篇华美之作,确是“古来之赋,此为第一”。这么好的文章,我们是不是该把它背下来?(生:点头)中学时代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多背些古代诗文,将是人生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点评】比较,是文学鉴赏的重要方法。在“比较”中,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感悟优劣的灵性都会得到提升。坚持这样做,思路、视野就会越来越开阔。

这节课的“比较鉴赏”自有特色。教师将示范与引导结合起来,据文说理,扎扎实实,一步一进,不断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交流渐入佳境。

鉴赏课,在师生“共识”中收束,就本节而言,很完美;但,它不是固定模式,仅是一种样式。同一篇作品,同一个鉴赏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有分歧,见仁见智,不仅是正常的,恐怕还是经常的。但愿文学鉴赏课百花齐放。

附板书《阿房宫赋》 杜牧

一、赏结构:

宫殿→美人→财宝

托物(基础)

(秦)骄奢亡国→ ↓ →(唐)勿蹈覆辙

言志(目的)

写作意图:借阿房宫的兴灭,寄托对统治者的讽喻。

二、品语言

三、作评价:

夸张———不过度

《过秦论》———阳刚之文 议论———不干枯

《阿房宫赋》———华美之作

〔教学后记〕

备课思路与构想:

①为什么选定《阿房宫赋》作研究课?

基 于两点考虑:一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偏重词语教学,忽视对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的鉴赏。即使讲,也只是给结论,几乎没有鉴赏过程,形成了一种可怕的“程式 化”教学模式。二是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特别强调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编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约占60%,文言文约占40%,《阿房宫赋》既是文言文,又是文学作品,从这个角度看,最有研究教法的价值。

②为什么从“鉴赏角度”解读文言文?

钱梦龙先生说“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这些作者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于是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赏结构”“品语言”上。

③设计三个教学环节的思路是什么?

10.《阿房宫赋》教案 篇十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难点、重点解析

(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三)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四)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五)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六)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七)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文章语言精炼,而含意丰富。试举例说明。

(九)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十)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题。

这一内容,主要由教师来做。具体进程是:先指名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①解题;学生解题后,教师补充,接着范读;最后宣布自读的要求和步骤。

关于解题的补充: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

/ 7

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婀旁”(为ēpáng)。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杜牧的《阿房宫赋》就得在上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指导学生自读。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漓(chī,舒展)文,体物写志”(刘勰语),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我们初次接触这种文体,尤应抓住这个特点来研读课文。即不但要像读别的文言文那样准确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样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美的文辞来“体物写志”的。自读的步骤是:

第一步:反复研读“体物”部分,即课文1、2两段。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读戍诵。

第二步:比较细致地研读课文的“写志”部分,即3、4两段,弄清它与前一部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三步:通读全文,对文体特征、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进行拓展,并完成“思考和练习”四、五、六等词语、句法题。

1.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要求反复研读三遍。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层次,读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读完后,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重点词语:

/ 7

“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是没有文来的帛,又通“慢”,“慢”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索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缓”义的引申。“回”,注释为曲折。按“回”,《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它的本义是“转”、“掉转”(“回车叱牛牵向北”),引申义有“旋转、回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曲折、迂迎”“回转、返回”(“碧水东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灯重开宴”),等等,要仔细分辨。

“钩心斗角”——课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义,与现在用作成语的意思有别。在文言中也常用来指写作中的巧思,如:“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注释为“座”、“所”是由“院落”义引申为建筑单位的量词。

“妃嫔媵嫱”——“嫔”(pín)和“嫱”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地位低于“妃”;“媵(yíng)”指陪嫁的人,把它与“妃、嫔、嫱”并列,是用来足成四音节词语。

“辇来于秦”——“辇(niǎn)”,本义是手挽的车,秦、汉 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这里用作动词。

“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按“尽”,《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掌握的实词,本义是“空、没有了”(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引申义有“完全、全都”(秦地可尽王也)、“尽量、尽可能”、“到尽头、到顶点”(林尽水源)、“死”(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等等,要仔细分辨。

疑难语句: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两句历来解说纷簇,但都难令人满意。由“暖响”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觉,由“冷袖”引起“风雨凄凄”的感觉,这是一种“通感”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是大家同意的。但舞袖为什么用“冷”来形容?联系下句看为什么会“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有人回答第一个问题,说用“冷袖”,是因为古人常用“舞袖”来咏“雪”,或用“雪”来“舞袖”,如:“舞袖回雪,歌声遏云”(舒元舆诗句);“据似飞燕,袖如回雪”(张衡诗句)。这很有道理,但联系下句看,仍难说通。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台”、“舞殿”和“暖”、“响”,实际上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写“舞”同时兼指“歌”。后一句的“气候”,不是现代汉语的“气候”,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或用来指环境气氛(均见《辞海》)。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节令不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

/ 7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一句,课本无注。“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这里是“镣绕”的意思;“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环状发髻。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为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相训(解释)的原则,“绿”与“青”、“黑”可以辗转相训。“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吴均句),“绿”和“青”是同一种颜色。不用“青云”,而用“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

关于“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的解答:

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解答:①两段分别从哪一方面描写阿房宫?②两方面又各从哪些方面铺陈夸饰?目的是什么?③从思路看,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简答后,教师点拨。两段分别写宫殿建筑、宫内生活两个方面。写宫殿建筑,所铺陈夸饰的一些方面,是要极力写出亡秦统治者所追求的,是规模的宏大壮伟,楼阁廊檐的精妙密集,长桥复道的美丽冥迷,歌台舞榭的繁多美盛,而这一切,是不惜倾“六王”的财富,“四海”的人力、物力来兴建的,可见他们“纷奢”到了什么程度。写宫内生活,主要写宫人,其次写珍宝。写宫人,所铺陈夸饰的,是要突出她们来源之众广,生活之空虚,命运之悲惨,来反映秦皇荒淫的罪恶到了什么程度;写珍宝,所铺陈夸饰的,是要突出秦皇奢糜的罪恶到了什么程度。这两段属于“体物”部分,是后面议论部分的基础,它的作用,是为秦皇荒淫奢靡自取灭亡这一中心思想的揭示预作铺垫,给读者以充分、具体、形象的感受。

关于这两段的押韵情况。

先提示两点:①基本上按上面两段内的层次(即提纲所列要求要点)押韵,其所以不完全按层次用韵,是因为还须兼顾骈散结合相比喻、排比的运用等具体情况;②所用韵脚依据的是中古音韵,不是明、清以来的音韵,和现代语音更有区别;押韵的方法也和律、绝句诗不同,不是一韵到底,而是中途转韵。

具体用韵情况如下:

第1段:“毕、一、兀、出、日”押韵;“阳、墙”押韵;“阁、啄、角、落”押韵;“龙、虹、东、融”押韵;“凄、齐”押韵。

第2段:“孙、秦、人”押韵;“妍、蔫、年”押韵;“营、英”押韵;“年、山、间”押韵;“石、砾、惜”押韵。中间“明星荧荧”至“查不知其所之也”六个分句是一组排比句,迭用“也”字代韵,增强了排比一气呵成的气势。关于“思考和练习”第三题的解答:

教师的点拨应和朗读结合起来。先点明这一段(即第2段)是全文中写得最精彩,最能典型地反映初期“文赋”特色的一段文字。从内容上看,作者从“宫人”、“珍宝”两方面对秦皇荒淫奢靡进行了充分的铺陈夸张的描绘。这种铺陈夸张的手法,表现在句法上,是基本上采用了骈文的四言句式(骈文主要是交替使用四言、六言两种句式),但又不像骈文那样讲究严格的对仗,句与句间只有跳跃性,而是具有散文的意脉,一气贯通,文意鲜明,有

/ 7

时又参用纯散文句法,如虚词“也”、“焉”的运用和用少量长句来收束铺陈,加上灵活的用韵、换韵,这就使语句既具骈文的铿锵音调,又使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具有散文灵动多变的特点。表现在修辞上,不但用语凝练,而且灵活,综合地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特别是用“明星”来比喻妆镜的繁、多,用“绿云”来比喻头发的美感,用“烟横雾斜”来喻指香烟的浓郁,不但奇特新颖,而且能给人以充分的美感。由于具有上述句法、修辞、押辞、押韵等方面灵活运用的特色,全段文字虽极力铺陈,却不显得枯燥;虽极力夸饰,却不显得浮靡,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反复诵读,就会体舍到作者运笔行文的美妙。

2.指导自读课文3、4两段。

这两段难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读。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读完后教师提出若干词语、文句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略作点拨;第二遍,默读、轻声朗读、断续朗读均可,边读边体味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读前教师提示用韵情况,读后教师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略作点拨。

关于词语、文句的考查和点拨:

“锱铢”、“庾”、“九土”、“独夫”、“举”、“族”——这些词语,文言中常用,课本中均有注释,要牢牢记住。其中“锱铢”、“庾”要注意写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国,源出《尚书》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为九州的记载。“独夫”,语出《孟子》,特指众叛亲离的残暴君主;“族”,作“灭族”解,是封建时代的一种严刑。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尝不这样。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纷”,多;“纷奢”合用,指豪华、奢侈。“念”,顾念。按“念”,《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思念”,引申为“念头、想法”、“惦念顾念”等,这两句是紧承上句具体说明。

“南亩”——即“田亩”。语出《诗经·七月》:“洗彼南亩”。注家谓古时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亩”代指“田亩”。

“架梁之椽(chuá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条。注意“椽”的读音和写法。“管弦呕哑”——“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呕哑”,形容乐声嘈杂聒耳。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哀”,哀叹、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注意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悲哀、悲伤”,引申为“怜悯、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哀叹、悲悼”。4个“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人,但第三个“后人”是指另三个“后人”更后的人。后一个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为鉴戒,将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的自取灭亡。

/ 7

关于这两段的押韵情况:

第3段:“奢、家、沙”押韵;“女、缕、语”押韵、“怒、固”押韵;“举、炬、土”押韵。

第4段:“人、秦(拒秦)、人、君”押韵。典型地反映初期“文赋”特色的一段文字。从内容上看,作者从“宫人”、“珍宝”两方面对秦皇荒淫奢靡进行了充分的铺陈夸张的描绘。这种铺陈夸张的手法,表现在句法上,是基本上采用了骈文的四言句式(骈文主要是交替使用四言、六言两种句式),但又不像骈文那样讲究严格的对仗,句与句间只有跳跃性,而是具有散文的意脉,一气贯通,文意鲜明,有时又参用纯散文句法,如虚词“也”、“焉”的运用和用少量长句来收束铺陈,加上灵活的用韵、换韵,这就使语句既具骈文的铿锵音调,又使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具有散文灵动多变的特点。表现在修辞上,不但用语凝练,而且灵活,综合地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特别是用“明星”来比喻妆镜的繁、多,用“绿云”来比喻头发的美感,用“烟横雾斜”来喻指香烟的浓郁,不但奇特新颖,而且能给人以充分的美感。由于具有上述句法、修辞、押辞、押韵等方面灵活运用的特色,全段文字虽极力铺陈,却不显得枯燥;虽极力夸饰,却不显得浮靡,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反复诵读,就会体会到作者运笔行文的美妙。

关于思路、手法的理解情况考查:

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简答,然后教师点拨。简答和点拨,三言两语点明即可,不要过多阐析,要留给各个学生自己思索的余地。

问题;(1)两段议论分别侧重哪一方面?两段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2)两段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写法不同?(3)第2段是怎样紧承上两段的?句法和表现手法有何异同?

明确:(l)第3段侧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阿房宫毁灭;第4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讽劝“后人”要引为鉴戒。后一段是对前一段的拓展、推论。(2)第3段的表现手法是夹叙夹议,重点仍在铺叙,但以议论为框架、脉络;第4段则纯为演绎、推断。两段之间,前一段是后一段的铺垫,不采用铺陈的方法淋漓尽致揭露就缺乏力量;后一段,道理已明,再写就成赘疣,话说得越精要,越能引人思索、慨叹。(3)第3段用“嗟乎”紧承上两段的铺叙,转入对秦亡教训的议论,并领起后文一叹再叹的笔调。这一段,同前两段一样,也运用了骈文的四言句法,采用了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但散文的笔法更多,散文的气脉更足,“文赋”的特点更为鲜明。

3.指导通读全文,归纳、拓展。关于思想内容。

提问: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与《过秦论》、《六国论》比较,三篇有何共同特点,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

/ 7

点拨: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三篇的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朝要引为鉴戒。各篇立论的独创性是:①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攻取天下,当然需用暴力,但如果守住天下也全凭暴力,把人民当敌人对待,那就使自己处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中的“独矢”境地,那覆亡是指日可待的。这议论非常精到深刻,以后历代的兴亡,都证明了贾谊的卓识远见。②苏洵《六国论》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作者没有像旧时代许多作家那样,总是从鞭挞强秦暴行的角度立论,而是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诸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③《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但议论的成分就占了一半,可以说是用赋体的形式来写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独创性;其次,它的独创性还表现在作者是选择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方式更是独具特色的。

11.切勿重蹈“阿房宫” 篇十一

从新闻看,这个拟建的新阿房宫,“计划投资380亿元”。投资多少,细节真假,均不是关注的要点,值得警醒的是,新阿房宫基本上可以当作一类新城的符号,它与历史上曾经的阿房宫一样,注定了昙花一现的结局。

遥想当年阿房宫甫一造好,称得上是彼时天下最大、最豪华的“新城”。根据杜牧的描述,从渭南到咸阳,阿房宫占地300余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但后来呢?这座新城被付之一炬!

杜牧对当年的阿房宫新城的前途命运作了解释,至今引人深思。他认为“秦爱纷奢”,“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于是出现了“楚人一炬”,阿房宫变成了焦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阿房宫新城之所以没有好下场,一是秦朝的政府过于奢靡浪费,庞大的阿房宫建设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二是秦朝当政者的建设发展完全站在统治阶层的立场上,即满足的是“独夫”之私欲,忽视民生,引发了民间极其不满的情绪,老百姓“不敢言而敢怒”。结果熊熊燃烧的大火之后,是国破城亡的灰烬尘埃。

秦时阿房宫与如今的重修,建设背景、建设主体、运营模式等完全不同。但导致当年阿房宫城倾墙摧的原因,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于类似新阿房宫的新城建设当中。分析这些原因,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审视新城建设。

类似新阿房宫的新城建设,它不是开设一个小型的创意工厂。与其他项目最大的不同,它要占据大量的公共资源,特别是优质的土地资源。现在我们有的新城、新区动辄几十平方公里、上百平方公里。

如果没有科学的、公开的规划决策,任凭一个开发商与一个地方政府“私定终身”,会带来不堪的后果:一是容易出现开发质量不高,胡修乱建的行为;二是在没有公开透明的监督情况下,社会公共资源容易被企业不合理使用,出现浪费现象;三是社会资源相对衡定的情况下,一个项目挤占了公共资源,别的项目就没有了资源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得不到充分的资源支持,经济停步、社会动乱的现象会随之而来。

从它的开发模式中可以看出,最大的获利者往往是那些与政府前期锁定的开发商。开发商们打着旅游开发、文化遗产保护的旗号,实际上不过是要兜售高档的小区、别墅。当他们囤积了大片土地之后,就大搞所谓低密度、生态绿地建设。一些地方本来的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已经较多,但仍然迎合所谓的保护开发。其目的是以遗产保护、旅游文化发展作幌子,帮助开发商拿地、用地。

近年总出现的怪象是:湖被填平,湖景房被开发卖掉;江被填实,江景小区成为富人的俱乐部;墓被炸开,墓地边上的风水宝地也成了阳间的豪宅。历史遗产保护一次次成为开发商的护身符,旅游文化地产一次次成为开发商的烫金名片。地方政府、开发商、有钱有势的人瓜分并享受着各种优质的空间资源,普通百姓还是只能蜗居在城乡结合部或者是没有改造好的棚户区内,和谐社会的城市怎么构建?

新建的阿房宫估计会就此打住,止损也算是一件好事。那些打着类似算盘的地方开发,如果仍一意孤行地把精力物力放在这些既浪费社会资源、又与民无干的项目上的话,将注定是一次没有前途、没有生命力的悲剧之旅。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劳务公司人员管理制度下一篇:锅炉点检员试题库